农村经济与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村经济与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村经济与管理

农村经济与管理范文1

【关键词】新形势;农村经济;问题;对策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标志性特点是农村地区幅员辽阔,而且农村基数庞大。现阶段,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处于重要阶段,工作的重点是推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繁荣昌盛,力保实现我国农村经济的健康、稳定、可持续性发展。

1我国农村经济管理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1.1管理体制不健全

基于市场经济环境下,市场中已经形成了新的经营理念与管理体制。但是农村关于新的市场理念与管理体制并不是很敏感,无法适应市场经济体系,而且在管理体制方面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出入,以致于农村经济的发展缓步不前。目前,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社会结构也出现了“质”的变化,农村居民的利益结构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农村居民经济收入也变得多元化,针对这些问题就需要加大农村经济管理力度,利用有效措施协调与解决问题。除此之外,在农民切身利益关系的协调方面、纠纷调解方面等,管理体制起着关键性作用,若是管理体制不健全,那么势必会对农村经济的管理与发展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1.2农村土地制度仍需进一步完善

当前,我国许多农村地区建立的土地制度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一些突出性问题,或者是不足之处。比如,土地产权模糊、土地使用权有期限规定、土地流转经营权有失市场机制。而农村地区土地承包制度的不健全,使得农村居民对土地产生了抵触心理,无法在根本上彻底处理土地经营短期问题。

1.3城乡居民的经济收入差别大

近些年来,我国出台了许多强农惠农的政策与规定,对农村经济的发展给予了政策层面的支持。但是,因为城乡居民的经济收入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别,所以这就成为了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与经济有效管理的影响要素。大多比较有知识、有文化、有技能的农村,受薪资待遇的吸引而走向城市谋求生存,从而导致农村地区的大量优质人才过度流失,严重影响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效率与质量。因此,缩小城乡居民经济收入差距,对农村经济的稳定、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2新形势下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管理的有效对策

2.1优化与创新农村行政管理体制

政府部门必须进一步优化与创新农村地区的自主治理制度,加大农村地区基层民主法制的总体建设力度。积极实行象征机构变革,有条不紊的制定与优化市场经济体系背景下的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新体制。始终落实与贯彻“小政府”与“大社会”的基本原则,及时转换政府职能,科学精简各机构与工作人员,实现农村经济发展的标准化与规范化管理。比如,具有经营性的乡镇站、所,应该与行政管理体制与财政供养模式相脱离,然后遵循市场经济发展竞争实现独立经营,自负盈亏。

2.2完善城乡经济与社会管理体制

政府部门应该高度重视制度层面的创新,逐步制定成熟、健全、城乡一体化的管理体制,制定与城乡相适应的劳动力市场与公平、公开竞争的就业机制,进一步放宽农村居民进城就业与定居的有关政策条件,实现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等方面朝向农村进军、延伸,实现农村地区社会保障体系的大面积覆盖,持续优化、创新农村经济与社会经济管理有关制度[2]。比如,农村土地制度的深化变革,需要保证在联产承包体制的前提下,实现土地承包制的有效完善与优化,从而为农村居民外出打工提供坚实后盾与强有力保障。与此同时,制定城乡统一、科学有效的就业管理机制,严格落实规范化、标准化的城乡一体就业与失业登记体制,取消或者是修改农村居民进城就业的有关歧视性规定,切实维护农村居民的根本性权益,制定完善、成熟的农村居民进城就业有关服务保障机制。

2.3拓宽路径筹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

探索融资新路径,积极贯彻与落实融资,优化与招商引资有关的优惠政策,通过政策、行政以及社会秩序等方面构建利于经济发展的优质外部环境。结合市场经济资本发展特点与规律,借助于市场措施遵循投资主体利益化基本要求,从不同层面创造有利条件,把供水、供热、路桥等有关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推向市场,严格落实“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基本准则,有效引入社会资金、民间资金等,构建多样性的主体结构。关于土地收入、财政收入、银行贷款与社会捐助等路径的资金,必须要展开严格的社会监督,实现资金的最大化、最有效利用,谋求最佳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针对有条件的地区,要实行政府特许专营的模式,或者是其他金融投资模式,摆脱传统体制的束缚,构建与地方特色相符的稳定、健康、可持续性发展道路,推进新农村建设。

农村经济与管理范文2

[关键词]积极管理 农村经济 新农村建设

中图分类号:T58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3-0335-01

我国长期以来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其突出的特点就是农村地区幅员辽阔、农民人数众多,因此也就构成了目前我国和谐社会中的重要基础。而对于目前我国所提出的新农村以及和谐农村建设,其中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实现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保证各地农村经济可以实现稳定、快速以及持续增长,对其经济结构进行不断的调整、升级和优化。而实现农村经济的繁荣发展的一个关键就在于实现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在管理中求发展,只有实现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构建,才能保证农村经济可以一直沿着科学发展和和谐发展的道路的稳定向前,才能保证经济发展始终符合我国社会发展的整体要求。从这点意义上说,实现农村经济管理的加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农村经济总体管理要求

对于农村经济上的管理应该具备整体的管理思路和要求,主要就是需要围绕窝工对于农村建设的基本思路,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的,实现农业综合效益的提高以及农民收入上的增加,同时在落实农村经济行政管理的主体职能的前提下,保持行政管理、监督以及执法这条主线,实现农村在经营体制上的创新,坚持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以及我国“三农”政策的具体规定,保证农村经济管理上的经常化、规范化和法制化,并不断探索经济管理中的新方法、新途径和新方式,实现经济管理中的农村集体资产上的财务管理、农村土地承包管理以及对农民负担监督管理。

二、农村经济管理的管理任务

(一)农村财务和资产管理

在财务和资产管理方面,首先必须要建立与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管理监督体制,在加强对农村财务民主管理的同时实现对审计职能的强化,并对现有的财务管理模式进行改革,积极的推行农村的开机委托的制度,在有能力的地区做好电算化试点,并加强对农村集体资产上管理,确保资源要素合理流动以及集体财产上的安全。

(二)实现农民负担上的切实减轻

就对农民负担的减轻方面,主要需要对农民负担实现监督管理,当前农民的减负问题基本落实,主要是需要对农村负担反弹的防治,在具体的监督管理内容上,包括对资金筹集和劳动统筹上的管理、农民负担监督检查、负担检测、负担以及负担事件的查处以及归责等方面的问题和落实,同时需要对农民负担的专项治理进行强化,并对相关制度进行落实和健全。

(三)实现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

首先在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方面,需要紧紧围绕农村服务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依照农村市场发展的具体要求实现多种形式上的农民专业合作,做好相关专业合作上的示范和试点工作,重点加强当地的规范和培育工作,对专业合作上的经验进行总结,并做好相应的推广工作,从而提高农民对农村市场的进入程度;而在农业社会化服务方面,首先要实现对工作机制的转变以及机构队伍上的稳定,并对社会化的服务制度的有效组织形式实现积极的探索,还包括对民主管理制度以及灵活的服务机制进行探索,从而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

三、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上的加强

(一)提高经济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在目前我国农业以及农村经济不断发展的现实阶段,在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加强方面,将我国有关的农村政策切实落实,并实现其政策的经常化、制度化以及长期稳定,这是目前实现农村经济稳定发展,维护和实现广大农民群众利益、极大限度上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以及解决农村矛盾的重要关键和保证。这就要求各地各级农业部门首先在思想认识上对农村经济管理实现高度的重视,并加强相关的指导和领导工作,将农村经济作为新农村建设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此外当地的党委以及政府也要给予足够的支持和重视,保证相关管理工作在经费、设备等条件上的齐备。

(二)加强经济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

当地经济管理机构需要按照政府以及党委的相关要求,首先对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体系实现健全,并制定出较为完善的管理体制,同时实现对管理队伍的建设。尤其是在我国的乡镇地区,经济管理需要对人员进行合理的编制,定岗定员,确保所有的地区都有专门的管理人员负责经济管理工作。根据目前国家所提出的农业技术推广办法,将业务经费以及人员经费都纳入到经管的财政预算当中。此外地方上的农经管理机构需要承担出相应的行政监督和管理工作,实现农经工作中的强化和改善。

(三)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提高农经执法水平

按照依法治国方略,加快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的法规制度建设。一是农经执法责任制度。各地要制定农村经济经营管理执法岗位和执法责任制,明确岗位执法责任。依据当地的分工,履行好自己的农经执法职责。二是建立工作规章制度。制定一整套落实农村土地承包、减轻农民负担和农村财务管理的执法管理制度和措施,形成科学的操作规程和有效的工作方法,确保国家各项政策的落实。

(四)加强调查研究

针对农业和农村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农经管理要转变工作方法,加强调查研究,特别是对涉及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村稳定的重大问题,要进行深层次、系统的调查研究。同时,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对信息化的新要求,继续加强农经统计信息工作,搞好统计监测体系改革,及时做好农民收入统计汇总分析工作,为党委、政府制定农村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五)加快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根据省、市关于加快农业加工业发展的有关指示精神,围绕优势产业带布局和加工企业发展要求,认真搞好农产品加工业原料生产基地建设规划,争取国家的支持。抓好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试点。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农户联接龙头企业、市场的纽带,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载体,也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壮大的重要组织形式。

参考文献

[1] 康华.多策并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J].乡镇经济,2005,(07) .

农村经济与管理范文3

【关键词】农村经济;管理;要求;任务;调查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农村经济的发展事关国家的发展。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经济取得了较快发展, 农村在我国的社会、政治、经济领域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农村经济的发展关系到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目前迫切需要在现有的农村经济管理模式上给予加强。对此作了一些思考和分析。

1.农村经济总体管理要求

对于农村经济上的管理应该具备整体的管理思路和要求,必须围绕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思路,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实现农业综合效益的提高以及农民收入上的增加,同时在落实农村经济行政管理的主体职能的前提下,保持行政管理、监督以及执法这条主线,实现农村在经营体制上的创新,坚持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以及我国“三农”政策的具体规定,保证农村经济管理上的经常化、规范化和法制化,并不断探索经济管理中的新方法、新途径和新方式,实现经济管理中的农村集体资产上的财务管理、农村土地承包管理以及对农民负担监督管理。

2.农村经济管理的主要任务

2.1农村财务和资产管理

在财务和资产管理方面,首先必须要建立与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管理监督体制,在加强对农村财务民主管理的同时实现对审计职能的强化,并对现有的财务管理模式进行改革,积极的推行农村的开机委托的制度,在有能力的地区做好电算化试点,并加强对农村集体资产上管理,确保资源要素合理流动以及集体财产上的安全。狠抓农村财会队伍建设,严格落实持证上岗制度。

2.2实现农民负担上的切实减轻

2.2.1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制度

首要的任务是建立健全承包合同管理档案,确立承包合同管理制度。其次,适时调处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纠纷,实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切实农村维护承包双方合法权益。三是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抟,推动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让农村尽可能获得较多的比较利益。

2.2.2农民负担的减轻方面

主要需要对农民负担实现监督管理,当前农民的减负问题基本落实,主要是需要对农村负担反弹的防治,在具体的监督管理内容上,包括对资金筹集和劳动统筹上的管理、农民负担监督检查、负担检测、负担以及负担事件的查处以及归责等方面的问题和落实,同时需要对农民负担的专项治理进行强化,并对相关制度进行落实和健全。

2.3实现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

首先在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方面,需要紧紧围绕农村服务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依照农村市场发展的具体要求实现多种形式上的农民专业合作,做好相关专业合作上的示范和试点工作,重点加强当地的规范和培育工作,对专业合作上的经验进行总结,并做好相应的推广工作,从而提高农民对农村市场的进入程度;而在农业社会化服务方面,首先要实现对工作机制的转变以及机构队伍上的稳定,并对社会化的服务制度的有效组织形式实现积极的探索,还包括对民主管理制度以及灵活的服务机制进行探索,从而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

3.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上的加强

3.1提高经济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在目前我国农业以及农村经济不断发展的现实阶段,在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加强方面,将我国有关的农村政策切实落实,并实现其政策的经常化、制度化以及长期稳定,这是目前实现农村经济稳定发展,维护和实现广大农民群众利益、极大限度上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以及解决农村矛盾的重要关键和保证。这就要求各地各级农业部门首先在思想认识上对农村经济管理实现高度的重视,并加强相关的指导和领导工作,将农村经济作为新农村建设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此外各级的党委以及政府也要给予足够的支持和重视,保证相关管理工作在经费、设备等条件上的齐备。

3.2加强经济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

经济管理机构需要按照政府以及党委的相关要求,首先对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体系实现健全,并制定出较为完善的管理体制,同时实现对管理队伍的建设。尤其是在各乡镇基层,经济管理需要对人员进行合理的编制,定岗定员,确保所有的地区都有专门的管理人员负责经济管理工作。根据目前国家所提出的农业技术推广办法,将业务经费以及人员经费都纳入到经管的财政预算当中。农经管理机构需要承担相应的行政监督和管理工作,实现农经工作中的强化和改善。

3.3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提高农经执法水平

按照依法治国方略,加快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的法规制度建设。一是农经执法责任制度。各地要制定农村经济经营管理执法岗位和执法责任制,明确岗位执法责任。依据当地的分工,履行好自己的农经执法职责。二是建立工作规章制度。制定一整套落实农村土地承包、减轻农民负担和农村财务管理的执法管理制度和措施,形成科学的操作规程和有效的工作方法,确保国家各项政策的落实。

3.4加强调查研究

针对农业和农村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农经管理要转变工作方法,加强调查研究,特别是对涉及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村稳定的重大问题,要进行深层次、系统的调查研究。同时,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对信息化的新要求,继续加强农经统计信息工作,搞好统计监测体系改革,及时做好农民收入统计汇总分析工作,为党委、政府制定农村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3.5加快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根据省、市关于加快农业加工业发展的有关指示精神,围绕优势产业带布局和加工企业发展要求,认真搞好农产品加工业原料生产基地建设规划,争取国家的支持。抓好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试点。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农户联接龙头企业、市场的纽带,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载体,也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壮大的重要组织形式。

4.结束语

在市场经济下需要围绕落实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以落实农经行政执法的主体职能为基础,以强化行政执法、行政监督、行政管理为主线,以农村经营体制创新为突破口,坚持与时俱进,全力推动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向规范化、法制化、经常化方向发展,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新方式、新途径和新方法。从而建立一个有预见性的经济管理体制,确保农村经济社会的长久稳定。

【参考文献】

[1]康华.多策并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J].乡镇经济,2005(07).

[2]韦敏.农村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及建议[J].云南农业,2010(09).

[3]郝丽霞.农村人力资本非农化对农村经济的影响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25).

[4]王玉亮.中国传统乡村社会管理体制的实质[J].历史教学,2006(9).

农村经济与管理范文4

安徽劳动力流动与农村经济发展相关性分析

(一)分析指标与有关数据的选定为体现安徽省经济发展程度和生产力发展水平。本文选取了农业农林牧渔总产值来反映农村经济运行实力,选取人均粮食产量来反映农业发展潜力,选取农民人均纯收入来反映农民生活水平,选取农机总动力来反映农业科技水平,选取每户生产性固定资产原值来反映农业支出。本文利用《安徽省统计年鉴》的数据,以1999-2010年为样本期,农村转移劳动力的数量采用陆学艺的计算方法,即城镇从业人数减去城镇职工人数得到进入城市就业的“农民工”人数,乡村从业人员数减去农业就业人数得到农村中非农劳动力数量,二者之和就是农村转移劳动力总量。根据《安徽省统计年鉴》,整理出1999-2010年农村劳动转移数量用SPSS17.0进行分析,选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方法,利用双尾检验(2-tailed)对农村流动劳动力总数量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各个指标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三)相关性分析由表3看出,安徽农村流动劳动力人口总量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的相关性达到0.943,呈密切正相关。从经济学意义上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民的收入有正向作用,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农村流动劳动力人口总量和人均农林牧渔产值的相关系数为0.944,也呈高度的正相关。农林牧渔产值反映了农村总体的经济水平,与农村流动劳动力的高度相关性说明了农村流动劳动力的非农就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总体的经济发展。农村流动劳动力人口总量和人均粮食产量、农机总动力、每户生产性固定资产原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32、0.981、0.967,呈密切相关。与粮食产量的高度相关可以体现,虽然农村劳动力流动可能产生人力资源短缺、农业劳动力素质和对农业劳动投入的降低等负面影响,但是没有影响到农业生产。这种流动在一定程度上甚至促进了农业生产,提高了农业生产力,这从流动劳动力与农机总动力及每户生产性固定资产原值的高度相关中可以看出。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外出促进了农业的机械化水平。农业劳动力机会成本的增加促使农民使用农业机械来节省劳动时间。另外,农民从事非农就业的收入使得农民可以有选择的购买和使用农业机械。

安徽省合理转移农村劳动力的建议

农村经济与管理范文5

一、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是农村信用社取得长足发展的根本保证。

(一)政府农村产业经济政策是农村信用社得以发展的前提。近年来,县委县政府进一步加大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把高产高效农业和农产品深加工作为主要发展方向,相继出台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系列的经济政策。在各项政策的指导下,全县农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以陵阳的西瓜大棚,小店的芦笋种植,库山、天宝的中草药,桑园、大石头的大姜等为代表的成规模的农业产业带,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00年共实现农业总产值27亿元,同比增长2. 4 %,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农村信用社的资金来源与运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二)提高认识,多措并举,各级政府全力支持农村信用社的发展。政府各级部门已充分认识到农村信用社是地方金融机构,其兴衰与政府息息相关。在支持农村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6月末其农贷总量占全县农贷总量的90%以上,农村信用社已逐渐发展成为最好的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是名副其实的农村金融主力军。

长期以来,各级政府多措并举化解风险支持发展,在涉及农村信用社切身利益问题,在政府利益与信用社利益发生冲突时,政府宁可自身承担也绝不把包袱甩给农村信用社。一是政府举债解决基金会问题。1999年根据上级安排全县清理农村合作基金会,根据有关精神对符合条件的基金会可由农村信用社收购,政府及时组织了人员对全县21家基金会进行了清产核资,县政府本着不甩包袱、不压担子、不转嫁风险的原则,将基金会全盘关闭,所形成的债务由政府承担,避免了将风险转嫁到农村信用社。二是帮助农村信用社增资扩股。增资扩股是农村信用社增强抵御风险能力、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主要手段之一,各级政府始终给予大力支持,充分发动社会各界踊跃入股。目前,农信社股金总额已达4727万元,较行社分门办公时增长4693万元。三是整顿社会信用秩序,清收盘活不良资产。今年5月份,根据市政府统一部署,县政府大力开展了清收盘活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活动,为信用社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活动中,县政府成立了由县政府分管县长任组长,公安、法院等职能部门为成员的清收盘活领导小组,积极帮助清收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并把清收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各乡镇。各乡镇政府也相应成立了清收领导小组,重点抓好清收工作中的组织协调工作。到目前,共清收盘活不良资产203万元,有效化解了农村信用社的经营风险。

二、明确经营思路,转换经营方式,建立有效监督制约考核机制。

(一)明确经营思路,突出以信贷支农为主线的工作重点。信用社充分认识到信贷支农既是信用社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又是摆脱困境、化解风险的必由之路,必须把握住良好的发展机遇,充分发挥“农”字优势,作好支农这篇大文章,使农村信用社真正占领农村金融市场,成为支农主力军。工作中,他们以发放小额农贷作为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形式,信贷人员走村串户大力发放小额农业贷款。今年,累计发放小额贷款9.6  万余笔,涉及金额34579万元,占贷款总投放量的87 %。

(二)建立内部考核机制,打破平均主义,真正体现多劳多得。长期以来,该社没有真正建立起行之有效的收入分配机制,职工“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孬干好一个样”,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普遍缺乏危机感和责任心。对此,今年初,该社对收入分配进行了彻底改革,先后出台了《****农村信用社2001年度经营目标考核办法》、《联社机关工作业绩考评办法》等相关文件,明确了经营目标与劳动报酬的关系,从两方面入手实行全员考核。经营目标分为基础目标、新增目标、中间业务新增利润目标三项,收入分为生活费和目标奖惩两项,收入报酬与工作目标相挂钩,完成基础目标可保证基本生活费;完成新增目标计划的全额兑现效益工资,对超额完成部分按比例给予奖励,最高可达1万元。分配机制的改革,拉大了收入差距,真正体现了“基本工资保吃饭,效益工资靠实干”的分配机制,成为促进业务发展的助推器。

(三)大力发展营销贷款,改变传统信贷投入模式。过去,由于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各地资金的需求状况也不同,加上个别信贷人员怕承担责任,出现了惜贷、惧贷的心理,导致信用社有款放不出、借款人用款贷不着的供求矛盾。针对这一问题,信用社及时调整工作思路,一改传统信贷投放模式,全面推行了贷款营销制度,主动走出社门向优良客户推销贷款。信用社与职工个人签订放款责任书,在限额内由其自主发放贷款,保证到期及时收回本息。为有效防范风险,对贷户实行信用等级管理,根据资信状况不同将贷户分成A、B、C三个等级,放款额度从1000元到2万元不等。营销贷款重点支持了城乡个体工商户和资金需求量大的农户发展经营项目,实现社会效益和自身效益“双赢”的良好经营局面。

(四)改革人事用工和干部任用制度,激发全员活力。年初以来,信用社进行了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实行全员聘任制,职工经过考试和评议合格者由信用社与职工签订聘用合同,聘期  2年,合同期满经过考核合格者重新聘用,不合格者自行解聘,使全员都产生了危机感、压力感。在干部任用上实行竞争上岗,在联社机关开展了中层干部竞聘,通过个人答辩、群众投票、组织考核等程序,有15名德才兼备、年富力强、群众威信好、学历层次高的人员竞争上岗,给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对基层信用社主任实行末位淘汰制,在年度综合考核中处于末位的信用社,其主任将自动辞职。

三、建议有关部门尽快帮助农村信用社解决当前面临的几个问题。信用社紧紧围绕“双增”工程,各项业务取得了快速发展,创建社以来的最好水平,上半年共缴纳税金80万元,自行社脱钩以来共缴纳税金1443万元,为地方财政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在支持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发挥了主渠道作用。但目前仍存在不良资产占比高、支农资金实力不强等不利因素需要加以解决。

(一)协调各级各部门帮助抓好资金组织工作,堵住农村资金外流源头。农村信用社虽然在资金组织工作上做了很大努力,但从上半年存款增长分析,全县农村信用社组织资金10385万元,仅占全县农村存款增长额的41. 8%,这与农村信用社农业贷款投放量占全县各金融机构97. 8%的比例极不相称。目前个别只存不贷的机构利用各金融机构大批撤销农村代办站之机广泛发展代办员吸收存款,同农村信用社争夺农村金融市场,造成了农村资金大量外流,无法满足农村信用社支农资金来源的需求。这也与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招商引资的政策相悖的。建议各级党政部门切实采取措施加以制止。一是把农民人均存款作为《农村干部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之一,纳入“双增”工程的考核。二是乡镇政府对农村信用社的客户经理给予一定的义务工补贴,提高其服务“三农”的积极性。三是各乡镇制定制度,制约各级干部为其他金融机构代办储蓄问题,使这部分资金“回流”到农村信用社。

农村经济与管理范文6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农业发展中的产业化发展不断全面推进,我国政府重新调整农业产业发展以及农村经济发展思路,不断创新农业产业化与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理念,解放农业劳动生产力。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不仅需要专业的农业技术人才,同时也需要农村经济管理职业人才以及具有丰富经验的人才。本文就农业产业化发展与新型农村经济管理职业人才培养进行分析。

1农业产业化与新型农村经济管理职业人才

目前,农业产业化发展与新型农村经济管理中需要的职业人才主要为三种类型:

1.1乡镇企业经营管理者

随着城市化的不?嗤平?,乡镇企业不断崛起,这就有效提高了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同时也能够产生许多的新型农民以及农业企业家。但目前我国乡镇企业中大多数是中小型企业,其组织管理落后,生产经营规模较小,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还有待提高。随着多样化的管理模式在乡镇企业中的运用,一些产业集群、创业就业以及科技创新型的乡镇企业不断涌现,为了能够更好地提高乡镇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这些企业需要不断引进具有丰富经验并且具有现代企业管理经营知识的高端管理型人才,进而在乡镇企业中发挥作用,更好地管理经营企业。

1.2新型农村组织经营管理者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新型的农村组织机构需要不断加强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在经营模式以及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要求下,新型农村专业合作组织需要在生产中实现“产销一体化”,有效拓宽农业市场,生产中实现规模化,经营组织中实现品牌化,为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提供相应的平台,为农民提供更好的服务。随着农业产业化的不断发展,新型农村组织需要具有丰富技术知识且善于管理、懂管理的领导者,提高组织的管理和经营水平。

1.3创业型农业管理者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农业在发展过程中全面发挥农业的多功能性,能帮助农业经营者从传统的养殖种植业中脱离出来,根据他们所在地的环境、自然资源进行开发,形成乡村与农业旅游业,更加细化了农业经营者的职责。对于这些创业型的农业经营和发展来说,具有经营和管理能力、掌握丰富的农业生产技术、了解市场信息收集以及成本核算知识技术、能够对生产和产后商品安全技术进行研究的管理经营者是十分必要的。

2培养农业产业化发展与新型农村经济管理职业人才的对策

2.1正确认识农村职业教育

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看,通过农村职业教育进行人才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其能将农村的劳动力转变为非农化人才,同时培养更多具有经营管理技术和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新型农民。城乡一体化全面推行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的主要目标就是为农业发展培养更多具有经营管理技术和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新型农民。目前,为了能够提升农业在市场上的整体竞争水平,我国需要发挥农村职业教育的主导作用,加强职业农民的经营能力和管理决策能力,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农村职业教育需要充分了解“三农”的作用和本质内涵,明确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新型农民,提高农民人才的技术能力,使其能够在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基础上,学习如何进行管理和经营,继而更好地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培养更多的人力资源。

2.2重视农村职业教育

政府相关部门要从思想上重视农村职业教育,在行动上要加大对农村的职业学校资金投入,在认识农村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对社会发展的意义基础上,改善学校的办学环境和条件,建立农村人力资源的教育基础和培养基地,同时通过一些项目或者平台,加大对农村经济管理职业人才的培养,改善不同农村职业学校的设备,对职业农民进行系统、全面的培训,实行产研结合、社会实践等教学方式,提高学员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实现农村职业教育的目标。

2.3创新农村经济管理职业人才培养模式

首先要认识到农村职业教育的特殊性,不仅要注重学历教育,还要对学院进行职业资格技术的培训以及知识技能的培训,采取职业教育互补的方式进行职业人才培养,保证农业技术人才的壮大和发展。创新农村职业教育模式,要与各个农民合作组织、行业协会、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区域性企业等进行合作和交流,采用合作办学的方式使学员们能够通过就业指导进行实习体验,满足目前农业产业化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同时农村职业学校也可以创建农业产业化实习基地、校办产业等,帮助职业农民进行实践,使学员们主动参与到实际的农业产业化管理和经营中,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