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建议与意见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培训建议与意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培训建议与意见

培训建议与意见范文1

校本培训是近年来越来越受到教育界关注的大事。素质教育的推广促使了教师继续教育的方式的革新,校本培训就是其革新的产物。随着音乐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所处地位的转变,对音乐老师的职业技能水平和授课技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由于校本培训较其他培训模式具有很大优势,现在的音乐教师的培训模式也纷纷开始采取校本培训。接下来,本文就从四个方面分别来分析一下校本培训与传统培训之间的异同。

一、概念及方式上的异同

在概念上,传统培训与校本培训都是为本文由收集整理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教研能力而进行的动员性的集体培训活动。

但校本培训指的是立足于学校,由学校组织发起和规划的,围绕本校的办学条件、特点和学生现实状况的有针对性的教师培训模式。而传统培训则是由专门的教育部门、培训机构等组织规划的,致力于更新教学理念、拓宽老师的知识面、提高教学的能力,侧重点在音乐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的补救和解决上的广泛意义上的非长期教师培训活动。

在培训方式上,传统培训和校本培训很大的区别。传统培训大多数是将学科作为培训中心对象,方式单一,受众被动,其方式主要包括:针对教育法规、思想、理论的教学会议、报告;针对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技能的提高的讲座;针对某种方法或技能学习的短期培训;学习和借鉴优秀老师经验的教学观摩。

校本培训则以解决实际的教学问题,追求学校特色为中心,采用的方式方法更加多样化。将被动接受的进修教师转变成主动参与的培训对象,传统的培训已经提升到了研修的层次。其方式主要包括:

1.集中进行培训。尽管很多的中小学音乐教师资源不足,但集中培训仍然是很重要的部分,它能够更好的传递学校的办学宗旨、理念和目标及特色,让音乐老师在这些思想指导下,实现其培训计划。

2.巧妙结成对子。将校内的优秀老师作为榜样和带领者,带动青年教师水平的提高和成长。这种形式能够有效应对刚上岗的年轻教师的进修需求。

3.解读优秀案例。对优秀教案要进行学习、借鉴,从不同角度分析其教学优势,进而开拓思路,达到充实自己的目的。

4.进行个人反思。让老师时常对自己的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和科学性进行反思,记录在案,再不断改进自己的方式方法,以求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5.利用网络教学。互联网、校内网都是学习和进修的良好媒介。在假期也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在辅导学生的同时,提升自己。

6.个性化教学。针对不同学生要有不同的教学方式,对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进行认真的设计,充分挖掘教材的作用。

7.研究教材与课题。教材是教学方法的根据,只有老师吃透教材,才能充分挖掘其中的教学设计点,更加从容地进行教学。而课题研究的住到单位是区县的教研室。要集中区内的老师针对相关问题进行培训与探究,相互借鉴优秀建议意见,实现自身的提高。

二、内容及效果上的异同

在培训内容上,传统培训模式是在教育行政相关部门的策划下完成培训内容。那么,它的内容就主要包括了:教育相关法制、政策、现代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职业道德等文件内容;转变观念、扩大知识体系、充实教育内容等方面的内容;把探讨、观摩、交流等大型活动作为培训内容。

校本培训则是在校内让老师直接参与的培训,除了传统培训方面的内容,还包括了:地方教材特色设计、学科特点、学校特色等方面的内容。音乐教师的脚本培训则主要有专业技能水平的提高、教学方式方法的更新以及学习地方音乐。音乐教师在提高授课水平的同时,能够发挥自身优势对民间音乐进行整理、改编、创作、演唱和小学。

在效果上,传统培训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积极作用,可以让音乐老师提升专业技能、转变教育观念、学到优秀经验。但是由于其培训范围较为宽泛,没有针对性,导致很多的先进理念和模式很难运用到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来,不能够满足所有老师的进修需要。

但校本培训基于学校本身,能够更直接地面对存在的教学问题,可以制定更适合实际情况的教学政策,同时还可以避免因为经费原因不能让学校老师都参加培训的尴尬情况。尤其在少数民族地区的音乐教师的进修,可以走出学校,进入到民间学习真正的特色音乐,达到提升自己艺术水平、丰富课堂内容的目的。

尽管校本培训有那么多的优势,但是同样也还存在着一定问题。音乐课在学校教育中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很多采取校本培训的学校并没有将音乐教师纳入体系当中。并且由于我国大部分的中小学的音乐教师不足,甚至在农村贫困地区的学校,没有专门的音乐老师,其它学科的老师身兼数职,不具备相关的专业技术,也无暇进行音乐课程的培训活动。要想营造出音乐教师的校本培训氛围几乎是不可能的。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音乐有其特殊性,非相关专业的优秀经验也未必适用于音乐教学。

培训建议与意见范文2

一、指导思想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根据市工会十四大提出的目标任务,紧扣“推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时代主题,以围绕推进工会干部素质能力建设为目标,以提高工会干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造的能力为重点,努力把工会干部培养成为组织动员职工的能手、协调劳动关系的行家、关心服务职工的模范,为新时期的工会工作提供思想政治保证、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二、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

工会干部教育培训的总体目标是:全面提高工会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调整和改善工会干部的专业结构及知识结构,增强工会干部在新形势下的综合工作能力,努力建设一支忠诚党的工运事业、密切联系职工群众、业务精通、锐意进取、埋头苦干、甘于奉献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至2012年全市工会专兼职干部普遍培训一遍。市总工会包括四个驻会产业重点做好党政群、社会团体、公有及500人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工会干部培训工作;各县、区、产业工会重点500人以下非公有制企业工会干部培训工作。确保2012年完成培训任务的40%,2011年完成培训任务的75%,2012年100%完成培训任务。

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主要任务是:

1、上岗资格培训。全市新上岗的专职工会主席,在到岗一年内(含到岗已一年以上还没有参加上岗培训的),必须接受为期1-2天的脱产学习。

2、适应性岗位培训。培训对象为全体工会干部。主要内容是结合不同时期工会的中心工作和本地区、本系统的工作实际,结合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以及新时期新阶段工会重点工作的难点问题,开展各种短期适应性岗位培训,使工会干部及时了解和掌握做好本职工作所必需的新知识、新技能。

3、工会专业人才培训。加强对各级工会特别是工会机关中从事专业工作、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中青年业务骨干的培训,尤其要培养一批劳动法律、劳动工资与社会保障、劳动保护、平等协商与集体谈判、财务、经审等方面的专业人才。

4、工会领导干部专题研讨(工会主席论坛)。每年与市委党校举办一期由市总工会委员、各县、区工会、产业工会、部分乡镇工会专职主席和大中型企业工会主席参加的工会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与市委组织部联合在市委党校每期主体班中安排工会工作专题讲座。研讨讲座主要是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和工会重点工作,针对工会工作中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理论和实际问题进行深入研讨、学习。同时将组织县、区工会和市总机关工作人员到高等学校进行拓展性培训。

5、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坚持分级、分类、自学、集中的培训原则,一是按照全总、省总、市总办班计划,选派相关工会干部参加培训。二是各级工会根据本地区、本产业工会实际,借助社会办学力量,举办相关工会干部培训班。三是鼓励工会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利用业余时间在职自学,或根据岗位工作需要参加工会急需专业学习教育。

三、加强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基础建设

1、建设工会干部培训阵地。通过深化改革,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工会干部教育阵地的建设,在依托外力办学的同时,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挥职工大学、工人文化宫等工会现有的教育培训基地,降低培训成本,改善办班条件。以形成布局合理、分工明确、优势互补的培训体系,努力提高办学质量和效果。

2、建设高素质的专、兼职师资队伍。加强与省总、市委组织部、市委党校等相关职能部门的联系。建设一支由全总(省总)资深教授、市委党校专业教授组成的专业师资队伍;打造一支由市相关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及工会机关有一定专长的干部、具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工会工作突出的基层工会主席的兼职师资队伍。

四、加强工会干部教育培训的组织领导

1、完善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领导机构。市总已建立由分管领导任组长,组织部和其他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市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各县、区工会、产业工会要根据实际建立健全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明确领导小组成员工作职责,完善领导小组工作制度,定期研究工会培训工作。各级工会组织部门为工会干部教育主管部门,对工会干部培训工作实行归口管理制,负责研究制定干部培训的政策、规划、指导、检查,协调工会干部培训的工作关系。

培训建议与意见范文3

骨干教师的基本教学技能、教学方法已经比较娴熟,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其继续发展的目标应该是:能够在学科本质的视角下把握教学内容,提升学科教育的价值;能够自觉地应用教育学和学习心理学的相关理论设计教学,提升教学效果。因此,对骨干教师的培训应着力培养其“在教学中开展研究、通过研究改进教学”的意识和习惯,以及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促进骨干教师的专业发展,北京教育学院朝阳分院专门设置了针对不同主体的培训课程,精心设计培训目标、培训计划、培训内容以及培训的评价方案。虽然培训过程中的理论解读及案例分析得到教师的一致认同,但在培训考核的实践环节以及培训后的常规教学实践中,教师仍不能有效地将培训的相关理论迁移应用于教学实践;虽然安排了多场专家讲座,但教师的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仍然比较弱。这些现象反映出培训的实际效果与预期目标之间的显著差异。如何转换培训思路,从根本上提升骨干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从而提升培训的有效性,是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二、“以研带训”培训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以研带训”顾名思义就是用研究带动培训,这种研训的形式可以根据教师的差异性和学生的差异性灵活地调整,可以是区域性的教师组合,也可以是按照学校层次的教师组合。教育教学全过程充满了问题情境,这便注定了教师的研究者身份,骨干教师尤其如此。经过适应期和调整期,骨干教师具备了一定的教育实践能力,并能够在实践中熟练地运用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的相关经验,但要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把握学科本质,仍需不断地进行深入的教育教学研究,使研究常态化,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长。

1.研究教学的核心问题,实现“把握教学内容”的培训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诸如对知识本身的理解、对教学媒体手段的选择、对课堂的把控等。问题虽然多种多样,但彼此有一定的连带关系。要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准确定位教学内容的关键问题尤为重要。因此,骨干教师培训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培养科学准确地把握教学内容的能力。

例如,教师对“系统的控制中心―细胞核”一节课的教学问题描述具有普遍性:学生对呈现的经典史实资料没有表现出预期的兴趣,只是被动地回答问题。因此,对细胞核功能的认识不够深刻,概括不到位。对细胞核结构的学习当堂能够识图填图,完成基础知识检测,但总是遗忘,在综合练习时常常张冠李戴。

在研讨交流中,我们发现,本节课教学内容的关键问题是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但一些教师为了解释说明细胞核是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补充了许多较难理解的知识,如酶与代谢的关系、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关系等。教师讲得很累,学生也很费解,学习兴趣荡然无存也在情理之中。

事实上,以上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教师对学科教学关键问题的把握不到位。“细胞核是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是遗传信息库”这一核心概念的文字表述虽然出现在本节教学内容中,但它是整个学科的核心概念,不是通过一节课就可以形成的。要从根本上形成概念,有赖于后续内容中对酶、光合呼吸过程、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甚至生物技术的应用等一系列内容的认识。另外,生物学科属于自然科学,科学研究方法、科学思维方式是结论的背景知识,是可以产生知识的知识。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和科学方法训练是课程的重要目标。本部分教材内容呈现的虽然是关于科学实验的过程和结果的资料,但却承载了重要的生物学研究方法。对细胞核的功能进行研究的方法,诸如单细胞生物的细胞分割法和细胞不同部位的嫁接法、多细胞生物的核移植法、受精卵缢裂法等均隐含在材料中,这些内容非常有利于实现课程的能力方法目标,体现课标的基本理念(倡导探究性学习),具有更加深远的教育意义。因此,教师应将本节课教学的核心任务定位在训练学生的思维方法、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上。用经典的史实资料作为检验自主设计的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在此基础上注重结果和结论的归纳概括,这样就能够激活史实资料的价值和作用,也就自然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动机。对教学内容关键问题的研讨能够促进教师对学科本质的理解,是教师改进教学行为的内在条件。

2.基于问题解决的理论学习,实现提升教育教学理论水平的培训

经验取向的教学实践有宏观上的启发作用,但较难转化为系统的操作规则。骨干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多读专业理论方面的书籍,这是从经验取向转向理性思考、提升实践能力的必要条件。但理论学习不能泛泛地阅读理论书籍,而应结合实践中的问题解决,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

(1)指导反思,梳理问题

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分析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可以引发解决问题的思路。我们在培训中采用表1的研究模式指导反思、提炼问题、分析问题,引发教师的学习思路。

以《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一课为例,教师的困惑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细胞核功能的探究活动中,提供的资料比较充分,但学生对资料的兴趣并不高,“细胞核是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这一概念是由教师总结出来的,并非由学生归纳得出;二是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细胞核结构的活动中,细胞核的结构学生当堂能够记住,也能画图、填空,但在综合应用时无法有效提取。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组织教师交流研讨,最后达成如下共识:问题一的原因在于,教师过于期盼得到结论,学生为了达到教师的预期(正确地回答问题),阅读目标也必然指向资料中的结论,从而干扰了对资料中研究细胞核功能的方法信息的获取,因此,对资料的处理也流于形式。教材提供的四个史实资料中承载了经典的研究方法,教师应让学生尝试探究研究方法,然后,用资料中的方法与自己的研究思路进行比较,进一步思考自己设计中的问题及改进方法,提升资料的教育价值,这属于方法性知识或程序性知识。问题二的原因在于,细胞核结构的教学属于理解事实性知识的教学,需要多种加工策略,既要能够转换多种形式描述结构,又要能用结构解释功能。而教师仅仅让学生看书回答问题,说出名词术语或者识图填空,这是远远达不到理解水平的。

(2)基于问题解决的理论学习

讨论交流过程中延伸的核心问题主要涉及三方面:一是生物学知识分类及不同类型知识的认知过程和条件;二是对学科核心概念的理解深度和整体把握;三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认识。在培训中,根据不同的问题,启发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和研讨,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对策。

3.在实践中尝试应用理论,提升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能力

理论能否成为教师自觉的、有意识的常用工具,取决于实践的效果。实践中如何避免理论的局限性,取决于实践效果的反思和进一步改进。

(1)应用理论改进设计

在学习的基础上,参训教师通过研讨交流,统一了教学设计改进的基本思考,即教学设计要与相应内容的知识类型相匹配,突出难点的设计;要符合知识间的内在逻辑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并根据课堂反馈结果及时调整教学。例如,教师对《细胞核》一节课教学活动设计方案的改进分析如表2所示。

(2)反思实践效果,检验理论

每一次实践后,我们都要求教师按照以下反思模式进行总结和梳理研究过程:问题反思(学生的表现、教师的表现)问题分析―学习研讨的新思考―教学设计改进―实践效果及生成问题。通过这样的反思过程,帮助教师体会所学理论对问题解决的作用,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应用。

课堂观察发现,修改后的教学方案带来了学生学习效果的变化,学生的学习活动重点由原来的过分关注结论和知识的识记转移到了对研究方法的探究和结构与功能统一性的探讨上。这样的变化不但没有弱化知识学习,反而充分落实了知识所承载的过程和方法目标,学生的思维方法得到充分训练,提高了教材资料的教育价值。教师们深刻地认识到,教材内容的作用大小取决于对其教育价值的体现,而要充分发挥教材的教育价值,就需要教师对学科本质的准确理解以及对教育教学理论的有效应用。

三、“以研带训”培训模式的效果反思

1.灵活的培训内容和培训形式提升了培训的效果

通过梳理问题、学习研讨、改进设计、反思总结,教师的研究思路逐渐清晰,研究水平和研究能力也明显提高。具体表现在:起初的研讨总是分散在各种细枝末节的问题上,后来的研讨能够自觉地围绕研究的核心问题展开,力求寻找解决问题的规律性措施,并将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上升到学科知识的深入研究、教学目标定位的思考和分析、知识分类的学习和应用等理论层面。这说明教师的教学理念发生了由现象到本质的转化,教师研究的激情被点燃,这正是培训的预期目标。此外,“以研带训”的培训形式非常灵活,不受培训场地制约,培训者可以根据具体的培训目标指定特定教师群体参与,教师也可以根据每次培训内容的特点有选择地参与,相较于班级培训的计划性、内容的预设性更符合教师的需求。

2.培训者引领的关键在于先行的学习和研究

培训者要根据教师实践中的教育教学现象,发现并聚焦教学中的“真问题”或者关键问题,引导教师讨论交流,引发思考,帮助其在研究和实践的过程中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培训过程本身应该是基于实践的问题调研、学习和研究过程,应该是引领并唤醒教师的研究意识的过程,而培训者引领的关键在于超前的学习和研究。

3.提升教师理论水平的有效措施―带着研究任务学习理论

培训建议与意见范文4

一、强化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着力提升全民安全意识

1.继续深入宣传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实施意见》等精神。

2.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围绕全县安全生产中心工作,宣传全县安全生产工作的总体要求、政策措施和年度工作进展情况;宣传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重大措施及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典型和经验。

3.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月”等主题活动。围绕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主题,通过悬挂横幅、标语,张贴宣传画,设立咨询点,举办知识竞赛和演出活动等多种方式,大力宣传安全生产,做到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在活动安排上创新形式,丰富内容,让各项活动贴近生活,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实际。

4.推进安全文化建设。深入开展“安康杯”竞赛、安全生产知识竞赛等活动;推进安全文化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的“五进”活动,增强活动的教育性和实效性;不断丰富安全文化建设的载体,努力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

5.加强与主流媒体的联系。完善与新闻媒体的联动机制,保持新闻宣传渠道畅通;做好《中国安全生产报》等安全生产报刊的征订工作;定期向媒体及社会公众安全生产状况、重大事故隐患整改情况等;及时曝光违法、违规生产行为和安全生产事故典型案例,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安全生产工作的浓厚氛围。

二、强化安全生产培训,着力提升全员安全素质

6.强化企业安全生产培训工作。督促企业严格落实以员工“三级安全培训”为重点的全员安全培训制度,强化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以及其他从业人员(包括农民工和外包工上岗、转岗的安全应知应会培训)的培训。按照“分级、分类、从严、不重复”的原则组织实施各类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着重抓好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提高参培率;不定期组织安全培训情况、持证上岗情况的检查,不断规范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7.组织开展对全县乡镇(街道)和安委会有关成员单位分管负责人和基层安全监管执法人员知识更新培训工作。2011年全县乡镇(街道)和安委会有关成员单位分管负责人培训率50%以上,争取两年轮训一遍;基层安全监管执法人员每年更新知识培训一遍,从而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和安全监管执法人员的安全生产法制意识、管理水平和依法行政能力。

8.加强安全培训管理。依法组织、指导和监督安全资格培训考核工作,坚持以检查促培训、以执法促培训、以考核促培训、以许可促培训,重点抓好培训计划申报、教培备案和培训考核三个环节。

9.规范培训机构从业行为。根据《国家安监总局关于印发安全生产培训机构从业行为规范的通知》精神,不断规范我县安全生产培训机构从业行为,督促其加大培训的软件、硬件投入,强化师资管理,不断规范培训人员档案和教学档案管理,组织开展培训教学的交流、优秀教案的评选等活动,努力促进培训质量的提高。

10.完善安全培训信息库。继续做好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安全培训信息的采集和录入工作,不断完善安全培训信息库,使安全培训基础资料更加详实、准确。

三、强化组织领导,狠抓工作落实

11.各乡镇政府和县直各有关部门要明确全员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分管领导和具办人,具体负责本乡镇、本部门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培训建议与意见范文5

(一)选择简易性词语

词汇是一个语言体系中的三要素之一,是非常有用的造句单位。要使用一种语言说话办事,离不开词汇的使用。在对外教育培训中,教师的课堂教学就是一个选择简易性词汇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的过程。对于东盟学生来说其已经掌握的汉语词汇大多是基本词汇,这类词汇代表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事物现象,使用频率高,并具有很强的构词能力。所以,在教学中要尽量选用基本词汇。同时也应该注意到,随着技术或语言的日新月异,不可避免地会涉及新词汇。这些新词汇出现时间短、使用频率没有基本词汇那么高,但是与新技术、新知识和日常生活却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选择新词进入教学是不可避免的,但为了方便外国学习者听懂和使用,要注意所选新词的规范性、稳定性、实用性、普遍性、品位性;选词通常以语文词为主,尽量选用那些语言生成能力高的积极词汇,即流通度大的高频新词,尤其是21世纪以来,在相关职业技术报刊或国家汉语国际教材中的高频新词,突出课堂教学语言的实用性和规范性,最大限度地降低外国学生接受门槛,确保选用的词语(新词),学生可以根据已经掌握的汉语词汇推测其意义,满足外国学习者报刊阅读、日常交际和自学能力培养的要求。

(二)释义的简易性

为了从中国学习知识文化,外国学员在中国学习的时候会主动阅读中文学术报刊,并期望获得相关中文词汇,但由于中文水平不完善,对词语具体意义的理解与自身经验之间的衔接会产生一定的误差,甚至一个在自己母语里非常熟悉的词汇,却不能正确理解其中文意义,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上对涉及的词汇进行释义,同时对释义的词汇与句法进行严格控制,将释义难度降到最低,打消与学员现有汉语基础对接的障碍。因此,释义要避免生僻、难懂词汇,尽量使用基本词汇、高频词汇,即使使用专业术语,也要根据学员的总体水平选择运用较广、稳定性较强的专业术语进行释义。句式要避免使用长难句,转而使用短句,可使用多个短句进行释义,不用花过多的时间在句式的语法分析上。那么,在具体操作中,如何进行简易的释义表述呢?笔者试用词义归纳、转换法,断句法、同意替换法来实现。1归纳法在释义中,意义的简易性与完备性通常是矛盾的重点,如果追求词意的完备,就需要动用大量的语义来对其进行解释,但语义量过大肯定会影响到学员的接受度,这就需要教师对所解释的词语意义有深入全面的了解,并具有归纳其核心或重点意义的能力。如:“瘦脸”[2]一词,对中国学员讲可以这么说:瘦脸手术是通过重建颅面骨和眼眶、颧骨和颌骨、颏骨和唇颊骨之间关系,使头部轮廓、面部轮廓符合或接近黄金分割律(宽长比为1∶1618),从而获得较理想的美貌面型。但对外国学员来说,这种解释明显很难理解,加之为了对其职业有帮助又不能简单地解释为:通过手术使脸变小,而要解释为:通过改变脸部各部位之间的距离,使脸变小,达到宽长比为1∶1618的手术。再如“贷款”[2]一词,对中国学员可以这样说:贷款是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按一定利率和必须归还等条件出借货币资金的一种信用活动形式。但对外国学员应该这样解释:贷款是当你需要钱,而自己又没有时,可以向银行借钱,同时支付一定比例的借款金,并按时还钱的方式。2断句法释义中除了词汇的选择外,使用的句式也是非常关键的。可以把长难句,在保证意思完备的前提下,断成简单短句,不让接受者花费太多时间去分析语法和语言意义。如“安居工程”[2],对中国学生可以这样解释:指由政府负责组织建设,以实际成本向城市的中低收入住房困难户提供的,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住宅建设示范工程。这个解释是由一个长句来完成的,其中定语部分非常多,句式复杂(整个句子是定中结构,三个定语之间又是并列结构,第二个定语又是状中结构),对中国学生来说不难理解,但对于外国学员来说,因为受到自身语言习惯和中文水平的限制,要花时间对句子结构进行划分才能完成理解,甚至中心语,都要把定语一层层划分后才能找到,所以,我们需要把这个长句切割成几个短句来释义,几个短句即在意思上相互统一,又在结构上独立,且用词均属于基本词汇,不会对外国学员理解造成障碍。按照这个原则,“安居工程”可以解释为:一项让老百姓放心居住的住房建设计划。由政府负责组织建设,以建设价格出售。用于提供给住房困难的家庭,具有社会保障性质。把中心意思直接归纳提前,而定语部分由几个短句来完成,意思简洁、突出,外国学习者理解起来会更容易。3同意替换法由于中文有很多多义词,为了确保选用词汇的规范性、实用性和简易性,可以用意思相同或相近(只要不会对意思产生误解就可)的基本词汇或大纲中的甲、乙级词语替换丙、丁级词汇。比如“婚前财产公证”,如解释为“指将要结婚的男女双方请有关部门证明各自婚前的财产,明确财产归属问题”,这个释义中,“归属”一词属于超纲词汇,外国学习者不一定能懂,所以需要更改为“指将要结婚的男女双方请有关部门证明各自婚前的财产,明确财产是谁的”,其中,用于替换“归属”的“是”和“谁”都属于甲级词汇,语法也比较简单,便于理解。再如“唱衰”,如解释为“不看好,发表言论认为会衰落”,这个释义中,“看好”属于超纲词汇,需要替换为“不认为会发展的好,发言言论认为会衰落”,其中用于替换的“认为”、“会”、“发展”、“得”、“好”都属于甲级词汇,便于理解。

(三)配例的简易性

培训建议与意见范文6

本文将对员工的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做一个简单的分析,并对培训方法提出自己的一点建议,从而促使员工培训工作更加科学合理。

一、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管理者对员工的培训不够重视

不少高层管理者认为,教育培训是人力资源部的事情,高层不重视,中层不支持,底层不理解,导致培训部门孤立无援,展开培训工作困难重重。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一些管理者意识到了良好的培训可以有效地提高员工的工作技能,从而促进企业更快地发展,但是却经常被其他直接影响企业发展的产品技术、产品质量等问题所掩盖。还有一些管理人员认为选择和拥有的人才可以通过招聘快速取得,而忽略了员工培训。由于管理者的错误决策,致使企业员工缺乏工作积极性,最终影响企业的持续发展,甚至导致企业面临生存问题。

(二)对培训需求信息缺乏理解,缺乏针对性

有效的培训需求分析能够保证培训工作顺利的开展并取得良好效果,但是不少企业在制订培训计划时都忽视了“培训需求分析”。培训需求分析主要包括两方面,即对企业战略发展的需求分析和对企业员工个人发展需求的分析,同时应结合员工自身差异。就像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每个员工都存在差异,因此在培训时应针对员工的职责、工作范围和工作性质的不同,对不同的员工进行不同的训练。有些企业采取一锅端的形式,忽略了员工的需求差异,导致培训内容与企业期望以及员工需求严重脱节,这样不但浪费了企业资金,也使企业培训难以转化为实际的人力资源。

(三)缺少有效地培训评估和激励机制

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缺乏完善有效的培训评估体系,这些企业对培训结果的评估较为简单,忽视了培训考核结果与激励挂钩,导致员工积极性降低。培训与实际脱节,以致不能达到预期的作用,培训也只能变成一种形式,难以对企业人力资源产生积极的作用,也造成企业资源的浪费。因此,企业要建立和完善一个科学且行之有效的培训评估激励机制,不断提高员工的工作技能,为企业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员工培训的投入不足

很多企业的培训内容多以应急需求为主,因此企业员工培训成为了一种短期行为,而且部分企业盲目追求短期效益,认为企业人才培训的费用大于直接招聘的费用,所以一些企业不重视企业内部的人才培养,加之培训后会有员工离职的现象,所以很多企业不断减少员工培训费用,导致了企业员工培训的投入严重不足,阻碍了企业人才的培养。

(五)培训缺乏系统性

企业的教育培训缺乏系统性,认为培训就是组织理论学习和技能学习,没有与企业的长远发展和人力资源规划相挂钩。多数企业仅仅有一纸计划,根本不能按计划执行,致使企业的员工认为“企业培训”只是个概念,对培训的定位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无法将培训视为企业给员工的福利,利用企业培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二、员工培训方法

企业员工培训机制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员工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优秀员工的获得不仅仅靠培训,还需要多方面因素的配合,使整个企业的力量大大超过原有个人能力的总和。

(一)制定科学的培训体系

企业员工培训要做好科学系统规划,以保证培训效果落到实处。企业管理者不仅要对培训对象、内容、方法、形式、培训师、教材、经费等有一个系统的安排,而且还应该建立一套完整的培训效果评估体系,员工培训效果可以从受训员工的反应、学习效果、行为的改变及企业绩效的改善几个角度来评定。

(二)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做好培训需求分析

企业要想实现培训效果的最大化,就必须对培训的需求准确定位。通常情况下,培训需求分析包括组织需求分析、工作需求分析和员工个人需求分析三个层面。(1)组织层面的培训需求分析,找出企业存在问题并确定是否培训。(2)工作层面的培训需求分析,通过查阅工作说明书或具体分析某一工作需要哪些技能,了解员工差距,弥补不足。(3)员工个人层面的培训需求分析,是通过人员分析确定哪些人需要及需要何种培训。组织、工作、员工三个层面的培训需求是一个有机的系统,缺少任何一个层面都不能进行有效的分析。

(三)创新培训内容,重视员工的素质培养

现代的培训观念认为,企业绩效的改善依赖于人的发展,只有开发员工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其个人价值,才能实现企业自身效益的最大化。这就要求企业在员工培训时,在内容的选择上,立足以人为本,从企业发展战略、企业精神、团队精神和工作内涵等来统筹思考,不仅注重业务技能的提高,还注重潜能的开发,从而培养研究兴趣,激励创造动机,养成创新精神,形成使命意识,真正实现企业员工的双赢。

三、员工培训的建议

(一)对于员工培训,应当是长期的持续的。这应该成为企业的一个良好的习惯,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员工培训,更新一下智库,才能跟上时展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