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思维和专注力训练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儿童思维和专注力训练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儿童思维和专注力训练

儿童思维和专注力训练范文1

关键词: 学生;国际象棋;智力开发

国际象棋作为一门生动、直观的国际语言,兼具体育、艺术、科学等方面的特质,通过国际象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丰富想象力,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作为思维科学,通过对弈,可以学到生活的规则,诸如条理性、系统性等,从而增强应有的纪律性、忍耐性、判断力。楚河汉界边,红黑两方开展激烈搏杀,既游戏又竞争,寓动脑于兴趣之中,极易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还能从中培养良好的心理品德,逻辑思维及创造思维,有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此外,它是一种交流活动,增进了人与人的友谊,是开发儿童智慧的一把金钥匙,正因如此,它在学生智力开发中的积极因素也显而易见。

调查显示:学棋的学生一般学习成绩都较好,不仅数学成绩好,而且语文读写成绩也好。“只因一着错,满盘皆是输”的教训,使他们解题思路宽,计算步骤清楚有序,准确性也大大提高。在语言阅读中更是分段敏捷,段落文意的概括和提炼得心应手,作文也能够思路顺畅,左右逢源。由此可见,中国象棋在学生智力开发中有着极为明显的积极作用。如何把这个积极作用发挥到淋漓尽致,促进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我想,这将是以后研究的重中之重。

一、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洞察力

由于小学生“兴奋强于抑制”和“好奇性强”等特点,决定了注意力的不易集中。小小棋盘能演出有声有色的“战局”。孩子们觉得很好玩,自己俨然成了指挥作战的“将军”,“连环马”、“过河卒”、“空心炮”、“顺炮”、“列炮”……不分胜负绝不罢休。时间就在对局中一分一秒地过去,半小时不觉长,二刻钟也挺得住。这种承受能力的延长,有利于注意力的集中。小孩由原先好奇好动,变成慢慢静下心来、专注起来,思想不再“开小差”。经过不断的对局磨练,自然就收住了自己的性子,集中了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与思维力也随之增强。而象棋的红黑双方变化无穷,弃子攻杀、先手得子、运子做杀与防御……均须落子以后静观其变,洞察对手设下的陷阱与圈套,以便将计就计或乘虚而入。孩子们通过不断的探索,锻炼了对事物的洞察力,这对他们学会认识复杂的世界是很有好处的。

二、发展学生思维,扩展学生想像

思维作为人类一种特有的精神活动,包括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唷⑼评淼日个认识过程。思维有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之分,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是右脑与左脑分工产生的,关系密切,相辅相成。现代科学研究证明:人的思维发展是由形象思维渐入逻辑思维的。若对儿童有意给以逻辑思维的训练,不仅能增强其思考问题的条理性和发展思路的连惯性,对形象思维也有促进作用。中国象棋对局,实际上是对小学生进行的一种现实数学课,靠的就是逻辑思维。下棋有兑子吃亏与便宜的计算、全局和局部的计算、先手和后手的计算以及更为复杂的杀棋等。一盘棋,几乎每下一步都需冷静思考,慎思选择,郑重应对。中国象棋中经常遇到最有效的有关杀棋的计算,就是考验学生的行棋计算能力。同时,中国象棋的计算是无声的独白与回答,它比口头和书面的计算难度更大。让他们在不间断的对局中反复演算,便会逐渐掌握计算的技巧。随着棋艺的长进,逻辑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开发。

想象力作为一种创造性的认识能力,具有强大的创造力。自幼对孩子给以想象力的训练,对学生的创造力培养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就中国象棋而言,虽然只有红黑两方,看似简单,其实奥妙无穷,玄机百变。自古至今不知有多少盘,却“千变万化,不见同局”。一子下去,往往弈者胸中已有全局,中间或暗藏杀机,或暗渡陈仓,或困兽犹斗,或妙手回春……,真所谓变幻莫测,妙趣横生。这一切,都需丰富的想象力。

三、增强学生记忆,陶冶学生情操

随着“国际象棋”的深入学习,我们对孩子的行为习惯进行了一定的熏陶。“落棋无悔子”、“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等规则,体现了良好的棋风和棋德。我们在培养学生从小爱动脑筋的习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同时,更应该注重让学生明白树立必胜的信念,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的重要性。

少儿记忆力比成人强,这自然不错,但记忆力也是训练出来的。中国象棋的术语词汇丰富,如:“屏风马”、“恐龙炮”、“马”等等;进、退、平等口诀和格言,加上经典棋谱,要全部记住背熟实属不易。由于中国象棋术语具有鲜明的形象性,使他们并不感到枯燥。日积月累,词汇不断增加,记忆力便在一次次的训练中得到增强。我们中国象棋班学生张钦涵,在赵老师的悉心培育下,记忆能力迅速提高。他不仅中国象棋术语背诵如流,全局观念较强,而且学习成绩优秀。

四、国际象棋能发展学生反应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

通过实践我们发现:“国际象棋”活动能培养学生敏捷的反应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能培养学生快速处理信息、敏捷的反应能力和随机应变的能力。比赛时,每个人的每一步棋都有时间限制。这就要求棋手快速处理信息,并作出决定。而每一盘棋都是不同的,每着棋都是新的,“战术”千变万化的,棋手必须对每着棋的信息进行处理,随机应变调整战术。如我校的武基东同学各方面表现都不错,但就是显得动作缓慢,反应也总是慢半拍,常常令家长和老师头疼。但自从其参与“国际象棋”班学习后,其在和对手下棋的过程中,多次亲身体验了瞬息万变、落后甚至落败的“瞬间”,使他明白了动作缓慢就会落后甚至落败的道理。学习之后,他的思维明显活跃了,动作也加快了。

五、能促进其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形成健全的人格

少年儿童国际象棋的训练,一方面使儿童掌握人类这一古老的智慧游戏,提高其基本的思维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另一方面,通过训练使受训练的儿童能更好地认知自己的能力,调节并控制情绪的变化,促进其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从而帮助其形成健全的人格。生动、直观的国际语言―“国际象棋”,以其兼具体育、艺术、科学等数方面特质非常适合成为学校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学生潜能的抓手。因为“国际象棋”是一项“ 寓教于乐 ”的特殊教育手段。棋弈运动能使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等5种构成智力的基本因素处在良好的统一体中,在智力各因素的组合作用下产生具有创造性的聪明和才智。下棋,更可以使孩子在体验成功与失败中学习调节自己的情绪,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学习认识自我、认识成功与失败,培养良好的纪律性和自我控制意识。

参考文献

[1]徐家亮《小学生国际象棋课本》人民教育出版社

儿童思维和专注力训练范文2

关键词:生活中的材料;儿童心理;说话课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4-0037-01

引言:口语交际课是低年级教学重点,因为"说"的能力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有明确要求,现实的生活与工作,也强烈呼唤着人们"说"的能力的提高,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着许多障碍。但只要我们顺应儿童心理特点,因势利导,就会化难为易。经过多年教学实践体会,我认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顺应儿童说话兴趣

低年级学生胆子小,不敢说,不知怎么说,老师要引导他们敢说,乐于说,有说话的欲望。所以抓住身边的材料,培养学生的兴趣非常重要。 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最直接的学习动力。低年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差,有的因为思维跟不上,不会说;有的因为肚子里有却道不出来;有的因为表达不好而不愿意说等。但如果有了极高的兴趣,这些学生都愿意表达。如我在教"语文园地一"中《春天里的发现》时,我以《小鸟小鸟》歌曲导入,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说话的兴趣。同学们兴趣很高,愿意积极去思考,也很乐意说话,但都存在一个很大问题就是说不具体,说不出细节,那么怎样才能把话说好呢?请大家再听一个《小黄莺学唱歌》的故事,故事讲完后老师说:"故事好听吗?你们爱听吗?你们知道老师讲得好的秘密吗?那就是要和故事中的小黄莺唱歌一样,天天练习,不怕难为情。这样,话就能越说越好。"这样一来,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明白什么是说话课,怎样上好说话课,对说话课产生极高兴趣。

2.顺应儿童形象思维

课堂是师生的生命历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是我们的生活。生活中总是充满变数,课堂中也充满"不可预知"的变数。老师要求同学专注于某一种食物,并把它说得具体些,鼓励学生大胆的把自己的联想、想象结合自己的发现说出来,全班没一个同学举手,处于语塞状态,教室很安静。突然飞来一只鸟,同学们目光都注意那只鸟,真是天降大运于课堂也。老师顺应儿童心理特点,因势利导,让同学仔细观察鸟的一举一动,然后让同学举手回答,鸟儿的样子,指导同学按一定的顺序观察,说话注意条理性。再让同学观察观察鸟儿飞行时的动作。同学们兴趣很高,刚才冷静的场面一下子活跃起来,都抢着回答。教师要学会利用生活中的教材,激发学生表达欲望,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地取材也体现了一个教师的机智,美其名日"教学机智"。

丰富多彩的生活为学生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有了素材同学才有说不完的话。儿童心理学表明,小学生主要是形象思维,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向抽象思维过度。根据儿童这一心理特征,指导学生说话时必须顺应儿童的思维方法,用形象思维指导学生说话。课堂上,我常把花草树木带进教室,指导学生从颜色、形状、枝叶、花朵诸方面进行观察口述;也常把小动物带进教室,指导学生从皮毛、头、尾巴等方面观察,练习说话。由于这些食物直观形象、看得见、摸得着,学生思维十分活跃,发言相当积极。

由此可见,我们一线教师对"说"应该有个明确认识,利用好课内条件,抓住课外训练机遇,让学生受到货真价实的"说"的训练,以适应将来学习、工作、生活的需要。

3.顺应儿童"玩"中学说

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玩",引导学生"玩"得有意义。我除了在课堂中开展"小游戏"课本剧外,主要靠第二课堂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说。在第二课堂活动中通过亲近大自然,创设保护环境,保护小动物,举行拔河比赛让学生在"玩"中观察交流,谈感受。由于在一定坏境中游戏,亲身沐浴大自然,学生说话积极性特别高,争先恐后举手参与。课堂上,每一个学生在积极地思考,积极地发言,你能感受到浓浓的思维气息和S跃欲试的热情氛围。要想学好语文园地一的口语交际,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带学生到野外实地观察,在观察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想象能力,让学生不仅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而且言之有理。这样比一些教师手把手教,一个字一个字教,有效多了。

孩子们在观察和"玩"的过程中激发了表达欲望,个个争先恐后,跃跃欲试,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很高。我觉得学生更需要愉悦,更需要这种自主"玩"的课堂。

4.顺应儿童语言发展

儿童思维和专注力训练范文3

〔关键词〕冥想训练;正念;青少年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4)09-0007-03

一、美国儿童青少年冥想训练的盛行

当前,使用正念冥想治疗儿童多动症、焦虑、学习困难、社交困难、问题行为的实证研究日渐增多,研究不仅训练青少年冥想,还教授亲子冥想和教室冥想的操作方法。而加入冥想和接纳技巧的教养方式被认为是继行为干预训练和认知教育之后的“第三次浪潮”,是教育教养方式的重要转换[1]。研究发现,冥想训练不仅可以有效缓解儿童的焦虑、多动,具有良好的心理治疗效果,还能有效改善小学生的认知、情感功能,减少注意损伤和负性情绪,使大脑专注力更强、记忆力更好、处理多重任务的能力更高,并能增加主观幸福感。对多动症儿童的父母进行单独训练可以增加积极的亲子互动;如果亲子都参加冥想训练,孩子服从行为会更多,教养会变得充满乐趣[2]。对多动症并发学习障碍儿童进行冥想训练,儿童自我报告的内在问题如焦虑显著减少,父母报告的儿童自我管理行为显著增加、问题行为显著减少[3]。一项针对八名15~20岁有自杀倾向的青少年进行的冥想干预发现,冥想使自我调节能力增强、自杀倾向减弱[4]。

在美国,青少年冥想训练的兴起有着深刻的时代和理论背景。首先,情感障碍发病率增加,人们越来越重视社会情感能力的提高,重视情绪劳动。然而针对情感调节和控制能力的认知教育和行为训练效果不理想。而重视情意训练的人本主义理论处于发展停滞状态,在情绪体验加工方面没有再进一步发展出有价值的指导理论。此时后人本心理学强调人与“大精神”“存在巨链”的联系,认为冥想训练可在一个崭新格局中产生影响。

其次,被美国《时代周刊》视为20世纪最伟大圣者的克里希那穆提非常重视冥想,把冥想视为自由、创造的必经之路。克氏指出:要从根本上改变社会,必须先改变个人意识。只有每个人的内心净化、安静了,整个社会的互爱、和谐、伦理才有可能。他一直强调自我觉察(觉知)以及了解自我局限、宗教与民族制约的必要,认为个体需要觉知,觉知自我的局限性,觉知思虑的危害性,觉知习惯的盲目性,才可能清醒、轻松走出思虑的困境。他认为冥想能消解过去的负面能量也能产生新的能量[5]。克氏的倡导引发了风靡美国乃至波及世界的冥想热潮。

再者,青少年冥想训练是在成人冥想卓有成效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许多研究证明了正念对疼痛管理、免疫力等各种问题的有利影响。对冥想减压项目的元分析表明,冥想干预对于缓解各种生理和心理健康问题以及健康人群的精神压力卓有成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补充替代医学中心网站信息显示,2010年财政拨款1003万美元援助34项与正念冥想有关的科研项目,包括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等在内的20所大学和研究机构参与研究。冥想的研究方向正逐步从缓解心理病人的症状转向探究其积极效应,如增强幸福感、怜悯和同情,促进个体身心健康和社会互动,以及青少年心理治疗、教育教养、团体拓展训练等。

二、青少年冥想训练的方法及作用机制

无论是心理治疗领域的冥想训练,还是课堂教学练习冥想,无论增强心理能力的冥想拓展训练,还是亲子冥想,都有共同的训练原则,这些原则用于日常生活的每时每刻、随行感悟。

(一)冥想的基础态度

1.不加批判:不对自己的情绪、想法、病痛等身心现象不作价值判断,只是纯粹觉察。2.耐心:对自己当下的各种身心状况保持耐心,放下功利和浮躁心态,对自己的身心保持好奇。3.初心:常保“初学者之心”,愿以赤子之心的热情和好奇面对每个身心事件。4.信任:信任自己,相信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不向外攀援,不依赖权威知识,唯求问心无愧。5.无为:不努力强求想要的治疗目的,只是无为觉察当下发生的一切现象,以达到觉悟。6.接受:接受现状,愿意如实观照当下的身心。7.放下好恶评判:仅分分秒秒觉察当下发生的身心事件。

(二)冥想动作与觉知内容

冥想通常包括如下活动:1.身体扫描;2.瑜伽伸展运动;3.静坐禅修;4.静观饮食;5.静观步行。无论是坐还是走,冥想训练都重视觉知自己的身体、知道自己的动作。如在静坐时,强调身体是锚,心是船,要不断把心识拉回身体;觉知自己的呼吸,使心不跑到过去和未来。同时,还要觉知自己当下感受是苦是乐或不苦不乐,时时清楚明白,而不生贪心或嗔恨等。更重要的是,练习者需要觉知自己当下的心及善恶念头的产生与消失,看清自己内心的真实语言,如果我们从自己心猿意马的心识变化中了知万事万物的无常变化,“思想是思想、痛是痛,不是我,不是事实,会来会去,一切迁变没有实体”,我们就能达到心理痛苦的灭除。

(三)随行感悟

这需要坚持把冥想技巧转化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感悟随行大小事件,走冥想、静观饮食、静心睡眠、仁爱待人、慈心接物。比如我们平常吃得太快、抓握(牙刷等)太紧、说话太急、走路慌张、睡姿不对、不会休闲、习惯性焦虑、习惯性不信任等,把冥想融入生活改变内心,提高自己的觉悟水平,才能自然轻松。

(四)冥想减缓负面情绪的机制

西方的冥想训练包括每周共修、定期家庭练习、非正式冥想(走冥想、睡冥想、坐冥想、身体扫描等)、冥想触碰、慈爱沉思等,核心机制是发展对情绪的觉察、元认知、不评判、超然的态度,从而发展注意能力、去除压力、对问题情境进行创造性回应、扩大选择范围,发展自我同情和应对困境的能力。研究发现:根据成人冥想方案MBCT研发的儿童认知冥想训练(MBCT-C)效果很好,能减少儿童焦虑,改善注意力和问题行为。焦虑导致儿童认知扭曲、情感不稳、生理过度唤醒,影响学业;学业不良导致自信下降、焦虑增加,进一步破坏注意力。冥想打破了这个恶性循环――通过发展觉醒的注意,促进警觉、定向注意冲突的监控能力,使个体不再借助情绪逃避或过分卷入策略,不再沉浸于分心、扭曲、解离、罪疚、后悔、羞愧中,从而使注意力改善、问题行为减少。冥想训练“去自我中心”,客观和不加扭曲地观察自己的内外体验、思维、情感、身体,把内在心理过程和外在创伤事件分离,让个体更轻易地从以前的焦虑中脱离。

(五)冥想训练的原理解析

研究者强调,冥想虽然源自佛教但无涉宗教,只是汲取了瑜伽和禅修理念,适用于任何个体参与。冥想训练只从身心功能层面调节情绪。首先,冥想是一种新的情绪放松方法,通过呼吸、静坐、内观获得身心平稳。其次,冥想训练能增加认知复杂性,冥想带来的新认知能有效转化负面情绪。一是克服自我中心,冥想让我们放下自我、走出自我、扩大自我认同,换位思考,在冥想中体察他人感受,接纳、同情。因为痛苦(负面情绪)与自我感形影不离,冥想能让人放下自我与身体、自我与思想、自我与环境等的二元对立,由此使人不会被负面情绪包围。二是冥想发展了新的人生态度,那就是“循其天性”,不刻意改变,这有助于化解人际冲突,利于儿童自主成长。三是冥想的最高级认知是超越思维的局限――强调对身心的客观观察、感受身心的整体性、感受身心的单一能量场。人的心智会经常把注意力带出身体,让人迷失在思绪中胡思乱想,冥想的目标就是拉回注意力,比如瑜伽的姿势就是让身体达到极限,从而使心智泯灭,让你明白人类绝大多数苦难都是思维、心智创造出来的,是不必要的。冥想让我们开放、接纳、取用当下的身体力量。再次,冥想带来宽恕、安忍、同情等积极情绪。一旦转回内在,觉察自己的心念及其来源,我们很容易发现自己恼怒的杀伤力同那些伤害者一样强大,这种洞察能使人超越一己之痛,而上升到对群体的仁慈。

(六)儿童青少年冥想训练独具特色

无论是儿童版认知冥想训练MBCT-C,还是正念减压疗法MBSR、接纳承诺疗法ACT、辩证行为疗法DBT等,除了与成人一样进行练习外,还独具特色。

1.更体贴的设计、更多的活动时间和更艺术化的处理方法

例如,认知冥想训练中,成人用八周时间每周冥想两个小时,儿童可用十二周每周冥想九十分钟,每12个成人指定一名指导师,每8名儿童可有一个指导师。为了照顾儿童注意力短暂、好玩好动的天性以及语言能力局限的特点,儿童冥想训练有更多活动、游戏、间隔休息和配发营养餐的设计。许多富于特色的儿童青少年冥想训练被开发,如整合冥想、认知教育、行为训练和武术练习(MMA)[3],以达到身心互动、整体提高的效果。此外,还有艺术化的处理如美术、音乐的渗入,帮助孩子们表达潜藏的愿望、减少压力和紧张、激发创造力。趣味性让孩子们情感上易于接受,那些强烈的积极信息就能溜进他们的防御机制(James 1989)。如“思想瓶”游戏让儿童在装水的玻璃瓶中加入石子珠子等代表自己的“思想”;当每人轮流晃动时“思想”不稳定,很难发现自己的“思想”;一旦静止它就安静下来,人们更容易识别出每个“思想”,从而让儿童明白安静对观察和发现自己的重要性。

2.对指导者的要求更高

冥想训练要求指导者具有家庭心理治疗师和冥想训练师的双重资格。指导者自己必须亲历禅修和冥想,有一种从冥想得来的灵敏、慈爱、沉稳品格,能用自身经验指导动作、教诲孩子。指导者需具备真诚、友善、权威、精神成熟等心理特征,能唤醒孩子们的善良和主动,帮助他们化解负性情绪,认清事物本质。

三、 以亲子冥想为例说明冥想改良关系的优势

冥想的接纳、不加评判、觉知自身和他人情绪等原则使其具有发展与调节人际关系的优势。研究发现:冥想训练与夫妻满意度高度相关。冥想认为愤怒和其他负面情绪不仅破坏了我们自身的幸福,也构成人际关系的障碍,所以我们要发展慈悲(同情),放下私欲(我执)。

研究者还专门为父母们设计了冥想训练计划。Duncan 等人(2009)认为父母冥想的目标是:1.积极聆听;2.接纳孩子和自我接纳;3.觉察孩子的情绪和自我情绪;4.调节亲子关系;5.同情自我和同情孩子。关键要素是敏感觉察、积极关爱、顺其自然。该研究对父母的冥想训练效果显著。例如,一名父亲谈到:以前总因为孩子说的话做的事情愤怒不已,冥想训练后发现孩子的出发点也是好的,只是方式不对。现在他能够换位思考、更清楚地看到问题实质。

研究者认为,父母冥想通过两条途径影响孩子,一是冥想降低了抑郁、增加了父母的幸福感,对孩子的温情增加,从而使孩子积极行为增多;二是父母教育效能感增加,带来对孩子的管理和监控能力的增强,从而减少了孩子的问题行为。

第一条路径中,父母抑郁直接或间接导致孩子的外化问题行为,冥想使抑郁症状以及和抑郁相关的反刍思维减低,持续冥想能增加认知复杂性、提高情感觉知。当反刍思维减弱、脱离了抑郁等负面情绪的习惯反应,父母更容易享受积极情感状态,并感染孩子的情绪,孩子随之会变得积极主动和亲社会。

第二条路径中,练习冥想使父母觉察和接纳、自我同情,探索和理解亲子的需要和欲望,发现自己的功利心或自己的情结导致不能设身处地替孩子着想,从而不再以自己的标准评判或一味指责,忽视孩子的认同需要和情感渴求。父母发现强加于孩子身上的不公平,能成功改变亲子之间那些抱怨指责―逆反冷漠的情绪互动模式,增加理解、支持和关爱,更好地和孩子互动,积极引导并顺其自然。最终,孩子顺从行为增多,父母效能感增加,能有效管理和监控孩子的行为,孩子的问题逐渐减少。

冥想改变思维、反应、行动、创造模式,改变受无意识支配的习性反应,使注意力范围扩大,扩大到父母能够发现自己目前态度的形成历史,觉察自己的行为会不会带来预期后果。例如,一位失落的母亲总想插手儿子的工作婚姻安排,来达到掌控生活、挽回面子的潜意识目标,在冥想中她定心悟真,发现了自己行为的荒诞结局。

超然的领悟和接纳让家庭积极情绪增加,慈爱练习能进一步扩充这种积极情绪,让孩子把爱心扩展到所有人身上。从亲友开始逐渐扩展爱心,最后达到爱护“所有众生”。Gregory Kramer发现每晚的冥想练习能让孩子们更快乐、健康,富于创造性:通过观察思维和感觉,就可以改变思维习惯,为意识拓展奠定基础,有助于发展同情、催化质变学习,促进更多的视角转换(Mezirow,1997)。此过程中,个人情感识别力、移情能力、情感调控能力甚至情感意志力都会有显著提高。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厅2013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克里希那穆提生命治疗内涵与应用研究”课题资助。

参考文献:

[1]Whittingham K.Parents of children with disabilities,mindfulness and acceptance :A Review and a call for research[J].Mindfulness,2013(5).

[2]Singh N N,Singh A N. Mindfulness training for parents and their children with ADHD increase the children's compliance[J]. Journal of Child & Family Studies,2010,2.

[3]Haydicky J,Wiener J,Badali P,Milligan K,Ducharme J M. Evaluation of a Mindfulness based Intervention for Adolescents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 and co-occurringADHDand Anxiety[J].Mindfulness,2012,3.

[4]Le T N,Gobert J M.Translating and Implementing a Mindfulness-Based Youth Suicide Prevention Intervention in a Native American Community[J]. 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2013,7.

[5]克里希那穆提.静谧之心[M].邵金荣,译.北京:九州出版社,2010.

儿童思维和专注力训练范文4

21世纪出版社

文、图:玛丽安·杜布克等

适合年龄:1+ 定价:144元/全8册

你的宝宝喜欢色彩明亮、富有创意的故事吗?“排排队系列”第二辑选取了孩子喜欢的游戏和故事,并附以压韵的儿歌形式,读起来朗朗上口,趣味十足。故事的形式简单而充满创意,画面造型生动和多角度而有创意的构图,最适合0~3岁低幼宝宝的心理特点了。图书采用圆角模切的贴心方式,是一本撕不烂的好书哦!

《比得兔的世界》系列第二辑

蒲蒲兰绘本馆 连环画出版社

文、图:比阿特丽克斯·波特

适合年龄:3+ 定价:118元/全8册

流传一个世纪的经典萌宠——比得兔又来了!从小生活在农场里的波特和小动物们特别亲近,她运用自己高超的文笔塑造了一个个起承转合、惊险刺激的故事,让比得免的世界成为一个充满幻想与温馨的童话王国。夏天来啦,快和爸爸、妈妈一起到草地上玩耍吧,松鼠愣果子、猫贝贝小姐、小不点儿鼠太太,说不定你就能在草丛间遇到它们哦!

《缆车梅波儿》

爱心树童书新星出版社

文、图:维吉尼亚·李·伯顿 适合年龄:3+ 定价:36.8元/册

你是否怀念小时候常去的那个小卖部,仰头看着里面琳琅满目的零食,情不自禁地舔舔舌头?当你长大,领着自己的孩子回到故乡,那童年的甜蜜回忆或许早就被高楼代替。你是否也希望像热爱缆车、心系城市的旧金山人那样,通过全民投票的形式,用实际行动留下自己心中那独有的“风景”?每一个人的责任心决定了我们未来的生活,如果你能试着行动起来关心我们周围的环境,那将是你阅读本书最大的收获。

《果蔬宝宝》系列第一辑

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文:杰娜·安思蓓

适合年龄:3+ 定价:12.5元/册(共8册)

孩子迈入幼儿园,我们的心理会有很多的焦虑与不安。本系列源自英国幼儿园小朋友的创意,无论是培养专注力、自控力、如何面对挫折等个人问题,还是领导力的培养、如何交朋友等,都为孩子在社会化启蒙提供恰当的解决方法,培养成长所需要的优秀品格:良好的习惯、创造力、想象力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凯蒂的名画奇遇》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文、图:詹姆斯·梅修

适合年龄:2+ 定价:126.00元/全7册

这套书既能让孩子听到精彩故事、同时又能感受到艺术之美,跟随可爱又淘气的小女孩凯蒂,穿越在世界名画中,结识一个个性格各异的名画中的人物,艺术的内容化成美好的情感,自然地传到孩子的心中。帮助带忧愁的蒙娜丽莎找回微笑的感觉、和莫奈的儿子一起画画,呀,不好,弄倒了凡·高的向日葵,麻烦大啦!

《松冈达英系列》

启发文化 河北教育出版社

文:大野正男等 图:松冈达英

适合年龄:2+ 定价:31.8~34.8元/册(共4册)

你想穿越到6000多万年前的白垩纪吗?你想深潜入海,与大鲸鱼不期而遇口驴黑暗潮湿的地底下,其实是热闹非凡的世界?幽暗深邃的海底世界,每天都在上演着怎样的传奇故事?作为世界上著名的以自然题材为主的图画书作家,松冈达英根据在世界各地收集的资料为孩子们创作精彩的自然世界,激发孩子们科学认知的兴趣,读完他的新书,你是不是想立刻奔向户外,热情拥抱这最美的大自然呢!

《海鹦就是海鹦》

信谊图画书 明天出版社

文:苏·索提丝 图:鲍勃·科拉尔 适合年龄:3+ 定价:33.8元/册

世界上有没有—模一样的两片叶子?虽然我们人类同样拥有两只耳朵,一个嘴巴,但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哦。这里就有一只独一无二的海鹦,拥有无边想象力的孩子会转动小脑袋,很认真地去思考作者抛出来的问题,还会从各种角度去思考,到底哪里一样呢?是形状、是颜色、还是功能?把既有制式的、习惯的思考方式抛在脑后,和孩子一起跟着海鹦东飞西跑,重新观察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加以归纳、分类、思考。不久的将来,你将会发现孩子拥有更多创意的能量!

《蜜蜂玛雅历险记》

蒲公英童书馆 贵州人民出版社

文:邦泽尔斯 图:熊田于佳慕

适合年龄:2+ 定价:36元/册

宝宝一天天长大,正迫不及待地挣脱你的束缚,寻找外面的世界,就像那只刚出生的名叫玛雅的小蜜蜂,它一心想摆脱狭窄的蜂巢,到“光明的世界”去闯一闯。玛雅将会遇到些什么呢?它是否有足够的勇气面对来自敌人的挑战呢?这也是你对孩子的未来的种种担心,然而,世界是如此广阔,只等待着我们勇敢地踏出脚步,去开始历险的旅程。

图书推荐

七巧板是你的好朋友

如果要列出促进儿童发展的最佳玩具的话,中国传统玩具“七巧板”肯定要位列前三。这本书就是一本带你走进七巧板世界的导游图。读故事说歌谣的过程中,孩子自然而然地就被这些“七巧动物”所吸引,读完了故事说完了歌谣,那就来动手摆一摆吧。当图书与玩具结合,当阅读与玩耍相连,我们便看到了儿童发展的最佳路径——游戏。

推荐人:孙莉莉(Parenfs阅读专家)

《谁是你的好朋友》

亚洲传播出版社

艰难而伟大的爱

这是入围布克奖的一本小说,关于妈妈和5岁儿子的故事。去年出版时,我还没有宝宝,读得很感动。现在有了宝宝,回头想想这个本该残酷、但最终温暖的故事,深感母爱之伟大。

推荐人:杨仪宁(Parents读者)

《房间》

人民文学出版社

和小动物捉迷藏

我们的小公主彤彤已经15个月了,这段时间她最喜欢的就是这本书。刚收到书时,我没想书会这么大,打开后又立即被里面立体的精美画面所吸引,可爱的卡通小动物栩栩如生,中英文双语儿歌朗朗上口,立体的场景画面制作精良……彤彤每翻一页我就模拟上面小动物发出的声音,“咩,咩”“哞,哞”“喵,喵”,宝宝可高兴啦!

推荐人:彤妈(Parenfs读者)

《动物捉迷藏——快乐的母鸡》

未来出版社

《和孩子一起涂鸦》

李钊 著

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既是一位画家和绘画老师,又是一位懂得家庭教育的父亲。他将绘画教养融入到家庭教育中,针对不会画画的父母,如何在孩子画画中启发他细致地观察世界,让孩子保持画画的乐趣,给出了具体的实例和指导。

《让孩子聪明的121个大脑训练游戏》

罗伯特·费希尔 著

新世界出版社

不想把孩子丢给iPad,想用最自然有趣的方式培养亲子关系,深谙游戏对孩子发展的重要,却无奈自己的游戏储备太匮乏单调?让已经不会玩的我们陪孩子玩,这确实有点儿困难,怎么办?那就让会玩的人来教你吧!作者罗伯特教授从事儿童思维和学习能力研究近30年之久,他精挑细选、设计出121个大脑训练游戏,专为0~10岁的孩子量身定做。

《全脑教养法:拓展儿童思维的12项革命性策略》

丹尼尔·西格尔 著

儿童思维和专注力训练范文5

关键词:儿童;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是人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6岁至14岁”[1]的儿童时代开展艺术教育是世界教育共通点,通过对儿童开展艺术教育可以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增强儿童的感知能力,培养儿童对美的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增进儿童的形象思维和空间想象力,更进一步培养儿童的创造性能力都是极为关键和重要的。但是,历来对儿童的教育着眼点在于如何培养儿童良好的习惯、人格与情感方面,专注于儿童日常行为的规范指导,而艺术方面的教育只是附带其中。本文就儿童艺术教育的审美特征,艺术教育与儿童教育的关系,儿童艺术教育与自然的关系,艺术教育与儿童所处的环境几方面加以分析。

1艺术教育的基本特征

“艺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手段和主要环节。“是指关于艺术本质、特征和发展规律、创作规律、鉴赏规律的教育。……还包括艺术实践、艺术创作技巧、手法的专门教育和训练。……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教育和文化艺术素养教育,包含着美育的内容,具有形象性、生动性、愉悦性等特征。”[2]因此,艺术是情感的表现,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世界上所有国家都把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作为重点,并致力于艺术教育。美国政府曾颁布一项《艺术教育国家标准》,文件明确规定艺术对教育的贡献远远超出了其内部的价值,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学科,并强调指出艺术是生活和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断言“在教育中,艺术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它是连接世间难以描述的和情感深刻的各种事物的桥梁。用最简单的话说: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3]进而系统介绍了艺术教育拥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另外法国和德国拥有悠久的文化和艺术传统,这些国家都非常重视艺术教学的价值,都将普及艺术教育纳入被普遍认可的固定化模式之中,使其成为国家改革和发展的重点。早在十九世纪初,达尔文就提出:“我真不明白为什么对艺术爱好的丧失会引起心灵的另一部分———能够产生更高的意识状态的那一部分能力的———丧失。……事实上,失去这种趣味和能力就意味着失去了幸福,而且还能进一步损害理智,甚至可能因为本性中情感成分的退化而危及道德心。”[4]如今,我国教育工作者也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艺术教育的重要性。他们指出:“没有艺术的教育是苍白无力的教育;没有艺术的教育是枯燥无味的教育;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艺术的教育就没有完全的素质教育。”“艺术教育作为一种全生命的教育不仅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它也极可能成为当代整个教育观念、教育行为改变之突破口。”[5]

2艺术教育是儿童教育的重要部分

儿童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艺术教育可以在儿童的发展中起到陶冶情操,调节心情,启发智力,培养美育的独特作用。我国的艺术界和艺术评论家,平时研究和关注的也是关于艺术的问题,但多是针对成人的艺术,很少有人去研究儿童的艺术教育。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杜威强调指出:“教育必须从心理学上探索儿童的兴趣和习惯开始。它的每个方面,都必须参照这些加以考虑。”[6]在他看来,尊重儿童兴趣和习惯,就是尊重儿童生长的需要和时机,如果急于得到生长的结果而忽视了生长的过程,那是极端错误的。儿童于主观上有欣赏艺术的本能,在自己所认知的艺术中寻找乐趣,得到的是精神的愉悦。在客观方面亦能得到艺术的欣赏,由感官感觉着事物之美,得到的是一种听觉、视觉和触觉的享受。儿童不论大小,都有爱好艺术的性情;换句话说,就是孩子也能欣赏艺术。儿童的艺术教育应当贴近儿童生活实际和生理、心理成长需求,采取符合儿童要求和特点的艺术教育手段与方法,开展相应的艺术教育形式。

3结语

儿童的艺术教育最大的价值在于传播一种艺术的趣味于儿童的心坎,陶冶儿童的美感,从而进一步健全人格,完善人生。心理学告诉我们,人格的形成是教育的主要特长,其中艺术教育较之其他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功能,一个受过崇高艺术熏陶的人,人格亦随之高尚。当代美学家鲍列夫指出:“如果说社会意识的其他形式的教育作用具有局部性质的话(例如,道德形成的是道德规范,政治形成的是政治观点,哲学形成的是世界观,科学把人造成专家),那么艺术则对智慧和心灵产生综合性的影响,艺术的影响可触及人的精神的任何一个角落,艺术造成完整的个性。”[7]换句话说,艺术教育绝不仅仅是激发各人的审美能力,对于人格的塑造,艺术教育的功能是整体中的一部分,它特别侧重于环境的影响使受教育者的心灵产生长久透彻、润物细无声的影响,使受教育者的个性,最终趋于完美。在幼年时期就接收艺术教育的儿童,人格上的发展将会是日趋健全的,最终会走向完善自我的人生境界。

作者:李含笑 单位:咸阳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人民法院出版社法规编辑中心编.法律法规.人民法院出版社,2009,6.

[2]邱明正,朱立元.美学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279.

[3]美国.美国全国艺术教育协会联盟,艺术教育国家标准[S].1994:3.

[4]滕守尧.审美心理描述.北京,中国民族出版社,1985:21.

[5]孙玉兰.幼儿艺术教育生活化的探索与实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30.

儿童思维和专注力训练范文6

关键词 识字 阅读 教材 作用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幼儿园阅读教学也渐渐地在识字教学中凸显成效,采用快乐识字方法教授幼儿识字的同时别忘记教幼儿读书,双管齐下让识字与阅读成为幼儿潜能开发的好帮手。我幼儿园的阅读识字教学已有多年的实践经验,这种理念也越来越多地被认识、重视和采用,其效果也越加明显。下面就谈谈我园绘本教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经验,即如何让分级阅读教材在幼儿识字教学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一、分析教材和充分理解教材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扮演的角色是一个传递作品的人,要先对作品产生感觉,因此要先读懂教材,渗透教材,才能生动的融入自己的情感。借由阅读,可以启发孩子的想象力、增加孩子的知识,最重要的,孩子学习反思自己的生活经验,这个回溯过程可以让孩子更加了解自己。也呈现孩子内心的感受,和万物进行心灵上的交流;还替孩子发泄不被大人所接受的情绪,满足孩子天马行空的想象,显露孩子活泼爱玩的个性,展现孩子纯真的爱与关怀。

二、发挥图画的媒介作用

分级阅读教材是将有利于幼儿健康情绪发展的绘本作为教育材料。绘本,也叫“图画书”是一种以绘画为主,兼附有少量文字的书籍,有独立的绘画著者,图画有个人风格,画面即情即景,图文配合,尤其强调用图画来讲故事,就好比是供幼儿看的一部电影,它既展示出宽广的视野,又有细节的特写,既有极其有趣的故事情节,又暗藏着起、承、转、合的节奏设计。

幼儿虽然具有口语的优势,但由于思维能力较差,要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是比较困难的。图画是生活场景、意境的集中表现,是一种形象化了的语言,又是一种触发想象的媒介。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选择儿童所喜欢的生动优美的画面,发挥图画独特的媒介功能,引导幼儿进行看图说话的练习,发展儿童的观察力、思考力及语言表现力。

三、教师进行阅读方法研讨,指导幼儿阅读需采取多种措施

(一)教师要注意故事中角色的语气变化,有感情的讲述故事,让视觉、听觉交相辉映,相辅相衬,引领幼儿入情入境,给孩子们插上无穷遐想的翅膀;把自然万物的灵气、个性、理性,和谐共处与生生不息的美妙世界呈现给孩子。故事《绿色魔法师 》中,讲述了以顽皮豆回家后一系列的动作,串联起他所施展的绿色魔法。老师在讲述:“顽皮豆的手刚碰到妈妈”时,接下来要用惊讶的语气“呀!”。搭配这个情节,我们的声调应该是带着吃惊、紧张的感觉,才能引起孩子的共鸣,吸引他们的目光专注在书本上。幼儿在倾听故事的过程中,会情不自禁地把自己想像成故事里的,与他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二)精心设计提问兼顾幼儿个别差异。新《纲要》指出,进行适当的设疑发问有明显的作用。教师在自由阅读中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幼儿带着问题阅读,将幼儿引导到图书的情节和发展上来,从而为下一步的活动提供心理依据,引发幼儿的猜想、验证和实践。大胆的猜测,丰富的想像,激起幼儿的积极思维和进一步阅读、思考的欲望,让幼儿学会探索,让幼儿大量感知和积累儿童文学精品。

在此基础上,还要根据幼儿智力发展规律,注意“幼儿的语言学习具有个别化的特点,教师与幼儿的个别交流、幼儿之间的自由交谈等,对幼儿语言发展具有特殊意义”。?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每个孩子的智力、发展速度都不是一样的。因此教师提问应面向全体幼儿,但不同难易程度的问题要由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来回答。如,描述性提问一般采用集体回答或是由发展水平居下的幼儿回答。当幼儿回答得较为发散时,老师可以用手势提示幼儿举手一个一个地来表达。分析性的提问一般由发展水平居中的幼儿回答,综合、评价性的问题则由发展水平居上的幼儿回答。

(三)以童话剧为载体培养幼儿表达表现能力。把文学作品变成童话剧,创设“善表演”的情境,给幼儿提供创造性表达的机会,在方法和策略的运用中充分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从剧本的选用到道具的准备,到剧目的排练、最后的演出,尊重幼儿的意见,使幼儿成为童话剧表演的主角,让成为幼儿为活动中真正的主体。全面实现分级阅读的终极目标:会阅读、能创编、善表演。

四、创造性思维能力训练开启幼儿的智慧

利用教材中丰富的说话材料,让幼儿“能说会道”、大胆创编。可以让幼儿对故事内容进行赏读、可以仿编、可以表演、可以猜测,可以想象等。丰富的想像,让幼儿学会探索,激发起他们阅读的欲望;还让早期阅读的集体教学活动得以延续,其中包含了主旨领悟的延续,更重要的是幼儿说话能力的获得,说话机会的延续。例如利用《分级阅读》教材中的头饰和字卡,教师让幼儿在感知理解材料后,可利用字卡进行识字游戏和创编游戏。还可以把故事作品中的主要形象做成头饰,让幼儿戴上进行表演,通过角色对话,让幼儿体验作品所表达的情感。

总之,通过分级阅读,不仅仅让幼儿多认识字,提高理解力、看图说话能力,还培养幼儿对图书的喜爱与兴趣,促使幼儿把书以及阅读当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喜欢与书做朋友。我坚信,只要我们本着为幼儿终身发展高度负责的精神,去认真研究、大胆探索,就一定能为幼儿的健康、和谐成长开辟广阔的天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