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体育教学目标及要求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体育教学目标及要求范文1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5-0156-01
众所周知,初中体育教学不同于其它教学活动,有着自身的独特性。体育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为完成规定的教学目标和任务而形成的规范化教学程序。如今,我们要重视“健康第一”的理念,同时加大有效性教学课堂的构建,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空间条件下形成教育效益最大化,成为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那么,如何在有限的体育课时内实现体育教学效率、效果和效益的最大化,提高教学质量,已是我们必须深思的问题,而有效教学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作为一名初中体育教师,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对于如何进行初中体育有效课堂构建有着深刻的想法,在此表述,供同仁参考指正。
1 有效体育教学具体指的是什么
谈及有效教学,在过往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观点,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思想的同意,慢慢的有效教学的思想就统一了。所谓有效教学,其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确切的来说就是师生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教学活动。体育教学的有效性比较丰富,比如,从目标有效性来讲。教学目标在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中占据了核心的位置,起着统领全局的作用。新课程标准下,体育课堂教学目标的本质包含、价值性、是否符合学生需要、能否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若使学生在校所学对其个人生活或社会大众不具价值,甚至反而危害个人和社会,则教学将不具意义。在教学活动方面。教学是教师主导作用学生主体作用结合的过程,在强调教师主导作用时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现代教学论认为,多向交流能较大程度地发挥相互作用的潜能,因为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项互动,形成了一个信息交流的立体网络,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因此教与学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的关系,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多向互动过程。当然必不可少的就数评价的有效性。体育课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上学生参与程度取决于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艺术、驾驭教材能力和与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师是体育课学习的主持人。设计的练习手段或辅助练习手段要有梯度,有针对性,对掌握运动技能或学习的方法要有价值。能引起学生的思考,激活学生练习欲。学生能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最佳练习的方式积极进行练习。真正的达到差异性,满足各阶段学生的需求,从而达到教学的有效性。
2 重视有效教学的关键因素――合理游戏
有效教学,并不是简单几句话就能阐明的。特别是体育学科。在这里笔者想重点强调合理游戏活动。因为,合理游戏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关键。初中阶段的学生,生性好玩,还没有脱离稚气,热爱游戏。其实游戏是人类社会行为的一部分,是体育教学的有效手段之一。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对学生增强体质,树立信念,积极进取,勇敢拼搏,团结协助,热爱集体等,以及心理健康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初中学生从年龄结构及心理因素等分析,都处在“养成”阶段,他们的情绪、情感都容易波动,意志、意识品质容易动摇,气质容易外露,能力与性格特征未能定型,他们具有较大的可变性和可塑性。而体育游戏凭着鲜明的教育优势,它能促进初中学生身心的健康有着积极的作用。体育游戏具有许多特点,体育游戏不但可以健身、益智和娱乐,而且富有启发教育意义,陶冶思想情操。并且体育游戏都是有目标的活动,是由规则来限定实现目标的途径,规则使活动能维持下去。但游戏的规则与其他体育项目的竞赛规则不同,它具有灵活性、多样性和可变性的特点。所谓的灵活性是指游戏规则的使用范围和时间不受限制。在初中体育教学活动中,体育游戏是体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深受学生的喜爱。体育游戏既可根据场地与器材的多少进行,也可以不受场地器材的限制,根据教学的需要有选择地安排游戏内容,使之达到其应有的教学效果及教育意义。合理游戏的展开,不仅完成了体育教育的要求,还使得学生愉悦,也达到了锻炼身体的目的,从而加大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3 提高教学有效性,教师要做到的方面
初中体育教学目标及要求范文2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体育;教学模式
一、教学模式概述
(一)教学模式的概念及特点
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一定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为指导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和活动程序。教学模式具有指向性、操作性、完整性、稳定性及灵活性等特点。
(二)教学模式的分类
教学模式是教师经验的总结,也是对教师教学的具体指导。根据教学目标、教学条件和教学内容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教学模式。如传递―接受式、自学―辅导式、探究式、概念获得式、现象分析式、合作学习模式等,还有以提出人命名的巴特勒学习模式和加涅模式等。
(三)教学模式的作用
教学模式是具体教学实践的优化和总结,同时也为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理论依据,是理论和实践之间的桥梁,从根本上改变了教师课堂只凭经验和感觉的教学。
二、新课标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学模式现状及原因分析
新课程改革推行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体育教学作为“体”育的重点学科,对学生增强身体素质至关重要。但是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依然有少部分的学校对学生的体育课“严加管理”,因此产生了很多问题。
(一)初中体育教学模式的现状
体育作为初中中考的一门学科,虽然分值不高但是也是新课程改革的一项落实点。在传统的体育课堂,很多老师都只是让学生在课堂进行自由活动,极少进行统一讲课,造成很多学生体育课上自由散漫,散步的、聊天的,甚至有学生吃零食。在体育被纳入中考科目后,很多初中学校开始对学生的应试技能进行培训,加强学生对考试科目的熟悉和锻炼,主要通过传递―接受式和自学―辅导式的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有超过80%的学生认为体育课堂是挺无聊的,表示会在体育课上聊天、玩闹;而18%的学生则会去打球运动、表示对教师的讲课内容不感兴趣。对教学模式的生搬硬套是目前体育教学模式的最大问题。
(二)原因分析
1.体育课堂没有系统的教学目的
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条件和教学内容分类出了不同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的过程中,任何教学活动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因此只有具有系统的教学目标,才能为教学模式和其他教学活动做出指导。体育课堂教学课堂的无聊无疑是教学模式没有生机造成的,这就要求在明确的教学目标的指导下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模式。
2.初中生年龄阶段特征
初中生因为年龄小,心智发展不成熟,孩子心性比较大,活泼好动,且自我控制力较差,因此教学模式的选择一定也要考虑到这点,传统体育教学模式,采用传递―接受和自学―辅导的模式,没有考虑体育学科的灵活性和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学生接受没有考虑到层次性和特殊性。
三、改变初中体育教学模式现状的策略
在新课改的驱使下,针对体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原因分析,对体育教学模式的现状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思索,为改变初中体育教学模式的现状提出了一系列的策略:
(一)兴趣引领教学模式改革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教学模式的改革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育课程对于活泼好动的初中生来说,应该是很容易培养学习兴趣的。因此在学习动作的过程中不只是让他们自己重复练习以掌握技巧或者是由老师“生讲”,可以结合一些游戏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丰富教学模式。以兴趣引领教学模式的改革是要将教学模式结合实际情况作出改变,而不是将教学模式照搬到体育课堂。也可以上一些心理拓展训练的项目或者引一些学生司空见惯,喜闻乐见的民族体育项目进课堂,比如:三都水族自治县南山区水族的水棋;也可以引布依族的“别雅龟”,通过这些妙趣横生的民间体育活动调动学生参与和学习兴趣,我们体育课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二)采用更加直观的教学方法
体育教学过程中,多是对某一运动的学习,主要集中在中考科目上。比如在练习掷实心球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教具,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理解老师所讲授的“推出去”。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更加直观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对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有积极作用,从而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我们甚至可以利用都柳江的鹅卵石来作为“实心球”练习,那样更直观,学生更容易接受,收效自然更好。
(三)教学模式要考虑到学生个体差异
任何教学活动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学到东西,包括新知识、学习方法和更多的道理。而每个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都不相同,在体育学习中更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因为体育课程是与每个人的身体素质各方面挂钩的,如果不考虑个体差异而一视同仁很容易造成受伤。针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及生长发育程度等对每一个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这也是教学模式所要考虑的问题。比如在立定跳项目的练习中,针对学生的身高、弹跳力等的不同,为每个学生制定个人能力范围内的目标,这样在实际中进步,总好过好高骛远的追求。这种分析差异的方法也是教学模式在实际中的适应和改变。说过“对牛弹琴”一样,我们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而一盘端,也是不看对象的表现,在某种意义上说,不顾及个体差异的老师就是不合格的老师。
参考文献:
[1]随勇.新课标下沧州市初中体育教学现状调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
[2]曹文娟.新课标背景下烟台市初中体育教学模式的现状研究[D].鲁东大学,2014.
初中体育教学目标及要求范文3
【关键词】体育游戏初中体育教学规则
一、中学体育游戏的特点
(一)具备锻炼学生身体的功能
体育教育目标不是简单将教学任务完成而已,而是需要将教学任务通过较好的方法方式落实给学生,使他们在体育教学中积极配合老师,完成课堂任务。从本质上认识,体育游戏也是一种体育活动,其适当的运动量必然能够实现锻炼身体的目的,从而增强学生的体质。
(二)具备较强的趣味性
体育游戏同样具备游戏的特点,能够有效激发出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顺利完成体育课堂教学任务,使体育教育目标顺利及时的实现。可见,若想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应当依赖于体育游戏的趣味性,并利用好这个最为明显的特点。
(三)需要借助一定规则来完成
体育有游戏是游戏的一种,因此,其满足了学生的一种内心需求,能够使学生投入高涨的热情去“玩”。当然,体育游戏也有其自身的归责,以利于老师合理组织学生人数及角色,实现老师与学生的良好互动。
二、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一)通过体育游戏,锻炼学生身体,及时实现体育教育目标
体育游戏是预先设计,并能够反复利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同时,其是以身体运动形式加以体现的,因此,其能使学生达到较好的健身作用,使学生的身体得到应有的锻炼,才能实现初中体育教学目标,出色的完成教学任务,从而提高学校的知名度。
(二)通过体育游戏,满足学生心理需求,增强学生团结意识
在体育游戏过程中,学生通过愉快轻松的竞争氛围,实现在体力、技能、智慧等方面的有效锻炼,从而得到师生的夸奖和赞扬,实现学生自身的心理满足,这种满足就能在很大程度上使学生得带快乐。同时,体育游戏一般情况下是通过分组进行的,因此,也能够有效提高学生之间的团结意识和互助精神。
三、体育游戏编排规则
体育游戏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得益于其合理科学的编排。因此,在体育游戏编排过程中,应当切实树立创新意识,严格把握体育游戏的特点,遵循一定的规则,使体育游戏发挥应有的价值。
(一)游戏内容和形式应当健康
体育游戏对于学生的体力、智慧、基本身体素质都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在编排体育游戏时,应当具备健康的内容,并且承载体育游戏的外在形势也应当是健康的,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易于学生的接受。
(二)体育游戏应当具有简单易学
体育游戏是完成出资体育教学活动的有力助手。因此,复杂深奥的体育游戏反而不利于初中生的成长。在编排体育游戏时,要时刻兼顾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理需求。这就客观的要求体育游戏应当浅显易学,使学生很快能够投入到游戏氛围中,实现师生的良性互动。
(三)体育游戏应当具备趣味性
体育游戏应当以提升学生兴趣为前提途径,实现学生积极配合老师的状态。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运用体育游戏,就应当注重体育游戏编排上的趣味性。只有这样,学生的兴趣才能被提起,体育游戏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实现应有的效果。
四、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运用应注意的事项
(一)让学生懂得体育课的重要性
初中体育课教师在进行体育授课时,应当让学生认识到体育课的重要性,明确体育课在他们未来学习工作中的作用,这样学生才会对体育课有一个全新的思想认识。同时,教师还要理解并破解学生对体育课的恐惧感厌倦感,注意对学生自信心的树立。这样,学生才能安下心来,积极参加体育课,并出发发挥自己的个性,以便以一种较为轻松的学习心态投入体育教学,利于初中体育教学效果的实现。
(二)在全校范围内树立生命安全教育意识
初中生的年龄普遍不是很大,还处于一个“爱玩”的年龄,格外喜欢体育课。然而,这也为安全事故埋下了一定的隐患。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老师要让学生树立其生命安全意识。这样,学生才会细心体会自己在游戏中的言行是否符合生命安全教育的要求。学生在心里树立生命安全教育意识,才能真切懂得不安全因素及不适当的行为可能带给自己的不良后果,学生才能时刻保持清醒的安全意识。
(三)严格抓好体育教学课堂的纪律性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时刻牢记教育目标,因此,培养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纪律意识显得格外重要。在教学体育游戏时,老师要严格抓好教学纪律,提高学生的纪律性,完成学生更好的自我约束,杜绝教学气氛散漫的现象。比如在游戏分组后,各组应当在老师的指令下有秩序有步骤的进行,此外,老师要秉持人文理念,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可以避免同学之间的不友好行为和身体伤害行为。
(四)完善各项体育教学设施
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游戏前应当对场地、器材进行细致检查,排除安全事故隐患,以生命第一、安全至上的宗旨开展;要根据游戏内容重点做好针对性的准备活动,要预先想到并考虑好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总之,要消除对学生生命安全不利的外部因素,把学生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
五、结语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体育游戏合理及时的运用,培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应变能力。同时,老师在编排体育游戏时要时刻注重各项编排规则,注意生命安全,使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发挥预期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杨耀华.体育教学中选择体育游戏的基本原则[J].焦作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2]李国辉.浅谈体育游戏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J].才智.2009(19)
[3]李爱珍、庄孝利.体育游戏与学生心理健康浅探[J].成才之路.2009(33)
初中体育教学目标及要求范文4
一、明确何为有效性
产生和需求的吻合度就是有效性。从某个角度来讲,可以粗略的理解成产品的“供求关系”。这就不难看出,需求对于有效性来讲及其的重要。但是,有效性有时候又会受价值观的影响,就是说不同价值观的人需求不同。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学生在经过教师的教授之后,在一段时间里,学习上面所获的进步和发展。这个教学过程,是在有目的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具体表现在“三效”上面,即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具体来讲就是要求教学结果要与教学目标吻合,有效教学时间要占总体教学时间的绝大部分,教学目标要与教育需求吻合。从上面可以看出,初中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应该由师生一起努力,在有效的教学时间里、教学目标与教学结果吻合的情况下满足教育需求,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上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更大的进步。
二、影响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2.1教学的内容
教学内容选择是否合理,左右着教学的有效性。由于课堂学习是教学内容的核心部分,致使很多的体育教学工作者都会选取一些与教材内容相接近的材料和适合教材的教学方式及方法。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师的教学思路。现在的教材则注意到了这一点,不将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固定,给广大的体育教师留下了自我发挥的平台。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搭配的合理性,决定着课堂教学有效性。那么,教师应该如何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搭配,才能使教学的有效性得以实现呢?其实,只要教师选择的教学内容具有合理性和实效性。就会有助于课堂有效性的实现。例如在教学生前滚翻这项体育技能时,教师可以在正式教学前,带着学生先做一些“热身运动”,让学生做“胯下看建筑”和“立刻坐”的小游戏。在学生们享受游戏的过程中,就自觉地掌握了前滚翻技术的低头和团身动作。在此基础上,再开展前滚翻的教学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很多的体育教师都喜欢在课前带领学生做一个小游戏,但是要注意游戏的选择,不能让游戏只是游戏,要让游戏辅助教学,使学生们在游戏的过程中学到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技能,不能脱离教学大纲。可能个别教师就会出现这个错误,如有的老师在上篮球课前,让学生做“集体跳绳”的游戏,这与篮球教学毫无关系,如果安排一个“击鼓传球”这样的游戏,可以训练学生带球、运球的能力,为接下来的教学起到了“抛砖引玉”的效果。
2.2教学目标
作为整个教学活动的指南和依据,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决定教学有效性的又一重要因素,而教学目标可操作性的强弱有取决于所制定目标的精准性。教学目标的确立不能过高又不能太低。过高会使学生心生畏惧,难以实现:太低又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一种可以“一劳永逸”或者“不劳而获”的感觉。教学目标可以指引学生和老师有一个明确的努力方向。目的明确后。再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无形中就提高了教学效率。反之,如果教学目标模糊不清,就会使其失去指导作用,严重影响教学的有效性。
2.3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课堂设计
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课堂设计不适应课本和学生会严重影响教学的有效性。教学方法得当,会使教学过程事半功倍:反之则会事倍功半。如何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呢?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要注意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学生的身体素质、学生的运动能力:其次要考虑到教学的场地和教学设施等。如对于一些复杂难懂的动作要注意分解动作给学生演示,也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来实现。而教师对课堂教学这个过程的预测和构想就是教学课堂设计,这个步骤需要对教学课堂进行分析和计划,在安排好学生的学习内容及方法外,还要设计好学生练习的形式。教师还要有一定的“远见”,对于在课堂一些可能会出现的情况,提前想好对策,以便及时处理。
2.4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教师对体育教学内容的充分理解,会加大教学有效性的程度。因为只有透彻的理解教材,才能够合理的将知识点剖析和分解,明确教学步骤。当教师充分理解教材后,还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和特点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法,并能够在教学中做到“未雨绸缪”。就是将原本令学生难以理解和训练的部分,通过分析和研究后得出由难变易的方法,帮助学生学习。依旧拿练习前滚翻为例,有些老师顾及到学生初步接触会很难“驾驭”,便让学生在有坡度的垫子先做练习,当学生掌握动作要领后,再进行平地的训练。
2.5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接触,师生之间的感情决定着心灵距离的远近。教师应该以一种朋友的身份与学生融洽相处,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真挚友善的感情。这样不仅有利于课堂教学任务的开展,还会帮助学生建立自信、自尊的人格。此外,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作为基础,学生也会更加愿意接近老师,便于学生消除对老师的“恐惧”。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增多后,学生会在与老师的交流过程中获取更多的知识,甚至会模仿老师的行为。
2.6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如果学生对体育丝毫不感兴趣,每次上体育课都像上刑场一样痛苦,那么教学的有效性就会大大的缩小。如果学生每次都已饱满的热情的参加到体育教学中来,教师的工作也会更加容易进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利用一些方法来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因为兴趣这个“老师”要比哪一个体育教育工作者都厉害,它会在无形中“鞭策”学生更好的完成学习内容,可以适当的设置一些新颖的游戏或者组织一些趣味性的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体育课堂的有效性时间得到保证。
初中体育教学目标及要求范文5
【关键词】新课标 初中体育 课堂教学 有效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前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时代的需求。特别是在农村学校,体育课程根本就是一堂放风课。先别说教师的教学,很多学生都会主动的要求自由活动。至于要实施怎样的体育课程及教学就更加不用说。因此,作为初中体育教师应该转变教学理念,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到体育课堂教学中来,只有这样才可以提高农村初中体育教学的有效性,本文就提高农村初中体育教学有效性的途径进行探讨。
一、影响体育有效教学的因素
判断教学效果的有效性是要看学生是否有能力的提高、技能的增长,是否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学生进步大,说明课堂有效性很高,反之有效性很低,甚至没有。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总结出制约教学效果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教学目标不切合实际。教师如果在备课的时候,忽视了对上课时间的考虑,而把教学目标制定得非常细致和具体,就会使教学目标因为时间的限制无法完成。给学生安排过重的负担是与新课标的思想背道而驰的,因此要适度给学生放松一下。
2. 忽视运动技能教学。在很多农村中学里,体育课就意味着学生可以自由玩耍。教师只是负责监管学生在玩耍的过程中注意安全,完全忽视了对学生运动技能的传授。事实上,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运动技能的传授是整节课的灵魂与精髓,应该贯穿在整个体育课堂中。如果教师忽略对学生技能的培养,那么就会阻碍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也不利于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教师要关注技能教学,使学生体验到掌握一定的运动技术后所获得的愉悦心情。
3. 片面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不少体育教师认为,提高课堂有效性的关键一点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来无可厚非,可是如果片面强调兴趣而不重视自身对学生的指导作用也是错误的。在这样的思想认识下,很多学校的体育教学出现了学生自由玩耍,教师不加理会的局面。这样的体育教学虽然受到某些学生的喜欢,可是却没有完成任何的教学目标,这样的课堂属于无效课堂。
4. 忽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不少体育教师忽视了新课改的具体要求,只是一味追求学生的好评,不重视对学生运动技能的培养,更不要谈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了。为了让学生高兴,体育教师允许学生可以做任何想做的事情,时间长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没有任何的提高,教学内容基本为零,课堂有效性成为空谈。
5. 忽视教学方法设计。也有不少体育教师重视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在课堂教学中也很注意实施,可是却不注重教学方法的使用,也不注意教学过程的连贯性与系统性。他们把体育教学目的简单地理解为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动作要领。
二、提高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1. 激发运动兴趣,渗透终身体育意识。在农村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培养学生运动的兴趣,让学生学会一些锻炼身体的方法,使他们养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和良好的合作精神。学生只有不断地进行锻炼,才可以促进他们身体锻炼动力产生,这也就可以为学生养成终身体育意识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也是现代人达到身心健康所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除此之外,农村初中体育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设置体育游戏的规则,这样才可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这样才可以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使整堂体育课程更加具备趣味性,只有这样才可以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从而形成他们终身学习体育的意识。
2. 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激发学生学会表达自己对体育的看法、敢于和善于提问。教师要做好教案的设计工作,依据学生的具体知识和水平采取循序渐进的策略,特别要掌握好教学设计的难易程度和手段,不断提出和处理各种问题。在进行问题设计的过程中,应该从较低的起点进行多方位的设计。启发学生的思考方式和途径。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要对学生的思考进行充分的有效的启迪,这样学生才会有林林总总的想法和创意,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创新的萌芽才能有机会成长,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学生的想象力以及创造力。
3. 教学内容要有科学性和创造性。教师教学内容的安排要充分考虑到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不能对其安排难度过大或者过小的教学内容,否则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此外,教师还要看到每个学生都是具有独特特征的鲜活个体,学生之间具有较大差异性,一定要照顾到所有学生,使其都有所提高和发展。教学内容要具备创造性。体育教师要注意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比如可以采用设置问题的方法鼓励学生思考,也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创造,自编健美操、舞蹈等。为了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教师还可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展。
初中体育教学目标及要求范文6
1初中体育教学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评价方式绝对化,严重打击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阶段的教育是九年义务制教育的关键时期,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学习动力不足,如对锻炼的意识仅仅是停留在对结果的需求上,对学习体育基本技术与知识常常表现为被动应付甚至是抵触情绪,对单调、强度较大的项目难以坚持,并普遍缺乏勇气与毅力。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很好的利用教学评价,师生通过学生在体育课中的表现对学生进行评价,自然会让学生改变对体育的态度,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然而在目前初中体育评价过程中,大多数学校只是在学期末采用统一评定的方式进行终结性评价,这种评价方法缺少信息的反馈过程,对改进教学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习惯均难以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整个课堂中的评价活动几乎仅限于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没有学生对学生、学生对教师、学生自我、教师自我的评价。这种评价方法不但不利于调动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严重影响不同层次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而且教师也不能从评价中获取对自己教学有价值的教学意见及建议,从而对教师的教学也有一定的负面作用。
1.2评价内容简单,不能全面评价学生
体育学习的目标一般包括认知、技能、情感和社会性发展以及身体发展等几个方面。然而长期以来,体育教学评价主要关注于学生在知识、技能和身体素质等认知方面的发展。对教学目标中的其他目标,尤其是对包括体育态度、体育意识、合作精神等情感和社会性发展这类非智力因素方面的目标很少兼顾。这种考核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态度和习惯的目标不一致,不能全面的评价学生的能力水平,从而导致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受到影响。
1.3评价方法及标准缺乏科学性
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往往只重视综合性评价,而忽视自我性评价。综合性评价更关注教学的结果,自我性评价更注重教学的过程。由于综合性评价只注重教学结果,没有更多地考虑学生个体发展需要以及体育素质基础的差异,不能很好的做到因材施教。不注重个体的差异性,也就是没有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来对待,若对他们采用统一的评价标准和单一的评价方法,势必会挫伤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过程性评价则不同,它能及时的反馈学生对于体育的学习情况,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及时发现和解决体育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从而不断改进教学过程,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有效性。
综上可见,现行的体育教学评价无论在评价内容还是评价标准的制定上都存在着明显的缺陷,评价方法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对学生全面、主动、和谐发展的要求,需要更新、发展和完善。那么如何改进初中体育教学中的这些弊端呢?
2对策与建议
2.1采用师生互评方式,促进教学双方共同进步
由于终结性评价是由老师说了算,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缺少反馈过程,因而使得评价的效果大打折扣。所以在实践教学中,应采用师生互评的方式,除老师可以对学生的表现作出评价外,学生也可以对某堂课或某一体育锻炼项目提出自己的看法,还可以对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提出自己的建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自评和他评,让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不但了解自己也了解他人,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此同时,又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沟通,对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很重要的作用。通过师生互评的方式一方面让教师更加了解学生的水平,另一方面教师还能从学生的评价中,获取对自己教学有价值的教学意见及建议,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2.2采用全面的评价目标,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
针对传统教学评价目标单一,仅对学生的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进行评价这一问题,应采取全面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各方面都得到发展。众所周知,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体育教育作为学生一生之中不可缺少的一项教育,更应该响应素质教育的号召,淡化对学生阶段性体育技能的过多追求,把培养学生终身体育作为教育的重心。初中体育教育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对教学的其他目标如培养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等的培养也应放在教学中来。让学生通过体育教学,不但使身体得到发展,同时也使他们的心理得到发展,从而通过初中体育的学习培养他们对体育的学习兴趣和终身体育的意识。
2.3重视过程评价与自我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