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虫害诊断与防治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病虫害诊断与防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病虫害诊断与防治

病虫害诊断与防治范文1

关键词:农民教育;课程;教学;探索

中图分类号:S8-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8-0260-2

1 研读教材,把握教材特点

《作物病虫草鼠害诊断与防治基础》是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编制的百万中专生计划《现代种植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也是各地对农业推广系统内没有专业学历人员培训的必选课程,是一门重要的职业基础课,对农业生产的指导作用很大,教材内容多,涵盖面广,讲授起来难度大,培训是以效果为目标的,如何提高培训质量,确保教学效果是培训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熟悉教材,研究教材,研究教学大纲是上课教师备课的第一步,这本书包括植物害虫、病害、农田杂草,农田鼠害和农药方面的知识。这是植物保护专业的几门专业课经过专家精心编写融汇而成的,具有职业性、基础性、先进性、针对性和实用性的特点,打破了原学科体系而精选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掌握各学科体系的相关知识。根据本教材特点,突出实际实用的教学原则,思考怎样切入相关的知识点,结合生产实际,怎样展示课程内容,对提高技能,实现培训效果最有效。

2 研究学员,把握培训对象的学习特点

2.1 掌握成人学习一般规律

首先,成人的学习动机非常明确,很有针对性,既围绕职业要求、又关注直接效益;其次,在人才的培养上,成人教育更要突出主体特征,根据成人社会实践经验丰富,理解能力强等,开发其心智潜能,以突显成人的个性和创造性;第三,成人教育作为继续教育、终身教育,无时不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联系,所以我们必须瞄准产业和市场的现实变化与预期要求,有针对性地为从业人员实现个人发展,转岗就业,提高层次设计教育模式,这些规律的遵循要求我们要依据区域经济的发展的差异,形成与之相应的成人教育教学和管理体系。

2.2 研究学习对象的特点

掌握了成人学习的一般规律,但不同批次的学员又有不同特点。若招收的以应届初中生为主的中等专业学历层次的学生,则他们具有年龄均较小,精力相对充沛,学习劲头大,学习记忆好,学习时间也较多,而且社会经历少,对农业感性认识差,实践经验差。但他们是被升学浪淘下来的学生,有的人发展不全面,学习偏科,有的接受能力本来就不好,学习的目的性不强。但这样的学生课时多,能允许充分系统地讲解,重复的实践操作,反复的演练,才达到学习要求,巩固学习效果。

若是村社干部或留守农民,他们指挥着村社户的农业生产,有着丰富的农业生产实践经验,有强烈的求知欲,渴望成为指挥农业生产的内行。他对课堂知识有较强的理解能力,但他们因年龄偏大,记忆力不好,还承担着繁重的家庭生存压力和繁重的生产劳动,有的集家长、社长、村长一身,承担基层工作的压力,学习时间少。对这样的学员则以结合生产实际,结合案例,讲授重点,突破难点,自学与授课辅导相结全,确保工作学习两不误。

在岗的农业系统内的在职学员,因岗位工作的原因,对农业生产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因没有系统地学习作物病虫草鼠害诊断与防治方面的知识,在工作中遇到很多难题,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成为指挥农业生产的专家,但因岗位工作忙而时间相对紧张,要求学习知识系统而全面,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他们学到了知识,更要传授给农民;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还要带到课堂来,这对课堂教学要求更高。这样的学员一定讲深讲透,提出问题就要解答。

2.3 研究学员的社会层次

学员的社会层次不同,学习目的不同,对教学的要求也不一样,这在备课、授课上是有差异的。应届初中生为主,中专学历生为辅,由于年龄较轻的原因,没有社会实践,他们的目的性不强,讲授知识要力求系统,加强操作实践,真正全面系统掌握的课本知识,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同时,还要教育他们学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敬业精神,积极投身农业科技实践。对于村社干部和留守农民、在岗的农业系统内的在职学员,他们的学习目的性强,从事的行业决定了需要这些知识来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思想活跃,接触一线生产实践多,带来的问题多,我们要有能力、有耐心解决这些问题。

3 收集资料, 扩充展示教学的内容

教师教授的知识一是来源于已掌握的书本理论知识,二是来源于工作的实践经验的积累,三是来于现代网络大量的信息资料的学习和收集。予人一杯水,自己必有一桶水。否则就是半壶响叮当,随时有可能被学员挂在讲台上,同时也误人宝贵的时间。因此,在熟悉教材的同时,必须努力学习,收集阅览大量的相关书籍和资料、图片。教材上的知识点是要教师去思考怎样处理,用什么教法、教具来让学员接受这点知识。这门课生产一线有大量的实物标本的、网络上有丰富的图片资料,就看你去怎样收集,生活中有很多的案例,怎么去组织采用。这些教具、案例的使用,扩充了教材的内容,是教材的延伸。比如说要讲昆虫的形态特征,我先收集蝗虫、蝴蝶、金龟子,螟虫等成虫、幼虫各个虫态,上课时就可以打开蝗虫、蝴蝶、金龟子,螟虫等成虫图片,让学员了解这些就是昆虫,再打开这些昆虫的卵、幼虫、蛹,了解每种昆虫有不同的虫态,使文字理论形象化,复杂的文字融化在图片的介绍中,比较他们的形态,找它们的共同特点,让学员掌握什么是昆虫。再打开蝗虫口器的图片,介绍咀嚼式口器的构造,要求学员掌握口器的基本构造及其衍化,再从口器各部位的衍变特化,介绍刺吸式口器和其他口器类型,为防治害虫选用药剂作铺垫,学员喜欢听,听得懂、记得住。

4 探究教学方法精心教学

4.1 课程的时间设计

成人学习一般以90分钟计,时间分配以引入新课回顾占10%,授课占75%,结论占15%。

4.2 授课方法的应用

灵活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尽量教、学互动。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课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练习法,现场参观方法等。教学的方法是否有效,决定培训的效果,这门课的实践性强,要求教师要会使用多媒体、有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上课内容结合生产,挂图、多媒体展示的图片内容紧联本地产业,内容讲解要联系生产实际。教师备好了课,准备了大量的教学资料,怎样去组织教学呢?这就是教学方法的问题,恰当的教学方法可事半功倍。比如昆虫的趋性我利用讨论法讲了5分钟,学员回顾生活中有夜蛾子扑灯、见过糖醋诱蛾、黄板诱蚜,有的做过枯把诱虫产卵等,从而懂得了昆虫的几种趋性。对一些抽象的则以含义、重要性、如何进行(步骤1、2、3),全面结论的逻辑推理方法讲解。合理地选择应用教学资料,选择恰当的教具如多媒体、图片、实物标本,各种教学方法灵活交替。

4.3 教学内容的选择

教材中的内容是针对全国各地的农业生产实际,涵盖面广,作为教师,要以本地农业生产所涉及的作物和病、虫、草、害为重点,而不是简单的照本宣课,要对学员的创业和岗位工作有实际的指导作用。对与当地产业关联性不强的就略讲或自学,对本地的传统产业要多讲,而且是增加内容讲,重点产业的病虫害要细讲,讲辩认,讲区别,讲发生发展规律和如何防治。

4.4 教师的讲解要求

讲解层次分明,吐词清楚,快慢适中,要声音宏亮、抑扬顿挫,风趣幽默,运用各种培训技巧,提高课堂注意力,增强课堂掌控力,让课堂教学生动有趣,学员轻松学习,快乐学习。

4.5 重视实践课

这门课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安排适当的时间现场培训,一定要对当地的主要病虫草害鼠让学员能辨认、用什么方法去防治及化学防治用哪些农药,什么浓渡,怎样配制,怎样施药及其农药的安全使用,都要一个一个、一步一步地手把手地教,把技能学到手。

病虫害诊断与防治范文2

[关键词] 烟草 植物保护 科研 报告

1前言

福建是我国优质烤烟的主要产区之一,烟叶生产分布在闽西北地区,温光充足、雨量充沛、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十分适合优质烟叶生产。在国家烟草专卖局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省烟叶生产得到平稳发展,年总产量达到14万吨左右,质量不断提高,在国内享有盛誉,是国内重点卷烟企业的名优牌号卷烟的优质原料。烟叶生产也是我省闽西北地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之一,2008年,我省烟农户均销售烟叶收入突破2万元。但是,适宜的气候条件同样有利于烟草病虫害的发生流行。烟草病虫害发生流行不仅造成烟叶产量的损失,也影响烟叶的质量。全省常年病害发生面积12950公顷次,产量损失0.12万吨,产值损失1000万元以上。烟草病虫害的发生流行已对我省烟叶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烟草植保工作对我省优质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十分重要。

烟草植保是研究危害烟草有害生物的生物学特性、发生危害规律及其防治理论和防治技术。国家烟草局、省烟草局十分重视烟草植保工作,加大投入,组织有关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对我省烟草主要病、虫、草害等有害生物的发生危害规律、预测预报、防治技术等进行了攻关;建立了烟草主要病虫害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治网络,构建了全省烟草植保专家系统,实现了实时监测、远程在线诊断,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烟草植保研究、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及技术服务等体系,有效地控制了烟草有害生物的发生,为我省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2福建省烟草植保发展现状

闽西北山区,气候温暖湿润,无霜期长,全年光温条件好,雨量充沛,十分适宜发展烤烟生产,但是对烟草病虫草害的发生也十分有利。具体表现在病虫草害种类多、发生面积大、危害重。最常见且常年发生的病害有烟草病毒病、烟草青枯病、烟草黑胫病、烟草赤星病、烟蚜、稗草、莎草等,其中病毒病和烟草青枯病是威胁我省烟叶生产的两大主要病害,局部产烟县还零星有马铃薯Y病毒病发生。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走“绿色无公害”的生产防治模式是福建烟草病虫害综合治理始终坚持的指导思想。

2.1 烟草主要病虫草害发生危害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

2.1.1 烟草植保应用基础研究

20世纪80、90年代,福建省烟草开展了烟草侵染性病害和昆虫普查的研究,基本明确了当时危害我省烟草的主要病虫的种类及其发生规律、福建烟区烟蚜种群动态与烟草害虫捕食性天敌、烟仓害虫及其天敌;1998年“东南烟区烟田杂草种类调查和控制技术”研究,明确了我省烟田主要杂草有稗草、马唐、蓼、莎草等44种,涉及17科,同时鉴定有57种食草昆虫及其分布与寄主。

但由于气候、耕作制度、栽培方式和种植年限等变化,病害种类增加、危害严重,同时一些次要病害上升危害的情形,如烟草镰刀菌根腐病。2000年以来,我省先后又开展了“烟草青枯病流行动态监测与防治研究”、“烟草青枯病菌系分化研究”、“福建省烟草病虫多样性及其演替和灾变规律研究”和“闽西烟区主要病害及其综合防治技术体系”等研究,福建农林大学、省农科院分别对烟草普通花叶病毒、青枯病的病原菌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这些研究明确了病害的种类及其田间动态之间的关系,总结出了特定生态环境条件下的病虫草

* 第一执笔人:陈顺辉,农学博士,福建省烟草农业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从事烟草农业科研及科技管理工作。

害发生规律、构建了基于GIS的福建烟草害虫管理信息系统,提出了烟草有害生物治理、天敌保护和利用的先进理念,并提出了可操作性强的综合防治技术,为提升福建烟草病虫草害治理的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

2.1.2 烟草植保实用技术研究与应用

2.1.2.1 农业防治技术措施

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我省先后研发并推广了漂浮育苗技术和湿润育苗技术,不仅使育苗水平得到提高,而且十分有效地从源头上解决了烟苗苗床感染病毒、大田蔓延的缺陷,苗期感染率从30%~40%降为零感染;大田阶段化学抑芽剂的引进与推广,不但把劳动力从繁杂的人工除芽活动中解脱出来,而且大大降低了人为传播病毒病的机率,使病毒病在烟田中蔓延传播的势态得到控制,病毒病的发病率从过去的10%~30%,降为5%左右;推广烟―稻轮作的耕作制度,有效地控制了病虫害的发生程度;频振式杀虫灯与黄色捕虫板等物理措施的推广应用,十分有效地控制了烟田害虫,减少农药的使用;推广以覆盖配色膜或除草膜结合沟间施用除草剂的杂草防控栽培技术。这些农业技术措施的推广也已取得了十分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2.1.2.2 主要病虫害监测技术研究

在主要病虫害监测技术方面,我省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如首次采用自成一体的鉴别寄主划分了烟草青枯病不同致病力的菌系划分,测定了品种、温湿度、土壤类型与病害流行的相关性,并确定了以烤烟品种“红花大金元”为青枯病的预测指示品种;对危害我省的病毒病种类进行了普查,并对烟草普通花叶病的流行规律和损失率做了详尽的研究。

在预测模型方面,我省在长期定点观察和大面积普查的基础上,建立了烟草花叶病的测报模型。

2.1.2.3新型生物药剂的研制

省烟科所与农大联合研制的青枯病拮抗菌剂“9605”,省农科院研究开发的青枯病生物杀菌剂“ANTI-8098A”,龙岩烟科所尝试利用大蒜提取物控制烟蚜技术和烟田杂草的致病真菌的研究,为无公害生态烟草的栽培提供了新的手段。

2.1.2.4 抗性品种研究与利用

福建省烟科所利用红花大金元、K326、岩烟97和G3等4个鉴别品种,将福建烟区烟草青枯病均划分为致病力强、中、弱3个类型,并明确了我省以中等致病力菌群为主及其分布区域和发病特点。在此基础上,针对我省烟草青枯病发生广且重的状况,开展主栽特色品种抗性的改良育种,育成了具有福建特色的中抗青枯病品种闽烟7号,同时龙岩、三明市公司也根据立地环境条件采用杂交和系选的方法,选育出具有较好的抗普通花叶病特性的F1-38、LY-1等烤烟新品系。生产上根据不同品种的抗性特点,合理布局,既使生产便于管理,又最充分地发挥品种的抗性特性。

2.2 福建省烟草植保体系建设

2.2.1 烟草病虫害预测预报网络

1995年,在国家烟草专卖局“烟草主要病虫害预测预报技术研究”科研开发项目的带动下,福建省开始组建烟草病虫害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治网络。自20世纪90年代省烟科所成立以后,全省病虫害监测网络体系进一步得到提升完善。至2005年底,全省共建立1个省二级站,3个市三级测报站,9个县级测报站,测报的范围覆盖了全省的主要烟叶产区。经过不断的调整与完善,目前该网络由三级组成:第一级为省烟草病虫害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治站,第二级为龙岩、三明和南平市级烟草病虫害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治站,第三级为县级烟草病虫害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治站(长汀、上杭、永定、宁化、永安、泰宁、邵武、松溪、建阳等县市)。

网络测报人员中有博士3人、硕士3人、本科35人,以及受过专业培训的专职测报技术人员38人,十分有效地提高了烟草病虫害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治技术水平,特别是明显提高了突发性病虫害的处置能力,显著地减少了因病虫害造成的损失。

2.2.1.1 技术人员的培训

以“二级培训为主,三级培训为辅”,将培训工作贯穿于烟叶生产整个季节,多形式传播烟草植保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新知识,不断提高测报人员的业务素质,实践证明这是十分有效的拓展素质的途径之一。

2.2.1.2 烟草病虫监测

我省烟草病虫害测报网络主要开展4病1虫(烟草病毒病、烟草赤星病、烟草青枯病、烟草黑胫病和烟蚜)的系统监测和普查,采取专业检测与群众监测相结合,定点监测与全面监测相结合的办法密切关注病虫害的发展动态。

2.2.1.3 病虫情报

自1995年起,福建烟草病虫害预测预报和综合防治二级站利用自己的研究成果和来自全省测报网络的资料,对全省范围内的烟草病虫害等流行趋势进行预测预报,共100余期“烟草病虫情报”,发往全省27个主产烟县(区)。各三级站和测报站也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也了次数不等的市(县)级病虫趋势预报。这些情报包括主要病虫发生趋势预报、病虫发生情况通报、病虫防治措施和对策、农药公告及合理使用方法等诸方面,在各地病虫防治工作中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2.2.2 烟草植保专家系统构建

2007年,福建烟草构建了福建省的烟草病虫害专家系统和远程诊断识别系统。专家系统面向基层、面向生产、面向烟农,集技术培训、技术服务、技术指导、信息查询和交流、在线诊断为一体的移动课堂,宣传新理论、新技术。目前专家系统有烟草病害、烟草虫害、田间杂草、烟株缺素、病虫害预警预报和植保常识等6个图文并茂的专栏,可以为用户提供病、虫、草、缺素诊断的多种途径,并为用户推荐实用的一种或多种途径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问题。烟草植保专家系统的构建与运行,显著提高了病虫信息的传递速度、病虫害诊断防治的效率、病虫害诊断防治技术的推广效率及病虫信息的咨询服务水平。

2.2.3 基层植保服务体系

为提高烤烟病虫害防治效果和防治效率,减少烤烟病虫害造成的损失,近年来,我省对基层植保服务模式进行了多途径有益探索,初步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基层植保服务体系。

2.2.3.1统一采购烟用农药,实现烟农安全用药

建立了烟用新型农药试验网,试验并筛选新型高效低毒的烟用农药。市级烟草公司根据国家局农药公告及当地试验情况,确定拟采购的农药品种,实行统一招标采购、统一供给、科学指导和过程监测,有效地避免了烟农用药的盲目性,采用技术手册、图文电视等宣传手段引导烟农正确认识和科学使用农药,提高了用药的规范性和安全性,真正从源头上控制烟叶农残。做到“三个好”,即服务好烟农、培训好烟农、监管好市场,保证了烟叶的安全性,为烟叶客户提供安全优质的特色烟叶。

2.2.3.2建立植保110网,实现病虫害早发现、早治理

近几年,我们以“预警防灾”为中心,结合现代烟草农业(信息化、机械化等)理念,不断探索适合我省烟叶生产的“植保应急”服务体系,2006年建立了植保110网,实现了“公共植保”的理念。

该网络将市公司、县公司、烟草站和终端用户――烟农之间连为一体。当终端发出“求助”时,市烟草公司预警中心快速反应,采用远程在线诊断,及时反馈并做出防治指令,组织若干烟草植保防治专业队进行有效的防治,力争在病虫害零星发生时得到有效控制,防止病虫害大面积流行。

2.2.3.3 探索以统防统治为主导的病虫防控专业化服务体系

现代烟草农业理念的提出,使我省烟草植保的观念有了新的发展,防治理念由临时应急转向源头防控、综合治理的长效机制。在做好病虫测报的基础上,加强病虫害综合防治的宣传力度,积极探索“五统一分”的模式:五统,即“统一防治时间、统一防治方法,统一药剂种类,统一技术培训,统一物质采购”的病虫害防治模式;一分,即“分户防治”。各产烟区均组织了植保专业化服务队,配备了机械喷雾器。烟草公司对自愿组建的植保服务队,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合格后方持证上岗;服务队采取有偿协议服务的方式运作,明确服务队与烟农双方的责、权、利等相关事宜,在烟草公司提供技术和信息支撑的前提下,适时进行统防统治。彻底解决了以往田间发病与防治滞后、分散防治与劳力浪费的矛盾,提高了防治的时效性,扩大了防治面积,有效地控制病虫危害,农药施用量大幅度下降,确保了烟叶质量的安全。

3福建省烟草植保发展趋势

3.1 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实现烟草病虫害动态监测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日臻完善,已广泛应用于有害生物管理的信息查询和检索、识别与诊断、动态分析与预测预报及防治决策。

将病虫害的监测技术、预测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信息管理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利用先进的遥感遥测系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人工智能决策支持系统(AIS)和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系统(IMS),对病虫害发生为害动态进行监测、预测和防治决策。

开发病虫害发生动态、田间小气候和烟叶生长发育的自动化监测技术,结合对卫星遥感遥测信息和其他自动监测数据分析,分析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为害态势,及早预测并为防治决策提供依据。

利用网络信息管理技术、人工智能支持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数据库技术,研究烟草病虫害发生与为害的中长期预测预报。

建立病虫害综合资源数据库和宏观决策支持系统,提高对重大有害生物的预测预报准确率和灾变预警能力。

3.2 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

利用分子标记等生物技术,对烟草主要病害病原菌的群体遗传结构、生理小种变异动态、烟草主要害虫的地理种群和害虫生物型变异进行监测、鉴定,预测导致品种抗性“丧失”的病原菌新生理小种和害虫新生物型。

3.3 开展烟田生态控制技术研究

烟田生态控制是从烟田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出发,利用生物的多样性,充分利用烟田的自然环境资源,根据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互作,通过人工调节生态环境等方法,创造一个有利于烟草生长发育,不利于烟草有害生物生存的生态环境,从而实现节资、增效、安全、环保的目的。

3.3.1 保护和利用有害生物的天敌资源

开展有害生物天敌资源的调查,研究其生态学、生物学规律,创造有利于病虫害天敌生长、繁殖、栖息等条件,充分发挥天敌对烟草病虫害的自然控制或调节作用。如人工繁殖散放烟蚜茧蜂,防治烟蚜。

3.3.2 利用生物多样性,合理区划品种布局

由于烟田是单作烟草且较为简单的生态系统,这种系统极易受到病虫害的影响。利用好烟田生物多样性,可减轻烟草病虫害对烟株的危害。

根据病虫发生的区划,调整种植结构,从播种期、移栽期入手,合理运用抗耐病虫品种,降低病虫发生几率。

3.3.3 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合理使用,减少环境污染

利用微生物农药和植物源农药、昆虫生长调节剂、昆虫行为调节剂、昆虫拒食剂或天敌细菌、真菌等防治病虫害。

3.3.4 利用种间化学信息物质

植物、植食性昆虫及天敌之间存在化学信息物质,如植物产生次生物质引诱害虫,害虫产生利它素引诱天敌,特别是害虫取食后产生的互益素对天敌有引诱作用,应用信息物质控制天敌的行为来控制害虫,是一项安全、有效的害虫控制策略。

3.3.5 农业防治为先导,科学合理运用物理防治

构建土壤动态监测,平衡施肥或精准施肥,以水调肥,促进烟株健壮生长;挖掘传统农业的精髓,保护烟田环境,促进土壤微生态的平衡,制约病原物;合理轮作,有效地控制地下害虫的发生危害;净化烟草生长环境,有效降低病原物;生长季节,科学合理使用杀虫灯、黄色捕虫板等诱杀害虫,利用光、温、波进行种子处理,减少病虫原基数。

3.4 充分利用多抗品种

针对我省烟草生产中的主要病害(青枯病、花叶病和黑胫病)和重要病害(气候性斑点病、赤星病、马铃薯Y病毒病等),筛选开发利用抗性优良品种尤其是兼抗、多抗品种,以达到减少病害损失目的。

4福建省烟草植保发展对策与建议

4.1 加强烟草植保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烟草植保科研队伍建设,培养与引进相结合,进一步强化以“省烟科所―市烟科所―县试验站”为主线的我省烟草植保科研试验网络,加强与行业内外科研院校的合作,形成以省烟科所为龙头,植保专家、烟草专家和各级植保科研技术人员共同组成我省烟草植保科研创新团队,形成在国内烟草植保研究领域有一定影响力、个别领域如烟草青枯病具有领先水平的科研人才队伍,培养若干具有较高素质和研究水平的我省烟草植保学科带头人和技术创新骨干,建设一支结构较合理、实力较强的烟草植保科研人才队伍。

基层植保科技队伍承担了我省烟草病虫害预测预报、诊断防治、农药及药械使用指导、新技术和新产品的试验示范和推广等。要进一步健全基层植保技术推广网络,充实技术人员,加大技术培训,加快知识更新,提高基层队伍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打造一支有素质、有水平、懂科学、能吃苦的技术服务队伍。

4.2 加强烟草植保应用基础研究及重大关键技术的研究,提高对突发重大病虫害的处置能力

4.2.1 烟草抗性品种的选育

加强抗性种质的收集引进、鉴定、筛选、评价和利用,创新兼抗或多抗种质;突出以常规杂交、回交、杂种一代利用、系统育种等主要育种手段,围绕改良当前福建特色烤烟品种的目标,推进优质抗病特色品种的选育;突出以青枯病、TMV等病害抗性基因的分子标记筛选开发,建立主要病害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选择技术,结合EMS处理等理化诱变技术,采用聚合杂交、轮回选择等方法,开展多抗性品种培育;研究克隆烟草抗青枯病、病毒病等相关基因,将抗病基因与高效表达启动子连接后导入烟草常规品种,培育和创造抗多种病虫的转基因育种材料和品种,储备可能供今后烟草生产利用的优良转基因烟草品种。此外,积极引进国内外优良抗病品种,筛选适宜我省种植的新品种,对引进新品种和现有主栽品种进行区域布局研究,以品种的合理时空布局实现尽可能减少病害损失的目的。

4.2.2 “无公害”烟叶工程

“无公害”烟叶生产是现代烟草农业的重要内容,在三明“无公害”烟叶生产技术成果的基础上,通过专项实施,加强天敌、生物农药、物理防治、农业防治技术等研究,建立“无公害”烟叶生产标准体系,推广“无公害”烟叶生产技术。

4.2.3 加强现代烟草植保技术的引进与创新

加强生物灾变规律、监测防控技术、科学施药技术的攻关研究,加强高效、低毒农药和先进植保机械的引进、研制开发、推广应用,加强烟草重大病虫害预警监测技术(信息化、网络化、可视化、快速诊断、远程诊断、烟草植保专家系统等)、综合技术的组装集成和应用研究,提高烟草植保科技的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提升我省烟草植保综合能力与水平。

福建省烟草植保研究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适应现代烟草农业发展的新型烟草植保体系为重点,以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烟草植保科技人才队伍为基础,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产学研结合、系统内外合作为特色,深入研究烟草重大有害生物的灾变规律、预测预警、监控防控理论和技术,重视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应用,全面提升烟草植保的学术水平与烟草有害生物的综合治理能力,为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和烟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课题组成员:

1、陈顺辉,农学博士,研究员,从事烟草农业科研及科技管理工作。

2、顾钢,农学硕士,高级农艺师,从事烟草植保工作。

3、巫升鑫,农学硕士,高级农艺师,从事烟草育种工作。

4、林智慧,农学博士,高级农艺师,从事烟草害虫及烟田杂草综合治理。

病虫害诊断与防治范文3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防治措施

1.林业病虫害的诊断方法

1.1症状观察

林木得病后的不正常表现称为症状。由真菌引起的病害在寄主患病部位表面有明显的粉状物、霉状物或子实体,由细菌、病毒、线虫和真菌等微生物引起的病害在寄主上亦有斑点、丛枝、流胶、腐烂、枯萎等症状。由土壤缺乏某种元素、气候环境条件不适合等非生物因素引起的生物性病害不出现上述症状,受害林分中的林木往往表现均匀一致的叶片边色矮小等症状。由昆虫为害的树木,其叶片上有明显的缺损,枝干有坑道、蛀孔或蛀屑,即使蚜虫、介壳虫、螨类等刺吸性口器造成的褪色、卷叶,也可籍助于手持扩大镜在树上找到虫体。

1.2林间分布判断

林间病株的分布暗示着相应的各种病因可为诊断提供分析的线索。由生物引起的传染性病害发病初期为点片状,零星分布,健康树和病树混杂存在。由环境条件不适引起的生理性病害在某种树上表现的症状相同,病株在林间成片发生,树木受害均匀一致。如林缘发病严重,表明邻近有病害的侵染源或虫源,因此要调查邻近的作物、树木上的病虫害。此外,必须了解林木的种源、栽培管理过程中的技术环节气候是否反常等情况,以有助于病虫害的诊断。当然,确切的诊断还必须采集标本进行室内分析,通过显微镜或解剖镜仔细观察,进行病原或病害名称鉴定,病原物还有进行分离培养和人工接种试验等,才能得出确切的结论。

2. 营林技术措施

从保护森林资源及生态环境的角度出发,对森林发生的重大或常发性病虫害,通过采取各种措施控制灾情并减少灾害引起的损失,为森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条件。其中营林技术措施是一种即实用又环保高效的预防和治理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的重要措施。

2.1选育抗病品种

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是防治植物病害最经济、最有效的途径。人类利用抗病品种控制大范围流行的毁灭性病害。许多难以适用农业措施和农药防治的病害,特别是土壤病害、病毒病害以及林木病害,选育抗病品种几乎上唯一可行的防治途径。抗病育种可以与常规育种结合进行,一般不需要额外的投入。抗病品种的防病效能很高,一旦推广使用了抗病品种,就可以代替或减少杀菌剂的使用,大量节省田间防治费用。因此,使用抗病品种不仅有较高的经济效益,而且可以避免或减轻因使用农药而造成的残毒和环境污染问题

2.2育苗技术措施

在选择苗圃进行育苗措施时,要进行病虫害动物危害调查,应避免选用有病虫害和鸟兽危害严重的土地。为了防止猝倒病,不要选曾发生过猝倒病的土地作苗圃,常年中马铃薯、茄科和十字花科蔬菜的土地,易患猝倒病,也不宜选作苗圃地。苗圃附近不要有传染病菌的树木,或是病虫害的中间寄主的树木,或能招来病虫害的树木,如松树、山杨、银白杨和桦木等。通过土壤不同的耕作方式,农药化肥的合理使用进行病虫害防治

2.3营林抚育技术措施

在进行森林经营的同时,根据森林不同生长时期,进行不同的抚育管理,苗木生长的初期,应进行足够的水养供给,保证苗木的健康成长,防治苗木猝倒病的发生。及时进行灌溉和施肥除草。及时对森林进行抚育间伐通过改变林分内的郁闭度,调整林内的光照,减少病虫的生长,传播。成熟林、过熟林应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发现病害树木及时进行砍除销毁。

3. 生物防治

3.1利用赤眼蜂防治松毛虫,利用管氏肿腿蜂防治天牛类害虫,利用茧蜂防治松毛虫、舞毒蛾等害虫,利用啮小蜂防治舟蛾、白蛾等都得到了一定的应用。常见的捕食性天敌昆虫如瓢虫、螳螂、草蛉、W蝽等。近年来利用瓢虫防治蚜虫、蚧壳虫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还可以利用微生物治虫,微生物治虫包括利用细菌、真菌、病毒、线虫、原生动物、立克次体等防治害虫。例如:苏云金杆菌作为一种微生物杀虫剂,与化学农药相比,其突出优点就是对人畜无害,不污染环境。

3.2鸟类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

“以鸟治虫”是一种传统方法,对控制害虫有一定的作用,且具有经济、环保、持效性的特点,因此仍是森林害虫生物防治措施中可以采取的方法之一。常见的有杜鹃、大山雀、啄木鸟等20多种。它们大多数捕食害虫,对降低害虫虫口密度、维护森林生态平衡具有一定的益处。

4、化学防治

4.1低容量喷雾技术

低容量喷雾技术是指喷药液量在每亩3.33-13.33L(约3.33-13.33kg)的喷雾施药新技术。由于喷药液量大幅度减少,不但省水省力还提供了工效近10倍,节省农药用量20%―30%。由于施药效率高,更易做到适时用药充分保证药效。

4.2超低容量喷雾技术

超低容量喷雾技术是指喷药液量在每亩0.33L(约0.33kg)以下的喷雾新技术。

4.3静电喷雾技术

静电喷雾技术是使药液在喷洒过程中形成带电雾粒的喷雾新技术,此项技术是超低容量喷雾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它的突出特点是:静电喷雾形成的雾滴粒径比较小且分布比较均匀,一般粒径为20~50μm;静电喷雾形成的雾滴带有相同负电荷,在空间运动中相互排斥不发生凝聚,有利于对作物的全面覆盖。

4.4静电喷粉技术

粉剂的粉粒细度愈细愈有利于药效的发挥。但是粉粒越细漂移越严重,药剂的利用率降低,造成环境污染。

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人工造林面积的逐年增加,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也日益繁重。因此,我们必须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出发,严把检疫关,在加强监测的基础上,以营林措施为主,药剂防治为辅,治理好森林病虫害,促进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病虫害诊断与防治范文4

关键词:苹果树;病虫害;决策支持系统;物联网;大数据

中图分类号:S436.6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1-4942(2015)06-0129-05

Research and Integration of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for Apple Tree Diseases and Pests

Jiang Meng, Wang Jun, Wang Zhijun, Cheng Shuhan*

(College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aian 271018, China)

Abstract Apple tree diseases and pests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was researched and integrated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collection, management, analysis, quantitative decision and expert intelligent decision based on internet of things in agriculture and big data technology. Users could obtain real-time decision support for diseases and pests diagnosis, forecast, prevention and control by information from sensors.

Key words Apple tree; Disease and pest;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Internet of things; Big data

决策支持系统(Decision Support System,DSS)的概念是在20世纪70年代首次提出的[1],20世纪80年代中期引入我国。随着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等技术的发展,DSS与之相结合形成了群决策支持系统、分布式决策支持系统、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和综合决策支持系统等,并广泛应用于农业灾害预测和防治决策、企业生产活动决策等领域[2]。其中,智能决策支持系统是近年来研究的一个热点。

智能决策支持系统(Intelligence Decision Support System,IDSS)是DSS与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相结合,利用专家系统知识,通过逻辑推理来帮助解决复杂决策问题的辅助决策系统,由美国学者Bonczek率先提出[3]。利用IDSS进行决策,首先需建立存放各种规则、因果关系、专家经验等的知识库和利用知识库、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问题求解的推理机[4],以及存放已建好的各种模型的模型库和存放各种求解方法的方法库;然后用户通过人机接口,应用自然语言处理系统将IDSS接入问题处理系统,由推理机在数据库、模型库、方法库及知识库中进行搜索推理,从而获取相关决策信息(见图1)。IDSS将以定量分析辅助决策的决策支持系统与以定性分析辅助决策的专家系统相结合,充分利用各系统的信息资源,进一步提高辅助决策能力[5],成为决策人员整合、分析各类信息数据的新型决策支持工具[6]。

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伊利诺斯大学植病学家和计算机科学家联合开发的大豆病害诊断专家系统(PLANT/DS)迈出了专家系统在农业中应用的第一步[7]。之后,国内外许多学者都对专家

图1 智能决策支持系统

系统在各类农作物管理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研究,研制了一系列专家系统。如:1986年,Lemmon在Baker和Lambert等建立的第三代棉花GOSSYM模拟模型[8]基础上,成功研制了棉花管理专家系统COMAX/GOSSYM,用于向棉花种植者推荐棉田管理措施[9],该系统成为目前国际上最为成功的农业专家系统。1987年,Roach等[10]研制了POMME系统,可预测苹果黑星病等病害的发生时间,但仅能对少数几种病虫害进行诊治且不能自动识别病虫害类型。1992年,美国Florida大学的Lal等[11]研制了农场机械管理决策支持系统FARMSYS。2013年,墨西哥维拉克鲁斯大学的Bello-Pineda Javier等[14]建立了决策支持系统TreeDSS,可为加利福尼亚湾湿地走廊地区自然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提供有力工具。水稻栽培优化决策系统RCSODS是由我国科研人员高亮之等[12]于1993年研制的,该系统将水稻模拟技术与水稻栽培的优化原理相结合,是目前国内研制的较为成功的一个决策支持系统。2007年,张娟等[13]采用数据库技术和数据挖掘技术构建了温室蔬菜栽培决策支持系统,该系统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并具有良好的人机交互功能,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这些均为本研究的开展提供了参考。

苹果是我国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然而病虫害对苹果产量和品质危害却很大,将苹果病虫害的诊断与防治技术传授给广大果农、辅助他们进行管理决策成为当务之急。本研究在农业物联网基础上,融入大数据技术,研究并集成了苹果病虫害决策支持系统,以期为苹果病虫害的预测、预警及防治提供决策支持。

1 苹果病虫害决策支持系统的决策过程

系统将各类传感器自动采集的数据流汇集到大数据平台,并在Hadoop架构上采取MapReduce模式、NoSQL数据库处理海量数据,实现分布式、并行计算和存储,分析病虫害演化动态,构建决策树,并充分利用运筹学、小波分析、人工神经网络等现代数学方法构建决策模型,如病虫害发生动态、药物防治效应等模型。在模型解析、知识利用的基础上,通常会获得多个可行方案,对应着多个不同的结果,需要从中选优。另外,本系统还容许决策者在评价一个结果时,根据自己的偏好和价值观进行多目标决策,这就需要构造一种价值模型,将不同的目标映射到表达决策者意愿的价值空间上,以便更好地支持决策分析活动,确定优选方案。通过数据挖掘获取有用的信息和知识,进一步提高决策水平,也是本系统的显著特点。决策过程如图2所示。

图2 决策过程

2 苹果病虫害决策支持系统的研发

2.1 决策模型的建立

为建立高效并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苹果树病虫害决策支持系统,需先建立如下决策过程的动力学模型:

maxV(k)=g[w(k)O(k)′] (1)

O(k)=f0[X(k),D(k)] (2)

并满足如下约束条件:

X(k+1)=fx[X(k),D(k)] (3)

ri(k)=fr[xi(k)] (4)

∑ni=1ri(k)=R(k)Rr (5)

XXx,DDD,0≤wi≤1,∑mi=1wi=1 (6)

其中,k为决策时刻变量;V(k)为决策者的价值尺度;O(k)=(o1,o2,…,om)为决策目标向量,是状态变量X(k)和决策变量D(k)的函数,其维数m为决策结果评价指标个数;O(k)′为决策目标向量的导数;w(k)=(w1,w2,…,wm)为决策者赋予m个目标的权重向量;X(k)=(x1,x2,…,xn)为n维状态向量,表示实现某一决策过程的有关信息;D(k)=(d1,d2,…,ds)为决策向量,是决策者可以控制的状态变量和价值因素等,它由决策者控制并通过状态变量的相互作用影响到目标,其分量个数s取决于决策者可控制的变量和参量;ri(k)为在k时刻进行决策需要的第i种资源(人力、药物、肥料等)的数量,反映了系统在状态空间迁移过程中的资源约束;xi(k)为在k时刻第i种资源的状态信息;R(k)为k时刻所需的全部资源;Rr为总资源约束;Xx和DD分别为系统的状态变量空间与决策变量空间;fx为状态变量空间的迭代映射;f0为状态变量空间到目标空间的映射,它表示决策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客观规律;g为目标空间到价值空间的映射,表示决策者遵循的价值规律[15]。

2.2 系统框架及决策层次

决策支持系统一般是由数据库管理系统、模型库管理系统、知识库管理系统、方法库管理系统及人机交互系统五大部件组成,通过对这五大部件的集成实现对相关问题的决策支持[16]。图3为苹果树病虫害决策支持系统的框架,在一般决策支持系统的基础上,连接了病虫害信息采集系统,实时采集苹果树病虫害发生状态图像信息和果园环境信息;同时引入了Hadoop架构,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历史的和实时采集的海量数据,并通过数据挖掘进一步提取出有用的信息和知识,做出更为科学、准确的预测和决策。

图3 苹果树病虫害决策支持系统框架

系统决策层次如图4所示,包括数据层、处理层、决策层和层四部分。数据层包含通过人工整理、感知设备采集、网络搜索和专家问答等途径获取的各类数据与知识,以及它们的分类管理系统;处理层通过数据筛选、分类加工、数学建模等手段,得到与苹果树病虫害防控相关的诊断、预测、决策模型及相关的知识与逻辑,通过决策模型的解析及数据挖掘,得到苹果树病虫害诊断、预测预报所需的知识与逻辑;决策层通过调用处理层中的模型、知识与逻辑,动态寻求最佳决策方案;信息层则将决策方案多途径,做好苹果树病虫害预测预报,提供优化的防控措施,并及时将审核后的反馈信息分类添加到数据库、知识库和推理逻辑,使整个系统不断得到优化与提升。

2.3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苹果树病虫害决策支持系统借助于友好的人机界面来实现人与系统的交互操作,立足服务于果农,因此,在系统的设计上尽量做到专而不繁、简洁明快,以快捷方便地为用户提供决策帮助。系统的主要功能通过以下六个模块来实现(见图5)。

图4 系统决策层次

图5 系统功能模块划分

2.3.1 病虫害信息模块 收集、显示苹果树病虫害的详细信息,包括病虫害形态特征、产生原因、危害影响、防控措施等。

2.3.2 病虫害搜索模块 对于文字搜索,通过输入病虫害名称、发病部位、发病时间等关键字来检索相应病虫害。当用户输入信息时,首先进行内网搜索,并将搜索到的相关病虫害所有信息显示出来;如果没有搜索结果,则外网连接搜索引擎进行搜索。对于图像信息,引入病虫害图像处理系统,对用户上传的图像信息进行处理,利用相关算法进行对比,显示相似病虫害信息。

2.3.3 病虫害诊断模块 用户通过“点击鼠标确认选项”确认自己想要查询的病害或虫害,然后对发生的时间、部位、强度等做一系列选择,本系统便会根据用户的选择筛选,给出一个或多个诊断结论,最好的结论排在最前面。

2.3.4 病虫害预测模块 对苹果树主要病虫害,逐一运用生物统计、多维时间序列分析、种群生态模型、人工神经网络等数学建模方法建立预测预报模型,为果树病虫害预警与实时防控提供决策依据。

2.3.5 病虫害论坛模块 以苹果树病虫害论坛的形式为用户提供交流平台,用户可发帖说明病虫害信息,讨论防治方法等,也可以向专家提问。

2.3.6 系统管理模块 通过该模块可以实现对系统数据库、模型库、方法库和知识库的管理。

3 结束语

刘书华等[17]设计的面向果园的苹果、梨病虫害防治决策支持系统仅通过回归分析建立预测模型,而本系统通过多种方法建立预测模型,不仅提高了预测精度,而且提供了病虫害搜索、诊断等功能,增加了系统的实用性与稳定性。

随着理论和应用的不断发展,决策支持系统因其强大的扩展性和应用的广泛性,在信息化不断融合的今天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尤其是数据挖掘、人工智能等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大幅提升了决策支持系统的辅助决策能力。但目前研发的决策支持系统仍存在许多问题,如相关决策支持系统的灵活性、适应性差,系统各部件交互效率不高、集成化水平较低,知识提取困难[18]等,特别是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值计算语言与数据库语言存在异构障碍[19],处理和转换多样化数据困难,数据库技术对存储能力及存储方式有限制等现有决策支持系统的发展瓶颈,仍将制约着决策支持系统的发展。本文研究与集成的苹果树病虫害决策支持系统,在融入大数据分析、数据挖掘、图像检索、数学建模、定量决策等方面进行了尝试,以期为决策支持系统的进一步发展优化提供依据。

参 考 文 献:

[1] Gorry G A, Scott Morton M S. A framework for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J].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S0019-848X),1971,13(1): 21-36.

[2] 刘博元,范文慧,肖田元.决策支持系统研究现状分析[J].系统仿真学报,2011,23(S1):241-244.

[3] 尹春华,顾培亮.决策支持系统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决策借鉴,2002,15(2):41-45.

[4] 曹晓静,张航.决策支持系统的发展及其关键技术分析[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06,16(11):94-96.

[5] Huang M, Tang H W. A new representation scheme for models in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C]//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Processing Systems.1997, 2: 1556 -1558.

[6] 李红良.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展望[J].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3(10):140-144.

[7] 张春芳.基于Struts的大豆优化栽培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农业大学,2007.

[8] Reddy V R, Baker D N. Application of GOSSYM to analysis of the effects of weather on cotton yields[J]. Field Crops Research,1990,32(1):83-95.

[9] Whisler F D, Acock B, Lemmon H E, et al. Crop simulation models in agronomic systems[J]. Advances in Agronomy, 1986,40(1):141-208.

[10]Roach J, Virkar R, Drake C, et al. An expert system for helping apple growers[J]. Computers and Electronics in Agriculture,1987,2(2):97-108.

[11]Lal H, Jones J W, Peart R M, et al. FAEMSYS―A whole-farm machinery management decision support system[J]. Agricultural Systems,1992,38(3):257-273.

[12]高亮之,金之庆. RCSODS――水稻栽培计算机模拟优化决策系统[J].计算机农业应用,1993(3):14-20.

[13]张娟,陈杰,刘志勇.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温室决策支持系统[J].微计算机信息,2007,23(3):169-170,189.

[14]Bello-Pineda J, Obregón-Noriega V, Grageola-Núez J C, et al. Developing a user-friendly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for the wetlands corridor of the Gulf of California [J]. Ocean & Coastal Management, 2013, 82:127-137.

[15]章牧,陈飞香,刘文玺,等.农业决策支持系统的概念设计与应用[J].地球信息科学,2005,7(2):58-64.

[16]魏建兵,肖笃宁,解伏菊.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价与调控原则[J].地理科学进展,2006,25(2):36-45.

[17]刘书华,王爱茹,邝朴生,等.面向果园的苹果、梨病虫害防治决策支持系统[J].植物保护学报,2000(4):302-306.

病虫害诊断与防治范文5

1 果树受害情况的诊断

1.1 侵染性病害诊断

侵染性病害是由病原生物(包括真菌、原核生物、病毒、寄生性种子植物、线虫)侵染所引致的,具有相互传染的特征。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一般在果树上表现出变色(如叶片发黄、退绿、发红、圆斑、角斑、轮斑等)、坏死、腐烂(如枝干腐烂、干枯)、萎蔫、畸形的病状,大多数真菌在病部产生霉状物、粉状物、颗粒状物等病征。例如苹果轮纹病,其症状为枝干受害,以皮孔为中心,出现暗褐色小斑点或小溃疡斑,近圆形瘤状物。果实受害初期,果面以皮孔为中心出现浅褐色的圆形斑,逐渐扩大成轮纹斑,病斑呈深浅相间的同心轮纹状。同时可以看到,病斑外缘有明显的淡色水渍圈。细菌性病害,植株病部常见症状是斑点、腐烂、萎蔫和肿瘤,如桃树根癌病、细菌性穿孔病。受病毒侵染的病害,症状多以花叶、萎缩、丛枝、小果叶为常见,如苹果锈果病、梨树脉黄病毒病。受线虫侵染的果树,往往会在果树受害部位形成虫瘿、根结肿瘤等,果树地上部分会出现顶芽、花芽坏死等现象。寄生性植物所致病害表现为植株矮化、黄化、生长不良,在果树上可以看到其寄生性植物,如菟丝子、列当等。

1.2 非侵染性病害诊断

田间病害没有大面积同时发生,无逐步扩散的现象,且从发病果树上看不到任何病症,也分离不出病原物,则大体上可以判断其为非侵染性病害。若发病果树有明显的灼伤、枯斑、畸形现象,且这些现象主要集中在某一部位的叶或者芽上,则多是由农药或化肥使用不当造成的。如果病害只局限于某品种上,而处于同一环境条件下的其他品种未见该异常,如畸形、白化、不实等,则病因多为遗传。若果树植株生长不良,表现出明显的缺素症状,特别是老叶或顶部上多见,则多可判断为缺乏必须的营养元素所致。

1.3 虫害诊断

果树受虫害后,现象明显容易判断。虫害通常分为害虫危害和蜱螨类危害。在害虫为害果树中,常以咀嚼式口器、刺吸式口器、锉吸式口器类昆虫危害严重。咀嚼式口器类害虫多食用固体食物,如鳞翅目害虫幼虫、天牛、金龟子、蝗虫等,有的将叶片咬食呈缺刻,有的卷叶进行危害,有的把叶子吃光,仅留下粗的叶脉,针对此类害虫多用胃毒剂、内吸剂、触杀剂、熏蒸剂类的农药防治。刺吸式口器的害虫主要取食果树汁液,如蚜虫、叶蝉、椿象等,造成果树生理或病理伤害如卷曲、色斑、虫瘿等,还会传播病害。在锉吸式口器害虫中常见的是蓟马,蓟马常锉伤果树组织并吸取果树汁液,最终使果树器官失绿、畸形,甚至枯死。对于刺吸式口器与锉吸式口器这类吸取果树汁液的害虫,我们常选取内吸剂、触杀剂类的药剂进行防治效果较好。蜱螨类为刺吸式口器,其常会取食果树造成果树器官的失绿、发黄,严重的甚至脱落。

2 果树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

2.1 农业防治技术 农业防治是果树病虫害防治的根本和基础。主要防治措施有:使用无病树苗,加强果树栽培管理,建立合理的果树种植制度和保持田园卫生等。首先,基于后期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因素的考虑,需要事先做好科学规划,并且选育无病果树苗。如:为有效防治病虫害,要合理规划好果树株行距,在盛果期保持良好通风透光条件。果园建立之前要将土地进行平整处理,可以达到减少汛期积水,减少病虫害发生的概率。果园建立后,合理管理水、土、肥,不仅可以促进果树生长发育,而且可以提高其抵抗病虫害的能力。如某些果树的腐烂病、轮纹病、红蜘蛛、介壳虫的发生与危害都可以通过此种方式减轻。同时,及时修剪果树,清除焚烧果园落叶、落果、病枯叶、杂草等,刮除果树病斑,果树主枝主干上刷白,不但可以灭杀越冬病虫,而且还可以增强果树御寒的能力。另外,实行冬耕,一方面可以有效改良果园土壤,另一方面可以及时消灭越冬病虫,从而减轻果树根部病害的发生。

2.2 化学防治技术 传统的化学防治因具有收效好且快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现在生产的各领域中。在某一种或多种病虫害高发期,化学防治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错用、滥用农药造成果品毒性残留超标、环境污染等问题日渐突出。鉴于此,运用此种方法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优先考虑无公害对症农药,合理混用农药,来提高防治效果,但注意酸碱性农药不能混用,微生物农药与杀菌剂不能混用,混合后乳剂被破坏的农药不能混用;对配制农药浓度的要求也很高,需要严格对照农药标签说明进行,农药浓度不可以随意调节。浓度过低会影响施药效果,过高则会导致药害发生,增加污染、加速有害生物产生抗药性;准确把握施药时期,是化学防治的关键因素。

病虫害诊断与防治范文6

摘要:通过中职园林专业教学中应用“行动导向教学”的教学案例——“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中“农药药剂稀释配置及使用”实训项目的开展,阐述行动导向教学法教学设计的要点。在整个教学设计过程中,以模拟情景的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提升实践能力;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就地取材,充分利用现有的实验条件;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手段,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关键词 :中职;园林专业;行动导向教学

作者简介:俞禄珍,女,上海市城市建设工程学校(上海市园林学校)教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职园林专业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5)21-0058-03

近年来,我国正大力推行职业教育的改革。2014年6月,在国务院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总书记指出,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职业教育应“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受到高度重视,正面临发展的新契机、新阶段。

中国目前正处在一个空前的城市化进程中,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园林绿化的水平也越来越高,催生了我国园林行业的快速发展。然而长期以来,园林行业的从业者中,存在“两头多、中间少”现象,即高学历者多,但大多从事园林设计、规划、施工指导等方面工作,动手栽植园林树木花卉等工作的还是以农民工为主要群体,并未受过专业的知识、技能培训,这是园林行业可持续发展的不利因素。而发展中职园林类专业可弥补这个不足,它的发展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契机。

然而,受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当前中职园林专业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缺少创新,课堂教学仍沿用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低下、课程中实际动手操练的参与度、实训技能要求不高,无法适应就业岗位的要求。为更好的提高中职园林专业学生动手操作技能水平,笔者从日渐流行的行动导向教学法出发,根据亲身教学实践,对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应用进行思考,这对研究如何切实提高中职园林专业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1]

一、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特点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要求学生在学习中不只用脑,而是脑、心、手共同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行为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它重点强调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行动者,通过在行动中学习和在学习中行动,达到手脑统一;而教师在学习行动中扮演着组织者、引导者、咨询者的角色。常用的有代表性的行动导向教学法有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头脑风暴法等。[2]

行动导向法教学遵循教学的认知规律,实现知识的构建、能力的提高、情感的和谐共同发展,相较传统的教学方法,它有自己的特点:(1)注重学习行动的主动性。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而不再是以老师为主体角色。(2)注重学习行动的合作性。学生需共同参与、共同讨论、共同承担,才能完成课程任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3)注重教学过程的完整性。学生参加全部教学过程即信息收集、制定计划、决策方案、执行计划、检查计划、评价成果6个环节组成的“完整的行为模式”。(4)注重教学评价的多元性。学生的评价可以是自我评价、他人评价、教师评价为一体的多元评价,而不是单方面的教师评价。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园林专业教育领域的优势

分析中职教育特点发现,一方面,中职教育是以培养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人才为目的的教育,与传统的中小学教育存在很大差别。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实践能力,要求掌握与所从事的工作岗位相匹配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另一方面,中职教育的培养对象往往是经过“筛选”而来到中职学校的,他们往往对传统的填鸭式的理论教育不能很好的适应与接受,对理论教学缺乏兴趣,但对实践动手操作方面的学习充满期待。而行动导向教学法更多地强调学生的活动,而任务驱动、分组合作竞争学习的特点恰好符合这些学生的心理特征,采用该教学法可以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2-3]

对园林专业的分析发现,一方面,园林专业的课程应用性极强,必须紧密联系实际才能巩固所学知识。园林景观的呈现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绿色植物的配置设计,而植物都是活生生的生物体,必须将其放在自然界中才能更好了解其生长特性、配置效果、施工注意事项、养护修剪等,仅仅在纸上谈兵,难以适应社会需求;另一方面,园林专业课程的学习、实践内容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只有紧密结合当地的生产实际,才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如上海地区园林绿化适合栽种的植物放到北京或是广州,都不一定合适,需因地制宜。所以教学内容必须适应当地的生产实际状况。

三、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园林专业课中的实施

园林专业的“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是一门动手操作实践能力要求较高的课程,其中一个实训项目“农药的配置及使用”,其实训目标是掌握常见农药制剂的稀释、配置方法。该实训项目的教学过程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可以取得良好效果。

(一)项目背景

笔者所在学校杨浦校区配置有一定数量的绿化植物,常年也发生病虫害。在该教学设计过程中,采用模拟情景法,让学生模拟成立一家绿化养护公司,专业从事园林绿化植物的养护、修剪、病虫害防治工作。而学生所成立的绿化养护公司接到学校后勤电话,任务是针对学校的绿化植物进行病虫害诊断、分析、防治工作。

(二)实训目的

通过模拟情景法,培养学生自主分析、诊断园林植物病虫害的能力,能针对常见的病虫害提出防治策略,掌握农药的配置方法及使用技术,提高学生搜集、分析信息的能力和自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协作、与人交往的能力。

(三)实训要求

1.实训成员分组,以6~8名学生为一小组,自选负责人1名。

2.制定详细的实训方案。如病虫害诊断、防治策略制定、农药配置方法、植保器械使用方法、注意事项、质量总监等,并分配相关人员的职责。

3.通过复习回顾课本、去校图书馆查找资料、利用网络资源、小组合作、小组讨论、咨询教师来完成任务。

4.完成对校园植物病虫害防治工作,要求防治方法对环境污染小,环境友好。

(四)实训步骤

1.公司负责人明确每位成员的职责、任务分配。

2.实地走访校园,寻找校园中生病的植物。

3.对校园中的生病植物进行病虫害诊断、分析。

4.诊断病虫害后,查阅相关资料,小组分析讨论病虫害防治策略。

5.小组统一结论,研究制定病虫害防治方法。

6.查阅相关资料,研究农药配置方法、植保器械使用技术。

7.各小组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

8.各小组汇报该组的实训方案。

9.由学生互评、教师综合点评,评选出优秀绿化公司。

四、教学设计思路

(一)情景模拟,提升实践能力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实践性强,实训目标是掌握常见农药制剂的稀释、配置方法。考虑到在实验室单纯地教授农药的稀释配置方法、农药器械使用技术,学生兴趣不高,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参与度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一方面,不能很好掌握课堂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应用于生产实践;另一方面,走向工作岗位后,缺乏实际操作技能。

该教学过程中,全班学生被分成若干个合作小组,每个小组由6~8名学生组成,成立自己的公司,自选1名公司负责人。让学生在模拟公司的真实情景中学习、体会,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独立工作、团队合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每个小组汇报自己的防治策略,如何完成病虫害防治工作。通过身临其境的实践,提高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学生的综合应用知识能力得到提高,更快地掌握专业技能,更好的解决实际问题,为日后走向工作岗位积累实践操作经验。

(二)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

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模拟绿化养护公司的情景中学习,自主探究校园植物的病虫害发生状况,开展以查阅资料、小组讨论、实训操作、展示成果为主的教学活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充当学习行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引发学生进行探究式、发现式学习。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导,学生的主动参与性高,做到脑、心、手共同参与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率。[4]

(三)就地取材,充分利用现有的实验条件

本课程实践性强,为提高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最好在实际操作中学习,而去学校之外的公园、绿地等开展农药的稀释配比、喷雾工作比较棘手。一方面,各个公园都有各自的养护公司,且病虫害的防治工作都有详细计划安排,不可能根据课程需要而做改动;另一方面,考虑到校外绿地群众较多,实际动手农药喷雾时不确定性因素增加,安全度降低。因此,利用校园的绿地植物开展该实训课程,既满足学生的实训需求,养护每天都面对的园林植物,让学生感到既熟悉又新鲜;又能确保安全,让学生在相对简单的实训环境中进行实践操作。

(四)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本课程设计中,学生在小组讨论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的自由讨论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展示自己的空间,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敢于表达自我、展示自我的能力;在选择公司负责人的环节中,锻炼了学生的领导、组织能力;在方案讨论定稿过程中,培养了学生与人交往、团队协作、妥协的工作品质;在查阅资料环节,学生通过翻阅图书馆资料、课本、网络资源等过程,锻炼了学生利用资源查找资料、自我学习的能力。[5-6]

综上所述,将行动导向教学法融入到园林专业的教学课堂中,是与中职学生的特点、园林专业课程的特点相适应的。在整个教学设计过程中,以模拟情景的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提升了实践能力;以学生为主体,提升了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就地取材,充分利用了现有的实验条件,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手段,提升了学生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李大卫.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高职实践课教学中的实践和探究[J].探究和实践,2006(9):56-58.

[2]李如姣.行动导向教学法在经济管理类课程中的运用[J].职业教育研究,2006(6):62-66.

[3]胡迎春.职业教育教学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4]长光萍,马增彩.中职学生职业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0):32-37.

[5]杨文明.高职项目教学理论与行动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