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文化的意义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宣传文化的意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宣传文化的意义

宣传文化的意义范文1

【关键词】文化品牌建设 建设原则 建设途径

高校宣传工作对当前高校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对内可以促进学校的健康稳定发展,对外可以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新的社会发展时期,在不断加强高校宣传工作的开展力度的基础上,相关人员还应培育起文化品牌建设意识,以促进高校宣传工作的开拓式发展。

一、大学品牌文化的内涵

大学品牌文化是一个包含了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特色文化,是一种对促进大学生的成长和大学校园的建设更有益的文化。主要包含以下几个层面的内容:1. 物质层面的内容。这是文化的最表层部分,包括大学的校容校貌、教学设施以及教学环境、学科设置和各学科的知识建构等。2. 制度层面。是指大学制定的所有为促进校园建设以及教师和学生成长的规章制度,包括教师基本规范、学生基本守则、宿舍规章制度等一系列的规范制度。3. 行为层面。主要是指教师和学生的各种具体的行为规范,包括教师的教学作风、学生的学习风气以及教师的职业道德品行、学生的基本修养品德等。4. 精神层面。这是最高层面的较为抽象的文化层面,主要是指整个大学文化理念、大学精神等,是体现学校发展理念以及教师和学生思想价值观念的一种较高层次的文化。

二、文化品牌的建设原则

(一)体现时代精神

大学品牌文化建设必须照应当下整个社会以及教育发展的形势,打造出具有时代特色的、有实用价值的校园文化,能反映当前大学的整体发展特色、师生的整体面貌及精神状态等,具有浓郁鲜活的生命力。

(二)体现大学精神

大学文化的建设必须与当下大学倡导的整体理念相适应,体现大学精神,同时,应将其具化,使其具有本学校的特色内涵。通过与本校校训的内涵相结合,并联系当下本校师生的思想精神状态,以及他们提倡的一些具体价值观念等,创造出既具有当今大学普适精神,又具有本校特殊文化底蕴的品牌文化。

(三)体现专业特色

大学品牌文化的建设不应高高在上,空洞无物,而应与学校的专业设置、学科的发展紧相呼应,一脉相承,在制定时,应融入一种人文关怀,充分体现出对教与学的关注力度,构建具有本校专业特色的品牌文化。

(四)与时俱进

校园文化在制定后还应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不断予以丰富,以保证大学文化能与时展同步,真正称得上是一种品牌文化。在发展中,切不可固守旧有的自认为精华的内容,而应客观地看待变化发展的社会及教育形势,不断完善文化建设。同时,还应积极借鉴兄弟院校中的突出文化,吸纳其中的精华元素为“我”所用,使得品牌文化成为一种具有内涵的、高品质的文化。

三、文化品牌的建设途径

(一)树立文化品牌建设意识

要打造出具有品牌特色的学校文化,首先必须从思想上引起重视,在全校上下营造一种建设品牌文化的良好氛围。首先,学校领导应高度重视,认识到校园文化作为学校的精神支柱,对于学校在当今激烈的教育竞争中取得长远发展,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从而督促相关人员认真开展建设。其次,参与文化品牌建设的人员应端正思想,树立积极心态,意识到品牌文化对学校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对品牌文化的内涵进行深入理解,以保证学校文化的建设确实具有品牌特色。再次,所有师生均应通过加强思想重视,将品牌文化的建设体现于日常的工作和学习中,用实践行动来促进品牌文化的建设速度和建设力度。

(二)做好文化品牌建设的总体规划

品牌文化是一个包含较多层次的、比较丰富的系统文化,要想真正建设出具有特色的文化,并非一件简单事宜。首先应对品牌文化的建设目标作出整体的规划和分析,同时还应将目标细化到文化建设的每一个层面,确保从物质文化层面直到精神文化层面,均有与之相照应的文化建设措施和建设目标,从而构建起一个全方位的系统化的文化规划体系,保证文化在具体的建设中能“有章可依”,且有自身特色,从而打造出实实在在的品牌文化。

(三)不断丰富和提升品牌文化的内涵

品牌文化首先应保证其具有“品牌性”,即确实有特色、有内涵、有自身特殊的价值,为此,应不断丰富品牌文化的内涵,让其成为一种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文化,而并非仅仅是打出品牌文化建设的幌子,仅通过制定相应的实施程序,掩饰其空洞的内在。品牌文化应是丰满的、有思想的、有深度的一种文化,同时,在不断的锤炼中,还应是一种高品质的文化。应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学校自身发展目标的变化,以及师生思想状况的变化等,不断丰富和完善品牌文化,提升品牌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四)借助网络扩大文化品牌的影响力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拓展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网络成为当下高校师生最常用的知识获取工具之一,应充分借助网络的优势,积极加强对品牌文化的宣传,扩大品牌文化建设的影响力。首先,通过宣传,在本校内形成一种建设品牌文化的良好风气,并能促使全校师生为增强学校的整体荣誉,均身体力行地从自身严格做起,为品牌文化的建设尽心尽力。其次,品牌文化的良好建设,离不开在整个社会大环境中的影响力,品牌文化不仅需要对内产生作用,还需要同时对外产生影响,只有这样,才能建设完整的品牌文化,因此,应同样借助网络的广泛影响力,扩大对品牌文化的宣传力度,通过社会公众以及同类高校的认可来完善品牌文化的建设。

宣传文化的意义范文2

关键词:旅游景区;外宣翻译;旅游文化传播

一、旅游景区外宣翻译与旅游文化传播

旅游文化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历史文化、工业文化、民俗文化和城市博物馆。而旅游文化的对外宣传就是要充分利用新闻出版、文化交流、国际互联网等策略,最大化地宣传地方的旅游特色文化,树立地方品牌。旅游景区作为旅游文化传播最重要的传播窗口,其外宣翻译的品质决定了旅游文化传播的效果。旅游景区的外宣翻译主要是以外国游客为宣传对象,由景区相关负责政府部门和单位将对外宣传文本译成外文,通过公示语、报刊、广播、电视、网络、图书音像出版等传统以及其他创新宣传形式表现出来,宣传本土文化、人文和景观,激发外国游客参观旅游的欲望,从而达到旅游文化传播和刺激旅游经济发展的目的。从广义的语言和文化的角度来看,语言的文字就是文化的一种体现。翻译作为一种文化沟通行为,也涉及文化的方方面面。从跨文化角度研究翻译行为是翻译研究领域的热点,尤其是旅游外宣翻译与旅游文化翻译的研究更是开辟了研究方向的新领域,因为这个研究领域不仅涉及语言与文化交流,还涉及城市经济与发展,因此,立足旅游文化传播的视野,研究旅游外宣文本的文化传播功能对于传播旅游文化交流,促进旅游经济发展都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二、基于旅游文化传播的旅游景区外宣翻译的原则

基于旅游文化传播的外宣翻译设计的是不同的语言和文化,因此,旅游景区外宣翻译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目标人群接受原则

旅游文本的特点是充分体现不同语言、文化和游客心理等因素,因而在旅游景区文本翻译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目标人群的阅读感受和审美标准等心理接受程度。在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方面以英语母语国家的受众人群接受程度为标准,注重语言风格和语言表达以及文化表述。在翻译创作过程中要注意目标语言的习惯性。语言的审美习惯主要体现在语篇布局、句式变化、修辞手法等。而相比汉语注重“神”,英语语言更注重“形”,强调信息的准确性和实用性,因此,英语旅游文本表达客观通俗、语言风格简约、思维逻辑严谨,多使用有逻辑性有层次感的句式,这与西方人注重实际的思维习惯相吻合。

(二)宣传文化原则

宣传文化的原则指的是翻译文本以宣传本土旅游文化为原则。虽然译者在跨文化视角下翻译旅游文本,但是也要充分考虑如何表达中国文化元素。受众人群除了有对本国语言的审美期待以外,还希望在旅游过程或阅读过程中了欣赏异国的语言文化、领略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译者在翻译旅游景区文本时要充分考虑文化的交流与传播,重视对本土文化原汁原味的诠释,充分发挥介绍旅游景区、传播中国文化、增进中外文化和经济交流的作用。

三、基于旅游文化传播的旅游景区外宣翻译策略

(一)提高译者素质

翻译工作者的素质包括专业水平、工作经验、职业态度、文化底蕴等,这些都决定了翻译文本质量的好坏。合格的译者能够用扎实的语言功底和丰富的知识储备认真负责、游刃有余地在两种语言之间转换,出色完成文本的互译。目前,旅游景区外宣文本的译者主要来自英语专业翻译人员、英语教育者及海归人士,但是专业功底和文化底蕴兼备的人才很少。因此,一定要重视翻译人员的培训以及高等教育的实用性。对于在岗的翻译人员要加强文化领域的培训,多提供研讨和交流的机会,提高文化修养和职业道德;对于在校的学生,需要高校改革翻译课程,在传授翻译技巧的同时,重视外宣和跨文化内容的实践。比如: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中指导学生做语言翻译翻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

(二)加强研究,建立公示语翻译学术规范机制

目前,对翻译作品的研究领域广阔,既深入又丰富。对外宣翻译的研究有很多,但是缺少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实践研究,尤其是从不同文化领域的旅游行业的外宣翻译研究相对较少,因为基于旅游文化传播的旅游景区文本翻译是涉及旅游行业的跨文化翻译研究,相对复杂,成果较少,可行性的方法和理论更少。建议高校外语教学要把旅游景区公示语翻译作为文本纳入高校课堂教学环节中。相关工作者和教育者应重视这方面的理论和实践研究,结合实例,提出可行有效的翻译策略和问题解决策略。政府有关部门也要组织力量开展公示语翻译相关标准制定研究,使旅游景区公示语翻译尽快走上规范化建设轨道。

(三)鼓励社会参与,建立纠错机制

要出台鼓励社会各界人士参与旅游景区公示语翻译检查相关政策,发动社会力量,调动懂语言翻译及文化底蕴深厚的专家学者实地考察,对既能发现问题,又能提出明确翻译规范本的有关人士要给予奖励。

参考文献:

[1]刘琼.论旅游翻译中文化差异的处理[J].群文天地,2011(22).

[2]朱益平.从旅游景区英文误译看地方外宣翻译中的译者素养[J].新西部,2013(11).

宣传文化的意义范文3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多媒体时代;保护;宣传

中图分类号:G2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0-0279-01

与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相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之路刚刚起步,且与见“物”为主的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相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法的选择更注重如何留住看不见的文化传承,2003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出台,其目的并不在于建立一个新兴遗产名录体系,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该《公约》和名录体系寻找一定的方法,促进处于濒危状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命的延续。同时各国应该制订宣传计划、教育计划和科学研究等活动,鼓励社区和个人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振兴中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弘扬和传承。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宣传

计算机的诞生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随着技术创新,数字化技术应运而生。数字博物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有很多优势,但数字博物馆不是万能的,它的数字化技术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同时,也将具有“活态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历史定格,参观者了解到的也只是固定在某一历史时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不是活态的、变化的文化现象,这对参观者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宣传的条件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一个综合性的命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能片面强调记忆工程或以人为本,应该对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联系的各要素做通盘考虑,在加强人才培养的同时,也要注意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发展中与之息息相关的其他因素。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宣传方法和原则不是僵死的,要根据文化遗产项目的具体情况,根据区域文化发展的具体情况,在遵守《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和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中对文化遗产规定的具体方针和政策的条件下,对保护原则与保护方法灵活运用,不能拘泥于一种形式或方法。

三、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宣传的意义

(一)有利于维护文化传统的延续和弘扬民族精神。对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理解是见仁见智的问题,庞朴、朱维铮等学者都对文化传统和传统文化的本质进行了辨析,几位学者都认为文化传统是“活文化”。文化传统是活态的,其在民族共同体中产生、传承、延续,文化传统中蕴含着民族精神,民族文化传统的存在是民族存在的标志。近年来,“祭孔”、“祭黄帝”、“祭炎帝”等活动在各地悄然兴起,这是中华儿女通过这种形式在表达自己对民族和祖先的情感,是文化上的一次次寻根,表达了他们在心理上和组织上的各种诉求。只要民族的文化不断,民族精神就不会断,民族文化传统在延续,民族精神就会延续。

(二)有利于维护文化的多样性。如我国东北和西南等少数民族的衣饰文化,云南地区保存有树皮衣制作技艺,即用“见血封喉”树的树皮制作衣服;北方黑龙江地区保存有鱼皮衣制作技术,这些技艺现在已经失去了它的实用价值,但这些少数民族保有的树皮衣和鱼皮衣制作技艺是鲜活的历史材料,能够生动地反映各民族文化的特异性,证明民族发展的历程,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它对民族文化传统的证明功能是任何语言、文字都无法代替的。留存这些文化创造,就是留存民族的文化记忆,保持人类文化多样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宣传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我国起步时间晚,法律和制度还没有建立和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民族精神的延续,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构建文化和谐的社会作出了重要贡献。

四、结语

文化遗产见证了民族或地区历史与文化发展的历程,体现了民族文明发展的高度和社会的进步状态。19世纪以来,人类对自身文化遗产创造的认识轮廓日渐清晰,并在100多年来的保护历程中形成了一套渐趋完整的保护框架体系,文化遗产的类别也从单纯的物质性文化遗产逐渐跨界到双遗产,从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扩大到无形的精神文化遗产,并衍生出了线性文化遗产,比如乡土建筑、记忆遗产、农业遗产、工业遗产等新形式,日渐丰富的文化遗产已经不仅包括历史的馈赠,也涉及当下百姓的日常生产生活、起居饮食等。总之,多样的文化遗产保护已经成为形势所需、时代所需和文明发展所需,文化遗产已经融入到国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文化遗产的保护c发展关系着现实的国计民生,关系着国家文脉的传承,更关系着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张新宇.试析新媒体时代的大众文化[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4).

宣传文化的意义范文4

关键词外宣 “感染”功能 信息信息处理 文化劝诱 翻译原则

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

中国入世给民族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民族企业若要做大做强,除了注重技术和管理等因素外,还应重视企业对外宣传的作用。但由于语言文化背景和东西方审美的差异,我国大部分民族企业外宣资料的英译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很多译文将汉语中大量的意象和华丽词藻一一对外翻译,不仅使译文艰涩难懂,超越译文读者接受能力,译语文本中大量的自吹自擂,言过其实之辞,也难免令崇尚文以简约为美的西方读者厌恶,妨碍翻译目的的实现。

本文以功能翻译理论为依据,根据企业宣传的独特性,着重探讨了外宣文本的“感染”功能,并从冗余信息处理和文化劝诱这两个方面阐述了对外宣传文本感染功能的翻译原则和策略。本文认为,对外宣传汉译英应考虑“感染”文本类型的特点,充分考虑东西方文化差异,着眼译文在目的语文化中的预期效果,采取多种方法刺激潜在客户的购买欲望,以达到对产品的宣传和促销目的。企业外宣资料一般指凭借多种媒介,为企业和商家树立良好的商业形象并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各种活动,特作以下分析。

1 功能翻译理论中的语言功能、文本类型及翻译策略

由于语言文化背景及审美差异的障碍,企业宣传资料的英译仍存在较多问题,影响了西方文化对中华企业的接受。 企业外宣翻译旨在在目的语读者身上产生良好的宣传效果,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商业形象, 诱发潜在客户购买欲,因此属于刺激接受者采取某种行动的“感染文本”。在翻译企业外宣文本时,要跨越目的语与源语之间存在的语言文化差异,运用变通的翻译方法,拉近与目的语读者的心理距离,使他们最大限度地产生对产品的认同感,达到积极良好的宣传效果,诱导更多的潜在客户。本文以功能翻译理论为依据,根据企业宣传的独特性,着重探讨外宣文本的“感染”功能,并从信息处理和文化处理这两个方面阐述了对外宣传文本感染功能的翻译原则和策略。

2 通过冗余信息处理实现“感染”功能

在企业外宣资料翻译时,译者首先应根据发起人所设定的翻译目的,对原语文本中的冗余信息进行适量增减,要进行译前改编。关注译文读者的接受能力,也是为了外宣资料翻译目的实现。可以这样说,实现翻译目的是外宣资料英译中冗余信息处理的终极标准,

3 通过文化劝诱实现“感染”功能

文化劝诱 ,即通过译文,读者被产品深深吸引,有了购物的欲望。为此,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需重视使用多种语言修辞手段,充分发挥语言的效度,达到引导行动的目的。它是企业外宣翻译的最高层次和终极宣传效果,使客户由心动变为行动。

4 结语

综上所述, 根据企业宣传的独特性,着重探讨外宣文本的“感染”功能,并从信息处理和文化处理这两个方面阐述了对外宣传文本感染功能的翻译原则和策略。企业外宣的作用是“传递信息、展示特点、树立形象、激发需求、扩大销售”。 属于“感染”文本类型,实现译文读者的预期宣传效果是翻译作品应重点参照的准则。翻译中要采取各种不同的方法达到宣传效果,才能为企业争取到最大限度的经济利益,实现企业外宣资料翻译目标。

参考文献

[1] Bhler Kar.l Theory of Language: the Representation Function of Language [M]. Donald Fraser, Trans. Goodman Amsterdam /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1990: 35.

[2] Nord C.Translating as a Purporoful Activity: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 [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3] Reiss Christian. Text types and Translation Assessment.

[4] 范祥涛,刘全福.论翻译选择的目的性[J].中国翻译,2002(6):25~28.

[5] 黄友义.从翻译工作者的权利到外宣翻译――在首届全国公示语翻译研讨会上的讲话[J].中国翻译,2005(6):31~33.

[6] 廖七一.论翻译中的冗余信息[J].外国语,1996(6):47~51.

[7] 刘亚猛.追求象征的力量:关于西方修辞思想的思考[M].北京:三联书店,2004:24.

[8] 吴自选.电视新闻汉英翻译“信”的幅度[J].中国翻译,2004(6):29~32.

宣传文化的意义范文5

同志们:

今天,县委、县政府决定召开全县温暖工程“双百”培训计划项目动员会议,主要是认真学习领会“中华职业教育社温暖工程百县百万农民培训计划项目”(以下简称“双百”培训计划项目)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全面安排部署我县实施工作,确保项目顺利进行,让项目给广大农民群众真正带来实惠。刚才,农办马主任宣读了县上《关于参与中华职业教育社“温暖工程百县百万农民培训项目”工作实施意见》,县政府与各乡镇、县直有关部门签订了目标责任书。会上,政协邵主席还要做重要讲话,希望大家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就全面实施温暖工程“双百”培训计划项目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双百”培训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温暖工程是一项由中华职业教育社发起并组织实施的公益事业,自1995年启动实施以来,始终按照“为国分忧,为民效力,急人所急,雪中送炭,灯亮一盏,光洒成片”的指导思想,坚持把扶助社会困难群体作为基本任务,先后在全国10多个县份启动实施。特别是2005年以来,中华职业教育社在温暖工程基础上又提出了“双百”培训计划项目,即利用5-10年时间,在全国欠发达省份遴选100个县,为每个县资助培训1万名农民,帮助他们提高技术素质,顺利实现转移就业或就地创业发展经济,增加收入。据了解,“双百”培训项目正式启动一年多以来,已经筹到以香港培华教育基金为主的海内外善款3.2亿元,已在广西、云南等12个省份的21个县组织实施,共有7515名贫困农民接受了培训,转移就业率达到98%。

**县作为资源型经济县份,工矿企业较多,人地矛盾突出,劳务输转空间较大。尤其是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最大的项目、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全县劳务经济快速发展,农民收入稳步增加。但是,从近年来农民外出务工的实际情况看,农民文化素质较低,专业技能水平不高,就业竞争力弱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严重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增加。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途径就是要切实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努力提高广大农民素质。对此,县上在充分利用县域内各类培训资源,全面加强农民培训的同时,积极向上争取项目,不断拓宽培训途径。去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和县政协的积极努力下,我县终于争取到“双百”培训计划项目,这是造福全县人民,尤其是广大农村群众的一件大好事。精心实施好这个项目责任重大、意义深远。一是有利于加快推进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步伐。目前,全县耕地与人口矛盾十分突出,农业产业集约化程度低,农村剩余劳动力较多,农民转移压力很大;农业结构单一、农业生产特别是三大支柱产业效率不高,农民增收幅度缓慢,核心问题是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偏低,产业技术水平不高,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通过“双百”培训计划项目的实施,能够提高农民的转移就业技能,大量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有效解决人地矛盾,能够提高务农人员的科技应用能力,加快全县农业特别是三大产业向产业化经营的方向发展,从而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规模效益,提高农业的产业化水平,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二是有利于推动劳务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农民由于综合素质较低,外出务工时会受到种种不公正待遇,不仅是干苦活、累活、脏活、重活、危险活,而且用工受到歧视、工资被拖欠、超时工作,劳保水平低、生产安全条件差等现象较为普遍。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管理,在流动人群中,二次失业率高、受伤率高的情况也比较突出。通过温暖工程“双百”培训计划项目资金的扶持,有组织地对农民工进行业务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帮助他们寻找稳定的就业岗位,有利于务工人员获得稳定的收入。三是有利于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通过实施温暖工程“双百”培训计划项目,不仅能提高就业技能,增加就业机会,同时通过学习相关法律知识和文化知识,能够不断转变思想观念,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综合素质,逐步成为适应新农村建设的新农民。为此,全县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深刻体会县上争取项目时的艰辛和付出,准确领会这个项目对于提高农民素质、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加快城乡和谐发展的重大意义,真正把思想统一到全力组织实施温暖工程“双百”培训计划中来,统一到县委、县政府对这项工作的部署和要求上来,进一步加深对实施温暖工程“双百”培训计划项目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增强实施这项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全力以赴做好各项工作,确保项目得以顺利实施。

二、明确思路,突出重点,扎实推进温暖工程“双百”培训计划项目顺利实施实施温暖工程“双百”培训计划项目要求严、标准高。全县各级各部门要严格按照项目要求,规范实施程序,加大监管力度,力求早见实效,确保今年一次性集中训农民1万人次,全县农民总体素质有一个质的提升。重点要抓好以下五个方面:

宣传文化的意义范文6

招贴,又名“海报”或“宣传画”,按其字义解释,“招”是指引起注意,“贴”是张贴,即“为招引注意而进行张贴”。它属于户外广告的范畴,可用于街道、影剧院、展销会、商业闹市区以及车站、机场、码头、公园等公共场所,国外以称之为“瞬间的街头艺术”。由此我们可知,招贴设计的目的在于通过这种街头艺术吸引人们的目光,让人们驻足观看,接受设计中所传达的信息,从而达到招贴设计所想要获得的宣传目的。其中,文化招贴也是招贴设计中的一种重要类型。文化招贴指征求、提供或传播文化教育、科学技术、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信息的招贴。它主要以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各种需求为主要目的,强调教育、观赏、纪念三大功能,是宣传精神文明的一种手段。

二、中华传统图形语言在文化招贴中的运用

1、传统图案语言

中华传统图形语言在现代文化招贴设计的运用中,传统图案的运用是一种很重要的形式,其中有很多蕴含内涵意义的传统图形。在传统图形语言中,很多图形设计是具有文化内涵意义的,这种图形具有很强的文化标识性和辨识度,运用于现代文化招贴设计中不仅能够提升文化招贴的内涵意义,还能形成相应的中华文化宣传效应。例如,在图1中,这是一个文化招贴系列设计,主题是佛教文化的宣传和介绍。该文化招贴所表现的佛文化中的禅,为了采用图形语言进行阐述,选用了传统佛教文化中的手势图形,招贴中单手立起,大拇指与食指相交共同形成一个具有文化内涵的手势,非常具有传统文化意蕴。

2、图形语言中的文字图形化

中华传统图形语言在现代文化招贴设计的运用中,文字的图形化也是一种特别的图形语言形式,综合了字体元素和图形要素在内,既和谐又统一,也是传统图形语言在现代文化招贴设计中的重要表现方式。文字图形化就是利用文字基本形状进行图形变化,如北京奥运会的标志,是一个“京”字的同时,也是一个跑动的人。它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还具有附加的文本形式内涵,其内容、形式和做法多样,是有着独特的艺术价值的文字图形。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发,在现代文化招贴设计中如果能把字体进行图形化,那么传统图形在文化招贴设计中的意义将进一步得到提升,从而与招贴的文化内涵也达到高度的统一。字体的图形化设计在现代文化招贴设计中有很大的创新潜力,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来进行创新设计。例如,我们可在统一的文字元素中加入传统的图形化元素。

3、传统图形的色彩象征色彩和文化招贴设计紧密联系在一起,这在整体设计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中中国的传统色彩是传统元素在现代文化招贴设计中的重要运用方式。色彩的情感性表现在色彩兴奋与沉静、暖与冷、活泼与忧郁、华丽与朴素等方面,而传统色彩则往往给人一种质朴、自然的情怀。中国传统色彩有中国红、至尊黄等,古代帝王都用正黄色来设计龙袍,因而黄色是传统色彩中的尊贵象征。但是,在绘画方面,传统的水墨画颜色也是一种极具文化标识度的色彩,主要有黑、白、灰等中性的淡化色彩,将其运用于现代文化招贴设计中可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文化招贴内涵。

三、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