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如何提升数学思维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生如何提升数学思维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生如何提升数学思维

初中生如何提升数学思维范文1

关键词:初中数学;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0-319-01

如今初中数学教学重视创新教育,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时代对数学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就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通过数学教学活动,使他们具有初步的数学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广泛开展课堂教学改革,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对此,本文就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树立创新教育意识,营造创新教育氛围

教育教学从本质而言就是创新的生成过程。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变“教堂”为“学堂”,想方设法激发和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地动起来、学起来,才能使课堂真正地活起来。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改变陈旧的教学观念,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过去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下:教师高高在上,说的每一句话、讲的每一个字都是一种权威;学生在课堂上只是一味地听和记,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严重抑制和束缚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要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变“教堂”为“学堂”;要想方设法创设宽松的教学环境,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来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学活动。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放开手脚和思维,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形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常言道“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足以说明合作交流的优越性所在。因为学生可以通过合作交流,把别人的思想和方法融入到自己的思路中,使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数学思维不断地得到提升和完善,拓展自己的解题思路,训练自己的创新思维。

二、创设质疑情境,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

亚里斯多得曾经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因为“疑问”能使学生心里感到茫然,产生认知冲突,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在这个过程中才可能实现创新。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来说,他们所面对的都是些经过人类长期积淀和锤炼的间接经验,让学生快捷地懂得这些成果或者沿着一条“简洁、顺畅的道路”,重复推演一下当初科学发现的过程,无疑是一条高效提高学生知识水平的途径。但是,如果在这个过程中,有意地创设一些对学生来说需要开辟新路才能消除困惑的问题情境,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技能是十分有益的。创设质疑情境,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将某些要揭示的概念、证明的规律纳入待“解决问题”的序列之中,将学生概念、规律的过程设计成对这些问题的“再发现”“再解决”的创新思维活动过程,让学生在经历了探索过程的弯路、岔路和纠偏过程后受到创新思维方法的启迪,从而增进创新技能。

三、猜想,提高创新性思维能力

猜想是一种创新性思维活动,它可导出新颖独特的思维成果。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勤于猜想,敢于猜想,善于猜想,鼓励学生思考,让他们自由想象,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

1、通过猜想,培养思维的独创性

现代教学是发生在教师和学生之间互相传输信息的过程,因而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必须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他们“标新立异”,激发他们猜想更好的方法。

2、通过猜想,培养思维的发散性

发散思维是创造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受一定的解题模式的束缚,从问题个性中探求共性,寻求变异,沿着不同方向,不同角度去猜想、延伸、开拓。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一般可采用一题多解的训练,培养和锻炼思维的发散性,例如,在排列组合知识中,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

四、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开展多种创造性的活动

杨振宁博士曾作过这样的对比,中国学生学习成绩比一起学习的美国学生好得多,然后,十年后,科研成果却比人家少得多,原因何在?就在于美国的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强。因此,我们的教育应向美国吸取一些好的方法,多给学生一些自由时间,让学生多做一些创造性的工作,教师要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开动脑筋,拓宽思维,并发现自己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正确认识不足之处。例如,在讲解应用题时,尽量让学生能一题多解,又或者把原题改题,编题等灵活变通,从而增强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程度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这个过程不仅训练了学生的直觉思维和简单的逻辑思维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对事物认识的独创性和跳跃性思维品质。除此外,还应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创造能力,如进行小制作、小发明,并经常表扬学生的劳动成果,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发明欲望。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和实践。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始终做到“心中有学生,心中有主体”,创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多方面引导学生,激发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创新意识,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保护好学生来之不易的灵感,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 杨 莹.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 中国校外教育. 2011(05).

初中生如何提升数学思维范文2

【关键词】 初中数学;学案设计;数学思维;建立

初中数学的教学大多采用老师在黑板上讲解知识,学生去记住一些公式和定理,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只能机械地进行学习,数学思维能力没有得到良好的发展,为了推进素质化的教育,从本质上让学生学会数学,必须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进行培养.

1. 目前初中数学学案设计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影响

由于初中生都还处于未成年的状态,经过了小学简单的学习后,并不能形成一个严谨的思维能力,这导致了目前很多初中生都学不好数学,而老师在学案的设计时,通常主要考虑教学大纲的要求和考试的需要,重点教学生大纲上要求的知识点,以及如何解答试卷上的试题,这就导致了目前初中数学课堂上,老师教完一个知识点后,立刻用一些试题来对知识点进行巩固,这样的教学方式虽然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但是由于对知识点理解的不够深入,没有一个良好的数学思维,学生很难对知识点的运用做到举一反三,严重影响了初中数学教学的质量,也不利于后续的数学思维培养,如在三角函数公式的教学中,老师在讲解基础公式时,很少会对公式中的关系进行详细的讲解,学生虽然能够记住公式,但是利用公式去推导相关的命题,很多学生都无法完成,这样的教学方式显然就是没有对学生的数学思维建立进行培养.

数学思维的主要作用就是能够对问题的结论进行评价和反思,通过这样的过程,对结论能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但是在目前的初中数学学案设计时,很少会有老师考虑到这方面的问题,通常学生在做完了一道题后,如果解出来了就直接翻过去,不会对这个问题进行进一步的了解,如果没解出来,就会通过和其他学生讨论和请教老师等,直到把问题解答出来,在解答出来后,也不会对为什么解答不出来进行反思,这样的教学还是主要围绕着考试和解题进行,没有体现出当前素质教育的实质,而初中生的自我认识和反思能力有限,要想培养这种思考问题的能力,必须依靠老师的培养.

通过对一些实际的初中数学学案进行分析发现,很多老师在学案的设计时,都很重视公式和定理的教学,很少会有老师把公式的推导过程放到教学学案中,一些老师在学案设计时,虽然会在知识开讲之前设计一些引导内容,但是受到整个教学环境的影响,在老师进行引导内容的讲解时,很少会有学生认真听讲,而是期盼老师能够快点进行公式和定理的讲解,老师虽然希望能够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进行一定的培养,由于对思维建立的理解不够,导致了对学生培养的效果并不理想,而数学思维的建立应该主要是发现学习,正是由于这些原因,导致了目前初中数学学案设计时,很难达到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目的.

2. 初中数学学案设计对策

很多数学专家和学者对数学的对象的表征进行归纳和总结,虽然不同学者总结的对象种类存在一定差异,但是普遍都认为数学的重点应该是不同对象之间的相互转化,公式和定理等结论的本身虽然重要,但是结论推导过程应该更重要,如果在初中数学学案的设计时,充分考虑到结论推导过程的教学,从不同的方面来讲解公式和定理等,通过对不同公式间的转换教学,在实际的教学课堂上充分地调动学生的思维,最大程度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初中数学教学中,课堂教学的时间毕竟有限,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建立只能在课堂上进行必要的引导,学生要想形成一个良好的数学思维,就必须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老师在学案设计时,应该把这种自我反思加入到课堂教学中,在实际的教学时,对数学公式和定理进行一定的疑问教学,例如,可以对公式提出疑问“这样的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这样的设问式教学还可以起到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目的,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在问题提出后,老师就针对公式进行推导,让学生深入地理解公式,如果这种设问式的自我反思能够养成一种习惯,学生在平时的解题时,自己解答出问题后,能够对结果进行一定的反思,学生的数学思维就能够得到很好的培养.

对于数学这样的课程,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教学的重点,在目前的教学中,老师在数学学案的设计时,都是围绕着传统的模仿教学方式,这样很难让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数学思维,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发现教学已经被很多学科采用,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应该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也采用发现教学,从心理学上说,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种探索未知的需求,如果充分地利用学生的这个心理,在学案的设计时,尽量的减少模仿教学,在课程知识教学之前,进行必要的引导,甚至可以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设置,让学生自己推导出要学习的公式等知识,这样的学案设计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同时也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全文的分析发现,在当前的初中数学学案设计中,由于老师对培养学生数学思维不够重视,重点还是教学生如何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题,如果长期采用这种方式进行教学,只能把学生变成答题的工具,没有达到学习数学的真正目的,因此有必要对数学学案进行优化,从多个方面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进行培养.

【参考文献】

[1]周文贤.试论数学思维能力及其培养[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06(1):47-48.

初中生如何提升数学思维范文3

关键词 注意力 激发动机 归因 理解记忆力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Raise the Mathematic Cognition and Comprehension Ability,

Change theSituation of Students Feel Difficult in Studying Mathematic

CAO Yifang

(Lingcheng No.1 Middle School, Qinzhou, Guangxi 535400)

AbstractThe major problem of the student who feel difficult in studying math are their badly foundation of mathematic, Their cognitive ability is low and understand ability is bad, the mood of boring to study of them becomes more serious, How to raise student's interest in study mathematics, summarizes the reason, and Enhances mathematic ability of cognition and comprehension, let the students can feel happy in studying math. Chang the inferior mentality and overcome reliant mind, Raise the independent and enterprising spirit of students in order to make each students development in mathematics.

Key wordsattention; stimulation motive; attribution; understands the memory

在初中阶段很多学生觉得数学是一门很难的学科,对思维的要求更是从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转化,无论从知识的深度、广度和能力都比小学要求有进一步的提高,教材的知识结构变化也很大,部分学生的原认知结构存在缺陷,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较差,导致了成绩的分化,也就开始出现不少数学困难生。转化数学困难生,提高数学能力也一直是我们作为数学教师迫切想解决的问题。要想提升学生的认知理解力,转化数学学习困难生,经过长期的教学及研究,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认知理解力是学好数学的关键。

1 针对学习困难生的教育方法关键是培养学生的集中注意力

数学概念、性质、定理等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如果让初中生直接理解,肯定会存在很大困难,所以一些学生就会出现开小差现象,学习注意力持久性差,甚至于就会出现搞小动作的情况,违反课堂纪律,所以听课效果也就不理想,知识要点抓不住,直接影响到对知识的吸收和消化。要培养学生的集中注意力,老师在讲课过程讲课语调的节奏是很讲究的,必须要做到抑扬顿挫,引起学生听课的共鸣。在平时上课讲解知识时,培养学生良好的笔记习惯,应强调提醒学生笔记重要的信息,不断强调信息的重要性,告诉学生这些知识与他们已经学习的信息和将要学习的信息存在重要关系。

2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好的学习动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学好数学,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首先要考虑如何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和积极的期望,对初中生而言长远目标太遥不可及,他们更多看到的是现在,我们可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为学生设置近期目标,一般来说,具体的、近期目标在短期内能实现的,难度中等的目标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动机,这是因为这类目标比较容易达到。

对于学习方法,教师可以给予指导,比如自我预习,复习,记笔记等。在课堂上老师可设计难度不大的问题为学困生创造机会,循序渐进的引导他们,练习要层层推进,由一个梯度到另一个梯度,对于难度较大的知识点可以进行离散教学,把一个问题设计成一个个的小问题,各个问题逐个解决,这样就能很好突破知识的难点,把消极听课转化为主动参与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整个数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应想方设法让不同的学生都会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得到发展,都能体验到数学活动中创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从而树立起学好数学的信心。

3 对学生进行归因训练

大多数学习困难的学生都将失败归因于不可控制的能力因素,并因此不再做出努力,有些同学会这样认为,反正我以前的成绩也这么差了,再努力也就这个样了,所以一旦他付出努力看不到收获就会选择放弃,这时我们教师就应该训练学生进行正确归因。只有进行正确的归因才能让学生真正找到自己存在的不足之处然后想办法改正它,变才有进步,才能扭转不良局面。

4 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理解记忆力

在教学中,一般试卷的内容很多都是平时我们练习过的,但实际上学生考得并不理想,这主要是学生记忆不够,而记忆不行更直接的原因就是学生没有理解透。究其原因,大多数学生是因为对数学概念、定理、法则等的本质内涵根本不理解或理解不深刻,一味地死记硬背、套题型做习题。为了促进初中生数学认知理解力,建议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理解记忆力,运用多种方式,放手让学生去探究,主动归纳知识点,即便归纳不是很完整,但经过学生努力得出的结论,往往记忆是比较深刻的。皮亚杰认为:人总是积极地理性地试图学习,认识不是人脑对外物的简单摹写,它要通过人与环境,人与其他人的相互作用才能获得,我们不用担心学生找不到答案,而一味的包办,那对学生的记忆不利,因为学生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探索事物如何运作的好奇心,具有理解世界的满足好奇心的内在欲望,在平时的教学中如果能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学习的源动力才能不断增长,兴趣才能持久。所以平时要注意探究课的学习,因为这也是学生自我发挥的很好的机会,这时让学生积极去讨论并让他们把得到的结论在班里分享,这样的教学效果不错,同学们发言很踊跃,学习气氛也就被调动了起来,而且得到的方法多种多样,这样也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比老师传授学习到的知识要多得多,方法也就更全面,这样学生就可从学生那里学到更多东西,实现合作学习的目的,同时也给了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

另外,为了促进学生的数学认知理解力,在平时教学中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因为如果只是老师讲而不让学生看书,往往一节课下来,有一些同学还不知道这些知识其实就在课本,以为很难,所以有时授课前笔者会让学生先看书,然后学生在看书时就会有不少疑惑或不理解的地方,才能更认真的听课,然后通过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学生能真正通透课本知识。养成阅读习惯在平时的预习课本,审题中也是有很多好处的。只有养成细致阅读的习惯才能改变学生粗心大意的习惯,也能更好养成思考的习惯,好习惯是学好数学的重要一环,认真阅读才能更好的理解题意,更好的帮助解题,数学能力也才能更好的提升。

总之,数学新教材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考虑让学生如何获取知识,而且要考虑如何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态度及情感的和谐发展,因为它留给学生的是一种态度,一种精神,一种不懈的追求,将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基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相信经过我们老师和同学的一致努力,我们的数学学习困难生一定得到更好的发展。

初中生如何提升数学思维范文4

关键词:初中;数学;自主学习;兴趣培养

一、要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学习价值和意义

1.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初中生不了解学习数学的意义,其学习动力就会明显不足.执教教师要善于从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入手,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价值.教师要让学生了解到数学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除了在数学计算、演算、计数等最基础的功能上进行应用之外,最重要的还是可以让学生形成一种数学思维习惯.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都需要用到数学的分析方法、解题思路,来形成合理有序的逻辑思维习惯、记忆习惯等.教师就是要从这方面为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动机和兴趣,让学生深刻了解数学的实用价值和学习数学的必要性.

以初中几何为例,其中关于勾股定理、弦切角之类的概念和在实际生活中通过这些概念进行的测量,本身就具有相当的实用价值.建议教师在进行此类教学的时候让学生进行实际演练,不要再局限于课堂理论讲解.比如找一个圆柱体来测算其中的周长、半径等数据,根据测算的数据配合数学的相关公式来验证圆形的面积等.通过这种实验性的操作来提升学生的动手意识和动手习惯,让学生手脑共用来强化学习兴趣.

2.数学的考试升学价值.数学除了要在实际生活中进行应用或者发挥一定的实用价值之外,在学生的升学考试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比如现在的初中生如果没有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不能保证数学成绩,在后面的学习过程中很可能因为基本功不扎实或者跟不上教学节奏而无法获得良好的成绩.这样的情况在中考、高考中都会造成不利影响,让学生的正常升学深造受到干扰.

此外可以结合我国用人单位的需要和我国大学生的升学就业形势来给学生提供适当的压力,让学生认识到良好的数学基础不仅可以在数学考试升学中发挥作用,而且对学生的物理、化学等理科和大学中的很多与数学有关的学科都有直接影响.

二、情感教育法提升学生的数学兴趣

传统的初中教学存在一个较大的弊端就是不注重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络,这使得学生在情感上对数学、语文等课程没有太大的依赖性,这也就弱化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和数学水平,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教师在执教过程中强化情感关联,注重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情感情绪,注意给与学生情绪上的认同感.

比如,有些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不高,多数情况下不是因为学生对数学这门课程反感,而是对数学教师的教学方式反感,对一些数学概念掌握不透彻,对数学的学习方法掌握不到位,因此而造成学习兴趣低下.教师要进行情感关联关怀,就是要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殷切希望,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鼓励,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认可,让学生知道教师愿意帮助他.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教师可以采用课堂当堂鼓励法、课堂作业习题或试卷点评鼓励法、办公室一对一交谈法、个别动员法等方法来拉近和学生的关系.

可以考虑改换批评教育的方式,比如存在学习状态懒散、学习心理消极或有不遵守课堂规范,不按照教师安排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存在,也不要严厉批评指责,以感化感染为主,促进学生产生数学认同感和主动学习热情.

三、树立典型模范发起带头作用

中学阶段学生群体的从众心理比较强,有什么流行的歌曲、流行的服饰、流行的娱乐节目都会争相效仿.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在学生群体中寻找学习主动性较高、积极性较高的作为榜样来树立.比如在个别班级中找一个数学学习能力进步快、进步明显的学生作为模范来树立,让同班学生都关注到有这样一个正面的形象和案例,激发同班学生的好奇心和模仿心理.

可以配合模范学生进行激励教学,鼓励大家向他学习,或者邀请他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经验,分享自己的学习感悟和心得,介绍自己是如何从落后的学习状态一步步改变过来的.通过这种经验、心得的分享来推广一些效果较好的学习经验或者普及一些良好的学习思维、学习理念,让其他学生从中吸收经验、吸取教训,积极改善各自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状态,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总之,初中数学教师要注意从学生的心理、心态方面考虑,让学生从思想观念和认识上端正态度,树立良好的学习兴趣,树立主动的学习习惯和动力,积极提高学习成果.

参考文献:

[1] 宋国云. 关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策略的思考[J]. 资治文摘:管理版,2009(5).

[2] 刘晨亮. “教学合一学案式”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及实践研究[D]. 华中师范大学,2011.

初中生如何提升数学思维范文5

关键词:初中数学;应用题;多元化;提高效益

对数学应用题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能阅读、理解对问题进行陈述的材料;能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解决在相关学科、生产、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能用数学语言正确的加以表述。所以,初中数学教师要重视应用题教学,改变传统应用题教学的弊端,用新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解答应用题的兴趣与热情,以此提高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的质量与水平。

一、夯实基础是前提

在教学实践中我曾以班级为单位围绕“应用题学习”对整个班级的学生展开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只有21%的学生会在第一时间找到解答应用题的方法;42.1%的学生的学习信心不足,但是仍会努力找到解题技巧;剩下的学生根本不知道如何入手。从调查结果来看,帮助学生消除畏难情绪,树立解答应用题的信心是教学的基础。那么数学教师大可以从学生的基础出发,通过帮助学生夯实基础知识,让其奠定解答应用题的基础。例如,在复习列方程解答应用题时,可以选择下面一题:

例1:甲校与乙校为艺术类院校,艺术生的人数总共为1500人。在一次摸底考中,两所学校的合格率为85%,如果甲校艺术生的合格率为90%,乙甲校艺术生的合格率为75%,那么甲、乙两所艺术院校的艺术生分别为多少人?

这道题是较基础的应用题,数量关系也比较简单。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明确题目中有几个等量关系,在以示意图的方式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告诉学生在面对简单的等量关系应用题时应在脑海中形成“问题――关系――未知数――方程”的解答顺序。先以夯实学生基础,帮助学生掌握简单应用题为教学的前提可以降低应用题教学的难度,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让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究。

二、读题能力最关键

其实,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应用题的篇幅较长、字数较多,但是真正起到作用的文字却很少。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应用题考查的不仅仅是学生的解题技巧,还包括了学生的读题能力、理解能力以及能否在第一时间抓住题干的关键语句。但是正是由于应用题大多字数较多,受考试时间的限制,很多学生都表示看到这么长的题目就丧失了读下去的欲望,不愿意去读,去分析,导致自己在之后解答题的过程中困难重重。所以,教师在讲解应用题时应要求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抓住关键的语句,减缩问题,因为很多应用题都是用“字数多”来迷惑学生,真正的意思是不难读懂的。

例2:张强与爸爸妈妈在玩跷跷板,爸爸体重为72克,坐在跷跷板的一端,体重只有妈妈一半的张强和妈妈一同坐在跷跷板的另一端,这时,爸爸的脚仍然着地。后来张强借来了一副质量为6千克的哑铃,加上他和妈妈坐的一端,结果张强和妈妈的脚着地,试问,强强的体重约有多少千克?

在这道题中,跷跷板的两头其实就已经为学生构建了一个等量关系。而其中的关键词有“72克”“妈妈与张强的体重轻于爸爸”“妈妈的体重是张强的2倍”“6千克哑铃”。通过分析题目中的关键词,学生很容易找到三者之间的等量关系,从而列出方程式,解出答案。

三、提高能力为重点

培养初中生的建模能力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单单为学生展示结果,更侧重向学生展示思维过程,交给学生如何分析问题、寻找答案。引导学生逐渐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一个个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常见的数学模型有:方程组模型;不等式模型;直角坐标系模型;函数模型等,教师可以针对每一个模型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帮助学生掌握不同的数学模型。如,教师在讲解旋转体圆锥这一课程时,在讲解完其概念和性质之后,和生活中的实际进行联系,可以设计下面的问题:在半径是30米的圆形广场中心,设置照明设备,光射到地面上显示圆锥形,并且轴截面的顶角是120°,如果想要光源刚搞能够照射到广场的每个角落,那么其高度最低为多少米。通过补充应用题能够扩大学生掌握的知识面,使其具备解决各种应用题的能力,从而从根本上提升学生解题的能力。尤其是在初中三年级冲刺复习阶段,教师更应将其进行总结归纳,帮助学生寻找模型的规律提升解题技巧。

四、学以致用是延伸

学生对解答应用题的兴趣不高的原因之一还在于他们认为数学应用题与自身的距离较大,即使掌握了解答应用题的技巧也不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学应用题是无用的。当然,我们知道学生的这种观点是错误的,那么如何帮助学生认识到应用题的重要性,拉近应用题与学生之间的具体就成为数学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例4:小明的爸爸在2014年年初存了5000元一期的定期储蓄,在2015年年末得到了扣除利息税的本息共5145元,那么这种储蓄的年利率为?(利息税为利息的20%)。

很多的学生在解答这道应用题时都会列成:5000(1+x)2×80%=5145。这是因为学生并没有完全理解利息税的扣除原则。教师将生活中的事例改编为应用题既可以让学生了解实际知识,又能提高其解决应用题的能力,事半功倍。

总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但深入,培养初中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显得越发重要。所以,数学教师不能主观地降低应用题的讲解比例,而是要从心理上重视应用题教学,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应用题教学计划和策略。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真正掌握解答应用题的方法,实现有效教学,让学生真正喜欢数学,以此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初中生如何提升数学思维范文6

关键词: 数学教学 教学方式 教学方法 教学改革

数学是以逻辑分析为主的学科,初中数学教学作为启蒙阶段,并非只是为了教会学生得到结果,而是为了教会学生如何得到结果。因此,数学教学的根本目标是教会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思想与方法。《义务教育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提出:“数学教学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方法,而且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探究、阅读、交流、创新能力,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凸显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按照这个要求,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初中数学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谈谈体会。

一、依据数学课程标准改革数学方式与方法

初中数学教师要想实践思想与方法的教学,首先应该把握课程标准,从大方向入手,统揽全局。只有掌握了初中数学教材的整体脉络,以教材整个体系为主为出发点,才能总结和概括全面的知识点。以“全—面—点”归纳的初中数学方式与方法教学,可以帮助教师解决“课程标准—知识单元—知识点”等各方面的教学内容。比如,把初中代数的降次、换元、消元、配方等知识点与归纳、分类、抽象、数形结合等方法相结合,总结出知识点与方法的规律,建立完整的、具体的、灵活的知识点与思想方法的教学案例,依照此案例,进行初中数学方式与方法的教学研究。

二、在备课过程中体现教学方式与方法的改革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该统筹全局、综合考虑,将每一节课的数学概念、公式法则、命题定理等知识点与步骤渗透到教学计划中。同时要注意不同阶段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顺序和教学重点,在不同阶段将知识与方法融会贯通,形成知识与方法的统一。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理论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数学与其他科学认识一样,它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认识,其认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路线。数学思想方法是对数学问题的解决或构建所做的整体性思考,它的产生源于生活,又在理论中得以发展,同时,数学思想方法也需要在生活中具体化。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借助现实生活可以将数学思想方法具体、生动地表现出来。如在优化分析的课程中,教学计划中以现实生活中的烧水、沏茶为案例,教育学生如何找到最佳优化方案。

初中教师不但要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内容归纳到教学计划中,对于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过程也应该表现在教学计划中。数学思想方法应该是逐渐渗透在教学内容中的,比如,函数与方程、转化与化归、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在公式、定理与结论等规律的推导过程中,教师应该强调解题的思想方法,让学生了解最简单方法的优点。如判定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的常用思维、在解方程的过程中首先消元降次等常用方法。在复习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的过渡阶段,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结合新旧知识解决数学问题,如在解方程的过程中可以运用化简公式的方法,对代数、函数、方程等问题进行相互转化,从区别中寻找联系,从联系中寻找区别,逐渐地将思想方法渗透到每一个知识点中。

三、理论联系实践,注意知识与方法的应用

数学知识的产生离不开相应的思想方法的产生。在数学方式与方法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提供足够的、丰富的例题和背景材料,让学生在了解知识的产生过程的同时,了解思想与方法的产生过程。这样,学生会理解“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在此过程中自主构建数学的认知结构,将数学知识与数学思想方法融会贯通,从而培养独立判断、推理、解决问题的各项能力。

数学教学内容可以从深层和表层两个方面定义思想方法和数学知识。在数学思想方法教学中,学生必须掌握足够的表层知识,完成对教材的基础练习后才能进一步学习思想与方法。数学方式与方法作为深层知识支撑甚至决定着数学知识,它以数学知识为载体存活于数学之中。教师在讲述概念、性质、定理时如果脱离思想方法,就会让学生停滞不前,不利于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为了让学生的思维能够有质的飞跃,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提问、分析、推理是十分必要的。让学生利用创造性思维解决数学问题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更能培养其发散思考的能力。

四、着重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

讲解是一方面,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地推断解决数学问题的思想方法才是根本目的。教师在选取范例时应该注意例题一定要具有代表性、启发性和创造性。教师要注意以学生的思维思考,才能设置出能够提高学生思维思考及联想能力的例题。尤其是那些对于同一个问题有许许多多不同解题方法的例题,不但可以促使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还可以帮助学生寻找最优方案。对于一些特殊的例题,可以培养学生大胆猜测与联想的思维能力,拓宽学生的思维模式,打破思维惯性,培养思考的灵活性。对条件较多的数学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全面分析、具体解决每一个条件,最终得出最佳答案。要想学生能够真正拥有独特的数学思想方法还需要经历一个反复练习、不断磨砺的过程。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大胆实践,与学生共同努力,帮助学生形成个性的思维模式,从而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总之,初中数学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首先应该把握课程标准,从大方向入手,统揽全局。其次,在备课过程中应该统筹全局,将数学概念、公式法则、命题定理等知识点与步骤渗透到教学计划中。再次,理论联系实践,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知识与方法的应用,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最后,着重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帮助学生形成个性的思维模式,从而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肖杰.运用多种教学模式改变初中生学习数学的方式[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5).

[2]霍福德.数学课堂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J].数学通报,2011(11).

[3]陶维林编著.提升学生思维的品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4]李剑梅.在民主和谐的情境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J].贵州教育,20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