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创新思维训练与创新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创新思维训练与创新方法范文1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创新思维;探讨
一、引言
知识经济已现端倪,也是今后发展趋势。民族的进步需要创新人才的贡献,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需要创新人才。同志曾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在尊重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更加注重培育学生的主动精神,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当前积极提倡的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已得到广大群众及相关部门的共识。而所谓的高素质人才,不是只光光具有高学历,更需要创新精神和能力,高素质人才的核心能力就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初中是人生接受学校教育的中转站,该时期培养的创新性思维能够为今后的大学或职业教育深造提供坚强有力的后盾。当前初中数学教育存在着不少问题,比如学生在学习中存在死记硬背、对公式灵活运用的能力不强、刻板僵化、唯书唯师等情况,因此有必要加强创新思维的培养,在数学教学环节中切实落实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二、数学创新性思维的概念及特征
探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就有必要先了解数学创造性思维的概念及特征:
(一)数学创新性思维的概念
所谓创新性思维是指有创见性的思维,人们通过这种思维不仅可以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联系,而且还能在此基础上产生新颖的、独创的、有实际社会意义的思维。数学创新性思维是指能主动的、独创地提出新的观点与方法,解决新问题的一种思维品质,它具有独创性和新颖性。而学生数学创新性思维是个体在强烈的创新意识指导下,把头脑中已有的知识信息重新组合,产生具有一定意义的新发现、新设想及与众不同的方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一定具有社会价值,但对学生个人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二)数学创新性思维的特征
数学创新性思维发挥着大脑的整体工作特点及下意识活动能力,完整地把握真数与形的关联,数学创新性思维不仅具有创新的特点而且具有数学思维的特点,是两者的有机结合,具有的相关特征如下阐述所示:数学创新性思维具有创建性、新颖性的标志;积极地创造性想象与现实统一是数学创新性思维的重要环节;发散思维与逻辑思维相结合是数学创新性思维的基本模式;专注与灵感是创新性思维的重要特点。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按照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以针对性提高学生创新意识的能力。
(一)适当时机进行统摄思维训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数学内容教学到一定阶段后,有必要进行统摄思维训练,以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及能力。统摄训练是对学过的数学相关的概念、定理、单元章节等进行系统的复习,并且进行技巧性的总结归纳,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理顺知识的脉络,编织良好的知识网络。采用统摄培训教学方法主要是为学生创新性思维发挥打造良好的基础。
(二)恰当地进行批判性思维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批判性思维是学生对自我解题思路的冷静分析,对解题结果的重新审核。在数学解题中采用批判性思维就能够不断对解题的思路及结果进行完善,不断找到新方法、新思路。批判性思维不仅仅是对学生自己解题思路的审核,而且能够科学的分析教师教学的一切,打破唯书唯师论,学生经过自己对问题或者解题思路进行系统的考量,更能够进一步的接受所学知识。为了能够让学生有不少机会进行批判性思维锻炼,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适当出一些改错题或判断题等题型来发展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加强创新意识的培养。
(三)不时地进行直觉思维训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数学直觉思维是建立在对客观数学知识掌握及熟悉的基础上发生的,是平时数学知识的积累与沉淀的一种良好反应,表现在数学问题上就是没有严格的逻辑推理、没有进行理论推导时就能够感觉到问题的结论。直觉思维越过中间环节,不像逻辑思维要经过严格的论证与推理等中间环节,就像英语学习中所谓的“语感”。在数学考试中,需要强烈的这种直觉思维,因为有着良好的直觉思维能够形成良好的解题思路,不但准确率高,而且节约考试宝贵的时间,体现解题的高效率。因此在教学中,首先,教师就应该不时地对学生进行示范,让学生体会到直觉思维的魅力;其次,教师在教学中多设置直觉思维的题目,在学生毫无准备下突问学生用直觉思维解决问题;最后,要充分运用启发式教学,有效地发展学生直觉思维。
(四)针对性地进行逆向思维训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兵法上强调迂回,其实生活中很多事情亦如此。当一个问题在正面难以找到突破口时,就应该从其他的角度下手,冲破思维定视,间接求解,利用正难则反的思维。数学中存在着不少的证明题,就可以利用这一思维,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就应该有针对性的设置逆向思维的题目,引导学生灵活地转换观察和分析数学问题的角度,让学生充分看到逆向思维的功能。
(五)有机地进行集中思维与发散思维训练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数学教学中进行集中与发散思维训练,针对某个知识点或者是某个问题进行发散,对于散乱的知识点进行集中,总结。创新性思维基本成分包括集中性与发散性思维,所谓集中性思维就是利用已有的信息按照一般的单一模式,得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发散性思维是根据某个知识点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思考、探索,联想到更多的解决问题方案,这些方案不一定都具有价值,需要评判、筛选、提炼、升华。集中性思维是发散思维的起点和归宿,两者相辅相成,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不能够单单从集中性思维或者发散性思维进行培养,而应两者进行有机地结合,才能发挥效用。
参考文献:
[1]陈奇峰.试谈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科技资讯,2010(03).
[2]李晓龙.也谈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教园地,2009.
[3] 陈实.创新思维——数学教育的核心[N];学知报;2011年.
创新思维训练与创新方法范文2
创新思维 创新能力 课堂学习 大学生
1引言 21世纪的中国,创新教育已成为教育的主流,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和全面素质的提高是相辅相成的。高等学校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地和摇篮,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必须全方位更新观念,把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作为教育改革的核心。创新有三层含义:第一, 更新. 第二, 创造新东西. 第三, 改变。创新能力=智力+创造性;创造性=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的方法;创新精神由创新意识和创新性格构成。其中,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和灵魂。
2职业教育的现状2.1生源质量偏差,缺乏创新意识职业院校学生生源质量普遍下降,厌学情绪严重,对自己缺乏信心。加之受教育者接受教育是为了解决就业问题,而不是为了充实自己,完善自己,所以就形成了你教啥我学啥,只要能拿到毕业证找到一个工作即可的思想。对知识缺乏创新的意识,缺少创新性思维方式,更谈不上创新的兴趣。2.2传统教学模式,阻碍创新能力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单一、古板、枯燥乏味。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的积极性不高;灌输式教学仍然存在;学生的实践少,教学效果一般。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处于一种:教师“重知识传授,轻能力与创造性的培养”;学生“重被动接受,轻主动思考与灵活迁移”。 上述问题的存在,扼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这与职业教育的宗旨相违背。值得注意的是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影响着现阶段对知识的掌握,也决定着学生未来工作的成功与否。职业教育必须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职业教育必须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3.1采取不同教学方法,培养创新思维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运用多样新颖的教学方法,使课堂“动”起来,让学生充满激情,思想活跃,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师生之间进行多向交流。在教学中,教师还应准备一些具有趣味性、探索性、研究性、创造性的练习题,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表现欲,让学生的积极性和深思求异性得到充分的调动。激励学生的成就感和进取精神,着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使不同学生能体验成功的喜悦和自身价值。3.2利用协作学习,寻找创新方法常言:‘授之以鱼,莫若授之以渔’。就是指教师不要强调灌输知识,而要强调帮助学生运用的方法。一般性知识是创新能力形成于发展的基础,掌握运用知识的方法,才能充分发挥一般性知识的作用,并使创新能力得以真正的发展与提高。创新方法主要研究在发明创造过程中分析解决问题,形成新设想、产生新方案的规律、途径、手段和方法。面对“事物”心里多问一句: 现在的这些有什么问题吗?该怎样做才能更好些? 在教学实践中,组织利用协作学习的方式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形成新设想,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3.3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创新精神良好的学习兴趣是激发学生创新的基础。事实上,只有感兴趣才能自觉地、主动地、竭尽全力去观察它、思考它、探究它,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容易在学习中产生新的联想,进行知识的移植,做出新的比较,综合出新的成果。有质疑,才会有创新。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激发学生兴趣关键要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在教学中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起来。根据教育教学内容和学生身心状态,教师要用各种形式创设情境,精心设计问题,并给学生提供思维的广阔空间,有意识地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发现并总结规律,大胆质疑问难,敢于提出假想,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和刨根究底的欲望。 3.4启发想象力,增强创新能力 想像力是人类所独有的思维能力,它能够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而发散正是创新的基础,也是一切发现和发明的基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提供机会,精心选择一些发散点,培养学生创造想象的能力。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表现自已脑海中构想,谋求一种与众不同的理解。鉴于学生的能力水平问题,在实际教学操作中,可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学生在和谐、合作的气氛中,边讨论、边思考,各抒已见,在这个过程中它能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的独特的创新目标,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4创新能力的开发与训练进行创新能力的开发和训练是教育者任重而道远的任务。案例:有7个球,拿走4个,然后又加进3个,还能凑够7个。想一想怎样才能做到?上诉例子告诉我们人们总是用现有的思维方式和知识范围自己设定了无形的限制,影响创新的思维。阻碍学生创新思维的因素:习惯性思维、直线性思维、盲从性思维。它在我们思想上存在,左右了我们的思维不敢超越,也不敢有所创新。良好的思维习惯不是生来就有的,是在有意识的培养中形成,在实践中发展,在收获中巩固的。事实证明,创新力是可以开发和训练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给学生提问和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对学生提出的疑问,应答的问题、发表的意见,只要有点道理,教师都给予肯定。即使学生思维活动和思维结果与教师设计和所期望的不符,教师不要强行扭转,更不应训斥、讽刺,而是给予修正鼓励,让学生自己学会自我判断。
5结束语不可否认,创新教育势在必行。创新能力的高低,对学生能否成才有着重大的影响。(美国)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讲:想别人不敢想的,你已经成功了一半;做别人不敢做的,你就会成功另一半。高等职业教育必须高度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样对于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起到积极的作用。使大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成为创新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即能适应现阶段本专业的就业要求,又能适应知识更新和科技进步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尚玄,顾红欣,苑溪.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对策研究
[J].职业教育研究,2009.
[2]肖云龙.创新教育论
[M].湖南大学出版社,2000.
[3]余华东.创新思维训练教程
[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创新思维训练与创新方法范文3
关键词: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逆向思维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8-0193-011.数学创新思维的概念及特征
1.1数学创新性思维的概念。所谓创新思维是指有创见性的思维,人们通过这种思维不仅可以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联系,而且还能在此基础上产生新颖的、独创的、有实际社会意义的思维。数学创新性思维是指能主动的、独创地提出新的观点与方法,解决新问题的一种思维品质,它具有独创性和新颖性。而学生数学创新性思维是个体在强烈的创新意识指导下,把头脑中已有的知识信息重新组合,产生具有一定意义的新发现、新设想及与众不同的方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一定具有社会价值,但对学生个人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1.2数学创新思维的特征。数学创新思维发挥着大脑的整体工作特点及下意识活动能力,完整地把握真数与形的关联,不仅具有创新的特点而且具有数学思维的特点,是两者的有机结合。创建性、新颖性是其重要标志,积极地创造性想象与现实统一是其重要环节,发散思维与逻辑思维相结合是其基本模式,专注与灵感是其重要特点。
2.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
(1)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大胆突破、确立创新原则。(2)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3)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的科学性和创造性,对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好的、新颖的想法,都要及时肯定和表扬,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质疑、解疑,让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3.在数学教学中强化创新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3.1通过创设情景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学生们无论是对生活经验还是数学中的基础知识都有一些认识,教师应学会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待生活,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提取他们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比如,晚上在家吃饭时,桌子正上方的电灯把圆桌投了个影子,通过求这个影子的面积等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感受到身边的一切都和数学密切相关。
3.2恰当地进行批判性思维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是学生对自我解题思路的冷静分析,对解题结果的重新审核。在数学解题中采用批判性思维就能够不断对解题的思路及结果进行完善,不断找到新方法、新思路。批判性思维不仅仅是对学生自己解题思路的审核,而且能够科学的分析教师教学的一切,打破唯书唯师论,学生经过自己对问题或者解题思路进行系统的考量,更能够进一步的接受所学知识。为了能够让学生有不少机会进行批判性思维锻炼,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适当出一些改错题或判断题等题型来发展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加强创新意识的培养。
3.3有针对性地进行逆向思维训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兵法上强调迂回,其实生活中很多事情亦如此。当一个问题在正面难以找到突破口时,就应该从其他的角度下手,冲破思维定视,间接求解,利用正难则反的思维。数学中存在着不少的证明题,就可以利用这一思维,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就应该有针对性的设置逆向思维的题目,引导学生灵活地转换观察和分析数学问题的角度,让学生充分看到逆向思维的功能。
3.4有机地进行集中思维与发散思维训练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性思维基本成分包括集中性与发散性思维,所谓集中性思维就是利用已有的信息按照一般的单一模式,得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发散性思维是根据某个知识点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思考、探索,联想到更多的解决问题方案,这些方案不一定都具有价值,需要评判、筛选、提炼、升华。集中性思维是发散思维的起点和归宿,两者相辅相成。在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不能够单单从集中性思维或者发散性思维进行培养,而应针对某个知识点或者是某个问题进行发散,对于散乱的知识点进行集中,总结,才能发挥效用。
总之,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培养创新人才的伟大事业中肩负着重要的使命。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要用深度的语言,激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势,从独特的角度提出问题,使学生的思维更具有流畅性和敏捷性,发表出具有个性的见解。为国家培养创造性人才,以适应知识经济的挑战。参考文献
创新思维训练与创新方法范文4
一、正确认识数学中的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这个意义上理解,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对小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促使他们去认识数学领域的新发现、新思想、新方法等,掌握其一般规律,培养他们具有一定的数学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数学素质基础。即在全面实施数学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着重研究和解决如何培养中小学生对数学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以及创新个性的问题。
二、营造数学学科创新教育的氛围
每个学生都具有潜在的创新才能,要把这种潜能转化为现实中的创新力,应营造浓厚的适宜创新教育的氛围,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数学教师自身要具备创新精神,这是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形成,教师的主导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教师本身所具有的创新精神会极大地鼓舞学生的创新热情。因此应该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努力提高创新能力,掌握更具有创新性、更灵活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
其次,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和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较适宜的“气候”和“土壤”。以“升学率”为教育目标的应试教育,使得教师和学生都处于高度紧张的机械的知识传授中,很难形成创新意识,这些严重阻碍了创新能力的培养。
第三,创造一套适应创新教育的课余活动。扩展学生数学知识体系结构,扩大视野,真正提高学生素质,着眼于未来。教师可以根据数学内容选择到室外让学生参与社会体验活动,如调查统计,去商场购物,进行人民币的兑换等。
三、数学创新教育的内容与培养
第一、重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育,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在教学数学知识时,通过有关的实际例子,说明数学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使学生认识学习数学的意义,鼓励学生学习成才,并积极参加数学实践活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提倡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了解所有的数学成就都是在旧知识基础上进行创新的,这一切都源于对数学浓厚的兴趣,源于强烈的创新意识。
第二、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训练创新思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因此,若能对数学教材巧安排,对问题妙引导,创设一个良好的思维情境,对学生的思维训练是非常有益的。在教学中应打破“老师讲,学生听”的常规教学,变“传授”为“探究”,充分体现知识形成的过程,促使学生一开始就进入创新思维状态中,以探索者的身份去发现问题、总结规律。
创新思维训练与创新方法范文5
一、让学生在猜想中创新
猜想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在识字教学中,让学生猜想字的产生,他们会创造出许多稀奇古怪的故事。也可以让学生猜想字义,通过字形猜想当时因什么原因产生这个字的,从而推断它的字义。这样,在语文教学中也对学生进行了思维训练。如,我在教学“火”字时,让学生猜想:古人是怎样造出这个字的?他为什么读huǒ?同学们创造性地回答出:也许是听到烧的火的声音是“huǒ-huǒ”的;我听说是古人看见山上有火就吼叫“huǒ-huǒ”,后来就念“huǒ”了。还有的同学说:不念“huǒ”行不行?如果长期这样教学,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会形成勇于创新和乐于创新的良好习惯。
二、让学生在记忆字形中创新
在识字教学中,记住字形是提高识字效率的重要一环。在识字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汉字的构字规律进行合理的想象,就能让学生在分析中创新,形成初步的创新能力,为后续的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我教学“休”字时,学生在用构件法记忆之外,还用了许多新方法。有的同学说:我在床上睡觉休息,床是木做的,我是人,合起来是“休”;还有的同学说:六月间,人们坐在树下靠着树歇凉、休息,人和树合起来是“休”。在记忆字形的活动中,学生创造了很多记忆方法,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象形法、会意法、口诀法、顺口溜等等。这样的创新教育活动,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形成不唯教材结论、不唯教师结论、不唯前人经验的创造思想。
三、让学生在动手中创新
创造性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没有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就成了空中楼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也无从谈起。因此,培?B创新能力应从创新思维培养做起。
(一)开展拼字游戏活动,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独创性是创新思维的重要特征。课堂上,让学生利用偏旁部首、基本字和基本笔画开展拼字游戏,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比如,学生用“十、口”拼字,大多数学生拼出了“田、古、叶、由、甲、申”等字,也有的同学拼出了“中、日、右”等字。教师应该抓住这个机会表扬后者,而且要求学生想办法读准不认识的字。这样的活动,学生兴趣极高,有的找妈妈,有的找高年级的同学,有的查课外书,有的查字典……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根据事物联想构字,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思维的灵活性主要是思维结构的灵活多变,其思路是可以转换或变通的。比如:教师出示一条河让学生联想写字,有位同学写出了“可”字。我问:为什么?他说:我在电视上看到黄河的水已经干了,“河”字就没有“水”,变成了“可”字。我们可不能砍树了。
(三)开展连字组词活动,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思维流畅性好的人,在短时间内组成的词语很多,并且长期对学生训练连字组词,思维就变得很快,变得迅速,就有助于人消除思维定式和固执等消极影响,顺利地解决创造性问题。
四、让学生在理解字义中创新
理解字义是识字教学中关键的一环,只有理解字义了,才能恰当应用,才会有利于字形记忆。理解字义有很多方法,在实际教学中要求学生应用多种方式去解词释义,培养灵活多变的思维习惯,培养学生创新方法的意识。学生在实际理解字义时创造了很多方法,有的查字典,有的利用工具书,有的上网查询,有的向他人求助,还有的你说我读句子,等等。
五、在参与识字育人实践活动中创新
创新思维训练与创新方法范文6
一、教师应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
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教师就应该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教师的一言一行时刻在影响着学生,不同的教师、不同的言行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如一位教师上课时组织学生讨论“市场经济与为人民服务”,这次课上得很好,教师结合自己的工作讲明:通过自己的劳动,使学生增长了知识、提高了素质,在为学生服务的过程中实现了自己的价值。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要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只有这样,才能有力地感染学生、教育学生,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给学生以情操的陶冶和心灵的净化,真正担负起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二、教师应有较高的业务水平
中等职业教育的特色在于使学生掌握必需的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同时,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必须能面对一个岗位群,要使学生在毕业后能自主选择职业岗位,还能在就业后自主调整岗位(美国人一生平均调换5~6次工作)。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较高的业务水平,不能满足于已取得的学历和掌握的知识,而应主动地进行知识的更新和“充电”,自觉拓宽知识领域,了解所教学科的发展动态和各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将最新、最实用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另外,教师还要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教师应该经常深入到实验室了解实验设备情况及性能,在给学生讲清设备(如电机)工作原理的同时,还要讲明设备的安装、调试与维修,进一步讲明其替代设备的选择方法,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掌握相应的职业技能和思维方法。另外,还要经常深入企业搞调研(尤其专业及专业基础课教师),了解企业使用的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方法(如韶山8型电力机车的投入使用、铁路运营新技规的颁布等)来充实教学。
三、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的世纪,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加快,社会需要既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熟练工作技能,又具有分析判断能力和应变能力的劳动者。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发展能力,教师就要转变教学观念,树立以人为本和创新的教学观念,并以此为基点改革旧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把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思维作为开发学生潜能的生长点,在教学中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的新思路,在教学双边互动中通过教师导学,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创新教育要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通过创新教学活动,增强学生创新意识,训练创新思维,开发创新潜能。
所谓创新意识,就是根据客观需要而产生的强烈的不安于现状,执意于创造、创新要求的动力。这种“动力”是指心理上的一种内在驱动力。创新的动力就是驱使人追求发明、发现的强烈愿望。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注意内容和方法的组织,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把学生思维从狭窄封闭的体系中解放出来,使其能够独立思考,从与众不同的角度认识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