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病人的护理诊断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骨折病人的护理诊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骨折病人的护理诊断

骨折病人的护理诊断范文1

在骨科病人中,下肢骨折病人均可因手术、牵引、外固定等,使伤肢活动受限和医疗器械使用的限制而造成穿脱裤子困难,太部分病人在骨折肢体固定期间不能穿短裤,致使容易暴露隐私,不雅观和使病人难为情,患者的隐私权是受国家宪法和法律保护的一项重要权利,也是医德、护德规范的重要内容。护士在工作中依法切实保护患者的隐私权既有必要性,又有可行性,是当前开展整体护理工作的必然要求[1],同时易造成床单污染、交叉感染,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作者设计了适合下肢骨折病人穿着的短裤,使病人的身体隐私得到很好的保护,维护了病人尊严,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材料与设计

1.1 采用柔软、舒适、吸汗的纯棉布制作。

1.2 如为双侧下肢骨折,把布料裁成前后两片与裤档相连的方式(附图1)。后片比前片大,以能包绕过两侧髂前上棘为宜,因此位置可有效防止在大腿正外侧打结使翻身时受压。前后两片均钉有系带,前片两侧的系带钉在距弗边缘约5 cm处(衬边),这样的设计主要为适应不同体型的病人穿时留有余地,体型粗的病人穿时系带放松再打结,体型小的病人系带抽紧再打结,也不至于在系结处暴露皮肤和影响美观。如为单侧下肢骨折,短裤朝患侧大腿正外侧开口钉系带(附图2)。

2 方法

病人入院明确诊断,完成骨牵引或石膏固定等专科治疗后为病人换上特制的改良短裤,并指导家属使用。穿时根据病人的骨折情况选择特制的改良短裤,如为双侧下肢骨折,病人仰卧位,操作者站在病人一侧,嘱病人抬高臀部,若病人移动困难,护士应帮助病人稍抬起臀部,操作者手持短裤,分清前后片,把后片平塞于病人臀下,尽量过对侧,铺放短褥的高度在病人髂部为宜,然后在两大腿之间把前片拉起盖在前腹,两侧分别与前后片系带打结即成。如为单侧下肢骨折,先穿健侧,然后将患侧裤腿打开,分别从臀部和下腹部、患肢大腿上面穿过,将患侧裤腿汇集在患肢大腿侧,将各对带子打结即可。

3 体会

我们给新入院的各种类型的下肢骨折病人穿这种新设计的短裤共120余例,受到医护人员的充分肯定和伤病员/家属的接受,解决了长期以来下肢骨折因各种原因不能穿裤子的现状。充分起到了尊重病人、保护病人隐私的权利,避免了在诊疗护理时不必要的暴露隐私的情况出现,减轻了病人的心理压力,使他们能以轻松的心情接受医生的诊疗(尤其是女病人)。同时,减少了床单的污染和交叉感染的机会。该短裤的设计,利用前后两片、双侧打结、单侧打结的方法,彻底改变了以往穿裤子需由双腿套进去的方法,即使病人因外伤骨折、各种外固定、牵引也能穿上裤子。另外,若病人要大小便或行会护理,只要把两倒系带解开,将前片移至一侧即可。而且,下肢骨折短裤设计简单,穿脱方便,易于换洗,价格低廉,易为伤病员接受,适用于任何类型的下肢骨折病人。

附图短裤示意图

骨折病人的护理诊断范文2

脂肪栓塞是创伤,特别是长管状骨骨折、多发性骨折的早期急性严重并发症,是突然出现的意识障碍,进行性低氧血症,呼吸窘迫为特征的综合症,其起病急,进展快,死亡率高。由于基层医院条件有限,无血气分析及尿液中的脂肪滴检测,诊断只能依据临床症状、体征及胸部X线来判断。因此,临床中需要护士细心观察,才能积极预防,及时治疗。现将我科观察护理的2例脂肪栓塞病人的几点体会介绍如下。

1 观察要点

本组2例,男性,分别34岁,55岁,发生脂肪栓塞时间最短伤后10小时,最长46小时。观察要点如下。

1. 1 创伤病人在意识,表情,呼吸,主诉,语言表达能力,精神状态等的异常表现,存在着脂肪栓塞的发病预兆.脂肪栓塞潜伏期多数在伤后48小时,一周后少见.股骨干骨折病人,特别是多发骨折病人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认真对待新出现的症状和体征.如患者在无脑外伤的情况下,出现表情淡漠,躁动,谵妄乃至昏迷,无胸外伤情况下,出现呼吸急促,困难,紫绀等,都应引起高度重视,及早发现,明确诊断,则是抢救患者生命的关键。

1. 2 创伤病人的生命体征变化,血沉增快,血红蛋白下降均是诊断脂肪栓塞的重要指征.脂肪栓塞病人体温升高超过38~40℃,脉速多大于120次/分,呼吸急促大于30次/分,血沉增快到30~90毫米/小时,血红蛋白突然下降到4~5克每升,则助于脂肪栓塞诊断。因此护士早期对生命体征应有预见性的观察,发现病人的细微变化,能为抢救成功赢得时间。

1. 3 创伤病人皮肤出血点,肺部听诊及X线检查是脂肪栓塞诊断的依据。出血点在伤后24~48小时出现,约持续6小时左右,多见于锁骨上缘,胸前,肩部,上臂内侧等处.肺部听诊有湿罗音,胸部X线检查可见两肺暴风雪样改变。

2 护理措施

2. 1 保持呼吸道通畅 脂肪栓塞的病人,呼吸衰竭和昏迷常常同时并存,由于气管粘膜充血,痉挛,粘稠痰液滞留,以及患者咳嗽反射消失,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通气功能,成为首要解决的问题.滥用呼吸兴奋剂只能进一步加强耗氧量,加重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1)吸引器吸痰可有效清除痰液。(2)采用超声雾化吸入法,稀释痰液,湿化呼吸道。(3)当呼吸道不畅,咳嗽反射迟钝或消失,痰液滞留时,需要呼吸机或气管切开。

2. 2 急性脑栓塞患者,应严密观察神志,瞳孔,生命体征:要定时翻身,拍背,保持床铺平整,清洁,干燥,做好皮肤护理,防止褥疮及坠积性肺炎.预防泌尿系感染,因患者系高颅压,万一呕吐应采取侧卧位,及时吸出呕吐物。

2. 3 降温、利尿 高热病人及时局部用冰袋或冰枕置头部降温,使脑细胞代谢率降低.运用脱水,利尿剂,可减轻脑水肿,保护脑组织;激素大剂量的使用,低分子右旋糖苷的扩容,抗生素预防感染等,都是不可缺少的。

3 体 会

3. 1 避免脂肪栓塞综合征的发生关键在于预防 脂肪栓塞可由休克,DIC,感染,局部压力等因素诱发或加重,并易被上述疾病所掩盖.为此,我们对创伤性骨折,尤其是新住院的患者应加强巡视,严密观察.只有这样,才能及时发现症状,赢得时间,把栓塞症消灭在萌芽状态中.此外,骨折部位良好固定或血肿压迫部分及时减压是解除造成脂肪栓塞的主要因素和基本措施。

3. 2 抑制致死因素的发生,变被动为主动 脂肪栓塞以肺部病变为基础,兼有神经系统改变,进行性呼吸困难,呼衰是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改善肺通气量,保护脑组织是主要护理手段.要提高全体护士对罕见病,疑难病的认识,认真学习,定出严密的护理计划,使每个护士都懂得此病的病情发展及护理要点。

骨折病人的护理诊断范文3

1骨科护理的发展现状

1.1常见病发生了变化

随着我国综合实力和经济实力的飞速发展,由于交通事故和建筑工程事故受伤的病人成了现代骨科患者的主要对象。往往这些患者表现为多处骨折、粉碎性骨折,病情严重的甚至还伴随有心肺脑肾等脏器的损伤。这就对骨科的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具备熟练的基本护理操作能力,敏捷的思维,果断的处事能力,还要拓宽知识面,针对骨科常见的并发症、胸外科、脑外科、泌尿外科等多学科的知识进行学习和提高,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1.2老年患者越来越多

现阶段我国人口的死亡年龄逐渐提高,人口趋于老龄化。因此老年病,如颈椎病、腰椎退行性疾病、关节炎等患者就逐渐增多。以前老年骨折患者都是采用保守牵行治疗,而目前逐渐被手术内固定、关节置换所代替。患者年龄到达80、90岁,高龄老人在手术后的并发症相对于要更多一些,这是现代骨科护理工作的一个新的难点。针对老年患者,护理工作要勤于与病人及家属沟通,勤于向病人及家属做健康宣教及交待注意事项,帮助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及家属的看护能力。要细于观察病情,除了要观察手术的部位以外,还有进行全身观察。在交接班也要细于交代,做到当面看清,口头讲清。

1.3骨科病患的诊疗手段不断发展

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骨科医生在进行诊疗时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也在不断更新,新技术、新项目日新月异,不像以往骨折单纯的诊疗手法,及时手术取得固定疗养成了当前骨科主要的治疗手段。断肢再植从单侧肢体到多侧肢体,甚至多个节段的再植;骨折固定从内固定、外固定发展到髓内钉;脊柱手术从腰椎到胸椎、颈椎,手术方式从后路到前路;关节置换从股骨头到全髋、全膝,从单侧置换到双侧置换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时也为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问题和难题。

1.4病人的护理要求越来越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病人对术后的护理要求也越来越高。骨折病人往往希望尽早离床活动,截瘫病人要求进行手术,以恢复肌力,以期能自立活动。骨肿瘤病人要求保肢性治疗,关节重建病人要求术后肢体活动功能基本恢复,提高生活质量等。他们均需要最好的医生,最佳的手术方案,得到最优质最满意的护理。面对病人的这些高标准的需求,不仅医院要提高医疗水平,护理人员也要不断加强法律意识,提高自身的素质,注重于患者的沟通,处理好与患者的关系,及时了解病人的需求,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使病人满意,家属放心,杜绝医疗纠纷的发生。

1.5病人多选择家庭康复

由于骨折病人的活动受到限制,需要长期卧床休息,恢复比较缓慢,所以易出现并发症。在现有的医疗制度背景下,大部分病人除了在医院进行康复治疗以外,也比较重视在家的康复。而我国目前家庭社区的医疗护理制度和护理能力都跟不上发展的形式。住院期间可以由护理人员进行指导康复锻炼,所以我们的护理人员还要教会病人的家属处理一些日常的康复措施,让家属也增强预防为主的意识,减少褥疮、肺部感染、肌肉萎缩、尿路感染、骨质疏松、关节僵硬挛缩等并发症的发生。在病人出院的时候,主动为病人及家属提供服务信息,经常进行电话回访,使病人在家也能随时得到医护人员的帮助好指导。2骨科护理发展前景2.1护理工作日益重要在国外,如在日本,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一切护理措施都由护士承担,包括心理、社会及生活护理、健康宣教。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就尤为突出,以护理程序为基础的系统化整体护理将是我国21世纪护理改革的方向。近年来,随着一些新技术、新设备不断应用于临床,护理观念也在不断更新,所以,护理人员通过继续教育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执行者将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2.2针对个体差异性,循证护理将进一步实现

由于骨科病种复杂,治疗方法各异,病人活动能力受限,康复时间长,因此,在骨科整体护理中要针对个体差异性,结合病人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诊断和护理措施,为病人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医疗和护理服务。所以说,循证护理将会使骨科护理发展的新方向。

2.3远程医疗的应用

随着远程互联网的革新,远程医疗也成为了现实。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VR)作为一种高科技手段,已经在生物医学领域得到了成功应用。在骨科的康复训练中,将远程医疗和虚拟现实结合起来,进行远程虚拟康复(TelerehabilitatedVirtualReality)已经不再那么神秘。远程医疗的应用将更加方便地为家庭病人作康复训练指导。

骨折病人的护理诊断范文4

【关键词】胫腓骨折;护理;效果

1临床资料

本组45例,男28例,女27例;年龄18~62岁。致伤原因:车祸伤15例,运动致伤2例,砸伤23例,坠落伤5例。住院时间15-23日,术后随访半年,全部可以参加体力劳动,仅有1例轻微的膝关节功能障碍。

2治疗方法

依据不同的骨折类型可以选择差异化的治疗方法,石膏固定以及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髓内针固定以及切开复位钢板,外固定架,跟骨牵引等。

3常见并发症

骨筋膜室综合症,缺血性的肌痉挛以及针眼感染和腓总神经损伤等,此外还存在骨延迟愈合的可能。这些常见病发症中以骨筋膜室综合症最为常见。

4护理的措施及方法

4.1术前心理护理。此类骨折病患者在受伤前大多身体健康,因骨折常常引起情绪的变化,容易烦躁、情绪焦虑不安[3],此时要将患者安排在同类患者的病房中,在完成患肢固的适当的外固定后(小夹板以及硬纸壳),把患肢摆放在高于腹部的牵引架上,生活上给予帮助和体贴,说话和气,言语适当,以消除患者的烦躁、紧张情绪,待患者情绪稳定后,详细讲解住院应配合医生,选择最好的治疗方案,患者此时最关心的是用什么方法治疗最好,痛苦如何,以后是否有后遗症,护理人员应耐心仔细地介绍医师的技术水平,及应用什么方法最佳等,以消除患者的顾虑,积极配合手术治疗[1]。

4.2摆放。胫腓骨骨折,尤其是闭合性胫腓骨骨折,由于小腿的解剖特点,很多时候肿胀十分明显,除了要给予外固定外,还要把患肢抬高45~50°为宜,24小时内要进行3次左右的冷敷次,每次以一刻钟为宜,要应给以中立,踝两侧要采取海绵垫固定,预防内外旋转造成的重再损伤,此外还要注意患肢肿胀的发展变化,触摸足背动脉的跳动情况,一旦足背动脉摸不清或者患肢继续肿胀,有疼痛加重的情况,要第一时间报告医生,防止筋膜间隙综合征以及其他损伤的发生。

4.3饮食护理。饮食应宜清淡可口,容易消化,比如面条、米粥、果蔬一类为适宜,忌食辛辣肥腻;在骨折愈合期,因为瘀未尽去,筋骨还没有愈合,饮食更应该进调和气血、接骨续筋的食品,比如牛奶、豆类、排骨、鱼类高蛋白食品等;在骨折的愈合后期,由于体虚还没有完全恢复,骨折还未坚固,需补益肝肾,强筋壮骨,可进食营养丰富的滋补之品,如动物肝肾、红枣、桂圆等,加速骨折愈合。

4.4术后护理。术后护理术后预防性使用抗生素1周。根据损伤情况,酌情使用甘露注射液3~5天,脱水消肿,切口常规换药拆线,更换外固定支架针孔敷料,1~2次/周。术后的护理:术后将患肢置于功能位,抬高30°~40°,以利于静脉、淋巴的回流,减轻肿胀。严密观察血液循环及创口情况,注意观察手术切口的渗血情况及分泌物颜色,气味,定时做分泌微生物培养及药敏试验,及时更换敷料,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伤肢外固定器覆盖棉垫,以阻挡灰尘和保温,紫外线空气消毒每日2次,每天2次75%酒精滴于针眼处,或用凡士林纱布包裹针眼处,每2~3天更换1次,防止针道感染。早期膝踝关节功能锻炼,1周后根据患者情况可考虑扶拐行走。随时检查坚固各锁钉,确保骨折固定牢靠。观察伤口敷料有无渗血,有引流管者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量,色,性质及引流管是否通畅。患者抬高患肢长时间卧床后,身体重心集中在骶尾部及背部骨突部位,受压部位皮肤容易发生摩擦而导致皮肤缺血坏死。每1~2小时协助病人翻身1次,并按摩受压部位皮肤,以促进血液循环。要经常保持床单整洁,保持皮肤干燥,及时做好生活护理,预防褥疮的发生。

5出院医嘱

出院时告知患者,患者为恢复期,主要是加强膝关节、踝关节功能锻炼,防止长期石膏或夹板固定造成膝、踝关节活动障碍(强直)而影响功能。定期来院复查,来复查时带好门诊病历,以便医生记录病情,直至骨折处完全愈合。

6结果

45例胫腓骨骨折住院患者,通过对患者治疗术前和术后的正确护理,出院后的指导和跟踪随访,44例患者下肢功能恢复较好,优良率为97.8%,1例有轻微膝关节关节功能障碍。并非因护理不当造成,与骨折严重程度和术后恢复有关。

7体会

胫腓骨骨折大多由外力所致多见,病理性骨折非常少见。骨折以后局部肿胀,疼痛,畸形,出现功能活动障碍,患者非常痛苦,只要得到正确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患者的痛苦能够大大减轻,有利于骨折的恢复。通过对45例胫腓骨骨折患者的护理,认识到骨折除了手术以及保守治疗以为,良好的护理是改善预后的重要保证,术后护理关系着手术治疗效果的成败。运用现代的整体化护理模式,根据护理诊断及个体心理、社会、精神差异等,进行护理评估,使护士能对症实施指导及功能锻炼是促进康复的新手段。

参考文献

[1]于仲嘉,刘光汉,张志占,等.单例多功能外固定支架的临床应用(附2,524例报告)[J].中华骨科杂志,,1996,,16(2):,211-213.

[2]刘昌凤,贾秀琼,邹兴建,等.复杂性胫腓骨骨折病人的护理107例[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5):,22.

骨折病人的护理诊断范文5

论文关键词:住院病人,骨折的原因,护理对策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均为我医院1990年---2005年间住院的精神病人,以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为诊断标准,共26例。其中,精神分裂症15例,躁狂症3例,脑器质性精神障碍2例,癫痫性精神障碍4例,情感性精神障碍2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8例,年龄17-75岁,平均(43.5 ±3.2)岁,26例骨折病人经过X线摄片确诊。

1.2 方法 对26例精神病人骨折的资料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骨折部位 以股骨颈与粗隆间、前臂多见,并且前者多发生于年龄偏大者(50-75岁)。其中股骨颈与粗隆间骨折13例(占50%),前臂骨折3例(占11.53%),肱骨骨折6例(占23.1%),胫腓骨4例(占15.3%)

2.2 易发时间及地点见下表

表1 26例患者骨折发生时间分布情况

时 间 例数 百分比(%)

0:00--3:30 3 11.54

4:00--7:30 5 19.23

8:00--11:30 3 11.54

12:00--15:30 9 34.61

16:00—19:30 4 15.38

20:00—23:30 2 7.69

表2 骨折发生的地点

发生地点 例 百分比(%)

卫生间 9 34.62

饭厅 5 19.23

走廊 3 11.54

病房 4 15.38

娱疗活动室 3 11.54

不详 2 7.69

3 讨论

3.1 骨折的原因 在活动室,澡堂或是卫生间等场所地面湿滑而跌到受伤19例(73.1%),病人之间发生斗欧受伤5例(占19.23%),癫痫发作受伤2例(占7.69%)。老年人的饮食结构不合理,单一,对钙的吸收减少,容易产生骨质疏松,易骨折。

3.2 药物不良反应的因素 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如行动呆板、震颤、视力模糊、反应迟钝或是行走不稳等是精神病患者发生骨折的一个重要因素。

3.3 护理干预对策

3.3.1 加强病情观察,及早控制精神症状 患者入院初期对自己病情多无判断能力,病情较重,症状复杂多变,常常出现冲动、自伤等暴力行为。我们一定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防患于未然。对兴奋、躁动、易激怒的患者要及时隔离,分开管理,必要时采取保护性约束。妥善处理患者之间的矛盾。加强相关知识的教育、宣传多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做好预防工作。

3.3.2 加强巡视,及时清除地面上的积水、污垢、垃圾,保证地面清洁。病房地面使用防滑地板,卫生间有扶手,卫生间无障碍设施,设有做便器,确保住院患者的安全。

3.3.3 加强对一些特殊患者的护理 对老年病人活动、上卫生间时要搀扶,帮助料理生活。加强营养,饮食结构要多元化,常常晒晒太阳等。一些药物不良反映的患者,严格观察,积极治疗,多给以照顾,加强看护,防止意外的发生。

3.3.4 改善病区环境,转变管理模式 良好的修养环境是精神疾病康复的重要条件,为患者创造一个安静、整洁、舒适、安全的环境是必要的。首先病房经常保持清洁干燥,拖地尽量选择患者上床休息或是集中管理时进行。卫生间铺防滑胶垫。设立活动室、探视室,组织患者进行娱乐活动等等,更好管理,降低患者的伤害程度。

3.3.5 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护士修养 精神医学是一个特殊的专业,精神科护士不仅要有精制的专业理论知识、熟练的技术操作水平,更重要的是要有人爱之心。对每位患者要做到细心、耐心,同时,还有一双洞察秋毫的眼睛,善于观察,有预见性,让一切隐患消失在未发生之前。另外,有与患者、家属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减少不必要的纠纷。

4 小结

从本文26例精神疾病患者跌到致骨折的病历调查资料中发现,预防患者跌到致骨折是精神科护理工作中需要重视的一个环节,是临床护理质量控制的一项重要指标。不论是何种原因跌到致骨折的都直接影响精神病人的生活质量。另外,精神病人跌到跌到致骨折后需要花费的人力、财力、时间较多。因此,我们在工作中要善于总结,不断提高预见性,做好预防工作。加强对患者和职工的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善于发现不安全因素,做到勤巡视、勤观察、勤动手、勤督促,有效地防止跌到致骨折的不安全意外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俞东山,高政忠。精神科合理用药手册[J].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65-100.

[2]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J]第三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3] M eaneyAM, Sm ith S, H owe s OD, et al Effects of long tenm prolactin raing antipsychotic m ed ication on bone mineral density inpatient s w ith sch izophren ia[J]. BrPsych iatry, 2004,184(6):503-508.

骨折病人的护理诊断范文6

【关键词】 骨折;术后疼痛;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274.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3)12-0222-01

骨折病人术后夜间疼痛是临床中最普通、最重要的现象,是不舒适中最严重的形式,是难以控制的。由于由于夜间麻醉作用消失,而损伤的组织仍然持续释放某些致痛物质,并作用于游离神经末梢,降低疼痛受体的高阈值,使患者产生疼痛,睡眠发生异常,影响机体康复,故术后夜间疼痛护理尤为重要。

1 临床资料

本组100例手术病人,男70例,女30例;年龄10~60岁,平均年龄38岁。病种:上肢骨折42例,下肢骨折48例,皮肤撕脱并骨折2例,疤痕挛缩4例,截肢2例,其他2例。此组患者通过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后大多数患者疼痛明显减轻,疼痛加重者仅10例。

2 术后夜间疼痛加重的原因

2.1 物理损伤:由于手术器械物理刺激,影响皮肤血管、皮下组织、筋骨、骨膜的高阈值损害感受器,从而对激肽敏感,使疼痛加剧。

2.2 病房环境:各种噪音、灯光、患者之间的互相干扰,导致睡眠不足而降低痛阈。

2.3 心理因素:有的患者术后担心手术是否成功,产生恐惧、忧虑、情绪低落、紧张等这些因素都能引起局部血管收缩或扩张而产生疼痛;而病人对自己所感受的疼痛不能应付,即使知道怎样对待疼痛也会表现消极、灰心、不能自助心理。

2.4 自身因素:根据疼痛的闸门控制原理,不同文化教育的人对疼痛的耐受性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同时与年龄、性别、个性、情绪等因素也密切相关。

2.5 改变:骨科病人术后多采取被动,活动量相应减少,不能很有效的对付疼痛。

3 护理措施

3.1 术前评估:有责任护士了解患者以往疼痛的经验,个人对疼痛原因及意义的理解及对疼痛的态度,以便术后有的放矢提供病人对付疼痛的技巧。护理人员努力为病人创造一个安静、整洁、有适应温度和湿度,有良好通风与光线、美观、安全的休养环境;夜间为病人做护理时,力争做到四轻,限制水管、电铃、电话等发出的噪音。疼痛可使患者出现焦虑、恐惧、消极等心理反应,这些反应可使疼痛加重。病人术后,由于环境变化、常规生活习惯被打乱而缺乏安全感。护士应耐心听取病人倾诉,理解病人对疼痛的反应,保持病室清洁、安静,使病人尽快适应这种变化,增加安全感,增强对疼痛的耐受性。音乐对术后疼痛有较好的缓解效果。巴尔的摩市圣阿格尼斯医院冠状动脉护理部主任雷蒙巴尔说:“听半小时的音乐效用相当于服10mg镇静剂。音乐能影响大脑右半球,使脑垂体分泌具有止痛作用的内啡肽,降低儿茶酚胺水平。从而导致心率、血压下降。病人术后5天内为疼痛明显期,尤其在术后3天内多给病人听一些舒缓的音乐。音乐对情绪的作用具有状态性、即刻性,可以调节人的呼吸、循环、内分泌等生理功能,转移人的注意力,改善人的精神状态,减少术后不良反应,缓解术后紧张情绪,提高手术安全性,是一种简便易行的疗法。

3.2 心理护理:术前给患者做好细致的思想工作,介绍手术方式及术后可能出现的现象,如伤口痛、截肢病人的残端痛等,以便病人对未来的经历有一定的思想准备,减轻恐惧、忧虑的心理、潜在的增加病人自己抑制疼痛的化学感受效应,术后注意疼痛的情绪反应,调解病人情绪,减轻心理压力,分散病人注意力,对可用不可用止痛剂的病人,要讲明止痛药易成瘾的道理,通过心理效应启动其体内“抗痛系统”,达到消除或减轻疼痛的目标。使病人感受到被理解、被关怀的温暖。平等的双向交流会产生强大的精神力量,使病人减轻心理负担,正确认识疼痛,提高痛阈。痛觉是触觉感受器受到过度刺激而产生的,不是一种独立的感觉,在同一种疾病疼痛程度相同的病人身上就可以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表象。因此,护士除了懂得痛觉生理知识,还要掌握痛觉心理知识,加强心理护理,做好心理疏导工作,使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说明其创伤组织尚可获得康复,以减轻病人焦虑程度,缓解不良情绪造成的增敏性疼痛。疼痛是病人的主观感受。医护人员不要认为术后疼痛是“正常现象”而忽视。首先医护人员要尊重病人,平等的双向交流,认真听取病人的主诉,接受病人对疼痛的反应,如哭泣、,与病人谈论疼痛.并及时准确地进行疼痛评估。一旦疼痛影响了睡眠,就应该采取放松法,转移病人注意力,进行心理疏导。

3.3 饮食护理:因患者长期受病痛折磨,使患者情绪受到影响,导致食欲下降,使患者营养状况处于低水平,不利于伤口愈合。应根据患者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饮食习惯,与患者及家属共同制定饮食计划,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如:乳类、蛋类、鱼和瘦肉、多吃蔬菜和水果。必要时给予静脉补充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

3.4 争取家属配合:当患者发生疼痛时,陪伴家属毫无疑问地将会受到患者的影响,而表现焦躁不安的情绪。这种情绪反过来影响到患者,两者互为因果,相互影响,致使患者疼痛加重,所以家属的情绪很重要。因此,医护人员一方面要积极地为患者治疗疾病,减少家属的担心;另一方面也要对家属和陪伴进行卫生健康和心理学教育,并解释患者疾病情况,是他们增强信心,做好配合工作。家属的鼓励和支持会使患者的心灵得到很大安慰,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使疼痛缓解。

3.5 自我放松与按摩:在护理过程中,指导病人做放松动作,如:叹气、打哈欠、腹式呼吸,用衣物支撑手术切口等,这些方法多数患者易于接受,可是紧张的骨骼肌或张力性切口松弛下来,阻断疼痛反应而减轻疲劳和体力消耗,帮助患者入睡。此外,监督家属行局部按摩,增加被动活动量,对减轻骨科术后被动患者疼痛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