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校园管理体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校园管理体系范文1
本论文最终建立了适应独立学院网络安全管理的体系模型及应用模式,为校园网络中所存在的严重安全问题提出一种思路及解决办法。
关键词:校园网 网络安全 管理体系
Abstract:The research in this thesis is based on the data from the campus network in Zhuhai Campus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which is abbreviated to ZC below. It is a total resolution to all sorts of problems in ZC during last 4 years. The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is a theoretical summary to the total resolution, which is not a simple stacking technology, but the integration of the technology, such as ACL, firework, IDS, Traffic management, intrusion detection and vulnerability scanning. Network-wide security measures are designed from the client to export to the Internet, and safety precautions are applied to every aspect of the user data streams. In actual operation, the main security problems of the networks are controlled effectively, and the network is very stable.
eventually a system model and an application model are established adapting to the safety management for the campus network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olutions to the serious security issues of campus network are put forward.
Key Words:campus network、Network Security、management system
上述三个系统在应用中,基本搭建起学校的整个电子资源,其中校务管理系统最为重要,此系统一但瘫痪意味着学校将基本停止正常运行。然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黑客的攻击手段日益先进。单一的技术手段无法保证系统的安全运行,只有在安全策略的指导下,建立互动的安全防范体系,才能最终保证网络的安全,保证系统稳定运行。
构建网络安全管理体系模型
一般而言,各学校目前普遍采用PDRR模型来构建安全防御体系。PDRR模型属于动态信息安全理论的模型,PDRR是4个英文单词的头字符:Protection(防护)、Detection(检测)、Response(响应)、Recovery(恢复)。这四个部分构成了一个动态的信息安全周期,如图:
该模型更多的强调通过防火墙、IDS以及VPN等技术来解决校园网络中存在的安全问题,重点在于安全应用技术,同时没有形成体系和防御层次,并忽视了两个重要的安全因素,安全管理与大流量数据拥堵造成的网络安全问题。
为能够更加有效的保证网络及各类应用的安全运行,安全管理体系的设计应突出网络安全的整个流程,从用户的发起端到校园网络的INTERNET出口,在数据流传输的各个环节进行了分布式的安全防范,同时辅以入侵检测、漏洞扫描、流量管理的多种技术手段,加以监控并降低设备不必要的运行压力,保证网络系统稳定运行。在各个环节中,以策略为中心的安全模型可以更充分的发挥模型的各项功能。以安全策略为中心的轮形安全模型,可以从安全、监测、测试、调优、流控五个部分对我们的安全架构进行不断的完善,使其成为一个自防御体系,能够快速、有效、可靠、全面的发现各种系统遭受的攻击,并实现有效的防范,以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
在PDRR基础上,以安全策略为核心,以安全技术为支撑,以安全管理作为落实手段,建立了高效校园网络安全管理体系。
针对于上述的安全架构,在具体的应用中,安全体系架构包含二个模块:分别为校园互联网接入模块、校园园区网模块,二个安全构件组成信息系统的安全架构。这种结构划的设计,有利于在不同的网络功能模块之间更好的划分安全防范的重点,并具有良好的扩展型,允许在今后的网络安全规划中,以一种层次的关系来分发安全策略。
安全模块的设计特点
校园INTERNET接入模块
校园INTERNET接入模块主要是预防INTERNET攻击的第一道门户,是防范INTERNET上黑客攻击的最主要屏障。因此,它的设计思想是以最少的策略,实现最严格的限制与最少的漏洞,同时保证最快的转发速度。
校园园区网模块
校园园区网是内部网的核心,保护着包括内网用户、重要服务器的安全。园区网由一台防火墙、两台互为冗余的主干交换机、内部应用服务器与楼层交换机、IDS模块组成。在防火墙上根据用户、服务进行详细的分类,并针对每一个服务访问做到具体的策略应用,园区网上防火墙的安全配置要求对每个访问做到具体、全面、严格的限制,为每个用户都划分了访问的具体范围,它作为安全防护的中心。
安全架构的检测
完成基本架构的搭建,为了保证各项安全措施能够满足防御要求,采用了多种方式进行系统的模拟安全检测。
(1) 使用两种漏洞扫描软件对系统进行测试,SYMANTEC NETSTAT、及SSS软件进行比较安全测试;
(2) 在防火墙的不同位置,TRUST、UNTRUST、DMZ、DMZ1等区域对包括网络设备、主机系统进行了模拟攻击;
在一个完整的校园安全管理体系中,各个部分之间的分工清晰,相互协作,在具体应用中可以很好的应用在实际的管理模块上。这种方式将简单、高效的布置校园网络的安全,为校园网络的运行及信息化建设奠定良好的安全基础。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校园网安全管理体系部署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以下简称珠海学院)自2004年建校以来,珠海学院已拥有在校生15000人,校园网络经历了6年的建设,信息点已达20000个,建成了内网骨干带宽为20G,珠海学院外网带宽600M,校内包括教务系统、网络教学平台、一卡通系统等各类应用已达40个,网络用户已达12500人左右。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安全策略
珠海学院各应用服务器大部分采用WINDOWS 2003,部分采用WINDOWS 2008,数据库服务器采用LINUX操作系统,使用的应用软件主要包括:ORACLE、SQL SERVER、MY SQL、APACHE、IIS等,网络情况、应用环境十分复杂。针对上述问题,在建网初期,即制定了相应的安全管理近期与长期目标。安全体系的近期目标是实现完善的安全审计和取证机制,保证受到入侵后有证可查。鉴于大多数安全事件来自于管理员的误操作,审计在明确事故责任上也能发挥重大作用。长期目标是建立安全预警系统,能够抵御较高水平的黑客攻击。
分布式安全防范措施
分布式防范措施是从用户端到INTERNET出口之间进行层层设防,部署不同的安全技术和措施,从技术方面杜绝出现安全问题的举措。在珠海学院的网络上,我们采取了下列措施:
(1)限定网络用户的不同vlan。(2)实行802.1x的认证协议。(3)网络用户安全管理。(4)网络用户隔离。(5)网间设备数据传输安全。(6)交换机ip与用户ip分别管理。
(7)防止木马的管理方式。(8)设置应用的不同安全等级。(9)服务器的安全管理。
(10)VPN访问。(11)系统恢复。
漏洞扫描
珠海学院在漏洞扫描工具上采用的是俄罗斯Shadow Security Scanner软件,在安全扫描市场中享有速度最快,功效最好的盛名,其功能远远超过了其它众多的扫描分析工具。SSS 可以对很大范围内的系统漏洞进行安全、高效、可靠的安全检测,对系统全部扫面之后,SSS可以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发现系统设置中容易被攻击的地方和可能的错误,得出对发现问题的可能的解决方法。
在珠海学院的网络管理中,定期对各个主要的交换机、服务器进行安全扫描,以为下一步的安全管理提供依据。
入侵检测
珠海学院的入侵检测系统布置,分为两个层次,首先为NIDS,主要启用防火墙的IDS模块功能;
另外,启用HIDS功能及在服务器上安装个人防火墙设置,珠海学院采用的是MICROSOFT ISA2004。
为了检测有害的入侵者,ISA Server将网络通信以及日志项与熟知的攻击方法进行比较。如发现可疑的行为会触发一组预先设定的措施或者警报。这些措施包括终止链接、终止服务、电子邮件警报、记入日志、以及运行一个选定的程序。
流量管理
由于P2P技术的广泛应用,目前大多数网络用户都采用P2P技术的网络工具进行诸如下载、视频、听歌等服务,如迅雷、QQ直播、酷狗等,这些软件的优点是充分利用互联网络,为用户提供丰富的资源。应该说P2P技术的快速发展带动了互联网络的快速发展,让用户能够更加便捷的使用互联网上的资源。
但P2P技术对于网络管理与运营来说是一种严重的挑战,一方面P2P技术过于贪婪,最大化的利用网络带宽进行下载。在珠海学院建网初期,申请的100M互联网带宽在没有任何限制的情况下,仅有120多用户就占满了所有的下行带宽,对校园网络运营影响极大(带宽租用价格较贵)。而且下载的很多资源内包含有大量的木马、病毒程序,对网络的安全运行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在珠海学院校园网络运行初期,很多问题是围绕着带宽、速度产生的。P2P应用软件的广发使用对校园网络设备带来了极大的压力,根本无从保证校园网络的稳定运行和安全管理。
经过不断的摸索,珠海学院在控制P2P应用中重点采用了三种措施:
(1)限制用户的带宽:对于单个用户ip,通过防火墙对用户进行带宽管理,为每个用户保证一条相对固定的通道,而不去影响其它用户的上网;
(2)限制用户的连接数:每个服务都是通过TCP或者UDP进行的数据通信,通过防火墙对单个用户ip进行连接数的限制,从而限制诸如迅雷、p2p等贪婪占用通道的工具,以保证网络线路的通畅;
(3)限制或封闭P2P协议的总带宽:P2P协议之所以难以管理,主要是由于这种技术在使用过程中的服务端口可以随机的变化,管理者根本无法确定服务的端口号,也就无法通过传统的设备进行限制和禁止。但任何协议都有自己的特征码,我们通过技术手段对P2P协议的特征进行匹配从而控制这种协议的软件。但考虑到这种软件应用的广泛性,仅对这种软件限制总体流量而并不完全封闭。
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贯穿于安全防范体系的始终。实践一再告诉人们仅有安全技术防范,而无严格的安全管理体系相配套,是难以保障网络系统安全的。必须制定一系列安全管理制度,对安全技术和安全设施进行管理。实现安全管理必须遵循可操作、全局性、动态性、管理与技术的有机结合、责权分明、分权制约及安全管理的制度化等原则。
2004年珠海学院校园网络建立后,我们形成了初步的安全管理制度,但在运行过程中,发现存在有很多的问题。校园网络建立初期,设立网管负责全校的校园网络管理、设立了系统管理员负责全校的应用服务器管理,但实际上虽然人员角色明确,但人员任务并不明确。比如,网管人员管理所有的网络设备,但具体的学生用户上网情况并不是十分了解,对存在的问题不是非常清晰。而作为系统管理员并不十分清楚服务器所安装的具体应用软件要求,往往是由应用管理人员对系统进行维护,但又经常忽视系统的安全性。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制定了以业务为主导的管理模式,将校园网络分为两片,宿舍区网络、教学区网络,分别由专人进行管理,但网络路由统一由教学区管理,以保证网络的稳定、畅通性。而应用系统部分分为公共基础服务、校务管理系统、网络教学系统分别由三个专职人员负责维护、管理,并有一人总负责,检查、督促工作的完成情况。
这种管理方式让具体管理人员对于自身管理系统的问题十分清楚,从而保证了整个网络安全体系的动态性和有效性。
运行效果
经过对校园网络的一系列调整、改造,珠海学院的校园网络运行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评定:
网络基本流量对比
珠海学院学生用INTERNET线路共计有3条,2条200M电信带宽,1条100M网通带宽。三条线路分别连接在3台防火墙上,分别为3.1,3.10,4.1。下列图为对前2台防火墙的INTERNET接口进行的数据取样。
如图所示,每到高峰期时,200M带宽基本上已经全部占满,
用户网络运行稳定
珠海学院网络运行时间为8:00-24:00,其余时间断网,下表即位珠海学院上网用户的信息统计。如表所示,一天之中在中午与晚上分别为两个最高峰的运行值,用户在线率高,网络带宽消耗也相应提升。
网络运行稳定
珠海学院网络分为办公网络(教学楼部分)与学生网络(生活区部分),为了保障系统的安全,这两个部分之间的网络作了相应的策略控制,只能通过服务器进行数据交换。每天,网管对两部分网络进行监控各自的运行状态,以及时了解网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下图分别描述了位于教学区与生活区部分网络设备的运行状况。(测试工具为SolarWinds 2001 Enhanced Ping)
基本服务运行正常
通过对所有流经网络管理器的数据包进行监控,分析得到网络中各种协议的运行情况及流量状态。该监控囊括了网络上所有协议的定义,分作传统协议、P2P下载、网络电视、即时通信、流媒体、网络电话、网络游戏、股票交易、网络安全这些监控模块,直接体现了网络上各种协议的应用情况。
服务器系统运行稳定
通过对主要服务器的系统状态监控,了解CPU、内存、SWAP等的运行状态及各服务进程的运行状态,确定服务器的是否正常。
3 结语
校园网络作为校园信息系统的基础网络平台,网络的安全、稳定运行是保证各项业务平稳运行的基础保障,必须建立起一套可行的、有机的安全管理体系,根据学校的实际特点进行有效的部署。从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校园网络安全体系的建立中,我们积累了一些基础,并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在PDRR基础上,以安全策略为核心,以安全技术为支撑,以安全管理作为落实手段,建立了校园网络安全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康弗瑞.网络安全体系结构.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年.15-21.
戴英侠.计算机网络安全.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89-131.
曾湘黔.防火墙与网络安全-入侵检测和VPNs.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
W.RICHARD STEVENS. TCP/IP详解 卷1:协议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
W..RICHARD STEVENS.TCP/IP详解 卷2:实现TCP/IP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
W.RICHARD STEVENS. TCP/IP详解卷三:TCP事务协议.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
张小斌,严望佳.黑客分析与防范技术.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82-91.
张仕斌,谭三等.网络安全技术.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87-121.
段钢.加密与解密(第三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曹元大,薛静锋,祝烈煌,阎慧.入侵检测技术.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校园管理体系范文2
【关键词】 高校出版社;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构建
一、引言
比尔・盖茨说过:“如果把我们最优秀的20名员工拿走,我可以说微软将变成一个无足轻重的公司。”这句话充分说明了人才对组织发展的重要性。从运行形态上来看,出版社区别于传统的制造产业,其发展并不受生产线、厂房、机器设备等因素的影响,对于属于文化产业的出版社,典型特征就是以知识文化和科学技术为载体的人力资源相对集中,如以选题开发为主的研发活动和以编辑出版为主的信息加工业务均属于脑力劳动密集型,可见人力资源是影响其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基于此,近两年国家出版总署将出版人才建设问题置于战略高度加以重视。
但是,由于文化体制改革以及很多高校出版社,目前尚处于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并未能引起他们的高度重视,实际上人才危机已逐渐成为制约我国出版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二、高校出版社人力资源存在的问题
目前,很多高校出版社正处于由事业单位向企业单位转型的阶段。长期以来,高校出版社人力资源管理主要是按传统的人事管理体制运作。由此导致的弊端日渐凸现,使得整体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与当前的出版形势和发展趋势越来越不适应。主要表现在:
(一)用人机制不足制约高校出版社的发展
高校出版社人力资源缺失规划,导致人才储备不足,缺少专业的高级人才、创造性人才以及复合型人才;人员流动(上下流动、横向流动、内外流动)机制不灵活,长期下去会产生人力资源管理中人员流动机制上的“逆向淘汰”,即平庸、不干活的人会留在单位,而真正有能力、肯干活的员工则会被淘汰。
(二)人员缺乏竞争意识和较强的创造能力,对于市场的变化反应不敏感
由于事业单位长期以来“大锅饭”的分配体制和用人方面的论资排辈,致使大多数员工缺乏进取心和工作积极性;而由于等级制度的存在,使得很多决策缺乏应用的民主,如很多员工对选题等的论证和决策往往为领导的意见所左右,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缺乏员工培训与开发的系统规划,人员在专业技能和素质方面出现断层
很多出版社并不注重人才的培养,往往只关注目前的工作和现有人才的使用,而忽略了给予现有人员的培训进修、知识更新、技能提升以及未来的发展提供应有的条件和机会,致使人员年龄结构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以前招聘的编辑面临大批的退休,而新招聘的编辑缺乏经验,暂时难以胜任工作,使得人员使用上处于尴尬局面。
(四)骨干人才流失现象严重
出版产业由于知识体系的高度密集性,对于人员综合素质要求较高,这一特点使得骨干人才非常难得。由于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出版社在用人体制上受传统事业单位影响,以及国外资本进入中国出版市场等原因,很多出版骨干人才面临众多诱惑,随时准备跳槽,他们一旦流失除了使得工作无法接续以外,更重要的是带走了他们的作者群、客户等无形资源,将会为出版社的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三、有效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构建
人力资源作为制约出版社迅速发展的短板,已经引起了很多高校出版社的关注。笔者认为,通过转变观念创新人才使用机制,建立业绩导向的绩效考核机制、改革薪酬分配制度、建立员工培训体系以及关注和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等环节,构建起适合高校出版社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就可以有效地改进目前人力资源管理的不足,从长远来说,可以不断提高出版界的竞争能力。
(一)转变传统人事管理观念,创新人才使用机制
要想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性,出版社首先必须转变传统的人事管理理念,引入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强调人本管理,激活人力资源的开发性和能动性。注重人员潜能的开发,发挥员工的创造力,强化人员的学习能力。对于人力资本进行合理的规划,真正让人力资源在出版社的经营发展规划中起到基础性、战略性和主导性作用。
在人力资源招聘和配置机制上,要进行创新,改变以往的做法,通过对目前出版社人力资源状况的盘点,可对人力资源的供给和需求进行科学预测,在此基础上提出人员聘用计划,而在人员的选拔上,要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通过先进的人员素质测评工具,提高人员选拔的有效性,再按照各岗位的职责进行合理的优化配置。
(二) 注重员工激励,建立KPI绩效考核体系
要实现出版社的长远发展目标,需要通过各种管理手段和策略,如根据员工需求的不同层次,通过物质激励、事业激励和精神激励等措施的组合运用,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要积极倡导业绩导向的氛围,以岗位为基础,通过目标管理的方式建立基于KPI的绩效考核体系,将出版社的战略目标细化分解到各个部门、岗位,将绩效考核结果与工资、员工晋升等挂钩,对于员工的绩效结果进行科学的诊断,及时开展绩效面谈和反馈,帮助员工不断改进、提升绩效,从而促进出版社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
(三) 注重物质激励,改革薪酬制度
从目前出版社的实际情况来看,员工整体薪酬水平都比较偏低,大多处于基本的生理需要层次,可考虑采用各种激励措施中最有效、最基本的物质激励手段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出版社现行的论资排辈、同工不同酬的分配制度无法有效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也无法有效标示各岗位的价值,因此,可考虑改革薪酬制度,通过对出版社扁平化组织结构特点的分析,可以引入宽带薪酬体系,通过缩短薪酬等级,拉大每个薪酬等级之间的变动比率,倡导以能力而不是职位的高低来决定薪酬水平,可以真正使因学习和培训提高了自身素质、能力,从而创造更高绩效的员工,有机会因自己出色工作获得自身公平性的薪酬,实现薪酬激励的目的,同时,在这种薪酬体系框架下,员工不用再沿着唯一的薪酬等级层次垂直向上走,可以有效防止“大锅饭”的现象,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此外,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应遵循价值链的基本原理,薪酬福利可向编辑、营销、发行等岗位倾斜,真正体现岗位的价值。
(四)建立员工培训体系和发展通道
现今,知识更新速度非常迅速,全社会都在积极倡导员工的学习终身制,通过建立系统的培训体系不仅可以提升员工技能,提高工作绩效,更重要的是,给予员工成长机制以巨大的激励。通过关注员工的成长,建立合理的职业生涯通道,借助透明、公开的阶梯为每一位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让员工以看得见的目标作为动力,不断成长进步,促进出版社的整体发展。
(五)注重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
在做好人力资源管理的同时,还要注重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首先,要开发员工的知识水平。调动员工的学习热情和学习能力,通过提高其知识水平,增强对岗位工作的胜任能力;其次,要重视员工技能的开发,可分别针对高层、中层、基层员工,培养提高其管理能力和业务操作能力;最后,要对所有员工进行职业道德的开发。在越来越关注企业社会责任的今天,要注意培养开发出版社员工的责任意识、团队合作精神以及良好的职业素养等。
四、结束语
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构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出版社领导的高度重视,全体员工思想观念的转变,合理的组织保证。高校出版社身处大学校园高素质的人力资源的环境中,通过对人力资源的管理与开发,不断培养和造就优秀的出版人才,在未来出版产业竞争大潮中赢得优势。
【参考文献】
[1] 朱孔宝. 出版社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编辑学刊,2002,(4).
[2] 蔡卫红. 创新激励机制,留住优秀人才.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2).
校园管理体系范文3
关键词:中学校园 安全管理 问题及对策
一、前言
随着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校园安全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如今,中学校园安全管理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急需解决,因此,我们要加强管理,完善中学校园的安全管理,使校园的安全得到保障。
二、加强中学校园安全管理的意义
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我国的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然而,在过去的几年,我国校园安全事故频发,脆弱的校园安全环境成为了挥之不去的阴霾。当前,我国中小学校园安全管理处于相对封闭的环境之中,校园安全预防意识薄弱、处理机制混乱,而校园安全事故往往带有偶发性,一旦中小学校园突发安全事故,那么通常会造成严重后果。
对于校园安全问题的研究,国内外都已经有了相关的经验和实践。在欧美日本等国家,对于学校安全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早,因此形成了较为成熟的防范和处理机制。在总结和学习已有校园安全研究的成果基础之上,如何因地制宜地建立完整稳定的校园安全管理体系是应对校园安全事故的重中之重。
三、中学校园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学校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
首先,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专门的校园安全法律,现有的法律如《未成年人保护法》、《教育法》等都过于虚无飘渺,没有明确学校应该做什么、当地政府应该做什么,以及怎么来保护学生的安全。所以,各个学校很难做到依法进行安全管理。其次,学校管理者人本意识淡薄,缺乏系统管理意识和危机意识,没有做学校安全应急预案,在管理过程中,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交流,对学校安全事故的管理还处于安全事故后的补救阶段,并没有重视安全事故前的预防,安全事故的干预机制并没有纳入学校日常管理系统。最后,学校的安全文化建设不够,大部分学校的宣传黑板报等很少涉及安全内容,仅仅在上级部门检查的时候突击性地填充了一些安全内容进去,一些领导只重视学校的升学率而忽视安全知识的普及,造成学生缺乏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护自救能力,以致灾害来临的时候,学生惊慌失措。
2.校园周边商业环境的综合影响
学校不是游离于社会之外的世外桃源,校园安全形势与整个社会治安形势息息相关,从根本上来看,校园安全形势的好转有赖于整个社会治安形势的彻底好转。不良社会文化,特别是暴力游戏和黄色网站的影响导致未成年人犯罪,是学校安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校园附近的商场、杂货店,烟酒、安眠药、鼠药、避孕药、焰火爆竹、酒精、汽油、刀具、强酸等对青少年来说绝对不安全或者不适宜的商品琳琅满目;网吧、游戏厅、录像厅、台球室以及酒吧、卡拉OK厅等休闲娱乐场所 。校外的一些不法社会团伙对教师、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
3.不可抗力或意外事件的影响
不可抗力是指人力不可抗拒的力量,包括自然原因如地震、台风、洪水、海啸、自然火灾、雷击、山体滑坡等,或者社会原因如战争、国际恐怖等,不可抗力是造成学校安全事故的一个原因。意外事件是指非当事人的故意或过失,是由于当事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导致的偶然发生的伤害事故。意外事件也是影响学校安全的一个因素。
四、中学校园安全管理的方法
1.协调相关部门,净化社会环境
学校管理者主动联系并邀请相关执法人员一同参与在社区和住宅小区开展的有关青少年儿童安全教育的社区活动,参与法制宣传、传播安全教育观念以及防震减灾知识,一同对周边环境进行巡视、走访,及时清理校园周边不安全因素,将危害铲除在萌芽中。
2.加强内部管理,优化校园环境
一是清理校外人员,观察是否有可疑人员,二是组织学生排队依次有序按指定路线上放学;落实楼道管理人员,每节课上下课学生集中进教室时段巡视管理楼道,以防发生拥挤碰撞,平时巡视,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不安全行为,避免事故发生;落实课堂安全责任,每一节的老师上课必须清理学生,询问学生身体情况,若发现生病或学生缺课及时了解情况进行处理,下课前进行安全提醒;落实安全教育,作好安全教育记录;每期至少开展2次地震、火灾等逃生演练活动,做到紧急疏散忙而不乱;制定食堂、超市管理方案,抓好食堂、超市卫生和食品安全管理;坚决杜绝教师体罚学生的行为,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确保学生的人生安全以及人格完整;落实首问责任制,一旦有学生生病或遇到安全威胁找到老师,该老师必须及时处理,不得推脱。再次是经常请派出所民警、政府安全管理人员或社会法制宣讲人员到校宣讲安全知识,让学生学习安全知识,学校开展安全知识竞赛,这些活动的开展既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增强了集体荣誉感,更是增强了安全意识,使校园安全环境得到优化。
3.加强家校联系,创造文明家庭环境
我们必须得加强家校联系,让学生家长了解学校教育的内容和目的,让家长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正面的教育与引导。其次,处于中学时代的学生,多处于性格形成期或者说是叛逆期,他们总会自以为是,不希望老师和家长过多参与他们的事,所以,越是这样教师和家长更应该加强联系,了解学生身心发展和变化,对出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一定要多方位、多角度地和孩子进行对话,防止出现跳楼、喝安眠药等轻生行为,家庭要尽力给学生传达一些必要的安全预防知识,通过家长的教育和指导,帮助中学生识别社会的诈骗行为,防止自己受到危害。再有就是,家长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健康和谐的家庭氛围,杜绝家庭暴力以及家庭矛盾和纠纷,让学生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生活的美好,从而增强生活信心,做阳光少年。
4.培养健康心理,增强自保意识
学校经常利用升旗仪式等集会,对学生人格进行教育,要求学生要有自立自强的精神,在班队课或者健康教育课以及安全教育课的教学中,渗透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教会学生善于辨别事情的真伪,遭遇诈骗等危险情况如何冷静运用智慧去处理的方法,培养自保意识;另外要求班主任(也鼓励科任老师)对学生经常进行个别谈话,以了解学生心理动向,教给学生调节心理的方法能力,经常组织班队活动或外出活动,以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发泄情绪和排除压力的方式,防止过度压抑和抑郁。心理问题解决了,学习、做人就不成问题。
五、结束语
通过对新时期下,中学校园安全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分析,进一步明确了中学校园安全管理的方向,为中学校园安全管理的优化完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助于确保校园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校园管理体系范文4
论文摘要:在高职院校中引入人本管理的理念,将有利于使教师个人发展规划与高职院校发展相统一。从高职院校对教师的要求和教师个人发展需要两方面的分析来寻找两者的契合点及两者协调统一发展的办法。只有把正确的人放在适宜的环境中才会正面地、最大限度地发挥他的作用。人本管理在高职院校教师管理中的体现就是以教师为中心,根据教师的个人发展需要,创造相应的环境和条件,鼓励其正向的个性发展,为高职院校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教师管理是对教工的事务性管理,是对其调进、调出、工作量化与考核、福利、劳动时间、退休等管理。这种管理偏离了对教师个体的研究,表现出管理模式化、轻视创新意识、忽视个性引导等弊端,从而造成校园内气氛相对沉闷,不利于广大教师积极性的发挥和提高,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也不利于高职院校与时俱进蓬勃发展。
一、引入人本管理理念对于高职院校教师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所谓人本管理,是指在人类社会任何有组织的活动中,从人性出发来分析问题,以人性为中心,按人性的基本状况来进行管理的一种较为普遍的管理方式。由此出发,建立或考察人本管理都要从分析人本管理的基本要素开始,确定人本管理的理论模式和基本内容,建立人本管理体系。人本管理是人类管理理念从物本管理向前推进发展到“以人为中心”的一个新阶段。
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于高职教师的管理,静态的、终结性的评价已经不能满足教育发展的需求。一种动态的、面向未来、将高职院校发展和教师个人职业规划相契合的管理理念被建立起来,这种管理理念就是对高职教师的人本管理理念。其根本目的是让教师了解自己教学的长处与不足,帮助教师制订有针对性的个人发展规划,促进教师提高专业素质和教学技能。高职教师人本管理的主要优点就是它是面向未来的,不仅重视教师个人的工作表现,更重视教师和学校的共同发展。学校根据教师评价结果,向教师提供一定的指导、培训和自我发展的机会,促进教师综合能力的提高,进而推动学校的发展。它渗透着对教师的人性化关怀,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它强调对教师的尊重和信任,要求教师评价服务于教师的个人发展,从根本上符合教师个人发展和学校整体发展的内在需要,有很强的生命力。
教师个人发展和高职院校的教学科研发展如何统一?首先要明确高职院校为达成教学科研发展目标而对教师的要求。其次,要明确教师个人需要,以使两者能够契合,相互作用,相互促进。
二、高职院校发展对教师的要求
高职院校的任务是以就业为导向,为社会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世界教育分类标准,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是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社会实践的一种专门的人才类型,是熟练掌握社会生产或社会活动一线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从事一线生产的技术或专业人才。
国家教委印发的《关于开展建设示范性职业大学工作的原则意见》(教职[1995]15号)中,对申请试点建设示范性职业大学的基本条件等作出了具体规定:有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要具有一定的专业实践能力,其中要有1/3以上的“双师型”教师。根据高职院校对其教师专业化的要求,成为“双师型”教师的条件是:“双师型”教师是既能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又能从事行业职业实践活动,并且能将行业职业知识、能力和态度融合于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教师;“双师型”教师在具备良好的班级管理、教学管理等能力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具备企业、行业的管理能力以及指导学生参与企业、行业管理的能力。有鉴于此,高职院校的教师要按照上述要求不断地进行学习和反思,同时加强自己与企业、行业的联系,既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又提高企业、行业管理能力。
三、高职教师个人发展与高职院校发展的统一
高职教师的需求有哪些?高职院校对教师的需求如何与教师的个体需要相统一呢?
1.高职教师的初级需求与高职院校发展的关系
按照马斯洛的基本需求层次理论,人要生存,他的需要能够影响他的行为。试想教师如果整天为一日三餐而忧愁的话,很难把精力真正用在教学和实践上,所以应该满足教师基本的温饱需求,还要满足教师的安全需要,比如为教师缴纳保险和解决生活保障问题。给予教师基本的生活保障,对于高职院校来说也是为稳定教师队伍。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发展的根基。
转贴于
2.高职教师的高级需求与高职院校发展的关系
根据马斯洛的基本需求层次理论,只有未满足的需要能够影响行为,满足了的需要不能充当激励工具。所以人的需要按重要性和层次性排成一定的次序,从基本的需要(如食物和住房)到复杂的需要(如自我实现)。当人的某一级需要得到最低限度满足后才会追求高一级的需要,如此逐级上升,成为推动继续努力的内在动力。所以对教师的激励要更加注重第三、四乃至第五层次的需要,即社会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社会需要也称归属与爱的需求。人是社会的、富于情感的动物,每个人都希望归属于某个群体或社团,作为其中一员进行交流并得到体恤和爱护,否则就感到空虚和孤独。归属感、社交活动、友谊、爱情都属于此列。那么,要考虑教师的个人素质、能力、性格及个人意愿是否同高职教师队伍的氛围和谐一致。教师个人的发展规划中是不是把教师这一职业当做自己的终身事业。只有把正确的人放在适宜的环境中,才会最大限度地发挥他的作用。所以要把适合并愿意当教师的人保留在教师队伍中,而不适合或不愿意的应该帮助其正确认识自己,重新设定职业规划,为其另辟更科学的职业发展道路指明方向。当一个人身处适合自己发展的群体中时,通过一系列交流活动、工作活动等,将更加增强这个人对此群体的归属感。某群体中的人们,当其愿景、目标一致的时候,那么更加容易营造一种和谐的组织文化环境,人与人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影响,从而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奋斗。那么,高职院校要建立和突出自己的文化,吸纳拥有同样愿景和目标的人共同完成高职教育的光荣使命。
对于尊重的需要,这类需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要求得到社会尊重和承认,因此产生了对威信、认可、地位的需求;另一方面是满足自尊心,因此产生了提高自身的能力、自信心的需求。高职院校对教师的激励可以通过对教师的认可、表扬、表彰来激励,还可以通过为教师提供学习机会、培训机会、职称职务晋升机会等等来满足教师自我提高的需要,从而增强其能力和自信。还可以选派优秀教师代表学校参加院校以上级别的会议或活动,开拓教师的视野,让优秀教师有一种荣誉感和归属感。另外,鼓励教师走出学校广泛参加社会实践和企业活动,增强其实践能力和管理经验。高职院校可以明确提出什么样的教师可以得到这些荣誉和实践机会,让更多的教师看到前进的目标而形成外部激励,当一批批获得荣誉的教师纷纷涌现的时候,教师将不断地成长,个人在集体中获得成功的喜悦给予内心的满足感使其久而久之形成渴望自我提升的内部驱动力。设定这些激励条件会促进教师业务水平提高,同时最终受益的将是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对象,从而使高职院校整体教学质量得到提升。
自我实现的需要位于人的需求层次的顶峰,是指人的潜力、才能、天赋能够得到持续实现。人在对自身潜质和外部环境认识的基础上建立一种价值体系,产生了理想和使命感,是不断地向人的综合与统一发展的过程,它驱动人们充分发挥潜质,取得成就,实现理想。对于这一点,高职院校要给予教师足够的个人发展时间和空间,在教师完成自己的日常工作任务的同时,鼓励其个性化发展。比如易中天作为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他的讲课风格在长期的实践中自成一家,百家讲坛中的表现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易中天的名人效应也提升了厦门大学的校誉。名校出名人,名人铸就名校。高职院校发展也遵循同样规则,有越多的名人产生,高职院校的校誉也就越高,也会吸引更多的名人志士前来加盟,从而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状态。
人本管理非常适合在高职院校教师管理中应用,其“以人为本”的理念必将极大地调动高职院校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高职教师的工作成果往往是无形的,例如教学活动设计的科学性、教学内容的专业性、传授知识的实用性等等。所以简单的量化考核无法衡量教师真实的工作付出。在未来的高职教育发展中,愿更多的高职院校能够引入人本管理的理念,将其注入院校发展文化和管理的方方面面,使高职教育充满蓬勃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2]王继平.“双师型”与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J].职业技术教育,2008,(27).
[3]张君华,左显兰.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及发展途径探讨[J].职教论坛,2008,(21).
校园管理体系范文5
关键词:高校;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改进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9-0-01
人力资源管理指的是在科学原理的运用下,对人际或是人事关系进行控制、协调与指导来实现人力资源的组织与规划。高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则需要对教职工的聘用、调配、奖惩、考核培训、工资的发放,还有晋升以及退休等问题进行处理。而信息技术的不端发展让信息化的管理模式渗入到了各个行业,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也在计算机技术的辅助下实现了信息化管理。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提高成为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一、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的重要
信息化建设是提高管理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实现信息化既是高等教育内涵建设的要求,也是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发展的必然结果。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得以提高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对象是高校内所有的教职员工,不仅涉及到学生的基本信息、考勤与考核,也包括教师的薪水福利、培训晋升等,还涉及到学校的人员配置、教学机构的设置与人才的引进等,内容繁琐且复杂。人力资源的工作过程需要与大量的重复性信息打交道,而这些重复性的信息会占去人力资源工作人员的大部分时间。因此,高效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是为了依靠电子技术简化工作过程,让相关信息的采集、整理与保存工作可以更快的进行。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实现将工作人员从枯燥、繁琐的重复性工作中解脱了出来,从而可以拥有更多的时间进行人力资源的整体规划。这样,不仅工作效率得到了提高,工作质量也有了保障。
(二)人力资源管理的流程更加规范
以前,高校的人力资源工作一直停留在人事管理的层面。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与管理观念的更新,让人们了解到了人力资源更大的职能空间。而这些职能发挥就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工作有了更高的要求。而信息化管理的实现让人力资源在进行总体规划、薪酬的计算、用人原则以及培养制度等时的工作流程更加规范。
(三)可以为其他的工作提供更好的服务
在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中,大多以原始的纸质材料作为信息的载体,而纸质材料存在着无法长期保存、整理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等缺点。而信息化管理实现以后,信息的记录以电子的形式存储起来不仅快捷,而且整理与查找也非常的方便。而管理人员对采集信息的有效管理也可以让人力资源的工作人员为其他的工作提供更好更方便的服务。比如,人力资源信息化的实现可以更方便的建立信息的共享平台,教职员工可以根据自己的权限在校园网络上查询需要的信息。由此可见,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的重要。
二、提高高校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水平的途径
我国大部门高效的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体系并不完善,对人力资源信息化管
理的重要性没有充分的认识、信息化管理的完善缺乏整体的规划、人力资源信息平台的缺乏以及管理人员能力的不足等原因,让我国高校的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的完善存在着一定变得阻碍,为了让我国高校的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水平得到切实的提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对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一直以来,高效的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都被认为是单纯的进行数据采集、记录、整合与保存,而忽视了人力资源对高校发展的重要。就连高校的领导者也持同样的看法,这使得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变成了一份辅助作用的工作。而实际上,人力资源工作的最大作用是通过对原始数据的整理为高校的发展以及建设提供有效的建议,而相关计划的制定也与高校的教学或是研究工作有着直接关系。因此,个高校的领导以及教职员工应该充分的了解到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重要,并看清高校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的现状。
(二)加强对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的整体规划
信息化管理的整体规划既是人力资源高效管理水平的实现依据,也是完善各管理制度的依据。目前的状况是,由于认识的误区,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内容依然停留在采集、整体、记录数据的水平上,而人力资源管理的建设缺乏整体的规划。为了让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的水平得到提高,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该根据自身的发展需求和部门的运行现状,从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组织、方式以及权限等各个方面着手,努力提高人力资源信息化的管理水平,让我们的高校提供更好的服务。
(三)提高高校人力资源管理者的综合素质
对于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来说,工作的态度就决定了工作的质量。而人力资源管理实现信息化以后,工作人员不仅需要对人力资源的相关政策有足够的了解,还需要熟练地操作计算机并具备网络知识,这些要求都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作态度虽然重要,但工作能力在这时候显得更重要了。
(四)加强信息化共享平台的建立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拓展了人力资源的管理职能,而信息化共享平台
的建立则可以让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人员充分的了解到大家对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意见,从而让高校的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水平在不断地改进中得到提高。
结语
高校的信息化建设项目中,人力资源的信息化管理是很重要的一个部分,也是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得到提高的必要步骤。不仅高校的教学的开展与科研事业的发展需要人力资源管理来提供最完整地数据,高校的长远发展也需要人力资源在信息化管理的支持下提供最有效的建议。因此,提高高校的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确实有着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姚颖君.高校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建设初探[J].知识经济,2013(03).
[2]吴晓琴.浅议高校人事档案在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06).
[3]郭灵.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策略探究[J].商情,2010(34).
校园管理体系范文6
由于大部分的民办院校由独立院校转设而来,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方面仍然沿袭着其母体院校的现有模式,没有自身特色。为使民办院校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与其他院校同专业的毕业生有其独具特色的竞争力,民办院校在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上要更加具体,要使其具备独立工作能力、社交能力、表达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以减少企业培训成本,满足企业在人才使用方面“即来即用”的迫切要求。
二、改革课程体系设置
民办院校工商管理专业现行的课程结构体系设计不够完善。大多数民办院校的课程体系使用的是教育部关于本科教学的通用模式,一味地强调理论知识的灌输,专业覆盖面狭窄;实践技能训练体系建设有待成熟、完善,对学生的综合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提高的措施不得力。针对上述分析,民办院校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可以做出如下改革。
1.改变课程结构,设计基于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系。重新审视某些课程开设的必要性。考察原有课程是否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考察该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提高的贡献度大小,对于贡献度小的课程予以舍弃。在规定学时总数的前提下,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比如,可以删掉文科学生的几门计算机课程,如VisualBasic、管理信息系统等,并将大学生计算机基础(尤其是Word相关课程)放到第六学期,即撰写毕业设计之前;适当开设拓宽视野、开拓思路类的课程,可以增加如沟通技巧、管理沟通、商务礼仪等工商管理人才需要的课程;可以将选修课的比例设置在总学时的20%以上,核心课程总数在10~12门左右,传授本专业领域有关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以科学思辨为依托的管理诊断与管理改善的核心能力;可以向学生提供充足且必要的专业知识作为基础,提高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在课时、学分的安排上向模拟实验、项目训练、案例讨论、职场训练等实践训练环节倾斜。
2.增加案例教学。现阶段民办院校的部分教师在纯粹地讲授理论知识,造成了课堂效果枯燥乏味,教师讲课没有激情,学生听课没有效果的尴尬局面。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民办院校可以借鉴其他院校的管理类精品课程,在理论授课的基础上,增加案例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理论部分由教师讲授,由教师统一出案例题,学生课下自己找资料去思考和设计方案。课堂上,教师选择几种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分析,可以采取启发式和讨论式的教学方式,借助学生间的知识互补、信息刺激和情绪鼓励,形成良好的教学互动效果。任课教师必须阅读大量课外资料,关注经济与管理类的热点问题,结合教材内容将适合的案例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向学生传输相关信息,真正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不仅夯实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同时还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
3.加强实践、实训教学环节。现阶段的本科生甚至是研究生,普遍缺乏的恰恰是用人单位最需要的实践经验,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民办院校就必须在实践和实训教学环节下功夫。首先,对于实践环节,民办院校应该继续贯彻校企合作的方针。现阶段校企合作这项方针在执行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比如应届学生数量众多,对口企业规模过小,无法承担学生的实习和就业;多数学生对实习不重视,最常见的现象就是随便找单位盖一个章,自己给自己放假。相当一部分民办院校的工商管理专业都没有与之对口的固定企业作为学生的实习基地,几周的实习最终体现在一本实习手册,教师无法考证学生究竟有没有去实习,实习的过程如何。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民办院校可以在企业的选择上应该更加有针对性,可以积极争取与一些本市有良好发展趋势的大中型企业(中资或外资企业均可)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定期向企业输送优秀的实习生(学院必须严格设定实习生的标准,如平均分数在85分以上,无挂科、作弊记录等),待一年实习期结束后,可转正为正式员工。同时,教师必须和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管理实习生的负责人保持联系,随时掌握实习生的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