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虫害绿色防控实施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病虫害绿色防控实施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病虫害绿色防控实施方案

病虫害绿色防控实施方案范文1

[关键词] 设施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

安康市汉滨区新城办地处安康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中心,南依文武山、北衔汉水,总面积39.94平方公里。辖14个行政村、15个社区居委会,15.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8万。耕地面积1.12万亩,其中蔬菜面积0.75万亩。近几年来设施蔬菜发展迅速,专业设施菜田0.45万亩,主要分布在心石、油房、白庙等7个村,年产蔬菜1.65万吨,产值3200万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18.5%。

一、设施蔬菜生产情况

1.季节性强。主要为早春菜、夏季菜、秋冬菜三个季节,其中以早春菜生产为主,其比重占全年蔬菜的60%以上。

2.品种多。蔬菜种类达20余种,推广的品种多达50多个,主要有茄子、番茄、辣椒、芹菜、豇豆、西葫芦、莴苣、菠菜等,搭配种植部分季节性叶菜类品种,如生菜、油麦菜、四月曼、小白菜等。

3.品质好。辖区内菜田土壤肥沃,土层深厚,土质良好,为冲积性砂质壤土。灌溉水来自于绿色汉江,空气质量好,环境无污染,设施蔬菜严格按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程执行,致力于“名、优、特”,质量表现出“鲜、细、嫩”,深受消费者青睐。

4.取得无公害认证。2005年,新城办蔬菜基地取得陕西省无公害生产基地认定,茄子、黄瓜、芹菜取得农业部无公害蔬菜品种认证。

二、主要病虫害种类及发生特点

1.病虫种类及危害。据调查,主栽的8种蔬菜上有40余种病虫,绝大多数危害可造成减产5%以上,一般年份损失10~30%,流行年份减产50~70%。

(1)苗期病害。常见的有猝倒病、立枯病、沤根病等。

(2)成株期病害。定植至收获期间发生,绝大多数病害都在此期发生。

(3)主要害虫。约有100余种,在蔬菜生长各阶段都可能危害,常见的有10余种,有地下害虫、食叶害虫、刺吸害虫及蛀食害虫等。危害根部的有蝼蛄、地老虎、金针虫、蛴螬等;危害叶部的有菜青虫、小菜蛾、叶螨、蚜虫、美洲斑潜蝇、白粉虱等。

2.设施条件下病虫害发生特点

(1)设施环境条件易滋生病虫害。设施内温度高、湿度大、通气性差,使病虫生活周期缩短,世代增多,发生数量加大,蔓延速度加快。如蔬菜灰霉病在通风、干燥的条件下,少有发生,但在大棚、温室内极易发生,严重为害番茄、茄子、黄瓜等多种蔬菜作物;白粉虱也是温室条件下最常发生的害虫之一。

(2)设施为病虫害提供了合适越冬场所。设施蔬菜周年生产,使蔬菜种植的间隔期缩短,从而使一些原先不能在北方越冬的病菌也能安全越冬。如黄瓜霜霉病是一种严格寄生菌,随着设施蔬菜的发展,黄瓜进行周年生产,使黄瓜育苗和生产处于连续状态,导致了黄瓜霜霉病的流行。同时,蔬菜周年生产的连续性,还使得一些病虫害发展为常年危害。如白粉虱,冬季在黄瓜、番茄、西葫芦等作物上繁殖危害,在冬、春茬作物收获后一部分飞到露地蔬菜和杂草上,秋季又转回温室继续危害。

(3)设施条件各种生理性病害和缺素症发生逐年加重。由于反季节栽培,生产上还不能完全满足蔬菜在非自然条件下的需求,因此设施蔬菜的各种生理性病害、缺素症等逐年加重。

(4)设施条件连作频繁土传病害发生加重。设施栽培投资较大,一经建成则很少移动,而设施内种植的蔬菜品种相对单一,造成重茬连作频繁,使青枯病、黄萎病、线虫病等多种土传病害明显重于露地。

(5)设施栽培引种的同时带进了新的病虫害。由于设施栽培的需要,在引进许多新品种的同时,也带入了一些新的病虫害。如美洲斑潜蝇,1993年底首次在我国发现,如今为害番茄、豆类、瓜类等多种蔬菜作物,已成为主要害虫之一。

三、设施蔬菜病虫害重发原因分析

1.轮作倒茬不合理,导致病害发生蔓延。大多数菜农轮作倒茬意识淡薄,多年种植单一品种,土壤中病(虫)源逐年积累,导致病虫害大流行。

2.温、湿度调控难度大,病虫害发生条件具备。设施蔬菜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生长环境,设施内空气湿度高(85%左右),通风不畅,易造成高温高湿或低温高湿环境条件,为病虫害滋生蔓延创造了有利条件。

3.病虫害发生期和有效危害期延长,病虫越冬基数增大。设施内适宜的外部环境条件,利于病原菌滋生和有害昆虫繁殖,土壤中病虫越冬基数增加,世代重叠现象明显,病虫害发生期和有效危害期延长。

4.忽视综合防治措施,化学农药使用不合理。大多数菜农普遍重视化学防治,忽视综合防治,存在着无病乱喷药、滥用药现象,不对症下药,病虫抗药性增强,从而导致防效降低。

5.管理粗放,导致病害流行。部分菜农耕作不精细,灌水、施肥不合理,管理措施不到位,清洁田园不及时,导致病虫害发生严重。

四、设施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坚持“现代植保,绿色植保”的理念,以农业措施为基础,因时因地制宜,合理运用化学、生物、物理等技术措施,达到经济、安全、有效控制病虫危害的目的。

1.实施农业防治

(1)选用抗病虫良种。通过新品种引进,选择适合本地栽培的国内外优良品种,增强作物自身抗逆性和抗病性,实现高产高效目标。如黄瓜以津优、津研系列为主;番茄以西粉系列为主;辣椒以华美1号、37-72尖椒等品种为主;西葫芦以冬珍、冬玉等品种为主;茄子以本地园茄等品种为主;芹菜以本地实芹和西芹等品种为主。

(2)轮作倒茬。同科蔬菜均有相同或相似的病虫害,合理轮作倒茬,减少病虫害发生。

(3)清洁田园。播前或定植前,结合深翻整地,及时清除残根败叶,铲除周边杂草,消灭病虫中间寄主;生产过程中晴天中午及时摘除病老残叶、残花等,减少病虫危害。

(4)种子消毒处理。选用包衣种子,非包衣种子播种前晒种2-3d。茄果类、瓜类蔬菜种子55℃温水浸种10~15min,豆科或十字花科蔬菜种子40~50℃温水浸种10~15min,或用10%盐水浸种10min,可将种子里混入的菌核病、线虫卵漂除或杀死。

(5)培育壮苗。苗床选择在背风向阳处,育苗前及时清除苗床内残根败叶和杂草。育苗时采用营养钵或穴盘育苗,营养土配制时采用无病菌床土,施用充分腐熟有机肥,施用少量无机肥,播种前进行苗床土消毒处理,出苗后加强苗床管理,定植时选用优质适龄壮苗。

(6)深翻冻垡。深翻可将地下害虫、土壤中病原菌翻至地表,通过阳光照射或冻融交替,达到消灭土壤中病原菌和虫卵目的,减轻土传病虫害发生。

(7)配方施肥。采取科学配方施肥,有效选择追肥、叶面喷肥种类,增强植株生长势和对病害的抵抗能力,减轻病害发生。

(8)推广8大关键技术。我们总结的设施蔬菜生产8大关键技术是指:双膜栽培、高垄嫁接、地膜覆盖、大棚滴灌、高温闷棚、地热线育苗、遮阳网(防虫网)使用、三诱技术(灯诱、黄板诱、糖醋液诱)推广。普及8项技术,改善设施环境,最大限度地创造适合蔬菜生长而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环境条件,将病虫危害降到最低。

2.强化物理防治

(1)高温闷棚。夏秋季设施休闲期,深翻土壤,耙平地面,浇透水,铺上地膜,选晴天盖棚膜密闭棚室7~10d,使棚内温度达50~70℃,可有效杀灭设施内土壤病原菌和害虫。

(2)诱杀技术。利用黄板诱杀蚜虫、白粉虱、斑潜蝇等;悬挂银灰色膜可趋避蚜虫;利用糖醋液、灯光、性诱剂诱杀小菜蛾、斜纹夜蛾等。

(3)防虫网阻隔。在棚室上下通风口和棚裙处设置20-30目防虫网,可有效防止蚜虫、白粉虱、斑潜蝇、夜蛾等多种害虫侵入。

3.优化生态防治措施

(1)调控温湿度。根据季节和各类蔬菜生育期不同,合理调控温湿度,人为创造有利于蔬菜生长发育而不利于病虫发生的环境条件,从而减轻发生蔓延。

(2)膜下暗灌和滴灌技术。实施膜下暗灌和滴灌技术,降低棚内湿度,减少病害发生,防止沤根死苗。

(3)增加棚温和光照。冬季,通过双膜覆盖、加厚草帘、增温补光、应用EVA无滴膜等措施,可提高棚温,改善光照条件,利于蔬菜生长,减轻病虫害发生。

4.推广生物防治

(1)以虫制虫。利用瓢虫、草蛉、捕食螨、小花蝽等捕食性天敌和丽蚜小峰、赤眼小峰等寄生性天敌防治蚜虫、白粉虱等害虫。

(2)应用生物制剂。利用金杆菌(Bt)制剂防治各科蔬菜害虫;应用阿维菌素防治菜蛾、斑潜蝇、白粉虱、根结线虫等;应用农用链霉素、新植霉素防治白菜软腐病、角斑病等;应用多抗霉素、抗霉菌素防治霜霉病、白粉病等。

(3)推广植物源农药。利用艾叶、南瓜叶、黄瓜蔓、苦瓜叶等浸出液兑水喷雾可防治多种蔬菜害虫;利用辣椒、烟草浸出液兑水喷雾,可有效防治蚜虫、白粉虱、红蜘蛛等害虫。

(4)使用昆虫生长调节剂。通过使用昆虫生长调节剂干扰害虫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使害虫缓慢而死。此类激素对人畜毒性低,对天敌影响小,对环境无污染。如除虫脲、抑太保、卡死克等。

(5)推广沼液应用。沼液喷雾或灌溉,即有防治病虫害作用,又有补充施肥作用。

(6)推广农药残留降解技术。利用高效农药残留降解菌消除土壤、水体、蔬菜植株及其产品中的农药残留。如采用农药净1号水剂,可降解有机磷类农药残留;农药净2号,可降解氯氰菊酯类农药残留。农药残留降解菌一般在喷洒农药2d后进行。也可喷药前喷洒巴母兰无毒保护剂400倍液,使叶面形成高分子脂膜,达到预防农药污染效果。

5.科学化学防治

(1)合理选择农药。应用化学农药防治设施蔬菜病虫害,应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优先选用粉尘剂、烟剂,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

(2)适时对症下药。依据设施蔬菜病虫害预测预报,在最佳防治期内及时准确用药防治。

病虫害绿色防控实施方案范文2

关键词 茶园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效益

中图分类号 S435.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4-0123-02

上饶县是江西省主要产茶县之一。为了探索示范茶园绿色防控技术,上饶县农业局在尊桥茗龙开展了茶园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效益分析试验,现将试验报告如下,以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作物:茶叶,品种为龙井43。

1.2 防控对象

试验对象为茶园有害生物(茶尺蠖、茶小绿叶蝉、茶碳疽病等)。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在上饶县茗龙集团尊桥乡茶场、尊桥乡恩山村茶场茶场。这2个茶场茶叶管理水平较高,属优质高产茶园。根椐场茶茶叶生产管理、历年产量及病虫发生情况,每个茶园选取确定5个试验点。江西茗龙集团茶场试验点为1~5号,尊桥恩山茶场试验点为6~10号。每个试验点设绿色防控区、传统防控区、不防区3个处理。绿色防控区:使用避害栽培管理模式,害虫发生前期使用性引诱剂、色板诱杀、灯光诱杀等降低害虫种群数量,害虫种群数量大时使用绿色农药防治[1-3]。整个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农药。传统防控区:以化学防治为主。不防对照区:不作处理。各小区种植品种肥水管理基本相同,传统防治区与对照区栽培管理基本相同。绿色防控区、传统防控区面积为3.3 hm2,不防治对照区面积为0.3 hm2。不设重复。

由于试验2个茶场相邻,茶园有害生物发生发展的规律基本一致。为试验进行方便,在各试验点具体采取技术措施基本一致,施药时间基本相同。具体处理措施如表1、2所示。

1.4 调查、记录和测量方法

1.4.1 产量记录。根据2013年7月茶产品检测,绿色防控茶园产出茶叶达到国家有机茶叶标准,茶叶定为一级茶;传统防治茶园茶叶有一定农药残留,茶叶品质较低,作为无公害茶叶,定为二级绿茶。按照2014年尊桥茶场及周边茶场平均茶叶价格,一级名茶:330元/kg,二级名茶:220元/kg,一级普通绿茶:32元/kg,二级普通绿茶:22元/kg计算产值。

每试验小区茶叶单独采收,记录茶青数,折合平均出茶率计算产量。茶叶加工按每1 kg茶青出产0.23 kg茶进行计算。

1.4.2 试验过程中病虫害发生情况及损失率调查。试验区1年来,茶尺蠖、茶小绿叶蝉重发生,病害轻发生。不防治区为害严重,茶园基本上只有干枝,影响来年茶叶产量。在绿色防控小区、传统防控小区选取病虫轻发区或防治极佳区茶叶,折合未受病虫为害发生对照区,测算未受害区产值。各试验区与其比较,测算病虫损失率[4-5]。在各试验区,据多点产量调查,未受害理论茶园,名茶产量以21 kg计算,普通绿查以10 kg计算。茶叶分级与各防控试验区相同。绿色防控区与不防区品质相同。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量和产值

如表3所示,绿色防控试验区平均产值105 984.8元/hm2,较传统防控区平均产值增加34 925.5元/hm2;绿色防控区、传统防控区与不防治对比,防治效果明显,绿色防控区较不防区平均产值增加55 910.8元/hm2。绿色防控区名优茶、普通绿茶的总产量分别为996.8、650.0 kg,传统防控区名优茶、普通绿茶的总产量分别为1 001.4、644.7 kg,优于不防区。

2.2 病虫害发生情况及损失率

试验区1年来,茶尺蠖、茶小绿叶蝉重发生,病害轻发生。不防治区受害严重,茶园基本上只有干枝,影响来年茶叶产量。如表4所示,绿色防控区损失率达3.8%,传统防控区损失率达5.5%,远远低于不防区。

2.3 对作物的直接影响

试验期间,各试验防控区未发药害。

3 结论与讨论

综上所述,绿色防控植保投入较传统防控投入相近,但因茶叶品质有极大提高后,茶叶产值将有大幅提高,经济效益明显。

4 参考文献

[1] 林新富.浅谈茶叶病虫害综合防治[J].福建茶叶,2009,32(3):32-33.

[2] 曾明森,王庆森,刘丰静.茶园有害生物生态调控技术模式与实施方案制订探讨[J].茶叶科学技术,2013(3):14-19,36.

[3] 王能东,赵作朋,袁滢,等.高毒农药替代防治小麦蚜虫田间筛选试验[J].天津农林科技,2011(6):12-14.

病虫害绿色防控实施方案范文3

2017年是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深化之年。我州农业生产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州种植业单位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全省全州农业工作会议部署,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工作主线,突出“稳粮食、调结构、推绿色”的主攻方向,扎实推进各项措施的落实。上半年,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夏粮丰产已成定局,大春生产基本实现满栽满插;种植业调整有序推进,籽粒玉米逐步调减;绿色发展逐渐前进,化肥、农药减量行动取得新成效,实现上半年良好开局。现将上半年的种植业工作总结如下:

一、上半年农业生产计划完成情况

2017年全州全年农作物计划总播面积1245万亩,比上年增加1.2万亩。其中,粮豆作物播种面积计划685万亩,比上年调减5.6万亩,产量计划162000万公斤,比上年增加1100万公斤,增长0.7%;经济作物播种面积计划500万亩,比上年扩大6.9万亩;其他农作物计划60万亩,比上年减少0.1万亩。截至6月18日,全州完成农作物播种面积1174.8万亩(不含晚秋),占计划的94.4%,其中,粮食作物617.7万亩,占计划的90.2%;经济作物491.4万亩,占计划的98.3%;其他作物65.7万亩,占计划的109.3%。分季节完成情况:

(一)小春粮油生产预计增产

目前,我州小春已全部收割结束,并且小春粮油生产持续增产基本已成定局。据统计,今年全州小春作物播种面积294.6万亩(不包括冬玉米),比上年增1.4万亩。其中,小春粮豆作物播种面积164.8万亩,比上年增0.6万亩,预计产量16000万公斤,比上年增369.8万公斤,增2.4%;油料作物播种面积68.5万亩,比上年增0.3万亩;蔬菜种植面积56.4万亩,比上年增0.5万亩(商品蔬菜25.5万亩,比上年增0.3万亩);绿肥种植面积4.9万亩,与去年持平。

(二)冬季农业开发项目区农民持续增收

今年全州完成冬季农业开发面积138.9万亩,比上年增0.15万亩,占计划的100.7%,总产值281505.4万元,比上年增5681.2万元。其中,冬玉米14.5万亩,产值7663.1万元;冬大豆14.5万亩,产值4861.1万元;冬马铃薯34.3亩,产值102606万元;冬早蔬菜46.1万亩,产值93464.3万元;冬早西瓜、草莓5.3万亩,产值15566.1万元;冬早小椒21.2万亩,产值56018.5万元;冬水田养殖3.0万亩,产值1326.3万元。全州冬季农业开发项目区202万农民人均比上年增加收入78.8元,冬季农业开发仍然是我州农民增收的一个亮点。

(三)大春作物基本实现满栽满插

全州大春作物计划总播面积951万亩(包括晚秋作物),其中,粮豆面积计划520万亩;经济作物面积计划407.5万亩;其他作物面积计划23.5万亩。

据农情统计,截至2016年6月18日,大春作物栽种面积871.2万亩,占计划的98.3%,同比减20.1万亩,其中:粮豆作物443.0万亩,占计划的97.4%,同比减5.6万亩(主要是玉米调减下来)。主要作物水稻完成83.6万亩,占计划的92.9%。玉米完成245.2万亩,占计划的100%;经济作物398.1万亩,占计划的97.7%,同比减4.3万亩(主要是甘蔗缩减下来),主要作物甘蔗完成56.2成亩,占计划的93.7%。三七完成15.9万亩,占计划的79.5%。辣椒完成179.2万亩,占计划的96.9%。商品蔬菜完成25.4万亩,占计划的99.6%;青饲料等作物完成30.1万亩,占计划的127.6%,同比减10.2万亩(主要是其他蔬菜调减下来)。

(四)高原特色经作稳定发展

上半年,除了甘蔗外,各个经济作物得到稳定发展,同时,加大品质提升。截至6月18日,完成辣椒种植面积179.2万亩,同比增2.0万亩;甘蔗种植56.2万亩,同比减7.3万亩;商品蔬菜种植50.9万亩(包括小春商品蔬菜),同比增0.8亩,油料种植面积93.4万亩(包括小春油料),同比增0.5万亩,水果在地面积54.9万亩,与去年持平。其中,香蕉种植面积最大,已经达到21.9万亩,已收获产量13.8万吨,产值2.73亿元。

茶叶在地面积48.7万亩(采摘面积31万亩),同比减2.8万亩。春茶总产量5295.1吨,与同比增加935.4吨;

(五)农业科技措施完成情况较好

2016年我州努力抓好10项农业科技措施。截至6月28日农情统计:一是“两杂”良种推广计划面积279万亩,完成287.4万亩;二是优质粮油推广计划面积369万亩,完成384.2万亩;三是水稻旱育秧计划8万亩、移植大田面积80万亩,完成7.6万亩;四是水稻、玉米规范化种植面积165万亩,完成168.4万亩;五是地膜覆盖计划面积174万亩,完成175.7万亩;六是测土配方施肥计划面积560万亩,完成517.3万亩;七是专业化防治和绿色防控计划面积150万亩次,完成104.1万亩;八是粮食高产创建计划任务54片54万亩(包括整建制和粮食增产模式攻关试点),完成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面积54片56.2万亩,占计划的104.6%。分作物,完成水稻高产创建24片24.6万亩,玉米高产创建21片22.0万亩,大豆高产创建1片1.0万亩,完成油菜高产创建5片5.4万亩,冬马铃薯高产创建3片3.1万亩;九是粮食作物间套种计划全州全年粮食作物间套种面积330万亩,共完成大小春粮食作物间套种面积325.8万亩,占计划的98.7%。

二、省对下专项转移支付资金情况

2017年,涉及我州省对下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种植类项目有粮食生产、经济作物生产、茶叶3大类。全州种植业项目总资金1960万元,其中,粮食生产1610万元、经济作物生产310万元、茶叶40万元。切块到州级的资金160万元,涉及粮食生产1大类。切块到县级的资金1800万元,涉及粮食生产、经济作物、茶叶发展3大类。

通过州级项目征集,有州农技推广中心3、州种子站1、州植保站1、州农科院3、州土肥站1共5个单位申报子项目9个。其中,经审查实施方案,批复州农技推广中心实施高产创建示范样板面积3万亩,资金60万元;州种子站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16组,资金26万元;州植保站实施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融合示范面积5万亩,资金15万元;州土肥站实施测土配方施肥5万亩,资金15万元;州农科院实施高产创建示范样面积2万亩、小麦区域1组、玉米套大豆辐射带动1万亩,资金44万元。目前,州级项目实施方案已报省厅备案,州级项目资金已下达到州局属各实施单位,并已在抓好落实。

三、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制定农业生产计划任务下发各县层层分解,确保农业生产顺利开展。按照州委政府确定的各项农业目标任务和省农业厅下达的各项农业指标,结合“十三五”农业发展规划和“三农”发展大规划,我局及时部署各项工作,于3月以(文农[2017]62号)文件下发了《文山州2017年农业生产指导性意见》,使各县(市)尽早明确任务,及时组织抓好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确保农业生产的顺利开展。

(二)加强对县级切块资金的指导,明确项目目标任务。今年,省下达县级切块资金1800万元,其中,粮食生产1450万元、经济作物生产310万元、茶叶40万元。3月底,州局及时将省厅下达的计划任务分解到县,并且指导县级做好项目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通过指导,使各县要求更明确、更清晰,对春耕生产的落实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加强“两杂”种子调供储备,满足春耕生产需要。今年,我州计划“两杂”种植面积291万亩(杂交水稻面积86万亩、杂交玉米面积205万亩),计划用种量582万公斤。据农情统计,“两杂”种子备种554万公斤,出库533.6万公斤,占备种数的96.3%。其中,杂交水稻备种150.7万公斤,出库145.3万公斤;杂交玉米备种403.2万公斤,出库388.3公斤。

(四)加强种子市场监管,为春耕生产保驾护航。种子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生产资料,是各项技术措施的核心载体,为确保农作物高产优质,全州及早开展种子市场检查工作。一是从今年开始,在全州实行市场销售主要农作物种子网络备案。截止5月31日,全州共备案经营户902户,备案主要农作物种子527.4万公斤,较去年同期增34.96万公斤,增7.1%;二是截止5月31日,全州共抽取“两杂”种子样品962份,其中:杂交水稻449份,代表数量664632公斤,合格率98.2%,不合格样品8份,代表数量3600公斤;杂交玉米513份,代表数量3077148公斤,合格率99.4%,不合格样品3份,代表数量3016公斤;三是截止5月31日,全州共立案查处种子案件21起,涉案种子数量3345.3公斤,已结案13件,罚款18万元。

(五)加大农业科技措施宣传和推广力度,提高科技水平。为加大科技措施推广力度,组织各县(市)从宣传培训、技术指导、资金扶持等方面加大投入,重点抓“两杂”和优良新品种推广、粮经作物间套种、粮食高产创建、测土方施肥、规范化种植、病虫害防治等科技措施的落实。目前,各县(市)各项科技措施落实工作进展顺利。全州积极开展科技进村、技术下乡活动,到6月18日止,全州共开展各类技术培训3662期375044人次,印发资料264559份,设咨询服务点235个,咨询人数382004人次。  

(六)落实备荒种子储备,防范救灾需要。今年,全州共落实救灾备荒种子储备经费94.59万元,其中:州级安排救灾备荒种子储备资金70万元,资金已到位,文山州种子管理站正在开展储备工作,拟储备红单6号杂交玉米种26900公斤;麻栗坡县使用往年流转的救灾备荒种子储备资金17.09万,储备杂交玉米种子文丰8号杂交玉米种子4000公斤;广南县使用往年流转的救灾备荒种子储备资金7.5万元,储备红单6号杂交玉米种子5000公斤;其他县市目前还未安排储备资金。

(七)加强植保服务,做好统防统治工作。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和“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科学植保”理念,我州将植保工作贯穿于整个农业生产上,确保农作物丰产增收。一是加强农作物病虫草鼠害监测预警,及时发出预报,尽量减少危害。截止6月12日,全州共发出病虫情报53期6480份,州站发出病虫情报7期980份,累计发生63.24万亩次,组织防治66.98万亩次。;二是制定《重大病虫害统防统治实施方案》,明确病虫防治处置率达到90%以上,总体防治效果达到85%以上,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等目标任务,从而有效预防控制病虫害危害蔓延,保障农业安全生产。三是制定《文山州2017年农药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加强与工商、质检、公安等部门的沟通协作,依法打击制售假劣农药和违规使用农药行为,为春耕生产保驾护航。

(八)全面推进绿色发展,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加快推进绿色发展,根据去年制定的“到2020年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实施方案,今年,一是全州各级植保部门已实施绿色防控试验示范4.8万亩,辐射带动19.13万亩,综合应用黄蓝板(98700块)、杀虫灯(177盏)、性诱剂、食诱剂、生物农药(5%阿维菌素、多抗霉素、春雷霉素、苏云金杆菌、印楝素、苦参碱、农用链霉素)等绿色防控技术,重点对早疫病、晚疫病、黑斑病、霜霉病、玉米螟、蚜虫、菜青虫、小菜蛾、斜纹夜蛾等病虫害开展防控工作。二是指导专业化防治队伍积极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并给予一定防治药剂补助和技术指导服务。目前,全州在27个乡镇实施小麦、油菜、玉米、马铃薯、蔬菜、水稻统防统治37.21万亩。三是扎实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推广新肥料新技术。截止6月15日,全州共完成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积473.22万亩,占计划560万亩的84.5%,其中:水稻47.16万亩、玉米128.08万亩、辣椒81.72万亩、烤烟27.28万亩、油菜36.17万亩、花生8.63万亩、豆类19.35万亩、蔬菜10.04万亩、甘蔗49.99万亩、小麦44.18万亩、茶叶7.75万亩、薯类9.14万亩、果树2.1万亩、杂粮1.63万亩。项目分布8个县(市)104个乡镇834个村民委,11013个村小组,479154户农户。

(九)加强耕地质量建设,稳定粮食生产。为实施藏粮于地战略,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守住耕地红线,我局汇同州国土部门完成县市级划定永久基本农田面积813.3万亩,保护率为85.08%。

 (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提高农户种植积极性。一是落实省下达我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43048万元,州财政、州农业两家已联文下达资金文件,要求制定工作方案,于6月30日前兑现到农户手中。二是为减轻农户发展农业生产风险,提高农户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积极向上级争取种植业参保面积。今年省下达我州种植业保险任务指标103.38万亩,其中:水稻29.16万亩,玉米56.98亩,油菜0.75万亩,甘蔗16.49万亩。

三、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基础设施仍然薄弱。由于我州地形地貌和地方财力所限,尽管通过多年努力,筹集一定的资金进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但目前全州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抗拒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特别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远远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靠天吃饭的“雨养型农业”依然突出。

(二)高温高湿气候,病虫害防治严峻。由于当前高温、高湿的特殊气候条件影响,有利于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蔓延,各种农作物病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瘟病)将会有进一步加重发生的趋势,全州病虫害防治形势依然严峻。

(三)部分农用物资价格上涨,农业生产成本投入增加,给农户购买造成压力,对农业生产带来一定影响。

(四)农村劳动力出现季节性短缺。近几年,外出务工人员增多,造成农村劳动力季节性短缺。近年来, 大量青壮年外出力工,家里只有老人和小孩,春耕备耕劳动力缺乏,影响大春栽种进度和质量。

(五)农资市场监管难度大。全州种子、化肥、农药、饲料等农资经营摊点多、分布散,部分经营户守法经营意识淡薄,制假售假现象时有发生,给市场监管增加了难度。

四、下步工作打算

(一)加强大春作物中耕管理。目前,我州大春作物栽种已基本结束,作物长势较好,现全面进入中耕管理阶段,当前要组织科技人员协助农民抓好大春作物中耕管理工作。一是抓好理墒、培土、薅草等中耕管理工作;二是抓好水稻、玉米等作物的查苗补缺,做到稳定一类苗,微补二类苗,整改三类苗,科学合理施肥,注重排水排涝,实现平衡生长。三是抓好病虫测报与指导防治工作,特别是对稻飞虱,稻瘟病等主要病虫害,重点预测,重点防治,严控其漫延与危害,减少损失,确保今年农业生产目标的实现。四是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方式,及时种植技术、农资供应、病虫害防治、灾害预警等信息,宣传和引导农户及时掌握农情信息,提高中耕管理水平。五是抓好防汛、排涝工作。当前,我州已进入主汛期,据气象部门预测,全州降雨偏多,为最大限度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按照州政府的的防汛抗旱工作部署,结合制定的文山州农业防汛抗旱工作方案,认真抓好防灾减灾工作,确保农业生产增产增收。

(二)加强农业生产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绩效管理。针对今年省下达我州种植业类的农业生产发展专项资金项目严格按照《云南省省对下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绩效管理暂行办法》和《云南省省对下专项转移支付绩效目标管理暂行办法》预算绩效管理的要求,做好绩效跟踪、绩效评价及结果运用等各环节的管理,确保目标实现。

(三)加强科技增粮措施的督促检查。为确保稳粮增收,下步将切实抓好全州高产创建、间套种、地膜覆盖等主要科技增粮措施实施工作,围绕实施内容加强督促指导。

病虫害绿色防控实施方案范文4

 

    2012年,乐东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省农村工作会议和省农业工作会议精神,认真抓好农业项目建设,开展2012年科技促进年活动,切实强化内部管理与自身建设,努力提升农技推广能力,为促进农业生产稳定发展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

一、抓好农业项目建设,全力服务农业生产

   (一)示范推广水稻高产技术。 2012年乐东县晚稻万亩晚稻示范片选址利国镇的抱佛洋和荷秦洋面积10122亩,涉及5个村庄,4472户,人口18208人,三百亩高产核心示范区设在秦标村东边的抱佛洋。示范片全面推广“博优225”、”金博优168”等品种,在示范区内,有针对性地对水稻高产创建开展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及机插秧等专项示范。尽管今年晚稻生产后期遇到“山神”台风灾害性天气的袭击,全县其他田洋的晚稻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但示范片由于狠抓了各项防灾减灾技术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尤其是后期按量施放钾肥)落实到位,大大减轻了灾害的损失。水稻高产创建获得了很好的效果。于11月7日,通过省级水稻机械实割现场测产验收。现场测产了核心片的两个块田,其一是抱佛洋东片秦标村三队罗三弟家的金博优168,测产面积2.03亩,毛重1149公斤,经晒干扬净,实重896.2公斤,折亩产441.5公斤。其二是抱佛洋西南片秦标村一队关三弟家的博优225,测产面积1.75亩,毛重982.7公斤,干重766.5公斤,折亩产438公斤。专家组根据农业部水稻测产验收办法进行实割、测产,高产创建示范片平均亩产438公斤,亩增产87公斤,增产品质量7公斤,三百亩高产核心示范区平均亩产450.6公斤,亩增产100.6公斤,万亩示范片共计增产粮食880.6吨。

   (二)示范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一是完成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全县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43万亩,覆盖村庄172个,涉及农户51000户,发放施肥卡8000多张。二是完成实施土壤有机质提升项目,推广秸秆还田腐熟技术10万亩,汇总分析评价项目实施效果,开展土壤有机质提升技术培训和巡回指导。三是继续完善测土配方施肥体系建设。全县采集和分析土壤样品500个以上,建成2个百亩以上的水稻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区和香蕉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基地,进行科学测土配方施肥,建立香蕉技术示范牌,配方施肥卡,辐射带动周边地区水稻和香蕉生产。在全县各镇举办巡回技术咨询,为农民提供面对面指导服务8场次以上,配方肥施用比例达到化肥使用总量的12%以上。

   (三)示范推广绿色防控技术。一是协助省植保站完成实施绿色防控项目,今年试点示范区由省植保站专家和我中心实地考察共同选定具有代表性的佛罗镇福塘洋、利国镇秦标村荷秦洋、黄流镇铺村芒果基地,示范区共安装90台太阳能杀虫灯,悬挂黄、蓝诱虫板1.5万片,3个示范区共面积1450亩,推广面积1万亩。二是做好绿色统防统治病虫害发生调查工作,一年来共派出植保人员300人次,发放统防统治药剂200多箱。同时以示范基地为技能培训平台,通过组织农民种植户参加学习培训,使种植户每人掌握1—2门实用技能,帮助广大农户学技术、用技术,实现增产增收。三是在全县开展水稻高产栽培、病虫害发生与防治、绿色防控应用等实用技能培训5期,培训农民800人次。四是落实省农业厅有关文件精神,组织人员编制乐东县豇豆病虫害绿色防控工作方案,并做好前期的筹备工作。

   (四)示范推广农村沼气技术。一是完成农村沼气建设目标任务,建设完成户用沼气池250个,建立1个县级沼气服务站,完善县级服务网点的基础设施,为农户提供优质服务。二是加强村级沼气网点管理,提高沼气后续服务水平,发挥沼气池效益。三是总结推广沼气、养殖小区、“三位一体”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打造乐东县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

二、开展科技促进年活动,提升农技服务能力。

   (一)实施2012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

根据我县的农业生产情况,围绕粮食、瓜菜、热带水果、天然橡胶和畜牧等主导产业,主要搞好示范基地建设、科技示范户培育、农技人员的培训三大任务,组织技术人员制定项目方案。同时按方案要求,已完成确定3个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的选址和技术指导单位、11名省、县级指导专家、90名指导员、900名示范户等前期筹备阶段工作。

   (二)强化防灾减灾科学指导。一是切实加强病虫情、墒情信息监测,为领导决策和防灾减灾指导提供科学依据。二是根据突发性重大天气变化和主要农作物生长发育进程,有针对性地制定分区域、分品种、分季节的防灾减灾技术指导意见。三是科学应对台风、低温、洪涝等自然灾害,组织农技人员下乡、进村、入户开展生产技术指导,努力实现抗灾夺丰收。

 (三)搞好农作物病虫害普查及指导防治工作。组织调动植保植检人员奔赴全县主要田洋、坡园地等农业生产基地,深入进行农作物病虫害的普查工作,根据病虫害发生动态,编印发《病虫情报》40期,每期印发300多份,发到各镇农技站、村,指导广大农民防治病虫害,把损失降至最低限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我们还将病虫害发生及防治情况及时上报省农业厅和省植保植检站。

   (四)开展红火蚁的调查监测宣传工作。一是做好宣传发动工作。按照省农业厅红火蚁调查监测工作方案,将红火蚁的识别、鉴定、防控等技术资料发放到各镇及村委会。通过广播、板报、横幅和技术培训等形式,广泛宣传红火蚁的特征及危害特点,使农民群众充分认识到红火蚁的危害性。二是派出植保人员300多人次重点普查九所新区、尖峰、佛罗、黄流等镇杂草丛生的荒地、前做种植哈密瓜、豆角等瓜菜的荒地,全县农田田埂、靠近水源的地方、堤坝、路边、村道、草坪、绿地以及房屋墙角、庭院附近的垃圾堆、学校等场所,截止目前,尚未发现红火蚁为害情况。

    三、转变机关作风,强化农技队伍建设,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2012年,我中心紧紧围绕“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把干部作风建设与提高为农服务工作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一是转变干部作风,提高执行力。我中心认真贯彻执行《乐东县关于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活动的实施方案》有关要求和规定,充分认识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提高执行力的重要意义,坚持执行问责制度,形成主要领导抓分管领导,分管领导抓直接负责人的机制,实行定时汇报制度。二是加强廉政建设,提高拒腐防变能力。我中心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有关规定,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切实增强党的观念和党性修养,干部职工能够做到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还律己之心,始终保持清正廉洁本色。三是加强作风建设,提升“三农”服务效率。我中心从强化内部管理入手,努力提高农技服务水平和保障能力,通过“制度执行检查年”活动,从而使农技服务效率明显提高,我中心服务水平明显提升,敬业精神明显增强。

四、存在问题

(一)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问题

由于乡镇机构的改革,把原来的农业技术推广站人员合并到镇政府的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归镇政府管理,县农技中心不能直接领导各镇农技人员,要想推广农业技术,就需县农技中心派员到各镇实施,对全县188多个行政村显得力不从心。

   (二)推广资金缺乏

推广新品种、新技术,促进农业生产标准化,需要试验、示范和推广,但是从上而下,这方面的资金不够。

   (三)农技人才缺乏 

 我县有45万人,11个乡镇,188个行政村,负责农业技术推广的人员少,加上农技人员知识更新慢,结构单一,农业技术推广难度大,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农技服务工作的开展。

六、下一年工作计划

    1、继续做好2012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实施工作,并利用项目的实施,在全县择优培育科技示范户900户(其中,水稻200户,瓜菜300户、水果170户、橡胶30户、养殖200户),同时集中培训农技人员90名,培训农民9000名,提升农技人员的服务能力和农民的科学种植水平。

2、积极筹集资金,通过集资自筹,争取上级科技项目资金和县财政专项资金等,专用于我县创建农作物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充分发挥沼气池的效益。

3、加快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创造有利条件,分期分批选送农技人员到农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进修深造,积极开展农业学术交流活动,向农业先进市县取经,不断积累和丰富我县农技推广工作经验。

 

 

病虫害绿色防控实施方案范文5

一、指导思想

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保护和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稳定粮食种植面积;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单产,增加总产,保证有效供给;进一步优化品种品质结构,增强市场竞争能力;积极开展节本增效生产,推进产业化经营,提高种植效益;努力改善生产条件,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努力实现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目标。

二、目标任务

核心区1000亩,产量指标700公斤。示范区1万亩,产量指标600公斤。辐射区20万亩,产量指标550公斤。

三、实施地点及实施单位

1、实施地点:*布置1000亩的核心区和一个万亩示范区。

2、实施单位:*

四、*农业基本情况、生产水平及规划

全市总面积9334平方公里,市辖7镇4乡、85个行政村,耕地166万亩,其中水田面积100万亩,2007年粮食总产64万吨,农业总收入7.7亿元,农村人均收入5067元。同比增长8.4%、8.7%和13.5%。2008年,全镇粮食播种面积158万亩,产量80万吨。其中,水稻播种面积100万亩,平均单产500公斤,产量50万吨。

五、主要技术措施

水稻高产创建成功与否关键在于良种良法配套,在选择确定示范推广品种的同时,必须加强栽培技术的集成与配套,实现良田、良种、良法、农机、农艺的有机结合,在试验示范的基础上,因地制宜集成、配套、创新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并制定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推进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产业化发展,做到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延长产业链,提高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1、大力推广优良品种。根据我县示范区生产、生态特点与优势,按照对品种的高产、优质、抗性的总体要求,帮助农民选用适宜的品种,扩大主导品种的种植规模,推进良种区域布局和统一供应,使良种覆盖率达到100%以上。重点推广垦稻12、垦稻13、龙粳16、18、20等产量高、抗性强、适应性广的品种。

2、集成组装实用技术。将多年在生产上应用效果明显的大棚育苗、大钵体育秧、稀植摆栽和机械化插秧、标准化生产等农艺措施集成组装,发挥综合增产效益。

3、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按照示范区土壤养分构成和水稻需肥规律,以高产创建产量为目标,制定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方案,做到有机肥和化肥的平衡使用。

4、示范机械耕作。针对水稻生产机械化的薄弱环节,重点示范水稻机械催芽、播种技术,提高生产作业效率和种植效益,提高水稻生产的综合机械化水平,提升农业生产的科技贡献率,提高实施成效,促进经济、实用、高效的大中小型农机进入示范区,加快全程机械化推广普及步伐,促进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

5、加强病虫害防控。坚持“绿色植保、公共植保”的工作理念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及时监测病虫害发生动态,准确预报发生趋势,组装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技术措施。重点防治稻瘟病等多发性病虫害。

6、建设标准粮田。水稻高产创建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是建设高产稳产粮田,重点利用好优粮工程、种子工程、植保工程、沃土工程“四大工程”建设项目,联合有关部门,通力配合,强化高产稳产粮田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生产条件和装备水平,努力减轻灾害损失,稳定提高水稻综合生产能力。

从总体上来说,应积极推进关键技术措施的落实,合理安排播种量,实现节种育壮秧、改经验施肥为配方施肥。主要推广水稻“三超”栽培模式等技术。

七、保障措施

1.强化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市农委成立*市万亩水稻高产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农委主任任组长,副主任任副组长,农技、植保、土肥、农机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并成立技术专家指导小组,魏永海任组长,水稻所技术员任成员。各乡镇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组。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落实专人具体负责水稻高产创建工作,将水稻高产创建工作作为市农委、各乡镇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做到认识到位、领导到位、人员到位、责任到位、工作到位、经费到位。

领导小组负责创建工作的组织实施、物质资金落实、部门协调、面积规划落实;技术指导小组负责拟定具体实施方案,做好良种引进、试验示范、生产技术培训和指导,制定好详细的工作计划,要细化每一条措施,筹划每一个行动,确保各项工作的真正落实。

2、广泛开展培训指导。根据农业科技入户培训和指导要求,将在示范区广泛开展技术培训与指导工作,组织科技人员深入示范区,开展苗情、墒情、灾情和病虫情况调查,及时采取田间管理措施,分季节抓好技术培训和生产指导,确保技术进村入户到田,指导大面积生产。达到万亩片有技术专家、千亩片有技术骨干,百亩田有技术标兵的高产创建要求。

3、专人蹲点指导。市农技站和镇农业服务中心,抽调专人蹲点指导,落实技术。确定适宜播种期和育苗方式,采用三超技术,平衡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并适时召开会议,增强干部群众推进创建高产活动的信心。每个技术人员与农户签定科技入户协议,直接负责指导全过程生产技术。

病虫害绿色防控实施方案范文6

一、转变部门职能,充分发挥惠农政策的激励引导作用

我们对涉及到的各项惠农政策的实施方案作了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政策的落实逐渐由部门监管向制度监管转变。特别是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马铃薯脱毒种薯补贴实施方案进行了修改,全面放开马铃薯脱毒种薯市场,由市场选择企业,由市场形成价格,建立良性的市场竞争机制,进一步增强了公平性、灵活性和可操作性。同时,进一步扎实抓好政策落实,严格核查良种补贴面积、农业投保面积,确保惠农政策落实公平、公正、不走样,充分发挥惠农政策预期的激励引导作用。

二、转变发展方式,充分发挥科技对粮食增产的支撑作用

我区各级农业科技人员继续把技术支撑作为粮食持续增产的根本动力,狠抓技术普及率和到位率。全区有“一项巩固基础的技术推广实现重大突破”,即全区通过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和盐碱地改良等措施,建设耕地质量提升示范区突破100万亩;“两项病虫害防治技术开始融合推进”,即全区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面积均达到了3500万亩以上,并逐渐开始融合推进;“三项基础技术实现主要作物全覆盖”,即五大作物五项核心技术推广面积5400多万亩、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积8918万亩,实现了主要粮食作物全覆盖。“四项关键技术推广面积大幅增加”,即以喷滴灌为主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推广面积达1412万亩,较2013年增加86万亩。地膜覆盖推广面积达到2846万亩,较2013年增加114万亩。配方肥施用面积达到4520万亩,较2013年增加499万亩。脱毒马铃薯推广面积达到620万亩,新增100万亩。技术突破和大面积推广为粮食增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三、转变服务理念,充分发挥新型经营主体的示范带动作用

种植业系统结合万名科技人员下基层活动,转变服务理念和服务方式,重点扶持新型经营主体,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冬春科技巡回大培训”和“千家万户科技服务行动”。自治区农牧业厅抽调15名种植业领域专家组成宣讲团,由盟市组织、选题、选专家开展巡回大培训,在11个盟市举办了78场专业技术讲座。带动全区各级农牧业部门培训农民330万人次,发放各类技术资料338万份册。同时,组织开展了“千家万户”科技服务行动,确定了1893名干部和科技人员,定点联系种植业专业合作社1837家,专人联系服务种粮大户15030户,在春播关键时期为新型经营主体提供了量身定做的技术服务,极大提高了新型经营主体的生产水平和辐射带动能力。

四、转变工作重点,充分发挥高产创建带动均衡增产的作用

我区继续把高产创建作为促进粮食生产的一个重要抓手,在全区落实了415个示范片,示范面积达1299.7万亩,共涉及12个盟市,75个粮油糖主产旗县、市区和农场,363个乡镇,1422个行政村,23.98万户。在工作重点上逐渐转向依靠万亩示范带动区域性均衡增产:415个万亩示范片,带动粮食增产9.3亿公斤,带动油料增产844.9万公斤,带动甜菜增产1098.44万公斤。在技术支撑上实现了“六个全覆盖”:优质新品种全覆盖、综合配套高产技术全覆盖、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全覆盖、统防统治全覆盖、全程机械化作业全覆盖、配方肥施用全覆盖。在档次提升上开展了增产模式攻关:在科左中旗、喀喇沁旗、四子王旗分别开展了水地玉米、旱地玉米和马铃薯的增产模式攻关研究并建立了高产创建和模式攻关示范区。

五、继续加快设施蔬菜发展,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我区的蔬菜生产优势区继续把设施蔬菜作为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渠道,不断加大扶持力度,加快推进设施蔬菜建设。截至2014年底,全区设施蔬菜面积达到233万亩,较2013年新增29万亩。设施蔬菜产量突破720万吨,产值突破187亿元,农民人均来自设施蔬菜的收入将达1282元。全区已有成规模日光温室小区1377个。在加快建设进度的同时,各级农牧业部门通过蔬菜标准园和规模化基地建设辐射带动,狠抓温室设计、标准化生产、综合技术推广和质量安全控制。目前,规模化小区的设施蔬菜生产中,标准化、绿色、安全理念已经深入人心。

六、示范引导和市场监管同步加强,不断拓宽保障生产安全领域

全区各级农业相关职能部门在不断加大市场监管力度的同时,充分发挥示范引导作用,提高农民的辨识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2014年,全区落实小麦、水稻、玉米等10种作物1211个品种80个组别496个点次的试验;对1000多个品种进行展示,展示面积达800余亩;对200多个品种的新品种进行示范,示范面积达6000余亩;审定、认定通过了玉米、高粱、向日葵等8种作物105个品种。各地结合高产创建示范区建设,开展了大量的肥料、农药、地膜的农业投入品的试验示范,通过试验示范引导农民选用和识别。同时,进一步加大市场监管和源头治理,检查种子经营企业和门市部,建立了种子入户倒查机制;检查农药生产企业、农药经营单位;针对主要肥料品种和流通渠道进行40多个批次的抽检。通过示范引导和市场监管,全力保障了农业生产投入品的质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