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虫防治的常见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害虫防治的常见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害虫防治的常见方法

害虫防治的常见方法范文1

1、对症下药,药、水配比适宜,选用新型施药工具

首先认真查虫诊病,辨明主要为害的是虫还是病,再辨别其种类。对未能认准的疑难病虫,应及时找当地的农技人员现场确诊;或在田间拔取典型具有代表性的样株,带泥用塑料袋包好根部,送到当地农技部门请农技人员确诊,并指导对症下药。在使用乳油剂或水剂农药时,可用塑料瓶做成一个带把的小量筒,并准备一个能盛20~25kg水的桶,配药时先按每公顷用药量用小量筒量药倒入桶内,再按要求的稀释倍数加水搅均使用。为确保稻田施药均匀,可选用由农业部农技推广中心研制的新型背负式手动喷雾器,该产品操作灵活、方便,不易渗漏。一般喷施的药液(指经水稀释后的药液)应在525kg/hm2以上。

施药时,将习惯的“前进”喷雾改为“后退”喷施操作,保持行走的幅度有一定距离。经实践证明,“后退”喷药较习惯的“前进”喷药操作有以下好处:①因缓慢后退,有利喷足药量;②不致因行走而人为碰落过道两旁稻苗上的药液,提高防治效果;③药液不易沾染衣服,有利于人体健康

2、实行“后退”喷药

在田间施药时,应保持一定的行走幅度,不应无规律地行走。根据水稻的一般密植规格,每次下田左右摆动喷雾的幅度以8~10行稻丛为宜,以防止行走过窄,造成药液浪费和分布不均;而行走过宽又会降低防治效果。

3、施药时保持深水层

施药田块不宜串灌、漫灌,凡过水丘田块应在施药前加开排灌沟。施药时,田间应保持3~5cm深水层。

二、常见病虫害的防治

1、稻瘟病

稻瘟病俗称“鬼掐颈”,是水稻三大病害之一。

1.1发病特点。

苗瘟:病苗基部变黑褐色,上部呈黄褐色或淡红褐色而枯死。潮湿时病苗表面常有灰绿色霉层。叶瘟:病斑呈纺锤形,最外层黄色,内圈褐色,中央灰白色;病斑两端有褐色坏死线向外延伸呈长条状,病斑背面产生灰绿色的霉层。穗颈瘟:发生于穗颈上。病部呈褐色或墨绿色。穗颈发病早的多形成“全白穗”;迟的则谷粒不充实,病穗往往从颈部折下,形成吊颈。

1.2防治方法

①种子消毒:1%的石灰水浸种;强氯精消毒。

②药剂浸秧:用2%的三环唑可湿性粉剂按50g对水25kg的比例,将秧洗净甩干,浸入药液中30s取出堆闷,闷30min,然后栽插。

③喷药防治:一旦出现叶瘟发病中心,及时用甲基托布津、乙基托布津1 000--1 500倍液喷雾;亦可用富士一号,一般用750mL/hm2对水900kg喷雾。在水稻孕穗破口期,不管田块是否发病,都应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5 kg/hm2对水900kg喷雾防治1次。在抽穗后发现穗颈瘟,用富士一号1 500mL/hm2对水900kg进行喷雾。

2、水稻纹枯病

纹枯病俗称花脚杆,是水稻三大病害之一,也是我县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

2.1发病特点。病斑中部呈灰白色,边缘呈暗褐色,经常几个病斑相互连合成云纹状大斑块。在阴雨多湿的情况下,病部长出白色或灰白色的蛛丝状菌丝体,以后逐渐形成白绒状菌

2.2防治方法

①清除菌源,打捞“浪渣”,铲除田边杂草,不用病稻草还田;

②合理施肥灌溉;

③及时喷药:用1%(1万单位)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7.5kg/hm2,或2%井冈霉素1.125 kg/hm2,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kg/hm2对水1 125kg喷雾。也可用草木灰225~300kg/hm2对水1 500kg浸泡一昼夜,过滤后喷雾;或用草木灰375~525kg/hm2直接撒施。

3、稻杆蝇

3.1、危害症状。幼虫乳白色,钻入心叶内为害,秧苗被害后抽出的心叶上有椭圆形或长条形小孔洞,后发展成纵长裂条,叶片破碎。

3.2防治方法。用18%杀虫双3.75kg/hm2对水900kg喷雾。

4、稻纵卷叶螟

稻纵卷叶螟又叫裹叶虫,是我县主要害虫之一。每年随西南气流由中南半岛及我国海南和两广南部稻区迁入我县。主迁入期一般为5月下旬至6月中旬,产卵盛期在6月中旬,危害盛期在6月下旬至7月下旬。

4.1危害症状。以幼虫进行危害,幼虫吐丝将稻叶纵卷成筒,取食叶肉,形成白条斑,受害严重时,稻叶一片枯白。

4.2防治方法

防治应掌握在幼虫盛孵期施药效果最好,一般年份防第3代在6月20日左右。可用杀虫双(兼治钻心虫)、杀虫单等防治。

5、稻飞虱

稻飞虱俗称“蜢子”,也是我县主要害虫之一。我县稻田发生的主要是白背飞虱及褐飞虱。2种飞虱都是随着西南气流从南方稻区迁入。一般在水稻的前期以白背飞虱为主,后期以褐飞虱为主。即白背飞虱主要在分蘖至拔节期为害。

5.1危害症状。受害田块稻叶发黄,分蘖减少,严重时水稻成片“落塘”枯死。褐飞虱主要在孕穗至成熟期为害,危害严重时,稻丛基部变成黑褐色,逐渐全株枯死,受害田常“黄塘”,严重时全田枯黄,形如火烧。

5.2防治方法

两飞虱的防治适期都应在田间有虫量50头/百丛以上时开始用药,效果好的药剂为大功臣、扑虱灵、叶蝉散等。

6、钻心虫

钻心虫包括大螟、二化螟、三化螟3种。

6.1、危害症状

3种都是以幼虫蛀入水稻内取食,在水稻不同生育期,被害植株可形成枯心、枯鞘、虫伤株、枯孕穗和白穗。大螟幼虫红棕色;二化螟幼虫黑褐色,体背有5条纵线;三化螟幼虫淡黄绿色。

6.2防治方法

害虫防治的常见方法范文2

稻蓟马很小,成虫为黑褐色,有翅,爬行很快。一生分卵、若虫和成虫3个阶段。若虫淡黄色,很小,无翅,常卷在稻叶的尖端,刺吸稻叶的汁液。被害的稻叶失水卷曲,稻苗落黄,稻叶上有星星点点的白斑,心叶萎缩,远看像火烧一样。

防治方法:由于稻蓟马很小,一般情况下不易引起人们注意,只是当水稻严重危害而造成大量卷叶时才被发现。因此,要及时检查,把稻蓟马消灭在幼虫期。用40%乐果乳剂1 500~2 000倍液喷雾,秧田和大田施药后,都要保持水层。防治稻蓟马后要补施速效肥,促使秧苗和分蘖恢复生长。

二、水稻纹枯病

纹枯病俗称花脚杆,是水稻三大病害之一,也是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病斑中部呈灰白色,边缘呈暗褐色,经常几个病斑相互连合成云纹状大斑块。在阴雨多湿的情况下,病部长出白色或灰白色的蛛丝状菌丝体,以后逐渐形成白绒状菌块,最后变成褐色坚硬菌核。

防治方法:①清除菌源,打捞“浪渣”,铲除田边杂草,不用病稻草还田;②合理施肥灌溉;③及时喷药:用1%(1万单位)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7.5kg/hm2,或2%井冈霉素1.125 kg/hm2,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kg/hm2对水1 125kg喷雾。也可用草木灰225~300kg/hm2对水1 500kg浸泡一昼夜,过滤后喷雾;或用草木灰375~525kg/hm2直接撒施。

三、稻瘟病

稻瘟病俗称“鬼掐颈”,是水稻三大病害之一。苗瘟:病苗基部变黑褐色,上部呈黄褐色或淡红褐色而枯死。潮湿时病苗表面常有灰绿色霉层。叶瘟:病斑呈纺锤形,最外层黄色,内圈褐色,中央灰白色;病斑两端有褐色坏死线向外延伸呈长条状,病斑背面产生灰绿色的霉层。穗颈瘟:发生于穗颈上。病部呈褐色或墨绿色。穗颈发病早的多形成“全白穗”;迟的则谷粒不充实,病穗往往从颈部折下,形成吊颈。

防治方法:①在水稻品种中,不同品种抗病力差异较大,而且随着稻瘟病不同,菌群的生理小种变化、品种间的抗病力亦发生变化。因此,选择抗病品种不能一成不变,应不断更新换代优良抗病新品种,种子消毒:1%的石灰水浸种;强氯精消毒。②在选择抗病组合的同时,播种前用福尔马林或强氯精进行种子处理,可消灭稻瘟病和其他病菌。发病田禾秆不应堆置于水源和稻田埂上,也不应用作催芽时的覆盖物,在稻秆回田时,应在撒施生石灰后把禾秆犁埋入或淹没在水里沤烂。药剂浸秧:用2%的三环唑可湿性粉剂按50g对水25kg的比例,将秧洗净甩干,浸入药液中30s取出堆闷,闷30min,然后栽插。③喷药防治:一旦出现叶瘟发病中心,及时用甲基托布津、乙基托布津1 000~1 500倍液喷雾;亦可用富士一号,一般用750mL/hm2对水900kg喷雾。在水稻孕穗破口期,不管田块是否发病,都应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5 kg/hm2对水900kg喷雾防治1次。在抽穗后发现穗颈瘟,用富士一号1 500mL/hm2对水900kg进行喷雾。

四、稻纵卷叶螟

稻纵卷叶螟又叫裹叶虫,主迁入期一般为5月下旬至6月中旬,产卵盛期在6月中旬,危害盛期在6月下旬至7月下旬。危害水稻的纵卷叶螟有2种,稻纵卷叶螟和显纹纵卷叶螟。稻纵卷叶螟晚间活动,有趋光性,在嫩绿茂密的稻株上产卵。其产卵分散,一处产1卵,少数一处产2~3粒。显纹纵卷叶螟产卵在稻叶背面,以3~5粒排成鱼鳞状,散产的少,有远距离迁区和群集特性。初孵幼虫先在心叶或嫩叶上取叶肉,随后吐丝,纵卷单叶管状虫苞,一苞一虫,3龄后转移危害,虫龄增大,虫苞扩大,危害越为严重。每头幼虫能食害5~9叶。显纹纵卷叶螟的虫苞有1~4头,多达7头,以幼虫进行危害,幼虫吐丝将稻叶纵卷成筒,取食叶肉,形成白条斑,受害严重时,稻叶一片枯白。

防治方法:防治应掌握在幼虫盛孵期施药效果最好,一般年份防第3代在6月20日左右。可用杀虫双(兼治钻心虫)、杀虫单等防治。

五、稻飞虱

稻飞虱俗称“蜢子”,也是主要害虫之一。稻田发生的主要是白背飞虱及褐飞虱。一般在水稻的前期以白背飞虱为主,后期以褐飞虱为主。即白背飞虱主要在分蘖至拔节期为害。稻飞虱一般都躲在稻田中间稻株下部的叶鞘和茎的组织内,刺吸稻茎的汁液,稻苗被害部分出现不规则的长形褐斑,严重时,稻株基部变为黑褐色,逐渐全株枯死,受害田常“黄塘”,严重时全田枯黄,形如火烧。

由于茎组织被破坏,养分不能上升,稻株逐渐凋萎而枯死,或者倒伏。水稻抽穗后的下部稻茎衰老,稻飞虱转移上部吸嫩穗颈,使稻粒变成空壳或半饱粒,同时灰飞虱能传播水稻病毒病。

防治方法:在虫量达1 500头/百丛以上时施药防治。喷药时应注意先从田的四周开始,由外向内,实行围歼。喷药要均匀周到,注意把药液喷在稻株中、下部。使用扑虱灵可湿性粉剂300~375 g/hm2,或25%优乐得可湿性粉剂300~375 g/hm2,或20%叶蝉散乳油2 250 mL/hm2,任选1种,对水1 125~1 500 kg常规喷雾,或对水75.0~112.5 kg低量喷雾。

六、钻心虫

钻心虫包括大螟、二化螟、三化螟3种。

3种都是以幼虫蛀入水稻内取食,在水稻不同生育期,被害植株可形成枯心、枯鞘、虫伤株、枯孕穗和白穗。大螟幼虫红棕色;二化螟幼虫黑褐色,体背有5条纵线;三化螟幼虫淡黄绿色。

害虫防治的常见方法范文3

关键词花卉;害虫;危害;症状;防治方法

中图分类号 S436.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08-0176-02

花卉栽培过程中,常有害虫对其进行危害。其危害的方式不一,主要有刺吸花卉汁液害虫(螨)、食叶害虫、蛀干害虫和地下害虫,现对危害症状与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1刺吸花卉汁液害虫(螨)

1.1桃蚜

1.1.1危害症状。桃蚜是同翅目蚜科昆虫,其个体柔软、细小,往往几十头至上百头群聚在花卉的叶片、嫩茎、花蕾和顶芽上危害,桃蚜以刺吸式口器刺吸花卉体内的养分,引起花卉畸形生长,造成叶片皱缩、卷曲、虫瘿以致脱落,甚至花卉植株枯萎、死亡。

1.1.2防治方法。①盆栽花卉上零星发生时,可用毛笔蘸肥皂或洗衣粉水将其刷掉,要求小心轻刷,避免刷伤嫩梢、嫩叶。刷下的桃蚜要及时处理干净。②盆栽花卉上发生量大时或在木本花卉上发生时应及时喷药防治。发生严重的情况下,可用50%辛敌乳油2 000倍液,或50%敌马乳油2 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1]。

1.2白粉虱

1.2.1危害症状。白粉虱是同翅目粉虱科昆虫,其体小(体长1.0-1.2 mm),浅黄色,群聚为害花卉叶片,以成虫和若虫在叶背用刺吸式口器刺入吸取汁液,使叶片枯黄脱落,使花卉生长不良,造成叶片枯黄,甚至整株枯死。倒挂金钟、茉莉、一串红、月季、万寿菊、杜鹃、扶桑等花卉常受其危害。

1.2.2防治方法。①利用白粉虱成虫对黄色有强烈趋性,可在花卉植株旁边放置黄板,摇动花卉枝条,使白粉虱成虫飞动,粘到黄板上,起到诱杀作用。②冬季要移入室内养植的盆栽花卉,需严格检查叶背,务必将白粉虱除净才可带入。③药剂防治:40%乐果乳油1 0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1 000倍液对成虫、若虫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或选用2.5%溴氰菊酯乳油1 500倍液,或2.5%联苯菊酯乳油1 500倍液喷雾对各虫态喷雾防治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1.3吹绵介壳虫

1.3.1危害症状。同翅目绵介科昆虫,雌成虫、若虫群集于花卉植株叶背、嫩梢上危害,使叶、梢枯萎,甚至整株枯死。吹绵介壳虫的排泄物易繁殖霉菌,使花卉的花、叶、嫩梢变黑,影响观赏价值。

1.3.2防治方法。①加强花卉养护,适当剪枝,使之通风透光;合理施肥,增强花卉生长势,创造不利于吹绵介壳虫发生的条件。②人工防治。花卉栽培中,发现个别枝条或叶片有吹绵介壳虫,可用毛刷刷除,并结合修剪,剪去虫枝、虫叶,剪除的虫枝、虫叶要集中烧毁,不要乱丢。③药剂防治。发生严重的情况下,用40%乐果乳油1 0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1 000倍液,或40%速扑杀乳油2 0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7-10 d喷1次,连续喷2-3次。

1.4柑橘红蜘蛛

1.4.1危害症状。又名柑橘全爪螨,蛛形纲真螨目叶螨科的小型蜘蛛,不是昆虫。柑橘红蜘蛛以成、若螨的口器刺入叶内吮吸汁液,被害叶片叶绿素受到破坏,危害严重时,叶面呈现密集细小的灰黄点或斑块,叶片渐渐枯黄脱落,甚至整株叶片落光,对花卉生长危害甚大。

1.4.2防治方法。①加强管理。结合栽培管理,进行合理修剪,使之通风透光,及时清除枯枝落叶,以减少螨源。②人工防治。花卉栽培中,平时注意观察,发现叶片有灰黄斑点时,应仔细检查叶面和叶背,最好借助放大镜,易于观察,发现个别叶片有红蜘蛛时要摘除虫叶,集中烧毁。③药剂防治。发生严重的情况下,可用73%克螨特乳油3 000倍液,或20%扫螨净可湿性粉剂3 000倍液,或30%螨蚜威1 5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隔10 d再喷1次,效果良好。

2食叶害虫

2.1小青花金龟子

2.1.1危害症状。小青花金龟子是鞘翅目花金龟科昆虫,以成虫群集危害,常常几头或几十头在一株花卉上取食危害,为害花卉的花蕾、花冠和花蕊,造成被害花卉花朵稀落,残缺不全,影响花卉的观赏价值。大丽花、月季、玫瑰、美人蕉、木芙蓉、丁香、珍珠梅等花卉常受其危害。

2.1.2防治方法。①在花卉种植地不堆放粪肥和垃圾,以减少虫源。②捕杀成虫:在成虫发生期,清晨和傍晚在花上和土表层人工捕捉成虫,并将捉到的成虫及时处死。③药剂防治:发生严重的情况下,可用20%速灭杀丁乳油1 000倍液,或溴氰菊酯乳油1 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2]。

2.2中国绿刺蛾

2.2.1危害症状。初孵幼虫群栖危害,3龄后分散取食叶片,常把叶片吃光,主要为害紫荆、紫薇、山茶、梅花、樱花、紫叶李等花卉。

2.2.2防治方法。①人工消灭越冬虫茧:根据中国绿刺蛾越冬场所(树干上或树基部土层)冬、春2季摘除树干上的虫茧和挖掘花木周围土中的虫茧,并将虫茧烧毁。②发现初孵幼虫时,摘除虫叶,并将初孵幼虫处死。③药剂防治:幼虫发生期,用50%辛硫磷乳油1 000-1 500倍液,或50%杀螟松乳油800倍液喷杀,防治效果良好。

2.3银纹夜蛾

2.3.1危害症状。鳞翅目夜蛾科昆虫,初孵幼虫群居取食花卉叶肉,留下表皮,3龄后分散危害,白天静伏在花卉枝条或叶背上,早晚取食,将叶和花咬成缺刻状,使花卉失去观赏和经济价值。一串红、月季、万寿菊、大丽花、美人蕉等花卉常受其危害。

2.3.2防治方法。①用黑光灯和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②人工灭蛹:结合花卉养护管理,如除草、翻土或换盆时,消灭蛹体。③药剂防治:发生严重时,可用6%百树菊酯乳油2 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 5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1 500倍液,或40%乐果乳油1 500倍液喷杀。注意药剂的交替使用,以减少抗性产生[3]。

3蛀干害虫

3.1大丽花螟蛾

3.1.1危害症状。鳞翅目螟蛾科昆虫,幼虫蛀食花卉的茎杆,将茎杆蛀空,致使花卉植株上部枯黄而死,不能开花,严重影响花卉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大丽花螟蛾为害大丽花、、山茶等花卉。

3.1.2防治方法。①及时剪除并集中烧毁花卉上被害的枝条。②幼虫孵化期,用40%乐果乳油1 500倍液,或50%杀螟松乳油800倍液喷杀,可杀灭初孵幼虫。

3.2蔷薇茎蜂

3.2.1危害症状。蔷薇茎蜂膜翅目茎蜂科昆虫,其为害蔷薇、月季、野蔷薇等花卉。幼虫蛀食花卉茎梢,并沿茎髓向下蛀食,将排泄物充塞在空茎内不外排,造成嫩梢枯萎,影响花卉生长与开花,降低花卉观赏价值和生产效益。

3.2.2防治方法。①秋、冬季剪除被害虫枝,并集中烧毁,消灭越冬幼虫。②幼虫孵化期,用40%乐果乳油1 5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1 000倍液喷杀。

4地下害虫

花卉上的地下害虫是指在土壤中为害花卉幼苗的根、茎和种子的各种害虫,这类害虫往往使花卉育苗和花圃造成很大损失,地下害虫的种类很多,主要有蛴螬(金龟子幼虫的总称,属鞘翅目金龟总科昆虫)、小地老虎(鳞翅目夜蛾科昆虫)、种蝇(双翅目蝇科昆虫)。

4.1危害症状

蛴螬食性杂,危害重,常常为害花卉幼苗的根茎部,使其萎蔫枯死,造成缺苗断垄现象;小地老虎的幼虫3龄以前昼夜活动,群集在花卉叶或茎上危害,3龄以后分散活动,白天潜伏在土表层,夜间出土危害,咬断幼苗的根茎部或咬食未出土的幼苗,常将咬断幼苗拖入土穴中,造成苗床缺苗断垄,损失严重;种蝇的幼虫将种仁食净,还为害幼根、嫩茎,轻者造成缺苗,重者植株全部死之,严重影响花卉生长与生产。

4.2防治方法

一是花卉苗床要适当深耕,精耕细作,清除杂草。二是合理施肥:在播种育苗时,施用有机肥,必须是充分腐熟的,未腐熟的有机肥料,会诱发多种地下害虫的发生,加重危害。使用腐熟的有机肥是防治种蝇的重要措施。三是诱杀成虫:用黑光灯和频振式杀虫灯诱杀部分蛴螬、小地老虎、种蝇的成虫。四是人工捕捉幼虫或成虫:清晨,在断苗的周围见残留的被害茎叶在土中时,将土挖开,捕杀小地老虎的幼虫;利用金龟子的假死性,黄昏时敲、振花卉枝条上捕杀,可减少土中蛴螬的数量。五是药剂防治:发生严重时,可喷施20%高卫士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用5%锐劲特悬浮剂2 000倍液灌苗床和盆栽花卉[4-5]。

5参考文献

[1] 梁勇.室内盆栽花卉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J].河南农业,2012(1):28.

[2] 解灵军,贾晓梅,陈萍,等.河北省部分地区花卉虫害与防治调查[J].湖北农业科学,2011,50(13):2673-2675.

[3] 赵彦红.花卉常见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J].现代农村科技,2011(4):27.

害虫防治的常见方法范文4

关键词:核桃;病害;虫害;发生与防治

近年来,河南省许昌林业科学研究所结合国家林业局“核桃良种区域化试验”研究计划项目的开展,相继引进了10个国内新近选育的早实丰产核桃良种,并在禹州市文殊镇陈南村、无梁镇等浅山丘陵区营建了200hm2丰产试验园,有力地促进了我市核桃生产的发展。2003至今我们进行了良种核桃栽培技术研究,总结出了核桃常见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总结如下供大家参考。

1常见病害

1.1核桃白粉病危害叶片幼芽和新梢,造成早期落叶,甚至苗木死亡,7~8月发病,发病初期叶片退绿或造成黄斑,严重时叶片扭曲皱缩,幼芽萌发而不能展叶,在叶片的正面或反面出现圆片状白粉层,后期在白粉中产生褐色或黑色粒点。

防治方法:连续清除病叶、病枝并烧掉,加强管理,增强树势和抗病力;7月份发病初期用波美0.20~0.30度石硫合剂喷施。

1.2核桃褐斑病主要危害叶片,果实和嫩梢,可造成落叶枯梢。叶片感病后,先出现近圆形和中间呈灰色的小褐斑,病斑上略呈同心轮纹排列的小黑点。病斑增多后呈枯花斑,果实表面病斑小而凹陷。嫩苗上呈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1年多次侵染,5~6月发病,7~8月为发病盛期。

防治方法:清除病叶和结合修剪除病梢,深埋或烧掉:开花前后和6月中旬各喷1次1:2:200倍波尔多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50%多菌灵1 000倍、800~1 000倍百菌清等

1.3核桃黑斑病该病是一种病原细菌引起,别名核桃细菌性黑斑病。果实受害初期表面出现褐色油浸状微隆起小斑,以后病斑逐渐扩大下陷,变黑,外缘有小浸状晕圈。

防治方法:培育和栽培抗病品种,保持树体健壮生长,增强病力,及时清除病果、病叶等病源物。发芽前喷波美3~5度石硫合剂。5~6月喷洒1:2:200倍波尔多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于雌花开花前、开花后和幼果期各喷1次。

1.4核桃炭疽病危害果实、嫩枝、幼芽、叶片、芽及嫩梢上时有发生。一般病果率达20%~40%,严重者高达80%以上。果实染病先在绿色的外果皮上产生圆形或近圆形黑褐色病斑,后扩展或深入表皮,中央凹陷,内生许多黑色小点,散生或排列成轮纹状,雨后或湿度大时,黑点上溢出粉红色黏质状物,这其实是病菌的分生孢子盘和分生孢子。叶片染病则产生黄褐色近圆形病斑,上面生有黑色小颗粒。一般雨日多,湿度大,通风透光不良易发病。品种间抗病性不同,晚熟品种发病轻,但现在种植的薄壳类型品种容易发病。

防治方法:①注意消除病果僵果、病枝叶,集中深埋或烧毁,可以减少侵染菌源。选用丰产抗病品种,增强自身抵御能力。②种植薄壳型品种时,株行距离适当,不宜过密,保持良好的通风透气。6~7月间发现病果要及时摘除,减少传染,并喷洒1:2:200倍波尔多液。③发病重的核桃园在开发后发病前开始喷洒25%炭特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敌百克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隔10~15d喷1次,连续防治2~3次。发病前(展叶后),及时喷200倍倍量式波尔多液2~3次或多菌灵800倍液2~3次。发病严重时喷1 000倍液炭疽灵。75%百菌清500倍液。

1.5核桃日灼病高温季节容易发生,果实轻度灼伤,在果皮上出现圆形黄褐色病斑,严重时斑块变黑,干枯下陷,引起果实发育不良或脱落。枝条受日灼后表皮干枯或整枝枯死。

防治方法:合理修剪,适度厚留枝叶,冬季树干涂白。旱季注意灌水,提高湿度,改善园中小气候。在出现高温前,向果面喷50倍液石灰乳,降低果面温度,减轻危害。

2常见虫害

2.1刺蛾(俗称洋辣子、刺八角)常见的有黄刺蛾、福刺蛾、绿刺蛾和扁刺蛾。以初龄幼虫取食叶面下表皮和叶肉,仅留表皮呈网状透明斑,每年发生1~2代,6月初出现成虫于叶背产卵,7月中旬至8月上旬孵化成幼虫开始危害叶片。8月下旬老熟幼虫结茧越冬。

防治方法:①秋季结合修剪铲出虫茧并深埋,成虫出现期(6月上中旬)每天用黑光灯诱杀成虫。摘除群集危害的虫叶并立即埋掉或将幼虫踩死。②幼虫危害严重时,在幼虫发生期喷洒25%亚胺硫磷乳油600倍液或2.50%溴氰菊酯乳剂5 000倍液。

2.2 核桃小吉丁虫(又名串皮虫)是危害核桃的重要害虫以幼虫在枝干的皮层内缧旋状取食,被害处枝肿大,表皮变为黑褐色,直接破坏输导组织,导致大枝脱水干枯,严重时全株枯死。

防治方法: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的抗虫力,采后至落叶前结合修剪剪除受害枝条,集中烧掉。成虫发生期喷洒25%西维因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剂800倍液,2.50%溴氰菊酯乳剂4 000倍液。

2.3云斑天牛2~3年发生1代,以成虫或幼虫,在枝干道内或蛹里越冬。次年5~6月成虫咬成圆形羽化孔钻出,啃食核桃当年生枝条嫩皮。幼虫孵出后,先在皮层蛀成三角形蛀痕,入孔处有木屑排出,树皮逐渐外胀纵裂,随即钻入心材,第2年化蛹,第3年核桃树发枝后咬一圆孔钻出。

防治方法:成虫发生期人工捕杀。在成虫产卵期和幼虫孵化期,用小刀挑出虫卵捏碎。同时细致地在主干上喷1~2次1 000倍敌敌畏液或喹硫磷,以杀死虫卵或幼虫。幼虫入树干后,用细钢丝或竹签捅入蛀孔内将虫刺死。或用棉花球蘸400倍敌敌畏液塞入蛀孔将虫杀死。

害虫防治的常见方法范文5

[关键词] 苹果梨 病虫害 防治

[中图分类号] S436.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8-0045-01

苹果梨属于白梨系统,因果面带有点状红晕而得名苹果梨。苹果梨的耐寒性很强,而且对土壤和水分的要求也不是很高,特别适合在辽西半干旱地区栽培。阜新是辽宁省苹果梨的主产区之一,截止2013年,全市苹果梨的栽培面积达到10万亩。随着阜新地区200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带的全面推进,全市苹果梨的栽培面积还将大幅增加。

笔者近年来对阜新地区苹果梨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苹果梨上病虫害发生较为严重,特别是在一些老果园,由于病虫害的发生,梨果的品质和产量明显下降,给果农造成巨大损失。现针对调查到的病虫害发生情况,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以期为果农生产上提供参考。

一、阜新地区苹果梨栽培现状

阜新地区苹果梨主要分布在阜蒙县的大固本镇、务欢池镇、扎兰营子镇、阜新镇、旧庙镇以及彰武县的前福兴地镇、大冷镇、哈尔套镇、双庙镇、东六家子镇等。

二、阜新地区苹果梨主要病害的发生及防治

在阜新地区,苹果梨的主要病害有干腐病、锈病、缩叶病、褐斑病等,其中发生面积最大,造成损失最严重的是干腐病。

1.苹果梨干腐病的发病症状

苹果梨干腐病的主要危害是发生在枝干和果实上,幼树受害更加严重。发病初期枝干上出现褐色病斑,凹陷,随着病情的发展,病斑扩大,严重时可烂到木质部,导致枝干枯死。果实染病时,发病症状与轮纹病极其相似,都是在果面上出现轮纹斑。

2.苹果梨干腐病的发病条件

干腐病以前并不是阜新地区苹果梨上的主要病害,近几年来,此病的发生有加重的趋势。由于其果实的受害状与轮纹病极为相似,生产上经常把此病误认为轮纹病耽误了防治,造成严重的损失。此病的病原菌主要在树皮内越冬,并具有潜伏侵染的特点。一般在老果园内发病重,一些管理不善、果树生长势弱的果园发病重。另外,就笔者到田间实地调查发现,一些种植过密的果园往往发病也较重,这可能与种植密度大导致植株下部光照条件过差有关。

3.苹果梨干腐病的防治措施

苹果梨干腐病的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做好预防工作,发病要及时防治,才能控制其危害。具体预防措施有:(1)控制园内定植梨树的数量,不能种植过密,否则透光性差,病害发生严重。(2)控制好结果量,适当疏花疏果,保证树体正常的营养供应,提高抗病能力。(3)加强肥水管理,花后及越冬前要追施有机肥,提高树体的营养水平。治疗措施有:(1)早春、晚秋发病盛期,可用刀刮除病斑, 一般只刮掉腐烂皮层即可,并涂抹甲基硫菌灵乳油,效果很好。(2)在春季梨树萌芽前及秋天果实收获以后,可全树喷洒45%施纳宁水剂500倍液、1:2:200倍式波尔多液或45%晶体石硫合剂300倍液等进行药剂防治,保护枝干和果实。

三、阜新地区苹果梨主要害虫的发生及防治

阜新地区,苹果梨上的主要害虫有梨小食心虫、桃小食心虫、天幕毛虫、金龟子、大青叶蝉等,其中发生面积最大,危害最严重的是梨小食心虫和天幕毛虫,它们分别危害果实和叶片。

1.梨小食心虫

1.1梨小食心虫的危害症状

属于蛀果类害虫,幼虫多从幼果萼、梗洼处蛀入,一般受害果实内有虫一头至两头,常导致幼果提早脱落。也可危害嫩梢、嫩叶。

1.2 梨小食心虫的发生规律

在阜新地区梨小食心虫一般一年发生3代,越冬代成虫发生在4月下旬至5月下旬,第一代成虫发生在6月末至7月末,第二代成虫发生在8月中旬至9月中旬。以第二代幼虫和第三代幼虫危害果实。

1.3 梨小食心虫的防治方法

梨小食心虫的防治应把握住两个原则,一是加强地面防治;二是树上喷药要把握时机。同时要采取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等多种措施并举的策略,才能有效的控制其危害。农业防治措施:(1)冬季清园时,刮除树干粗皮,可消灭皮内越冬的梨小食心虫。(2)结合修剪,剪除梨小食心虫越冬的虫芽。(3) 田间管理过程中,发现食心虫危害果要及时摘除,带到田外深埋或烧毁。物理防治措施:(1)使用糖醋液诱杀梨小食心虫成虫。糖醋液的配比为:糖:醋:水=1:4:16,并要加入少量的敌杀死或敌百虫乳油。(2)使用黑光灯诱杀成虫。利用蛾子的趋光性,在夜间使用黑光灯进行诱杀,简单实用。化学药剂防治:(1)地面喷药防治:在每年的5、6月份,使用50%的辛硫磷乳油300倍液喷施树冠下面,然后浅锄入土。(2)树上药剂防治:当卵果率达到1%或1.5%时,即要进行喷药防治。可采用的药剂有有机磷类或菊酯类的杀虫剂,如敌杀死、溴氰菊脂、功夫乳油等。

2.天幕毛虫

2.1天幕毛虫的危害症状

天幕毛虫, 又叫顶针虫,属鳞翅目枯叶蛾科,主要危害果树和园林树木。此虫以幼虫取食叶片危害,发生严重时可将整个树木的叶片全部吃光。

2.2天幕毛虫的发生规律

天幕毛虫一年发生一代,在我们地区通常是以完成胚胎发育的幼虫在卵壳内越冬,到来年4月下旬或5月上旬开始孵化活动,初孵幼虫结网群集危害,稍大后分散危害,幼虫共6龄,3龄以后进入暴食期。 幼虫经过43天左右, 到5月下旬或6月上旬开始化蛹,6月中下旬羽化出成虫,然后成虫再产卵。

2.3 天幕毛虫的防治方法

(1)利用黑光灯诱杀成虫。(2)结合冬剪,及时将梨树小枝条上的卵块剪掉,带到田外烧毁。(3)药剂防治。可选用的药剂有2.5%溴氰菊酯5000 倍液、2.5%功夫乳油3000倍液或灭幼脲3号3500倍液等。

参考文献

[1]李红兰.梨干腐病综合防治技术.甘肃科技纵横,2007年第36卷第3期.

[2]陈梅香,骆有庆,赵春江等.梨小食心虫研究进展.北方园艺,2009年第8期.

害虫防治的常见方法范文6

关键词:夏季;平菇栽培;杂菌污染;病虫害;防治方法

夏季平菇栽培由于天气炎热,各种生物繁衍,因此杂菌及病虫害的危害成为夏季平菇生产中一种严重灾害,直接影响产量和质量,造成经济损失,以下就是杂菌和病虫害发生的原因和防治方法。

1 杂菌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

1.1 杂菌发生原因

1.1.1 原料带菌

生产平菇的原材料,通常为农副产品下脚料,其营养丰富,适合各种微生物的生长,如果原料保管不当,受潮后有利于微生物的繁殖,采用这些原料,虽然经过灭菌,但也会因操作不当等原因不能彻底杀灭杂菌孢子,容易感染杂菌。

1.1.2 灭菌不彻底

高压蒸汽灭菌时,冷空气未排尽,灭菌空间内的温度和压力没有达到统一。常压蒸汽灭菌时,有效灭菌时间不足(计时时间不当、锅内的水没有保持沸腾状态)。

1.1.3 菌种带菌

母种、原种或栽培种培养过程中染菌后没有及时挑出,直接参与生产,从而加重污染,表现在接种点上首先发生杂菌污染。

1.1.4 接种器具带菌

操作时,忽略了接种勺、接种针等工具的灼烧消毒,将杂菌由接种工具带入菌种或培养料内导致感染杂菌,其表现在接种点或接种点周围首先发生杂菌。

1.1.5 接种环境染菌

接种环境(如接种室、接种箱、接种帐等)消毒不彻底或封闭不良,杂菌就会侵入滋生,表现在培养料面发生杂菌感染。

1.1.6 培养过程中染菌

在培养室内,由于高温、高湿、通风不良、环境中带菌等原因,导致菌丝生长阶段感染各种杂菌。

1.2 杂菌防治方法

1.2.1 灭菌要彻底。高压灭菌时,上压前要排尽冷空气,为保证冷空气彻底排尽,当压力上升至0.05MPa时放气,反复2次至彻底排尽冷空气,此时保证灭菌锅的正常运行,当压力重新升至0.11~0.12MPa、温度达到121 ℃时开始计时;常压灭菌时,当塑料布鼓起后排尽冷气,反复2~3次,当塑料布再次鼓起,温度达到100 ℃后开始计时,维持12 h后方可停止灭菌。

1.2.2 培养基原料要新鲜、无霉变,稻糠、麸皮等有霉变或结块的不宜使用,如果培养料经过发酵,那么要当天拌料当天装瓶或装袋,当天灭菌,防止各原料酸变。

1.2.3 接种室、接种箱、接种帐、接种工具等要消毒彻底,接种操作人员要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程进行,动作要熟练、迅速。

1.2.4 选择菌丝生命力旺盛、菌龄适宜、无染菌的菌种。

1.2.5 培养室应保证通风良好、周围环境干净、能够控制温度,每隔1周用杀虫剂、杀菌剂处理1次。

1.3 出现杂菌后的处理方法

平菇发菌阶段常出现的杂菌有毛霉、木霉(也称绿霉)、链孢霉、曲霉(黑曲霉和黄曲霉)。

毛霉又称长毛菌,初期为蜘蛛网状的白色絮状菌丝,后期变成灰白色,生长速度很快,一般生长于平菇菌丝前端,而受感染的平菇菌丝受阻。在温度较高、湿度大、通风不良的条件下发生几率高。

木霉是竞争性杂菌,寄生在培养基上,与平菇菌丝争夺营养和空间。它分泌毒素阻碍平菇菌丝生长,是平菇生产中常见的杂菌。为害期长,菌丝和子实体的生长过程都受到侵害,覆盖在培养基表面,当温度偏高水分偏大时造成烂袋,造成平菇减产或绝收。

链孢霉又称红色面包霉。初期为白色,后期为橘红色粉末状,造成菌种和出菇袋大量感染且传播速度极快。培养料不新鲜、湿度大、培养环境不良、灭菌不彻底的情况下容易发生。

曲霉,平菇生产中常见的是黑曲霉和黄曲霉,该霉菌除与菌丝争夺营养和水分以及生存空间外,还可分泌毒素严重危害平菇菌丝,而且它还是一种致癌物质,严重危害人体健康,是杂菌中抗性较高的品种。

防治措施:不要使用霉变的原料,尽量消除接种环境中的孢子,并且通风降湿。发菌阶段一旦发现局部有木霉的,早期可用多菌灵或克霉灵500倍液涂抹感染处,并撒上一层石灰粉。感染严重时,及时清除并烧毁或深埋,防止扩散感染。发现链孢霉时先用湿报纸盖住,防止链孢霉孢子扩散,并及时清除污染瓶或污染袋,集中处理,千万不能到处乱扔,及时深埋,以免造成二次感染。感染曲霉的污染袋与木霉和链孢霉的处理方法一样。在栽培中要搞好环境卫生,培养料灭菌要彻底,搬运时勿损伤菌袋。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培养室避免高温高湿,定期检查。

2 常见的病害及防治方法

2.1 真菌性软腐病

发病初期,料面上长出一层白色棉花状的菌丝,湿度大时料表面很快布满病菌菌丝,并将子实体包裹,菌柄和菌褶上长一层白色棉花状菌丝。子实体基部变成淡褐色软腐,向上发展后子实体一触即倒。

防治方法:培养料进行高温堆积发酵。发病初期,及时清除病菇,停止喷水1~2 d偏干管理,料面上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2.2 细菌性褐斑病

病菌存在于土壤及湿度大的环境中,在平菇子实体表面出现不规则的黄色病斑,尤其是湿度大的环境中繁殖迅速,病斑变成深褐色且有黏液,有中度至强烈的臭味。高温高湿时,特别在菌盖表面长时间有水膜时该病发生几率大。

防治方法:培养料应进行高温堆积发酵。合理调控菇房内温度和湿度,防止料面和子实体表面出现积水。发现病菇及时清除,再喷洒农用链霉素或100倍的漂白粉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