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思维训练的重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创意思维训练的重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创意思维训练的重点

创意思维训练的重点范文1

【关键词】语文教学 创意思维 训练

1.语文科教学的目标

语文,过去称之为国文,它具有工具性的一面,但另一方面,从内容而言,它则是生活,是事物,是思想,是精神。没有这一点,所有的表达都成了无本之源。因此,《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语文教学中要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也就是说,要培养学生成为一个具有社会主义价值标准的独立思维个体。综合起来说,语文科教学的目标就是知识、能力、思想三个方面的统一。但在多年的教学实际中,我们看重的是前者,而忽视了后二者,并将思想粗线条地看作是政治思想的简单灌输,而不是将之看作是学生作为独立个体思维的发展过程。笔者认为,对于思想,重要的是思维发生的训练和培养。而一系列的思想价值标准,不过是通过思维训练之后,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自发吸收而达到的培养目标。那么,作为创意思维与这又有什么联系呢?

2.创意思维训练的基本含义及意义

任何一个思维的个体在出生后,接受新的知识以前,他并不具有任何观念的思维模式,当他进入社会生活实践领域后,他开始接受观念并形成自己的思维体系。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如果只是某些观念简单的灌输,那么这一体系只会成为另一模式呆板的翻版,并在以后的发展中缺乏新鲜的活力,这不符合个体具有创造性的要求,也不符合这个社会发展的总的趋势。因此,我们就需要在个体的一个个接受过程中,经过教育中的训练,逐渐形成自己独立的而富有创造性的接受体系。而语文科教学无疑是这些教育过程中最重样的一环,如何在语文科教学中贯彻创意思维的训练目标,就具有了重要的意义。它不仅能为年青一代的思想腾飞创造良机,也会使他们在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提高方面获得更大的益处。

3.在语文科教学中引进创意思维的主要作用

语文科的教学,它是教育环节中重要的一环,在其中贯彻创意思维的训练主要有以下两点重要作用:

3.1 教会学生多种学习思考的方式和技巧。“教是为了不教”、“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是叶圣陶先生的两句至理名言。前者是叫的最终目的,后者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所采用的基本手段。它阐明了对于“教”的总体认识,指出了进行教的具体方法,因为最终学生都要离开老师独立的去工作和学习。

3.2 有助于同学们思想境界的自发提高,改变过去被动式的思想教育方式。在以前思想教育中,我们采取的方式往往过于简单,常常是把一些我们称之为思想的观念,标准当作条款的知识让学生硬记住,似乎记住了,就万事大吉了。其实,成功的思想教育要体现在受教育者个体以后行动的自觉性上,而这只能依靠主体自觉能动的吸纳。在创意思维训练中,我们培养他们比较,选择的思维模式,然后有意识地引导他们主动地去选择自己的原则和价值标准,这样就把过去思想教育中的被动式教育转变为主动式教育,从而让他们的思想观念主动自觉地有了新的提高和认识。

4.语文科教学中创意思维的具体训练

关于创意思维的训练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工程。在长期的思维实践中,每个人都形成了自已所惯用的,格式化的思考模式,虽然中学生的这一思考模型尚未顽固的定型(这也是其具有可塑性的一面),但当面临外界事物或现实问题,他们常会不假思索地把它们纳入特定的思维框架并沿着特定的思维路径对它们进行思考和处理,这就是思维的惯常定势。它主要表现为权威定势、从众定势。权威定势主要来源于书本,老师或学生心理中具有崇敬地位的一些人的观点和看法等;从众定势主要源于对周围群体压力的一种屈服,也叫“人云亦云”。一般说来,惯常定势具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它的形式化结构,二是它强大的惯性,在强大的惯性定势前,作为独立的思维个体往往会丧失独立性,自主性,从而失去创造性。

创意思维训练的重点范文2

【关键词】剪辑,艺技意,教学方法,改革

近年,不仅仅是用人单位的反馈,我们在项目教学的过程中也普遍发现,同学们的剪辑技术过硬,模仿能力很强,但是进一步地探索能力或者说对剪辑的创意思维的体现却几乎为零。《影视后期剪辑》是影视专业的核心课程。影视作品从剧本到成片,可以说剪辑是最终的艺术再造。剪辑这个职业也越来越受到业内的重视,甚至导演也会大胆放手让剪辑师自主操刀。当然,要成为一名剪辑师的因素很多。本文主要研究高职院校的课程《影视后期剪辑》在教学理念和教学设计的改革中,应该如何让同学们们从理论到实操,成为有独立思考能力,具备创意思维的剪辑工作者。我们深入分析、研究,设计了一套加强创意思维训练的艺・技・意互渗互补的教学方法。并在14级新生中实践,初步得到成效。

一、培养为“剪糊匠”而非“剪辑师”的原因分析

根据市场的反馈及教学的发现,我们认为培养效果的不足,是影视剪辑课程没有很好的落实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此,我们做了大量的调研与分析。

1.1剪辑创意思维的缺乏首先来源于剪辑艺术修养的缺失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这些被行业企业的专业人士定位为“剪糊匠”的在校学生或者已毕业学生,对电影剪辑历史中的重大人物和重要理论知之甚少。

在理论匮乏的前提下,我们又如何能够要求他们剪出具有思想性、艺术性的创意作品?

1.2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学生拒绝枯燥的理论讲解

在过去的课程设计中,我们从未忽略过对剪辑理论的解读。不过,在课程安排中,要么把理论与实践分为课程的两个部分,先把理论部分讲解完成后,进入实践。要么是两门课程,先学理论,然后再是单独的剪辑软件学习。由于高职类学生急于动手的普遍性,往往会屏蔽掉理论。因为,他们当中要么觉得理论不够重要,要么在看不见自己掌握剪辑技术效果的情况下,听得昏昏欲睡。

1.3学生们往往满足于会剪、能剪,缺乏思考

看着视频是怎么在软件中一点点被裁剪出来,加字幕,配音乐音效,同学们往往欣喜于此也止步于此。在校学生虽然经常参与一些实践项目,但由于是初学者,项目的负责人自然没有给予学生更大的期望,也就是按要求剪辑就好。慢慢的,同学们在无形中就冠以了“剪糊匠”的称谓而不自知,对学长、老师的告诫也无动于衷。

因此,一个剪辑从业者满足于自己会剪、能剪的阶段,而毫无独立思考,又何谈创意呢?

二、抓住方向,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因为“学生学习的成败,是由我来决定的。”那么以上分析所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进行教学反思。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理论的兴趣?如何培养他们善于思考的习惯?如何训练他们在剪辑中的创意思维?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也是高职教育的难点。

2.1把枯燥的理论,设计得鲜活起来

我们为何不针对高职学生好动、活泼的特点,相信他们,放手他们?我们一味的压抑克制他们的好奇,完全不理会他们的兴趣点,同时也忽略了他们善于自我表现,看重短期学习成绩的特点。

因此,无论是灌输式的传授理论,还是项目教学中相对的理论弱化都是不可取的。我们应该让学生动起来,把学习理论知识的主动权交给他们。只有自发自主的学习,效果才是显著的。

2.2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让学生思考起来

技术是实现艺术效果的手段,在剪辑中显得尤为重要,这是剪辑工作者的武器。我们的学生可以通过技术去实现艺术效果,可是自己却想不到这样的效果?因此,我们是不是应该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启发、引导学生去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如果那样做又会怎样?这将是训练他们,培养他们创意思维的过程。

三、艺・技・意互渗互补教学方法的含义及创意点

艺・技・意互渗互补教学方法(以下简称艺・技・意教学法)就是帮助教师在高职剪辑课程中,通过教学内容的重组,教学过程的轻松有趣,教与学身份的改变,学习者高度参与等,达到培养学生具有创意思维意识的目的。

3.1艺・技・意教学法的含义

艺・技・意教学法就是把电影剪辑史上做出重大贡献的代表人物以及他们产生的重要理论,作为艺术修养的积淀部分,把软件的学习作为实践剪辑效果的技术处理的能力部分,把每个模块中的剪辑手法进行逆向或者发散思维作为创意思维部分。三者结合贯通在整个课程内容的设计中。

3.2艺・技・意教学法的创新点

3.2.1运用在实践课程中的,艺术修养、技术完成与创意思维融会贯通的一套教学方法。既改善了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又能从艺术修养的培养入手,为学生创意思维的训练奠定基础。

3.2.2每一个模块我们都按照艺・技・意的模式,训练学生从艺术理论的掌握,技术手段的实现,创意思维的激发,这套由任务驱动的循环上升的教学模式设计,本生就是从正、反向不断刺激学生思考,在思考中激发创意的方法,并且有效。

3.2.3以自主学习为“引擎”,以任务完成为“检验”。培养学生思考的能力,并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通过在自主学习中的资料搜集,历史人物的了解过程来积淀理论知识,在自己不断出现的理解错误或者操作失误中进行反思。最后在单元任务的完成中,纠正偏差,加深印象,激发创意。

3.2.4教学设计中专门安排了创意思维训练模块。通过“环境、资源、”等方面不同视角的认识来刺激创意。从认识上改变学生墨守陈规的惯性思维。同时,让学生掌握几种常用方法如:头脑风暴等。

四、艺・技・意教学法模块设计

从教学模块设计(图1)中可以看出,我们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重组,以每一个基础知识点为中心,通过理论与技术的结合展开学习。

4.1教学内容包括了剪辑的历史、人物、重要思想以及剪辑原则和技巧等。

4.2案例选择上涵盖了影视作品的各种类型,包括:电影、纪录片、宣传片、短片、影视广告等。

4.3课时分配中,艺术修养与自主学习获得更多。

4.4将艺术修养、技术操作、创意思维贯彻到了教学内容中,起到了互渗互补的作业。

五、艺・技・意模式下的教法与学法

我们从过去的注重剪辑软件的教学转化为注重拓展学生创意思维的教学,我们从案例学习经典,从经典中提炼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探索创意。

我们参考德国职业教育个人化学习中的体验式教学模式,设计了艺・技・意教学法的五个阶段:自主学――分享学――引导学――检验学――发散学。

5.1 自主学习阶段

在这个阶段,我们会提前布置一些任务给学生,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给出不同的提示。

5.2 分享学习成果阶段

利用学生好奇、好表达、好鼓励的特点,安排他们展现自己学习的成果。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并养成相互学习、讨论、思考的习惯。

5.3 引导学生学习阶段

通过学生自发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分享答案之后,教师作为引导,要梳理知识点,解答疑惑,强调重点。

5.4 检验学习效果阶段

检验学习效果也是实践的过程,是课程的重点。学生有没有掌握,这是关键的阶段。我们会布置新的任务,让学生完成。过程中,教师观察,解答,指导。目标是要纠正学生自学阶段的偏差,解开之前的疑惑,熟练掌握知识点与技能操作要点。

5.5 发散思维的学习阶段

发散思维的学习阶段就是我们的创意训练阶段。在一个单元的学习完成后,我们通过展示相关的有趣视频,和不断的提问来刺激学生的思考,激发创意。

我们布置新的任务,开放式任务,没有标准,引导并鼓励学生大胆想、大胆做。

这五个阶段是一个螺旋上升的循环学习过程(如图2)。学生不断的接到任务去自主学习,在检验阶段得到提高,并在发散阶段得以创新运用。

图2 循环上升的学习法

六、结语

艺・技・意教学法改善了以往枯燥的理论学习形式和注重软件学习的现状,以学生为中心,引导他们实践,引导他们思考,允许他们出错,激励他们想象,在艺术修养上得到积淀,从检验与思考中不断进步。

艺・技・意教学法已经在14级同学的《影视后期剪辑》课程中实践。学生能够在这一教学方法的改革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愿意去学,愿意去思考,并在课程结束时收获很多。

我想,这就是我们教学改革的初衷。

(项目来源: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 课题编号:BK2014B02)

参考文献:

[1](美)蒂娜・齐莉格. 《斯坦福大学最受欢迎的创意课》[M],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3

[2]龚春燕 .《龚春燕与创新学习》[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1

[3](美)奇科・汤普森.《真是一个好创意――创造卓越创意的思维方法》[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4]周新霞. 《魅力剪辑――影视剪辑思维与技巧》[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1

[5](美)Gael Chandler(盖尔 ・钱德尔).《电影剪辑――电影人和影迷必须了解的大师剪辑技巧》,人民邮电出版社

[6]姚争.《电视剪辑艺术》[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7](美)沃尔特・默奇.《眨眼之间――电影剪辑的奥秘》[M],北京联合出版社,2012

创意思维训练的重点范文3

一、思维的广度有人称之为“立体思维”,这是非常有效的艺术思维训练的方法。是指假设将问题置于一个立体空间之内,我们可以围绕问题多角度、多途径、多层次、跨学科地进行全方位研究,在取材、创意、造型、组合等各个方面具有广泛性。让人们学会全面、立体地看问题,观察问题的各个层面,抓住重点,形成新的创作思路。思维的深度直接关系到艺术创新的成败。要抓住问题的关键、核心,即事物的本质部分来进行深入到客观事物的内部的思考,不为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迷惑。具有一定艺术深度的艺术作品,才能让观赏者回味无穷,产生共鸣,体味其中的艺术魅力。一般说来,如果一件艺术作品具有较高的思想性、较深的艺术内涵和较好的艺术表现力,那么就说明作者的思维具有一定的深度。

二、侧向思维的形式是让思维向左右发散,或作逆向推理,能够起到拓宽和启发创作思路的重要作用。在创意中,如果只是顺着某一思路思考,往往找不到最佳的感觉,而始终不能进人最好的创作状态。在这种的情况下,侧向思维有时能得到意外的收获。按照常规的创新思路,有时我们的思维会陷入死角,缺乏创新,这时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势,采用超越常规的逆向思维方式,利用是图地反转的关系、不合理的矛盾空间关系等方法,在顺向——侧向——逆向之间多问些为什么,就会开辟新的创新思路,能够起到的独特创新设计能力效果。

三、在创意思维领域中,标新立异、独辟蹊径,在作品的风格、内涵、形式、表现等诸多方面强调与众不同,这些都是创新设计能力的体现。标新立异法强调个性的表现,要求艺术家在接触到某个事物的时候,尽可能地让自己的思绪向外拓展,让思维超越常规,找出与众不同的看法和思路,赋予其最新的性质和内涵,使作品从外在形式到内在意境都表现出作者独特的艺术见地。

四、超前思维训练是从思维的纵向、横向、主客观因素中,从多角度、多层面去揭示超前思维的规律,是视觉艺术思维中一项很有意义的、非常重要的一个活动。由于创意的过程中需要引发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分析和感受,再以主观愿望为动机引起超前思维,然后去主导相应的行为活动。一些超前思维的形象在没有被发明或被实践证实的时候,往往会被人们认为是荒诞的幻想,但正是无数这样的幻想多年以后成为了现实。超前思维训练能够帮助我们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面向未来,并从幻想中寻找思路,在创新中实现理想。如果没有人们的超前思维,世界就不可能发展到今天。

创意思维训练的重点范文4

关键词:素描写生认识和体验艺术思维素描的再现与表现个性表现

有这样一部分学生,他们从开始学美术备考艺术院校准备踏上绘画之路时就是为了画素描而素描,传统素描训练在素描学习中占绝对统治。进入高等艺术院校后,虽然有些艺术院系对素描教学进行教学改革,倡导现代美术教育理念,但由于美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有所不同,它没有学大纲和教材,各艺术院校素描教学存在很大的差异性,不同的专业教师有着不同的教学重点。因而在素描教学别是在油画、国画、版画、雕塑等几大系科所推广现代素描的力度、深度有所不同,教师讲授新的艺术理念,新材料工具使用,现代艺术形式的表现等等也参差不齐,所以,学生所接受新的创意理念、创新思想,发挥自己的个性和表现力或多或少受到了一定的制约。因此,“素描写生的表现性”在高等艺术院校素描教学中不是是否需要重视与否,而是该如何加强的问题。

一、素描是美术基础,而表现性素描更注重内在的艺术思维、个性化

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之母。素描是绘画艺术的基础表现,也是美术基础教学中的一种手段和教学效果。同时,优秀的素描作品也应该是一种艺术永恒,它有着自己的思想、时代的脉搏和情感体验。中外美术史上不乏有许多美术大师的经典素描成为世界名作,如意大利的米开朗琪罗、德国门采儿、俄罗斯列宾;中国的徐悲鸿、王式廓等人都有传世之作。

众所周知,在素描写生中具备一定的技巧和技能是必要条件之一,特别是对一些低年级的学生是不可或缺的必备条件。但另一方面,素描的技法不是唯一的,它是依附在作者个体对客观物象的认识与情感体验之中,通过素描技巧和技能来表达作者的审美观点。也就是说,学生在整个素描学习过程一般都要经过二个阶段——再现性素描阶段和表现性素描阶段,再现性素描阶段实际上是传统造型艺术阶段,它讲究如何正确地掌握比例关系、塑造物象的形体、明暗对比、物象的体积感等等,它追求的是正确反映物象“再现性”,即通过仔细观察被描述的物体客观地表达出来。它训练的是眼——准确地观察和分析;脑——根据美学原理理解进行艺术思维;手——运用素描技法来再现客观物象的过程。它是素描写生初级阶段,也是艺术院校每个低年级学生必须经过严格而枯燥的基本训练阶段。

表现性素描阶段是素描写生的第二阶段,它强调的是超越客观物象的外形轮廓、明暗关系、色彩等外在表象元素,注重的是作者个体主观感受,通过创意思维注入艺术创造性、融入个性化的表现从而形成自己的艺术语言。也就是说它是以客观物象为对象,忽视了传统性对物象外在相似性的描述,在眼、脑、手三者关系中更重视扩展脑(艺术思维)的作用,主张注重作者与被描述的对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强调个体认识和体验、个性的表现等特点。(图一)

其实,再现性素描和表现性素描有其共同的特点——艺术思维,则不过各自追求目的或重点不同而已。或者说在艺术活动中艺术思维层次有所不同,相对而言表现性素描更侧重内在的表现性艺术思维和作者个性化的表现,它是作者个体对客观物象的内心体验和艺术思维活动的结果。而具有个性的艺术思维形成和扩展是一个相当长且艰苦的过程,并不是拿一点别人的东西来充门面或拍拍脑袋想当然的事,而是需要花很大精力和时间来探索,这个过程中是不断完善、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增强艺术思维能力从而形成有独特的艺术个性语言的过程。

二、表现性素描是个性的体验与表达

现代的艺术理念要求破除旧有的造型理念,种种探索和变革已不鲜见。例如,“设计素描”、“结构素描”、“光影素描”、“意象素描”、“构成素描”以及“版画素描”、“调子素描”等等概念的提出,但其核心还是素描表现性发展扩展化的结果。因为它们是以自己本专业为基本面并融合了表现性素描的特点从而建构了诸多“品种”的素描,通过这些具有创造力和个性的素描训练来达到教学目的。

表现性素描另一个重点是个体的情感体验与表达。我们知道艺术的再现具有多种性,素描艺术的再现同样也具有多种的表现性。在现代素描的表达中,具像表现是众多再现的一种表现形式,通过素描写生中的物象表现造型,光影的变化性可以把客观物象以三维空间呈现在画面中。当然,在艺术多元化的今天,以现实主义方式来再现客观物象是需要的,特别是在学习造型能力的阶段,但这并不是艺术再现的全部。现在,艺术多元化已经成为艺术家们的毕生追求,因为艺术是有个性的,是作者情感的表达。我们平时在绘画时也会不自觉地带有各自情感,这情感是多种情绪、心态的组合体,它包含作者在写生时的愉悦程度即被写生物象给写生者带来美的享受程度大小;另一方面写生者对表现物象认识的心态;写生者在写生时的精神状态的好坏及写生环境等等,这些诸多因素都会影响作者写生时的体验和表达,因而也直接反映在画面之中。因此,我们不论通过何种素描表现形式展现都把培养创造力和艺术思维训练作为手段,将注重内在的个性情感体验与表达作为真正的目的。它的核心目标就是将创造力的培养置于基础训练之中。

综观过去和当今之绘画艺术,人们称之为世界艺术大师被历史所保留下来的艺术作品都具有独特的艺术个性。换言之,是他们独特的艺术思维、个性化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毕加索说过:“人不应想把大自然已经完满造成的东西再制造一次。人不应该只是模仿事物,人须透进它们里头去,人须自己成为物。比起模仿自然来,我情愿和自然处于和谐一致中。”[1]

图三、图四是笔者素描静物写生课教学中学生的课堂习作,它们打破了传统造型元素,忽视了空间、光影、物体的明暗和形体完整性。前者整个画面充满了浓郁的中国民族风格。它以花与枝条为联系,用象征手法描绘的龙把主题小提琴与背景联系一起,整幅画写意性地表达了作者对该静物的理解和认识,用中国民间传统风格演义个体感受。后者是一幅具有抽象风格的课堂习作。在这里我们可以隐约地看到毕加索《格尔尼卡》的构图和立体主义画家莱热所特有圆鼓鼓造型的影子,这幅习作用音乐旋律般有规则的圆弧形和不规则的几何为组合体,整个物体略带一点明暗立体效果,它通过小提琴和衬布的扭曲、变形的同时省略了静物中的玻璃花瓶和花,作者主观地加强或忽视物象的表现成分,夸大了以小提琴强为主题静物的音乐性质,强调了个体对物象的情感流露。

以上二幅习作都强调了作者个体体验和认识、个性的表现与特点,较好地表达了作者注重与被描述对象之间内在联系的愿望。(图二、图三)

三、艺术思维训练是学习个性表达有效工具和手段

再现性素描阶段是我们艺术教育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是美术专业必修课,同时也是进入表现性素描阶段的必经之路,它是美术学习中一个阶段性的教学目。而表现性素描阶段是长期的甚至是永久的,因为表现性素描核心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意思维能力,是培养艺术审美判断能力建立艺术个性化的学习平台。许多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在第一阶段(再现性素描阶段)中走不出来,很大一部分是拘泥于再现物象表象和形式,没有真正认识客观物象内在的性质、缺乏艺术思维及艺术想象力和个性表达,盲目照搬照抄,导致素描写生融合不了个性的感受和表现方式,从而作品也就谈不上独特个性和艺术性。

立体主义画家、理论家阿尔倍尔?格莱兹说:“绘画是一种默然无言的、不动的宣言。它所欢呼起的活动,只能存在于观赏者的精神里。它们和空间里物体的位置变易无关。后者是通过一个被动的、静观的眼睛来知觉一个运动。但眼睛是一种具主动积极性的器官,它在新的节奏式螺旋形绕圈的造型形式里,返回到它的活动本质、它的自身的积极活动里。”[2]阿尔倍尔?格莱兹在这里强调的是人的主观性和作者与物象之间的互动,要求作者在艺术活动中通过艺术思维,发挥艺术审美判断能力来寻找事物内在的规律性和美的感受,这个过程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式的。所以,在素描教学中教师要敢于打破传统绘画中固有的概念,颠覆传统绘画中人们给素描给予的定义,在课堂上加强创意思维、扩散思维和表现意识的训练,培养学生超强的感悟能力,良好的艺术思维,具有个性的表达能力和较强的艺术表现能力,具有一定的审美文化欣赏能力且要有终身审美意识,形成有独特的艺术个性。实际上要达到这些目的是非常艰难,其过程也是相当痛苦,因为要形成自己独特个性的艺术能力即要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有时要经过犹如“凤凰涅磐”地重生,脱颖而出。

在21世纪的今天,以自律性、主观化、多元化为特征,以人文精神和个性体现为目的的造型基础,并努力发展具有创造性技术的素描是现代观念上的素描,各大艺术院校纷纷以此为教学目标。为此,在众多艺术院校中素描教学中,其素描写生中艺术思维表现性的重要性或是必要性已是不争之事实,重要的是作为我们高等艺术院校的专业教师在素描教学之中应该如何去运用现念、创意思维去灌输和培育学生的艺术思维,如何去满足和保护学生的创造力、发挥学生独特个性与艺术思维,这是放在我们面前荷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创意思维训练的重点范文5

人类的活动离不开思维。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般特性和规律的一种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过程。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数学学习不仅要让学生学会一些数学知识,掌握一些数学技能,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开发学生智力潜能。只有加强数学思维能力的训练,才能掌握数学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我校开展了思维训练课程,旨在发展学生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

四巧板又称T字之谜,是一种类似七巧板的汉族传统智力玩具。四巧板由一块长方形分解的4块不规则形状组成。其中有大小不同的直角梯形各一块,等腰直角三角形一块,凹五边形一块。这几个多边形的内角除了有直角外,还有45?、135?和270?的角。四巧板源自中国,在日本叫“博士板”,因为这种板不仅用来作为课外活动的玩具,而且还用来测试智能,根据拼图的难易,分成九档。这种拼板在日本还有一个名称叫“吉四六之谜”,意思是“难解之谜”。中国古代称它为调合板,是拼出的图块很协调的意思。西方叫它为T字板,因为它能拼出一个T字来。将四巧板拼成大写的“T”字母形状据说是最难的。

二、研究目标

1.在研究如何拼摆四巧板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意逻辑能力。

2.通过玩四巧板游戏,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图形分析能力。

3.通过玩四巧板游戏,使学生的注意力、平衡性、记忆力、左右手的协调性等方面得到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研究内容

1.了解四巧板的制作方法和历史文化。在经历“任意拼”“主题拼”“依形拼”“记忆拼”等活动后探索四巧板的拼摆方法,掌握四巧板的拼摆技巧。

2.观察学生能否在游戏中提高注意力和观察力,学会有序思考。并观察学生的图形分析能力和记忆力如何变化。

四、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对期刊、网络、书籍等文献资料进行查找,了解相关的研究现状,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为本课题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与方法论。

2.调查研究法:调查教师在四巧板游戏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如何改进;调查如何有效进行课题研究,调整活动安排,突显研究效果。

3.案例研究法:基于在四巧板游戏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收集、整理教学案例,既为课题研究提供实证材料,又可丰富课程资源。

五、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15年12月―2016年3月)

(1)尝试玩课题中的游戏器具,确定研究游戏的器具。

(2)运用文献研究法,广泛搜集有关四巧板游戏方面的资料,以及最新的相关理论。

2.研究阶段(2016年3月―2017年4月)

(1)参加课题成员会议,研究课题开题事宜,在集中学习的基础上,撰写实施方案,明确课题组成员分工。

(2)随机采访研究班级学生,了解学生对四巧板游戏的认知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做好前测工作。

(3)针对调查显示的问题,分析影响学生思维受阻的因素,针对这些问题探寻开拓学生思维的方法。将方法用于四巧板游戏课堂教学。通过案例研究,收集、整理教学案例,总结经验教训, 重点探索和研究利用四巧板游戏开拓学生数学思维的教学模式。

(4)研究过程中,参加课题研讨阶段展示会,交流会,进行阶段总结,推动课题深入有效的开展,适时撰写研究心得,研究中期进行研究自检和小结。

3.结题阶段(2017年5月―6月)

进行资料的整理和分析,作数据分析,撰写论文。

六、预期研究成果

创意思维训练的重点范文6

【关键词】高校动漫;创意思维;教学观念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尤其是近几年市场竞争的日趋全球化,使得动漫市场也变得日趋繁华。目前,我国的动漫产业还是一种集资金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为一体的新型文化创意产业。 随着动漫产业的蓬勃发展,企业对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高校如何培养出更加适应社会需要的新型动漫人才成为了动漫行业关注的焦点。近些年,在国家经济的发展和政策的扶持下,我国动漫产业的发展有了极大的进步,当前,不仅具有强大的交流平台,还有大量的人才需求。同时,我国的很多高校也越来越重视应用型和创意型动漫人才的培养。本文主要论述了创意在动漫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提出了几点关于如何加强高校学生创意思维能力培养的建议。

一、创意在动漫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创意是作品的灵魂,是作品的生命,在经过很多艺术家的精心修饰表达后,创意变为一个个鲜活的艺术作品。创意和新的艺术审美观念新的思想结合在一起,使物质本身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使物质达到了触动了心灵的效果,并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要想成功的做到这点需要我们不仅仅具有扎实的艺术功底、艺术审美观,同时还必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完整的表达能力。而这些都是以后的动漫创意思维产生的基础。

例如,在中国的传统动画中哪吒,迪士尼的唐老鸭都是深入人心的动画角色,让人们在很长时间内都会印象深刻。这主要是因为他们的动漫设计是用其脚本和故事本身来打动心的,在动漫的设计中将创意和传统故事进行适当的结合,结果达到了惊人的效果,使动漫本身深入人心。由此可见,创意在动漫的设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样,在动漫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更为重要,要让学生养成善于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并能够从其中发现和他人不同的想法,将其应用到动漫的创作过程中,最终获得一部生动有趣、深入人心的动漫影片。

二、加强高校学生创意思维能力培养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相关学科间的学习,提高学生创意素质

高校的动漫专业通常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来设置基础课程,在国内的高职动漫教育侧重于对学生动漫设计软件掌握能力的培养,因此将动漫课程的设置定位于培养技能型人才。但是,这种课程的设置培养出来的学生严重缺乏艺术修养和创意思维;而本科院校动漫教育的课程设置通常注重系统性理论知识的传授,注重培养同时具有一定技能和理论基础的动漫人才,但是在本科教学中往往忽视了对学生的实践教学和一些必要的技能拓展,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总结这两种培养模式,发现培养出的人才虽然能够较快融入到实际的工作中,但是不利于长期的职业发展,很难提高动漫设计的质量。

因此,高职院校的动漫培养模式应该借鉴本科院校的培养模式,他们的培养方式应该相互渗透,在技能学习中融入理论,在理论的学习中加强实践,在实践的锻炼中培养创意思维,在创意思维的训练中巩固技能和理论知识。

(二)改变教学观念,多角度多渠道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目前,在我国的很多高校动漫教学过程中,太过重视对于学生技术方面的培养,经常忽视对于学生原创力的培养,而起动漫教育模式呆板。正是这些因素导致了我国缺乏创意类动漫人才。因此,要想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在思想上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在平时的教学中重视学生原创力的训练、重视动漫设计制作过程中团队性和协调性的培养、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理念上,要尤其重视用适当的方式来启发学生的创意能力。在教学方式上,可以采用网络公开教育资源的多样化,重点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灵活性。

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学生的个性培养,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思维的发散,并在考核的过程中将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的思维能力纳入考核的范畴。除此之外,还应该重视学生的多元化培养,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教学内容与体系上,将开发学生创意思维渗透到教学设计中,并在课外的实践活动中,积极结合创意项目。同时,在培养学生创意性思维的过程中,也应该加强学生基础技术和基础理论的学习,不能忽视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完善动漫教学方法,建立多种创意思维训练

高校动漫教学可以通过在课程教学的具体过程中逐渐的启发学生的创意思维,培养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第一,建立想象力的自我训练法;丰富的想象力可以提高学生的创作意识和创作水平,想象力同样也需要在平时的课程和实践训练中被逐渐的启发。可以通过自由联想以及类比的方法来培养学生进行想象力的自我训练。第二,知识积累与观察力的培养;平时积累的知识和秘瑞的观察力是创意思维产生的基本条件,因此,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应该加强知识的积累以及注意观察周围的生活、收集素材。第三,培养破旧立新的能力;可在剧本的创作课程中,加强学生对于旧元素重新组合的能力,以此来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给出剧情的开头,让学生分组进行不同段落情节的创作(后面的同学根据前面同学已编写的内容继续完成不同的情节),并能够使整个剧情在一定的逻辑性的基础上生动有趣的合理链接起来。

(四)加强校企合作

加强校企之间合作的目的主要是将学生的创意转变为创意产品,为了能够实现这一转变,创意和产业的结合就成为了必然的趋势,高校培养的创意人才只有将创意想法付诸于实践,转变为产品才能真正发挥出人才应有的价值。例如,学校可以和各类公司企业进行合作,同时可以采用多样化的合作方式,可以采取企业提供奖学金、提供现场项目与研究协作。这种合作关系不仅可以为师生提供现实挑战机会,同时为他们提供一定的经费;而且企业在活动过程中也可以获得一定的创意收获。而且,在参与课外实践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的自我价值得到实现,同时又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另一方面,学校可以和企业合作建立项目工作室和创意工作室,并以学生作为工作室的管理者,同时在每个学期定期邀请企业行业专家来对学生进行培训指导。针对学生的工作和学习进行因材施教,帮助学生的创意转变为产品,从而培养更多的创意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梁元贞.非理性的创造力——浅谈动漫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J].价值工程,2011(06):273.

[2]孙姗姗.论动漫艺术教育中创意能力的培养[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2):64-67.

[3]杨婧.浅谈动漫设计专业创意构思教学改革与实践[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7):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