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思广益的思维训练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集思广益的思维训练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集思广益的思维训练方法

集思广益的思维训练方法范文1

恩格斯说:“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最高峰,就无时无刻都不能没有理论思维。”而思维的基本形式包括创造思维、集合思维、求异思维、逻辑思维。

一 创造性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是指“在客观需要的推动下以所获得的信息和知识为基础综合运用各种思维方式,克服思维定势,经过对各种信息和知识的加工搭配,组织或者从中选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或者系统地加以综合,或者借助类比、直觉、灵感等创造出新办法、新概念、新观点,从而使认识和实践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思维活动”。研究和运用创造思维,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的教学效果,展现学生的思维个性有着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1.鼓励质疑,开发思路,多角度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难,更重要。”提出问题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开始,有利于启迪学生的创造潜质。

2.转换程式,活跃气氛,营造激活创造意识的良好环境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离不开良好的教学环境,包括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创造能力的物质环境,如文物、插图、有关史料等,以及促进学生创造智能发展的心理环境,如情绪、心境、兴趣等。

3.弃旧扬新,改革教法,加强创造教育的实践操作

教无定法,但教不择法,教可创法。在教学中要努力做到能打破思维定势,这是寻找思维新途径和培养学生的初步 史学研究才能的途径之一;其次,利用感性材料,交换思维角度,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注意精选有关材料辅助教学,以推动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再次,要善于归纳类比,分解组合,实行开放引导,激励学生的灵感迸发。在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归纳、演绎、类比等多种逻辑分析手段,帮助学生探索和发现新规律,有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活跃与深化。

二 集合思维能力的培养

集合思维能力是学生在历史学习中进行分析鉴别从而对历史知识进行加工整理、归纳、浓缩的能力。训练的基础方法是:(1)情景再现法。

针对青少年爱听故事、富于幻想的特点,我们要精选一些典型的历史故事穿插讲解,引导学生从中推导出结论,也可用民谣、诗歌等形象教材,引起学生的艺术形象,并从感性知识升华到理性知识;(2)要点归纳法。教师经常在教学中示范,把纷繁复杂的历史内容归纳为要点,便于学生纲举目张,掌握基础知识;(3)线索图表法。纵横线索与专题线索相结合。历史发展是有其内在规律的,历史事件的相互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要求学生双向整理历史发展的线索,其中纵向归纳是把同一历史事件按时间顺序串连,学生从知识的条理、线索中找出基本属性,从而把握历史发展的方向,形成完整的概念。

三 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发散性思维具有深刻性、广阔性、灵活性等特点,在教学中可根据其特点进行反复的思维训练。

1.问题情景法

在历史教育中创设问题情景,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巧设疑难,使学生进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景,去探索——思考——发现——解决问题。启发性提问是训练发散性思维的重要途径。我是这样进行的:(1)提出问题启发学生对史实进行分析和综合,使学生在历史事件的联系和关系中抓住事物的基本特征,掌握事物的本质,这是训练思维广阔性的主要方法;(2)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对史实进行抽象和概括,从纷繁复杂的表象中发现最基本最核心的问题,揭示事物内在的本质联系,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这是训练思维深刻性的主要方法;(3)要求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进行比较归类,找出异同点,独立思考问题,举一反三,形成自己的见解,这是训练思维独创性和灵活性的主要方法。例如,在比较社会主义现代化与资本主义现代化时,学生通过两种现代化实现的不同基础,认识到这是完全不同的历史范畴。

2.探讨发现法

也称之为设置认识性争论情景的方法,表现形式为组织课堂讨论,集思广益,我们一般在模糊点设争论性问题,使学生的思维在特定条件和因果关系中纵横驰聘,从而活跃思维、互相启发、教学相长。

四 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集思广益的思维训练方法范文2

关键词: 批判性思维; 创新意识;研究生教学

基于国家中长期的教育发展规划,我国研究生教育在逐步由传统的精英学术型教育模式转变为应用型教育模式,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也在向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转变。但是,目前研究生的教学却过于注重知识内容的传授,仍然与本科生的教学大同小异,各种考核方式也常以知识的掌握量为标准。大多数研究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标准化,拘泥于书本,习惯问“正确答案是什么”,缺乏大胆探索的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习惯盲从于教师和书本的权威,不能标新立异,提出新观点,发表新见解,这种思维方式难以创新,这种教学模式与学习方式也与国家的教育发展规划相悖。对研究生教育模式进行改革,其中心内容是对研究生课程的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以批判性思维为导向,进行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要求研究生善于从书本“定论”中突破思维定势,发现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才有可能实现创新。因此,为了更好的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批判性思维为导向的研究生课程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刻不容缓。

一、批判性思维的内涵和培养意义

批判性(Critical)一词来自于希腊词“Critic”,它的意思是发现事物的本质、弄清事实的根源、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具有批判性思维的人常具有发现问题、正确推理的能力,在认知事物方面不盲从、不草率,且能以一种开放理性的态度看待各种观点和各种立场,理解他人的观点,善于寻找自身的不足,愿意修正自己的观点。在研究生课程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获得与提高主要来自于对知识的领悟与归纳,思考与创新以及处理、辨别、选择、评价信息资源的能力。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方法的优劣,将直接影响着学生理解、接收与掌握蕴含于具体知识中的批判性思维的技能和精神 [1 ]。

二、研究生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教学模式与方法

根据批判性思维的内涵和培养意义,批判性思维的培养需要注重的是创新意识和批判精神的培养,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也应该贯穿于教学中,以批判性思维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就是将批判性思维教育贯穿在学生学习的认知过程当中,在每个认知过程中都能有效训练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来分析解决问题,最终使批判性精神和批判性的思维模式植根于学生的发展过程中,下面以《废水处理技术》课程内容为例,探讨研究生课堂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培养的模式与方法。

(一)深入挖掘教学内容,引导提问

培养批判性思维教学模式的核心集中在“批判”二字上,提倡质疑精神,不盲从权威。因此,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第一步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而“问题”的优劣,则直接决定批判性思维的训练效果,授课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研究方向的选定和教学内容的深入挖掘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和批判意识。例如,在“菌胶团”一部分内容中,菌胶团是活性污泥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强的吸附和氧化有机物的能力。多数学者认为细菌胞外的荚膜或黏液层是形成菌胶团的原因,但也有人认为当营养不足,细菌的运动性能减弱时,细菌之间聚集而形成菌胶团。我们讲菌胶团的形成机理,向学生揭示权威的相对性,鼓励学生培养批判和求真的精神,乐于在实验研究过程中探索真理的精神,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善于发现、提出问题,懂得“实践出真知”。引导提问是一门艺术,要求教师不仅能灵活的运用启发式教学,还要对教学内容和理论知识具有深入理解,在引导提问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学生依靠自己的推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得出正确答案。在教师构建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训练方法以及精心设计授课内容的过程中,提问的主体会逐步由教师向学生转换,这样使得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大胆质疑和创新发展的平台 [2 ]。

(二)互动对话教学模式,引导思辩

研究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不是一个简单的知识技能的传授过程,须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模式和方法,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采用问题式、研讨式、启发式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构建出师生、生生之间相互提问、相互质疑、共同探索的互动对话型教学模式,让学生感受到探索和发现的乐趣,激发主动创新意识。在互动对话教学模式中,教师可以设计新颖的、原理较复杂的问题情景,采用“开放习题”的方式展开教学,引发讨论和思考,师生之间相互补充,相互质疑,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解决问题。习题的选择和设计会直接影响教学和学生能力培养效果,“开放习题”内容应涉及多个知识点,甚至多个学科。例如,以“利用微生物学原理分析废水处理中‘驯化’过程实施的机理,并讨论该过程与微生物四大特点中的那些相关联”为题,让学生参与到互动探讨中来,并有意识的启发学生多角度、多层次探求原理,寻找知识间的联系,而不是以点带面,孤立、片面地分析问题,引导学生从微生物的营养类型、代谢途径、单细胞异变异、繁殖快等多方面的知识点切入分析,最终整理出全面合理的答案。这种探讨互动的教学模式对学生局限的知识结构提出挑战,使他们克服学习和阅读文献过程中的思维定势,开阔眼界。

(三)建立批判学习团队,促进协作

教学过程中的研究生学习创新团队可以通过导师驱动、兴趣驱动建立,以批判性思维培养为目标,通过演讲、辩论等形式协作完成,有效调动所有参与者的积极投入,激发高度的求异思维,学习创新团队的建立不仅能促进沟通,提高创新意识和批判思维能力,还能在学生分组阅读、合作备课、互教互学中梳理知识脉络体系,整合知识点、提炼精髓。例如,在讲授《废水处理技术》课程时,教师可以将全班分为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种活性污泥法作为课题研究其工艺特点、应用范围、运行原理及相应的设计思路,然后交由其他小组的组员开展研究性学习。如此一来,以教师为主的系统性传授教学被学习小组的互助互教所取代,既增长了知识,又锻炼了学生对零散信息进行分析、比较、综合和归纳梳理的能力。

(四)以能力考核为重点,评定效果

目前研究生考核采用的是终结性评价方式,考核重点侧重记忆能力,而忽视了研究生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思维,具有固定答案的考核问题不适合用作批判性思维训练,“千人一面”的答案则意味着批判性思维培养的彻底失败。因此,考评方式也是课堂教学中培养批判性思维的关键,授课过程中,教师通常在课程结束前两周布置课程报告,指定题目或给出范围。学生需要利用自己全部所学知识的材料积累,并选择自己有把握并且新颖独特的分析角度,将批判性精神与理论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批判性思维技能有机融合,贯穿于整个研究报告之中。学生完成实际课题、撰写研究报告的能力也能反映出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成效。

批判性思维不仅是一种质疑与创新的技能,更是一种思维习惯和人生态度。研究生课程教学中以批判性思维为导向的改革模式有助于学生获得知识的掌控权,突破思维定势,促进个性全面发展,提升创新素质,能真正将研究生培养成适应社会需求的职业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