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金投资案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保险资金投资案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保险资金投资案例

保险资金投资案例范文1

关键词:保险投资;投资;管理

我国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各项指标接近行业平均水平,因此可以代表整个行业的现状,我国保险资金投资的资产结构正在不断优化,固定收益类资产占比在逐渐下降、权益类资产占比上升,各类资产变动符合资本市场的发展趋势。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加强我国保险资金投资管理的对策

一、进一步拓宽保险资金投资渠道

我国对保险资金投资渠道法律限制的开放归结起来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保险资金可以投资证券投资基金、股票和可转换公司债券等;第二个阶段是保险资金可以直接投资于国家级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和未上市的商业银行股权;第三个阶段是2010年8月31日正式实施的《保险资金运用管理暂行办法》中规定,保险资金可以投资于未上市企业股权和不动产。拓展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入手:第一,设立保险投资基金。保险投资基金是由一家或几家保险公司发起设立,并由保险公司自己的资产管理公司来进行管理和运作的一种保险资金投资模式。第二,我国应面向保险公司定向发行长期的特种国债、金融债。第三,我国应开放保险资金投资于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项目一般期限较长,但不用担心投资风险,适合保险资金这种必须严格控制投资风险的资金投资。

二、进一步优化保险资金投资结构

通过对A公司的投资案例分析发现,保险资金投资结构问题包括资金投资方式比例的不合理和资金投资期限结构的不合理。截至2010年,保险资金的投资方式中,银行存款占30.5%,债券类投资占48.76%,股票投资占4.98%,本文认为这一投资结构是不合理的,应形成更为完善的保险投资组合。首先,严格的说银行存款并不算是一种投资方式,虽然如今金融创新的协议存款和结构性存款的收益率要比银行定期存款利率高,但收益情况仍是有限的,因此,这部分的投资比例不应过高,从发达国家的投资经验来看,这部分的比例不应超过20%,主要用于配合资产的流动性要求。其次,对于债券类投资来说,首先国债的安全性好、流动性好,但是收益低,因此在满足保险资金流动性的情况下,投资国债的比例不应过高。再次,对于权益类投资,主要是股票。股票的流动性是最好的,有一个良好的市场供其自由流通,但同时价格波动较大,风险性也相应提高。第四,不动产投资。不动产投资的特点是期限长、流动性差、风险大,但收益性却很好,发达国家保险公司都有一定比例的资金投资于不动产。对于贷款等风险相对较高的投资品种,可以在一定限度内用于匹配保险资金的流动性,投资比例不应过高。

三、进一步提高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率

追求收益永远是保险公司的最终目标,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保险资金的投资正向“以收益为重心”的投资方式转变,因此,收益的高低已成为评定保险资金投资效果的重要指标。我国保险资金的收益率远低于发达国家,且收益不稳定,这就是我国保险资金投资应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随着保险资金投资方式的逐渐扩展,保险资金可以投资资本市场的债券、股票、基金等,这些投资工具具有银行存款所不能比拟的收益性,是增加我国保险资金投资的重要渠道。其次,应提高保险公司股票投资的经营管理水平。保险公司对股票的投资分为一级市场投资和二级市场投资。保险资金投资于股票二级市场主要应遵守以下几条原则:第一,对称性原则。指规模对称,将投资的资产在规模大小、期限结构、成本与收益等各个方面与保险资金的来源保持一致。第二,替代性原则。即建立投资组合时,以保证安全性为前提,获取收益为最终目的。第三,分散化投资原则。即将保险资金投资于不同行业、部门以分散风险,避免风险过度集中。第四,平衡性原则。即一方面要避免在股市处于熊市时积累了大量资金而不运作,承担过多机会成本。保险资金投资于一级市场主要是作为战略投资者进行直接投资,由于新股的股价必然低于同类股票在二级市场的价格,因此投资新股在新股上市后一般都可以获得可观的收益。再次,完善资产负债匹配管理。保险业的资产管理问题一直是业界关注的焦点,保险资产管理面临的最大的挑战就是资产负债匹配难的问题。资产负债的匹配主要包括:总量匹配:即资金的来源和资金投资的总额平衡;期限匹配:即资金来源的期限要求与资金投资的期限相匹配,长期负债应匹配长期的投资品种,短期负债应匹配短期的、流动性较高的投资品种;速度匹配:即保险资金来源的期限决定了保险资金投资周期;资产性质匹配:固定收益的负债应匹配固定收益的资产。

四、加强防范保险资金投资的风险

保险资金投资的风险包括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其中外部风险是指通过投资策略无法消除的风险,例如是市场风险、利率风险、政策风险等。内部风险是指可以通过投资政策选择消除的风险。针对外部风险,西方国家通过资产负债的管理方法控制风险,已经越来越完善,并且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针对内部风险,可以采用投资组合理论消除或控制风险。另外,内部风险的控制还要从公司决策、业务操作等程序加以控制。一般可以从三个阶段加以控制,首先应确保投资部门的顺畅运作,有一套顺畅的从投资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到监督机构的投资职能体系。其次,进行事中控制,监督和控制保险资金投资的整个过程。最后,是事后反馈,总结保险投资的整个过程,对投资绩效进行考核,这个过程有利于及时发现风险。总而言之,保险公司风险承受能力是由自身资本实力决定,资本实力雄厚,则承受风险的能力就较强。另外,投资风险还受到外部市场经济环境的影响,若市场情况良好,投资风险就相对较小;反之,市场经济情况衰弱,保险资金投资风险也就较大。

五、积极开展社会责任投资实践

随着企业社会责任理念的兴起,企业界在关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越来越关注企业发展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作为保险公司,不仅可以通过承保活动来服务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可以通过投资活动来服务经济社会的发展。保险公司作为经营保险业务的金融机构,掌握着大量的保险资金,可以为符合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经济建设项目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另一方面,有利于社会的投资项目能够符合社会发展趋势和社会公众的要求,具有良好的投资回报潜力,能够满足保险资金的安全性和盈利性要求,符合保险资金的内在要求。我国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到鼓励和引导:第一,积极倡导社会责任投资理念。第二,制定社会责任投资标准和投资规范。第三,加强税收、投资等方面的政策支持。第四,强化社会责任投资监管。

六、加强保险资金投资的政府监管

由于保险资金的特殊性质,因此政府对其资金投资的监管也是相当严格的。英国对保险资金的监管采用的放松模式,是因为英国具有相当发达的资本市场,使得保险资金可以自由进行投资的权利。政府监管保险资金投资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规定保险资金投资的方式;规定资金投资方式或资金投资项目上的限额;规定资金投资人员的条件以及引导资金投向。我国对保险资金投资的政策监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第一,对保险资金投资方式的规定应从强调安全性逐渐向强调收益性转变。我国保险资金运监管强调安全性有余而收益性不足,导致我国的保险资金运用效率低下,因此,这一点应有所改善。第二,对产寿险资金运用制定不同的规定。由于产寿险资金特点不同,投资时对“流动性”、“收益性”、“安全性”的偏重不同,因此应制定不同的监管政策。第三,随着时代的发展,保险资金的监管法规已不能光靠细节法规的限制达到目的,这只会限制整个保险行业的发展。保险监管机构必须放宽保险资金投资的方式,建立注重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新型监管模式。

七、结语

从全球范围来看,随着未来市场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保险业务收益的进一步减少,今后保险业的发展必将更依赖于资金投资业务的收益情况。因此,中国保险业要想在全球竞争中取得一定的席位,必须将保险资金投资业务放到战略地位,努力拓宽资金投资渠道,提高保险投资收益率。

作者:常虎 单位:湖北清能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保险资金投资案例范文2

将社会保险基金存入商业银行和购买国债,可以保证基金的安全,但基金投资渠道受到限制。一般地,在名义利率高的年份,往往通货膨胀严重;而在物价稳定的年份,往往伴随名义利率不断下降,这两种情况下社会保险基金都很难实现保值增值。所以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世界主要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为改变投资方式简单、投资效益不高的局面,纷纷通过放松管制和加强政府协助等方法,积极拓宽养老基金投资渠道,推进养老基金(即我国的社保基金)私有化和运营的证券化进程。

发达国家社保基金发展现状

拓宽投资渠道在发达国家,美国、加拿大和英国的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很有特色。美国的做法是将社会保险基金投资于共同基金。共同基金将社会保险基金聚集在一起,以取得最高投资收益为目标,由投资专家操作共同基金的营运,将资金分散投资于债券、股票等各种渠道,使基金获得了较高收益。加拿大为保证社保基金保值增值,也成立专门投资机构,配备或聘请投资专家来专门从事基金投资。为降低风险,基金的50%委托政府投资或购买政府债券,另外50%分别投资股票和企业债券等,并把银行存款视为没有办法的办法。英国于1980年专门成立国民投资与贷款办事处,接受卫生和社会保障部委托经营社会保险基金,一部分按国家规定用于公共设施建设投资,购买政府发行的债券,另一部分用于短期信贷,特别是借给政府作短期用款。

从世界各国的情况来看,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渠道主要有以下几种:

(1)银行存款;(2)信托存款;(3)不动产投资;(4)有价证券投资;(5)直接贷款或委托贷款。在金融市场健全的条件下,普通股票是真正能够抵制通货膨胀影响的投资方式之一。1999年初美国总统克林顿在他发表的国情咨文中提出,今后15年内,将从联邦政府预算盈余中拿出2.7万亿美元用于社会保障计划。而其中的25%即6750亿美元将投入股票市场以提高投资收益。

养老基金运作私有化养老社会保障的私有化改革是有关国家在面临人口严重老化、传统的现收现付式养老社会保障制度日益不堪重负的情况下,对本国的养老保障制度进行的一种战略性的调整。它实际上是将提供退休收入的责任由政府部门全部或部分地转移到职工个人身上。以美国为例,美国社保基金管理局的预测表明:到2019年社会保险税收本金利息和开始不能满足当时的支付需求。

私有化的基本方向是推行个人帐户制,并给予个人以一定的投资选择权以提高养老基金的服务水平。以下给出几个养老基金运作较为成功的案例。

案例1:最早实施私有化改革的是智利,主要措施是,加入私人养老保险计划的职工个人可从21家私人养老基金管理公司(AFP)中任选一家开立自己的个人帐户,养老基金之间是竞争关系,类似于美国的共同基金。这些基金按法规要求对股票和债券进行组合投资。投保人可以非常方便地将自己的帐户挪向另外一家公司。由雇主每月按其工资的10%代其向个人帐户缴纳保险费,养老基金管理公司负责职工个人帐户养老储蓄的投资,职工退休后可将本金和投资收益一次性,

或者按月从个人帐户提取。

案例2:新加坡的私人退休体系和智利又有所不同。新加坡的私人养老基金体系初步建立于1955年。居民必须为自己的各种未来可能的消费需求进行储蓄:退休、医疗费用、教育甚至房屋购买等。雇员和雇主各支付相当于工资20%的资金。

其他国家如意大利、秘鲁、墨西哥、阿根廷、哥伦比亚、玻利维亚、乌拉圭等也纷纷实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推行个人帐户制的好处在于:(1)有利于应付日益严重的人口老化问题。(2)利用个人退休帐户的强制储蓄功能,可提高国民储蓄水平。(3)通过在养老基金的管理方面引进竞争机制来提高养老基金的投资收益率。

养老基金运营的证券化世界主要国家越来越多的养老基金涉足证券市场,购买企业股票和债券。养老基金在现代金融体系中已经是证券市场上主要的投资者之一;也是证券市场上主要的稳定力量。

举一组数据来分析,这种趋势是确定无疑的。20世纪60年代养老基金掌握的股票比例,伦敦证券交易所为10%,纽约证券交易所低于10%;但在20世纪90年代初,这一比例都已超过30%。除新加坡、比利时和法国外,表中其余15个国家和地区的股票投资比例均有所上升,其中股票投资比例最高的是香港(83.08%),其次是英国(79.02%)。另外股票投资比例增长速度最快的是挪威、丹麦与荷兰。资本趋利的本性必将引导资本流向收益高的金融资产。据统计,美国完全用于购买政府特别国债的养老基金的年收益率只有7%,而主要投资股市的养老基金收益率为12-15%。智利的21个养老基金在1981-1995年间的年平均收益率达13.5%。大大高于同期国债的收益。

养老基金的证券化还体现在海外证券市场投资的比例不断增加。在养老基金大举向证券市场投资的同时,为分散风险,世界主要国家纷纷放宽养老基金海外投资的比例限制。如在欧洲,过去养老基金的80%实行“户内管理”(即强调投资国内证券市场),现在则在管理方式和投资政策上强化“户外管理”,越来越关注海外股票市场。发展中国家也存在这一趋势。比如,2000年8月底,智利养老基金在境外的投资额占这类私人企业养老金经营总额的11.45%。该国中央银行人士近日透露,政府已向议会提交法案,准备把目前对养老金在境外投资的比例限制由现在的15%逐步放宽到35%。

我国社保基金与证券市场

从某种程度上讲,社会保障基金与证券市场可以形成相辅相成的关系。一方面,证券市场可以通过国有股、国有法人股的减持实现国有资产的变现,为社会保障基金筹集资金,解决社会保障基金转型期的资金窘迫;证券市场可以通过各种证券、债务组合或金融创新帮助社会保障基金实现保值增值。另一方面,社会保障基金的大量滚存资金可以托起证券市场,成为活跃和稳定证券市场的重要因素。在欧美的经济体系中社保基金是证券市场的重要支撑。尤其是开放式基金,其资金的60%-70%由社保基金充实。这一点很值得我国在进一步深化社会保障基金改革中予以借鉴。而且开放式基金在我国已开始发展的情况下,提及由社保基金充实证券市场既有必要性又有可能性。

社保基金的投资要遵循安全性、收益性、流动性的原则。在银行存款、国债安全但不能满足保值增值要求的今天,社保基金急需一种收益比国债大,风险比股票小的金融工具,开放式基金恰好满足了这样的要求。而且,开放式基金的规模不固定,投资者可以随时追加或收回资金,这既可以满足社保基金流动性的要求,同时又可以适应社保基金结余额下不断变动的需要。

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机构管理水平低下,致使基金行政管理机构与基金投资营运机构分设的呼声日益高涨。据悉,相应的政策即将出台。一旦管理与运营分离,将社保基金的投资运营交付基金管理公司,利用基金管理公司专业人员的知识、经验降低管理价格和管理风险无疑是最为明智之举。

在国外成熟市场,不仅基金品种丰富,保险公司还通过委托外部专业机构管理、由控股公司的投资子公司管理等多种方式进行保险投资。

保险资金入市既是我国保险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需要。随著我国中央银行多次降息,保险公司的传统产品发展遇到了不小的困难。保险公司投资渠道受限制过多的问题已经成为我国保险业发展的障碍。保险资金进入股市对于我国保险公司的竞争力,促进保险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实际操作中,一些保险公司认为,保险资金入市还存在投资品种单一和渠道不畅的问题,更希望进一步开放保险资金入市的投资范围,特别是能让保险公司参与发起设立证券投资基金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

保险资金投资案例范文3

被视为稳定资本市场重要基石的保险资金,正在面临一场规模空前的审视。近日,证监会主席刘士余的公开怒斥和保监会对多路险资的进驻调查,令市场对险资质疑声起。其中表现较为活跃的七路保险资金,引发了新华社等官方媒体的特别关注。

12月7日,保监会对在资本市场上表现相对激进的两大险资――前海人寿和恒大人寿展开进驻调查。此前不久,保监会下发监管函,对整改不到位的前海人寿采取停止开展万能险新业务的监管措施。

12月9日,保监会决定暂停恒大人寿委托股票投资业务并责令公司整改。

“昨日,保监会的一队人马表情严肃地进驻恒大人寿深圳分公司,并与董事会召开了临时会议。”12月8日,一位保险业资深人士对《财经》记者透露。该人士所指的深圳分公司即是恒大人寿位于深圳罗湖区的办公地点。据悉,该分公司为恒大人寿精算、风控等核心部门办公场所。

保监会12月初在官网发文称,对其他在万能险经营中存在类似问题的公司,保监会正密切关注其整改进展,视情况采取进一步的监管举措。

至此,一场因险资频繁举牌及收购而引发的监管风暴正式拉开序幕。

2016年以来,险资举牌之风日盛,举牌背后的杠杆收购,也令资本市场上一些股权分散的上市公司战战兢兢。其典型案例有万科股权之争、南玻A(000012.SZ)管理层集体出走等。

历经多年发展,险资的力量已不容小觑。根据保监会数据,截至2016年10月底,国内险资保费规模为14.8万亿元。我国已成为仅次于美、日的世界第三大保险市场,并有望在2016年底超越日本成为第二大市场。

目前,国内保险资金在股票和基金上的投资规模已超万亿元。部分险资激进的资本操作手法颠覆了外界对险资稳健投资的保守印象,前海人寿的收购和恒大的短炒已引起监管层高度关注。

多位权威人士对《财经》记者表示,险资举牌是出于资产配置的需求,但近年来偏重理财功能的寿险、万能险等产品热销,这些产品因资金成本较高,给资产端的投资带来了一定压力,并推动险资资产端风险偏好提升。部分保险公司通过对短年期时点不收取退保费、高预计利率等设置,实质上将万能险变成了一种短期理财产品,资产负债错配给公司经营带来极大的风险隐患。

《财经》统计发现,此次被保监会调查的前海人寿和恒大人寿,万能险占所有保费比重均在80%以上,且这两家公司万能险产品的平均年化结算利率高居七大险资前列,均在5.5%以上。这为保监会选取上述两家公司展开进驻调查提供了注脚。

“如果说刘士余担心的是保险资金带来的市场风险,那高层更为关注的则是险资对优秀企业的侵蚀,并由此给实体经济带来的恶劣影响。”一位券商人士对《财经》记者表示。

对于入市资金来路问题的追查仍是难题。有专家建议,监管层可不断强化对保险公司资产负债匹配的精细化监管,对期限错配、成本收益错配情形较为突出或偿付能力监测重点关注的保险公司,应加强资产配置压力测试。 万亿险资入市

2016年在资本市场不断掀起举牌潮的险资,近日被推上风口浪尖。其中七大保险系举牌最为活跃,分别为恒大系、宝能系、安邦系、生命系、阳光保险系、国华人寿系和华夏人寿系。

截至2016年6月底,保险公司总投资资产12.56万亿元,其中持有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共1.70万亿元。

过去十年间,保险资金对权益类产品的投资比例大幅上升,而配置银行存款和债券的比例大幅下降。2005年末的保险资产配置中,银行存款占比31%,债券占比61.3%,股权和证券投资基金占比仅7.61%。至2015年末,险资配置中,银行存款占比减少至21.8%,债券占比减少至33.39%,股权和证券投资基金占比则增加至15.18%,另类投资占比更是高达23.3%。

与海外市场险资配置状况对比,国内保险资金对股票和基金等高风险资产的配置比例偏高。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助理教授邓颖璐的研究结果显示,截至2016年6月底,保险公司持有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占总资产的比例为13.50%。参考成熟市场险企的股票资产配置情况,2014年美国寿险(一般账户)、日本寿险和台湾寿险股票资产的配置比例分别为2.3%、6.7%和7.5%,均低于国内;另一方面,美国和日本对债券的配置比例分别为82.4%、68.3%,而国内保险2014年该比例仅为46.9%,远低于美国和日本。

国内保险公司对权益类资产的高配置蕴含了高风险。邓颖璐认为,相对而言,权益类资产价格波动风险较大,对于持续经营为目的的保险公司而言并非最佳资产类别。海外成熟保险公司主要配置资产为债券资产。

针对保险资金在权益类投资上的投资比例,监管机构在过去十年不断改进。2014年,保监会建立了大类资产比例监管新体系,将投资权益类资产的账面余额占保险公司上季末总资产的比例放宽至30%。2015年7月股灾期间,保监会又将这一条件放宽,允许符合条件的保险公司进一步增持蓝筹股票,增持后权益类资产余额不高于上季度末总资产的40%。

保险资金规模攀升和政策的鼓励,推动保险资金更为积极入市,险资举牌也频频发生。

数据显示,自2014年初至今,A股共发生262次举牌,涉及150家上市公司,举牌方耗资近3000亿元。在各路举牌方中,保险机构、私募基金、PE成为主要力量。其中,保险机构举牌48家,占比三分之一,耗资超过1700亿元。

业内多位专家分析了险资频繁举牌的一大动因,即在“偿二代”标准下,长期股权投资消耗的监管资本远低于普通股票持仓。如果持有上市公司股份超过20%(或5%并获得董事会席位)则保险公司可获得额外优势:一是按照权益法记账,将上市公司净利润确认为保险的投资收益,账面投资回报率大幅提升;二是进入董事会可影响上市公司的分红/转增计划;三是可以降低偿付能力资本要求。

数据显示,险资已成为市场上重要的机构投资力量,如果其对权益类资产的投资比例上升到30%,按照2016年6月底的保费规模计算,保险资金在权益类资产上的投资金额将达到3.8万亿元,这意味着,其投资额可能在现有基础上翻倍。伴随着保险资金规模的进一步扩大,这一投资规模也将被放大。 前海、恒大模式

此次保监会进驻调查的两家保险公司,因它们在资本市场上不同寻常的操作手法而被诟病,恒大人寿“快进快出”的短炒模式和前海人寿的强势收购,均给市场带来震动。

多位业界人士提醒,从全球来看,险资举牌上市公司,具有资产配置的合理性。11月26日,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与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联合的《规范杠杆收购,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下称“《报告》”)显示,总体而言,被险资举牌的上市公司往往具有以下特点:以蓝筹股为主,是各个行业的优质公司,这些公司通常业绩优良、基本面扎实,相对估值水平不高,具有长期价值;多数分布在银行、房地产、商贸零售、制造业、电力等行业,集中度较高;部分行业的目标公司可以与保险公司的主业产生协同效应,如拓宽客户渠道、实现产品交叉销售、扩大客户群体等。

但是与上述报告中所统计的险资举牌的共性特点不同,前海、恒大的模式颇显另类。

《财经》研究员对两家公司买入股票的特征梳理后发现,这两家公司的投资存在某些相似之处,比如其所投资的行业均比较分散,对各个行业的投资呈现“蜻蜓点水”的特点,且其投资的公司除少数几家行业龙头企业,大多股本较小、股权分散、业绩表现一般。有证券业人士分析认为,宝能系和恒大系此举有“囤壳”嫌疑。

对此,一家举牌险企的内部人士回应《财经》称,公司本身并不缺乏融资平台,无意通过巨额资金收购,通过买壳而获取新的融资平台。

被市场关注的七大险资系中,另外五家的投资风格相对收敛:安邦系和生命系举牌偏好地产、银行;阳光系举牌偏向食品饮料和医药股;国华人寿举牌偏向地产、商贸和化工股;华夏人寿系则偏向银行、非银金融、食品饮料等领域。不过安邦此前在入股民生银行(600016.SH)的过程中,亦曾引发市场的高度关注。

对于前海人寿与恒大人寿在投资上的相似之处,一位业内资深人士告诉《财经》记者,恒大人寿的操盘手部分来自于前海人寿,深圳等地投资公司之间互相挖墙脚司空见惯。

公开资料显示,当前恒大人寿的投资总监兼投资管理中心总经理陆海,转战恒大前曾在前海人寿资管中心担任副总经理之职。在此之前,陆曾历任中金公司资产管理部投资经理、安信证券投资部总经理等职。

这两家公司的投资模式,也成为监管层关注的重点目标。

前海人寿及其所属的宝能系频繁对上市公司举牌,其与地产公司万科的股权之争即是典型案例。2016年下半年,前海人寿入驻南玻A,引发公司管理层集体离职,也令业界开始重新审视险资的举牌行为。

与万科遭遇相似,近期A股市场另一白马股格力电器(000651.SZ)也被宝能系投资,前海人寿持股逼近5%举牌线。外界关注,格力电器会否重蹈此前万科的覆辙。

在刘士余重磅发声后,前海人寿于12月4日紧急回复深交所问询函,其表示,截至12月2日,公司持有格力电器股份未达到或超过5%。至于进一步的增减持计划,前海人寿表示将根据市场整体情况、结合格力电器业务发展综合考虑。12月9日,前海人寿进一步公告称,未来将逐步择机退出格力电器。

另据《财经》记者统计,截至2016年三季度末,宝能系通过旗下两大投资平台前海人寿和钜盛华驻扎在40家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东中,并对万科A(000002.SZ)在内的7家公司实现举牌。

在前海人寿大举收购的同时,恒大系的举动也引发资本市场关注。恒大系所到之处,相关股票呈现凌厉走势,其“快进快出”的投资风格颠覆了险资低调保守的形象。

据《财经》记者统计,2015年底尚在A股市场相对低调的恒大系,2016年以来至少进入35家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且其短炒路径明显。

在2015年四季度末,近3000家A股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中,没有一家恒大系的身影。至2016年一季度末,恒大系仅进驻到7家上市公司中。

转折发生在二季度,当季恒大进驻到23家上市公司的股东名单中,这也是其全年买进上市公司股票数量最多的时点。但到2016年三季度末,恒大系已从前述20家上市公司股东名单中消失。与减持同步,恒大系在2016年三季度还成为另外12家上市公司的新晋大股东。其短炒路径由此可窥一斑。

恒大集团内部人士对此则持有异议,其对《财经》记者表示,恒大人寿2016年买入了100多只股票,其中大部分为蓝筹股。不过,在公开资料中,恒大人寿尚未出现在当前大盘蓝筹股前十大流通股东中,也未见其举牌蓝筹股的公告。

恒大系的短炒行为引发市场质疑和监管关注。针对恒大人寿在股票投资中的“快进快出”行为,保监会约谈了恒大人寿主要负责人,明确表态不支持保险资金短期大量频繁炒作股票。而恒大人寿有关人员表示,将切实落实监管要求,着力杜绝类似行为发生。

最典型的案例来自恒大对梅雁吉祥(600868.SH)的操作。某证券公司高管对《财经》表示,梅雁吉祥是没有任何投资价值的空壳,这么高风险的投资品种,险资举牌做第一大股东,这是从业者没有职业道德的表现,完全把保险公司当成达到自己目的、冒巨大风险追求超额利润的通道。

华南某公募基金负责人对《财经》记者表示,与这些险资的举牌不同,该公司也参与到上市公司的举牌潮中,但公司大多是在去年跌停板举牌的,公司也举牌一些有问题的上市公司,但其目的是为了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他表示,监管层鼓励的是安邦系的举牌模式,可以做上市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者,而非宝能系和恒大系的模式。

一位证券界资深人士对《财经》建议,从稳定市场的角度考虑,应该限制险资的投资,只能买蓝筹股,不能参与小盘股的举牌等。 幕后推手万能险?

支撑险资举牌的资金来自哪里?《财经》记者统计发现,险企一系列准举牌背后的资金多来自于万能险。

部分保险公司不顾风险利用高结算利率扩大保费规模。根据《财经》记者统计,在七大险资中,按照11月结算利率计算,以宝能系最为激进,其万能险的平均年结算利率高达5.75%;其次为恒大人寿,公司旗下64款万能险的年化结算利率均值为5.5%,部分产品年化结算利率甚至高达8%。生命人寿位列第三,其相关数据为5.07%。

激进投资背后,部分公司账面亏损不断扩大。如今年三季度,恒大人寿亏损9.65亿元,亏损幅度仅小于富德生命人寿的21.5亿元,亏损金额位居行业第二位。今年前三季度恒大人寿累计亏损11.93亿元。

自2000年引入国内以来,万能险呈快速增长态势,市场占比不断提升,目前,国内几乎所有寿险公司都开办了这一险种。前述《报告》显示,目前,万能险保费收入占整个人身险份额约35%左右,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这一比例约为40%。

万能险因灵活性等多重优点,受到部分中小寿险公司青睐,一些公司甚至力图借此实现“弯道超车”。

一些公司在万能险上的经营策略,给其带来了风险隐患。如部分中小公司试图集中发展中短期存续产品,通过高结算利率吸引客户,迅速扩大保费规模;还有一些公司采取“资产驱动负债”的战略,通过高收益保险产品获得大量现金流,做大资产端,运用保险杠杆博取收益。为了实现盈利,这些公司常常以相对激进的权益类投资和另类投资为主,甚至通过万能险“短钱长投”,使资产错配问题凸显。

一位证券界资深人士表示,如果有的险资唯利是图,把长期资金用作短期用途,把资金不是做成向投资者负责的回报,而是拿去做二级市场的风险投资,就违背了险资的基本原则,在市场上也起到了一个很坏的作用。

万能险的另一风险则体现在,该险种在部分保险公司中占比极高。按照保监会的统计方法,如果用“保护投资款新增交费”来近似替代万能险的销售额,2016年1月-10月,万能险销售最多的两家公司是安邦人寿和华夏人寿,销售额分别为2068.6亿元和1269.9亿元,华夏人寿、前海人寿、安邦人寿万能险占所有保费收入的比例分别为76.3%、80.2%和67.4%,恒大人寿该比例为91%,同期中国人寿和平安人寿的万能险的销售占比仅为25%左右。

监管层也意识到了万能险的潜在风险,2016年以来,为规范万能险业务发展,落实“保险姓保”的政策理念,保监会密集出台了业内俗称的“22号文”和“76号文”,对中短存续期业务超标的两家公司下发监管函,采取了停止银保渠道趸交业务的监管措施;累计对27家中短存续期业务规模大、占比高的公司下发了风险提示函,要求公司严格控制中短存续期业务规模;针对互联网保险领域万能险产品存在的销售误导、结算利率恶性竞争等问题,保监会先后叫停了前海人寿、恒大人寿等6家公司的互联网渠道保险业务。

所谓万能险,是包含投资和保障两大功能的人身险产品,投保人将保费交到保险公司后会分别进入两个账户,一部分进入风险保障账户用于保障,另一部分进入投资账户用于投资。其中保障额度和投资额度的设置主动权在投保人手中,可根据不同时期的需求进行调节,投资账户的资金由保险公司代为投资,投资利益上不封顶,下设最低保障利率。

波士顿咨询公司董事总经理何大勇向《财经》记者表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万能险还会有很大的需求,保险公司也会参与财富管理。保险公司应加强保障型产品,这是本源,主要是防止很多东西变成单纯的理财产品。 引导规范投资

险资对权益类资产的配置有其必然性。一位深度参与其中的保险界资深人士对《财经》记者表示,保险系买入A股是出于资产配置的需求。在其看来,部分上市公司管理层治理不善,险资举牌甚至进驻管理层,客观上也有助于这些上市公司更好地完善公司治理。

目前,市场争议较大的是,刘士余在讲话中指出的部分资产管理人“用来路不当的钱从事杠杆收购”。究竟哪些杠杆收购属于“来路不当”,《财经》记者接触的多位接近监管和市场的权威人士看法不尽一致,他们提醒,这还需待监管层详查后才有定论,因为对资金违规的界定,涉及多个监管部门和多部法规,并不能简单地一刀切。

多位证券权威人士向《财经》记者表示,对于举牌资金来源是否违规的界定并不容易。新华社在文章中也提及,刘士余愤怒的背后,其实更体现出资本市场监管的无奈与无力。

一个重要原因是,保险公司主要接受保监会监管,在保险资金运用上,则根据不同投资标的,而涉及央行、证监会、银监会以及发改委、商务部等多个部门的监管,其中有一些监管权责有交叉,同时又有一些模糊地带甚至监管空白,加上种类繁多的各种资管计划,完整核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一位证券界资深人士分析,“中央决策层担心的是,这些野蛮人可能会破坏中国制造业,比如格力。”

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12月3日表示,投资者应该通过实体经济的发展获益,不希望举牌方成为中国制造的破坏者,否则他们将是“罪人”。

邓颖璐表示,从保险业发生的风险案件看,许多问题都是风险管理不完善或不落实造成。从整体上大幅提高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水平成为保险公司治理监管的重要目标。

还有专家建议,监管机构需要打破行业藩篱,建立统一的金融监管机构或有效的联席监管协调运作机制,以消除监管盲区。

保险资金投资案例范文4

2016年上半年的资本市场异常精彩纷呈,刚经历股灾痛苦的市场在2016年伊始便遭遇熔断的突袭,随后在监管层的悉心呵护下,市场逐步企稳,于是重组、定增、IPO、举牌等纷至沓来,尤其是保险资金竞相在二级市场举牌上市公司股权的动作,更是让人眼花缭乱。

以“安邦系”和“宝能系”为代表的保险资金频频举牌上市公司股权,它们每一次出手都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宝能系”动用通过各种渠道获得包括保险资金在内的上百亿元资金举牌万科A(000002.SZ),以及随后发生宝万股权争夺战,更是演变成中国资本市场上经典的案例。

如今,宝万股权争夺战的硝烟仍未散尽,民生银行(600016.SH)的股权之争再起波澜,面对接踵而至的险资举牌上市公司股权的事件,投资者急切地想知道保险资金究竟出现了什么变化,以及险资频频举牌背后的动机和目的。 险资频频在二级市场举牌的背后,映示着低利率和“资产荒”已经把险资逼到墙角的尴尬境地,举牌成为中小险企股权投资的重要路径。

投资占比上升

受益于投资渠道的放开和资本市场的火爆,2015年的保险资金投资收益达到历史高位,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不断扩大,资金运用平均收益率达到7.56%,达到2008年以来的最高点。

进入2016年,保险资金投资端普遍承压,从个体公司的角度来看,4家上市险企一季度投资收益均较2015年大幅减少,中国人寿(601628.SH)、中国平安(601318.SH)、中国太保(601601.SH)、新华保险(601336.SH)一季度投资收益分别较2015年减少34.6%、27.7%、26.39%、36%,其中股票买卖差价减少是投资收益下滑的主要原因。

从投资结构上来看,银行存款和债券资产依旧是保险资金配置的主要部分,占比达到总量的50%以上,随着保险投资渠道的多元化和资金运用的市场化,股票、基金等权益类投资和另类投资的比例不断上升,其带动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的上升作用大于固定收益类资产收益率下行的负面影响,投资收益不断攀升。

对保险资金而言,未来优化和提升权益类资产配置的趋势不变,各类非标资产配置升温,保险公司积极配置优质非标资产谋求投资端的突破和发展。

保险资金2015年取得高收益,还得益于互联网理财和保险理财产品的收益率高企,随着2016年监管部门加强互联网金融业务监管和规范中短存续期保险产品,加上经济向下趋势引发的“资产荒”现象愈演愈烈,险资也要逐渐接受和回归低利率环境。

截至2016年5月,银行理财、信托和P2P的收益率较年初下滑55BP-150BP。对保险行业而言,低利率环境叠加监管一方面带来金融产品收益率分化收窄和竞争弱化,资金端收益率回归资产端;另一方面,实质性地降低了险企资金端的成本压力,有利于其聚焦于提升保险产品内涵和外延以开辟新的竞争力。

根据中国保监会公布的数据,2016年1-5月,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为121109.30亿元,较年初增长8.33%。其中银行存款22168.39亿元,占比18.30%,占比持续下行;债券41627.20亿元,占比34.37%,较上月微幅下行;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16851.51亿元,占比13.91%,较上月下行。其他投资40462.20亿元,占比33.41%,占比持续上涨。

数据显示,2016年1-5月,以非标资产为代表的其他投资占比依然延续了之前的上涨趋势,投资占比紧逼债券投资占比。从分项指标来看,除另类投资占比出现上升,其他投资占比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行,这进一步反映出险资对高收益需求的势头不减。银行存款进一步下行,在利率不断下行的情况下,险资配置银行存款的意愿也大大降低。

险资加大对另类资产投资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一方面源于现行低利率和“资产荒”的大环境,加配另类资产可以缓解险资资产收益的压力,平滑收益曲线;另一方面源于保监会对保险资金的审慎监管,促使保险公司价值转型。

比如在监管政策方面,保监会近期下发了《关于清理规范保险资产管理公司通道类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旨在清理保险资管通道业务,鉴于保险资管通道类业务规模有限且费率较低,该政策对保险公司收入的影响有限。但若综合考虑保险行业资产配置结构和资本市场行情变化的情况,险资2016年投资端相比2015年将面临很大的压力,投资收益率较2015年下滑是大概率事件。 “宝万之争”折射出险资在低利率环境下资金运用的新路径。

不过,从环比来看,2016年1-5月,保险行业资产运用余额和总资产都由负转正。从4月和5月总资产同比增速来看,之前高增长并没有持续下去。

首先,保费规模环比逐步下行,加之相应的成本开支拖累同比出现下降;其次,在面临“资产荒”和低利率的大环境下,保险投资收益率也将趋于下行,如果资本市场不出现剧烈波动,保险行业投资收益率下行将相对滞后。虽然现阶段险资可增加另类投资的占比,但是对于收益率的下行也只能起到平滑作用。

2016年1-5月,保险行业新增投资额1490.08亿元,投资占资产总额比为70.79%,延续了1-4月增长的势头,同时,投资总额与总资产变动比例触底反弹。

从历史数据来看,保险行业投资占资产总额的占比整体上处于上行趋势。2013年1-4月,保险资金运用余额69775.71亿元,其中银行存款22078.74亿元,占比31.64%。而结合最新的保险资金资产配置情况来看,保险资金近几年投资银行存款的比例出现大幅下降,资金运用效率得到有效改善,从而使得投资占资产总额的占比越来越大。

与此同时,自2016年以来,保监会就多次发文规范险资资产负债管理,市场“投机”情绪有所缓解。因此,无论是从政策监管还是从实际情况来看,保险公司对较长期限的投资标的更加青睐,但也不排除个别保险公司投资行为的过激导致期限错配引发的流动性风险。

重压下的博弈

“宝能系”在举牌万科的过程中,投资者更多看到的似乎是“宝能系”近乎疯狂的执著,但这背后却暗示着低利率和“资产荒”已经把险资逼到墙角的尴尬境地,尤其是在负债大扩容的背景下,资产驱动负债模式逆转为负债驱动资产模式,保险资金理财化正倒逼前海人寿(“宝能系”险企主体)、富德生命人寿等中小险企另辟蹊径,于是举牌或成为中小险企股权投资的重要路径。

虽然各家险企承保端的策略可能略有分化,但在投资端大类资产的选择上却具有一致性,只是资源禀赋差异会导致投资策略和路径的极大分化。

从大类资产选择来看,优化债券、增加非标是传统的投资策略,提升“股权投资+境外资产配置”将是主要的策略,大公司优化债券和增加非标尚有空间,同时股权投资和境外投资资源优势明显,自身直接开展一级市场投资或境外投资将是主要方式;对中小险企而言,债券配置和非标投资或已达上限,股权和境外投资能力尚不足,举牌或成为股权投资的重要策略和方法。

负债表扩张将带来保险行业资本金规模的做大做强,保险行业杠杆或有进一步提升空间。在“偿一代”资本约束下,偿付能力充足率150%约束之下保险公司的杠杆率最高在16-17倍左右,行业常态化杠杆在7-8倍左右;在“偿二代”之下,资本金要求与产品、投资有更加明显的捆绑,但预期保险杠杆或有进一步提升空间。同时,保险资本金补充办法适用在即,保险业或迎来资本金大扩容年代。如果保险业资本金补充渠道打开,则未来险资的投资压力会进一步凸显。

2014-2015年,在利率市场化不断推进的大背景下,降息导致银行存款和理财收益率下降幅度明显快于保险产品,存款搬家趋势不可逆。相比于银行存款和理财,保险产品兼具刚性兑付、收益率和账户灵活等优势,将主动或被动承接储蓄资金的转移。这种转移的力量远远超过行业自身渠道建设等内生性拓展的效率和速度。

在资金迁移的趋势下,保险公司的承保策略出现两极分化,负债表膨胀也面临分歧。

大公司谨慎选择保费增长,产品路径延续2015年的策略,大组合产品“返还年金/分红年金+附加万能账户”,额外附加“定寿+保障+重疾+医疗”,推动“保险+储蓄”向“账户+服务”的转移,注重内嵌养老健康医疗等服务,预计新单增长比2015年稳中略降。

中小险企积极激进,力推万能险和投连险,扩张“保户储金及投资款+独立账户”负债,助推银行理财向保险理财迁移。

从2015年开始,作为投资型险种,凭借其短期限、高结算利率优势,万能险的规模呈快速扩张趋势。与此同时,中短存续期的万能险产品也给保险公司带来了较大的资产负债错配风险,一直为监管层高度重视。

未来,在监管没有特别变化的情况下,2016年万能险和投连险的增速将在50%以上;而且,产险也将加入揽储行列,部分产险凭借销售“非寿险保险理财产品”将加快资产扩容的速度。险企承保端从分红、传统到万能、投连都将迎来全面增长,负债扩容从传统的“寿险责任准备金+健康险责任准备金”拓展到“保户储金及投资款+独立账户”。

当然,中小险企的这种发展模式未来也充满着变数。3月18日,保监会《关于规范中短存续期人身保险产品有关事项的通知》,对中短存续期产品进行监管。产品监管对象从前期讨论的“高现价产品”转为“中短存续期产品”,更合理客观遵循市场化原则。

实际上,保监会分别在2014年2月、2015年12月、2016年1月和2016年3月针对高现价产品发文或“征求意见稿”,在监管对象、监管内容和措施等方面进行明确定规,最终于2016年3月将监管对象定义为中短存续期人身险产品。

具体来看,监管内容为停售1年期以内的产品;1-3年期以内的产品设定规模限额,分别为1.8倍、1.4倍和1倍投入资本或净资产;5年期以内的产品设定2倍投入资本或净资产监管限额。在监管措施方面,存量业务超标则新增资本金,增量业务超标则禁止新增业务。

中短存续期产品监管的意义在于规范流动性风险,引导保险理财产品的规范化发展。中短存续期产品的监管对于市场的影响或分为三个方向:部分保险公司受限于资本金主动停售或限售部分产品;对于部分中小保险公司依然存在绕道监管的可能性;短期对险资举牌或有抑制作用。

从监管效果来看,万能险等典型的中短存续期产品明显退热。一方面,万能险规模增速放缓,截至2016年4月,万能险保费收入7000亿元,而2015年全年规模为7600亿元左右,2016年前4个月的规模相当于2015年全年的规模,但4月单月万能险规模为1000亿元,环比分别下滑47.4%;另一方面,万能险收益率有明显下滑的趋势。

在严格的监管之下,万能险在明显降温,但同时投连险可以灵活绕道监管热度在逐步回升,4月的投连险销售规模为97亿元,环比增长5.7%。

股权投资悄变

与中小险企借助万能险的异军突起大肆举牌上市公司股权不同,另一些险企则在追求高收益诉求的基础上,强化资产配置中非标和权益投资的比重,并对这种资产配置进行与自身业务发展方向相适应的改善。

从2015年底和2016年一季度资产配置情况可以看出,一些险企增加了资产配置策略的主动性,相比此前单纯优化债券结构配置高收益债券的做法,目前的策略调整为增配债券类基金产品,主动获取债券价差收益,同时交易性金融资产占比也在明显提升。

从配置品种来看,非标配置持续为热点,非标产品从固收拓展到非标权益,尽管非标固定收益类资产依然是重要的配置方向,但权益类资产成为重要的增配方向,险企甚至开始增配优先股、私募股权投资产品等。

2016年一季度,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国太保和新华保险非标类资产比重为17.2%、5.3%、12.1%和22.7%,相比2014年之前,非标收益率有所下滑,同时考虑到非标久期,到期非标产品的规模在增加,险企再配置压力有所增加。从结构变化来看,降低定存和持有至到期类资产占比基本上是险企的共同选择。

2015年,险资权益类资产占比大幅提升是共同特点,相比此前权益类资产主要是股票和基金,2015年以来,权益类资产的内涵更加丰富,在股票和基金之外还包括优先股、私募股权基金以及非标权益类产品等。

截至2015年年底,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国太保和新华保险的权益占比为16.2%、14.4%、18%和18%,其中股票+基金类资产占比分别为13.6%、12.3%、9.3%和13.5%;股票占比分别为9.7%、4.9%、3.9%和5.3%;优先股和其他非标权益类资产的占比分别为2.6%、5.1%、4.5%和6.3%。

从中国太保披露的2016年一季报数据来看,股基配置的比重持续降低,占比减少1个百分点至8.3%,而非标权益类资产配置的占比则提升至4.7%。

近年来,大型险企与银行的互动在明显增加,除传统的平安模式外,近期中国人保和华夏银行(600015.SH)、中国人寿和广发银行成为典范。

从持股情况来看,中国人保持有华夏银行19.99%的股权,中国人寿持有广发银行43.686%的股权;从购买方式来看,主要是购买外资股东所持股份;从购买价格来看,中国人保购买华夏银行股份PE、PB的中间值为5.07倍和1.19倍,中国人寿购买广发银行的PE、PB分别为10.9倍和1.01倍。

不过,近期更令市场瞩目的银行股权之争当属民生银行的股权之争。在“宝万之争”如火如荼进行之时,另一家民营上市公司民生银行同样出现控制权争夺的情况。

民生银行一直以股权分散而著称,成立20年来,经历了多次董事会争夺战,刘永好所在“新希望系”与张宏伟所在的“东方系”,以及史玉柱等,都在民生银行股权争夺战中有过较量。由于前十大股东之间的博弈和牵制,每一次股权之争暂时平息以后,民生银行的股东持股比例往往变得更为分散,最大持股比例一直未能超过10%。

这一股权均衡状态终于在2014年年末被打破,它是由一个强势的外来者安邦保险的不断强势增持,以及刘永好、张宏伟、卢志强等民生银行大股东均做出减持动作以后形成的结果。据报道,与民生银行关系密切的中民投,曾试图通过增持抗衡安邦保险,但最终未能改变局面。

公开信息显示,截至2016年一季度末,民生银行A股前十大流通股股东的持股比例为,安邦保险共持有19.2%,刘永好的新希望持有5.16%,证金公司持有4.87%,史玉柱的上海健特生命科技有限公司持有3.89%,中国船东互保协会持有3.68%,东方集团持有3.61%,华夏人寿持有3.17%。

其中,安邦保险和华夏人寿均为保险资金,此次,华夏人寿和东方集团签署了一致行动协议而成为一致行动人后,两者占民生银行总股本的比例为5.48%,从而拉开了最新一次民生银行股权争夺战的大幕。

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保险资金对银行的股权一直颇为青睐,对险资来说,持有银行股权不仅仅是财务投资的高收益诉求所致,更重要的是,同为金融属性的保险与银行在业务融合上存在较大的空间深度。中国平安收购深发展(平安银行的前身)就为险资收购银行股权树立了很好典范。

目前,保险与银行合作主要是两个方面:保险资金运用方面,通过银行推动定存或者理财资金配置;保费方面,通过银行销售保险产品。

如,中国人寿与广发银行相关业务合作成熟,2015年中期,国寿在广发银行存款165.6亿元,占国寿总定存规模的2.6%,从广发银行收取存款利息3.04亿元,广发银行从国寿获得保单手续费700万元,业务相互渗透有进一步提升空间。参考平安客户的迁徙效果,未来保险和银行业务合作空间依然较大。

虽然股权投资成为共同的选择,但不同险企的发展路径仍有差异。股权类资产具有收益率优势,同时目前险企长期股权投资占比不足2%,股权投资将是2016年保险资金重点拓展的方向。

从收益率来看,综合考虑PB和ROE的情况,目前ROE位于15%-20%,PB估值1-2倍左右的资产对于险资具有较强的吸引力,这些资产集中于金融、航空、铁路运输、电力热力、房地产等板块,能够为险企带来的回报水平超过7.5%。

股权投资取向一致,但在投资路径上分化较大,以中国人寿为典范的大型险企将直接参与并购市场完成股权投资布局,但中小险企或凭借二级市场举牌完成股权布局。

新华的另类选择

在收益率竞争弱化的背景下,加上监管政策的引导,未来保险行业将更多聚焦保险产品的保障功能。

当前销售保障类保险产品的渠道和产品基础已经具备,从渠道方面看,个险渠道蓬勃,期缴客户储备丰厚,2016年一季度,四家上市险企合计保费收入为4819亿元,同比增长22.1%,保费增长中部分个险期缴新单增速、个险新单增速、新单增速超30%,个险期缴占比提升、个险新单占比提升以及新单保费占比提升明显;从产品方面看,3月免税健康险落地,香港地区保单对比之下内地保障类产品创新增加。

聚焦保障功能,整合“保障”消费场景和保障服务将有助于险企提升竞争力,从而降低对利率的敏感性。这或许是一些险企在经济长期在底部徘徊时被迫进行自我选择后的另类生存之道。

对于大型上市寿险公司而言,调整结构、价值转型已经成为行业的共识。健康险等保障型产品和期交产品具有更高的利润水平和为保险公司带来更稳定的现金流量,从而具有更高的内含价值,发展此类产品是寿险市场和寿险公司逐步走向成熟的必然选择,之前依靠缴费期前移,大量销售趸交产品扩大规模,抢占市场份额的策略显然已不适应当前大型寿险公司的经营基础和经营理念。在这样的大趋势下,上市寿险公司的产品结构和渠道结构持续优化调整,首年期交保费快速增长,占比不断上升。

在转型过程中,上市险企也遭遇了市场份额下滑的窘境,这与公司自身的产品和渠道策略高度相关。

2016年上半年,资产驱动型寿险公司延续以前的经营策略,依靠销售万能险等趸交投资型产品扩大规模,市场份额不断提升。

从规模保费上看,2016年1-4月,安邦人寿实现规模保费1653亿元,市场份额9.02%,位列行业第二,首次超越平安人寿,寿险行业规模保费前三格局发生变化,依次为中国人寿、安邦人寿、平安人寿。富德生命人寿、华夏人寿稳定在行业前十,太保寿险、新华保险等传统险企的市场份额继续下降,分别位列行业第八和第十。前十名公司占有市场份额共65.44%,市场集中度进一步下降。

从原保费规模来看,寿险行业前三依次为中国人寿、平安寿险和人保寿险,富德生命人寿和安邦人寿分别位列行业第四和第十。由此可见,部分资产驱动负债型保险公司在扩规模的同时,也开始注重自身价值的可持续发展,优化自身结构,原保费收入也上升很快。值得注意的是,未来万能险销售或降温,单纯依靠投资型保险销售的公司业绩增长可能遇到瓶颈。

而在业绩方面,面对投资端和准备金计提的双重压力,四大上市险企利润大幅缩水,资产驱动型寿险公司业绩影响更大,业绩分化严重。2016年一季度,寿险行业共35家公司盈利,34家公司亏损,其中富德生命人寿亏损最为严重,一季度累计亏损38亿元。

从2016年一季度的数据来看,上市险企的战略基本上回归到重视个险和期缴业务方面。2010-2012年,中国太保推动个险渠道转型,2014年中国人寿推动个险渠道转型,而进入2016年,新华保险则开始推动行业内更大力度的个险渠道转型。

总体来看,上市险企在保费销售方面的策略在逐步趋同,重个险重期缴基本上成为主导策略。这种策略的选择,一方面得益于当前的利率环境,保险公司在产品销售方面更加具有主动性,追求保单价值成为共同取向;另一方面,“偿二代”资本监管的效果将会非常明显。

从中国太保、中国人寿和新华保险的转型效果来看,数据验证非常明显,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个险新单占新单保费的比重在提升,期缴新单占比在提升,新单保费规模增速持续较高。

一季度,新华保险、中国太保和中国平安的新单保费规模分别为265.8亿元、211.3亿元和427.1 亿元,同比分别下降17.3%、增长69.8%和增长38.5%;新华保险和中国太保个险新单分别同比增长51.3%和84.2%;个险期缴新单方面,新华保险和中国太保同比分别增长54.5%和85.3%。

在个险期缴新单增速和个险新单增速提高的基础上,新单增速也基本保持在较好的水平,从而导致保费结构呈现明显的变化:即个险期缴占比提升、个险新单占比提升以及新单保费占比提升。新华保险和中国太保个险新单占新单保费比重提升至21%和84.3%;个险期缴新单占新单比重为83%和97.7%。

当然,尽管银行保费增速下滑趋势已经有所放缓,但是银行趸交业务受监管和公司战略的影响,未来依然存在一定的调整压力,同时中小险企的竞争导致的银保渠道“挤出”效应也较为明显。但目前银行渠道的价值仍不可小觑。

对监管层和投资者而言,关注个险和期缴占比的核心在于,这两类业务后期体现出的产品利润率更高。而从成长路径来看,发展个险和期缴的思路将更加有助于保险公司深入挖掘和发展具有“保障”属性的保险产品。

在价值转型的方向上,新华保险的步伐似乎迈得更大,并给出了转型完成的时间表。

6月28日,新华保险董事长万峰表示,新华保险的趸缴保费已从2015年的350亿元降至目前的200亿元,预计2017年将彻底甩掉剩余趸缴保费。新华保险将会由现在的追求“规模稳定”转为“规模发展”,2018年续期保费预期达到900亿元。据了解,目前新华保险的趸缴保费处于负增长状态。

数据显示,2016年1-5月,新华保险原保险保费收入为608亿元,同比减少2.6%;总保费为627亿元,同比减少1.3%。以一季度为例,公开数据显示,新华保险实现保险业务收入465.75亿元,同比下降10.4%。

而保费下降的主要原因就是银保渠道趸缴业务的大幅收缩,同比下降35.4%。由于新华保险在年初制定了“规模稳定、价值增长、结构优化、风险可控”的发展方针,虽然从整体上来看保费增速下滑,但新华保险的期缴保费增长超过60%。

其中,10年期以上期缴保费增长接近50%,个险渠道期缴保费增长超过50%。同期银代渠道,趸缴保费大幅下降。由此可见,新华保险正在从外延式的发展向内涵式的发展转变,现在正在转变的过程之中。

预计到2017年,新华保险将彻底甩掉200亿元趸缴保费,且不会再向分公司下达趸缴保费的任务,全力以期缴业务为主。

如果未来两年的时间新华保险把趸缴之中的350亿元全部甩走,保费的转型就会基本完成,趸缴下降、期缴增长是新华保险精心设计的诉求。而收缩低价值业务节约资本更专注于高价值业务的战略,将推动长期内含价值的强劲增长,预计2016年全年新业务价值保持30%以上的高增速。

对于转型目标的达成,根据万峰的设想,为了适应未来中国经济长期L型发展的新环境,新华保险将从五个方面进行结构调整。

首先是优化产品结构,减少理财产品的比重,加大保障型产品比重,着重发展养老、医疗、健康、寿险和意外险;二是优化保费结构,减少趸缴保费比重,增加期缴,从2017年开始,新华保险将不再向分公司下达趸缴保费的任务,全力转向以期缴业务为主,以期缴业务增长实现续期保费的增长,以此来推动整个公司业务规模的增长;三是优化年期结构,由短期向长期发展,期限越长,公司发展稳定性越好;四是优化费用开支结构,成本控制,涉及薪酬、固定开支、经营开支等;五是优化利润结构,加大死差收益,让死差收益成为稳定的利润来源,减少对利差的依赖,争取实现费差盈利。

保险资金投资案例范文5

目前,养老保险制度还存在一定的缺陷,还有很大的完善空间,一方面,养老保险制度的覆盖不是非常全面,部分地区的养老保险资金收缴会成为死角,这就会使人们产生不平衡的心理,这也是逃费现象的导火线。另外,养老保险制度的设计的公平性还有待提高,目前的这种制度是有地域、行业、身份之分的,而且个人的权益分配也不是太合理,从而影响基本养老保险收缴资金的公平顺利进行。再者,基本养老保险资金的收缴率也不是非常合理,收缴率偏高,这会给人们带来经济压力,从而影响他们缴费的效率。

二、解决基本养老保险逃费现象的对策研究

我们已经初步了解到基本养老保险逃费现象的不良影响,改善这种现象对社会的和谐发展来说是势在必行的,所以,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便于有效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

1.健全基本养老保险收缴的法律制度

在如今的这种法制社会,不管是何种性质的资金收缴,都需要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所以,在解决基本养老保险逃费这一现象时,首先要将相关的法律制度健全,最大限度地阻止非法人员钻法律的空子。另外,依据外国许多基本养老保险执行顺利的案例来看,健全的法律制度是基本养老保险正常收缴的重要保障。所以,国家及相关政府部门一定要健全基本养老保险收缴的法律制度,让正常的资金收缴具有法律权威的保护,而且用法律手段惩罚逃费现象更能体现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神圣不可侵犯。当然,基本养老保险的立法层次也要相应提高,从而引起更多人的重视。逃费人员需要负的法律责任也要有足够的力度,起到警示的作用,要具有确保他们不会再犯的权威性。因此,健全养老保险的法律制度是解决逃费现象的有效对策。

2.制定完善的基本养老保险收缴制度

制定完善的基本养老保险收缴制度,能够给人们一个公平合理的缴费制度,让大家自觉遵守制度,达到公民自觉缴费的效果。首先,制定的制度要公平合理,一视同仁,不能有的现象发生,同时,制定的制度还需要具有普遍性,让所有公民都缴纳基本的养老保险资金,所制定的制度也要具有广泛的覆盖性,才能服民众。当然,缴纳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就必须享有相应的权利,要让公民的老年有所保障,才能让他们从心底里愿意为自己的老年投资。另外,养老保险收缴的资金要适度,需要缴纳的资金要在他们能承受的能力范围之内,如果超出了他们的能力范围,会对他们的正常生活造成压力,久而久之,这种制度必然会引起民愤,也不能确保我国养老保险的可持续发展,更不能让社会和谐的发展。所以,国家及相关政府要有效解决基本养老保险逃费的现象,还需要建立完善的收缴制度,才能保障养老保险的顺利进行。

3.加强基本养老保险收缴的监督管理制度

有了健全的法律以及完善的收缴制度的支持,还需要相应的管理制度严格管理相关的执行人员,才能确保我国养老保险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在执行养老保险相关制度时,要加大稽查监督制度,确保执法人员能够公正地处理逃费现象,同时也要严格执行基本养老保险的收缴制度。其次,在如今的信息化时代,也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加强信息化管理,我们可以将相关的收缴资金的信息录入计算机,然后收缴双方也可以通过计算机进行操作,能够有效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计算机能存储的信息也是非常庞大的,可以节省基本养老保险管理中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再者,在这种监督管理机制中,也要有相应科学适当的奖惩制度,鼓励遵循制度的人,也大力惩罚逃费的人,这样,可以有效激励更多的人遵守相应章程,降低逃费现象发生的频率。

三、结语

保险资金投资案例范文6

关键词:技术效率;DEA方法;效益

一、对国内产险公司技术效率的研究

1.产出指标和投入指标的选择。作为保险公司特别是财产保险公司,最主要的是进行风险的分散和转移。投保人通过交纳一定的保费,将不确定的风险损失转化为确定的支出。本文选取了“实际引致损失(Y1)”这个指标。该指标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赔款支出”,这代表承保业务在当年的支出情况;第二部分是“准备金增加”,这代表由于保险公司当年业务引起的将来期望损失支出。其中“准备金增加”应为“未到期责任准备金的增加+未决赔款准备金增加+长期责任准备金增加”。

在保险公司的投入方面,本文将其界定为三个方面:劳动、物料投入和资本金。本文直接选取保险公司大专以上学位人员数作为“人力投入”变量(X1)的代表。物料投入需涵盖广告、公关、对中介机构和兼业的支出等等许多方面,故本文用“手续费+分保费用支出+营业费用-摊回分保费用-人力投入×当年保险业平均工资”作为代表,用变量(X2)来表示。资本金对提供保险产品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是投入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指标。资本金是决定保险产品的提供和保险公司的承保能力高低的重要指标,除了要满足监管机关对资本金的最低要求外,资本金还是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最后一道防线。因此,本文选取资本金作为投入的第三个指标(X3),采用资产负债表中的“权益资本”和“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都可以代表资本的投入量,两者的差别在于后者没有考虑从未分配利润。我们对于资本金的选取分两种情况,当利润为负时,采用“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当利润为正时,采用权益资本。换句话说,我们此处定义的资本投入为权益资本与“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中较大的那一个指标。

2.计量结果。本文选择了目前在中国保险市场上具有一定代表性的18家产险公司的数据作为样本,涵盖了大中小保险公司,采用DEAP2.1软件进行运算。如图1所示,在观察期间技术效率的均值基本保持不变,方差则明显上升,直到2005年之后才开始下降。这可能因为技术效率是规模效率和纯技术效率的乘积,表明随着从业公司的增加,各家公司在技术和规模方面的综合差异性越来越明显,近年来略有下降的趋势,市场竞争压力较大,而方差的波动性更大,但总体呈现下降趋势。

二、利润率与技术效率的比较分析

为了进一步分析我国保险公司效率和效益的综合水平,本文选取权益收益率(ROE)和资产利润率(ROA)作为反映保险公司盈利能力的指标,选取TE(技术效率)作为反映保险公司效率水平的指标,将两者排序,进行比较。

本文对2008年的各财险公司技术效率值进行排序,并将公司的利润率的排序列在后面进行比较,具体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我国目前直观感受中技术效率较好的财险公司如人保、太保、平安和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等的技术效率均处于前列,这一点符合一般预期,这也说明了我国保险市场的部分公司经过激烈的市场竞争,经营效率已经颇高,但是部分新成立的中小产险公司的技术效率较低,但由于公司自有资本也较低,导致了效益值的表现却较高。

通过对表1中数据的分析,财险公司可以按照效率和利润高低的不同组合进行分类,结论如下:

1.效率高且利润率也高。中国人保财险、平安保险、太平洋财险、永安保险这几家公司,效率相对较高,利润率也很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成立较早的几家规模较大的保险公司不仅经营技术效率高,而且经受住了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的压力,盈利能力同样很高。同时,一些中小型的公司随着经营年份的增加,经营经验的不断累积,也在不断努力创新,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提升市场份额和业务质量,盈利能力相应提升。像大众保险这样的中小规模公司,比较注重集约化经营,找出客观规律,从而很好地控制了占领市场和提高业务品质之间的关系。人保财险、太平洋财险、平安财险作为财险市场的前三甲,占据了将近百分之七十的市场份额,依然凭借着丰富的经营经验、众多高素质高能力的员工、优秀的经营管理水平、高效率的投资能力,因而也能很好地控制经营所必须的成本,利润和效率没有偏废。尽管有些公司如平安在之前的年份会出现利润大幅下降的情况,但都能及时调整发展速度,加强内部效率的改进,摆脱利润下滑的阴影。

2.有些公司效率较好,然而利润率却较低。这类公司很多,其中,天安产险和中华联合这两个案例表现的十分明显。天安产险的技术效率表现得较好,但是其效益值却表现较差。天安产险成立于1994年,经过多年的发展,积累了一定的产险经验,技术效率较好,但是近年来效益的提升一直较迟缓。导致这个现象的原因可能是:首先,与同业相比,天安产险支付给员工的报酬相对较低,这样虽然短期内降低了人工费用的支出,但是从长远的眼光来看,这种薪酬政策难以吸引高学历高素质和高能力的人才进入团队,影响了公司长期经营的效率和效益;其次,虽然成立时间较早,但天安产险的市场份额却发展不是很快,当时的管理层为了尽可能多地占据市场份额,产生急功近利的思想,主推的产品结构不合理,车险等亏损险种占比较高,这就需要通过其他的财产保险、责任保险的收益来弥补这些亏损;另外,天安产险的投资能力值得担忧,2009年投资收益仅为2.2942亿元人民币,比2008年水平也略有下降,比起同期投资收益较高的公司,还有很大差距,投资收益较低的原因可能是天安2005年~2008年过度投资引起,在资本市场火爆之时,忽视了隐藏的风险,一旦资本市场持续低迷之时,其偿付能力也随着资产收益的缩水而下降,经营的风险也加大。

另外,由于偿付能力不足,效益表现较差,天安产险寄希望于在2009年的资本金由6.678亿元扩充至21.72亿元,但半年后很快偿付不足的困境还是出现了,一是因为注资资金不会立刻全部到位;二是业务摊子铺得过散,导致资本金的消耗速度较快。因此,面对该种困境,本文认为应该通过产险公司自身效率的进步和对经营风险意识的加强来慢慢改善。

中华联合也是我国成立较早的产险公司,在走出新疆、迈向全国的发展道路上,中华联合短短数年间,完成了全国机构布局;又在短短数年间,中华联合保费收入呈“井喷式”飙升,迅速跻身为国内第四大产险企业。2006年,中华联合的保费收入从4年前的十几亿增长到150亿,跃居国内产险第一集团。中华联合在创造奇迹的同时,也为自己带来了巨大的经营风险。扩张太快,为了一味追求保费规模,承保控制不到位造成了中华联合一步步走向困境。因总部偏居新疆,在以往的快速扩张中,总部放权过甚,各分公司自成诸侯,日益坐大,形成总部对分公司管控能力较弱的局面。而且因为总部偏处新疆,难以吸引高素质的人才加入。因此,中华联合才于2010年将总部搬到北京。另外,由于扩张太快,承保控制不到位,过度价格竞争。中华联合的快速扩张模式:在车险领域一味依赖高佣金和低手续费,没有控制好赔付率和成本费用,最终导致必须保持业务高速增长,以便用新收保费支付以前的赔付。

为了解决公司最大的问题——偿付能力严重不足,中华联合曾于2007年开始引资工作,法国安盛一度成为潜在收购者,但有关谈判目前已经终止。引资失败,加速了危机的爆发。目前状况:自2006年来一直排名第四,一度陷入巨额亏损的中华联合2010年上半年实现盈利,但6个月保费累计增速均为负值,市场份额也较2007缩水一半,至4.8%。但是,为了维持经营的质量,为了公司长期的稳健经营,收缩业务将是无法避免的事情。

3.效率低但利润率高。一些小型保险公司,效率指标都不是很高,但利润率相对还是很高,如中银保险、东京海上和大众保险等。这可能是由于公司本身资本金就较小,加上经营上比较审慎,坚持利润导向,不盲目追求市场份额,保持每年的收益,这样计算起来,其ROA和ROE指标就相对较大。

4.效率低,利润率也低。一些公司,如丰泰保险等,利润率和效率都不高。作为新兴的公司,由于在成立了前三年没有赢得一定的市场份额,在业内占据一席之地,加上自身管理与经营理念上的存在诸多问题迟迟没有进步,业务质量和规模都乏善可陈,于是就湮没在众多新成立的小型产险公司之中了。

四、产险公司未来发展模式的思考

中国产险业随国民经济的发展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但是承保利润率波动的现象也比较明显。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我国产险业承保效益连续下滑,全行业亏损的被动情况也时有出现,在2009年,经过贯彻“防风险、调结构、稳增长”的方针,积极转变经营模式,盈利能力显著改善,全行业实现了账面扭亏,但承保还处在略有亏损的状况,经营的不稳定性仍然较大,发展的基础尚不稳固。

根据前文的对国内产险公司的效率与效益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从中国保险业的发展速度来看,保险业务收入年均增长较多,是中国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但是从中国保险业的发展质量来看,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呈现出高增长但低效率的中小公司还有不少,高成本低产出低质量的粗放型发展模式比比皆是。

承保利润和投资收益是保险险公司获得利润最重要的两大渠道。在承保利润空间逐步压缩的情形下,保险企业的盈利表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另一只“轮子”——投资收益的高低。由于保费收入和赔款支出的时间差,保险公司有了资金运用的可能性。由于竞争的需要,在制定保费时要考虑投资收益率情况以降低保费,这一点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保险市场上尤显重要。所以,资金运用也成为保险公司一项重要的无形服务。保险是金融的一支,注重公司未来的现金流,公司的利润主要来源于对公司资金的有效运用,承保过程是为了进行资本投资筹集资金的融资过程。保险公司应该注重资金运用,通过资金运用获得投资收益来弥补承保利润的损失。

随着保险资产管理公司①的相继成立和保险资金的集中专业化管理,国内保险业投资管理水平显著提高。从2003年开始,保险机构在市场博弈中占据了主动,把握了机遇,为整体投资收益率的提高打下坚实基础。

自2004年10月24日保险资金获准直接入市进行股票投资以来,基础设施项目、商业银行股权、境外投资等投资渠道的逐一解禁,是近几年保险业改革结出的最丰硕成果。尤其在《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又进一步鼓励保险资金逐步提高资本市场投资比例、扩大投资资产证券化产品规模和品种、试点投资不动产和创业投资企业等,自此在政策层面上打通了保险资金可投资运用的所有通道。结果,保险资金频频以战略、财务投资者身份参与中、工、建行重组上市,并投身于京沪高速、南方电网等基建、能源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