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范文1
然而,受多重因素影响,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已经成为世界性难题。国内许多小微企业也受此困扰,发展乏力。
如何破解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如何为小微企业提供更加完善的金融服务?就此问题,本刊专访了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银行董事长闫冰竹。
《瞭望东方周刊》:小微型企业发展问题,受到社会普遍关注。您如何认识金融服务小微企业的重要意义?如何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闫冰竹:小微企业是中国经济的动力和活力之源。作为市场经济最广泛的企业主体形态,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中数量最多、增速最快、最具生机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坚实根基。广大中小微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56789”效应,即贡献了超过50%的税收、超过60%的GDP、超过70%的企业创新,提供了超过80%的城镇就业,占据了超过99%的企业数量,是中国经济的动力和活力之源。因此,小微企业是实体经济最本质的内核,要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做好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这篇大文章,首先就是要服务好小微企业。
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面临重重风险挑战。受多重因素影响,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已经成为世界性难题。一是自身经营稳定性差,小微企业天然存在规模小、管理不到位、抗风险能力弱等缺陷,特别是,受危机冲击,各种困难因素相互交替、重复叠加,生存更加艰难。二是债权担保无法解决,小微企业往往缺乏土地、房产等有形抵(质)押物,难以满足传统信贷业务要求。三是信贷成本高昂,小微企业的金融需求往往额度小、频率高,一笔小微贷款的成本是大企业贷款的5倍。四是政策环境仍有待改善,“玻璃门”、“弹簧门”等制约发展的制度并未完全消除,各项扶持政策仍有待进一步细化和落实。因此,无论从小微企业的角度,还是从银行贷款的角度,小微企业融资都面临种种风险,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面临重重挑战。
广大中小银行是服务小微企业的中坚力量。作为银行业的中小企业,中小银行服务小微企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人缘地缘优势、体制机制优势。长期以来,中小银行以中小企业和居民金融服务为切入点,与大银行形成业务互补。数据显示,我国140多家城商行的中小企业贷款占比远高于大型银行,中小银行平均每个网点贷款支持的中小客户数量普遍是大银行5倍以上。中小银行已成为金融体系的活力源泉,成为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主力军。中小银行是银行体系的中小企业,当前需要给予中小银行和小微企业更多的关爱和尊严。中小银行和小微企业的尊严是拥有平等准入、公平竞争的政策环境,享有均等的发展机会和平等的社会地位。需要从巩固改革成果、提升金融服务、破解融资困境的战略高度,取消政策歧视,扩大市场准入,让广大中小银行和小微企业受到尊重与善待。
《瞭望东方周刊》:小微企业涉及各行各业,需要提供更加多样化、差异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北京银行在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创新方面做了哪些积极的尝试和探索?
闫冰竹:17年来,北京银行与小微企业风雨同行、相伴成长,从战略定位、产品创新和机制优化等方面,为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问题作出了不懈努力,构建起服务小微企业的多层次金融支持保障体系。
强化战略创新,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北京银行始终将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作为一场具有战略意义的创新和变革,将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作为践行社会责任和加快战略转型的重要途径,从全行战略层面,创新推出小微企业“四单管理”,即单设机构、单列计划、单独管理和单独考评,优先投放小微信贷,确保小微企业贷款增速高于全行贷款平均增速,切实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目前,北京银行仅在北京地区就为近7万户中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占北京地区企业总量的1/ 4。贷款增幅和占比远远高于大型银行,有效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
强化产品创新,解决小微企业“融资贵”问题。北京银行积极响应国家自主创新战略、文化强国战略和北京市“双轮驱动”战略,探索推出适合不同类型小微企业的差异化金融产品服务,有效化解小微企业“融资贵”的困境,塑造了“科技金融”、“文化金融”、“绿色金融”等特色品牌。在“科技金融”方面,首家成立中关村分行,创新推出“软件贷”、“科技贷”等产品,累计为园区4000多家科技型小微企业提供贷款超过1000亿元,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和客户数在示范区排名第一。在创业板和中小板上市的中关村企业,65%以上是北京银行客户。受邀参加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科技金融”品牌得到各界充分肯定。在“文化金融”方面,以“创意贷”为载体,仅在北京地区就为700多家文化创意企业提供超过500亿元资金支持,市场占比超过50%,着力推进文化创意与金融创新完美融合,为我国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不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在“绿色金融”方面,与国际金融公司签署能效融资合作协议,打响“节能贷”品牌,成为北京市碳交易试点绿色金融联盟牵头单位,绿色信贷余额超过100亿元。
强化机制创新,解决小微企业“融资慢”问题。一是设立专营机构,充分发挥中小企业事业部制垂直管理职能,全面推进专营支行和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建设,为广大小微企业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二是优化审批流程,参照零售银行业务模式,优化小微企业贷款审批流程,构建服务于小微企业的绿色审批通道。三是提升服务效能,借鉴工厂流水线的操作方式,创新探索小微企业批量化服务模式——“信贷工厂”,推动小微业务实现“批量化营销、标准化审贷、差异化贷后、特色化激励”,为小微企业提供最方便、最快捷的金融服务。
17年来,在全力服务小微企业的过程中,北京银行实现了“四大突破”:引进外资、跨区域经营、公开上市、综合发展;创造了“四个一”业绩:资产规模达到1. 12万亿元,年度盈利超过100亿元,人均净利润超过100万元,品牌价值超过100亿元,成为中国人均创利能力最强、经营管理绩效卓越的上市银行,打造了中国银行业服务小微企业的一张亮丽名片。
《瞭望东方周刊》:在破解小微企业融资瓶颈方面,您有哪些建议?
闫冰竹:支持小微企业健康发展是一项复杂、综合的系统性工程,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需要为中小银行和小微企业营造良好和谐的生态环境。
一是确保小微政策落到实处。真正落实针对小微企业的减税政策、贴息政策等,消除小微企业发展中的“玻璃门”、“弹簧门”等制度。通过减税、贴息、设立风险补偿基金等政策扶持,鼓励小微企业依靠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
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范文2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小微企业;融资;创业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十三五规划的深入推进,中国经济迈入改革的深水区,要求提质增效的稳增长。2016年,中国经济稳中向好,工业企业的利润由上年下降2.3%变为增长8.5%,在刚刚召开的两会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依旧是国家政策的发力点和民众关心的焦点。中小微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愈加凸显,但因其资本实力相对较弱,融资难的问题仍旧亟待解决。所以,有效提升小微企业的活力对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言至关重要。小微企业发展的关键在于资金问题,学界和民间的认知都很清晰。
本文研究的是新兴的互联网金融的融资模式,以安徽省部分小微企业为模型切入,研究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环境下我国小微企业融资方式及其面临的困难,通过对安徽省小微企业的调研,着重了解互联网融资在企业融资过程中所占的比例及其服务小微企业的方式,探寻企业进行互联网融资的详细过程及在融资中所面临的困难。企业选择互联网金融融资的原因固然在于在融资成本、融资效率、融资程序上的优势,但是同时,互联网金融在融资方面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即它的法律监管问题、违约成本低和金融风险等问题。从互联网金融的角度出发,互联网金融和企业之间的信用担保问题如何解决,互联网平台如何建立一套完整的对企业的评级系统值得细细探寻。
二、安徽省小微企业发展概况和融资情况
小微企业规模小、转型快、经营方式灵活多样,在国民经济中较大中型企业更有活力,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更具造血功能,拥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而,我国经济可否实现可持续发展与小微企业的发展好坏挂钩。截止2016年10月,小微企业在我国东部12省市超600万户,中部9省市超220万户,西部10省市的超160万户,分别占全国企业总户数61.6%、22.24%和16.16%。学界目前就小微企业发展的瓶颈在于融资难和融资贵已达成了普遍的认知和共识。然而,对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原因、解决方法、及拓宽融资渠道的拓宽,学界却众说纷纭,各成一家之言。金融市场发育不足、小微企业融资专门机构缺失、服务结构单一等问题导致了小微企业融资贵。政策性金融融资机制的缺口、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缓慢、金融市场供给与中小企业发展需要相偏离、国家性和地区性融资征信担保机制的匮乏等外部因素则导致了其融资难。从小微企业自身缺陷、融资渠道、市场资金供给等方面分析而言,不难看出小微企业亟待创新并拓宽融资渠道,扩宽企业资金的供给,弥补资金需求缺口,使金融机构资金供给和自身发展需求相契合,如是,在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解决上将会大有裨益。
就安徽省经济运行状况来看,2016年安徽省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10081.2亿元,增长8.8%,增幅比去年同期上升了0.2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8个百分点,处于全国第5位、中部地区第2位,中小微企业作为民营经济的主体在全省的经济发展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根据安徽省银监局公布的情况来看,安徽省银行业金融机构,广义上的小微企业贷款高于各项贷款增长,以徽商银行、各地区农商行、城商行为代表的省内中小金融机构为小微贷款提供近一半的贷款量,大银行服务大企业,小型银行服务小微企业的、“4321”新型政银风险分担合作试点持续推进,中小企业担保代偿补偿资金池不断扩大,是安徽省现阶段正努力迈进的方向。徽商银行、各地农商行等本土机构的整体贷款授信额度的放大,让省内小微企业更加受益。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比较优势凸显,其所具有信息传递链短、组织结构少及信贷成本低等优点愈加显著。与此同时,小微企业和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密切的资金往来的存款账户可显现小微企业财报中披露不足的信息,也是从资金供给的层面上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行之有效的途径。
由是,广泛引入民营资本,大力支持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发展,加强金融监管改革,提升金融机构的服务功能,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金融机构基于大数据分析、由B2C向020D型,在风险管理创新、服务方式多样、融资环节减少的同时,降低交易成本、分散风险、也将加速推动小微企业融资范围的扩大。
三、互联网金融发展与小微企业融资渠道扩展
融资贵即企业融资成本高,需以高于银行同期的利率水平方能在资本市场上获得融资机会,融资难则是企业即使愿意付出相应的高利率,仍然很难获得融资机会。互联网金融则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中国P2P网贷行业头顶“互联网金融”的光环,诸多银行、券商、国企、上市公司也纷纷通过设置全资子公司或控股公司等形式拓展P2P网贷行业。规模的扩大、创新的泛起以及资本的涌入使得围绕P2P平台逐步形成集资产端、资金端、运营端以及第三方公共服务端在内的完整的生态圈,而小微企业也愈加受益于网贷平台等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产出。就安徽省而言,小微企业多通过此种方式受益。
1.“互联网+小微企业商会”模式
较有代表性的是安徽省蚌埠市,该市为促进小微企业融资成立的企业融资新干线,其中银行业金融机构、担保公司、小贷公司、证券期货公司分别为17、14、12、6家。其以蚌埠市小微企业商会为平台,基于政府的帮助,利用大数据技术手段建立平台数据库,根据现金流、客户反馈、交易、信用、纳税记录等指标,对企业进行信用评级,搭建区域性的信用评级体系,并以此作为基础与互联网金融公司展开合作。互联网金融机构鉴于其后台数据库拥有的完备数据资料,对所有商户进行信用评级,并据此来决定给每个商户贷款的金额。对于利用技术漏洞瞒报企业数据的情况,建立企业黑名单,降低信用评级对违规企业进行约束。这样将大数据与信贷业务相结合使得信息结构重塑、业务成本消减,“按日计息、随借随还”的模式创新,更大幅提高现金的利用率,使得小微企业更有动力,融资平台更具信心,双方互利互惠。
2.运营模式转变创新,P2P平台效益凸显
中国P2P平台在当下更倾向于向第三方中介转变,其先将资金吸引到平台里,由专业团队进行投资操控实现盈利。不同于投资基金的固定性和手续的繁杂,理财中介式的P2P平台投资手续更方便,资金流动性更强,收益率高于同期银行利率。鉴于时下部分平台为增加存贷款量,向投资者承诺高回报率,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增加,企业的违约可能也加大。由是,利用互联网技术手段深入推进,面向投资者、企业的双向征信系统的搭建是当务之急,这样,可使平台注重于发展优质的投资者,借贷资金更加稳定可靠,企业融资成本也可同步降低。
四、怎样做好小微企业的融资
1.金融机构立足基础,全方位融资服务增强企业活力
企业的效益是地方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的保证,实现好企业飞速发展就是加快地方经济建设。积极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全面提升小微金融服务质效是金融机构义不容辞的责任。金融机构应根据小微企业“短、频、快”融资需求特点,业务流程优化,分工专业化,借鉴制造业标准化的“流水线”运作模式,授信审批和授信发起更加简便快捷,进而实现专业高效的服务目标。金融机构应对小微企业业务制定独立的发展目标、业绩指标和激励约束机制,权责统一,提高基层员工拓展小微企业业务积极性,进一步落实“点对点”帮扶机制,提高服务质效。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落实金融十三五规划,多措并举,通过加强内部管理、创新产品和服务方式等手段,支持企业发展,实现金融和实体经济共赢。
2.创新思路,实现互联网金融的利好
金融机构应积极转变业务发展方式,坚持创新发展的“主旋律”,深入开展金融创新、深入加强银企互动、发挥专业化优势,推广企业融资新干线、“互联网中小微企业融资”等方式。基于互联网信息技术挖掘的大数据分析,推进企业融资服务能力提高,加快产品创新,加快渠道建设,提升金融业务风险管理效率。服务产品更加具体可观、多措并举创新服务渠道,为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对症下药,使业务办理同企业需求同频。将互联网与资金供给相结合,利用互联网的数据优势来支持其运作,快速解决资金问题,为小微企业提供便捷的直接融资渠道融资模式创新,创新风险防控措施,提高服务效率,使真正有潜力的小微企业获得资金支持。各大金融机构,政府部门通力配合,立争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实现好,维护好,解决好,发展好,培育好一批中小微企业,解决小微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的等问题,促进企业内生活力的实现与地方经济发展相同步、相衔接、相促进。
五、结语
小微企业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的角色愈加突出,互联网金融也在蓬勃发展,未来金融发展的核心将是大数据、大互联网。小微企业进行互联网融资能更好解决融资、效率、程序等问题。不难预测,其发展前景将是地方金融机构主要提供融资、互联网金融辅助提供融资、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面提供融资三分天下的格局。进行小微企业融资的创新,妥善解决互联网金融和企业之间的信用担保问题,构建全新的融资体系,做好政策落和保障,更将促进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吸引更多的民众投身于创新创业,进而以实体经济反哺于虚体经济,金融机构在小微企业融资时的支持也将在后期惠及自身,实现多方共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冉瑞恩,邓翔.基于地方中小金融机构比较优势的小微企业融资问题实证研究[J].西南金融,2016(03).
[2]刘萍萍,张汉泉,许银银.蚌埠市小微企业互联网金融构想[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08).
[3]丁诺t,纪海荣.试论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解决之道[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02).
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范文3
一、当前经济形势及政府相关应对举措
根据国家发改委资料显示,中小企业占中国企业总数的99%,它们使用20%的金融资源,却创造了80%的城镇就业,60%的出口,贡献了50%的税收,创造的最终产品和附加值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中小企业雇用了中国80%的城镇劳动力,这就意味着如果中小企业裁员10%,中国就会新增加3千万失业人口。因此,中小企业的生死存亡绝非小事,它涉及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温州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风向标,受银根紧缩影响,自2011年10月份以来,温州不断出现企业家“跑路”事件。温州现象引起中央高度关注,在总理考察回京后,专题主持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确定支持小型和微型企业发展的金融财税政策措施,提出了加大对小型微型企业税收扶持力度;支持金融机构加强对小型微型企业的金融服务,比如积极开展小额贷款保证保险业务,拓宽小微型企业融资渠道,切实改善小微企业生存发展环境,切实解决小微企业、“三农”等经济主体“融资难”问题等等。
目前,江苏省以及我省宁波、舟山等地都已开展了城乡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和中小企业贷款保证保险工作,在支持“三农”建设、扩大就业等方面都取得了积极成效。2011年12月,浙江省政府决定:在全省范围内逐步铺开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试点工作,为小额借款人提供有效的金融支持。现阶段,我省小额贷款保证保险根据合作贷款机构的类别,推出了银行与保险机构合作及小额贷款公司与保险机构合作两种模式。而此次试点工作将分两步走:首先,在浙江省11个地级市选择1至2个市、县开展试点;在此基础上,各地将根据试点情况和实际需求,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逐步加大推广力度。
然而当前温州地区由于银行业受信贷额度和小微企业、“三农”等经济主体风险管控难度大、资信调查繁琐等原因,对该项工作积极性不高,且政府政策引导力度有限,贷款集中于当地一些知名企业,造成贷款规模分配不均衡等现象。作为我省经济发展的大市,借全省试点推广的“东风”,着力解决小微企业和“三农”等经济主体“融资难”问题,促进经济社会稳定、快速发展应是当前迫切需要考虑的一项惠民工程。
二、企业融资难一定程度上阻滞了整体经济的企稳回升
2014年,国务院颁布的“新国十条”以及省政府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发挥保险功能作用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均提出了加快发展小微企业信用保险和贷款保证保险,以保险的方式解决企业融资困境。2015年1月28日,中国保监会联合工信部、商务部、央行、银监会关于《大力发展信用保证保险服务和支持小微企业的指导意见》,提出以信用保证保险产品为载体,发挥信用保证保险的融资征信功能,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这些文件的表明政府已经高度关注并正在积极引导地方利用保险来解决企业融资问题。
温州市自2012年起,已在乐清开展贷款保证保险(以下简称“小贷险”)的试点工作,目前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局限在很小的范围内,规模仅1亿左右,没有发挥保险在解决企业贷款难方面应有的作用。经过调查了解与分析,笔者总结了导致贷款保证险在温州发展困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在不良高企的背景下,银行业贷款态度不积极
银行的实际不良率远高于预期。银行早已经成为惊弓之鸟,对风险过于敏感,对承担风险的新方式不熟悉缺乏研究,对新生事物采取谨慎和消极态度。
(二)赔付率高,导致保险行业对发展贷款保证保险不积极
据了解人保和太保是目前在我市尝试过贷款保证险的两家主要机构。2014年,温州人保小额贷款保证保险的实际赔付率是221%,温州太保也接近200%左右。实质上的亏损经营,导致了保险公司消极对待该险种,各大保险公司纷纷收缩业务规模,甚至停办该险种。
(三)政策支持力度不够
宁波小额贷款保证险政府每年拨付固定资金注入金融机构,专门扶持开展贷款保证保险业务。苏州科技贷政府拨付2亿扶持资金,天津政府拨付60亿作为贷款保证险风险补偿基金,而温州目前仅乐清拨付300万作为小额贷款保证保险扶持基金。远不能满足大量企业授信的风险敞口需求。
三、充分发挥保险作用切实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
在政府积极推动下,宁波市在全国率先试点贷款保证险,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已经累计支持小微企业获得贷款56.4亿元,较好地发挥了保险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作用。2014年9月18日,保监会和宁波市政府联合召开保险业服务小微企业暨“宁波经验”交流会,正式向全国推广宁波经验。宁波和温州地域相近,经济发展水平相似,非常值得借鉴。为此,笔者认为应加快小贷险运行机制建设,充分重视保险对解决企业融资问题带来的正面作用,并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政府引导,要求金融机构积极作为
坚持政府引导、政策支持的原则。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要求银行和保险机构积极作为。同时,建立多部门协调机制,架构政策框架制度,积极出台和完善相关政策,营造更强有力的政策环境。通过金融办、银监、保监等机构和部门加强对银行和保险机构的政策引导。
(二)加强配套政策扶持
进一步完善政府支持体系,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市政府及相关部门,提供保费补贴、风险补偿、考核激励等多元化的政策支持措施,充分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实现小贷险的可持续发展。
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范文4
摘要: 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扶持和鼓励小企业发展是国家战略发展的需要。然而,由于在当前金融体制下缺少政策支持、风险分散和补偿机构缺乏以及自身融资能力不强等因素,小企业的发展面临着融资难问题。解决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可从四个方面考虑:政府为小企业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银行业改善小企业间接融资状况;拓宽直接融资渠道,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推动小企业结构调整,促进发展方式转变。
关键词: 小企业;融资;改善
Abstract: the small enterprises in the national econom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support and encourage the development of small enterprises is the national strategic development needs. However, due to the current financial system lack of policy support, risk dispersion and compensation mechanism deficiency as well as their financing ability and other factors, the development of small enterprises is facing the problem of financing. To solve the difficult problem of financing small and medium-sized, can consider from four aspects : the government of small enterprises to create a good credit environment; banking improve small business financing state; broaden direct financing channels,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a multi-level capital market; to promote small enterprises structural adjustment,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development mode.
Key words: small enterprise; financing; improve
1 改善小企业融资工作的重要意义
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吸纳劳动力就业、推动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构建和谐社会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目前,小企业在全国工商登记的法人企业中占到80%以上,比5年前提高约10%。小企业创造了全社会60%以上的经济总量、50%左右的利税和80%的就业,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事关经济发展的后劲与社会的稳定。改善小企业的融资服务是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
为支持小企业发展,各级政府、工信部、银监会等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各国有商业银行积极转变经营理念,创新建立了一整套有别于大企业、专业发展小企业业务的体制、机制、模式、流程和产品等,实现了从“垒大户”到“亲小企业”的转变,努力破解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2 小企业融资工作存在的问题
当前小企业仍然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尤其是“融资难”问题仍困扰着大多数小企业。今年以来,在货币政策相对紧缩的大背景下,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更加突出,主要表现为融资渠道窄和获得的信贷支持少。
2.1 金融机构体制不适应小企业融资需求,政策支持力度不足
金融机构没有建立差别化小企业融资工作机制,在机构设置、激励机制、业务流程、产品创新、信用评级和贷款管理等方面,与大企业一样管理,导致小企业准入门槛高、贷款效率低,不能有效满足小企业融资需求。
2.2 小企业风险分散和补偿机构缺乏
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不足,难以满足小企业融资的需求。政府出资建立的担保机构缺乏后续补偿机制,担保机构独自承担担保风险,导致担保机构的担保能力和担保资金的放大作用受到限制。与担保机构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担保业务的发展。
2.3 小企业自身融资能力不强
目前,小企业管理基础薄弱,普遍缺乏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主业不突出,关联交易复杂,资信度不高,财务制度不健全,信息不透明。小企业贷款特点为少、急、频,银行常因小企业贷款监控难、成本高、风险大、没有合格的担保机构而审慎贷款。
3 小企业融资工作的有关建议
解决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信用环境、企业自身和金融服务状况等诸多因素。具体看,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 发挥政府作用,为小企业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银行加大对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
通过税收支持、扩大利率浮动幅度和人民银行再贷款、再贴现等方式,鼓励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提高对小企业的信贷投放比例;鼓励政策性银行依托地方商业银行和担保机构,开展对小企业的转贷款和担保贷款业务;对银行小企业贷款业务的利息收入适当降低营业税,允许小企业贷款损失按照一定比例进行税前核销等。
创建良好的信用环境。
加快小企业征信体系建设,协调工商、司法、海关和税务等相关部门,建立统一小企业征信咨询平台,为持续推进小企业融资工作提供有效的信用支持。
(3)培养多元化的小企业融资体系。
大力改善银行间接融资方式,探索建立专门为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完善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逐步培养风险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公司和担保公司等多种市场体系,满足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建立较为完善的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
3.2 发挥银行作用,改善小企业间接融资状况
提高责任意识,切实转变银行盈利观念。
目前,小企业融资成本相对较高,尤其在目前货币紧缩环境下,部分领域民间融资盛行,“高利贷”已经构成了对小企业经营的危害,成了小企业融资的“”,不仅严重损害经济金融秩序,也积累了大量的经济运行和金融风险。解决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银行不仅要同大企业共进退,也要一视同仁地解决小企业“融资贵”,要在培育小企业的过程中通过共同的增值来持续盈利。
建立针对小企业的融资模式。
在评级模式上,建立有别于大企业、专业服务小企业的评级模型和标准,特别是对于新成立的小企业和微小企业,关注小企业的资产状况、业主信用、优惠政策等风险缓释因素,改变一味只强调企业财务数据的传统做法。
在服务模式上,要采取适应小企业特点的服务方法,从过去服务大企业只需在“办公室”里谈判,转向走近社区、贴近客户,全面了解企业及其业主的情况。
创新小企业贷款产品。
一是大力发展“信用贷”业务。银行要创新管理方式,争取政府支持和企业配合,使大量缺乏有效抵质物的小企业也能享受服务,努力去解决长期困绕银行的小企业信用贷款难题。
二是力推助保金业务。系统整合政府、企业和银行的信用资源,以政府扶持资金与企业助保金为增信手段,有效缓解小企业融资难、担保难问题,培育税收资源和优质客户群体,配合地方招商引资工作,解决就业难题。
(4)打造小企业业务发展的重点区域。
小企业业务资源要投向民营经济比较发达、小企业比较活跃、各类经济元素众多、信用环境和法律环境良好、机构经营管理水平及业务操作合规化程度高的区域。
3.3 拓宽直接融资渠道,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
继续发挥主板市场的作用,在现有中小企业板块的基础上,努力发展中小企业创业板市场,扩大证券公司代办股份转让系统的功能,规范现有产权交易市场,鼓励非公企业进行项目融资;支持设立小企业创业投资基金公司。
3.4 推动小企业结构调整,促进发展方式转变
引导小企业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发展服务型、开放型和生态型经济。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探索低碳、生态、集约化的发展模式;加快技术创新,引导企业走精、特、新的发展路径,实现小企业由数量向质量、由粗放向集约、由外延向内涵发展的转变。
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范文5
信贷环境整体宽松,信贷结构明显改善
信贷环境宽松主要表现在,货币信贷增长较快,利率水平有所回落。
信贷结构明显改善的表现是:第一,6月末西部地区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6.6%,增速比东部高4.7个百分点,信贷资金持续向西部倾斜,区域信贷不平衡状况不断改善。第二,企业中长期贷款增长加快,余额同比增长11.6%,增速比去年同期高4.1个百分点。上半年增加2.14万亿元,同比多增7627亿元。其中,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8%,增速比去年同期高7.5个百分点;服务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6.2%,增速比去年同期高8.3个百分点。第三,保障性安居工程贷款快速增长,余额1.07万亿元,同比增长42.3%,比去年同期高10.3个百分点。上半年增加2502亿元,同比多增1642亿元。其中棚户区改造贷款余额同比增长67.4%,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39.5个百分点。
为更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三农”和小微企业的支持,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今年上半年中国人民银行两次实施“定向降准”,效果逐步显现。从涉农贷款看,上半年增高2.9个百分点。从小微企业贷款看,上半年余额14.17万亿元,(转下页)
同比增长15.7%,比大型企业贷款增速高5.6个百分点,比中型企业贷款增速高2.3个百分点,比各项贷款平均增速高1.7个百分点。
重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不仅加重企业负担、影响宏观调控效果,也带来金融风险隐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成因比较复杂,主要是企业债务杠杆率较高,债务负担与融资需求相互推动,不良资产、企业违约破产有所增加,融资的风险溢价上升。从存量资金看,前期投放的信贷资金尚未有效盘活,相当部分沉淀在产能过剩行业和低效率企业,挤占了实际可用的信贷资源。从增量资金看,一些市场主体融资拥有隐性的政府信用担保,对其他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形成了“挤出效应”。从融资渠道看,资金来源过多依赖信贷等间接融资,资本市场融资功能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必须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一是加强金融监管,规范金融机构行为,减少中间环节,缩短融资链条,减少资金沉淀,增加有效的资金供给,降低资金成本。二是优化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管理,采取续贷提前审批、设立循环贷款等方式,提高贷款审批发放效率。三是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中小企业依托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开展融资,扩大中小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及规模。四是加快经济改革步伐,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形成财务硬约束,消除结构性扭曲,推动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以深化金融改革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把好流动性总闸门。根据经济形势变化及金融创新对银行流动体系的影响,灵活运用多种流动性管理工具,保持流动性水平适度和货币市场稳定运行,引导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适度增长。
着力调整结构,优化信贷投向。创新货币信贷工具,优化宏观政策组合,加大支农、支小再贷款和再贴现力度。提高金融服务小微企业和“三农”等薄弱环节的水平;增强金融机构支持服务业、节能环保等重点领域的能力。
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加快金融机构自主定价能力和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在发展同业存单市场的基础上,探索发行面向企业和个人的大额存单,扩大金融机构负债产品市场定价范围。逐步取消对金融机构存款利率的上限管制,提高财务硬约束水平,强化金融机构激励和约束机制。
加快汇率市场改革。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基础上的基本稳定,逐步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增强人民币双向浮动弹性,促进国际收支平衡。
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范文6
当前有媒体披露,在江浙等民营经济发达地区,因企业资金断链引发系列跑路事件,严重挫伤了银行支持中小微民企信心,银行与民企关系由“婚姻甜蜜期”滑落到了“婚姻危机期”,而且这种情况在全国正呈蔓延趋势。若不对银企关系中存在的矛盾足够重视,任其发展下去,将会带来十分可怕的经济后果,对中国整体经济增长带来不利影响。
极端的逃债
大家知道,民企在经营发展中存在各种不足,以及在市场竞争中存在着许多不确定风险因素,在获取银行信贷支持上处于天然的弱势地位。但由于民企在我国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占我国企业总数70%以上,对中国CDP贡献已超过60%,容纳了85%以上城镇新增就业岗位和90%以上农村转移劳动力,正成为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引擎”。
中央政府近十年来十分重视民企发展,出台了若干支持民企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尤其对民企融资难、融资贵更是频频拿出政策“组合拳”,引导银行机构加大信贷投入。在民企发展各种中,各类银行费尽心血,支持了大量民企创业和发展,为中国民营经济的崛起做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世界经济形势疲软,加上我国大部分民企产业层次低,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尤其部分民企盲目投资,资金运转出不灵,普遍陷入了资金紧张困局。
不少民企由于缺乏应付债务危机心里准备和其他应对策略,在资金出现断链困局时,不是积极与银行、其他债权人和政府部门趟开心扉地沟通,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来化解债务危机,而是在突如其来的巨额债务挤兑面前产生极端恐惧感,陷入“无知”、“无策”、“恐惧”的三种绝望境地。在这种心里支配下,不可避免地走向了极端逃债之路:动辄采取跑路等被动手法应付债务。更有甚者,为逃避债务,采取通过假破产等手段转移资产,造成银行和其他债权人债务落空。民企上述两种逃债手段,不仅无助于债务危机的真正化解,其结果把事情搞得越来越糟,不仅激起了债权人的非理性追债行为,而且破坏了社会信用秩序,使银行对民企丧失了信心。
如今民企融资难、融资贵,与民企自身存在不正当的逃债行为有很大关系,在很在程度上导致了银行对民企畏贷、惧贷、厌贷心里,反过来更扎紧了民企融资难的“口袋”。
当然,我们不能把民企融难困局完全归结为民企应付债务的不当行为,也有银行信贷经营策略和方向的问题。但银企关系日趋恶化现状,却又是造成民企融资难的不可回避的话题,也是银行不敢给民企放贷的最大心里障碍。如此,要解开民企融资难、融资贵这个“死结”,还得从重新塑银企关系入手,良好银企关系已成民企生存发展的生命线。因此,如何重塑银企关系是全社会共同面临的重要任务,因为重塑银企关系已不单纯是银企之间关系修复,还关系到政府在其中发的挥协调引导作用,更关系到社会经济权利组织(人)之间依法维权行为,因而银企关系实质演变成复杂的社会政治经济关系,需要政府、银行、民企之间以及民企与社会其他权利人之间的良性互动。
如何重塑关系
就政府来说,不能“一出了之”。即针对民企走出融资难、融资贵困局,出台了若干政策规定,但却缺乏具体认真落实的作风,工作漂浮,流于形式,使扶持民企发展的政策措施难以落实到位。尤其在民企遇到资金链困难时,或漠不关心,或麻木不仁,甚至在民企出现跑路时,或无动于衷,或惊惶失措,显得束手无策。
为此,政府应需未雨绸缪,提前搭建跨部门、多方联动的沟通平台,创造“敞开心扉”的环境和机制,先解决如何引导出险企业有路可找、有话愿说的问题,做民企心灵的抚慰者。让民企老板跟政府敞开心扉,敢说真话,把经营中存在的困难和真实原因摆出来,与政府一起寻找解决资金危机的良方,让政府在资产重组、债权人沟通、确定债务偿还计划等方面创造条件。同时,各级政府可成立了政府化解风险企业专门机构,帮助企业与金融、司法、债权等部门联系,为民企缓释债务危机和压力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就银行来说,不能“一停了之”。即当民企出现经营危机、发生资金困难时,不做市场调研、不区分原因,“一刀切”地采取断然停止贷款、抽贷压贷等手段,使民企融资生态陷入雪上加霜局面。尤其使一些民企在资金出现困难上,不是积极主动与银行协商延期或分期偿还计划,而是采取跑路避债或行假破产真转移资产之实悬空银行债务,在一定程度上更加剧了银行的畏贷、惧贷心里,也更助长了对民企的停贷、断贷行为,银行这种行为的不断延续,对整体实体经济发展来说将是致命的打击。
为此,银行应站在经济发展的整体高度,主动放弃前嫌,再次加大对民企的情感和信贷资金双投放,通过建立银企对话框架,与民企一起分析经营失误和资金紧张的原因,适时提供帮助民企主动调整生产结构和方式、实现产业升级,开发新产品,使民企渡过难关,重新开辟市场竞争空间,重获振兴发展机会。
就企业来说,不能“一躲了之”。即民企在遇到经营不景气、资金运转困难的时候,心里就变得十分脆弱,缺乏社会责任性,不顾社会经营声誉和形象,不顾损害所有债权人合法权益,采取一跑躲债了事或破产了事的恶劣方式。这种逃债行为,使本来在信贷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的民企会陷入更加弱势地位,使银行本来对民企贷款缺陷存在“身份歧视”和勉强包容心里就会变得更加看不起民企和无法包容,这对将来民企发展的后果就可想而知了。因此,民企要主动增强心里的承压能力,认真分析自己资金紧张的问题究竟出在哪里,主动调整生产策略,积极与政府、银行沟通,把自己的真实困难都暴露出来,把自己的真实想法都说出来,让政府和银行为自己出谋划策,一起寻找走出资金困局的路。唯有如此,才是化解资金危机的明智选择,是解决资金出路的合理合法的途径。
就债权人来说,不能“一逼了之”。即当民企陷入资金债务危机时,不能落井下石,采取各种催贷、逼贷等甚至是暴力追债等手段强迫民企还贷,使民企陷入恐慌、绝望境地,从而采取跑路、自杀等方式来逃避债务。实事上,民企跑路、自杀现象出现,在很大程度上与各种债权人非理性的逼债行为存在很大关系。
这种行为对民企和债权人来说,是一个两败俱伤的错误行为。一方面,催债逼债甚至是非法讨债,只会加剧债务人恐慌心理,是债务人采取消极被动措施应付,不仅使民企自身陷入无法正常生产甚至是蒙受关门破产的损失,而且对各债人来说,更有可能造成债权悬空而成为死账。另一方面,催债逼债导致跑路和自然现象,好似极具感染力的“瘟疫”,会够波及整个社会,影响社会信用环境的改善,从而引发银企信用危机,使民企更加失去银行支持,使越来越多的民企陷入破产的危机,更加恶化债务环境,债权人的权益更加难以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