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保险公司综合投资收益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保险公司综合投资收益率范文1
在经历或多或少的纷扰之后,分红险费改尘埃落定,表明人身险市场化最后一环终于打通。
保监会于9月28日《关于推进分红型人身保险费率政策改革有关事项的通知》及其附件《分红保险精算规定》,并将于10月1日起正式实施。据了解,在此次分红型人身保险费率政策改革规划设计上,分红型人身保险的预定利率由保险公司按照审慎原则自行决定。分红型人身保险未到期责任准备金的评估利率为定价利率和3.0%的较小者。保监会要求,保险公司按照有关规定,对于开发的分红型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不高于3.5%的,报送保监会备案;预定利率高于3.5%的,报送保监会审批。
实际上,从2013年开始,保监会已经逐步开始实行人身险费率改革,明确了普通险、万能险和分红险的改革步骤,前两个险种已于2013年8月和2015年2月实施费率改革,此次分红险费改的落实意味着中国人身险费改的全面落实,是保险行业市场化的重要成果。
分红险借费改打破僵局
在此次改革之前,分红险利率受到监管政策的严格限定,一般不高于2.5%,导致保险公司此类产品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尤为突出的问题是分红利率偏低。此次放开分红险利率,有助于实现行业分红险产品的差异化战略,激活分红险市场。从10月起,分红险预定利率将以3.5%为分界线:3.5%以下的报备保监会,超过3.5%的产品需保监会审批。根据保监会的统计,过去10年保险行业平均投资收益率为5.3%,与3.5%的分界线还有一定的利差空间,大体上可以满足保险公司创新产品的资本要求。
另一方面,根据此前已实行费改的普通险和万能险的情况来看,改革效果较为积极:2014年普通型人身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265%,增速较改革前翻了近三番。目前普通型人身险已占人身险保费收入的34%,超过改革前近26个百分点;2015年3-6月,万能型人身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66%,占人身险保费收入的22%,较改革前提升了5个百分点。
总体而言,已经实施费改的普通型、万能型人身险产品呈现产品供给丰富、产品价格回落和业务快速增长的效果,相比之下,分红险的销售增长乏力甚至负增长。2015年前8个月,分红险占人身险公司全部业务的比重更是降至48%,分红险“一险独大”的局面不再。
此次分红险费改秉持“放开前端、管住后端”的监管精神,为防止市场恶意竞争,抬高产品收益率,制定了较为严格的资本监管手段。具体而言,保险公司如果提供的产品收益率越高,将会面对更高的资本充足要求,其资本压力也就越大。根据保监会的规定,一旦保险公司偿付能力低于监管线(150%),将停止进行新业务的开发。由此可见,监管层强化后端资本监控以防止市场恶性竞争的监管意图一览无遗。
因此,在这样一种政策监管背景下,保险公司盲目提高产品收益率的行为将会受制于后端资本的监管。结合保险行业当前正在酝酿的偿付能力体系改革的情况,此次费改将对资本实力充足的大型保险公司提供更加宽广的创新空间,而资本实力小的保险公司由于受限于严格的后端监管,将无力发起价格战。
事实上,自2013年8月开始的人身险费改开始,就有许多行业现象值得考究。在此次分红险费改正式落地前,保监会规定,分红险给客户的利率下限为2.5%+(超额收益率-2.5%)×70%。也就是说,在保证2.5%的最低收益的情况下,超额收益必须将至少70%的部分交给客户。从上述公式可以看出,相对于传统险的利率提升,分红险的利率放开可能造成保险公司成本提高的幅度更低(100个基点VS70个基点)。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保险公司很少真正按照上述公式进行分红险的利润分配。因为保险公司的分红主要还是来自其投资收益,一旦保险公司的投资出现大幅亏损,公司将无力按照这样的标准进行分配。再者,目前保险公司的产品收益率大多还是比对市场,参考同行的收益率,这才是最主要的定价标准。尤其是像分红险这样分配机制并不透明的险种,在既定法规下到底能够给客户让利多少,这些都还需要观察。
总体而言,人身险费率改革的一系列措施对保险行业固然有积极作用,但利率市场化的真正效果仍有待观察。
提升风险偏好应对利率下行
结合2015年中报情况来看,与银行相比,上市保险公司业绩突出,四家公司营业收入平均增速为31.4%,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平均增速为69.6%,内含价值平均增速为14.6%,新业务价值平均增速为41.1%,监管层长期引导的价值转型正体现在保险公司的业绩中。
随着6月中旬以来股市行情的急转直下,加上目前中国经济正处于增速换挡期以及利率持续下行,保险公司的投资端面临较大的压力,这是目前市场普遍关注的问题。国泰君安研究了美国寿险公司在1984年以后投资端、承保端及营业利润的变化情况,并分析了Metlife 发展的典型案例,对判断中国未来较长时期保险行业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从时间上看,美国1984年与中国当前情况类似,即利率市场化进入尾声,GDP增速和利率同时下行。
美国从1970年开始推进利率市场化,至1986年全部完成;截至1984年1月,除储蓄账户和NOW账户,所有存款利率上限均已取消。可以说,1984年,美国利率市场化已经进入尾声。1984年以来,美国经济增速及利率持续下行,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11%以上下降至2%左右。
中国当前的情况与美国1984年左右的情况极为相似。自2013年7月20日起,中国央行已经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而在存款利率方面,自2015年5月11日起,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3倍调整为1.5倍,自2015年8月26日起,放开一年期以上(不含一年期)定期存款的利率浮动上限,利率市场化进程即将进入尾声。由此可见,利率自2014年初以来持续下行,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2014年初的4.6%降至3.3%左右。
根据美国的历史经验,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下,保险公司提升风险偏好应对经济和利率下滑是较好的解决之道。
从投资端看,美国寿险公司显著增加了股票投资的占比,但净投资收益率却在下行。从资产配置情况看,债券占比呈现小幅波动,1994年曾达到最高的61.1%,2013年最低值为48.8%,整个期间债券占比均值为54.2%;抵押贷款占比在1984年至2000年左右也呈现非常明显的下降趋势,从20%以上下降至7%左右,2000年以后基本维持在7%左右的水平;与此同时,股票占比却呈现明显上升的趋势,从9%左右上升至30%左右。
从现在可以查到的2009-2013年的明细数据看,债券包括政府债券、公司债券和MBS三类,其中政府债券占比基本维持在8%以下,公司债券占比在32%左右,MBS占比基本在10%左右。股票中普通股占多数,优先股不足1%。
在此期间,股票配置比例呈现明显上升的原因,一是债券收益率呈现明显下行趋势,保险公司迫于负债端的压力需要提升资产配置的风险偏好,二是在此期间,美国股市行情较好,1984年-1999年期间,标普500指数基本呈现单边上涨的行情,从不到170点涨到了1400多点,15年间的年均复合涨幅达到15.5%,因此,股票配置比例也呈现显著上升的走势。2000年-2013年股市波动,导致股票配置比例也有所波动,但维持在23%-33%的区间。
由于上述期间内债券收益率下行,美国寿险公司的净投资收益率下行明显,从9%以上降至4.2%。根据ACLI公布的总资产和投资收益数据,可以大概测算出这期间美国寿险公司的总投资收益率也呈现下行趋势。
而从承保端看,美国寿险公司的保费在1985年-1987年保持较高增速,随后增速开始下行。
美国寿险公司的三大主要险种为寿险(Life insurance)、年金(Annuity)和健康险(Health insurance)。1984年以来,年金的占比从30%提升至50%左右,主要原因是美国1974年以来出台了养老计划相关税收递延优惠政策。为剔除政策影响,同时考虑到健康险更多的是出于对健康保障的需求,保障功能强而投资属性较弱,其增速与经济周期和利率变动相关性较小,因此,我们可以主要观察寿险的增速变化情况。
在利率下行的初期阶段(1985-1987年),寿险保费保持较高的增速,三年平均增速为14.4%;但在随后较长的时间里,保费增速呈现震荡走低的趋势,1988年-2000年的平均增速为4.3%,2001年-2013的年平均增速只有0.5%。初期保费增速较高的原因,主要是在利率下降的初期,保险产品对利率的敏感性弱于其他竞争性产品,因此其相对吸引力提高,保单更容易销售。随后,随着利率的持续下行,保费增速开始下行,主要原因大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利率市场化以后,市场上创新产品较多,分散了保险产品的购买力;二是随着利率的下行,保险公司新增投资资产配置的压力越来越大,客观上存在收缩新增保费规模的内在需求。
从查到的1995年-2013年营业利润的数据来看,美国寿险公司的营业利润波动幅度较大,整个行业利润增长趋缓, 1995年-2013年年均复合增速只有2.1%。
综上所述,在GDP增速和利率下行的过程中,为应对利率下行的不利影响,同时也由于1984年-2000年期间美国股市行情的单边上涨,美国寿险公司选择提高风险偏好,增加了股票的投资比例,这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投资收益率下降的幅度,但是此举并不能改变投资收益率下行的趋势。在利率下降初期,美国寿险公司寿险保费收入保持较高增速,但是随后保费增速也开始趋缓。同时,在利率下降的过程中,美国寿险公司营业利润增长非常缓慢。
保费无近忧投资有远虑
以Metlife为例,其85%左右的资产配置在固定到期日证券和抵押贷款上,且增加了海外债券配置的比例。Metlife成立于1868年,是全球领先的保险公司,旗下业务包括人寿保险、年金保险、员工福利和资产管理业务等。Metlife在世界近50个国家和地区均开展业务,在美国、日本、拉丁美洲、亚洲、欧洲和中东地区保持市场领先地位。
由于Metlife于2000年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因此,目前可以查询到的数据为1999年至今的数据,Metlife的资产配置和投资收益率可以为利率下行及利率市场化以后大型寿险公司投资端提供借鉴意义。
数据显示,Metlife的资产配置情形基本稳定,仅有一些小幅波动,没有明显的趋势变化。其85%左右的资产配置在固定到期日证券和抵押贷款两项,其中固定到期日证券的比例基本维持在70%以上,而抵押贷款的比例则基本维持在11%-15%的区间。
从固定到期日证券的细项看,海外债券(包括海外政府债券和海外公司债券)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具体来看,从2001年的14.2%提升至2014年22%以上,而RMBS+CMBS+ABS 的占比下降趋势较为明显,从2000年初的20%以上的占比下降至2014年的13.5%。
从Metlife的投资收益率情况看,固定到期日证券、抵押贷款的投资收益率在下行;股票的投资收益率比较稳定,但1998年-2014年股票的平均投资收益率只有4.58%,甚至低于固定到期日证券等其他投资资产的收益率;房地产和其他有限合伙利益的投资收益率较高,1998年-2014年的均值分别为7.07%和9.6%,但是数据显示,上述两类资产的投资收益率波动也较大,风险较高,从前述Metlife的资产配置占比可以看到,这两类资产的配置比例在1%-2%。总体上看,Metlife的投资收益率在下降,但是仍然维持在5%左右的水平。
Metlife应对经济下行风险的经验表明,大型保险公司维持稳健的资产配置风格是必要的,在做好资产负债管理的同时,在风险可控的范围内发挥投资能力,必须探索新的投资渠道作为补充。
结合中国保险业的具体情况来看,在经济下行和利率下降周期中,决定保险公司盈利能力的核心因素从负债端逐步过渡到资产端,特别是在养老险和健康险短期难有显著改善、各类险种预定利率全部放开以及投资端限制逐步放松的背景下,各家保险公司在投资端如何应对利率下行将成为影响未来估值的重要因素。
保险公司综合投资收益率范文2
2016 年1 月,中国太保、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三大险企保费再创辉煌,首月保费收入达到历史峰值。从公布的数据来看,中国太保保费收入259 亿元,同比增长60%, 占2015 年总保费收入的24%;中国人寿保费收入1238 亿元,同比增长44%, 占2015 年总保费收入的34%;平安人寿保费收入679 亿元,同比增长33%。上市保险公司中,只有新华保险保费收入217 亿元,同比减少25%。
三大险企首月寿险保费的激增首先得益于市场对开门红产品的热捧。开门红期间,三大险企均推出了预定利率达到4.025%的年金产品,并与投资型保险组合销售。平安人寿更是推出了保单贷款可达90%的产品,即交即领的方式极大地迎合了投保人保障和投资的双重需求。
根据统计,国寿、平安、太保2016年前四天保费规模迅速增长,同比增速分别超过60%、30%、130%。而新华调整战略销售预定利率3.5% 的寿险产品,开门红表现略弱,但调整后重心放在高价值传统险产品设计上,预计全年保费收入、新业务价值仍是稳中有升。
在资产荒的时代,随着信用违约风险的加大,债券利率不断降低,回报稳定安全边际高的保险产品受到追捧。目前保障型传统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普遍为3.5%-4.025%,而投资型保险产品结算利率保持在5%左右,回报期长收益稳定。
另一方面,中国目前的保险密度、保险深度与发达国家相距甚远,“新国十条”也提出了2020年保险深度达到5%的目标。根据这一情况预测,2016年,无论是寿险还是产险的保费收入仍将维持较高将增长。
与此同时,随着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和中国保险市场转方式、调结构的进行,健康险的巨大潜力正在得到逐步释放。最近4 年间,健康险保费收入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7%,人身险保费收入占比从7% 提高到了14%。但与国际成熟市场相比,中国健康险在人身险市场结构中的占比仍然偏小。2015 年健康险税优政策出台,预计将会带来200亿-300 亿元健康险保费收入。养老险政策也将于近期落地,将会形成对中国养老体系的有利支撑。预计企业年金险和商业养老保险的年保费收入将在2020 年达到2.5 万亿元,为2014 年全年保费收入的两倍,保费增量5000 亿元。
随着保险资金运用市场化改革的深入进行和保险资产管理的不断发展成熟,险企投资收益也将保持稳定。尽管利率下行影响了新债权投资和再投资的利率,但当前下降的力度和时间还处于安全范围内,属于利差益。同时,在另类投资资产上的创新,包括投资医疗养老项目、对接政府PPP 项目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搭建股权私募投资扶持创新产业,也给保险资金带来了稳定的回报。而在权益市场投资上,前期险企举牌了大批高分红、高ROE 股票,在稳定分红的同时享受业绩回报。
随着“偿二代”在2016 年的正式运行,保险资本管理从以规模为导向转向以风险为导向,将有效地减少“偿一代”带来的资本冗余,实现资本释放,提高资本运作效率,这会使得资本运用得当、风险管理适当的优秀险企脱颖而出。
保费高增长渠道各不同
1 月份保费全行业普遍高增长,但渠道差异较为明显。在低利率环境和股市动荡的背景下,保险产品兼具收益率、稳定性、安全性优势。除新华外, 上市险企1 月份保费数据同比增长超过了30%;预期行业个险新单同比增长也超过30%。
从产品来看,无论是国寿的“鑫福年年组合”和太保的“幸福相伴”,还是平安的“尊宏人生”和新华的“福享一生”,2016 年开门红主打产品仍是“分红+ 万能”;从销售渠道来看,上市险企从2014 年开始培育个险渠道,银保渠道战略相对更加谨慎和策略化。
从中小险企来看,银保渠道和个险渠道均呈现高增长,中小险企保费的高增长与利率环境、渠道策略和产品策略高度相关。在高现价监管未正式落定之前,预期中小险企销售万能险依然是主要策略。银保渠道战略以及投入方面的差异会导致上市险企和中小保险公司在银保保费方面呈现出差异化增长。
续期保费结构和银保新单增速的不同,导致上市险企增速略有差异,结构调整在2016 年将更加明显。4 家上市险企寿险增速略有差异,其中新华总保费负增长,导致增速差异的核心原因是续期保费和银保新单的结构性不同。从续期保费来看,上市险企重视提升续期保费占比,均在45%-50% 以上。从缴费结构来看,保险公司在持续降低趸交占比提升期缴占比。
从销售渠道来看,银保渠道占比在持续下滑,平安、太保和国寿银保渠道占比在10%-40% 以内,新华银保渠道占比在50% 左右。新华2016 年1 月保费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续期保费增速较低,同时公司在2016 年开始有节奏的调整银保渠道。2016 年上市险企保费渠道转型将更加明显。按缴费方式划分,保费收入由两部分构成,即新单保费收入和续期保费收入。4 家上市险企首年新单保费收入占比维持在30%-50% 左右。2013 年上半年到2015 年上半年,新华保险新单保费收入占比逐年增加(23.06%-53.61%),新业务规模同比增速较快。但新业务中趸交保费占比较高,2015 年上半年占比为75.82%,同比增长40.65%,这导致2015 年续期保费对2016 年贡献率不足。
而在太保寿险、平安寿险以及中国人寿保费期限结构中,国寿新单保费收入占比最高,2015 年上半年其新单趸交保费收入占比同样高达67% 左右;太保寿险和平安寿险新单中趸交保费占比小于期交保费,续期保费对下一年的保费贡献率稳定,在下一年度新单量平稳增长的基础上,保费收入也将持续增长。
银保渠道目前是众多保险公司短期扩大保费规模的“利器”,但是这一方式的弊端即为后续贡献率不足。4 大上市险企除平安人寿外,其他3 家保险公司银保渠道保费收入占总保费的比重较高。
保费增长主动性增强,大险企重视平衡承保规模、投资收益以及渠道成本,中小保险公司则提升风险偏好推动规模扩张。我们预期2016 年寿险市场集中度会发生较大的变化,中小险企占比将明显提升。险企竞争策略分化、风险偏好差异初期将主导保费的分化,但后期资本金、监管政策将极大影响保险公司对销售策略的选择。
减值准备金上调风险
实际上,从2015 年至今,保险行业的基本面并未发生明显改善。目前来看,市场对2016 年保险公司股权投资减值准备的担忧有所加重,预计该因素将开始影响保险行业的净利润。
数据显示,寿险公司最关键的指标新业务价值增速符合预期,海通证券预计国寿、平安、太保和新华2015年个险新单保费分别增长40%、55%、60% 和45%,银保新单分别增长12%、-8%、-36% 和10%。若不考虑内含价值相关假设调整,新业务价值预计分别增长29.8%、39.2%、33.7% 和31.4%。
2015 年股票市场大幅波动,沪深300 指数全年累计上涨2.46%,利率下行期间债券市场均实现大幅上涨,保险投资环境持续改善。沪深300 指数全年小幅上涨,但四季度单季大幅上涨16.49%。受多次降息影响,2015 年以来债券市场表现良好,中债指数全年累计上涨3.97%,其中四季度上涨2.15%。
权益资产和另类投资配置比例大幅增加,投资收益继续提升。保险行业2015 年末资金运用余额11.18 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9.8%,其中银行存款占比21.78%,债券占比34.39%,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占比15.18%,其他投资(另类投资)28.65%。另类投资收益率普遍在6% 以上,有助于提升整体资产收益率水平。同时,股票市场上涨,年底账面仍留浮盈。2015 年保险行业总投资收益率7.56%,为5 年来最高。
归功于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上涨,目前保险公司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项下浮盈维持高位。截至2015年三季度末,4 家上市保险公司合计浮盈约250 亿元,考虑四季度股票和债券市场的良好表现,预计浮盈显著增长,或回到年初水平。
国寿资料显示,当投资个股公允价值低于成本50%,或者连续6 个月低于成本20%-50% 时,保险公司需要计提减值准备。2008-2011 年间,上市保险公司耗费近4 年时间冲销了2008 年股市大跌带来的巨额浮亏。2008-2011 年间,上市保险公司共计提减值准备540 亿元,约占2008年浮亏和净资产的64%和18%,以及2008-2012年利润的37%。
中金公司的敏感性分析显示,从现在开始对股权投资计提50% 的减值准备将会降低2016 年保险行业平均利润约9%。根据中金公司的测算,目前保险行业的估值低于最悲观情景下的市净率估值和调整后的内含价值倍数估值。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中金公司将投资收益率假设由5.5% 下调至4%,将风险贴现率假设由11% 下调至9.5%。调整假设后,新业务价值、有效业务价值和集团内含价值分别平均下调40%、31% 和12%,目前股价已经基本反映低于4% 的长期可持续投资收益率。按照调整后内含价值(假设投资收益率4%,风险贴现率9.5%)计算,国内保险公司股价存在13% 的上行空间;按照市净率估值,国内保险公司股价存在20% 的下行空间。
因此,在当前保险公司内含价值缺乏可信度、资产风险增加和内含价值披露改变的背景下,估值方法可能会从内含价值倍数转向市净率。由于股市可预见性较低,保险公司净资产收益率一般波动较大,难以预测。此外,使用3 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可能导致偏差,因为未来两年提升准备金将导致保险公司利润下降。因此,寻找长期可持续净资产收益率对保险公司的价值判断尤为重要。
按照基于净资产收益率的市净率估值法,目前A 股4 家上市保险公司股价基本不存在上行空间。寿险公司的实质即凭借资产负债表通过投资收益差额、死亡率差额和发病率差额获利,我们对投资收益差额、死亡率差额和发病率差额进行预测,并使用可持续净资产收益率重新计算公允价值后,则4 家上市保险公司并无明显的投资价值。
此外,寿险公司可以通过上调非分红保险准备金贴现率的风险边际释放部分准备金,抵消利润下降的负面影响。
基准水平上(750天移动平均国债收益率)新增风险边际上限为150BP。目前,中国人寿的风险边际仅为30BP,采取此类抗周期措施的空间最大。考虑到金融市场的变化,主要是上证指数在1 月的大幅下跌,各保险公司未来减值准备假设的调高必然会对2016 年的盈利、净资产、内含价值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降息对于保险公司净利润的影响有滞后效应。2009 年以来,保险公司报表执行新会计准则,其中,传统险准备金折现率=750天移动平均的国债到期收益率+不超过150BP的溢价。在利率下行过程中,“保险合同准备金计量基准收益率曲线”下行将导致传统险准备金计提的增加,税前利润将相应减少。这一影响在2015年报表中已有所体现,而750天移动平均国债收益率在2016年将大幅下移。
目前多数保险公司的溢价假设仅为50BP,较150BP 的上限仍有相当大的空间,不排除保险公司在2016 年上调溢价假设的可能性。
另外,债券收益率下降将导致保险公司的存量债券投资资产的升值,净资产因此受益,国寿敏感性最高。债券投资归类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持有至到期的比例决定了降息对于净资产的影响程度。4 家上市保险公司中,仅国寿归类于可供出售的债券占比较高,因此最为受益于降息带来的债券升值和净资产回升。根据2014年年报披露的数据测算,如果利率下降50BP,可供出售债券资产的公允价值上升将导致国寿、平安、太保和新华净资产分别提升2.35%、0.94%、0.79% 和1.14%。
利率下行引发资本市场对于保险公司长期投资收益率精算假设的担忧。目前保险公司长期投资收益率假设基本在5.5%左右,市场担心在长期经济低迷的情况下,实现5.5%的收益率的可能性不大。
海通证券认为,在保险公司精算假设中,投资回报率与风险贴现率假设相互影响。目前中国保险公司风险贴现率-投资回报率=5.5%,已非常谨慎。如果保险公司下调长期投资回报率假设,则势必要相应下调风险贴现率假设,实际对于公司价值的影响并不大。若长期投资收益率假设下调50BP,对保险公司有效业务价值的影响在15% 左右。
资产配置剑走偏锋
从保险分项来看,寿险回升趋势确定,2015 年保费增长超出市场预期,新业务价值预计较2014 年也显著提高。营销渠道销售环境好转,个险新单预计维持较高增长。随着无风险利率的维持稳定及投资者对于风险的关注,寿险业销售环境已有所改善。预计2015 年国寿、平安、太保、新华的个险新单分别同比增长40%、55%、60% 和45%。
大型寿险公司银保保费显著收窄,银保业务进入实质性转型期。预计2015年国寿、平安、太保、新华的银保新单分别增长12.1%、-8.3%、-36.1%和9.8%, 银保期缴分别增长15.6%、5.7%、-22.5% 和34.9%。与此同时,个险渠道营销员数量在2015年大幅增加,同时低息环境下销售环境好转,因此个险渠道保费实现较快提升。若不考虑内含价值相关假设的调整,国寿、平安、太保和新华的新业务价值预计分别增长29.8%、39.2%、33.7% 和31.4%。
另一方面,产险的保费增长保持稳定,2015 年的承保利润率预计维持在低位。2015 年产险保费增速有所下滑,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和太保产险的保费收入分别增长11.33%、14.55% 和1.73%。从行业竞争上来看,2015 年市场竞争情况日趋激烈,虽然综合赔付率略有下滑,但费用率继续走高,承保利润率基本稳定。海通证券预计,2015 年平安产险和太保产险的综合成本率分别为95% 和99.5%。再结合其产险保费增速,不考虑投资收益变动,平安产险承保利润同比将增长20% 以上,太保产险则实现小幅承保盈利。
随着寿险预定利率的全面放开,车险费率改革的稳步推进,“偿二代”的正式实施,保险行业市场化改革正在逐步落实。
继传统险、万能险预定利上限相继放开后,保监会于2015 年10 月放开分红险的预定利率:取消2.5% 的预定利率限制,由保险公司自主确定;准备金评估利率不超过3.0%,产品预定利率越高,需计提准备金越高,偿付能力要求越高;提高风险保障责任要求,分红保险死亡保险金额提高至已交保费的120%;提高最低现金价值水平,改革后分红保险产品首年最低现金价值较原来普遍提高20%以上。随着分红险最低保证利率的放开,寿险业费率市场化改革率先完成,标志着人身险费率形成机制完全建立起来。
具体来看,分红险评估利率上限仅3.0%,放开力度较为温和,对于行业和股价的影响中性。当前分红险保费占比达50% 以上,保监会在费率放开时更为谨慎。普通型、万能险人身险的准备金评估利率上限均定为3.5%,普通型年金保险则定为4.025%。而此次分红险仅为3.0%,低于其他险种,较市场预期更为温和。实际上,分红险已间接实现市场化,分红险收益主要体现在实际分红水平,预计目前普遍在4%以上,均高于3.0%。
自2006 年至今,商业车险条款和费率一直实施的是行业统一制度,虽有ABC 三套标准可选,但本质区别并不大。目前车险条款单一、费率一致,不能满足多样化的保险需求。商业车险条款费率管理制度的市场化改革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开启商业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意味着符合资质的保险公司将具备自主开发权。此外,“高保低赔”、“代位求偿”等问题也将逐步解决,行业整体保费和利润均面临压力。
2015 年2 月初,保监会《关于深化商业车险条款费率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旨在完善商业车险条款费率管理制度、逐步建立市场化导向的条款费率形成机制。价格竞争机制的合理引入,将引发产险公司对利润率与保费规模的重新权衡,预计在保持承保利润的前提下,下调利润率目标以实现保费规模更快增长将成为产险公司的一致选择。而商业车险的业务量有限,结合短期新车销量增速显著放缓,未来商业车险承保利润将大概率有所下降。
“偿二代”对于保险公司经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产品策略和投资资产配置两个方面。在产品方面,保险公司或将加大传统寿险产品开发和销售的力度,不过,保险公司将慎重开发及销售预定利率超过2.5% 的分红费改产品。保证利率水平越高,选择权及保证利益的时间价值因子就越大。最优估计准备金将增加,实际资本贡献将减少。健康险和养老险占比或将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健康险和养老险的发展更多地取决于政策的支持,如税收优惠政策等,受“偿二代”的影响相对较小。
而在资产配置方面,“偿二代”下另类投资占比有望上升。与“偿一代”相比,“偿二代”几乎所有资产的风险因子均有所上升,从高到低依次为权益类金融产品、债券、固定收益类金融产品、不动产。
投资性不动产和基础设施股权计划是少数风险因子有所下降的资产,在“偿二代”推进过程中显著受益。
总而言之,2015年为保险行业景气高点,预计2016年难以持续提升,它将受到人增员放缓和资产配置难度加大的双重压力,利差收窄的可能性较大。但是市场对利差收窄和利差损风险已有较充分的预期和反应,悲观预期或将改善。而在低息环境下,保险产品吸引力会显著增强,保单销售将持续好转,个险新单保费和新业务价值的增速仍会较快。
保险公司综合投资收益率范文3
关键词:利率风险;利差损风险;风险价值
改革开发30多年来,中国的寿险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保费年收人不断增加,保费年收入从1980年的4.6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4927.3亿元,与此同时,寿险公司的数量也明显增加。从一家综合性保险公司增加到2005年底的93家(其中保险集团和控股公司6家,财产保险公司35家,人身保险公司42家,资产管理公司5家,再保险公司5家;中资保险公司42家,外资保险公司40家)。寿险业已经成为当今中国金融行业的一大亮点。但由于外部经营环境的改变,特别是金融市场与经济因素的连动反应使寿险公司、消费者的行为发生了改变,使我国寿险业存在巨大的潜在风险。寿险公司是经营风险的企业。寿险公司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着许多风险,包括实际死亡率超过期望死亡率,投资资产的质量可能恶化使实际收益率低于期望收益率。实际费用率超过期望费用率,其他公司可能发明出更为有效的经营方法,市场利率的变化导致的损失,等等。按北美精算师学会(SOA)的分类,寿险公司面临的主要风险包括:资产风险(指因寿险公司的债务人不能按期偿债或保险公司投资资产市价的下降而引起的资产贬值带来的风险)、定价风险(指定价不足以弥补死亡率或伤残率恶化等带来的风险)、利率风险(是指由于利率变化的不确定性导致现金流量的不确定性,从而影响公司经营的稳定性,最终影响偿付能力)和经营风险(指公司经营过程中遇到的一般商业性风险,包括社会、法律、政治、技术等方面)。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利率风险,传统的精算定价理论假设:利率是确定的,即精算师在定价过程中采用确定的保单预定利率,但事实上利率具有随机性,从而会引发寿险定价利率风险。而利率风险中寿险定价利率风险更是长期困扰我国寿险公司的问题。
寿险定价利率风险是指寿险资金实际收益率与保单预定利率之不利偏差引起的亏损的可能性。寿险定价利率风险是威胁着寿险公司盈利能力和寿险经营稳定性的一大风险,其发生带来的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利差损.即通常所说的保单利差损风险。利差损是指寿险公司实际投资收益率低于人寿保险产品的定价利率而产生的亏损。由于人寿保险业务一般都是长期性的,因此,寿险公司从在保单中承诺了保证最低投资收益率的那一刻起,利率风险就如影相随了。寿险产品是应付不确定性而产生的,本质上属于金融类产品,利率始终是其定价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之一。设计保单时的精算考虑,在技术允许的条件下已经极大地量化了,比如,生命表中的不确定因素,通货膨胀率,以及根据大数法则得到的各种保险风险的出险率。只有预期保险基金投资收益率这一项由于未来市场利率风险千变万化。精算假设所采用的利率,不管是监管部门统一确定的定价利率,还是根据银行存款利率、通货膨胀率、投资收益率的历史情况,兼顾未来经济发展水平确定的利率,都只是一种假设性的利率。由于寿险产品的长期性,这种假设性利率就不可避免地会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受到市场利率上下波动的影响(在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这一现象将是明显的)。寿险公司未来现金流量自然极大地受利率变化的影响,因而利率风险在寿险公司未来经营中的影响绝不可等闲视之,需大力加强管理寿险产品的定价机制。
保险的实质是依据大数法则集合风险、分摊损失。通过订立合同的形式,保险人一方面从多数投保人处收缴保险费,作为未来给付保险金的准备金而留存在保险公司内;保险费率是保险人向投保人或被保险人收取的每单位保险金额的保险费,也就是保险的价格。一般人寿保险单的毛保费(也叫总营业保费)由纯保费和附加保费两部分构成。纯保费用于保险合同规定的特定责任损失的补偿和给付,按我国的方法,还包含保险公司承担风险责任的一定报酬(即为保险公司的利润)。纯保费依据预定利率和源于生命表的预定死亡率来计算。附加保费用作弥补保险公司经营服务所耗费的各项费用(包括管理费、佣金手续费等)以及风险安全加成。其中,安全加成用以补偿死亡率及市场等的风险。保险精算原则是保证在保险合同有效期内任意时点上,保险公司的所有收入与其所有支出的价值的期望值相等(因为所有收入与所有支出均是随机变量)。计算贴现过程中所使用的贴现率就是预定利率。可见,预定利率是决定保单价格的重要因素,可以说,预定利率是寿险公司对在签单时一次收取或分次收取的保费负有的保障的最低收益率。如果其他因素不变,预定利率越高,保费越低,保险成本越高;反之,预定利率越低,保费越高,保险成本越低。按精算等价原则(在合同成立时):
纯保费的计算公式:纯保费精算现值:保额精算现值
毛保费的计算公式:毛保费精算现值=(1+附加费率)x纯保费精算现值=保额精算现值+附加费用精算现值
可见,单位保额有效保单的毛保费称为保险费率/不同的投保年龄的保险费率一般不同,单位保额一般定为l(xx)元,并且是随预定利率而定的,而预定利率大小是由保险资金的投资收益率决定的,而投资收益率又是随市场利率而定的。并与寿险公司投资的范围及投资结构有关(对非传统保单,例如,投资连结产品,没有限定预定利率,所以其保险费率是不定的)。因为人寿保险契约的长期性,从安全性出发,有必要将预定的长期投资收益率定得比较保守。避免中途因资金运用收益下降而对已生效保单提高保险费。一般选择在长期内即使一般利率标准下降也经受得住的标准线作为预定收益率,即保单的预定利率或称保单信用利率。长期寿险产品的保险期限太长,要对未来这么长时间内资金运用收益进行准确预测几乎不可能,一旦利率发生较大波动时,则固定预定利率保单的预定利率的“不恰当”可能给寿险公司带来预定利率风险。“预定利率风险”是指由于预定利率设定不当。致使寿险公司的投资收益率可能低于保单预定利率,而使寿险公司发生损失的可能性。在分红保单和万能保单等投资类保险产品中因规定有最低保证利率,如果最低保证利率设定过高也会存在预定利率风险。人寿保险责任准备金是保险人为将来发生的债务而提存的金额,是保险公司的负债。作为责任准备金保存起来的储蓄保险费在进行资产投资使用时,会产生利息分红等收入。其中,大部分作为以预定利率为基础的利息转入责任准备金,从其金额中减去进一步进行资产运用所需的费用,剩余部分就是利差益(若不足,则产生利差损)。
利差益(损):(资金实际收益率一预定利率)×责任准备金总额=实际利息收入和红利一按预定利率应收的预定利息
资金实际收益率-2×利息及分红收入/(期初资产+期末资产-利息及分红收入)
保险公司综合投资收益率范文4
(一)保险资金规模增长迅速
我国保险业在经历了前20年保费收入平均增长33.97%的高速后,最近几年仍保持了较快的增长,2000年保费收入为1596亿元,2005年为4927亿元。保险资产的规模从2000年末的3374亿元增加到2005年末的15226亿元。据统计,2000~2005年保险资产规模年均增长约34%,保险资金运用规模年均增长约40%。2005年中国保险资产占金融资产比重约为5.1%,与2000年的2.5%相比翻了一番。2006年前8个月保费收入3821亿元,保险资产总额已达17577亿元。
(二)保险资金运用收益率较低
与保险资产增长不相称的是保险资金运用的低收益。统计资料显示,2000、2001、2002、2003和2004年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的综合收益率分别为4.12%、4.3%、3.14%、2.68%和2.4%。2005年由于政策导向作用,投资收益率约4%左右。而发达国家保险资金的投资年均收益率在8%至12%之间。如2002年到2003年,美、英等国寿险资金运用收益率为12%左右。专家指出:3%的投资收益率是目前我国保险资金的保本线,保险公司投资收益率要达到7%才能够得到良性发展。
二、当前保险资金运用面临的机遇
(一)证券市场逐渐走向成熟
证券市场和保险市场有很强的互动性。证券市场是保险资金运用的重要领域。我国前些年保险资金收益率较低的根本原因在于证券市场不发达,资金运用渠道受限制。随着保险资金规模的扩大,保险机构已经成为证券市场上最重要的机构投资者之一,极大地促进了证券市场的发展。两者的良性互动对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05年是我国证券市场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承上启下意义的一年。这一年我国证券市场有四个重大事件:一是出台了新的《公司法》和《证券法》;二是展开了股权分置改革,以出乎意料的顺利程度推进了上市公司股份全流通;三是有效推进了证券产品创新,其中包括短期公司债券、各种股本权证等;四是证券公司发生了大规模的整合重组。这些事件,既推进了证券市场的深刻变革,也为我国保险资金运用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二)保险资金投资渠道放宽,资金运用进入多元化时代
近年来,随着保险业务的快速发展,可运用资金大量增加,国务院开始逐步拓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1998年,人民银行允许保险公司参与银行间债券市场,从事现券交易。保险公司可以申请购买信用评级在AA+以上的中央企业债券,并可在沪、深两家交易所交易该类债券。1999年,国务院批准保险公司可以通过购买证券基金间接进入股票二级市场。可以在规定的投资比例内在二级市场买卖已上市的证券投资基金和在一级市场上配售新发行的证券投资资金。2000、2001年,保监会对部分保险公司的投资连结产品部分的投资证券基金的比例由最初的5%逐步放宽至100%。2002年,保监会取消了“保险公司购买中央企业债券额度审批”、“保险公司投资证券投资资金的投资比例核定”在内的58项行政审批项目。2004年,保监会就保险公司投资银行次级债券、银行次级定期债务和企业债券、可转换债券做出了规定,会同人民银行就保险外汇资金的境外运用做出了具体规定。特别是在当年10月,会同证监会联合《保险机构投资者股票投资管理暂行办法》,使得保险机构投资者直接涉足股市成为现实。2005年8月22日,中国保监会《保险机构投资者债券投资
管理暂行办法》,整合了保险债券投资政策,增加了企业短期融资券等新的投资品种。2005年9月11日,中国保监会颁布《保险外汇资金境外运用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该细则在《保险外汇资金境外运用管理暂行办法》基础上,从整体上构建了保险资金运用国际化合作、专业化运作、市场化操作的管理体系。2006年6月26日,《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国十条”),保险资金主要投资渠道几乎同时开放,提高投资资本市场比例,参股商业银行、境外投资、投资资产证券化,投资不动产、投资创投企业⋯⋯
“国十条”有关保险资金运用的规定,意味着保险资金投资渠道的瓶颈已全部打破。这也标志着我国保险资金多元化运用新时代的到来。
保险公司综合投资收益率范文5
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在各类企业中都得到广泛认可和运用,其原因在于,首先,它是一种相对来说十分简便实用的分析方法;其次,企业可以根据绩效评价视角或重点的不同,有针对性地对传统的杜邦分析体系加以改造,对roe指标进行不同形式的分解,创造出不同形式的财务比率的关联组合,达到特定的分析目的。正是由于对传统杜邦财务分析体系进行各种形式的扩展和改造,使杜邦分析体系的应用历久弥新。
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在保险企业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在总结已有的关于保险企业的杜邦财务分析模式的基础上,引入了另外几种基于不同的分析视角的扩展模式,并结合保险企业的经营特性,对于其一般模式进行改造。最后,提出同时应用六种模式进行杜邦财务分析的建议。
一、传统杜邦财务分析模式
传统的杜邦分析模式将保险企业roe指标分解为三部分:
roe=净利润所有者权益
=(净利润/保费收入) ×(保费收入/总资产) ×(总资产/所有者权益)
=承保利润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
所以,考察保险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可以从承保利润率、资产周转率和权益乘数三个财务比率的贡献度和变化上进行分析。显然,由于三个财务比率的综合性太强,这种分析是比较粗糙和浅显,不能深层次地反映问题。
二、基于承保利润的分析模式
这种模式重点对第一项比率――承保利润率进行分解,突出考察对承保利润对于roe指标的贡献,用公式表述如下:
roe=净利润/所有者权益
=(承保利润/保费收入) ×(税前利润/承保利润) ×(净利润/税前利润) ×(保费收入/总资产) ×(总资产/所有者权益)
其中承保利润/保费收入定义为承保利润率,反映承保业务的盈利能力,税前利润/承保利润定义为财务成本率,反映在承保利润在税前利润中比重,即承保业务对利润的项献度,间接反映了投资利润在税前润中的比重 [1],净利润/税前利润定义为税务负担率,反映企业所得税的高低,一般为定值(67%)。所以:
roe=承保利润率×财务成本率×税务负担率×资本运营率×权益乘数
前两个比率是考察的重点,通过这种模式,可以反映出保险企业承保业务的质量(承保利润率)以及承保业务的贡献度(财务成本率)。承保业务是保险企业的核心业务,通过这种模式,能帮助保险企业确定合适的业务发展规模。
三、引入现金流量指标的模式
现金流量的充足对于保险企业履行合同责任、稳定业务经营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对保险企业绩效的评价,不仅要考察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盈利状况,还要考察其盈利质量。引入现金流量指标的模式,改变传统的杜邦分析体系中多使用建立在权责发生制基础上的财务指标的状况,注重于对盈利质量的分析。这种模式在保险企业中的应用可以用公式表述为:
roe=总资产收益率×权益乘数
1、 总资产收益率=承保利润率×保费收入现金率×总资产现金回收率
2、 承保利润率=净利润÷(现金保费+分保业务收到的现金)
3、 保费收入现金率=(现金保费+分保业务收到的现金)÷经营现金流量净额
4、 总现金回收率=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总资产
相对于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的现金流,承保业务产生的现金流是保险企业经营基础和前提,所以,上述公式以经营活动(承保业务)的现金流量净额作为现金流量指标的基础。其中:
1、承保业务利润率,反映净利润在多大程度上得到现金流量的支持,用于评价盈利的质量。
2、保费收入现金率,反映每一元保费(包括分保费收入)所带来的现金流量。
3、总资产现金回收率反映每一元资产通过承保业务所能形成的现金净注入,说明保险企业资产的利用效率。
通过该模式,还可进一步从承保业务质量、资产运用效率、财务结构、现金流量等方面,分析各个指标变动对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最终对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质量做出客观的评价 [2]。
四、基于变动成本的扩展模式
基于变动成本的扩展形式,将成本划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并引入边际贡献能力的概念,使分析更为科学,便于短期经营决策和控制。同时,这种扩展形式分析,引入现代管理会计中的杠杆理论,可以直观反映出企业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状况,有利于中长期经营的决策。这种模式对roe指标分解形式如下:
roe=承保利润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
1、 承保利润率=边际贡献率÷经营杠杆率÷财务杠杆率×(1-所得税率)
2、 边际贡献=保费收入-手续费支出-分保费支出-营业费用
3、 边际贡献率=边际贡献÷保费收入
4、 经营杠杆率=边际贡献÷承保利润
其中:1、边际贡献率是核心指标。此指标应用了边际贡献的概念,在保费收入项下,首先扣除获得保费的成本支出,即变动成本(手续费支出+分保费支出+营业费用),使承保业务盈利能力的评价更为真实。
2、经营杠杆率等于承保利润与边际贡献之比。由于固定成本的存在,营业利润的增减与边际贡献的增减同向,但变动幅度更大。经营杠杆系数主要反映出固定成本制约利润增长的程度,从而从另外一个侧面反映企业经营的风险,较高的经营杠杆率意味着相对较高的固定成本,影响利润的增长,经营杠杆率与roe指标成反比关系。
3、财务杠杆率等于营业利润与税前利润之比,反映由于固定的债务存在,财务费用(利息)对保险企业利润的影响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企业负债的程度和企业偿债能力,财务杠杆率越高反映利息费用越高,导致roe指标越低。
资本周转率与权益乘数的计算、作用与传统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相同。
五、基于上市公司的扩展模式
我国保险企业海外上市大幕已启,可以预见将有更多的中国保险企业选择境外或国内上市。所以,考察基于上市公司的杜邦财务分析扩展形式具有现实的意义。这种扩展形式选取上市公司核心财务指标——每股收益,来替代净资产收益率作为分析核心,这种形式的分解体系如下:
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净资产收益率
1、 每股净资产=(年末股东权益/年末债务总额)×(年末债务总额/经营现金净流量)×
(经营现金净流量/普通股年末股数)
= 权益负债比×债务总额与现金比×每股营业现金流量
2、年末债务总额=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未决赔款准备金+保户储金
这种扩展方式突出对每股净资产的分析上,净资产收益率分解计算与前几种扩展模式相同。每股净资产由3个指标构成,即每股营业现金净流量、债务总额与现金比、权益负债比:
1、每股营业现金净流量,由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除以普通股年末股数。此指标既反映了企业通过经营活动获取现金流量的能力,又反映了企业经营活动所得现金的分派股利的能力。
2、债务总额与经营现金净流量比,反映企业承担债务能力的指标,指标越小,说明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越强。
3、权益负债比,是由年末股东权益除以年末债务总额之比。用于计算资金来源的结构状况,是对公司资本结构准确反映的财务指标。在此,只把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未决赔款准备金加上保户储金纳入年末债务总额计算范围,以突出保险企业债务分析的重点。
通过这3个指标的结合,可以更好地理解资本的增值,即每股净资产相对于普通股上市的增加是要在合理的资本结构,良好的资产运营和获利能力及由此产生的良好的偿债能力的条件下得以持续的实现 [3],对企业偿债能力、获利能力的分析更加直观,分析结果更具有说服力,同时也便于公司对未来发展趋势做出正确判断。
六、加入投资业务绩效评价的扩展模式
投资业务与承保业务是保险公司发展的“两个轮子”,投资业务对于保险公司利润贡献同样重要。所以,增加投资收益指标的扩展模式将使保险企业绩效评价更为全面。在这方面的扩展模式中,最典型的是由美国学者巴里•d•史密斯提出的扩展模式 [4],桑强(2005年) [5]利用史密斯扩展形式对华泰保险财务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取得较好的效果。史密斯对传统的roe指标计算进行调整,结果如下:
roe=[承保收益率+(投资收益率×投资收益系数)] ×肯尼系数
1、 承保收益率=承保利润÷保费收入
2、 投资收益率=资金运用净收益÷总资产
3、 投资收益系数=总资产÷保费收入
4、 肯尼系数=保费收入÷所有者权益
史密斯公式对于每一个比率都进行重新的定义,以与传统杜邦体系区分开:
1、承保收益率是承保利润与保费收入的比值。它反映保险公司在承保业务的盈利水平。
2、投资收益率是指投资收益与总资产的比值。它反映保险公司在投资业务的盈利能力。在这里,采用总资产而不是“投资资产(长期投资+短期投资+贷款)"作为基数,计算的是综合资产投资收益率,而不是净投资收益率。。
3、总资产与保费收入的比率被定义为投资收益系数(investment returns multiplier)。投资收益系数反映企业潜在的投资规模大小,进而决定潜在的投资收益。
保险公司综合投资收益率范文6
2010年7月,经保监会批准,光大永明完成了股权结构变更,现有股东包括光大集团(50%)、加拿大永明金融集团(24.99%)、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12.505%)和鞍山钢铁集团公司(12.505%),光大永明人寿由此转制为由光大集团控股的中资寿险公司。股改当年年底,光大集团与光大永明申请筹建光大永明资管。
2011年9月,光大永明资管正式获得保监会批筹。同年获批的还有生命、合众、安邦等多家中小保险公司。这是我国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数年维持“9+1”格局被打破后,保监会批设的第三家资管公司。此前国内已成立中国人寿、中国人保、平安、太平洋、中再、新华、泰康、华泰、太平、安邦、生命等11家内资保险资管公司以及外资背景的友邦保险资产管理中心。此外,合众资产管理公司预计在6月正式开业,有望成为第13家资产管理公司。
把握政策契机成立
据光大永明资管人士透露,目前,该公司管理的人民币及外币资产合计约为160亿元人民币,2011年投资收益率4.3%,略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目前该公司“一正五副”共6位拟任高管已经悉数到位。
该公司拟任总经理华,原任安信证券固定收益部执行总经理,2010年6月底加盟光大永明,任公司总经理助理兼投资总监。华进入光大永明后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在2010年底前将投资部改建为投资管理中心,并向监管机构递交资产管理公司的设立申请。
分管投研的拟任副总经理余辉,同样于2010年加盟光大永明,任投资部副总经理,此前在中国人寿资产管理公司固定收益部任高级经理。此外,光大永明原投资部总经理王燕,现拟任资产管理公司副总经理,分管风险控制。另一拟任副总经理胡德佳来自基金业,目前负责公司市场营销及第三方业务管理。
据称光大永明资管团队目前70%以上员工具有硕士或博士学历,部分员工具有海外留学或工作经历,多名员工获得特许金融分析师(CFA)资格及国际金融风险管理师注册资格证书(FRM)。
2011年受资本市场波动影响,几家大型保险公司年报中公布的投资收益均不佳。根据中国保监会数据显示,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末,保险行业总资产突破6万亿元,达到60138亿元,同比增长19.1%,但全行业平均投资收益率仅为3.6%。
对此,另一名光大永明战略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之所以选择在这个时点上筹建资管公司主要还是因为政策时机,“资产管理公司时隔很久才重新开闸,有总比没有好。另外,债券投资计划还是有搞头的,而目前这个只能由资产管理公司来搞。
该人士称,保险资产可以进行更为宽泛的投资,也可以集聚资金规模效应。但保险公司如果没有资产管理公司,就需要进行委托,或者购买其他资产管理公司的产品,无形中增加了一些成本,变相降低了收益。保险资金差零点几个点,收益差距就会很悬殊。
“但目前来看,我们和其他保险系的资管没有太大的区别。”该人士坦言,因为刚筹建,资金基本上还是主要来源于母公司,吸纳的社会资金并不多。投资方向上来说,毕竟掌握的是保险资金,从资金目标收益和资金久期上有别于其他主体,久期匹配要和产品设计相一致。
打造综合保险集团
“而目标收益上也会更趋向于保守,比如股权投资,目前只有平安和国寿两家保险系资管可以从事股权投资。但目前有的偏激进的产品,或者是资产导向的产品开发,对这方面会有所放松。”上述人士称。
光大永明总经理张玉宽曾向媒体表示,借助光大永明资管这一平台,光大集团可提供的融资工具将扩充至保险业特有工具,为客户提供涵盖银行、证券、保险行业的全方位金融服务,形成集各大类资金运用为一身的立体化的资产管理架构。光大集团依托子公司光大永明人寿逐步推进保险集团化经营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
近几年,光大永明投资收益率一直超过行业平均投资收益率,各投连账户也表现抢眼。根据国金证券的2011年保险投连产品排名,光大永明投连稳健和光大永明投连指数的净值增长率在同类23支和7支产品中排名第一,光大永明投连平衡在同类18只产品中排名第五。
维系了多年的保险系资管“9+1”格局在中国保监会重启批设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后终于完成破局,伴随这中小险企的进入,保险系资管竞争将愈发白热化。1月6日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总理在谈到保险业发展时指出,积极培育保险市场,支持保险资金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拓宽投资渠道。
据悉,保险监管部门正在研究制定有关制度,以次级可转换债券、混合资本债券和次级定期债券为重点,拓宽保险行业资本补充渠道。如此,险资将结束有钱花不出去的困境,资本操作或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