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制品市场前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物制品市场前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物制品市场前景

生物制品市场前景范文1

关键词:生物技术;药品行业;安全

生物技术在药品行业中的应用范围日益扩大,生物药品具有很广阔的市场前景,巨大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促使生物技术药品行业进行了激烈的竞争。

一、我国生物技术医药行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生物制药行业发展比较迅速,起步较晚,最早的生物工程药品追溯到1982年人胰岛素的诞生,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生物技术在药品行业的应用日益的广泛。

医药生物技术主要包含六个方面的内容:1、重组基因技术、转基因技术研制的药物或建立的新的治疗方法。2、细胞或原生质体融合技术生产的药品。3、固定化酶或固定化细胞技术制备的药物。4、通过组织和细胞培养生产的疫苗。5、利用现酵或反应工程和生产生物来源的药物。6、应用蛋白质工程和分离技术从生物资源中寻找或制备的药品等。在这六个方面中医药生物技术对医药汗液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和效应,但是生物技术在药品行业的发展中依然存在很多的问题,例如保证药品额安全性、医药行业的道德性,总体的发展方向是很乐观的。

二、生物技术药品发展的原则

生物技术正在以非常快的速度应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但中去,生物技术为人们带来了生活的便利。但是生物技术药品的发展必须把握一定的原则和尺度,没有原则的利用生物技术,以生物技术谋取不正当的利益有损人民群众的利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33号《生物制品管理规定》第二条中指出:“生物制品是药品的一大类别。生物制品系指以微生物、寄生虫、动物毒素、生物组织作为起始材料,采用生物学工艺或分离纯化技术制备,并以生物学技术和分析技术控制中间产物和成品质量制成的生物活性制剂。它包括疫(菌)苗、毒素、类毒素、免疫血清、血液制品、免疫球蛋白、抗原、变态反应原、细胞因子、激素、酶、发酵产品、单克隆抗体、DNA重组产品、体外免疫试剂等。”从生物制品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生物药物制品的多样性和灵活性,通过长期细致的观察和实验,得出具有长效的药物产品,提升医疗卫生事业的水平,而对于违背社会伦理道德的方面的应用应该予以抵制,非法利用药品进行交易和犯罪都应该受到监督和制裁的。

生物技术制药产业能够给药品和医疗卫生行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是绝对不能忽视药品的安全性,原材料和技术的要求很高,因此需要的投入成本也是占有很大的支出比重的,正确的分析市场,不能因为市场需求的增加而盲目的扩大产量,加快生产从而忽视了产品的质量。制药行业是良心产业,生物技术的使用也是为了为人类生活带来福祉,所以应该正确的把握生物技术的使用尺度,保持生物技术在药品行业中的正确应用。

三、生物技术在药品行业中的应用前景

依据生物技术在药品行业的应用现状,我们看可以看出,生物技术制药产业具有长远的发展前景。

首先是在生物技术水平上,积极的开发高科技产品,拓展药品行业的技术深度。我国的生物资源极其的丰富,微生物、真菌、海洋生物等资源都可以运用生物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开发具有很高的科技含量和独特的药效的药物。目前在我国生物技术对于治疗很多的疾病都有很高的治疗效果的。

其次,在生产的规模上,应该加大科技投入,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从而提升市场竞争力。生物技术在药品行业需要进行合理的布局和规划,产生规模经济效益,提升药品行业的集群效应,药品企业和医药公司进行合作,充分的进行市场调研,贴近市场进行研发,利用企业的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引进的财力和人力,规避药品行业的弊端,促进生物技术药品的研发的效益整体得到提升。顺应世界生物技术发展趋势,尽快改造传统生物技术产业,重点发展低耗原料和能源、高附加值的现代生物技术药品,以提高生物技术产业的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

最后,加强国际合作和技术的学习引进,培养更多的技术性人才。近20年来我国生物技术制药行业发展很快,开发品种齐全,种类多样化趋势,生物技术在药品行业中产业结构并不是很齐,生物药品质量要求不断的提升,技术合作和人才的培养都是提升药品质量的重要途径。优化国内的需求,面对国内的技术难题应该注重国际间的合作和交流,通过装备、技术、人才引进,通过合作、合资的方式创造生物技术药品行业的新发展途径。加强基础研究,建立生物技术信息资料库,掌握世界生物技术药品的科研和产业化发展趋势,把握市场动态。

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不再是在人们的想象中的技术,正在以飞快的速度进行发展和创造着,在药品行业中的应用将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挑战和惊喜。(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王舜,李蒙.生物技术与我国发展生物经济的对策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6(1).

[2]徐广军,杨德峰,赶超战略与比较优势战略的动态选择问题探讨[J],理论学刊,2006(2).

生物制品市场前景范文2

扩展氨基酸原料的应用领域促进氨基酸产业的发展张思忠武履青(4)

解热镇痛药现状与发展张伦(9)

协会动态

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五届二次、六届一次会员大会在北京召开协秘(11)

2004年全国医药工业技术工作年会在并召开协秘(12)

药事与管理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03年8月批准的新药(化学药品)(一)(13)

工艺与设备

分散片的研究开发应用概况继成(16)

氨系统爆炸浅究田铁军(20)

新药与临床

多汗症治疗及其进展马培奇(22)

卵巢癌药物治疗进展张骁(24)

环球药讯

国外新批准上市的药物新制剂新剂型(82)黄胜炎(26)

2004年8月~12月FDA批准的新药(三)俞莲娣(28)

2003年回顾和2004年预测化学医药工业信息 袁松范(32)

拜耳一艘在海浪中颠簸前行的船鲍光龙丁鼎乐(35)

阿斯利康寻找Nexium新的适应证(37)

servier公司的双重作用骨质疏松药——硬脂酸锶(37)

S12911:—有效骨质疏松治疗剂(37)

根治幽门螺杆菌使GERD更难控制王志娅(38)

Crestor对代谢综合征有益(38)

Zetia/辛伐他汀复方在美国提交申请(39)

双嘧达莫+阿司匹林预防继发性中风有效(39)

洛沙坦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记忆功能崔成红(39)

抗高血压药可能增加患乳腺癌的风险(39)

泮托拉唑专利战即将打响郝文德丁鼎乐(40)

世界肽类药物研究开发最新进展齐继成(译)(1)

我国医药原料和中间体研究开发新动向齐继成(5)

新药与临床

“鼠神经生长因子”新药进入快速成长期蔡德山(10)

环球药讯

国外新批准上市的药物新制剂新剂型(129)黄胜炎(摘)(12)

国外新近批准主要新药(二十四)马培奇(15)

2008年2月份美国FDA批准的新药和通用名药齐继成(译)(23)

市场

药用辅料市场前景广阔——我国辅料生产与国外差距甚大徐铮奎(31)

其它

近年来我国大宗植物提取物出口情况徐铮奎(34)

植物抗痨药国内外开发现状与前景展望徐铮奎(37)

头孢硫脒的开发与转化蔡德山(1)

工艺与设备

活性药物成分合成中的手性催化王普善(编译)(3)

环球药讯

国外新批准上市的药物新制剂新剂型(127)黄胜炎(摘)(10)

国外新近批准主要新药(二十二)马培奇(13)

2007年12月份美国FDA批准的新药和通用名药齐继成(译)(21)

市场

我国抗真菌药物市场前景分析——老品种继续畅销,新品种异军突起徐铮奎(28)

其它

“抗前列腺增生药物”市场唤呼天然制剂回归徐铮奎(31)

国内外医药信息集粹张骁(33)

水,需要高度关注的资源俞观文(1)

科研与开发

抗肿瘤生物响应调节剂的研究进展马培奇(译)(4)

2006年新作用机制药品黄胜炎(10)

冬凌草有望成为“紫杉醇第二”徐铮奎(14)

大制药公司加强抗体药物的研究和开发黄菊红卢作勇(17)

世界肠易激综合征(IBS)治疗药物研究开发最新进展齐继成(译)(19)

工艺与设备HttP://

塑料药包材及制造设备的市场有待进一步发展戴梦戴伟国(20)

环球药讯

国外新批准上市的药物新制剂新剂型(112)黄胜炎(摘)(23)

印度制药工业开始向西方公司挑战王普善(24)

2006年1~12月份美国FDA批准的新药和生物制品齐继成(译)(26)

浅谈沙坦类抗高血压新药市场蔡德山(29)

开发天然眼保健食品市场“钱景”广阔徐铮奎(33)

吡喹酮市场新态势张伦(35)

2005年度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生物医药类部分)(续)张骁(37)

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夺取2008年新胜利——新年致辞(1)

科研与开发

化学医药工业信息 世界抗银屑病药物研究开发最新进展齐继成(译)(3)

国外微囊剂研究与开发应用新进展徐铮奎(6)

鼻腔给药途径研究与新剂型开发前景徐铮奎(8)

新药与临床

HIV/AIDS药物治疗最新进展束梅英(10)

环球药讯

国外新批准上市的药物新制剂新剂型(121)黄胜炎(摘)(13)

国外新近批准主要新药(十六)马培奇杜蕾(16)

2007年8月份美国FDA批准的新药和通用名药齐继成(译)(24)

市场

剖析国内城市医院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用药杨增泉(33)

其它

“海藻多糖”将成为21世纪的新药原料徐铮奎(38)

透明质酸在生殖医学领域的应用

加速改变低水平重复现状俞观文(1)

企业园地

鲁抗公司开发新型除草剂马敬勇(3)

鲁抗“1228”项目进入设备安装阶段马敬勇(4)

药事与管理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03年10月批准的新药(化学药品)(4)

科研与开发

避孕药研究进展马培奇(5)

不对称全合成技术(二)——甲酰化的不对称合成卢作勇(15)

片剂用赋形剂研究开发新动向徐铮奎(18)

生物粘附凝胶剂的研究进展化学医药工业信息 张骁(20)

从“重磅炸弹”药物的繁荣与衰落看世界顶级制药公司所面临的挑战王普善(21)

国外新批准上市的药物新制剂新剂型(86)黄胜炎(27)

减肥药一座潜在的金山胡凯丁鼎乐(29)

短信息张孝仁(31)

咖啡因产销旺出口火市场看好张伦(35)

我国医药原辅料和中间体市场部分产品近期价格行情继成(37)

《中国制药信息》2004年20卷总目录(41)

研究新情况把握机遇夺取1998年医药生产新胜利俞观文(1)

生物技术制药工业25年郭丰文(3)

对红霉素发展的建议石兰珍(9)

解热镇痛类药竞争促调整调整保发展汪恒(11)

专利名药公司为自己的利益而战齐继成(24)

辉瑞公司将进入新产品上市的旺期叶维文(27)

美国国家产品公司研究开发的新产品(29)

双膦酸盐药物市场概述张伦(31)

1996年全球销售额领先的前百名药品马培奇杜蕾(33)

默克公司的发展道路王普善(39)

世界抗银屑病药物研究开发最新进展齐继成(译)(3)

国外微囊剂研究与开发应用新进展徐铮奎(6)

鼻腔给药途径研究与新剂型开发前景徐铮奎(8)

新药与临床

HIV/AIDS药物治疗最新进展束梅英(10)

环球药讯

国外新批准上市的药物新制剂新剂型(121)黄胜炎(摘)(13)

化学医药工业信息 国外新近批准主要新药(十六)马培奇杜蕾(16)

2007年8月份美国FDA批准的新药和通用名药齐继成(译)(24)

市场

剖析国内城市医院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用药杨增泉(33)

其它

生物制品市场前景范文3

如今,以新西兰为主要奶源的奶粉品牌在各大超市的销量锐减,中国父母们纷纷将消费目光转向荷兰、德国等具有优质天然条件的欧洲奶源地。这让曾经一度对欧洲乳制品市场前景感到担忧的欧洲农场主们看到了希望。

加拿大《环球邮报》最近的报道指出,自从2008年中国出现三鹿奶粉事件后,中国人总是对国内奶粉抱怀疑态度。由于欧盟已连续30年限定其乳制品产量配额,中国人开始从爱尔兰购买大量婴儿配方奶粉,为此爱尔兰计划2015年开始额外增加奶粉出口。

爱尔兰渴望扩大中国市场份额

欧洲监测公司的调查结果显示,到2017年,中国婴儿配方奶市场将会带来250亿美元的价值,这受到欧盟各国乳制品厂商的欢迎,因为这可以让它们在欧盟牛奶生产配额制度的限制中得以重生。

爱尔兰是欧洲最好的乳品产地之一,其乳品产量占全球产量的15%,是全球约一半奶粉的原料产地,约四分之一婴幼儿配方奶粉出自这里。随着中国对乳品的需求强劲增长,爱尔兰乳品业希望扩大在中国市场的份额。

在爱尔兰南部的牧场,爱尔兰哥兰比亚原料厂正为潜在的海外客户准备一项该国最大的乳制品投资——建设一座价值2.05亿美元的奶粉工厂。

2013年,来自中国的客户参观、访问了位于爱尔兰Belview的奶粉厂,显示了中国顾客对奶粉的需求。据哥兰比亚原料厂的销售主管尼克·惠兰回忆:“在访问农场的时候,农场主们一边吃苹果一边照看奶牛,这时,有个中国人说:‘如果我能将这个场景给我的客户们看就好了,我多么希望我们的牛奶能产自这里。’”

2012年,中国乳制品企业在欧洲工厂投资受阻。期间,中国广州合生元生物制品有限公司与丹麦乳业巨头阿拉食品公司联手,而中国青岛圣元营养食品有限公司则与法国索地雅集团合作。这些企业回到中国后,用进口产品、绿色草坪和欧洲家庭的形象打出广告。

欧盟是世界上最大的乳制品生产地,但是其乳制品出口仅占供给的很小一部分。欧盟生产的大部分乳制品都输出给了临近市场,比如俄罗斯和北非,相较于世界最大的出口国新西兰,欧盟对中国的乳制品输出有限。自1984年起,欧盟就制定了牛奶生产配额制度以终止因农产品过盛而产生的供应过多现象,这限制了欧盟国家乳制品的产量。

爱尔兰一直以来都是欧盟国家中最雄心勃勃的国家。该国制定的目标称,将在2015年至2020年间把牛奶产量提高50%。爱尔兰政府认为,这将为其带来120亿欧元的收益和5000个岗位,从而为爱尔兰的经济复苏提供保障。

由于谷类植物和含油种子价格的上涨让非草地种植越来越昂贵,欧盟带牧场的乳制品产区在国际的竞争力也日益攀升。

国际牧场联盟乳制品研究中心称,在过去的十年间,谷物价格上涨和欧元的贬值削弱了美国生产商的优势,这让主要欧盟国家的乳制品成本与美国的更为接近,尽管当前的成本仍然比中国乳制品最大供应国新西兰的制造成本高。

国际牧场联盟称,理论上,中国乳制品进口的增长基本等同于欧盟直至2020年生产的所有乳制品,而大约750万吨的牛奶可能主要来于爱尔兰等核心生产地区。

中国需求刺激德国产量

德国作为全球第三大牛奶生产国,目前也致力于进入中国市场,以满足中国消费者对牛奶的热切需求。

德国《明镜》周刊近日发文称,“中国人为德国牛奶支付全球最高价!”从2010年到2012年,德国对中国的牛奶出口增加了14倍。今年前5个月,对华牛奶出口又比去年同期增长2.5倍,出口量超过3.8万吨,中国已经成为欧盟以外德国牛奶的最大出口市场。德国牛奶出口世界各国,但中国市场利润最高。

另据香港《南华早报》报道,德国乳业同业公会代表德国主要乳制品生产商,其主席霍伊瑟尔称,海关数据显示,德国出口到中国的牛奶每公升约0.6欧元,同德国当地价格相差无几。但德国牛奶在中国的零售价为每公升逾2欧元。

市场调研机构捷孚凯的调查指出,每公升巴氏奶在德国的成本为0.63欧元至0.68欧元。而在中国的超市内,德国牛奶售价可高出几倍。

德国乳业同业公会的数据显示,尽管差价很大,牛奶出口业仍然蓬勃发展。2012年,德国可饮用牛奶对华出口达4.73万吨,较五年前多91倍。出口商预计今年出口额至少再翻一番。

《南华早报》的报道称,2013年前5个月,德国对华出口牛奶3.819万吨,同比增长138%。中国已成为德国在欧洲以外最大的牛奶产品进口国。

北莱茵-威斯特伐利亚州奶农协会的弗兰克·弗雷里格尔表示,中国的需求主要为巴氏奶及婴儿奶粉。同德国对欧洲其他国家的出口量相比,对华出口数量较少,但中国市场有助吸纳德国过剩的产品。他表示,中国对巴氏奶的需求令较大型的乳制品生产商最为受益。这是由于较大型生产商同船务公司谈判时,更能讨价还价。如果双方无法达成协议,船务公司的货船就要空着驶回中国。

早在今年1月,中国对安全乳制品的热切需求在德国引发热议。当时就有德国媒体报道称,德国柏林、法兰克福及科隆等主要城市的杂货店婴儿奶粉告急。德国婴儿奶粉生产商美乐宝发言人施托尔当时向媒体表示,美乐宝不会向中国人出售奶粉,也不会向中国出口奶粉。而且,美乐宝会试图阻止中国人抢购奶粉。

据霍伊瑟尔介绍,中国的网上贸易公司开始大批购买婴儿奶粉,以每包30公斤包装运往中国。他同时表示,德国乳制品生产商欢迎来自中国的间接需求,并已增加生产,不会再有产量不足的问题。

德国乳业同业公会收集的数据显示,2013年前5个月,德国奶粉对内地的官方出口为40.5吨,同比增长15.6%。德国对香港出口为114.6吨,同比增长 356%。

荷兰奶源受推崇

具有“黄金奶带”之称的荷兰,如今更是受到了广大中国消费者的追捧。

荷兰位于北纬40°左右,受黑潮暖流和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这里四季如春,温暖湿润,有着绝佳的黑麦草生长环境,再加上荷兰百年的牧场经营经验,放养式原生态的养殖方式,为其赢得了“牧场王国”的美誉。

此外,为了奶粉的安全性,荷兰奶牛实行的是可追溯的质量控制体系,每头牛都有自己的“身份证”和“户口本”,里面承载着它们的父母、年龄、体重、产奶量、去向等所有信息,以便一经发现问题及时追溯奶源,及时解决问题。

荷兰乳业协会表示,因出口大幅增长,荷兰乳制品行业发展迅速,预计未来两年内将新增投资7亿欧元,其中5亿欧元来自乳业巨头Friesland Campina公司,该公司将投资2.25亿欧元扩大Borculo和Beilen的婴儿食品工厂产能,并投资6000瓦欧元在瓦赫宁根大学新建研发中心。

生物制品市场前景范文4

虽然新疆地区的轻工业经济的发展势头较好,但与我国的其它发达的地区相比仍然存在很大的问题,其轻工业的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等程度依然很低,并且工业增加值占全国的比重不到1%。在轻工业经济的发展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1. 轻工业的产业布局不合理,存在严重的趋同化现象

从新疆地区轻工业的整体来看,南疆和东疆地区的轻工业发展水平要普遍低于北疆地区的轻工业发展水平,并且南疆和东疆的轻工业在企业规模和技术水平上都比不上北疆地区。同时,由于新疆地区特殊的性质,中央、地方、兵团这三大机构的共存加剧了对有限资源的竞争以及低水平的重复建设,进而使轻工业产生了严重的趋同化现象。以天山北坡经济带为例,仅乳制品生产企业就出现了麦趣尔、金牛股份、维维乳业、天山畜牧等多家较好的乳制品生产企业,导致乳制品的生产加工能力要远远高于实际的需求量。

2.结构性矛盾突出

(1)轻工业的产品结构存在严重的不合理现象,名优产品很少。在对农牧产品进行加工中,主要是生产初级原料产品,而对于二次加工产品的数量则较少,尤其是直接面对市场和消费者的最终成品非常少,其产品的增值主要来自初级原材料产品,产值较低。而且一些轻工业的生产规模很小,所以市场的竞争力不足。(2)轻工业企业结构不合理。在全区所有的轻工业企业中,规模以上的企业大概占总量的30%,但中产值以上的企业还没有达到总量的5%。(3)整个轻工业行业结构不合理。整个地区的轻工业中主要是传统的行业,新兴的行业并没有发展成熟。

3.原料生产不稳定,基地建设落后,并且相关机制不健全

新疆地区轻工业原料生产极不稳定,对于生产基地的建设十分落后,而且农牧产业化和工农行业没有健全的互补互动机制。虽然新疆地区的农牧资源十分丰富,但是很多都是单一的农牧品种,它们的成熟期很短且都是在相对集中的季节成熟。有的农牧产品只适合及时消费,并不适合进行加工,因此不能对其进行深加工也就不能产生高的附加值。同时,工农双方互补互动的机制不健全导致原材料的供销不能及时衔接,原材料的价格波动非常大。

大力推进新疆地区轻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措施

1.进行现代化生产的理念促进新疆农牧业进行产业化发展

(1)加强建设农牧业产业化的原料生产加工基地。可以通过各种经济合作社的方式,例如公司、公司—农民、公司—农户、公司—农户—基地等,来加强对规模化、专业化的原料生产基地的建设。大力发展优势农产品基地的建设,以龙头企业和支柱产业为中心加快对杏、石榴、香梨、红花、芳香植物等产业基地的建设。(2)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农牧业产业化的发展进程,优化各行业、部门、地区间的资源整合,发展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品和核心竞争力的特色轻工业企业。(3)通过自主创新来加快农牧产业产业化进程,鼓励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增加企业创新和开发的能力以推动农牧产业化发展。

2. 发展重点建设项目以做大做强轻工业支柱产业

要开发一批具有好的市场前景、技术含量、竞争力以及产业带动能力的重点项目。在哈密、乌昌、伊犁、库尔勒等地进行循环经济建设;加大苜蓿的种植面积以强大人工牧草饲料业;通过对于新疆麦趣尔集团等8个奶源基地的重点建设来加强乳制品的加工;在粮油加工业方面重点加大对新疆天山面集团等专用小麦示范基地粮油加工业项目的建设;同时,还包括果蔬食品加工业、日用化学品制造业、皮革及其制品业、医药及生物制品制造业等都可以建设重点示范基地。

3.建设轻工业园区,以业集群发展

对轻工业的发展进行战略定位,集中建设一些具有特色的辐射能力强的轻工业园区,这些具有特色的产业园区主要是关于果蔬、肉类、乳制品、牧草一饲料、酿酒、塑料制品这六类产业为主。以这六大产业为支柱,辐射到其它各类产品,这样通过丰富其副产品来增加轻工业的竞争能力,进而可以形成一个上下游相互联系的巨大轻工业产业链。

4. 增强当地轻工业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水平

围绕着当地六大特色轻工业支柱产业进行产品结构、质量的调整,并通过建设相应的进出口原料的加工区为新疆当地的轻工业的进出口做好准备工作,为新疆轻工业开辟国外市场以加强轻工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从各方面、各领域开展广泛的技术经济合作以使本地轻工业的发展达到国际化的水平,并通过加大在中亚国家的投资来增加轻工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当然也要积极吸引外商的投资与外商进行技术、经济等方面的合作,通过借用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水平建设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机构,进而可以促进新疆轻工业经济向外发展。

5.大力发展绿色轻工业经济

对于新疆轻工业经济的发展要跟上国际贸易的当前发展趋势,将轻工业的产品定位为绿色产品,并根据分别建设生产、进出口、组织等绿色轻工业发展的相关体制。以农牧一食品、日化、医药等为核心来打造新疆绿色轻工业产品的整体形象;加大对绿色产品的技术、资金、政策等各项投入以鼓励各企业进行绿色产品的生产,增强各企业对绿色产品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大对当地绿色产品的监督和宣传,向社会和各企业灌注绿色轻工业产品的品牌意识,通过提高产品的质量来促进绿色产品战略的实施。

6.为当地轻工业经济培养优秀的管理人才

注重当地在轻工业方面的专科或本科教育,根据新疆轻工业所涉及的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等设置相关的专业并配备专业的师资力量,通过加强当地的教育来培养相关的专业人才;从外地引进一批具有相关专业知识、擅长轻工业的管理相关人才,将他们培养成为优秀的企业家;通过当地的相关政策措施鼓励自主创业,为培养轻工业的专业人才提供一个好的环境。

总结

生物制品市场前景范文5

关键词:企业集群 工业园 建设规划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 (2010) 01-150-01

1关于企业集群

企业集群的定义大体上可认为是: 同一产业的中小企业以及该产业的相关产业和支持性产业的中小企业在空间上的集聚、具有较强的根植性和竞争优势, 并对该区域发展具有推动力的企业群。

2基于集群的工业园建设

国内外关于企业集群的研究表明,集群内部的协同效应和自强化机制极大地提升了产业竞争力,从而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事实上,基于企业集群协同效应的工业园区同样具有显著的竞争优势。

2.1工业园区的发展有赖于企业集群的形成

工业园区的一般特征是大量企业在一定区域的集中。工业园区的发展有赖于园内企业的产业关联性或者业务关联所形成的协同效应。企业集群作为一种特殊的组织形式,集群内企业依据产业链的分工以及因长期合作所建立的信任基础,形成了非正式的合作契约,在这些企业之间,既有相互竞争,又有基于资源共享和专业分工所形成的协作。

2.2工业园选址

工业园选址条件:

(1)良好的交通条件

交通运输成本是区位因素的重要因素,运输成本的减少是集聚现象发生及增长方式转变的原因,同样也是区域产业结构和工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原因。因此在工业园的区位选择上必须考虑交通运输条件。

(2)一定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

良好的基础设施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坚实基础,是工业发展的基本条件和前提。是保障工业生产正常进行,促使工业稳定发展的物质基础。

(3)能源条件

能源是经济活动的重要基础。能源作为产业活动影响因素,不仅仅局限在提供能源供给,还反映在直接影响工业生产成本、效率、对环境的影响及公众对企业发展的态度。

(4)科技人员及劳动力

经济活动对高素质的科技劳动力的需求却越来越大,并且度与任何国家与地区而言,高素质劳动力都是不可多得的稀缺资源。

3长春市基于企业集群的工业园规划

3.1汽车工业园规划

以整车厂为中心,靠近整车厂的周边地区和位于西南的长春市富锋镇与四平公主岭市的范家屯镇,最终形成西南部的汽车产业发展。对于高新技术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相关汽车企业应逐步向此靠拢,以利于汽车产业集群的形成。

主要产业――汽车制造业,长春市是中国汽车上业的摇篮,汽车产业在全国范围占有优势。上汽、一汽和东风中国汽车生产最重要和规模最大的汽车集团,上汽一度居于生产和销售数量的首位,一汽仅次于上汽居于第二。

次要产业――汽车贸易,近些年汽车贸易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全国汽车贸易的领头羊,与汽车制造比翼齐飞;汽车物流,汽车物流发展迅速。目前围绕一汽服务的汽车物流企业已达260多家;车展,每年举办的汽车博览会吸引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汽车生产销售厂家来参展。

3.2生物制药园区

由于生物制药是知识密集型产业,所以在园区的区位选择上应靠近科技来源,高新开发区集中了多家医药科研机构和吉林大学,因此将分布在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的生物制药业进行整合,在高新开发区打造生物制药工业园。

主要产业――生物制药产业,长春市医药原料资源比较丰富。长春市集中了吉林大学、长春应化所、长春生物制品所等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机构和国家及省部级重点实验室、药物安全评价中心、药品临床研究基地和新药研发机构100多家,初步形成了从基础研究、小试、中试直至产业化的研发平台和创新体系。

次要产业――食品产业,吉林省农业资源丰富,是我国玉米主要产区和粮仓。长春有120万公顷优质黑土地,是世界著名的大豆种植地和三大黄金玉米之一。粮食年产量保持在130―150亿斤,粮食总产量、人均占有量、商品量、出口量始终位于同类城市之首。

3.3光电子业园区

光电子产业是近些年兴起的高新技术产业,因此应选择离科研机构和技术来源比较近的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靠近长春理工大学(原长春光机学院)与中科院光电所等科研机构,是光电子工业园比较理想的区位。

主要产业――光电子业,长春是中国光学科研的发源地,是中国光电子科研领域、产业和人才相对比较集中的地区。拥有好的研发优势、人才优势、环境优势和产业基础。具有建设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得天独厚的条件。次要产业――光电子材料,随着我国信息和光通讯产业发展,其晶体材料需求量在不断增加。我国有30余年的晶体研制历史, 在国际上享有较高的声誉, 许多晶体的生产已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目前国内生产和加工能力远远不能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

3.4农产品加工园区

在兴隆、米沙子、卡伦组团预留长春玉米工业区未来发展空间,重点发展玉米深加工项目及其下游产业。主要产业――玉米工业,近年来,长春市涌现出像大成集团等一批粮食加工企业,使食品加工、制造业优势初见端倪。次要产业――玉米生产化工醇,以玉米淀粉代替石油为原料生产化工醇产品也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以玉米淀粉做原料生产化工醇,比用石油裂解工艺生产化工醇投资少,生产成本低。

3.5其他工业园的建设

生物制品市场前景范文6

三、主要任务与发展重点

根据我国生物产业发展基础和比较优势,坚持做大产业规模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并举,按照产业化、集聚化、国际化发展的要求,加快发展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能源、生物制造、生物环保等行业。国家重点组织实施9大专项,集中力量进行重点突破,尽快形成我国生物产业的群体优势和局部强势。

(一)生物医药

根据防治重大疾病和传染病的需要,重点发展新型疫苗、诊断试剂、创新药物和新型医疗器械。

1.疫苗与诊断试剂。大力开发预防、诊断艾滋病、禽流感等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生命与健康的重大传染病新型疫苗与诊断试剂,加快实现产业化,务求取得突破性进展。积极推进结核病、血吸虫病等重大传染病的预防性疫苗研发。提高流感、麻疹、病毒性肝炎、麻腮风、肺炎、脊髓灰质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传统疫苗的安全性和预防效果。积极推进疫苗生产企业战略性重组,形成疫苗产业良性发展的产业链条。迅速扩大我国疫苗与诊断试剂产业规模,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安全。

专栏1疫苗与诊断试剂专项

以提高重大传染病预防能力为目标,加快预防性疫苗研制和产业化发展,降低毒副反应,提高免疫效率,为有效控制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流行,防止局部或大范围爆发提供技术和产品支撑;加快治疗性疫苗研发和产业化进程,形成一批临床治疗癌症及其他疾病的新药;开发20种新型病原体诊断试剂并实现产业化,替代部分进口,形成一批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

2.创新药物。大力发展生物药物,力争在基因工程、抗体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创新药物。积极开发对治疗常见病和重大疾病具有显著疗效的小分子药物,在手性合成、激素合成、抗生素半合成等领域取得突破,在具有独特疗效的溶栓药物、急救药物、心血管药物、代谢病药物、老年病药物等开发方面取得新进展,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大力推进缓释、控释、靶向、透皮、粘膜给药制剂等各类新型制剂的开发和产业化,提高药物制剂整体水平。积极推进生物药物的合同研究和委托加工。

专栏2创新药物专项

以提高我国医药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大力推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广阔市场前景的生物药物和小分子药物开发和产业化;加强新型药物制剂及给药系统研究,整体提升药物制剂水平。开发药物生产新工艺,降低生产成本。力争在重大疾病(如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和艾滋病等)的治疗和预防用药方面取得突破,争取有5―10个自主创新的重要新药品进入产业化生产,培育5家左右年销售收入超过百亿元的生物医药大企业。

3.现代中药。大力加强中医药研究条件和平台建设,完善中药技术标准和安全用药保障体系,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药理清楚、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质量稳定可控、技术含量高、具有显著中医药特色与优势的中药新药快速发展。开展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建立中药资源种质库;选育优良中药材品种,加快濒危中药材和关键中药材的生物培养和拟生态条件的规模化生产;推进中药材GAP(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种植基地建设,加快中药材种植业和中药饮片发展。加强中药的剂型改造和二次创新,优先发展用于治疗肿瘤、肝病、心脑血管病、艾滋病、抑郁症、糖尿病、更年期综合征、流感等免疫功能性疾病、病毒性疾病和老年性疾病等的中成药,加快做大做强一批优势品牌、品种和企业。

专栏3现代中药专项

以保护濒危稀缺中药资源为重点,建设一批道地药材种植基地,促进中医药可持续发展;加强中药制药关键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完善技术标准和临床疗效评价体系,建立现代中药工程技术体系;加强名医名方开发及名优中成药的二次开发,促进中药专业化生产,培育20个左右产值超过10亿元的中药大品种,形成3家左右年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的中药龙头企业;推动中药国际化发展,大幅度提高国际竞争力。

4.生物医学工程。着眼于满足全民基本医疗保健的需求,加快开发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创伤、突发性传染病等重大疾病的急救、诊疗、康复技术和设备,力争在关键技术、关键元器件产业化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加快开发新一代具有组织诱导性的涂层人工关节、牙种植体、经皮植入器件、植入性智能假肢、人造皮肤、人工骨等组织工程产品;积极发展新型人工心瓣膜和血管支架、人造血管;大力发展低成本、高性能、多功能、易维护、易操作的超声影像设备,核磁共振、CT、数字化X射线机、生物分子核医学显像等设备;以亚健康状态调控为重点,开发低生理负荷的生理信号检测技术和装置。重点发展面向中小型医院的量大面广的产品,提升产品技术和质量水平,实现部分医疗器械自给并出口。

专栏4生物医学工程专项

加快发展生物医学材料、生物人工器官、临床诊断治疗设备,建设若干国家工程中心和工程实验室,加强自主创新,在一批关键技术或部件上实现重点突破,实现产业化。提升和稳定量大面广的生物医学工程产品质量,扩大产品出口,初步改变高端产品依靠进口的局面,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专利产品并进入国内外市场;形成5―10家年销售收入数十亿元的骨干企业。

(二)生物农业

紧紧围绕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农产品结构调整,加速生物农业技术的研发及广泛应用,提升农业生产效益。

1.农业良种。重点推进超级稻、优质高产小麦、杂交玉米、转基因棉花等我国具有优势的农业良种产业化。加强转基因抗病虫水稻、油菜、玉米、大豆等品种的选育。促进野生稻、野生大豆等野生植物的开发利用,加快具有区域优势的特色农作物开发和产业化。加速牛、猪、羊、鱼等畜牧、水产品种的更新换代,提高扩繁率,促进产业化发展,大幅提升市场竞争力。加快培育一批禽类新品种,扩大父母代种鸡饲养规模和孵化能力。

专栏5生物育种专项

围绕提高农产品品质、效益,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选育并大面积推广应用100―150个优质、高产、高效、多抗的农业新品种;推广应用30―50个抗虫、抗旱、抗逆能力强的防护林、经济林、能源林、速生工业用材林等新品系;培育若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种业(种畜、种禽、种苗、花卉、竹藤)企业(集团),使我国动植物新品种的推广与应用取得重大突破,显著提高农产品产量和效益。

2.林业新品种。推进优良林木、竹藤等产业化,加大抗逆、抗虫、高产和优质基因工程林木新品种的选育和应用。加强野生动植物基因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推进野生动植物驯养、繁育技术开发,加快建设一批野生动植物驯养繁育基地,不断扩大野生种群,为野生动植物产品生产奠定基础。

3.绿色农用生物产品。以实现规模化发展为目标,加快绿色农用生物产品及林木危险性有害生物防治技术的研究开发与产业化。充分利用经济杠杆,开展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绿色植物生长调节剂等绿色农用产品应用的示范试点和宣传普及;推进全降解农膜的应用。推动资源优势整合,加快培育生物农药、生物肥料、新型兽(鱼)用动物疫苗和诊断试剂、动物用生物技术药物和中兽药、生物饲料添加剂等领域的龙头企业。

专栏6绿色农用生物产品专项

开发并推广应用生物农药、生物肥料、植物生长调节剂、生物饲料添加剂等重要农用生物制品15个左右,开发并推广应用畜禽新型疫苗等动物用生物制品和制剂40-50种;增加生物农药、生物肥料、微生物全降解农用薄膜的使用比例;培育绿色农用生物制品大型企业集团10家,大幅度提高我国绿色农业生物制品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有效缓解农业面源污染。

4.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充分利用生物技术,发掘和筛选一批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海洋生物资源,开发海水养殖新技术,选育一批海水养殖新品种,建立种苗繁育基地,加速产业化,推动海水养殖业发展;加快海洋生物活性物质分离、提取、纯化技术研究,支持海洋生物医药、海洋生物材料、海洋生物酶等研究开发和产业化,形成一批海洋生物企业。

(三)生物能源

突出区域特色、技术创新和节能环保,加快培育我国生物能源产业。

1.能源植物。充分利用荒草地、盐碱地等,以提高单产和淀粉含量、降低原料成本为目标,培育木薯、甘薯、甜高粱、菊芋等能源专用作物新品种。以黄连木、麻疯树、油桐、文冠果、光皮树、乌桕等主要木本燃料油植物为对象,选育一批新品种,促进良种化进程;积极培育与选育高热值、高产、速生的乔木和灌木树种,以及高含油率、高产的油脂植物新品种(系),建立原料林基地;改进沙柳、柠条等沙生灌木资源培育建设模式,提高灌木资源利用率,建立沙生灌木资源培育示范区。积极研制一批基因工程油用植物新品种。

专栏7生物能源专项

重点选育培育一批速生高产、高含油和高热值能源植物品种,实现规模化、基地化种植;开展以甜高粱、木薯等非粮食作物为原料的10万吨级燃料乙醇示范工程,建设年产万吨级植物纤维燃料乙醇示范线;利用多种农林油料等建设10万吨级连续化生物柴油示范生产线;以秸秆、木屑等农林业废弃物以及沙生灌木为原料,建立年处理10万吨级以上生物质的气化固化示范发电厂;实施若干工业沼气产业化示范工程。

2.燃料乙醇。支持以甜高梁、木薯和菊芋等非粮原料生产燃料乙醇,加快以农作物秸秆和木质素为原料生产乙醇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示范,实现原料供应的多元化;优化燃料乙醇生产工艺,降低水耗、能耗和污染,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综合效益;逐步扩大燃料乙醇生产规模和乙醇汽油推广范围。

3.生物柴油。支持以农林油料植物为原料生产生物柴油,加强清洁生产工艺开发,提高转化效率,建立示范企业,提高产业化规模。开发餐饮业油脂等废油利用的新技术、新工艺。加快制订生物柴油技术标准。加速我国生物柴油产业化进程。

4.生物质发电和供热。加快研制大型高效生物质连续气化装置,开发生物质燃气高效净化技术,积极开展秸秆、木屑等农林废弃物直燃和气化发电示范工程,大力支持以灌木林和柳树等燃值高的速生能源植物为原料的生物质直燃发电技术示范;加大规模化沼气技术开发力度,大力发展集约化专业养殖场沼气工程、利用有机废弃物的大型工业沼气工程,建设一批高技术、高水平的沼气发电供热供气示范工程。加强户用沼气池、特别是秸秆为原料的沼气池的技术开发,大力普及农村沼气。

5.生物质致密成型燃料。积极发展生物质致密成型燃料技术,鼓励利用农作物秸秆、林木剩余物,加工致密成型燃料,为农村、林区提供使用方便、清洁环保、燃烧效率高的能源,减少农村燃料消耗对林木等植被的破坏。

(四)生物制造

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大力发展生物基产品,实现对化石原料的部分替代。加快用生物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生产工艺,减少工业生产能耗与污染物排放。

1.生物基材料。支持以农林可再生资源为原料,大力发展聚乳酸、生物乙烯、聚羟基脂肪酸酯、纤维素衍生物等生物材料和1,3-丙二醇、1,4-丁二醇、糠醛等单体原料;提高生物基化学品如赖氨酸、谷氨酸、苹果酸、木糖醇、柠檬酸、维生素、各种糖工程等生产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扩大其在人类健康、畜牧养殖业等方面的应用;支持生物可降解溶剂、剂和各种高效安全的食品和饲料添加剂的产业化,支持以松脂、木本油脂和木质纤维素等为原料的绿色表面活性剂、环氧树脂固化剂、聚酯(醚)多元醇等绿色精细化学品的高效合成产业化技术开发,减少对石油等一次性矿物资源的消耗和有害有机化学制品的应用。同时,发展一批生物可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好的塑料和功能高分子材料、高性能木基复合材料、陶瓷化竹木纤维新材料以及新型炭质吸附和其他功能材料。

专栏8生物基材料专项

以替代石油化工产品、降低成本为重点,通过关键技术突破和产业化示范,加快推进生物基高分子新材料、生物基绿色化学品、糖工程产品和新型炭质吸附材料规模化发展,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到2010年,淀粉基可生物降解塑料达到年产20万吨级规模,其他可生物降解功能高分子材料达到年产10万吨级规模;糖工程产品和炭质吸附材料达到年产万吨级规模;木基工程材料达到年产10万吨级规模,形成若干年销售收入达100亿元的大型生物基材料企业集团。

2.微生物制造。提高酶工程、发酵工程等生物技术水平,加快微生物和酶制剂对传统化学制造过程的改造,显著降低医药、化工、食品、饲料、纺织、造纸等工业的能耗和污染水平。提高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等的技术水平和产量,在造纸、纺织等工业中进行示范应用;开发新型酶制剂,发展生物漂白、生物制浆、生物制革和生物脱硫等绿色生产工艺,加快推广应用。

专栏9微生物制造专项

以促进工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新型生物反应过程为核心,加快微生物制造在高能耗、高物耗、高水资源消耗以及环境污染严重的工业过程中应用。“十一五”期间,建立一批微生物制造示范企业,提高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的酶活水平和产量等,大幅度提高生物色素、生物香料等食品与饲料添加剂的规模化生产和应用水平,有效降低造纸、纺织等工业领域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五)生物环保

以水污染治理、有机垃圾治理、荒漠化和石漠化等退化生态系统治理与修复为重点,大力开发环保生物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加快产业化步伐。重点发展高性能的水处理絮凝剂、混凝剂等生物技术产品,开发新型好氧、厌氧和复合的高效反应器、高效生物脱氮除磷新工艺,加快先进、成熟污水生物处理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有机垃圾的无害化处理水平。选育并推广一批适应干旱盐碱与荒漠地等的优质高抗造林植物新品种,加快生物技术对盐碱地、荒漠化、石漠化、干热河谷等退化生态系统改良步伐。开展抗重金属污染、超富集植物新品种的选育和规模化繁育,开发提高植物富集重金属能力的多功能添加剂制造技术、超富集植物收获和资源化利用技术与设备,促进对重金属污染水土的修复与改良。

(六)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

开展生物资源调查、评价工作,摸清我国生物资源情况。实施全国生物资源保护和利用规划,开展生物物种资源就地、迁地保护和离体设施的建设。抢救性收集宝贵生物资源,加强物种种质资源库(圃)及保护场(区)、原生境保护点、试验基地和信息与管理体系建设,建立国家生物资源流失查验技术平台,加大鉴定评价特异生物资源的工作力度,加强生物物种资源保护宣传,支撑生物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筛选关键优异资源和突破性新种质,促进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培育一批具有资源特色的优势生物产业。

(七)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加快制定生物安全法。贯彻执行《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等法规,根据《生物安全议定书》的原则,加快建立生产工艺、产品质量、安全性评价、检测技术等技术标准体系、生物测量量值传递与溯源体系、生物参考测量标准物质库。加强国家生物安全检测技术、预警与控制技术研究设施建设,建立危险外来入侵生物、转基因生物和重大疫病疫情的检验鉴定、监测、评价、预警及应急反应体系,建立健全生物物种资源对外输出、出入境审批与查验制度,建立生物技术产品市场准入机制。建立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监测与评价体系,建立我国统一的、与国际接轨的国家生物产业认证认可体系。

四、保障措施

我国生物产业尚处于全面发展的初期,实现本规划的目标和任务,需要采取有力的政策措施,营造良好的体制机制、人才培养、政策和市场环境。

(一)加强组织领导,形成推进生物产业发展的合力

国家建立生物产业发展重大问题的协调机制,加强生物产业体制改革、产业发展、技术研究开发、生物安全监管等方面的有机衔接,形成推进生物产业发展的合力。设立国家生物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就生物产业发展重大问题提出咨询意见。依法组建中国生物产业协会和国家生物产业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开展市场调查、信息交流、标准制修订、行业自律、政策咨询等方面的工作,促进生物产业的健康发展。

(二)强化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促进生物产业集聚式发展

大力促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通过产学研合作等方式,建立企业牵头组织、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共同参与的有效实施机制。通过财税、金融、投资等政策,引导企业增加研究开发投入,推动企业特别是大企业建立研究开发机构。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合开展生物技术成果转化,改造或新建一批国家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提高科研成果的工程化与系统集成能力。

加强生物科技创新条件平台建设。推进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生物技术公共实验室、中试基地以及融资平台、人才培训平台等产业化能力建设。加强高校和科研院所研究开发设施建设,形成若干具有较大规模、多学科融合、创新能力强、开放运行的生命科学研究中心。鼓励和支持国外机构在华设立研发中心。加强生物信息中心、科技成果评估机构、人才培训等中介服务体系建设。

促进生物领域知识产权的创造、管理、实施和保护。完善生物资源和生物技术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提供良好的知识产权中介服务,落实对知识产权创造者的奖励政策,加强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和行政执法力度。

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有步骤、有重点地建设若干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促进人才、技术、资金等资源向优势区域集中,引导生物产业特色化、集聚化发展。

(三)建设高素质生物产业人才队伍

紧紧抓住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生物技术专业人才以及生物安全、生物物种资源保护与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生物产业人才培养能力建设,建立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重点培养生物技术原始性创新人才、工程化开发人才、高级经营管理者、高级技术工人等各类高技能人才,扩大生物类硕士和博士的招生规模。采取团队引进、核心人才引进等方式,吸引和支持出国留学人员、海外华人华侨回国和来华创办生物企业、从事教学和研究。加强生物技术人才的国际培训合作和国际学术交流。完善生物技术人才评价机制,国家生物科研机构的技术负责人逐步实行海内外公开招聘。加大收入分配向关键岗位和优秀人才倾斜力度,完善技术参股和入股等产权激励机制。

(四)多渠道增加对生物产业发展的资金投入

整合政府科技计划(基金)和科研基础条件建设等资金,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对生物产业的支持力度。

支持生物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融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支持符合条件的生物企业在境内外股票市场上市融资,或通过发行公司债券融资。鼓励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创业投资领域,并增加对生物企业的投资。

加大政策性金融对生物产业的资金支持力度。金融机构对符合产业政策和信贷政策的生物企业要给予积极的信贷支持,支持企业以专利技术为担保向银行贷款。国家政策性银行在各自经营范围内积极为生物企业提供金融服务,重点支持具有自主专利技术、市场发展前景较好的生物企业的发展。

(五)实施有利于现代生物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

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配套税收政策,鼓励生物企业增加研究开发投入,开发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技术,加快创新成果转化,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根据现代生物产业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长周期等特点,结合国家税收改革方向,研究制定税收优惠政策,支持现代生物产业发展。

(六)建立有利于生物产业发展的市场环境

培育生物产品市场,扩大需求。通过逐步扩大医疗保险、计划免疫等覆盖范围,加大对农民提供良种补贴、技术培训的支持力度,以及加大对生物能源发展的扶持等措施,积极扩大生物产品的市场需求;加大政府采购对国内生物企业的支持力度,加强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普及教育,正确引导消费;建立有利于生物医药发展的医疗卫生体制和药品物流体系。

完善生物技术产品市场准入政策。在保障生物安全的前提下,适当放宽转基因技术研究开发与产业化应用的限制。逐步推进药品的委托生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药品上市后,按国家有关规定纳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

加强生物产品市场监管。完善对生物技术企业、研究机构及其制品的管理制度。健全生物技术的实验程序,以及中间试验、环境释放、商品化生产和进出口等环节的安全控制措施,加大对生物技术企业与研究机构的基础设施和安全措施的监督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