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关系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关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关系

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关系范文1

【摘要】

目的:通过研究中医阳虚证临床研究文献,对阳虚证临床客观指标进行数理分析,为阳虚证客观实质的探索提供新思想和新方法。法:以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重庆维普)为数据源,“阳虚”、“虚寒”、“患者”、“病人”为关键词搜索临床研究文献,数据预处理后,运用“比值法”和“积分法”两种数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通过数据计算得到诸多系统的若干生理生化指标在反映阳虚实质上的相对重要性值(比值法为P值,积分法为Q值),并进行等级排序。结果:内分泌系统指标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和尿17羟皮质类固醇,免疫系统指标免疫球蛋白A,以及第二信使系统指标环磷酸腺苷与环磷酸鸟苷的比值,|P|值(或|Q|值)较大且P值(或Q值)为负值,提示上述指标在阳虚组的水平明显低于“非阳虚组”;血液流变学系统血浆渗透压、全血还原黏度和红细胞电泳时间等指标,|P|值(或|Q|值)较小,提示其在反映阳虚状态上表现出较小的重要性。结论:本研究采用的“比值法”和“积分法”分别具有高效性和稳健性的优点。通过对临床文献中与“阳虚证”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数据整理和挖掘,总结了不同指标在反映阳虚状态上的重要性,并对指标筛选提出了合理建议,为中医“阳虚证”实质研究提供了新思考。

【关键词】 阳虚; 文献整理; 比值法; 积分法

Methods: Based on the 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ternet (CNKI) and Chongqing VIP databases, using “yang deficiency”, “deficiency cold”, and “patient” as keywords, we searched literature of clinical researches and used “ratiocomparison” and “integrationcomparison” to analyze objective data after data preprocessing. Relative importance value of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parameters were reflected by P value calculated by ratiocomparison or Q value by integrationcomparison.

Results: With calculation of relative importance values of clinical indicators among various systems, we got the ranking of relative importance of different indexes. Triiodothyronine and urine 17hydorxycorticosteroid of endocrine system, immunoglobulin A of immune system, and the ratio of 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 to cyclic guanosine monophosphate, which had great |P| (or |Q|) values and negative P (or Q) values, had a clearly lower level in yang deficiency patients than in the control; hemorheological indicators such as plasma viscosity, whole blood reduced viscosity and erythrocyte electrophoresis time had small |P| (or |Q|) values. These indicators, however, showed less importance for reflecting yang deficiency.

Conclusion: Ratiocomparison method and integrationcomparison method employed in this study have merits of efficiency and robustness. After detailed compiling and mining of all available data, we have made reasonable advice on the most relevant index of yang deficiency for further study of the essence of this syndrome.

Keywords: yang deficiency; literature sorting; ratiocomparison; accumulation comparison

阳虚证是最常见的中医证候之一,也是临床治疗的重点。随着中医药研究的深入,阳虚证客观实质的研究既是中医现代化的需要,也是推广中医药的需要。近20年来,国内许多科研工作者在临床上从不同角度,对阳虚实质的内在变化进行了探讨[1],积累了丰富的临床数据。但是,各学者的工作往往限于人体某一个系统或某一些指标,缺少对以往研究文献数据综合的整理与评价;而关于阳虚实质研究的综述性文章也多是列举各系统的指标变化,缺乏进一步的数学分析。因此,本文拟对临床文献中“阳虚证”患者的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数据整理和挖掘。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学整理方法

本研究借鉴meta分析中文献收集及筛选方法进行文献整理[2, 3]。

1.1.1 资料来源

通过联机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ternet,CNKI)和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重庆维普),并追溯文献,辅以手工检索收集国内1978年1月至2008年12月的中医“阳虚证”临床研究型文献,检索词包括“阳虚”、“虚寒”、“患者”、“病人”。

1.1.2 文献纳入标准

(1)阳虚证临床客观指标研究型文献;(2)患者组及对照组的指标均值及标准差明确;(3)中医辨证分型标准明确。

1.1.3 排除标准

(1)动物实验类文献;(2)缺乏对照组或数据不完整的文献;(3)重复发表的文献;(4)会议报告、文摘、研究简报和信札。

1.1.4 提取的信息

(1)文献名称、发表年代;(2)检测指标;(3)试验组病例数、年龄、性别、指标数值,对照组例数、年龄、性别、指标数值;(4)原文献中的统计结果P值;(5)中医辨证分型标准;(6)西医诊断的疾病类型;(7)原文献研究结论。

1.1.5 文献预处理

对文献的预处理包括指标分类(第二信使系统、血液流变学系统、物质能量代谢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微量元素、生物物理指标和其他)、统一单位和分组(阳虚组和“非阳虚组”,其中“非阳虚组”为正常组和阴虚组的合并)。

1.2 数理分析方法

1.2.1 概述

鉴于中医证候因素的多维复杂性,证候研究时症状或指标贡献度不能简单地以出现频数为依据[4];同时,文献的间接分析使得掌握的数据信息具有不全面性和差异性。综合以上考虑,本研究数据分析所采用的数学方法应具有以下特点:(1)尽可能消除不同文献基准的差异以及不同指标的量纲差异;(2)对指标重要性鉴别的切入点不同于以往的频次统计,而是基于指标组间差异的大小;(3)数据分析结果中能够通过正号(负号)显示出阳虚组某指标水平高于(低于)“非阳虚组”;(4)尽可能降低数据噪音的影响。基于以上考虑,对现有统计方法进行适当调整,构造出比值法(ratiocomparison, RC)和积分法(integrationcomparison, IC)。

1.2.2 数据合并

由于“阳虚证”患者临床指标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受疾病因素影响,而目前文献中研究对照组的选取不尽相同,故本研究将文献中正常组与阴虚组合并后的“非阳虚组”作为对照组,以尽量消除疾病因素的影响。

对于某一指标来说,若以i±sv代表文献i中正常组数据,nv代表正常组例数;以i±sw代表该文献中阴虚组数据,nw代表阴虚组病例数(若文献中只有正常组,那么nw=0),那么合并后的“非阳虚组”数据的均值i及标准差sy计算如下[5]:合并后均值计算公式为

i=nv×i+nw×inv+nw,

合并后标准差计算公式为

sy=∑nvj=1vi-i2+∑nwj=1wi-i2nv+nw=

sv2×nv+nvi-i2+sw2×nw+nwi-i2nv+nw,

合并后病例数ny=nv+nw。

1.2.3 比值法

对于某一个指标来说,若以A代表总阳虚组,其中文献i报道的阳虚组数据为ai=i±sx,B代表总“非阳虚组”,相应文献中的“非阳虚组”数据为bi=i±sy,由于相对误差能确切地表示近似值的近似程度[6],我们就把相对误差(A-B)/B的数值定义为该指标在表现阳虚状态上的相对重要性P。具体步骤如下。

1.2.3.1 数据标准化

为方便不同文章及不同量纲之间的数据进行计算和比较,须将数据进行标准化。由于sx与sy接近,并且已知可以通过方差齐性检验,所以近似地把它们的算术平均数作为公共方差,即si=sx+sy/2。同时将ai与bi进行标准化,得到ai的形式为isi±1,bi的形式为isi±1。

1.2.3.2 加权求和

以临床病例数作为权数,对标准化后不同文章中报道的同一个指标“均数”进行加权求和。例如对于某一指标,以ni代表文章中阳虚组的临床病例数,加权求和得到如下计算值

A: ∑ini×isi; B: ∑ini×isi。

1.2.3.3 计算比值

加权后计算A-B与B的比值即P值为

P=A-BB=∑iniisi-∑iniisi∑iniisi。

1.2.4 积分法

对于某一个指标来说,若文献i报道的阳虚组数据为i±sx,临床病例数为nx,“非阳虚组”数据为i±sy,临床病例数为ny,由于在绝大多数文章中有nx+ny>20,满足大样本的条件,故构造统计量U(U服从自由度为nx+ny的t分布)以反映方差不同时两组数据的差异。且在此条件下可以认为U近似服从正态分布,即各篇文献数据服从的U分布类型相同。接着构造符号秩统计量Q并用其来表示数据差异的显著程度[7]。具体步骤如下。

1.2.4.1 构造统计量U和N

Ui=i-isx2nx+sy2ny,

Ni=nx+ny。

1.2.4.2 计算符号秩统计量Q

假设某一指标出现在3篇文献中,分别计算出统计量为U1、U2和U3,对应的临床病例数分别为N1、N2和N3,考虑到临床病例数对统计结果的贡献,故将U1扩展为N1个相同的U1,同样方法处理U2和U3,这样得到∑iNi个数值。

接着,U取绝对值,对这∑iNi个|U|进行等级排序(按从小到大排序)并按自然数编号(相同的数字取平均编号)。编号完成后,将各个U的正负号赋给对应的编号值,再分别求出正编号值之和Q+以及负编号值之和Q-,最后计算符号秩统计量Q并以其作为积分法结果。即:Q=Q++Q-∑iNi2。

确定算法后,运用MATLAB 7.0编写程序,完成计算。

2 结果

2.1 检索结果

初检得到文献395篇。通过阅读文题和摘要,筛出符合要求的文献120篇,排除质量差及无法利用的文献等,最终纳入研究的文献为95篇。

2.2 数理分析结果

比值法与积分法都能够综合分析多篇文献数据,得到指标的阳虚组与“非阳虚组”间差异程度并排序。比值法计算得到的P值与积分法计算得到Q值就是指标在反映阳虚状态上的相对重要性值。|P|值(或|Q|值)大,表明阳虚组与“非阳虚组”的差异显著,提示该指标可能与阳虚实质的关联性强;同时,P值(或Q值)为正值提示阳虚组该指标水平高于“非阳虚组”,而P值(或Q值)为负值则提示阳虚组该指标水平低于“非阳虚组”。依据以上数学分析结果,再结合医学专业知识得出结论。

对于比值法而言,统计学上|P|值没有固定的范围,但是医学上阳虚组与“非阳虚组”指标差异一般在10倍数量级以内,所以|P|值一般不会超过10;对于积分法而言,|Q|值最高时略大于0.5,而且随着样本量增大,最高值更加接近0.5。各系统指标相对重要性值见表1~8。表1 第二信使系统,表2 血液流变学系统,表3 物质能量代谢系统,表4 微量元素系统,表5 生物物理指标,表6 免疫系统,表7 内分泌系统,表8 其他指标(略)。

3 讨论

阳虚,与阴虚相对而言,是指人体阳气不足而造成的脏腑功能衰退、机体抵抗力和应变力下降的病证。主要临床表现有畏寒怕冷、四肢不温、少气懒言和不欲饮食等。临床上多依据阳虚的脏腑分型进行辨证施治。但不论是心阳虚、脾阳虚还是肾阳虚,均体现阳虚证的共性。为了研究这种共性,我们忽略了“阳虚证”脏腑分型的差异,把辨证为心阳虚、脾阳虚、肾阳虚及心脾阳虚等的患者统一归为阳虚组。

另外,证候本质研究中始终要注意分析证候特异性指标与疾病特异性指标[8]。即对于某些指标,疾病因素也是造成阳虚组与正常组差异的一个重要方面。例如与正常组比较,阳虚型慢性腹泻患者与阳虚型甲状腺功能低下患者的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的降低程度不同,后者的变化更为显著。又如患有肾脏疾病的阳虚患者,由于具有肾小球滤过与重吸收的障碍,所以尿免疫球蛋白G和尿白蛋白水平异常增高。诸如此类,均是由疾病的个性造成,而非阳虚证的共性。因此,我们将文章中相应的阴虚证组与正常组合并为“非阳虚组”。这种处理方式一方面尽可能地排除了疾病因素的干扰,另一方面提高了对照组例数,增加了统计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对数据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后,我们发现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和尿17羟皮质类固醇等内分泌系统的指标,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G等免疫系统的指标以及环磷酸腺苷与环磷酸鸟苷的比值等指标,|P|值(或|Q|值)较大且P值(或Q值)为负值,提示上述指标在阳虚组的水平明显低于“非阳虚组”。

微量元素系统中的锌/铜和镁,第二信使系统中的环磷酸鸟苷,能量代谢系统中的血尿素氮和乳酸与柠檬酸的比值,外周血白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等指标,|P|值或|Q|值均较大,表明上述指标可以较为显著地反映阳虚状态,提示其变化可能与阳虚状态的实质更为接近。

临床检测较为普遍的血浆渗透压、全血还原黏度和红细胞电泳时间等血液流变学指标,|P|值(或|Q|值)均较小,提示其在反映阳虚状态上表现出较低的重要性,因此将其作为阳虚状态的唯一分析指标是不合适的。同时,环磷酸腺苷的|P|值(或|Q|值)也很小,初步分析是由于国内的相关研究文献结论大多不同,甚至截然相反造成的。

从表中结果可以直观看出,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指标P值(或Q值)为负值的占绝大多数,提示阳虚状态下免疫系统功能低下、内分泌系统的功能也处于抑制状态;而表示血液流变性的指标中P值(或Q值)为正值的占绝大多数,提示阳虚状态下血液黏度有增加的趋势。

本研究采用的比值法与积分法均能较好地实现从只有样本均值、标准差和临床病例数的文献数据中充分提取信息。其中,比值法高效,从样本中提取信息的能力较强,适用于样本量较小时使用;积分法稳健,能够尽可能减小数据噪音的干扰,适用于样本量大的情形。由于本研究选取资料的样本量有限,因此比值法略优。

标准化处理使得不同量纲的数据具有可比性。而正常组与阴虚组合并后例数增加,有效样本量增大,并尽可能减小了疾病对指标差异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的数学方法具有一般性,可适用于各种文献整理、指标比较场合。

数学语言由于具有客观性、科学性等特点,已经越来越受到广大学者的重视[9]。本研究通过对临床文献中与阳虚证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数据整理和挖掘,系统地总结了不同指标在反映阳虚实质上的重要性,并对阳虚证临床指标的筛选提出了合理建议,为进一步研究阳虚证的实质提供了一些思路。我们建立的适用于文献数据信息提取和分析的两种数学方法,也为复杂生物学数据的处理提供了新方法。

4 致谢

感谢李敏、倪莉、赖永金、金勇男、崔一然在前期文献查阅工作中的努力,感谢徐徐在前期数学方法探索中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Li DT, Tian JY, Wang SH, Luan H. Retrospect and prospect of studies of essence of Yang Deficiency. Xian Dai Zhong Xi Yi Jie He Za Zhi. 2000; 9(13): 12131215. Chinese.李东涛, 田济远, 王守海, 栾晖. 阳虚的内在实质研究回顾与展望.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0; 9(13): 12131215.

2 Fang JQ, Lu Y. Advanced medical statistics. Beijing: People’s Medical Publishing House. 2002: 153157. Chinese.方积乾, 陆盈. 现代医学统计学.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 153157.

3 Zhou XY. Comprehensive study of medical literature and metaanalysis. Yi Xue Qing Bao Gong Zuo. 2002; 23(3): 134135, 144. Chinese.周旭毓. 医学文献综合研究与Meta分析. 医学情报工作. 2002; 23(3): 134135, 144.

4 Zhu WF, He JF, Yan JF, Huang BQ. Algorithm of double levels of frequency and weight to determine the weight value for syndrome factor differentiation. J Chin Integr Med. 2007; 5(6): 607611. Chinese with abstract in English.朱文锋, 何军锋, 晏峻峰, 黄碧群. 确定证素辨证权值的“双层频权剪叉”算法. 中西医结合学报. 2007; 5(6): 607611.

5 Bickel PJ, Doksum KA, translated by Li ZH, Wang JL, Lin H.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 basic ideas and selected topics. 2nd ed. Lanzhou: Lanzhou University Press. 2004: 224229. Chinese.Bickel PJ, Doksum KA著, 李泽慧, 王嘉澜, 林亨译. 数理统计——基本概念及专题. 第2版. 兰州: 兰州大学出版社. 2004: 224229.

6 Ding ZL. Error theory and data processing. 2nd ed. Harbin: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ess. 2002: 34. Chinese.丁振良.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 第2版. 哈尔滨: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2: 34.

7 Wang JL, Liang XJ. Nonparametric statistical analysis. Beijing: Higher Education Press. 2006: 3752. Chinese.王静龙, 梁小筠. 非参数统计分析.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3752.

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关系范文2

关键词: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2-0146-02

医学院校中的临床医学专业是为国家培养基础知识扎实、技术全面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临床医学人才为目的。要求学生掌握现代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防治多发病、常见病、掌握疑难重症的诊断治疗原则。我国临床医学生通常是本科5年制,其学习阶段主要分以下四部分:①公共基础课;②医学基础课;③临床理论课;④毕业实习。与其他高等院校比较,医学生学习内容多,任务繁重,学习方式经常以背诵记忆为主。由于临床专业学生在大学三年级时,仅有1门卫生学课程涉及到了预防医学的知识,但与常见重大疾病有关的预防知识没有关系,因此,临床专业学生对疾病预防知识不熟悉,而且也不太重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医学模式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渴望,预防常见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已经成为临床医生在诊治疾病中应该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目前,医学生的临床理论课与实习课教材中都只关注各种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等内容,对疾病的发生原因、机制及预防措施等最基本的预防医学知识有关内容的学习很少。例如,临床医学生有关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学习主要涉及妇产科学,内容包括GDM的定义、妊娠对糖尿病的影响、糖尿病对妊娠的影响、GDM的诊断依据、处理等[1]。在GDM的整个学习过程中,没有有关“预防专业知识”的内容。因此,在临床学习阶段,有必要抽出一定的时间对常见的重要典型疾病进行预防医学的理论学习和实践,使临床医学生在临床学习或实习阶段牢固树立“疾病应以预防为主”的方针,这对降低常见疾病的发病率,提高全民身体健康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如何使临床医学生在学习临床医学的同时掌握必要的有关疾病预防知识,需要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的有效整合。为此,我们在临床医学生中以GDM为例探讨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整合的形式和内容,为临床医学生在熟悉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同时掌握必要的疾病预防知识提供参考依据。

一、选择常见的重大疾病增加预防医学知识的学习与实践

目前,医学生学习内容多,负担重,平均每天上课6~8学时,课后需要大量时间复习课上的学习内容。因此,在教学课时数固定的前提下,如何有效开展预防医学知识的学习,需要选择常见而且危害性较大的疾病。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是妊娠期首次发现或发生的不同程度的糖代谢异常,其发病率不断增高。流行病学研究显示,GDM属于高危妊娠,除了可导致本次妊娠剖宫产、其他合并症、巨大儿、肩难产等发生率增高外,还可增加子代将来发展为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等危险性,而且30%以上的GDM孕妇于产后5~10年可发展为糖尿病[2]。因此,GDM对母婴近期和远期健康会造成很大威胁。在临床医学生大学4年级妇产科学习阶段,选择这样的常见疾病作为重点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的有效结合示范,对临床医学生掌握必要的预防医学知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探讨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整合的形式

如何有效安排学习时间及形式是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整合的关键内容。最近,我们在大四学生临床学习阶段进行了GDM临床与预防学习相结合的探讨,在2学时GDM临床知识学习中,再利用1学时讲解了GDM发生原因和机制、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等有关预防医学的知识,然后布置2~3道题,如GDM在世界各国流行病学特点、如何早期发现和预防GDM发生、在诊断治疗GDM患者时如果有效运用预防知识等问题。让学生自由分组,每组4~5人利用课后时间查阅有关文献,撰写提纲。再利用课后2小时时间,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问题的回答,并要求部分老师和学生代表参加,进行无记名小组评分。采取这种讲座、分组学习、集中讨论的形式进行临床与预防医学相结合的方法,既对传统的医学课程安排没有太大影响,也提高了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和兴趣,容易让老师和同学接受。

三、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整合方法及内容的评价

通过采用上述形式的内容和方法,对学生掌握相关预防医学知识的程度进行考核。我们设计了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对学习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核以及意见和建议等方面的问题,对120名参加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整合的学生(实验班)进行调查,对比100名没有进行整合学习的学生(对照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通过有关预防知识学习,实验班学生对疾病预防工作开始高度关注,并且对学到的常见疾病预防知识有了深入了解,在30道多选题中,平均得分21±6分,而对照组学生平均得分17±4分。通过查阅文献,撰写提纲,讨论发言,锻炼了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90%以上学生认为这种学习内容和形式愿意接受。

四、结论与建议

开展预防医学实践教学活动,不仅增强了医学生的预防医学观念,而且扩展了知识面和自我学习能力,为其更好地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成为全科医学的有用人才,降低我国成年人慢性疾病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我们在临床专业方面要求学生对疾病预防知识熟悉并掌握基本操作技能,而且还要加强重视。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医学模式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渴望,预防常见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已经成为临床医生在诊治疾病中应该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所以对重要典型疾病进行预防医学的理论学习和实践非常重要,并且使临床医学生在临床学习或实习阶段牢固树立“疾病应以预防为主”的主要方针,这对降低常见疾病的发病率,提高全民身体健康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第七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王林琳,侯红瑛.妊娠期糖尿病研究进展[J].新医学,2009,40(4):271-273.

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关系范文3

关键词:临床医学生;预防医学;教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G64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9561(2016)01-0073-03

建国以来,我国一直倡导并坚持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然而,长期形成的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严重分离,导致一些临床医学生不重视预防医学,对其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1-3],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缺乏整体的医学观念,重治轻防倾向严重[4]。为适应新医学模式对人才要求,在临床医学教学中要培养同时具备现代临床医学专业技能和有预防整体概念的复合型人才[5],注重培养学生预防医学理念和相关实践能力[6],以适应新医改大环境未来发展的需要。

1培养临床医学生的预防医学理念

1.1牢固树立预防为主的观念

在实际教学中,临床医学生往往对预防医学重视不够。有调查表明,由于临床专业的学生大多数毕业后从事临床相关工作,相当比例的人认为预防医学对其没多大帮助,因而缺乏兴趣[7]。尤其在专科医学生中,重治轻防的倾向更为严重。有调查表明,有58.2%的学生对预防医学不感兴趣,有39.6%的学生认为其不重要,33.8%的学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8]。医学界自古以来就倡导预防为主。中国古代的《黄帝内经》就曾明确提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观念。就当今而言,预防为主的观念对保障人们健康和生活质量也有着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学者李立明[9]指出预防为主是最符合国情的最为经济有效的疾病防治措施。坚持预防为主是医改的重要理念,也是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让人民群众受益,少得病、晚得病,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医疗负担的最佳途径。因此,提高临床医学生对预防医学的认识,牢固树立预防为主的理念,摆正“防”与“治”的关系,才有利于培养为广大人群服务防治兼备的复合型人才。

1.2培养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并重的人才是新医学模式的需要

在临床医学教学中,一般教师只注重疾病临床治疗,学生难以建立人群及群体防控的思维。当前医学模式已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转变,医疗卫生服务也从临床个体的治疗向群体、预防—保健—健康促进—主动服务方向转变[10]。李立明[9]在谈及公共卫生和临床的区别时强调,公共卫生服务的对象是群体,重点在公众的健康问题和疾病预防,而医疗服务的对象则是个体的病人,要解决问题是疾病的治疗和减轻病痛。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既是医疗卫生服务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相互联系的连续的、完整的过程,其最佳结合点体现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上,如乡卫生院及村医务室等。从作者本校情况看,我们培养正是同时承担着人群防治和个体疾病治疗的工作基层医疗人员。在社区和农村广大地区,像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等这些慢性病都是可以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现防与治的有机结合,还有高血压及其并发症和传染病有效预防,都可以在基层医疗及预防保健机构进行。当前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中最需要和最缺乏的是既精通临床又熟悉预防的高级临床医学人才[11]。非洲“埃博拉”疫情,以及我国的SARS、人感染禽流感和手足口病等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给医学界及医务工作者提出了明确的警示,如果基层医生没有足够的预防医学和传染病防治观念和技术,极有可能造成传染病的误诊、漏诊,以及其在人群,甚至在医疗机构中传播。因此,个体的救治也关系到人群的健康,培养临床医学生预防医学观念是实现防治结合,促进人群健康的重要手段。

2提高临床医学生预防医学教学效果的有效措施

2.1改革和创新教学模式

杨晓蕾[12]等分析了目前临床学生预防医学教学的一些主要问题,如以理论教学为主、缺少实践教学和课程体系不完善等。学校虽然设置《预防医学》或《卫生学》等课程,但多为讲授式教学,而这些课程对临床专业的学生来说一般不算重点学科,而学生热情不高。与临床课程相比,临床课程讲授的内容可以结合临床实习等实践活动,理论联系实际,可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预防医学是实践性较强的教学科目,如统计学、流行病学及环境卫生学等,不结合实际案例和实际练习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对于缺少实践的预防医学教学,学生没有深刻感悟,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李君[5]等采用案例讨论、参与式教学、现代化教学手段、更新知识和教学内容以及重视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结合等教学方式,取得了较好效果。案例讨论和参与式教学,可有效引导学生充分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如对SARS的大流行的讨论,要求各小组写出调查分析及处理方案,并组织点评和总结,锻炼其预防医学知识综合运用能力。赵申武[13]灵活应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充分提高了学生得学习热情。他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法、讨论法、模拟法和实验法等方法。讨论法即是以专题小组讨论、选题小组讨论和以问题为中心的小组形式开展讨论,目的是训练学生创造新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这种形式多样的模式避免了枯燥乏味的单一的课堂讲解。模拟法主要是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设定某些特定角色或情景,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想问题和分析、处理问题。学生们既学到了有关知识,又与所学到的预防医学知识相联系,课堂学习气氛活跃。实验法以营养与膳食的评价为内容,结合学生的一日三餐,运用所学营养学,结合临床专业课,开展自身膳食评价,为临床病人的膳食评价工作打下基础,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2开展社区为中心的实践活动

宋丽萍[14]等将桂林医学院两个年级四个班级临床专业本科生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取社区实践教学和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经实践证明,采取社区实践教学的学生在理论及技能方面均明显高于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的学生,如:现场调查、解决问题、综合分析、合作、人际沟通、利用网络获取信息、文献检索和语言表达等各方面能力,充分证明社区实践性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预防医学理论、技能和各方面的能力。周勇[15]等人报道了湘南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在两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并将该学院本专科医学生700人作为研究对象,开展教学实践活动。经实践证明,这种模式下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对预防医学的兴趣、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一定提高,较好地掌握了社区卫生服务基本的调查技能,证明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预防医学实践教学是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方法。此外,有人报道开展课外活动也是有益的探索[17],如在环境保护日、红十字日开展有益的社区卫生服务和健康教育宣传活动,都可以调动学生对预防医学专业课的热情,增加学生实践能力。预防医学实践性较强,应避免一味讲授理论课,要结合公共卫生领域新的事件和我们身边的公共卫生问题,如环境污染、饮食饮水卫生以及雾霾等现实问题开展教学讨论,开阔学生的视野,开拓学生的思维。作者在妇产科教学中也在教授某疾病的临床治疗问题的同时,也注重强调人群防治的整体观念,学生不仅学到临床知识,还够用预防医学的宏观思维去思考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成为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的复合型人才。

2.3与疾控中心合作开展实践活动

广西右江民族医的邓树嵩[17]等报道该校采用走出去引进来的教学方式,与当地疾控中心合作开展实践活动。聘请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资深专家进行理论教学,又结合当地位于广西西部典型的老、少、边、山、穷百色的实际情况,如艾滋病高发、结核病疫情严重等情况,强调预防医学在疾病防治中的重要性。根据当地疾病流行病学特点,结合学生将可能来面对工作环境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如参与艾滋病、结核病及其他法定传染病预防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和管理工作等。让学生组成兴趣小组,通过自己选题、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设计调查(实验)方案等,在教师指导下开展调查(实验)、整理与分析调查(实验)数据、撰写论文。让学生了解预防医学在疾病预防中的地位、作用和内涵,逐步建立起疫情的群防群控观念,培养能为今后当地服务的实用性人才。组织学生参观考察疾控中心,在重要的职能科室安排专家讲解和现场演示,如结核病防制科,艾滋病慢性病防制科,环境、职业与放射卫生科,食品与学校卫生科,健康教育促进科,疾病控制科等。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加其学习兴趣,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向萍[18]等组织重庆大学临床学生到当地疾控中心开展实习实践活动,到疾控中心的业务科室实习,通过“听”、“看”、“走”、“论”四个过程,———听介绍预防控制体系、法律法规介绍,看资料,了解实际案例处理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情况,走到社区了解参加计划免疫、疫情报告、流调及环境卫生检测等工作,在老师指导下进行分析讨论。这种直接与预防医学机构的联合,可使学生感受到预防医学的重要性,逐步树立以人群为中心防治观念,建立群防群治的预防医学思维。

参考文献

[1]刘立亚,杨渊,胡昌军.提高非预防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教学质量的思考与对策[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0,30(2):203-205.

[2]曹莹.如何提高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对《预防医学》课程的兴趣[J].吉林医学,2010,31(17):2763-2764.

[3]陆春城,夏彦恺,王心如.对加强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类课程教学的思考[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3,医学下旬刊10(6):93-94.

[4]向萍,李革,杨德海,等.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医学教育探索,2008,7(9):947-948.

[5]李君,孙维权.应用型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中预防医学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4,35(2):82-86.

[6]唐娟.临床医学大专生预防医学实践能力的教学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11,15卷2月上旬刊:184-185.

[7]汤艳,罗彬,贾红,等.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教学现状与社区实践探索[J].教学理论论坛,2014,21:188.

[8]章志红,上官致洋,林少龙,等.临床专科预防医学课程的教学现状及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20):97.

[9]网址

[10]肖焕波,赵玉玲,鲁杨,等.以社区为导向的3年制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教学改革探索[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4):716-717.

[11]瓮学清,刘静,唐玉平,等.非预防医学专业医学生预防医学教学现状和社会需求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4,7(7):461.

[12]杨晓蕾,钱学艳,万思源,等.以培养临床学生“预防观念”为目的的预防医学实践教学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4,27:128.

[13]赵申武.医学临床专业预防医学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实用预防医学,2009,16(1);293-294.

[14]宋丽萍,耿文奎,李胜联,等.社区实践在临床专业预防医学教学改革的研究[J].华夏医学,2012,25(2):233-236.

[15]周勇,刘庆武,吴伟贞,等.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教学中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实践教学的探讨[J].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2015,17(3):75-78.

[16]凌艺辉,雷毅雄,宾晓农,等.临床医学专业的预防医学实践教学探索[J].中国热带医学,2006,6(3):565-566.

[17]邓树嵩,郭蕊.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2,34(1):78-80.

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关系范文4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fact that before the present our country preventive medicine probationer “the hillock”, the training unification's teaching material, partial schoolmates has not felt in the application process vacant, could not find intern's feeling, looked does not permit to prevent medico's in clinical application localization. The author in recent years through obtained some experiences to probationer's observation and the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referred for the preventive medicine probationer.

关键词:预防医学 实习 临床

Key words: Preventive medicine; Practice; Experiences;Clinical

一、做好实习前的准备

1.思想方面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见习之前,应该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树立搞好见习的信心。见习中遇到困难是不可避免的,如见习的内容、见习的环境、与带教医生关系的处理、医患矛盾等等。因此,树立必胜的信心是能否在见习中取得较好成绩的关键;充分估计见习中的困难,并作好应对措施是能否顺利通过见习的前提。

2.医学知识方面 在校所有的知识都是为了成为一名合格医生所必备的。与医学知识密不可分的临床医疗制度是医院正常运转的法规、是避免发生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的保障,而这些临床医疗制度的课程学校又没有开设。因此,建议见习生在见习前有必要重温与临床密切相关的科目和基础知识,尽快了解和熟悉所到科室有关医疗制度。

二、正确认识自己的身份

对于预防医学生,临床见习的地位改放在何处,这个问题总是干扰着同学们。要解决要这个问题,首先要意识到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的关系,要意识到二者的紧密的联系,任何预防医学的发展都是在临床疾病的基础上,不了解临床知识也就无法进行预防医学的研究,所以要以预防医学的整体高度来认识这个问题。

三、实习过程中提问的学问

许多见习生在临床上遇到问题不知道如何向教员提出,其实提问还需学问。有的教员不愿意回答学员提出的诸如“某某疾病的临床症状、体征有哪些?”之类的问题,因为这些问题在教科书中已经写得十分清楚,因此应尽量少问这类问题,即便要问,最好这样提问:“书里对某某疾病的症状、体征、X线表现写了很多,我有点抓不住重点,您能给我讲讲该疾病的主要临床症状吗?”其他提问的方法和技巧有许多,其中有一个能让教员给你传授更多的知识,暂且叫它“迂回提问法”。所谓“迂回提问法”就是,不是直接向教员提问,而是通过暴露自己的不足或错误,让教员来给你补充纠正。例如,对于某种疾病的发病机理,你不太清楚,说出你自己的认识,“某某疾病的发病机理是不是…,从而导致…”,如果你分析得正确,教员自然会首肯,如果你的分析不全面,教员就会给予补充,如果你的分析错了,教员肯定会给予纠正,这样教员也会乐意回答你通过思考提出的问题,而且你也可以了解自己的有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四、做好“四勤”及“小本子”的妙用

有句俗语叫“师父引进门,修行在个人”。进入临床见习犹如进入了临床医学的大门,剩下的就要看同学们如何“修行”了。在这临床医学天地里,到处都是知识宝藏,付出越多,收获就越大。有人总结了一条经验,称为“四勤”,即“手勤”、“腿勤”、“嘴勤”、“脑勤”。所谓“手勤”,就是勤动手,多做各种临床操作,熟练掌握体格检查方法以及各种临床诊疗操作。所谓“腿勤”就是要求见习生经常深入病房观察病情变化,常到辅助科室学习有关的知识,常跑图书馆解决临床上遇到的困难,只有这样,才能正确认识疾病,只有认识了疾病,才能治疗疾病。所谓“嘴勤”,就是要多问,实习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不懂就问,遇到问题,不管是谁,只要能够解决问题,都是请教的对象。所谓“脑勤”,就是要勤于思考。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这句话辩证地揭示了“思与学”地关系。主动、积极、向上地思维方式,应该贯穿整个临床实践。

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关系范文5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我校部分大三本科学生500人进行调查。其中,护理专业65人、中西医专业95人、口腔专业28人、药学专业35人、临床及相关专业255人。

(二)方法。

本次调查共发放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500份,回收478份,回收率为95.6%。对非预防医学专业医学生学习预防医学的心理需求进行调查,内容包括课程设置、理论教学的需求、实验教学的需求。采用SPSS13.5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比较不同专业学生在各种需求之间的差异性。

二、结果

(一)不同专业学生对课程设置的需求结果。

表1显示,不同专业学生对预防医学教学的总学时以及各章内容要求都不同。临床医学及其各专业方向学生对预防医学教学的总需求量较大,并且实践课程所占比例比其他专业高。大部分专业在自然环境与健康、职业环境与健康、统计与流行病学方法、疾病预防与控制、社区预防服务与临床预防服务等章节的教学需求所占比重较大。临床医学和药学专业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与临床医生的作用”内容的教学需求所占比重相对于其他专业偏大。

(二)不同专业学生对课程内容分配比例需求结果。

表2显示,总的来说,各个专业对生活和职业环境与健康、食物与健康、人群健康研究的统计方法、人群健康研究的流行病原理与方法、社区服务与临床预防服务、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控制这6部分内容的教学需求所占比例较偏高,但每个专业的侧重点又有所不同。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偏重于生活和职业环境与健康、食物与健康、人群健康研究的统计方法、人群健康研究的流行病原理与方法、社区预防服务与临床预防服务、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控制;中医专业偏重于生活和职业环境与健康、食物与健康、行为与健康、社会因素与健康;口腔专业偏重于生活和职业环境与健康、食物与健康、人群健康研究的统计方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控制;药学专业偏重于生活和职业环境与健康、食物与健康、人群健康研究的统计方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控制、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与临床医生的作用;护理专业偏重于生活和职业环境与健康、食物与健康、行为与健康、社区预防服务与临床预防服务、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控制。

(三)不同专业学生对预防医学实践教学需求调查。

表2表明,各个专业对预防医学实验需求不同:临床及相关专业对开设社区卫生服务见习的需求最高,其次开设统计上机实习和疾病控制中心见习,社会实践需求最低(χ2=13.42,P<0.05);中西医结合专业对实验室实验需求最高,社区卫生服务见习次之,对疾病控制中心见习需求最低(χ2=8.93,P<0.05);药学专业对实验室实验需求最高,其次是统计上机实习,最低为社区卫生服务实习(χ2=18.23,P<0.05);口腔专业学生对实验室实验需求最高,其次是社会实践和社区卫生服务见习,对疾病控制中心见习需求最低(χ2=21.83,P<0.01);护理专业对社区卫生服务见习需求最高,其次是统计上机实习,疾病控制中心最低(χ2=23.64,P<0.01)。

对于同一实验不同专业需求不同。对于实验室实验:药学专业>口腔专业>中西医结合专业>临床相关专业>护理专业(χ2=15.98,P<0.05);统计上机实习:临床相关专业>护理专业>药学专业>口腔专业>中西医结合专业(χ2=25.90,P<0.01);疾病控制中心见习:临床相关专业>口腔专业>药学专业>护理专业>中西医结合专业(χ2=22.19,P<0.01);对于社会实践:口腔专业>临床相关专业>药学专业>护理专业(χ2=13.65,P<0.05);社区服务见习:护理专业>临床相关专业>中西医结合专业>口腔专业>药学专业(χ2=25.47,P<0.01)。

2.操作能力的比较。

研究表明,两种模式的培养,高职生的操作能力优于大专生。出现该结果是因为考试的时间的选择。该考试时间选择在学生下临床进行毕业实习前,此时,高职生不仅有学校的实验、实训,还经历了为期4个月的临床实践;而大专生毕业实习之前只有为期不到1个月的教学实习。所以两者的动手能力有明显区别。

3.情商状况。

此次研究显示:高职生情商的平均得分为55.60±7.55分,说明高职生具有基本的情商水平。两者比较除“外向性思维”高职生得分较高外,其他无明显差异。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高职生、大专生两者年龄相当,心智发展已基本成熟,且护理课程中,对情绪的知识也有所涉及,家庭、学校环境无明显差异;但高职生没有经历高考的压力,在情绪的表达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4.临床能力的自评。

此次研究显示:临床处置能力、护理沟通能力、健康教育能力、临床管理能力、职业心理素质方面,高职生和大专生无明显差异,在临床科研能力、临床教学能力,自评得分高职生高于大专生。这是因为此次的问卷由学生自填。高职生由于较为外向,对自我的评价较高。另外他们经过两次的临床实践,对护士工作的感性认识更多些;而大专生第一次毕业实习,更多地是在适应实习环境,没有更多的时间对护理工作进行思考。

5.就业质量。

此次研究显示,除了“获得工作靠自己能力程度”的选项,“大部分靠别人”大专生略高于高职生,其他无明显差异。这是因为:就业是一个系统工程[3],除了学生自身的各方面的素质、学校提供的各种就业准备还有来自家庭的鼎力支持等等,都对学生就业有很大影响。

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关系范文6

论文关键词:预防医学;教学质量;思考

随着医学模式、疾病谱和卫生服务模式的转变,现代医学要求培养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六位一体的全方位医学人才。西医医学模式要求一名合格的医师不仅要完成治疗疾病的任务,而且还要能预防疾病,保护和促进健康,成为“既懂治、又懂防”的21世纪新型医学人才。尽管全国各大医学院校已将预防医学作为非预防医学专业的必修课,但是在重视程度教学内容与方法上还存在许多不足。本文拟结合我校预防医学教学的实际,对非预防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教学现状、制约教学质量的诸多因索进行分析以期对预防医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有所帮助。

1我校非预防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1教学时数少,时间安排不合理我校开设预防医学课程的专业主要有临床、妇幼、护理、针推和卫生检验专业,各专业教学时数、教学形式与时间安排,由表1可见

临床、妇幼、护理、针推专业的教学时数少。预防医学主要包括生态环境与健康、生产环境与健康、食物因素与健康和医学统计学方法、流行病学方法等几大方面的内容,教学面广,内容较多,在学时少的情况下,教学无法做到深入细致,难以突出重点,很多重要内容也只能一带而过,因此学生掌握的知识少而肤浅。另一方面,教学时间安排不合理。授课时间大多安排在基础阶段进行,如临床与妇幼专业安排在新生入校时。鉴于学生在此阶段尚未接触到临床医学的内容,学生还不具备医学方面的基础知识,理论教学与实习内容不具有针对性,学用脱节,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明显。

1.2领导与学生预防观念淡薄,不够重视预防医学

时至今日,仍有一些人持有临床医学优于预防医学的观点。尽管在高校开展了预防医学教育,但实际,不论是在卫生工作实践或医学教育中,预防医学仍未被摆在适当的位置。医学专科院校学生在校学习时问短,学习任务重,因此,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偏重临床专业知识,轻预防医学教学,使预防医学教学课时少,教学设施不齐全,很多实践内容无法开展,难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学生学习目的不够明确,预防观点淡薄,觉得与今后从事临床工作关系不大,没有多大用途,加之课程内容繁杂,难学、难记,学了就忘,因而不重视,不感兴趣,听课时注意力不集中甚至不来上课,考试则主要是应付及格。

1.3师资队伍力量薄弱很多高职高专医学院校

预防医学专业教师少,师资水平不高。目前,我校只有3名专职教师和1名兼职教师上课(其中1名副教授,3名讲师),教师少课时多,该教研室承担的上课任务重,课程种类繁多,包括预防医学、医学统计学、卫生毒理学、卫生监督学、社区卫生服务、口腔预防医学、临床营养学、卫生理化检验等课程,平均每位老师上4门课程。另外,学校扩大招生规模,护理与临床、妇幼专业约有两千多学生,且预防医学上课内容都集中在一个学期完成,教师上课任务繁重,对身体健康造成很大的威胁。教师没有多余的时间学习专业知识,也没有出去进修学习的机会,难以提高教学整体水平。

1.4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式陈旧现在我校大

多数都采用多媒体教学,但只是简单的Powerpoint演示,没有很好地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内容也多以教材为主,以老师为主体,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没有重视实践教学,实习课很少。少量实习课也只是两个简单的理化实验、部分统计学练习、食物中毒和职业病案例分析。其他实验课由于时间、条件的限制无法开展。学生没有到社区、防疫部门及其他工矿企业参观实践的机会,理论与实践脱节,不能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1.5考核方法单一,不能体现学生的综合能力

医学模式的转变,要求毕业生不仅是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者,还应当是统计学与流行病学的应用者、社区保健的支持者和卫生保健的提供者。但目前我校预防医学考核仍沿袭单一的书面考试方式,结合平时表现及课堂实习作为学生期末考试成绩,没有实践基地实习成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不到体现和重视。

2提高预防医学教学质量的对策

针对我校预防医学教学存在的问题,现结合本人从事该门课程教学几年来的亲身体会,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希望能引起广大医学高等院校领导及老师的重视,对各位同仁有所帮助。

2.1坚持预防为主的思想,强化预防医学教育的地位

SARS与禽流感的流行,让我们看到预防医学教育对保护健康、提高全体人群的健康意识和健康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强化预防医学课程的学习重在树立预防为主的思想是十分重要的。首先,讲好绪论课是转变学生思想观念、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通过绪论课教学让学生对本学科有一个总体的初步认识,了解其性质、任务、地位,掌握其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基本知识,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其次,教学中始终贯穿群体观念、环境观念、大卫生观念,使他们懂得在服务内容上由治疗扩大到预防服务,由病理扩大到生理、心理服务,由院内扩大到院外服务,掌握促进群体健康和预防疾病的基本技能,逐步认识医学功能的整体化、综合化、社会化。为适应现代医学的发展,在非预防医学专业中加强预防医学的教学地位,对于培养新型医学人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要提高预防医学的教学质量,首先是管理者、决策者要端正预防医学教学的指导思想,形成培养预防保健型新型医学人才的目标意识。

2.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学校发展的基础,也是学校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学校必须从管理机制上确保培养和造就一支能胜任培养跨世纪医学人才的教授专家群体和素质优良的基础医学研究教师队伍,早实现学术队伍“高学历、高职称、高水平、低年龄”的总体目标。目前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等影响,高学历、高职称的中青年教师陆续调离学校,严重影响了教师队伍的稳定。因此,迅速改善预防医学的教学条件,提高教师生活待遇,加强在职中青年教师外出进修、学习是稳定教师队伍、搞好预防医学教学的关键所在。

2.3适当增加教学课时,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内容

鉴于预防医学课程教学内容杂、知识面广,学生要在短时间内全面掌握该门课程是很困难的,教师也因为授课时数少,上课很难做到重点突出、讲解深透。尤其是统计学与流行病学的概念、基本原理和方法多,又比较抽象难懂,且没有结合实际工作进行实践的机会,学习起来更是觉得枯燥无味,没有兴趣。因此,建议学校适当增加预防医学授课学时。

也有学者认为鉴于流行病学和统计学作为方法学学科,对临床医学的教学、科研、医疗具有重要意义,宜将其单独作为一门或两门课程设置,卫生学则应与社会医学进行有机的组合。另外,建议学校将临床与妇幼专业的预防医学安排在第二个学期上,在学生懂得一些医学基础知识与高等数学基本知识后再来学习该门课程,让学生能将所学到的知识与该门课程联系起来,更能提高学生的认识与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4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预防

医学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为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必须改变传统的单一的课堂讲授方法,要采用电教、多媒体和现场教学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灵活运用这些教学方法如讨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以问题为中心的启发式教学法等。

学习新内容之前,先安排学生自学,让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找出难以理解的地方,上课时再提问,由老师有针对性地解答,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又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另外,在教学中多举生活中发生的案例,比如讲解食物中毒时,可以联系我国2008年发生的“三鹿奶粉中毒事件”,在讲解职业中毒时可联系私企“苯中毒”如白沟事件等,讲解环境污染时可联系伦敦烟雾事件、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水俣病、痛痛病等生动活泼的案例,加深学生的理解,也提高了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现在各大医学院校都在实施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即问题式教学模式,现已得到世界医学教育界的肯定,已成为国际上流行的一种教学方式。它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模式,强调从问题提出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去探索并运用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评判思维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其直观、简捷、效果明显,目前已在国外很多大学广为应用。我们应该以PBL教学模式为主,以传统模式的教学为辅,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贯穿整个预防医学教学。

2.5重视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实际工作能力预防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掌握基本的方法和技能。各校应组织教师自编《预防医学实习指导》,并适当加大实习课比例。适时安排学生参观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牛奶厂、工矿企业、社区医疗部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社会,充分了解预防医学在基层卫生工作中的作用。另外,也可让学生参与老师的科研活动,把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成学生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改善预防医学实验室条件,购置必要的仪器设备,开放实验室,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建议成立一个统计学实验室,让学生有条件学习利用统计软件分析所收集来的资料,提高学生应用统计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6重视预防医学实践基地的建设

近年来,广州医学院等兄弟院校在加强和改革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实习基地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我校应尽快改变临床医学专业没有预防医学实习基地的状况,将实习基地的建设提上重要的议事日程,结合办学指导思想等实际情况,与预防保健机构健全、技术力量较强的城市社区医疗保健机构和县、乡、镇医疗卫生机构建立正式、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为实践教学提供可靠的保障。将预防医学教学内容作为临床专业毕业实习的部分内容。毕业实习中除内、外、妇、儿科以外,还应增加预防医学实习内容。每名学生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疾控中心实习2—4周,增强预防、保健、康复服务观念。

2.7改革课程考核方法从单一的书面考试转向

多形式的考试。增加试卷中解决问题型考题的比例,增加实践考试所占的比例,毕业实习增加预防医学内容,并作为预防医学考试成绩的一部分等。

2.8建立完善的教学考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