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精神的培养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人文精神的培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人文精神的培养

人文精神的培养范文1

关键词:儿童精神;文学活动;美术教学;人文精神培养;教育诉求

G623.75

引言

无论是知识教育,还是技术教育,都必须以人文精神教育为基础。然而在由技术理性所主宰的现代文明中,社会群体普遍只关注学校的知识性与技术性教学水准,忽略了人文精神培养作为教育本位的重要性,形成本末倒置的错位教育现象。本文主旨并不是否定知识技能教育,而是在其被社会群体普遍推崇的背景下,探讨如何保持人文教育与知识技能教育两者之间的平衡关系。儿童是社会的未来,因此,人文精神教育应当从小抓起,在丰富儿童精神世界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品行心性,为其将来健康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美术教学与儿童人文精神的培养

(一)正确认识美术教学在儿童心中的地位

在人生的各个成长阶段中,儿童是按照自己的个性化规律成长的,美术教师应学会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来解读儿童的绘画作品。在大多数儿童的心目当中,美术是神圣的,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应当给予儿童适当地自由表现机会,鼓励孩子用艺术形式来大胆地表达内心的想法与情感渴望,尊重他们的个人思想与作品,肯定他们的审美观念,分享他们创作的喜悦。

(二)解放儿童的天性,注重儿童的自身情感体验

儿童教育学者认为,我们应以发展的眼光的来看待儿童的绘画作品,保存其天性和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重要品质。心理学家研究表明,自由的谈话可以有效缓解因个人情感不同引起的不合,尤其是在侵蚀活动中可以起到安全活塞的作用。儿童由于天生在语言表述上的局限性,在面对不满或者感到新奇的事物时很多时候并不能通过言语直接表达出来,所以他们往往会借助绘画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内心。美术教育能够充分释放儿童的天性,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与不适感,使其情感得到自由舒张,提高儿童对外界环境的自我调节与适应能力。

(三)了解人类文化背景,尊重多元文化

美术是世界上最古老也是最重要的一种符号性载体,运用美术来记录和表现人类的思想以及文化的发展也是人类历史中最为重要的文化行为之一。美术作品都是有象征意义的,不同的美术作品中蕴含着不同地域的文化背景,因此,我们在教育儿童尊重美术作品的同时,也是对历史多元文化的尊重。

(四)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全面协调儿童的身心健康的发展

人文教育强调要建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和谐关系以及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使儿童的个性得到充分体现。美术教师除了需要不断增强专业知识,还应了解必要的儿童心理学知识,提升自身的人性观,认真解读儿童的作品,了解儿童的精神世界,与其进行及时的沟通与交流,做到在理解儿童的同时,能够与其建立和谐融洽的关系。

二、文学教育与儿童的人文精神培养

文学教育是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儿童的人文素质具有重要的功能价值,并且从人文精神理念的层次上来看,也与素质教育一致。

(一)文学教学中的价值观与人文素质教育的核心价值一致

校园中,文学教育通常都是以文学活动的方式出现的。以儿童为本位的文学活动,能够反映儿童的心灵世界,了解儿童的精神需求。培养儿童的人文精神是开展儿童文学活动的根本目的,也是核心价值所在。作为一名儿童教育工作者,应始终将儿童放在首位,尊重他们的发展规律与个人思想,保护儿童的人格尊严。教师在开展儿童文学活动时,要以儿童精神世界为向导,为其创造一个良好的人文精神园地,陶冶儿童的情操,完善儿童品格,提升他们在文学活动中的思想感情,引导儿童人格的健康成长,实现人文精神的传承。

(二)儿童文学活动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通过文学传播活动,实现人文性和教育性的统一是儿童文学活动的主要目的。一方面,儿童文学活动是实现中小学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另一方面,儿童文学活动也为素质教育提供了必要的文学资源。我们之所以说儿童文学活动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主要是因为它具备了人文精神教育的基础。在我国中小学教育中,儿童文学活动是学生课堂内外接触人文精神最主要的途径,可以说,儿童人文活动的绝大部分都是文学活动,可见,儿童文学活动对于中小学教育的特殊性与重要性。

三、教育的诉求

儿童人文精神的培养是一切儿童教育活动的根本依据,也是实现儿童的精神世界与教育互相融合的必然选择,并且这种选择越早进行越好。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精神世界朴素而自然,并不像成人世界一样充斥着各种逻辑规则与客观理性。我们将一切漠视或淡化儿童精神,并以成人理性的现实文化加以引导的行为都视为是对儿童精神世界和文化世界的干扰与侵蚀。因此,现代儿童教育强调我们应当呵护儿童的心灵世界、捍卫儿童的童年文化,使其回归自然,实现儿童生活最基本的价值诉求。在所有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保存并释放儿童最原始的天性,彰显儿童自由、浪漫、梦幻等情感。从根本意义上而言,儿童人文精神的培养是克服现代化文明中技术理性与唯科学主义的积弊在教育领域的体现,这是因为,儿童的精神特质是人类和谐文化发展的精神渊源。

五、结语

总而言之,儿童关系到社会未来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儿童的教育,最主要的是注重对儿童人文精神的培养,丰富儿童的精神世界,完善他们的心性品行,促进儿童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本文主要研究了在当今教育诉求下,如何从美术教育以及儿童文学活动两个方面来具体实现对儿童人文精神的培养,为其今后的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使其成为能够肩负其安邦济国大任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吴丽芳.儿童美术教育对人文精神的背离与回归[J].学前教育研究.2012(05)

人文精神的培养范文2

文言文教学中,“文”与“言”的关系历来为广大教师所关注,不少文章对此进行了讨论,所谓“文”是指字词句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文化底蕴等人文因素;所谓“言”是指字词句本身的意义或作用。

1、重言轻文

理由之一是,学生阅读文言文的最大困难在语言,因此语言本身应该成为教学重点;理由之二是,试题中涉及文言文时只考言,不考文,或多考言,少考文,抓言是实,分数见增,讲文是虚,功夫白费。应当说,文言文教学重视语言,把语言落在实处,这是完全正确的;但在实际教学中,重言轻文往往表现为只见言,不见文,字词句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等被生生剥离。

2、重文轻言

理由是只讲言,不讲文,引不起学生兴趣,而兴趣问题事关重大;再者,文言文辅导书比比皆是,学生们辅导书手中拿,字词句不用怕,字词句的意义只要记住就行了,教师讲解毫无意义,文言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应该是实现由务实到务虚的转换。这种思想落实在教学中,往往是重文轻言,言文分离,在分析课文的过程中不管字词。离开言而谈文,文就必然显得空泛和虚浮,有的甚至走到非文上。

二、人文精神的培养策略

语文,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人类的思想、情感、意识和心灵,是人类文明的载体。语文学科是一方滋养人文精神的沃野,语文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学生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过程,也是增长知识、丰富情感、陶冶情操、培养健康个性和健全人格的过程。

1、充分开掘教材中的人文因素,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要充分发掘语文教学的人文资源,发挥语文教学对于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独特优势,因为人文精神对于一个人的自我完善,对于一个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本源的意义。语文教学不能只重知识或形式,更要注重人文性的内容,坚持用课文的真善美去培养学生的人生境界,丰富学生的美好心灵,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2、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以高品位的人文素养陶冶人。

人文精神的建构,不仅需要包含丰富人文性的教材,更需要具有人文精神的教师,教材的使用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是实现当代语文人文教育的重要条件。所谓高品位素养是多方面的,但如果教师充满爱心精神,出自内心地爱祖国、爱人民、爱学生,对新生事物充满着热情,这些精神无意中自然会影响到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可堪称典型。教师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高低也会影响到对教材的分析理解,素养高的教师会出自肺腑地把自己的见解融入课堂,相反的,如果受市场经济价值观影响,唯利是图,往往只会照搬教参,甚至与传统价值观背道而驰。就如淡泊名利的教师,自然会对陶渊明的归隐田园由衷地赞赏,自然会从爱国高度评价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而不至于会说文天祥苟且贪生。故而教师的人文素养对学生会有感染的作用。

3、在活动中渗透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的培养范文3

一、高职地理实践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培养存在的问题

在当今国际社会的发展背景下,国民素质的高低和人文精神的优劣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提高国民素质,培养人文精神显得尤为重要。高职地理新课标的理念就是让学生学习对生活、对社会积极有用的知识,着重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素养和创新思路,以此让学生建立起正确完整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这也是高职地理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素养的价值意义所在。

然而在人文精神素养培养工作的实施方面,依旧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难点亟待解决,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得出最有代表性的三个问题:1.教师在地理实践教学过程中只重视知识技能的培养,忽视了人文精神素养的教育培养。在新时代的教育模式下,很多教师都发现了实践学习对于地理教学的良好作用,因此积极地开展各种各样的学习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然而仍然有部分教师将地理实践教学当成一种技能培养,忽视了对学生的人文精神的培养,加重了人文精神的危机。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地位,只是一味注重于教学,人文精神在教学中得不到体现,这导致学生和教师之间缺乏沟通,教师对于学生的内心世界丝毫都不了解。3.部分教师过分重视实践结果而忽视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感悟,过程中的感悟对于人文精神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但是部分教师忽略了这个环节,直接过渡到实践的结果,这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素养是很不利的。

二、高职地理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办法

高职地理实践教学的难点虽然多,但是对应的解决方法也是有的,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教育者应做好以下几点:

1.加强教师自身的人文精神素养在现代的教育形式下,教师在高职地理实践教学中发挥着引导作用,因此,教师要想在学习活动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素养,首先要从自身做起,充分了解人文精神素养在地里教学中的作用,将人文精神充分在地理学科中表现出来,向学生展现人文精神的魅力,以此来激发学生对地理实践课程的学习兴趣。

2.将人文精神渗透到教学过程中人文精神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程度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教师在地理实践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人文精神的渗透程度,可以通过介绍地理科学的发展历史或地理学家的感人故事来活跃课堂气氛,尽可能营造出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放开思维,大胆的提问发言。此外,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提高学生对人文精神的认识,从而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是地理实践教学可以更好地展开。

3.通过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素养在高职地理实践教学期间,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素养,教师要定期地开展各种各样的课外学习活动,鼓励学生自觉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例如,教师可以根据环境保护来制定课外活动,鼓励学生自行宣传环境保护问题,也可以开展地理板报评比和征文活动,用以鼓励学生发表对地理知识的看法,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此外,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春游、乡村实践等活动,使学生亲近大自然,体验置身于大自然之中的舒适与快乐,使学生更加深刻的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从而形成积极保护环境的行为意识。

人文精神的培养范文4

关键词:医学;教育;人文;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8-0039-01

在医学教育中,片面追求科技理性的发展,压抑了价值理性的发育,使得人类理性和人的发展日趋单一化,导致了医学教育中人文精神的缺失。人的发展应是全面的,既包括满足物质需要的科技理性的发展,也包括满足精神需求的价值理性的张扬。在医学教育中重视人文精神的培养可以树立符合时代要求的“好医生”的新标准,即“仁术”与“仁德”的统一。

一、在医学教育中重视人文精神的培养,对转变目前医学教育中人文精神的缺失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扭转市场经济初期条件下医学领域道德滑坡局面

引入价值观的建设和反思,就是要求医学教育者从一开始参悟生命、了解人性、坚定医疗信仰和文化表达方式,分辨医学领域中金钱需求与人格操守,澄清医生的价值不会也不能完全体现于金钱的价值,从而全方位提高自身素质。在许多方面物欲横流、道德沦丧的大环境中,守住自己的精神家园,握住医学真实的灵魂和方向。

(二)学生作为人文精神培育的主体对象,必须首先调整好他们的定位

不仅把学生看作人文精神培育的对象,也要把他们看作人文精神建设的主人,真正把参与人文精神建设作为自己成才的必修课。美国纽约大学制定的人文课程,基本上采用的教学方式就是体验教育,经过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很值得我们借鉴。他们把学生确定的角色不仅仅是受教育者而且是教育者。作为受教育者,教师的言行举止中体现出的人文精神给予他们感染,充分体验教师在教学和医疗过程中人文品格的力量,让他们在无意识中接受人文思想的熏陶。作为教育者,就是通过自己在体验中得到的感受提升自己的人文品格,并用自己的行动感染周围的人,这样就形成一个良性的人文精神培育循环体系,形成良好的人文精神氛围。

(三)病人的存在是医学教育之所以进行的最根本的原因

医学知识之所以有用,在于能解决威胁人类健康的难题,而知识转化为技术后怎样运用于患者,是人文精神得以体现的关键。医学院全体师生都应该承担起建设良好医学院人文环境的重担,在医疗实践中处理好与病人的关系。医生与患者之间是平等的关系,患者有选择医生医院的权利,医生在做出自己的决策、采取某项措施、决定实施某种手术时,一定要有病人的同意,或者可以推定病人以默认的方式认可。理想的医患关系是以诚信为基础,互相平等,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默契,使医患关系成为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在人道主义的旗帜下,医生钻研业务,有过硬的技术,对病人负责,尽到自己最大努力为病人服务。

二、医学院学生人文精神培养措施

在实际教学中,医学类学生不同程度的接受着人文教育,同时,我们也看到教师、学生的素质高低以及他们与病人之间的关系是人文课程得以建设好和发挥有效作用的关键。为更好的促进医学院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我们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医学院校中必须有一批德高望重的教师

这些教师既是具备科学精神的医学专家又是具备良好人文精神的医生。他们能利用自己的力量创造出新的东西,并在创造中不断认识自己,不断超越自己,超越人只占有和消费物质的层面,实现人性的精神性升华。只有这样的老师在教学中才能够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在潜移默化中征服学生和周围环境中的人。目前我国医学院校人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还比较缺乏,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培养医生的医德

技术不等于文化,掌握技术的人不一定人文修养就高。提高教师对医学人文性的认识,可以增强职业道德教育的渗透力,使职业道德教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职业道德教育离不开理想信念教育,但同样需要有广博的文化知识浇灌。只有把思想教育的引导和文化情感激发潜移默化地结合起来,才能切实提高医生的人文修养,这是塑造优秀医生的有效途径。

(三)教师要不断学习人文科学知识

譬如文学、艺术、伦理、历史、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其中文学可以弥补医生人生经历的不足,艺术可以激发医生的想象产生心境的和谐,心理抚慰和社会关怀不仅仅是珍重病人的生命,也是尊重病人的人格和尊严,哲学则为医生分析问题提供智慧和方法。

(四)医生在医疗实践中自觉养关怀的习惯

医生在诊疗活动中尊重患者的人格,使用得体的称谓,注重医患之间的顺畅沟通与交流,关心患者疾苦,并适时对患者进行心理安慰,帮助患者克服自卑、消除顾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与勇气,以及在医疗实践中遵循知情同意原则等,这些都体现了医生高尚的人文修养。只有这样的医生,在医疗过程中才能既关心病人的生理疾病也关心病人的心。

参考文献:

[1]顾鸣敏,胡涵锦.21世纪初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探索与研究[M].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2003,(11):33,44.

[2]殷小平.高等医学院校的人文教育(硕士学位论文)[D].第四军医大学,2003.

[3]张新颜,陈俊国.高等医学院校师生对人文课程认识的研究报告[J].医学与哲学,2003,(10).

[4]王坤庆.精神与教育—一种哲学视角的当代教育反思与建构[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6).

[5]顾鸣敏.医学导论[M].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8):14.

人文精神的培养范文5

关键词: 语文教学 人文精神 培养方法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新课标强调了良好的人文素养的培养和健全人格的塑造。这就明确了语文学科的教育不仅要使学生获得知识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语文能力,而且要弘扬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以促进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语文学科的人文知识具有陶冶情操、指导人生的重要作用,它有丰富的内涵,如“勤劳、宽容、理想、耐挫、感恩、和谐、珍爱生命、善待自然”等,它辐射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语文教师要担负重任,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下面我谈谈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方法。

一、关注文本,重视美文熏陶

语文新教材提供的文本堪称代表人类文化最高境界的经典作品,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容。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博襟和崇高理想;鲁迅《雪》中“朔方雪”不屈服于黑暗的斗争精神;笔下“梅”傲寒俊俏、积极乐观的美好品格……通过对这些精品的阅读,我们得以和许多伟大的思想家对话。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老师要正确引导学生,除了让学生悟到文本中蕴涵的人文思想外,更应让这些思想内化为学生的素质,指导学生的言行。也就是通过文本的阅读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做人的准则。

1.重视文本的“悟读”

读书,我国自古以来强调一个“读”字,“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章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如”。这些是古人对“读”的作用的经典概括和诠释。语文课应该以“悟读”为主,课堂上教师可根据文本特点设计各种“读”的形式,如有感情地朗读、带思考地默读、有韵味地赏读,还有精读、略读、浏览等,让学生通过“读”感悟文本内涵,理解作者情感,感受人文熏陶。如我在教《享受生活》这篇课文时,先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说说作者大概写了哪些“喜欢”,然后指导他们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喜欢”,在读中体悟作者在这些身体和心灵活动中获得的愉悦,学生在读这些充满诗意的句子时自然会对海伦产生羡慕之情,羡慕她能从平凡的生活中获得非同寻常的享受,羡慕之余顿生疑惑:一个盲聋哑重度残疾的人,为什么比身体健全的人更能享受人生,愉快一生呢?带着思考,学生开始默读课文。“无论处于什么样的环境,都要不断努力,都要学会满足。”这是多么精辟的人生感悟。“忘我就是快乐。”“我要把别人眼睛所看见的光明当做我的太阳,别人耳朵所听见的音乐当做我的乐曲,别人嘴角的微笑当做我的快乐。”在自己寂寞与痛苦时,能把天下人都幸福当做自己的幸福,显示出积极的人生观和博襟,这就是海伦享受生活的精神源泉。最后学生联系现实生活谈感受和人生启迪。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质疑、讨论,让学生认真分析,努力发现,激活思维,使学生在阅读与理解中得到思想上的启迪。通过品读文本,让思维训练、情感体验和人文熏陶交织在一起,把学生的阅读引向作品的深处,引向心灵的深处,让阅读的过程成为学生心灵净化的过程。

2.关注思想的“内化”

现行语文教材中选了许多对高尚情操的陶冶、对美好理想的追求、重美好人性开放与启蒙的美文……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实际解读这些美文,畅谈自己对人生、社会的看法,在与文本的对话中接受正确人生观的引导,使个性走向美好,人格逐步健全。

在初三下学期,我准备了这样一次作文训练:我出了半命题作文《在××的引领下》,要求学生在空白处填上一位名人。这次作文训练的目的是希望学生品读语文课本上的美文,理解某一名人的言行,领悟他的精神内涵,写出他对自己思想行为的重要影响。作文收上来后,我发现学生写的人物还真丰富,有孔子、李白、范仲淹、鲁迅、海伦・凯勒等。有一位学生写道:“在孔子的引领下,我懂得了不以成绩好坏为标准来衡量同学了,你看,他运动场上矫健的身影,帮助同学时憨厚的微笑,不也散发着诱人的魅力吗?”也有同学写在孟子的引领下,懂得了经受磨炼的益处,能学着坦然面对生活中的挫折。还有学生认为海伦在回忆别人所给的恩惠时,内心充满了感激之情,这是海伦心灵健康的重要原因,所以在海伦的引领下不仅学会了坚强,而且懂得了“感恩”……看到这些内容,我欣喜地感受到了语文教材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也获得了人文的熏陶,并逐渐地将这种人文思想内化为自己的素质,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二、留心生活,在语文活动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

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天地就有多广阔,语文与生活同在。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生活中的语文现象,使学生充分认识语文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语文世界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并获得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真切的体验。《明天不封阳台》反映了人类与自然如何和谐共处的关系。教这篇课文时,我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感想,他们罗列了人类破坏自然的种种丑行,清醒地意识到自然赐予人类生存的一切,而人类却在享受自然恩赐的同时将有恩于自己的自然破坏。这时我抓住有利时机设疑:“我们伤害的难道仅仅只有自然?”经这么一问,学生思维活跃,有人想到生活中养育自己的父母,有人想到培养自己的老师,还有……我欣喜地看到学生内心美好的情感正在滋生。如果学生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就能从平凡的生活中感受出美好,就会以坦荡的心境、开阔的胸怀来面对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让原本平淡的生活焕发出迷人的光彩。由于我把“小课堂”与“大社会”结合起来教会学生留心生活,学生获得了写作的“源头活水”,在接下来的以“感恩”为话题的作文活动中,学生不用绞尽脑汁、苦思冥想了。

另外,演讲这一语文活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而且能使学生把目光投向更广阔的生活,关注生活中的一切。话题可以是身边事:“夸夸我班的某同学”、“我发现了一个好现象”,也可以是社会的热点问题:“有感于抗震救灾”、“说说2008的奥运”。这样的演讲会使学生明辨是非,学会发现,学会欣赏,学会理解和宽容,学会与周围人的和谐相处。这种人文精神的培养既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又利于学生的阅读写作。在第十届“语文报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中我班杨初易以“和谐”为主题的作文获江苏省一等奖,就是最好的证明。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美文熏陶,并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将“学习”和“生活”真正融合在一起,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把学生培养成为精神上的富翁,生活中的强者。

参考文献:

人文精神的培养范文6

【关键词】人文精神;人文气氛;人文思想;审美能力

传统数学课程过分强调数学的知识价值,而忽视了学生个性健康发展,这不仅违反了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也违背了数学的本质及其自身的价值要求,从而大大退化了数学教育应有的功能,即人文精神教育功能.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与时俱进”地选择对学生终身学习发展必备的数学知识与基本技能,相应地增加人文性知识的分量.数学课程不仅具有科学价值、知识价值,更具有培养人文精神促进心灵健康成长,使学生获得非生来具有的完美人格价值.所以只有充分发挥数学教育的人文价值才能培养出既具有扎实的科学知识,又具有人文精神的完整的人,从而实现数学教育的人文价值.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数学教学是全方位的,我们有意识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就应该深刻一点,广泛一点.高考命题是我们教学的指挥棒,诚然,我们无法左右高考命题,可当这些指挥棒逐步为渗透人文精神而创造良好条件时,我们就应当抓住时机从身边的点滴做起.

一、目标定位在学生长远发展,狠抓基础知识

数学学习,最根本的还是要掌握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很多人文价值都是在解题中体现出来的,鉴于数学的学科特点,学生在解题中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这恰能培养学生的顽强意志,以及不畏艰难的拼搏精神;在数学解题之中经常会遇到一题多解,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又能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精神.所以教师一方面要抓住知识的重点,精心备课,精心设计练习,使学生及时掌握数学知识与数学思维方法;另一方面,根据新课标要求,应体现全体学生对数学课的适应性,有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不同的提高和发展.

二、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体现人文关怀

以人文精神培养人文精神是最有效的实施手段.因此数学教育者在课堂上要充分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教师首先要注重课堂气氛,课堂气氛的好坏将对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产生消极或积极的影响,作为教学主体者的教师要积极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所以教师要积极面对每一节课,要精神饱满、全身心投入,备课认真充分,上课要风趣、幽默、严谨,以自己的语言影响学生.如:讲解直线与圆位置关系时,引用古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以及一些必要的演示来提高学生兴趣.如:在学习极限时,不妨总结一下“极限精神”:“明知不可企及,你却锲而不舍,历经各种磨难,终近理想彼岸,你的坚韧精神,世代相传.”课堂气氛活跃,不时出现智慧火花,真美兼备,情理交融.

其次,教师要放下架子,不搞学术权威,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在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要善于用积极的情感调整学生的学习情绪,调动学生的内在因素,使学生不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高涨的学习情绪,教师不时用激励性语言提问,评价学生,鼓励学生大胆讲出自己的设想与构想,允许学生提出与教师不同的看法,这样学生就会在一种受教师尊重的积极愉快的体验下学习.教师还要针对部分学生意志力差,情绪不稳定,注意力分散等特点,有的放矢地唤起学生学习兴趣,创设浓厚的学习气氛.

三、教学中引入数学史实,渗透人文思想

在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知识同时了解一定的数学史实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培养人文精神.如向学生讲述:《九章算术》中剩余定理、圆周率的计算、正负数的概念来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责任感;或介绍数学家的奋斗拼搏史,如阿基米德因沉迷于数学而被乱兵杀害,欧拉双目失明仍用心算创作,华罗庚身残志坚为数学事业鞠躬尽瘁,陈景润病魔缠身仍潜心钻研数学题.以这些优秀数学人物来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树立为科学奋斗、为真理献身的崇高理想.

四、向学生展示数学的美学思想,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数学中处处充满了美:“直线的刚劲平稳、曲线的对称柔和、波浪起伏的正弦图像、目不暇接的极坐标方程、蝴蝶定理、黄金分割、勾股定理,无不充满对大自然的诗情画意.”而数学符号的简洁、公式的流畅、推理的精练、证明的严格已使数学充满了令人肃然起敬的纯粹性,教师要将美学渗透于教学之中使学生置身于美的感悟之中,唤起学生对美的欣赏和追求,从而塑造学生完美的心灵美的精神世界,使学生的思想得到升华,使得创新精神得到发扬.

五、让学生明确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如向学生讲述生活中的趣味数学,黄金分割数0.618在生活中体现广泛:当气温为23摄氏度时,人的身心感到很舒服,因为此时气温与体温之比约为0.618;报幕员所站的最佳位置应是舞台宽度的0.618处;最优美的身段是身体下肢与整个身长之比为0.618,这是女士喜欢穿高跟鞋或芭蕾舞演员为何踮脚尖的缘故.这些对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热爱数学,增强学习数学动力有促进作用.

综上,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人文教育,人文精神是人类社会健康和谐发展的根本保障,随着时间的推移,数学教育也在逐渐革新,然而人文素质培养任重而道远,因此需要我们每个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善于挖掘,善于联系,在制订教学计划.设计教案过程中充分考虑人文教育因素,循循善诱、潜移默化,最终使学生的人文精神得以提高,素质得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