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合成技术及应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合成技术及应用范文1
一、应用背景
尖扎县康扬镇康加涝池项目地处尖扎县城西北部,行政上隶属康扬镇管辖,该工程水源地渠首位置在安中沟沟谷中, 目前群众早已从该沟建有引水自流灌溉渠,解决本地灌溉问题, 由于水量不足,春灌期间不能保证灌溉问题, 而兴建涝池进行部分水量有效调节,缓解春灌水量短缺矛盾。
本工程主要建设内容为引水渠、防洪墙、涝池(总库容2.0×104m3)组成。
在本工程中涝池使用了土工合成材料。涝池表层为河漫滩冲积砂卵石覆盖,需进行换基处理。坝为均质土坝,内坝坡为土工合成材料(两布一膜)防渗,内坡采用6cm厚干砌砼预制块护坡,预制块下面垫有20cm厚直径0.5~8cm砂卵石滤层,砂卵石层下面垫有一层厚20cm筛分细土,该层是土工合成材料保护层。
二、土工合成材料应用工艺及要求
1、土工合成材料作用
(1)、隔离:用土工合成材料对具有不同物理性质(粒小径大、分布、稠度及密度等)的建筑材料(如土体与砂粒、砂粒与砾石、土体与混凝土等)进行隔离。使多种材料间不流失、不混杂,保持材料的整体结构和功能,使构筑物载荷承受能力加强。
(2) 过滤 :由细料土层流入粗料土层时,利用针刺土工布良好的透气性和透水性使水流通过,而有效的截流土颗粒、细砂、小石料等,以保持水土工程的稳定。
(3) 排水 :土工合成材料是良好的导水材料,它可以在土体内部形成排水通道,将土体结构内多余的液体和气体外排。
(4) 加筋:针刺土工合成材料增强土体的抗拉强度和抗变形能力,增加建筑结构的稳定性,以改善土体质量。
(5)防护 :将集中应力扩散、传递或分解,防止土体受外力作用而破坏。
(6)封闭 :土工布与其它材料(主要是沥青或塑料膜)配合,在土层中形成不透水隔层。
2、土工合成材料应用工艺及要求
(1)储存、运输和处理土工合成材料
土工合成材料卷在安装前展开要避免受到损坏。土工合成材料卷应该堆放于平整不积水的地方,堆高不超过四卷的高度,并能看到卷的识别片。土工合成材料卷必须用不透明材料覆盖以防紫外线老化。在储存过程中,要保持标签的完整和资料的完整。在运输过程中(包括现场从材料储存地到工作地的运输),土工合成材料卷必须避免受到损坏。受到物理损坏的土工合成材料卷必须要修复。受严重磨损的土工合成材料不能使用。任何接触到泄漏化学试剂的土工合成材料,不允许使用在本工程上。
(2)基层检查:检查基层是否平整、坚实,如有异物,应事前处理妥善。
(3)试铺:根据现场情况,确定土工合成材料尺寸,裁剪后予以试铺,裁剪尺寸应准确。检查铺设宽度是否合适,搭接处应平整,松紧适度。
(4)定位:用热风枪将两幅土工合成材料的搭接部位粘接,粘接点的间距应适宜。
(5)土工合成材料的铺设: 主坝体填筑完成后,进行土工合成材料的铺设工作, 在铺设土工合成材料前,应详细检查坝体砂砾石填料中尖石不外露, 使坝体符合设计要求。将土工膜沿坝面自上而下铺开, 现场采用专用焊接机焊接,沿接缝宽度10Cm内焊1—2道缝,并检查焊接面上有无损坏孔洞, 复合土工膜中的塑料膜不准外露,铺设需有一定松驰余量,不准有悬空现象, 铺设中作好铺设部位、数量等现场记录,以备检查。 铺设土工合成材料的同时,进行细土保护层的铺设工作, 即一边铺土工合成材料一边有细土保护层覆盖,最后进行砂卵石及砼预制板的铺设,护坡砼预制块及砂卵石垫层的施工,务必压实整平。
(6)土工合成材料的缝合: 土工布的搭接根据地形及使用功能可分为自然搭接、缝接或焊接。对搭接部位进行缝合时缝合线应平直,针脚应均匀。缝合后应检查土工合成材料是否铺设平整。所有的缝合必须要连续进行。在重叠之前,土工合成材料必须重叠最少150mm。最小缝针距离织边(材料暴露的边缘)至少是25mm。缝好的土工合成材料接缝最少包括1行双线锁口链形缝。用于缝合的线最小张力应超过60N的树脂材料,并有与土工合成材料相当或超出的抗化学腐蚀和抗紫外线能力。任何缝好的土工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在安装后,土壤、颗粒物质或外来物质进入土工合成材料层。土工布的缝合如存在不合要求的现象,应及时进行修补。
(7)自检与修补
①必须检查全部的土工合成材料片和缝。有缺陷的土工合成材料片和缝合必须在土工合成材料上清楚标出,并做出修补。
②必须通过铺设和热连接土工合成材料小片来修补磨损的土工合成材料,土工合成材料小片要比缺陷的边缘在各个方向最少长200mm。热连接必须严格控制以保证土工合成材料补片和土工合成材料紧密结合,并对土工合成材料没有损害。
③每天铺设结束前,对当天所有铺设的土工合成材料表面进行目测以确定所有损坏的地方都已作上标记并立即进行修补,确定铺设表面没有可能造成损坏的外来物质,如细针、小铁钉等。
④土工合成材料损坏修补时应满足以下技术要求:
⑤用来补洞或补裂缝的补丁材料应和土工合成材料一致。
⑥补丁应延伸到受损土工合成材料范围外至少30厘米。
⑦在填埋场底部,若土工合成材料裂口超过卷材宽度的10%,须将损坏的部分切除,然后将两块土工合成材料连接;若在坡面上,裂口超过卷材宽度的10%,须将该卷土工合成材料移出,并用新的一卷替换。
合成技术及应用范文2
关键词:微波;合成;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在医药领域有着十分重要的应用,随着我国社会老年化趋势的不断加强,阿司匹林有了更加广泛的市场,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采取先进的技术对阿司匹林药物进行合成,这样才能提高药物的生产效率,同时还可以有效的改善药物的治疗效果,近几年,随着微波技术的出现,药品生产也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其也广泛的应用在了阿司匹林药物合成的领域中,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 微波技术概述
微波频率变化范围非常大,通常在300Hz到300Gz都是其变化的范围,也就是波长为1毫米到100厘米的电磁波,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人们就开始随微波用于有机合成反应进行研究,研究人员对微波炉密闭封管内和常温环境下的酯化、水解、氧化和亲核取代反应,在试验中研究人员发现微波对上述反应都有不同程度的催化作用。使用该方式会使得反应的速度有一定的提高,甚至比常规加热的速率要快1000倍以上,这一研究成果的应用也使得有机合成反应有了新的发展,在之后的20年,微波有机合成的研究工作不断的深入,使得这一反应在各个领域都有着比较广泛的应用,同时,一种新的化学方式也得到了提升。
微波加速有机化学反应的作用机理,学术界有很多不同的说法,有一种观点认为微波辐射使用在化学反应的过程中只是加热方式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微波作用于化学反应的过程中其反应的频率会在2450MHz,从其属性上来看这种化学方式属于是非电离辐射,在进行化学反应的过程中不会引起化学键的断裂,同时分子也不会在运动的过程中转化到更高的能量级中,也就是使用微波反应的时候,微波辐射不会引起分子的动力特征发生改变,在微波应用到化学反应的过程中,其加速的能力主要要归结为岁有极性的有机物可以实现有选择的加热,这就是人们经常说的微波致热效应,在微波的作用下,这些有极性的有机物会按照一定的方式进行重新的排列和组合,同时还会在高频变焦电磁场的作用下发生高度的震动,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克服分子在运动过程中相互之间所产生的干扰,同时还能够防止类似摩擦作用的产生,从而使其产生大量的热能。另外一种观点认为微波辐射有机化学反应的作用原理并不是那样的简单,起码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就是微波辐射自身产生的一种热效应,一种就是非热效应,这种效应是非常复杂的,所以不能对其做非常简单的分析。
微波作用下的有机化学反应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动力学在其运用过程中的作用效果,同时它也降低了化学反应过程中的活化能成分,上述两种观点都有很多数据和结论的支持,但是在微波有机化学反应中还有一些非常关键的环节,这些环节的控制程度和准确性都会严重影响到实验数据的精确性,所以很多的实验数据都需要做进一步的确定,所以其实验结果也需要更多的支持和论证,当前的研究中,微波辐射对有机合成的作用机理也是目前主要的一个科研内容。
2 传统阿司匹林制备工艺
在传统的阿司匹林药物制备的过程中都是使用浓硫酸作为催化剂的,然后使水杨酸和乙酸酐在一定的温度环境下发生反应,通常都要将反应的温度控制在75摄氏度左右,这种工艺在制取阿司匹林的过程中需要耗费很长的时间,同时会耗费很多的能源和资源,使得能源无法的得到充分的利用,而且浓硫酸的腐蚀性也比较大,会在反应的过程中对设备造成严重的腐蚀,影响反应效果的同时也缩短了设备的使用寿命。所以在当今这样一个经济和科技都不断发展的时代,这种传统的制备技术已经不能满足时展的需求,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的改进,而微波技术的出现就很好的打破了传统制备技术的限制,所以也在阿司匹林制备中得以广泛的应用。
3 微波制取阿司匹林及结论
3.1实验部分
主要仪器与药品:格兰仕900B.S电脑烧烤微波炉;HH-S型水浴锅;SH-D型循环水式真空泵;101A-1E电热鼓风干燥箱;ES5+FRA106红外光谱仪;乙酸配(化学纯);水杨酸〔分析纯);无水碳酸钠(化学纯)。取水杨酸50g,乙酸醉6.8m1,碳酸钠1.0g作为催化剂,微波功率调为540W,辐射时间45s反应即可结束,而传统的加热工艺需要加分钟,减压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滤液倒入洁净的烧杯,在搅拌下加人30m1盐酸溶液,阿司匹林即皇结晶析出,将烧杯置于冰-水浴中充分冷却后,减压过滤用少量冷水洗涤滤饼两次,压紧抽干,就制成了该产品。将祖产品放入I00mL锥形瓶中。加入95%乙醉和适量水(每克产品约需3mL 95%乙醇和5mL水),安装球形冷凝管,于水浴中温热并不断振摇,直至液体完全溶解,然后拆下冷凝管,取出锥形瓶。向其中缓慢滴加水至刚刚出现混浊,停止冷却结晶析出完全后抽滤将结晶颗粒转移至洁净的表面皿上,烘干后即得阿司匹林成品。
3.2 产品的红外光谱图(见图1)
A1360-L365乙酞基;B1605苯环;C1690梭基;D1750醋基;E3061方向C-H伸缩;H750苯环上的官能团处于邻位
图1 红外线光谱图
3.3 结论
(1)用此生产工艺,可以大大节约生产时间,提高生产效率,且节约能耗。(2)本论文采用无水碳酸钠作为催化剂,它首先进攻水杨酸,破坏分子内氛键的形成.使酚经基活泼,加速反应的进行,从而起到催化效果。
4 讨论
阿司匹林有一些不良的反应,需要我们在使用的时候多加注意。
4.1胃肠道症状。胃肠道症状是阿司匹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较常见的症状有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或疼痛等。口服阿司匹林可直接剌激胃黏膜引起上腹不适及恶心呕吐。长期使用易致胃黏膜损伤,引起胃溃疡及胃出血。长期使用应经常监测血像、大便潜血试验及必要的胃镜检恕Sτ冒⑺酒チ质弊詈梅购蠓用或与抗酸药同服,溃疡病患者应慎用或不用。增强胃黏膜屏障功能的药物,如米索前列醇等,对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抗炎药引起的消化性溃疡有特效。
4.2 过敏反应。特异性体质者服用阿司匹林后可引起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及哮喘等过敏反应,多见于中年人或鼻炎、鼻息肉患者。系阿司匹林抑制前列腺素的生成所致,也与其影响免疫系统有关。哮喘大多严重而持久,一般用平喘药多无效,只有激素效果较好。还可出现典型的阿司匹林三联症(阿司匹林不耐受、哮喘与鼻息肉)。
参考文献
[1]许波.微波技术应用于酯化反应的研究进展[J].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05(04).
[2]李秋荣,高志辉,佟琦.微波合成阿司匹林的工艺研究[J].化工中间体,2004(05).
合成技术及应用范文3
频率合成原理
频率合成器的原理如图1所示:
压控振荡器即调制振荡器。压控振荡器是用变容二极管来改变所产生的频率,从压控振荡器输出的已调波频率为f0,经脉冲取样再经可变分频器进行n分频(n值由频率设定装置的编码开关或键盘设定),经n分频后所得f0= f0/n送入鉴相器的一个输入端。石英振荡器产生基准频率f1,经固定分频器进行m分频。所得f2=f1/m送入鉴相器的另一输入端。两信号经鉴相器鉴频鉴相后输出信号频率差和相位差相对应的误差信号电压ud(t),经环路滤波器滤除高频部分后得到控制电压uc(t),送到压控振荡器振荡电路中变容二极管的负端,去改变变容二极管的电容值,从而改变输出频率f0,使f1/m逐渐逼近f0/n用以维持相位锁定状态。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环路输出频率的改变是通过改变可变分频器的分频比来实现的。
分频原理
分频器是频率合成器中非常重要的部件,分频器分为可变分频器与固定分频器。为便于理解,这里以由五个D触发器组成的÷10固定分频器为例对分频原理进行简单说明。可变分频器是在固定分频器的基础上,加上预置电路后组成的。10分频即输入10个脉冲输出一个脉冲,由D触发器组成的环形计数器用作÷10固定分频器的逻辑图,如图2所示。
这种计数器,计数脉冲加到每一个D触发器的CP端。因此当计数脉冲,每一个触发器是否翻转就由前一级触发器的状态决定(也就是由它本身D输入端的信号电平决定)。设计数器初始状态为“全0”,则在计数脉冲未进入之前,只有A触发器的Da端为“1”,Db、Dc、Dd、De均为“0”。所以当第一个计数脉冲输入时,只有A触发器翻转。以此类推,即完成了10分频的任务。
频率合成器电路分析
忽略直流偏置、故障检测等电路后,802A频率合成器主要包括调制振荡器部分、分频器部分和鉴相器部分。下面对这三部分电路进行详细的说明。
调制振荡器部分。调制振荡器由结型场效应管Q1组成,谐振电路有L1、L2、CR1、CR2、CR3和CR4组成,其中CR1、CR2用作AFC调谐二极管对,CR3和CR4用作调制二极管对,调制振荡器有两路输出,一路驱动功率放大器,一路驱动分频器。
分频器部分。分频器主要由一系列带有预置电路的计数电路组成。调制振荡器来的载频信号变成脉冲信号后先进行16分频,再经过U3―U7组成的BCD可编程计数器。该计数器可用位于分频器组件板上的两列直插式波动开关以10KHZ的增量设置程序得到87―109MHZ频率范围内的任何频率。每个计数器的输出加到后继计数器的时钟输入端。每个十进制计数器的最大/最小计数信号被读出加到与非门U7。U7输出信号加到单触发器U8,用于将U7输出的非常窄的脉冲扩展到625Hz信号的50%占空比。
鉴相器部分。10MHz石英晶体振荡器是AFC电路参考振荡器,经分频后得到625Hz参考频率。它与分频器分频后得到的信号在鉴相器比较,如果载频高于参考频率,U1的PC输出变高;如果载频低于参考频率,U1的PC输出变低;如果载频与参考频率相同但相位不同,载频领先时U1的PC输出为高,载频滞后时U1的PC输出为低;如果载频与参考频率相同但相位一致,U1的PC输出为2.5V,PC输出经滤波后为-2.5―11.5V之间随频率变化的直流电压,该直流电压即为输入压控振荡器的误差电压。
(作者单位:海峡之声广播电台)
参考书目:
合成技术及应用范文4
内容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区域旅游规划综合集成技术方法的定义和渊源,其次在总结旅游系统的特点以及已有的一些规划模式基础上,提出了区域旅游规划综合集成方案,从数据的录入与编辑、维护与管理、查询与分析以及输出等方面介绍了其系统结构;最后从区域旅游规划的应用角度指出综合集成技术对规划系统实现其功能都是很有意义的。
关键词:区域旅游规划 集成 系统
区域旅游规划中综合集成技术的引入
旅游规划可以按地域范围划分为地方性规划、区域及区域间规划、全国规划、国际性规划,按规划时期划分为短期规划(1-2年);中期规划(3-6年)、长期规划(10-25年);按组织结构划分为部门规划、项目规划、综合规划等(何光炜,1997)。其中区域旅游规划是指在区域旅游资源调查的基础上,针对旅游资源的属性、特色和旅游地的发展规律,根据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趋势,对旅游资源进行总体布局、项目技术方案设计和具体实施的过程。
方创琳(1999)在区域发展规划系统集成方法论中,总结区域发展规划中的定性方法主要包括野外调查法、统计图表法、地图描述法、对比论证法、专家咨询法、头脑风暴法、反头脑风暴法、提喻法、推理法、问卷函询法等等,而这些方法在规划中分析问题时,一般遵循收集资料整理加工分析资料综合归纳形成理论体系的思路。除了以上提及的定性方法,区域发展还可用定量方法进行规划,它是以逻辑演绎为推理方式的量化方法,大多数定量都是定性分析思维的归纳和经验积累,定量和定性方法都是为了更好的区域发展规划目标服务的。
区域发展规划的综合系统集成技术是针对区域发展规划的多主体、多层次、多目标、多时段特点,通过科学理论、经验知识型和专家判断相结合,提出经验性假设,然后通过经验性数据和资料以及参数模型对假设进行检验,最后得出结论。这种思路与实证研究一致,其实质是将理论模型、计算机仿真技术、专家群体和智能技术有机结合起来,把各种学科的科学理论与政府决策者的经验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官、商、产、学、研“五位一体”的系统集成环境,并通过政府意志、科学理论、专家经验集成的整体优势,寻求区域发展规划有关问题的正确答案。区域旅游规划必须在遵循区域发展规划方法论的大框架下,结合区域旅游业的特点设计集成系统,以此提高规划的效率和成效。
区域旅游规划综合集成技术系统设计
(一)区域旅游规划过程
从我国产业发展来看,改革开放以来,工业逐步取代农业成为主导产业。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三产业必然取代工业成为主导产业。作为第三产业中“朝阳产业”的旅游业近年来得到了大力发展,已经成为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地域广阔,很多旅游资源亟待开发,而这些资源的区域性又很明显,所以对旅游规划和旅游信息的管理提出了更好的要求。区域旅游规划要求处理协调好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和人口的关系,使之能够可持续发展。由于旅游规划过程中需要处理大量的空间数据,为了提高规划效率,其与管理信息系统的结合成为必然。“3S”技术一体化的发展也使这在技术上完全可行。因此,与会计信息系统一样,区域旅游规划也必然走上信息化道路,而在此过程中区域旅游规划综合集成技术的系统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它是建立在对区域旅游资源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
由于旅游规划的对象是旅游系统,具有综合性、模糊性、开放性、动态性、层次性等特点,所以对旅游系统的认识和把握是旅游规划的核心和关键。从本质来看,旅游规划是一种战略的设计和实施过程,它以优化总体布局、完善功能结构以及推进旅游系统与社会和谐发展为目的。旅游规划的过程如图1表示。
有些学者根据区域旅游规划的实践经验,设计出一套三段式流程设计模式的区域旅游规划技术方法,其由地脉文脉梳理理念认定与提炼、理念渗透与扩散三部分内容组成,是一个脉络相连、互相照应的组织结构。其中地脉文脉的梳理是对地方分散的自然地理与历史文化加以凝练的概括,理念认定与提炼是以地脉文脉为本源,以旅游地为载体,进行理念认定与提炼,构建支撑整个规划的战略理念。这种战略理念既具有产品形象性,又具有战略方向指导性。理念渗透与扩散则主要包括产品开发和市场规划两个方面,产品开发包括景观创意、城市设计、旅游商品设计、特色餐饮规划、旅游交通创意、地方节事策划、服务设施建设、代表娱乐项目创新等内容,市场规划包括旅游形象市场定位、促销口号、旅游标志、地方名称、营销方式等内容。笔者认为若在实践中运用它,将能使规划用地很好地展现地方个性与特色的效果。
(二)区域旅游规划的关键点
在旅游规划的过程中,以下两个方面是最为关键的步骤,其实施的好坏程度关乎到整个系统的水平。基于此,笔者对其做一较为详细的阐述。
1.战略决策研究。战略是指相对较长时间对全局的决策,战略具有指导性、全局性、长远性、系统性、风险性的特点。因此,在区域旅游规划的战略决策研究中,方案制定必须遵循以上几个特点。从指导性而言,是在决策中需要强调方向性,而不是要做到细致入微;从全局性而言,在决策中要强调方案的面面俱到;从长远性而言,是需要决策方案具有前瞻性,预见性;从系统性而言,是需要决策方案的内部有整体性,相互勾稽,相互支撑;从风险性而言,是需要在决策方案中考虑整个决策的风险性,并与此同时做好风险应对措施。
2.与外部系统和谐发展。根据巴纳德的组织平衡理论,任何组织和系统的良好发展,需要处理好组织内部、组织和环境之间两个方面的平衡,即对内平衡和对外平衡。组织的对外平衡是指组织通过外部环境保持平衡,以提高组织效力的过程。而在区域旅游规划中,必须注意系统的外部平衡,即与外部系统和谐发展。但是外部系统不断变化,所以这就要求在规划中留下一定政策弹性,使得在外部环境在发生变化时,能自动调整或者不用对内部系统做出大的调整便能适应新的环境,从而使得规划系统迅速从与外部环境不和谐纠正过来,以实现新的和谐和平衡。
区域旅游规划综合集成技术的应用
文章对区域旅游规划综合集成技术的讨论主要是基于系统结构模块。而从功能结构模块来看,其一般由四个方面组成:基础资料子系统、现状分析子系统、旅游产品设计子系统和环境建设支持子系统。对区域旅游规划系统有了全面的了解后才能更好地应用它。
区域旅游规划集成技术的应用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旅游客源市场分析。与一般产品不同,旅游产品的开发及销售只能在资源所在地进行,必须依靠旅游者自行前来购买才能实现旅游经济运转,因此决定旅游业发展的因素并不完全取决于旅游资源的丰富度,更在于客源市场的可靠度。其次是旅游设施的选址。旅游设施主要包括旅馆、餐饮、购物、会议、展览、医疗保健、邮电服务及观光、游憩等设施,而选址问题涉及人类生产、生活、文化、娱乐等各个方面。因此,科学选址、合理布置旅游设施对旅游区开发建设至关重要。再次是旅游路线的选择及组织。旅游路线应该有机穿插游赏空间和过渡空间、连接最具风景特征的空间形象且要主体鲜明,既有统一感,又有层次感和变化感为最佳;最后是旅游环境容量的计算。要研究旅游环境容量和游人规模,并且要根据供需匹配的原则,使二者实现动态平衡。
综上所述,综合集成技术系统可以定量研究旅游问题,不仅可以将信息以数字化形式存储起来,而且提供了综合分析的工具,为旅游业发展规划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技术支持。它有助于促进区域旅游规划思维的创新,综合集成技术为解决问题,特别是解决复杂问题提供了全新的、更科学的思维方式。它有助于促进区域旅游规划技术的创新与规范,在区域旅游规划过程中,一些规划人员逐渐将地理学、人类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生态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融入其中,不但有利于提高区域旅游规划成果的科技含量,也有利于大幅度地提高旅游规划工作效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集成技术减少规划的主观成分,也实现了规划技术与方法的创新;它还有助于促进区域旅游规划管理的创新,区域旅游规划系统是一个多要素的复杂系统,各要素之间存在高度的关联,任何要素的变化都可能引起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系统的变动。综合集成技术集成了规划各个阶段、各个部门、各个环节,对以旅游系统为规划对象的区域旅游规划系统树立全过程地动态管理和监控。这些无论是从理论还是实践,都有助于促进我国区域旅游规划整体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伟强,陈文君.旅游规划原理[M].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2.刘滨谊.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理论与实践[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3.宁淼,王奇,叶文虎.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的理论与方法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3)
合成技术及应用范文5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合成氨工艺教学;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C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09)12-0189-02
多年来,我中心合成氨工艺教学一直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效果、教学质量、能力培养等多方面都存在不足之处。随着合成氨工艺教学要求的不断提高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合成氨工艺教学,利用其信息量大、信息多样化、易于操作等特点,进行个性化教学与协作教学的探讨,推动多媒体技术的教学应用和合成氨工艺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多媒体技术在合成氨工艺教学中的作用
合成氨工艺相对其他专业课而言,枯燥、呆板、复杂,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合成氨工艺教学中,则可对教学结构、方法、体系乃至教学思想的改革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起到促进作用。
(一)增强学生学习合成氨工艺的动力
多媒体技术的立体功能,可以展现合成氨工艺整体、细节的结构,透视设备的内部构造。在一些实物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应用多媒体技术来演示,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到生动、形象、有趣,可提高学生学习动力和乐趣。
(二)使合成氨工艺教学内容丰富多彩
多媒体技术表达直观、简捷、生动、灵活。合成氨教学中,内容抽象、复杂,难以描述的教学内容非常多见。遇到类似情形,在传统教学中是通过板图、挂图或幻灯片来讲解的,效果不明显,而且费时问。教师讲课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却难以听懂。但是,采用多媒体技术,此难题便可迎刃而解,事半功倍。
(三)渗透相关学科、丰富课堂内容
传统教学模式主要侧重向学生灌输合成氨工艺本身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而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除了传授工艺本身知识之外,还可将相关学科(比如化工仪表及自动化、化工机械等)的前沿动态信息和要求等以连接的方式制作于课件中,从而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也解决了课本内容与现实发展不同步的问题,使学生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岗位上的应用需求更接近,缩短了岗前培训时间,达到了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教学效果之目的。
(四)赋予学生主动权、提高综合能力
传统注入式的教学模式只是强调工艺知识本身的学习,不利于学生学习潜力的开发和兴趣的培养。应用多媒体技术的交互作用,可使学生与计算机进行信息交流对话、提出问题,大大提高了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赋予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权,激发了学习合成氨工艺课的兴趣,培养了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锤炼了学生自学能力和信息搜集、归纳、总结的能力。
二、多媒体技术在合成氨工艺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我们选择中心技校化工专业为实验对象,得到的效果更具有说服力。
(一)研究过程
1 对象内容。研究对象是以05化工三班作为实验组,学生41人;以基础相同的平行班05化工四班作为对照组,学生40人。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教学由同一位教师承担,课程进度及教学计划同步进行,并对各项成绩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在学生进入实习阶段,再对学生进行相关技能素质测试、分析和比较。
2 教学工具。实验组采用多媒体技术,即应用电声、图形、动画、录像等制作的课件进行教学;对照组用传统方法,即应用粉笔、板书、板图,或使用布质挂图、设备模型等进行教学。
3 实验过程。
(1)制作多媒体课件。把教材内容(如造气、变换、铜洗、合成等单元)以图形、动画、录像等形式分别做成课件。例如,在制作氨合成塔结构课件时,以动画分解和动画合成的形式表现和描述其内部构成,分别对塔内预热部分、换热器部分、催化反应部分的组成、设计机理、工艺条件、操作要领等进行剖析和讲解;对吉化化肥厂的设备进行录像,让学生观察实物等。这样的教学,既生动又直观,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愿学,便于理解,记忆深刻。
(2)配备解说词和选择背景音乐。解说词是多媒体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解说来完成部分知识的传授。音乐能够提高人的素质,开发人的智力,愉悦人的精神。学生在听音乐活动中,大脑的两半球能得到和谐发展,能激发想象力、创造力。所以课件需要选择背景音乐来衬托。
解说要求内容正确、重点突出、速度适中、语言规范。背景音乐要求与演示内容搭配得体,例如:在演示合成氨现场装置时选用轻音乐《月光》:在演示设备结构时,选用的是《日光海岸》;在讲授工艺流程时选择《微风山谷》等。这些背景音乐可以根据要求播放或取消。画面和内容由教师控制(静止、正常、回放)。
(3)测试与反馈。充分应用多媒体技术的交互性,即人与计算机可进行信息交流对话的功能,把课后复习和自测题内容,设计在CAI课件中[1],使学生在课程结束时能够及时目测和反馈。同时,也可以达到及时复习、总结之目的。这样,有利于教师对授课内容及进度进行完善和调整。
(二)效果反馈
1 平均成绩和学生满意率比较。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并有显著性差异。见表1:
三、结论
多媒体技术具有多样性、灵活性、生动性、简捷性等优势;而合成氨工艺的教学内容大部分与机理、结构、功能、条件、过程等相关,所以,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合成氨工艺教学,产生了明显的教学效果。一方面,提升了合成氨工艺的教学效率,同时,教师在授课、制作课件的过程中,自身的知识面也得到了扩展和升华,提高了教学水平,促进了教学发展;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倾听、观察、模仿、练习等能力的训练,使学生在学习中有计划、有目的地掌握知识,对知识进行分析整理,将所获得的丰富表象进行归纳,形成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这对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志强,多媒体技术及应用[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程桂花,合成氨[M],化学工业出版社,1998
合成技术及应用范文6
关键词:铝合金半固态成形
0前言
半固态加工技术主要应用于汽车零件制造方面,另外,在军事、航空、电子以及消费品 等方面也进行了产品开发。多数情况为铝、镁合金的半固态压铸、模锻以及注射成形。所谓半固态金属加工技术即在金属凝固过程中,进行剧烈搅拌,将凝固过程中形成的枝晶打碎或完全抑制枝晶的生长,然后直接进行流变铸造或制备半固态坯锭后,根据产品尺寸下料,再重新加热到半固态温度,然后进行成形加工。金属半固态成形技术(Semi-solid metal forming,简称SSM)是在20世纪七十年代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学者M.C.Flemings等人首次提出,该技术具有高效、优质、节能和近终成形等优点[1~3],可以满足现代汽车制造业对有色合金铸件高致密度、高强度、高可靠性、高生产率和低成本等要求,因此倍受汽车制造厂商以及零部件配套生产厂商的重视。
1.半固态成形工艺
半固态金属加工技术主要有两种工艺:一种是将经搅拌获得的半固态金属浆料在保持其半固态温度的条件下直接进行半固态加工,即流变成形(Rheoforming);另一种是将半固态浆料冷却凝固成坯料后,根据产品尺寸下料,再重新加热到半固态温度,然后进行成形加工,即触变成形(Thixoforming),后者在目前的生产条件下占主导地位。通常铝合金的半固态加工技术主要有三道工序:半固态坯料的制备、二次重熔和触变成形。触变成形作为半固态加工技术的最后一道工序,是影响半固态成形件组织和性能的关键工序,直接影响着半固态成形件的组织和性能。半固态金属加工技术可分为半固态金属铸造法和锻造法。
1.1半固态铸造工艺
半固态压铸工艺是目前半固态金属铸造成形的主要成形工艺。半固态铝合金压铸是将半固态坯料二次加热至坯料组织恢复到40%~60%球状初生固相颗粒和共晶液相共存的固液混合态,随即用夹持工具夹持到压铸机压射室中压铸成形。
半固态压铸工艺与普通液态铸造相比具有许多明显的优点:①铸件的凝固收缩减小,铸件尺寸精度高、外观质量好,减少了机械加工量,甚至可以得到无机械加工余量铸件;②提高铸件力学性能。③消除了常规铸件中的块状晶和粗大树枝晶,铸件组织细小、致密,分布均匀,不存在宏观偏析;④金属充型平稳、无湍流、无飞溅,而且充型温度低,延长模具寿命;⑤简化铸造工序,降低能耗,改善劳动条件,由于凝固速度快,生产率也得到提高。
1.2半固态锻造工艺
在国内生产汽车铝轮毂工艺基本上为低压铸造方式,但对于大尺寸轮毂,必须以非铸造方式生产的轮毂。目前,锻造铝轮毂以载货车和大型客车铝轮毂生产为主。半固态锻造工艺,是指坯料在半固态下也就是在含有30%~50%液体状态下在专用锻压机上一次快速成形。此法的关键是必须制取细小的均匀的球形晶粒坯料,然后按所需质量锯切成锻造坯料,在自动控制加热温度的炉内加热到半固态,由压力机一次压制成型。
锻造半固态金属可以在较低的压力下进行,这使得一些传统锻造无法成形的形状复杂构件可以在半固态金属锻造方法来生产,半固态锻造可以成形变形力较大的高固相率的半固态材料,并达到一般锻造难以达到的复杂形状。而且,可以用于制造用普通锻造难以成形的许多超合金,有可能用半固态锻造技术制造出特殊材料的耐热零件。半固态锻造是在由计算机控制的自动化生产线上进行,具有生产率高、再现性强、尺寸精密、切削加工量少等优点,此工艺方法应该是我国汽车铝轮毂生产的新途径。
2半固态成形技术应用现状
自金属半固态成形加工技术概念出现30多年的时间以来,得到国际上广泛关注,并已成为当今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在一些工业发达国家已开始应用于汽车制造业,进入商业化生产,并展示出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从1988年开始,美国的AEMP公司(Alumax Engineered Metal Process),为Bendix牌小轿车生产了250万件铝合金主制动缸,为Ford汽车公司生产了250万件铝合金压缩机活塞,其成品率几乎为100%[4~5]。到上世纪90年代,世界上很多大的汽车制造商都开始大规模采用半固态技术生产的汽车零部件。半固态成形技术的主要市场是汽车工业,成形工艺以铝合金的触变成形为主。目前,用半固态成形技术生产的汽车零件包括刹车制动筒、转向系统零件、摇臂、发动机活塞、轮毅、传动系统零件、燃油系统以及汽车空调零件等,已经应用于一些名牌轿车上,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我国制造业,尤其是汽车、摩托车、机械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将为半固态技术开辟广阔的市场。中国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将为国内带来大量产品的国产化要求,特别是随着环保和质量要求的提高以及工业发达国家将能耗相对较高的制造业逐渐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客观上为半固态技术在我国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半固态成形法是目前铝合金零件成型的先进技术,国内对这种技术的研究起步较晚,实际应用得很少。
3. 半固态成形技术的发展趋势
半固态加工技术虽然在国内外都有较多的研究,我国在半固态金属成形技术领域的研究和国外相比还相对落后,甚至在某些领域还是一片空白,为了国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提高我国汽车工业的水平和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需要采用各种新工艺和新材料来装备我国的汽车工业,而推动半固态金属成形技术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是目前的关键。就国内外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半固态金属成形技术的发展动向如下:
(1)触变成形存在产品成本高;生产过程控制任务重;设备投资大等缺点。而流变成形具有流程短、能耗低、设备投资小、连续性强、生产率高等优点,于是流变成形的研究和应用目前重新成为半固态加工技术领域的热点,更多的研究人员会转向金属的半固态流变成形理论和应用方面的研究,以降低半固态产品成本,节约能源。
(2)目前国内外已经开发出了半固态成形过程数值模拟软件,但应用范围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流变成形和触变成形过程进行计算机模拟,促进半固态金属成形的理论研究将是另一热点。
参考文献
[1] 张莹,黎和昌等.半固态金属成形技术的发展现状[J].江西科学.2004,22(2):138~1142
[2] 杨湘杰,郭洪民.非枝晶铝合金(A356)半固态感应加热模式及控制模型[C].中国压铸、挤压铸造、半固态加工学术年会论文集,2001.
[3] 李明茂,杨斌,王智祥.半固态金属加工技术.铝加工[J],2004,(158):42~45
[4] 张奎,刘国钧等.半固态金属制备原理与应用[J].稀有金属.1998,22(6):447~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