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国内绿色建筑案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国内绿色建筑案例范文1
关键词:绿色建筑,低碳,上海世博会
1 引言
如果要评选2009年最流行的词汇,“绿色”和“低碳”一定榜上有名。随着全球资源短缺情况的日趋严重,城市发展陷入了瓶颈区,我们迫切地需要一种理想的“可持续发展”城市模式,来化解由于工业革命以来200年的“高碳”城市给人类社会带来的灾难风险。,低碳。
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低碳经济应运而生,成为了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所谓低碳经济,是一种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煤炭和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的经济,也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低碳城市则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然过程。,低碳。
2 低碳城市需要绿色建筑
当今世界,全球化和城市化已经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城市作为人类经济活动的中心、社会发展的心脏,面临着能源短缺和环境恶化的双重危机,为了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追求“低碳”的城市模式已势在必行。2009年,中国城市发展高峰论坛暨《城市蓝皮书》会上提出,低碳城市作为节能减排和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载体,将引领未来城市建设的新趋势。
建筑作为城市的主要载体,占用了大量的土地,并消耗着巨大的能源。因此,要发展低碳城市,首先要求建筑实现生态转型,而绿色建筑就是城市建筑生态化的产物。它的基本内涵是减轻建筑对环境的负荷,节约资源及能源,提供安全、健康、舒适性良好的生活空间,亲近自然,并能够做到人、建筑、环境的和谐共处和永续发展。
3 上海世博会绿色建筑诠释低碳理念
上海世博会园区内的各种建筑、场馆均采用了大量的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新创意,反映出世博会所思考和前瞻的理念,体现着“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这些作品传达了21世纪建筑的新思潮:节能、环保、健康、绿色、和谐、多样。笔者通过实地考察,选择了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建筑,来探讨上海世博会绿色建筑诠释低碳理念的技术手段。
3.1 世博轴:阳光谷
世博轴是上海世博会园区主入口及空间景观和人流交通的主轴线,为半敞开式建筑,地下、地上各两层,全长1045m,宽约100m,建筑面积25.2万m2,是一个集商业、餐饮、娱乐、会展等服务于一体的大型商业、交通综合体,也是园区内最大的单体项目。
世博轴的设计充分引入生态、环保和节能的低碳理念,通过大型张拉膜结构顶盖和轻型钢结构搭建起“喇叭花”状的阳光谷,将绿色、新鲜空气和自然光引入各层空间,大幅降低照明、通风、降温所使用的能耗;圆锥形的阳光谷还可像漏斗一样收集雨水后再处理,提供厕所、绿化灌溉等用水;此外,还采用地源热泵、江水源热泵、LED照明等环保节能新技术。,低碳。
图1 世博轴景观图2 “喇叭花”状的阳光谷图3 自然采光
3.2 法国馆:垂直花园
法国馆位于世博园区C片区,设计师雅克·费里埃则希望通过“感性之城”的设计理念,表达对水环境及绿色植被的重视。
漂浮于水平面的法国馆尽显水韵之美——溪流沿着法式庭院流淌、小型喷泉表演、水上花园。法国馆在展馆内部呈现了垂直的法式园林,与水面上的倒影交相呼应,而屋顶也被绿色所覆盖,绿意盎然、动感十足,由此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垂直花园”。这一设计理念主要是考虑到目前一些特大型城市的拥挤状况,需要对建筑和自然进行重新布局。
图4 法国馆鸟瞰效果图图5 法国馆外观
图6 法式内庭院图7 建筑底层架空溪流环绕
图8 垂直的法式园林
3.3上海案例馆:沪上·生态家
沪上·生态家是专为上海的地理、气候条件量身打造的实物案例项目,它位于浦西E片区的城市最佳实践区北面。
沪上·生态家通过引领一种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诠释了绿色生态之家的设计理念。它的总建筑面积3147 m2,建筑整体以灰、青、白为主色调,兼以绿墙、砖墙、玻璃幕墙和景观水池等点缀,渗透了许多里弄、老虎窗、石库门、花窗等上海地域传统建筑元素,并通过夏三伏、冬三九、梅雨天等本土气候特征,描绘出“沪上”映像。,低碳。该案例对“风、光、影、绿、废”五种生态元素进行一体化设计,“呼吸窗”、“导风墙”等自然通风技术、智能化控光系统、自遮阳系统,以及薄膜光伏发电、垂直绿化、LED 照明和再生材料的综合设计选用等,充分展现了上海未来人居的都市绿色住宅理念。,低碳。
图9 沪上·生态家外观
图10 中庭生态核:植物过滤净化系统
图11 微藻栏杆图12 绿墙图13 人工湿地
3.4 伦敦案例馆:零碳馆
伦敦零碳馆案例的原型是全世界首个零二氧化碳排放的社区——位于英国伦敦南部的贝丁顿零碳社区,它位于浦西E片区的城市最佳实践区北面。
“零碳馆”的设计理念是尽可能减少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使用,以降低二氧化碳排放;与此同时,尽最大可能利用太阳能、风能、生物能、地源热能等,力争使建筑达到能源“自给自足”。“零碳馆”由两栋零碳排放的建筑前后相接而成,总建筑面积2500 m2,四层高。场馆内温度、湿度通过太阳能和22个风力驱动的吸收式制冷风帽系统来调节,电力则通过太阳能发电板和生物能热电联系统产生。此外,还运用了水源热泵、雨水收集回用等技术解决节能减排的问题,并利用环保材料及可回收的废弃物,设计出了各种对人类环境友好的家居用品。
图14 伦敦低碳馆模型
图15 太阳能电池板图16 零碳家园房门
图17 风帽:帮助室外冷空气和室内热空气能完成热交换图18 利用废弃光盘做的椅子
3.5 汉堡之家案例馆:被动房
“汉堡之家”位于浦西E片区的城市最佳实践区北部,它的原型是位于汉堡市的“港口新城”的“被动屋”H2O(Hometo Office)大楼。
“汉堡之家”案例馆是国内首座获得认证的“被动房”,它是一幢高约18m的典型汉堡式传统红砖房,总建筑面积3150 m2,线条硬朗、简洁大气,造型像四个不同方向打开的“抽屉”叠放在一起,并集办公和居住的功能于一体。“汉堡之家”不需要空调和暖气,而是通过一系列可再生能源,如利用地源热泵获得采暖、制冷、通风和去湿,利用太阳能实现建筑能源供应的自给自足和零废气排放,同时结合上海的气候特点,通过隔热隔音、密封性强的建筑外墙创造出相对隔离的空间,使得室内能四季保持25℃左右的恒温,做到冬天保暖、夏天降温,而建筑本身所消耗的外部能源只有普通房屋的10%。
图19 汉堡之家外观:型似抽屉状
图20 汉堡式传统红砖外墙:隔热、隔音、密闭性强
图21 汉堡之家内部构造图
4 结语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而上海世博园区正是由绿色音符组成的优美乐章。“绿染世博”,在上海世博会园区内,所有场馆建筑都以生态可持续为基本宗旨,呈现出最精彩、最集中、最前沿、最适用的绿色建筑技术。,低碳。然而,当这些超前的技术被引入到现实生活中时,究竟该如何规划设计诠释?这需要我们不断地思考和创新,通过更深入的研究、更广泛的实践,在绿色建筑创作和低碳城市规划之路上走得更好、更远。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城市蓝皮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9
[2]辛章平、张银太.低碳经济与低碳城市[J]. 城市发展研究,2008(4):98-102
[3]龙惟定.低碳经济与建筑节能发展[J]. 建设科技,2008(3):15-20
国内绿色建筑案例范文2
论文关键词:安置区,环保节能,低碳社区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大量工业规划区和大型厂矿企业相继增多,因规划和项目建设涉及环保搬迁的村镇需要集中安置,在具体的搬迁工作中不仅需要解决经济适用、功能完备等问题,如何做到环保节能与低碳减排也是集中安置区设计目前面临的一个突出的问题。
1建设低碳安置区的必要性
低碳经济的实质是经济发展方式、能源消费方式、人类生活方式的一次新变革。据统计,国外低碳城市能源消费38%来源于居住用能,33%是各种商用建筑和公共建筑用能,交通用能占到22%,而即便是在伦敦这样的大都市,工业用能也仅仅占到城市能源消耗的7%…。因此可以看出,居住社区用能在城市的能源消耗占到了比较大的比重,而搬迁安置区的建设往往在当地特色、环境良好、功能完备、经济适用方面考虑较多,将低碳理念注入到安置区的社区规划、建筑设计、社区管理中。
2安置区设计的环保节能
安置区的设计要提倡节能、节地、节材,并建立起资源和能源可持续再利用的住宅体系。安置区的生活污水要采取经济适宜的生化处理方式,处理后的出水可考虑尽量循环使用,尽量少排放,绿化、道路清洗及其他冲洗用水采用二次处理后的污水,以节约水资源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大型的安置区可形成区域内的小社区,该社区应具备生活、交通、环保等综合功能。
3国内外低碳社区案例
3.1弗班——德国可持续社区的标杆
德国弗莱堡市郊的弗班区被誉为德国可持续社区的标杆,弗莱堡享有“欧洲太阳能之都”及“欧洲环境之都”的美誉,也是全球率先实现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城市之一。
弗班社区在节能减排、减少交通、社会整治及创造可持续邻里方面都取得了相当的成功经验,例如:1)使用80%木屑及20%天然气的高效热电联产再生能源装置提供弗班区的供暖系统,通过好的隔热及有效的暖气供应大约可减少60%的CO,排放;2)提倡“生活不须有车”的交通概念,减少了35%的车辆。与此同时,社区提供各种替代的运输方式(例如共乘、便利的大众运输);3)通过弗班论坛负责的社会工作,居民可参与更多的社区活动,例如创造合作社商店、农民市场及邻里中心等。
3.2上海崇明东滩生态社区
上海崇明东滩生态社区项目涵盖社区总体规划、生态发展、可持续能源、废弃物管理、绿色建筑、交通规划设计和建筑等方面的内容,主要的规划理念包括:
1)碳中和(CO零排放):热能和电力通过风能、生物能、垃圾和城市建筑物上的太阳能光伏板直接获得,建立全国第一个氢能电网;2)绿色建筑:最高建筑仅有8层,采用环保技术,屋顶草坪和植物为天然隔热层,可储存雨水用于灌溉;3)绿色交通:人们的主要出行方式为步行、自行车、清洁能源公交车(燃料电池)、水上出租车,市内建有不受机动车干扰的独立的人行步道和自行车道网络,任何地方到附近公交车站步行不超过7min;4)绿色基础设施:社区建立了集水、水处理与再利用系统,社区内80%的固体废弃物实现了循环使用。
4低碳社区的发展探索
2010年上海世博会,北京的城市最佳案例选择了国奥村,这充分体现了首都对建设低碳社区的勇气和决心,游客参观完之后,都能强烈地感受到“低碳生活离我们并不遥远”。
国奥村这个中国首个成熟的绿色环保社区汇集了30多项环保技术,北京的城市最佳案例选择了国奥村,原因是:1)再生水热泵冷热源系统,可以从污水处理厂排人河道的再生水中提取温度能量,为建筑提供冬季供暖和夏季制冷的能源;2)景观花房生态污水处理系统,可以将生活污水集中至景观绿化花房,利用动植物的食物链建立起一个水体生态平衡系统,使生活污水得到再次利用,成为小区景观用水;3)这里的窗户中问都是中空的夹层,里面充着惰性气体,惰性气体能降低传热效果,同时窗户外层还有能够隔热防紫外线的膜,从而提高窗户的隔热效果;4)国奥村卫浴设备采用了“复用水”技术的洗手盆和坐厕一体化的产品。洗手盆内有特殊陶瓷阀芯,采用双档节水,防烫伤设计,有效节能减碳,并将洗手盆的污水经过过滤处理储存在坐厕水箱当中,内置自动清洁系统去除细菌和异味,坐厕比传统3/6坐厕节水25%。上海世博会国奥村的入口采用北京古建筑特色的门楼设计,而事实上,谁也想象不到,如此漂亮的展区竞多是建筑废料制成。国奥村用实际的案例,向世博游客展示了一个可以实现、并且很快就能跨人寻常百姓生活中的低碳社区案例。
“不久的将来,可能在上海也会有国奥村的项目。”国奥村负责人表示,奥运会留下来的并非只有精彩的赛事,更多的是奥运精神倡导的人、社会、城市及自然和谐相处,以及新的生活方式的推广与共享。
5结语
当时在建国奥村时,很多地方许多人都不理解。比如在选址上,要求附近有多少公共交通设施,提倡用本地的建筑材料等,其实这些要求是鼓励公众多用公共交通,少开车,用本地的材料也是为了减少运输时的碳排放。应该说,国奥村的开发使得我们在观念上有了很大的更新。
国内绿色建筑案例范文3
大会开幕前率先举行的“BIAD建筑实践与建筑教育展”以推广“BIAD设计”品牌战略、介绍BIAD与中央美术学院合作办学成果及展示BIAD代表作品为主线,成为当日展会中的亮点。清华大学教授吴良镛、中国工程院院士马国馨、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潘公凯、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张宇、全国勘察设计大师胡越以及《建筑创作》杂志社主编金磊等到场祝贺。张宇副院长在讲话中回顾了BIAD与中央美术学院合作办学5年来的发展历程,并以翔实的数据展示了BIAD将“建筑服务社会”的核心理念深入到建筑教学实践中的成果。吴良镛院士及马国馨院士分别就教育的全球化、大众化、多元化做了评述。
建设部副部长黄卫、著名教授吴良镛先生、齐康院士等来自国内外建筑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出席了此次国际建筑教育大会的开幕式并致辞。
在学术交流活动中,国内外多位建筑教育专家以建教育的职业训练,建筑教育的课程教学研究、建筑教育的校际交流等为题,进行了学术交流和研讨。
9月16日,本次大会圆满落幕。
(何蕊)
《建筑创作》等承办中国科协“公共科普场馆生态环保节能巡礼展”
2007年9月8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题为“节能环保,和谐发展”的年会在湖北武汉光谷体育馆如期召开,同期同地,公共科普场馆生态环保节能巡礼在光谷体育馆开展,该展览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湖北省人民政府主办;中国图书馆学会、BIAD传媒《建筑创作》杂志社、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和湖北省科技馆承办,湖北省图书馆、武汉市图书馆协办。本次展览内容详实,分为理念篇和案例篇。理念篇通过节约能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健康舒适及虚拟现实五大板块向公众介绍了绿色建筑、生态环保、人类社会可持续的良性发展及数字模拟等科普常识。案例篇则结合适用于公共科普场馆的具有节能环保作用的新设施、新产品的图片对在生态环保节能方面较有特色的中国科技馆新馆、国家数字图书馆、首都博物馆、汉诺威博览会26号展厅等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科普场馆进行了全方位的立体展示,从建筑结构上诠释分析了节能环保的设计理念,宣传了节能环保新技术以及绿色建筑物我两谐,天人合一的新理念普及了节能环保相关知识,促进了公共科普场馆的标准化建设。
国内绿色建筑案例范文4
所谓绿色设计,顾名思义即绿色的设计,首先要在设计中满足人的物质精神双重需求,又要将“绿色”这一概念贯穿到整个设计之中。当代绿色设计的手法多种多样,不仅可以从材质选择、施工工艺等方面施以改变,还可以通过技术的进步、形式的变化达到“绿色”的效果,而当下最为人们关注也是可以最直观地改善环境的手段便是通过最新的科学技术来达到设计的绿色化、人性化、生态化。
2绿色设计的新趋势
新科技和新工艺的发明和使用代表了环境艺术学科乃至整个社会环境保护的前沿思想,新技术更多的是考虑如何研发新的技术来改善能源的使用,使用最少的能源创造出最好的设计,同时又不破坏设计原有的功能需要。如以室内设计中的取暖技术为例,新的取暖方式——地暖的采用,不仅能够使取暖效果更加均匀,提高暖气的舒适度,而且使用地暖可减少空气的对流降低室内的灰尘。其节约能源和隔音效果也非常显著。另一种更为人们熟知的技术手段便是将室内设计室外化,通过把室内室外相互延伸,将室内空间室外化,使建筑宛若是自然中天然形成的一般。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带来了建筑设备、建筑结构和建筑材料等的改变,那么设备、结构、材料之间的协调方式、施工工艺必然也随之改变,新的协调方式和施工工艺要求我们在设计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到空间的形式与功能的合理分配方面,更要结合新的先进技术和新的设计理念,更多地将绿色设计运用到环境艺术设计之中。
3案例分析
3.1深圳万科中心
“漂浮的地平线,躺着的摩天楼——一个位于最大化景观园林之上的水平向超高层建筑”——深圳万科中心设计手法:(1)深圳万科中心拥有一个向市民开放的公共活动场所的开放公园。超过100%的绿化为市民留下了足够的避暑和嬉戏场所。建筑采用地步架空的技术架空9至15米,形成了局部的生态系统和微气候,保证了建筑的自然通风。万科中心在保持总体规划合理的基础上对建筑单体进行设计,利用自然技术、绿色建筑材料等低成本、低投入的方式对周边的生态系统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采光:可根据不同朝向设置调节的遮阳体系,其可动式外遮阳的表面和可转动式悬挂立面遮阳系统,既保护内层玻璃减少光晒和风力,又不会阻挡窗外优美的风景,一举多得。通风:建筑的开窗率高达30%的玻璃幕墙结构保证了良好的自然通风和空气对流。万科中心屋顶放置了太阳能光伏电板,降低了万科中心14%的总体能耗。在室外空间,尽量采用渗水铺装的露面以加强雨水的渗透,种植本地树种,利用各种与景观相结合的措施,减低雨水冲刷,保持当地水土环境的同时又减少灌溉用水。建筑内部采用速生、可再生材料进行设计和装饰,如钢材、玻璃、地毯、竹等速生、可再生材料。(2)1)万科中心在施工中尽量使用本地材料,方便运输和采用,减少材料运送过程中的能源消耗;2)使用回收材料修复和再利用,如钢材、水泥等材料重复利用,降低对新材料的需求,减少废弃物的产生,而且在节约能源的同时减少新材料生产过程所产生的环境影响;3)绿色的施工:为了减少对不可再生材料的使用,施工中采用大量可再生材料。回收并抢救建筑拆除和场地清理产生的废弃物,开辟专门的空间用于回收废弃物,并要求按照类别分别进行回收。
3.2英国诺丁汉大学新校区
诺丁汉大学占地330英亩,校园风景如画,是英国最漂亮的大学校园之一,是一个优秀的新型绿色建筑案例,是具有代表性的绿色设计的建筑实例。设计手法:(1)约12公顷的月牙形基地是在原有的自行车工厂用地的基础上更新再利用的。基地的东北面是巨大的工业仓储设施,而在西南面则是住宅小区。如何在工业与人类聚居地之间建立一座协调的桥梁,霍普金斯的设计是建造一个沿基地地形自然弯曲的水体,在产生动态环境的同时起到软化边界和缓冲的作用。沿着这一弯水体建筑的主体由此展开,并由一架空廊道贯穿。与基地的两个出入口连通的是一个林荫通道,位于建筑体的背面,为人们提供安静休闲的场景。这一线性人工湖是设计师设计重点,人工化的痕迹不利于绿色设计的表达。因此在这一水体的设计上,人工化被尽量避免,而试图创造一种人工的自然平衡。同时通过对雨水的回收利用、培养水生动植物去带动水体的生态循环等措施减少人工保养费用等。(2)通风:对于自然风的利用是体现可持续性与绿色设计的另一重要方面。诺丁汉校园的通风设置是在充分利用自然通风的基础上辅以有效的机械通风装置。夏季时,风经过湖面得到自然的冷却;在冬季,住宅区背面的树林则成为有效的挡风屏障。(3)采光:在采光上建筑师考虑了适合的太阳水平角和高度角把光电板安置在中厅,中厅具有充足的阳光,进入教室的气流在这里得到加热。这些太阳能光电板用于提供驱动机械通风扇的能源,同时它们起到一定的遮阳作用。
4结语
国内绿色建筑案例范文5
[关键词]绿色建筑;“双零楼”;建筑节能;“垂直森林” 文章编号:2095-4085(2017)02-0085-02
绿色建筑是从各个方面严格把控能源消耗,减少建筑本身对环境的破坏,提高能源利用率作为前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控制:(1)严格把控整栋建筑的能源消耗。(2)单体建筑结构(如外墙玻璃幕墙屋顶)对能源保持的要求减少能源的散失。(3)与建筑物空间体积为基本参量设置节能要求。
1节能设计发展要求与建筑实例
1.1绿色节能建筑实例――“双零楼”
位于郑州经济开发区的“双零楼”有效的还原了绿色建筑要求。“双零楼”是国内第一座可再生能源技术与建筑完美结合的示范工程,为河南省第一座绿色环保建筑,为国家住建部绿色建筑示范工程。建筑面积6100 m2,采用十三种节能减排技术,包括太阳能热水技术,空气机热器技术,热源热泵系统等先进节能技术体系。大楼建设过程中,采用了48种环保新材料、能源集热器、保温地板等先进科学技术。采用兼具隔热和防噪音功能的双层中空玻璃,墙体采用外墙保温塑胶铝质板材。整栋建筑集聚了诸多节能减排技术,包括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发电墙,风能发电机。真正做到整栋建筑资源循环与可持续,减少能源消耗。
“双零楼”的建设遵循零污染、零排放的要求。另一先进节能技术体现在污水零排放方面。整栋建筑屋顶记录地磁间建设了雨水回收系统,院内铺设雨水回收砖,雨水经过统一回收过滤处理后,可用于生活办公等日常用水。“双零楼”建筑前期投入成本高,但后期使用成本低的能源消耗少,符合绿色节能建筑理念。先进科技支撑着绿色建筑未来的发展,提供了绿色节能技术,向着更高层次的绿色、环保、生态节能方向发展。“双零楼”传递出节能环保生态的建筑理念,为绿色建筑的成功典范。
1.2“垂直森林”项目设计
“垂直森林”这一超前的绿色建筑理念最先由意大利建筑设计师斯特凡诺・博埃里提出并付诸于建筑实例的,是一个近年来流行起来的摩天大楼类型。米兰“垂直森林”作为经典的城市与自然相协调的案例,建筑有效且安全的将800棵乔木以及诸多灌木种植在一高一矮两栋塔楼的外立面上,其绿化面积相当于两万平米的林地,实际只需要十分之一的外墙建筑面积,在不侵占城市土地面积的前提下,增加三维空间层面上的城市绿化率,于2014年“垂直森林”项目获得IHP(国际高层建筑大奖)。
近期国内公布了南京“垂直森林”项目,是米兰设计的翻版。南京的“垂直森林”项目由三部分组成,分为商用中心和住宅区。矮楼高108 m,高楼200 m,一高一矮两座塔楼外立面种植约1000棵乔木、2500棵灌木。年减少碳排放35 t,日均产生60kg氧气,改善建筑物室内外空气条件。
2.1节能可持续的建筑理念
绿色建筑的能耗使用应包括可再生能源,加强能源的再利用。采用节能措施,包括热源地泵技术、外墙保温隔热技术、余热回收技术。充分发挥生态能源可回收利用的优势,建设过程中应尽量使用大自然可直接获得能源,减少能耗,实现自然与人文建筑的融合,避免大气污染物及二氧化碳的排放。G色建筑与一般建筑相比可降低建筑物能源消耗70%-80%。
2.2节约资源与环境友好的发展模式
绿色建筑的主旨在于选择环保健康的发展模式。随着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商品房建设追求标准化,城市化,产业化,导致近些年新建商品住宅形式单一、能耗高、污染环境,然而绿色建筑追求大自然环境的充分利用,尊重自然与人文环境相协调。世界著名旅游目的地威尼斯水城就充分利用了沼泽等天然条件,创造出别具一格的水上城邦。绿色建筑的理念就是在建造过程中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消耗,保护环境,选择可再生资源,降低消耗,减少排放和污染。绿色建筑的优势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占用公共空间小,资源少,提高舒适度。在建筑物建设投入初期减少能源的消耗与输入,以减少环境污染负担和保护资源为前提,大力发展中小户型,整合资源分配,提高能源利用率。
(2)环境友好型建筑以及再生资源的利用。实现生态文明与人文建筑的协调发展,形成良性循环创造出和谐健康的宜居环境。着手改善生物废弃能源的循环利用,如自然降水的循环利用。钢结构建筑强度高,在绿色建筑中可以采用。
(3)打造绿色低碳GDP的思想观念。建筑行业长期发展和产能的带动需要水泥钢材等行业发挥作用,如果可以打造绿色低碳环保建筑,形成与之相关的产业就可带动环保绿色建筑等行业的发展。
国内绿色建筑案例范文6
关键字:碳中和理念开发新能源节约能源
中图分类号:P7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猛增,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对整个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严重威胁,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引起了全球重视,低碳经济理念应运而生,低碳社会、低碳城市等新概念如潮而至。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节约能源不仅涉及工业行业,而且更涉及到建筑行业。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建成1平方米的房屋,约释放出0.8吨碳。建筑中的能耗主要来自于采暖、通风、空调和照明等设施,这些设施运转的能量在产生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从而使建筑成为二氧化碳的排放大户。因此,尽快建设绿色低碳建筑项目,实现节能技术创新,建立建筑低碳排放体系,注重建设过程每一个环节,以有效控制和降低建筑的碳排放,并形成可循环持续发展模式,使建筑物有效节能减排并达到相应标准,是中国建筑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碳中和理论及在建筑中的应用
碳中和也叫碳补偿,是现代人为减缓全球变暖所作的努力之一。利用这种环保方式,人们计算自己日常活动直接或间接制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并计算抵消这些二氧化碳所需的经济成本,然后个人付款给专门企业或机构,由他们通过植树或其他环保项目抵消大气中相应的二氧化碳量。
与传统的建筑设计理念不同,碳中和理念下的建筑设计强调在最初的设计阶段即对包括方案设计、建材选择、建筑施工、建筑使用、建筑维护及维修、建筑解体、废弃物处置的建筑全生命周期进行整体设计,从而实现建筑全生命周期过程中的碳排放量及能源消耗的最小化。由于篇幅限制,本文只针对碳中和理念在建筑使用阶段中的应用进行讨论研究。减少建筑使用阶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及对环境的影响,可以从开发利用新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生物能、地热潮汐能在内的可再生能源[1]和减少能源利用,提高建筑舒适度两个方面采取措施。以下案例分别从“开源”和“节流”[2]这两方面进行讨论。
三、案例分析与比较
碳中和理念在建筑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国内外建成了许多这方面的优秀的建筑项目,下面介绍两个典型的按照碳中和理念设计的建筑。
1、丹麦碳中和生态住宅——生命之家
生命之家是丹麦第一个按照碳中和理念设计的住宅建筑,见图1。该项目充分考虑自然采光和太阳能的利用,产生的能源不仅可以满足一家四口的使用,还能产生多余的能源提供给公共电网[3]。
图1 “生命之家”节能示范住宅
(一)新能源的运用
生命之家使用的新能源有:1)太阳能集热板,在两个屋顶窗之间,安装了6个同样规格的太阳能集热板,这些集热板能够满足建筑整体65%的能源需求,包括取暖和热水供应,并且同时为建筑热力泵提供动力,此6块集热板每年产生的电能约为2000千瓦时,预计该项目投入使用30年以后所生产的剩余能量累计总额,将与生产所使用的所有建材所耗费的能量相等。2)太阳能电池,屋顶窗配备了太阳能电池驱动的电控室外防护遮阳卷帘,它可以降低90%的太阳照射热量,提高窗体的隔热性能。
(二)节约能源的措施
在满足建筑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体型系数,尽量提高外墙、门窗等维护结构的保温系数,设置活动的木质幕墙,来提高大面积玻璃的保温能力。整座建筑使用了极具保温隔热性能的节能窗、智能电控窗、电控遮阳产品,以及太阳能动力系统,使建筑整体热量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
2、宁波诺丁汉大学可持续能源技术研究中心
该建筑综合了世界先进的建筑节能设计理念和绿色建筑技术研究成果使得楼宇能耗最小化,基本实现整个大楼能源的自给自足[4]。
(一)新能源的运用
该建筑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及浅层地热等可再生能源资源,通过可再生能源的集成实现建筑的能源需求不依赖或基本不依赖于电网,实现能源的自给自足。
(二)节约能源的措施
被动式节能设计通过建筑体型、覆土设计、围护结构设计、热质材料设置、自然采光、自然通风组织等措施,减少建筑采暖、制冷、通风和照明的电力消耗,达到建筑节能大于65% 的设计目标。
四、启示
综上所述,碳中和理念运用于建筑设计后,建筑的节能途径更加广泛,在开源方面,新能源的类型由之前的太阳能扩展到了风能和地热能等,新能源的模式由之前的太阳能集热器扩展到了太阳能空调,太阳能光伏发电,太阳能沼气技术,风能发电技术,地源热泵技术等。在节流方面,也由之前的节约使用不可再生能源扩展到了节约能源与高效使用能源并重。
碳中和理念在建筑中的应用是缓解能源危机、减轻环境污染、改善生活工作条件、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一项根本措施。作为当代建筑师,不应该只追求建筑造型上的新颖独特而忽视了能源的浪费。我们应建立生态建筑思想,尊重自然环境,用科学技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方法进行规划和设计,将碳中和理念贯穿于设计的每一个环节,设计出更多符合时代要求的、高效低能耗的建筑作品,使建筑设计理念上升到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杨基春,新能源在建筑节能领域中应用的思考[J].应用能源技术,2008(3)
[2]刘加平,武六元.建筑节能与建筑设计中的新能源利用[J].能源工程,2001(1)。
[3]吴韬、郭晓晖等.能源自给自足的绿色办公楼——宁波诺丁汉大学可持续能源技术研究中心[J].建筑学报,2008(10)
[4]郭成林、赵金彦.丹麦的绿色建筑实践[J].建筑学报,2010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