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体育锻炼的基本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体育锻炼的基本方法范文1
〔中图分类号〕 G633.9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09(A)―0028―01
课外体育锻炼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任务的基本途径之一。它是学校体育教学形式的延伸,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但是,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经常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人数少之又少,偶尔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占40.8%,很少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占28.6%,不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占24.4%,这些数据充分表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没有得到普及。那么,影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呢?
1. 缺乏体育场地和器材。近年来,虽然兰州市各中等职业学校加大了对体育的投入,改善了学校的场地设施,但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缺乏体育场地和器材的还是占85.6%。学校体育场地建设跟不上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加的矛盾。学生活动场地极其匮乏,制约了学生锻炼的积极性。
2. 学校没有很好地组织和领导。学校的领导和组织是开展好课外体育锻炼的关键,没有学校领导的组织支持,课外体育锻炼是无法开展的。学校对课外体育锻炼安排时间少,显得学校领导对课外体育锻炼不够重视,挫伤了师生课外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3. 学生一致认为课外体育锻炼需要得到体育教师的指导和帮助,特别是希望在体育知识、锻炼的方法和手段上得到老师的指导。另外,45.3%的学生未形成对体育锻炼的爱好和习惯,有自卑心理,成为他们参加体育锻炼的障碍。有的学生则对课外体育锻炼重视不够,怕苦、怕累,对课外体育锻炼没兴趣。
针对这些现状,如何来推进中职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策略的实施呢?
l. 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培养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兴趣。课外体育活动有别于体育课教学,其活动内容可以是各种类型的体育知识讲座、体育演讲比赛、体育欣赏、体育图片资料展览等。近些年来,部分学校甚至开始尝试体育俱乐部的活动形式,受到了学生广泛的欢迎。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活跃校园文化和营造体育文化氛围,还可以扩大学生的体育知识面,从而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
学生参加课余体育活动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内容、形式和方法,来满足愉悦身心的情感体验。此外,学生体育特长的形成与保持也需要学生在课余体育活动中不断强化、巩固和提高。课余体育活动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运用所学体育基本知识施展体育才能的机会。因此,课余体育活动对培养学生的锻炼兴趣有着重要的作用。
2. 加强对课外体育锻炼的组织和管理。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研室应在学校主管校长的领导下,加强对课外体育锻炼的组织和管理,制定出课外体育锻炼的制度和计划,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课外体育锻炼。体育行政部门应认真贯彻并不断完善有关法规、制度,确实保证学生每天有1小时锻炼时间,将抓结果转变为抓过程。
同时,应加强学校体育场地的建设和完善,以满足学生教学、训练和课外体育锻炼的需要,提高学生人均占有体育场地面积。
3. 以学生为主体,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自觉积极性不是自发的,而是需要教师通过一系列细致的工作才能调动起来。所以,必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主导作用的具体表现,应该是给学生提供和创造条件,促进外因迅速转化为内因,从而调动起学生的自觉积极性。
4. 加强体育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课外锻炼的能力。课外体育锻炼体育能力的培养,既有赖于学生对体育卫生保健知识、技能的学习与运用,也有赖于体育课程内容的进一步充实、更新和教学方法的改进。因此,体育课程内容的科学性、趣味性和实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体育锻炼的基本方法范文2
【关键词】数字健身教学系统;学生;体育锻炼;能力;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33-0094-02
一直以来,人们都倡导每天需要进行一定时间的体育锻炼,尤其是在校学生,更应该注重进行一定程度的体育锻炼,因而就开设了相关的体育课,并且每天都安排固定的时间让学生做操、运动,帮助学生锻炼,保障其健康成长。但是就目前而言,大多数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热情与参与度极高,但是对于体育课的热情比较低,甚至出现不愿意上体育课的现象。这与学生对于体育基本知识、概念认识不清有着一定的关系。随着科技的发展,可以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引入数字健身教学系统来帮助学生认识相关的体育概念,进而提升学生体育锻炼的能力。
一、我国体育课程的教学现状
1.学生欠缺体育锻炼的知识
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的最主要原因在于,体育课上任何行动都被限制、束缚住了,变得不自由,这归根结底是由于老师教学方法的不妥当而造成的。与此同时,迫于升学的压力,学生每天有很多的文化课作业,因而对于相关体育知识的学习较少,缺少相应的体育锻炼,进而导致肥胖率上升、视力不断下降、耐力素质指标持续下滑,等等。
2.体育教学的内容与方式过于陈旧
就目前而言。大多数学校的体育教学仍旧秉持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式与内容过于陈旧,学生没有强烈的兴趣,因而也就不想上体育课。据此,学校在进行体育教学时,需要利用现代化技术,对相关的体育活动内容、方式进行创新,增强体育活动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锻炼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意志与品质。
3.关于发展学生体育锻炼的研究比较少
由于受升学压力的影响,老师、学生、家长都对体育锻炼不重视,同时相关的研究资料也比较少,研究的内容多为锻炼的行为习惯、方式方法、兴趣、动机、意识以及存在的问题等,其广度与深度远远不够。因而,教师在开展相关的体育活动时,没有较多的参考资料与理论予以支撑,体育教学的创新难度比较高。
二、数字健身系统的基本应用依据
利用数字健身系统来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能力,是解决学生对体育课程参与度不高的重要方法措施,其基本的应用依据如下。
1.学生缺乏对体育锻炼基本知识的掌握
就目前而言,学生喜欢体育运动但是不喜欢参与体育课程的现象逐渐突出,这与学校体育教学工作开展的方式有着极大的关系。在体育课中由体育教师对课程教学进度和时间进行一定的控制,使得学生在参与体育课程活动学习中难以进行自由随性的运动,并从中获得乐趣。据此,想要对体育课程教学状态和教学格局进行有效的转变,就需要引入数字健身教学系统,并对学校体育教学提供充分的实践助力。
2.致力于实现体育课程的形态创新
2011年国务院颁布《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其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提升我国青少年人口群体基本身体素质水平,同时还为我国的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发展与创新提供相关的理论指导思想,进而推动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与提升。对此,为了有效地改善我国现阶段的体育教学工作难题,需在引人数字健身教学系统的前提下,对相关的体育教学工作的方法进行一定程度的更新与变革,增强体育课程的趣味性,最K帮助学生提升体育锻炼的能力。
3.实现学生体育锻炼的能力与兴趣的培养
近年来,数字健身教学器材及相关健身技术的发展。给数字健身器材以及基本的体育健身知识在学校体育教学工作中的联合使用提供了充足的实现空间,而数字健身教学系统作为校园体育教学工作的辅助与补充措施,对我国现代体育教学事业的稳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推动意义。
三、数字健身教学系统的实践研究分析
1.研究对象: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是运用数字健身系统.发展学生体育锻炼的能力
2.研究方法:调查数据分析法
3.实验对象:某市初中二年级200名学生
4.实验器材:数字健身教学系统
数字健身教学系统是随着数字健身器材及相关的健身技术的发展,将先进的多媒体技术、通讯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融为一体并应用于学校体育教学中,使学生能够学到科学、合理的健身知识和技能,进而不断地完善学生体育科学素养和能力。其数字健身教学系统的结构如图1。
利用该系统,教师可以对学生健身与锻炼的信息进行存储与管理。与此同时,学生可以利用其局域网进行交流与互动,进而使其体育锻炼的能力得到有效的发展,还能够学习到相关的体育知识,掌握科学、合理的健身技能与方法。
5.调查结果
通过对这200名学生进行数字健身教学系统的教学其学生的前后体育锻炼的目标变化情况如下表1、表2。
体育锻炼的基本方法范文3
初中生是身体快速成长的重要时期,也是心理变化的关键时期。我国对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状况高度重视,先后下发了我国历史上级别最高的有关体育的文件,将阳光体育运动与体育课、与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并把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纳入教育计划,形成制度,大力推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吸引广大青少年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但是目前,不少家庭陷入了教子误区,从家庭教育目标上看,目标偏高和目标偏离;从家庭教育内容上看,重智育、轻体育,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休息和锻炼时间严重不足。导致了学生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造成了精神萎靡不振,出现了厌学情绪、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拖延症,甚至有的学生有颈椎病、腰椎病等。从家庭教育方法上看,或溺爱或体罚或放任;从家庭教育实施上看,重言传轻身教。从家庭关系看,初中生出现了双面性,即在家对父母脾气暴躁,在外对同学和睦相处。加强学校和家庭的联系合作,促进初中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增强身体素质,家校联动势在必行。
一、家校联动的途径
1.让家长走进体育课堂
新课程的顺利实施,依托的是学校、家庭、社会三方的共同努力。教师是新课程实施的参与者,但不是唯一参与者,家长在新课程中同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让家长走进体育课堂,参与新课程的改革,与教师和学生一起互动,也是进行家校联动的一个好途径。
2.邀请家长观看学校组织的各种体育比赛运动会
每学年学校都要开展各种形式的体育比赛运动会,在运动会中,让家长亲眼目睹自己孩子的表现,为孩子呐喊加油,必要时让家长参与裁判工作。
3.让体育教师走进学生家庭
家访能够实现学校与家庭之间的相互沟通,能够增进学校与家庭之间的相互理解,能够达成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共同合作。家访是增进家校联系,把有关家庭体育锻炼的方法教给家长,让家长知道学生的成长、成才与家庭的居住环境、家庭结构、家长素质、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鼓励家长在假期、周末与学生一起参加体育锻炼,爬山、打球等,形成家庭、学校体育锻炼的良好氛围。
二、家校联动的方法
1.通过体育课传授锻炼的方法和知识
学校体育是家庭体育的基础和保证,体育教学中必须把传授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作为体育课的中心。要结合家庭体育锻炼的内容,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学生通过学校体育课的学习,积累体育锻炼的一些基本常识、锻炼方法和锻炼经验,这样就为家校联动体育锻炼模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更加有利于体育锻炼的广泛开展。
2.结合日常体育课的教学计划,布置家庭锻炼作业
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身体状况,结合日常体育课的教学计划、近期学习的知识、要领等确定锻炼项目。内容要科学全面,除了有体能训练外还有必要考虑到饮食卫生、意志情感、家庭娱乐、户外郊游及家务劳动等方面的知识。
3.学校定期召开现代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会议
通过会议学习先进的体育教育理念,更新体育教育思想,以学习、讨论、交流的形式,让家庭和学校共同认识到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要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通过体育教学,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阳光体育运动。
4.举办家长“阳光体育培训活动”
这对于提高家长的阳光体育理念是很有帮助的。为家长提供丰富和完整的家庭体育锻炼方式和方法,向家长宣传阳光体育运动倡导的基本理念。
5.举办“体育教学开放日”活动,让家长进入体育课堂
让家长观摩“体育教学”课,和孩子一起直接感受体育教学活动。课堂上有家长的互动,特别是他们和自己的孩子一起运动、一起锻炼、一起分组对抗运动,这对孩子是一种极大的精神激励。通过这样的“教学开放日”活动,不但使家长对阳光体育教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而且也使家校联动的开展更深入、更和谐、更有效。
6.利用班会课,让教师、学生和家长面对面地交流体育锻炼和生活中的有关运动问题
让学生参与并发表自己的真实观点,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而且有助于引导家长转变体育锻炼观念,有助于教师改进自身的教育方法,不断丰富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形式和内容。
体育锻炼的基本方法范文4
关键词:大学生;体育价值观;体育锻炼行为
所谓体育价值观,指的是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价值和体育锻炼价值关系的总体看法、态度和观点,可以说是大学生价值观在体育锻炼方面的具体体现,指导并支配着大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那么,大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到底在多大程度上受到体育价值观的影响,其影响作用又有多大?本文通过对700名在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试图对体育价值观与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关系做一些探讨。
一、调查对象和方法
(一)调查对象
依随机抽取原则, 以某大学所有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总共发放700份调查问卷,其中收回问卷回收675份,回收率为96%。有效问卷655份,有效率为93.5%。
(二)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把大学生体育价值观具体细分为体育健康、教育、竞争、休闲和经济价值观等五个方面,采用由学生自评的5 点量表计分法:“完全符合”、“基本符合”、“部分符合”、“基本不符合”、“完全不符合”,得分依次是从5分到1分,调查问卷最终所得总分便是大学生体育价值观的总得分。
二、调查结果:体育价值观与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存在正相关性
(一)体育价值观可以引导大学生自觉进行体育锻炼行为
在社会心理学研究中,有一种观点是人的价值观可以影响其态度,而人的态度反过来又会影响人的行为,也就是说人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到人的价值观的影响的。同样作为一种价值取向,体育价值观具有对人的思想的指向性特征,它可以使大学生在开展体育锻炼行为时具有更大的指向性和自觉性,甚至是成为大学生是否进行体育锻炼行为的标准和依据。据相关研究也证实了体育价值观对于大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确实存在一定的推动和催发作用,也就是说大学生的具有明确的体育价值观,则其对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就越高,反之,若大学生的体育价值观认可度不高,则其体育锻炼行为越少。然而,体育价值观对于大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的推动和促发作用并不能完全概括体育价值观与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之间的关系。事实上,大学生体育价值观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既包括外部客观条件的制约,也受到自身心理因素和主观能动性的影响,且外部和内部的促成因素是辩证统一,相互依存的。同样的的,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也并非只是单纯由体育价值观所决定的,大学生的体育价值观更大程度上表现为其体育锻炼行为的内在推动力,除此以外,体育锻炼行为的产生还受到外在推动力如大学生群体伙伴的影响带动、体育教师的引导以及电视媒体的号召、宣传等。在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产生的外在推动力中,模仿和认同同伴同学的体育锻炼行为也是很多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最初原因。总而言之,很多大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要么是主动积极参与的,要么是被动无奈接受,但归根到底都是在体育价值观和外在推动力的共同作用下促成的。只有清楚了解这一点,才能在实际校园学习活动中更好的引导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
(二)体育价值观与体育锻炼行为的统一、辨证关系
大学生的体育价值观是基于满足自我需求的对体育锻炼行为所持态度的价值取向,具体来说,体育价值观又可细分为五种体育价值观,即体育的健康、教育、休闲、竞争和经济价值观,大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受到这五种体育价值观的共同影响。我们知道,体育价值观对于大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存在一定的推动和催发作用,然而,具体到大学生的每一次体育锻炼行为,并不是由体育价值观所能单方面决定的,准确来说,若是排除掉客观外部环境的影响,如同学的效仿带动作用、体育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媒体的对体育活动外界环境的影响的宣传等,则大学生若对体育价值观有较强的认可感,那么其体育锻炼行为将会大大增加。但众所周知,人处于社会群体中生活,很难完全摆脱外界因素的影响,因此,即使具有同样体育价值观的两个人,因着不同的外界环境的不同影响,也会对其体育锻炼行为起到不同的作用。反过来说,若是外界环境的影响基本相同,而体育价值观的不一致同样会对大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造成一定的差异,包括在体育锻炼的时间、频率和强度上。因此,当外界环境的影响基本保持稳定时,重视提高自身的体育价值观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三、结语
综上所述,体育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包括体育的锻炼频率、时间和强度,同时大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对于其体育价值观的建立和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大学生的体育价值对其体育锻炼行为存在正相关性,然而两者之间并没有绝对的决定性关系,这就表明大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是由多方面因素共同影响,而非由体育价值观单方面决定的。因此,在指导和组织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时,我们要重视培养和建立大学生的体育价值观,提高大学生对体育锻炼行为的认可度和重视程度,切实提高和增加大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
【参考文献】
体育锻炼的基本方法范文5
一、培养体育锻炼兴趣
习惯是逐渐养成的、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和外在监督的自动化了的行动方式。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长期以来,许多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身体练习来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不注重培养学生的锻炼态度、兴趣和习惯,有的甚至弃之不顾。其实不然,如果没有正确的锻炼态度,又没有锻炼兴趣和良好的锻炼习惯,学生无法真正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和技能,当然也就无法实现全面提高身体素质。相反,学生对锻炼如有浓厚的兴趣,又具有良好的锻炼态度和习惯,就会以一种积极的态度,精神饱满地参与练习。因此,体育教师应转变观念,在课堂教学中积极主动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用高尚的社会影响因素支配学生身体运动的内驱力,为个性培养和发展创造理想的体育环境。在教学中,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尽可能激发其自我活动的能动性,并给予充分信任和尊重,提供更多的自由,由学生被动参加体育活动变为主动追求。
二、树立体育锻炼观念
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就是培养学生科学地进行身体锻炼和把体育锻炼作为日常生活的一种需要,成为一种习惯。其中,培养学生科学地进行身体锻炼是基础,有了科学地锻炼身体的习惯,才能称得上良好的锻炼习惯。指导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不是任何一种活动都是体育活动,也不是任何一种体育活动都能锻炼身体和增强体质,不懂得用科学的方法锻炼身体,不仅会影响锻炼效果,还有可能损害身体健康。只有懂得和运用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科学锻炼的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锻炼效果。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有意识地把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传授给学生。首先,让学生了解人体的结构、各系统器官的功能、身体锻炼的卫生常识、体育动作的规律特点以及体育锻炼是如何促进人体生理变化的。这些基本知识可在健康教育课中传授。其次,让学生懂得生理负荷的最佳方案和合理的锻炼程序,以及为什么做与怎样做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等方面的知识。此外,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运用不同的锻炼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身体锻炼。
三、优化体育锻炼过程
体育锻炼的基本方法范文6
关键词:培养 学生 体育 锻炼 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是学生成为体育的终身受益者的直接原因。
一、学生缺少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分析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体育意识是人们在不断地参与体育运动中逐渐形成的。现在的中学教育因为升学的压力,使得多数学生不得不放弃体育锻炼,挤出时间学习文化课。除了每天的两操和一周两节的体育课,几乎没有其他的活动时间,学校规定的课外活动形同虚设;另一方面,由于学校的运动场地、活动器具有限,学校又没有认真组织,体育锻炼课不能很好开展,部分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受到影响。久而久之,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减少,更加不愿活动,如此反复,形成恶性循环。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实践较少是体育意识难以形成的原因之一。心理学认为:只要当学生对运动产生间接兴趣,即对活动的结果产生兴趣,并以体育锻炼的社会意义为动力,才能对活动始终充满热情,并能克服一切困难进行身体锻炼,使体育锻炼成为自觉行为。然而,目前的状况却很不乐观。许多中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目的和意义,体育锻炼价值认识不足,更不懂得体育锻炼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绝大部分学生参与体育运动是因为他们对该运动本身产生兴趣,是直接兴趣,而不是间接兴趣。所以他们参与体育活动不可能持之以恒,一旦受到外界客观因素的影响,就立刻终止运动,不可能形成良好的体育意识。
二、怎样培养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兴趣
1、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俗话说“解铃还须系铃人”。体育教师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主要执行者和组织者,是培养体魄健壮的建设者。但随着教育市场的激烈竞争,体育新课程改革的大力推进。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体育教师本身,这要求体育教师要尽快转变教学理念,掌握新课程改革的方向、目标、课程评价内容、标准等,不断进行自我完善、自我调节,以适应体育与健康新课改的要求。在体育教学方面,除了传授基本的体育知识、基本技能之外,更应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关心学生身心全面发展,鼓励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培养他们吃苦耐劳、不畏艰辛、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在学习上,把自己成功的经验和学习方法提供给学生作参考,让学生学会处理好学习和体育锻炼的关系。在工作中,不断积累成功经验,并对这些经验和教训加以总结,上升为理论再指导教学,这不仅提高了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理论水平,更有利于在教学中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
2、努力提倡兴趣“引导”教学
兴趣是激发欲望的灵丹妙药,也是衡量课堂教学的一把尺子。针对中学学生的性格特点、家庭条件和体育与健康学科的特点,只有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才能促进他们积极主动而愉快的投入到活动中去,才不会让他们觉得体育活动的脏和累。如体操技巧中的前滚翻教学,学生对此动作的学习根本就不感兴趣,一致认为该动作单调枯燥无味,于是产生了冷淡的心态提不起精神,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显然不行。而我根据该动作的技术特点,采用逻辑性教学,结合前滚翻直腿坐、“鱼跃”前滚翻、甚至“鱼跃”前滚翻直腿起等来引导学生,激发学生对前滚翻的探究活动,从心态上消除学生的厌学因素,激发了学生更高水平的求知欲。这样即照顾了全体学生也满足了个别学生的发展需要,这也真正地体现了体育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
3、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培养
在体育教学中,我强调个体独立、主动、自我负责的学习,强调对学习的自我定向、自我监控、自我调节和自我评价,用自己良好的思想品德、丰富的知识、高超的运动技艺、活泼生动的形象教育和影响学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增强学生体制的基础上,促进全体学生在智力、心理素质、美育和能力诸方面都得到发展,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以及热爱美、鉴赏美、表现美的感情和能力,丰富了学生的精神生活,真正让学生体验到了体育运动中的乐趣,进而促进学生付出行动。
4、把猜谜、讲故事引进体育课
目前,体育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教师讲解动作概念、要领,示范,然后学生随教师进行模仿练习,方法单调,吸引不住学生的兴趣,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如果采用提问式教学,可收到良好的效果。针对学生喜欢听故事、猜谜语的特点,我在教《前滚翻》时,出了个谜语让学生猜:“两手用力撑,两脚迅速蹬,团身如球滚,展体似雄鹰。”谜语一出,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了,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使学生对所学的东西易学易记,从而达到了寓教于学的目的。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法,要有选择性和针对性,常变常新,步步深入,始终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把教学过程变成学生想学、乐学的自觉行动。
5、多采用小型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