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业行业研究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矿业行业研究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矿业行业研究报告

矿业行业研究报告范文1

2014年煤矿类信托再次迎来集中兑付期,将有近150亿煤矿类信托产品到期,而国际矿业资源产品尤其煤炭产品的行情却一直持续走低。2013年以来,已有3个矿产类信托曝出兑付风险事件。其中华润信托念起“拖字诀”,将兑付时间延长一年,中诚信托在最后关头找到接盘方,支付了本金,而吉林信托能否兑付还没有答案。

房地产类信托方面,有关统计数据显示,也将在2013年迎来了大规模集中还债的洪峰期,房地产信托2013年到期规模高达1974亿元。而2013年发行的房地产信托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9.53%,在四大信托产品中居首。

2013年至今共有8个房地产类信托出现兑付危机,与宏观调控政策有关。2014年,矿业信托和小型民企房地产信托项目兑付风险较大。

1.27万亿元马年信托兑付迎大考

近些年信托业快速增长。信托业协会数据显示,2012年底,信托业受托管理的信托资产为7.47万亿元,超过保险业成为金融业第二大支柱。2013年我国信托业资产总规模创历史新高,达10.91万亿元,而信托行业管理的资产价值仅有2356亿元,远远不能胜任刚性兑付的能力。

马年将有1.27万亿元信托产品集中兑付。用益信托的数据显示,共计有8547个信托产品将到期,总规模达12733亿元。海通证券研究报告显示,2013年的到期信托金额大约对应2011年二季度至2012年一季度发行量(3.5万亿元),2014年的到期信托大约对应2012年二季度到2013年一季度的发行量(5.3万亿元),意味着2014年信托到期量较2013年将增长超过50%。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经济危机带来的信用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三者交织,使得今年的信用事件倍受人们关注,被视为当前中国金融业界的“多雷区”。

其中,矿产类信托最让人揪心。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至今,国内信托公司共发行矿产资源类信托规模超1000亿元。矿产资源信托平均发行期限为两至三年,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兑付高峰渐渐来到。2013年信托公司需要兑付的矿产资源信托规模约为420亿元。继2013年的煤矿类信托兑付高峰期后,2014年煤矿类信托将再次迎来集中兑付期,将有近150亿元集合类煤矿信托产品到期。

在矿业信托受到众多信托公司追捧的同时,煤炭、矿产等能源行业开始随着国际市场进入漫长的深度调整期。过去两年,在国家控制产能的影响下,能源价格开始直线下降,山西、内蒙古不少煤炭企业进入微利时期,甚至开始亏损。

平安证券研究报告显示,矿产信托的风险主要来源于四个原因。第一,矿产信托增信方式风险较大。很多矿产信托采用采矿权作为信托抵押,但是采矿权本身是评估结果,因此对于矿物储量实际很难判断;第二,可采指标受国家政策限制。目前矿产每年开采量受国家指标限制,但是融资方为了提高现金流采取了超采的措施,所以融资成功后正常开采,现金流达不到预期;第三,矿产开采出来后价格变化较大,以煤炭为例,过去几年价格一直是下降趋势,导致企业盈利困难;第四,很多矿场存在股权不清问题,不排除有骗取信托融资的情况。

如何在煤炭市场行情低迷的情况下解决即将到来的大规模兑付问题,是信托公司接下来需面对的重要考验。

宏观调控政策紧逼

房地产及煤矿类信托风险承压

2013年发生兑付危险的8个房地产类信托项目分别属于中信信托、中粮信托、新华信托、安信信托(两个项目)、四川信托、五矿信托和陕国投。在对这8个房地产信托项目分析后可以发现,项目搁浅主要是两个原因:第一,房地产公司资金匮乏或者债务危机引发的资金链断裂导致项目进度缓慢;第二,房地产项目完工后无人问津,销售缓慢导致资金无法回收。而这两个原因究其根本还是政府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

矿业行业研究报告范文2

李追阳,中信证券有色金属行业分析师,是较早挖掘有色金属投资价值的分析师之一。他行业视点独到,善于把握前瞻。曾推荐过云南铜业、锡业股份、中金黄金等个股,深受投资者喜爱。于2007年9月获“2006年度中国最佳独立见解分析师”。

记得在07年底就有市场人士预计,黄金早迟会突破1000美元/盎司。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投资者对于黄金(包括黄金股)的投资热情。但由于全球对美国经济仍抱有乐观的预期,黄金价格一不愠不火。

6月25日,美联储宣布不再继续降息,但是也没有升息,而且交易商认为,美国联储局公开市场委员会于8月5日例会调高利率的机会率降至33%,低于本月会议结果公布前48%的几率。这很显然对美元指数是一不小的个打击。而且,欧元区较大可能在美联储之前升息。这样一来,市场愈发担心08年年内美元仍将维持弱势走势,或者至少在今年第三季度内美元仍将维持弱势。由于美元与金价高度负相关,美元的走弱将引发黄金价格走强。此外,上周三(7月2日)国际原油已经创出144美元/桶的新高,这成为黄金价格走高的直接推手。

受国际黄金价格上涨的影响,上周国内金价也再度走高。这对于国内黄金生产企业来讲,其积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在谈到该问题时,来自中信证券有色金属行业分析师李追阳认为,尽管黄金价格走势并没有出现如石油一般的大幅上涨,但黄金本身所具有的投资、保值等功能没有任何变化。他相信,随着通胀的持续,黄金会成为越来越多投资者的选择。当然,买入黄金股会或许是更好的主意。

对于一直研究有色金属的李追阳而言,黄金很显然是有色金属中的“另类”。2007年1月22日,在一则公司研究报告《山东黄金(600547):――定向增发将大幅提升公司盈利能力》中,李追阳就提到:贵金属优于基本金属,小金属优于大金属。对于市场嗅觉格外敏锐的李追阳来说,他相信由于能源价格的走高,黄金的优势地位会更加凸现。为此,他一改以往对待黄金的态度,将黄金排在所以有色金属之首。在该报告中,李追阳分析了影响黄金价格走势的三大因素,即美元原油价格走势、中央银行外汇储备结果变动以及地缘政治分析。总的来讲,李追阳相信这些因素会共同形成推动黄金价格上涨的“合力”。在一个月之后,李追阳在另一则公司研究报告中又将自己对未来的黄金走势的判断做了详尽阐述。他提出:2007年国际黄金均价有望保持在660美元/盎司左右。黄金是较为特殊的金融产品,其金融属性远高于基本金属,金价受实体经济的影响相对较小。但事实上,对于07年黄金价格的走势而言,李追阳的观点显得保守多了。因为,在国际原油价格屡创新高的情况下,国际黄金价格也水涨船高。与此对应得黄金类上市公司也出现了一波“牛奔”的行情。如果从07年1月22日算起,山东黄金收盘价为38.23元,中金黄金为21.73元。我们知道当时大盘指数为2933点,按照目前大盘的点位2703点,大盘跌幅在10%左右。而以目前二者114元(复权后)、52元的股价计算,二者的涨幅分别达到了200%、139%。这样良好表现甚至连李追阳自己都不曾想到过的。

在上周石油价格突破144美元后,黄金再次受到了投资者追捧,那么现在是否是买入黄金股的最佳时机?李追阳又有怎样的建议?

多种因素推动金价走高 未来仍有强势表现

世界黄金价格在20世纪70年代经历过一波大幅上涨,现货价格由1971年前的35-45美元/盎司一直上涨至1980年1月的800美元/盎司以上。此后直至20世纪末便持续了一波长达20年的回落整理过程,但价格震荡区间已完全超越了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水平,月度均价最低也达250美元/盎司。自2002年底开始,黄金价格再次上扬,从一开始的缓慢上涨到2006年后的快速上涨,再到2008年3月的黄金价格达到1000美元/盎司,而如今黄金价格在900美元/盎司上方波动。

根据李追阳分析,在新兴市场国家支撑的全球总需求强劲的背景下,加上能源、农产品价格的持续上升,黄金价格长期上涨的趋势还在持续。但他表示,由于中短期内,相对不高的通胀水平和美元低位振荡的背景下,金价短期内出现大幅上涨的动力是不够强劲的。那么这就意味着短期内黄金价格可能在高位振荡。同时李追阳相信这恰好是我们投资者介入黄金股的良机。

具体说来,李追阳认为影响黄金价格的主要因素包括,供需变化、通货膨胀、美元走势、石油价格等。

首先从供需变化来看。据统计数据显示,21世纪以来世界新金产量一直在2500吨左右浮动,由于新矿的建设至少需要4-5年的时间,因此全球矿产金数量不可能快速增长,虽然目前黄金价格持续上涨,但由于延迟效应,预计2008年全球矿产量和2007年基本持平。俄罗斯、西欧和巴西的增量可以填补印尼和南非矿产的减量。官方售金量,根据英国黄金矿业服务公司(GFMS)公布的资料,预计2008年上半计划年(从2007年9月27日开始)世界各国央行总计将抛售200吨黄金,全年抛售黄金总量预计达到450吨,预计比2007计划年有所减少,西方国家央行售金将减速。预计CBGA销售量与2007年接近,协议国之外的净销售保持中性水平,总量与2007年相当。尽管目前黄金价格的上涨预期十分强劲,但由于主要再生金产国(如印度和中东)等在价格格外强劲时反而惜售黄金,因此2008年的再生金供给量将很难超过2007年。

再从通胀角度来看。李追阳认为在通胀环境下,黄金作为硬货币更容易被市场接受。近几年来,投资者对黄金的兴趣日益浓厚。从2002年到2006年,按吨算的投资从342.9吨增长到644.8吨,截至2006年,投资需求已经占到了投资总需求的19%。投资需求的增长主要表现为黄金ETF持有量的增长。美元持续走弱是金价保持高位的最重要原因。

最后再看,影响黄金价格最重要的两大原因:石油与美元走势。原油和黄金都是非常重要的战略储备,两者的价格长期以来都呈现正相关关系。金与原油之所以呈现正相关性,首先是因为当原油价格高升的时候,各国的生产成本就要被扩大,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和通货膨胀的压力也会逐步升温,人们将倾向于买入黄金来规避通胀风险,导致黄金的需求量增加,价格上涨。其次,国际市场上黄金与原油都以美元标价,因此使得黄金和原油都与美元负相关,而彼此正相关。再次,商品市场是相通的,地缘政治的不稳定和库存下降频繁引发市场担忧,都是导致油价一路飙升的原因。而产油国虽然在油价高涨的过程中获得了极大的经济利益,但为回避金融风险,他们会把相当的获利转化为黄金储备,以便在今后油价下跌、原油减产的情况下有足够的储备持续发展经济。而与石油价格走势相反,黄金价格与美元走势呈负相关关系。这是因为,美元贬值往往与通货膨胀有关,而黄金价值含量较高,在美元贬值和通货膨胀加剧时往往会刺激对黄金保值和投机性需求上升。李追阳表示,由于美元走软的局面仍然没有改变,2008年美元贬值将继续推动黄金价格走高。美元在08年仍然是黄金市场的主导因素之一。

业绩大增和低估值使得黄金股投资价值凸显

价格和产量是企业盈利的主要驱动因素。黄金同质性的特征决定了公司业绩的增长只能来自于产量的增长、金价上涨和成本的控制。未来黄金上市公司盈利上升主要来自于产量的增长和金价趋势性上涨的良好市场环境。另外,结合我国黄金行业的运行特点,李追阳认为集团资产注入、探矿力度加大和对外并购加速等有助于提高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2008年以来,黄金价格持续上涨。截至目前国内黄金均价已达207元/克,较去年同期涨幅达到27%,企业的毛利率普遍出现较大幅度的上升。同时,中金黄金和山东黄金都通过大股东的资产注入实现了矿产金的指数式扩,中金黄金和山东黄金矿产金产量增长都将超过100%。紫金矿业也通过内生的增长,矿产金产量增长有望达到20%。金价和产量的上升,公司业绩有望出现大幅的增长。其中,山东黄金收益最为显著,预期上半年每股收益增长接近400%。

至于未来黄金价格走势。李追阳认为:基于金价对公司业绩的巨大影响,需要对金价波动与每股收益的敏感性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金价上涨对上市公司业绩收益是较为敏感的。另外,李追阳提示投资者,应该密切注意人民币持续升值带来的影响。人民币升值对国内黄金价格的涨幅形成一定的制约。例如,人民币的持续升值导致08年以来国内外黄金均价同比涨幅的差异就超过10个百分点。

行业整合有利于优势企业的扩张

目前,我国黄金行业集中度依然较低,企业规模普遍较小,而且经常出现大矿小采和小矿粗放式开采等现象。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发展要求,黄金产业的整合已成为趋势。

国家九部委于2007年1月了《对矿产资源开发进行整合的意见》,提出结合产业政策和产业结构调整需要,按照矿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通过收购、参股、兼并等方式,对矿山企业依法开采的矿产资源及矿山企业的生产要素进行重组,逐步形成以大型矿业集团为主体,大中小型矿山协调发展的矿产开发新格局,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矿山开发合理布局,增强矿产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

从《意见》来看,国家黄金政策的一个重大突破就是进行区域联合、矿山周边整合、大矿与小矿整合,通过互相整合实现共同开发。在行业整合过程中,李追阳认为上市公司可以利用融资优势,不断通过资产注入、购买矿山开发权等形式进行扩张,正在实现跳跃式发展。

目前,国内的行业整合正在加速,地区矿权整合、集团内部资源向上市公司集中以及黄金企业对国内外矿权收购工作都在积极开展。李追阳认为值得关注的是:中金黄金集团作为央企及其在全国区域资源布局优势,在行业的整合中具有独天得厚的优势。

黄金行业整合的两种主要方式:

其一、大股东资产注入:1.大股东现有矿山资源的注入。例如:山东黄金、中金黄金通过增发收购集团的矿山资源;2.大股东利用集团拥有的资源对外进行资源扩张,待项目相对成熟后再注入。

其二、对外矿权并购:1.通过区域整合黄金矿业资产,实现资源向优势企业的集中;具有优势的企业包括山东黄金、中国黄金集团等。2.未开发矿山矿权的并购;例如近期各黄金集团竞购阳山金矿。3.海外矿山资源的收购;紫金矿业具有一定的先发优势,积累了丰富经验。

估值低于国际水平 黄金买点已经显现

矿业行业研究报告范文3

关键词: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制度改革

矿产资源储量是地质矿产勘查的最终成果,是国家的重要资产。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是政府掌握我国矿产资源情况的基本手段之一。自1953年,我国矿产资源储量评审管理制度经历了储量审批、评审认定和评审备案三个阶段。1953~1999年,储量审批工作属于行政审批事项,由储量审批机构履行该项职责,负责对矿山设计依据的矿产资源勘探报告和关闭矿山依据的闭坑报告予以审查和批准。1999年,按照政事分开原则,国土资源部等五部委联合《矿产资源储量评审认定办法》,将储量审批制度改为评审认定制度,规定由储量评审机构负责对储量报告进行技术性审查,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评审机构资格、评审程序、评审专家资格等方面进行合规性审查,并对符合规定的矿产资源储量给予认定。2003年,为落实国务院取消“储量评审认定作为行政审批事项”的要求,国土资源部将评审认定改为评审备案,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对评审机构报送的评审意见书和相关备案资料进行合规性审查,对符合规定的报告出具备案证明。虽然评审备案与评审认定在工作性质上已发生质的改变,但其工作程序无实质差异。评审备案制度虽然实现了国务院关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要求,对延续和保障储量评审管理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十多年的实践表明,评审备案制度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总结评审备案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改革的建议,以期能够为下一步储量管理改革提供思路,保障矿产资源储量管理工作合理、高效的开展。

1储量评审备案制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评审工作定位不明,组织保障性不足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市场主体参与到矿产资源的勘查开采工作中,评审备案范围被不断扩大,当前评审机构不仅评审用于申请采矿权或取水许可证的储量报告,还评审用于上市融资、矿业权转让等市场行为的储量报告。储量评审定位已经不仅在为维护国家所有者权益服务,更多的是在为矿业权人投资安全把关,过多地承担了市场主体的责任,加重了储量评审备案工作,降低了政府行政管理效能。目前全国储量评审机构性质多样,既有全额拨款﹑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也有企业法人和社团法人,部分评审机构仍保持收取矿业权人评审费或由矿业权人支付专家劳务费的做法,评审结果难免会受制于矿业权人,评审机构的公正性和权威性受到影响,储量评审工作缺乏合理的组织支撑。

1.2缺乏必要的法律法规文件支撑

按照现行评审备案制度要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仅对评审机构报送的评审意见书和相关备案要件进行合规性审查,不再对储量评审结果进行审查或批准,有悖于《矿产资源法》第十三条和《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等有关规定。同时,评审备案工作在实际中仍参照《矿产资源储量评审认定办法》相关规定执行,没有在“取消评审认定”后制定相应的储量评审备案管理办法,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储量评审备案工作定位的模糊化。

1.3评审备案工作监督管理不到位

储量评审备案流程一般为矿业权人或矿业权人聘请地质勘查单位编制储量报告—矿业权人提出申请—评审机构组织评审—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备案,过程中关于评审备案监督管理不全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是一个单向流动的过程,只有评审机构对储量报告进行审查和质量把关;二是由于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评审备案管理人员少,在做好评审备案合规性审查的同时,往往还花更大精力做技术性审查工作,评审过程监管不到位;三是目前对评审机构和评审专家(含储量评估师)的监督管理未能得到有效开展,行业自律管理不足;四是,现行评审备案制度中,缺少对储量估算、报告编制等过程,矿业权人、报告编制单位等相关单位的监督管理手段,缺乏能有效制约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措施。这些都是造成当前储量评审备案监督管理不力的原因。

1.4储量评审专家队伍建设滞后

矿产储量评估师经2000年、2002年两批注册认定和2007年遴选共计1178人后,便未再新增,目前储量评估师队伍存在严重的老龄化问题。据孟刚等研究数据统计,截至2016年,储量评估师队伍中55岁以上的已超过了83%,65岁以上的已超过45%,扣除那些进入行政管理岗位或脱离地矿系统,无法担任储量评审业务的,能实际参加评审业务的评估师人员已无法满足评审工作需要。虽然,大部分省份选聘了一些省级评估员或评审专家应急,但这在法律和制度上存在一定问题。2016年6月8日,国务院取消“矿产储量评估师执业资格许可和认定”,给储量评估师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1.5评审机构和评审专家的技术把关作用

未能充分发挥储量评审意见书是进行储量备案、储量登记统计及办理相关矿产资源证件的要件之一,但目前储量评审意见书对于勘查工作过程、储量估算、报告编写、储量评审等重要环节的实质性描述过于简单,专家评审意见也未能在评审意见书中得到很好的体现,没能充分发挥评审机构和评审专家在储量评审过程中的技术把关作用。

2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制度改革的建议

2.1明确储量评审工作定位,统一评审机构性质

多年的工作实践表明,储量评审工作应定位于为掌控国家资源家底和维护国家所有者权益服务,属于服务于政府的技术把关行为,建议:①将评审机构统一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保障评审机构的经费来源和组织评审业务的公正性、权威性;②只负责组织涉及国家资源家底和矿产资源国家所有者权益的储量报告的评审;③对于上市筹资融资、矿业权转让等市场行为依据的储量报告,评审机构不予评审,可由市场中介机构评审。

2.2加快推进相关法律法规的修订,保障制度的合法性

《矿产资源法》及其配套法规文件的设立背景为计划经济时期国家作为矿山建设投资的主体,储量审批机构履行政府职责,为国家建设投资安全把关。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我国无论是找矿还是采矿队伍都存在多种所有制、多种经济成分,这种多元化的结果与计划经济时期发生了明显变化。为保障评审备案工作的延续和合法地位,建议尽快修订相关法律法规文件,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2.3加强评审备案事中、事后监督管理,明确各有关方主体责任

针对评审备案监管不到位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①加强储量评审备案事中事后监管,建立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和责任追究机制,如“抽查”、“黑名单”、“通报”、“限制准入”、“个人征信系统”等,严肃处理违法违规的人员和机构,从源头上保障储量数据的真实、可靠,提高储量报告质量。②进一步明确评审备案各有关方责任:如矿业权人(或矿业权申请人)、报告编制单位对其提交的资料、储量报告的真实性终身负责;评审专家对储量报告中勘查工作程度、水文地质条件、采(选)冶实验、工程地质条件、经济评价、储量估算等内容是否符合有关储量评审技术标准规范做出公平公正的评价,并对本人出具的评审意见负责;评审机构对报送申请评审资料的合规性、对储量评审意见书的内容完整性和评审结论负责;备案行政机关对备案工作负行政责任。用制度约束和督促各有关人员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为自己的不当行为承担后果。

2.4加强储量评审专家队伍

建设为满足储量评审工作需要,做好矿产储量评估师资格认定取消后的储量评审工作,建议:①建立储量评审专家库,充实储量评审专家队伍,在合理保留原有储量评估师基础上,增选一批年轻的技术专家和业务骨干,处理好储量评审专家年龄续接问题;②完善储量评审专家队伍的专业结构,合理补充采矿、选(冶)矿、经济等专业人才;③建立专家库动态更新机制,建立储量评审专家定期、不定期培训制度,进一步强化评审专家业务能力,为储量评审工作提供保障。

2.5修改储量评审意见书格式,凸显过程管理和专家技术把关作用

为了更好地发挥评审机构、评审专家的技术把关作用,建议修改评审意见书格式,规范有关内容的书写:①强化对地质勘查工作、采(选)冶、水工环、分析化验、储量估算、报告编写、报告评审等过程的描述和展示,突出评审机构对地质勘查开采等过程的审查、把关;②充分体现评审专家的意见、建议,凸显专家的技术把关作用;③重点阐述各种工作的合理合规性,为评审备案事中事后监督管理的开展和实施提供抓手和依据。

3结语

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是政府掌握我国矿产资源状况、维护矿产资源国家所有者权益、保障矿产资源储量数据真实可靠的基本手段和主要抓手。随着社会的发展,储量评审备案制度难以满足实际工作需要,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应加快改革步伐,完善制度建设。建议加快《矿产资源法》相关内容的修订,保障制度的合法性;厘清政府、市场职责,明确评审机构为事业单位性质的机构;加强储量评审备案事中、事后监督管理,明确各有关方主体责任;加强储量评审专家队伍建设,保障储量评审工作的顺利开展;修改储量评审意见书格式,凸显过程管理和专家技术性把关作用。

参考文献

[1]孟刚,赵亚利,卜小平,等.我国矿产储量评估师制度现状分析与政策建议[J].中国矿业,2014,23(6):29-32.

[2]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我国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制度建设研究报告[R].2012.

[3]赵先良.矿产资源储量评审管理制度改革探讨[J].中国矿业,2010,19(8):1-4.

[4]胡魁.对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体制机制问题的思考[J].科学新闻,2012(2):34-35.

[5]盛昌明,舒志明.矿产资源储量管理改革成效与思考[J].国土资源情报,2013(6):11-18.

[6]杨强.关于矿产资源储量管理的建议[J].资源•产业,2004(6):16-17.

[7]胡贵,汪应宏.矿产资源储量评审认定制度研究[J].中国矿业,2008,17(4):31-33.

矿业行业研究报告范文4

对必和必拓、淡水河谷和力拓历年的财务、非财务数据、已披露信息中的细节深入研读,可以反思、分析这场牵动太多人神经的跨国商业利益博弈中值得重视和必须正视的行业规律、跨国公司的定价逻辑,关注国际金融资本不寻常的表现,铁矿石已经成为国际金融资本深度介入的利益领域。

运营收益、商业模式和价值规律

运营收益、净收益率

三大矿业巨头是提供初级工业原料的生产企业,按一般商业逻辑普遍认为该产业不属于高赢利领域。但是大宗商品之一的铁矿石已经属于高赢利的行业。现实中企业赢利能力与产品本身的科技含量和制造复杂程度并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在特定的时期,没有技术含量的初级工业原料也能为企业实现超高利润(见表1)。

三大矿业巨头业绩特点

必和必拓、淡水河谷已经进入“净盈利过百亿美元的超级公司行列”,2008年全球500强实现净收益超100亿美元的公司是24家。即使在2007年国际金融和经济形式还处于增长期时,也只有37家公司。因此必然会吸引国际金融资本投资和长期持有两拓等公司的股票和重要的股东。

20042008年五年间,三大矿业巨头年平均净收益率都超过20%,淡水河谷更是平均高达35%。力拓公司2008年处理资产减值损失80亿美元,造成公司2008年净收益率低于常年平均水平。总体而言,力拓公司收益率和收益能力比另两家差。对比财富500强企业,连续多年实现净收益率达20%以上的公司也是凤毛麟角。500强中绝大部分公司净收益率都不超过10%。超过20%的公司也只有微软、英特尔等极少数公司,即使当年处在赢利最佳期的国际顶级金融机构也很难达到20%以上的净收益率。

2009年上半年报三家公司业绩都出现大幅度下降,主要矿产资源价格平均跌幅超过50%以上。例如,力拓半年报信息显示,铜和铝的价格与2008年同期相比下跌超过50%、煤炭降幅达60%,铝业出现全行业性亏损,铁矿石业务在公司营业收益的比例明显比常年高。除中国以外的全球其他主要经济体需求下降的幅度平均达50%。铁矿石以外的其他矿业资源大多处于微利和亏损,严重拖累公司2009年上半年的业绩(详见表2)。

商业模式

资源类企业实现价值的主要驱动因素是矿产资源的需求量和价格。商业模式和价值逻辑主要也是围绕这两个核心价值驱动因素。三大矿业巨头都是通过高固定资产投资来提高公司矿石供应,预期有能力向市场出售更多矿石原料。当资源价格保持在高位时,企业就实现了绝对商业利益(见图1)。

商业模式决定高固定资产投资。三大矿业巨头历年实现的营业利润、现金流中的绝大部分都投资到新增固定资产、并购有价值的矿产资产的投资中。以力拓为例,20042008年累计新增加固定资产投资达222.16亿美元,收购加铝的投资是375.93亿美元,五年累计资本支出超过600亿美元。

新增供货产能:按正常商业逻辑和产业规律推理,持续新增固定资产投资一定会增大矿业企业生产、供应能力。可以推断,三大矿企预期矿石供应量和生产能力会持续增大。

增加产能的逻辑:预期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对钢铁产品的长期需求,三大矿业巨头同步增加固定资产投资的供应能力,期待将来实现销售收入和净收益同步增加。因此,从全球产业格局和经济结构宏观分析市场预期需求,尤其是新增需求的新兴经济体是公司战略的重点工作之一。

价值规律

矿业企业价值是建立在预期销量和单价同步上涨的信心支持下公司股价走高,股东实现投资性资产增值,同时实现固定资产投资成本的消化和风险转移。

规律一:当两大驱动因素同时看涨时,矿企的利益最大化,能将高固定资产投资向“需求方”转嫁投资成本,实现绝对商业利益。矿企固定资产投资成本可以通过新增供应量和推高价格,向需求方转移投资成本。如果市场没有新增需求消化新增加的产能,矿业巨头的投资成本很难向需求方转移,只能自己承担固定投资成本。

规律二:如果出现市场需求疲软或预期需求下降,矿企首先“保价格”。财务数据显示,三大矿业巨头平均销售价格与供应量是正相关逻辑关系,“量、价齐涨”。如果出现市场整体需求下降时,矿企策略是“保价限量”,为实现绝对商业利益,成熟型跨国公司间不会发生行业内部的价格战。

公司战略,看准新兴经济体发展经济需要大量进口工业原料

公司长期战略和市场定位针对新兴市场国家

三大矿业巨头都是以全球战略布局铁矿石国际贸易的,整体规划、预测全球矿石供需。这也是国际成熟跨国公司市场策略和公司战略的框架下定位公司的发展规划。共同点都认定发达经济体对工业原料的进口需求在持续减少,全球需求增长主要来自新兴经济体,特别是中国。三大矿业巨头给股东提供的公开信息中已经明确提出公司的长期战略和重要的市场定位是针对新兴经济体,尤其是中国。按商业逻辑推理矿企公司价值和股东利益与新兴经济体市场需求有直接的逻辑关系。

从宏观经济层面整体、系统分析主要需求国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模式

“必和必拓向股东提供的信息中明确归纳出目前中国经济结构决定了其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模式需要依赖进口大量工业原料保经济增长和GDP,导致单位GDP对原料消耗远大于发达经济体。”

投资拉动型经济:投资占中国GDP比重大,基础性建设、城市化发展决定了整个中国市场对钢材需求量的长期预增。当中国为保经济增长推出的4万亿元巨额投资方案后,判断这一定会影响到市场对钢材的需求预增,从而带动铁矿石的市场需求。

资源密集性行业:中国经济结构决定了重化工业和基础设施等行业对资源性初级工业品的需求。预期中国国内一般性工业产品的加工能力和出口量会持续增长,这对铁矿石等工业原料的需要大有影响。

中国新建的大型钢铁生产基地多数布局在沿海地区,对比国产矿,进口矿的物流成本有明显的优势。因此,新建的中国钢企对进口矿的需求会增加。

中国国产矿业对高现货价格的依赖度更高,国产矿开发成本没有优势,规模相对小和分散,地理位置决定了物流成本比进口矿高。“必和必拓2009财年业绩汇报资料显示,该公司推断进口矿占中国全部铁矿石需求比例会上升到70%。”

看准中国需求――2009全球独树一帜

2009年上半年中国进口矿石数量比2008年同期明显增大,从力拓和淡水河谷进口的金额分别增长5.87%和35.85%。对比同期全球主要经济体对矿产品的需求都出现大幅度的下降。例如,淡水河谷向中国以外国家和地区销售的金额比上年同期减少61.32%。力拓公司下降幅度是42.98%。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只有中国一家能保持需求的持续增长,因此中国需求对三大矿业巨头股票价格的走强起到“绝对影响”。“必和必拓给股东的信息披露中重点强调了这一点,原文的用词是absolutelyimpact(见表3)。”

国际金融资本“多重身份”

国际金融资本持有两拓大部分股权,股东趋同明显(见表4a~c)

国际金融资本配置的投资性资产是出于保值和实现资产价值长期增值的目的。国际金融资本早就看准了初级产品的增值空间和收益,大量资金投向初级产品的金融市场中。相对于金属期货产品,铁矿石定价机制相对传统,还没有成为金融产品。但是有投资眼光的国际金融资本早就是两拓的重要股东并长期持有两拓的股票。

摩根大通、汇丰、花旗等国际金融资本在两拓股东中占有重要份额,持股时间长,早在2003年度就是必和必拓主要股东,因此它们的综合影响力对两拓执行管理层在重大战略和经济决策上会起决定性的影响。例如,两拓年报信息中都提到组建西澳大利亚“合资公司”是重要的公司战略,也是为股东实现商业利益最大化。从股东利益分析,两拓之间在今后发生重大经济合作和整合资源的可能性极大。

财务顾问

国际金融机构是两拓公司重要的财务顾问,为资产收购、对外投资、融资提供服务。特别是重大项目的商业方案设计、合约条款的选择和策略上提供专业性意见和指导性的报告。中铝与力拓公司的谈判过程中,摩根大通也担任中铝的财务顾问。

融资发行人和主要券商

摩根大通是力拓公司2009年新增配股发行的主承销商之一,同时摩根大通与瑞士信贷一起担任力拓公司的联合经纪商。

国际金融资本定期向市场传递信息

近期国际投行再次现身,集体唱多铁矿石价格。高盛、美林证券、瑞银、摩根大通等投行又站出来“喊话”,预测2010年全球铁矿石长期协议供货价格可能出现10%20%的上涨。按惯例每年的10月,供需双方为下一年度基准协议价格开始谈判。此时国际投行发出的声音值得“关注”。

反思

为什么经济危机后,大宗商业价格出现深度调整,国际矿企间没有出现为争销售量而大打价格战,反而为共同的利益,表现出趋同的商业思维和价值逻辑?

思维和意识

大部分国内媒体和人士还是习惯性按“国内思维”分析国际矿业巨头的企业战略和商业逻辑。必须正视铁矿石博弈的利益关系十分复杂。以权益利益为纽带构成了西方主流资本间复杂的利益关系和社会关系。当某个行业或领域长期由国际金融资本持有和控股时,按传统商业模式,尤其是国内型意识和思维已经很难跟上强大对手们的意识和价值逻辑了。

国际矿业资本的逻辑是以实现“绝对商业利益”为商业目标。多年的铁矿石价格博弈,主要供应方已经表现出趋同的商业价值观。

三大巨头之间的默契“密而不宣”,其整体利益是一致的。价值逻辑是在供方整体利益的保证下,独立经济体的利益才能实现最佳。受共同利益的驱动,主要矿石供应方之间不太可能发生彼此为争销售量而大打价格战。

类似国内人士希望看到的三家中能有被分化出来的矿商与中方单独达成协议的设想和期待,不太可能发生在这些成熟的跨国矿企上。尽管主要供应方由各自独立的执行管理层和股东构成,但在价值逻辑和大战略目标上能表现出趋同的经营思路和意识,需要国内企业人反思和必须要正视这些事实。如果始终以国内意识和思维去同成熟的跨国矿业资本进行商业搏弈,被动局面很难出现转机。

反思定价权

任何经济教科书都没有定价权的最权威解释,只是原则上归纳为反应供需关系。现实中的定价博弈决不会完全遵循教科书按原则定价。现实中的定价是市场供需主体对市场的了解、影响和掌控能力的体现。尽管三大矿业巨头年报和公开信息中没有正面解释定价权,但披露的文字细节中流露出矿业巨头如何认知、理解和运用定价权。

“必和必拓BHP理解、认识的定价权”:

in-depthmarketunderstanding深度认知市场。

marketknowledge主导权在于对市场的整体认知。

必和必拓归纳的信息中重点强调了对市场的综合认识和深度理解,这也是争夺所有商品定价权最核心的领域。定价权就是整体信息情报战,包括用户关系沟通、市场分析预测、相关行业发展分析,近期市场动向探测、市场供求均衡摸底、谈判准备与技巧,这些跨国公司都进行了充分的工作,特别是对中国经济形势和相关市场的认识及未来发展预期比中国对手还看得透和远。具体细节如下:

必和必拓信息中披露的主要细节

2009年2月公司已经判断中国钢铁企业“去库存化”已经完成。推断中国主要钢铁企业会增大进口铁矿石数量,对矿商而言是重大利好。结果也验证了必和必拓2009年早期对中国需求的整体判断:

中国需求会先于其他经济体。

中国国内矿对“高现货价格”依赖度更高。

中国现行的产业结构和增长模式决定对铁矿石长期高位需求。

专业性、系统性、整体性战略分析和计划报告是国际跨国公司制定公司长远投资规划和重大战略决策的基础。

矿业行业研究报告范文5

关键词:地勘单位 改革 全要素 资本运营

1、资本运营是国有地勘单位改革发展的重要尝试

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本质区别在于包括资本在内的资源配置方式。地勘单位要适应市场经济带来的变化,就必须要用市场经济的方法,将所拥有的资本在经济活动中流动、重组、增值,通过市场这个载体来配置和运作。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矿业的发展兴旺,我国矿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国有地勘单位并没有得到强势的发展,阻碍其发展的原因主要有资金短缺、技术人才不足。在地勘单位的产业化发展中,探采一体化技术需要的资金达上亿,而这笔巨大的资金不是每个国有地勘单位能承担得起的,总而言之,要突破地勘单位资金、技术、人才短缺的制约瓶颈,关键的解决办法就是解决好地勘单位的资本运营问题。

2、地勘单位资本运营对象

2.1、地勘单位的资本运营是围绕地勘单位一切经济资源的资本化,借助于单位的资产流动与重组而展开的战略性、超常规的经营活动。地勘单位的经济资源不仅仅是单位的资产,除了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外,还包括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即债权资本和权益资本。以前我们国家很多地勘单位主要经营的是有形资本,包括土地、机器、设备、厂房、建筑物等,通过多种经营的形式盘活这部分资产。但是我们常常会忽略地勘单位关键的无形资本,包括地勘资料、技术、资质、组织,以及矿业权等等一系列有利用地勘单位发展的无形资产。

2.2、我国的地勘单位都是拥有几十年的地勘资料积累的单位,它们对当地区域地勘构造、地层分布、矿床特点等具有非常深入的研究及认识,每个地勘单位积累的地勘勘查技术和经济都有各自的特点,这些积累的技术经验不仅是该地地勘单位非常重要的无形资产,同时也是资本运营的重要基础,因此地勘单位的资本运营需要转变观念,最大程度发现和利用所拥有资源的经济性,合理运用组合、流动这些资本,尽可能做到全要素资本经营。

3、地勘单位资本运营模式

3.1、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企业是资本运营的直接操作主体,直接承担着资本运营的收益、损失和风险,国家是资本运营的监督主体,服务、监督和规范资本运营的活动。地勘单位不可能以原来的事业模式,按政府要求承担项目,政府财政资金拨入,完成项目交给政府,地勘单位谈不上资本运营。只有企业才能有资本运营,通过将企业的经济资源货币化成的资产进行合资、购买、出售、转让、兼并、托管等活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从而实现利益最大化的目的。

3.2、地勘单位建立现代公司制,以企业做资本运营,是地勘单位企业化的发展的必经之路。中国经济学家厉以宁说过:全世界的家族企业都是通过上市和走股份制来改变自己,走上了现代公司制的道路,中国也不会例外。

3.3、一些地勘单位已对所属的二级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建立勘探、矿业开发、地勘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以及技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等。有的地勘单位为让职工人股,由职工组建投资公司,参与相关的二级企业投资。地勘单位资产在这些二级企业中所占份额不一定绝对控股,但常常是相对大股,主导企业的管理与分红。

4、地勘单位资本运营的作用

4.1、通过资本运营,可以带动地勘单位迅速调整结构、进入市场。重新把握对市场方向的认识,把握住市场机会,改变传统的地勘单位提供劳务的模式。

4.2、通过资本运营,可以提高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稳定地勘单位的专业技术人才。通过内部认购股权制度可以使地勘单位职工人股,与自身利益发展。

4.3、地勘勘查技术地勘单位的核心技术,但是地勘单位的采选矿技术、矿山及企业管理还相对落后,通过资本运营,可以让地勘单位获得先进生产技术及能以及大量资金,将不具有的生产要素重新整合在一起,发挥整体效益。

4.4、通过资本运营,可以加快地勘单位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步伐,发挥地勘资源的各种资源,放大市场效益,为地勘单位开拓一个广阔的市场。

5、地勘单位资本运营现状

5.1、地勘单位改革的资本运营不可避免地将地勘单位拥有的矿业权、信息等资源资本化,参与投资。这使事业单位资产性收入增加,成为一个投资主体,这种投资主体与事业单位的管理机制是不相符的。

5.2、地勘单位的资料、技术、资质、设备、场所、矿业权等都是地勘单位的重要资产,对于这些资产的产权管理还不明确,使地勘单位的改制出现一些矛盾,影响地勘单位的发展。尤其是地勘单位拥有的矿业权,可能是政府投资的,可能是所在局投资的,也可能是自己投资的,这三类情况产生的矿业权都属于国有资产。

5.3、按照股份制改造后的地勘单位二级企业,但作为地勘单位的领导,参股并兼任二级企业的董事长或总经理等,要是监管不力,国有资产可能受到严重侵蚀。地勘单位与企业之间、内部企业之间大量采取“过账销售”手段,虚增收入或业务量,导致企业财务成本增加,利润下降,收入与实际利润不匹配。

6、提高地勘单位资本运营举措

6.1、财务与人事相分离

地勘单位在财务核算、人事管理上要做到事企分离,使得地勘单位领导者的权利与责任、国有资产管理、国家投资地勘项目的成果分配逐步明确事业与企业不同的职责和目标。

6.2、理顺所有权和经营权关系

落实地勘单位的企业法人财产权,解决地勘单位在资本运营中的国有资产经营责任,使地勘单位充分利用内部资源,吸收外部资源,通过兼并、重组等进行战略性投资和股权结构的调整,分散投资风险,形成资本规模扩张,保持长久竞争优势。

6.3、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股份制是有利于强化企业经营管理职能的一种企业组织形式,可以将地勘单位所有的生产要素集中统一使用,特别是人才和技术。通过股份制激发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也提高了企业的实力,股份制制度符合我国现有国有企业的改革趋势的。

参考文献:

[1]国土资源部地勘司,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2007地勘勘查行业发展研究报告[R].北京:国土资源部,2008.

矿业行业研究报告范文6

公司公告与加拿大塞尔温资源公司成立合资公司的预案。共同开发加拿大塞尔温铅锌矿项目;该投还需获得相关政府和股东大会的批准,且此框架协议签订至双方签暑合作协议尚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点评:

12月15日驰宏锌锗重大利好,称拟与加拿大塞尔温资源有限公司以塞尔温铅锌矿项目为基础,成立一个各占50%权益的合资公司,以此进行加拿大塞尔温铅锌矿项目的开发。塞尔温公司将塞尔温项目的所有矿业权,矿产租赁权、所有许可证及资产转入该公司名下,公司将向该合资公司一次性注资l亿加元,约合人民币6.45亿元,以此进行塞尔温铅锌矿项目开发。

受此消息刺激,15日驰宏锌锗股价一度上涨超过7%,最高摸至29.75元(前复权价格),创出今年以来的新高。

全球最大未开发铅锌矿

塞尔温(Selwyn)铅锌矿项目始于1968年,至今主要以矿区的钻孔地质勘探为主,截止2009年10月,累计完成钻孔129253米/589孔,拥有的铅锌资源分别为2260万吨和762万吨。若该项投资顺利完成,将给驰宏锌锗增加铅锌权益储量超过1500万吨,是目前公司静态储量的5倍以上。

项目或四年后投产

目前。Selwyn项目仍致力于资源勘查,尚未做可研报告及开发初步设计。拟成立的合资企业重点进行矿区高品位铅锌矿体的开发。根据寒尔温资源公司的公开信息,项目初步评估为z首先开采高品位的地下矿,在扩建露天矿,前期的采选能力设计为500吨/日,之后根据精矿运输、能源供应等情况扩建至8000吨/日。若按照8000吨/日的采选规模计算。铅、锌精矿的最大产量分别可以达到25.5万吨和6.5万吨。中信证券分析师认为,该项目投产预期在2013年以后,暂时不会对公司业绩造成太大影响。

将大幅提升资源储备

合资公司如果成立,双方所建立的合资企业将具体从事勘探、融资,开发塞尔温项目并提供设备使其能够进行商业生产。同时运营塞尔温项目的采矿,并及致力于塞尔温项目和公司可能考虑的其他必要的或希望进行的与上述有关的活动。本次交易尚需获得云南省国资委、云南省商务厅、云南省外汇管理局及国家发改委的核准。

同时,驰宏锌锗表示,对外投资的资金由公司自筹和银行借款提供。通过与塞尔温铅锌项目的开发,能有效发挥双方经营互补性,产生经营协同效应。随着公司未来几年冶炼规模将不断扩大,对铅锌精矿的需求量将大幅上升。通过本次投资,为公司铅锌资源储备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有利于推进公司的国际化经营进程,且有利于提升公司行业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我国缺乏铅锌矿产,近年来国内企业开始走向海外找矿。此前,中金岭南(000060)在澳大利亚获得了Perilya的52%股权,以提高精矿自给率。驰宏锌锗此次是第一次走出国门。此前,公司除了在云南有铅锌矿外,在内蒙古也拥有矿产。

海外并购受机构看好

民生证券15日的投资报告称,驰宏锌锗在募投内蒙古铅锌项目以后,与加拿大塞尔温资源公司以塞尔温铅锌矿项目为基础,成立一个各占50%权益的合资公司。以此进行塞尔温铅锌矿项目开发。民生证券认为,这将有利于公司资源自给率的提升,维持“推荐”评级。

海通证券的最新公司研究快报认为,公司投资加拿大并建立合资公司,符合公司对外发展的战略,本次合作对公司长远发展将产生重要影响,为公司未来资源保障奠定了基础。快报称,看好公司未来的发展,维持驰宏锌锗的“买入”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