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诚信经营的案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诚信经营的案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诚信经营的案例

企业诚信经营的案例范文1

关键词:诚信;经营;作用

一、诚信的定义及含义的解说

诚信是什么呢?鲁迅先生说过,“诚信为人之本”,诚信比金钱更具吸引力,比美貌更具可靠性,比荣誉更具有时效性。美国开国总统华盛顿的父亲对他说:“诚实是一个人最起码的品质,只有一个诚实的人才能在社会上立足,才能取得别人的信任”,他告诫华盛顿“诚信比一千棵樱桃树还重要”。

诚信无形,却可以经天纬地;诚信无色,却可以耀人眼目;诚信无味,却可以上下五千年、纵横海内外散发出醇厚的芬芳。无形、无色、无味的诚信有着撼人心魄的力量。

二、诚信在经营中的作用

在现代经济社会中,诚信不仅仅是一种道德规范,也是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重要资源,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比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更为重要,通用电气公司在给其股东的一封信中首先讲的就是企业诚信问题,“诚信是我们价值观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塑造和坚持企业诚信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对形成支撑企业健康发展的独特文化特征,推动企业从优秀迈向卓越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一)诚信是企业立足的根本

认识论认为,人是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也是生产力中唯一具有能动性、创造性的主体因素,再好的管理、再好的制度,也是需要人来执行和运作。因此,企业的诚信建设,在根本上决定于员工个体的诚信,决定于员工的素质,建设一流的队伍是推动企业诚信体系建设的保证。塑造企业诚信作为核心价值观就是高度重视生产力中人的因素,通过精神层面的感召力,使得企业内部真诚相待,从而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高度认同和支持企业的经营政策,使生产力得到极大的释放和发展。

(二)诚信是促进企业内外有效沟通的桥梁

对企业管理来说,管理的主体是人,人的因素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所有的管理问题归根结底都是沟通的问题,系统转型时期矛盾的多元、多样、多变,决定了有效沟通的广泛性、包容性和深刻性。行业改革越深入,越要做好沟通疏导工作,沟通就是让思想观念不断的获得解放,使人与人之间诚信友爱,和睦相处,团结互助,共同发展,沟通是构建和谐环境的前提,能否进行思想、情感、心灵上的有效沟通,不仅是工作方法、工作态度问题,还是能否最广泛最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的问题,也是关系到行业改革发展稳定协调推进的大问题。一个企业有了乐于沟通的诚信文化环境,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就多、友情就多、心气就顺,达到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目的,有诚信才有沟通,有沟通才有活水,那种“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只能是死水一潭,不会有充满活力的和谐局面。

(三)诚信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石

企业凝聚力是企业生命力和企业活力的重要标志,而企业诚信则是增强企业凝聚力的源泉。一方面,诚信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能够把企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品质、顽强作风挖掘和提炼出来,成为大家认同和遵从的价值规范,有助于把各级员工对企业的朴素情感升华为强烈的责任心和自豪感,把敬业爱岗的自发意识转化为员工的自觉行动,使每位个体的积极性凝聚为一个整体,从而增强企业的生命力和活力;另一方面,企业对外诚实守信,就能形成巨大的吸引力从而不断赢得创业和发展的机遇,其信誉度就会不断提高。只有坚持做到“内诚外信”的企业才能拥有更多的合作客户并与其建立“共生共赢”的合作关系。而一个失信的企业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最终在未来市场竞争中被淘汰。

(四)诚信是企业获得最大化效益的基础

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是以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为目标,而真正持久的经济效益来自于诚信经营。可以说,诚信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石,现代企业都在讲合作共赢,但凡合作的前提是诚实守信,一个有资金、有项目而没有诚信的企业,很难找到合作伙伴。如果一个企业内部人人讲诚信,最大的回报就是会创造出极高的经营效果来。其实有许多企业,都把“诚信经营”放在嘴上、写在纸上、贴在墙上,可实际上却没有真正落到实际行动中,而实际行为没有自我约束,其结果可想而知,鉴于此,我们在实际行为上面,真正做到古人说的那样“一言九鼎,一诺千金”,这样才是经营企业、经营人生的最大目标。

三、中国企业诚信现状及案例剖析

企业诚信存在问题及成因:近日,中国外经贸企业协会诚信评估部和北京国商国际资源评估公司联合对我国近10万家外贸企业进行了调查,大多数企业经营者已经认识到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诚信的重要性,企业在商务活动中已开始重视诚信管理;但尚有一些较为严重的现象,表现形式上有拖欠贷款、税款、合同违约和制售假冒伪劣产品、虚假信息纰漏、质量欺诈、商标侵权、专利技术侵权和价格欺诈、拖欠压低工资、偷工减料、生产污染环境产品等等。

企业诚信缺失的产生原因:经营者职业道德素质不高,只要能搞到钱,不择手段、昧着良心、发不义之财,当然也有当今社会我国对经济活动中的主体的监管不力,对市场经济活动中的立法还不完善有关。

四、对建立健全诚信体系的思考

为了提高全社会企业的诚信水平,有必要健全诚信的监督,评估体系对企业对个人都一样重要。从企业经营角度来讲的话,首先要加快诚信立法进程,加快体制改革步伐,加大执法力度。其次是建立企业诚信记录,加大舆论监督和曝光力度;对个人来讲的话,要建立个人信用记录,这方面国家已经在着手进行了,即一个人的诚信记录可以通过身份证在网上查到。这样,对无论企业的经营行为,还是个人的诚信意识形成都具有极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田世杰.探讨企业“诚信经营”的重要性[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19).

[2] 刘志强.企业诚信经营之我见[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03).

企业诚信经营的案例范文2

【关键词】建设工程合同管理;对比分析;规范化建议

1 引言

合同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近年来,合同管理已受到我国引起丁程管理人员的重视。在监理工程师、建造工程师、造价工程师等考试中都含有合同管理的考试内容,合同管理已受到各方面的重视并逐步推广开来。无论业主、承包商还是从事咨询、监理工作的工程师,不熟悉合同,不会运用合同是绝对管不好项目的。而工样建设的复杂性决定了合同管理的艰巨性,我国建设市场发育需进一步完善,建设交易行为需进一步规范,建设工程的合同管理存在诸多问题[1,2]。

2 建设工程合同管理在诚信方面存在的缺陷

造成诚信缺失的成冈主要有外部环境和自身内部的原因。外部环境原因主要包括经济体制转型、道德秩序火衡、政府行为不规范、法律制度不健全等冈素;自身内部的原因包括经营者有不诚信的动机、企业内部信用管理薄弱、重视短期利益,忽视长期利益等因素,具体体现在建设工程合同管理方面主要体现在下面几点。

2.1 信用管理体系先天不足

一些企业(投资方、承包方)高级管理和财务主管人员信用意识仍然薄弱,对现代企业必须具备的信用管理(特别是如何防止合同难于履行和纠纷)缺乏足够的了解和认识,出现授信不当和对合同履行计划缺乏管理工作等现象,使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埋下了一定的信用风险。

2.2 合同管理跟不上时代步伐

近年来,随着建筑市场的发展和改制的推进,加之投资体系的市场化,工程项目竞争日趋激烈。网络和电子时代的到来,对仍停留在传统管理模式上的企业而言,无论是业主还是承包人,都将无法生存下去。工程项目的招标投标,表面看已经完全市场化而且公平、公开和公正,如专家库的建立,公开招标信息,但更深层次的问题是,专家们对工程的了解、对企业的了解、评标时间的影响以及专家责任心都会对选择的中标单位造成影响;施工企业中标后,若由于资金问题(当然是应得部分)导致其无法正常运转,业主的责任如何落实?施工企业在工程管理方面存在的漏洞,如某企业在某项目上每月直接人工费高达40%还自认为正常,管理的不到位导致其难以正常运转又如何追究其责任?客观而言,诚信自然谈不上,合同管理基本上就是没有管理。

3 诚信对建设工程合同管理的意义

诚实信用,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现代企业、现代人创业经营不可或缺的理念。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行为主体,能否以诚信的态度开展经营活动关乎我国市场经济建设的成败。市场经济首先是信用经济,如果企业行为都不诚信,那么,我们就不可能建成真正的市场经济。我国市场经济是在计划经济的基础上转型过来的,其发展处于初始阶段,整体水平较低,资本不发达,市场运作不规范,信用观念和信用基础相对薄弱。而企业的竞争优势,不仅在于产品的技术含量,而且来自企业的信用水平。在开放竞争的市场环境中,是否具有先进的信用管理制度、良好的信用形象和完备的信用风险控制能力,是决定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

在合同管理中,项目法人对项目筹划、筹资立项、建设实施、生产经营、还债、资产保值增值全面负责,并承担全部投资风险。而工程建设订立的勘测设计合同、施上承包合同、监理委托合同或EPC总包合同,其中的约定必须建立在合同信用体系的基础上,加强合同管理工作,强化承、发包双方的合同意识,保证依法全面履行订立的合同。在国际丁程中,中国企业由于合同管理水平低下而导致经济损失的不在少数,国人无奈称之为“缴学费”、“花钱买教训”,而外国的反映是“中国人技术水平一流,管理水平三流”。实践证明,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经营管理者对合同意识淡薄;二是合同管理不善。订立合同的人同执行的人根本没有关系,合同订立就没有想剑如何去履行,因而通过合同管理降低成本、减少费用,保证质量和工程进度,以最少的消耗获取最大的效益就成了一句空话,将“低价中标、高价索赔”理解或变成不诚信履约。

总之,在市场交易中,诚实信用是一个追求长期利益的稳定预期和重复博弈的规则。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曾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诚信是得胜的最终资本”。首先诚实信用是理性经营的明智选择。现代企业理论认为,企业是~组契约。“在市场经济中之所以会有企业的存在,是因为企业内部组织的交易比通过市场进行同样的交易的费用要低”,循着这样的思路,我们可以认为,企业是市场交易费用节约的产物,从而交易费用的节约也就成为了企业决策的一个核心(然而也往往是隐含的)依据,所以企业之间的相互信任能大大减少交易成本,如企业之间的谈判费用、执行合同的费用、监督费用等。其次,诚实信用对企业经营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体现在诚信经营是企业降低交易成本的重要方法、诚信经营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诚信经营是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源泉、信经营是打造企业品牌,扩大商誉的重要途径等方面。

4 可采取的诚信措施

诚实信用是企业成长的基础,是提高竞争力的关键,只有诚信经营,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作为经营者,不能仅从客观寻找原因,在自身内部引导企业确立诚实信用的经营理念,并使诚实信用的经营方式渗透到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其策略主要有:经营者要以身作则,坚持诚信经营、营造诚信文化,培养诚信员工、建立自律机制,加强信用管理等方式。具体体现在建设工程合同管理方面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4.1 使用信用证

企业在充分利用合同法和担保法等法律法规维护自身权益的前提下,如条件允许可在结算方式中尝试使用信用证的结算方式,以解决当事人之间的信用危机。信用证是国际贸易结算中的常用工具,是一种由银行根据买方的请求和指示向卖方开出的一定金额的、并在一定期限内凭规定的单据承诺付款的书面文件。由于开户银行对该方的现金流和资信状况更为清楚,该方能从其开户银行开出信用证,说明其对合同中主要义务的履行没有障碍,合同能够得到更加顺利地履行。

4.2 正当地索赔

在目前施工企业逐渐由弱势群体向强势群体转换的过程中,发包人同承包人之间的平衡将被打破,只有承包人向发包人索赔的日子终将过去。在索赔中,无论哪方都不能脱离合同,如某施工企业在已签订合同中明确约定,开挖j二程中的超挖、超填均已进入单价,但在执行中却提出了强硬的索赔要求,并由此直接导致仅100m的引水隧洞开挖上期滞后10个月,其索赔额也只有5万元,而其每月现场固定支出约14万元,致使发包人和承包人均损失严重,最后双方都认为得不偿失。综观国内工程建设,合同管理引发的工期拖延、清理队伍出场、工程款长期拖欠以至导致企业无法运转,使得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如入泥潭,年年都在建设,月月都有纠纷,真正的是没有一个健全的合同管理信用体系。总之,招投标制及承包合同制是把建筑业推向市场的体现,加强合同管理,最大限度赢得经济效益则是承、发包双方所追求的目标。严格履行有效合同中承、发包双方约定的的条款,承、发包双方都必须坚持诚实守信的原则,有理、有据、合理、合法的解决合同履行中出现的问题,否则对合同双方都将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信誉损失。

参考文献:

企业诚信经营的案例范文3

关键词:质量控制小组;培训;作用

河北远迪实业集团是一家现代化科技型民营企业,现已发展为拥有总资产1.2亿元、员工400余人的中型民营企业。在稳步发展过程中,集团注重文化建设,狠抓产品质量,将员工培训作为人才培养与储备的重中之重,尤其通过质量控制小组,努力提高员工培训水平,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一、建立质量控制小组,提升产品质量

远迪实业集团自建立之初,就采取了众多措施,确保并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尤其1999年,集团在重庆成立王合科贸有限公司,进入全国摩配市场前沿后,积极探求确保每件产品质量的有效途径。1999年底,集团设立了河北省唯一的摩托车配件研究所,积极从事产品研发。以此为契机,开始在生产部门建立由6-10人组成的质量控制小组,负责生产环节的产品检验、事故分析、产品基础研发等工作,在集团内部打造良好的质量检验控制氛围,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这一做法,为集团全面提升产品质量,赢得同力帆、涪柴等大型企业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质量控制小组在员工培训中的重要作用

(一)丰富了以人为本,诚信经营的企业文化

质量控制小组自成立之初,就严格按照“以人为本,诚信经营”的经营理念,本着公开、公正、公平,实事求是的原则开展工作。对生产中出现问题、存在的隐患和可提升的技术环节,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开展研究并进行处理,让员工认清问题根源,拓宽工作思路,避免出现大生产事故,全面提升生产能力和水平。质量控制小组的这种做法,让员工心平气和地意识到自身存在的缺陷,不断弥补缺陷,谋求更大发展,从而,使以人为本、诚信经营的企业文化深入人心,使员工发自内心地为集团发展贡献力量。

(二)规范了技术人才培养程序

质量控制小组立足集团实际,充分吸收员工的合理化意见和建议,规范操作规程,建立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操作体系。注重用头脑风暴法,现场指导法和案例剖析法等具体分析生产环节的实际案例,帮助员工进步的同时,规范了选料、焊接、调色、喷涂、检验、包装等具体操作环节,结合生产实际对5S管理法,零库存生产管理法等进行了改进,使员工能够按照规范化操作规程开展工作,工作有章可循,最大限度地避免生产事故地发生,避免员工因操作不当造成自身伤害。

(三)构建了良好的企业团队

质量控制小组,已成为集团内部软件建设的标志性项目,深受集团董事和监事会的重视,成为集团职工向往的非行政事务性组织。质量控制小组人员构成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人员调整、增减,员工技术层次高低变化而不断进行调整。这种模式,不仅使质量控制小组内部为解决实际生产问题而注重加强合作,解决个人无法完成的实际问题,而且带动了生产领域员工,增强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通过工合作,利用集体智慧,寻求解决问题,提升工作能力的有效途径。良好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在集团内部已经广泛形成,为集团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四)培养了大批创新型人才

质量控制小组,其性质是专家型员工坐镇,成熟期员工广泛参与,脱离日常行政管理,不带任何功利性的组织机构。这样的组织,确保了问题处理的公正与公平。员工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及有效措施一经采纳,便会得到荣誉与利益的双重奖励,质量控制小组每次重大问题解决和技术提升,都会在部门经济指标核算中有所体现,员工会得到利益回报。这种机制,促使质量控制小组成员和其他员工挖掘自身潜能,勇于创新,善于创新,不断谋求更大发展。由此,集团员工中也涌现了大批优秀的创新性型技术人才。

三、远迪实业集团质量控制小组的发展方向

质量控制小组自身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突出表现为:受行政事务性影响,体制机制运转不畅;高层次带头人较为匮乏;专项经费不足,人员外培受到限制;等等。这些问题已引起集团领导层的高度重视,为解决上述问题,促使质量控制小组健康发展,集团决定:严格落实质量控制小组的运行机制,严格限制成员中部门领导所占人数,部门领导只能以专家或技术骨干身份参加质量控制小组,小组不受成员行政职务影响;采取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的方式,培植高层次带头人,努力为优秀人才提供良好平台;抓住金融危机带来的机遇,加速高层次人才培养和技术升级改造,为进一步发展打好基础;加大专项资金投入力度,创造外出培训机会,开拓质量控制小组成员的视野,提升质量管理水平。在新的历史时期,相信质量控制小组会为集团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民营企业培训现状调查[DB/OL].省略,2002-12.

2、周惠敏.关于我国员工培训的几点思考[J].商场现代化,2007(31).

3、雷昊,安华.中国国有企业培训的问题分析和思路整合――德国企业培训模式对我国国有企业培训的启示[J].商场现代化,2006(29).

4、周惠敏.关于我国员工培训的几点思考[J].商场现代化,2007(31).

5、张晓宁.对企业职工培训工作的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32).

企业诚信经营的案例范文4

会议成本。会议是企业解决问题和指令的集体活动,但同时也是一个高成本的经营活动。因为这个活动往往是很多领导者参与的集体活动,每过一分钟,意味着与会人员总数的分钟数,而很多企业的管理人员并未掌握开会的技巧,都存在“会前无准备,会中无主题,会后无执行,与会无必要,时间无控制,发言无边际”的六无现象。殊不知这颗“药”的很大一部分成分就是会议。

沟通成本。沟通,是企业运营的重要环节。很多企业在做众多的制度培训,精神层面的培训,可是大多没有“沟通能力”培训。在大多数企业中你会发现,同事之间的沟通过程中,会出现严重失真的现象,或词不达意,或答非所问,或百人百解……这种现象,说小了,让很多工序成为无效工序,或失去很多重要机会;说大了,有可能因此给企业带来隐患。

人才流动成本。有很多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上都是很欠缺的,他们认为人才是无限的,成为“铁打的营盘”,员工自然也就成为了那“流水的兵”了。不能不说,任何一个员工的离开对公司都是一笔成本,因为公司要承担对这个员工的培训费等前期投入,还要承担新招聘该岗位员工的前期成本,还要承担新员工是否适合岗位的风险,而老员工的离职也会因为职业素养的关系,可能会流失重要的内部资料或信息,而其离职后,很可能会进入自己的竞争对手的企业。

流程成本。企业的乱,有太多都是因为流程,这在企业管理中是一个通病,凡是发展缓慢的企业,其流程一定是混乱或不合理的。他们为此承担着很高的成本,然而一直却视而不见。流程,是企业运营的产业链,如同流水线一样,没有科学合理的流程,也就失去对各项工作系统性的控制,很多工作半途而废,还有很多工作需要返工,无奇不有。这会成为裹住企业前进双脚的乱麻。

停滞资源成本。停滞的资源在企业里可以说是最广泛的“隐形成本”,例如闲置的设备,积压的库存,低利用率的岗位职业,闲置的资金、搁置的业务等,他们虽然不一定会继续消耗企业的投入,但是他们却是企业资产的一部分,企业会为此承担着利息等隐形成本。所以说,一个企业里停滞资源的多少,体现着企业资源利用率的高低。

信用成本。这是一个牵扯到远期回报的成本,诚信经营如同诚信做人。我们发现,很多企业,习惯拖欠供应商货款,习惯拖欠员工薪资,习惯克扣他人,习惯拖欠银行贷款,等等,认为这样可以减轻企业流动资金压力。

但是从长远来看,这会成为企业经营的严重隐形成本。首先,供应商一定会将时间成本算在其报价中,这类企业无法采购到最低价格的原料或服务。其次,员工薪资拖欠,违背劳动法规,有被惩罚的危险。而拖欠银行贷款,克扣他人,会使其信用度大打折扣,在企业某一天遇到困难时,会遭遇到四面楚歌的境地。企业为此会付出惨重的代价。

风险成本。将企业推向快车道是每个企业家的梦想,但是风险系数也因此而同步增加。特别是大中型企业,他们虽然发展迅猛,收入丰厚,但是一旦出现危机,将是灾难性的。多个案例证明,企业的风险很多都是因为预料不足或管理不善造成的,在风险发生前,都早以埋下隐患。而很多大型企业或者知名企业就因为一次风险而消亡。

可见,风险是举足轻重的隐形成本,而这种现象并非显而易见,实在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企业诚信经营的案例范文5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抓紧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加大对失信行为惩戒力度,在全社会广泛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商务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加强商务领域信用建设的指导意见》中也明确指出:“商务领域信用建设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市场体系的基础工程,也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当前,我国正处在市场化深入推进的关键时期,更需要在全社会弘扬诚信美德,大力培育诚实守信的商务环境。审视我国当前商务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将有助于我们对症下药,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一、商务诚信缺失产生的原因

(一)传统诚信文化存在弱点

中国传统诚信观念建立在德性诚信的基础之上,是一种情感诚信。传统诚信的实现依靠的是行为者的自律,而非物质利益或法律约束;传统诚信观以身份关系为主要表征,是建立在亲缘基础上的封闭式诚信,这种诚信“内外有别、亲疏有别”,是一种有限诚信;传统诚信观以个人心性为依托,体现的是个人自身的品行、品德、修养和情操;传统诚信观诚信的目的是一种道义追求,是诚信主体自身所追求的一种道德境界,它更多的是一种崇高的道德理想和更高层次的伦理规范。与之相对的西方诚信观,则建立在契约诚信的基础之上,以平等关系为主要表征,以外部制约为依托,其实现更依赖于他律,表现为个人为追逐利益而兑现承诺的可靠程度。传统诚信观历经千百年流传至今,固然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然而历史发展到今天,市场经济建立所导致的社会转型,改变了整个道德生活的外部条件,使得传统诚信观的现代转换成为必然。传统诚信文化的弱点不可避免地成为导致商务诚信缺乏的历史原因。随着传统自然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的转换,社会生活也就由“身份社会”发展到“契约社会”,传统的德性诚信也必须转向契约诚信,过去由主观自律和道德教育支撑的诚信,也就必然过渡到由法律法规、信用管理等一系列客观制度保障的诚信体系。

(二)市场经济机制不够完善

市场经济是契约经济,市场主体通过契约来限定风险,以便减少信任关系建立的不确定性及非理性。契约就是商务诚信实现的客观保障,商务诚信也因此获得了普遍的基础和客观的标准,约束着所有进入市场的主体。然而,我国目前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机制仍有不完善之处,这对于商务诚信体系的形成,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1.产权制度不明晰。现代产权制度的基本特征是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它是一种权责利高度统一的制度,其建立的基础就是产权主体归属明确和产权收益归属明确。因为只有产权所有者和收益者明确,即其既是市场交易信誉价值的受益者,又是市场失信行为的相应职责的承担者,才能使经济主体的市场经济行为别无选择地坚持诚实守信经营。但是,目前现有的产权制度仍然缺乏对经济活动主体的足够约束力。尤其是在国有资产管理、运营体制中,仍然存在较为严重的权责不明现象。国有企业的经营者或领导者还仅仅是所有者的代表,他无须对自己的行为承担财产责任或经济效益,这种不明晰的产权制度就造成了国有资产所有权虚置、所有者缺位的现象,致使国有企业的经营者因无法确定企业的未来收益将由谁来享受,从而忽视诚信经营,一切以眼前利益为出发点。另外,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经营中,由于私有财产在法律上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无法激起其建立长远的经营战略和目标的动力,大量私营业主也是只顾眼前利益,无心规划长期的诚信经营。

2.市场竞争机制不健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异常激烈,我国市场经济又处于不成熟阶段,没有形成健全有效的市场竞争机制。这就促使企业家把追求财富的累积这一特质,表现得淋漓尽致,甚至肆无忌惮。在市场竞争机制不完善的情况下,企业以获取利润为目标,常常通过诸如恶意拖欠和逃废银行债务、逃税偷税、商业欺诈、制假售假、非法集资等手段来获取财富。

3.交易信息不对称。信息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和资产,但市场上的任何个体或组织都不可能掌握百分之百的信息,信息不对称也就成为现代经济生活的一种常态。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主要通过各经济主体之间的相互交易来进行。由于我国目前尚未形成一套有效的机制来确保信息的公正、公开和公平的传递,信息也主要是在各个交易主体之间横向传递,向公众公开或扩散的可能性很小。在交易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交易当事人可以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通过隐瞒真实信息甚至制造虚假信息来操纵交易行为,实施商业欺诈,为自身牟取不正当利益。

4.法律保障不足。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正处于完善之中,相应的商务诚信法律体系尚不完善,对社会与经济活动中的诚信行为缺乏强有力的保障措施。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系统的和规范的商务诚信法律,现行个别法律法规中虽也涉及对商业欺诈、不正当竞争等行为的处理办法,但对其惩治办法的规定却明显不妥。因此,就造成了在对商务失信行为的执法过程存在判决不当、执行不力、处罚不够等现象。由此可见,在商务诚信法律保障不足的情况下,失信者不能受到应有的制裁,守信人得不到有效的保护,失信成本远远低于守信成本,这就大大助长了市场上不讲商务诚信的风气。

(三)政府职能作用发挥不够

商务诚信不是孤立存在的,其与社会诚信水平,特别是政务诚信和司法公信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从已经发生的案例来看,一些企业为了追求自身的利润最大化,不惜突破行业底线和道德底线,甚至是法律底线。而个别政府部门和司法部门出于对地方经济的保护,对于当地的假冒伪劣、非法经营的违法行为不是予以制止,而是采取默许甚至纵容的态度,使得这些企业更加肆意妄为。同时,由于相关法规、制度建设尚不完善,政府在监管方面缺乏依据、无法可依,加之有些政府在监督执法方面缺少经验或是对监管企业发展方面根本不加重视,造成了执法不严的局面。社会上的失信违法行为不能得到应有的惩处;相反,失信者却能得到巨额的利润。这种现象无疑会助长失信、违法之风,最终造成整个商务诚信环境的破坏。此外,商务诚信的建立需要政府的主导,但是政府在这方面的职能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履行,在经济建设过程中,对诚信美德的教育、宣传力度不够,没有出台关于诚信的专门法律、法规和政策等。

(四)诚信意识淡漠

一方面,由于企业诚信意识的淡漠和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滞后,使得企业在经营中的所有行事方针都是以利益为导向。在利益的驱动下,企业会放弃道德的经营原则,转向非道德的经营,从而导致失信行为的产生。同时,我们的企业过分地关注自身的经济效益,对企业发展的评价也仅仅关注在一些数字指标上,而忽视了企业文化的建设,也忽视了对企业经营管理者和员工自身素质的培养与提升,尤其对于诚信素质的培养更是少之又少,绩效成为衡量企业经营好坏与考核员工的唯一标准,没有使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相同步,这是企业运行不畅的又一内因所在;另一个方面,消费者法律意识淡漠,维权意识不强,对消费过程中的上当受骗,一般只是听之任之。消费者缺乏自身权益保护意识,也助长了企业不诚信的嚣张气焰。

二、商务诚信建设的路径选择

(一)在商务诚信建设过程中,加强制度性保障

1.完善产权制度。深入推进国企改革,做到权责主体明确,企业有独立自主的经营权、财产所有权、支配权以及偿债能力。这样,国企才能提高经营中重复博弈的积极性,在追求长远利益中重视诚信投资。对非国企来说,应不断完善物权法、债权法之类的财产保护制度,确保企业在经营中财产流转的稳定预期,为企业诚信经营放弃短期机会主义提供法制基础。

2.完善企业征信及信用信息披露制度。加快信用网络建设,充分利用工商、财政、银行、质检、审计、司法等部门的现有资料和已有系统,出台数据收集政策,加快建立企业和个人公共信息数据库,制定市场准入机制、失信约束机制和处罚机制,以及信用评估准则、评估办法和管理办法,数据信息的采集和使用办法等符合市场规律的信用体系,建立明确的信用信息征集和披露法律制度,扩大社会相关的信用信息的征集和披露范围与频度。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覆盖全社会的信用信息查询系统,通过互联网、新闻媒体等,在全国范围内形成有效的信用信息沟通传播渠道。

3.建立健全失信惩戒制度。实行企业信用预警制度,对违法或失信行为轻微的企业进行预先警示,或预先约见,或口头提示,或在日常检查中予以提示;实行企业失信惩戒制度,对失信企业进行重点监控,强化日常检查,注重事后回访,由政府的监管部门和权威的征信机构将企业的失信记录列入相关信用信息查询系统,向全社会公示失信企业惩罚名单,由市场和全社会对失信企业进行经济性、道德性惩罚;实行企业守信激励制度,对守信企业进行重点扶持,从积极方面鼓励其他企业重视信用、保护信用、提倡信用;实行严重失信淘汰制度,对严重失信企业,吊销其营业执照并加强后期监管力度;实行企业信用修复制度,对主动整改、纠正违法失信行为的失信企业,给予恢复信用的机会;对企业失信行为进行法律责任追究。企业失信的法律责任是失信惩罚机制的制度保障和延伸措施,因此,这种法律责任追究不能局限于采取单一制裁的方法,而必须采取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内容兼而有之的方法。

(二)在优化商务诚信环境过程中,充分发挥政府职能

政府在商务信用活动中,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政府应带头诚实守信,起到表率作用,提高政府公信力,树立高效、廉洁的政府形象。增加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扩大政务公开的渠道,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另一方面,政府应该充分发挥其对市场的监管作用,以规范市场秩序。遇到违法乱纪行为,要及时进行惩处,并向社会公布。政府应针对目前各种分散的监督机构进行规范、引导,使其制度化、系统化,以在全社会形成健全的市场监管机制,为建设完备的商务诚信体系做好铺垫。

(三)健全法制,加大执法力度,为商务诚信营造良好的法律环境

首先,加快立法步伐,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我国目前有关商务诚信方面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对法制体系的建设尚处在起步阶段,法律法规中存在的漏洞给了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因此,加强商务诚信的立法工作,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国家应尽快制定《企业信用法》,并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产品质量法》、《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补充修改,对于失信违约的企业和个人应加大惩处力度,使之付出经济与信誉双方面的惨痛代价。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杜绝商业欺诈行为的发生。参照发达国家的《公正信用报告法》,制定相关的法规,严格规范涉及信用记录、使用及评估活动的机构和组织的行为。依照《破产法》等法律法规强制企业退出,对违法企业吊销经营牌照,勒令其退出市场,不仅追究其经济责任,还要追究其刑事责任。

其次,加大执法力度,切实做好法律责任的贯彻落实。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的重要时期,政府的行政机关加强对市场的监管,执法部门从严执法,这是促进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前提条件。维护法律的权威,必须让违法乱纪的人受到法律的制裁,而遵纪守法的个人和企业应该受到保护和鼓励,以增强他们诚实守信的信心。同时,应该加强执法队伍的建设,提高执法队伍的素质,给执法队伍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和技术支持,确保其严格执法、公正执法。

(四)加强道德教育,推进企业诚信文化建设

首先,加强个人道德教育。商务活动是否诚信,主要还在于商业经营者个人的道德水平和诚信意识。因此,应该将强化全民诚信意识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伦理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基本工程来抓。在经济生活中,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诚信规范活动,比如“质量万里行”、“全城商品无假货”等。还可以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各种媒体进行宣传教育,使人们清楚地认识到守信光荣、失信可耻。同时,媒体也应起到监督的作用。对于诚实守信的个人和企业要广泛宣传、大力颂扬,而对于失信的个人和企业要进行批评、谴责。

其次,加强企业诚信文化建设。通过制定企业诚信准则,开展企业诚信培训,逐步树立企业诚信文化理念,并不断提高企业员工尤其是管理者的诚信文化素质,建立激励诚信行为的制度规范,使诚信文化观念渗透到整个管理过程中,变成人们的自觉意识和行动。

(五)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信用中介服务机构的作用,加强商务诚信管理

一方面,对于商务诚信管理,行业协会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行业协会的监管,既可以为本行业的会员提供各种经验交流、政策咨询、业务培训、权益维护乃至颁发行业从业执照等服务,又肩负着维序的社会功能,需对其行业的各个机构进行监督和评价。因此,要强化行业自律,建立信用档案,健全管理机制,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作用;另一方面,要引导企业运用信用产品和服务,培育信用服务企业,大力开展信用产品和服务应用,从而加快决策速度,提高交易活动效率,扩大信用交易规模。

企业诚信经营的案例范文6

关键词:高职院校;特许经营;诚信经营;核心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255(2013)03-0065-04

一、特许经营及高职院校开展大学生

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

(一)特许经营概述

特许经营商业模式起源于19世纪的美国,并在美国逐步发展成熟。所谓特许经营,就是特许者将自己所拥有的整套知识产权,如商标、产品专利、专有技术等,以特许经营合同的形式授予被特许者使用,而被特许者则按合同规定,在特许者统一的业务模式下从事经营活动,并向特许者支付相应的费用的经营模式。在现实生活许者就是我们常说的特许人,而被特许者就是我们常说的加盟商。特许经营的实质是一种知识产权输出,拥有资本却缺乏行业技术和经验的个人创业者正好可以借助特许经营规避和降低创业风险,从而提高创业的成功概率。在发达国家,特许经营已经渗透到生产、零售、服务等近百个行业,并凭借其独特的优势,正成为当前流行的个人创业途径之一。[1]

自20世纪80年代特许经营的模式被引入我国以来,我国特许经营体系成稳定快速的发展态势。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我国特许经营体系已超过5000个,加盟店总数100万以上,覆盖的行业业态超过70个,特许企业直接创造的就业岗位超过1000万个,而且每年以7.7%-15%的速度增长。来自昂博普亚特许经营顾问公司的一组数据显示:在美、法、英、西班牙等特许经营较发达的西方国家,特许经营的销售额

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的份额达到了50-60%,通过特许经营方式进行创业的成功概率平均超过80%,而与此对应的其它创业成功率仅过20%。

(二)高职院校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招生总体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毕业生人数总量大,增幅高,供需矛盾日益凸显,毕业生就业形势日渐严峻。教育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2010年、201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的人数分别为611万、630万、660万人。2012年城镇需就业的劳动力达2500万人,其中高校毕业生就达到680万人,2013年达699万人。截止到2011年,我国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已有1246所,占普通高校的52%。每年招收全日制新生超过300万人。高职招生数占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招生的比率从10年前的8.8%上升到49%。随着大学生就业竞争压力的增大,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和挑战。

调查结果显示,近年来在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分布状况中,私营企业成为高职毕业生就业的最主要单位之一。在工作中,大学生们的就业观念不断改变,同时私企经营者的企业家精神不断影响和激励着大学生,促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萌生出创业的理想和愿望。大学生创业不仅可以解决自身的就业问题,还可以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自身的开拓精神,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理想。创立一个小企业,并使其不断发展壮大,

是实现人生价值、人生理想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当前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和谐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的新形势下,政治环境更加宽松,经济环境更加开放,现有的政策支持也有利于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因此,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提升创业能力,鼓励、引导和扶持更多的大学生加入到创业队伍中,是大学生走向社会接受社会挑战的重要途径之一。

2010年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为高职院校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明确了方向。然而,由于大学生缺乏相应的社会经验,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目前发达国家大学毕业生创业率在20%至30%,而我国仅为1%至2%。《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业白皮书2010》显示,目前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比例仍然偏低,究其原因,除了创业意识差、缺乏社会资源、资金来源匮乏以外,缺乏社会经验、专业培训不足、创业方向迷茫等也是制约当代大学生自主创业的重要因素。因此,帮助大学生选择合适的创业模式和方法,物色适宜的创业项目对促进大学生创业水平的持续提升、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成功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三)特许经营创业相对于传统创业的优势

特许经营被誉为“成功率最高的创业模式”之一,特许经营创业与传统的自我创业相比,最大的优势在于有统一管理,统一培训,对于首次创业欠缺经验的创业者来说能够解决创业初期的许多困难,在实践中有系统学习的机会。使其在特许经营总部的培训、辅导和帮助下,更容易取得成功。一般而言,加盟特许体系的成员通常来自几个方面,一是刚刚毕业即将面临工作的大学生,目前,成功把连锁店运转起来的大学生创业者已经有很多,据某一加盟网站的统计,在其所有的加盟商中,大学生创业者大约占20%;二是在职的公司员工,有了工作经验的累积之后,他们希望更好地改善自己的生活,通过加盟来经营自己的事业;三是想做出一番事情的有志青年,在这类人群中,有的缺乏资金,有的缺乏经验,有的缺乏管理能力,为减少创业的风险,会从特许经营体系中寻找合适的创业项目。加盟店的成功,也就是特许经营总部的成功,两者荣辱与共,一荣俱荣。有了总部的支持和帮助,可以大大降低初次涉足创业人员的创业风险,增加事业的成功性。

(四)大学生选择特许经营创业的好处

首先,由于特许人拥有成熟的连锁经营体系和成功的经营模式,大学生在成为加盟商之后,特许人的商标、商号、产品和经营模式都可以直接利用,并且特许人也会给加盟商提供持续的经营指导、技术支持和业务培训。这种经营模式使大学生降低了创业风险,节省了创业时间,即使没有过从业经验,也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入行并积累经验。有统计数据显示,在欧美等发达国家,70%以上的商业企业是以特许加盟模式运作的,尤其是在美国,95%的特许加盟是成功的,而独自创业失败率为80%。

其次,实力强信誉好的特许人,为了提高整个连锁体系的竞争力,会负责新产品、新服务的研发,不断开发独创性、高附加价值的商品,以产品差别化来领先竞争对手。反之,如果大学生选择自己创业,则从货源的选择、进货、经营、服务等各方面都要自己负责,并且随时可能面临价格和货源的困难。而在特许经营体系中,一般都是由公司总部统一规划、集中采购以降低成本,严格选择并监控供应商,以及提供连锁店的管理信息系统等,这样加盟商就减少了大量事务性的工作,有更多的精力心无旁骛地专心致力于销售及服务,从而更好地提高销售额和顾客满意度。

二、高职大学生特许经营模式

创业的可行性和优势分析

(一)课程设置上的相关性

特许经营模式的理论基础是专业课程《连锁经营管理原理与实务》,随着商品流通经济的发展,我国零售连锁行业近20年来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为了提高高职学生从事商业管理的知识和能力,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目前在很多高职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都开设了《连锁经营管理原理与实务》的课程,例如市场营销、营销与策划、物流管理、酒店管理、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管理等专业,此外在一些本科院校的经济管理类专业中,也经常将该课程作为专业选修课开设。该课程的开设使得较多的学生在学校中就具备了连锁经营和特许经营的理论基础,并接受到特许经营管理的基本训练,学生步入社会之后,更容易接受这种新理念和新模式,也能够更专业更谨慎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行业,具有采用特许经营模式自我创业的先决条件。[2]

(二)对专业要求的宽泛性

特许经营模式的创业之路,对创业者专业的要求并不高。创业成功者只要能够准确选择有发展前途的行业和成熟规范的特许经营体系,再加上经营者本身的敬业、坚持、刻苦,在特许人总部的支持、辅导和帮助下,即使创业者没有任何从业经验,其创业的成功率也会远远大于其他的创业途径。一旦摆脱了专业的束缚和限制,对于很多高职毕业生来说,利用这种经营模式创业的可能性就增加了很多,学生自然会增强信心,努力学习各种经营的经验和技巧,为自己的创业生涯做好准备。

(三)对资金规模要求的高弹性

据调查,中国的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资金匮乏是影响和制约其创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很多创业成功的案例中,有不少大学生的创业资金来自于家庭资助,而对于家庭贫困但有创业天赋和能力的大学生来说,资金困难就成为影响其创业的拦路虎。在大学生创业中,如果选择传统的创业模式,通常创业的启动资金数额较大。在特许经营模式的创业中,由于经营项目有大有小,特许经营的品牌有很多新生的品牌,所以,随着项目内容和品牌价值的变化,特许经营的加盟和开业费用的弹性较大,少则几万元,多则几百万元,都可以选择到合适的经营项目。这对于正在求学的大学生或者毕业后时间不长的学生来说,非常切实可行,可以解决资金困难这一最大问题。

三、高职大学生特许经营创业成功的关键

(一)选择优良的特许经营体系是创业成功的基础

只要是创业,都会伴随着经营风险,特许经营尽管是一种成功率较高的创业途径,但也并非包赚不赔。为减少创业者的风险,首先在特许经营项目的选择上需要谨慎。大学生涉世不深,经验不足,更需要谨慎选择优良的特许经营体系,以减少创业风险。在决策之前大学生应根据自身的经验、投资能力、爱好和专长等条件挑选特许项目,尽可能选择实力强、口碑好、经营时间长的品牌,避免上当受骗。为保护加盟者的权益,我国《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中明确规定:正规特许经营企业应同时具备两个条件:首先是指拥有注册商标、企业标志、专利、专有技术等经营资源的企业;其次是特许人应当拥有成熟的经营模式,具备为被特许人持续提供经营指导、技术支持和业务培训等服务的能力,并且至少拥有两家经营一年以上业绩良好的直营店。此外,特许人还应当依照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的规定,建立并实行完备的信息披露制度,如果与受许人订立特许经营合同的,必须在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商务主管部门备案,跨省从事特许经营活动的,应当向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备案。因此投资人只有选择在国家规定部门正式注册和备案的特许经营体系,才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此外投资人还有必要到其直营店和其他加盟店去进行实地考察,了解企业的真实运营状况和发展前景。[3]

(二)以客户为中心诚信经营是创业成功的保证

大学生在选择合适的特许经营体系之后,秉持怎样的经营理念,如何经营就成为创业能否成功的关键。首先作为创业的主体,大学生本人一定要全心全意地投入经营,不能三心二意,或者兼职经营。例如全球著名的西式快餐业肯德基和麦当劳都是以特许经营的方式获得成功的,在其成熟的商业运作模式中,两者都对加盟商提出“必须愿意将自己全部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事业中,不允许多元投资”的要求。其次,大学生要持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经营能力,在特许经营体系中,虽然有较为完善的系统培训,但企业经营中的经验和技巧还有赖于实践中的锻炼和提升,比如服务理念的建立、经营管理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决策能力等等。再者,在经营理念上,要坚持以客户为中心,诚信经营。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短期利益和长远发展、经营利润和成本消耗之间的矛盾,在遇到此类问题时,加盟商务必须从长远出发,以充分维护消费者的利益为出发点,奉行“质量是生命、服务是灵魂”的企业经营理念,以一流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满足市场的需求,赢得消费者的信赖。唯有如此,才能确保加盟企业的成功。

(三)不断创新建立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

在所有的特许经营合同中都有期限的规定,例如国内的特许经营体系通常规定的合约期限是三年,而肯德基的加盟合同期限是十年。当合同到期后,加盟商可以选择退出,也可以选择续约,但续约时需要向特许人重新缴纳加盟费,随着品牌的发展,加盟费、权利金等也会有所增加。对于加盟商而言,如果终身都是以加盟商的身份从事经营,会受到经营利润的分流及经营管理等方面的限制,比如商圈保护问题、总部服务支持问题、配送商品的质量价格问题等,这一切会极大地制约优秀加盟商的发展。于是,在实践中有为数较多的成功加盟商会在几个加盟合约期届满之后结束合同,自己重新创业。大学生如果能发展到这个阶段,实际上已经实现了加盟创业的升华,借助特许经营体系的优势和自己的努力发展到了真正自我创业的阶段,这是特许加盟创业的高级阶段,是所有加盟创业者的终极目标。要想实现这个目标,就要求加盟商在特许经营期间不断创新和学习,建立起自己独特的经营技术和产品,并在适当的时候创建属于自己的品牌商标和专利,以建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实现企业的持续性发展。

例如在扬州赫赫有名的中式快餐品牌“嘉和豆浆”,其前身是投资人2004年通过特许经营方式开出的扬州第一家“永和豆浆”,由于“永和豆浆”的品牌号召力非常强大,一到扬州便迅速赢得市场。在创业最初阶段,特许经营使得投资者有机会向一个成熟的品牌学习,快速获取经验。三年之后,由于和“永和豆浆”在商圈保护上的分歧,投资者又加盟了另一家豆浆品牌“来来永和豆浆”。虽然是特许经营,但投资者从一开始就与合伙人摸索发展,确定了自己的标准和模式,也在酝酿属于自己的专用豆浆品牌“嘉和豆浆”,后来在其所拥有的特许经营门店陆续合约到期后,改为自己的豆浆品牌“嘉和豆浆”,至此,完成了企业的升级换代。目前嘉和豆浆在扬州地区拥有多家门店,已成为扬州市民非常熟悉和喜欢的一个中式快餐品牌。[4]

特许经营这种商业模式,在全世界历经几百年的发展,已成功地为可口可乐、麦当劳、7-11便利店、迪斯尼乐园、21世纪房地产等全世界各行各业的品牌巨人所实践,并为全球中小企业的成长和个人创业提供了最成功的捷径。目前,特许经营被世界各国认为是21世纪最成功的商业模式,特许商在经营资源、经营指导、技术支持和业务培训上不断的给予加盟商支持,使加盟商能够获得比独立经营更多的利益。我国的大学生群体有着较高的技术知识优势和较强的学习能力,是特许经营创业的合适人选。我们相信,在我国高等学校连锁经营知识的普及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引领下,未来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能够通过特许经营的创业模式实现理想、创造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姜义平.递进式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6):19-22

[2]邢娣凤.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选择[J].黑龙江高教研,2011(4):8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