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旅游经济现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旅游经济现象范文1
一、优化产业结构,支撑关联产业发展
旅游业对一个区域社会经济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复杂的,按照旅游经济理论,发展旅游业能够增加国民收入、赚取外汇、回笼货币、扩大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并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改善等等。[l](代7--m)由于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关联性极强,其经营影响范围涉及国民经济的许多部门。旅游业的发展,必然会给相关部门提供广阔的需求市场,直接或间接带动了关联产业的发展,进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构成比例的调整和变化。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旅游业直接影响的行业有12个,间接影响的部门有47个,引致影响的部门有20个。1元钱的旅游直接收入,可带来4.5元相关产业的收入。阁(~)乡村旅游作为传统农业的后续产业十分有助于促进农村地区经济结构的调整,可形成“旅游兴百业,百业促旅业”产业格局,从而使得乡村经济发展进入良性循环。例如,福州市永泰县依托山水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促进了农副产品的销售。2005年,永泰县接待的游客达60多万人次,据不完全统计,仅土特产加工和销售一项,一年可为当地农民人均收益增加3000元一5000元,有力地拉动了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的发展。①今年国家旅游局推出的“2006中国乡村游”主题年,乡村旅游成为越来越多游客出行的首选。以“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为内容的乡村游正在成为一种新时尚。据统计,2006年“五一”黄金周期间,三明市泰宁县星级宾馆、饭店、家庭旅馆住宿全面爆满,泰宁、将乐两县连续数天星级宾馆住宿率均达100%。②而武夷山,尽管房价普遍上扬,旅馆、招待所、二星、三星、四星级饭店客房出租率普遍达到了95%以上,收获了很好的效益;餐饮业也十分火爆,大众餐厅、快餐店、餐饭馆、大排档一条街、农家宴、农家小吃等都吸引了众多的食客,用餐的客人成倍增加;不少精明的商家看准“黄金周”旅游聚人气兼聚财气的优势,把商业促销与旅游休闲紧密结合,纷纷举办各种促销活动,如九曲花街房地产在黄金周期间就推出了“五一购房就送港澳游”的活动,亚洲酿酒(厦门)公司打出了“品石泉佳酿,游武夷美景”的旗号,武夷大王鹅业发展有限公司举办了“武夷土特产推介会”等主题消费活动都受到热捧,吸引不少市民游客看楼、购物;同时茶叶、地方小吃、工艺品、商业零售网点等也都出现了热销的局面。真正出现了以旅游为核心,全社会关注、全社会参与、全社会受益的良性互动局面,旅游业对乡村经济相关产业发展具有明显的拉动作用。
二、增加经济总量,提高乡村财政收入
开展乡村旅游最直接也是最显著的效益就是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提高了乡村财政收入,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在许多地区,乡村旅游己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和第三产业的支柱。以武夷山2006年“五一”黄金周为例,“五一”期间,接待旅游人数增长13.59%,与同期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25.83%,旅游总收入增幅比旅游人数增幅高12个百分点,抽样调查显示:游客平均逗留天数达1,7天,较以往延长了0.2天,过夜旅游者人均天花费为605.40元/人天,一日游游客的人均天花费为215.25元从天,分别同比增长24.12%和34.70%。③同期,泰宁世界地质公园各景区,共接待游客18.4万人次,同比增长71.91%,门票收入551.85万元,同比增长91%。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增加了乡村经济总量,提高了乡村财政收入,有力地拉动了整个区域经济的增长。从旅游年收入来看,近几年以来福建省乡村旅游总收入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以连城县为例,1999年到2004年,连城县接待旅游人数平均每年以26%增长,旅游总收入则以平均每年23%增长。2005年旅游总收入是2004年的1.2倍、2003年的1.76倍(见图1)。旅游收入增加的同时,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尤其是旅游税收收入。一个区域的旅游总收入指的是区域内外旅游者在旅途过程中,食、住、行、游、购、娱所花费的总和,是旅游者直接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收入。旅游消费所带来的总的财政收入应是旅游直接影响行业、旅游间接影响行业和旅游引致影响行业因旅游而带来的财政收入之和,而旅游直接影响行业对财政的贡献是旅游对财政贡献最重要的方面。由此可见,旅游总收入对连城GDP的影响反映的是旅游业对连城GDP的直接贡献,也是旅游业对区域财政方面显性的贡献。除此之外,旅游业还可以通过由旅游业直接收入而产生的间接收入和诱导收入来影响连城的CDP,影响乡村财政收入。
三、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
福建武夷山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是一个有力的论据。武夷山市位于福建省西北部、闽赣两省交界处。前身为崇安县,是一个以传统农业为主导的山区农业县。1989确立并实施“旅游兴市”的发展战略,使武夷山从原来的一个比较落后的山区农业县,逐步发展成为一个新兴旅游城市。从理论上讲,发展乡村旅游业,必须修建车站、道路,以解决行的问题;必须开辟旅游景点,建造博物馆、展览馆,以解决游的问题;必须兴建饭店、宾馆、商店、娱乐场,以解决吃、住、购、娱的问题;与之相适应的供水、供电、邮政电话等市政工程就应跟上去。可见发展乡村旅游给农民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促进了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建,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农村现代化进程。以泰宁县为例:至2003年,京福高速泰宁县全线开工建设(2006年1月通车);邮电通讯、移动通讯网络覆盖全县;已建宾馆饭店50多家(星级7家),家庭旅馆30余家,总床位达3000余个;娱乐健身场所20余家,各类旅游船60余艘,竹筏300多条。现今,随着泰宁旅游知名度的提高,福银高速公路全线开通,进入泰宁的游客日益增多,为满足游客“吃、住、游、购、娱、行”等需求,泰宁正全力推进各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在县城中心兴建集商业购物、高档娱乐休闲和旅游服务为一体的灵秀商城,开辟泰宁风味小吃一条街,满足游客吃与购的需求;启动南会滨水休闲度假区和将溪山地度假区的建设,在金饶山、峨嵋峰、金湖等景区开辟登山野营和水上休闲运动,为游客营造娱乐休闲氛围;在城区、上清溪上码头、猫儿山等地扩建5个小区停车场,增设到各个景区的公交专车,开辟了泰宁到南昌、上海、温州、深圳等地的长途客运专线,逐步满足游客需求。泰宁县正在建设的宾馆饭店有金湖半岛俱乐部、泰宁大酒店、华大宾馆等,总投资额达2.1亿元。预计3年内全县的住宿床位将由目前的5000余个增加到至少1.2万个。甲乡村旅游业的开发使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p#分页标题#e#
四、扩大就业机会,化解就业矛盾
据世界旅游组织公布的资料表明,旅游业直接就业者每增加1人,社会就业岗位就会增加3一5个。[2~与其它行业相比,旅游业可为劳动者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根据旅游业的内容以及旅游业的特点,旅游业为社会就业所做的贡献第一部分是旅游直接提供的就业岗位,这些就业岗位应包括旅游直接影响的行业中为“食、住、行、游、购、娱”六大旅游要素服务的直接从业人员;第二部分是旅游间接或引致行业提供的就业岗位。要把发展乡村游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机结合,以发展乡村旅游经济为载体,组织开发以生态休闲、果蔬采摘、乡村观光、耕作体验、农家乐等为主题的农业观光休闲旅游产品,吸引游客到农村吃农家饭、品农家菜、住农家房、干农家活、享农家乐,拓展乡村旅游市场。通过发展乡村游进一步繁荣了经济,增加就业,促进农民增收,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例如:2005年,泰宁县共接待游客88万人次,按国际通行的旅游接待人数与直接就业比(国际为15:l一25:l,国内为25:1一40:l),假定全部按40:1计算,2005年泰宁县旅游业可提供的直接就业机会为2.2万个,间接就业按1:5计算为n.5万个,合计旅游业可创造的就业机会为13.7万个。可见,旅游业具有巨大的就业效应。再如:永泰县目前“农家乐”从业人员有1300多人,直接在景区的旅游从业人员就有800多人,全县直接或间接从事乡村旅游的人员超过了1万,已有7000多人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摆脱了贫困,促进农民生活质量提高。广大农民在旅游服务实践中,学习和掌握了先进的经营方式和经营理念,开阔了眼界,提高了生活水平,增强了保护环境的责任感。①
旅游经济现象范文2
纵观世界经济,旅游业是很多国家的支柱产业,对于我国的意义也尤为重要,其在未来将成为拉动我国消费经济增长的新亮点。《2015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显示:2015全年全国旅游业对GDP的直接贡献为3.32万亿元,占GDP总量比重为4.9%;综合贡献为7.34万亿元,占GDP总量的10.8%。旅游直接就业2798万人,旅游直接和间接就业7911万人,占全国就业总人口的10.2%。并且据世界旅游组织给出的数据显示,市场经济中与旅游业相关的行业总共约144个,其中直接相关的约24个,间接相关的约124个,旅游业每增加一个创业者,能够提供6-8个就业机会,这就大大的吸收了社会劳动力,同时也降低了社会失业率。
一、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
(一)乡村旅游类型
1.市场目标型。在乡村旅游中,城镇人是其目标客户,因此大城市是乡村旅游的目标市场。我国目前市场潜力最大、发展最成熟、最普遍的乡村旅游类型就是将都市的郊区利用起来进行乡村旅游的发展。营造休闲场所提供给都市居民进行游玩是目前我国乡村的旅游的定位标准。为吸引游客,乡村旅游通常会开展捕钓、采摘等农村特色活动,让游客体验完全区别于大城市的村落或田园生活。
2.景区拓展型。乡村旅游中,景区拓展型是依靠景区开展一系列活动的,一般如果乡村位于著名景点周围,就会将该景点的客源和名气利用起来,发展旅游配套服务,如购物、餐饮以及住宿等,除此之外,还能对销售当地土特产起到促进作用。
3.资源利用型。在资源利用型的乡村旅游中,存在许多的村寨,这些村寨都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或民族特色,在吸引游客时凭借的就是其人文、建筑、生态等特色资源。由于远离都市,这些具有地方特色或民族特色的村寨基本上外界没有接触,交通的不便使其与外界接触较少的一个主要因素,而正因为如此,这些村寨没有被外面的世界所同化,保留了特色的乡村气息。
(二)乡村旅游项目
1.度假村。度假村通常建立在生态环境优越、自然环境优越、气候舒适的地方,换句话来说,就是比较高档的提供给游客度假、休闲的乡村旅游场。
2.民族民俗风情园。民族民俗风情园一般由少数民族或乡村建立,其风情特色十分显著,体现在其活动、生活方式和建筑等方面,能够有效地吸引游客前来游玩。
3.农家乐。这种旅游形式是农民自己发展出来的,他们借助自家房舍、农家庭院附近的自然风光,将来自城镇的游客吸引至这里进行游玩、观光。农家乐所包含的产品有很多,例如观光园、农家菜、农家旅馆等,对于农民来说,这种旅游模式风险低、收益快、投入少,十分受其欢迎。
二、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前景
(一)政府干预力度将进一步加强
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对其含起到阻碍作用,目前政府已经注意到了这些问题,在规划旅游产业时也会考虑到乡村旅游发展,使得管控、培育、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强。
(二)进行多元化的投资
乡村旅游的发展潜力是有目共睹的,因此投资乡村旅游的人也越来越多。乡村旅游项目的经营包含了村集体投资、合伙经营以及农民个体经营,在开发乡村旅游的过程中,一些大公司也陆续加入了进来。
(三)实现品牌、特色发展
在投资乡村旅游的经营者中,最初的经营者除去已经失败的,其他经营者已经实现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其下一步的目标就是将其旅游规模进行扩大。但随着乡村旅游业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这一行业中来,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若想让自身的旅游业在众多旅游业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实现错位竞争,在乡村旅游业上开发其中的特色,将经营规模进一步扩大,使得品牌逐渐做大,被人们所熟知。
(四)自助游会越来越多
在乡村旅游发展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接触到乡村旅游,也逐渐对乡村旅游生出喜爱之情,但这些爱好者已经厌倦了老套、模式固定的旅游项目。而自助游可以实现这些旅游爱好者的需求,按照自己的要求进行旅游,发现新的旅游点。随着旅游模式和目的地范围的扩大,越来越多的旅游者选择通过自助游的形式进行乡村旅游。
(五)游客来源进一步扩大
因为宣传、经营没有落实、人们不了解等原因,乡村旅游在最初出现时,仅有附近城市居民前来游玩。但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经营者为实现规模的扩大,经济效益的提升,开始学习如何进行品牌建设和宣传,从而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游玩。目前,许多乡村旅游项目已经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品牌也已经走出当地,面向全国甚至国外,在乡村旅游中,前来游玩的游客来自全国各地,甚至国外游客也会前来游玩。在为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其游客来源也会越来越广,游客量也会越来越多。
三、结语
旅游经济现象范文3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和湘西地区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湘西地区旅游观光的外国游客日益增多。这使得规范和完善湘西地区旅游景点的英语标识成为刻不容缓的工作。
在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和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引下,湖南省委省政府提出打造“大湘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战略构想,以提升大湘西地区旅游发展的产业竞争力,实现其跨越式发展。此构想的提出,将使湘西旅游业发展上升至一个新台阶,同时对湘西地区旅游基础设施的完善和软实力的提升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规范和完善湘西地区旅游景点标识提供了政策支撑。
一、旅游景点翻译的原则及相关理论
根据黄忠廉先生提出的的变译理论,译者应根据特定条件下特定读者的特殊需求,采用增、减、编、述、缩、并、改等变通手段进行翻译活动。汉斯・威米尔提出了“翻译目的论”三大原则,即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而在景点翻译中,最主要的原则是目的原则,且目的原则是目的论的首要原则。翻译目的论注重的不是译文与原文是否对等或译文是否完美,而是强调译文应该在分析原文的基础上,以译文预期功能为目的,选择最佳处理方法。即译者必须能够针对特定翻译目的选择特定的翻译方法或策略。旅游翻译应该是文化的使者,应该以传播中国文化为己任,以旅游者为导向的同时,向外国游客介绍景点情况,传递旅游景区相关信息,让国外普通旅游者在旅游景区游览时能够读懂、看懂、听懂。目的原则就能很好地实现译文文本的这种交际功能,从而推动国内旅游业发展。
二、旅游景点翻译中存在的问题
(一)语法错误
旅游景点翻译的译文必须规范,符合语法规则。这是翻译最基本的要求。但是在走访湘西州旅游景点的过程中发现了诸多的语法错误。举例如下:
例(1):“游湘西,奔乾城。”(乾州景点)
分析:译文是“Travelingin Xiangxi,firstchoiceis Qianzhoucity.”在此翻译句中,first作为序数词,必须被限定。因为序数词本身已经代表了唯一。同时,在此句中,first前面并没有具有限定功能的词,如:my,your。所以first前面必须加定冠词the,即thefirstchoice。所以正确的翻译应为:Travelingin Xiangxi,thefirstchoiceis Qianzhoucity.
例(2):“乾州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四千两百多年前。”(乾州景点)
分析:译文是“ThehistoryofQianzhoucantracebacktomorethan4,200yearsago.”在此句中,实际上应该使用被动,因为乾州的历史是被追溯到的。而此句用的是主动。此外,译句中末尾的ago也应去掉,才符合语法规则。因此,此句的正确翻译应为:Thehistoryof Qianzhoucanbetracedbackto4,200years.
(二)用词不当
例(1):“游湘西,奔乾城”(乾州景点)
分析:译文为:“Qianzhou County,a must see in your tour to west Hunan.”其中“must”虽可以充当名词表示“绝对必要的事情”,但其后接的“see”只能做动词,所以此处属于用词不当,正确翻译应为“Qianzhou County,amustviewinyourtourtowestHunan”。
例(2):“北门巷”(凤凰景点)
分析:译文为“BeimenRoad”。“北门巷”即指北城门方向的小路,有其对应的英文表述,但此处用拼音直译,属于用词不当,正确翻译应为“NorthernAlley”。
例(3):“博物馆入口”(凤凰景点)
分析:此句译文为“Ancientexhibitionenter”。在此句中,博物馆直接译为“museum”会更合适,“Ancientexhibition”不够规范,而其后“enter”是动词,不符合“入口”的翻译,应改为相应的名词形式“entrance”。所以正确翻译应为“MuseumEntrance”。
(三)表达方式汉化,逻辑关系混乱
在翻译过程中由于中西思维方式及文化的不同,出现很多用中文思维去翻译,引起词不达意或信息表达与目的不符的现象。举例如下:
例(1):“日本人恕不接待”(凤凰景点)
分析:译文是“Japanesedoesnotreceive”。原句所要表达的是酒吧“不接待日本人”,而译文所表达的意思为“日本人不接受”,此句不仅在语法上不完整,且译文所表达的意思与表达的目的完全相反。所以正确的译文应为“Japanesearenotwelcome.”。
例(2):“入口”“出口”(乾州景点及凤凰景点)
分析:景点中译文为“wayin”和“wayout”,此处存在明显的中式翻译,对于外国游客来说,这种表达方式是十分费解的。正确的译文应分别为“Entrance”和“Exit”。
例(3):“寄寓”(乾州景点)
分析:景点译文为“JianBozan’sLodgingApartment”。Lodging常用其复数形式lodgings,指临时租借的房间或宿舍。Apartment通常指占用或居住时间较长的成套房间。对于一个旅游景点来说,我们现在所说的寄寓一般是用于参观以及纪念伟大人士的,所以此处正确译文为“theHistoricalResidenceofJianBozan”。
(四)同一旅游景点名称存在多种翻译形式
在旅游景点翻译中,同一旅游景点应采用统一的翻译形式。因为采用多种翻译形式翻译当地专有名词易使外国游客感到困惑与误解。举例如下:
例(1):“寄寓”(乾州景点)
分析:“寄寓”在第一处翻译为:“WartimeResidenceofJianBozan”,而在第二处翻译为:“JianBozan’sLodgingApartment”。
例(2):“乾州古城”(乾州景点)
分析:“乾州古城”在第一处翻译为:“QianzhouAncientCity”,而在第二处翻译为:“TheAncientCityofQianzhou”,在另一处翻译为:“QianzhouCounty”。
例(3):“胡家塘”(乾州景点)
分析:“胡家塘”在第一处翻译为:“HujiaPond”,而在第二处翻译为:“ThePoorofHuFamily”,在另一处翻译为:“HujiaLake”。
(五)书写错误
旅游景点翻译的译文必须拼写无误,书写规范,这是实现其传播功能的基本要求。但是在走访过程中发现湘西旅游景点翻译存在一些拼写错误的问题。举例如下:
例(1):“游湘西,奔乾城”(乾州景点)
分析:“游湘西,奔乾城”此处的翻译为:“Wellcometoexperience!CometoQianzhou,gettoabrightfuture”。在此句中,welcome存在明显拼写错误,而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旅游景点的形象。
例(2):“残疾人专用”(凤凰景点)
分析:“残疾人专用”在凤凰景区的翻译为:“Doformedmanuse”。在此句中,Deformed被错误地拼写成Doformed,并且此处翻译亦不恰当。Deformed带有歧视色彩,此句使用Disabled将更为恰当妥帖。
三、加强湘西旅游景点翻译质量的对策
1.政府在促进旅游业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针对湘西州旅游景点英语翻译存在不足这一现状,一方面,旅游局应招贤纳士,聘请专业翻译公司为湘西州旅游景点进行翻译。另一方面,要加大对双语导游的培养,将湘特的文化传递给外国游客,也为湘西州旅游走向国际化奠定基础。2.在旅游业的发展中,旅行社和景区商户亦是不可忽视的主体。两者应树立国际化意识,加强自身学习,以应对湘西旅游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需要。例如,进行简单英语会话的学习、供售景点双语地图、为外国友人提供双语卡片、提高各种商品服务质量、且对商品进行英语补充说明等。以此提高湘西州旅游景点英语应用水平,推动湘西州旅游的国际化发展。3.根据市场调查,湘西英语翻译人才严重匮乏,而位于湘西地区的吉首大学是一所英语实力较强的的综合性大学。因此,可考虑在吉首大学设立针对湘西地区旅游景点进行翻译研究的翻译中心,以加强景点翻译的准确性和权威性;也可注重加强对双语导游人才的培养,为湘西州旅游事业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人才储备。4.游客在旅游事业建设中的贡献和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因此相关部门要认真对待游客对旅游景点翻译的批评意见,对有创建性的意见及建议给予肯定和一定的奖励,不断完善景点的英语标识翻译,实现景点文化有效的传播,提升景点形象。
通过调查和走访,笔者对湘西地区旅游景点汉英互译的现状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总结了其不足之处,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中国的许多旅游景点都蕴含着深厚的人文内涵和显著的地方特色。因此,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地的魅力湘西,在旅游景点的翻译过程中不仅要考虑中西方在语言渊源、语言结构以及语言思维方面的差异,而且要与当地的人文特色和民族文化相结合。从而使译文能够在信、达、切的基础上,向世界各地的游客展示独有的地方特色,传播民族色彩浓厚的湘西文化。为湘西旅游发展国际化战略提供良好的语言载体和文化通道。
(作者单位:1吉首大学国际交流与公共外语教育学院;2吉首大学国际交流与公共外语教育学院)
旅游经济现象范文4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乡村文化旅游;遥感技术
中图分类号:F59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3-0222-02
乡村文化旅游是以农、林、牧、副、渔等广泛的乡土资源为基础开发的旅游产品,与传统大众旅游形式相比,有着个性鲜明的特点,其吸引消费者的最大卖点在于是农村和农业自然景观和农村传统文化,具体表现在优美的田园风光、悠闲的生活节奏、纯朴的乡村生活方式、民俗文化、传统手工艺等。当今社会,人们工作和学习压力越来越大,城市生活环境越来越差,人人都向往一处世外桃源,得以摆脱喧嚣与烦恼,对于大多数普通消费者,出于对旅行费用、时间等方面的综合考量,都会理性地选择就近的周边郊区去旅游,乡村旅游存在巨大发展潜力,而且随着农村城镇化的推进,可以预见,未来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重心将向农村转移。然而,中国多数农村地区受制于观念落后、基础设施差等诸多因素,无法进行文化旅游产业开发,导致乡村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相对滞后,总体水平低,要想发挥其后发优势,就必须抓住政策机遇和信息技术带来的超常跨越式发展的契机。信息技术和旅游业曾被预言为21世纪服务行业中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两者的融合定会产生更大的驱动力。
以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等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是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主导领域,是一个内容十分广泛的技术群,它包括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感测技术、控制技术、显示技术等。本文主要探讨这些技术在乡村旅游业中的应用方法和途径。
一、借助信息技术开拓乡村文化旅游市场
网络传播时代,一切皆有可能,今天还是一个不知名的小山村,明天就有可能是地球另一端家喻户晓的地方。身处这样的时代,发展乡村文化旅游不能坐等游客上门,目前,乡村文化旅游客源绝大部分来自周边省市,呈现年轻化、高学历特征,出游形式是与家人、好友结伴而行,或者单位组织的集体出游,通过旅行社组织的团队游很少,网络是他们出行前获取相关信息的一个最主要渠道,所以旅游经营者可充分利用各种网络工具加强宣传,扩大影响范围。这些工具包括网站、博客、微博、论坛、常用工具软件中的植入广告,如QQ登陆界面的景点推广等。其中官方旅游网站和官方微博因其信息具有权威、可靠、及时的特点,在消费者心目中有特殊的低位,非常有必要加强其建设和使用,这方面已有成功范例,据报道,延安市旅游局于2011年5月开通上线新浪微博后,截至2013年3月1日,延安市旅游局新浪网微博粉丝已超过65万,在全国地市旅游局官方微博粉丝数排名第一,其广泛的传播力和良好的互动性,进一步提升了延安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可见微博的影响力不可小觑,而官方旅游网站更是一个综合性的互动平台,可以集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于一体,在开拓市场,提升旅游目的地形象方面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利用信息技术合理规划乡村旅游景点
乡村旅游景点大多以自然村、镇为单位,乡土资源分散,靠常规方法实现区域内整体规划比较困难,而且发展旅游业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对民居、农田、植被分布、水土流失情况都需要动态监测,这些都是常规方法需要耗费大量人力和物力的。遥感技术在这一方面却可以发挥优势,它不仅具有所获得的图像清晰度高、信息丰富、形象直观、现实性和立体感强等特点,以及视野广、可重复观测的长处,而且在资源调查方面具有客观、动态、综合、快速等突出优点,将这项技术应用于景区规划和资源考察可以提高规划人员的工作效率以及规划设计方案的科学性、艺术性和创造性,并且加强对旅游景点周边生态环境的保护。
三、借助多媒体和虚拟现实技术立体展示乡土资源
在乡村旅游活动中,人们不仅仅是为了欣赏田园风光,更希望体验和领悟农村传统文化比如农耕文化、民风民俗及独特的地方文化,而这些乡土文化离城市人群已经很久远,单纯靠口头描述缺乏吸引力,而且讲解人员的讲解水平参差不齐,会影响游客对乡土文化的理解。多媒体技术展示的事物更加直观、形象、易懂,比口头和文字描述的东西更有吸引力,加上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在文字、图片、视频和音频这些多媒体信息中加入交互元素,能够带给人强烈的交互体验和感官刺激,这些技术应用于针对实地旅游的游客进行展示或者放到网络上让潜在游客事先感知都会收到很好的效果。随着技术的进步,虚拟现实技术的使用门槛会越来越低,基于全景图的虚拟现实是一种容易实现、成本低的技术,可用于构建虚拟农场或展示景区全貌,提高游客实地游览的兴趣。
旅游经济现象范文5
一、廊坊乡村休闲旅游业的供给现状
廊坊地处京津之间,是一座现代的新兴中等城市,其有利的区位条件决定了廊坊服务京津的近郊型经济结构。京津均为人口上千万的特大城市,客源多,人员流动大,为廊坊发展京津近郊乡村游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廊坊乡村休闲旅游已初具规模。目前,全市拥有省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15处,市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37家,三星级农家乡村酒店1家,星级农家院30家,发展势头凶猛。主要休闲项目有:蔬果采摘、吃农家饭、农庄文化体验等,主要运营模式有永清的“农户+公司”模式、大厂的“生态园+乡村酒店”模式、“农业园+蔬菜种植”模式等。廊坊拥有田园景观、农耕文化、非遗民俗等多种乡村资源,发展潜力巨大,现有农业生态园近70家,规模效应逐渐显现,见下表1。
二、廊坊乡村休闲旅游产品供给存在的问题
(一)产品供给数量较多,质量不高,整体处于低水平运作中
京津市民休闲需求的高质量、多元化,为廊坊乡村休闲旅游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而目前,廊坊乡村休闲旅游产品供给多以各类生态园、观光园为主,多数生态园未摆脱观光、采摘的固有模式,项目设计雷同,产品品种单一,创新不足;其次,乡村休闲旅游产品布局分散、规模较小、如分布于廊坊各县市的桃园、梨园、枣园等景点,不成体系,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另外,虽然有部分生态园加入亲子游,但对亲子游项目产品的深度开发不足,仅加入摇椅、蹦床等活动设施,对农业生态知识普及、农业原生态绘画、农耕活动深度体验等内容的产品数量较少,有待深度挖潜。
(二)产品的休闲性不强,住宿设施不健全,整体经济效益不高
随着轨道上的京津冀建设提速,京津冀交通一体化正在成为现实。交通的便利使旅游者的驻留时间大大缩短。特别是,当旅游产品没有足够吸引力、住宿设施不能满足需求的情况下,游客多选择一日游。一日游对旅游接待地而言,不能获得游客长时间逗留而产生的食、住、行、游、购、娱的消费,也就无法获得较高的经济回报率。廊坊一方面享有地处京津走廊的区位优势,但也面临游客当天往返而造成的低收益。因此,加强乡村休闲旅游产品休闲化设计,为京津和当地市民提供特色化民宿、为企业提供高标准乡村会所等,吸引和留住旅游者,是提升乡村休闲旅游整体效益的关键。
(三)现有旅游交通类型单一,交通设施不完善,交通沿途服务有待提升
随着旅游产品需求的多样化,旅游交通必将成为吸引旅游者观光的重要手段,例如旅游交通观景、欣赏交通、多元化交通工具等。廊坊地处京畿,区位优越,交通便利。目前,廊坊虽有高铁、高速公路、普通公路等交通设施,但真正能用于和满足京津市民休闲需求的交通设施形式较少。比如,廊坊就缺少绿道、游步道等,多数骑行爱好者不得不得和汽车同行,增加了交通事故的风险几率;且交通绿道、慢行系统、沿途景观、沿线服务产品供给匮乏,使旅游交通仅发挥了交通功能,旅游功能未能充分体现。
(四)主题景观不突出,缺乏核心产品,农耕体验项目潜力不足
目前,廊坊乡村休闲旅游多以生态园为主,主题化、特色化、具有真正视觉冲击效果的地景景观缺乏,除香河万亩荷塘渐成气候外,其他地景景观规模尚小、特色不明显;其次,从廊坊市区及各县市看,现有乡村休闲游产品同质化严重、文化主题性不强,缺乏叫得响的核心产品,对京津市民缺乏足够的吸引力;第三,廊坊地处平原,其平原农耕文化是其特色,但现有农耕体验项目仅仅是农事劳作体验或租种农田,对农耕知识和文化传授、农耕工具展示、耕作全程体验、农耕作物介绍、农田夜间观景及住宿等的开发不足,产品品质不高。
(五)农村乡土特产特色不明显,代表性不强,产品销售渠道单一
农村乡土特产具有纯天然、无污染、绿色健康等特点,是乡村休闲旅游者出游的必购之物。发展乡土特产购物,既可就地取材增加村民收入,又能满足旅游者对健康食品的需求,是乡村休闲旅游的发展重点方向。廊坊各县市拥有多种乡土特产,如安次金丝小枣、安次区鸭广梨,三河豆腐丝、蒋福山水蜜桃,永清甜瓜、永清胡记烧鸡,大城里坦薛家窝头、大城金丝小枣、大城鸭梨等,但多数乡土特产各县市均有分布,且特色不明显,加之产品包装简易、销售渠道单一、宣传不到位,使这些乡土特产的商品化、市场化程度亟待提高。
(六)民俗节庆活动宣传不到位,产品文化性开发不足,知名度不高
乡村休闲旅游产品要想吸引旅游者,仅依靠大尺度地景景观带给旅游者视觉冲击还远远不够,还需要依靠触动旅游者内心深处的文化感动,引发其共鸣。廊坊尽管没有名山大川,但却拥有二百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廊坊乡村休闲旅游深入发展的文化基础。但从目前非遗项目的旅游开发看,还仅仅处于起步阶段。首先,廊坊本地人对廊坊非遗了解很少,因此口碑宣传更少;其次廊坊现有民俗节庆活动种类多样,如胜芳元宵灯会、安次第什里风筝节等,但知名度高、参与性强的民俗节庆活动不多;第三,由于缺乏深度开发,民俗节庆活动对地方经济的带动作用未充分发挥出来。
三、廊坊乡村休闲旅游业产品供给创新模式与策略建议
当前我国旅游需求进入爆炸式增长阶段,而旅游景区、餐饮住宿、线上线下旅行服务、旅游演艺、旅游购物、旅游交通等供给要素与旅游需求不相匹配,各要素组合形成的旅游产品结构不能适应旅游者多样化的需求。从廊坊乡村休闲旅游发展现状看,亦存在产品体系、产业结构、运行方式等方面与旅游需求不适应的问题。因此亟待从供给端入手,了解产品供给现状、发现问题、构建新的发展模式,提升乡村休闲旅游的供给水平与效率。
(一)产品创新模式
廊坊乡村休闲旅游业的创新模式以旅游系统六要素为基础,从食、住、行、游、购、娱六方面提出廊坊乡村休闲旅游业的发展重点,既关注各要素的自身发展,又强调系统的整体功能,为廊坊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指明方向。产品创新模式见图1。
(二)策略建议
根据廊坊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创新模式,提出六大策略建议:
1、发展生态绿色健康农产品,延伸绿色产品加工链条。针对廊坊乡村休闲旅游产品,首先要加大绿色有机健康农产品种植,加强农产品种植过程的监管、监控,建立全程农产品安全追溯制度,让京津旅游者吃上放心农产品;其次,针对廊坊桃树、梨树、枣树种植面积大,品种多的特点,延伸产品加工链条,将果实进行酿酒、饮料制作等深加工,实现产品附加值增值,;第三,注重产品种植、加工过程进行旅游包装,将旅游与修学结合起来,使旅游者亲自体验果树种植、修剪、采摘、果实酿酒等全过程,以此吸引旅游者消费。
2、强化乡村民宿的北方特色,提升乡村会所的服务功能。开发具有北方特色的乡村民宿与中高端乡村会所,满足京津市民及企业需求,将成为廊坊乡村休闲游的新亮点。但是,乡村民宿开发要突出北方农家环境特色,如成串的玉米、磨面的磨盘、长长的火炕、宽敞的庭院、个性化的剪纸等,将北方乡村民俗融入乡村民宿,突出文化个性;乡村会所以服务京津企业年会、研讨会及员工休闲度假为主,注重安全卫生、康体健身等设施的建设,提升乡村整体服务功能。
3、规划京津廊慢行系统,发展完善沿途服务。借鉴贵州赤水到仁怀168KM自行车道、游步道的建设经验,规划建设贯穿京、津、廊三地的慢行系统,完善沿途绿带、绿楔、水系建设,美化环境,改善空气质量,为京津廊市民休闲骑行、徒步提供条件,还可以借鉴法国、德国公共自行车道建设经验,在沿途设置游客休息站,提供休息、用餐、维修等便民服务,既能满足骑行、徒步者需求,又能为沿途村民提供就业机会,可谓一举多得,更好地满足京津旅游者的需要。
4、建设大尺度自然生态景观,丰富平原农耕文化体验。首先,对部分小的生态园进行规划整合,每个县市区规划一到两个规模较大的生态园,不同生态园之间要突出特色、错位发展,使之实现由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其次,构建大尺度地景景观,要注重规模效应和深度开发。例如,对旧州镇百年梨园、葛渔城千亩桃园、文安县森林湿地、永定河故道观光等自然生态景观统一规划,进行功能整合,如桃园的文化功能、湿地的教育功能等;第三,深度开发农耕体验项目,如对农耕知识传授、农耕工具展示、耕作全程体验、农耕作物介绍、农田夜间观景及住宿等,加深农耕体验,延长停留时间,吸引旅游消费。
旅游经济现象范文6
(一)对旅游经济发展的认识不足,旅游设施和基础设施落后
我国旅游资源丰富多彩,既有风景秀丽的名山大川,也有底蕴深厚的古城名都;有绚丽多彩的民族风情,也有悠久浓郁的宗教文化;有美轮美奂的人文景观,也有天斧神功的自然景观。但对旅游经济发展的认识不足,对旅游经济发展的前景认识不够,缺乏市场观念,使得旅游产品知名度低,缺乏竞争力。很多地区对旅游经济的开发还处于传统旅游时代,缺乏现代营销、管理及创新意识。另一方面旅游基础设施投入不足,使得旅游设施落后,相关的配套设施也不够完善。许多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由于交通落后,资源未能得到有效开发利用;另外在旅游旺季一些热线旅游地人满为患,交通及相关的生活设施问题凸显,严重阻碍了旅游经济的发展,也给游客带来了诸多不便,留下了不少遗憾。
(二)旅游市场秩序混乱,旅游服务水平与质量不高
由于旅游市场存在着经营短期化行为,旅游市场秩序混乱。旅游景区存在价格混乱、借机宰客、坑害旅客等现象;旅游市场“黑车”、“黑导”现象普遍,部分景区在旅游线转折点上随意加价,部分旅行社产品质价不符,旅行社存在挂靠及强迫游客接受自费项目的现象等。另一方面,旅游服务不配套,服务水平及服务质量不高。旅游服务差是旅游景点的通病,有的景区导游图缺乏全面性与导向性;有的导游专业素质及服务水平不高,服务缺乏规范性,随意性大,有些甚至对景点缺乏全面了解,对旅游产品做虚假宣传,误导游客;有些旅游企业员工服务语言和服务程序不规范。
(三)旅游经济缺乏战略经营意识,旅游资源未实现互补与共享
目前我国旅游业拥有庞大的企业群体,旅行社众多,但大多各自为政,加之行政区域限制,旅游经济发展中缺乏战略经营意识。各地旅游资源缺乏整体合作,旅游资源互补及共享不足,使得旅游资源未能得到有效充分利用,不同程度上造成旅游资源的浪费,也不利于旅游经济的深入发展。
(四)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
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是保持旅游经济活动与生态环境长期协调发展。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经济与环境保护的矛盾也日益尖锐,旅游资源承载力不足和资源破坏问题日益突出。旅游资源的开发有利于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但部分地区在旅游资源开发的过程中,缺乏全局观念和长远观念,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缺乏生态和环保意识,为了局部利益和眼前利益对旅游资源进行掠夺性开发,造成资源和环境的严重破坏。另外,我国旅游开发、规划与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对旅游资源的规划与开发及资源数量和承载力了解不足,导致旅游资源的盲目开发、重复开发。旅游经济规模化、效益化程度低,景区景点建设高速度和低质量并存,资源浪费现象严重。游客认识上的差距和行为上的不当也给旅游资源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损坏和污染。许多游客将旅游资源当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在旅游过程中,随意丢垃圾、毁坏景观建筑。旅游经营者在利益的驱使下,为迎合游客需要使景区传统的生活方式和生态环境受到影响和破坏。
二、发展我国旅游经济的思考与建议
(一)加强对旅游经济的认识,完善各项配套设施
发展旅游经济,首先要加强对旅游经济的认识,各地充分认识到自身旅游资源的比较优势,打造精品产业,营造独具特色的旅游概念,加大宣传力度,做好市场运作。同时要刺激相关行业的发展,完善各项配套设施。旅游涉及到住、行、食,因而要加快旅游经济的发展就必须加快交通设施建设,完善宾馆饭店、景点设施、娱乐、购物等配套设施的建设。
(二)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健全和完善旅游市场的管理体系,加大旅游市场经济的综合整治,引进现代管理加强对旅游产业的管理与引导,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坚决杜绝损害游客权益的行为;相关部门对旅游产业的营销价格要进行宏观调控,防止旅游市场出现价格混乱现象。另外要加快旅游产业人才培养,特别要注重导游的培养,提升导游素质,使游客在旅游消费中放松身心、陶冶情操、增长见识;同时要加强旅游产业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其业务技能,规范服务程序,提升服务质量。
(三)整合旅游资源,加强旅游资源区域合作
要实现旅游经济的深入发展,就必须整合旅游资源,加强旅游资源区域合作。整合旅游资源,实现区域性旅游资源合作,加强旅游资源的互补和共享,是推进旅游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打破地方保护观念和行政区域限制等造成的旅游服务壁垒,构建“无障碍旅游区”,通过对旅游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客源互送共享,实行统一套票制,共同打造旅游品牌,实现旅游资源的充分利用,发挥旅游资源的综合效用。
(四)保护旅游生态环境,实现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问题是发展旅游经济必须解决的问题,旅游开发必须将保护环境放在首位。要实现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一是要普及生态知识,提高游客和旅游管理者的生态环境意识,转变游客的消费观念、消费结构、消费行为及消费模式,在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有效避免旅游资源的破坏和浪费,防止旅游资源的“建设性”破坏。坚持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对旅游资源进行普查,合理利用资源,发挥旅游资源的综合作用,及资源对社会、经济、文化的综合作用。二是掌握旅游区的承载量,积极发展对环境污染程度低的区域旅游、生态旅游等,扩充旅游空间,对热点景区合理控制游客流量,避免超承载量运行。重点加强对生态环境敏感地带的保护,根据《可持续旅游发展》,保护生态环境重点是优先保护沿海地区、小岛屿、高山和历史文化名城四类地区。三是建立科学的旅游经济管理机制及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经济体系。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经验和管理体制,在政策、法律、体制、机制等方面加强管理,逐步建立一套完善的旅游经济管理机制。转变旅游产业的粗放经营模式,构建科学合理的管理和发展模式。优化旅游产业结构、旅游产品结构及旅游区域空间结构以实现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四是正确把握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的关系,发挥政府职能,建立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监督、监测和控制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