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心得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预防医学心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预防医学心得

预防医学心得范文1

【关键词】预防医学;信息化;教学模式;改革

一、信息化教学在预防医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1.应用现状

目前,高职医学院校在医学生的培养方面普遍采取“2+1”或“3+1”教学模式”,即:医学基础课、专业课+临床实践。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时间跨度较大,并且很多学生在理论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掌握的知识点有所欠缺,对后续临床实践课程的顺利开展造成很大影响。针对这样的教学难题,各个高校也都在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比如“翻转课堂”、“智慧课堂”、“多学科融合教学”等在预防医学课程中的应用。这些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一部分问题,但是由于教学信息化程度不够高,严格来讲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并无大的区别。

2.存在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的预防医学课程教学改革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新型教学模式推行受阻。虽然已有新型教学模式提出,但实际上由于各种原因新型教学模式应用的并不广泛,而且在实际应用中又遇到了一些新的问题,比如学生认为“翻转课堂”中教师-学生的角色转换就是为了增加学生的负担,失去了学习兴趣。(2)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理念的理解不够透彻、信息化技术不够成熟。新课改中要求教师能够在课堂教学中深度融合现代化信息技术,并且能够形成基于能力本体的教学理念。但是事实并非如此,由于各方面原因,大部分教师在信息技术的应用方面存在明显不足。(3)评价方式单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匮乏。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学成果的评价方式单一,缺乏创新性,使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也有一大部分学生过分依赖老师,依赖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极大的限制了自己的思维发展和自主能动性,不利于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实施和推进。

二、信息化教学在预防医学中的改革实践

1.利用全时空学习环境进行翻转课堂教学

在互联网及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信息化教学模式能够使传统教学过程向课前及课后延伸,这样就可实现随时随地的全时空学习[1]。全时空学习实际上是将我们传统的课堂教学划分为三个基本阶段:课前、课中以及课后阶段[2]。这三阶段的学习过程能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进度和学习成果。并且在时间地点上更具有自由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主能动。这样,翻转课堂更易实现[3]。翻转课堂让学生通过各种信息途径获得课中阶段所需资料,在课中阶段加以讨论分析,得出结论,再由教师引导,补充。

2.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了解学生学习行为

身处大数据时代,大数据分析技术已经大面积应用于各个领域。其对于教育领域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搜集教学、学习行为的原始资料,应用相应软件分析后,可帮助教师及其他教学行为实施人了解学生学习动态、教学进程、教学效果等情况,并可根据分析结果及时调整教学模式和策略。这个过程的实施一方面可以让学时实践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让学生自己了解自己的学习行为,改正自己的不足,对整个的教学效果大有裨益。

3.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开放、共享、即时互动

开放性、共享性和即时互动的互联网技术运用,可以促进理论教学和专业实践的互补发展。这种教学模式一方面可以在课堂的理论教学过程中,通过远程的在线手段向专业实践导师学习研究设计、资料搜集、案例分析等实践性知识;另一方面,也可以在专业实践者有需求的时候,将存储于云端的理论知识实时分享给他们。这样的信息化技术不仅可以让学习有需求的学生及时的获得相应的知识支持,也可以进一步加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时效性和实效性。

预防医学心得范文2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 预防 意义

随着社会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随之人们的饮食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高脂肪高热量的摄入,使得肥胖的人群也越来越多。这也使得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大大增加。据统计,我国目前每5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个不同程度地患有心血管疾病。到二十一世纪中叶,我国将进人老龄化社会,心血管病即将成为人群中最主要的死亡原因。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心血管疾病成为医学界最关注的问题之一。那么,心血管疾病发病前有哪些症状呢?应如何来预防呢?预防它有何意义呢?下面来谈谈我的一点看法:

一、心血管疾病的概念:

心血管病是一组心脏和血管疾患,包括:冠心病心脏肌肉供血血管的疾病;脑血管疾病大脑供血血管的疾病;周围末梢动脉血管疾病手臂和腿供血血管的疾病;风湿性心脏病由链球菌造成的风湿热对心脏肌肉和心脏瓣膜的损害;先天性心脏病出生时存在的心脏结构的畸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腿部静脉出现血块,它可移动至心脏和肺部。心脏病发作和中风通常是急性事件,主要是由于堵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心脏或脑部。这种情况发生的最常见原因是在心脏或脑部供血血管内壁上堆积有脂肪层。中风也可能是因脑血管或血栓出血造成。 二、心血管病发病前的症状:

1、经常出现眩晕、健忘现象:经常出现眩晕、健忘现象是人体的危险信号,特别是在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前多有眩晕的现象,此时,需要注意意外的发生。 2、血中同型半胱氨酸增高:血中同型半胱氨酸增高,可引起冠心病、脑血管梗塞及脑血管破裂等。实践证明,血中同型半胱氨酸增高,是心脑血管疾病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 3、出现胸闷、心前区疼痛:烦躁不安、胸骨后部出现剧烈的疼痛现象,症状较轻的冠心病患者可以没有心前区疼痛的症状,但是严重的冠心病患者就会出现心绞痛甚至是心肌梗塞,更严重的就是导致猝死的发生。 4、呼吸急促,呼吸困难: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症状就是呼吸困难、呼吸急促等,通常心功能不全时,就会造成血液和氧气不能很好的输送到心脏,从而导致呼吸困难的发生。 5、经常打哈欠:很多人在春季总是懒洋洋的,哈欠连连。此时,老年人要特别加以注意,有些类似“春困”的症状,其实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预警信号。特别是患高血压、动脉硬化者,由于血管壁弹性降低,流向大脑的血液量减少,致使大脑缺血缺氧,患者会通过打哈欠使胸腔内压力下降,从而使脑细胞的供血供氧能力得到改善。但这种改善是暂时的,频频打哈欠常预示着缺血性脑中风可能发生,需要引起注意。

三、心血管病的预防: 引起心血管病的原因很多,其中遗传占20%;肥胖、不合理饮食、缺乏运动、心理素质差等原因占80%,由此看来,心血管疾病是可以控制与预防的。

1、合理的饮食:

合理饮食是健康的基石。因为合理的膳食可以达到控制体重、胆固醇、血黏度的目的。老年人的饮食应以高营养、高蛋白、高纤维素、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适当减少钠盐的摄入,不吃或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定时进餐,不暴饮暴食。老年人宜戒烟,可少量饮酒。 适量的运动:

合理适量的运动可以帮助消耗热量,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增强体质,控制体重。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制订合理的运动计划,持之以恒的进行合理强度下的有氧运动,每周应坚持运动不少于150分钟(即每周至少运动5天,每天不少于30分钟),如步行、骑自行车、慢跑、打太极拳、打球、跳舞等。生活规律,睡眠充足,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心理的健康:

心态平和、心胸开阔是防止心血管疾病的良药。忧虑、烦躁、恐惧、悲伤等不良情绪极易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作。因此老年人应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健康的心理。若身体出现不适应及早就医检查处理,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心血管疾病预防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老年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危险因素呈日益增高的趋势。心血管疾病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病死率高,被称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据世界心脏联盟统计,全球每死亡3个人,就有一人是死于心血管疾病,全球每年因心脏疾病和中风死亡人数高达1750万。因此,快速而准确的诊断和及时有效的治疗对降低老年心血管的病死率,延长寿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心脑血管疾病临床患病率高,致死率高,致残率高,而目前尚无根治方法。临床治疗目的:挽救生命,减少致残,防止心脑事件发生,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就临床意义而言,其预防重于治疗。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和恰当的药物治疗,可以明显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现有的预防措施如戒烟,控制血压、血糖,调控血脂,改善心理及社会因素,健康饮食和增加有氧运动以及积极的药物预防治疗已经证明非常有效。在我国众多的医务人员和广大的患者也已认识到预防意义,并且认识到医药的预防意义。因此临床有许多患者定期静滴中药活血针剂作为一种预防措施。

【参考文献】1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第5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10.

2胡大一,丁荣晶.转变理念,重视做实我国心血管疾病的预防.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43(5):857-860.

预防医学心得范文3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教学;方法

没有创新时代不会发展,没有创新社会就不会有未来。创新从哪里开始?从教育教学开始。教育教学的创新从哪里开始?从学校教育开始。小学语文作为学校教育的主要构成,它实现创新对于学生的发展、学校教育的发展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小学语文课堂怎样才能实现创新教学呢?下面,笔者将谈谈对此的认识。

一、新的课型模式

小学生对于课堂教学其实是充满期待的,他们期望在课堂中实现自我价值,期望在课堂中提升自己,他们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我们的课堂教学要努力通过创新来满足学生的学习欲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需要创新,特别是课型的创新,能够给学生带来全新的感觉,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重要作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自身特点和规律,教师在课型创新时,需要考虑多种制约因素,要对教材学习内容进行深入探讨,对学生学习实际情况进行多方面分析,找到文本生本思维对接点,这样才能顺利实现课型创新设计。为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师需要更新教学思想,对课型进行大胆创新,为全面激发教学活力做好充分铺垫。课型创新需要遵循教学原则,要符合学生学习规律,不可陷入盲目窠臼之中。如自主阅读课,教师需要对相关操作要求进行规范,对学生具体行动提出执行标准,自主学习不是自由活动,需要有一定章法规范约束。在学习《天安门广场》时,教师先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然后询问学生:谁到过北京?谁去过天安门广场?学生中自然有很多人都去过北京。教师让这些学生在学习小组内讲一讲天安门见闻,并展开大讨论,看这些见闻和课文讲述的内容有什么不同。去过北京的学生不少,各个小组的讲述活动开展得非常热烈,学生讲得起劲,讨论也很积极,特别是没有去过北京的,自然会对照课文找不同。这本来是一节讲读课,需要教师学生展开多元互动,共同探讨教材内涵的,让教师这样一调整,自然而然成为讨论课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在不知不觉中形成,学习效果显著提升。

二、新的教学方法

“学无定法,教无定法”,其实这句话并不是说学习与教学没有方法,而是说,教学中没有“统一的方法”,只有“适宜的方法”。教学方法包含众多内容,创设良好教学情境、教学问题设计、教学实践活动开展、课堂训练设计、教学评价操作等等,都需要体现教学方法。教无定法,为教法选择应用给出科学注解,教师不能照搬照抄别人的方法。这是因为教情和学情存在个体差异,别人好用的教法未必适合自己的教学,只有不断总结课堂教学经验和教训,从具体实践中理论联系实践,才能总结提炼出对自己适合度更高的教法。教法创新有众多切入点,教师要有敏锐观察力。如多媒体介入语文教学之后,给教师教法改进带来更多选择。多媒体声光电技术,具有强大冲击力,这也是小学生特别受用的地方。多元信息冲击,给学生创设别样教学情境,学生学习兴趣被点燃,学习自然进入佳境之中。在学习《九寨沟》时,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文本,先让学生阅读第一、二、三段,然后给出思考问题:九寨沟名称是怎么由来的?第二段最后一句起到什么样的作用?九寨沟有哪些神奇的景象?描写九寨沟时,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你最喜欢哪一处景色描写,说说喜欢的理由。学生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展开小组讨论,由于思考问题难度不大,学生大都能够顺利完成。在最后两段学习时,教师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设计思考题,让教师来回答。学生听说出题让教师回答,学习兴趣顿时大增,纷纷行动起来,都想给出含金量十足的思考问题。有学生提出:文本中为什么用了好几个“也许”?这些珍贵动物难道不怕人吗?老师你去过九寨沟吗?能不能给我们讲讲经历?从这些问题设计中不难看出,学生的求知欲望还是很强烈的。教师只是改变了设题方式,学生学习积极性就被激发出来,这说明教法改革势在必行。

三、新的学习方法

预防医学心得范文4

【关键词】教学; 创新;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1-0108-02

陶行知先生提出:要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他们能想;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他们能看;解放儿童的嘴巴,使他们能说;解放儿童的空间,使他们能到大自然、大社会之中去扩大眼界,各学所需,各教所知,各尽所能。陶行知先生的这种开放式教学的思想,应成为是我们实施开放式课堂教学,培养创新精神,形成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指导思想。

数学是一种将自然、社会运动现象法则化、简约化的工具,数学学习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学会建立数学模型,用以解决实际问题。数学的开放性、多样性不仅是生活需要的反映,也是人的认知结构、认知能力的反映,不仅生活需要开放的数学教育,学生认知潜力的发展也需要开放的数学教育。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成功的应对社会生活能力,为了更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数学教育宜更开放些。

1 开放的教学环境

自由愉快而又愿意表达的学习情景,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它不仅是创新教育的必要条件,而且本身也最有创新的力量,最有利于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为此,教学应注意以下三点。

1.1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敢于创新。

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实现从“权威型”向“民主型”的转变。由处于中心地位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师使课堂氛围的调节者,在教学中,教师应以平等的态度去热爱、信任、尊重每一位学生,满足学生的发表欲、表现欲,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教师既是学生的参谋、顾问,又是一位和蔼可亲、值得信赖的朋友。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首要条件。惟有如此,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敢想、敢说、敢做,勇于争辩、敢于创新,使学生在放松的情况下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能促进学生积极思维、驰骋想象,敢于标新立异。

1.2 提供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有机会创新。

例1:“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在认识统一面积单位必要性过程中“比较两个图形大小”这一环节的教学,可如下处理。

(1)创设问题情景。 

教师出示两个大小相近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卡纸片,不作任何提示,让学生比较大小。当学生用观察法比较无法统一意见时,就形成了一种问题氛围,激发起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

(2)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进行数学知识的再创造活动,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

经过探索、研究和讨论,学生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方案。

方法1:把两个图形叠在一起,用“重叠法”比较。

方法2:当“重叠法”无法比较时,用“剪拼法”比较。即把两图形非重叠部分剪下来再比较,如果还不行,再次剪拼。

方法3:“数方格”,把两个图形画上大小相同的小方格,看谁的方格数多。

这样,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有机会创新,激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剪拼”、“数方格”等新颖有效的方法,在知识的探索过程中实现了“再创造”。

1.3 发挥表扬的激励功能,使学生乐于创新。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巧妙的运用激励性的语言,撩拨学生创新的欲望当某位学生提出创新解法时,要表扬他,肯定他,如果有的创造性解法明显不对时,教师先肯定他的创新意识,然后分析错误的原因。通过激励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保护其创新的热情。

2 开放的思维方式

在教学实践中,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是发现问题和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思维,这不仅能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规律,而且能产生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

2.1 开放思维的空间,开放教育的核心是开放学生的思维空间,教会学生从小就敢问、能问、善问,激发学生“问”的兴趣,教给“问”的方法,培养“问”的意识,发掘学生“问”的潜能。

2.2 发散解题的思路,让学生在“猜想”中学习新、奇的解题思路,让学生在“变通”中学习巧、活的解题思路。

3 开放教学内容,优化认知结构

3.1 创造性的处理教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要有创新的思维方式,特别是创造性使用教材。

例2:人教版第十一册“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的教学:一个农场计划在100公顷的地里播种大豆和玉米。播种的面积的比是3:2,两种作物各播种多少公顷?

教师在教学中并没有局限于按比例分配的解法,而是让学生进行研究和探索,得出了各种不同的解法。以求大豆的公顷数为例:

(1)100÷(2+3)×3

(2)100×

(3)x:3=100:(2+3) 

这样,开放了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体系,通过引导学生用不同的知识解决同一个问题,把整数应用题、分数应用题、比例应用题、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有机地联结起来,优化了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培养了学生灵活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2 大自然与社会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生动课堂,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从社会中,大自然中获取知识。

3.3 设计开放性习题,增强创新意识。 开放性习题具有知识容量大,综合性高等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其创新意识和培养创新能力。教学开放性习题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多向思维和进行反向思维的适当训练,如逆用公式、性质等,减少唯一答案;同时多布置选择性和无标准答案的作业。

4 开放教学过程,变封闭的课堂教学为开放式教学

传统教学只局限于课室的方尺之地,教师成为知识的垄断者。只有把教育从传统课堂空间的狭隘性和形式的封闭性中解放出来,建立开放性的课堂,才能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例3:教学“长方形的周长”一课,教师让学生到学校的篮球场实地走一圈,弄清周长的含义,然后进行测量和计算,最后对“长+长+宽+宽”、“长×2+宽×2”、“(长+宽)×2”等算法进行择优评价。

例4:四年级学习数的产生,教师先让学生利用图书馆、上网等手段,查阅相关的资料,最后在课堂上汇报。

上述两例,学生都走出课室的围墙之外,在自主活动中自己解决了问题,提高了获取信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5 开放的教学评价

必须改变过去那种以考试分数作为唯一评估标准的评估机制。评估时,要注重学生的平时表现,特别是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行为,让全体学生都产生创新的心理需求,着重从以下方面评价

5.1 学生会不会提问?

5.2 学生会不会思考?

5.3 学生会不会表达?敢不敢当众表达不同意见?

5.4 学生会不会搜集、处理信息?

5.5 学生会不会合作讨论?

预防医学心得范文5

一、立足于教材且跳出教材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要对高中阶段的语文教材进行一个全面的规划,将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目标分解到不同的阶段中去,其主要措施为:第一,对教材仔细地研究,掌握教材所有的编排体系,将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人物、文体以及事件进行归类,并从中总结规律,指导学生将高中语文课的目录制订成一个计划表,使教材的教学目标、作者以及事件等一目了然,同时教师还应结合教材中的编写说明来介绍人物和事件,留下悬念,以此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第二,坚持单元教学,根据教材单元前的相关提示,指导学生进行本单元文章的通读和熟读,让学生自己去感受语言与品味语言,深入地挖掘利于激发与调动学生的创造性要素,将凸显社会规律的相关政论文、体现逻辑思维的说明文、艺术韵味浓烈的文学以及蕴含着一定生活哲理的相关散文的特征进行分类,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第三,总结教材,将教材中的人物形象与所写的事件进行分析、归类和总结,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标准来梳理所学的相关内容,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能使学生有效地将高中和初中所学的内容联系起来,便于其复习,使其思维受本文由收集整理到启迪,训练学生的学习方法,使其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升华。学生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心理,启发思维,根据教材中的人物形象来进行想象与思维训练。

总而言之,教材给了我们很多、很好的范例,只要正确地引导学生分析和归纳,促使其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知识,再将其实践在自己的笔下,这样学生就会产生一个飞跃性的进步,其创新能力也会相应地提高。例如,在讲解《荷塘月色》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文章后,利用其课后时间对实际生活荷塘景色进行观察,让学生来做导游,介绍自己周围的荷塘景色,使学生脱离课本的束缚,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并加深对《荷塘月色》这篇文章的理解,从而真正提高教学效率。

二、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进行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一)优化教学模式和明确教学目标

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学生必须要具备扎实的基础,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过程中,可利用激励法、竞争法和引导法来介绍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人物,根据高中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他们在实际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以及创新思维等,突出语文学科的特点,开展具有创新性的课内外教学活动。语文其实是一门具有很强的应用性、艺术性、实践性以及社会性的学科,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种优势来完成其教学任务,全面规划教学任务,分步实施且注重其实效。例如,在进行诗歌鉴赏的教学过程中,如“山水田园诗”,教师首先可以明确这样的教学目标:通过对山水田园诗思想感情的了解,掌握其表现手法以及常见的几种山水田园诗,通过这个教学目标,使学生在一开始就能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并将这些目标带入到学习中来,更好地实行自主学习。此外,随着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以网络、多媒体和计算机技术应用为核心的信息化对于高中教学的影响越来越突出,具有一定的全局意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利用现代传媒工具,通过网络,促使学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到最多、最有用的信息,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多元化发展

在教育观念上,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分层渐进以及多元发展,在实际操作中,应为学生提供不同要求上的帮助,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发展其个性,在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时,不能单单只是依靠考试的分数,而是应该多方面地进行测试,实行发展性评价,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语文教学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认知能力。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采取不同形式的活动方式,比如文学社、演讲团以及书友团等,或者进行文化交流或者社会实践等,通过报刊、电视等各种媒体,让学生参与到其中,突破传统的语文学习,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构建“平等对话”的教育模式

学习语文的过程其实是一个习得过程,学生在学习和感悟中才能更好地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与素养,而要想实现这个目标,单单通过教师的讲授是不可能达到的,必须要让学生自行思考,重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以及教学重点之间的转移,从学习语文知识上升到通过语言形式来认识社会、感悟人生以及塑造自己,从知识的训练上升到人的发展。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已经不再是一个传统的知识接受者,而是充当着人生发展的创造者、探究者和交流者,以此生成新的情感、思想和言语。

在新课堂教学中,应该采取“平等对话”的教育模式,只有在这种教学环境下,学生才能够真正地成长,作为教师,不能将自己的观点强加到学生身上,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要维护学生的说话权利,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参与到讨论交流活动中,努力构建一个自由、多维的对话体系,在新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起着组织和讨论的作用,为学生的学习提供相应的帮助,其扮演着参与者和引导者的角色,更多的是一个帮助者。

预防医学心得范文6

10月,我校三年级和六年级数组成员参加区级课“小学数学新知易错的预防与对策研究”的课题研究,现已有大半年光景,现将这一学期所做工作作如下汇报:

一、课题实施的简要情况回顾

(一)科学规划,合理建构。

1、合理建构课题研究小组,认真做好前期工作。

课题确定以来,确定了课题研究组的成员,学校重新制定了参加课题研究老师的奖励办法,充分调动了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热情和积极性。学校在此基础上,成立了由专家领导、教导处负责人、学校数学骨干教师共同参与的课题研究小组。有效确保了课题研究小组的工作活力及能力,为课题的有效开展奠定了基础。

2、以理论学习为指导,把握现状,明确研究方向。

本课题是在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的背景下开展的,课题组成员应通过学习课程改革理论,充分认识到本课题的主导思想和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是一脉相承的,本课题研究本身就是深化和推进新课程改革工作的一部分。如果脱离了课程改革这个大背景,本课题的研究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失去了我们研究的真实意义。所以课题研究要紧紧围绕新课程改革这个教学科研的中心工作来开展。要时时以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和经验来指导我们的课题研究实践。这一期我们集中学习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55个细节》、《享受活力的课堂》、《数学学习中学生“错误”资源利用》,《小学数学教师》、《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新课标下对“一堂好课”的再思考》、《数学因生活而精彩》等多篇论文,课题组成员另外还自主学习,认真钻研与课题研究有关的文章,力求使每一位成员都能接受新课程理念的洗礼。

(二)规范实施,研中促长。

1、在行动中研究。

行动研究是一线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的主要方式和途径,也是课题研究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为了使课题研究落到实处,我组以教师的行动研究为突破口,我组教师结合自身的特点,结合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从新知易错的预防方法、矫正手段等多方面确立了个人行动研究课题,通过教师的行动研究,以点带面,以研促教,推动了课题研究的深入。行动研究也使“新知易错”课题充满了生命和活力。

2、在研讨中升华。

为了使课题研究的成果在理论、实践两方面得以发展,我组确立了课题研究研讨活动机制:

(1)把课题研究与三课有机结合 (课题研究与家常课相结合、课题研究与研究课、公开课、课题研究与推门听课相结合),探索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新知易错的原因,及矫正的对策,提炼教师具有创新成分的操作方式与方法。

我们把课题组与数学教研组相结合,让每位课题组教师围绕课题参与上课、说课、评课活动,以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本学期我组成员每位都上了两堂教研课,另外还上了两堂研究课,每位教师上完课,我们都进行认真的研讨,以达到真正提高教师钻研教材的水平。

(2)把课题研究与学校的“研训论坛”相结合。教科研活动是一种有效的教科研方式,应该说一次活动就是一次思想的交流,思维火花的的碰撞。教师们在交流中得到收益,感觉到自身学习的重要性

(3)把课题研究与反思、积累相结合。

依据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研究过程,在研究过程中,我们要求教师开展自我反思,通过写教学后记,写教学案例、论文等形式反思自己的教学,回顾教学的得失与成败,总结行之有效的新知易错的预防与矫正策略,提炼有效的矫正手段。要求教师开展互评,通过听课评课、交流反刍等方式,让教师发现他人身上的闪光点,值得借鉴处,发掘有待完善处,促进课题的深入,给课题以活力。

(三)专家点拨,指点迷津。

通过学校的校本引领,通过学校骨干的示范带路,通过学校教师的研训论坛,在学校教师研究到一定的程度后,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强化研究的策略,我们邀请了区教研室涂建宏老师来校为我组教师指导工作

二、研究进程与成果

1、通过一个阶段的实验和研究,转变了教师的学生观。

教师们意识到课堂上一定要关注细节,不仅仅是看学生听课认不认真,作业做得如何,更主要的是看学生的心理活动怎样;看学生是否喜欢数学课;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否完全调动起来;看是否增强了学生的数学意识,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兴趣。现在我们大部分学生体会到数学并不那么枯燥乏味,离我们并不遥远,原来它就在身边,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2、通过一个阶段地实验和研究,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这得益于教学由原来的教师讲授、学生记忆,改变为教师关注细节,如创设情境,学生小组讨论、探索、总结出概念,因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大家找到了一条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途径和方法。

3、通过一阶段的实验和研究,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老师们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渐渐养成了勤学习、勤实践、勤反思、勤总结的习惯,变得会教、善教,教学能力、科研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三、研究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