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武术教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跆拳道武术教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跆拳道武术教程

跆拳道武术教程范文1

关键词:幼儿;跆拳道;童趣化;教学方法

在我国,跆拳道可以说是一种新兴的项目,很多幼儿出于喜欢或者家长的要求,都参与到了跆拳道学习中去,但是在进行跆拳道教学的时候,老师对技能教学非常重视,而对意志品质培养不够重视,到现在,也没有真正的找到适合幼儿跆拳道教学的相关书籍,这对幼儿跆拳道更好的开展是非常不利的,所以,老师在进行跆拳道教学的时候,必须重视幼儿兴趣的激发,从幼儿的需要出发,重视道德和礼仪修养。

一、重视幼儿身心健康和需要

由于幼儿的年龄比较小,并且生理特点也比较特殊,若是这个阶段的幼儿发展不够良好,将会对其将来造成严重的影响。所以,在进行幼儿跆拳道教学开展的时候,应该重视幼儿的身心健康。若是在进行跆拳道教学的时候,一味地根据跆拳道教程进行,这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是非常不利的。这个时期的幼儿身体发育的速度非常快,其器官系统本身的机能和形态特点都比较明显。幼儿骨骼的韧性比较大,硬度比较小,不容易发生骨折,但是很容易出现变形和扭曲。此外幼儿的肌肉力量比较弱,耐力也比较差,在跆拳道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疲劳的情况,肌肉本身的发展也不够平衡,并且小肌群发展的速度也比较缓慢。在进行跆拳道练习的时候关节活动的范围比较大,但是幼儿关节本身的牢固性比较差,所以,很容易导致脱位情况的出现。所以,老师在进行跆拳道教学的时候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让学生练习一些灵敏、柔韧、反应以及平衡的动作,让幼儿的神经和器官更好地参与进来。

二、选择幼儿喜欢的形式,激发幼儿对跆拳道的兴趣

跆拳道看上去比较简单,但是其体系却非常复杂,怎样将跆拳道知识传授给理解能力比较差的幼儿,是比较困难的。所以,在进行跆拳道教学的时候必须根据幼儿本身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及思维方式进行。在进行跆拳道教学的时候,应该使用一些幼儿化的方式,比如说可以将游戏、模仿练习以及镜面示范法运用进去,老师在教学的时候,语言也应该是幼儿比较容易理解的,可以进行儿歌的编写,这样幼儿在进行跆拳道学习的时候,不但能够很快地掌握动作要点和学习内容,还能够提高幼儿本身的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逻辑能力以及观察能力。

此外,在幼儿进行腿法练习的时候,老师可以让幼儿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技能状况,选择真正适合自己的高度,更好地进行腿法的练习,这种踢法本身的趣味性和个性化比较强,学生能够很好地在学习过程中找到自信和享受成功,这对孩子的跆拳道兴趣培养是非常有利的。

三、重视跆拳道学习过程中幼儿的身心健康

幼儿的身心健康对其将来发展是非常有利的,在进行幼儿跆拳道活动开展的时候,必须真正地重视幼儿身心健康,由于幼儿身心方面的一些特点,所以进行幼儿跆拳道教学的时候,不应该让幼儿进行长时间的练习。跆拳道一般情况下对腿法要求比较高,但是在进行跆拳道练习的时候会磨薄幼儿的软组织,导致其关节窝不断加深,非常容易造成关节松动,这不但会影响幼儿的发育,还会非常容易导致韧带撕裂。所以,老师在进行跆拳道教学的时候应该将其中难度比较大或者有一定危险的动作去掉,这样能够避免意外情况的出现。

幼儿在进行跆拳道学习的时候,不但心理方面会有一定的负荷,心理方面也有负荷,在进行跆拳道学习的时候,幼儿不仅要进行动作的学习,心理还会有一定的变化,认知也会提高,情感意志也会慢慢成长,所以,老师在进行跆拳道教学的时候必须重视幼儿的心理特点,采取游戏的方式进行跆拳道教学,给幼儿更多鼓励,这对其获得成功感和提高对幼儿跆拳道兴趣都是非常重要的。

四、重视礼仪的培养

幼儿的年龄比较小,而跆拳道非常重视美德的培养,若是将礼仪和美德培养运用到跆拳道教学中去,对幼儿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老师在进行跆拳道教学的时候应该重视礼仪方面的培养,对幼儿进行一定的引导,引导幼儿在练习和生活中都真正地做到谦让和文明,在和人交往的时候,态度必须友好。并且老师还应该引导幼儿学会谦虚和好学。此外,礼仪不仅仅体现在形式上,还应该帮助其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让其成为一种本能的反映,而这种本能反应是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够形成的。所以,老师在进行跆拳道教学的时候,不仅仅让幼儿真正地遵守礼仪,还应该让其将礼仪融入生活中去,并且在生活中、学习中以及人际交往中,真正地遵守礼仪,根据礼仪来要求自己,从而养成好学、谦让的习惯。

跆拳道教学本身便是一个系统性和科学性很强的工作,老师在进行跆拳道教学的时候,必须根据孩子本身的年龄特点,保证自己指导的科学性。保证联系方法的合理性,在激发幼儿对跆拳道兴趣的同时,促进其全面发展,提高其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兰孝国.跆拳道礼仪文化对青少年成长的教育功能[J].搏击:武术科学,2011(12).

跆拳道武术教程范文2

【关键词】 武德价值;蔡龙云思想

An Exposition of the Values of Wushu Morality:

a Primary Investigation into Cai Yunlong's Thoughts on Wushu Morality

ZHANG Lu-ping1LIANG Yan-fei2

(1. Wushu College, Shanghai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Shanghai, 200438;

2. 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 Gansu Longdong College, Qingyang Gansu, 745000)

【Abstract】 Through consulting documents and interviews, the article studies the ideas of Professor Cai Longyun on the values of wushu morality in his decades of wushu career. We try to explore the deep implication of Prof. Cai's ideas on wushu morality and hope to widen the horizon of research on his thoughts on wushu.

【Keywords】 wushu morality; value; Cai Longyun; thoughts

中华武术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它的身上被深深的烙上了清晰的华夏文化印记。在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洗礼和浸染下,在与各种不同的文化形式和层面的密切接触下,“中国武术体现出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的文化形态,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武术的灵魂――武德。”〔1〕武德是中华民族精神于武术运动中的集中体现,武术自产生发展至今,武德一直是武术系统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武术技艺的传授与武德的教化始终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习武人士始终贯彻师承着“习武先修德”这一传统思想道德理念,把武德作为培养文武双全、德技兼修的符合社会需要人才的先决条件。蔡龙云教授是当代著名武术技击家、理论家、教育家,他尚处于少年之时,即在“爱国”“尚武”精神的鼓舞下先后两次与西洋拳击家公开比赛,均以中国拳法获胜。在几十年从教生涯中,蔡先生始终不渝地把武德教育放在武术教学首位,在蔡先生眼里,“武术不仅是一个强身健体的技能,更重要的还是立德树魂的民族精神”。〔2〕蔡先生其言其行,都无愧为习武者的光辉典范。本文拟从武德价值层面对蔡先生武德思想进行深入探究分析,从“约束行为规范、培养奋斗精神、弘扬浩然正气”三方面详细阐述,力求提要钩玄,分析精义,发掘蔡先生武德思想的深层内蕴,彰显其武德特色,领会其武德思想中蕴含的德性社会伦理思想与人文精神,用逻辑的利刃披荆斩棘,为蔡龙云武学思想研究扫出一条前进的道路,也为武德思想研究开辟一条新的道路。

一、约束行为规范

长期以来,武术不仅内含丰富的哲理,在技术传授过程中还充满着东方伦理的道德观,即武德的传授,武德对人际关系的和谐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蔡先生曾多次提到武德教育,他认为“作为一个练武的人,武德很重要,要练好武,首先要做好一个人”。〔3〕“学习武术首先要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也就是所谓‘习武先习德’”。〔4〕古人云:文以评心,武以观德。习武的过程是一个“内外双修”的过程,不仅包括外部身体的修炼还包括内在思想品格的修炼,尤其是习武者的德育培养,正如拳谚所云:未曾习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武德是一种制约习武者行为规范的内在机制,它最主要的作用在于使习武者从内心深切感悟不能滥用武力、为非作歹,武术千百年来绵延不绝,也正是有赖于这个制约机制的有力保证。在历史中因武德缺失、品行败坏而恃技为害武林的事例数见不鲜,它给了我们深刻的警示。20世纪末,中国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以来,经济迅速发展,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冲击着人们既有的道德价值观念。“体现在武术上,就是对武德的冲击,由此引发了许多学者对武德问题的探讨,是否还有必要提倡武德曾一度成为讨论的热点。”〔5〕在社会大环境影响下,部分武术教师产生淡化武德教育的思想,导致武德教育松动,曾经出现高校武术院系及民间武术馆校学生违法乱纪的事例。原武术散打冠军乔立夫堕落为杀人犯即是一鲜明事例。曾几何时,乔立夫纵横驰骋在武术散打擂台之上,威风八面,数度获得武术散打冠军,被无数习武者所崇拜并为之骄傲。然而,他在灯红酒绿、金钱美女的诱惑下,在拜金主义的影响下,乃至于铤而走险,绑架杀害人质,由曾经的“武术精英”蜕变成为杀人越货的凶犯,最终走向了伏法的道路。《中华武术》杂志曾因此案例专门刊登评论员文章,呼吁为父母者、为师长者要从中吸取“重才轻教”、“重武轻德”的沉痛教训,“要树立‘百年树人’的思想,要牢记‘教之道,德为先’、‘习武先习德’、‘德艺双修’、‘不善之徒不授’的传统箴言”。〔6〕其他还有2000年3月10日被执行死刑的震惊全国的河南商丘“买凶杀人案”案犯,其中扮演‘杀手’的是郑州市个体武术教练徐化昂,在本案中扮演‘人’角色的张德建是河南省某校散打教练;同年3月24日曾获海南省散打冠军的覃慈伯又制造了深圳市“奥海停车场凶杀案”。以上事例可见,武术是一把双刃剑,习武者品行端正,可运用武术的技击功能服务于社会,既可以保护自己,又可以见义勇为,同坏人坏事作斗争,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相反,如果缺乏武德修养,则可能恃强凌弱,危害四方,败坏社会风气,或者好勇斗狠,呈血气之私,那样,只能危害国家,损害人民利益。

正因为如此,不论哪家拳种流派都把武德要求视为择徒的必要条件,把武德教育作为重中之重。蔡先生在接受采访时曾说,武术选材“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品德,这在武林别强调,一个人武德不高就不能练好武术”。〔7〕许多相关武德的谚语如“不得逞强凌弱,不得逞愤相较”、“切忌轻显技艺,务戒恃强争胜、贪得自夸”等,均无一例外成为武术界的传世诤言,更是习武者入门之必备。近代武术家佟忠义于1922年在上海开设忠义拳社时,曾述著《武士须知》一文,云:“尤以习武事者,更宜束身自爱,奉公守法,否则恃强任性,轻启斗争,武技在身,转资为作恶之工具,不特贾祸招尤,自贻伊戚,要亦吾道中之罪人也。”“信义为立身之本,进德之源……深望武门同志,各自振拔,务须一言既出,努力躬行,大义当前,至死不顾”。〔8〕《武术汇宗》上篇记载,少林寺要求门徒“各守规矩,苦磨功夫,执守遵照,倘有违犯,责打戒尺四十,晓众游擂,儆戒下次。如重犯者,加三等责罚”。〔9〕P191909年,霍元甲在上海创办“精武体育会”,以“学习武术,锻炼身体,振兴中华”为目的,倡导和发扬“爱国、修身、正义、助人”的精武精神,并以之为武德规范,强调习武者要以振兴中华为己任。通过诸如此类武德教育,有助于习武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惩恶扬善的精神。正因如此,在漫长的岁月里,才有无数侠客义士,恪守武德规范,并付诸于行动,其事迹可歌可泣、可赞可叹。如冯婉贞与父亲冯三保一起,带领民团打败英法军队,保护百姓生命和财产安全;八卦掌高手程庭华在抗击八国联军侵略中英勇捐躯;形意拳传人李存义率领弟子夜袭天津老龙头火车站,痛杀守站俄兵;另有武术名家,为了民族的尊严,为了祖国的荣誉,毅然与国外的西洋拳击家或大力士比武,以他们的武技,为国争光。

二、培养奋斗精神

武德蕴含着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但是,就武德教育角度而论,蔡先生在上个世纪90年代接受采访时曾指出,“解放后我们到底要培养怎样一个人,缺少具体的内容”。〔10〕我们武术要通过武德教育来明确培养武术人才的目的,如蔡先生当时所说,要像日本空手道那样,“很明确要培养一种顽强的精神”。〔11〕蔡先生的话语道出了武术推广与传播的真谛,武术发展到今天,不再仅仅是技术的推广与传播,更重要的是武德的传播。21世纪是不同文明冲突与融合的世纪,人文科学对于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弘扬人文精神,将为减少冲突、增进融合提供理论的资源和现实的智慧。2008年北京奥运会提出了“人文奥运”的理念,使奥林匹克运动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从这种意义上来说,人们对武术的喜爱,不仅仅是武术的技术,更热衷于武术中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武术推广传播的目的不是依靠技术好勇斗狠,恃强凌弱,而是借助武术技术为载体,通过武德教育,使自己不断加强道德修养、提升精神境界,达到“尚武崇德、修身养性”的最终目的。

精神是人的行为的内在动因,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无不是精神指引的结果。社会生活中,精神缺失是一个比物质缺失更为严重的问题。纵观国外格斗项目,在短短的30年内,跆拳道由一个国家的搏击术迅速发展成为一项拥有150多个会员国、影响遍及全球大部分地区、习练者达7000多万的体育运动;空手道运动也在世界上得到广泛普及与推广,世界空手道联盟共有五个洲际联盟,164个成员国,目前正在练习的会员在6700万以上。跆拳道与空手道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壮大,从同类格斗项目中脱颖而出并为世界人民所接受,究其原因,并不仅仅依靠技术,更是因为跆拳道和空手道在向世界推广过程中,均与教育、文化相结合,注重人文精神培养,以涵养人的精神、提高人的素质为目的,提出了精神培养的口号。技术与道德并重,是跆拳道与空手道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现代社会,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使人类社会在短短的一百年间创造出了比历史上全部生产的总和还要多的财富。但是工业化社会中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给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行为等诸方面又造成了新的严重威胁。精细的分工、紧张的工作节奏、复杂的社会关系、多重的社会角色和激烈的社会竞争不仅使人的体质下降,身体各部分发展失调,而且由于精神压力增大,也导致心理失衡。因此,新的社会条件对人类的身体、心理和社会道德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为了解决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人的身心扭曲和异化,体育运动项目均着重于体育与文化教育的融合,通过身心全面训练的特定方式,大力弘扬人文精神,将身体活动和精神修炼融为一体,形成身心双修的育人理念,把精神的、灵魂的、理性的真、善、美作为至高无上的追求。跆拳道、空手道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壮大,就是禀承这种理念。跆拳道强调精神修炼,其精神概括为:礼仪、廉耻、忍耐、克己、百折不屈。因此,“许多跆拳道运动员及爱好者开始学习跆拳道的原因往往是关注跆拳道的防身健体作用,以及技术动作的优美潇洒与刚劲,而到最后真正吸引他们的却是跆拳道的精神。”〔12〕空手道注重精神修养,空手道最初叫做唐手,1936年船越义珍先生对唐手的技术进行改良,并且结合佛教禅理,加深它的哲学内涵,继而改名为“空手道”。“‘空手’加上一个‘道’字,就与‘剑道’、‘茶道’一样,不单是一门技术,而是一种人生修炼之道。”“空手道的精神是彻底的和平主义精神,它具有极高的忍耐和宽容意识。”〔13〕P15正是这种精神,促使二者突破了国别、地域的限制,迅速在世界范围内生根、发芽、蓬勃发展。因此,武术要重视武德与武术技术的结合,要求练习者以德为先,练习武术的目的不是为了逞一时之血气,好勇斗狠,而是以技术为传播媒介,以修身养性为练习目标,最终完成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实现人的身体与精神的全面发展,为当前世界追求和平与发展的潮流服务,这才是武术的深层内涵和真正意义。

蔡先生少年时代所处环境恶劣,在恶劣环境的逼迫下,他18岁开始工作,用个人实例证明了他接受采访时所言的“个人奋斗的精神对一个人很重要”。〔14〕在以“和谐、发展”为主题的现代社会,我们武术人仍然应该禀承蔡先生这种理念,通过武德教育开拓与发展民族精神,将身体活动和精神修炼融为一体,“修身养性,遵纪守法;文明礼貌,举止端庄。”〔15〕P118-119在新时期培养一种顽强的奋斗精神,追求人的本质力量的自由实现和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形成“德技双修”的育人理念,并使之作用于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层面,使人们冲破单一、狭隘的道德意识,把尚武与尚德紧密地结合起来。武术从最初维护民族利益的道德观,到现在把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这有利于人们在思想道德、身体心理和审美艺术搭配不当诸多方面都得到发展,从而进一步对提高人的思想境界产生影响,促进民族素质的升华。

三、弘扬浩然正气

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孟子曾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何谓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矣。”(《孟子・公孙丑上》)不难看出,孟子认为,浩然之气是充满在天地之间、一种十分浩大、十分刚强的气。这种气是用正义和道德日积月累形成的,反之,如果没有正义和道德存储其中,它也就消退无力了。这种气,是凝聚了正义和道德从人的自身中产生出来的,是不能靠伪善或是挂上正义和道德的招牌而获取的。由此我们不难理解,所谓浩然正气,就是刚正之气;是大义大德造就的一身正气;是一种道德人格的精诚的修炼过程;是为了实现一个崇高的价值目标所表现出来的刚正宏大的精神气质。古代民族英雄文天祥在他著名的《正气歌》中写道:“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在下为河岳,在上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而孟子则认为,一个人有了浩气长存的精神力量,面对外界一切的诱惑也好,威胁也好,都能处变不惊,镇定自若,达到“不动心”的境界,这也正是“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所表现的崇高的精神气质。

蔡先生认为,练武讲究“气”,指的就是一股浩然正气,“要敢于拼搏,敢打敢拼,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16〕在当今时代条件下,武德教育中更要注意弘扬“浩然正气”,进行一种刚性教育,使之“刚正不阿,威武不屈,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17〕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浩然正气”的伟大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我们的民族虽然经历了无数曲折和磨难,然而并未裹步不前,而是一直推动着历史的车轮继续前进,是唯一历五千年而文化没有中断的民族。可以说正是这种浩然正气,作为一种血脉,使中华民族得以生生不息的发展;作为筋骨,使中华民族得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周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应刚毅坚卓,发愤图强。从我国古典哲学角度来说,万事万物都有阴阳两面,阳为主,主张阳刚之气,因此,蔡先生提出,做人需要有这样一种阳刚之气,抑或是刚性,要像鲁迅所说的那样“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体现出刚正宏大的精神气质。孟子也提倡这种阳刚之气,《孟(下转第12页)(上接第4页)子・告子下》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正是体现了一种刚正之气,通过此来培养人的浩然正气。

这种“浩然正气”培育了无数志士仁人,也塑造了无数的英雄豪杰。从孟子到文天祥,再到近代以来的无数仁人志士,他们正是以那种惊天地泣鬼神,辉映千古的“浩然正气”铸就了我们民族的脊梁,开拓着中国的希望。正如20世纪的一位国学大师钱宾四所说:“一部四千年中国史,正是一部浩气长存、正气磅礴的中国史,不断有正气人物、正气故事。故使中国屡仆屡起,屹然常在。”

四、结语

作为武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武德,在武术的传播和发展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蔡先生关于武德的述评对于武术学科的人才培养及传承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面对西方强势文化的冲击和渗透,在武术教学中进行武德教育、增强广大学生对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和自信,振奋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是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因此,研究蔡先生武德思想不仅对于武术学科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更对于武术的传承与发展、民族精神的培育和弘扬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许仲宇.由历史文化视野审视武德思想的嬗变〔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5,21(4):145-146.

〔2〕内刊.蔡龙云教育思想汇编〔Z〕.上海体育学院,2007:19.

〔3〕〔7〕〔10〕〔11〕〔14〕〔16〕〔17〕叶凤春.浩浩然天地正气―蔡龙云先生访谈录〔J〕.武林,1999(2):5-6.

〔4〕名家信箱栏目〔J〕.中华武术,2002(5):54.

〔5〕杨建营,邱丕相.从武德的实质和精神内核探析当代武术教育改革〔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9,28(3):113.

〔6〕评论员文章.有感于乔立夫杀人〔J〕.中华武术,1995(9):4.

〔8〕刘东山.佟忠义论武德〔J〕.中华武术,1985(9):21.

〔9〕万籁声.武术汇宗〔M〕.山西: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12〕黎晓勇.跆拳道礼仪与中国传统文化〔J〕.四川体育科学,2008(2):66-68.

跆拳道武术教程范文3

回顾历史,我们可知,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鼓励下,民间武术会得到迅猛发展。比如在民国时期,政府大力支持武术发展,专门设立国术馆,在财政上大力支持,使中华的武术发展达到了空前繁荣的境界。时至今日,政府的作用更加重要。政府在加强管理的同时,要出台各种激励的政策措施,让民间武术发展有宽松的环境。

2011年3月国家体育总局印发《关于加快武术段位制标准化管理体系建设的通知》(武术字[2011]88号),2011年10月国家体育总局又了《中国武术段位制手册》,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组编、中国武术协会审定出版了《中国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我国《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也特别提出了大力普及发展民间武术。可见国家越来越重视民间武术发展,并对之加强管理,促使民间武术运动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使之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和法治化的管理轨道。加强对民间武术的管理,不仅是国家、社会和人民的需要,更是民间武术事业本身发展的需要。但这些政府的激励幅度还是不够的广泛,还需要给予民间武术发展在政策、资金上、人才上更多的支持。

二、民间武术发展要善于走好两条道路

内因和外因是事物对立统一的两个层面,它们相互竞合、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本,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政府政策是外因,民间武术本身各个拳种派别的发展是根本动力。

各个拳种派别功法本身的完善和提升,是一个“扬弃”的过程,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民间武术中数不清的各分支流派,都是历代武术宗师在前贤创新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练功体会和实际需要,对之前动作和练习方法的“扬弃”和发展,都各有长处和局限性。

在将来的民间武术完善和提升中,要分不同对象,善于走好两条道路。

一是健身优先,兼顾技击。在练习民间武术时,追求健身和追求技击性是辩证统一的。民间武术的大部分动作,都具有健身和技击的双重作用。但民间武术的一些动作,为追求发力、发劲和技击的准确性,对健康也是有损伤,是不利于健身的。特别是一味追求搏击,不断增强练功次数,对健康非常不利。对于这一个矛盾,很多人都没有认识到。历史上很多民间武术大师晚年时双腿或腰跨坏掉,以至于走路困难或不能走路,就是这个原因。比如练习太极拳不大正确时,对膝的损伤特别大。因为,膝的作用在太极拳术中应用十分重要。它是大腿与小腿之间承上启下,阴阳变动之枢纽。膝在拳套中势势负重,各种步法缺膝难成。像弓步,虚步,马步,歇步等等。还有的拳势扭动双膝,长此下去膝关节不堪重负要出毛病。练拳时,膝关节在反复屈伸、扭转,关节面在不断地撞击、摩擦,时间长了就会形成磨损性损伤。髌骨,就是俗称的膝盖骨。有研究说,膝关节在半屈时,髌骨面上受的力可以达到体重的7倍。这就要求我们,在发展民间武术时,正确处理好健身与技击的矛盾。对于广大人民群众,健身是第一位的,是练习民间武术的根本目的。为此,对于普世之众,就应当按照健身优先,兼顾技击的原则对功法进行完善和提升,删除一些因练功不当易造成膝关节或身体其他部位损伤的招式和动作。这是大道。以杨式太极拳为例,当年的杨无敌、杨班侯都是打出来的天下,现在杨式太极拳大多数是杨澄甫先生定型并传下来的。杨澄甫定型拳架与第一、二代杨家拳是不同的,降低了几个难度大的动作。如老谱中“进步栽锤”后接“翻身撇身垂”再接“二起脚”接“左右打虎”。二起脚用“搬栏锤”和“右蹬脚”代替。大师杨澄甫为什么要这样改?就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民众健身优先的需要,适应民间武术普及和推广的需要。

二是技击优先。兼顾健身。民间武术创建之时的最终目标是克敌制胜,技击性也是其的本质属性。虽然冷兵器时代已经过去,民间武术作为原生态的中华拳术技法,我们不能丢掉其技击本意。特别是对于民间武术宗师、专业研究武术人士、运动员、散打者来说,要努力提高和完善民间武术技击性,要从少林拳、太极拳、咏春拳、八极拳等各种中华武术优秀拳种,或者从柔道、泰拳、拳击、跆拳道等全球优秀拳术吸收有益成分、使之更加符合格博杀的武术本质。

三、努力推进民问武术各拳种的标准化工作

1947年2月23日,国际标准化组织在瑞士日内瓦正式成立。这个全球性非政府组织的成立成为人类标准化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提出,在2014年全力推进“武术标准化”工作,不断推进武术工作的程序化、标准化、国际化建设。民间武术的完善和提升,要顺应武术标准化的发展潮流。民间武术的每个分支派别,都应当有相当符合科学的标准规范。每个套路,每个招势,都应在国家层面建立更加完善完美的标准体系。但是在推进标准化过程,就个体练习而言,为了健身和技击需要,也不应排斥一些个性化的有效发挥和应用。这种项工作,既要各级政府的支持,更需要民间武术宗师的大力配合。

四、推进民间武术的产业化发展

民间武术在全球范围内有着庞大的消费群体和广阔的消费市场,发展前景广阔,上升空间巨大。应积极创造条件,努力推进民间武术运动实体化和职业化的进程。我们可以借鉴世界各地擂台赛成功的经验,举办全国民间武术擂台赛,修改竞赛规则,提高民间武术比赛观赏性和技击性。要充分利用社会吸引力进行创收,为民间武术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经济及社会土壤。发展民间武术文化产业发展符合当今国际社会所倡导的人文、环保、运动三大主题。政府及相关部门应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整合和注入更多的人、财、物、资金、信息等核心要素,做好民间武术文化的整理、挖掘、开发和弘扬工作,让民间武术实现由文化向资源的转变、资源向产品的转变、产品向品牌的转变,最终让使民间武术文化产业的发展出成果、见效益、有影响,从根本上实现民间武术文化产业的大发展,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五、努力推进民间武术发展的年轻化工作

民间武术是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需要青年人去继承和发展。民间武术文化,在国际交流中相当程度上代表中华文化。没有一定青年人的加入,是不利于民间武术的传承和创新的。练习民间武术光有中老年人不行,要鼓励更多的年轻人去学习民间武术,应在普通大中小学体育课中以五禽戏、太极拳、八卦掌等为主推广普及中华武术。特别是在基层武术学校和少年体校、运动技术学校中要高度重视民间武术教学,重点培养民间武术接班人才。练功惜取少年时,才会取得良好的传承和发展效果。

跆拳道武术教程范文4

关键词:挪威 孔子学院 武术课程 课程标准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3)06-0073-04

前言

中国武术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民族传统文化底蕴,是中华民族的瑰宝。由于武术具有独特的“魅力”,吸引了许多的国际友人,现已在世界许多国家传承。而位于北欧的挪威则是在世界上传承中国武术具有特色的国家之一。武术在挪威的推广和发展有着区别于其他国家的特殊性。挪威卑尔根孔子学院与各国孔子学院有着较好的合作关系,曾帮助丹麦、芬兰、冰岛等国孔子学院开设武术课程,挪威卑尔根孔子学院武术的较好发展,将对北欧其他国家以及周边国家的武术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挪威武道联合会武术理事Rune先生认为挪威武术发展较跆拳道、空手道、柔道、剑道等其他武道类项目较晚,武术只有更加的标准化和完善化才能在挪威有更好的发展。挪威武术有其自身的发展特殊性,挪威孔子学院武术课程应该更加规范化和可持续化,制定具有可操作性和规范的武术课程内容体系,对武术在挪威的发展十分重要。因而,挪威孔子学院武术课程的规范化设计与实施是武术在挪威发展与推广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2011年12月在北京召开的第六届孔子学院大会上,挪威卑尔根孔子学院将挪威孔子学院武术课程内容与标准设计,以工作报告的形式归为2012年工作重点项目之一。

1 挪威孔子学院武术发展现状

挪威武术的主要推广组织是卑尔根孔子学院,卑尔根孔子学院凭借国内合作伙伴北京体育大学的师资资源,从卑尔根孔子学院成立起就开设武术课程。其推广武术的主要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以汉语教学为主导,与挪威的卑尔根、奥斯陆、博德、弗莱卡等地区的学校进行合作,以武术推广工作为跟进的发展策略;另一种是和挪威各地区的俱乐部进行合作,进行武术课的推广、开设与教学。武术的辅助发展形式则由一些推广活动所组成,其中主要包括武术夏令营、汉语桥活动、各种形式的武术表演、武术比赛以及网络孔子学院的宣传等。在卑尔根孔子学院的大力推广下,武术在挪威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优异成绩。武术教师带领学员参加中国节日及武术推广的各种武术表演活动,深受挪威人民的喜爱。武术学员曾在挪威俱乐部武术锦标赛、挪威“国王杯”武术锦标赛以及欧洲武术锦标赛中获得金银铜数十枚奖牌。

武术在挪威的课程开设主要以竞技武术为主,传统武术为辅。武术课程主要包括武术套路和武术散打,武术套路目前开设课程有:长拳班、太极拳班、刀术班、棍术班以及散打班等,每一个教学项目分别由初级班和提高班所组成。参加武术的群体主要包括社会武术爱好者、卑尔根的大学、高中以及小学生。卑尔根孔子学院武术教师根据武术爱好者的不同年龄阶段和需求,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首先,儿童的武术教学内容由五步拳和初级拳为主,注重武术基本功的教学,强调武术动作的规范化。其次,青少年的武术教学内容主要以表演及技击性较强的武术套路和武术散打内容组成。再者,中老年人主要以太极拳和健身气功为主要教学内容。并对一些优秀学员进行重点培养,为参加欧洲武术比赛及培养本土化武术教师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最终目标是使武术在挪威成为永久性体育项目。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年限及水平等因素,将会对一些课程设置进行适当的调整。

2 挪威孔子学院长拳类武术课程内容设计

2.1 挪威孔子学院长拳类武术课程内容设计的原则

2.1.1 全面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是指在不改变原来套路完整性的同时,使挪威习武人群能够全面发展身体的各部位、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各种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并且追求身心和谐的发展,充分体现武术的技击功能、健身功能、养生功能、观赏功能,全面考虑学生对习武动机与目的的需求。

2.1.2 科学性原则

根据运动解剖学、运动训练、武术训练与教学的基本要求,结合挪威原有的武术教学项目进行分析,在选择原有较好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对挪威孔子学院武术课程的内容进行设计。设计标准既要科学,又要有弹性,既有横向的弹性,又有纵向的弹性。

2.1.3 简易性原则

挪威孔子学院武术课程内容的设计应遵循简易原则,挪威武术发展正处在初、中期阶段,武术教学内容较难,会打击学习接受能力较慢人群继续习武的信心与积极性,不利于形成终身体育的观念,打分标准也不适宜像中国大型武术比赛一样,应该采取与应用易于评判的武术评判标准。

2.1.4 针对性原则

针对性原则要求实事求是、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中西方由于文化不同,生活方式与思维理解形式也不同。要想设计适合挪威的武术段位等级制度,必须要有一定的针对性。从饮食方面来讲,挪威人的日常饮食主要以肉食类为主,而中国人则主要以谷物为主食。从语言学习方面来讲,挪威语是由29个字母组成的,而汉语是由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规律构成的。从哲学方面来讲,挪威主要学习的是西方哲学,受柏拉图、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思想的影响,注重细节论证。中国人主要受孔子、孟子、老子、庄子等儒、道家思想的影响,注重经验。从生理结构来讲,挪威人体型较为高大健壮,力量较大,身体协调性较差,较为僵硬。由于小腿与踝关节处生理结构与中国人不一样,深蹲动作较难完成。从宗教与文化方面来讲,中国人受佛教文化以及八卦等传统文化的影响,对丹田有一定的认识,而挪威人主要信奉的是耶稣,在强调太极拳的“意守”丹田时,他们经常会想到印堂。综上所述,挪威与中国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差异性,因而要根据挪威武术发展现状及教学经验设计挪威孔子学院武术课程内容。

2.2 挪威孔子学院武术课程内容与考核形式

武德是从事武术活动的人,在社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所应具有的道德品质。古人有云:“习武须先习德”。只有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才有资格进行武术学习。不好的武德风尚,会使社会受到危害,并且会降低习武人在人们眼中的地位,不利于武术的发展。因而,从武术在挪威的长期发展来看,应将武德鉴定这项内容列为孔子学院课程内容。通过专家访谈法与专家问卷调查法,专家一致认为挪威孔子学院武术课程的考核形式应该包括武德鉴定、理论考核和技术考核。因此,将挪威孔子学院武术课程内容分为:武德鉴定、理论考试和技术考试三种考试形式。

2.2.1 挪威孔子学院长拳类武术课程武德内容设计

关于武德的鉴定,很难建立一个标准的评判体系,但是通过可以通过习武者的言行,以及他人对挪威习武者意志品质进行客观评价,可以观察到习武者的武德修养。武德考核的内容可从两个方面进行评判,一方面是,通过武术习练者在技术考试中所表现出来的意志品质、礼仪以及平时训练表现等进行全面综合性的考核;另一方面,则由习武者的教师或管理者对习武者的武德进行鉴定。有些专家则建议可以开设武德修养讲座,当习练者对武德修养的课时数达到一定标准时,可以给予一定的武德分数。专家认为无故不训练者,将不给予通过武德考试,树立武术国外品牌。

2.2.2 挪威孔子学院长拳类武术课程理论内容设计

武术教学应和武术理论相结合,武术的理论教学相对较少,一定程度上使理论和实践有些脱节,应该加强武术理论课程的建设。古人有云:习武先习德,在推广技术的同时应进行一些武德及武术文化的理论教学。一方面可以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另一方面可以了解相关的中国文化,激发武术爱好者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的积极性。中国文化之博大将是武术推广区别于武道类项目的一大优势。定期播放一些有关武术和中国文化相结合的电影,在培养武术兴趣营造武术氛围的同时,让学生体会中国文化,从而激发学生对中国文化和武术的兴趣。

武术作为中华民族的一项民族传统项目,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蕴含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并且不同的武术套路自身也具有不同的项目特点。对武术项目特点的正确认识,有利于指导习练者的武术技术学习。表1为挪威武术习练者对孔子学院武术课程理论考试需求度与考核形式的看法。

注:A代表问题:您认为在考核武术技术的同时,是否需要考核武术理论。

B代表问题:您认为如果对武术理论知识进行考核,你认为哪种考核形式比较合理。

分值:需要=3;不确定=2;不需要=1;

开卷=3;闭卷=2;开卷和闭卷=1。

如表1,在“您认为在考核武术技术的同时,是否需要考核武术理论”的问题中,挪威武术习练者对问题回答所得数据统计的均值为2.57,标准差为0.63。数据显示大多数武术习练者认为需要武术理论的考核,大多数的挪威武术习练者能够认识到武术理论学习和考核能够给他们带来的益处。在“您认为如果对武术理论知识进行考核,你认为哪种考核形式比较合理”的问题回答中,武术习练者对问题回答数据统计的均值为2.69,标准差为0.70。所得均值接近3,所以最后决定挪威武术段位等级制度理论考试的形式为开卷。

挪威孔子学院理论考核的目的主要是想让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挪威武术习练者,能够通过理论考核了解中国武术,了解武术相关理论知识,了解中国文化,加深对中国的了解。而不是让他们能够对中国武术的相关知识比较熟练的背诵或默写出来,这样的武术理论考核形式在挪威施行比较困难,理论考试采取开卷形式比较合理。挪威孔子学院武术课程理论考核一方面有利于体现武术的文化内涵,另一方面起到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通过专家访谈可知,专家一致认为武德教育比较重要,应该贯穿于武术教学的始终。理论考核的内容应该包括武德教育、武术基础理论、武术教学理论、武术裁判知识,练习年数较久的,可进行武术教学与武术裁判实践,培养挪威本土武术教师。

2.2.3 挪威孔子学院长拳类武术课程技术内容设计

长拳是武术主要拳种之一。现代武术运动中的长拳是沿用了明代长拳的称谓,将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查、华、炮、红、少林等具有拳式舒展、快速有力、节奏鲜明等共同特点的拳术统称为长拳。以这些拳种的动作素材和基本技法为基础创编的现代长拳,以及由此衍发的长拳类器械,如刀、枪、剑、棍套路,是后武术教学训练与竞赛的主要内容之一。为了便于武术的国际化推广,满足国际武术习练者的需要,国际武术联合会组织编写了国际武术比赛套路,并实施了欧洲武术段位等级制度。

武术长拳类套路已经深受挪威青年爱好者的喜爱,由于长拳具有撑拨舒展、灵活多变、蹿蹦跳跃等运动特点,并且追求“高、难、美、新”,被一些挪威青年视为一种时尚。但是由于挪威人体型高大健硕,身体比较僵硬不灵活,考虑到这一因素,在设计长拳类技术考核内容时,将动作难度设计较为简单。国际武术竞赛套路已经成为了一些国际武术比赛以及洲际武术比赛的规定套路。为了促进挪威武术习练者与外部武术组织的武术交流与进一步和世界接轨,将武术国际武术竞赛套路列入到挪威孔子学院长拳类武术课程技术考核内容。本文通过专家访谈与问卷调查,并深入参考国际武联组织编写的武术系列教程等武术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挪威武术发展现状,遵守由易到难原则,设计孔子学院长拳类武术课程技术考核内容纲要表,如表2:

通过专家问卷调查对长拳技术考核内容纲要的合理度进行调查,用Spss16数据统计软件对专家反馈的数据结果进行描述性统计。如表3所示,在“您认为第一学年孔子学院武术课程长拳类技术内容设计是否合理”的选项中,所得的均值为2.6,比中间值2高出60个百分点。从数据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基本功、五步拳、初级长拳第三路为第一学年孔子学院武术课程长拳类技术内容,得到了专家的认可。武术基本功好比高楼大厦的地基,地基较稳大楼的质量就会相对稳定。学习武术,打好基础,是今后习练较难武术内容的前提和保障,在我国习练武术人群中大多数都很注重武术基本功的练习,各大武术馆校都将基本功和五步拳套路作为基础练习。专家认为在挪威对习武的初学者也必须注重基本功的练习。在“您认为第二学年孔子学院武术课程长拳类技术内容设计是否合理”问题中,数据统计结果的均值为2.7,接近最高值仅30个百分点,可见多数专家认为比较合理。在“您认为第三学年孔子学院武术课程长拳类技术内容设计是否合理”问题的数据统计可以看出,均值为2.8,标准差为0.42,专家意见波动较小,且认为合理度较高。在“您认为第四学年孔子学院武术课程长拳类技术内容设计是否合理”的选项中,所得的均值为2.6,比中间值2高出60个百分点。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专家的肯定。长拳类课程内容考核主要以套路演练为主,参考清华大学武术课程考核的方法,并根据武术套路动作规格和演练水平对演练者实行“估分”评价。

注:A代表问题:您认为第一学年孔子学院武术课程长拳类技术内容设计是否合理。

B代表问题:您认为第二学年孔子学院武术课程长拳类技术内容设计是否合理。

C代表问题:您认为第三学年孔子学院武术课程长拳类技术内容设计是否合理。

D代表问题:您认为第四学年孔子学院武术课程长拳类技术内容设计是否合理。

分值:合理=3;一般=2;不合理=1。

3 结论

由于文化差异问题,中国武术在国外的发展存在很多阻碍因素,我们必须在探索与摸索中找出这些阻碍因素,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从而推动我国武术在世界上的发展与推广。挪威孔子学院武术课程的设置是现在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根据研究与设计,挪威孔子学院长拳类课程内容共分为三部分,分别为武德、武术理论、武术技术。理论考试采用开卷的方式。挪威孔子学院长拳类武术课程内容设计得到了专家们的一致肯定,笔者通过教学实验法,检验设计内容的教学效果。学生和领导反馈意见较好。挪威孔子学院武术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标志着北欧国家武术的发展将会尽快的与国际接轨。

参考文献:

跆拳道武术教程范文5

doi:10.3969/j.issn.1006-9682.2011.12.027

摘 要:大学生非正式群体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载体,对高校自身以及和谐社会构建有重要作用,笔者结合一个非正式群体个案从社会文化,就业形势,学校,家庭和大学生自身角度对其形成因素进行分析,以期对非正式群体形成特点有清晰认识,从而有效发挥其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非正式群体;校园文化

一、大学生非正式群体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指大学生基于兴趣爱好、思想观念等共同因素自发形成的无固定结构和明确规则的群体,即“有缘千里来相会”。

二、研究思路和方法

笔者选取一个大学生武术群体,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对其形成因素进行分析,主要根据文献、实地和访谈法开展研究,对其做了为一年的实地观察,并亲自参与了该群体的武术活动,对群体成员进行了深入访谈,对其活动内容和形式、人际交往状况和群体氛围有深入了解。

三、个案介绍

该群体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其发展有三阶段:自发学习交流阶段,组织学习交流阶段和群体活动扩展阶段;群体特点:第一,跨越性。跨越不同年级、学历和国度;第二、流动性。高年级相继毕业,低年级陆续加入;第三,半专业性。武术是兴趣而非专业;第四,角色多元性,部分成员“身兼数职”;第四,结构组成。由教练、队长、和队员之间自由平等;第五,关系分析;学校委托体育学院管理,体育学院委托有经验老师担任教练并进行指导和思想引导。

四、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形成因素分析

1、社会文化

笔者从大众传媒和传统文化的关系来分析社会文化对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形成的作用。大众传媒指相互沟通所使用的联系方式,传媒文化能引导人们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20世纪70年代,中国传媒形式较为单调,这种文化氛围促使了大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关注。“当时我国人民娱乐形式少,我们在学校也很单调,学校一周放一场电影,那时李小龙是我的偶像”(zhq)。武术作为传统文化瑰宝得到大学生的关注,并促使非正式群体的产生。此外,互联网技术扩展使社会思想趋于多元化,中国传统文化在网络信息环境中得到了发扬。“传媒、网络让我了解了武术”(lsh),“社会文化和传媒对人,武术的感知有很大的作用”(psht)。实践证明,传媒通过对网络影视作品的选择使武术文化对大学生产生较大影响。

2、就业形势

高等教育和就业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学校没有基于职业发展对就业能力进行培养导致学生不能适应社会需要,此外我国教育体制“重理论,轻实践,缺情商培养”,严峻的就业形势要求大学生必须提升就业资本,他们根据兴趣爱好自发参与非正式群体,一方面,能够增加就业资源,“就业形势因素十分严峻,武术为自己增加了一个优势”(yxch)。英语专业的zmm,擅长“内家拳”,据他讲,“在应聘时武术是在同等条件下是我的一个优势和亮点”;另一方面,群体建造了一个“社会排练场”,能提高自信心和交往能力,“练习武术使我性格开朗、更易融入集体和大家融洽相处”(fyx),“来到武术队大家可以相互交流学习”(yxch);感受关爱,塑造积极生活态度,“武术队让我结识了更多好朋友,学长学姐也给予了我很大帮助”(zhyn);促进自我发展。“不同成员的优点对自身发展有很大帮助”(zhhx);非正式群体环境能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更符合“任职资格模型”。

3、学校

(1)时空相似性。大学校园是大学生社会化的主要场所,为非正式群体提供了生长土壤,第一,同一片空间。“我们当时地点就在学校风雨操场、电影场和花园旁的小树林练习”(zhq),成员相互熟悉并自发组织练习活动。目前,他们早上都在佑铭足球场和室内田径场练习,场地也有改善,都源于校园建设的发展。“学校田径场、佑铭体育馆能给我们带来一个比较好的运动场所”(hb);第二,统一的时间。学校有统一课程时间安排、作息制度及课外实践。时空共通性使大学生更能结成很多非正式群体;(2)组织政策局限性。访谈中许多人都谈到许多学校组织的活动单调乏味,“有很多是形式化,浪费人力财力,也没效果”(lsh),“我们学校的活动我也不感兴趣,班上举办的活动也太少太单调”(zhhx),“数量多质量不好,质量好点的能把人整死,”(jj),学校校设有固定班级和统一宿舍,但由于人数、兴趣、个性差异,不能满足大学生发展需要,促使他们自发形成或参与非正式群体。

4、家庭

(1)武术世家。简单讲,家长兴趣爱好会影响到子女。如lsh所说:“我爸很喜欢太极,小时候他边看书边教我,后来给我找了个当地的杨氏太极的传人做师傅”。个案中存在很多这样的情形,如yxch爸爸是搞散打和跆拳道的,她从小就开始练习太极拳。“我外公和舅舅都练武,这几年开了一个武校,对我有一定影响”(zhhx),“我父亲以前当兵,学过一些实战,在他的影响下我在12岁时接触武术”(hb)。

(2)民主家庭环境。访谈中,笔者发现该群体成员的家长对待子女态度较为相似,大多属于民主型。“传统的教育+民主,他们会尊重我的选择”(yxch),“父母从不左右我的观点和想法,他们会提出自己的意见让我参考”(zhhx),在民主的家庭环境中,父母能充分理解子女,能正确引导他们做出自己的选择,从而影响子女的交往态度,并自由选择参加一些非正式群体。“父母不会责备我,会安慰我、鼓励我,我很感谢父母在这方面的教育,使我养成了认真、不苟且的学习、工作习惯”(zhyn)。

5、大学生自身

(1)身体机能成熟。生理学研究表明大学生生理发展已步入成熟,身体活动机能和运动能力到达峰值,“脑细胞活动的数量迅速增加,联络神经纤维大量发挥作用,呼吸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的迅速发展使新陈代谢变得旺盛”[8]。练习武术作对身体素质要求较高,如站桩、拉韧带等。据zhq回忆:“我们那时候站桩一站就是一个小时…刚开始腿还会疼上好几天”。该群体练习内容主要有:两千米,拉韧带,压腿,基本步法,站桩,学习套路。整个过程下来满头大汗,有的还要提前几分钟准备上午专业课。正是大学生身体机能的成熟为他们学习和活动提供了充沛精力,“这确是非常辛苦的一件事,但还是可以应付过来的”(zhyn)。

(2)人际交往需要。人是社会性动物,如果一个人不和他人交往而活着,那么他不是野兽就是上帝,武术队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互动环境,如zhhx所说“为自己搭建一个很好的交流沟通的平台”,访谈中队员们也谈到“武术队是一个单纯而充满爱的大家庭,彼此之间相互关心”,“大家很团结,比较有归属感”,“给我的整体感觉就是这如同一个大家庭”,他们满足了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此外,笔者认为他们在参加武术队的根由在于能够展现才能,满足了自我发展需要。“武术比赛取得的成绩让我的自信心增强...(fyx)”“来到武术队认识了其他院系的朋友”(yxch)。

五、小结

通过上述分析,笔者对大学生非正式群体有以下认识。1.它们在一定社会情境下基于大学生自我发展需要产生。在高度多元化的社会,社会情境因素更加突出,如果缺少合理引导,会损害大学生身心健康,对于高校管理部门来讲,要准确把握社会主流文化,看清社会发展趋势;2.它们是“大学校园的稳定器”。欢乐由此产生,烦恼由此消融,不能盲目判断非正式群体的对错,关键在于合理地引导,因此,准确把握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至关重要;3.人是主动的个体,大学生思维和创造都非常活跃,不是被动的被管理者,在谈到大学生非正式群体时,很多高校往往从思想政治角度谈管理和引导,将非正式群体视作被动的机械零件,忽视了其作为社会有机整体一部分所具有的主动性和灵活性,这样很难发挥它们对大学生发展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夏玉珍,侯均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2]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3]沙莲香.社会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4]栾利杰,孙志芳.大学生学[M].济南:黄河出版社,1990

[5]黄希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6]西奥多•M•米尔斯.小群体社会学[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8

[7]李宁.群体心理学[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0

跆拳道武术教程范文6

问:目前新一轮的体育课改已经来临,我们体育教师还存在一些困惑:2011年以后的体育新课改是不是要更加注重运动技能教学呢?

答:一定是的。在此,我想向各位体育老师强调一句:体育课无论什么时候都要注重运动技术教学,因为体育是一个国家的课程,只要是课程就要教会学生有用的本领。放眼望去,中小学的课程体系中,没有一个课程是可以不必教会学生特定的知识技能而存在的,无论是需要知晓的知识、理解的原理,还是要实际操作的技能(操作性知识)。比如,中小学的数学课必须要把所有的初等数学教完,物理课要把所有的初等物理教完,因为任何一个大学都不会再教初等数学或初等物理了。外语和语文、化学等都是这样的,就连艺术教学在大学也与中小学有很大不同。而我们的体育课呢,学生们上完了中小学学会了什么?为什么到了大学依然什么运动都不会?为什么直到前些年还有“大、中、小学都在学蹲踞式起跑”“前滚翻从小学一直滚翻到大学”的说法,这实际上是同学们在抱怨我们的体育教学没有效果,他们渴望能学到在余暇时和同学们共同锻炼身体、愉悦心灵的终身体育技能。因此,每个体育教师都必须牢牢记住:无论是什么时候的体育课改,无论是什么时代的新理念,运动技术教学永远是我们这个课程的支柱和灵魂,提高以运动技术掌握为核心的教学质量永远是体育课改的初衷。

在2001年至2011年的体育课改中,特别是在那个课改的初期,的确有些人在蛊惑“淡化运动技术教学”“淡化运动技术教学色彩”“淡化竞技运动技术教学色彩”等,导致了有一个阶段体育课中的运动技术教学受到干扰,基本教学秩序产生了混乱,运动技术的教学内容受到了轻视甚至被放弃,出现了许多以“生活化”为标榜的非体育的东西,如“扁担南瓜”“白菜莴笋”等。幸亏这样的错误理论和荒诞实践被广大体育教师们及时反对和制止,试想,如果这样的荒诞和幼稚的理论与实践继续蔓延,我们的体育还能算个学科吗?我们还是专业化的体育教师吗?我们的学生能通过12年的体育学习学会一辈子都用得上的运动技能吗?我们能够通过教学去构建充满终身体育的和谐社会吗?

因此,我可以斩钉截铁地回答:2011年以后的体育新课改必须更加注重运动技能的教学,更加重视体育课的运动技能教学的质量。

问:我们应该如何加强运动技术的教学?加强运动技术教学的表现是怎样的?达到什么效果才证明是加强了运动技术教学呢?这和我们过去批评的“片面地重视技术教学”有什么区别呢?

答:这几个问题提得非常好。这几个问题是加强运动技术的基本问题,即加强运动技术教学的途径与方式的问题、加强运动技术教学的教师行为和教学景象问题、加强运动技术教学的效果表征问题以及“加强运动技术教学”与“片面重视运动技术教学”的本质区别的问题。我很高兴借着这个提问对这四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思考。

第一,关于“加强运动技术教学的途径与方式”的问题,也就是如何加强运动技术教学的问题。

我想体育教师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把所教的运动项目和技术清理清理,过去的确有些运动技术没有必要教,如铅球就是最典型的例子;有些教材是可教可不教的,或是在局部地区不适合教的,如跨栏、排球等,因此要根据时代的潮流和学校的情况,补充一些符合终身体育特点的、被证明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新的体育运动项目,每个学校可考虑增加个2-3个。有的项目不用改变条件就可以立即引进,如花样跳绳、定向运动、排舞、防身术等;有的略微增加一点条件,如瑜伽(增加点小垫子就可以引进)、跆拳道、踢踏舞、体育舞蹈等也不需太多条件。如果有条件那可引进的项目就更多了,如趣味田径、软式垒球、轮滑、羽毛球、短拍网球、校园高尔夫、腰旗橄榄球等等。这样,从内容的源头抓起,我们的运动技术教学就不会是陈旧和沉闷的了。

第二件事就是要把内容的“分量”或叫做“课时比例”好好算一算、摆一摆,就算是我们教的都是好的、有终身体育价值的、学生喜闻乐见的项目,那也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分轻重缓急地乱教,一定要把教材分成“精教”的、“简教”的。精教的就要“多吃多餐”,每个学年教个大单元,教透教好;简教的就要争取“一次吃饱”,教到“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千万不要再走“蜻蜓点水”和“低级重复”的老路了。

第三件事就是要将担负“精教”和“简教”任务的技术大单元和技术中单元,以及知识小单元根据学生的生长发育规律和年龄特点很好地“编织”到各个年级中,再形成各个“学年教学计划”“学期教学计划”和“单元教学计划”,最后形成“课时教学计划”,然后根据这些计划形成的进度和目标体系,认真地、高质量地进行技战术的教学就可以了。

第二,关于“强化运动技术教学的教师行为和教学景象”,我想教师和学生们在每堂课里的大部分行为和时间都在进行技术的教学,即教师主要是进行着项目技术教学的讲解、示范、组织练习与比赛,既没有带着学生做什么莫名其妙的“扁担南瓜”“抗洪救灾”之类的情境,也没有“一个哨两个球,老师学生都自由”的景象;而学生们呢?大部分时间里都在听讲解、看示范、做练习、打比赛。强化运动技能的教学还应具有如下特征:“体育课有神有形有自主没有放羊”“体育课有问有想有答没光说不练”“同学们在课中忘情比赛笑语欢声”“每次课学生都能气喘出汗肌肉疼”“课上必有与技术相关的素质练习”“体育课上再无幼稚低级无聊的游戏”。

第三,关于“加强运动技术教学的效果表征”。我想,加强运动技术教学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们“学会”可以在今后的生活中进行“竞争”和“表现”的有用的运动技能,因此“一点一点地学会了,能比赛了,喜欢了,上瘾了”是我们加强运动技术要追求的效果,而什么是“学会了”,怎么“一点点地学会了”则是我们当前要仔细研究的课题,如武术的“学会”是会做24式太极拳的动作,是能做广播武术操,还是要做到“能下岔并前摆腿踢过头顶,会十几个实用的武术制敌招数。知晓了中国武术的技击与文化,会太极气功并能用其健身强体,深谙武德“嫉恶如仇、见义勇为”;如篮球,我们是让学生学会了高运球、低运球、学会了双手胸前传球、单手肩上投篮、三步上篮就算学会了呢?还是以“能运着球到想去的地方基本不丢,能找时机将球投出近一半儿能中,能找空及时传球给适宜位置的同伴,能跑到好的位置并接到同伴的传球,能对对手的突破和投篮进行干扰,能抢到一些篮板球或对手的传球”为“学会”的标准来进行教学呢?那么如果我们以后者为目标,我们的技术教学就会有重大的改变,随之运动技术教学的效果也会有很大的不同。

第四,关于“加强运动技术教学”与“片面强调运动技术教学”的本质区别的问题。我们现在强调的“加强运动技术教学”,其本意及全面的阐述应是“针对当前学生普遍学不会、学不好、学不乐运动技术的不良教学现状,科学地加强运动技术教学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能力的形成服务”,很显然这与“片面强调运动技术教学”的情境很不一样,的确,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存在过“片面强调运动技术”的教学现象,我觉得,所谓“片面强调运动技术”的教学或应准确地称为“不够科学的运动技术教学”,这种教学既有“片面”和“不全面”的缺点,更有“不科学”和“低效率”的缺点。

我认为,“片面强调运动技术教学”的“不全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只重视技术的传授,而不重视体育课中的全面身体素质锻炼;

(2)只重视技术的传授,而不重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体育品行的教育;

(3)只重视技术的传授,而不重视学生的心理感受和对所学项目的兴趣;

(4)只重视技术的传授,而不重视运动技能的真正形成,也就是技战术的应用能力的形成;

(5)只重视技术的传授,而不重视学生对体育文化的整体理解,也就是所谓的“管会不管懂”;

(6)只重视技术的传授,而不重视学生对运动技术学习规律的掌握,也就是只重视“授鱼”而不重视“授渔”。

而“不科学、低效率的运动技术教学”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说不清楚哪些运动项目是需要精教的,哪些项目是需要简教的,哪些是锻炼性的内容,哪些只是介绍性和体验性的,因此,每个运动项目要教多少个技术,哪些是该项目的核心技术和基本技术也说不清楚,导致运动技术教得很杂乱、很没有章程,既没有内在逻辑,也没有表面上的难易先后;

(2)由于每个项目要教到什么程度,即项目的教学目标不明确,因此每个要教多长时间,分成几个单元,单元的衔接怎样都不清楚,因此每个单元、每节课要教到什么程度当然也是一笔糊涂账,因此课堂的技术教学有时教得很肤浅,有时又教得很累赘,精略无度,粗细无方;

(3)教师往往只重视单个运动技术的注意传授,而不重视串联技术、组合技术以及实战情境下的技术的教学,导致学生学会了不少单个技术,但仍然不能打比赛,仍然不能形成运动的应用能力,即可以参加日常体育竞赛的实践性技能;

(4)由于学理不清,运动技术的教学方法产生错误,该整体教的偏要分成几个步骤教,该仔细分解教的却又步骤不全,导致技术教学效果不佳;

(5)技术教学没有基本的“教程”,体育课堂上的教法会因教师的不同而五花八门,明显技术的教学方法缺乏依托学理的规范性和合理性。

可见,过去的“不够科学的运动技术教学”与现在提倡的“针对当前学生‘普遍学不会、学不好、学不乐运动技术’的不良教学现状,科学地加强运动技术教学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能力形成服务的教学”无论在学理性、科学性、高效性、全面性等方面都有着本质的区别,在教学思想上和课程目标的清晰度上都有很大的不同,这个区别是质的区别,绝不只是在文字上意义的“片面强调”和“全面强调”的简单区别。

如果非要用形象地说法来形容的话,那么过去的、我们一直批评的“片面地重视技术教学”应该是一种“傻呼呼的呆板生硬的技术教学”、“杂乱的零散的多是浅尝辄止的技术教学”“学生怎么学也学不会真本领的技术教学”“教师只看技术不看其他教育内容的技术教学”“照搬运动训练的程序但又搬不全的技术教学”“学生觉得学习很无效也很无趣的技术教学”,而新的运动技术教学就是“学习生动活泼笑语欢声的技术教学”“深浅有度,实效性很强的体育教学”“每次课技能都有所提高,最终学生可以学会真本领的技术教学”“教师既教技术又教战术还管体育品行的技术教学”“已经摆脱运动训练的旧模式,遵循科学的学理按照系统教程进行的技术教学”“学生觉得趣味盎然,上完就盼着下节课的技术教学”。

问:体育课既然是锻炼身体的课程,是不是只要课中的身体活动形式多样、能锻炼身体就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答:我想这个提问中的问题是,它只强调了体育课程功能的一个方面,而潜意识地否定了体育课程的另外一个功能。如果体育课只是锻炼了身体就达到了目的,那么至少体育课不能算是一门真正意义上的学科,而只能算是一门活动类课了。

首先,“体育课是锻炼身体的课,更是学知识、学技术的课”,这两方面的任务都要完成好,而且两手都要硬,课中的活动形式多样和进行好运动技术的教学并不对立,因为要学好运动技术和战术,教学的形式和方法也应是多样的。比如说我们教篮球的切入,这里涉及到传球、移动、配合甚至眼神、手势等很多的技术因素,要教好这些需要很多的方法和手段,才可能让学生们掌握好。而且每个学生的情况不同,技能基础和理解能力也不同,所以需要教法有一定的多样性。我在河南郑州举行的全国中小学展示活动中评了一堂江苏老师的课,他上的课很不错,用了很多的方法,而且很有效,场地中间还设置了一个很大的篮筐,又带出了一些过去不常见甚至是没有见过的教法,课上同学们都在认真地听教师的讲解,仔细地看教师的示范,然后按教师指示的方法去努力地练习,我认为在那堂篮球课中同学们既学到了篮球的技战术,又在有效的篮球练习中提升了专项素质并锻炼了身体。这种课就是技术学习与身体锻炼的统一。体育课要教好学生运动技术一定少不了一边锻炼身体一边教技术,如果学生没有跑的素质,没有跳的素质,没有力量,没有柔韧,没有灵敏,运动技术教学也学不好,这就是技术教学与身体锻炼的统一。

如果说体育课“只是让学生来活动活动”,只是“身体活动形式多样,能锻炼身体”就可以的话,我想那也就不再需要体育教师了,未来国家只要在师范教育的课程中加一门《体育游戏》或《身体活动》的课程教教那些没有体育背景的师范生就足够了,以后在学校里,由班主任或者共青团、少先队的辅导员们带着学生在诸如“活动课”“游戏课”或者“康体课”“唱游课”“休闲课”上带着学生活动活动就可以了,那时北京体育大学的体育系可以没有了,北京师范大学的体育教育专业也可以没有了,现在坐在下面听课的体育教师也都可以转岗了。因为体育没有东西要教了,体育不再是课程和学科了,所以我们体育教师没有用处了,当然也就不需要大学来培养了,最后是我们大家没有工作了。因此说体育课“只是让学生来活动活动”,只是“身体活动形式多样,能锻炼身体就可以”这样的话,如果来自体育以外,那是对体育的无知和轻蔑,如果来自体育课程的专家,那是糊涂的自我否定和别有用心的标榜,如果来自基层的体育教师,那可能是来自自身教学能力的担忧和某种程度的懒惰思想,无论来自哪里,这些对于体育学科的发展和体育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来讲,都是极其危险的。

至于活动的多样性问题,无论是教技术还是锻炼身体,都需要“某种意义上的而且是有效的”方法多样性。所谓“某种意义上的”,是指方法并不是在所有的时候都越多越好,而是在教学方法的整体具备上越多越好,作为某个教师身上的本领要多多益善。就像“木器加工”的技术,其手段方法整体上越多,“木器加工”的技术就越多,世上都有的木器种类就越多,质量就越好;作为一个木工来讲,其掌握的“木器加工技术”越多,他越是好木匠,他能做成的木器越多,质量越好。但是就某一个木器加工的某个工作来讲,可不见得是方法越多越好。如做一个木棍,一个木匠又砍、又锯、又刨、又车、又镟、又榫、又磨,方法很多,显示其会的很多,但那根木棍会怎样呢?同理,在技术学习和身体锻炼上,教师应该采用的方法一定是那些最有效的方法,可能几种甚至一种就够,而不是越多越好,更不是那些带有炫耀性的、花里胡哨的、没有效果的糊涂方法。我觉得,有一阶段的体育多媒体教学方法的运用就有这种倾向,看似多了方法,但实际上没有效率和实效,当然,前一阶段那些无意义的荒诞幼稚的一些所谓主题教学法和情景教学法就更是如此了。

体育课要教好有用的运动技术,有效地锻炼学生身体,我们就必须认真研究学理和教法,开发出各种各样的教学和锻炼方法,使体育教师在教学和锻炼时能有很多的方法来选择和运用,从而针对学生不同的特点和不同的困难,寻找适合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这是指教法整体意义上的多样性。这个工作很重要,我们北师大研究团队现在编写的《趣味课课练1260例》就属于这样的工作。就每个体育教师来讲,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锻炼指导能力,具体的事情就是把那些好的讲解的方法、示范的方法、保护与帮助的方法、指导练习的方法、指导合作的方法、指导探究的方法、各个项目技术的专项练习方法、专项游戏的方法、趣味比赛的方法、教育学生的方法、各部位身体动作的练习与游戏、各种身体基本活动能力的练习方法等都掌握好,那时的体育课一定是技术教得好、动作练得好,而且是内容多样、形式活泼的。

问:现在因为学生们的身体长期缺乏锻炼,使得教学安全的压力很大,一个班里学生很多,体育教师不能一一照顾,又该怎么做像单杠双杠这样的运动呢?

答:我知道这都是很现实的问题,面对这些具体的问题光说大话也不行。我的具体建议是:

第一,在当前这个阶段一定要循序渐进地锻炼学生身体,如果你的学生已经很长时间没上单杠双杠了,我建议不要让他突然上单杠双杠练习,如果要上,如果是低杠你就让他做支撑,你看学生们能支撑多长时间,学生们能支撑时间比较长了就可以做些左右移动的支撑;同理如果是高单杠你就让他做悬垂,让学生们尽量能多悬垂点时间;一旦能悬垂较长时间了让可以让学生们轻轻地摆动,如果摆动得较好了就可以让他们做大一点的摆动了。双杠、垫上的运动等都是如此,在上别的教材时,也可以有意识地让学生们到单杠双杠上去吊一会、撑一会,等到他们支撑、悬垂以及支撑摆动、悬垂摆动有了基础、力量增强了,我们就完全可以量力而行地进行单杠双杠教学了,请记住:我们现在一定要上单双杠!但是一定不能贸然地一上来就上比较复杂的单杠双杠!因为有的学校可能已经很长时间没有上器械体操了,有的中学可能面对的学生是小学没上过体操课的,因此切不可冒进或一刀切,要循序渐进地锻炼身体和开展体操教学,逐渐增强学生自身的运动安全能力。

第二,我们体育教师一定要把每个所传授给学生的体操动作的保护帮助方法掌握好,记清楚。很多时候,正是由于一些体育老师没掌握保护和帮助的方法导致单杠和双杠教学时出现安全的问题。据本人观察,好多体育教师的体操保护方法是无效的甚至是错误的,在这种情况下同学们做单双杠练习无疑是很危险的。所以体育教师让学生上单双杠之前,除了让学生有身体的逐步适应以外,还要好好地备课,把要教要练每个体操动作的保护和帮助方法再好好地看一看、想一想、试一试,和同事说一说、向老教师问一问,然后你再去体操教学的场地看一看、摸一摸、拉一拉、拽一拽,把保护工作考虑的越细越好。

第三,在上体操课之前,一定要找几个认真负责、身体强壮、体操技能较好的同学,把所教动作的保护方法教给他们,让这些“小助手”协助你去帮助和保护其他同学进行学习和练习,而你在教学中刚开始的阶段可以多做亲自的保护,前半阶段可以在你的监督下让“小助手”来做,到了后半段就可以主要由“小助手”来保护和帮助,而你则多做巡回的监督指导,遇到特殊需要时再亲自上手。

第四,在上课开始时,要严肃地重申教学纪律,严格禁止各种会导致危险发生的行为,让学生充分重视起来,并通过固定学习小组的组成,形成学生互相帮助、互相保护、互相比赛、互相提醒和互相监督的小组共同学习的机制,通过集体的力量将危险的隐患降低到最低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