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训练专业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体育训练专业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体育训练专业

体育训练专业范文1

关键词:体育游戏;体育专业训练;作用

体育游戏是集健身娱乐为一体的体育活动。对于从事专业训练的体育运动学校的学生来说,他们年龄较小,好动性强,注意力持续时间较短,对于枯燥、重复性的专业训练容易产生厌倦、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而体育游戏以其轻松、快乐的娱乐化的活动缓解学生身心压力、调节学生的情绪,促进学生专业训练的持续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专业训练水平。

一、体育游戏在体育专业训练中的作用

(一)有利于不良情绪与行为的调节。体育游戏有助于培养积极的情绪情感,积极的情绪情感又是心理健康的核心指标,个体具有积极的情绪情感能产生积极的自我评价与主观良好感,获得成功感,提高自我效能。长时间、重复性的训练,会使学生产生不良情绪反应,在这种不良情绪的影响下,运动员训练时动作僵硬、不协调、多余动作多,不能发挥正常的训练水平,有时还会出现意想不到的伤病事故。特别是田径项目中有障碍物的比赛,如跨栏跑、撑杆跳高、3000米障碍等。在体育游戏中,由于学生享有充分的自由,并以游戏为生命的,没有任何来自外界的压力和强迫,也由于所接触的是学生感兴趣的、印象最深刻的事物,因此幼儿情感真挚、情绪愉快、稳定积极。体育游戏还有助于学生消极情感的疏导,由于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自由地抒感,因此他们的一些不愉快的、消极的情绪如愤怒、厌烦、紧张、恐惧等得到及时的疏导而不至于在体内郁结,消除训练中产生的疲劳和紧张,恢复体力,激发探索。

(二)有利于提高训练水平。体育游戏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教练员要在平时的训练教学中根据不同的训练任务进行精心安排、巧妙组织。通过短小的体育游戏,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战备教育、劳动教育、集体主义和组织纪律教育,提高他的思想觉悟,培养勇敢顽强、吃苦耐劳、遵守纪律、忠诚老实、团结互助、热爱集体、热爱劳动等优良品质;促进学生发育、增进健康,发展速度、灵敏、力量、柔韧等素质;掌握跑、跳、投等基本技能。运用游戏,使体育教学更加生动活泼,形式多样。学生进行游戏活动时,兴致勃勃、情绪热烈、气氛活跃,增加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有助于学习和提高田径、篮球、排球和足球等运动项目的基本技术。游戏是在变化的环境中进行的,能发展机智、敏捷、迅速和智力。因此,我们应该好的利用游戏向学生进行教育,将游戏配合基本教材进行教学,完成训练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果。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体育游戏可以通过培养个体的意志品质与促进社会适应能力来发展个体的社会性。在游戏活动中要不断克服困难,而意志品质往往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的。游戏还能增加人际交往的机会,消除孤独感,提高社会适应性,多种多样的游戏活动要求幼儿提高与其他幼儿合作及分享的能力、与其他幼儿交流及寻求帮助的能力、面对与战胜困难的勇气与能力、灵活运用身体的能力、适应多变环境的能力。幼儿在活动中学会了与他人的友好合作,遵守游戏规则,克服自己的冲动,学会等待和忍耐,这些良好的态度和品质,都可以在游戏活动中加以培养,游戏又为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和机会。

二、体育游戏在体育训练中的运用

(一)运用于训练准备阶段。准备活动是全面活动肢体,克服机体惰性,逐步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使人进入工作状态。是组织训练教学所必需的课堂常规,主要通过迅速地把学生组织起来,明确任务要求,集中注意力,进入良好的教学准备状态。我们可以选择一些报数字游戏、反向动作游戏、集中注意力游戏,以提高学生的兴奋性,进入准备状态。如球类教学中可选用“人手一球”“击鼓船花”游戏,通过不同方式的传球,使学生在快乐的游戏活动肢体,快速有序地分发器材。

(二)运用于基本技术技能教学阶段。动作技能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学习者良好的机能和心理状况是动作技能形成的必须条件。游戏在基本技能训练中的运用,可以改善教学气氛,使单调的、枯燥的技术练习变得生动、活泼,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兴趣,在变化的情况下强化动作技能,促使运动技能的形成。例如:篮球教学中“一人运两球”“活动篮筐”“投篮晋级”等游戏将对篮球的基本技术游戏化,灵活了教学方法,增加了练习的趣味性,吸引学生全身心投入,这样更有利于掌握动作技能。各个项目的基本技术教学都有丰富的游戏内容可以选择、创编,值得注意的是体育技术、技能教学中游戏法的运用,要注意学生动作技能形成的不同阶段的任务与要求。

体育训练专业范文2

摘 要 伴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化,体育教育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其中,作为高等学校的体育教育专业,一直以都是培养中小学体育教师的摇篮和输出。因此,高校的体育教育专业能力培养就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是从我国高校的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田径训练的角度出发,分析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田径能力培养的现状,探讨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策略和措施,改善田径课程的设置。

关键词 高中 体育教育专业 能力培养 实验探究

教育改革为教育领域提出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方向,体育教育作为其中的一个关键方面,为中小学教育指明了一个重要的方向。当然,在发展体育教育的过程中,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是组成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的主体,因此,有必要不断地分析和提高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其中,针对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的田径训练能力培养的分析和探讨是本文的主要内容,并对此提出一些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一、我国体育专业学生田径训练能力培养的现状

(一)体育教师训练能力有待提高

在我国目前的高校体育专业的实际教学中,很大一部分教师和训练员都不是专业的体育教学专业出身,多数教练员是兼职的,超过四分之三的训练员年龄不小于40岁,并且缺乏从事体育专业的职业年限,这就使得整体上我国高校体育专业的教师队伍专业素质和能力都不强。

同时,因为我国一直以来的教育重点都不是体育,所以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改革也并不到位,依然奉行的是从前的体育专业教育课程体系,“重学不重练”――主要注重体育教学的专业基础理论和运动项目技术技能教学,不仅使得学生缺乏独立制定自己训练计划的能力,影响训练能力的培养,更会使得其在以后的中小学教学实践中,无法胜任中学课余运动训练工作,从体育专业的学生变成“文凭高、能力低、经验差”的不专业中小学体育教师。

(二)投入训练经费和时间不足

体育专业的学生培养自身的田径训练能力,也是没有捷径可走的,只有不断训练。然而现实的情况却是,我国许多高校体育专业的学生的训练经费都是只听其声,未见其人,很少落实到学生身上;同时大部分高校体育训练的基础设施不完善,缺少专业的训练场地和训练器材,这些大大限制了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的训练时长和训练量。

当然,教师和学生都普遍不重视基础的运动训练量,很少投入时间训练和培养基础的田径训练等能力,也保证不了有规律、长时间、有组织、有计划地持续进行,也是造成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田径训练能力缺乏和低下的原因之一。

(三)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

目前许多高校的体育能力课余训练管理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基本上是空有其表,甚至有的学校连表面样子都不做,根本就没有设立。体育专业是一个需要持之以恒的,不间断训练的科目,尤其是对于体育专业的学生来说,课余也是个不可忽视的锻炼时间。把握好课余的时间,做好课余训练,是提高学生各项体育能力的关键。但实际上的情况却是,大部分的师生在上课时敷衍了事,课余训练没有端正的的态度,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折射出一个强有力的科学管理方法的缺乏。假设能够建立一个强有力的课余田径能力训练营,保证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能够在课余时间做好训练,这对提高和培养其这一专业的田径训练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田径训练能力培养策略

(一)设计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案

针对不同学生的运动天赋、田径方面的运动基础以及可安排时间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有针对性的学生田径能力的训练培养方案。同时,也要从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在综合考虑学校的训练经费、训练场地、教师专业能力等诸多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制定可行性较高的训练方案。

(二)推进课程改革

教师对课程内容体系进行改革,更加系统完整地向学生传授运动训练的田径方面的理论基础、技能知识和课外训练。比如根据各自教学目标的不同,将课程根据内容和作用不同分为理论课、训练课和竞技课。理论课主要讲授田径各项技术原理等;训练课教授学生掌握与田径项目有关的训练方法与手段;竞赛课目的就在于要让学生熟练掌握和运用各项田径运动竞赛组织、规则与裁判法。

(三)加强实践训练

除了课上的训练课程之外,体育专业的师生都要有“主动加餐”的上进心,在课余时,也要积极主动地开展各种活动提高自己的田径训练能力,一方面是自己自主锻炼和学习,全面了解自己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增加自己的优势,弥补自己的不足,适当增减训练量和训练强度;另一方面,可以与其他人组成小组,互相监督、互相促进,在竞争中培养和提高田径训练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认识到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可以说是中小学未来体育教师的后备队,因此他们的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影响着中小学体育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需要我们予以高度重视,从设计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案、推进课程改革和加强实践训练等多种策略,培养和提高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田径训练能力,也是一个值得关注和探究的重要方面,希望能够为中小学的体育教学提供一些灵感。

参考文献:

[1] 田稼禾.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田径训练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J].体育科技.2001(4):66-68.

体育训练专业范文3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体育比赛的需求也随之提高,那么对于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网球专项教学的要求也随之而变。对于高校生来说,体育运动是十分必要的,专业网球是使学生受益匪浅的锻炼方式。同时专业网球作为高校受欢迎的运动之一,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有利于提升学生合作意识,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在高校专业网球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身体素质的训练,还要重视专业网球的训练方式,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和提高专业网球的步法训练效果。本文以“步法训练在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网球专项教学中的应用”为题,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

高校体育;专业网球;专项教学;步法训练

专业网球的训练是提高学生体育素质的手段之一,步法训练与专业网球的结合成就精彩的专业网球比赛。为什么要不断探析专业网球的教学有效方式呢?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已经不满足于当前的高校专业网球比赛,同时为满足学生应对比赛所必需的身体素质的要求,专业网球这一项体育运动的方式也要跟随改革创新的脚步,在基础训练上有更多的改革创新,即步法训练法与专业网球结合运用,达到更好的专业网球的训练比赛效果。

一、高校专业网球的步法训练的现状

(一)教师方面

作为专业的网球教师,教师的能力高低决定着其专业网球教学的水准。有些教师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对于专业网球的了解不足,在教学专业网球时并没有系统的进行教学。所以在教师的选择上,学校不光要看重教师的综合知识素养,还要注重教师的经验。同时教师和学生都忽视了步法训练,严重制约了网球的发展。

(二)学生方面

一些学生对步法的掌握不足,导致击球稳定性不够,成为了训练中的难题之一。在训练比赛过程中,如果步法速度较慢或是没有及时准确到位的话,就会导致身体重心不稳,击球就会失去力度,没有攻击性。由于近年来学生的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普遍下降,身体机能减弱,而上专业网球课练习难度大,这也影响了学生参与专业网球课学习的积极性,影响了高校专业网球教学效果。

二、高校专业网球中步法训练法的应用

(一)更新教学理念

传统的专业网球课堂教学方法是教师作为主体,向学生讲述专业网球理论知识,然后学生模仿教师的动作进行练习,学生在学习一定的时间后,掌握技术动作。然而对于专业网球这一专项教学来说,步法训练法是提高专业网球步法训练的有效方法。步法训练的目的是提高学生专业网球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在专业网球的步法训练中的自觉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更多的学习机会,通过小组分组比赛学习,在这样较为自由、积极的氛围下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培养团队意识以及合作精神。同时使得学生在专业网球的步法训练过程中,理解网球运动的竞争性。使学生重视体育运动学习中的合作意识以及集体精神,有效提高专业网球的步法训练效果。

(二)步法训练法的应用

在体育改革的视野下,“健康第一”是专业网球教学的主旨。在专业网球的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训练中提高专业网球技能,同时步法训练对于运动员来说,不仅可以正确选择合适的位置所采用的移动步法来进行合理的击球,而且还能加快移动的速度,使得运动员可以快速到达准确的击球位置来击球,从而提高了网球击球的效果。专业网球结合步法训练法的教学模式能使学生掌握专业网球的基本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网球击球质量。

(三)因材施教

对高校专业网球的学生来说,每个学生的体能、体格状况不一样,那么就要求教师要结合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应的步法训练方案,使学生在步法训练中提高专业网球技能。同时作为一线教师,要有效调动学生在专业网球的步法训练中的积极性,使步法训练对学生击球中的稳定性有所提高,有利于学生在训练、比赛中网球技能的发挥。以学生为主的专业网球的步法训练中,要合理利用课堂上的教学资源,更好地促进学生掌握专业网球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同时也能有效掌握专业网球课上基本运动技能,真正实现身体、心理、社会健康的三维健康。

三、结语

总之,步法训练的出现,使得专业网球的比赛训练工作开展得更加顺利。两者的相互融合能使学生在比赛和训练中爱上专业网球,在有效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同时,提高学生专业网球击球质量,促进体育教育专业网球技战术水平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金梁.步法训练在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网球专项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16.

[2]王淼.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网球课实施DV即时反馈教学的实验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5.

[3]张谦.体育院校网球选项课运用异步教学法教学效果的实证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2015.

体育训练专业范文4

【关键词】体育专业 考生 考前训练

【中图分类号】G40—01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09(a)—O003—01

1、前言

体育专业考生考试时间一般为4月中旬,考前6到7周进入不同训练阶段,包括适应训练、调整训练以及恢复性训练。适应训练在3月初或2月末进入为期4周的训练,恢复训练安排在考前1周进行为期1周的训练,最后是考前三天的休整待试。本文探析了如何在有限的训练时间里提高学生的素质水平和术科成绩,让学生在考试中正常发挥甚至超常发挥水平。

2、考前训练各阶段的要点

训练初期也就是以素质训练为主的适应训练阶段,这一阶段的训练尽量不要进行专项训练,而应该循序渐进,教练员应该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调整适应学生负荷的训练内容。

作为调整阶段的训练是提高成绩最重要的阶段。这一时期的训练应该以单项训练为主,提高专项训练的质量,提高技术水平,教练员应该因材施教,根据学生薄弱项目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在这四周的训练中,量的增加始终遵循由小到大、循序渐进,从前2周的较大负荷逐渐增加到最大,由此进入恢复训练阶段。不能一下子把运动量加得很大,特别是突然加大,对成绩提高非但没有帮助,反而不益于考生身体健康。针对高考科目多,安排调整训练阶段每周计划时,还应注意要每个项目每周安排两次以上的训练。不宜间隔太长时间,这样考生容易生疏遗忘已掌握的技术动作。此外每次训练课应注意主要内容和辅助内容的搭配,结合安排的方法,有效提高训练效率。比较有效的安排一般是这样的:跑的耐力性练习同力量耐力性练习相结合;发展速度同时发展快速力量,爆发力及有助于完善动作协调性练习相搭配。如100米训练,采用量少强度大的原则来发展速度;800米跑则采用强度大、时间长的段落跑来发展速度耐力;而对于铅球和立定跳远,则采用发展快、力量和时间长、中等强度的完整技术练习方法进行训练。

在训练后期的恢复训练阶段中,训练负荷逐渐降低,运动量为平时的三分之一,训练内容逐渐减少,但是要保证每天一个强度的训练,如全力跑一个800米等,且期待超量恢复,形成竞技状态。

3、因材施教,专注重点,全面综合地提高考生的水平

3.1 教练员应了解每位考生的特点,对其因材施教

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但是一块玉必须根据它的质地来确定雕琢成什么样的工艺品。在考前的业余训练中,我们必须了解学生基本素质(如:身体素质,身体形态,心理素质等)和专项基础(如技术基础),通过测试了解他们的各项优势项目和薄弱项目,当然学生的专项不是固定不变的,可以根据他们的潜力进行必要的调整。每位学生的基础不同,因此在训练中应该结合学生的基础、性别进行因材施教,切忌吃“大锅饭”,此外还应当结合学校现有的场地、器材、师资进行全面权衡利弊,综合分析。在此期间,必须抓住重点、全面发展,并根据考生的基础、能力、强弱项,有针对性地对四项素质项目进行训练,注重提高考生的速度和快速力量,并通过提高重点项目的素质,促进其他素质的提高。在教学训练中,除了要抓住技术重点外,还应注意规范技术标准,不能只追求动作技术的角度和力度,而是应该在考生自身能力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技术标准。如在跑步中应注意调整好呼吸,摆臂要有力;立定跳远时,髓、膝、踩三关节要注意伸展,起跳要快且有力。

3.2 注重素质训练与专项训练平衡发展以及信息反馈

体育考试项目的选择很多,因为四项素质的提高影响考生专项水平的提高,因此应该帮助考生选择与四项素质联系紧密的项目(如以选择田径的项目为主,有利于考生专项素质的提高。在训练过程中,应该注意四项素质与专项运动相结合,不能把二者分隔开来,如一周五次的训练课中,素质训练和专项训练以3:2进行分配。作为教练员在平时的训练中,应注意通过搜集考生相关重要信息,(如考生训练情况、承受负荷、心理生理情况、技术的标准等),对学生进行考前训练的分析与诊断找出影响学生水平提高的因素,找出差距,对学生的薄弱点注意应注意加强训练,提高训练效果。

3.3 教练员应注意强化考生的应变能力

考生的应变能力影响着考生能否在考试中正常甚至发挥自己的水平。作为教练员,在平时的训练中,应该有意识地培养考生及时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要善于从考生的面部表情等行为中了解考生的心理状态。让考生通过深呼吸、互相鼓励、自我发泄、自我升华、自我安慰等方法,排除不良情绪(尤其是紧张、急躁情绪)的干扰,树立坚定的信念,增强自信心,以最佳的心态应试,并不断提高自己在加试中心理、生理素质以及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在考试中,做到临阵不乱,沉着应战,充分展示自己的水平,勇往直前,创造佳绩。

3.4 考前创设逼真考试情景进行模拟考试

每年,以县、区为单位经常会组织一些体育考生进行模拟考试,在考试中要严格按照高考的加试标准,教练员在考生进考场后要脱离本校考生,请外校老师监考本校考生,进行封闭式的模拟考试。在模拟考试中,让考生学会独立做好平时教练员指挥的准备活动,防止准备活动过早或过晚,以达到最佳竞技状态,此外还应让考生独立面对一些设备的安装、调试。

为了避免考试证件丢失耽误正常考试,教练应在考试期间统一收发考生的准考证、身份证、考试号码等。考前最好开个考试动员短会,总结当天考试,提醒学生考试中应注意的问题,鼓励学生消除紧张、不自信的情绪,让考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水准,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4、总结

高考体育考前训练关系着考生能否正常甚至超常发挥自己的水平,作为教练员应该根据考前训练各阶段的要点,根据每位考生的基本素质和专项基础,因材施教,抓住重点,全面发展,合理安排运动负荷,进行科学的技能训练与考生心理训练相结合,有效提高考生的水平。

参考文献

[1]陈为群等,高校田径运动员赛前训练小周期训练计划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6)

体育训练专业范文5

摘 要 随着国家对高校教育的重视度逐渐提高,社会总体对教育水平的要求提高,高校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拓展训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状态,培养健康的身体。文章讲述了高校进行拓展训练教学的意义价值,供相关专业人士参考分析。

关键词 高校 体育 拓展训练

一、拓展训练的发展概况

拓展训练又名外展训练,最初的起源时期是二战期间的英国,由于德国的潜艇对盟军进行了袭击,在海上遭到袭击的船员很少生还,这些得以活下来的人员都是心理素质高、经验丰富的水手,通过对于这种现象研究发现,心理素质对于人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战后类似如此的拓展训练方式逐渐的被应用和推广,在20世纪90年代的时候该种培训观念逐渐流入中国。

二、拓展训练的特点

拓展训练作为一种体验式的培训方式,同时包含了极限挑战的特性,凸显出总体中的个性,训练人士具有高峰的体验,在培训中培养自我心理。经过拓展培训之后参与者的潜能被激发,自信心增强,能够克服自身的懒惰天性,培养毅力,激发自身创造力潜能,面对困难时候更加勇敢,改变对于集体活动的参与态度,能更好的和他人合作配合,对于训练人具有很多正面性的积极影响。

三、高校进行拓展训练的意义

高校的体育教学已经摆脱了初级锻炼的阶段,应该让学生对于体育进行全面功能性的学习,同时在其中融入社会方面、心理方面的教育。将体育和拓展训练融合到一起能够让体育教育外延扩展,不仅增强了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对于他们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整,促进心理素质的完善和发展,让学生积极加入到体育锻炼中,真正感受到运动所带来的正面作用,培养主体坚强的意志、让学生自身不断调节情绪,提升集体意识。

四、拓展训练引入高校的积极作用

(一)弥补过去的体育课程缺点

拓展训练表面看是一种游戏活动,本质内容是为了预定结果而进行设计的。其让学生主体在轻松的氛围下学习到平时课本中感受不到的内容,领悟内涵和意义。由于其趣味性高,能够吸引学生积极加入到其中,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乐趣,在娱乐中感悟内心。由于拓展训练的形式灵活多变、内容丰富多彩、可行性和实践性高的特点,可以让学生在训练中不断克服困难、积极进行探索追求进步,这对于学生本身的心理状态和身体健康具有正面的促进作用,是传统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所不具备的综合功能。

(二)拓展训练在心理素质培养中的作用

拓展训练是对于以往体育教学的补充和提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专业性的知识和技能只是有形的资本,内心顽强的意志、良好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进取心才是持续性进步的推动力量。拓展训练更加重视心理层面的作用,主体能够认识自我、在精神和心灵上有新的突破。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峰体验也是一种短暂性的自我实现,其是人类在到达新的境界后内心深处的感受,激发人们不断的进步追求巅峰。这种感受超越了功利,是一种激烈性的自身感受,能清晰感受到本身的价值和存在,其是对于人生命的深刻升华。拓展训练在活动和游戏中融入了内涵大幅度提升大学生的参与兴趣,在训练中的失败或是成功都是促进学生感受自我和了解自身发展规律的机会,让学生主体更加客观的认识自己,发挥潜能,提升综合能力水平。

五、拓展训练引入高校的可行性

(一)具有开展拓展训练的政策保证

多年来教育部门已经公布了相关的规定和决定,明确的表示出现代化教育必须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努力培养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综合性人才。高校教学不仅应该提升学生主体的专业技能,还应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创业能力、实践能力,最大化提升全员的人文素质。拓展训练让学生逐渐养成自觉参与意识,让社会性的资源为培养学生服务,最大化激发学生的能力素质。通过应用荒原、草原、雪原、山地、森林、田野、沙滩、海、湖、江、河、阳光、空气、水等各种因素,进行野外的生存训练,培养生活能力,最大化利用自然资源。诸多的政策和规定为高校的拓展训练应用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和支持。

(二)高校的场地条件

目前的拓展训练项目主要包含了高山课程、水上课程、场地项目,具体应用的场地可能会依据项目类型的差异有所变化。其中的场地项目专业化要求相对比较低,大概半个足球场左右的区域就可容纳百人左右进行训练,基本所有的高校都具有专业的网球场、排球场、露天篮球场、多功能体育馆、标准的田径运动场,如此多的场地完全能满足拓展训练实际的需求标准;部分高校由于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比较优越,还可以展开室外冰雪类型或是水上冰雪类型的拓展运动,通过高山项目进行拓展训练。从设备器材方面来看,很多拓展训练不需要专业化的设备器材,例如千斤顶、连还手、坐地起身等项目,部分的项目需要耗费较多的资金投入,高校可以依据自身的经济实力状况合理进行选择实施。

(三)对老师进行培训,完善师资力量

拓展训练运动对于专业化器材和设备、场地的要求并不高,高校内部的环境就可以满足基本教学要求。高校内部的体育老师从事教学工作多年,能够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学校应提供更多的机会让老师进行专业化的训练和培养,学习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等专业教学知识,或者聘请具有专业化水平的老师,对于人才进行合理配置,提升学校的师资力量水准,为拓展训练的推广提供人才支持。

总而言之,未来社会发展不仅仅需要技术性的人才,更需要综合素质高尚的综合性人才,通过进行拓展训练,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构建更有开放性的体育教学环境,学校方面改善评价方式,重视学生体育兴趣的引导和培养,全面提升我国高校的体育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体育训练专业范文6

一、考前训练的要点

1、训练内容的安排

考前的训练内容相对较少,训练手段相对减少,训练的工作要点主要是放在与考试项目相密切的专项素质和专项技术上,稳定学生的专项素质、提高学生的专项技术。训练中尽量把运动的负荷和运动技术相结合起来,特别是力量训练与技术训练的相结合,如:大力量训练后安排一些小中强度的技术训练、大强度技术训练后安排些小强度的力量训练等等,让学生得到精神上调节,到积极性的休息。

2、运动负荷的安排

根据多年的训练,采用考前四周作为考前的训练准备,比较适合考生的考前训练规律。具体安排:第一周较大负荷、第二周最大负荷、第三周最小负荷、第四周参加体育加试,这样的安排让学生达到充分的恢复和超量恢复。

3、运动密度的安排

考前训练密度应该与当前考试负荷和实际情况相吻合,这对竞技状态的形成有很大影响。河北省体育加试的项目有100米、原地推铅球、立定三级跳和800米,在练习速度、爆发力项目时,根据生化供能特点,主要是三磷酸腺苷、磷酸肌酸供能方式,而800米主要是糖酵解与有氧混合供能方式。因此,考前训练密度要根据项目的特点进行安排。如:短时间爆发力项目密度较小,在两次练习之间有足够的恢复时间,以保证考生在体内重新合成三磷酸腺苷、磷酸肌酸,促使体能的储备、恢复,从而保证肌肉能够快速收缩。而800米项目训练时,持续工作时间长些,恢复时间也长些,一般脉搏在120~130次/分左右时安排下一组训练,这样安排有利于提高训练效果。

4、重难点突出

在考前准备的周期中,主要促使考生技术稳定,动作流畅,熟练地把握技术,达到整体训练效果。要达到这一目标,考前训练主要通过测验和模拟比赛,针对考生出现的问题,即时调整,处理好技术细节与整体技术的关系。如:100米的起跑练习,从“各就位”到“预备”平稳抬起的始发状态,注意控制呼吸节奏和静听鸣枪,并集中在快速发力的训练上。特别注意的是考前1周,100米、立定三级跳远练习比例应该较小;800米耐力项目练习时,以600米的强度跑为主,量也同时下降。为防止考生产生厌倦情绪,可安排一些辅练习,使考生在考试中,产生一种“新鲜感”、“饥饿感”,增强考试欲望。考前训练切忌大量的力量练习和立定三级跳远、速度等的练习,其结果会导致考生对考试欲望的下降,不能正常发挥运动水平。因此,考前进行考试项目转移的训练是十分重要的。

二、考前训练的方法

1、各种环境条件下的训练和模拟测试

各省的体育加试一般都是集中于某个高校,场地的不熟悉和天气的变化莫测,往往会影响学生的考试成绩。所以,考前训练中,必须安排体育考生在不同环境、不同气候条件下进行训练和测试。如:在雨天或大风天的场地下进行训练和模拟测试,使考生在较困难条件下完成训练,以适应紧张体育高考的需要。

2、按照考试时间调整训练时间

训练时间安排要根据历年体育高考的规定时间来决定。如果考生长期在某一时间训练,会使考生养成一定的习惯和运动条件反射。一般学校的训练都是在下午4~6点,学生已经形成了这一固定的条件反射,而体育加试的时间一般是上午7点半开始、下午1点半开始,所以在考前的训练,教练员必须重视学生兴奋点的调整。所以,在考前训练中,要适当安排与考试时间相符合的训练时间,通过强化训练,调整考生的兴奋点,让学生在考试时间能达到神经系统的高度兴奋,从而提高考试项目的成绩。

3、强化考前准备活动

准备活动安排非常重要,准备活动的开始时间、内容、量和持续时间都应该有具体的规定。准备活动的负荷根据考生的习惯和承受能力来制定,一般使身体达到足够的发热程度为宜。考前训练中,要让考生到考试场地进行准备活动的“预演”,并熟悉考试场地的路线,这样考生在进行考试时不至于太紧张而导致检录、临考点名时迟到。

4、强化训练学生考试时的自我调节能力

体育考生在各项考试中,参加人数多,试跳、试掷有一定的间隔时间,通常休息一下后再活动,为下一次试跳、试掷作准备,针对这种情况,在训练中有必要按这一时间试跳或试掷,使考生适应这种规律,有利于考生达到最佳状态。考前训练中还必须重视学生的成功率训练,即安排实战演练,强调抓好第一次或第二次机会,为考生正式参加考试打好基础。如果在第一次或前两次成绩不理想的情况下,要进行自我调节,分析原因,充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