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市场研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职业教育市场研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职业教育市场研究

职业教育市场研究范文1

关键词:职业高中;英语教学;研究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国家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这就对我国的职业高中教育提出了更多、更新的要求。因为,在现代化步伐稳步提升的基础上,技能人才的素质已经成为决定未来的主要因素,而英语素质是学生们需要掌握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此,本文对职业高中英语教学提出以下几点认识。

一、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促使他们积极主动的投入学生活动,并产生实际的学习效益。作为英语教师,要注重端正学生的学习动机,以唤醒学生的探究兴趣。动机是促使个体产生兴趣的根源所在,当学生缺乏相应的学习动机时,一方面要注意采取多种手段激活学生的学习动机,另一方面要通过学习活动,不断深化学生对学习行为的认知,使他们感受到英语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从而吸引学生主动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和技能,并从中得到成功的喜悦,以此来巩固学生的动机和兴趣。尤其对于职高学生来说,缺乏相应的自觉性和自制力,因此兴趣是促使他们积极学习的强大动力,教师要注重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相互联系,对学生进行“英语实际价值”的思想教育,让学生从根本上认识到英语是世界上应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是在国际间进行交流交际的重要工具,以及英语对于他们人生发展的重要作用,从而加强学生对英语的重视,从内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1、以能力为本位

职高教育不同于普通高中教育,职高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为社会服务的专业型人才,倡导“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理念,所学的文化课程必须服务于专业教育,实现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过渡和转移。因此,作为英语教师,一定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相互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并通过“听、说、读、写”等技能培养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搭建平台。英语教师还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采取多种方式、多种途径来进行实训,将“课堂学习”与“实训”充分联系起来,切实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指导思想。

2、因材施教

学生由于自身智力因素、接受能力、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导致他们在学习中的表现参差不齐。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采取“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导致优等生吃不饱、差等生吃不了的不良局面。为了彻底改变这一不良现状,我们要因材施教、因人制宜、分层指导,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具体需求,设计科学合理的层次目标,对学生进行不同的目标训练,以及不同的学习测验,争取让处于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对英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积极主动的投入学习活动,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英语素养的目的。

三、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

再现行的职高英语教材中,涉及到了心理健康和思想教育等内容,作为英语教师,要仔细挖掘教材中的心理教育素材,并根据教学内容加以整理,在联系实际生活的基础上,适时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以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例如,在教学“Planning Your Future”这一单元时,讨论话题为:自己的理想和对未来的计划。学生思考片刻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畅所欲言,然后教师顺势引导:“要想真正实现自己的理想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需要很要的毅力和努力,所以,我希望你们每一位都能积极的面对学习,并定期制定学习计划,一周做一次总结。”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总结,他们互相取长补短,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四、培养合理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促使学生获得成功的重要保障,作为英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科学、合理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在这一方面,教师所采取的方法应灵活多变,偏重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通过让他们参与讨论、互相学习等方式,增加学生学习语言知识的机会,如:鼓励学生阅读英文报刊杂志、浏览英文教育网站、学唱英文歌曲、观看英文电视频道等,然后提倡学生之间进行心得交流,记录学习笔记,并将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生词记录下来,通过联系上下文进行推敲和推测。从而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提高他们的英文表达能力。

总而言之,作为一名职高英语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用积极热情的心态面对学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他们朝正确的方向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职高课堂教学质量,为社会提供更多、更优秀的专业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石南山.新课改下职高英语教学反思及对策[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02)

[2] 孙萍.职高英语教师沙场秋点兵[J].安徽教育,2003,(21)

职业教育市场研究范文2

关键词:市场营销 实践教学 高等职业教育

一、市场营销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总体架构

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性和技能性特征,是中等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延续、提高和发展。它典型的应变性、突出的技能性、较强的实践性,决定了课程设置应始终围绕培养对象的职业能力这一主题,将课程与培养目标以及专业能力有机结合,不单纯追求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根据培养目标的能力因素和岗位需求,筛选学科中与培养职业能力直接有关并且使用效率较高的专业知识内容,配合实践教学,形成一个以综合能力培养为主体、突出技能和岗位要求为目的的课程教育体系。

图1-1 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及相关课程模式

实践性教学课程体系是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环节。面对信息时代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人才竞争,现代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片面追求专业理论的系统、精深和广博,或者片面强调单一技能的熟练,已经不符合面向未来的高等职业人才的要求。围绕市场营销专业整体课程体系架构,我们认为建设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需要从九个方面来进行,即市场营销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网络营销实践教学模式、营销模拟实验室建设、国际市场营销实践教学、电子商务实验室平台建设、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模式、消费行为学实践教学模式、经济法课程实践教学模式和毕业设计(论文)多元化模式的研究和实践。

二、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的实施模式

(一)实践教学组织模式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需要通过教学模拟环境和网上模拟环境理解、解析、认知专业知识,掌握从事市场营销职业所需的技能,实现学院教育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为此,东软信息学院实施了“1321”的教学模式,即每学年有三个学期,两个理论学期,一个实践学期,每学年的实践学期平均为80学时左右,实践学期需要经过三个阶段,分别是大学一年级完成概念实习、大学二年级完成技能实习,大学三年级完成毕业设计。

图2-1 市场营销专业实践学期三个阶段

实践学期的三个阶段使学生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动脑又动手,并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强调职业素质的培训。在实践教学的组织过程中,可分为课内实验、阶段实训和毕业实践。

课内实验是根据课程内容和对学生的学习要求进行的实验,一般安排在课堂教学期间,与课程同步进行,由任课教师组织在校内实验室或计算机房进行。其主要目的在于对专业知识了解和运用,尤其是对专业课程知识点逐个认知和技能点的训练。

阶段实训是一门或几门课程讲授完成后,为了将知识系统化所进行的训练,一般为一周到两周的时间,由实训指导教师组织学生在实验室或校内实训基地进行。主要目的在于将不同的知识点和技能点进行有机的结合。构成相对完整的知识链条。

毕业实践体现市场营销知识的综合应用,考查学生参与实践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调动学生的创造力。一般为三个月到半年,由系部总体布置,实习指导教师具体负责在校外实习基地或相关企业内进行。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技能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并在实践中得到有效的检验,能够通过知识的学习积累结合实际进行创新,最终使知识线和技能线和谐拼接,完成市场营销专业的学习任务。

(二)市场营销教学组织模式

市场营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科学,具体讲,也就是企业市场营销实践经验的概括与总结。这就要求在课堂教学中,除理论讲授外,还要求有课堂讨论、计算机模拟、社会实践、案例分析、市场调查、营销策划、营销咨询与培训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在教学内容中适当增加调查分析、市场预测、定量研究等操作性较强的技能训练,并适应知识创新的需要积极推进市场营销教育创新。

图2-2 市场营销实践教学环节

(三)校企结合实践教学模式

图2-3 东软信息学院SOVO运营模式

东软信息学院设立了SOVO(Students Office & Venture Office)——大学生创业中心,把申请进驻中心的学生都按照“虚拟公司”(Virtual Company)的形式来组织,公司中设有“董事会”、V-CEO来负责组织、管理“虚拟公司”的运营,学生在虚拟公司中轮流担任不同角色。创业中心下的创业公司可以得到学院数字化教育研发中心的项目支持和东软创业投资公司、大连软件园创业投资基金的风险投资支持,是学生理论与实践达到无缝链接的基地。同时,东软信息学院拥有东软集团在全国各地的分支机构、大连软件园股份有限公司、大连高新园区华光新技术有限公司、大连新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数十个校外实训基地,与SUN、IBM、HP、松下电工等企业合作建立的企业实验室,为学生开展实践教学项目训练提供了保障。

三、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相关课程设计

(一)市场营销课程实践教学模式设计

市场营销课程实践教学旨在基本掌握市场营销理论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学以致用,对市场营销实务操作进行专题培训,注重实用性和可实施性,紧密结合企业市场和营销岗位面临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市场营销实战能力。教学形式包括讲授法、小组讨论法、案例学习法、模拟法、角色扮演法、专题讲座、亲身实践等。教学方式鼓励勤于思考,踊跃发言,鼓励发散性思维,养成写报告的习惯,摒弃完成作业的思想,以企业实际实施要求为考核标准,模拟企业环境,实施市场行为。教学效果评估包括理论知识测试,演讲和发言踊跃性、创意和深度,论文、分析报告、企划书等文档写作水平,营销工具使用水平,营销实际业绩评价。

(二)毕业设计(论文)多元化模式

毕业设计(论文)是对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专业实践能力检查的重要环节,是检查毕业生对专业知识掌握的程度并能否运用专业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实践过程。一套有效的管理机制来约束指导教师和学生,能更好地促进指导教师和学生在思想上的重视程度,从而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在毕业设计(论文)的学生选题、教师指导、教师评阅、学生答辩等各环节中结合实践能力的运用和培养,确定具体的管理程序与要求,促使指导教师和学生按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去完成毕业设计工作,以确保毕业设计更好地体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

(三)国际市场营销实践教学模式

国际市场营销课程鼓励学生上网或是查阅相关书籍杂志,了解国际营销理论的最新发展,让学生能利用所学理论来指导营销的实践操作,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普及推广案例教学,要求学生对国际营销实务和案例进行分析,充实和巩固理论知识。就目前我国企业国际营销实践中的理论及热点问题进行专题研讨会或辩论会,提高学生对现实问题的分析能力。实践性教学借助simtrade实习平台,每个学生分别注册一个自己的公司,组建“模拟营销公司”,结合国际市场营销所学内容开展“虚拟营销”活动。通过考核学生的销售量和盈利情况来评定学生的成绩,让学生在轻松的“寓教于乐”环境中,了解营销活动的全过程以及业务的处理程序以巩固理论知识。

(四)营销模拟实验室教学模式的研究

结合虚拟现实技术和互联网络通讯技术构造一个有效的无风险的营销环境,让学生扮演企业营销主管的角色,从各个角度分析营销案例,进行营销决策,并且得到决策的结果,然后做出下一阶段的决策。这种模拟营销实践的方式,既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保证教学、培训质量,又避免了实践过程中所产生的决策风险。市场营销模拟实验不同于一般的以理论和案例为主的教学,而是一种体验式的互动学习。融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和专家诊断于一体,其最大特点是"在参与中学习"。在实际演练中,学生会遇到企业经营中常出现的各种典型问题,涉及企业整体营销战略、产品研发、价格制定、生产安排、广告策略、资金需求规划、市场与销售、财务经济指标分析、团队沟通与建设等多个方面。

(五)网络营销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

网络营销,是数字经济时代的一种崭新的营销理念和营销模式,是近年来众多营销理念的进展、凝练和升华。网络营销平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作为软件示范学院的实践性课程,为学生提供了网络营销的实践平台,使学生在学校就能够体验到网络营销的内容和流程,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适应社会工作需求的能力。主要包括营销平台建设、网站营销策划和营销实践。营销平台建设包括网站功能策划、网站风格策划、网站技术选择等;网站营销策划包括营销模式的选择、营销费用的预算等;营销实践由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实际的企业作为实践基础,为企业策划并制作网络营销的网站,并且与实际的业绩要联系在一起,体现学生所学课程与社会需求相结合的特色。

(六)消费行为学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

消费行为学研究消费者购买、使用商品和劳务的行为规律,需要“理论内容重深入浅出,实践教学重技能培养,理论与实践重紧密衔接”。在理论教学的过程中,结合学生的校内市场营销实践活动,根据实际的销售情况,从消费者个性特征、消费者购买过程的心理活动、消费者群体等方面了解消费者心理的各种影响因素及影响效果。让学生根据实际营销活动的销售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形成分析报告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教学中强调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如以学生为消费者进行心理小测验;并共同分析讨论测验结果。组织学生到企业和市场实地调查和了解消费者行为,亲身感受作为消费者的心理活动变化过程等。

(七)电子商务实验室平台教学模式的研究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的营销方式,近年来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通过建设电子商务实验平台,在一个协同化、集成化的开放型的电子商务平台上,通过电子化手段,完成信息、产品采购、产品交易等实践性电子商务初步应用的活动。实验平台主要包括信息展示和电子商务两部分。信息展示主要建设企业内部信息管理的电子商务应用,包括信息录入、查询、修改、预览、删除等功能,选择旅游行业信息或企业商务应用作为实验平台的基本建设内容。电子商务平台部分包括各企业可以利用互联网建立自己的品牌形象,在网上企业动态、行业信息,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检索产品和浏览等内容。

(八)会计电算化实践模式的研究

会计电算化课堂讲授以引导启发为主,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手段进行辅助教学。加强课堂讨论,使学生充分参与,以提高其交流技巧和理论分析能力。加强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建立考察和考试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将企业会计信息化经典案例引入教学中,辅导教师在网上与学生交流。重视教学手段的建设与更新,建立并完善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和会计电算化软件网络模拟实验室,自制多媒体实用型电子教案的互相交流,实行多种形式的专门辅导,巩固教学效果,建立教学实践基地,全方位进行教学媒体设计和教材编制。

(九)经济法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

经济法课程以案例教学、疑案抗辩、模拟法庭、旁听审判、设立“第二课堂”等实践性教学形式,充分发挥法学素质教育的功效。模拟法庭通过学生模拟审理全过程,在检验理论掌握的同时,锻炼学生的胆量和应变能力,形象、直观,印象深刻。带领学生到法院旁听审判,使学生在熟悉程序法相关规定的基础上,掌握实体法的具体运用。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对疑难案例采取控辩式、正反方辩论式等对抗方式进行讨论,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带领学生走进社会,开展法制宣传、社会调查活动,检验理论知识并增强社会责任感。

参考文献

[1] 迈克·R.所罗门,爱诺拉·W.斯图加特.市场营销学(实践篇)[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 李海琼.市场营销实训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3] 王文艺.市场营销实训指导手册[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4] 秦燕.市场营销理论与实训[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6.

职业教育市场研究范文3

关键词 技能竞赛;常规教学;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24-0017-03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Integration on Vocational Skills Com-petition and Conventional Teaching//CHEN Wei, FAN Jun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social demands for talents is higher and higher,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become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talent ability, especially in the cultivation of practice ability,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all kinds of vocational skills competition, in order to test whether th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has reached the requirement of competition, whether has reached the requirement of talent cultivation by conventional teaching.

Key words vocational skills competition; conventional teaching;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从2008年以来,我国每年举办一次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而各省市每年也都要举行各类职业技能大赛,这既是对职业教育质量和学校办学水平的检验,也是推动职业院校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校企合作,促进工学结合的重要手段[1]。无论哪一级的技能竞赛,都是检验参赛选手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而常规教学将如何适应技能竞赛的要求,做到有效的衔接?也就是说,如何实现职业技能大赛与常规教学的融合?这是摆在职业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之一。

随着社会对人才要求越来越高,高职院校越来越重视人才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越来越重视各类职业技能的竞赛,以此来检验通过常规教学,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否达到了竞赛的要求,是否达到了人才培养的要求。多年来,江苏城市职业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在职业技能大赛与常规教学如何融合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一定的成效。

1 转变教师观念

2006年,由于国家教育部停止在各级广播电视大学招收普通专科生,为了适应市场的需要,当时的江苏广播电视大学(2013年12月更名为江苏开放大学)的决策者向江苏省政府打报告,要求成立江苏城市职业学院,转向招收高职专科生,获得了批准,并在国家教育部进行了备案。从此,学校在普通高等学校教育方面从普通专科教育转型为高职专科教育。

原广播电视大学普通专科的教育,较为重视理论方面的教育,人才培养方案没有强调技能型;教学计划的制订注重知识目标,忽视能力目标;课程教学主体是教师。而高职专科教育明确了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工艺、技术、服务等领域的技术应用型、技术技能型、操作型高技能人才;教学计划的制订注重能力、知识和素质,在素质目标的基础上突出能力目标;课程教学主体是学生,教学主导是教师。

教师必须转变观念,一定要清楚高职教育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实战能力。为了使教师真正转变观念,从2008开始,学校利用暑假期间邀请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的教师来学校讲学;每年派遣高职教师参加高职教育的国培、省培。此外,为了吸收国外高职教育的先进理念,定期组织教师赴国外考察、学习、进修。一部分教师去德国考察、学习,感受德国“双元制”的教学理念;一部分教师去加拿大考察、学习,体验加拿大基于能力教育(CBE,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的教学理念;还有部分教师去美国进修专业课程,从具体的课程入手,全方位地学习高职教育教学理念、方法。

通过这些举措,全院教师已从传统的普通高等教育观念转到了高职教育的观念上,使学校在不长的时间内达到了高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并通过了教育部的评估。

2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完善的管理机制是促进技能大赛与常规教学有机融合的有力保障。在江苏城市职业学院成立不久,高职教育教务处就制订并试行了《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学生职业技能竞赛奖励办法(试行)》(苏城院〔2009〕164号)文件[2],在制度上,从学生、教师和院系(部)三个方面进行了规定和要求,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教师积极参与、院系部门积极配合。

1)参赛学生的规定和要求。对于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技能竞赛取得名次的予以奖金奖励,参加国家级、省级学生技能大赛进行重奖。国家级、省级学生技能大赛是指由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主办,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与相关教学指导委员会、行业协会联合举办,或委托相关教学指导委员会、行业协会承办的技能大赛,其中设置的奖项为国家级、省级奖。

2)指导教师的规定和要求。对于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技能竞赛的,只要参赛学生取得名次,指导教师也予以奖金奖励。指导教师按照指导学生项目中最高项目的奖金标准予以奖励。此外,指导学生参加国家级技能竞赛,按20课时计算指导课时;指导学生参加省级技能竞赛,按15课时计算指导课时。

3)学生和指导教师所在系的规定和要求。只要学生在技能竞赛中获奖,所在系就获得组织奖,按照参赛学生获奖项目/人次/等级奖金的比例计发。

学校制订的奖励激励机制,使得学生在平时的常规教学中认真钻研理论,积极动手提高操作技能,从中选拔出学生进行短期的集训,在技能竞赛中取得好的成绩;使得教师在平时的常规教学中认真负责,努力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掌握操作技能,使选拔出参加技能竞赛的学生具有较高的技能,并在短期的集训中重点指导;使得系在人力、物力等方面给予积极的支持。

同时,学校为了从根本上转变“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学观念,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实训课程相结合,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3 强化实践技能教学

原有的课程体系绝大多数以理论教学体系设计为主,把实践操作技能的教学放在次要地位,而且教学中所涉及的知识点也落后于当前行业发展的前沿技术。而技能大赛的内容恰好涉及行业发展的前沿技术,反映了最新的职业技能要求和行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引领着职业院校的专业建设和教学实践。因此,课程体系的改革应与技能大赛相融合,加强对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

据统计,从2007级开始招收第一届高职学生到2014年,在人才培养方案中[3-10],实践性教学比例不断增加,见图1。

2007―2010级执行的是原来的人才培养方案,虽然实践性教学比例逐年增加,但实践教学比例徘徊在50%左右,前两年还没有超过50%。从2011级开始,学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要求重点核心课程必须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形成教学工作和现场实际工作的有机结合,使学生直接获得现场或近似现场工作的实际能力;要求在制订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强化能力培养。在2011―2014级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比例提高到接近60%,增加幅度大。

从新的课程体系中可以看出,已将技能竞赛的要求和规范逐步融入常规的教学中。

4 人人参加技能竞赛

以往,为了出成绩,选择专业优秀教师和最好的设备资源为参加技能竞赛的少数学生辅导和服务,而大部分不能参加竞赛的学生就无法进一步获得技能的提高。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将常规教学的内容与技能竞赛的项目有机地融合,可使更多的学生在技能竞赛中受益。

在常规教学中,将往届竞赛中比较典型的竞赛题作为教学内容,可使全班学生都能参与到技能竞赛中。这样,以满足技能竞赛为要求的常规教学,既满足人人享受参赛的愿望和过程,也成为选拔参加技能竞赛学生的平台。有了这个平台,保证了选拔参赛选手的广泛性、质量和水平。

此外,将学校的实训中心、校办企业和校外合作企业作为开放式的实训基地,让每一位学生有更多机会进行竞赛的操作和体验,使实训基地成为人人参与的技能展示与交流的大舞台。

5 培养与配备“双师型”教师

针对技能竞赛的要求,在常规教学中,教师最为关键。根据技能竞赛的要求,教师既要精通理论教学,更应注重操作技能的教学。这就要求教师是具有过硬专业素质的“双师型”教师。要达到技能竞赛要求的“双师型”师资,就应从培养和配备两方面着手,长远以培养为主,近期则以配备为主。

为了适应常规教学与技能竞赛的融合,每年教师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技能竞赛。从2011年开始,学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学生每年都参加国家级、省级有关的技能竞赛。要在技能竞赛中取得良好的成绩,除了在常规教学中选拔优秀的学生参赛外,具有“双师型”的优秀指导教师是不可缺少的因素。

从长远考虑,学院应制订实施教师“双师型”达标计划,拿出专项资金用于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建立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制度,掌握行业动态,及时了解企业实际需求。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教师,通过各种途径,都达到了“双师型”教师的要求,获得了学院的认可。有四位教师具有到国外学习高职教育教学的经历,有三位教师参加高职教育教学国培的课程培训,有两位教师具有企业工作的经历。许多教师通过考核,拿到了企业相应的岗位资格证。

从近期考虑,可聘请行业专家、技术能手作为学院的兼职教师。在常规教学中,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常年聘请两名企业骨干技术人员作为常规教学的兼职教师,还聘请实习企业的技术骨干作为实训、顶岗实习的指导教师。企业来的兼职教师,以其丰富的实践经验和高超的操作技能,使学生正真学到了实战的本领,也为参加技能竞赛打下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6 按行业或企业标准建设实训基地

为了能将常规教学与技能竞赛更好地融合,必须按行业或企业标准来建设实训基地。由于技能竞赛的竞赛题目均来源于解决行业或企业面临的实际问题,以项目或任务为主,因此,在建设实训基地中,场地的设计与设备的购置必须与竞赛场地和设备对接,即对接行业或企业的标准。这样有利于学校改善实训条件,同时做到与企业生产对接,既满足技能竞赛和常规教学的需要,又为企业培养所需实用型人才。

按行业或企业标准,已经建立起气动实训室、机电控制及PLC实训室、数控技术实训室、工业控制及MPS实训室、CAD/CAM实训室以及数控加工车间[11],为常规教学与技能竞赛的融合提供了保障。

7 建立趣味设计社团

由于在第七届“高教杯”全国大学生先进图形技能与创新大赛中,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五位学生获得了八个奖项,在学院中引起较大的反响。为了在今后的技能竞赛中更上一层楼,成立与技能竞赛相符的“趣味设计”社团,在新生报到时就进行宣传,从大一的新生中就开始招募学员。在常规教学中,建立与技能竞赛相符的趣味设计社团是常规教学与技能竞赛相融合的一种新的尝试,是对常规教学的必要补充,聘请企业骨干技术人员进行指导,

所有报名参加“趣味设计”社团的学生都可以参与企业真正产品的设计和开发过程。参加“趣味设计”社团的学生都认为,在“趣味设计”社团中才正真体会到了什么是产品设计,什么是项目,什么是细心,什么是乐趣。

8 成绩斐然

为了检验“技能竞赛与常规教学相融合”对提高学生操作技能所具有的作用与效果,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技能竞赛。通过参加技能竞赛,并从技能竞赛中所取得的成绩来看,为了掌握和提高实际操作本领和操作技能,在竞赛中取得较好的成绩,必须在常规教学中贯彻技能竞赛的要求。

不仅如此,为了更加熟练掌握和有效提高学生的应用技能,要求所有学生都要参加专业组织的选拔竞赛,选出的学生再参加全院的技能竞赛,再选出学生参加省级技能竞赛、国家级技能竞赛。这样,层层选拔,层层递进,层层竞赛,使所有学生都获得了参加竞赛的机会,使所有的学生在操作技能和应用能力方面都得到了提高。

从首次参加“高教杯”全国大学生先进图形技能与创新大赛一人获奖,到第二次“高教杯”全国大学生先进图形技能与创新大赛三人获奖,再到第三次“高教杯”全国大学生先进图形技能与创新大赛五人获奖,江苏城市职业学院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技能竞赛,成绩斐然,这都归于在教学中积极探索职业技能大赛与常规教学相融合。

参考文献

[1]张显国,司首婧.职业技能大赛与常规教学相结合的研究与实践[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5):

196-197.

[2]高职教务处.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学生职业技能竞赛奖励办法(试行)[Z].南京:江苏城市职业学院,2009.

[3]高职教务处.江苏城市职业学院2007级三年制高职人才培养方案[Z].南京:江苏城市职业学院,2007.

[4]高职教务处.江苏城市职业学院2008级三年制高职人才培养方案[Z].南京:江苏城市职业学院,2008.

[5]高职教务处.江苏城市职业学院2009级三年制高职人才培养方案[Z].南京:江苏城市职业学院,2009.

[6]高职教务处.江苏城市职业学院2010级三年制高职人才培养方案[Z].南京:江苏城市职业学院,2010.

[7]高职教务处.江苏城市职业学院2011级三年制高职人才培养方案[Z].南京:江苏城市职业学院,2011.

[8]高职教务处.江苏城市职业学院2012级三年制高职人才培养方案[Z].南京:江苏城市职业学院,2012.

[9]高职教务处.江苏城市职业学院2013级三年制高职人才培养方案[Z].南京:江苏城市职业学院,2013.

[10]高职教务处.江苏城市职业学院2014级三年制高职人才培养方案[Z].南京:江苏城市职业学院,2014.

[11]陈为.校企合作共建“机电一体化技术”实训基地的研究与应用[R].南京:江苏城市职业学院,2013.

职业教育市场研究范文4

【关键词】市场营销 教学困境 优化路径

一、引言

我国大学、中职院校里普遍开设了市场营销专业,表明该专业人才在市场的缺口很大。但部分毕业生并不能得到企业HR的青睐,他们的综合素质没有达到企业的用人要求。解决这一矛盾的有利措施之一就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教师团队及学生自己都应清楚地认识到这一问题。要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方式、总结教学经验,提高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效果。

二、所谓的市场营销

市场营销学最初起源于美国,并得到很好的发展延伸。其主要研究内容市场营销活动规律,达到促进贸易交易,提升经济发展水平的目的。其内容涉及多个方面,并在不断补充中。新阶段下的市场营销不仅仅为商业服务,而且已经迈向服务业等领域,服务范围在不断扩大。我国市场营销学起步晚于西方国家,但在市场经济的引导下,我国高校和教育部对市场营销学逐渐重视起来。我国高校开设市场营销课程,培养营销人才,以满足需要,弥补市场人才缺口。

目前我,我国高校市场营销专业普遍设置的课程体系是以《市场营销学》、《营销策划与案例》等专业类课程,还有《电子商务》、《服务营销》、《国际贸易》《服务心理削》等必修课程体系,以专业核心课程为主,通识课程为辅的教学课程设置体系。

三、我国市场营销专业存在的教学困境

市场营销专业在我国的存在时间不长,发展并不成熟,加上教育界对其的重视程度不够,也缺乏实际的教学经验,使得市场缺乏专业人才和学生找不到工对口作的矛盾日益严重。

(一)教学内容偏西化

我国教材上的内容多部分为西方发达国家的研究理论和成果,实际上学生学的是西方国家的营销课程,在实际应用中就遇到了难题,以为所学知识并不能与中国现实情况相匹配。近几年来,我国经济也在飞速发展,企业急需市场营销专业人才,但并不能得到满足。同时,教材内容未紧跟时代进行更新调整,内容严重缺乏时代性。如营销理论中,教材以专业术语将理论呈现出来,紧随其后的是美国早些年的老案例。若没有老师的引导,学生很难理解其专业术语和西方营销模式,降低了学生自学的积极性。教材中也缺乏绿色营销、网络影响等当下流行的营销理念。

(二)相关理论有待完善

目前,我国的市场营销理论知识都是借鉴西方国家,偏离了我国经济发展目标,不能紧扣我们经济政策,出现理论与实际情况不符的现象。中国在市场营销方面的经验较少及理论体系未完善等,都是市场营销理论不成熟的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理论的学习。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会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觉。

(三)改进教学方法

除了有极大兴趣和理解力超群的学生外,普通学子并不能对市场营销内容理做到透彻理解。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的循循善诱,注重理论知识的解剖。教学设备在不断更新,但教学手段未变。课堂中融入了多媒体技术,只是单纯的释放了教师肢体,对学生没有实质性效果。教师团队缺乏对市场营销的实践探究,重视程度不够,教学方法还是高中的灌输模式。内容复杂其不易理解再加上枯燥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激情渐渐被磨灭殆尽,教学效果不好也在情理之中。

(四)缺乏实践

这是我国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理论知识很丰富,但并不能有效的运用到实践中。市场营销学教学重点是理论,而忽视实践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讲理论与实践放到同等位置,学生的实际营销能力很重要,关系到将来学生刚踏入社会的工作能力。我国的专业培养模式还有待完善,否则造成专业有不明显,不能灵活运用专业知识,更不能将知识与实践结合,难以达到企业的人才要求。

四、市场营销教学过程中的优化路径

面对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的多个问题,市场营销教学任重而道远。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为培养出更多适应企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需要从教学理念、教学课堂、教学实践上入手。

(一)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在教学课堂上,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在我国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占主导地位,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地位。新时期,一定要改变这种教学模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的知识的吸收情况,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需要多融入社会,多一些实践经验,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的教学才能更贴近工作,间接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学生则需要多在课堂上与老师互动,积极回答老师的提问,培养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和思维反映能力,有效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二)活跃课堂气氛

传统的教学方法则是单一灌输式教学。学生对教学内容没有产生兴趣,肯定没有好的教学成效。新时期新背景下,教师应改变传统方式,创新教学方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多运用案例、情景等虚拟实际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理论知识。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也会有所提高。

(三)充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市场营销学是注重动手能力的专业,其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即使学生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没有对知识进行应用,也是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的。传授理论知识的时候,也可以多让学生走出校园。就学生自身而言,可以充分利用假期时间,自己参与更多社会实践,直接体验营销工作。学校可以多请职场中的优秀营销精英到课堂或者建立实习基地,让学生有地方实践、有专业人士指导。

职业教育市场研究范文5

关键词: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高等职业教育;劳动力市场;良性互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3-0044-02

加快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与社会经济同步发展的重要举措,鲁昕部长解读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五个基本特征和必须进行的三个重点领域改革,值得高等职业教育工作者深思。高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提升自身办学水平,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就必须研究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特别是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过程就是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的过程,因而在实质上是劳动力结构高级化的过程,尤其是一线劳动力对先进技术的适应能力日益成为产业和企业升级的人力资源瓶颈,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发展不平衡的矛盾突出。高等职业教育面向劳动力市场需求进行人才培养,既能为国家经济建设起到推动作用,又适销对路,促进毕业生就业。

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和现状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起步于改革开放初期,1991年,中国颁布《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1994年,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国务院颁布了《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1996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1998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后两部法令确立了高等职业院校的法律地位。

进入21世纪,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的高等教育类型的地位得以确立,在扩大高等职业教育规模的同时,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开展了一些系列高等职业教育改革。2000年1月,教育部了《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意见》明确了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内涵及培养模式的特征,指出“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并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重;学校与社会用人部门结合、师生与实际劳动者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是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这份文件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件,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此后,教育部在全国高等职业院校中开展了专业教学改革试点工作,于2004年提出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导向,即高等职业教育要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这个要求的提出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国务院提出了重点建设100所“示范”高等职业院校,2010年7月,教育部、财政部决定继续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遴选了100所骨干高职建设院校,分三批开展建设。这项工作的开展,促使高等职业教育深化教育改革、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道路,例如采取“订单式”培养计划、与企业联合办学等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增强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服务能力,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但是随着科技发展,产业结构升级,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滞后于经济发展的需求,表现为高职毕业生就业难、就业质量低下,而用人单位岗位需求又无处可寻。今年国家提出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这是高等职业教育提升现有办学水平的大好时机,高等职业教育应面向市场需求办学,通过与劳动力市场深度对接,使学校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协调一致。

二、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和现状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逐步建立了劳动力市场,是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必经之路。从发展上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1978―1983年,以计划体制外放开为主要特征,即只限于各类集体和个体经济的企业和部门的需求。第二阶段:1983―1992年,以体制内劳动用工制度改革、体制内人员向体制外流动为主要特征,1984年全面启动,企业承包责任制、劳动合同制及工资制度改革等,使体制内的劳动力开始向体制外流动。第三阶段:1993―1997年,以中央明确确立劳动力市场、劳动力资源配置双轨制为主要特征,1993年11月国务院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政府首次用劳动力市场的提法,此时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市场机制与计划机制同时并存。第四阶段:1998年以后,是我国劳动力市场建设全面展开阶段,各地1998年开始成立“再就业服务中心”,解决体制内人员向体制外的流动问题,2002年底各地的“再就业服务中心”全部撤销,“下岗”与“失业”并轨,为劳动力市场建设奠定了基础。政府加强了对职业中介机构的管理,规范了劳动力市场的秩序。各省市(区、县)基本建立了公共职业介绍机构,逐渐形成了以公益性职业介绍机构为主、民办职业介绍机构为补充的劳动力市场服务网络,现阶段已初具规模。目前我国主要劳动力市场由以下几类就业机构构成:各级人事部门举办的人才交流中心;各类民办的人才交流中心;各级劳动社会保障部门举办的职业介绍所;各类民办的职业介绍所;政府有关部门举办的各类劳动力供需交流会;社区劳动服务部门;专门的职业介绍网站。中国劳动力市场还处在起步阶段,目前网络十分发达,就业中介组织和网站大量存在,但没有建立覆盖全国的信息系统,没有对供求信息进行系统整合,虽然自2011年开始,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监测中心对外公布《全国部分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状况分析》,为政府调控劳动力需求、指导就业和培训、引导劳动力合理流动提供了重要依据,但从为国家教育培训战略的制定提供信息支持的角度讲,信息的全面性、实用性、权威性和前瞻性远远不能满足要求。

三、高等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深度对接探讨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都在进行“产学融合,校企合作”,但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基本处于自发状态,没有进行全面系统的规划和设计,很难做到人才结构在宏观上与经济结构相适应,这就需要建设完善的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高等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深度对接、良性互动,是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平衡的前提。

1.政府着力建设有效的劳动力市场信息传递机制。政府制定有关政策,加快建立完善的劳动力市场信息管理系统。着力建设公信力强的劳动力市场公共信息服务平台,进行信息收集、处理、储存、传输和反馈;为国家或地方劳动力资源教育培训战略的制定提供重要参考;为劳动力市场上的各方提供必要的信息服务和指导,增加信息的透明度,保证信息如实、充分传递。

2.高职教育与劳动力市场建立正向互动关系。高职教育进行人才培养,其毕业生通过劳动力市场找到就业岗位,是劳动力市场的供给方,生产经营者向劳动力市场发出用人要求,是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方,在产业结构升级的今天,需求方更加迫切招进适于产业发展的劳动者,他们会提出人员数量、结构、技能、素质等的要求,劳动力市场作为联系企业和人才培养单位的中介,在嫁接供需双方进行招聘等活动的同时把这一需求信号反馈给人才培养的高职教育,高职教育根据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及趋势调整专业设置、人才培养规模和人才培养方向,为劳动力市场培养合格劳动者;也就是说高职教育通过对劳动力市场的调研、分析和预测,经过三年的培养,与劳动力市场在人员的数量、结构、技能、素质需求相吻合,使学校的人才培养规模、水平、目标与产业岗位需求协调一致,当高职院校培养的毕业生符合了劳动力市场这一需求时,两者达到匹配,形成正向互动,并在互动中保持长期、有序、平衡,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欢迎,达到教育―就业间的促进关系。

3.高职教育专业设置采用“跟动”模式。职业教育的使命是支持国家完成工业化、信息化和现代化的技术技能积累。技术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变动都会对社会职业岗位体系产生重大影响。为此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应采用“跟动”劳动力市场需求的模式。“跟动”模式的特点,一是以劳动力市场需求为导向,就是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设置专业,通过专业设置使高职教育不断满足服务客体的特定需求,这就要求高等职业教育研究市场,把握劳动力市场需求的特征,由劳动力市场导向替换学校资源导向,从而使专业设置的过程成为调整高职院校与劳动力市场需求之间互动关系的过程。围绕劳动力市场需求并迅速顺应需求,就保证了专业设置的正确方向和高职教育的社会效益。二是以行业为依托,专业设置必须把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放在首位,从职业分析入手,根据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兼顾人才可持续发展需要,为学校寻找相应的行业依托,以产学融合、校企合作的方式,实现高职教育与经济发展的结合。三是灵活性与稳定性相结合的原则,专业设置以劳动市场需求为导向注重灵活性,但教育自身的特点又要求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一个专业的设置与实施,需要大量的软硬件条件支撑,只有相对稳定的长线专业才能保证投入的有效,保证教育效益的实现,因此在新专业开发中,要极为重视劳动力市场需求调研,在稳定中求适应,用专业基础的稳定去支持专业方向的灵活,用专业方向的灵活来保证专业基础的稳定。

总之,在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改革中,高等职业教育应瞄准社会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的走向,面对市场需求办学。这就需要高职教育与劳动力市场深度对接,全面掌握劳动力市场供需状况,进行分析、研究和预测,以前瞻求发展。

参考文献:

职业教育市场研究范文6

引言

就高职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来说,其本身具有明显的实用性,同时也具备较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因此培养高素质和高水平,并且满足社会需求的知识型营销人才是高职院校开设市场营销专业的直接出发点,同时也是最终目标。尤其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这个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逐渐加大了各大企业对市场营销人才的需求,也促进了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发展,同时也提出了信息化教学的思路和要求。

一、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信息化教学的含义

(一)信息化课堂教学的涵义

信息化教学是对系统方法的利用,强调以学习为中心,通过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在当前这个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信息化教学越来越被教育理论和实践界所关注,尤其是对市场营销这一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来说,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中更应该加强教学过程中对信息技术的融入,进而为学生创设出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进而实现以“自主、合作、探究”为特征的充分体现和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学习方式,而且在这种教学环境中,学生可以得到真实的学习和实践情景,资源共享也不会受到实践和空间的制约,信息的获取也十分快速和灵活,并且其交互方式丰富多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实践的途径,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创新性精神,这样的课堂教学既符合市场营销专业课程的特点和教学要求,同时也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市场营销人才。

(二)信息化课堂教学的理论支架

信息化课堂教学的理论支架一般包括建构主义和行为主义,其中行为主义认为个体产生的所有行为及改变都是因为刺激和反应之间存在的因果关系所导致的,再这样的理论指导下,市场营销专业的信息化课堂教学可以通过辅助练习模式或者智能化自学辅导模式等方式激发学生对专业知识进行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进而促进学生外部行为的改变。而建构主义作为信息化课堂教学的重要基础理论,提倡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成为加工信息的主体,成为认知结构的主动建构者,也就是说,在进行信息化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应该注重合适的学习环境和内容等的构建,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三)信息化课堂教学的主要特质

信息化课堂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大量信息的获取,并且通过师生和生生的交互合作等活动进行核心知识和技能的提炼,让理论知识更加扎实和牢固,并让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力性提高有效提高。而且再这样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学生自主承担自身的学习责任,通过自主探究以及协同合作等方式主动进行知识的构建,更加有助于不同差异学生个体的发展。而且信息化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和生生之间进行多角度交流和互动的过程,也就是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通过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等对外界媒体信息进行沟通和信息获取。并且该种课堂教学模式融合先进的技术手段,其成效是传统教学所无法比拟的。而且信息化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实现了信息共享以及人机交互,这样通过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学生的学习能够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同时还能满足不同认知和学习能力的学生对学习的不同学习需求,而且这样交互动态性还能大大提升学生的扩散思维能力。

二、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信息化教学的方法探究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性的前提就应该是促进现代教育媒体在市场营销专业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进而实现对传统纯黑板式课堂教学的改变。在课堂教学中较为常见的一种信息化手段就是PPT课件,让课堂教学更为方便快捷和高效,同时也能够突出课堂教学的重难点知识,并通过知识的延伸,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专业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这样不仅能够节省教师的板书时间,还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让市场营销专业的课堂教学变得活泼生动,富有较强的启发性,这是从本身上对传统市场营销课堂教学模式的一种改变,也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而且通过对互联网的充分利用实现了资源的共享,教师和学生能够通过校园网和教育网获得丰富的前沿资料,或者是通过互联网实现教师、学生、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之间的交流。学生也能够通过形象、直观生动的教学演示,或者通过远程教学或网络扩充自身的知识面,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也能够在教师提供和创设的虚拟营销场景和平台中进行营销实践活动,进而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良好的营销意识和思维,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

三、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信息化教学的应用途径

(一)加强信息化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

现阶段的课堂教学中,大部分的市场营销教师的教学理念都比较偏落后,他们所掌握的知识和所接触的科技、文化都是比较老旧的,所以需要加强对他们进行一些再学习培训,让他们拥有更加符合现阶段行业需求的销售技能,了解和掌握更前沿的市场营销手段和途径,进而才能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更好的帮助和支持。例如:2013年快速兴起的微商,这种销售模式背后所代表的是市场营销行业的进步,以及微商形成带给其他销售模式的冲击影响;网络支付购物的日常化,其中的销售前景预测和它这种模式所适应的营销策略的形成都需要不断地学习;还有刚刚可以支付宝买房的消息,这种互联网技术的更新进步所带来的冲击是十分巨大的,尤其是当前我国房地产行业的情况已经十分的紧张,这种支付宝购房的形式也许能够有效的管控房地产行业的销售情况,等等。这些新兴的市场营销手段往往都是通过网络信息技术来加以实现的,这就代表市场营销会逐渐朝着信息化方向发展,为了顺应该发展趋势,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师更应该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提升自身的信息化知识水平,实现市场营销的信息化教育,进而培养出信息化的市场营销人才。

(二)加强网络信息化资源的利用,创设市场营销的实践情景

高职院校还应该建立更加完善的校园市场营销的硬件环境,教师也需要加强引导学生如何更好地运用有利的信息化资源开展学习。也就是说,教师可以运用互联网技术的力量,通过网络虚拟模拟的技术可以模拟出各式各样的资源形式,运用简单的程序编码,还原一个真实的创业情景,这样就能够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发展学生的市场营销潜能。学生也能够在教师和学校提供的相关市场营销虚拟实验教学平台中进行营销活动的演练,进而锻炼学生的营销理论和技能,并使其得到从市场调查、竞争企业分析、制定营销战略到具体营销战术的决策组织的体验,这种市场营销活动的全过程体验无论对于学生的认知学习还是专业实习,都有着很好的帮助和促进作用,有助于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提升,促进学生分析能力的锻炼以及创造性思维的形成。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提出专业问题的形式,为学生创设一个恰当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进而逐步深入的激发学生的问题解决兴趣,使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在导入广告策划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通过播放一些典型广告,引导学生对广告中传达的核心内容进行总结归纳,然后教师实时的向学生提出问题,组织学生就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如何让消费者对自身产品产生兴趣和认同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同时也能够通过信息技术,让学生在一个典型的信息处理任务的驱动下进行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完成学习任务,进而为学生提供一个信息获取、筛选、加工和利用的途径和机会,在此过程中,学生也能够通过网络等资源进行相关资料的查询,并通过相应的市场营销软件系统实证自身的思路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