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人文主义教育思想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人文主义教育思想范文1
[关键词]科学人文主义;素质教育;启示
中国分类号:G4
科学主义教育思想和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在历史上经常表现为互为消长的发展形式,“在人的社会化和个性化、认识和情感、科技知识和人文修养以及教师和学生关系等等方面,都存在着各执一端的不同观点和主张。”[1]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都明显有各自的优点和偏颇,都是构成完整教育不可缺少的部分,都只是完善教育的一半,只有加强和促进科学与人文的融合、沟通,既给学生科学知识,又给学生人文知识;既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又培养学生求善、求美的人文精神,才有可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一、科学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内涵
科学主义教育思想侧重于人的社会化,为生活生存做准备,而人文主义教育思想侧重于个性化,重视知情意的发展。事实上“人格的教育和为生活作准备二者事实上是不能分离的。没有人格的世界不过是一架无生命的危险的机器,而处在真空中的人格不过是一些幽灵而已”。[2]科学与人文整合的教育就是要求从现实的社会发展和个体自身需要出发,使人最终成为一个多方面健全发展的人。
(一)科学人文主义教育的概念
科学人文主义兴起于二十世纪中叶,是人文主义、科学主义相互对立之后的高度融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把科学人文主义称为“科学人道主义”,并解释道:“它是人道主义的,因为它的目的主要是关心人和他的福利,它又是科学的,因为它的人道主义的内容还要通过科学对人与世界的知识领域不断地做出贡献而加以规定和充实。”[3]
“科学人文主义教育即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合流,既给学生科学知识,又给学生人文知识;既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又培养学生求善、求美的人文精神。”[4]引导和满足人的两种需求和追求,促进人的身心和谐发展。
(二)科学人文主义教育的哲学基础
科学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形成,不仅仅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而且有着一定的哲学基础。首先,科学人文主义教育既要提升人认识、适应和改造社会的发展,又要促进社会向前发展。其次体现培养人的内在价值,又要体现社会的外在价值。“社会的发展并不必定促进个人的发展,手段价值的实现未必能满足目的价值的需要。因而,科学人文主义教育据弃了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主张教育的个人价值或者内在价值与社会价值或者外在价值的统一,使科学主义教育与人文主义教育实现有机的整合。”[5]
二、对我国提倡的素质教育的认识
(一)对素质教育概念理解
素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相接班人的教育活动。”[6]素质教育“是以树人,育人,提高人的整体素质,形成人的健全人格、提高主体意识、发展良好个性为根本目的的教育”。[7]
(二)对素质教育的重新认识
我国已经围绕素质教育进行全面的教育改革,但是对素质教育的认识还存在误解。其实素质教育不是全方位开课的代名词;不是取消学生作业,少做作业甚至于不做作业;不是仅仅加强音、体、美的艺术教育;不是自由放任的取消考试的教育。素质教育涵盖了教育的方方面面,是开放的,是多元的,充满智慧的教育。它倡导教育要使每个学生都尽可能地得到充分而和谐的、富有个性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所关心的是整个的人,而不只是作为产品的人,教育所关心的是富有创造性的生活,而不只是物质生产的生活。”[8]这些恰恰与科学人文主义教育的目的是一致的。
三、科学人文主义对我国提倡的素质教育的启示
(一)科学人文主义在教育目的方面,培养既会做事又会做人的人
科学人文主义教育思想与当代素质教育改革的目的都是要成为既重做事又重做人的教育,教人有方向感、有信仰。科学人文主义教育使学生学会理解、学会宽容、学会学习、学会认知、学会关心、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我国所提倡的素质教育也将以追求人的终身发展效益,对学生一生负责,为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审美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科学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在德育中将表现为理与情的结合
科学与人文的分裂归根结底是真与善的问题,真与善的关系具体化为科学理性与道德理想的关系问题。科学人文主义教育思想重视道德教育,在培养人关心自己同时关心他人、社会和人类利益。既尊重科学的价值,强调科技教育;又关注学会关心,学会负责任;培养人的自我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意大利诗人但丁有句名言:“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去弥补。”有德无才要误事,有才无德要坏事。科学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培养德才兼备的综合型人才。所以,我国的素质教育只有发展学生的各方面的素质,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为综合素质高、适应能力强、能够独当一面的人。
(三)科学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在教育内容方面,既重科学知识、也重人文知识
科学人文主义教育会在理工学科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渗透人文的精神,引导学生明确科学技术是用来造福人类,人文学科教育中有意识的穿插科学精神,培养学生既懂专业技术,又有人文精神,既能够有效地工作,又能更好地生活的新型人才。这样的教育正在成为素质教育所追求的目标。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为人类本身服务的科学知识,促进人和社会在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和谐发展,从而达到人、自然、社会的和谐共存。
(四)科学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在教学过程中把智力因素和非致力因素结合起来,促进人潜能的发挥
科学人文主义教育思想不会因重视非智力因素,而忽视智力的发展与能力的培养,而导致影响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形成。也不会因重视智力因素而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而导致人格的缺失。科学人文主义教育把非智力因素引入教学工作,完善教学理论,转变教学观念,明确教学目标,改革教学内容。把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结合起来,使学生得获得理性的、情感的、精神的、审美的、体格的多方面健全的发展,同时也造就了完美的人格,使人的巨大潜能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黄济.教育哲学通论[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264
[2]陈友松.当代西方教育哲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2.161
[3][8]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8,226
[4]张娜.杨兆山.简论科学人文主义教育的地位[J].江西教育科研,(2003)12
[5]陶志琼.新旧之间:教育哲学的嬗变[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3.195
人文主义教育思想范文2
关键词:人文主义思想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启示
1人文主义思想的内涵
人文主义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思潮和理论,14世纪发源于意大利,然后流传到其它国家。人文主义这个称谓来源于“人文学科”,是由世俗学校设置的,以人和自然为研究对象,同中世纪基督教神学和经院哲学针锋相对的世俗文化。人文主义者的活动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是当时反封建的主力军。
人文主义的主要内容是:
(1)用人性反对神权。
人文主义者认为人有理性,有崇高的品质,有无穷的智力,可以创造一切,以此与神权相对立。“人性论”是人文主义者的理论纲领。
(2)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
人文主义者提出“个性解放”,肯定现实生活,提出人生的目的就是追求个人的幸福,从而打上了资产阶级的烙印。
(3)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
人文主义者鼓吹理性,重视人的聪明才智。他们推崇理性是“人的天性”,“知识是快乐的源泉”。
(4)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
这是人文主义者主要的政治思想。
现代性的人文主义是在19世纪作为术语概念以德文(humanismus)问世的。人文主义作为对唯科学主义的反拨,强调“人”的主体性、自由性、不可平均化的个性、不可预料性、非工具性等。现代人文精神可以说是一种自由的人文精神,最基本的是摒弃了几千年来封建社会对个人价值的漠视,把人看作宇宙间最高价值来尊重,肯定每个人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价值和意义。强调人在这个世界上人生价值的体现,不是乌托帮的空想。最重要的是人除了在自然界生存的自然规律之外,还是精神性的存在。但这种自由的人文精神必须建立在有序的人文平台上,是每个人都应遵循的规则。
2人文主义思想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应顺应人文主义思潮,完善人文教育模式,创新人文主义特征,营造鲜活的人文教育氛围,直接体现人文主义理念与特征的全面、协调、可持续性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得以实现:
(1)改变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人文主义心理学强调学习者的主体因素和心理环境,尊重学生的个人感情和个人需要,提倡包括认知和情感在内的教育。
人文主义教育思想认为:教育教学过程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是形成个性化知识结构、认知结构和思维品质的过程,要求教师尊重学生个性,造就学生的人文素质。以人文主义心理学为基础的教育哲学主张学习者与教育者分享控制权;主张以协商的形式进行学习;主张共同承担;主张学习内容要符合学习者自身的需要。在具体的实践中,人文主义教学大纲强调学习者要为他们自己的学习负责,比如自我决策、自我选择并实施学习活动、表露自己的能力、需要和偏爱等。在这种学习模式中,教师的作用不只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还是学习者的指导者和顾问。人文主义心理学所倡导的教学思想就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论和以自由为基础的学习原则。它强调每一个学习者皆有学习潜力、学习天赋;学习应当是在没有压力的条件下自由学习等等。人文主义教学大纲的远期目标是培养符合人文主义心理学标准的人才;其近期目标则是培养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能力。
自主性学习就是指学习者能够管理自己的学习行为,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式,监控学习计划的实施以及学习技能的运用和发展,自我检查评估。在目前高校招生普遍扩招的形势下,由于学生的水平各异、学习能力各异、学习策略各异、学习动机各异以及普遍的师资匮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语言学习中心”或“英语自主学习中心”,甚至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自主学习英语,从而最大程度地实行个性化学习。校园网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室时空限制,构建了一个无限开放的教学空间,学生可以在校园任何地方、任何时候开展学习,需要学多久就学多久。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和需要,自主选择不同程度的学习材料,设定学习目标,决定学习进度,不断作出调整,并最终实现自己设定的学习目标。
(2)改变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自2004年4月份起,教育部在全国180所院校试点实施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这次英语教学改革的目的,就是把原来以阅读理解为主转变为以听说为主,把教学中心转移到全面提高英语的综合实用能力上来。此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是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更加注重培养语言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的转变。改革的手段就是要以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加上课堂教学,来推进英语教学改革。改革内容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把现有的大纲朝着大学英语教学要求方向改变;二是改革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三是改革评估方法。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特别是网络技术,使英语教学朝着个性化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学习、主动式学习方向发展。“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多媒体教学模式具备以下优点:①大班授课与小班操练相结合;②课堂教学与开放式自主学习相结合;③光盘多媒体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④第一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活动相结合。这些优点与人文主义思想的内涵有着天然的联系。
(3)改革评估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的变化必然要求评估方式发生相应的变化。众所周知,语言测试的目的是根据被试的考试分数来衡量其语言能力,因此在语言测试中要充分考虑试卷的信度(reliability)、效度(validity)、真实性(authenticity)、交互性(interactions)、影响(impact)和可实践性(practicality),利用测试的反拨作用来促进教与学的理念的变化,保证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良好的语言测试应该建立在语言学、语言教学法、学习论和心理测量学等理论基础之上,它是教学工作的辅助手段,并只能服务于教学工作。
3结语
基于上述分析,为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深化教学改革,提高英语教学水平,满足新时期国家和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必须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英语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而不是简单地移植国外二语教学理论;二是推行人文主义的教育思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三是改革评估方式,进一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因此我们只有顺应人文主义思潮,在教学中渗透人文主义教育思想,把单纯对教学法的研究转移到对教学法和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双轨研究方向上来。
参考文献
[1]蔡基刚.大学英语教学若干问题思考[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2).
[2]程晓堂.论自主学习[M].学科教育,1999.
人文主义教育思想范文3
1.以培养学生健康人格为基础,倡导情意发展
人本主义教育的形态多种多样,但都重视情意发展,反对重知轻情或知情分离的传统教育。情意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自我认知、自我接纳,进而律己善群,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完善的人格。教育过程中重视分析、体验和具体表现情感和情绪。和普通中学学生相比,职校学生在情意发展上相对滞后,对于中职语文教师而言,培养职校生健康人格对于提升整个民族的整体素质有着更为深远的教育意义。
首先,通过文学作品使学生身心得到协调发展。当前中职语文提倡为专业服务,很大程度上忽略了文学的教化作用,笔者认为,文学作品对学生的影响是“润物细无声”的,中职语文的改革仍然应该尽可能地保留经典篇目,保留文学的原汁原味。中职语文教材中所选的人物、事件大都有典型的思想意义,只要语文教师善于从中进行挖掘,就可以引导学生把自己的追求、自己的情操融入语文课本中所表现的那些高尚的精神境界之中,在塑造健全人格的同时树立起职业理想,使语文成为学生职业意识的发源地。富士康公司青年员工的跳楼事件震惊世人,也给我们中职语文教育工作者上了很好的一课,我们姑且不论企业是否存在非人性化管理,这些年轻人用生命进行无言的反抗就值得我们深思,人格完善往往比智能更能彰显生命的价值。教师应该把对生命的尊重融入课堂教学,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比如在上《故都的秋》一文时,可以让学生从树叶的凋零、寒蝉的哀鸣中体悟生命的可贵。
其次,中职语文教师应转变教师的主体地位,正确理解“教与学”的相互关系。成功的语文教育不在于传授了多少知识,而在于能否启迪学生在知识中获得个人意义,培养健全人格。换言之,“教人”比“教书”更重要。罗杰斯认为,“促进学习的关键乃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关系的某些态度和品质。良好的师生关系应具备三种品质:真实、接受、理解。教师在学习中的作用,应为促进者、帮助者、辅助者、合作者等角色。教师应做到:要对学生作全面的了解和无微不至的关心;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真正的人际关系;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安排学习活动;要善于使学生阐述自己的价值观和态度体系;要善于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给学生更多的区别对待等等。”中职语文教师应把学生当作平等的人来看待,在感情上和思想上与他们产生共鸣,这样才能加深师生间情感的交流,从而促使学生的知、情、意齐头并进、共同发展。
2.以服务学生就业为终极目标,倡导自我实现
马斯洛认为动机是人类生存和成长的内在力量,而需要是动机产生的最根本的心理基础,换言之,没有需要就没有动机。他认为,“教育的功能、教育的目的——人的目的、人本主义的目的、与人有关的目的,在根本上就是人的自我实现,是丰满人性的形成,是个性能达到的或个人能够达到的最高程度的发展。”中职学生自我实现的目标主要是成为优秀的技术工人,这一点区别于普通中学学生。
中职语文课作为一门文化课,是各门功课的基础,与专业课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语文课程为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知识基础,而专业课程则为语文课的课程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在语文课堂里运用教学智慧将母语学习与学生未来的职业方向紧密结合,有百利而无一害。从马斯洛的需求说来看,人只有保障了最基本的生存需求才能谈得上更高层次的发展。达成自我实现也是人本主义者的共识,它颠覆了以往只是单纯传授知识的做法,把人的发展置于人性的充分养成上,置于人的内在潜力后天发挥上。中职语文教师应该运用教学智慧,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上不同的语文课。比如教学《梦游天姥吟留别》,不同的专业应有不同的侧重:旅游类专业可以侧重于文章介绍的天姥山的优美风景,指导学生学写导游解说词;建筑类专业可以侧重于天姥山所处的地理环境和地势特点的分析;而文秘管理类可以侧重于学习文章的语言组织、谋篇布局;对于美术设计类专业则可以引导学生从山水画的角度去解读课文,将赏诗与作画紧密联系。教师智慧地把教学重点的设置与学生所学专业贴近,学生就更容易理解,教学效果也会更好。
人文主义教育思想范文4
关键词:高中语文;人文主义教育;教学观念;方法策略
高中语文课程内容的设定,在一定意义上对学生的人文主义教育渗透工作有很大的推动作用。语文教育课程改革的内容定向与人文主义教育是融会贯通的,通过语文知识对人文主义教育内容展开渗透。促进学生的有效情感交流,帮助学生树立人文主义情怀色彩,促进高中生的个性化发展。语文学科本身就是人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有效提高人文素质和感性精神认知。针对于现代高中生这一生源群体的综合素质调查显示,高中生的自我主义较强,开展人文主义教育,提高学生的感性认知能力迫在眉睫。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主义教育工作开展的必要性
(一)注重学生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
就目前教育领域主要面临的问题中,学生的自我观念意识强,不注重尊重他人意见和想法的现象极为普遍。现代化都市生活,对价值观初步形成的高中生来说,在思想观念上产生一定影响。高中学生沉迷网络游戏、上网娱乐等现象极为普遍,导致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生活情绪化严重。容易激动、脾气暴躁、过渡追求时尚等不良思想认知,严重形象高中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及时调整高中生的学习状态,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工作,是高中学生发展的需要,是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通过语文课程内容中的中心思想,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只有注重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进行人文主义教育渗透,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主义教育的重要作用
高中时期是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最佳阶段,语文课程教学对人文主义教育工作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它对于高中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认知,待人处事的方法上进行系统的感性引导。语文课程不同与其他学科的教学,语文知识具有一定的人文情怀塑造性。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教会学生懂得更多的人文知识,教会学生正确的对待生活中的人和事,学会处理好人际交往中的问题。在学习与实践中同步进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在语文教学中实行人文主义教育,有效地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做教育渗透。高中生是树立价值观意识的最佳时期,价值观可以影响高中生对于升入大学的追求方向进行有效的判定,对未来发展目标和人生规划作出基础保障性质的第
一步。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主义教育工作开展的方法策略
(一)注重高中语文教师的人文教育工作水平建设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的引导作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辅教学角色。老师要对课堂内容的渗透点设计,教学方式和方法的开展形式,人文主义教育流程等方面进行科学可行的教学方案设定工作,每一个步骤都决定着教学成绩的最终实现效果。这就要求学校要注重语文教师队伍的建设,注重提高语文教师的知识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平。定期展开教学经验交流座谈会,给予老师在教学问题中的经验交流机会。
1)老师与学生平等交流互动
人文主义教育主要是以人文本,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和学生的评等交流,在两性互动的前提下实现人文主义教育工作。“师者,不必贤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这句话告诉我们老师并不是真理的定位者,要注重师生之间对知识理解的平等性,促进老师与学生间的共同学习。老师要更多给予学生人文主义教学方式下的鼓励,如:在学生对语文课文的思想感情进行表达时,老师要更多的给予学生肯定和眼神的鼓励认可。对于学生的错误认识,坚决避免正面的批评教育,通过侧面的指导让学生自愿接受改正自己的错误观点。
2)革新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
在高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注重教材思想内容直接对学生进行渗透的关键点。将关键渗透内容作为课节的教学重点设计教学环节,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制定迎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老师设定的学习方法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现人文主义教育内容。再者创新教学模式是新教改要求的必经过程,摒弃传统教学模式如“固定说教”、“死板灌输”等。传统的语文课程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制约学生的思考范围和人文主义思想的自我认知过程。
(二)注重开展人文主义教育工作的设计内容
人文主义教育是塑造人良好品行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必要的德育教育渗透内容。在高中语文课程教学中老师要注重那些思想内容上的渗透呢?
1)对生命意识的人文主义内容渗透
现代学生普遍村子生命意识淡薄现象,由于受到来自生活中和学习中的巨大压力难以承受的学生,在自我心理抑郁下选择轻生的现象极为普遍。学生没能对自我的生存价值有着全面深刻的思想认知,轻视自己生命意识的同时,轻视他人的生存价值,这也是人文主义教学的重点内容。
2)个体间互相尊重的人文主义内容渗透
由于现代学生受到来自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不同影响,自我主体意识过于严重。在生活中忽视他人的思想感受,一味的按照自己的思想意愿做事,不顾及他人的现象极为普遍。语文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课堂学习方法的模式,对学生进行思想灌输,学会尊重他人,尊重自己。
3)增强责任感认知度的人文主义内容渗透
责任感是我国青少年时期必须树立的良好品德认知,增强高中生的责任感是在必行。要学生领悟到使命感对于一个人生存价值的重要性,探索出责任在每个人身上的重要体现价值。在语文教学中老师通过对课文人物或事件的形象塑造,对学生进行责任感思想渗透,让学生领悟到一个人具备责任感的人文主义色彩
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国权.语文教学中对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必要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01).
[2]农尚仁.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让你问教育的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2).
人文主义教育思想范文5
[论文摘要]美术课程是一种人文课程,是人文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运用美术形式传达情感和思想是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美术并不是单纯的技艺,而是人类文化的积淀和人类想象与创造力的结晶。
教育的人文主义是以人的和谐发展为目标,希望人的本性、人的尊严、人的潜能在教育过程中得到最大的实现和发展。在我们提倡素质教育反对应试教育的今天,人文主义教育观对我们现行教育有很好的指导作用。美术教育作为一门学科教育,它有自己的独特性,它主张以学生自身的发展为目的,强调发展人的天性,发展人的个性,发展人的潜能。因此,用人文主义教育观来指导美术教育是顺应时代的潮流,是未来教育的一个发展趋势。
美术课程是一种人文课程,是人文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人文主义指的是一种高度重视人和人的价值观的思想态度。它注重人的自由与平等,人与社会、自然之间的和谐。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运用美术形式传达情感和思想是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美术并不是单纯的技艺,而是人类文化的积淀和人类想象与创造力的结晶。它记录着不同时代的文明,闪烁着人类的智慧、代表着人性的深度。美术是人类情感和精神生活的创造表现。任何美术表现形式都包含着一定的情感和思想。学生通过美术学习与自己情感生活的连接和相互作用,学习用美术方式表达和交流情感,使学生的不良情感情绪得以释放和宣泄,恢复他们心理的平衡,从而获得创造、表现和交流的能力,达到健全人格,陶冶性情的目的。因此,通过对美术的学习,将使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能力不断提高,性情不断得以陶冶,从而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责任感,形成尊重和保护生命和自然环境的态度,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可以说,美术已经成为人文教育的核心学科。
美术课程的人文性开始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美术教育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教育,它没有应试教育的功利性和目的性,能更好地贯彻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即使在高等教育阶段,美术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目的和作用也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1997年5月,北京大学隆重宣布成立艺术学系,并明确表示:希望通过在全校开展艺术教育,培养学生的艺术感受力与理解力,用艺术生动的表现形式陶冶他们的情感,使他们具有更高的精神境界、更开阔的胸怀和眼界、更丰富多彩的生活经验和人文修养、更健全的人格,成为21世纪合格的人才。我们知道,当下的美术教育不再是传统的素描、绘画、版画、雕塑课程及欣赏课,它有了更宽泛的内容。在欧美很多国家,开始用视觉艺术教育来代替美术教育,它超越了传统的“纯艺术”范畴的教育,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艺术教育。美术教育的对象不是针对那些对美术感兴趣的少数学生,而是面对全体学生的,倡导全面发展的人文主义教育理念。强调通过直觉、推理、想象、技巧以及表达和交流的独特形式过程逐渐形成丰厚的文化修养。美国的《艺术教育国家标准》在强调美术学科结构特点的同时,始终贯穿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内容标准是根据学生达成目标来制定的,注重学生在参与美术活动时的感性体验,发展美术创造的基本能力。中国现行的美术教学也开始以强调美术学科体系转向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精神。因此,用人文主义教育观来指导美术教育,成为对现行教育进行改革的一个重要理论依据,开始受到更多的关注。
人文主义教育思想范文6
法;自主性
【中图分类号】 G62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
12―0025―01
小学教育是启蒙教育的关键,小学班级管理对于人才的培养起到相大的作用。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提倡人文化、素质化教育的推动下,人文主义教育观念也逐渐地回归人们的视野并且被应用。本文针对小学班级管理的人文主义教育观念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对有效的管理措施。
一、小学班级管理中应用人文主义教育理念的意义
1. 从应用主体来看。小学班级管理的人文主义教育观念被应用的主体是小学生,而孩子的接收力较强、可塑性较高,这为推行人文教育作了很好的铺垫。并且,小学生较高的活跃程度和强烈的好奇心可以使他们更好地参与其中,充分发挥他们的天性,使他们在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得到非常好的发展,从而提升更多优秀品德的发展空间。
2. 从人文教育观念本身来看。教育是一个时展的前提,而人文则是必要条件。人文精神是社会重要的价值观,强调人性关怀,注重人的尊严,将人文精神应用到教育当中来有助于端正学生的思想,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
3. 从对班级管理方面来看。为更好地实现小学班级管理的有机整体性,教师从人文主义教育观念出发,认真关注并且发现孩子的不同之处。挖掘他们的潜能,再加以相对合适的措施使得每个孩子都能够积极地加入到班级活动中来,以此更好地实现班级管理的有机整体性。
二、怎样在小学班级管理中有效实施人文主义教育观念
1. 教育者要为小学生树立榜样。小学生这个群体具有非常强的可塑性,所以必须有一个非常好的学习对象才能使他们更好地去学习从而成人成才。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树人先树德,一个人没有了道德就好比一棵树没有了根,即使外表枝繁叶茂,最终也会枯萎倒下。同样的道理,为人师表,纵使你的学术造诣有多么的高,教学技巧和专业知识有多么的丰富,倘若不能教会学生在社会上生存所必备的道德,那么只能是纸上谈兵,没有实际的用处。相反,一个专业技能一般的人,但是他有非常优秀的品德,就能影响学生。
2. 教育方法很关键。俗话说得好,找准源头,对症下药。在小学班级的管理上也应该如此。因为,每一位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和方法都不一样,这就决定了他们各自所擅长的领域有所不同。因此,在平时的学习交流中,班级管理者和各科任老师应努力去发现并且挖掘学生潜能,从而做到对症下药。在平时可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通过不同类型的活动来帮助学生找准定位。根据学生自身的优势去培养和发展,使班级中的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在这里,人文主义教育观念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这样的教育观念使学生更好、更早地去接受差异、认识差异。也使得班级管理者管理起班级来变得轻松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