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范文1
中图分类号:G658;G4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07-0056-02
我国课程改革目标部分明确提出:“新课程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这一要求,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师范学生的分析能力、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等高阶思维能力,为学生的成才打好基础。高阶思维能力集中体现了时代对人才素质提出的新要求,是适应时展的关键能力。
一、前言
数字信息化社会中,信息技术承担了大量的记忆性和检索性工作,减轻了人类低阶知识与能力的负荷。未来的专业人才,需要做的不是记住信息,而是要学会运用、重组信息并作出决策。这就需要学习者有深层次的理解复杂概念的能力,以及创造新概念、新理论、新知识的能力,这些都需要人们具有高阶思维能力。
在教学目标分类中,高阶思维能力表现为较高认识水平的层次和能力,如分析、综合、评价、创造。与高阶思维能力相对的是低阶思维能力,它在教学目标分类中表现为较低水平的能力,如记忆力、浅表层次的理解力、近迁移的应用能力等。
二、当前高阶思维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学校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大多数仍停留在低阶思维的层次上,没有有效地促进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具体表现为:(1)信息技术一线教师没有从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高度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学生只是简单地收集和整理资料,很多时间在反复操作练习,而没有自己深入思考,这其实是低阶思维课堂。(2)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没有精心设计的高阶学习问题,只有简单的学习活动和任务。表面上学习气氛活跃,实质上学生不知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不知道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如何解决问题。
三、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1. 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设计应具有高阶思维特点
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应当与具体的学科课程和教学行为整合起来。在高阶思维课堂教学上,学科教师需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设计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任务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等高阶思维能力?教师设计的问题和任务,需要让学生投入到分析、评价和创造等高阶思维过程中去,学生要通过比较、归纳、评判、概括、创造等过程才能回答问题或完成任务,仅靠回忆所学知识并不能达到目的。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设计这样的问题和任务,就能够使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
2. 信息技术课堂需要学生的高阶学习
高阶学习是一种需要学生运用高阶思维的学习活动。教育者认识到,要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教师在改变自我教学的同时,也要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设法让学习者投入到分析、比较、对比、归纳、概括、问题求解、调研、实验和创造等系列学习活动中去,而不仅仅限于要求学生回忆事实性信息。而现在提倡的小组合作、讨论、案例、角色扮演、项目研究、模拟性决策学习活动等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四、以作品创作类教学为例,分析如何设计问题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
教师设计的教学问题,是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的最有效手段。信息技术课堂气氛的调动和学生思维的触发,常常是通过教师的精彩问题设计而引发的。具有开放性、挑战性、没有现成答案的这类问题,常常是发展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的好问题。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一般分为四类:事实类、操作类、技术思想类、作品创作类。事实类,是指回答“是什么”这样问题的学习内容;操作类,是指技术的使用;技术思想类,是指信息技术学科特有的一些思想;作品创作类,主要是学生利用所学的软件进行作品创作,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学生在创作作品的过程中,要经历信息处理的全过程(选择工具、采集信息、加工信息、整理信息、作品等)。作品创作类教学往往以活动形式开展,学生参与性强、师生、生生交流的机会多,故非常适合于用来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下面,以信息技术教学中作品创作类教学为例,分析如何通过设计“问题”来促进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发展。作品创作类教学大致分为导入(作品欣赏)、确定主题、制订规划、寻找素材、制作作品、交流评价作品六个环节。
1. 导入(欣赏作品)
教师提供3~5幅作品供学生欣赏、评价,这些作品应具有一定反差或有某些不同特点。同时,为了避免学生的评价没有针对性或评价过于简单,教师需要设置一些特别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分析作品,从不同角度来对作品进行评价。如哪个作品好,“好”体现在哪方面?哪个作品差,“差”在哪些方面?所选内容是否恰当、丰富有效地表达主题?内容是否有逻辑性错误?(科学性)主题是否新颖?(创新性)作品的颜色搭配、文字大小、声音视频与主题是否相符?(艺术性)作品所使用的多媒体是否恰当,使用了哪些媒体来表现主题?(技术性)通过这些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评价能力。
2. 确定主题
本环节,教师需要将学生分为10小组,每小组5人。教师提供给学生相应的学习任务,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主题。如在学习WORD制作贺卡时,教师给出多个主题(生日卡、礼物卡、问候卡、结婚卡、节日卡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合适自己的主题。学生在选择主题的过程中,教师提出一些具有层次性、启发性的问题。如我们最终确定的主题是什么?为什么要选择这个主题?通过哪些方面的内容来表达主题?这些内容的逻辑关系应该是怎样的?需要哪些素材?素材的类型是什么?学生根据这些问题,一步步主动思考。这一环节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创新能力、评价能力。
3. 制订规划
这个环节需要对学生进行任务分工,思考每个人负责什么样的任务,为什么,多长时间完成比较合适。通过分析成员的特点,评估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时间,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4. 寻找素材
学生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寻找素材?自己利用什么工具来制作素材?素材的可信度和效度有多少?找到的素材能否正确地反映主题?这个环节主要培养学习者的分析、评价能力。
5. 创作作品
学生根据规划运用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自主制作作品,教师适时提供指导和帮助。这一环节,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6. 交流评价作品
教师可以课前设计好作品评价表。比如,“贺卡评价表”的语言文字要求:无错别字,用词准确,表达流畅;技术运用要求:合理运用所学方法制作和修饰(背景、剪贴画、图片、自选图形、艺术字、文本框);表达效果要求:主题突出,画面美观,有感染力。
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考察作品,可以提升学生的交流能力和评价能力。当然,也可以由教师提出一系列具有层次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制作或完善评价表,并能够用详细的语句描述各级别的评价标准。如通过前面的学习以及对同学们作品的观察,你认为一个优秀的作品有哪些特征?还可以从另外哪些角度来评价作品?把评价的要求描述得更详细具体些。通过评价表的制作,让学生感知评价一个作品的认识过程,促使学生修改自己的作品,其语言能力、文字组织能力、评价能力会得到升华。
五、结束语
高阶思维能力集中体现了时代对人才提出的新要求。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任务,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等高阶思维能力。教师设计的问题和任务,要让学生投入到分析、评价和创造等高阶思维过程中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钟志贤.促进学习者高阶思维发展的教学设计假设[J].电化教育研究,2004(12).
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范文2
关键词:高阶思维能力;网络学习环境;策略
一、前言
高A思维能力是21 世纪人们必须具备的核心能力,高校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后备力量备受关注,然而,我们发现,当代大学生在思维方面表现存在如下共性问题:第一,思维知识匮乏;第二,思维定式严重;第三,思维迁移能力差。[1]另有调查资料表明,当前我国大学毕业生中, 95%以上的人长期不能或不会进行各种创新活动。可见当前大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高阶思维能力缺失严重。在以网络为主的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校园网已经成为高校校园学习环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如何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以此来促进大学生高阶思维能力成为了我们研究的课题。
二、网络环境与高阶思维能力培养
高阶思维能力作为能力的一种,它的形成也受环境和教育因素的影响,我们把影响大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因素分为内部主体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两大类。[2] 校园网作为外部环境的组成部分,在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培养与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网络创设了促进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发展的学习环境。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与能力的学习不是人脑自己完成的,而是人脑与周围环境相互影响的结果。通过互联网构建的智能化环境为学生的能力发展提供了较理想的学习环境。首先,网络所营造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习者进行自主学习,这种自由、轻松的学习环境,更能有效调动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满足学习者自身能力发展的需要。其次,网络环境下学习者与周围环境进行交互,会极大的促进学习者的高阶思维活动。最后,网络所提供的学习资源为学习者提供了多种思维材料,能通过更多的途径调动学习者的思维活动,促进学习者思维能力的培养,特别是高阶思维能力的形成。
2、网络学习需要学生具备高阶思维能力。网络环境下的学习,除了要求学习者具备一定的收集、加工以及信息的能力外,还需要学习者在与外环境交互中,通过积极的思维投入来完成学习活动,而这些无疑需要学习者要具备一定的高阶思维能力。首先,网络资源丰富多样,如何在众多的学习资源中通过各种途径尽快搜寻与问题相关的信息,找到自己学习所需的资源,这就需要学习者具备一定的问题求解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决策能力。其次,学习者在网络环境下进行信息的加工与,需要学习者充分投入高阶思维。最后,在交互过程中通过从问题的不同侧面进行分析、辩论与探讨,可以使学生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进而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
三、网络环境下高校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
网络环境下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核心问题是如何为学习者构建有利于学习者高阶思维能力形成的网络学习环境。网络学习环境是基于网络平台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支持其学习活动的显性与隐性因素的总和。基于网络的显性环境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隐性环境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交互环境、学习氛围和教学策略。[3] 接下来主要从网络学习环境的显性环境与隐性环境的构成要素出发,探讨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
1、搭建物理网络,为网络学习提供基础支撑的硬环境。网络学习需要有网络环境,因此,要根据学校的实际以及教学的要求构建学生学习所需要的物理网络,需要考虑的是选择哪些网络协议、采用什么拓扑结构、应用哪些网络操作系统、提供什么样的网络服务等等。只有硬环境搭建好了,才能为网络学习提供必要的支撑,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才能成为可能。
2、开发并应用网络学习系统,为网络学习提供必要的系统软环境。网络学习需要在网络学习系统中进行才更有效,所以需要我们构建功能强大的网络学习系统来满足网络教学以及学生学习的需要,系统应该具有丰富的学习资源库、较强的交互功能、网络学习与评价、网络管理以及网络交流与协作的功能,只有这样才更有利于学习者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
3、构建交互环境,为深度学习提供有力条件。研究表明,深度学习需要学习者投入高阶思维,投入高阶思维的学习更有利于学习者高阶思维能力的形成,而深度学习的发生离不开交互活动。因此,在网络环境下,要积极构建学习者与教师之间、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学习者自我之间以及学习者与网络学习资源之间的交互,促进学习者进行深度学习。
4、营造良好的网络学习氛围,最大限度激发学习者的思维活动。网络学习学习氛围非常重要,一个学习氛围良好的网络环境,更有利于学习者之间的协商、探究、分工与合作,能更大限度的调动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使其在网络学习过程中,不断的与他人进行交流,面对问题时,积极思考,更有利于锻炼学习者的高阶思维能力。
5、提供网络教学策略,提高网络学习的有效性。网络教学策略既包括教的策略也包括学的策略,网络环境利用多种信息基础为多种教学策略的实施创设了条件。通过教学策略的运用,使学习者更容易的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以及能力的形成,特别是在高阶思维能力习得方面更加有效。
四、总结
网络环境在促进学习者高阶思维能力培养方面的作用巨大,但是我们也应该意识到高校大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要结合大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影响要素,结合组成网络学习环境的要素特点有针对地进行,从整体上形成良好教育环境和氛围,从而促进大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习得。
参考文献:
[1]付海东,鞠缤玢.当代大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缺失及影响因素分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3):240-241.
[2]付海东,杜伟.高校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15(10):110-112.
[3]李盛聪,杨艳.网络学习环境的构成要素及特征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研究,2006(7):52-55.
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范文3
【关键词】高阶思维;信息技术;作品创作
小学信息技术作品创作教学流程,通常的教学过程是教学示范、学生制作作品,再交流展示就结束,学生没有围绕作品创作的核心问题进行思考后再创作,他们的操作技能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高阶思维没有得到同步发展,因而我们往往只能看到仿照类的作品,很少能看到学生有自己的创作思想。其实,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中,同样需要有意识地培养高阶思维能力。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把认知目标分成识记、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后三个层次为高阶思维能力。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D.Perkins认为,良好的思维能力是一种技术上的训练结果,它需要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练习。问题的关键是,我们的教学是否有发展学习者高阶思维能力的意识。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征,除了要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设计外,还要结合教育目标分类学中的分析、综合、评价三种能力,将高阶思维的发展融于具体教学活动中,促进学习者的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一、精心设计学习问题
从思维发展的需要来看,问题情景切入最适合激活学生的思维。而关键是思维的起点,精心设计一组思维问题变得至关重要,这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分析与评价能力。根据作品创作的不同阶段,可以设计如下一些问题:
1.作品赏析阶段
(1)作品中有哪些表现技巧值得你学习?该作品有哪些不足需要引以为戒?
(2)该作品是否成功表达了主题?它的内容结构是否明晰?
2.主题确定阶段
(1)讨论可实现的、积极向上的主题有哪些?
(2)对确定的主题你准备从哪几个方面来表达?
3.搜集素材阶段
(1)可以通过哪些网站来寻找所需文本、图片、视频、动画、声音等素材?
(2)怎么把不太适合的素材进行修改?
(3)你准备用这些素材怎么恰当反映主题?
4.创作实践阶段
(1)根据设计,要选择哪种工具、软件来创作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2)文本、画面、音乐等是否充分表达了主题?是否还需要增加、删减?
5.评价交流阶段
(1)根据事先制定的评价标准评价作品,请用一句话表达你对播放作品的评价
(2)参考事先制定的评价要求,你认为哪个可以评为最佳作品?说说你的理由。
二、探讨预设评价标准
作品的导向性指标――评价标准,最好在事先确立并让学习者知晓。因为这样既能为学生在学习与创作过程中指明方向,又能在交流评价作品时提供相对统一的评价标准,有效预防学生评价的主观盲目性和随意性,起到指导学生客观决策,作出评价,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的作用。
结合作品创作的一般规律,可一起探讨从“作品规范、结构合理、技术应用、艺术美感和个性创意”等五个方面来建立评价体系。如下表所示。
三、设计高阶学习活动
研究认为,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需要高阶学习活动予以支持。高阶学习是一种需要学习者运用高阶思维的学习活动,属于建构主义学习模式。因此,从这个角度上看,高阶学习就是建构主义学习,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环境。教学活动中,要灵活运用探究、发现和研究型学习的方法,如合作小组学习、讨论、案例学习、角色扮演、项目研究、模拟性决策和问题求解学习活动等,有利于发展学习者的高阶思维能力。特别是当学习者面对现实的问题,通过“探究”和“独立分析”的方法,解决问题和作出决策,有利于发展高阶思维能力。
四、提供足够学习支持
在学生创作时,会遇到多种可能:①如果没有相应的经验,学习者会无从下手,因此需要提供给他们足够案例或类似作品供参考。②在作品制作过程,也许学习者需要大量的素材,因此要为他们准备大量的文字、图片、音乐、视频或者素质的网址等。③预计技术困难,若能提供解决这些困难的微视频、图解等,则学习效率更高。总的来说,学习者遇到的困难或问题是多样性的,要为他们提供足够学习支持。
五、中肯积极评价反思
评价反思先从自身开始,作者可以叙述制作过程中的故事,也可以描述作品技术实现的办法,谈谈作品最感到得意的成功之笔,谈谈创作以后的感想,或者说说还留下的遗憾及作品的拓展想法等。这同样是个自我分析与评价的过程。然后组织小组协同评价,肯定成功之处,探究如何进行改良,甚至可以把作品让其它的同学来作修改,交流探讨磨合,各成员的思维碰撞也会擦出火花。最后进行集体交流评价,更是要用一句话来评价作品,起到点睛作用。
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范文4
一、学科交叉、交融“催生”高阶思维
一个国家走向成熟的标志,就是有意识地培养和提升其国民高阶思维能力。就国内而言,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高等教育对人才的培养,普遍重视专业教育,重视专业的差别和细化,强调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灌输。专业知识主宰传统教学课堂,课堂仅仅是教师较为落后的专业知识的机械“喂食”和“倒水”过程,是基础教育的“三会”(会读、会写、会算)到高等教育的“三掌握”(掌握概念、掌握理论、掌握方法)的教学克隆与复制。艺术设计专业的时代性和独特性,及其审美功能、认识功能、化育功能等等,被知识主宰所置换与遮蔽。用所谓专业知识的一体化代替多元化,概念化代替实践性和生动性,学生充当的仅仅是接力手和传声机。为专业而专业,表现专业、图解专业,强调专业细化,成为主要目的和任务。这种学不兼容、分科而治的“细化”,违背艺术设计教育的本质,淡化其实际成长的基础和发展规律,对它的向度把握和发展是弊多利少。选择什么样的培养路径将会导致不同的人才培养结果。现在的艺术设计教育模式基本是沿袭前苏联的人才培养方式,为专业而作注脚,限制了学生发展“自主寻译知识的能力”。加之考学队伍的空前“庞大”,从业者身份的“驳杂”,使得艺术设计的专业教学从灌输模式向对话模式转变,从封闭状态向开放状态转变,从重视知识轻视实践向知行合一转变成为必然。
高阶思维以问题求解、自我管理、注重独立人格培养,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等为主要培养内容。其中,不仅交织着对教学改革、实施办法的困惑与理解,更充满着对高阶思维价值的推进与“向度”把握的责任力行。它改变以往“常规”思维模式,纠正过分强调专业,而忽视个性化发展的倾向,因为宽广的知识面,创造性的思维,良好的知识构建,独立的思考、辨别、解决能力,“化人”的人格塑造,“专”“通”并重,“道”“器”并重②,“素质”与“专业”并重的“人化”觉醒与教养提升,相对其学术价值和事业成就,更能在历史的时空中令人仰止。一直以来,人们只提倡创新,却很少关注“多位一体”的高阶思维能力培养,这使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成为形式,参与式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形同虚设。由于价值理性失衡,学生之独立人格、追求精神、伟岸信仰受到影响和制约,“人为”和“为人”的做人教育在一定层面上被淡忘。由此,应根据育人的要旨和内涵,在高阶思维的建构下,创造自由宽松环境,使其和自然学科与人文学科交叉融合,进而追求人性的普遍意义,承传真善美,追求“这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这样做会导致什么后果”。作为人格培养的终极教化,它是一元与多元的综合体③,具有逻辑实证和人文非实证的特点,是“果真如此”和“果该如此”的追问回答。
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斯腾伯格突破传统智力理论的羁绊,以认知心理学的理论为研究基础,以独特视角看待问题,突破传统思维模式的综合能力;以社会和经验为中心处理问题,整合不同观念,形成创造性能力和运用学得的知识经验处理事情的应用性能力,提出了具有思考、判断、推理达到问题解决的理论。这启示我们,艺术设计专业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就是分析、综合、创造性能力、应用性能力统摄性诠释,能够穿越历史时空,在其专业培养中具有较大的文化共享性。中国处在一个现代化的过程之中,这是一个客观现实,也是一个时代必须直面的问题。艺术设计专业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要求在最大的范围内实现学科交叉资源共享。通过视觉三元素图形、文字、色彩的重叠对比、图形同构、空间布局、视觉诱导等手法,使学生进一步熟知、理解、应用视觉设计的相关陈述性知识,掌握关于是什么、为什么和怎样的“静态性”知识,完成以创意思维为核心的如何“做”的“动态性”知识转化,其训练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图形提炼。图形在载体上主要是通过高度明快、形式简洁的几何线条和几何符号等,反映事物各类特征和变化规律,以直观、快捷地传播有效信息。在有限的时间内,汇聚、引导人们的视线,聚集画面的层层涟漪,形成张力,加深关注度。它的物化形态是经过分析、评价、吸收和创新后的一种“同构”表现,舍弃了物象表面的不重要形态,以凝练的现代感、形式感、真实感和自由装饰感的“几何化”形式,冲击人们的视野,最终诠释物形的本质特征。
字体创意。文字作为视觉传达语言的重要符号元素之一,能够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它是一种人类约定构建、识别和传递的视觉化符号,以情趣、态势、考量、记趣等讯息为核心构建而成。加之其骨架、结构和轮廓又是一门式样独特的线条洗练“艺术”,其视觉图案的透叠、夸张、曲带、变异、发射、填充、透视、断置、变形、共形、视幻、渐变、反转、歪视、共线等形式,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艺术设计专业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表现为字体创意。文字创意是指将设计的内涵信息诉诸文字,主要利用音、形、意,表现出视觉图形,在编排格式上简洁、紧凑、直截了当,体现出文字创意“质”的力量和个性特征。
色彩定位。色彩是一种容易被接受的视觉语言,具有很强的宽泛价值。“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它与造型天然有机结合在一起,传达一定的属性特点。“色彩就是个性”、“色彩就是思想”。它作为视觉主体内核的重要部分,展开与收拢能够表现出独特的审美韵致④,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调整和改变人们的情感注意力。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决定其作品成败的关键,成为划分过去与现在,通向“终极”的一把钥匙。光的物理规律被人们认知和掌握后,加上人们的视觉心理取向和体悟,就能运用色相的物化来印证,如旷达的“劲健”红,洗练的“昌吉”黄,以及蕴含秀丽和自然的“橄榄”绿等,无一不道出色彩的“生命”张力。适时地引导学生运用色彩的对比与肌理、调和与构成、材料与明暗、方向与破规、均衡与对称、单纯与单一、变异与渐变、比例与节奏,浓淡与枯润,轻重与均和等方法与规律构思画面的意趣,能够彰显个性形象,强化感知力度,完成构图主题的表达。
三、校企“实践联盟”助推高阶思维的提升
校企“实践联盟”是“以服务生活为宗旨,以创新求实为导向”,克服传统重理论而轻实践的教育式样,而寻求、拓辟的一条客观路径。它适应当前社会高速发展的需求,直面社会、直面市场、实现社会对接、培养新的后备力量,最终提升认知水平和综合素质。同时,有针对性地训练和培养出一线实用型人才,目的是让学生的专业所学与企业的实践实现有机结合,让专业知识通过企业中的设备、流程得到有效验证。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校企合作,就是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探索出来的既实际又行之有效的途径。以适切性和必要性为主要特征的校企“实践联盟”模式提升创新型人才的质量,以社会为中心,重视实践和科研意识的培养。因此,加强校企“实践联盟”投入和实践效率,成为极为紧迫和必要的研究课题。大量调研分析发现,已有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宏观研究和理论研究,且研究内容宽泛而欠具体;微观研究仅局限于某个方面,实证研究只局限于特定地区。校企“实践联盟”突破的重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从实践对象上说,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主要以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实践为研究对象,具有针对性。从研究内容角度而言,重点研究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专业所学与实际对接的路径和方式,重点突出。从研究方法角度而言,以艺术设计专业调查发现的问题为研究突破口,而不是以研究假设和对假设的论证为研究思路,进行分层抽样和系统整理,采用实证研究法方法得当。从研究目标上说,校企“实践联盟”最终在实践的视角之下拟构建一个与时代特征相符,体现市场发展要求,为探讨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方式、教学目标、学习方法和评介方式等方面的改革性文本,也为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决策和评估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校企“实践联盟”为高阶思维所提倡的专业教育创新提供了具体实施内容,提供了良好实践锻炼机会,使其知识结构趋于合理化。校企“实践联盟”是专业知识验证的必要条件,是建立在了解、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的基础之上,主旨在于为日后职业生涯打基础、做铺垫,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⑤。此外,强调理工结合、文理互补的多元知识构建,扬长避短,开阔视野,跨学科,整合专业所学,活跃其思维,激发其灵感,启发其潜质,纠正和避免狭隘思维的形成。
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范文5
高阶思维培养视角下的布鲁姆式英语课堂教学思想,是为了落实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让学生能自己了解学习目标、控制学习过程、做好学习评价,在学习的过程中锻炼高阶思维水平的一种教学方法[1]。
一、布鲁姆式教学概述
布鲁姆式教学理论,又可称为掌握学习理论,这套理论要求教师在教学前制订一个教学目标,以教学目标为核心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教师在课堂中要控制课堂教学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优化教学过程、动态评测学习结果。
二、高阶思维培养视角下布鲁姆式教学
高阶思维能力,是指应用较高的认知水平来认知事物的一种能力,它的认知目标为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创造的方式来看待事物。如果要应用高阶思维培养视角来开展布鲁姆式教学,就要应用布鲁姆式教学的原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问题求解能力、决策力、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布鲁姆式英语课堂教学设计现状
当前我国的英语教学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存在外部因素调动单元化、内部因素调动缺失化的问题。比如部分教师在应用布鲁姆式教学时,会制定一个统一的学习目标、在教学中会应用灌输化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导致学生不愿意学习英语知识,当学生不愿意达成学习目标时,他们就不能通过学习过程培养高阶思维水平。
四、布鲁姆式英语课堂教学设计难点
布鲁姆式英语课堂教学的难点在于调动学习者、教师、社会资源(含网络资源)来共同营造一个学习环境。然后应用提出学习目标、促进学习过程完成、做好多元评估这三个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优化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使教学目标可以全面达成,是设计的难点。
五、布鲁姆式英语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提出
教师要求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呈现英语的知识。比如学生可以把第三人称的文本转换为第一人称的解说词、可以把它转化为多人英语交际对话等。学生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任务,以任务为目标进行学习。当学生进入了学习情境,了解这一节课要学习的知识,然后在掌握这段英语视频中的文本内容后,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
(二)学习模式实施
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让学生以小组探讨的方式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规划、完成任务分配。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会引导学生发现合作学习的问题、让学生学会拟订合作学习的规则、应用规则来维持学习的秩序。
(三)教学形态把握
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自己提出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规划、完成学习内容。比如教师可鼓励C层次的学生完成文本的词汇、语法、句型学习;鼓励B层次的学生分析写作体裁的特点、分析文本的框架、完成读写训练;鼓励A层次的学生找到有趣的学习任务。低层次的学生可以向高层次的学生请教、高层次的学生可以向低层次的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共同分享学习的喜悦。
(四)知识结构形成
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教材、资料、工具进行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e累英语知识,结合学习的成果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思维水平。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应用多媒体软件整理文本字幕,作为学习材料;应用WORD软件记录和保存文本;应用思维导图软件来学习文本中的词汇;应用发散思维来拓展词汇学习的覆盖面积,为完成任务做好准备。
(五)学习关系建立
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范文6
【关键词】深度学习;浅层学习;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整合;课程资源;高阶思维 信息技术
一、概念阐述
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最早是由美国Ference Marton和Roger Saljo基于学生阅读的实验,针对孤立记忆和非批判性接受知识的浅层学习于1976年第一次提出的关于学习层次的一个新概念。
浅层学习(surface learning)是一种机械式的学习方式。学习者为了完成任务被动地接受学习内容,把信息作为孤立的、不相关的事实来接受和记忆。这样的学习导致了对材料进行表面的、短时的记忆,不能促进对知识与信息的理解和长期保持,以至于学生在课后不久就忘记所学知识。浅层学习者需要外力来驱动学习,学习的目的就是在测试或考试中取得成功,他们仅关心的是下一次考试的知识内容。
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是指在基于理解地学习的基础上,学习者能够批判地学习新思想和事实,并将他们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能够在众多思想间进行联系,并能够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做出决策和解决问题。深度学习是一种学习策略,与浅层次学习相比,深度学习强调了学习者主动的学习、批判性的学习。
为了更好的了解深度学习,我们列表来对二者进行对比:
通过上表对比分析,我们发现,从学生方面看,学生的学习更多时候是浅层,学习更多依赖死记硬背,学习中很少反思自己的学习目的、学习方法及学习效果,造成了常常把学习内容看成一个个独立的苍白知识点,而没有把各知识点有效联系起来,通过一堂课的学习,很多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没有实现对原有的超越,没有融会贯通所学到的新知识,长此以往,就影响了学习效果。
二、深度学习对中小学课堂教学的启示
1.贯穿深度学习理念,能更好地促进“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
所谓“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指教学过程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和社会现象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的社会、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在这种学习方式中,如果我们贯穿深度学习理念,便能够使学生在合作互研过程中实现知识的迁移,达到融会贯通。
2.贯穿深度学习理念,能更好地整合课程资源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有位教育专家也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要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必须整合一切可以利用的技术和资源;课堂要想更高效,应当整合一切课内外资源。”从实践看来看,整合能有效地推动课程的完善和实施。所谓整合,就是通过整顿、协调重新组合,就是把一些零散的东西通过某种方式而彼此衔接,从而实现信息系统的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其主要的精髓在于将零散的要素组合在一起,并最终形成有价值、有效率的一个整体。近年来,课程改革虽然让学校有了更多的课程自,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以课文、小知识点为单位的碎片式教学。要改变这种状况,只有进行课程整合,才能带来教学的春天。整合课程和资源仅仅是手段,终极目的是育人。只有贯穿深度学习理念,才能更好地把今天的“育人”与未来人才需求相统一,从而使育人目标在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落地,实现最佳的优化组合。整合课程资源包括:一是从形式上整合学校的学科教学、综合实践活动、班会活动、社团活动等。二是从内容上整合学校的基础性课程内容,以整个单元、整本教材为整体,将知识、经验与生活相结合。三是对教学设计的整合,包括教学流程的创新、教学方式的变革和教学模式的综合运用。
3.贯穿深度学习理念,能更好地培养高阶思维
美国教育家布卢姆将思维过程具体化为六个教学目标,记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其中记忆、理解低阶思维。应用、分析、综合、评价为高阶思维。高阶思维是高阶能力的核心,主要指创新能力、问题求解能力、决策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国家十二五教育规划发展纲要》中也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力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这就明确了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已成为我们教育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那么,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必须要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发展学习者高阶思维能力包含系列新型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如:创新思维,更注重培养学生“阐述观点的能力”,“创造观点的能力”,“评估观点的能力”,“批判观点的能力”,“质疑观点的能力”等等,这就要求我们今天的课堂,教师必须贯穿深度学习理念,实现从关注知识传递到关注学习过程的目标转换,实现从知识、能力、方法升华到学生的思考、倾听、质疑、批判,达到价值观。
4.贯穿深度学习理念,能让信息技术能更好地服务学习
目前,许多教师投入到信息化教育实践中,取得了研究成果与经验。但是,目前的信息化教育中,人们更多注重的是教学所用的形式。学生热衷于信息化教育形式的新颖与独特,而本身的能力并没有实质的提高。这种情况若长此以往,必将危害到整个教育信息化进程。要解决这个弊端,只有贯穿深度学习理念,才能让信息技术能更好地服务学习。深度学习是双主体的,学生与教师都是深度学习的主人。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利用不再是为了“低认知水平”学习服务的课件制作与演讲,而是要关注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开发,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学活动的组织,教学过程的评价及教学后的反思。
综上所述,深度学习理念,对我们的教育和课堂教学有诸多好处。我们教师要理解深度学习,并把它贯穿到我们的教学中,我相信,我们能培育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王珏.杜威的教育思想与深度学习[J].教育技术导刊,2005(9)
[2]孙银黎.对深度学习的认识[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