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养成的重要性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习惯养成的重要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习惯养成的重要性范文1

关键词 良好行为习惯 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 持之以恒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积千累万,不如养个好习惯”。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助于学习的提升,生活的改善,有助于以后成为更加优秀的人才,使其真正获得成功。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教师的首要任务。多年来,在长期的养成教育工作实践中,深深体会到,好的习惯比法律还正确,习惯是人生活中最大的引路人。基于多年的工作实际,把孩子们不好的行为习惯归纳为以下种种:到处制造垃圾,脱下的袜子乱扔,吃剩的果皮乱放,不洗脸,不刷牙,不爱洗澡,不讲卫生。经常发呆,无所事事,爱睡懒觉,四体不勤,懒惰,不干家务,贪吃、挑食、吃独食,吃饭慢,不专心,行为鲁蛮,爱冲动,爱发脾气,爱说谎,驼背,站没站相,坐没坐相,不知节俭,浪费严重,不懂礼貌,常与父母冲撞顶嘴等等。其实,这些不良习惯就要靠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来改变。能否拥有幸福的人生,能否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完全取决于我们是否有良好的行为习惯。那么,我们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呢?应从以下方面做起:

1家庭家长教育

1.1培养孩子礼貌用语

现代父母都非常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但是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还有一项内容极为重要,那就是从小培养孩子拥有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高尔基说过:“文明礼仪是一切事物和思想的衣裳”。做为一名现代家长,在孩子的教养过程中,应注意从孩子的呀呀学语阶段,就注意教育他学会礼貌用语。孩子最早接受的教育是对生活环境中接触最多的人的模仿。模仿是孩子最早的学习方式,父母如何待人、如何做事、如何学习等行为,对孩子来说,就是一本没有字的生动教材。所以父母的良好习惯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主要前提。做父母的在日常行为中要处处小心谨慎,处处以自己的模范行为来影响孩子。教育孩子在学校,见到老师或同学,要主动说一声“老师好”或“您好”,同时报以微笑;在接受别人的帮助时,要微笑着向别人致谢;在别人不小心冒犯了你时,要用微笑表示你的谅解。

1.2培养孩子与他人和谐相处

孩子以后成长、生活离不开集体生活环境,家长要教育引导孩子与伙伴儿进行友好交往,友好相处。要让孩子有集体荣誉感,鼓励孩子帮助别人,为别人或为集体做事情,并及时鼓励夸奖他们。同时要求孩子同学之间要互相团结,互相帮助。支持孩子把自己的玩具、图书借给小朋友等等。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产生集体意识,学会遇事考虑他人的感受,不能事事,处处以自己为中心。

1.3培养孩子劳动习惯,让孩子从小事做起

现代父母在孩子的教养上,常常会过度保护或生活中处处代劳。在这种教养方式下,孩子可能会失去自己动手的机会,进而失去办事靠自己的意识。天长日久,就像俗话说的:父母能干,儿女娇痴。孩子失去了学习和参与的机会,理所当然地认为这些就该由家长做,渐渐产生了依赖性。致使一些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极差,离开家长就吃不好、穿不好,这都是早期没有养成良好习惯的结果。生活自立是我们培养孩子劳动习惯的重要内容,从小就培养他自己刷牙,自己洗手、擦脸,自己洗澡,养成自己自立的生活习惯。我们要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给别人添麻烦。

1.4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可以说从孩子身上,我们总能找到父母的影子。家长要喜欢学习,善于学习,读书,看报纸。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从自身的行为习惯做起,再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让他们能通过点滴培养、训练,养成爱读书爱学习的好习惯,这对孩子一生都会有影响。

2学校教育

叶圣陶认为,“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他说:“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成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发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应用。好像出于本性,一辈子用不尽。”把一个信念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行动;把一个行动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习惯;把一个习惯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性格;把一个性格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命运。习惯培养的意义就在于此。

(1)培养和训练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小事抓起,并持之以恒。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从小事开始训练,不能等到行为习惯形成以后再去纠正。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塑造美的心灵、美的人格。因此,要力争主动,并要有具体要求。例如,学校明确要求学生做到:不弄脏桌椅、墙壁不乱丢纸屑,不乱倒剩余饭菜,倒垃圾入箱,见纸屑就拾。在净化学生的心灵上下功夫,由他律转为自律。

(2)培养和训练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晨间教育活动做起。开展晨间教育活动,早自习用一点时间引导学生读《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鼓励学生写关于国旗下讲话的演讲稿,让学生心灵深处体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习惯养成的重要性范文2

关键词: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重要性;培养方法

小学阶段是学生思维意识与行为习惯发展的基础阶段,同时也是进行行为意识培养的重要时期,语文课程教学活动需要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为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从培养学生的语言和文字应用能力角度而言,阅读是尤为重要的学习途径,而由于课本教学内容的限制,导致学生的阅读学习诉求无法得到满足。小学生具有强烈的猎奇心理,往往对于新鲜事物颇感兴趣,课外阅读能够为学生拓展多样化阅读素材,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针对课外阅读习惯的重要性及培养方法问题进行探讨,对于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一、小学生养成课外阅读习惯的重要性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

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小学阶段的语文课程教学多关注与字、词、句,对于学生的语言能力及文学素养培养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学生的阅读兴趣是调动学生自主开展阅读活动的驱动力,培养学生养成课外阅读习惯,能够使学生在课余时间自主开展阅读活动,在广泛的阅读文本中寻求自身感兴趣的阅读内容,并能够在兴趣引导下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以实现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教育目的[1]。

(二)积累阅读素材,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写作是学生语言能力的外在表现,写作训练不仅考验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同时对学生的写作素材积累也有相对较高的要求,但是由于小学生在生活经验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很多学生在写作环节都会存在“无话可说”、“无处下笔”的情况。课外阅读是学生获取课外知识的有效途径,由于课外阅读素材相对广泛,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使学生积累更为多元的阅读素材,在进行写作训练时,学生在面对写作材料时,能够从自己的知识结构中搜集相关元素内容,为学生进行高质量的文本写作奠定基础,

(三)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小学教学不仅要完成“教书”任务,“育人”更是教学活动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养成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可以让学生接触到多类型的文本内容,通过阅读文本的自主学习,理解文本所要表达的思想与内涵,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如:学生阅读《西游记》,在了解师徒四人降妖除魔取得真经的故事情节中,能够学习到师徒面对困难与苦难的坚韧;阅读《声律启蒙》,在吟诵中能够感受到中国语言文化所表现的韵律美;阅读《超新星纪元》可以让学生在科幻世界中调动自己的想象,并理解生命的真谛,游戏中可能存在快乐、可以存在杀戮,犯了错误可以“Game over”,重新开始游戏,但是生命只有一次,让学生理解珍爱生命、珍爱地球的重要意义。多样的阅读内容能够让学生通过阅读活动获得不同的情感体验和认知,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二、小学生养成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方法

(一)创设良好的阅读条件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首先需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课外阅读条件,课外读物、课外阅读场所等。学校应当积极开展“班级书架”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外阅读资源,班级书架可以为班内学生实现阅读资源的共享,也可以成为学校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的中转站,同年级的不同班级可以进行班级书架图书的互换,便于学生可以获取更多优质的阅读资源[2]。

(二)合理安排课外阅读时间

学生的行为习惯形成需要教师的不断引导,教师不仅需要关注学生的教材内容学习情况,同时还要在教学计划中为学生预留一定的课外阅读实践,组织每周一次或者两次的课外阅读学习和交流活动。在课外阅读学习和交流活动中,可以通过教师的引导、其他同学的带动,使学生将课外阅读重视起来,并利用交流过程,深化学生对于阅读内容的理解,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学习活动,能够在与老师交流、与同学交流的过程中侃侃而谈,建立学生的自信心和信念感,有利于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

(三)对学生进行优质读物的推荐

当前文化市场中充斥各种类型的青少年读物,读物的文本质量也参差不齐,很多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读物的选择时会无所适从,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优质读物的推荐,以保证学生能够获取高质量的课外阅读读物,避免由于文本质量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造成影响。如针对中年级小学生可以推荐《千家诗》、《绿野仙踪》、《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等读物,针对高年级小学生可以推荐《狼王梦》、《绘本聊斋》、《三国演义》等读物,便于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四)发挥家庭教育对于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培养的重要作用

家庭教育理念对于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也具有直观影响,教师要重视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引导家长能够支持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和监督,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等,摆脱智能手机、电脑等科技产品对学生假期的束缚,让学生能够自觉阅读、爱上阅读,以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3]。

结束语:

小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积累阅读素材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同时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学校与教师可以通过创设良好的阅读条件、合理安排课外阅读时间、对学生进行优质读物的推荐、发挥家庭教育对于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培养的重要作用等途径,促进学生课外阅读行为习惯的养成。

参考文献

[1]李士方.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 [J].语文教学与研究(大众版),2017,(7):110.

习惯养成的重要性范文3

【关键词】农村小学寄宿生文明生活习惯养成

农村小学寄宿生文明生活习惯的培养,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课题。由于受农村环境及一些不文明习惯的影响,农村部分学生自制力较弱,独立性不强,学习生活中缺乏主动性,只是被动的接受管理。如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吃零食现象尤为严重,卫生习惯较差,随处乱扔垃圾的现象时有发生、脏话也时有耳闻。因此,强化对农村小学寄宿生的管理工作,促进其养成文明生活习惯,是农村小学寄宿制学校应该着力解决的问题。

1.开展文明生活习惯养成月主题活动

1.1设计活动计划,营造教育氛围

农村小学寄宿生的生活习惯,是从小养成的,深受社会、家庭中等一些不良现象及行为的影响。所以,对学生进行文明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活动,可以以德育活动为突破口,在学生中开展文明生活习惯的系统教育活动,强化学生的文明生活习惯养成意识,促进学生文明生活习惯的内化。如学校可以设立十个文明生活教育主题活动。二月可以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活动,三月进行文明节约教育活动,四月进行尊重师长、孝敬老人教育活动,五月进行卫生文明习惯养成活动,六月进行安全自护教育活动,九月进行珍惜时间、勤奋学习教育活动,十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十一月进行感恩教育活动,十二月增强体质教育活动,一月开展诚信教育活动。这些活动要重实效,结合小学生的特点落实到每个细节,形成浓厚的文明生活习惯养成教育氛围,促进学生文明生活习惯的养成与内化。

1.2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开展生活文明习惯养成教育,要形式多样,注重实效。在十个月文明习惯养成主题教育活动中,学校政教处可以亲自抓这项工作。政教处围绕每个月开展主题活动的内容,设计活动计划。通过主题班会让学生了解生活文明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通过演讲比赛,让学生谈认识、说感受;通过周一国旗下讲话,强调文明生活习惯对于人生成长的重要意义;通过手抄报等比赛使学生的生活文明习惯得以内化。

1.3持之以恒,常抓不懈

寄宿小学生的文明生活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要从日常抓起,不能松懈。班级要以落实活动为载体,认真研究新形势下做好寄宿小学生文明生活习惯的新策略。

2.加强农村寄宿学生文明生活习惯养成的课题研究

2.1根据实际,细化课题研究

在课题研究之初,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对学生生活习惯的现状进行调查问卷,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具体分析。通过调查问卷可以发现问题,如学生的举止文明、卫生、礼仪、安全等方面存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细化课题研究,可以将该课题细化为若干个子课题,力求课题研究的全面、深入与实效。为了进一步巩固学校文明生活习惯养成主题月的成果,学校领导应该与全体教师合力,开展小学生文明生活习惯养成教育课题。以这个大课题为主干,可以分为几个子课题。如可以划分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尊师敬长文明习惯养成教育、勤俭节约习惯养成教育、卫生习惯养成教育、感恩养成教育等等。这些课题都是针对学生问题进行设计的,有利于在学校开展的文明生活习惯养成教育活动中进行切实探究,使研究更富有成果。

习惯养成的重要性范文4

一、目标与内容

“十个一”项目内容包括一分钟新闻、一分钟队列、一分钟阅读、一分钟宣讲、一分钟练字、一分钟曲艺、一分钟锻炼、一分钟家务、一分钟公益、一分钟日记。目标在于帮助学生从每天一分钟开始,从一到十,逐步养成各项良好习惯,为终身发展奠基。

二、过程与方法

为促进项目的有效实施,学校确立以“校长室――德育办――班主任”“学校――家长――孩子”层层落实的管理网络。

1.抓制度育人,为习惯养成奠定坚实基础 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所以,项目伊始,德育办就制定了《遥小好习惯之星评比细则》,明确奋斗目标、评比内容、评选方法。并在全体教师会议上宣讲,要求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将学生“十个一”好习惯的培养有机融入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

2.抓阵地建设,为习惯养成创设良好氛围 为发挥隐性教育因素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作用,学校一方面加强了校园网络、橱窗等“十个一”专栏建设,另一方面在班队文化建设过程中,发挥集体智慧,要求各班结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十个一”内容等,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班级实际情况等创编自己的班级公约,创建自己的特色队角,特色专栏。例如我校在班级文化的创建过程中,除了将传统的“书香点点(图书角)”“墨海泛舟(书法角)”“星光灿烂(成果栏)”等加以保留,还要求各班在黑板醒目的左上角增设了“新闻广角”。每天,同学们可以通过这个窗口了解国际国内的大事要闻。这对学生养成“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关注社会的好习惯起到了一定的引导作用。

3.抓活动体验,为习惯养成扬起希望风帆 习惯是一种长期形成的思维方式、处世态度。它是由一再重复的思想行为形成的,具有很强的惯性,像转动的车轮一样。据专家研究,良好的习惯必然在有意识的训练中形成,不允许也不可能在无意识中自发的形成。为了帮助学生养成“十个一”好习惯,学校通过“知、比、学、练、查、评”开展了“好习惯我养成”特色教育活动。

“知”――知内容。要培养一个好习惯,首先必须要知道它的重要性,因为只有明白了它的重要性,才会有养成这个习惯的强烈愿望。所以学校利用国旗下讲话、班队、思品等课程,广泛宣传“十个一”内容,让每个学生了解“十个一”好习惯养成的意义所在,并要求每个学生熟记于心、脱口而出。

“比”――比差距。要求每位学生对照“十个一”内容,看看自己已经拥有了哪些好习惯,还有哪些好习惯需要养成,从而找出自身需要努力的方向。

“学”――学榜样。学校充分发挥校内小记者的作用,挖掘校园里的“新闻小达人、守纪小标兵、读书小博士、小小演说家、小小书法家、歌唱小百灵、健身小巨人、家务小能手、环保小卫士、未来小作家”们。然后利用每周一升旗仪式、校园网等平台,广泛宣传“好习惯达人们”的优秀事迹,为全体学生树立学习榜样。

“练”――练内功。我们知道,人的习惯实现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它像一棵大树一样,有干、有枝、有叶。因此,培养好习惯,需要明确目标,有针对性、有步骤地去培养。“查”――查不足。学校通过学生天天自查、学校周周展评、家校月月反馈,时时关注学生习惯养成情况。“评”――评先进。学校以“好习惯之星”为激励手段,实施多元化,多角度的激励性评价,从而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4.抓家校合力,为习惯养成提供有力保障 实施习惯养成“十个一”项目,为了取得家长们的配合,学校给每位家长发了一封信,帮助家长认识习惯养成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明确“十个一”内容及家庭关注重点等。并通过邀请专家讲座,让家长明白:家庭是习惯的学校,家长是习惯的老师。在孩子好习惯养成的道路上,家长必须以身作则,为孩子做出榜样。同时通过家长会、校信通、QQ群等平台及时交流孩子学习和生活等习惯的养成情况。

三、成效及思考

“每天十个一,养成好习惯”项目实施以来,发生在学生身上的变化显著,令人欣喜。在每天“一分钟新闻”中,同学们的眼界得到了极大的开阔,由校园人向社会人迈进了一大步;在每天“一分钟队列”中,同学们学会了坚持,强化了组织纪律观念;在每天“一分钟阅读”中,同学们畅游书海,学会了静心,增长了知识……同学们在“每天十个一”中修身养性,奠基未来。

不过我们也清醒地看到还存在的问题:

1.虽然“十个一”好习惯项目在学校大力推进的时候同学们的身上呈现出了积极向上的可喜变化,但我们的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容易出现反复。

2.个别班级对“十个一”好习惯养成教育的实施执行力不够或不能持之以恒,所以班与班之间成效存在差异。

习惯养成的重要性范文5

养成教育是教学质量提高的方式之一,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可以促进学生健康持续的发展。对初中生而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有效的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确保学生健康个性心理的良好发展,能够更好的适应学习、生活的发展需求。同时,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会终身受益。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1.目前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存在的问题

通过研究调查分析,目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学习习惯普遍存在较多的问题。首先,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表现不够理想。学生普遍存在自控能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没有动脑思考的习惯。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只能维持在15-30分钟左右,提问时不认真思考,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不高。其次,学生课后作业质量较低。初中语文的课后作业大致包括日记、作文、练习册等,其作业的错误率较高,有的甚至出现抄袭现象。另外,学生学习效果较低。根据学生平时的课堂表现以及作业测验分析,部分学生对语文基本知识(包括字、词方面的各种知识)掌握程度较低,其听说读写的技能掌握不够全面[1]。

2.加强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的措施

2.1 加强教育,提高学习习惯的认识。目前,大多数初中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主要是由于没有充分认识到良好习惯的重要性,不够了解良好的学习对学习与生活的作用。因此,教师应加强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以便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习惯的重要性。例如,教师可以在讲授人教版《伤仲永》以及《孙权劝学》两篇课文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提前预习,大概了解两篇文章的异同之处。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对这两篇文章的讲解,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即使拥有再高的天赋,如果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会像方仲永一样,最终变成一个碌碌无为的人。即使没有较好的天赋,像吕蒙一样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可以备受器重。通过上述例子可以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并急需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2]。

2.2 加强学习习惯养成的指导。教师在着重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时候,还需要明确哪些习惯是需要努力养成的,并在养成教育的过程中,教授学生习惯养成的方法与途径。例如,在做笔记习惯的养成教育中,教师可以教授学生一些记笔记的技巧。在课堂记笔记的时候,由于大多数是教师口头讲述,学生在记笔记的时候不可能将其一字不落的记录下来,需要适当的选择笔记内容。记录的内容包括:教师重复强调,指明为重点知识内容;课文中的主要提纲;主要内容、主要表达精神的话语;文章中出现的数据以及例子;关键词语以及句子等。另外,还需要根据学生学习特点以及心理状况,适当的教授学生各种学习方法,以便促进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2.3 激发学习兴趣,养成良好学习习惯。通常而言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在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的过程中,还需要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来促进学习习惯的养成。首先,教师在教学方法的选用方面,需要确保其富有新颖与趣味性,能够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3]。例如,教师在讲解《紫藤萝瀑布》这一课时,首先让学生提前预习,大致了解文章内容。课堂上通过多媒体将紫藤萝瀑布的图片或视频作为背景,吸引学生的兴趣。另外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图片展现宗璞笔下描写的紫藤萝景色,并让学生根据图片试着描写紫藤萝景色,再与课文描写的紫藤萝景色对比,分析与学习宗璞的写作技巧和运用的修辞手法。从而加深学生对《紫藤萝瀑布》这篇课文的印象,更加了解这篇课文的意境美。另外,在讲授《社戏》、《藤野先生》、《故乡》等鲁迅先生作品的时候,让学生提前预习,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教师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对鲁迅的生平和背景进行详细的介绍,加深学生学习印象,以便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鲁迅先生的作品。另外,教师可以使用典故教学法,讲解《皇帝的新装》、《愚公移山》、《桃花源记》等,可以让学生复述课文内容的背景或者讲解小说中以及传说中的精彩片段。通过各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在潜移默化的学习环境中,让学生养成预习、复习、阅读的良好习惯。

2.4 分类别训练。语文学习习惯的种类较多,在对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的时候,需要全面考虑到各种学习习惯的养成。首先,促使学生养成细心观察事物的习惯。通过观察能力的培养,可以促进学生发散思维,确保思维模式得到较好的发展。语文知识的涉及面比较广泛,其中自然、科学、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等都是语文学习的资源,教师需要通过让学生观察社会生活,观察周围的人、事、物等,将其有价值的素材记录下来,可以提高学生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写作能力。其次,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语文阅读不仅局限于课堂阅读,还需要加强课外阅读。由于语文涉及到的知识面比较广泛,要想学好语文就需要了解各个方面的知识点。因此,需要通过阅读来提升自身的语文视野。教师可以教授学生精读、浏览以及略读的方法与技巧。同时,还需要养成良好的查阅资料与朗读背诵的好习惯。在预习课文的时候,通常会遇到生僻字词以及不了解的知识,通过查阅字典以及各种资料加强对文章的理解,以便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同时,针对课文中的好词好句,经典谚语、格言等,可以加强背诵,提高自身语文内涵,并将其充分应用于写作当中,提高语文运用能力。

习惯养成的重要性范文6

关键词:学习习惯;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7-0023-01

人们常说,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可见行为习惯与人的性格命运的密切联系。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培养小学生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1.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必要性

1.1素质教育的要求。某种意义上说,素质就是习惯。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不良习惯的克服,意味着学生的素质的提高,因此习惯养成教育就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落实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

目前我们对学习习惯的认识还停留在比较粗浅的阶段,仅停留在一些传统的学习习惯上。平时,我们提到学习习惯,马上会联系到诸如认真书写作业、保持薄本整洁、按时完成作业、及时纠错订正、课前认真预习、课后及时复习等传统意义上的学习习惯。其实,学习习惯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概念,除了刚才所提及的有关课堂学习的一些传统习惯外,诸如学习的态度、学习的方式、学习的方法、学习的策略等都属于学习习惯的范畴。如果说前者仅是学习习惯的初级阶段的话,那么后者就是学习习惯的高级阶段了。初级阶段是基础,固然必须被重视,但如果一味停留于此的话,那就不利于学生将来的终身发展。我们必须大胆拓展对学习习惯的认识,把它适当提升、发展,以更好地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为我们的教学服务。

1.2学生发展的需要。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在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上往往是零碎的,不成系统,随意性很大。年级之间缺少必要的衔接和过渡,学习习惯的年级特征不明显,没有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提出更高的要求,没有进行更严格的训练,没有把学习习惯的培养与学生的人格形成联系起来。由于上述诸方面的交叉影响,导致学生在心理、行为、学习、生活等方面普遍存在着各种不良习惯,而各种应当养成的良好习惯又未养成,严重制约着学校德育工作、教学工作效益的提高,影响着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得素质教育难以甚至无法落实。

2.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理论依据

2.1叶圣陶的习惯说。叶圣陶先生说,我想教育这个词儿,往精深方面说,一些专家可以写成巨大的著作,可就粗浅方面说"养成好习惯"一句话也就说明了它的含义。他还说,德育,就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智育,就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育,就是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叶圣陶先生教育论著中关于习惯养成地位和作用论述,是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坚实理论基础之一。

2.2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的原理。习惯是长时间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倾向和行为的方式。良好的习惯可以有利于促进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有机结合。它对于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情感和态度等人格水平、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智力水平、健康水平、生活能力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催化剂。而不良习惯则阻碍,危害着学生的全面发展。习惯养成教育既需要正面引导,也需要一定的强制性。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原理对习惯养成教育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指导意义。

2.3《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的启示。《决定》中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应当体现时代要求。尤其是在德育方面,《决定》明确要求 ;小学从习惯养成入手,重点进行社会公德教育,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教育,联系实际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热爱集体以及社会、生活常识教育。要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决定》给予我们的一个重要启示是,必须在习惯养成教育中注入时代的活水。

3.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实施策略

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为使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实施取得实效,学校应坚持"教育科研日常化,日常工作科研化"的原则,建立了教育教学、教育科研有机结合的一体化学校工作格局,把习惯养成教育的点点滴滴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时时刻刻、事事处处,方方面面。

3.1把习惯养成教育纳入学校各项工作的议事日程。学校管理工作,教学管理工作、值日工作、少队工作、校本研修工作、班主任工作,学生路队管理工作乃至于学校总务后勤工作,都对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给予高度重视,各个部门和教师都要结合自身工作的特点,对习惯养成教育提出切实可行的计划安排或相关要求。

3.2反复训练,强化习惯认知。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要长时间反复的练习才能形成,只有反复训练,强化记忆,才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自觉,养成习惯。

因此每学年开学伊始,即要强化学生常规养成训练,各班级在开学后要从"上好课、写好字、排好队、唱好歌"抓起,进行专门的学习习惯强化训练。班主任老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各种规范的同时,要组织学生进行各方面常规的实践体验,以强化学生学习习惯的落实。

3.3星级评价,激励促进。发挥评价的引导、激励、矫正和促进功能,及时对学生的行为表现进行评价,表扬良好的行为,使其得到正强化,并成为榜样示范,对不良的行为进行矫正。在实际工作中,应将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评价纳入学生即时性评价之中,各班级对学生的评价可由班主任组织任课老师和班级干部进行。在课堂即时性评价和课间活动即时性评价中增加促进学生言行规范、文明大方等方面的评价标准,对表现优秀的学生颁发规范星卡,对没有达到基本要求的,扣发规范星卡。通过引入评价机制,引领学生实现自我管理、自我强化,增强学生规范自身行为的自觉性,促进学习习惯养成教育活动实效。

3.4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空间和心理环境。通过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师教育教学方式,形成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通过生动的教育活动、主题班会等活动,建立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良好的沟通渠道,促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和健康成长,有利于学生心理问题的及时疏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