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雕塑设计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校园文化雕塑设计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校园文化雕塑设计方案

校园文化雕塑设计方案范文1

关键词:高校校园;校园文化;存在问题

Abstract:The university campus landscape design is an important carrier of campus culture, the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campus,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public space environmen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because it is not only the campus environment in service, and to a great extent, also affect the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y and sense of value. Through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history of the campus,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university campus landscape design, and the introduction of foreign advanced campus landscap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campus landscape environment. At the same time,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need to be solved in the campus public environment.

Key words: Campu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campus culture;Existing problems

考入的各个高校学生来自全国各地,而高校是非常重要的教育场所,因此高校校园空间环境的建设设计的完善及质量更是显得尤为重要。高校校园的公共空间建设不但有美化环境的功能,而且影响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好的环境能促进他们的成长成才。作为一种独特类型的景观高校校园公共空间环境设计,一般可以大致分为自然景观与校园文化空间环境。自然景观是通常意义上的自然景观,如景观、水体、植物等;文化景观也被称为文化景观,是人们在日常为了满足生产生活物质和精神等方面的需要,在自然景观基于融合的文化特征和构成的景观。而校园文化空间环境的概念理解的是:使用当地设计、充分利用校园的人文景观方法,创建一个特定的文化内涵, 能够历史传承校园公共空间环境。

一、高校校园公共空间环境的重要性

首先, 大学校园文化是指大学发展历史积淀中可以从校园公共空间环境景观规划中有所体现。在西方文化史上的“文化”是指与外部自然环境的变换,使其满足人类生存所需要的。在1871年,泰勒他发表了“原始文化”,点出“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习惯的信托。每个校园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独特的文化积淀和历史回忆。换句话说,许多大学校园都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校园文化的核心精神。因此,在大学校园公共空间环境应该在原有的基础上保护并同时体现出历史、文化、并反映在校园公共空间环境中。使公共空间环境可以起到一个延续的作用,并传达出学校公共空间环境景观的历史意义。例如保留原来的标准象征性建筑、自然景观、公共设施、雕塑等,确保设计风格的整体性和统一性,这样使得公共空间环境有着悠久历史而且充满活力的一个整体。校园文化在校园公共空间景观环境主要体现在构成了校园的各种元素本身,通过特殊的符号语言和形态特征,传达出独特的人文关怀。而大学显示的独特的文化内涵,可以从各个大学校园独有的校园公共空间景观中感到大学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取向。所谓的校园文化是整个大学教育活动的,通过对文化内涵的理解,校园文化可以理解为:其中,物质文化是基础,是学校之形;制度文化是保证,是学校之规;精神文化是核心,是学校之魂。包括使这些特定的价值观和意义体系在校园物质实体。校园文化体现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一所大学的观念取向上决定了大学的建设思路和发展方向,制度是观念的物化表现;物质文化是大学的环境与设施,包括空间结构、建筑风格、自然环境等等。物质文化是价值与审美载体,是一所大学形象最明显的表达。校园行为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动态性能,它存在于校园的环境之中,影响着校园内的生活节奏。行为具有多样性,与校园空间环境是和谐,互相支持,它们构成了现有的空间环境的全部意义。校园文化是大学精神的内涵,是结合大学校园公共空间景观环境设计的一个最密切的方式。

其次“以人为本”的环境建设。校园公共景观设计是为教师和学生的用户和服务。以基本的教学建筑为主,为学生提供学习、交流、照明等功能的完美系统。同时“以人为本”的重点是合理化、生态化的环境建设,为与人际交往提供良好的研究环境与教育环境。只有满足了环境要求,才能建立和谐的校园。坚持持续发展,为教师和学生搭建一个生态和谐校园。校园景观设计应在创新的理念为指导,注重实用功能,注重细节,旨在反映大学文化特色和景观特色的历史内涵。此外,大学校园的整体设计应该能够反映我国的内在精神,注重实用性,注重生态价值。校园景观建设形式应该多样化,应该是根据该校发挥自身优势的特色,打造一个强大的功能和独特的文化认同大学校园。

与此同时,也应该学习和借鉴国外校园景观设计好的设计方案,在国外高校有很多的文化墙。目前国内也有一些大学也有文化墙。它们多以宣传校园文化, 展示学生风采等,提倡绿色环保等等为主题。这不仅已成为在校园中一种独特的文化景观,而且提高了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校园, 学生们在体验景观的同时成为校园景观的实行者。

二、校园景观规划存在的问题

第一:很多高校缺乏公共空间环境的校园。现在,进入大学,大部分都是一个或几个广场,中间或附近有些审美感一般的雕塑。多数都是沿着中心花坛单一乏味的虚线对称。在一些校园里,除了构建复杂无味的教学设施外,其公共空间环境建设就显得重要不足和缺乏,甚至有些学校没有真正进行大学校园环境规划设计。

第二:校园公共空间环境不适合校园生活。例如,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大学校园建筑入口、校园道路交叉口,经常有面板和广告牌,主要是业务广告和宣传,其实起不到对教育学生作用,目前,广告已经成为所有校园环境很难治愈“皮肤癣”。

结语

良好的校园文化不仅是学校综合实力的体现,也渗透在校园环境的每个角落。校园文化氛围通过校园景观传达给学生丰富的文化内涵,使其在汲取科学知识的同时,逐步了解学校的优良传统,尊重历史,感受深刻的文化底蕴,传承良好的学风,将校园文化与校园景观设计更紧密地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大学校园的精神和物质功能,为学生学习科学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创造良好的校园景观环境。

参考文献:

[1]刘滨谊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1999

校园文化雕塑设计方案范文2

所谓场所精神,就是人们所面对和适应的现实区域中所感受到的心理空间和精神力量。因此校园广场活动空间的设计更加注重空间的结构和层次,注重艺术与实践的结合,注重蕴涵的校园文化场所精神的营造。

关键词:以人为本;人文生态;场所精神

中图分类号:R363文献标识码: A

1、广场的前期调研及分析

1.1规划设计背景

聊城大学东邻聊城体育馆,西邻徒骇河。东校区南门广场地势平坦,地理位置优越。靠近学校南门,东邻教学楼,中间是与大门相连接的主干道,西邻专家公寓,北面是办公楼,它是师生休闲、娱乐的主要活动场所。

1.2 设计定位

校园广场作为校园内重要的公共文化设施景观,它不仅仅要满足人的视觉、功能等物质形态方面的要求,更应该注重现代人对于精神方面的追求。本方案本着从功能需求出发,真正做到以人性化。兼顾生态化与人性化结合原则,使用功能与审美功能结合,最终展现一个美观的、生态的、人文的、和谐的校园广场。

1.3设计理念

广场设计理念:以人为本,校园文化,人文生态,活力空间。

小品通过现代材料的应用及现代化设计,体现时代特色;在景观营造上,以植物造景为主,坚持乔、灌、草多层次绿化,坚持环境建设和功能建设同步,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理想的读书治学环境。对于校园环境来说,寓教于景、环境育人更为重要,利用景观元素表达校园学生积极向上、富有朝气气氛。

1.4现状分析

现在南门广场满足基本设计要求,但仍有许多不足。景观空间效果不强,广场太过于空旷,标识系统不强,铺装过于简单。广场人流量相对高的地方,未安置任人休息的椅凳。沿湖岸线,人亲水的参与性不高。只满足了人在景观中的必要活动。没有充分体现人在场所景观中的选择性活动。

2、广场改造方案设计的具体内容及场所精神理论的应用

2.1场所精神理论在平面与空间设计中思考与过程的应用

本方案设计的设计主题是“大学生时代广场设计”根据校园的场地条件和环境特点,强调时代对校园的意义,表达年轻人积极向上的一种人文精神。

本方案采用轴线为主的几何构成手段,形成重点地段的整体骨架。采用混合式构图方式处理了自然式和规则式形态的关系,避免了干扰和分离,并提炼了圆形、曲线元素,表达年轻人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精神。下面是设计方案的一个分析过程:

交通流线分析:本方案共有7个入口,其中主要道路连接了3个主入口,满足相对大的人流同时经过的需求。次要道路连接着4次要入口,满足相对小量人流经过,同时连接着部分景观节点,也起到循环人流的作用。三级道路主要起到连接小型景观作用,疏导少量人流,围合相对私密安静的空间。三种道路,合理穿插在整个景观中,使得整个人流交通井然有序。交通流线的可达性是非常合理的。专家公寓和办公楼的职工和教学楼的学生都能够便捷的到达广场进行娱乐休闲。

功能分析:整个广场景观空间兼具游览、休息、休闲、集体活动等功能。不同的景观节点具有不同的使用功能。入口广场为整个广场景观空间中心,可进行小型的集体活动。小广场、亲水木平台景观、滨水广场,人们在这里能更加接近大自然,参与互动其中。休闲广场是相对半私密的空间,主要提供了休息休闲功能。另外每个景观节点相应位置都提供了休息区域,这也体现出了景观空间的人性化。

2.2场所精神理论在总体布局设计的思考与过程的应用

2.2.1入口广场景观设计思考与过程的应用

根据规划的要求,主入口广场要承担起教师和学生通行的交通重任。并且由于地理位置的重要,主入口广场还要成为学校的一个标志性的构筑物,同时又有观景的功能,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在设计中将中心雕塑的设计成标志性的构造物,具有很好的可识别性。入口中心广场景观设计是本设计的亮点,它位于整个广场景观的核心位置,是人们聚焦、交汇的主要地点空间。本设计在功能上多方面需求上如人流导向、休息场地等基本问题上都充分做到了协调,空间的围合、划分上都形成了丰富的层次关系。广场则采用光岗岩、多种拼花铺装方式,以中心点向四周发散,使得广场中心有着一定的凝聚力。吸引人滞留,休憩,开展课余活动,促进人际间的交往和信息交流。

2.2.2小广场景观设计思考与过程的应用

广场中的流水、文化景墙则在现实意义上向师生展现了学校的历史,历史文化积淀延伸到校园的广场设计中,充满了文化的气息。广场中水是最活跃的自然因素,通过对水的处理,唤起人们对自然环境的联想。去触摸感知它,观看它的波纹,观察水中的倒影和特别的运动以及随光线变化而产生的光影变幻。景墙中的青春活泼的大学生形象布置在草丛中,形成非常有情趣的景观小品,和设计主题相呼应。

2.2.3滨水景观设计思考与过程的应用

滨水景观设计充分考虑到了场所精神的运用和表达。滨水驳岸的风景多,为了能很好的欣赏对面的风景,设计采用了不少的小品设施。小品的设计以功能和景观兼容为目的。景墙的设置,人可做在景墙上享受对面的滨水风景,给人视觉美的享受。

亲水木平台景观是一个与水相结合的亲水平台,增添了人与环境的参与性与互动性,既能得到休息又能欣赏水景。

2.2.4休闲广场景观设计思考与过程的应用

休闲广场是一个半私密的场地,空间的分割借助了亭子,坐凳,花坛。设计得体,给人以舒服感和美的享受。学生可以在这里进行交流活动,还可以在这里看书。汀步的穿插,使学生在观赏风景时能享受其中的乐趣。这种座椅、张拉么都是为学生提供可能休闲的场所,充分考虑了人的使用功能的需求。

2.3 植物与材质配置的思考与过程的应用

2.3.1 植物设计

坚持与周边环境相结合得原则,做到适地种树,在统一基调的基础上,坚持乔木与灌木、常绿与落叶、乔灌木与地被相结合,疏密得当,密度适中。适当点缀花草,构成多层次的景观结构

2.3.2材质配置

简洁洗练为原则,铺地材料与方式,丰富而不杂乱,防滑,方便清洁。通过布局和图案引导人行流线,广场中铺面材质、规格、图案设计都会对处于其中的人产生心理作用。

3、总结

在对聊城大学东校南门广场设计中,本着生态设计、人性设计、美学原则,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基础,以人为服务目标,在满足审美功能与使用功能的前提下进行的,对场地改造,创造出了一片美观的、生态的、人文的与和谐的绿地景观空间。但本方案对景观与文化的结合和地质与气候的因素考虑不到位,有所欠缺。

参考文献

[1]西蒙兹著,俞孔坚等译。景观设计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景观红皮书2-1 华中科技大学 2008

校园文化雕塑设计方案范文3

关键词:35中学;校园景观设计;新中式;北京韵味。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校园的环境设计是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学校特色和校园风格的塑造起到重要作用。现代的教育是希望通过开放的、全面的、互动教学的教育方式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不仅仅是用分数来唯一评价的人,而是具有学习能力、动手能力、社交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人。新的时代背景下,要创造出真正符合时代的校园景观,需要立足场地的现有条件、校园文化渊源,创造具有地域特色并且有活力的现代校园。本文通过对北京三十五中高中部新校址的景观方案设计对当下的校园景观设计加以探讨。

1.项目概况:

北京三十五中学始建于1923年,其前身为志成中学,革命先驱曾任学校董事会董事。在志成精神的激励下,35中培养出了王光英、邓稼先、等优秀人才;现在的三十五中学是西城区的重点中学,2005年被北京市教委认定为北京市示范性高中。作为全区优质教育布局调整的重要组成,北京35中学高中部从现在的金融街整体搬迁到赵登禹路。新址占地4.6万平方米,南到前公用胡同、北到西直门内大街、西至赵登禹路,东与西城少年宫相邻。新址原貌是平房和一些胡同,在拆迁后保留了鲁迅故居和八道湾胡同的原址,还有一些现状树,其中不乏挂牌古树。

2.方案特色:

总理于2009年9月到35中进行调研,提出35中要坚持“三个面向”,更要与时俱进,力争把35中办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现代化学校。这是35中的校园特色也是校园规划设计的总原则。

2.1.挖掘校史文化,传承“志诚精神”

通过整理现状和挖掘历史文化,梳理出三条轴线:文化轴线、历史轴线和蓝色轴线。(见图2-1)

图2-1功能分区图

2.1.1.文化轴线

从西侧主入口砌有“志成”字样的砖雕镂花门洞(见图2-2)开始到铭刻校训的三江石到教师办公楼的北端浮雕长廊(见图2-3)到纪念亭(见图2-4),这条文化轴线是整个校园最开阔的地方(除了操场外),是整个校园的形象空间还是入口的集散广场,也是整个校园里最重要的纪念空间。这一区域既是一个能与阳光绿地接触的公共交往空间又是一个具有凝聚力的校园中心,还是举办各种活动以及校园宣传展示的场地。

图2-2主入口门区方案模型

图2-3浮雕长廊方案模型

图2-4纪念亭方案模型

2.1.2.历史轴线

沿保留下来的八道湾胡同贯穿校园南北的是历史轴线,它迂回约300余米。首先通过不同的铺装提示八道湾胡同的肌理,铺装尽量保留原来胡同里的老砖。在轴线的五个节点上塑有青铜塑像的人物小品体现胡同文化,小品主题有春日风筝、灯杆下的读书人等。通过串联这些生动活泼的雕塑唤起人们对北京胡同的记忆。

通过旧物再利用建立新校园和历史积淀之间的联系,把收集的一些石墩石鼓,置石,石凳,水缸等“老物件”在园中陈列展示,增加京城韵味。

2.1.3.蓝色轴线

还有一条轴线就是蓝色轴线。它沿教学楼东侧长廊脚下的水溪,时而与历史轴线交叠,时而与历史轴线并肩而行。溪流的源头源于纪念亭,水从南侧“鼓”形石雕里涌出来,充满活力,蜿蜒绕到建筑外廊外侧,随空间变化时宽时窄,或遇汀步或石桥,或是化身以水渠。溪中或岸边有一些湿生植物千屈菜等。溪水的终点在北端以跌水影壁作为收尾,流入下沉庭院中间。影壁采用自然石块错落堆叠,创造“缩千里江山于方寸”的山水意境。

2.2.建筑融于自然,创造宜人空间

建筑和环境是有机关联的,建筑外部空间采用与建筑物相同或者类似质地的砖、瓦、石等中国传统材料,作为建筑的延伸和拓展,使得“建筑融于自然”;在建筑内部(如连廊、内庭、步行桥、室外楼梯等)采用一些传统园林的布置手法(障景、框景等)把“园林融入建筑”。

2.2.1.庭院空间

庭院空间散布在校园各处,北侧教学楼的三个内庭,采用中式风格布局和细部装饰,提供矮墙坐凳、自然条石和石墩坐凳。内庭的主题分别为桃花、梨花和石榴,塑造荫下读书,花中漫步的意境。

另两处下沉庭院,由于小气候较好,可栽植老校区的早园竹,配以木质铺地,塑造“绿竹入幽径”的雅致庭院。

2.2.2.屋顶花园

校园内主要有三个屋顶平台可作为屋顶花园提供师生们安静休息、交流阅读的场所。选用一些低矮灌木和开花地被(矮紫衫、黄栌、紫叶李、大叶黄杨等)或者纹样栽植,或者自然栽植,创造一个沐浴阳光、感受自然和放松身心的好去处。

校园的建筑决定了校园的整个风格走向,建筑是青砖、灰瓦、红柱子的新中式风格,布局有开敞活跃的开放空间,也有相对私密的庭院空间,突破了中国传统园林的沉稳有余、活泼不足的弊端,通过置石、景墙、植物的设计创造步移景异、互相掩映的古典园林的精髓——丰富的空间层次感。

2.3.植物造景

在需要规划中,北侧是新中式风格的教学楼,南边是北京传统建筑风格的四合院落作为生活区,东侧是运动场和音乐厅。由于建筑限高,建筑的布局较为松散,建筑分隔出来的空间也较为零碎。而且建筑青砖、灰瓦、红柱子的中国特色与环境对比强烈。所以植物是调和环境和建筑,使风格一致的关键。

2.3.1.因地制宜,北京韵味

场地内保留若干植物,毛白杨、国槐、刺槐、白皮松、海棠、玉兰、石榴等长势较好的可移植再利用。

在植物品种选择上遵循适地适树原则,大量选用乡土树种和传统四合院植物:国槐,毛白杨,栾树,白蜡,元宝枫,枣树,油松,白皮松,玉兰,桃树、梨树、石榴,丁香、早园竹等。乡土树种对环境有很强的适应性,具有缓苗快,长势好,成活率高,养护成本低的优势,能在短期时间内形成绿化效果,还能体现北京韵味。

2.3.2.复式种植,增加绿量

根据空间场地的不同采取丛植、孤植、列植的种植方式。尽可能的大量运用复层种植,通过乔木、灌木、地被的合理配植形成高低错落、郁郁葱葱的自然植物群落,不仅增加植物观赏性,同时增加单位面积绿量,具有更高生态效率。这一点对对于35中校园中狭小零碎的绿地空间更为重要。

3.结论

作为一个用地面积4.6公顷的校园项目,虽然面积很小,但是它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却是让我们花了大量精力进行现场调查、整理资料和方案比选,综合出最终方案。方案通过文化历史轴线的塑造,保留历史记忆、传承文化;同时提供一个现代简洁又人性化的校园,通过对庭院空间、建筑过渡空间、屋顶花园的细致设计,真正做到“建筑融于自然”;在保证活动空间和消防通道的基础上,尽量挖掘绿地面积,结合建筑的结构功能设计屋顶花园,增加竖向绿化,最大限度的弱化建筑青灰色硕大的身影;充分利用植物材料创造自然生态空间。虽然现在还没进入园林施工阶段,但希望将来建成的35中学新校园是一个吸引人的,有感染力的,具有中国特色,潜移默化育人无数的新时代校园。

参考文献:

刘钱健,《建筑外环境设计》,同济大学出版社,2001。

陈孝青,“校园环境的生态景观规划模式探讨”,中国园林2002年03期。、

“北京第35中学学校介绍”,35中宣传册

“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新校区景观概念设计方案”,北京创新景观园林设计公司方案设计说明。

校园文化雕塑设计方案范文4

关键词:高校新校区;规划设计;指导思想;步骤;回顾反思

中图分类号:G4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3)01-0246-02

20世纪末,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步伐不断加陕,同类型高等院校的合并调整加速,我国高等院校迎来了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

在高校扩招的形势下,很多本来被拒之于高校大门外的学子圆了大学梦,但随之而来的是教育资源的严重不足,校舍面积尤其是教学、实验用房和学生宿舍严重不足。为了满足办学要求,高校不得已只好将部分学生安排在校外住宿,给学校的教学、管理和学生生活带来诸多困难,严重制约着学校的发展,开工建设新校区成为高等院校的必然选择。

2003年初,广东省在广州市番禺小谷围岛规划建设大学城,同一时期,在河北廊坊、江苏南京江宁区、陕西西安长安区,分别集聚了大批高校集中建设新校区。大学城新校区的建设成为各高校调整专业结构、扩大招生规模、提高办学质量、创新管理模式、建设一流高校的重大机遇,极大地缓解了各学校的办学压力,吸纳了数以万计的学生,改善了各类学校的办学条件。

全国各地区、各类型高校开工建设新校区至今已有十几个年头,绝大多数高校的新校区已投入使用,通过已建成的新校区,我们看到了特色鲜明的校区规划,风格各异的建筑体型,独具匠心的校区绿化铺装,神态各异的大门、小品、雕塑、景石等。每一所新校区都给在读的学生,以及家长、外来参观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给入驻使用的教职员工提供了比较舒适的学习工作环境。

这一个个美丽的校园,使我们每一位从事新校规划建设的参与者都有一种成就感、自豪感,当然,也有一些遗憾和不足,值得回顾、反思。一、新校区规划建设的指导性文件

1992年5月,原国家建设部、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家教育委员会的《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建标1992]245号)(以下简称“92”指标),是我国大学进行校园建设的指导性文件,是教育部门和相关建设主管部门审查大学校园建设的标准。

目前“92”指标已颁布施行近20年,是我国普通高等学校进行基本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在大学扩招、新建新校区的热潮中,“92”指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新校区规划的指导思想

在各校选址建设新校区时,均会根据各自所处的地域、专业类型、校园文化特色提出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

1.体现本校的专业特色,根据各学校的定位、发展规模、发展方向,在制定校园规划委托书、任务书时,力求高起点、高标准,既体现出时代特色,又具有超前意识。力求做到功能齐全、布局合理、使用方便,将新校区建设成为现代化、网络化、同林化、生态化的新型校园。

2.充分利用征地所在位置特有的地型地貌

根据校区选址所在的位置,充分利用这里特有的地型地貌,科学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建筑以多层为主,使建筑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3.体现与时俱进的现代精神与意识

新校区规划既要体现与时俱进的现代精神与意识,又体现所在城市浓厚的文化底蕴、历史韵味,同时体现院校的特色,设计典雅大方。主要建筑如大门、教学楼、图书馆、行政办公楼、体育馆等建成标志性建筑,整体校园规划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4.在规划设计中强调以人为本,强调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并重,重视历史文脉。建筑风格体现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的有机统一,努力营造适应现代教育模式和充满人文气息的大学校园。

5.崇尚生态原则,环境建设考虑多层次的绿化,使点、线、面相互结合,在整体协调上突出重点,适当点缀人文景观,给广大师生员工营造一个美丽、自然、生态化的可持续发展的新校同。

上述指导思想只是提供了学校校园规划的总体思路,具体的实施有待于规划设计单位用具体的方案来体现,但提出规划的总体思路必不可少,这是委托单位与设计院进行沟通的必要环节。三、确定校区规划方案的成功经验

1.招标公告

在各大媒体上公开招标公告,邀请有实力、有业绩的规划设计单位参与,经过实地考察及筛选,确定规划设计入围单位。

2.方案竞赛、评审

按照方案竞赛的方式筛选优秀方案。提出公正合理的规划设计竞赛方案,拟定规划委托书。为保证规划方案评选的公开、公平、公正,在制定评审方案时充分尊重建筑设计专家及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评审意见。邀请高校、规划设计院的知名专家教授,以及规划、建设单位领导组成专家组,对设计方案进行评审。请专家对各方案进行排序,提出推荐意见;提出新校区规划设计的技术要点及修改意见,归纳出总体规划设计思路。

3.民主评议、全校公示

在学校内部召开专题报告会,邀请各家规划设计单位分别介绍各自的设计理念思路等,全体教职员工参与规划评选,民主评议投票。同时,在校内设置专门的展室,将设计方案予以公示。全校师生充分自主发表意见,填写意见表。在专家评审、民主评议、全校公示的基础上,评定各方案的获奖等级,确定规划设计的中标单位。

4.由中标单位结合专家评审意见对参赛方案进行优化,经学校确认后报规划部门审批

按照上述程序评选拟定的校园总体规划方案,充分尊重了设计院的设计思想,吸取了专家的评审意见,听取了本校教职员工的意见反映,执行了规划审批部门的政策规定,通过实践操作被认为是一种比较成功的做法。

四、若干思考

通过参与新校区建设,我们高校基建部门每一位从业人员都觉得责任重大,重任在肩,每一项工作对于我们来说都是崭新的课题,如何才能高效工作,不走或少走弯路,通过近十年来的实践,以及校区投入使用后使用部门的评价、社会各界的评价,在做好校园规划设计方面的以下几个方面提出问题,与业界同仁共同探讨。

1.领导重视,群众参与是做好规划设计工作的关键

从新校区选址工作开始,学校都会成立新校区建设领导机构,校领导班子成员亲自参与新校区的建设工作,对遇到的问题公开讨论,集体研究,在民主集中的基础上拍板决策。

同时让广大教职工积极参与到新校区建设工作中,取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也很关键。新校区建设投资额大,建设周期长,关乎每个职工的切身利益,从选址到总体规划的方案评审,群众时刻关心建设进度,为新校区建设出谋划策。

2.提前了解规划有关政策法规,避免方案多次调整

在总体规划方案招标前期,尽可能多地了解选址区域的城市规划方案,了解周边路网、交通、通讯、电力资源规划状况,特别是现状与未来规划的异同,为规划单位提供详细资料,避免已定稿方案与城市规划冲突,修改方案必然会花费时间及精力,耽误校区建设的宝贵时间。

3.校园规划风格的确定

在确定新校区总体风格时争议最多的仍是建筑风格的传统与现代这一话题。

传统现代如何体现?一些人提出,新校区不是对本校传统风格的延续,应该很好地展示新校区现代化的一面,传统校园形式会限制新校区的发展。有的专家则认为,要体现传统就应严格遵循古典传统建筑固有的风格和特点,如比例、尺度的把握,色彩的选择,校园内的建筑应该特别注意一些细节的到位。

个性统一如何协调?各家设计单位做出的新校区设计各有特色,各校体现自己的特色值得鼓励,但须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做到既有个性又互相协调。

校园文化雕塑设计方案范文5

关键词:校园规划;建筑设计

Abstract: This article describes a teaching area planning and building design process, combined with the existing situation, take full account of the combinat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equence sense and direction sense, take the design techniques of simple, modern to meet the variety of functional requirements of campus, and embodies the unity of the regional, cultural and times.Key words: campus planning; architectural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项目概况

该校区西面为高速公路,东面1km外为铁路。该工程占地面积超过20万m2,均为学院原有教学用地,地势平坦且地形规整,属6度地震区,按7度设防。根据附近工程的地质勘探资料,大部分土质为第四纪花岗岩风化土,自上而下分别为素填土层和粉质粘土层。市内雨量充沛,河流众多,故场地地下水资源较丰富,水质分析结果表明地下水对混凝土不具腐蚀性,但对钢结构具有中等腐蚀性。

2总体规划布局设计

2.1非对称式自由布局构筑空间风貌

从校园主校门引出的主轴线,将入口广场、图书馆、教学楼、400m标准田径场、学生宿舍和综合楼等连接起来,如图1所示。校园南部入口广场结合图书馆、喷泉和田径场形成校园礼仪性、标志性的空间场所;主轴线东侧布置3座教学楼,以连廊相连,相互衬托,形成校园最重要的建筑和全校空间序列的(如图2);轴线北端的学生宿舍和综合楼围绕成院落式广场,3幢宿舍楼呈行列式东西向规则布局与造型活泼自由的综合楼形成对比,整个校园在空间上以综合楼为核心,统领全局。

图1总平面布置     图2教学楼连廊设计效果图

  2.2轴线营造空间序列

本工程总体规划既采取了传统的轴线非对称布局手法,同时也采用了绿化的自由式构图和非对称式布局。规划设计方案形成2条轴线,其中南北主轴线以一条串连教学区、宿舍区、配套服务区和体育运动区,且南北走向的道路形成;东西次轴线则从校园北入口开始到综合楼结束。南北主轴线两侧建筑采用非对称布局,南侧为图书馆,西侧为宿舍区,西南侧为体育运动区。整体空间布局结合主轴线和基地形状有机结合,既体现了校园空间的序列感和方向感,又融合了时代气息,融理性与典雅浪漫人文气质于一体。规划两轴线联系各功能建筑形成张弛和疏密的形式对比,产生了丰富的空间张力效果。

2.3功能规划分区

规划结构形成“两轴四区”的结构形式,“一轴”指校园的南北主轴线,为校园主要交通路线和主要景观路线;“二轴”指校园的东西向次轴线,为校园的次要交通路线及连系4个功能分区的实用性景观路线;“四区”分别指教学实验区、体育活动区、办公配套服务区和生活宿舍区。

整个校园以动静区分、内外有别为原则进行合理的功能分区,其中教学楼、图书馆、实验楼等主要教学中心结合主入口设置于场地东南部,体现了校园以教学实践为中心的教学思想;400m标准运动场位于场地西部,紧邻广清高速公路,给整个校园提供充足的绿化景观资源,促进校园人文气息和生态环境的融合,也使教学与宿舍楼与校外高速公路之间相隔更远,以减少噪声干扰;学生宿舍内设置学生公寓和学生活动中心等设施,宿舍楼底层架空,满足非机动车停车需要和有利于宿舍楼之间的通风。学生宿舍区西侧布置综合楼,与教学楼三者相互围合成广场空间,综合楼高18层,设有4层裙房,内设食堂和小礼堂,塔楼内安排行政办公室、教师周转房、教师活动中心、老干部活动中心、会议报告厅等设施,形成校园对外展示的标志性建筑,如图3所示。

图3综合楼设计效果图

校园道路采用局部“人车分离”的T型交通结构,以1条7m宽的南北向道路与场地东南侧20m宽的城市道路相连接,构成校园南入口;7m宽的东西向道路与基地东侧红线宽20m城市道路相连接,形成校园北入口。教学实验区、后勤办公区、宿舍区均设有环形道路,以满足消防及平时使用需求。本工程按规划要求还配套有停车场库,设有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位分别为180个和2400个。

2.5绿地景观系统

校园绿化采用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地系统,集中的公建附属绿地几何化构图的精心布局,与道路两侧的绿化带相互渗透,形成隔而不断、相互借景的校园绿化体系。在绿化设计中使点、线、面状的绿地相互结合,形成点上成景、线上成荫、面上敞开的校园绿地系统。全区公共服务设施附属绿地约2万m2,学生人均绿地面积约6.6m2。

“面”状绿化―――即校园绿化与城市绿化共享,田径场内的大面积绿地和高速公路东侧的树木隔离带凝聚成校园空间独有的形式美感与场所精神;“线”状绿化―――即道路绿化形成与校园共生的“线”,主轴线与教学楼为弧形的水体,显现校园绿化的脉络,同时也产生了步移景异的观景效果。

“点”状绿化―――与空间相融的“点”状绿化触角般地渗透到各分区组团节点中,如花坛、喷泉、雕塑、小品、广场林荫小道校门入口等,从整体到局部创造出一系列丰富的景观环境,使校园充满生机与活力。

2.6分期建设规划

由于该校园建设的特殊性,总体布局必须具有“弹性生长式”的特点,为校园分期建设做好准备,教学楼和宿舍楼(如图4)均采用行列式布局,相同功能楼间以连廊相接,便于今后招生规模扩大后进一步跟进和完善各项硬性设施。宿舍楼可视招生情况分期建设;综合楼裙楼食堂为首期项目,而塔楼则规划为二期项目,故建筑设计在布局和结构上作了处理以便于两者分期建设。图书馆大楼将视建设资金情况确定其建设时序的近远期,近期如资金不完全到位则该位置可作为学校入口空间的小游园。

图4宿舍楼设计效果图

3建筑单体设计

3.1设计理论依据

校园建筑设计应考虑其功能价值与美学价值的统一,即经济合理实用,并达到建筑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三者的统一,建筑地域性是本体属性之一,传统建筑和聚落与所在地区的自然生态维持着朴素、静态的和谐,从而造就了世界各地的地域建筑文化,因此本设计方案着重体现南方建筑的设计特点。

3.2建筑风格的确定

本工程建筑设计以白色墙面为主加以少量的橙红色,并采用淡蓝灰色透明玻璃,从形体到色彩设计都具有现代建筑的气息,使整个建筑形象既不张扬新奇又富有现代感,和谐地镶嵌在优美环境中,使建筑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建筑物大部分采用接近南北向布局,避免了南方特有的太阳西晒的不良影响,建筑南立面利用细部构造如走廊、阳台、水平遮阳板、综合遮阳等以降低太阳直射或暴雨等不利影响。综合楼立面上统一设计预留了分体空调安装的位置。建筑平面采用外廊设计,主要使用房间南北开窗,有利于自然通风和节能,白色墙面也具有一定的隔热作用。教学实验楼与宿舍楼平面布局采用单边走廓形式,有利于通风采光。外墙主要铺以高级外墙砖。

3.3平面布局

⑴综合楼:由于内部使用功能多样,包括食堂、厨房、后勤、礼堂、医疗、办公、多功能厅等,故其平面布局设计应重点处理各功能的出入口关系,将办公部分出入口设在正南侧;食堂就餐出入口设在东侧;礼堂主入口设在东北侧;厨房员工出入口设在西南侧;厨房货物出入口设在西侧。

⑵教学实验楼:将4个出入口分别设在西到北侧的弧形面处,所有教室和实验室均有连廊及内走廊连通,即使在烈日或暴雨下均可便于到达任何一间教室或实验室。

⑶图书馆:将其设在教学实验楼南侧并相连,主要出入口设在南侧,特有的圆形大堂方便师生互相交流,敞开式书库及同一空间内的阅读台椅更令师生们流连忘返。

3.4首层架空、连廊、观景平台、风雨廊设计

校园建筑应力图营造以人为本的体现当代校园文化精神的美好环境,因此我们最大限度地开放底层空间并利用现有地形设计地下室,让底层空间具有传统开放的交流功效,让绿化相互渗透,让地下室间得到充分利用,作为停车库、设备用房和人防工程使用。宿舍区首层架空为校园公共活动提供了活动的空间,兼备自行车停放,吸引学生参与交流,促进校园学习氛围的形成。

4结束语

校园文化雕塑设计方案范文6

   环境卫生工作计划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校的环境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创建“绿色学校”的工作迈出了实质性的步子,20xx年12月,我校经过近一年的努力,顺利地通过了区级绿色学校的评估验收。同时马不停蹄地投入了申报市级绿色学校的创建工作。在上学期,有取得了一系列新的成绩,更使我们对争取通过市级绿色学校的评估验收充满了信心和干劲。在本学期,我们将进一步加强环境教育,推动学校的各项工作。

   一、指导思想

   环境教育是一项基本国策,也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为纲要》,以此为学校环境教育的指导思想,继续高度重视创建“绿色学校”工作,把环境教育作为重点来抓,进一步加强领导,努力形成立足于学校,渗透于课堂,服务于社会的环境建设模式。

   二、主要措施

   本学期,我们将巩固上一学年度创建成果的基础上,采取扎实有力的措施,在环境教育的实效性上做文章,逐步把环境教育引向日常化、持久化。

   1、突重点:渗透于课堂

   首先,各个学科的老师继续注意梳理各科教材中环境教育的渗透点,并初步形成系列。对各个学科,尤其是社会、自然、语文等几门学科的环境教育内容,都要做好有关环境教育知识的梳理,形成学科渗透环境教育的序列。同时,鉴于过去“创绿”工作实践中的教训,要求各学科教师能及时地把与环境教育相关的教案进行整理汇总。其次,各科教师要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渗透的有机、有理,提高环境教育的实效。做到“三个注意”,即注意学生的认知规律,注意知识的科学性,注意课内外结合。本学期将组织教师开展学科渗透环境教育的征文活动,引导教师研究环境教育,钻研环境教育,使环境教育与各学科教学有机地融为一体,避免为检查而刻意进行环境教育、生搬硬套的做法,使环境教育做到“润物细无声”。

   2、抓关键:寄寓于活动

   我们将立足与校园,适当走出校门,继续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强化环境教育,从而不断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努力提高学生的环保能力。特别是利用具有纪念意义的纪念日,开展活动。每年的纪念日都有一定的主题,校团委、大队部、学生会要积极组织学生开展有关活动,如专题讲座、参观调查、纪念活动、模拟场景、征文竞赛等等。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能力。在活动过程中,基于过去一年来的实践经验,本学期要下大力气,加强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指导的全面性、深刻性,力求活动质量和收到的效果更上一个层次,更突出环境教育的实效性。

   3、强熏陶:潜移默化于环境

   过去的一年,我们一方面对已建成的绿化、草坪、雕塑,进行养护,一年四季绿意萦绕,花团锦簇。另一方面,我们舍得投入,在捉襟见肘的紧缺经费中,竭尽所能地节省出部分经费,专门添置了环保宣传专栏,加强了校园的文化环境的建设,用不锈钢制作了环境教育的标语。今年,我们要充分发挥这些校园铭牌的作用,来教育学生爱护环境,做护绿的模范。“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环境教育中,我们的老师要注意以具体的行动来教育学生,以高尚的爱护环境的行为在学生中树立威信,从而营造一个保护环境的氛围,如春风化雨,潜移默化,让学生耳濡目染,给学生以深刻的影响。

   4、攻难点:结合于习惯

   我们要把环境教育与对学生的行为规范的教育结合起来,一方面,要对学生的行为规范提出明确的目标,特别是在校的行为习惯爱护环境、卫生习惯等提出明确的要求,并强化训练,引导学生养成时时刻刻从每一桩小事做起,养成爱护、保护环境的习惯,如“不随地吐痰,不乱扔纸屑,不攀折花木,不浪费粮食”等。让全体学生在环境的熏陶中养成环保的良好行为习惯。并根据我校实际,在学生星级评定中专项加入环保行为习惯的考核标准,把环保作为评定学生日常行为的文明、规范程度的一把标尺。同时,在校园里添置分类垃圾箱,改建垃圾池,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并且,专门设置废电池回收箱,要求学生不乱扔电池。总之,要从每一个细微的环节中都能切实与环境的净化与保护有机地结合起来。政教处要进一步加大力度,组织学生会、班主任等加强对学生行为习惯的检查,做到每天小检查、一周大检查、一月一评比。从而使我们学校一年四季“绿”(草坪等)的常绿,“白”(墙壁)的常白,地面常洁,门窗常净。

   总之,我们要在上级教育、环保等部门的指导下,全校师生积极行动起来,努力把学校的环境教育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努力把学校创办成“绿色学校”。

   环境卫生工作计划

   环境保护,教育为本。加强学校环境教育,是贯彻落实我国环境保护基本国策,提高全民族的环保意识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基础工程,对推进可持续发展、建立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我校要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高度,认识环境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创建工作的迫切性和责任性。务必以创建绿色学校、绿色园丁、绿色小卫士为载体,加大力度,认真落实环境教育。

   一、健全组织机构,使环境教育制度化和规范化

   学校建立由学校校长、教导主任组成的环境教育领导小组。

   结合研究学校双周工作,对环境教育工作,要及时总结,认真分析,落实措施,使环境教育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要充分认识环境教育的重要意义,增强环境教育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要从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高度加强环境教育。做到教师落实,时间落实,内容落实的评价落实,使环境教育成为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之一。

   二、提高环境教育水平,在课堂中渗透环境教育

   要加强实施环境教育课程的师资队伍建设,采取集中培训、教学观摩、论文评比、参观考察等形式,提高师资队伍素质。

   针对各学龄段学生身心和智能发展的特点选择教育内容和创新教育形式,做到有教学计划、有教学方案,并引导学生从身边开始认识环境、关心环境,积极参加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各种活动。要合理安排环境教育的必要时间,确保各年级的环境教育课与环境教育活动每学期不少于2课时。

   各年级组要求各年级选择好每学期2课时的环境教育内容,并撰写好详案。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或班团队活动的,要写好每次活动的设计方案(活动主题、参加活动人数、要求、实施方法)和活动总结。

   三、以各项环保活动为载体,不断提高环境教育课程的实施质量

   为了推进环境教育,提高环境教育课程的质量和发扬先进典型的示范辐射作用。学校将积极开展创建“三绿”(绿色学校、绿色园丁、绿色小卫士)的活动。

   学校以实施高质量的环境教育为突破口,将环境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积极倡导生态文化建设,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组织师生因地制宜地开展形式多样的环保实践活动。

   各年级要组织师生积极投身到“三绿”活动中去,要树立先进典型,并发挥他们的带头作用、辐射作用。要针对自身特点,创新工作,创建经验,为创建市级绿色学术交流作出新贡献。

   四、营造“环境保护,人人有责”的浓厚氛围

   结合“世界环境日”、“世界地球日”、和市、区基层创建等各类活动,开展环保宣传活动,大力营造环境保护的浓厚氛围,努力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各年级定期开辟环境教育黑板报,报导重视环境保护的典型经验,宣传积极开展“三绿”创建活动的先进事迹,大力推进学校环境教育。

   环境卫生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

   为全面贯彻实施国家教委、卫生部颁发的《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精神,切实搞好学校卫生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确保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订以下计划:

   二、工作任务

   1、认真抓好广播操和队列的日常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姿态;

   2、合理安排好学生的课间活动,保证每个学生每天一小时的在校活动时间;

   3、有针对性地开展常见疾病的预防工作,认真上好卫生保健和健康教育课。采取多种方法,减少常见病和流动性疾病的发病率;

   4、协助少先队抓好校园环境卫生管理。

   三、主要工作:

   (一)、卫生工作

   1、划分卫生包干区,责任落实到班级。保持校园环境整洁美观,教室窗明几净。各班做好教室、包干区清扫,要落实保洁,做到教室包干区无纸屑、无垃圾。发现有以上现象,教育学生自觉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营造健康优美的育人环境。

   2、作好日常检查巡视工作。坚持一月一次大扫除,大扫除有重点、有要求,大队部及时检查、记录、公示。检查情况做为清洁班评此依据。

   3、专用教室卫生责任落实到人和班级,要求做到整洁美观。由专用教室负责老师管理日常保洁工作。

   4、继续做好灭“四害”工作,做到工作到位落实。

   (二)学生健康教育、预防保健

   1、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卫生知识宣传,利用宣传橱窗、广播、电视,班队活动课等阵地进行卫生知识宣传,根据不同季节,开展季节性卫生知识教育,按规定开设卫生健康教育课。并做好一年一次卫生测试工作。

   2、加强保护视力的教育,督促近视学生进行治疗。做好本学期期末视力检查,统计入档工作。

   a、落实检查,督促学生认真、正确地做好眼保健操。

   b、各任课老师督促学生养成正确的读写姿势。不拖堂,课间让学生走出教室活动、望望远是保护学生视力重要手段。

   c、后勤服务中心要及时做好教室破损日光灯的更换工作,保证教室照明。

   3、继续做好血防教育工作。

   4、培养学生个人卫生、学校卫生、公共卫生的好习惯,定时不定时抽查个人卫生。防止各种传染病的发生

   5、做好每月因病缺课统计、入档。期末资料整理、入档各项表格上交及小结工作。

   6、开展卫生保健活动、卫生知识宣传活动,做好学生预防接种及学生常见病的防治工作。教育学生注意用眼卫生,认真做好眼保健操和广播操;加强个人卫生教育,进行个人卫生习惯抽查,以养成讲卫生光荣,不卫生耻辱的.新风尚。做好青春期卫生知识、爱滋病预防知识宣教,开展卫生知识专题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