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的核心技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物技术的核心技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物技术的核心技术

生物技术的核心技术范文1

反思这两年多生物教学过程,时刻引起我思索的是:为什么有的课程使用信息技术,收到了极好的教学效果,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而有些课程,使用信息技术反而降低了学习的效率,课堂秩序混乱呢?显然,信息技术和教学整合中存在着一个“适切性”的问题。

一、内容上的适切性

信息技术首先是一种技术手段,如果没有适宜的内容,再好的呈现手段也是徒劳无功的。所以,选择和课程有机结合的信息资源,成为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整合是否成功的重要条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获得信息资源的途径增加,对于一个知识点可能有很多资源可以利用。能否选择最恰当的资源来构成自己的教学内容,是一个教师能否将信息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的具体体现。

根据对成功案例的分析,我总结出:最适宜的内容,总是那些能够触动学生情感和心灵的内容。哪些内容容易触动学生情感,使他们的大脑兴奋起来呢?我初步总结了三个原则:

(1)最能够吸引学生的内容是学生知道一点,但又不完全明白的内容。由于这些内容学生平时就曾思索过,平时就想不明白,现在在课堂上出现,自然激起了强烈的兴趣,会自觉地参与到课堂探究活动中来。例如:在《免疫》课程中,我详细展示了造血干细胞捐献的过程。由于大家本来就知道造血干细胞捐献可以救人一命,但对捐献的过程和危险性存在疑问,这一知识立即引起了学生强烈关注,引发了一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讨论。

(2)即使是很熟悉的教学内容,也要选择特别的角度。我在组织《免疫》一课中有关“艾滋病”的教学时,就遇到了这种现象:很多学生对艾滋病的知识是有所了解的,当他们知道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艾滋病”的时候,立即表现出反感的表情。我对此早有估计,于是不慌不忙地问:“你们知道吗?有这样一个人,他是一个同性恋者,那应该是高危人群吧?但是他和很多高危人群共同生活了20年,他的朋友中有80人死于艾滋病,但是他却没有被感染。甚至科学家直接将HIV病毒注射到他的血液中,他也不会得病。这个人是不是很幸运?”学生瞠目结舌,反感的表情一扫而光。接下来,我播放了自己剪辑拼接的录像片段,片断中通过介绍这种少见的情况,穿插介绍了很多关于艾滋病病毒感染机理、传播途径等教学内容,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3)真正高尚的东西,永远有不可抗拒的震撼效果。在《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课程中,我从网络上下载了《西雅图酋长的宣言》给学生们朗读。那隽永的文字、深沉的哲理和其中蕴含的浓厚的情感足以折服任何心灵,大大超越了文学作品和生物学知识的范畴。课堂里回荡着少有的凝重的气氛,平时最容易嬉笑的学生也被深深感染,课后特意向我索要网址,想把文章保留下来。这一节课也因此而余韵悠长,让人铭记。

二、技术上的适切性

信息技术手段有简单和复杂的区别,但在教学中绝不是越高端越好,甚至不是非用不可。

(1)简单而有效应是选择信息技术手段的原则。在一年多教学实践中,我始终坚持以POWERPNT演示文稿为主制作课件,只有在必需的时候才采用FLASH制作一些动画片断插入其中。采用POWERPNT演示文稿好处在于:操作简单,可以更改,特别适合教师资源共享。实际上,POWERPNT演示文稿使用得好,完全可以获得足够的动画和互动效果。相对地,有些教师在幻灯片的动画和音效上大做文章,结果学生看起来眼花缭乱,听起来刺耳惊心;有些教师追求课件的技术含量,用大量的精力去制作精品课件,却连推敲课程设计理念的时间都没有,实属于舍本逐末。

(2)是否选择信息技术手段应由课程具体内容来决定。在《细菌真菌的分布》一课中,我没有使用任何多媒体技术,而是让学生们自主设计探究实验。由于真正发挥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课堂效果非常突出,成为我任教以来最成功的案例之一。而在《人类对细菌真菌的利用》课程中,我用数码摄像机从各个角度拍摄了我的实验操作过程,经过图像处理后,让学生们观看并找出操作中的错误,我还应用了POWERPNT中的触发器功能保证了信息播放时的流畅和进退自如。整个制作过程比较复杂,但效果绝对是其他传统教学技术所不能替代的。

三、时间上的适切性

课堂教学必须有“留白”的空间,利用信息技术也要遵守人类的认知规律。

生物技术的核心技术范文2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整合;学科改革;教学环境

1、“整合”与生物学科改革

多年来学科改革始终没有停止过。就生物学科来讲,许多省市都进行过各种改革的尝试,譬如一些省从九十年代初期就着手初中教材的改革,引进STS 【1】、BSCS等先进教育理念和教材,在课堂教学中提倡和推进生物学科学方法训练和科学素养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学科能力等 【2】。近十年的教改,不能说没有成绩,一批生物教师在教学观念上有了较新的理念,从而也出现了一些很有新意的研究课和有价值的教法探索。但是,从总体上看改革没有重大的突破,尤其是高中生物教学,改革甚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与当时的整个环境条件有关,但主要还是对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之间的重要关系的认识相对滞后。从学科教学改革的角度看,“整合”有以下三方面的特点:

1.1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变革

生物学是门实验科学,当今生命科学发展迅猛,生物教学随之也融入了许多研究生命本质的问题,传统的教学手段,如挂图、幻灯等,很难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若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使用视频、动画、课件等,就可以产生非常好的直观效果,从而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1.2信息技术促进教与学方式的变革

利用信息技术可使教案的编写从手写到键盘输入,从纯文本到多媒体,从线性结构构思到超文本结构构思。这样不仅提高了教案的质量和实用性,还大大提高教师备课的效率,减轻教师的负担。从学习方式的变革看,信息技术可以在教学中创设逼真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以实现自主性学习。例如,通过一些生物虚拟实验,为学生提供动手和思考的机会,以提高学生分析实验和改进实验的能力。

1.3信息技术可促进师生间、生生间关系的转变

信息技术隐蔽性的特点,可使学生将某些难于公开表达的话,直接与教师、同学进行交流。例如,男女学生各自在计算机上按照教师的设问,搜寻自己需要的信息,并就自己难于启口的问题,通过计算机查寻自身性发育过程中疑惑的问题,同时还可以就某些问题与教师与同学进行交流,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这节课不仅解决了多年来生物教师难以解决的教学实际,同时也充分证明了运用信息技术可实现教学中多年梦寐以求的分层教学和真正平等的师生、生生关系。

2、“整合”的外部条件与内在因素

专家认为:如果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这个大工程比喻为“一张桌子”,那么它需要三条腿――第一条是硬件(计算机和网络设备);第二条是教育素材库;第三条是具有先进教学理念和现代信息素质的教师。每一条腿都是支好“整合”这张桌子的必要条件。

教师必须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我们知道信息技术只是一种教学工具或教学手段,如果教师观念先进,它就可以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如果教师的观念很传统,那么也可能素材、课件就会变为教师“电灌”的工具。由此,除了需要进一步普及计算机及其网络设施外,更需加强的是教师自身的信息素养。

3、“整合”的实践和研究

3.1“整合”的现状

自80年代中期起,就有一些生物教师与电教教师合作,开展CAI的工作,至90年代末,很多省市和地区的学校,随着多媒体和网络教室的出现,涌现出了一批在“计算机辅助教学上”做出了一定成绩的生物教师。但是,当前无论是计算机在教室中配置的状况还是教师在教学中运用计算机的情况,以及教师自身的信息技术理念和素养,都与中央和教育部提出的要求有较大的差距。

3.2“整合”的实践

近年来一些地区的一些中青年骨干教师,积极投入到“整合”这一课题的研究中来,进行不同形式的“整合”探索,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这些课从整合的角度体现了三个特点:

①将微观世界或宏观现象,通过视频、动画等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加强了教学的直观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揭示事物的本质,提供由形象信息到抽象思维的桥。

②分层教学、因材施教,传统教学也曾努力过,但通过实践证实,在学生人数很大的今天,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只有使信息技术成为学习的工具、创新的工具,才能得以实现。

③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带来了更为广阔的探讨空间。

3.3“整合”的环境

现代教育思想的重要一点就是个性化,个性化不仅体现在学生的学习上,同样也体现在教师上,包括每个教师教育活动的方法、风格以至模式。我们需要发挥广大教师的创新精神,通过实践探索验证多种整合模式的设想,进行广泛的交流、探讨,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探讨、分析总结,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应用环境大致分为以下三种:

A、教师使用信息技术为主的演示型教学环境:将素材库、计算机、大投影等作为新的教学媒体,应用于教学。

B、学生使用信息技术为主的自主学习型教学环境:按学习内容它又可分为局域网或网络教室的网络环境和开放式的网络环境。

C、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演示相结合的教学环境:这种教学环境下的教学既能充分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又给学生一定使用信息技术的机会。

当然“整合”课题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它既是一项理论性较强的课题,同时也是实践性很强的课题。在信息技术与生物课堂教学整合的过程中,我们还需在实践的基础上,检验关于“整合”的各种认识,进一步理清观念,不断建设与改善环境条件。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生物学科“整合”的实践,将会更好地推动“整合”理论的不断充实和完善。

【参考文献】

生物技术的核心技术范文3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信息技术;整合

整合是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灵活利用信息技术运用在生物教学中,可改变教学环境,使教学内容直观生动形象,不拘泥教材,扩大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具有多媒体集成性、交互性等特点,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

一、科学地认识什么是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的整合

现在一些老师和学生,对于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教学的整合认识存在着很多误区:有的认为为直接照搬网络上下载的课件上课就是整合课了;有的认为课堂上只要用了多种电教媒体,就是整合课;有的认为在机房上课,网络环境下上课,就是整合课。在此,我们先要认识整合和信息技术,信息与电脑的概念。

(一)整合≠信息技术。 整合是指可联合实施以确保实现共同成果的,我认为生物学科课程整合的关键是教师的教学艺术,体现在如何有效应用学科技术、信息技术、学生的研究学习素质,更好地达到生物课程学习的目标。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它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它也常被称为信息和通信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ICT)。主要包括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

(二)信息≠电脑。 信息:一般来说,信息是指与客观事物相联系,反映客观事物的运动状态,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被发出、传递和感受,对接受对象的思维产生影响并用来指导接受对象的行为的一种描述.从本质上说,信息是反映现实世界的运动、发展和变化状态及规律的信号与消息。信息包括以下几个要件:信源、语言符号、载体、信道、信宿、媒介; 电脑:是一种利用电子学原理根据一系列指令来对数据进行处理的机器。因此,信息技术≠电脑技术,它的范围要宽广的多。

(三)生物科学整合课≠生物多媒体课。 生物学科整合课的定位是生物学科课,不是电脑课,不是信息技术课,不是生物多媒体课,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整合各种手段、方法,使学生自主、高效地学习生物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生物学科的能力,促进学生生物学科素质的提高。 生物整合课与生物多媒体课不相同:生物整合课不仅信息技术手段、方法与学科教学手段、方法的整合,还包括教师教的艺术,学生学的方法,注重学生的认知学习,学习评价,师生沟通。生物多媒体课为教师的“教”提供方便支持。“生物整合课”更是对整个教与学过程的渗透,对整个教与学过程、评价、延伸学习的整合。 生物整合课是生物课,要注重教学内容的拓展探究,学科的特点和功能不能削弱,课就是课,不能上成远程教育。

二、如何上生物学科整合课

生物学科整合是指课堂教学中把课程内容和方法与信息技术、信息方法、信息资源、人力资源有机结合,共同完成生物课程教与学。目的是把信息等各种先进技术应用到生物学科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整理、组合,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焦效应,从而促进生物传统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根本提升,达到实现课程教与学的目标。

(一)认真选择整合的点。 整合是广义的整合,可以是课堂某个环节、某个知识点的整合,不一定是全过程的整合,可以是课堂上不同手段的整合,更不要错误地认为整合就是要电脑,就要网络,要先进的软件,没有电脑就不是整合了。 七年级下册新人教版《消化和吸收》:材料多,素材多,但是消化、吸收很少直观动态的内容,使用flas,数码摄像技术等进行整合,使学生看到人体肠胃的蠕动,消化过程消化液的分泌和消化物的移动等等。

(二)发动学生,精心整合。 整合最简单的目的是为了学生,我们上整合课要引导学生加入整合课的研究行列: 在发动学生方面有很多东西学生是可以完成的:生物标本的采集、收集、购买;生物视频的拍摄;生物图片的照相;生物实验的模拟;生物的调查、数据的分析;生物现象的观察等,都可以发动学生的参与,让学生参与整合。

(三)作为教师要备好课。备课不仅仅要备重点、难点,备学生,还要把知识呈现的手段、方法、时间备进去(何时呈现,怎样呈现,重点内容多几个方式呈现和互动)。 因此,不是整堂课都要用信息技术或者某项技术,其实引导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小组就是很重要的整合手段之一,这就重视了人的资源,重视了以人为本。

(四)选择自己适合的媒体技术。 不要盲目的追求好看,追求很高的信息技术,而要实用,要自己最擅长的技术。目前很多老师都掌握了PPT、flash等较高级的软件的使用,但制作往往要花大量的时间。这就让老师准备一节课往往要花一、两个礼拜的时间甚至更长,很多老师不愿意上整合课。

(五)精用多媒体整合于课堂教学,快速突破教学难点。 俗话说:用得好不如用得巧,但用得巧不如用得精,教学内容是教学的依据,多媒体的使用必须与教学内容相统一。使用多媒体课件是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如果教学难点在课件使用过程中迎刃而解,那么这就是成功的。

三、正确的评价导向

生物技术的核心技术范文4

【关键词】信息技术;生物;课程;整合;途径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把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把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利用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视听结合,多方位刺激教学的一种教育模式。它给我们带来了一套全新的教育教学思想,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改善了教学效果。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在上课前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起来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传统课堂上仅仅靠简单的挂图,色彩变幻等手段来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显然是很不够的,有了现代信息技术,课前通过多媒体播放与本节课有关的动画、录像、图片、声音等,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应用多媒体突破教材的重难点

多媒体课件可以很好地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课堂效率。生物课堂上很多生命现象,生化反应,代谢途径等,教师难以用语言表达清楚,而多媒体课件集声音、图象、文字、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于一体,化静为动,生动有趣,直观形象,虚实结合,可以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在学生头脑中建构理论模型和知识结构,轻而易举的突破重难点。

三、利用计算机技术模拟试验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生物教学离不开实验教学,真实的实验在生物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但有时利用计算机模拟实验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主要用于:

1.由于有些实验结果不够清晰或受到时空条件限制的原因,不能满足教学的实际需求,需教师在真实实验的基础上再模拟予以补充。

2.中学不可能做出的实验,完全可以用模拟实验进行教学。

当然计算机模拟是要有限度的,不可一味地追求,过分依赖模拟,生物科学毕竟是以真实的实验、学生自己探索为主,强调“现象教学”的一门实验科学,计算机模拟只是一个有益的补充。

四、利用internet适当开放学习环境

我们正处于知识爆炸的年代,知识更新非常快,教给学生简单固定的知识的做法早就被社会所淘汰,我们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自我学习能力。在知识上的传授上要遵循大纲,在能力培养上不要拘泥于大纲,我们在教学中要适当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有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这就需要“开放式”的教学环境,“开放式”教学。

1.“小环境”开放教学

“小环境”开放教学仅仅是教师搜寻,整理,综合有关某课题知识、素材,建立链接,搭建相对封闭的生物教学平台。它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系统学习的情境,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构一个完善系统的知识体系。特点是:网络不与外部连接,有效控制学生上网,知识体系完整清晰。条件是:教师搭建的教学平台资源必须要丰富,完全可以达到教学目标。

2.“大环境”开放教学

在“小环境”开放教学的基础上,教师再从网上搜寻整理有关网站,建立链接,利用internet的开放性搜索和资源共享等功能,创建一个完全开放的教学环境,然后引导学生自己去查询、搜索指定的课题再加以必要的实验实践、观察、体验、感知、探究,解决问题获取新知识。特点是:资源丰富,良莠不齐。条件是:教师一定要做好学生的指导工作,加强引导保证课堂效率。

五、利用网络上的交流工具进行讨论交流

师生可以利用网络上的交流工具,如电子公布牌(BBS)、在线聊天系统(CHAT)等,实现在线讨论或离线讨论。课堂上在明确目的之后,给学生20―30分钟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通过问题的设置使每个学生有自己的任务,学生可以随意地进入任何一种环境下进行学习,可以针对任何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六、课程复习,高效迅捷

在生物复习课中,教师借助计算机网络和投影技术,把预先准备好的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体系投到大屏幕上或是投到学生计算机的屏幕上,这样既节约了时间,又加大了课堂的容量,而且便于教师精讲。在复习中利用信息技术展示知识网络体系,可以使学生在瞬间勾起学生对以前所学大量知识的回忆,省时高效,而且还利于分层教学、自主复习。实际上每位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是不同的,教师把知识网络交给学生以后,学生根据已有知识水平对未掌握的知识有侧重点地复习或重新学习,有的放矢,新旧结合,大大提高了复习的效率。

七、课程评价,反馈调节

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可以给教师提供交互性和智能化很强的人机对话系统。利用这个系统,我们对学生反馈的信息进行快速的智能分析,以取代传统的评价手段中相当繁琐重复的工作。

1.开发即时测试系统。利用一些计算机软件的交互性,制作一些可以自我测试的网页,学生可以自我测试,根据系统反馈,及时发现问题,自我调节学习。

生物技术的核心技术范文5

一、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形成正确的知识体系

高中生物的学习和其他学科一样,遵循从节到章再到单元,即先部分后整体的原则,因此生物学知识比较繁杂,知识点多。学生往往不易掌握,学生学到的知识以部件的形式储存在知识库中。由于学生学习能力的限制,大多数学生很难自行找到各部件之间的横向联系,并将其组装成完善的知识体系。过去,大多数教师是先通过比较、归纳,区别各知识点的异同,然后将其知识点用表格、连线的方式呈现在黑板上,这样会占用学生大量的时间。因此,高考生物总复习应从整体着手,渗透部分,以整体指导部分,以部分理解整体来构建知识框架,从而提高复习效率。

二、利用多媒体设计“一图多问”,让“问题串”实现知识的前后串联

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以图表方式呈现实验结果,要求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是现有高考形式的重要特点。而实际上,高考卷中再新的图表情境,都能在课本中找到它们的“根”,因此在复习课上,要对教材插图进行深入剖析,挖掘出图中所包含的内涵和外延,促进知识的综合和深化。以往授课多是将这些图绘在纸上、黑板上,或作为课堂板书的组成部分来运用。这些形式都有缺陷,即不能动态表现、容量小、字小看不清、现场操作耗时长、缺乏师生对话等,现在利用多媒体技术就能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

三、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手段与实验专题复习的整合

考查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是高考考纲的重点要求,也是常考知识点之一。纵观近几年的高考真题,每年都无一例外地有实验题。因此,如何做好实验专题的复习对生物这门学科尤为重要。分析各种资料和高考试题的实验探究题,多以图表和文字叙述为主,以考查学生的实验原理、设计、结果预测和分析等多种能力。讲授这种题型时,若遵循教师分析,讲述答案,学生写、记答案的方式,势必加重学生的记忆负担,且学习效率低。而用课件来辅助实验专题的复习,却能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运用多媒体科学、合理地分配高考课堂复习时间,提高高考课堂复习的有效性

科学、合理地安排高考课堂复习时间,是最大限度地提高高考课堂复习质量的关键。它能使高考复习有条不紊,接受知识轻松愉快,复习效果事半功倍。根据人的生理特点可知,高中阶段的学生上课时间的注意力一般只能维持15~20分钟。课堂上教师讲授时间过多,学生的大脑处于抑制状态,根本听不进去,只是迫于压力呆若木鸡地望着,思维无法跟着老师走,这很不利于高考复习,也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更不能提高复习质量和有效性。因此在生物高考课堂复习中,一是要充分运用教学媒体以精练的教学语言,科学准确地讲授复习内容;二是要抓住关键,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和考点;三是要合理控制教师主讲复习的时间,一般教师讲授15分钟、学生回归课本10分钟、师生互动10分钟、课堂巩固10分钟为宜。教学实践表明:教师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精练的课堂教学语言,能科学准确地传授生物学知识,合理控制课堂教学时间,适时变幻课堂教学结构;能充分调动学生复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其主体作用,使之发挥应有的效益。

另外,要提高课堂复习质量,巩固课堂所复习的知识,不能只寄予大量额外增加学生课外作业负担上。可以运用多媒体在课堂上选择典型例题和设计延伸性、探究性、开拓性的题型,来加深学生对所复习知识的巩固和理解。所选典型例题和训练作业要与课堂复习内容保持一致,与学生的学习实际紧密联系,既不能太难、太深,又要具有代表性。同时要通过多媒体,当堂训练,现场批阅,当堂反馈评价来加强课堂复习的巩固练习,最大限度地减少课堂时间损耗,从而达到提高课堂复习质量和有效性的目的。

五、避免走入误区,发挥多媒体技术应有的作用

多媒体能给生物高考复习带来那么多的作用,所以有人预言:“信息时代的到来,传统的书本、黑板、粉笔将被彻底取代。”那么高考复习是否可以完全依赖多媒体呢?有专家就主张“书本、黑板、投影、计算机网络‘四代同堂’”,应积极借鉴和吸收传统教学设计的原则,在保留“传递――接收”式教学活动的基础上,加以改造。积极利用现代教育的技术手段,将多媒体与复习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多媒体与传统教法优化组合,发挥各自优势。

生物技术的核心技术范文6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信息技术;整合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320113

初中生物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是指把初中生物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的一种教学手段。如何实现初中生物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成为学校以及教师关注的话题,而学校要想培养适应新世纪需要的、全方位发展的人才,就必须将现代化的教育技术融入教学中。初中生物教学中有效地融入信息技术,能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生物学习效率。现笔者就初中生物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谈谈几点体会。

一、初中生物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优势

1.为学生创设趣味无穷的学习环境。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不仅可跨越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还能为学生创设一个趣味无穷的学习环境。在教学中,教师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网络资源,将教学内容通过网络、视频、图像、文字等方式呈现出来,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枯燥无味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的丰富度和趣味性。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不仅能够让学生感受现代化教学方式的新颖性、趣味性和娱乐性,而且还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模式。

2.化抽象为直观。初中生物的概念教学是教学中的一大难点。在传统的概念教学中,学生很难理解教师讲授的抽象性概念,学生大多是通过死记硬背及强化记忆来掌握概念的共性和本质特征的,这样的教学枯燥乏味,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信息技术能够有效地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不断加深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从而让难度大、较为枯燥的抽象性知识学习变得更为有趣。

3.提高复习的有效性。在初三生物复习中,教师如果用传统的板书教学形式帮助学生复习,就会让学生觉得课堂枯燥乏味;相反的,教师如果能够用幻灯片放映教学图片以及文本,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知识,就能让学生对知识点有一个概括性、贯通性的认识。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教学”所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新颖性、趣味性、知识性以及娱乐性不断地突显出来,而它的这些特点则是营造和谐课堂气氛的前提,因为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的思维高度活跃起来。因此,将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复习教学进行整合,可大大提高复习的有效性。

二、初中生物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措施

1.初中生物备课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无论你是多么优秀的教师,在授课之前都必须进行备课,精心设计教学方案。通过备课,不仅可以帮助教师预见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还能让教师设身处地地体会学生的思维定向,进而更好地引导学生有效学习。而教师在备课时,不能只是局限于课本或纸质资料的收集。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应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广泛收集学习资料以及教学资源,以拓宽获取教学资源的渠道,丰富教学内容。例如,对于《营养物质》一节,备课时教师可通过网络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帮助学生了解不同食物中存在的营养物质。这种以网络为辅助工具的备课方式既有利于教师纸质资料的收集,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备课效率,有效提升了教师备课的质量。

2.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众所周知,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中,真正的目的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为此,教师应采取可行的措施,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去。生物混合体是个很复杂的生物群体,不同的生物有着不同的生理活动方式。传统的教学无法为学生展现复杂的生物生理活动,但利用信息技术不仅能够为学生展示复杂的生物生理活动,还能生动形象地为学生讲授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例如,在为学生讲授有关“细胞分裂”的知识时,教师如果只是简单地向学生介绍什么是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只会让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相反的,如果利用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细胞分裂的过程,就能加深学生对细胞分裂知识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