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校园文化设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艺术校园文化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艺术校园文化设计

艺术校园文化设计范文1

学校校园建设有自身文化内涵的景观意识不够

有教师提出学校校园美化应该有文化学术水准的文学院来提出美化核心理念,而不是只是由学院宣传部专管。校园环境美化的实施者更多是对美化目的关注,他们对景观自身的精神层面内涵挖掘还需要提高。四川理工学院有自身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校园识别系统,但有文化内涵的东西并没有完全体现在校园环境艺术的规划上。校园内的道路命名要有校园的气息,有文化石、有文化墙,更重要的是学校有自身文化底蕴。学校各学院有其各学院治学之道,学院办学特色的景观,但十分精深的东西还有所缺乏,有点重形式而轻内涵。学校是文化传播和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有文化精神传递的景观的东西还不够,更多要能熏陶学生,使学生产生共鸣。

校园的环境设计中较少出现中国文化精神

四川理工学院是中国的高校,有中国文化元素和精神的景观小品应该是学院的重点。在理工的学院景观中有中式元素但并不十分突出。汇南校区的石锣山上风雨回廊和园林广场、营盘校区的铭志湖是其中的些中式景观,它们中的亭台的材料上没有使用木质材料,景观园林上没有搭配古典园林的树种,而是现代园林树种的拼贴,铺装上也是现代石材居多。这些细节上对中国古典园林的还原度不够,可能是经济上考虑。园林广场上的现代铺砖、石座、照明灯是与古典的中式景观在一起显得不太一致,是设计上的精神不够统一。如果设计规划上有中式的定位,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象征意蕴、意境涵蕴就能够完全体现出来。中国艺术中的写意、空灵、传神,也是中国文化精神的体现,在园林绿化中体现出来,就会是极好景观作品。拥有艺术氛围营盘校区有艺术景观,但景观有些陈旧。在汇南校区体现中国文化中的艺术精髓的景观还有待深入建设。

对学校校园文化氛围营造的建议

1.对校园环境设计应有整体规划

四个校区的环境应有统一规划方案,在文化内涵和外观造型上统一定位。风格统一是重要的,更重要的是文化含义传达的准确性和艺术性。征集老师、学生的建议和意见,并把一些好的建议和方案融入和落实到规划中,会对规划的合理性起到帮助。艺术学院和人文学院的老师和学生在这方面更有发言权。对环境的改造是对学院整体形象打造和对校园学习氛围营造的重要手段。改造上也应考虑经济、环保、便捷等因素,分步、分批、合理进行,最大限度保留原有风貌中可利用的种植、铺装、景观,降低改造成本,合理把营盘山上部分植被移植到景观中,在一些墙面制作规范的山水涂鸦也是不错的选择。

2.在校园中融入接地气的地方文化艺术元素

彩灯艺术、盐业历史、恐龙文化是自贡文化的名片,在校园文化中包容性的融入这些内涵丰富的地方文化特色,是校园文化内涵和品牌打造的利器。增加周围居民和学校学生对学院文化对接的认同感,也是与自贡这地方的城市规划的融合。在营盘的绿地上布置学生毕业设计的恐龙灯组,在铭志湖畔打造大一学生的铭志宣言彩灯艺术墙,在中心花园布置艺术学院雕塑班的盐业开凿和制盐过程的人物翻模雕塑,让学生的作品和校园环境改造经济、合理的接轨。

3.在校园中用校园活动打造文化景观

艺术校园文化设计范文2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技术 校园公共艺术 设计类专业 融合研究

课 题:本文为江苏省职教学会课题《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第二课堂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XHZZ2015021)研究成果

一、开展地方特色产业的人才需求调研,筛选有专业前景的技艺进行传承

江苏是个艺术之乡,各地与艺术设计相关的产业均带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如宜兴的紫砂茶壶、南京的云锦、苏州的刺绣、吴中的核雕、南通的蓝印花布、东台的水晶等,各地特色产业均代表着当地的地方形象,有些还逐渐发展成当地的支柱产业。但各地在特色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均遇到掌握技艺的专业人才断代的问题,往往是出百万年薪都很难聘到优秀的工艺美术大师。基于这样的因素,现在各级政府部门也越来越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的保护,鼓励本地职业学校开办和非遗技艺相关的设计类专业、或安排非遗技艺大师到校开设非遗类课程。

职业学校的办学要求是直接面向社会、面向有需求的专业人才市场,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定位首先要考虑学生的未来就业,脱离行业需求的专业办学必定是缺乏生命力的。设计类专业的开设要和当地的核心支柱产业相对接,要定期对当地艺术相关产业进行人才需求调研,选择几个当地的艺术产业进行调研,对产业发展规模、技艺保护状况及专业人才需求情况进行系统分析,经筛选最终确定将有历史内涵的传统文化技艺作为学校校园公共艺术方面的选修课程,有市场发展前景的文化技艺确定为学校重点建设的设计方面的特色专业。

二、基于非物质遗产(技艺)的传承,开设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校园公共艺术

校园公共艺术一般是指职业学校开设的艺术类课程或对外呈现的校园公共艺术文化,其中校园公共艺术类课程包含教育部规定的公共艺术类课程及根据学生需求开设的第二课堂。将有历史内涵的地方传统文化技艺确定学校校园公共艺术教学的内容,具有较强的社会及学生的认可度,也符合政府部门非物质遗产(技艺)保护与传承的要求,同时具备政策、教学技师、经费、师生认可度等多方面的教学条件保障,确保了校园公共艺术相关的课程开设和文化陈设,极大丰富了学校办学的文化内涵。

三、立足非遗技艺的传承与创新,开办有地方特色的设计类专业

学校开展非物质遗产(技艺)的传承教学,不仅仅基于对非物质遗产(技艺)的保护考虑,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掌握一到两种带有本地艺术特色的非遗技艺,属于校园公共艺术范畴。

职业学校要将非物质遗产(技艺)确定为学校的设计类专业,首先要考虑专业的发展前景,要考虑技能教学是否符合现代行业、企业发展的需求,要考虑培养的学生是否符合市场的人才需求等。因此,基于非物质遗产(技艺)的学校设计类专业,将技能教学仅仅停留在非遗技艺的传承是远远不够的,要立足于非遗技艺的传承与创新,要将现代科技、电脑等技术和传统手工工艺教学相结合,要有引领行业、市场发展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等创新因素,才能开办好有地方特色的设计类相关专业,才能培养出企业所需要的适用型人才,才能使学校的专业办学更具有生命力。

四、依托非遗(技艺)的教学,进行设计类专业与校园公共艺术融合研究

1.依托非遗(技艺)教学,构建专业研究与广泛开设相结合的办学机制

校园设计类专业的建设及校园公共艺术课程的开设等都是基于非物质遗产(技艺)的教学,非物质遗产(技艺)在校园公共艺术的设置上具有普遍性和广泛性,更多地体现出对非物质遗产(技艺)的保护和传承,教学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专业内涵;而设计类专业对非物质遗产(技艺)教学的针对性较强,选定一门技艺进行系统教学,除带有文化传承的基本内涵外,更多的体现技能教学的创新性,教学目的是能掌握非遗核心技艺,培养现代行业、企业所需求的创新型技术人才。

2.依托非遗(技艺)教学,打造专兼职相结合的艺术设计专业师资队伍

艺术设计专业的办学定位决定专业教师要能从事非遗(技艺)传承基础课程的教学任务,又要能从事非遗(技艺)创新核心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因此对教师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以及企业一线的实践能力的要求较高,仅仅停留在学校内部教师之间的教研活动远远不够。而校园公共艺术层面的教学可以借助政府层面的非遗(技艺)进校园活动来组织实施,可以更多的聘请本地知名的掌握非遗(技艺)的企业技师到校传授技艺,企业技师一般都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扎实的非遗(技艺),企业技师在与学校专业教师合作校园公共艺术技能教学时,既能弥补学校专业技师企业实践能力薄弱的问题,同时也能指导教师进行非遗(技艺)创新教学的能力。

3.依托非遗(技艺)教学,建设非遗(技艺)传承与创新实训基地

设计类专业与校园公共艺术的融合研究可以将政府层面的非遗(技艺)进校园活动引入专业建设,根据公共艺术课程的非遗(技艺)传承教学、艺术设计类专业非遗(技艺)创新教学的需要,可以建设由政府、企业、学校三方共同投资的艺术设计类公共实训基地。基地建设上可根据政府非遗(技艺)文化的保护的需要,建非遗(技艺)文化历史博物馆;可根据非遗(技艺)传承教学的需要,建带有本地特色的传统技艺加工作坊;可根据非遗(技艺)创新教学的需要,建体现本地现代企业特色的现代非遗(技艺)设计工作室、行业设计软件教学机房、机械化生产车间等。

以上以江苏省吴中中等专业学校为例,可以根据吴中地方特色行业设立工艺美术(现代雕刻专业),工艺美术(现代刺绣专业)吴中公共艺术实训中心,中心建设有吴中工艺美术文化博物馆,对吴中本地特色的核雕技艺、苏州刺绣技艺、桃花坞年画等传统文化(技艺)进行保护性展览;中心建设有非遗技艺的加工作坊,可接受全校师生进行非遗技艺的文化熏陶和课程选学,使学校公共艺术的教学氛围更加浓郁;中心建设有机械化、信息化、系统化、现代化的工艺美术(现代雕刻)专业实习室,为工艺美术(现代雕刻)专业培养具有现代设计理念、掌握现代制作技术的新雕刻大师提供了功能完善的办学软硬条件。

改革传统大而全的县级职教中心的办学模式,树立依托地方行业、企业办学的思想、办具有地方特色的职业学校、办具有鲜明地方特点的特色专业正逐渐成为职教办学的主流,弘扬本地非物质文化(技艺),建立设计类专业与校园公共艺术相互融合的艺术教育新模式,除了能很好地丰富校园专业文化氛围外,必将极大地促进设计类专业的建设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洪义.公共艺术概论[M].北京: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7.

[2]葛建伟,周箭.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以江阴地区非物质文化项目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5(9).

[3]张永军.南洋理工学院办学理念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J].陕西教育,2012(5).

艺术校园文化设计范文3

【关键词】和谐校园,校园文化

建设和谐校园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也是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重要基础。在和谐校园建设过程中,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发挥着潜移默化的影响。随着经济一体化、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互联网等现代科技信息手段的普及,各种思想观点和行为方式直接或间接影响着高校,这对新时期高校的建设与和谐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为应对挑战,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唱响高校和谐发展主旋律,把多种影响思想的源组织引导到营建和谐校园、促进高校科学和谐发展的同一目标中,应当成为我们每一个大学人的应尽之责。

一、高校和谐校园文化的内涵

高校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由师生员工共同创建、信奉、遵循的,具有学校特色的校园精神、心理状态、思维方式、价值取向、行为准则等精神成果的总和。和谐校园文化主要表现为:浓郁积极的学习氛围、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整洁卫生的校园环境、健康愉悦的人际关系,它可以让每一个走进校园的人都有一种想在这里生活与学习的愿望。

二、和谐校园建设的现状

现阶段,校园建设很多还停留在重视硬件而忽视软件的层面。一提到校园建设,管理者往往首先想到的是如何扩大学校占地面积、更新教学设施、兴建功能强大的校园数字化系统等硬件设施方面。目前,虽然有部分学校已经开始对诸如校园文化氛围建设、运用新型管理手段替代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师资队伍的锻炼、管理者管理素质的提升等软件方面进行建设。但多数学校还没有真正将“和谐”文化引入校园,少部分学校也正在进行初步的尝试,概括来说目前高校的“和谐”校园建设在以下几方面比较具有代表性:

1、教育产业化带来的教育目的过于功利化、教育行为发生变异。伴随着教育产业化的发展,学校管理者、师生都陷入了对短期利益的追求,很多人忙于追求经济效益,希望用最小的付出、在最短的时间里换取最大的收益。这就导致部分学校的教育功利性倾向明显,文化却在逐渐衰弱,教育行为混乱。

2、社会的变革所带来的价值取向多元化,使学校同教师、教师同学生之间的关系出现了不和谐。高校教师被住房、医疗、教育等一系列民生问题困扰着,有部分教师喜欢固守陈规,较少借助先进的管理手段和方式或是使用先进的管理手段不得当,这些并没有给被管理者带来 “增效减负”的作用。管理者喜欢在教学管理中过分强调规范统一,甚至细化到案、统一板书格式、统一使用投影仪、幻灯片,统一学生的自习时间等要求,这样很容易导致某些学科的课堂教学变得枯燥刻板。

3、在对学生管理过程中,学校管理者也忽视大学生的特点、喜欢凭经验或者是习惯进行管理。学生管理者缺乏对大学生心理需求的研究,还有的虽然办事认真负责但过于谨小慎微,对学生的能力充满了不信任,很难真正与学生打成一片。有的强调细枝末节,对学生的行为要求片面追求统一、整齐,而缺乏在人生大方向上对学生的引导。学生参与到学校建设和管理当中的程度很低甚至没有,多数决策都是管理部门直接说了算,很少真正听取学生等被管理者的意见,只能被动的服从各项规章制度的管理。

三、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现状

我院校园文化建设偏于形式化。其主要表现有:把校园文化建设等同于“文体活动。”认为只有轰轰烈烈的文体活动才是校园文化建设,结果使学生疲于奔波,专业技能的学习时间和精力却因频繁的活动得不到有效保证,让人很难感觉校园应有的学习氛围。同时学校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特别是在抓精神文化建设时,片面地强化制度管理,注重制度约束,而不注重营造文化氛围去诱导学生,没有把制度管理提高到文化层面来建设,导致管理工作只能是管得了当面,管不了背后,学生没有真正从思想上解决问题,反而对执行制度抵制、反感甚至阳奉阴违。

四、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1、校园文化活动应贴近教育目标。学院可以通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主旋律带进第二课堂,澄清大学生中的模糊思想,让学生明白什么是要坚持的、什么是要抵制的、什么是光荣的、什么是可耻的;通过道德实践、社会实践等活动,让学生们把正确的思想认知提升为信仰信念。通过校园文化活动进一步使全校师生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并逐渐转化为和谐有序、协调高效的精神文明状态,能够主动向周边的同学进行思想扩散,最终转化为广大学生的进取心,让全体学生自觉地将这种精神状态转化为自身践行,能更好地投入到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把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可能转化为全面发展的现实。

2、应贴近大学生成长发展的实际。大学生既然是校园文化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校园文化教育效果的评价者。 所以在整个校园文化建设中,教育者要贴近大学生成长发展的实际,注意学生的可接受性和满足性感受。一是要深入了解大学生,尊重大学生成长发展内在需差异性的客观存在。 认识学生、了解学生是校园文化发挥教育作用的基础。二是要从大学生成长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校园文化建设必须贴近大学生的内在需要,才会发挥其应有的效果。 事实证明,校园文化活动越是贴近大学生的内在需要,则越能产生教、受双方的心理共振,越能催发大学生在参与校园文化活动中的良好心理状态。

3、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学院可以在抓思想道德建设活动中,强化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着力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体现积极向上的氛围,从而带动文化建设大面积提高。在学校入园道路处设置有醒目的办学标语、办学宗旨等宣传标语牌,花坛里设置有惜花爱草的警示牌,教学楼道置有精美塑料方框,图文并茂的“弟子规”、“诚信”等名言哲理,使学生时时刻刻都能受到浓郁文化氛围的熏陶。加之校园环境幽雅,布局整齐,绿草如茵,花树相间,产生了以美辅德,以美益智,以美促劳,以美健体的功效;四是坚持“校园无空地,处处都育人”的环境教育理念,使校园的墙壁、花坛、等处处都是无声的教育,处处都有无穷的启迪;五是实行“文明班集体”评选活动,并发放“流动红旗”。实行班级量化考核,落实日检查、日公布、周评比、月汇总,掀起全校性比学习、守纪律、讲卫生竞赛,促进校园文明行为。

4、加强活动文化建设,丰富校园生活。校园文化的载体主要是各种各样的集体活动。如果课业和正规活动挤占时间太多,学生就会感到校园生活单调乏味,并可能形成热衷于某些有害活动的潜流。为此学院应以广大学生爱好、兴趣为纽带,增设让全校学生自主参与的活动,丰富第二课堂。一结合本校实际,通过校训、校徽等形式,弘扬校风,形成自己的特色,引导学生养成文明、守纪、勤奋、上进的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二积极开展主题化传统性教育活动。通过元旦、五一、国庆等重大节日开展活动,使全体师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受到良好的教育。

总之,校园文化建设作为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使教师能够在充满人情味的校园文化中,怀着快乐的心情为学校工作,努力实现人生价值;学生能够拓宽发展空间,胸怀远大理想,从而使校园成为师生不断学习、交流和提高的场所,使师生时时处处都感受到知识殿堂的神圣,从而达到净化心灵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遇秋兰,余文龙.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和谐校园建设[J].长沙大学学报,2009,3

艺术校园文化设计范文4

一、项目概况

手绘创意表现作为艺术表达的语言,是设计师创作思维的表现。“LandscapeDesign”手绘创意表现项目紧紧围绕沈阳工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的十三五发展规划中的“服务地方性经济”、“从身边的设计做起”等主题,着眼于校园文化主题,从学生的角度看校园,发现校园的美,通过手绘创意表现制作具有校园文化特色的产品,让更多的人能够关注校园,发现校园的美、唤起对校园的回忆。手绘创意表现在众多艺术设计表现形式中,是表现与再现相结合所形成的一种艺术。项目充分围绕校园,以手绘创意为媒介进行主题表现。项目组成员进行市场调研、资料收集,对校园不同时期的景色取景以及依托于相关比赛,为后期手绘创意表现收集了大量具有校园文化特色的素材。运用所掌握的手绘技能及电脑技术,在研发过程中,将文化观念融入其中,充分体现设计的智慧与个性,对校园文化素材进行收集、绘制、处理、制版、打印、包装等,开展手绘创意性表现,完成系列校园文化的主题明信片、地图绘制等创新性表现,注重创意产品的艺术和商业价值。

二、校园文化与手绘创意表现的关系

手绘创意表现以校园文化为基础,通过手绘创意表现形式来表现校园文化的主要特色,对校园文化元素进行剖析与提炼,以创意产品为载体,引起人们对于校园文化的注意及重视。校园文化不仅仅是校风校纪的体现,其最直观的体现便是校园中建筑和校园的一草一木,这些学子眼中最熟悉的图书馆、教学楼、花草树木以及日日行走的道路都承载着四年的经历和回忆。如果说手绘是校园文化的表现方式,那么创意产品就是手绘校园文化的载体。创意主要强调人文内涵的体现,还可以有高度的艺术性和商业价值,受到消费者青睐。手绘创意表现与校园文化相结合,不仅可以准确、真实地描绘校园景色,校园的精神文化随着创意表现迸发,把更深层次精神文化融合到手绘的创意表现之中。

三、手绘创意表现在校园文化特色中的应用

通过对手绘材料、表现手法的研究,提升创意思维与实践能力,尝试将所学的技能进行实物转化,形成实际应用的产品。

1.注重校园文化特色的体现

校园文化特色手绘创意产品应该呈现校园文化的内涵,传播积极的人文特色及校风校貌。其创作发展需要在不断的探索中进行完善,需凝聚校园文化特色,树立校园文化品牌形象。手绘创意表现内容需抓住消费群与校园之间的情感纽带,以便达到打动人、鼓舞人的作用。

2.增强产品吸引力,满足不同消费需求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以校园文化进行手绘创意产品为实践项目。更需针对校园本身的文化内涵进行创意表现,增强创意产品的吸引力,抓住核心的消费群的喜好、需求层次及关注点,引起情感共鸣。同时,应针对不同消费需求,创新设计理念、丰富产品形式、拓宽表现途径,运用艺术的表现手法来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各种需求。

四、成果与效益

通过国内外成熟校园文化产品的收集、整理成功范本,作为创作参考。团队成员通过收集相关主题资料,总结校园文化特色,提炼设计元素,了解受众对校园文化产品的价值要求,为手绘创意表现提供素材。通过网络收集及实地拍摄进行校园文化素材的收集、整理及分析,确定主题进行绘制,依托于“艺馨杯”比赛收集校园主题素材,选择优秀绘制作品进行分类、扫描、制版。体现了校园文化的特色和魅力,并将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应用于设计实践。此次手绘产品,不仅放眼于校园的大环境,更着眼于校园的点点滴滴,唤起了师生对校园的深深情感。项目以沈阳工学院的建筑风景为主题进行手绘创意表现,制作出系列校园主题明信片以及相应的马克杯、日历、帆布袋等系列产品,还绘制了校园的平面地图及鸟瞰图制作校园宣传册,如图。产品通过创意集市、迎新活动以及网络平台进行销售,初步的成果还是极为可观的,得到了学校师生的一致好评,也得到了学校领导和相关部门重视及支持。校园文化主题的手绘创新表现项目,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探索校园的美以及发掘回忆校园的不同创意点。通过老师的耐心指导和自身的努力,我们在参与中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团队会以此项目为契机,继续加强手绘创新表现、完善创新成果!

作者:王萌萌 王宇 单位:沈阳工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

艺术校园文化设计范文5

1.1由于缺乏艺术专业的办学经验和学生管理经验,很多非艺术类高校在进行艺术专业学生管理时,总是以非艺术生的标准进行要求和对待,不能因材施教,从而和艺术生的性格特点以及学习习惯有所不符,自然会产生较多问题。

1.2所以从问题和问题产生的原因中我们能够发现,非艺术类高校在进行艺术专业学生管理的时候确实存在很多先天性的不足。那么,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弥补这些不足,并能够因材施教、因地制宜,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专长和学校自身的特点是本文将要集中探讨的内容。

2校园文化建设对非艺术类大学艺术专业学生管理的作用

高校校园文化是一种独特而具有魅力的文化现象:在校园的空间下,参与主体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内外活动为主要方式,主要反映高校师生在校园内长期教育和实践过程中的生长和发展状态,具有鲜活的时展特点和校园特色的文化特征。校园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丰富的校园活动不仅能提升高校的校园氛围,增强活跃气氛,同时能够大大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使学生在校园活动中不断精进、受益、成长。

我们还能够从中发现,校园文化具有十分活跃的特点,并且其中包含有浓厚的艺术色彩、创新色彩和人文色彩,这与艺术的自身特点是相互吻合的。所以从这个切合点上来看,从校园文化和校园活动的角度来融入并增强对艺术专业学生的管理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话题,是一个大有可为的领域。

2.1艺术专业学生对于增进校园文化的作用从艺术专业学生对于增进校园文化的作用方面,主要可以体现在以下几点。

首先,艺术专业的艺术活动可以为校园增加浓厚的艺术氛围。其不仅可以增加校园中的人文情怀和浪漫气息,美化校园环境,并且可以使其他专业的学生在良好的艺术气氛中受到熏陶,提升自身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促进自身学科的创造力和发展动力。

第二,艺术专业的设立和发展可以引导其他专业学生进行艺术活动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艺术活动水平,丰富他们的艺术表现能力,从而为提升整体的校园文化水平奠定了基础;第三,艺术专业更是高校对位展现自我的一个最好窗口,是高校通过艺术活动展现自身形象和自身良好风貌的最好方式。这在学生和学生团体参加比赛和社会活动中能够得到最好的体现。

2.2如何通过校园文化来强化对艺术专业学生的管理要使校园文化在艺术专业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发生作用,就要将校园文化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形成基本意识并放置到机制当中来,使其形成良好的指导、规范和监督性作用。综合来看,可以通过以下几点:

第一,进一步提升校园文化的力度和范围,鼓励学生投入到校园文化当中去。这就需要学校在进行日常学生管理的同时,充分认识到校园文化的重要性,大力地开拓校园活动。要将音乐、舞蹈、绘画、摄影、设计这些形式鲜明、风格突出,具有表现力的活动在校园中充分多样地开展起来,并鼓励艺术专业的学生充分参与到校园活动当中,使学生在校园文化中得到成长,获得成就感与满足感,使学生在课堂时间外有益事可做,从而起到管理和规范作用。

第二,将校园文化形成学校自身的黄金品牌。校园文化是学校向社会展现自我的最好窗口,同时也是艺术专业学生的擅长之处。以艺术专业学生为主体,通过长时间组织和培养具有专业水平和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并积极参加到社会活动和各种比赛当中去,不仅能够展现学校自身的良好形象,同时也能够使学生在社会活动和比赛当中得到锻炼提高。更重要的是,长时间的系统组织、训练、演出等活动能够对学生形成很好的组织和规范性作用,使学生得到良好而科学有序的管理。

第三,将校园活动纳入学分制。学校可以根据艺术专业学生参加校园活动的次数、水平、成绩以及积极性等方面对学生形成一个综合而科学的评定,给予学生在学分方面的奖励,从而对艺术专业学生参加校园文化活动形成良好的激励性作用,并确保学生在充分投入校园文化的同时,顺利完成自身学业,达到一劳多得的目的。

3总结

艺术校园文化设计范文6

当然,创作中的参与性和互动性也是十分重要的。能够在校园文化与校园精神的持续发展中,依照自然情节,挖掘校园文化的内涵,并因时间的冲刷、历史的积淀,使作品的本意渐泯,而其文化与精神却能引起公众的心灵的震撼和共鸣。

除此之外,由于学校环境属性的特别需求,作品形式与材质的安全性与持久性,作品内涵与题材的适当性,设计计划的教育性与功能性意义等,都是重点考虑的因素。因为受众是通过公共艺术品的形状、色彩、质感、体量、特征等信息来理解和操作,所以,我们应该让公众一看就明白它的功能及操作方式,并以不断创造出的新的公共艺术形态及文明形式显示出校园的生命力,给人以新的感受与思考。将形式、结构变为直接表现生存空间的手段,与大自然建立联系,这种取于自然、归于自然的表现手段,将使校园充满活力与温馨,更富魅力。

那么,校园公共艺术要如何才能合理设计与安放?首先,我们在做文化、做雕塑、合理设计与安放艺术品,应该有自己的文化立场和文化态度,不要盲目地跟着人家走。其次,我们的领导部门和决策人,不要为显示自己有文化修养而一意孤行,而要虚心听取专家的意见。凭自己对艺术问题的一知半解去发号施令,肯定会做出反文化、反雕塑的事来。试想,那些在美学上丑陋的模仿品给社会大众所造成的艺术污染会影响几代人,特别是不利于校园文化与校园精神的可持续发展。

当然,校园公共艺术不是一种艺术样式,事实上,校园公共艺术可以采用丰富的艺术形式来实现,如建筑、雕塑、绘画、摄影、书法、水体、园林景观小品、公共设施;还可以是地景艺术、装置艺术、高科技艺术、行为艺术、表演艺术等。这些都为校园公共艺术品的合理安放提供了多种形式的可能。诗人荷尔德林曾语:“人诗意地居住于大地上”。诗意似乎可与美学、艺术等词同义置换,作为具有普遍意义的人如何诗意地居住于大地上,那就要通过对公共环境进行符合人自身审美意愿的、符合彰显文化特色的、符合对环境保护的艺术改造,设置反映这种普遍审美要求———“诗意地居住”的公共艺术作品,使公共环境更加人性化、美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