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土地规划用途分类及含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土地规划用途分类及含义范文1
关键词:土地利用;城市规划;控制;导引
Abstract: Land is our fundamental human survival, is the basi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development, but also a source of wealth. Fewer people and more, the lack of land per capita possession of resources is China's basic national conditions. I believe that the need to strengthen the control and guidance of land, land resources for the efficient use of urban development goals, urban planning.Keywords: land use; urban planning; controls; guide.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前言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对土地的需求越来越大;然而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导致人地矛盾不断升级。如何有效地解决人地矛盾,以较小的用地代价实现城市发展建设的宏伟目标,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主要问题。因此,在土地利用问题上,城市规划必须发挥好控制和引导作用。
土地利用的含义
笔者认为,在城市建设中,土地利用就是在加快城市化进程的这一阶段内,人们通过城市的规划,按照土地的性质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需要,[1]协调好农业生产耕地和城市建设用地的关系,将有限的土地进行合理化的配置和高效的利用,使其能够满足城市经济、环境、社会和生态等各方面发展的需要。
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利用出现的问题
3.1破坏耕地,强制性征地,损害农民的利益
我国已经进入了城市化高速发展的新时期,城市的工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大量的土地做支撑。然而城市的土地供应不足、资源紧张。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占用农耕地的现象。有些地方受利益的驱使,大量强占农民的土地、强制征用,然而对农民的补偿不足,严重损害的农民的利益。据统计,2008年至2011年,我国建设占用耕地1540万亩,因灾损毁耕地155.9万亩、退耕还林49.6万亩、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3.2万亩,耕地总体净减少128.8万亩。
3.2工业用地比例高,土地利用率低
据调查发现,我国城市内工业用地面积占比较大,超过了一般水平(25%左右),有些甚至超过35%,远高于国外15%的水平。虽然占地面积大,容积率却不高:全国工业项目用地容积率仅为0.3至0.6,而发达国家和地区一般在1.0以上。韩国国土面积9.9万平方公里,与江苏、浙江的面积相当,然而其国土经济密度和土地容积率却是江苏的2.8倍、浙江的4倍。
3.3土地浪费现象比较严重
除正常城镇用地外,也出现过于追求城市形象建设,大广场、大学城、宽马路、大办公楼,超占、浪费大量土地。例如:2007年,《京华时报》报道,省级贫困县河南省濮阳县,在区委书记冯刘成的决策指导下,花费7000万建起外观像是白宫的政府大楼,结果因贪污受贿等罪,被判处无期徒刑。这种现实例子在全国并不少见,建豪华办公楼悄然风靡。这些现象背后,除了一些政府官员的错误政绩观作崇外,更重要的还是制度和管理上的问题。
3.4土地污染比较严重
城市工业化生产过程中,必然会产生许多垃圾和废水、废气等。这些垃圾和废物如果得不到很好的处理,就会回到自然中;然而自然环境的承载力是有限的,超出其承载力的部分,就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2] 垃圾的焚烧和掩埋、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改变了土地的结构和化学性质,造成的土地污染、水污染和大气污染十分严重。
城市规划的控制和引导作用
我国已经走向了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以市场为导向,进行现代化建设。市场经济能够合理优化资源配置、控制生产要素的流动;在城市土地利用中,能够加快城市土地市场的形成,带动城市的经济建设。但是市场经济也有缺点,过分的追求经济效益会导致土地价格无限上涨,并引发各种投机活动;然而市场自身又无力解决这些问题。所以,城市规划就要发挥其强有力的控制和引导作用。
4.1城市规划的控制作用
4.1.1城市规划控制作用的含义
城市规划控制指的是,按照国家和各级政府颁布的城市规划控制管理的相关规定,把城市规划作为一种公共干预的手段,采用科学的、经济的、法制的、行政的先进管理手段,[3]统一安排和控制城市的各种工程建设及用地活动并把这些活动限定在已经设定好的范围之内,从而确保城市长期稳定的发展和宏伟目标的实现。
4.1.2城市规划控制作用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以市场经济为主导,在这一背景下,城市规划控制能够有效地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协调各种城市建设对土地的需求。比如:实事求是的编制城市土地的利用规划;严格审批各种土地开发项目;加强对已通过审批项目的管理力度;加强对用地面积和开发强度的控制等。
4.2城市规划的引导作用
随着国家各项政策的调整、完善以及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城市规划也要充分发挥其适应性和灵活性,随着形势的变化而变化,跟着形势的发展而发展,这就是城市规划的引导作用。显然,城市规划的引导作用是间接的、规范的而不是决定性的。
城市规划对土地利用的引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土地利用的兼容性引导
这种兼容性引导是指,根据一定的条件和要求,把土地的用途和地块的划分进行相应的改变。因此,土地的利用和开发就有更大的空间和更多的选择;开发商也将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同时,城市土地规划必须明确制定土地用途更改的多种方案,界定好用途更改的必要条件,以方便管理。[4]例如:把一块商业建设用地改成农田或者居住用地,就必须相应的降低地价,而且要做好对周围生态环境的保护。
(2)适当变更定量指标
为保证城市土地的合理高效利用,促进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也为房地产开发商提供多种选择,在情况允许的前提下,可以适当改变土地开发的容量。例如邹城市对开发商提出的增加容积率的要求,采用收益累计分成法。通过审批的,按照表1的标准分成;未通过审批的,由政府获得所有收益。[5]
表1
结语
综上所述,城市规划在土地利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能够以最小的用地代价换取最大的经济收益。城市规划的控制和引导作用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控制是引导的有效保证、引导是控制的必要前提,二者相辅相成、相互配合、共同发挥作用。因此,在城市土地利用中最好综合运用两种手段,以加快推进我国的城市化进程。
参考文献
[1]运迎瑕.城市规划中的土地利用问题研究[J].城市规划,2009,(8):122-125.
[2]郑平.论土地利用中城市规划控制和引导作用[J].规划研究,2010,(1):15-17.
[3]王国恩.市场经济下城市规划控制与引导作用[J].城市规划汇刊,2012,(3):98-101.
土地规划用途分类及含义范文2
关键词:土地利用;规划;现状;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G322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我国的土地资源的利用在宏观上看虽然还存在着无限的发展空间,但是从局部的微观来看,土地资源已经面临着一个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进,已经无地可用;退,无论是城市变迁还是工业生产抑或是农业发展都在急需用地,退哪一方面的地似乎都不合时宜。在这种土地资源进退维谷的情况之下,我国的土地资源管理者已经从一个手中握有大片的土地可以疯狂出售的大地主到了一个为每一寸土地都必须锱铢必较的小农民的程度。
一、土地利用规划实施与管理的重要性
土地利用规划对土地利用的控制、协调与管理作用,在编制规划的过程中已有所显示,但规划中的许多决策和措施还停留在文件及图纸上,并没有变成现实,需要通过规划的实施,从时间上、空间上、措施上作出具体安排,逐项地加以落实,因此,在完成编制规划任务之后,能否很好地组织规划的实施,就成为实现规划目标、发挥规划作用的决定性环节。土地利用规划的全过程包括编制和实施两个阶段,二者互为依托,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如果只重视规划的编制,而经规划的实施,就没有完成土地利用规划的全过程,规划也就难以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历史的经验证明,规划的真正意义在于实施。没有实施,再科学的规划只是一纸空文。唯有实施才能实现规划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规划的生命力在于实施。为了保证规划的有效实施,必须对其实施过程进行有效管理。因此,在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过程中,必须充分应用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技术的手段,通过土地利用计划编制、建设项目审核、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审查、土地执法检查、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等途径,对规划实施进行综合管理,才能充分发挥土地利用规划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应有的作用,使规划真正付诸实践。
二、我国当前的土地利用与管理现状
我国的土地制度是土地归国家所有,土地归全体人民所有,因此,在我国是由人民的意志来决定土地资的开发与利用的。土地资源的保护以及综合的管理方面的工作都由土地管理部门来统一完成。我国的土地地管理工作包括了确立国家级的土地管理制度与法律法规,还包括了对于土地关系的调整与改革以及土地的合理利用与高效开发。但是,从我国的目前的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我们不难看到,我国的土地资源存在着许多不合理的利用情况,这些不合理的利用致使我国的许多土地的质量开始退化,土地资源出现严重的浪费现象。不仅如此,还存在着大量的水土流失,大量的宝贵的土地陷入越来越严重的盐碱化,大量的稀缺的土地被沙漠吞噬,大量的土地被某些钱权交易而乱占。凡此种种,我国的土地资源管理的乱象不一而足。我国的某些地方性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于合理化利用土地根本没有树立正确的认识,在土地的审批与利用方面存在着极大的随意性,未能为人民依法合理利用好土地资源。在某些地区甚至还出现了为了发展经济而不惜以牺牲土地资源为代价的情况。最令土地的所有者人民群众不能理解的是,我国目前普遍存在着地方政府知法犯法,完全不按实际需要占用土地的情况,甚至严重到为了讲排场而大肆占用宝贵的土地建造豪华宫殿式的市政府与豪华广场。
三、加强我国土地利用规划的可持续发展
1、改善我国土地利用现状的主要工作内容
1.1保持水土
水土流失是我国的土地资源管理过程中的最大的问题,我国境内发生的多起泥石流,其性质都极其恶劣,给我国的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我国水土流失的问题十分严重,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期我国已有超过1/3的土地存在水土流失问题,保持水土工作需要做好工程、生物和耕作措施等防治措施,通过建立水土保持林、多元化利用土地等等方式来防治水土流失。
1.2集约节约用地
目前我国林地、草地、耕地等用地的利用率比较低,要在土地开发利用上以节约为指导方针,引入市场机制,制定优惠政策,改变传统的粗放利用模式,让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得到统一。
1.3加强林牧渔土地资源保护
长期以来我们过于重视农田,忽视了林牧渔用地,使得土地结构出现严重的失衡,导致耕地资源也遭到了大范围的破坏,各地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的结构,适当的退耕还林或是退耕还牧,做好林牧渔用地的保护工作以保护耕地和环境。
1.4科学规划城镇用地
目前我国很多城市还以“摊大饼”的发展模式浪费着大量的土地资源,为了获得土地增值收益“圈而不用”的情况十分多见,园区违法用地的现象比较严重,整体的土地利用结构失衡,生活用地所占比例过小等等。城镇用地要走集约发展的路线,通过合理布局、扶持郊区农村、保护林地、生态农业等措施来实现城乡一体化的良好用地模式和生态环境。
1.5保护好矿区用地
我国的矿产资源在总量上比较丰富,矿区开采引发了很多的地质灾害,使得矿区的生态环境遭受了极大的破坏。矿区用地需要建立完善的规划体系,加强管理工作的执行力度,做好环境的监控和保护、修复工作,施行“科技兴矿”的方针来提高矿产资源的开采利用效益和矿区土地的利用水平。
2、做好土地利用规划的管理工作
2.1建立健全土地开发整理的规划审查制度
应及时检查土地开发整理指标是否得到切实执行,重点审核其规模和布局是否符合土地利用规划的要求,以保障耕地占补平衡并改善土地生态环境。
2.2强化土地利用立法和监察管理
加强土地利用立法和执法监察是实施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环节。应进一步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实施与管理的细则,并将其纳入法制轨道。同时,应建立经常性的规划监督制度,对违反土地利用规划的行为进行监察、纠处,保障土地利用规划的顺利实施。
2.3健全基本农田保护制度
应建立健全基本农田保护的各项规章制度,包括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制度、基本农田保护区用途管制制度、占用基本农田严格审批与占补平衡制度、基本农田质量保护制度和基本农田保护监督检查制度等。
2.4加强城市和村镇规划审核
应加强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用地布局及近期建设占用耕地面积等方面的审核,切实保证城市规划和村镇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相衔接。
2.5强化现代高新技术的应用
及时、准确地掌握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情况,尤其是监测城市周边的耕地变化和建设用地扩展情况,从而为规划的实施与管理提供技术保障。应充分利用规划过程和动态监测的属性数据及空间数据,建立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及时检验、分析规划实施情况,提高规划管理的工作效能和效率。
2.6制定有利于规划实施的经济政策
为尽快实施规划,还应制定配套的有利于实施规划的经济政策,如在土地开发、整理、整治和复垦方面实行优惠政策,对土地开发者在土地确权、贷款、生产资料供应等方面进行扶持,以及对土地开发、整理者在一定年限内实行税收减免政策等。这些政策由政府组织有关主管部门共同研究,形成政府规定。大力推行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充分发挥经济杠杆在合理利用土地,调节土地供需矛盾方面的作用。同时,对于破坏土地资源,引起水土流失,造成土地沙化和污染的单位和个人,要按照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给予经济处罚。
结束语
实施土地规划旨在保证土地的利用能满足国民经济各部门按比例发展的要求。规划的依据是现有自然资源、技术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分布和配置状况,务使土地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而不因人为的原因造成浪费。
参考文献
[1]姜志法,刘双良.构建土地规划实施保障措施体系的思考 [J]. 中国房地产,2009(10).
土地规划用途分类及含义范文3
【关键词】造林;质量;营林;持续;经营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林业是我国生态环境中非常重视的行业之一,随着我国对于退耕还林的重视,林业目前已经得到一定的发展,本文重点对影响林业造林质量的因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为营林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基础。
二、造成造林成活率、保存率低的主要因素
1、立地条件差。很多地区为了经济利益,肥沃的土地都毁林种地,剩下的造林地土壤瘠薄,有的地块干脆就是沙石,使造林苗木的根系初期生长不良,不仅影响成活率而且也影响后期的生长发育。
2、苗木本身质量较差。有的苗木严重老化,原则上只用于园林绿化,不适用于大面积工程造林,因此成活率必然低下。有的苗木十分瘦弱,高径比严重失调,有的则感染了病虫害,栽植后死亡率也必然增高。
3、有些造林技术指标达不到设计要求
不讲究起苗质量,造成苗木根系损伤过多,栽植后根系不能为树木生长提供足够的营养,而造成成活率降低。 苗木运输过程中保管不当而造成成活率降低。一些长途运输的苗木,包裹严实或大数量堆放在车上不通风、透气,造成树苗发烧发霉,丧失生活力。 苗木长时间堆放。一些育苗户过早起苗后长时间堆放待售,或在苗木购回后不及时栽植而长时间堆放,又不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结果苗木因多天风吹日晒而大量失水干枯,如用这些苗木造林,死亡率必高。 粗放栽植。有的植苗土壤未打碎,用大土块掩根,或虽用细土掩根,但没有分层踏紧,致使根土未密接难扎根。有的挖穴太小,连根都难以掩住,严重影响成活率。
还有造林整穴的规格是不是达标,苗木是不是全部选用了Ⅰ、Ⅱ级壮苗,苗木在运输过程中是否采取了保护措施,栽前是否进行了修根处理等等。
4、管护措施跟不上。植苗后的4~5月,幼林地杂草丛生,小树苗或因长期荫蔽失水而荒死,或被牛羊牲畜践踏啃食,或被割饲草者连草割断等,都将严重影响苗木成活率或保存率。
5、造林资金不足。且重数量轻质量,重造林轻管护,群众对造林的积极性不高,致使造林成活率、保存率不高。
6、容器育苗及造林技术、生根粉、保水剂等先进科学成果不能造林生产实践中充分应用。
三、提高造林质量的对策
1、科学制定规划,严格监督实施要从合理利用土地,针对本区域的气候、地形、土壤、社会需求等条件,在林种结构、树种配置、整地方法、栽植时间、栽植技术、管理措施等方面制定出具体和可操作性强的规划。规划的目的是用于指导生产,在造林生产中要严格按照规划设计组织施工,杜绝随意性,确保科学规划落到实处。
2、适地适树,选好造林树种适地适树的问题是造林工作的基本原则,树种选择是适地适树的关键环节。“适地适树”就是首先要了解“地”,那就是弄清楚造林地的气候、土壤、地势等自然条件;其次要摸清“树”的习性,知道什么树种适宜于怎样条件的林地。如果选择的造林树种错了,就会使造林失败。为了使造林尽可能成功,避免失败,在造林前就必须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选择树种,选择造林地。林农的经验是:“松树上荒山,杨柳下河滩,橡树满山跑,核桃在沟边”。
3、规范造林技术,严格把好“三关”
严格按照造林规划设计和技术规程组织施工,在造林技术上采取以“水”为中心的抗旱造林综合技术,广泛推广应用容器育苗造林、截干造林、覆盖造林等技术,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保水剂等先进适用的造林技术,并按规划标准进行验收。在具体工作中着重把好“三关”,一是把好苗木品种质量关,苗木品种不对路、达不到壮苗要求的不许栽植;二是整地和栽植质量关,严格按照规划要求进行整地、栽植,达不到规划要求的要重整、重栽;三是栽后管护关,造林后管护要及时跟上,建立健全管护机构,组建管护队伍,购置管护设备,建立管护制度,确保管护工作落到实处。
4、完善造林机制,充分调动群众造林积极性一是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坚持“谁造林、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不断完善和推动责、权、利相结合的造林承包责任制,落实好谁栽谁有的政策,给群众吃“定心丸”,让群众看到可以从造林绿化中得到实惠,调动群众造林积极性。二是完善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工程项目资金的引导作用;对各个项目内的造林工程,依据完成的数量和质量,按一定比例分期分批投放工程资金,一部分用于当年施工,一部分用于补植补造,一部分用于幼林管护和抚育管理。
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我国政府十分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和林业建设,先后修改了《森林法》并制定了许多相关的林业政策,投入了大量林业资金,取得了一定的治理效果,但同时也存在许多不相适应的法律问题,制约和妨碍了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1、林权结构模式受约束 我国森林资源绝大部分属于国家和集体所有,但是这种产权结构完全是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产物,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基本经济制度在林业产权设置上的具体体现。其所体现的是一种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公有制经济)和政治意愿(社会主义制度)而非林业可持续发展。
2、林业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建立的法律问题生态补偿机制是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所谓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是指自然资源使用人或生态受益人在合法利用自然资源过程中,对自然资源所有权人或对生态保护付出代价者支付相应费用的法律制度。这一概念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自然资源作为资源性资产,具有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使用权人向其所有权人支付一定的费用,这是所有权人实现其经济利益的方式;二是对生态环境保护做出努力并付出代价者理应得到相应的经济补偿,而生态受益人也不能免费使用改善了的生态资源。
3、林业保护管理的监督力度不够 近年来,林业保护的管理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尤其是国家林业局派驻各地森林资源监督的管理机构加大了对政府违法征用林地、毁林开垦、以及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情况的监督为国家挽回森林植被恢复损失数亿元。但是一些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力度仍然不够,对林地用途管理制度、占用林地审核制度的监督力度及对破坏林地案件的监察力度还未落到实处。
五、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1、建立林业分类经营管理机制
传统的林业经营管理模式已经不适用现代化管理,必须运用新的林业经营管理模式将整体林业生产者的工作热情提高。将总的林业分为两大经营管理:
公益林。与公益事业单位沟通协调将公益造林加入社会公益事业的队伍。统一进行管理并不断增加公益林的比例,当地政府根据资源分布状况,调整公益林补偿的分享比例,这样公益造林的资金将由政府部门统筹规划,专门的财政人员进行资金预算,安排工作人员。
商品林。商品造林就要由企业进行规范的企业化管理模式,或者地方林业主管部门,制定商品林的经营管理方案,合理采伐,调整市场供需,做到安全生产、森林资源总量不减少,生态环境保护水平不降低。
2、建立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
要使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政策进一步完善,有效的保障了法律法规体系完整性。
把现有的相关法律加以完善。例如《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防沙治沙法》等一系列相关法律建立地更加完善,使各种不法分子不会因为法律体制的不健而有机可乘,细化每个条例的处罚制度,充分发挥现有法律的根本作用。
3、 生态林补偿制度
积极争取国家生态公益林补偿,同时积极申报天然林保护工程,增加生态环境补偿,建立完善的森林生态体系以及森林生态价值补偿体系,将森林资源在生态体系中的作用充分展现出来。对损害森林资源和破坏生态环境的不法人员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严厉处罚,将处罚后的资金还原到森林资源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当中。但从目前形势来讲,补偿费用还不是很高,这样会降低林木工人的工作积极性,使林木工人在工作中缺乏自觉性。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影响造林质量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造林质量的措施,并针对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建议,目的是提高我国林业管理的现状。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