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物技术类专业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物技术类专业范文1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完善,基于网络、多媒体的信息技术正被广泛地应用在教育教学中[2]。将数字化的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相结合,用于理论与实验实践教学是今后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目前,各高等学校正在进行数字化校园、数字化教室、数字化办公室、数字化图书馆、数字化实验室等建设。以数字化、多媒体化的信息技术为工具,将植物教学标本园的内容网络化运行,使师生可以不受时空限制地提取所需资源,为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开辟了新途径。
1建设数字化植物教学标本园的必要性
高等农业院校多设有植物标本园,承担植物育种学、植物生产学、药用植物学、药用植物栽培学、中药资源学、中药鉴定学、药用植物育种学等课程的实验教学、教学实习、毕业实习等教学准备任务以及为教学、科研提供和保存种质资源的任务等[3],在实践教学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传统的实物标本园受开放程度有限、学校距离标本园路程远、雨天等恶劣天气条件无法观察和学生放假时间错过植物的关键生长季节等条件的制约,很多学生无法进行定期田间诊断,无法对不同植物的关键生育时期做全面的观察、记录;对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学生来说,大家关注它的药用部分比较多,其他组织却了解较少,中国的中草药资源非常丰富,单单靠我们在学校的标本园中种植显然不能满足教学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很难用语言形象地描述某些时期的形态特征,教学效果不好。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认为建设数字化的植物教学标本园势在必行。
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和各种现代化教育技术与手段建设数字化植物标本园,可以为教学提供丰富的在线学习资源,学生可以不受时间、空间、天气等条件的限制,进行全时空的实验预习、复习和实践;建设数字化植物标本园,为课堂教学提供大量具有针对性、灵活性和适用性的教学资料,教师也可以随时调用其中的资源用于理论和实践教学,使得教学更有效、更有条不紊,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建设数字化植物标本园,对丰富教学内容,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育技术现代化起到积极作用,对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加快素质教育,创造教育的实施具有非常大的意义。
2数字化植物教学标本园的建设内容
目前中国科学院建立了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它的彩图库只是将采集来的干标本拍照到网络上,为用户提供一个方便快捷获取中国植物标本及相关植物学信息的电子网络平台[4]。农学实验材料典型性的内涵很丰富,既有静态的外形特征和部位之分,又有动态的特性和时间概念的变化[1]。我们要构建的数字化植物标本园包括每种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的照片(旁边带有文字描述);主要植物主要生育时期的图文资料、视频讲解;不常见植物的来源、功效、生态环境与分布、开发利用历史与现状的介绍的视频音像资料等。具体内容如下:
(1)建立谷类作物、豆类作物、薯芋类作物、油料作物、纤维作物、糖料作物、嗜好料作物、绿肥饲料作物、药用植物九大类500余种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的图片库,并附有文字描述。丰富了以往瓶装浸渍标本、盒装干植株标本、瓶装干种子标本的内容,展示方式更鲜活,更接近实物,使得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更直观、更形象。
(2)制作主要植物各生育时期的视频音像资料。包括小麦、玉米、水稻、花生、大豆、棉花、甘薯等作物各生育时期动态过程的视频音频资料。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在讲解作物生育不同时期、穗分化进程时,只能依靠挂图、幻灯片等,非常抽象,学生只能靠教师的讲解加上想象来理解,常常达不到预期教学效果[5]。有了主要作物各生育时期的视频音像资料之后,教师可以生动、直观地给学生讲解,学生学习也更有兴趣。
(3)制作介绍不常见植物的来源、功效、生态环境与分布、开发利用历史与现状的视频音像资料。不常见植物主要有在当地种植面积比较小的作物,如杂粮作物、药用植物等,这些植物在教科书上介绍较少,学生了解较少,将这部分植物纳入数字化植物教学标本园建设项目中,有利于开阔学生的眼界,增长学生的见识。
(4)制作数字化小麦种质资源库。小麦种质资源是小麦育种的物质基础[6]。作物标本园每年都种植小麦种质资源材料,同时也会保存部分材料,但在种植或保存的过程中,难免会发生变异,部分农艺性状会发生改变,因此,为了保持种质资源的典型性,将种植材料的生长发育习性、产量性状以及植物学特征等方面的主要性状进行图文描述并网络化运行是很好的途径。
(5)建立检索系统,便于网上、查询信息,实现学生自学和教学互动。该系统要界面友好、使用方便,检索词要有近义词、同义词查询功能,如输入“小米”可以查到“谷子”的内容,输入“地瓜”可以查到“甘薯”的信息等。
3建设数字化植物教学标本园所需条件和数据来源
建设数字化植物教学标本园是一项长期的耗时耗力的复杂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力量协同完成。既需要专业基础过硬的师资力量和充足的资金支持,又需要丰富的现场材料和专门人员充足的时间。数字化植物教学标本园建设离不开专业教师的参与。专业教师是教学、实践活动的主导者,他们熟练掌握本专业知识,对于各种植物的时期、特点的把握具有权威性,这是教学资料准确与否的根本。还要有既了解专业知识又能熟练掌握视频制作、数字化数据库技术的双专人才。建设数字化标本园需要数码相机、摄像机、数据处理软件等仪器设备,必须有充足的资金支持方可实现数字化。建设此标本园还需要丰富的现场材料,我校现有校内作物标本园10亩,药用植物标本园10亩,园艺实验站140亩,学生实训田5亩,科技示范园、教师科研田400余亩和10个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为数字化标本 园建设提供了丰富的植物资源。另外,还要有一支拍摄队伍,根据各种植物的生育规律制订相应的拍摄计划,分组安排拍摄汇总资料。农学院有两个学生社团:植物科技协会和中药协会。前者是全国优秀社团,我校的A级社团和特色社团,也是学生自我学习植物科技知识、开展植物科学研究、开发利用植物资源的学术性社团组织。后者是新兴社团,是学生自我学习中草药知识、开发利用中草药资源的学术性社团。这两个社团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分期分批开展工作,在人力和时间上提供了保障。
建设数字化植物教学标本园数据库是个庞大的工程,为了尽可能多地搜集资料,需要多渠道搜索。首先,从校内的作物标本园、药用植物标本园、园艺试验站、教师科研田、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等搜集材料;其次,从互联网搜索相关材料充实到数据库中;再次,就是从图书馆找相关书籍,有些图片资料也可以应用到该数据库中。搜集到资料后,由相关专业教师检查、汇总、整理,最后形成成熟的数据库。
4结束语
建设数字化植物教学标本园是一项长期工程,是传统标本园在时间、空间上的延伸,为多媒体教学提供了基础性材料,为数字化实验室建设提供了素材。数字化植物标本园的建设,能有效地解决实物标本园开放程度有限、学生在田间观察时间少、学生放假时错过一些植物生长的关键时期的问题,能有效地解决中药专业的学生只认识中草药的药用部分而对于生长在大田里的中草药植株却叫不出名字的问题,能大大丰富教师的课堂教学资料。对丰富教学内容、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育技术现代化会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灿,罗莉华,金小马.管好作物标本园 培育典型实验材料[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1998(3):74-75,77.
[2] 王芳,李滨,郭兴启.农业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网络信息化平台系统的构建[J].高等农业教育,2008(4):57-59.
[3] 毕建杰,常安瑛,毕明波.管好作物标本园 提高专业实验质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1999(6):38-40.
生物技术类专业范文2
关键词:生物技术 产学研合作教育 创新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9(a)-0245-01
21世纪是生物技术时代,随着科学与技术的发展,现代生物学取得了巨大进展。现代生物技术涉及的学科领域、研究对象和应用范围都极为广泛,对知识、技能的要求很高。而在我国,生物技术类专业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实际需求与培养目标之间的脱节。不同学校之间如农业院校、师范院校、医学院校和工科院校的生物技术类专业的培养目标差异较大。生物技术本身发展较快,社会需求不断变化,特别是现代生物医药、食品和发酵等与生物技术相关的产业发展迅速,而培养目标相对滞后,这导致培养的生物技术类专业人才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必须建立新的模式,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我校生物技术专业成立于2000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原有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不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生物技术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不仅要掌握深厚的生物学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近年来,产学研在各省市蓬勃发展,产学研相结合创新培养模式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1-3],但生物技术所占比例较低,这和21世纪是生物技术时代还不尽符合。我们在生物技术专业理论和实践教学中,以创新教育为主,不断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从2009年开始,在近五年时间把产学研活动引入生物技术人才培养当中,开拓了崭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1 生物技术专业产学研相结合培养模式的优点
1.1 理论和实践结合更紧密
生物技术专业是理论和实践都很强的专业,仅仅通过平时的实验课程教学来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各个学校生物技术专业都在不断探索创新人才培养研究[4]。通过产学研合作,可以把企业生产中遇到问题带到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以后,通过对问题的探索,把理论知识更好地应用到实践中,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对问题探索的兴趣,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提高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通过产学研活动,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应用,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强化了学生择业的自信心,提高了他们的创新意识。我校生物技术专业与芜湖大浦国家农业科技园、安科生物工程公司、芜湖绿叶制药等企业合作,建立了稳定的实习基地,通过学生到基地进行生产和毕业论文等环节的实践,可以使学生和生产单位更好地相互了解,提高了学生的择业竞争能力。
1.3 产学研合作有利于企业科技进步和学校科研成果的转化
通过产学研合作教育,教师与企业可以开展多方面的合作,包括为企业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参与企业产品开发、技术改造、转化相关成果以及与企业共同申报各类科研项目,促进企业的科技进步,同时也能带动教师科研工作的展开,进一步提高生物技术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
2 生物技术专业产学研相结合进行生产和毕业论文的教学模式
生产实习和毕业论文是本科教学中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通过生产实习和毕业论文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生产实习过程中,通过具体操作岗位的锻炼,更好地了解相关生产环节,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出现的问题。在毕业论文实施过程中,论文选题结合企业的技改项目、企业的科研项目或者由教师、企业和学生共同商定有实际运用的课题作为毕业论文选题。我校生物技术专业学生通过这些方式进行毕业论文的立项工作,与多家企业共同开展本科毕业论文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学生进行毕业论文工作期间,采用双导师制,学生吃住在企业,由企业安排专人进行管理,保证了学生的安全。学生有问题随时联系校内指导教师,每周与校内指导教师交流沟通一次。每周校内指导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沟通一次,及时掌握学生学习表现和论文进展,并及时解决相关问题。对学生毕业论文的进度实行中期汇报制度,同时要求企业对学生进行考勤和评价。五年的实践表明,上述措施能够较好地保证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
3 生物技术专业产学研相结合培养效果分析
不少专业在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型人才中取得了一定成绩[5]。生物技术专业产学研合作主要集中在生物制药、园林花卉、食用菌生产等企业,通过五年的运行,取得了较好效果。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1)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通过产学研合作使教师的知识结构更合理,使企业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生产技术人员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极大地提高了实践教学质量。(2)加强了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2012年我校生物技术专业在芜湖大浦国家农业科技园建立了省级生物技术专业实习基地并获得相关经费的支持,完善了实践教学硬件设施。结合企业需求,和大浦农业科技园共同成立了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所,进行相关科研活动,联合申报了国家省级等攻关项目10余项,获得经费500多万元,拓展了实践教学平台,提高了学生创新能力。(3)提高了学生的创新和创业能力,五年来,通过产学研相结合,为企业解决了蝴蝶兰的保鲜问题,病毒检测和防治,获得专利5项,10余篇,每年都有优秀学生留在企业工作,其中有5人自己创业成立园林花卉公司,从事园林植物花卉生产和销售工作。
总之,产学研合作模式较好地弥补了高校在创新教育中实践条件的缺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欲望,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建立的生物技术专业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培养模式培养出了素质高、创新能力强的实用性人才,促进了科研创新,有利于生物技术专业的教学和学科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教师本身教学和科研能力提高,对其他专业创新性人才的培养也有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 罗道全.国外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经验与启发[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7(11):62-64.
[2] 冯玫,许晓明.亚太国家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比较与我国的模式选择[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9(6):99-103.
[3] 白玫,杨振峰,李潇潇.产学研结合是大学与企业实现共赢的有效途径[J].集团经济研究,2006(32):183.
生物技术类专业范文3
生物政治地理可以报考绝大多数文科专业,同时选择生物专业还可以报考一部分医学专业、环境类专业以及农林类专业等等,一些纯理工的专业是不能报考的,总体来说生物政治地理的组合覆盖专业范围还是比较广的,适合各位考生选择。
生物政治地理可以报考哪些专业生物政治地理能够报考的专业可以报人文,经管,语言类、法学类专业,或者师范类专业。
选择政治可以选的专业有:理论类、哲学类(逻辑学、宗教学、伦理学等)、法学类(法学、知识产权。监狱学等)、经济学类(金融学、税务等)、公共管理类、政治学类、历史学类、教育学类、社会学类、工商管理类。
选择生物可以选的专业有:生物工程类、医学类(基础医学、预防医学等)、草叶科学类、科学类(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等)、环境科学类(生态学等)、植物生产类(农学、园艺等)、森林资源类、环境生态类、动物生产类、动物医学类、水产类。
(来源:文章屋网 )
生物技术类专业范文4
[关键词]生物技术;课程体系
1 课程建设调研的目的
德州学院生物技术专业是2000年新建的专业,具有生物科学和生物化学等学科优势的生命科学类专业,我们按照为社会培养厚基础、强能力、宽适应的合适的应用型生物技术专业人才的指导思想,制订了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在专业建设中,就依托我校生物科学专业,构建具有特色的生物技术人才培养方案和模式进行了探讨和实践。
课程建设是学校教学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的基础和关键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和途径。课程建设涉及到教育思想观念、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手段、师资队伍、教学管理制度建设、教学条件等多方面的内容,课程建设直接体现学校的教学水平,并将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为了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更加规范、有序地开展课程建设工作,根据教高[2007]1号《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和教高[2007]2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文件精神,为高度重视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对徐州师范大学大学和淮阴师范学院等院校本科生课程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
2 生物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结构
通过调研各个学校本科生课程建设情况,生物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基本框架达成共识:
2.1 毕业总学分=课程(包含实验课程)总学分+毕业综合实践环节总学分=150~180学分。
2.2 课程类型及学分比例。基础课程:50%左右
人文社科类(含政治、外语、计算机、体育等)占30%总学分。
自然科学类(数学、物理、化学、物理化学等)占25%总学分。
专业基础课:根据各个学校的专业特色来决定,占20~30%总学分。专业基础课主要包括微生物学及实验、生物化学及实验、遗传及实验、分子生物学及实验、细胞生物学及实验
专业课:根据学校的专业特色来决定,占20%左右总学分。主要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生物工程下游技术等课程。
2.3 生物技术专业实验覆盖面。生物技术专业实验覆盖面包括微生物学实验、生物化学实验、遗传学实验、分子生物学实验、细胞生物学实验、细胞工程实验、基因工程操作实验、生物工程下游技术实验。
3 我校生物技术课程建设的现状
3.1 开设适合我校特点的课程教学模块。根据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生物技术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具有较扎实的生物科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较系统的生物技术理论与实验技能,了解生物技术领域的前沿和发展动态,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能在工业、医药、食品、农、林、渔、环保、园林等行业从事与生物技术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同时适度培养专业专业基础型、复合型人才。我们设计了5个选修教学模块,分别是食品科学与营养模块、现代生物学模块、生物制药模块、农业生物技术模块、生物教育模块。
4 课程建设的目标和任务
生物技术类专业范文5
1、药学院:学院涉及药物制剂、药学、中药学三个本科专业。
2、管理学院:学院设有三个本科专业,即市场营销专业、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市场营销学的方向是含药品营销方向、保险营销方向。劳动与社会保障的方向是医疗保险方向。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方向是卫生事业管理方向。
3、信息工程学院:学院拥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四个本科专业。
4、生物科学系:该系目前设有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两个本科专业,生物技术专业以生物制药技术为特色。
生物技术类专业范文6
【关键词】“全景式”;案例讨论教学;高职
从本世纪开始,作为科学重要组成部分的生物科学突飞猛进向前发展,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老专业知识不断更新,生物信息学、组织和基因工程等新专业不断涌现,并且出现了很多跨学科、跨专业的科学。同时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近年也得到迅猛发展,为我国教育事业在短短数年里迅速迈进教育大众化阶段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在快速发展的同时,高职教育在提高人才质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团队合作精神、敬业精神的实用型人才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为了使现代的高职生能适应未来的科学发展,就必须培养学生终身获取知识的能力,而全景式案例讨论教学法的教学模式是适应新知识时期和培养学生获取知识能力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一、目前高职高等生物专业教学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本课题组对本院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学生通过听课、个别访谈等方式进行教学的现状调查发现:
1、“应试教育”影响深远,教师认识不足,学生学习缺乏动力。2010级学生入学之初,我们在全院生物专业学生中曾作过一个问卷调查,竟有29.3%的学生不知道应用生物类专业有什么用,不仅如此,部分教师思想上也不够重视,只是空洞地向学生强调当今生物技术的重要性和高速发展,而不能多方位、全面地向学生阐释学习生物技术的价值和社会发展需要。而且,随着专业课的陆续开设,越来越多的学生认为生物枯燥无味,没有多少用处,学习中缺乏动力,只求及格。
2、教材版本众多,普遍质量不高。现在高职院校所用的《生化分离技术》教材大多以原有大学专科教材为基础进行一些删减,仍保留原有的学科理论体系,未能突出高职教育的特点。加之版本多,质量参差不齐,大多仍在试用阶段,很难选到一本理想的教材
3、生源质量下降,“教”与“学”矛盾突出。普通高校的扩招以及高等职业教育自身的不断发展,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大,使其生源总体素质下降且生物专业基础水平参差不齐。多数教师自身专业知识更新迟缓,对当今日新月异的生物前沿技术了解不够,仍沿袭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和陈旧知识,教学要求定位不准。教学方法缺乏针对性、灵活性,一味地埋怨学生素质差、基础差,而很少动脑筋、想办法去解决问题。
二、“全景式”案例讨论教学法在《生化分离技术》 课程中的应用
我校于2010年在《生化分离技术》课程中推出的全景式案例讨论教学模式是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全新的教学理念与模式。它基于建构主义和多元智能理论,将自主、合作、探究作为教学活动的核心,全面调动教学活动中的各类信息资源,以激发学生的全部感知能力,提升教学效果。其主要的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全景式案例讨论教学”是情景式教学法的全面升级。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全面构建了现代生物企业真实的运营场景与办公场景,并配备了与产业接轨的先进设施设备,使学生在学习生化分离技术理论知识的同时,充分锻炼了实践技能。同样,在学生管理制度中,学院吸取了现代生物企业管理制度的精髓,实现了类似企业化的相关管理模式。因此,在高职三年的学习生活中,学生不仅仅收获了生物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更培养了良好职业化习惯。
2、在“十二五”规划的大背景下,中国经历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产业结构的转型,生物技术类专业相关产业对人才能力的需求也正发生着与时俱进的变化。全景式案例讨论教学内容的设计正是以最新的生物行业人才需求分析为基础,设立了较为清晰的人才培养目标与职业发展规划。生化分离技术课程内容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生物产业一线的专业管理和技术操作者,并围绕此目标设定了课程的教学培养模块,包括基础知识、理论知识、实践技能、管理知识及职业素养等模块,每学年则是以此为主线进行设计,契合了培养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这一目标。
3、“实战项目驱动教学”是全景式案例讨论教学的又一鲜明特色。在教学过程中,本课程根据具体专业培养的具体要求,引入来自于企业的实际项目,核心理论知识的传授将围绕着具体项目展开并深入讨论,这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巩固和加深了其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同时,实践项目的考核也逐步应用在阶段性考核与期末考试中,这无疑成为检验教学成果与学生动手能力的最好方式之一,也使学生未出校门就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
4、全景式案例讨论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培养应用了我院总体的高职人才培养理念,关注知识培养的同时,更重视职业教育素质与习惯的培养。当前用人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并不仅仅停留在知识与技能层面,而是需要具备良好的自我提高与抗压、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等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因此,全景式案例讨论教学模式也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全方位培养。
参考文献:
[1] 潘梦静 “全景式”案例教学法探析与实践 《教育与职业》 2010年27期 143-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