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课外体育活动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课外体育活动方案范文1
校长指挥,德育处统筹安排,班主任齐抓共管,构建了科学、完善的体育组织管理系统,把开展大课间、阳光体育活动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了学校教师工作目标考核的范畴。活动有目标、有组织、有责任人,形成了校长带头,德育处、团委、学生会全员参与的组织体系,使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扎实而有成效。
二、合理安排,组织到位
实施策略具体为:教工活动时间为周一、周三、周五下午,内容为舞蹈、太极拳、乒乓球、羽毛球、篮球等项目。学生实施“四位一体”活动方案,即操化系列、花样跑操、选项活动、个人专长四个活动项目。操化系列和花样跑操是学生大课间规定活动内容,每天上午、下午共两次;选项活动和个人专长为下午的课外活动自选内容,单周为选项活动项目;双周为个人专长项目,当天有体育课的班级限制课外活动,活动时间为下午30分钟。师生活动时有值班领导、老师负责,班主任和体育老师巡回指导监管,切实做到对学生的生命质量负责,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
三、完善保障措施
(1)营造舆论氛围。利用学校的各种媒体,广泛宣传开展体育活动的意义和价值,各年级的班主任要做好家长的工作,引导全社会理解、支持学校开展的体育工作。
(2)加强专业队伍培训。体育教师对班主任和相关教师进行体育方面的必要专业培训,使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时,有科学的指导,发挥群体作用,使体育活动落到实处。
(3)落实计划与检测。各年级结合本方案里每阶段活动主题,制订相应的文体活动计划和分阶段活动实施方案,上报学校,采取切实可行措施,狠抓落实。同时要求学生在教师和家长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特点,量身自定体育锻炼计划和分阶段目标,并自查完成情况。
(4)制定学生身体素质月月评方案。为提高学生体质,落实“学生不怕测”。抓好学生身体素质课课练,特制定学生体能月月评方案。以年级为单位,班与班评比,统计各班单项平均成绩,纳入班级考核,表彰年级前10名(男、女生各5名)。大课间活动内容详实,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
课外体育活动方案范文2
一、开展体育课外活动的意义
(1)开展初中体育课外活动是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重要环节。初中体育是一门教育学生在生活中如何释放压力,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学科。初中体育课外活动是体育教学的延伸,将课堂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课外活动的实践过程中,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初中体育课外活动的开展,更加强调了体育知识和技能在实践活动中的应用,参加体育课外活动能拓展学生体育方面的知识,提高体育课程的学习效率。
(2)开展初中体育课外活动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初中生面临着考高中的压力,每天过着宿舍、教室、食堂三点一线枯燥、乏味的学习生活,身心非常疲惫。长此以往,这种学习状态不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也不利于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的提高。学生需要一种释放压力,缓解脑部疲劳的方法。初中体育课外活动的开展正是满足了学生的这种需要。在学习之余参加自己喜欢的课外活动,让身心得到放松,既可以锻炼自己的身体,又可以陶冶自己的情操,让自己得到全面发展。还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会增加学生对初中校园生活的向往,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初中体育课外活动存在的弊端
(1)开展初中体育课外活动的机会少且缺乏合理性。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文化知识课程在整个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安排的课节也比较多,初中体育课外活动的机会和时间很少,每周只有一、两节。仅有的几节初中体育课外活动还会因为天气变化或者学校组织考试等原因无法进行。学校对体育课外活动的安排不够科学合理,违背了运动的科学规律,总是将体育课外活动安排在饭前或者饭后。饭前,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非常劳累,肚子也在抗议参加剧烈的体育活动;饭后,学生刚吃饱就进行体育活动不利于身体的健康,容易得胃下垂。如此一来学生根本没有很好地参加体育课外活动的机会,体育课外活动教学的效果也就不明显。
(2)初中体育课外活动没有具体方案过于自由化。初中体育教师对体育课外活动没有制订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没有让全体学生参加到活动中。初中教师没有事先制订组织学生参加各种不同体育活动的计划,每次体育课外活动的内容都一样,喜欢打篮球的男生打篮球;爱踢足球的学生踢足球;大部分女生坐在一起闲聊;少数人围着操场漫无目的地走;还有人回到教室看书或是去写还没完成的作业。学生对体育课外活动极其不重视,太过于自由化,没有统一的管理,做什么的都有,根本没有积极地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
三、对初中体育课外活动实施有效管理的措施
(1)初中体育教师制定科学合理的体育课外活动实施方案。初中体育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体育课外活动之前需要制订详细的活动方案,体育课外活动课程的安排要科学合理,尽量不要把课程安排在饭前或饭后。教师需要制订出每次体育课外活动的内容,活动的项目最好多样化。开展体育课外活动时,既要清楚地了解本学校现有的体育教学设施,还要充分考虑到春夏秋冬四季气候的特点以及天气的变化。不同的季节时令要有不同的体育课外活动的方案,保证课外活动的科学性。
(2)使体育课外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多数学校体育课外活动的项目仅仅局限于打篮球和踢足球,很多学生往往对这两项不感兴趣,这样的课外活动也没有明显的成效。初中体育教师要借助学校拥有的体育器材增加学生活动的内容。例如体育教师可以教学生跳健身操,可以让学生去打乒乓球,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排球比赛或组织学生跳大绳,也可以组织学生踢毽子或进行两人三足的小游戏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自然会吸引学生的积极参与。
课外体育活动方案范文3
[关键词]体育活动;中学生;文明行为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3)32-0072-04
[作者简介]赖春玲(1975―),女,本科,河南省洛阳市第五十六中学教师,小学高级。
体育活动是指中小学校为了鼓励学生多运动而安排的活动。体育活动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提高自我锻炼的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体育活动形式多样,不拘一格,可以是自由活动,也可以是有组织的游戏活动。体育活动对于中学生的影响并不仅仅停留在体质健康方面,而且会对他们的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的健康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中科院院士钟南山在接受《人民教育》杂志专访时提出:“青少年参加体育锻炼,不仅仅是为了身体健康,还可以培养很多良好的品质。”
一、在体育活动中加强学生文明行为规范的培养的意义
(一)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生文明素养
圣人孔子曾说:“不知礼,无以立!”文明素质的培养是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提出的客观要求,是中学生行为发展的需要,是体育活动中不可忽视的教育内容之一。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基本文明素养,就是培养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学会尊重他人,约束自己的言行,养成文明的行为规范,成为一个受人欢迎和尊重的文明公民。文明锻炼,才能愉悦身心。
(二)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生健康文明意识
中学生处在生长发育时期,不良的行为规范会影响其身心健康。不正确的身体姿势会影响他们的生长发育。必须积极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锻炼方式和文明的卫生行为。首先,教师要加强对体育活动的目的性教育、科学性锻炼身体的教育,让学生从主观上认识到课外体育活动的价值和意义。其次,让学生知道体育和美是密不可分的,它包括体态美、运动美、精神美,其中,健康是美的基本要素。第三,学校因地制宜地创造条件,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兴趣爱好,多举行些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育项目和小型比赛,满足学生的健康需要,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三)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生安全文明意识
体育活动的目的就是促进健康、增强体质,如果在活动中发生了伤害事故,就违背了体育锻炼的宗旨。只有让文明成为一种行为习惯,让体育活动在安全文明的保证下,学生才能尽情挥洒汗水,快乐健身。因此,在组织学生活动过程中应十分注意安全文明意识的培养。一是要教育学生遵守运动安全的卫生要求,如:保持场地、器材清洁卫生等。二是加强自我安全保护。如:活动和练习前必须检查自身和场地器材的不安全因素,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在加强自我安全保护的同时,不让他人受伤。三是要做好体育活动前的准备活动,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
三、在体育活动中加强学生文明行为规范的培养的方法
体育活动受诸多外界条件的限制,加上中学生正处在心理上的断奶期,情感和意志的发展尚不稳定和成熟。因此,他们在体育活动中会将平时一些不良行为习惯无意识地表露出来。如何在体育活动中加强学生文明行为规范的培养?
(一)明理
知是行的基础,所谓“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理。”我校在开展阳光大课间活动以来,利用升旗仪式、大周会、课堂教学等形式,让学生了解阳光大课间活动的意义,通过黑板报、手抄报、发放倡议书、校园广播的形式宣传文明行为规范的内容。同时制定了《阳光大课间活动方案》《阳光大课间活动要求和行为标准》。明确提出了:每天锻炼一小时,幸福生活在招手;文明行为规范是个人素质的体现。各班结合活动方案和要求开展了“阳光课间,阳光行动”的主题班会,通过情景表演、体育游戏、体育活动等形式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理解文明行为规范对人生的重要性,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动机,让学生明白,在体育活动中遵守行为规范,不仅有利于集体,而且有利于在社会生活中与大家协调相处。只有行为的“规范”,才符合群体与社会生活的利益和要求。
(二)践行
一个人的行为规范是在实践中养成的,在体育活动中对青少年的行为进行指导,不但可以帮助他们深化道德认识,形成技能技巧,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那么,如何在体育活动中引导学生实践呢?
1.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运动文明规范
我校每月举行一次小型体育竞赛活动,政教处和体育组会在比赛前下发《学校体育竞赛活动方案》《学校体育竞赛活动文明班级评选办法》《学生体育活动行为守则》以保证活动效果。每次竞赛活动开始前先由体育教师宣讲比赛规则及其他要求:参加体育竞赛要做到对人有礼貌,不讲脏话、互相谦让,团结合作。运动时如发生碰撞、摩擦应互相谅解。参加比赛时,遵守比赛规则,尊重对手,尊重、服从裁判员的裁决。观看体育比赛时,尊重双方队员、不喝倒彩。爱护运动设施。体育老师宣讲完毕,各班高呼班级口号,然后再开始进行比赛,比赛中体育教师要统筹安排,兼顾全局,及时发现问题,赛后一定要做到及时讲评和总结。体育竞赛活动提高了学生的运动兴趣,加强了运动文明规范的培养。
2.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仪态仪表文明素养
注重仪容仪表是自尊自爱的表现,也是学生精神面貌的外在表现,展示着学校的校风和形象。广播操比赛和队列队形展示是加强学生仪态仪表文明素养培养的有效途径之一。操场上,队列展示、着装统一、口号响亮、步调整齐、激情饱满,赢得了观看席上阵阵掌声。广播操表演,各个方队步伐坚定、口号洪亮,动作整齐划一,激发学生强烈的表现欲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仪态仪表素养。学生在举手投足间彰显了良好的个人素质和班风班貌。
3.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生整齐、守纪的行为规范
整齐、守纪是中学生应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我校在开展阳光大课间活动时,采用音乐引导学生进行阳光大课间活动。听见《集合号》音乐时,表示阳光大课间活动开始了,接着伴随着音乐《运动员进行曲》整齐有序、精神饱满地从教室走到操场;听见《分列式音乐》踏步散开队形。然后是一套国编操和两套学校自编操,做操时要做到动作舒展,准确大方。之后是身体素质练习和分组活动,要求做到听从音乐指挥、遵守纪律、认真练习。《上课号》响,阳光大课间活动结束,听着《分列式音乐》踏着节奏回教室。此外,阳光大课间活动要每天讲评,对于在活动中组织纪律严明,听从指挥、队列整齐、做操认真、遵守纪律的班级要表扬,巩固已取得的成果,强化正确规范的体育活动要求。
4.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生安全文明行为规范
在体育活动中易出现安全问题,要求学生自觉遵守体育活动纪律,爱护场地、器械。如果遇到场地器材不够用时,要自觉排队等待,学会谦让。体育活动中突发事件比较多,教师应注意观察学生的行为和表现,对好的行为要及时给予表扬,对不良倾向必须严肃批评,让学生分清是非界线,提高明辩是非的能力,让学生在温暖、愉快的集体氛围中,奋发向上,健康成长。
5.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集体行为规范
军训会操活动是每年新生入校前我校都要开展的活动之一,目的在于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国家安全意识,同时培育集体主义精神,提高综合素质。在平时的训练中,教师要善于发挥集体的力量,对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队列要求:听从指挥、步调一致、不怕吃苦、刻苦练习,发挥同他人集体协同配合的能力,让学生在集体练习中,养成团结友爱、互相合作的行为规范,从而达到养成好的集体行为规范的目的。军训不仅能磨炼身体,锻炼体魄、增强体质,还能培养学生集体行为规范。
(三)定标
学生在每学期初制定一个体育锻炼目标和一个行为目标,如:体育锻炼目标是学会花样跳绳一级规范动作,行为目标是爱护体育器材;并能按照达成目标的步骤逐步完成任务。有了目标,就不会迷失前进的方向。定标就是要学生先懂得道理,明理的过程,就是求知的过程。明白了道理,我们该做什么(即目标是什么),如何做(步骤是什么),胸中就会清清楚楚。学期末结合“争先创星,争做优秀少年”中的“体育星”和“行为规范星”进行评比,全校表彰,树立榜样。
三、在体育活动中加强学生文明行为规范的培养的建议
(一)信任和爱是前提
我们教育的对象是人,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正在发展和变化的人。这就要求教师在发展变化中了解学生、热爱学生、相信学生,把学生当做平等的伙伴、朋友,尊重学生的个性。我们制定的任何一项方案和政策,都要为学生服务,都要从他们的角度出发,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
(二)榜样力量的引导
中学生模仿性强,教师的榜样示范使学生可见、可学、可仿、可行。一方面,体育教师要加强自律,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给学生树立一个榜样。另一方面,选拔体育特长生或“体育星”来协助老师,用模范的感召力去感染每一位学生,会对学生的体育行为习惯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注重实效是关键
在体育活动中培养中学生文明行为规范教育,要注重四个坚持:坚持循序渐进、坚持实践导行、坚持自我教育、坚持开放教育。
(四)合力教育是保障
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文明行为规范教育必须由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合力共同完成。利用寒暑假开展家庭体育锻炼活动,下发活动记录卡,按时记录每天的锻炼内容,家长签字。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形式,切实加强与家庭、社会的有机联系,得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才能真正取得实效。
中学生处于个体发育、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个体行为体系雏形确立、奠基的时期。这一时期在体育活动中所形成的良好的行为习惯,会迁移到其他方面,影响着其成长,决定着一个人未来行为发展的方向,制约着未来行为能力的发展。因此,在体育活动中,教师必须有针对性,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明理、践行、定标等手段达到教育目的,从而影响学生的行为。决不能轻易放过任何一次教育机会。同时经常反思自己的行为,为人师表,做出表率,做到言必信,行必果,才能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雪红.学校体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钟南山.青少年体质在过去20年内持续下降[N].金羊网-新快报,2007-03-09.
课外体育活动方案范文4
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
二、活动要求
人人有运动项目、班班有运动团队、校园有运动氛围
三、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活动”的决定。坚持“健康第一”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现代健康理念,以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大力推广体育课间活动”为重点蓬勃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体育锻炼习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明礼仪素质和身体健康素质水平,推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四、活动方案
(一)大课间操活动
1、课间操时间延长为25---30分钟
大课间操体育活动时间,如果晴天全校先做广播体操,然后分班级进行各项活动,如果雨天班主任在教室组织室内活动。
2、各年段活动项目:
七年级:角力、篮球、跳绳、踢毽子、跳方格、跳皮筋
八年级:篮球、乒乓球、乒乓球、排球、田径、抛接球、跳绳
九年级:足球、篮球、排球、长跑、跳短绳、50米立定跳、仰卧起坐
(二)体育课活动
1、活动时间:周一至周五的最后的一节课时间,由于场地受限制,可分批活动。
2、各年段活动项目
星期一
七年级:篮球、跳方格、跳皮筋
八年级:乒乓球、抛接球、排球
九年级:足球、跳短绳、长跑
星期二
七年级:角力、跳长绳、踢毽子
八年级:田径、排球、乒乓球
九年级:篮球、田径、立定跳远
星期三
七年级:角力、跳皮筋、踢毽子
八年级:排球、乒乓球、跳绳
九年级:篮球、跳短绳、50米跑
星期四
七年级:篮球、角力、跳长绳
八年级:乒乓球、排球、田径
九年级:长跑、立定跳远
星期五
七年级:跳方格、乒乓球、踢毽子
八年级:篮球、田径
九年级:足球、排球、长跑、仰卧起坐
五、九年级毕业班课外体育活动方案
为了增强毕业班学生的身体素质,学生能更好地适应毕业班紧张的学习气氛,保持每天有充沛的精力去学习、生活,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为了使本届毕业班在明年的体育中考中取得更优异的成绩,结合本届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明年体育中考的要求以及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特制订如下方案:
(一)训练时间、项目、职责
(1)每天早操、课间操训练跳绳,要求年段长、班主任、值日教师负责督查,体育教师协助。
(2)每周一、三、五课外活动时间由学校统一组织学生到一中田径场训练50米、立定跳远、跳短绳(仰卧起坐在课堂上练习)。要求年段长、班主任负责督查,体育教师指导。
(3)场地安排:A段靠一中篮球场B段靠校食堂
(二)训练项目的具体要求
1、跳短绳:
⑴动作方法:
单脚或双脚均可,每跳一次摇绳须经过头、脚各一次。
⑵锻炼方法:
①2分钟匀速跳。注意呼吸、保持节奏,绳子尽量不要拌脚。
②变速跳。3~5分钟内,快、慢、单脚、双脚、交替变化跳。
③定时跳。30~60秒快速度。
⑶测试方法:将自动计数跳绳器拨至0,监考人员发出“预备”——“开始”的口令,同时开表,离结束前5秒,报5、4、3、2“到”同时停表,计1分钟所跳次数。
2、50米跑:
⑴锻炼方法:
①原地摆臂练习。上体稍前倾,两脚前后开立,做快速前后摆臂练习,节奏由慢到快,快慢结合。要求肩带放松,以肩为轴,上臂带前臂时前后摆动。
②高抬腿跑。原地或支撑高抬腿跑,行进间高抬腿跑,行进间高抬腿跑接快跑。
③速度练习。
a、直道往返跑20-40米,30-50米,60-80米。
b、行进间跑。以最快的速度跑完规定的距离,如30-50米。
c、顺风跑、下坡跑。
d、50-100米的反复跑。重复次数和休息间隔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④爆发力练习。
a、各种跳跃练习,如立定跳远,多级跳远,单脚跳,跳绳等。
b、上坡跑(坡度一般约3-5°)
⑤起跑和终点练习。
3、立定跳远:
⑴动作方法
两脚分开同肩宽,静止站立在起跳线后,脚尖不得踩线。起跳前,两腿微屈,上体前倾,两臂由体侧向后预摆,同时两腿弯屈成半蹲,重心前移。起跳时,两脚同时前掌用力蹬地,快速地向前上方45°方向跃起。身体腾起后髋、膝、踝三关节充分分伸展,同时两臂由后向前上方用力摆振,身体在空间有瞬间的伸展动作,当身体腾空越过最高点后,收腹屈膝,小腿尽量前伸,两臂经体侧由上而下向扣摆。落地时,脚跟先着地,脚掌下压,膝缓冲,送髋,重心前移,以维持身体平衡。
⑵锻炼方法
①原地做立定跳远模仿练习,体会立定跳远时的用力顺序。
②体会起跳后腾空阶段的身体姿势,从肢体充分伸展到收腹屈腿动作。
③体会落地时的伸腿、摆臂、身体前倾前动作的协调配合。
④15~20米蛙跳练习。每次练习3~5组。
⑤原地做单脚跳练习:要求蹬地充分,膝要伸直,跳起时要高抬大腿,上下肢摆动幅度要大,动作协调。每次单脚练习30~50次,练习3~4组。
⑥仰卧起坐练习。要求快速做仰卧起坐。每组15~20次,每次练习做4~5组。
⑦由沙坑边缘连续往沙坑内或草坪、跑道上做立定跳远练习。
4、仰卧起坐:
锻炼方法:
⑴做20~30秒钏的快速仰卧起坐,以提高动作的速率。
⑵做1分钟以上的仰卧起坐,以提高肌肉的耐力。
⑶没有人协助仰卧于垫上,做仰卧连续举腿;或腿插入另一固定物下面做仰卧起坐。
5、掷实心球:
1、运作方法
两手五指自然分开,握实心球两侧,略偏后些,拇指相对,握紧球。
两脚前后或左右开立,身体面对投掷方向,双手举球至上方稍后仰,原地用力把向前方38°~42°角方方向掷出。
当两脚前后开立时,球出手的同时后脚可向前迈出一步,但脚不能踩线。
2、锻炼方法
⑴徒手练习,体会动作技术要领。
⑵使用重量为1千克的轻实心球做掷球练习,着重体会最用力时协调发力的技术。
⑶使用2千克实心球做掷球练习,着重体会最后用力时协调发、力的技术。
⑷俯卧撑练习。
⑸做发展臂和腰腹力量的其它练习,以增强腿、腰腹、上肢的力量。
3、测验方法:测验时在投掷区划一条白线做为起掷线,受测者站在起掷线后,每人投掷三次,登记其中最远一次的成绩。记录以米为单位,取两位小数。丈量起掷线后沿至球着地点后沿之间的垂直距离。为了准备丈量成绩,应有专人负责观察实心球的着地点。
4、注意事项:
⑴锻炼前要充分准备活支,锻炼结束后做好整理活动。
课外体育活动方案范文5
提升学生的自主锻炼能力,是学校体育教学的最高目标,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习惯的切入点,更是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有效途径。同时,提升学生的自主锻炼能力,不但能够升华课堂教学成果,而且能够将新课程倡导的教育理念在我们教育教学实践中得以贯彻、落实。
根据我个人的教学实践,结合我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自主锻炼计划”、对学生自主锻炼能力的培养,在体育大课间活动通过“小团体对抗赛”,在课外活动中通过“方案引领”,在校外活动中通过“社区互助组”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比赛,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在课外得以更好地延伸。
一、对“提升学生自主锻炼能力”的再认识
1.提升学生的自主锻炼能力,就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习惯的具体体现。学校教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对我们学校体育的要求是:体育教学不仅要为学生在校期间发展体质、健康地学习与生活而进行的体育锻炼提供理论和方法的指导,更要为学生走上社会后,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的身体健康提供科学锻炼身体的理论和方法。
提升学生自主锻炼能力,就是通过我们的体育教学,使每一个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养成良好的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他们才有可能在走出校门以后仍然保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
2.提升学生的自主锻炼能力,是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有效途径。我们都明白:仅仅通过每周的两、三节体育课,远远达不到“培养学生健康体魄、增强学生体质”的目标。这就要求我们体育教师不仅仅要抓好体育课堂教学,更要注重引领学生养成“利用业余时间自觉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才能达到增强学生体质的目的,成功地贯彻学校教育“健康第一”的思想。
我校通过“课堂教学自主锻炼计划”、“体育大课间的小团体对抗赛”和“校外社区互助组”活动,做好学生自主锻炼能力的引领,对于增强学生体质具有较好的效果。
3.提升学生的自主锻炼能力,要做到课内监督指导和课外的活动引领相结合。“使学生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的前提条件是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础知识、学会锻炼身体的技能和方法以及部分体育项目的基本技术。以上知识及技术的掌握,是通过我们的课堂教学来实现的。
二、提升学生自主锻炼能力的具体做法
1.充分利用体育与健康理论课,做好自主锻炼的意识引领。在体育与健康理论课的教学中,重点突出锻炼的原理与方法、体质健康测试的方法和评价、锻炼计划的制订、合理安排运动负荷、评价自身机能状态和锻炼效果的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为培养学生的自主锻炼能力打下基础。
2.在课堂教学中实施选项练习,培养学生自主锻炼能力。在每一节课中,都给学生留有适当的“自由”时间,给学生创造自主锻炼的机会。具体做法:在每一节体育课中给学生留出十分钟左右的时间,教师给学生提出3―4项练习项目(如篮球、足球、乒乓球、健美操等,也可以根据学校情况确定或学校的传统体育项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参与到其中的一个项目进行练习。这样,就形成了各个练习项目的“小团体”。
3.体育大课间和课外活动采用方案引导,扩大学生自主锻炼的空间。由于我校运动场地相对不是很充足,室外乒乓球台数量较多,体育大课间的组织就在各教学楼之间的硬化空地上开展。各班级设立乒乓球、跳绳、踢毽子等活动小组,每天的活动都是由小组长带领,班主任现场督导,给学生提供了自主锻炼的时间和空间。
另外,根据学校和班级的课外活动计划,每次课外活动组织前,由学生设计自主锻炼活动方案,请体育教师进行指导。
4.校外活动采用“社区活动互助组”,拓展学生自主锻炼能力。在周末和节假日,以邻近小区同学组成“社区活动互助组”。由组长带领开展多种形式的比赛活动,如乒乓球、跳绳、羽毛球、踢毽子等,落实我校的“校外每天锻炼一小时”计划。
三、培养学生自我锻炼意识和能力的注意事项
课外体育活动方案范文6
摘要 通过对河南省5所高职院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探讨了河南省高职院校在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提供了相应的改革策略,为高校更好的开展“阳光体育”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 篮球 师资 改革 现状 策略
针对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持续下降问题的日益突出,以及青少年的心理问题的日益严重,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于2007年4月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阳光体育运动的目的是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切实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学生中掀起群众性体育锻炼的热潮,真正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力争用3年时间,使85%以上的学生能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但是,实施三年来,效果不尽理想。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运用文献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以及逻辑分析法对河南省5所高职院校(许昌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发放调查问卷40份,回收有效问卷40份,回收率100%。
二、结果与分析
(一)学校对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视程度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不仅可以培养终身体育意识,也可以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同时,还能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抵制不良习惯的侵袭,为和谐校园文化氛围的构建提供了有力保障。然而,在调查中发现各校对“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重视程度不高,主要表现在前期能够重视,而后期重视程度有所降低,主要原因是各级领导停留在表面的工作,没有将工作重点放在制度的制定上,也没有制定出具体的实施细则,体育工作缺乏监管。
(二)学校体育教学工作开展情况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不仅是要与体育课教学相结合,更是要保证体育课的时间,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运动量。广大体育教师普遍能够积极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并完成工作任务。但是,体育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却没有因为阳光运动的开展而发生任何变化,学生对体育课教学内容和锻炼效果的评价并不高,没有表现出显著的课堂教学效果。这说明在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同时也需要对现行体育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创新体育教学理念,改变体育教学模式。
(三)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
阳光体育运动明确要求将课外体育活动纳入到体育教学计划中,必须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但是,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情况并不乐观,能够经常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学生人数仅占调查总数的30%。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处于无组织状态且运动项目单一;另一方面是学生自身惰性以及学习任务、运动水平决定。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以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基础,体质测试数据是教师考核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对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成果的检验,建立和完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记录体系。通过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通报制度,定期通报各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情况和测试结果。但是,在测试过程中学校没有按要求把关,学生存在代测现象,有的出现学校造假数据上报的现象。使测试数据严重偏离真实情况,给国家数据统计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严重影响了上级部门制定今后的工作方针政策,给今后的工作造成不良影响。
三、结论与对策
(一)学校领导继续重视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
各学校要按照全国的统一部署,成立以校长牵头的领导小组,制定具体的实施策略,积极组织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宣传阳光体育运动。通过成立学校学生阳光体育运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体育工作部,具体规划组织活动开展。充分发挥各级组织和项目协会的功能,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的主动性,获得最广泛的支持。加强校园媒体协调配合,激发广大师生参与热情。
(二)学校体育根据阳光体育运动要求进行改革
学校要依据阳光体育运动的具体要求对现有体育教学及课外体育活动方案进行相应改革,并提高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效果。体育教师也要根据阳光体育运动要求积极探索学校体育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改革思路,同时,加强教学管理,抓好课内和课外两条线,使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成为促进学生阳光体育运动顺利开展的助动器。
(三)积极做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及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以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基础。成立“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领导小组,建立和完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记录体系,做到专人负责,落实管理;校分管领导主管,院(系)部(处)相互配合。落实测试地点,建立测试制度,培训上岗,确保学生随到随测,使测试工作能够反映当代大学生的体质现状。
参考文献:
[1] 闫秋霞.武汉市中学阳光体育运动的社会保障与个人自觉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