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旅游规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区域旅游规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区域旅游规划

区域旅游规划范文1

【关键词】区域旅游 旅游区域 整体规划

一、政府层面在旅游区域整体规划中的应对策略

首先应立足于旅游资源的整合制定完善的旅游区域整体规划。要想实现科学合理的旅游区域整体规划,各个旅游区的政府必须要联合起来,将区域性的旅游业发展环境营造出来,并且联合提供区域性的旅游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真正的实现谋定而后动。在制定旅游区域整体规划的时候,要对旅游资源的整合机制进行创新,对旅游区域的合作途径进行创新,从而对旅游区域整体规划的政策和制度进行创造性的完善、深化和拓展,通过企企联合、部门协作、政企联合的方式,从而在更深层次整合旅游区的旅游资源。

其次,要立足于共同发展这一目标的实现,对旅游区的整体规划进行科学合理的编制。要想实现异质互补、同质组合的目标,就需要将强强联合和共同发展旅游业的氛围营造出来。由于各个旅游区域具有有限的空间,采用各自为政的旅游规划方式无法使当前的旅游业发展需求得到满足,所以必须立足于包容性增长、共享和共生的理念,由政府进行牵头,从而对旅游区域的整体规划进行科学合理的编制。要有机地结合各个旅游区域的旅游业发展的政策、目标和战略,立足于更大的尺度和更大的空间对旅游区整齐旅游资源的开发进行统一考虑。

再次,要将目前存在的旅游限制打破,对旅游区域的整体形象进行打造。要积极地推动与旅游业相关的信息、通信、交通、林业、文物和文化等各个行业协会和行政管理部门之间的协商、交流和沟通,从而将目前存在于各个旅游区内的壁垒和限制打破掉,对旅游区旅游业的合作机制进行创新,从而将共同的旅游区域品牌打造出来,使参与旅游区整体规划的各个旅游区真正变成无障碍的旅游区[1]。第一,要积极地组建议事协调机构,从而对旅游区域旅游发展长效机制进行深入的探索;第二,要将行政区划限制打破,对旅游区旅游发展大平台进行共同的构建;第三,要将各种障碍清除掉,采取有效的对策将旅游合作主体之间的技术性、行政性、体制性和心理彻底的消除掉。

最后,要立足于信息共享,全面的强化旅游区域的整体服务效率。在进行旅游区整体规划的过程中信息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必须要做到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全面的强化旅游区域整体的系统复用性和数据共享度。第一,要将旅游区域整体旅游基础数据库建立起来,使旅游信息采集制度实现一体化,积极的建设各个旅游区的资讯网,对旅游信息共享整合模式进行深入的探索;第二,要加快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参与整体规划的旅游区域要积极的开展网络支付、网络预订、网络营销和在线服务等,通过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推动旅游区域整体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第三,要做好“12301”全国旅游服务热线与旅游基础数据库、旅客集散中心、旅客咨询中心等各种项目的统筹规划工作;第四,政府部门应该积极的建立人才资源共享储备库,从而将可靠的智力支持提供给旅游区域整体旅游事业。

二、企业层面在旅游区域整体规划中的应对策略

首先,要积极的进行企业联合,强化旅游区域内的产业集群优势。通过企业联合的方式,旅游企业可以将地域与部门之间的封锁打破掉,立足于资源整合的基础,实现对旅游资源的再整合。可以通过兼并或者收购等资本纽带的方式来实现企业联合;也可以在使原有旅游企业产权关系得以保留的基础之上,通过战略联盟或者联合体的方式来实现;还可以积极地开展与国际大型旅游集团的合作,从而将跨国的旅游企业集团建立起来。利用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方式实施资本联合,采用一体化的方式整合具有先进的旅游管理经验和雄厚的资金力量的大型旅游企业,真正地实现取长补短,对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进行全面的强化。通过对其集团化化的道路进行积极的探索,从而将规模效益和整体优势形成,利用集团的综合实力对来自于市场的各种风险进行有效的抵御。

其次,积极的打造企业品牌,使旅游区域产业实现结构升级。由于我国的旅游产业处于发展初级阶段,因此门票经济是很多地区旅游产出的主体结构,这种方式使得旅游经营者对门票收入产生了过分的依赖,并且导致其创新意识被极大削弱。旅游资源的经济价值是由文化富民、乐活养生、出版传播、会展演艺、文化考察、休闲旅游等多条价值链共同组成的,而要想有效地推动旅游区域产业结构的升级,就必须要使旅游区域将门票经济的束缚摆脱掉,在开发景区的时候要从出卖资源优势积极地转变为对体验品牌价值的创造,从而与体验经济消费潮流相适应。旅游业主体要对多种经营方式进行拓展,做好购物、娱乐、餐饮、宾馆等旅游相关产业的配套工作。利用多种产业并举的旅游业发展方式取代过分依赖门票收入的旅游业发展方式,全面的促进旅游区域产业结构升级,提升旅游区域的旅游附加值。这样就能够使旅客饿了有地方品尝地方特色,累了有地方住宿、有地方休息;在旅游期间游客可以进行各种休闲娱乐,在结束旅游之前,旅客有条件、有地方、有意愿购买各种旅游产品。

最后,旅游区域内的旅游企业要积极地以市场为导向,将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和新型工业化的机遇抓住,对旅游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不断地强化自身的自主创新能力,对旅游区域内的各项旅游资源进行集约利用,从而有效地推动区域内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我国旅游业具有越来越大的开放力度的情况下,各个旅游企业要不断地加强自身的招商引资力度,对国内外旅游产业的项目的转移进行积极的承接。

三、结语

本文对旅游区域整体规划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在分析旅游区域整体规划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从政府层面和企业层面对旅游区域整体规划的有效对策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将政府和企业在旅游区域整体规划中的责任担当和战略定位明确了下来,希望能够对我国旅游区域整体规划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区域旅游规划范文2

内容摘要:本文试图通过研究旅游消费者的消费类型、消费动机以及消费决策等消费行为方式,同时结合现代区域旅游市场规划的相关程序和内容,探索出更为有效的区域旅游市场规划方法。

关键词:消费者行为 区域旅游 市场规划方法

旅游消费者行为基本模式

一般而言,旅游消费者行为是指个体在收集有关旅游产品的信息进行决策和在购买、享用、评估、处理旅游产品时的行为表现与相关活动。

(一)旅游消费者类型

纯观光型旅游者。这类旅游者一般自身的旅行资金相对较少并且缺乏一定的旅行经验,他们旅行的动机大多是处出于好奇心理,旅行也主要是以领略当地风景和感受异域风情为主,不会去更深层次的了解当地的风俗文化或追求自我的旅行意义。这一类的旅行者大多会选择包价旅行。

追求理想经历的旅游者。这类旅游者的基本特征是,旅行资金较为充足并具备了旅游的基本经验。他们倾向于文化与地域差异更为明显的旅游地,旅游的动机也由单纯的好奇心理转变为冒险和实现自我经历,因为他们大多会选择更为冒险、灵活和具有自主性的旅游形式。

开阔眼界的旅游者。这一层次的旅游者在资金充裕程度和旅行经验方面有了更大的提高。因而他们有信心去尝试更大范围和更远距离的以自我为导向的旅行体验,他们旅游动机也已衍变为追求独立和自由。

完全沉浸的旅游者。这一层次的旅游者属于旅游的最高层级,即完全沉浸和融入当地的语言文化和传统生活中。他们的旅游动机已不单单是感受地道的异域文化,而是创造出犹如本地人的文化体验。

(二)旅游消费者动机

旅游者的消费动机是指由旅游者内心需要引起的,促使其旅游行为的产生并使其持续指向特定目标的内在驱动力。这种内在驱动力来自于内部需要和外部刺激两种作用力,动机产生的内部条件主要是旅行者自身对事物的渴求,比如说生理、安全、爱与归属感、尊重以及自我实现方面的需要;而外部的条件则是指外界环境对消费者动机的激发,例如广告促销的影响、朋友的建议等。

旅游者的动机可以根据两个维度来划分:激进/温和维度和精力维度。激进型的旅行者更喜欢去新奇的目的地和进行自主性的旅行,在旅行的过程中也会更多的融入当地的风俗文化;而温和型的旅行者则倾向于去熟悉的目的地和常规旅游区,且大多数会选择包价旅行。精力维度则描述了旅游者期望活动的水平,精力旺盛的旅游者偏爱活动量大的旅行,而精力缺乏的旅行者则倾向于活动量较小的旅行。

(三)旅游消费者决策行为过程

旅游消费者的决策行为过程就是消费者在寻找、选择、购买、使用、评估和处置与自身满足相关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时所表现出的行为。旅游消费者的决策在购买行为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为决策的内容不仅规定着旅游购买行为的发生方式,决策的质量也决定着旅游购买行为的效用大小。因而,旅游市场规划者需要了解消费者是怎样做出购买决策的,同时也需要了解其购买决策过程及购买原因在不同类型的旅游消费者中的变化情况。

旅游者的决策行为一般具有以下特点:属于非自发性的购买行为;投资回报具有无形性;支出大于收入。由此可见,旅游者愿意在旅行中发生购买行为,并且对投资回报的经济价值并不计较,然而也正是这点,使得旅行者对失望的结果特别敏感。

旅游消费者的决策行为是一个综合的行为过程,由消费者的内部需要和外部刺激产生消费动机,通过信息搜寻,筛选评估后制定决策,从而产生购买行为,购买过后还会出现购后决策和未来决策行为,如图1所示。

区域旅游规划基本程序

(一)前期研究准备

旅游规划的第一步就是要认真进行研究准备工作,这样才能为旅游发展提供必要的指导作用。在研究准备阶段,首先,要意识到旅游规划的重要性,由主管部门向政府提出区域旅游规划的报告或申请,并申请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其次,组建规划小组,明确项目规划的主管部门和主要负责人。规划小组可以由旅游主管部门来组织,也可以委托其他机构进行组织,委托方与被委托方之间需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双方的责任、义务及最终规划效果;第三,制定旅游规划计划书。计划书应明确实施规划的任务和要求、实施进程、实施人员、实施步骤和方法等,同时还应关注规划区域的经济、环境、社会和制度等因素的影响。最后,进行技术和资料的准备。技术准备主要是技术人员的筛选和培训,资料准备则是向相关部门收集城建、交通、环保等方面的资料,以保证旅游规划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确定营销目标

确定旅游规划的营销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它要和国家或地区的总体发展目标相适应,使之能够推动国家或地区的整体可持续发展。因此,在确定区域旅游规划营销目标时应与当地的政府进行意见的征询和协商。

在旅游发展的过程中,旅游规划营销目标的设立应同时考虑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方面的因素,与此同时还会有一些必要的特殊考虑,例如最大程度的减少环境、社会文化等方面的负面影响;或致力于提高当地的经济发展。但这些目标一般都是初期目标,需要在日后的工作中根据调查、分析和规划设计的结果进行修改和完善。

(三)市场调查分析

市场调查分析阶段是旅游规划的关键阶段,技术要求相对较高。区域旅游规划的市场调查阶段是指通过实地考察、访问、座谈等方式,对区域旅游资源、旅游市场、旅游产业以及开发规划的意见和建议等情况进行细致的调查。调查涉及收集旅游业的所有相关定量和定性数据,例如:现有的自然资源状况;当地的环境特征和质量;社会文化形式;经济发展状况以及目前或是潜在的竞争性景点等。

区域旅游规划的分析阶段则是把调查得来的各种要素信息进行组合统一,进行全面综合的理解与剖析。分析时可以采取对比法,归纳法、演绎法、专家法、数理统计法等多种方法。分析内容主要包括旅游发展条件分析、旅游资源评价、旅游市场分析等。此外,分析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明确旅游发展所要面临的主要机遇和存在的问题,这不仅为制定规划建议提出了重点,同时分析的结果也将引导和促进规划的制定。

(四)制定营销计划

在经过调查分析后,就需要提出相应的营销计划。首先要有规划的初步设想,这些设想可能是规划小组的各个成员提出的,也可能是其他人员经过调查得来的;其次,在规划小组内部对这些设想进行讨论,讨论内容主要包括旅游区域总体形象的整合建立与推广、面向不同目标市场的品牌产品营销方案、近期重大公关营销活动策划等;最后得出统一的营销规划结论,并与委托方达成一致。

在形成最终的规划概念后,需要规划人员用文字和图表将其表达出来并形成文案,以供征询、论证和评审的需要,同时这些文案也是后期意见修整的基础。

(五)实施管理监控

区域旅游市场规划的最后一个程序就是进行实施和监控。在实施旅游规划的过程中,首先必须有一个行使政府职能的机构和组织,拟定区域旅游市场规划的实施计划,协调各个相关部门的工作,按规划开发和发展该地区的旅游,使之有计划、有步骤、有秩序的进行;其次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来保障旅游的发展;最后就是要提供一定的建设资金,来启动旅游规划的有效进行。

此外,还需要区域旅游市场规划的实施进程中对其进行有效的监控,以保障实施既定的政策和目标。同时,通过检测,规划人员也可以及时发现问题,采取调整或弥补措施。

区域旅游市场规划方法策略

(一)市场细分规划法

区域旅游市场细分规划法是指按照消费者的需求或动机的差异性将特定的区域旅游市场划分为不同特征的细分市场,再根据不同的细分市场进行有针对性的营销规划的过程。旅游市场细分的关键就是分析旅游消费者的两类主要区别:一类是消费者社会属性和心理特征的区别,例如消费者的社会地位、经济收入、消费动机等;另一类是消费者购买行为特征以及对市场营销组合的反应,包括对产品的偏好、对价格的敏感程度,对渠道的选择以及对广告促销手段的信任程度等。

市场细分规划法一般分为单一变量细分规划、综合变量细分规划以及系列变量细分规划三种规划方法。它一方面有利于发现新的市场机会从而开拓新市场;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政府部门或旅游企业制定更为灵活多变的市场竞争策略;此外还可以满足不同类型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建立客户忠诚,从而提高营销效率和经济利益。

(二)行为投射规划法

行为投射规划法是指依据消费者购买决策行为的相关数据,分析和预测旅游消费者的个人喜好和行为空间,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市场规划的过程。首先,通过旅游消费者调查访谈、行为观测实验等方式对消费者行为进行数据收集,在记录下消费者的相关行为信息后运用数据库对其进行交互分析和数据挖掘,从而有效的分析出消费者的行为特征及行为模式。其次,根据消费者旅游行为决策和参与体验行为进行特定的目标市场定位,与此同时还要依据游客期望及旅游市场分工的综合原则,对该区域的总体旅游功能做出概念性的规划定位。最后,进行旅游营销活动的策略组合规划。包括对旅游产品的结构规划,价格的控制,渠道的选择以及促销策划等。

行为投射规划法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市场规划方法,它以消费者的有效行为作为规划的出发点,从而有效的避免了其余规划法从营销者利益出发的缺点,使我们更为准确的了解和把握消费者的真实意图和行为动机。但由于目前行为分析技术本身的不完善性和旅游工作者的长期工作习惯等原因,这种规划方法在实践上尚且存在一定难度。

(三)整体系统规划法

事实上,旅游业是一个由供需因素构成的内部关联系统。这里的需求因素是指国际和国内的旅游市场,以及利用这些旅游景点、设施和服务的居民。供给因素则包括旅游景点及活动、住宿设施、交通设施以及其饭店、购物中心等其他旅游设施和服务。另外,除了供需因素之外,系统中还包括了物质规划和组织制度因素。而区域旅游市场规划的主要目的就是要确保整个系统内部各个要素的全面发展。只有这样,旅游规划的整个系统才会更加有效地发挥作用,实现其经济价值。

在运用整体系统规划法时不仅要考虑内部体系的整体性,还要综合考虑这个地区的整体发展政策、计划和模式。这种整体系统的规划方法不仅有利于旅游资源的协调与分配,还可以避免一些由于旅游发展形势的不同而造成的潜在冲突,从而促进旅游市场的可持续性发展。

旅游市场规划方法是区域旅游市场规划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有效的规划方法不仅可以做出高质量的规划方案,更能够促进旅游市场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本文引入旅游消费者行为的概念,在详细分析了区域旅游规划过程的基础上,从细分市场、消费行为投射以及整体系统化三个角度提出相应的区域旅游市场规划方法,综合考虑了消费者需求与动机、消费行为过程以及影响消费的各种社会经济因素及制度因素,以期促进旅游市场规划的有效性及旅游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欧永春,熊娟.旅游规划方法比较研究[J].消费导刊,2009(9)

区域旅游规划范文3

在旅游景区规划中,保护和开发的协调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旅游开发战略不当或缺乏系统规划的开发会导致自然生态和社会环境的破坏,影响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我国一些旅游景区的规划中,或多或少的存在着过度开发和不合理规划的问题,给旅游景区带来了冲击和威胁。澳大利亚海湾地区的规划开发也存在同样的问题。但位于澳大利亚东北海岸的拜伦海岬保护区规划却体现了旅游开发与保护之间少见的协调。其建立在可持续发展基础上的景区规划,使得拜伦海岬成为一个可持续保护区域,同时也成为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的一个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一、拜伦海岬保护区概述

拜伦海岬保护区位于澳大利亚东北海岸,面积为95.5平方公里。这个地区有丰富的自然和文化资源,以海洋性亚热带雨林气候为主,为动物提供了舒适的环境,并有宜人的风光。沿着海湾和太平洋海岸,环绕着美丽的沙滩,可以在此举办各种各样的海上活动。

这个地区拥有着关系到旅游和居民生活质量的几个非常重要的资源,其中最重要的是自然资源。这些资源包括居民居住用地外的缓冲区域、海岸地区视野辽阔的景观、观景台和小径、热带雨林溪谷、岩石峭壁、沙滩、海洋生物以及日月的升落等美妙景象。另外,在该地区的野生动物栖息地上还生活着100多种鸟类、驼背鲸、考拉、东澳灰袋鼠和蛙类。在文化资源方面,既有欧洲人在该地区的开发、殖民、冲突、贸易和土地利用留下了丰富的文化资源;也有数千年以前土著居民创造的文化遗产,包括生活遗迹和他们的手工艺品等。在研究和教育价值方面,该地区为研究多种类型的资源提供了机会,同时通过对各种资源的解说可以起到教育的目的,具有较高的研究和教育价值。如该地区对学校团体、研究者和观光游客开放,为他们提供了研究和教育的机会。除此之外,该地区还具有重要的旅游和经济价值,最明显的就是自然观光和游憩市场刺激了住宿、交通、游览、餐饮服务、通讯和旅游纪念品等领域的就业。

土著居民已经在这个地区生活了几千年,其中Arakwal部落在该区的规划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最初的海岬保护区是1903年划分确定的。到1933年,该保护区的很多土地被分割作为居民住宅、采矿和放牧之用。成立于1997年的拜伦海岬信托组织是一个独立的非营利性的实体。该组织成立的目的是为了防止环境恶化,职责是管理该区域。拜伦海岬旅游保护区在Cape Byron信托组织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方针的指引下迅速发展其旅游业。

二、拜伦海岬保护区规划的成功因素

拜伦海岬保护区规划在自然资源管理规划、文化资源管理规划、周边地区管理规划以及游憩、旅游和访问者的使用规划等几个方面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注重协调资源、环境的保护与开发,使得景区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达到最大化,减少了景区在保护与开发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具体分析,其成功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然资源管理规划

自然资源管理规划主要的目的是保护丰富的植被和野生动物资源。无计划地随意践踏、驱车以及无组织的游憩活动,已经对这些自然资源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保护100多种鸟类的生活家园显得尤为急迫和重要。规划中禁止在该地区内牧羊、禁止家中喂养狗、猫。规划还对防火管理进行修订,防止采砂活动以及不规范的游客使用、破坏和侵蚀天然的沙丘地带、海岸和其它地形景观。设计方案时,设施、标志、停车区和帐篷的设置,要考虑视觉景观,不能干扰和破坏景观的美学价值。规划指出,要出台新的污水管理办法,要重新规范和控制各类噪音污染源,如轻便的交通工具、发动机和摩托车等器械的使用。

(二)文化资源管理规划

规划中重点强调了土著居民的遗迹、遗址和典礼场地的保护。信托组织和Arakwal部落自治组织协调合作,共同提出保护、管理和解说的战略。通过改善解说中心来减少进入遗址等场地的游客的数量。另外,对历史资源的保护、恢复和解说也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对意义重大的遗址进行系统的调查。规划对重要的附属建筑物进行必要的保护,对历史建筑进行适当的修复,以及禁止那些有争议的游憩用途。

(三)游憩、旅游和访问者的管理规划

如何平衡资源保护和游客使用之间的矛盾是一个相当大的挑战。由于距保护区1小时车程范围内居住着约50万人口,所以需要计算景区的容量,以便进行游客的管理。实现这一目标的第一步就是开展一系列的信息活动,以提高大众对该保护区资源价值的认识,以及促使公众认同游客控制措施的必要性。行动计划中包括建立一个网站,建立新的解说标识系统,以及建立游客道德规范和使用指南手册。对当地居民来说,保护该地区的地方感是极为重要的,只有通过低密度的开发和使用才能保护这一重要价值。建立信托组织的目的在于鼓励当地居民全程参与到规划、管理政策的制定与行动过程之中。拜伦海岬友好自愿者组织是促进这种合作关系的要素之一。

游客控制措施包括公路安全车距、车速限制、对私人车辆征收费用从而鼓励游客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规划还提出了新的游客废弃物控制措施。该地区的资源保护政策要优先于商业游憩的发展,信托组织要负责对经营许可和促销活动进行控制。

(四)对周边地区的管理规划

一个地区的利用方式会受到其邻近地区的影响,因而进行整合性的规划是十分必要的。信托组织的主要目的是要加强拜伦郡和其边界上的Wakeegos、灯塔路社区之间的合作。信托组织和国家公园与野生动物管理局之间正在建立新的合作关系,即提议建立的Arakwal国家公园和Arakwal原著民自治组织之间的合作。信托组织和拜伦县县政委员会提出了一项新的计划,用于改善植被、水质、游客的安全性和道路可达性等方面的条件。改计划还鼓励在社区内开展各种活动和节事。

三、对我国景区规划中旅游开发与保护的几点建议

旅游景区规划中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使旅游开发活动在空间、环境和经济方面达到平衡,需要政府部门和私营部门整合协作,共同规划旅游未来发展。结合澳大利亚拜伦海岬保护区规划的成功因素,对我国景区规划中旅游开发和保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在保护的前提下发展旅游。旅游规划中在充分利用好自然文化旅游资源的同时,要注意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护自然文化资源。除了认真执行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外,地方管理组织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当地景区管理细则,并认真落实。

2.建立独立的非营利性的地方景区管理机构,鼓励当地居民全程参与到规划、管理政策的制定和行动过程之中。

3.计算景区容量,进行游客管理。实现资源保护和游客使用之间的平衡在旅游规划中极为重要,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公众认同游客控制措施的必要性,进行游客数量控制。

区域旅游规划范文4

关键词:旅游规划 开发实践 对接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1)003―156-02

江西省要发展旅游,必须规划先行。江西省是一个大的旅游规划需求市场。有需求就有供给,但供给与需求的不均衡,导致旅游规划市场陷入无序状态。更深一步地,将会导致江西省的旅游资源在开发实践中不但不能很好地带来经济效益,还有可能导致生态负效应。

伴随着我国旅游业的飞速发展,各地都在开发旅游资源。旅游开发是一项探索性的工作,每一步都可以有创造性的思想,也可能步入误区。可见,能否正确地认识到旅游规划与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将直接关系到今后旅游景区能否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

1、现状

1.1 江西地区旅游规划的现状

江西省旅游业发展滞后于国外,又晚于北京和沿海地区,所以江西省的旅游规划虽然不断地被编制出来,这其中不乏优秀的规划,但是,存在的问题也不少。首先,旅游项目策划与规划设计缺乏新意,雷同模仿等问题十分严重,造成大量的资金浪费;其次,旅游资源管理部门与开发利用的职能部门间的矛盾十分突出;再有,旅游规划管理体制不健全,旅游人才严重不足。

江西省已经出台的旅游规划,有省级、市级、县级、地区级旅游规划及景区景点规划。科学、合理的旅游规划,可有效指导旅游资源的开发,合理分配客源市场,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和谐统一。然而,其“乱、浅、弱、缺、偏、僵”的负效应也是不可规避的,旅游规划市场秩序混乱:项目策划缺少资源本质内涵的深入挖掘;旅游客源市场分析单薄;投入产出、资本运营形成缺项:对产业地位、目标思路把握不准;规划语句僵化。

1.2 旅游开发实践的现状

旅游规划编制出来,并不能说明其在实施过程中也能达到规划中的理想效果。旅游规划文本在实际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规划的终极价值在实践工作中体现,但实际开发过程中不少规划失去了指导和约束实践的功能。以旅游规划文本的实践价值大小为划分依据,可分两种情况:一是那些用以应付检查的规划,根本就无实践价值可言。二是应用到实践中的规划文本,其中不乏有优秀的规划,它们在开发实践中起到了很好的指导和规范作用,但是仍然有不少的规划在开发实践中遇到问题。譬如,投入不足:经营管理体制不顺:保护与开发关系处理不当;当地居民参与及受益不足等问题。

2、旅游规划与开发实践的对接

旅游规划为开发实践提供科学、合理、有效的依据,旅游开发实践可以检验旅游规划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但可惜的是,不少规划文本完成后却是束之高阁,用以应付检查,规划的终极价值没有体现在实践工作中,不少规划失去了指导和约束实践的功能。另外,规划编制在进行招标时,从邀请的方式和对象来看,旅游规划的整个落实过程都有较大的随意性。随意性的存在,使评审工作很多时候成为一种形式,严重影响规划的科学性和权威性,加强监督和约束,建立科学、有效的整体规划。

旅游规划与开发实践在实际对接中存在以下问题:(1)规划文本在实施时受地方条件限制,可行性较差:(2)强调部门个体绩效,忽视联合协作;(3)强调开发的资本投资,忽视开发的智力投资;(4)强调内容的多样性,忽视精品培育等。上述说明,目前的旅游规划文本在指导具体的区域旅游实践当中的精准性不够,难以跟上外界环境的变化,没有充分考虑外界环境的变化,导致规划文本束之高阁,资源浪费。规划文本的完成并不意味着规划过程的完成,规划的过程是一个反复修正的过程,是在具体的实践中检验的过程。

针对旅游规划在开发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应以资源为基础,做好个性化开发,改变粗放经营方式,丰富旅游产品体系;以市场为导向,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合作,突出特色;发挥政府主导作用,规划指导开发:贯彻利益相关者原则;调动当地居民参与的积极性等。

3、旅游规划与开发实践对接的重要性

基于以上问题,不难发现虽然旅游规划是编制出来了,但在与开发实践对接时却出现了很多问题,导致即使是一个好的规划也不能很好的实现。因此,我们必须深入研究世界旅游规划和中国旅游规划的发展趋势及江西省旅游规划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实践中寻求突破,不断满足旅游业发展的需要,跻身国际旅游规划发展水平行列。

目前,国内外对旅游规划的阐述不少,对开发实践的研究也很多,可是对于两者关系的论述和同步研究却很少。笔者之所以选择该课题进行研究,是想在研究两者关系的同时,进一步找到旅游规划与开发实践能够顺利对接的途径,使旅游规划在旅游发展中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使旅游产业能够获更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但是,从全国的情况来看,尚未出成果。

4、管理机制

随着旅游规划的理念、技术、需求等因素的变化,旅游规划迫切需要突破以往的瓶颈。为使旅游规划在旅游发展中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建立一套有效的管理机制是必要的。

4.1 建立有效的调控机制

比较分析江西的旅游发展规划,不难发现,规划时限是每一个规划必须的内容,因而便有了规划的动态性调整问题。旅游发展规划本身就应该具备明硅的动态调控性,规划的运作机制中应包含反馈机制,及时总结规划运作的效果,结合内外部因素变化时空差异情况做出调整。从而彻底改变目前规划单位编制文本、交付文本后与旅游区断绝联系,旅游区执行规划时不与规划单位联系的各自孤立的局面。

4.2 建立约束机制,确保规划的有效实施

为避免“规划失灵”和“技术失灵”,在将规划文本应用到开发实践中时需做到科学性与可行性、权力与权威、虚与实、滚动实施与跟踪监控相结合。约束机制要求将旅游发展规划的组织、编制、审批、报批、实施的过程纳入到行业管理的有序轨道中,以便既保证规划的质量,又保障委托单位的利益。

4.3 建立旅游规划后续服务制度

它要求在制度上树立对旅游规划实施效果的高度关切感、责任感和必要的追踪制度以改变现阶段规划编制者重评审、轻实施的不正确态度,鼓励规划的编制者将自己的成果直接转化成旅游生产力:要鼓励对规划成果进行跟踪研究,若发现旅游规划未能实施,旅游主管部门应定出制度,组织和会同专家,特别是业主单位组进行跟踪,研究是编制方的原因,还是实施方的原因,或是大环境发生了不可预见的变化。

综上所说,规划的过程是一个反复修正的过程,是在具体的实践中检验的过程,旅游规划与开发实践是相互作用、共同进步的。研究旅游总体规划与开发实践的对接,旨在填补这一研究的空白,以期为旅游规划与开发提供有用的发展途径及有效的理论指导。

参考文献:

[1]郑向敏,侯志强.区域旅游发展规划的若干问题思考[J].张广瑞旅游规划的理论与实践[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61.

[2]袁军华.旅游规划,燃烧的“红线”――旅游规划应在实践中寻求突破.

[3]蔡雪芳.发展江西旅游业的思考[J].当代财经,2000,(4).

[4]黄细嘉.江西旅游业在中部崛起的思考[J].江西社会科学,2003,(3).

区域旅游规划范文5

关键词:藏区旅游 城镇规划 文化保护

甘南藏族自治州地处甘肃省西南部甘、青、川省交界处,是全国三十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十个藏族自治州之一。总面积4.5万平方千米,人口68.01万,有藏、汉、回、土、撒拉、满等24个民族。自治州成立于1953年,辖合作市、临潭、卓尼、舟曲、迭部、玛曲、碌曲、夏河七县一市。甘南州自古以来就是汉族与藏族等少数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前滑地带和重要通道,与中原地区有经济文化往来。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甘南州在内地与藏区之间起着承接过渡的作用。 我国藏区地广人稀,藏区旅游业的发展以其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和原始性,强烈吸引着各地游客。同时,由于甘南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城市环境容易受到破坏。因此,在藏区旅游开发中,旅游城镇的规划和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一、甘南州旅游业的发展情况

甘南州旅游业发展现状近年来,随着全国旅游热的兴起,甘南州逐步成为独具魅力的西部藏区旅游中心和感受青藏风情、体验藏族文化的黄金热线。甘南州各级政府均选择旅游业作为支撑区域发展、协调人地矛盾的、推行富民战略的关键性支柱产业加以培养,并卓有成效。旅游业是藏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藏区的中心的兴起、城镇体系空间组织的优化等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人民的生活水平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而增加。旅游业带来的影响旅游业在发展过程中,往往将民族文化作为旅游目的地独有的文化资源,在旅游活动中得到展现,同时又为了适应旅游市场的需求而随潮流发生改变。

二、甘南州藏区旅游城镇规划、建设的现状分析

城镇是主要的旅游接待中心,各种旅游接待设施应该重点放在城镇。服装和礼仪等能直接表达藏民族元素。目前,甘南州藏区的民族文化保护潜存危机,许多城镇在规划建设时没有考虑到城镇的旅游功能,因而没有按照旅游城镇的要求进行规划。长期居住在藏区的藏族人民对于他们传统的日常生活习惯及生活环境已经习以为常,他们没有意识到民族文化的珍贵性,在追求现代化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汉地文化的影响。在城镇建设中一味模仿汉地城镇的建设风貌,而摒弃自身的民族的优秀文化。现就以郎木寺镇和拉卜楞镇为例加以说明。

近年来,郎木寺镇区及相关街巷总体的无序开发和过度建设而导致的破坏,已对郎木寺当地人居环境和乡土景观造成了巨大影响。该镇区街巷建筑虽然在前几年进行藏式风貌改造,但未能完全体现藏文化特色和朗木寺地域风情。中心街区除少数民居与经营商铺有一定藏式文化元素体现外,其余样式均较为现代,且建筑方式较为粗陋(如大量外墙的瓷砖贴面)。郎木寺虽处于甘南藏区的重要地带,但离汉地较远,受汉地文化的影响相对较弱。近年来藏区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不可避免地受到外来文化的侵袭,使自身的民族文化受到严重的破坏。随着当地政府对民族文化的重视,郎木寺实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与开发,正逐步恢复原有的民族文化特色。

由于自然地理条件和藏传佛教的,拉卜楞镇一直是人们向往的旅游圣地。拉卜楞寺和县城过渡带的建筑主要是传统藏式建筑和汉式建筑的融合。拉卜楞镇主干道两旁的建筑是在现代建筑的基础上加上藏式建筑相的,显得十分杂乱,与其所在的环境很不协调。在室内陈设方面,一些年轻人由于具有现代意识,使得这几年所建的房屋在建筑材料及装饰上均受到影响。旅游餐厅、青年旅舍、马队和民族手工艺商品店这些店铺中,除少数已对游客需求有明显感知,能够将藏式元素反映,在外墙装修、标牌设计上,能尽量与藏文化元素相关联。

三、甘南州藏区旅游城镇规划与建设的发展方向

1.藏区旅游城镇的规划和建设风貌要突出藏区的建筑等民族文化特色。这不仅要求城镇的外部建筑风貌、外部装饰是本民族的,而且还要求建筑物的建筑材料、室内装饰是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在城镇规划建设时,对于新的建设要谨慎进行,注意协调与旧聚落和旧建筑间的关系,做好两者的和谐一致。但是,由于藏区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已经建好的建筑也不可能随便拆除。如对于拉卜楞镇这样的城镇,只能在游客聚集之地和城市的主要通道上实施改造,实行民族元素的外观包装。这样做虽然不太可取,但是对于民族文化的保护还是进行了一定的补救工作。 2.藏区旅游城镇规划和建设要突出城镇的旅游功能。旅游城镇是游客的主要聚散地,是区域旅游产业的中心。可将城镇民族文化的活力复兴与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的开发结合起来,把民族文化的内容融入衣、食、住、行、游、购、娱诸方面,开发出独具个性特征的旅游服务和商品。此外,为了从根本上做到城镇的功能分区,可考虑把原生的藏民族生活空间与游客的休闲游憩空间及民族文化展示的空间区分开来,以减少外来因素对当地文化的影响。

区域旅游规划范文6

关键词:文化因素;旅游商品策划;夫子庙一秦淮风光带

Abstract: The tourism product planning has drawn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in China's tourism development in recent years. How to penetrate the cultural factors of the scenic region in the planning of tourism product to improve the level and quality of tourism commodities is a considerable issue for China, a large country with rich cultural resources. Based on the research,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lanning of Nanjing Confucius Temple- Qinhuai scenic spot, and makes some exploration.

Key words: cultural factors; tourism commodities planning; Confucius Temple- Qinhuai scenic spot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秦淮河是南京的“母亲河”,是孕育金陵古老文化的摇篮,史称“十里秦淮”,是秦淮风光带精华所在,景区以夫子庙古建筑群为中心,在这“江南锦绣之邦,金陵风雅之薮”,美称“十里珠帘”的夫子庙—秦淮风光带上,点缀着数不尽的名胜佳景,汇集着说不完的轶闻掌故,蕴涵着南京城市发展两千多年的历史文化积淀。作为集自然风光、山水园林、庙宇学堂、街市民居、乡土人情为一体的国家AAAAA级旅游区(如图1.1),加快建设,努力提高使景区更加完善始终是不可懈怠的。2006年。政府提出三年发展计划,进一步挖掘历史文化内涵,整合景区景点资源。目前旅游商品策划在旅游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而我国人文旅游资源丰富,拥有很多以人文资源著称的景区,如何将景区的文化因素渗透进旅游商品策划之中,结合调研夫子庙一秦淮风光带人文旅游资源丰富的特点,本文将试着以其为例,对这一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夫子庙一秦淮景观带景区的文化内涵剖析

夫子庙已是今日南京发展的一个符号,六朝古都正以独特的方式一路前行。秦淮文化早已成为金陵文化的源头,其集江南民俗文化之大成,亦是古城南京的文脉所在。“古城”与“文化”的交融,构成了南京最为显著的特色。“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夫子庙一秦淮风光带的文化内涵极其丰富,如何利用其文化内涵解决其旅游商品策划目前存在的问题笔者做了如下分析:

我们试着用“大文化”及“小文化”的概念以及层次分析法对其文化内涵进行分析:“大文化”指景区所在的地区文化背景,“小文化”指景区范围内所特有的文化。我们用这两个概念来考量一下景区文化内涵的范围。该景区位于现在的南京城南,纵观历史,从南京地区最早的城池越城建城开始至今,南京的城南地区在南京历史上与众多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颇有渊源。[ [1] 周钟萍. 浅谈文化因素与旅游商品策划——以南京夫子庙-秦淮风光带景区为例[J]. 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1).][1]自六朝起,“十里秦淮”就是大族聚居、商贾云集、人文荟萃之地。此地自古以来又是南京百姓的聚居地,百姓的市井生活展开于此,许多南京的本土文化生长于此。这类文化内涵今天可能已不是景区所独有,但其根源于此。也有一些文化内涵发源于南京其他地区,但由于景区长期以来百姓聚居、文人聚集已成为南京文化的集中地、南京文化精髓的代表,而在景区内也得以生存、展现,成为景区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我们认为在分析夫子庙一秦淮风光带的文化内涵时,其范围既包括景区特有的“小文化”,又不可遗漏融入其中的南京“大文化”。

我们用层次分析法对上述范围内的文化内涵进行了浅显的分析(如图1.2):第一层次建筑文化:夫子庙古建筑群。夫子庙古建筑群为夫子庙一秦淮风光带景区的中心,包括夫子庙、贡院、学宫。第二层次园林文化:景区中的瞻园与南京豫园、无锡寄畅园、苏州拙政园和留园被并称为“江南五大名园”,在造园技巧上既有江南园林的精巧细致,又有南京园林特有的开敞大气。第三层次精神文化层:夫子庙是南京儒家文化的集中地。夫子庙古建筑群景点从其功能、名称等方面无不体现着儒家文化的精髓。江南贡院是科举考试的场所。科举制度是封建制度中的人才选拔制度。这种制度自隋朝开始,至清末废除,是一种不科学的、落后的人才选拔制度。第四层次传统工艺,景区特有的传统工艺有“秦淮灯彩”,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南京地区的工艺也已与景区文化密不可分。如南京金箔、云锦、雨花石艺、金陵折扇、民间剪纸等。第五层次饮食文化。景区的特色小吃已经成为景区的一大特色。具代表性的有奇芳阁的麻油千丝、鸭油酥烧饼,魁光阁的五香蛋、五香豆等。

二、夫子庙一秦淮景观带旅游商品现状分析

夫子庙—秦淮景观带位于南京主城区闹市之中,既是国家AAAA级景区,又是百姓日常安居之地。商业、游游、居住三者之间长期融合的局面,成了景区不可替代的特色。穿插于景区中的街巷开发成的新老商业街,尤其是夫子庙古建筑群一带,已形成了有景点即见店铺的局面。这类商业街有两大特点:一是普通商品店与旅游商品店夹杂,并以销售服饰的普通商铺为主,旅游商品店仅为一些南京特色小吃店、南京土特产品店、其他旅游纪念品店,数量上不足普通商铺的三分之一;二是这类商业街也是景区的一部分,其顾客群既有旅游者,又有当地百姓。如旅游商品较为集中的传统的老牌商业街东市和西市,位于大成殿东西两侧。同时,景区中已形成了几个大的专门市场,如花鸟鱼虫市场、小商品一条街、金榜日用品批发市场等。这类市场也都位于景区之内,但顾客群为当地百姓或小商品批发者。少数景区内的高档旅游饭店中也设有商场部,其出售的商品中有部分旅游商品,主要顾客群为消费能力较强的旅游者。各景点内均有自己的旅游商品销售处,以出售旅游商品为主,主要顾客群为各类旅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