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孝文化教学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孝文化教学设计范文1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低年级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喜爱阅读,有浓厚的阅读兴趣”。教学中,应以生为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情境,营造宽松、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读书中感悟,在读书中积累”。把阅读与口语交际联系起来。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文中的“冒”“破裂”“饱胀”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机整合语文教学,将课文重点部分的文字形象化、音效化,促进学生借助多媒体进行自主、个性化的阅读;通过反复朗读,感悟课文内容,掌握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重难点
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理解“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与荷花相关的多媒体课件;学生预习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教学过程
1.谜语激趣
(1)课件出示:“一个小姑娘,身穿白衣裳,坐在水中央。”学生猜谜。(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3)教师播放荷花视频,学生欣赏。(4)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2.理清课文线索,潜心品读
(1)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学生回答)(2)教师帮助学生理清线索并板书:闻、看、想。(3)师抓住这三条线索,引领学生学习。①“作者闻到了什么?”生回答,教师板书:一阵清香。②“作者看到了什么?”生回答。师板书:荷叶、荷花。(4)学习描写荷叶的句子。①课件出示(图文并茂):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玉的大圆盘。“挨挨挤挤、碧绿和大圆盘说明什么?”②生回答,师板书:叶――多、绿、大(5)学习描写荷花的句子。①课件出示(图文并茂):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②体会荷花三种不同的姿势。师板书:才开、全开、没开。③理解“冒”“饱胀”“破裂”这几个词。让生上台表演这几个动作。④课件演示荷花冒出来、饱胀、破裂这几个动作。⑤指名读书,其余学生合上书,用心倾听,边听边想象画面。⑥根据板画背诵第2自然段。
3.以演促读,读中想像,学习第4小节
过渡:听着听着,想着想着,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配乐背诵第四自然段,美吗?想读吗?那就美美地读吧,可爱的荷花仙子们。
(1)指名个别读。(配乐朗读,其他学生随音乐翩翩起舞)。(2)数人齐读,边听边配以动作。(3)语言训练:蜻蜓蜻蜓,你刚才跟荷花仙子说什么啦?小鱼小鱼,你刚才跟荷花仙子说什么啦?还有,其它的小家伙都躲到哪儿去了,你不想跟荷花姐姐说些什么吗?(4)熟读成诵。
4.挖掘文旨,实践中求发展
过渡:过了好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哩。看,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你知道这位了不起的画家是谁吗?
(1)说说画家是谁?(生回答,师板书:画家是大自然)。(2)展示数幅各色荷花图片,引导学生说说还有哪些好办法来夸夸荷花,夸夸大自然。(3)学生交流。
5.总结课文
今天老师带同学们欣赏了一池的荷花,作者喜欢荷花,老师喜欢荷花,你们也喜欢荷花,这说明了我们大家都热爱大自然。
6.拓展练习
站在荷花池边,假如你是小导游,你会说些什么?假如你是小画家,你会画些什么?假如你是歌唱家,你会唱些什么?假如你是小诗人,你会写些什么?
六、板书设计
荷花闻 一阵清香
看叶:多、绿、大
花:才开、全开、没开
想 自己是一朵荷花
七、教学反思
《荷花》这篇课文主要通过让学生反复朗读来感受作者对荷花的感情,从体味优美的语言中感受荷花的美,感悟对荷花的喜爱之情。课后笔者仔细回顾了这节课的过程,学生之所以能够很快走进文本把自己的收获展示出来,在这两点上做得比较好:
1.丰富的想象必须以鲜明的表象为前提
笔者在“看荷花”一节的教学上花了较多的精力,是为了让学生对荷花的美有所感知,从而在他们的脑海里留下鲜明的表象。这样,才能运用这些表象展开想象,创造出新的形象。
孝文化教学设计范文2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优化方案;效益
一、教学观念的最优化
根据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努力建设开放而有省略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教师应该深入学习教育理论,培养创新意识,热爱教育事业。明确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的人应该具有知识与道德,必须身心健康,具有独立的个性,培养的人必须具有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教师应该端正教育思想,反对填鸭式的教学,教学的结果也不应只局限于分数的高与低,升学率的多与少。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建立全面发展的质量观,建立促进个性发展,提高素质的教育观,让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重视学生的个性,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教学内容最优化
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授学生基础知识,更重要的在于发掘学生的潜力。对于小学生而言,语文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四大基本能力,最重要的是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使学生懂得真、善、美的标准,所以,在语文教学上要求内容上的综合化,要认真地传授学生基础知识,还要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审美教育、智力教育和情感教育,建立大语文观。
三、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教学过程是对于所有教育理念的实践,是教学环节中最重要的环节,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对于教学过程最优化这一环节将分为四个部分来讲:
1.教学准备最优化。教学准备包括解读课本、分析学情制定目标、准备教学资源(关于教学的评价和作业布置将会专门分类探讨)。教师在解读课本时要做到“心中有书”,教师在解读课本的时候要做到读懂教材、读透教材,最终做到“心中有书”。教师钻研语文教科书要了解语文的教材体系,基本思想,明白教材整体的和每一本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做到“心中有书”后,需要了解自己教授的对象,做到“心中有人”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的原有的知识掌握,还要了解学生的差异、兴趣和心理状况。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知识掌握还有限,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要足够重视学生的字词句的认识,让学生学会课程标准内需要掌握的字词,学会使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会阅读,掌握一定的作文写作技巧。了解学生的差异,做到因材施教,是自己的教学具有针对性和明确的目的性。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教学计划以及本节课的内容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比如对于《揠苗助长》这一课可以这样设计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课文特点,和中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1)学会本课3个生字,认识一个二类生字。掌握由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2)读懂故事内容,体会故事中的道理,懂得做事要老老实实,不能急于求成。(3)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寓言故事。结合本单元的要求,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寓言所表达的寓意”。准备教学资源包括包括准备教学方法、电教设备、多媒体等。
2.课堂最优化。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学校要提高教学质量,首先得提高上课的质量。教师上课的目标要明确,这些在准备环节必学做好。上课的时候对于教师的要求是要话语清晰流畅,生动、形象且风趣。语调要抑扬顿挫,朗诵课文的时候要有充沛的感情,从而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教师还应该在注重着装和风貌,上课要活泼,配上自己的肢体动作,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的知识素养、表现素养和外在形象对于他们学习语文的热情有着很大的作用。
课堂上最重要的时使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要实现小学生的语文教学的优化,必须得遵循语文的教学规律,发挥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师生的双边活动,达到效果最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综合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思维习惯。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实践,一些好的教学方法有情景教学法、小组讨论法、游戏法、合作探究法和提问法,一节优质的语文课,应该是多种方法综合利用,以求达到教学的最优化。
3.作业布置与批改的最优化。作业是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对于作业的最优化,要做到两点。一是作业布置要分层次,对不同水平的同学,有不同的要求,也可以根据他们平时的测试水平,针对学生的弱点,进行专题强化训练。作业布置要切合课堂的教学内容,作业布置要求精而不是多。
作业的批改可以及时的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质量,发现教学中的问题,所以,教师对于作业的批改要及时,以便在最短的时间检验学习的效果,以便采取新的教学措施。对于错误的地方要及时反馈给学生,同时在批语上要人性化,要切当和创新,以促进学生去及时改正,不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多用鼓励性的话语,即使在程度最差的学生身上,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4.教学评估与交流。教师要对于自己的教学进行及时的评估,同侪之间要及时的交流,以便发现批彼此的长处和缺点,这样对于教师的教学水平将会有很大的帮助。对于教学评估来说最常见的形式是考试,关于考试,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主要提出一点建议,在考试的时候,要根据学生的水平出不同标准的卷子,等分但是不同的标准,在批改卷子的时候既要看重学生的知识水平,还要看重学生的潜在能力,同时对于学生最终的成绩测定,要结合平时的综合测评,做出最后的定论。
四、结语
以上的几点探讨是笔者根据的自己多年的教学,并且借鉴前人的成果,结合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研究《教育学》的规律进行的浅探,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优化方案,还可以从心理学的知识,做出科学的探讨。对于这个课题的研究还可以从小学语文教育内容分来探讨,这些都有待笔者和同行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张菊霞,方萍,语文教学最优化浅论,黄山学院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年5月,第5卷第2期.
[2].宋苏杰,语文教学中的优化问题设计方案.
[3].徐浩,优化语文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教材教法,2014年第8期.
孝文化教学设计范文3
关键词 有效问题;思维容量;连续性;问题情境
新课程改革至今,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层出不穷,作为传授知识的主阵地,如何突显课堂的多元化和高效性,提高学生的元认识能力,成为每位教师研究和突破的方向。问题情境教学作为新课程教学的一种手段和模式,已经被多数的教师所认可接受,并在课堂上广泛地进行实践与深入研究。如何设计有效问题情境,提高课堂效率,笔者提出了一些看法,供交流参考。
一、课堂问题情境设计的现状
作为以问题情境为主线的课堂,很多教师也都精心准备和设计了问题,但这些问题的用意更多地倾向趣味性和表面化,缺乏对学生的思维引导和开发,问题间由于缺少了思维性和逻辑性,使得很多学生逐渐失去思考的能力,化学素养慢慢消退,造成所设计的问题情境失去了应有的效用,无益于课堂效率的提升,也背离了新课程的初衷与教学精神。因此,设计有效的问题情境对提高课堂质量,打造高效的课堂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设计有效问题情境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个好的问题,不但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根据笔者对有效问题情境的理解,结合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以下几点做法。
1.设计有思维容量的发散性问题情境,帮助学生拓展学习能力
古希腊教育家、哲学家柏拉图曾说过:思维是灵魂的自我谈话。特别是有思维容量的问题,才能深层次地激发学生思维,引起学生的深度思考。发散性问题建立在学生深度思考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增强对知识的迁移类比能力,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案例】硫酸的稀释浓度的判断一直是困扰高中教师分析和学生学习的问题,如何才能把这块内容上好,让学生在理解上容易接受,能准确得出正确的答案,就要靠设计发散性的问题情境来帮忙了。笔者在这部分内容上,采用这样的问题情境:请大家结合初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和高中的溶质物质的量浓度分析以下问题。
(1)将100g 98%的浓硫酸稀释为浓度为49%的浓硫酸,需加水的质量为多少?
(2)将1L 18.4mol・L-1的浓硫酸稀释为浓度为9.2 mol・L-1,需加水的体积为多少?(忽略混合时溶液体积变化)
(3)将98%的浓硫酸加入与原硫酸等体积的水稀释,则稀释后硫酸溶液的浓度 49%(填大于、小于、等于)。
(4)将18.4mol・L-1的浓硫酸加入与原硫酸等质量的水稀释,则稀释后硫酸溶液的浓度___9.2 mol・L-1(填大于、小于、等于)。(忽略混合时溶液体积变化)
(5)已知氨水的密度小于水,若上述的硫酸溶液改成氨水,则情况又如何呢?
通过巩固初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知道加入与原硫酸等质量的水就能使硫酸浓度降低一半,由溶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知道加入与原硫酸等体积的水就能使硫酸浓度降低一半,由此设计发散性问题,利用硫酸与水的密度差异让学生判断知道,与原硫酸等体积的水其质量小于原硫酸质量,而与原硫酸等质量的水其体积大于原硫酸的体积,从而顺利突破难题,学生的思维也得到拓展。最后的问题把浓硫酸改成氨水,更是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运用能力,充分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体现学生的思维品质,实现学习上举一反三,达到学一解百的目的。
2.设计连续性的问题情境,提高课堂的效率
连续性问题情境设计,是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化学教研员任宝华老师提出的。指在“连续性问题情境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中,教师依据知识内容的内在逻辑关系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学习能力水平,为学生设计若干个(一般不超过5个)有思维容量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进行完整、深刻的思维活动。
在进行“连续性问题情境”的教学中,学生思维活动连续不断、环环相扣,学生在活动中善于思考就能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学生的认识得到最大化的发展;学生有学习的缓冲空间,能够完整表达思想;教师也易于强化、评价学生学习。所以,连续性问题情境式教学,能够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能够让学生的认知获得发展,能够促进学生思维和语言的发展,能够达成一致的教学目标。
【案例】在苏教版《化学1》“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的教学中,笔者采用学生课前学案式教学,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采用设计连续问题情境的教学形式,在课堂上提出来有关二氧化硫的几个相关问题,借助学生课堂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二氧化硫的性质。
(1)请通过完成实验1并观察实验现象,总结二氧化硫的相关物理性质。
(2)测定二氧化硫水溶液酸碱性,并从实验现象引发深入思考,二氧化硫还能与哪些物质反应来体现二氧化硫的该性质?
(3)完成实验2,并利用实验2的现象,讨论二氧化硫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积极用途。
(4)分析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从氧化还原反应角度推测二氧化硫的可能性质,并利用实验3验证二氧化硫的该性质。
(5)通过本节学习,说说硫酸型酸雨的产生原因,并结合二氧化硫的性质谈谈防治方法和措施。
通过五个带有逻辑性的连续问题情境的设计,把二氧化硫的重点和难点简单地突破,让学生感觉到课堂的轻松和紧凑,感受到学习化学的快乐,掌握了化学知识的逻辑联系,也体会到只要理解几个问题就能把化学学会,减少课堂的压力给学生带来的恐惧。
3.设计具有应用性的综合问题情境,反馈学生课堂掌握情况
在课程标准中,应用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最高,希望通过课堂学习,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和解决生活实际的一些问题。为检测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可以设计带有应用性的综合问题情境,让学生充分回顾和总结相关知识,在巩固的基础上将知识升华,转化为独立思考的工具,进行解决问题。
在学习化学反应速率后,最后给出综合思维性的问题情境:请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思考一下,如何加快铁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
在原电池的教学中,先让学生在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后,在课堂尾声时,提出问题情境:请大家在学习原电池原理的基础上,利用家中的材料,自制一个原电池,你将如何设计这种原电池?
在提出这些问题后,就要求学生将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并进行综合应用,不但增强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还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化学素养,树立他们的课堂主导地位,通过学生回答的诸多类型的答案,还能及时了解学生课堂的实际掌握情况,获取学生的反馈信息,并为后面的教学打下伏笔。
三、设计有效问题情境实践中的几点思考
1.设计有效问题情境时,应注意学生个体的层次性
教师在设计有效问题情境时,经常是站在一个高度上进行思考和设计,忽视了一些学困生的理解能力和他们的思维方法,使他们脱离了学习的群体。故在设计问题时应该要注意学生群体的差异性,多设计有层次性,能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问题情境,让整体的学生均能得到发展和提升。
2.设计有效问题情境对教师的素质要求大大提高
有效问题情境要求教师对课堂要有极强的预见性,并对教学知识体系和结构有独到的认识和见解,在课堂上把知识的重难点,以不同寻常的一种教学方式呈现给学生,设计学生意想不到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思维上产生碰撞的火花,让教师真正解放课堂,在课堂上给学生各种惊喜和收获,使课堂能够跌宕起伏、充满生趣。当然,这要求教师有扎实的教学功底和深厚理论知识,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不拘一格、敢于创新的精神。
3.课后要注意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
孝文化教学设计范文4
关键词:小学语文;优化管理;识字教学;有效性;教学质量
一、优化教师管理,夯实识字教学有效性的基础
小学生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习效果的好坏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教师教学方法的好坏、教学设计如何、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否恰当等等。这些都关系到学生学习兴趣的高低,也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效果。在小学语文课堂开展识字教学,必须优化教学设计,尊重学生,创新教学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此,小学语文教师素质的高低就直接影响到了以上种种的教学要素,要想提升识字教学的质量就必须提升教师素质,这是实现有效识字教学的基础和前提。要想提升教师的素质,首先要把好入口,在教师招录的时候一定要任人唯贤,选择德才兼备的人,同时强化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的教学技能;其次,教师要转变教学思维,优化教学设计,转变以往滞后的教学模式,尊重学情和学生,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后,教师要发挥学科组的作用,可以实现集体备课,提升学科组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发挥团队的作用。此外,教师还要认真备课、上课、听课,优化课堂管理,做好课堂反思,及时的调控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以便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优化语文识字教学的课堂设计,提升识字教学的知识性与趣味性
小学生由于受到自身习惯和年龄的限制,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长,学习成绩受到学习兴趣的影响,或者说他们学习兴趣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他们听课的状态和效果。要想提升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质量,必须从学情出发,创新识字教学设计,实现识字教学的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统一。识字教学的设计要尊重学生,从学生的现状出发,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比如谜语教学、认字比赛,小组合作学习等。就拿猜谜语来说,教师可以这样有效的设计教学过程: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个字,这个字有两部分组成,左边是木,右边是干,大家开动脑际,猜猜是什么字呢?这样让学生猜字谜,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再如:如果我们用土拦到一个人的去路,这会是一个什么字呢?猜字谜的方法,较为简单,并且能激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可以大大的提升教学效率。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紧扣教材,从现有的学情出发,采取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学方式,只有这样才能提升教学的质量。素质教育环境下,教师的识字教学一定要紧扣教材,创新设计,给学生一定的新鲜感,这样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和学习的兴趣。采取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教师也不能为了花骚的教学而设计,切记教学方式的采用是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的,任何教学方式、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的实施都是围绕着教学目标设定的,在识字教学课堂也是如此,任何教学模式的采用都是为了提升识字教学的质量和学习的效果。
三、创新识字教学的方法和模式,巧用语文拆字教学方法
孝文化教学设计范文5
关键词:教学策略设计课堂教学效率
新课程标准强调了课堂教学效果的几个环节。也就是说,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效果对小学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策略设计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最重要环节之一,是对课程的二次开发。评价教学是否有效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学生是否取得了预期的、应有的进步和发展。我们认为优质的课堂教学必须是“教得有效,学得愉快,考得满意,师生发展”,考量教学高效的最终标准应当是“学生成长”,这种成长将不单是用考分高低来作最后的衡量。因此,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策略设计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吃透新课标,备好新教材
随着我县高效课堂的强力推进,小学语文教学必须顺应这一历史潮流。要打造高效课堂,要做到抓纲务本。抓纲就是要吃透新课标,务本就是要弄清教材的知识要点、重点难点及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教师要编制科学实效的导学案。要使优秀生从导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要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在课堂上,要发动学生质疑问难,把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来,教师把这些问题按学习的层次归类整理,然后据此组织学生研讨。采用“质疑导学”的方法,使课堂教学模式发生了变化,学生踊跃发言,课堂真正活跃起来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到了真正的体现。在实际的教学中,有些教师不重视教学设计,总认为自己教了许多年书了,教材已经很熟,无需认真细致的进行教学设计,凭经验办事。备课时,仅仅是看一下教材,然后选几个题目或确定几个问题,就算备课了。这样的备课,既没有根据教材、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相应的教学目标,没有确定合理的课堂结构,也没有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合理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更没有对教学程序进行设计,这样的教学设计很难保证课堂是高效的。
二、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教学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在特定的教学中完成教学目标和适应学生认知需要而制定的教学程序计划和教学实施措施。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以教师以讲授为主,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来获得知识、得到发展。教师讲解多,学生思考少;一问一答,研讨交流少;操练记忆多,鼓励创新少;强求一致多,发展个性少;封闭和预设多,开放和生成少。对于小学生注意力时间短,知识经验少,而教学沉闷、机械,程序化,大大扼杀了学生的好奇心,挫伤了学习的兴趣,压抑创新和实践能力以及抹杀了智慧的火花。我们必须立足于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语文学习,实现有效的、多向的、高质量的互动,从而达到这一最终目标。例如教学《翠鸟》时,可在课前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什么动物,从课本中、电视中、网上查找有关翠鸟的资料。教师可启发学生思考:翠鸟到底有哪些具体生活习性呢?这时教师为了继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不把答案告诉学生,而是说:“这个问题值得去研究,你们课后继续查找资料,等找好资料,我们再交流探讨。”这样的教学,实现了课堂向课外开放让学生带着问题从课外转向课内,再走向课外,培养了学生的研究兴趣,发展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改变教师观念,关注教与学过程
为构建高效课堂,必须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提高备课的实效性,切实做到“带着思想上课,带着理念上课”,营造良好教学研究氛围。高效课堂要改变教师观念,关注教与学的过程。新课程背景下,老师的角色变了,教与学的方式变了,我们对高效课堂关注的重点也要改变。新课程要求学生全员、全程和全身心地参与教与学活动,学生的情绪状态要关注,老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学生要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学习之中,并能自我调节和控制学习情绪,对学习能保持较长的注意,要具有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和情感投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明自己的表达自己的观点,遇到困难能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另外,课堂上要善于换位思考、转变老师与学生的角色,例如: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让学生自己阅读画角的方法,然后告诉老师画角的步骤,学生一边说老师一边画,共同完成。这样做的目的是学生以后在阅读教材时能够读中有思,思中有读。在课堂上还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进而发现问题,要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可以随时质疑,会质疑本身就是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通过质疑使学生获得有益的思维训练,变“学会”为“会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总之,高效课堂是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课堂。学生角色能够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能够主动、自主去学,才能创造高效课堂。我们要踏踏实实地研究“高效课堂教学”,从学生实际出发,从素质教育的目标出发,合理运用控制论的原理,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建立在更加高效的基础上。优质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理念,我们必须立足于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语文,实现有效的、多向的、高质量的互动,从而达到这一最终目标。总之,优质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理念,我们必须立足于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语文,实现有效的、多向的、高质量的互动,从而达到这一最终目标。
总之,我们已经迈出了开创性的第一步,但是我们的新课程实践还相对滞后,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创设新课标下小学语文的高效课堂还需要语文老师们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J].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孝文化教学设计范文6
我校从1995 年开始,就围绕“美的教育”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实践,并将之作为学校办学的主课题,逐步走出了“以人为本、科研兴校,以美育人、发展内涵”的特色办学之路;近年来,学校更是以“美的教育”为基础引领学校的文化建设,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充分挖掘美的教育的内涵与价值取向,试图“用美来发展人”“按美的规律来塑造人”,从而形成了学校独特的以“和谐至美”为主题的校园文化。
一、以美悦情,营造“和谐至美”特色的环境文化
校园环境是办学的物质基础。美的校园环境就像是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它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美化孩子的心灵,激活师生的灵感,启迪师生的智慧,一句话,就是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从而收到润物无声的功效。
1“. 墙文化”重引领
我校本着“大处大气,小处精致”的设计理念,充分利用建筑墙体,设计高雅活泼的文化墙。学校教学楼大厅醒目的布置了学校办学理念墙和学生发展目标墙,教学楼的楼梯以“三讲、四美加五心教育”和“自编的新三字经”为主题,成为我校师生进行德育的主旋律,东围墙以“心怀祖国”为主题,布置了“祖国山河美———百幅风景画廊”;西围墙以“美在身边,亮彩校园”为主题展示了学生的百幅优秀作品。
2“. 室文化”重个性
我校在班级文化的建设中,努力实现:让教室成为散发书香的天地;让教室成为回归生活的家园;让教室成为挑战自我的擂台。同时每个中队都有个性化的名称与班级口号,增强了凝聚力。
3“. 廊文化”重教育
连接教学楼的长廊,我校充分利用,设计成“我与文明同行”双语长廊。教学楼、综合楼走廊的每面墙上都以“明德、砺志”为主题,悬挂百幅中外名人像和学生优秀书画作品,并开展“看名人画像、读名人名言、讲名人故事、学名人品质”的“四名”活动。
4“. 园文化”重情趣
教学楼之间的空地,我校以“琴棋书画”为意象,配以“春夏秋冬”的季节特征,精心设计了四个小园,以保证校园绿化与校舍在视觉上的和谐,使师生进入校园有一种心旷神怡、回归自然的感觉。
这样的环境文化布置,真正做到了一草一木皆说话,一景一物均传情,悄无声息地陶冶着学生美的情操,孕育着学生美的心灵。
二、以美促智,构建“和谐至美”特色的课堂文化
我国著名教育家曾经说过:“凡学校课程,都没有与美育无关的”。实践中,我们重点研究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如何才能真正形成一种平等、和谐的关系,使学生从单纯的“听者”“答者”的角色中走出来,成为“思者”“问者”“论者”,构建和谐至美的课堂文化。我们力求使所有课堂都尽可能地呈现从“美的刺激”到“美的感悟”到“美的创造”三段式格局。同时不断研究探索不同学科、不同类型的“和谐至美”课堂的基本风格,例如语文课的流程可设计为“品味佳句———揣摩语言,诱导学生感受美;以声传情———声情并茂,引导学生体验美;图文并茂———写写画画,启发学生表达美;文道结合———学习做人,带领学生领悟美;展开想象———引入意境,激发学生创造美”。
此外,随着艺术课程内容越来越呈现出综合化的趋势,教学形式与教学策略也逐渐多样化,新的教学模式将更突出现代信息技术和美术学科的整合:建构知识体系,创设视觉情境,参与实践体验,体现人文精神,艺术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一种“开放互动”的模式,以“周围世界”为源泉,以“活动教学”为主线,以“情感”为纽带,以“美”为境界,在师生平等的基础上,通过情智互动(情感交流和智力发展)、人际互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在活动教学中实现教学组织形式的开放、教学内容和媒体的开放、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的开放;让学生在动中学、玩中思、乐中画,在动态的、开放的活动和情境中感受美、理解美、体验美、参与美、创造美和拓展美。
三、以美导行,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校文化活动
学校文化活动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实践中,我们与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与校级艺术社团活动相结合,开展体现和谐至美理念的学校活动,让学生充分认识自我,增强自信心,以此塑造全体师生的人格美。
1.开设“七色光社团”
以“兴趣小组”课外活动为主阵地,组建开放、宽松的课外文体活动组织。如设立“红黄蓝现代儿童美术实验活动区”“七色光艺术团”“邹小体育俱乐部”等,在活动中培养师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其个性特长,进一步让师生体验美、表现美、创造美。
2.举办校园“美之韵”文化节
通过一年一度的四大文化节———美文读书节、健美体育节、尚美科技节、和美艺术节,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风采、创新成果的舞台,不断丰富师生的文化生活,陶冶他们的情操。活动中,培养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彰显我校“美的教育”的办学理念,提升我校“艺术特色学校”之品位。
3.开展“和谐至美”的班级文化评比
班级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营造和谐优美的校园环境,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建设师生共享的幸福校园,每学期学校德育处都会组织开展了以“和谐至美”为主题的班级文化评比活动。活动中,各班师生的奇思妙想,使教室变成了创意的工作坊:“图书角”“卫生角”“名人名言”等,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还有特色版块,如“心灵氧吧”“书法文化”“群艺苑”,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起到引领作用;各种“评比栏”和“互动台”,给学生带来蓬勃向上、努力奋发的朝气。
四、以美育人,开发实施“和谐至美”特色的校本课程
以校本课程的开发支撑学校的文化建设,使“和谐至美”校园文化主题得到更强有力的拓展。我校是常州市首批艺术特色学校,也是市首批书法特色学校,艺术氛围很好,因此,我们利用我校的书画特色、音乐特色等,让学生在书画的学习中感受中国艺术之美,并能通过自己的创作表达自己对美的感受和理解;并进一步完善我校《书墨童年》《涂抹童年》《诗文童年》校本教材;学校还组建了具有校本特色的艺术团体———尚美小剧社、唯美画社、尽美舞蹈队、尚美合唱团,不断提高校本课程的教学水平和师生的艺术素养。
同时,我校整合全国赫赫有名的邹区灯具城这一资源,对“灯具文化”校本课程进行了深度开发,活动中不断引导学生感受灯具世界的自然美、艺术美和灯具发展的内涵美,培养学生欣赏美、表达美、创造美的能力。
此外,在专家的指导下,以及在全校骨干教师的带领下,校本教材《经典诵读》也走进了校本课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分别布置经典诵读内容。从低年级的《三字经》,到中年级的名人名言、成语故事到高年级的唐诗、宋词,要求学生每天利用早读、校本课时间,饱览古今经典,从“学而知”入手,逐步达到“知而行”,进而完成“行更知”的德育途径,努力达到和谐至美的境界。
总之,在文化活动中渗透审美教育,能够逐渐把学生的兴趣、爱好引向高雅、文明、健康的轨道上来。通过各种课外活动,学生的才能得到施展,能量得到释放,某些情感获得宣泄,而且正是在这种释放中,情感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