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种植技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业科技种植技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业科技种植技术

农业科技种植技术范文1

1.1促进农业增产增收

1.1.1科学技术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产品质量随着育种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新作物品种。例如,短枝型红富士苹果,这种苹果不仅品质好,而且产量也高;双低杂交油菜,这种油菜的出油率比普通油菜高,而且使用这种油菜炸出来的油对人的身体健康有益;小麦、玉米等几乎所有的作物新品种都大大提高了产品产量,而且产品的质量也比原始品种更加优良,自从我国育成杂交水稻后,1976~1992年水稻累计增产2000亿千克,这一成功,为解决世界范围的饥饿与贫穷问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通过基因转移和重组等生物技术,已经培育出了一批超级稻、优质专用玉米、专用小麦、抗虫棉等转基因优良作物新品种,这些物种中许多已广泛推广到实际种植中,并获得不错的效果,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收益。

1.1.2科学技术延长了作物的生长周期由于季节的原因,有些农作物的生长周期有限,而科学技术却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比如应用地膜覆盖技术使得季节性产品能够在一年四季种植,农民的收入不用受季节的影响,也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温室大棚种植技术的应用,解决了农产品受季节影响的问题,气候环境可以人为地改变,从而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产值以及质量。

1.2带来环境的改变

1.2.1面源污染加重由于人们不合理地大量施用化肥、农药、除草剂等化学试剂,造成了环境和土壤污染。土壤受到污染后,土壤的自身自然功能会失调,土质会恶化,植物的生长也会受到影响,还会将有害物质聚集在植物体内,这些有害物质最终会被人摄入体内,从而危害人体健康;污染物还能够随着水土流失扩散到水体中,加剧环境污染,这不仅会阻碍农业发展,也会对人类的安全造成威胁。为了追求产量而使用大量农药化肥等,导致农产品质量下降,这是我国农副产品在欧美市场总是遭遇技术壁垒的一个重要因素。

1.2.2过度灌溉引起土地次生盐渍化农业灌溉用水也随着农业的发展而增加,这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水资源,还会引起农田的次生盐渍化,减少耕地面积,加剧生态危机。我国华北地区由于大量开采地下水进行农业灌溉,造成地下漏斗,使地平面不断降低,此外,由于大量建造渠道、水库、涵闸,造成周边地区的土地盐渍化或产生新的地质灾害,人们已经开始关注这些问题。

2对科学技术在农业种植应用中趋利避害的思考

2.1鼓励依靠科技进步提升农业种植水平虽然科学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应用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但是科学技术对农业种植带来的正面效应是有目共睹的。因此,我国应当鼓励支持依靠科技进步提升农业种植水平。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鼓励依靠科技进步提升农业种植水平。首先,鼓励科学家们进行与农业相关的科学技术研究,对于有研究成果的科学家,给予比其它研究领域更高的奖励。其次,鼓励农民应用科学技术,农民购买机械化设备时,国家应给予补贴。新的科技产品出现时,应先退出一部分使用品,供农民使用,以便进行科技产品的推广。

2.2出台更加完善的技术应用标准詹颂生提出我们应当深刻认识高科技的价值,出台高科技方面的法律法规。对新技术进行全面评估,在肯定科学技术带来的积极利益同时,也要对其负面效益进行重点评价,以保证科学技术能够安全地应用到农业种植中。通过有效的法律、制度来监控科技在农业种植中的使用。当前我国消费者对农业新产品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大部分人对农业新产品的认知还停留在产品的口味色泽等表面现象,并不了解产品的生产过程、生产环境和产品营养,因此,加强对农业新产品的质量监测不仅规范了生产者,也保护了消费者。

农业科技种植技术范文2

[关键词] 马铃薯 种植技术 推广

[中图分类号] S5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11-0188-01

马铃薯是吴堡县的优势传统产业,最近几年,随着农业结构不断调整,建设现代化农业的大背景下,审时度势,把握优势、科学辩证,将吴堡县的马铃薯产业做成具有当地特色的主导型产业。吴堡县年种植面积在4.3万亩左右,产量超过了36000吨,70%的马铃薯可用于食用,其他剩余的品种适合进行深加工。随着种植面积不断的扩大,加强对马铃薯种植技术的推广就显得十分重要了,本文主要结合当地种植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吴堡县马铃薯种植现状分析

首先,品种推广分布多样化。最近几年,吴堡县的主要推广的马铃薯品种有紫花白、冀张薯8号、陇薯3号、夏波蒂、布尔班克、费乌瑞它等品种,其中第紫花白推广种植面积最大,而其他的品种的推广力度比较缓慢;其次,免费发放马铃薯品种。最近几年,该地区为了进一步的推广马铃薯种植,在政府和农业部门的工作合作下,实现了马铃薯种苗的免费供给,其中免费发放的品种主要包括了紫花白、费乌瑞它、陇薯3号、冀张薯3号、冀张薯8号、同薯23等新品种,其中大力发展紫花白种植,其旱地亩产能够突破1000公斤以上,水地亩产能够突破2000公斤以上。

二、吴堡县马铃薯种植技术推广对策

1.加强科技创新为马铃薯种植栽培技术提供技术支撑

在进行马铃薯种植技术推广过程中应该仅仅围绕马铃薯品种、种薯、栽培技术、贮藏运输以及深加工等产业链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技术开发,不断加强马铃薯产业技术开发,规范马铃薯生产各个环节,切实提高马铃薯的种薯质量。同时还需要完善检验和监督机制,对马铃薯进行深度的资源开发,加强新品种创新以及种薯生产标准体系建设的研究力度,不断开展马铃薯下游产品的开发和研究。

2.加大科学技术推广力度,努力提升马铃薯种植技术水平

应该在吴堡县积极的应用推广脱毒马铃薯种薯,种植过程中采用地膜覆盖技术,科学配方施肥,采用高垄栽培技术,机械化种植,促进新品种、新技术的在马铃薯种植技术推广中的普及和应用。特别应该加大已经趋于完善的马铃薯脱毒高产栽培技术,并积极的推广早地脱毒马铃薯合理密植高产栽培技术和旱地地区地膜覆盖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并在马铃薯种植过程中进一步的完善各种配套技术的应用推广体系,不断提高马铃薯种植的水平。从事马铃薯种植技术推广的技术人员要真正进入到种植户的田间地头,切实为农民群众做好技术推广服务。

3.积极推广马铃薯机械化种植技术,提高种植的效率

马铃薯生产水平的提高最终要依靠机械化生产来解决,这就要求各级农业生产科技部门与农业部门加强合作,根据当地的土壤和地形条件加快推进马铃薯机械化播种和收割,要研究适应于不同栽培技术体系的农机,尽快实现马铃薯栽培的机械化生产,不断提高马铃薯的种植效率。

4.加强科技示范基地的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要加强马铃薯科学技术示范基地的建设,建立一批能够引领市场导向,以科学技术为制成,产业链条具有明显优势的马铃薯科技示范基地,并要充分发挥这个示范基地的示范作用,推动马铃薯栽培技术推广应用,推动马铃薯新品种和新技术不断成熟应用,促进吴堡县马铃薯产业的持续健康的发展。在建立示范基地过程中,应该以吴堡县已有的种薯翻译科技示范基地为依托,通过政策和自己的扶持导向,支持马铃薯种薯生产企业打造国家级别的脱毒种薯繁育基地,同时还要建立起一批新型的科技示范基地,加快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不断带动马铃薯种植技术平稳的推进。

5.加快产学结合,促进马铃薯产业的繁荣发展

在马铃薯种植技术推广过程中,吴堡县应该依托当地的农业大学的科研人才和技术优势,积极的开展关于马铃薯种植技术产业方面的技术开发,成果的引进,并肩严重的成果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为吴堡县马铃薯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同时还需要积极的与科研机构开展合作,不断适应市场的变化,从而选育出具有高产的马铃薯栽培技术集成示范,不断加快吴堡县马铃薯研发基地的建设。

6.完善科学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建立一支服务技术推广的科学技术人才队伍

在马铃薯种植技术推广过程中,要不断完善马铃薯产业科研就似乎服务体系,通过选派科学技术人员去参与科学研究和培训,培养和组建一支专业的马铃薯种植技术推广服务队伍,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种形式、大面积的技术培训活动。同时还应该向种植户积极的宣传、普及和推广先进的马铃薯产业科研成果,提高广大种植户的种植技术水平。

7.加强组织领导,为马铃薯种植技术推广营造良好环境

各级科学技术部门应该把科技促进马铃薯技术推广放在重要的位置上,进一步加强组织的领导,强化措施,积极的推动先进马铃薯中是技术大面积的推广和应用。同时还需要积极的鼓励和支持马铃薯企业申报国家级、升级或者市级的科研项目,争取更多的经费支持马铃薯种植技术的推广和示范,努力提高马铃薯的种植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肖启银,高明文,张祯勇,马松明,陈代全,陈建平. 高海拔地区马铃薯―玉米套作种植密度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 2013(15)

[2]段德芳,周从福,胡玉霞,杨忠热. 三都水族自治县秋作马铃薯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3(15)

[3]张海霞1,李美娜2,付增娟3,于海峰3. 土壤条件对马铃薯种植的影响作用[J]. 吉林农业. 2013(24)

[4]朱华龙,蒋毅敏,杨培权,金荣孝. 桂林市雁山区马铃薯种植区土壤养分现状及建议[J]. 现代农业科技. 2013(17)

农业科技种植技术范文3

1.农业科技教育培训的现状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农民通过传统方式增收越来越困难,效益越来越低,只有掌握新农业科学技术才能使农民增产增收,因而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我就以罗平县马街镇为例,说说农业科技教育培训的现状,2014年以来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可分为以下几块:

1.1马街镇科协牵头,组织农科、畜牧兽医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种植业、养殖业培训,马街镇共有12个村居委会,每年抽取4-5个村居委会培训。

1.2农科站根据当年出现的农作物重大病虫害进行实时讲解和防治(如:马铃薯晚疫病、油菜蚜虫等等)。

1.3马街镇残联牵头,组织农科、畜牧兽医对1-2个村居委会的残疾人进行常规的种植业、养殖业培训。

1.4马街镇劳动保障服务中心组织,请罗平县职业中学老师在阿东、扯土两个村委会按精准扶贫的要求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劳动力转移、生猪养殖培训。

2.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农村教育水平整体偏低,对农业科学技术的接受速度和接受程度较低加之农业科技教育培训次数少,培训内容和培训对象都比较窄,故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差。2.1农业科技教育培训概念模糊目前,我国大部分乡镇范围内并没有专业用于农业科技教育培训的机构,基层政府相关部门没有设立专业教育培训机构的意识,广大农民群众也没有参与农业科技教育培训的意识,相关农业科技并不能有效传达给广大农民,导致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得不到应有成果。2.2教职人员缺口较大受到乡镇基础教育水平较弱影响,乡镇以下农业技术骨干的数量较少,能够承担起农业科技教育培训职责的教职人员数量缺口较大,虽然他们对于新型农业科技、农机认识程度较高,但并不能有效地完成对农民群众的讲解和教授,因此,农业科技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效率通常较低。2.3培训对象比较小众基层的农业科技教育培训是按对象培训,残联的只对残疾人培训、妇联的只对妇女培训、2014年以来,各块的培训基本上都是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培训,培训对象窄,培训次数少。像残疾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培训的时候都是组织部门出钱请他们来听课,一部分人只是来领取他的工钱,根本没有认真听课,而一些其他人(如:种养殖能人、种养殖大户)却没能参加。2.4培训内容比较窄基层的农业科技教育培训由于经费短缺,培训内容也只能从常规的种植业、养殖业入手,培训养猪、养牛以及一些常规病的防治,作物病虫、草、害的诊断与防治等,而对于魔玉及中药材的种植技术和病、虫、草害防治基本上是个空白。

3.改善农业科技教育培训中问题的对策

3.1加大资金投入、成立农业科技教育培训机构

基层的农业科技教育培训任重而道远,是农村、农业、农民“三农”工作的重点,基层政府应当考虑加大资金投入,整合科协、农科、残联、妇联、农机等多家机构,抽调技术骨干成立专门的农业科技教育培训机构,统一安排,统一培训,不能你培训你的,我培训我的。

3.2扩大培训对象和培训内容

基层的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对象不能仅是残疾人、妇女和建档立卡贫困户,应该吸收更多的培训对象,特别是让一些种养殖能手、种养殖大户参加,把他们的难题解决了,还要把他们培养成技术骨干,让他们培训周边的群众,由他们带到周边群众共同致富。培训内容要扩宽,特别是一些新鲜的种养殖业,要把培训老师送出去,学好、教好农民。

3.3引进企业、传授技术

引进“太极集团”、“云南白药集团”这一类生产加工型企业,由政府补助一部分土地流转费,由企业带领农民种植中药材,让农民逐步掌握中药材的种植技术。

3.4办好大、小春样板,提高周边农民科技素质

从种植品种、种植规格规范化管理、病虫草害防治、收获等各方面办好大春、小春样板,以点带面、辐射周边群众,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把新品种、新技术转化为生产率。

农业科技种植技术范文4

    近3年油菜、马铃薯、小麦的平均产量分别为3690、33255、3420kg/hm2。在农业生产中油菜种植是该村主导产业,播种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51.9%,主导产业收入占种植业收入的72.7%,占年总收入的27%。其他非农产业主要以外出打工的第三产业为主,全村年劳务输出384人,2011年村总收入186.9万元中,第三产业约占69%。该村是县农技部门的杂交春油菜种植推广示范点,脱毒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县农机部门的旱作沟播、保护性耕作示范村,2009年成立了湟中县第1个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接受访谈的农民共33人。从身份看,村干部2人,群众31人;从性别上看,30名男性,3名女性;从年龄结构看,40岁以下3人,41~50岁12人,51~60岁16人,61岁以上2人;从家庭劳力结构和收入结构中看,这些人均为来自不同收入家庭的主要劳动力;从种植结构看,有30户农民从事油菜种植,占受访农户的91%,符合该村主导产业特点,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油菜生产现状分析

    在油菜种植品种的选择上,受访户都选用了由农技部门推广的抗寒、生育期短、高产的优良杂交春油菜青杂4号等当地主推品种。种植方式上,大部分农户应用农机部门推广的旱作沟播技术,但也有部分农户由于农机具数量少,跟不上春播的需求,依然采用人工撒播,致使作物田间密度过大、通风透光不良、后期倒伏严重、产量不高。病、虫危害是影响油菜生长和产量的最主要的原因,也是农民最关心的问题。尤其在农药使用上,由于农民难以判别农药的真假,加之科技知识欠缺和思想上的不重视,未深入了解农药的特性和使用方法,用药技术缺陷很大,油菜病、虫危害严重,导致油菜大幅度减产。在肥料使用上,农户尚不清楚土壤的肥力,对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不多,大都依靠自己的种植经验进行施肥。人工收获费工费力、产量损失严重,目前运用的小麦收获机不适于进行油菜收获,油菜机械化收获技术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对农产品销售,主要依靠小商小贩到家门口收购。调研分析发现,该村在油菜产业发展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农户之间油菜产量高低明显,收入差异大。据农户反映,2011年全村平均油菜产量在1500~3150kg/hm2,最高的单产达4275kg/hm2;二是对油菜生产规范化种植技术掌握不精,粗放管理;三是油菜收获新技术、新机具推广的力度不够;四是对油菜产业发展趋向不了解,对自己生产的油菜品质认识不清,缺乏品牌意识。

    油菜产业科技服务满意度评价分析

    接受访谈的农民对发展油菜生产中优良品种的示范推广、农资供应、油菜机械化种植技术应用的满意度最高,对农技人员服务程度较满意,对油菜病虫害防治、农业技术信息、合作社带动等方面满意度低。农民反映最强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一是油菜的病虫害防治需要科技人员适时进行田间技术指导;二是增加油菜机械化种植、收获机械的数量;三是在农技、农资服务方面需要进一步提升;四是培养农产品经纪人,拓宽油菜籽销售渠道,提高油菜销售价格。

    农民接受科技知识培训状况分析

    农民受训渠道有以下几种:一是集中培训。乡镇农技服务中心每年在村里举办1~2次1~2d的农业科技培训班;农机技术部门3~5年在冬季举办1次10~15d的农机技术员培训班;农资部门为推销农资产品每年举办1~2次0.5d的培训。二是田间地头培训。农机部门每年在春播、秋收季节在村里的田间地头分别举办1次1~2d的培训;农技部门在田间管理期间,到田间地头举办1~2次1~2d的病虫害防治培训。三是农民自己到农资供应销售点咨询农资知识。四是外出观摩学习。有关涉农部门组织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到其他科技先进县或乡镇进行观摩学习。从调研结果分析,农业科技知识培训工作相对滞后,是造成高海拔地区高寒山区油菜产业发展的“短板”。一是农民接受同项培训内容的培训次数少。据调查反映,村民1年内平均接受同项次培训内容的培训次数最多3次。二是培训对象选择不准。科技培训工作一般在冬季的农闲时间进行,主要目的是让更多的农民接受新技术、新知识,参加培训的绝大多数学员是外出打工回家的青年农民,但随着开春以后青年农民陆续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开始转移,真正参加春油菜生产特别是进行田间管理工作的主要劳动力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造成科技培训与种植生产的脱节。三是培训与需求结合不紧密。据农户反映,县、乡技术部门组织的集中科技培训主要是以书本上的理论技术为主,与具体生产操作比较脱节。普遍反映学时懂了,用时忘了,真正应用到实际的不多。四是对需要和接收的科技知识和市场信息获取的渠道不畅,主要是通过新闻媒体、农资销售网络或商贩处获得,信息可靠性、时效性无保证。

农业科技种植技术范文5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模式;优化;探讨

中图分类号:S3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1033177

农业技术的大力创新与改进,对于我国农业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而对于农业科技成果的普及,需要大力的加强推广,农业技术的推广可以帮助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农业现实生产力。农业科技的发展研究,为我国农业技术的发展带来新的生机,而目前我国农业技术的推广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由于推广人员缺乏以及农业种植户的技术知识淡薄,使得农业推广大多都不尽如人意。新时代下,做出农业技术推广模式方面的优化,才能够使得科研技术更加普及,从而推动农业发展。

1关于农业技术推广模式的优化

1.1改善生态系统,做好环境优化工作

传统的生态环境,农作物废弃物得不到适当的处理、农药化学物质大肆利用,这样导致土地污染严重,进而使得农产品质量和产量的得不到保障。新的农业发展模式下,要改善作物生态系统,清洁污染物,做好环境优化方面的工作,这样土质才能得到优化,这样农业技术才能得要高效的发挥[1]。1.1.1合理运用农化肥,选择发酵完全的生态肥土壤为各种农作物的生产提供了条件,土壤中土质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蔬菜的大量种植成为近年来农业种植户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蔬菜全年的种植需要有生态粪肥的投放来保证蔬菜的营养价值生态粪肥可有效提高土壤中有机物的含量,而高品质土壤可更好的吸收农化肥。因此可见,生态粪肥在土壤中的投放十分重要。在实际农作物生产中,大多数的农业种植户为了自我的方便选用未完全发酵的粪肥作为养料肥,这种未完全发酵的粪肥中有病菌、虫卵的存在,施用这种肥,蔬菜在生长过程中经常会发生病虫害的情况,使得农业种植户在人力方面和经济发面的负担加重。比如,农业种植户在种植黄瓜时,如果使用带有病菌、虫卵的生态粪肥进行大棚种植,在适度的高温下,虫卵孵化成的成虫在作物生长期间会孵化虫卵,虫卵所产的幼虫会对农作物在生长初期造成破坏,使得作物生长停滞[2]。1.1.2提高生产管理,做好及时清洁生产工作大棚种植技术的大力推广,农业种植户为了满足社会化的需求,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采用农业技术方面的知识对蔬菜进行套种。多种蔬菜在1个大棚的种植,使得大棚内的适度和闭合程度有所提高,这样就为病虫害的发展、危害提供了便利条件。在生产过程中要时刻注意这一点,生产方面要做到精简、清洁,要及时清除蔬菜中的发黄老叶,并合理的进行疏花疏果。加强生产管理力度,生产中要引进高效绿色无污染的去害技术,这样可以创造一个作物有利生长而病虫害却难以发展的优良环境,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

1.2建立技术交流平台,大力进行农业技术推广

随着农业的不断发展,现代化农业生态系统也变得复杂多样,这就要求农业技术推广也要随之加强,农业科技要在试验、检测等一系列技术基础上,进行田间实际生产,这样可以全面了解农业技术推广,从而更加及时的了解和掌握田间实际生产存在的问题,对于所出现的问题及时了解并作出应对措施,使得农业技术的推广更加有效。在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要创立土壤肥料、农作物质量检测基地,这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平台,农业种植户可以进行农业技术性的交流,对于农业实际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有效展开讨论,从而有效地解决。通过平台农业技术的交流,使得农业技术得到大力推广[3]。1.2.1组织农业种植户技术交流,合理推广农业技术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多数农业种植户技术操作比较熟练,而对专业技能方面的知识理解有限,面对农业市场中多种多样的农业化肥缺乏理性的选择,并在使方面也很有可能造存在盲从现象。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引起化学物质对农作物的迫害,这给农作物防治方面的工作造成严重的后果,制约了农业技术推广的更加深入。目前来看,随着农业化的发展,为了更加符合市场化的需求,在农业制度方面做出合理有效的改进,使得农业生态系统也发生了新的变化。例如,现代化技术提倡玉米废杆再进田,这种技术能够提高土壤有机物的含量,对于农作物十分有利,但这种技术也随之带来一些病虫害的发生,在加上农机播种方面的技术不成熟,使得农作物播种方面的质量得不到有效保证。一些较少发生的病情在最近几年频繁出现,这或多或少与玉米杆进田有一定的关联。根据玉米杆进田技术在实际农业应用中的需求,相关研究部门通过检测基地进行试验,找出其技术的关键点,并组织农业种植户进行技术交流,合理推广农业技术,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普及这一技术,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1.2.2实现农业技术化的创新1.2.2.1创建技术平台现代化农业发展主要是依靠科技的进步,农业技术要随时创新发展才能够帮助农业实现更高层次的发展。市场中需求化的多种多样,对于农业技术推广模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技术平台的建立,促进农业技术人员和农业种植户积极推广农业技术,实现农业的技术创新。农业技术的创新发展需要良好地平台,这样才能将现有的技术问题集中到一起,并分析研究,从而实现技术创新。1.2.2.2研究人员对农业技术的创新科技发展是第一生产力,现代农业技术存在多方面条件的制约,已逐渐不能满足于市场需求,因此农业技术方面的发展创新十分的必要。相关研究人员要利用好检测基地,在基地中应用相关设备和技术,对农作物研究过程中遇到的技术性难题加强研究,找出切实有效的措施攻克这一难题,并进行大量的实际田间技术试验。比如,在试验过程中可以采用高营养培育技术种植西红柿,通过对西红柿整个幼苗种子、花蕊以及果实等方面的研究,对作物各个阶段的问题做到合理的把握,并通过大量细致的研究找出解决办法,对于种植技术也要合理的改进,可以采用多种植物间种的方式观察农作物间的不同生长情况,技术创新过程需要大胆的尝试这样才能切实提高技术。对于试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点要合理记录,并通过细致分析研究,做出技术方面的创新,这样随时能够保持农业生产中的农业技术的最新,有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1.3丰富农业技术人群,加强农业种植户知识的普及

现代农业技术推广中主要受2方面因素的制约。农业技术人员的匮乏;农业种植户农业知识的缺少。农业技术推广模式要想做到优化,需要相关部门的大力配合。农业技术的推广主要是通过技术人员在实际生产中对农业种植户进行技术指导,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并教农业种植户种植技术。随着近年来我国农业的发展,各地区大力发展农业种植,对于农业技术人员的需求也十分迫切。因此,农业科技部门要重视这一方面的发展,加大这方面的投资力度,农业相关部门要重视科技人员的培养,不断丰富农业科技人群,使得多数地区能够有技术人员的驻扎指导,同时也要加强农业养殖户种植技术的培训,只有高水平的种植技能才能更好的促进农产品产量的增加。

2结论

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能够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不断增长,同时也要加强农业技术的推广,不断优化推广模式,才能够使得农业技术得到普及。

参考文献

[1]魏冉.密云县农业技术推广模式优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

[2]孙联辉.中国农业技术推广运行机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

农业科技种植技术范文6

关键词:烤烟地残膜;危害;治理措施;分析

1 前言

烟叶作为烟草工业的原料,在明朝后期开始在中国云南种植,目前中国的烤烟主要集中在云南、河南、贵州和山东等地,其产量占世界的80%以上。我县位于我国贵州省西南部,当地烤烟产业发达,对烤烟的种植技术也不断进行探索,尤其擅长进行地膜覆盖技术种植烤烟。地膜覆盖技术为烤烟种植业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隐患――烤烟地残膜。残膜严重影响环境,也破坏了土地的持续耕种能力,是烤烟种植业当前面临的主要难题,本文结合兴仁县烤烟种植实际情况,通过分析烤烟地残膜的危害、回收现状以及治理措施,探究烤烟地残膜的应对举措。

2 烤烟地残膜危害

烤烟地残膜就是烤烟种植过程中采用的农膜在烤烟收割之后残留在土壤中的破碎条块。由于农膜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经过人工合成的稳定合成品,自然条件并不能够对其进行分解和稀释,在常温条件下,残膜需经过400年左右才能彻底分解;化学手段可以对残膜进行分解加速,但是目前并无简易可行的操作对烤烟地残膜进行快速和大规模的分解,因此就造成了种植地的白色污染。残膜主要分布在土壤表层,大部分存留深度不会超过地表深度十厘米,而这个深度正是烤烟种植的主要土层,所以烤烟地残膜对下一季度烤烟的种植也有严重的副作用。烤烟地残膜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四点:

2.1 降低烤烟质量和产量

烤烟地残膜的主要合成物为聚氯乙烯。首先,聚氯乙烯会损害烟苗的根部,降低烟苗存活率和成长度;其次,烤烟地残膜隔土壤中的元素进入烟苗根部附近区域,影响烟苗的营养吸收;最后,烤烟地残膜束缚烟叶幼苗的根系,阻碍其扩展和成长。

2.2 降低土壤养分含量和通透性

烤烟地残膜在土壤中存留会产生土壤水分运动速度趋缓、通透性变差、微生物含量降低和营养成分流动性减弱等后果,从不同方面降低了土壤培育优良烟苗的能力,也使得土壤逐渐贫瘠,直至不再适合种植烟苗。

2.3 土地耕作困难

烤烟地残膜在土壤中大量存留,在进行耕种时很容易发生耕具堵塞、缠绕的现象,干扰了正常的烟叶种植。

2.4 区域生态环境恶化

部分烤烟地残膜会脱离土壤,随空气流动飘散到周围环境中,对周围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在一定范围内产生白色污染。

3 烤烟地残膜回收现状

从意识到烤烟地残膜危害开始,国内农业科技工作者就对其进行了长时间的探索和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下面就简单介绍几种最常用的烤烟地残膜处理技术成果。

3.1 播种前地膜回收机

CM22.6型播前地表残膜回收机就是播种前地膜回收机械的代表作,主要在犁地之后,播种之前进行使用,因其造价低且使用方法简单,在烤烟种植业最为常见。目前现有统计数据显示,该机械的残膜回收率在80%左右,效果比较理想。

3.2 收获后地膜回收机

与第一种农机的不同点在于,收获后地膜回收机在土地犁地前进行地膜回收,此时的残膜主要富集在地表,有利于用机械进行回收,回收率比播种前地膜回收机高5%。但是此类机械普遍成本较高,普通种植户难以承受高昂的价格和维护费用。

3.3 头水前揭膜直接回收机

烤烟头水前需进行揭膜,残膜也是在人工揭膜过程中产生的,因此直接采用机械揭膜,揭开的地膜直接回收,提高了工作效率,也降低了环境污染,目前为最理想的残膜回收技术,但是由于农业地膜下滴灌节水技术的广泛应用,导致此技术的推广受到了限制。

4 烤烟地残膜治理措施

烤烟地残膜的回收治理不应只着眼于土地残留回收率的提高,应从烤烟种植技术、地膜生产和使用技术以及后期控制等各个方面进行探索和研究。

4.1 改善烤烟种植技术

烤烟地膜覆盖技术只是烤烟种植技术的一种,因此应从技术方面进行探索,研究可行的技术手段,减少地膜的使用或彻底摒弃地膜覆盖技术。

4.2 改善地膜本身质量,降低污染物含量

地膜之所以危害巨大,主要是因其毒性强大和难以分解的特性。因此应从地膜生产技术层面进行探索,寻找新的稳定化合物对地膜进行合成和生产,替代原有强度性的聚氯乙烯,并改善生产工艺,使其更容易回收和分解。

4.3 全过程控制烤烟种植

在没有更好的替代物和替代技术的现状下,可以通过全程监控地膜残留,随时产生残膜,随时回收的手段,进行最大程度的地膜回收,属于劳动强度大,收益低的一种方法,但是在当前地膜污染严重的现状下,也只能采取此类方法进行环境维护。

5 结束语

烤烟种植业是我国农业的主要分支,对国民经济又重要意义,因此如何解决烤烟种植业的制约因素是当前农业科技工作者的头等大事。烤烟地残膜的经济和环境危害巨大,虽然当前已经有了有效的手段控制土壤中的残膜存留率,我们依然需要继续深入探索减少烤烟地残膜的技术手段,不断降低烤烟种植业对环境的危害,为实现烤烟种植业的绿色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