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育行业的职业规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育行业的职业规划范文1
【关键词】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必要性
1 问题的引出
中职学校学生的就业是一个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近年来,在国家重视职业教育的大环境下,在中职学校的努力下,中职毕业生的就业率节节攀升,形势不错,但是在繁荣的背后,也隐藏着另一深层次的问题,中职生就业的稳定性、就业质量并不高,这是不争的事实,不容回避,应引起社会的关注,更应该引起学校的充分重视。
原因何在?主要是很多中职生学生对自己的未来职业缺少规划,不知道将来该做什么,要做什么。在中考填报志愿时由于对专业缺乏深入的了解与必要的认知,在选择上存在着较大的盲目性、以至于入学后对就业定位和未来发展等方面普遍存在着茫然无知。在毕业时,面临就业诸多问题时,才想到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临时抱佛脚,但为时已晚,这造成了许多学生在就业时的迷茫与无助,于是有不少的中职毕业生抱着“先随便找个工作”的想法,结果往往遭遇种种问题和困惑,付出了过多的代价。
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这是现在学生的普遍问题。西方石油公司一位人事经理说:想想看,一个人花在影响自己未来命运的职业选择上的精力,竟然比花在购买一件衣服上的心思要少得多,是一件多么奇怪的事,尤其是当未来的幸福和富足全部依赖于这份职业时。我们的学生就是如此,即使是想了,但也想不出个头绪来,因为这些学生不知道从何入手。
现任美国家庭产品公司副总裁卡尔夫人,曾为杜邦公司雇用数千名员工,她说:在我看来,世界上最大的悲剧莫过于有太多的年轻人从来没有发现自己真正想做些什么。
对于这一问题,英国权威的职业规划咨询专家sheila semple女士曾提出了一个解决之道,就是从小就要培养孩子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随着年龄的增长,职业目标就会越来越明确,其相应的职业规划方式就会越来越具体。如此从朦胧意识到逐步明确目标,一步步地到达成功的彼岸。这不失是一种解决之道。
但对于这些中职生,在小学与初中阶段接受的教育并没有这一方面的内容,在经历了中考后,没了升学指挥棒的他们而言,来到相对轻松无升学压力的中职校,一下子无法适应中职的学习环境,中职教育对他们而言意味着什么?学什么?为什么而学?对他们是一个崭新的问题,不曾遇到也未曾思考过。因此对于学习的目标、未来的方向一片茫然?学习无动力,对于未来参与社会竞争更缺乏紧迫性,具体地说:
他们离开了义务教育,离开了指导中考的老师,没有养成自主学习的意识,来到中职校,没有了老师的耳提面命,他们不知该学什么、怎么学,学习缺乏强烈的自主性与责任感,也没了压力。再另上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即使想努力用功,却总是事倍功半,难以达成目标。
他们缺乏深入的自我认知,也就难以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更难以改善自身的不足之处。对于专业不了解,谈不上兴趣,也就无所谓信心,没有动力源泉,想要发奋发图强,却总是三分钟热度,稍纵即逝。
同时他们没有危机意识,缺乏明确的坚定的目标,轻易下一个又一个的目标,却往往虎头蛇尾,不了了之。加上缺乏良好的行动力与规划力,难以达成目标。
总之,现在的中职学生,入校前在中考的重压下,很少有机会早早接触周围的世界,了解工作、职业是怎么一回事,填报志愿时在专业选择上存在认识不足与一定的误区,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与未来的职业有何关系缺乏了解。而这个了解的过程是一种必须,而我们恰恰少了这一段,而这是谁也包办不了的。因此对于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我们要引导学生尽早去探索自己、探索未来的职业世界,探索这个变化的社会与世界,尽量避免在宝贵的职业生涯中蹉跎岁月,以便早日迈出坚定的步子,走向自己的目的地。
2 职业生涯规划及其作用
职业是个人谋生的重要手段,中职生从校园走出之后,就会经历漫长的职业生涯。
它是一个人一生的职业历程,也是一个人一生职业、职位的变迁及职业理想的实现过程。美国学者罗斯威尔和思莱德认为职业生涯包含了与职业相关的一系列活动、行为、态度、价值观、愿望等等,是一个有机整体。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职业生涯,它是一片沃土,需要我们投入时间和智慧去经营。按我国现行的劳动制度,至少有三四十年的过程。这漫长的职业生涯如何渡过?
古人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而规划是人类独有的智慧,表现了人对自己,对环境的把握与掌控能力,也就是人在考虑了各种可能性以后,形成了一个希望达到的目标,并根据它来制定行动计划,依照计划执行,并在执行中不断进行修正的过程。
而职业生涯规划是通过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相结合,对决定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和测定,确定一个人的事业奋斗目标,并选择实现这一事业目标的职业,编制相应的工作、教育和培训的行动计划,对每一步骤的时间、顺序和方向制定出基本措施,高效行动,灵活调整,有效提升职业发展所需的执行、决策和应变技能,使自己的事业得到顺利发展,并获取最大程度的事业成功的整体设想与计划安排。这一过程包含了对职业、对工作、对社会的认识与了解,包含对自己个人职业个性的认知与把握、对家乡、家庭环境、行业发展动向与机遇的了解,也包含自己职业理想与目标的确立,以及具体的实施步骤与措施。这几个方面密切相关,不可或缺。如果只了解自己而缺乏对职业、对社会的认知,学生仍然会对自己如何选择职业感到茫然;如果只了解职业与社会、缺乏对自己的了解,学生就无法有针对性地扬长避短地发展自己;而缺乏目标与具体的行动力,没有达成目标的行动,也就是没有落实目标的具体措施,目标就难以实现。那么,职业生涯规划只会成为一个空洞的概念;面对自己的未来,学生仍然无法面对社会变化与职业的发展需求,也就难以做出适时灵活的调整,职业生涯也就谈不上个人的可持续发展与事业的成功。通过教学,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将自己的职业发展和行业市场发展紧密结合,促成自己的成功,而不再像以往那样坐等着机会的降临。
对每个人而言,职业生命是有限的,职业生涯规划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如果不进行有效的规划,势必会造成生命和时间的浪费。作为当代中职生,若是带着一脸茫然,踏入这个拥挤的社会又怎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使自己在大千世界占有一席之地呢?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可以帮助中职生从职业的角度,了解自己,了解社会;从所学专业的角度,了解相关的职业群,了解即将从事的职业和今后晋升的路径;从发展的角度,了解职业对从业者职业素养的要求,了解就业、创业在职业生涯发展中的作用,从中职生的角度,了解怎样为成才打下良好的基础,去争取美好的未来。
3 职业生涯规划的必须
对于职业与社会的认识是逐渐深入的,对于学生而言,他们需要一个过程。但这一过程又不能太长,因为他们马上面临着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角色转变。再加上初入校的中职生对专业及相关的职业群之间关系缺乏了解,对社会、对个人、对职业的不甚了解,对进入社会准备上的不足,往往成为他们在职业生涯发展上的绊脚石。如果能在就业前有意识地掌握一些关于职业的意义、种类形态与社会需求,将有助于我们学生的求职与就业,以及未来的发展。
因此对于刚入校接受职业教育的中职生,必须一入校就对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从全面的了解自己,自我分析入手,然后确定职业目标,并且分层次设定好阶段目标,最后落实到具体的步骤与措施上。通过这一教育,引导个他们主动地通过规律性的职业成功趋势,设置自己的成功方案,并通过实践来实现成功。通过前瞻性的规划与设计,使个人在职业成功的过程中不再是在等待机会,而是充分考虑自身条件和外界所提供的最优化的机会,解决职业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
应该说,对中职生开设这样一门学科,是一种“瞻前与顾后”的工作。所谓的瞻前是指面向中职生未来的发展,在入学初期就向他们进行专业的介绍,让他们对自己的专业与对应的职业群有一定的认知,并明确自己未来可能的发展途径,同时引入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让他们树立我的未来我作主的意识,并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从而做出切实可行的规划,并以此规划为出发点,并按规划步骤进行积极的行动,开始自己的人生。而顾后则是指不仅在中职的学习中贯穿职业生涯的规划,还要把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延伸至学生的实习期、就业期,关注学生的求职与就业情况,做好中职毕业生的成才与成长追踪与服务。并有条件在与用人单位沟通,调查研究用人单位的需求及对我毕业生使用与评价情况。为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赋予更多更具体的实践与实用性。
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我们要引领学生追求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和个人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引领学生树立正确职业观念与职业理想,并不断调整和规范自己的行为,为提高个人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我们要让学生明确,就业的准备不仅仅是毕业前的临门一脚,而是贯穿整个学生时代的一个系统,应把职业生涯规划放在起跑线上,一走入职业教育就应该学会做好职业生涯的规划,为自己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对中职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中职学校一项不可或缺的德育工作,十分重要,是一种必须,且刻不容缓。作为中职学校的德育教师,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黄新建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现状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32.
教育行业的职业规划范文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普及步伐加快,大学毕业生人数与就业供给之间的不平衡发展,使大学生就业成为日渐严峻的社会问题。虽然国家对就业问题进行不断的调整,但是新的经济形势下我国的就业压力依然非常严峻,大学生在毕业之后面临沉重的生存压力,为了适应社会压力,国家在进行大学生就业管理的过程中将创业教育融入其中,对大学生职业发展的能力进行延伸和扩展,提升教育的社会性,增加课程体系的实训平台和管理技能,为大学生的就业提供更加丰富的资源环境。本文主要针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创新创业教融合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创新创业教育;融合
创新是国家发展的动力,而大学生作为创新的核心力量,是国家进行技术创新的基础。因此,在大学期间国家就需要对学生的各项技能进行专业化培养,提升自身的身体素质和综合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创业发展需要。实践证明,大学生在校期间进行创业综合能力的培养,可以进一步增加学生在职场上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缓解当前我国就业压力,提升就业质量,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与进步。
1职业生涯规划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重要性
1.1充分认识自我能力
教育的最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促进综合素质的提升,学生在校期间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对于促进自身全面的发展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可以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创业目标,对学生自身的各项素质进行科学的评价和全面的考核,然后帮助学生确立自己的人生理想和职业目标。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学生可以全面识别自己的兴趣爱好,然后通过科学的管理将自己的职业情况进行更加全面的定位,对自己的职业进行更加全面的发展,最终制定适合自己的可行性创业方法,对创业进行更加科学的管理。
1.2为创业做足准备
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创业活力和科学的创业规划,然后学生根据规划的内容制定符合发展的目标和计划,了解自身的专业发展前景。职业生涯规划,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应对各项职业发展的需要,不断提升适应经济发展的各项规划,将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身心素质和专业的科学素养进行培养,努力按照科学的规范方法对自己的能力加以提升,进一步明确就业目标,不断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这样可以进一步减少创新过程中的盲目性,增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得学生全面发展,少走弯路,在发展中掌握更加充足的经验,增加核心竞争力,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
1.3提升创业的适应性
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教师将职业教学的方法全面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校期间的各项课程都和就业联系起来,学生在校期间就将个人能力加以发展,提升学生职业生涯的期望和创业预期,对社会的就业和创业进行全面规划,在学校期间制定更加适合社会发展的教学方法,关注社会资源,引导学生积极展开适合自身的实践活动,教育学生从自身出发,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以及可持续性,在大学期间对社会的复杂性进行了解,然后制定清晰的就业目标,在教师的引导下对就业目标的可操作性进行评估,然后学生根据就业规划来培养自身能力,不断提升创业方面的技巧和能力,制定适合自己发展的创业计划。
1.4全面开发学生潜能
大学期间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学生在校期间就会接受各种不同形式的实践活动,这样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在掌握充分的理论知识,完成大学期间各项标准课程的同时,尽量安排时间进行其他各项能力提升的课程,将大学期间的各项课程安排得更加合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各项特长进行实际课程的管理,发挥自己的潜能。大学期间的学业压力对于学生来讲虽然较大,但是并不是无法分出时间进行自身能力培养,反而会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掌握更加充分的经验,进一步全面提升学生的各项能力,促进学生自身素质和技能的完善,促进其全面发展。
2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2.1忽视实践教学
在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过程中,学校将较多的精力放在理论学习方面,教学过程仍然是采用教师或者专业机构在校进行授课的方式,虽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获取一些就业知识,但是由于缺乏专业指导,使得一些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仅仅是纸上谈兵,为了应付学分而制定相应的课程教学,影响课程教学效果,学生难以做到学以致用。而相应的进行大学生创业教育和创业意识也是缺乏的,忽视学生的创业思维培养,造成整体创业意识的缺乏,影响就业的实际应用和分析情况,造成实践性运用管理与实际存在差异,影响整体的实践性课程教学成效。
2.2忽视教育的连贯性
国外进行职业生涯管理过程都是从小学期间开始进行,这对学生整体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我国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教学却是从大学时期开始的,因为大学生的就业出现一些问题,毕业之后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造成一系列社会问题。因此国家在开展高等教育过程中将职业生涯规划纳入到教学体系中,面向全体大学生进行全面的创业管理,为了让大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但是因为前期的教学中缺乏专业指导,学生在创新方面存在不足,即使在大学期间进行了创业意识的教学,因为教育本身起步较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根深蒂固的思考方式和处事方法难以改进,造成教学中存在一定的困难,影响整体教学效果。
2.3忽视创业与就业的平衡教学
高校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将较多的精力放在大学生就业方面,在课堂中帮助学生分析就业环境,了解国家的就业政策和服务方面的各项问题,帮助学生在毕业之后获得更好的工作机会。但是在创业方面是忽视的,在校期间学校对于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关注力度明显不足。但是创新是国家发展的动力,我国进行结构性调整过程中,创业是解决国家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就业的有效途径,通过创业意识的培养,充分释放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活力,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这是学校职业生涯规划中应该重点关注的一大方面。
3创新创业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融合途径
3.1增加创新意识培养
我国整体的就业形势是非常严峻的,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过程中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大学生就业观念转变的问题,培养其主动迎接挑战的能力。大学生在毕业之后首先想到的是就业,这种思维定势决定其发展方向受到限制,因此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将大学生的思想方式进行转变,在毕业之后首先想到的不是就业,而是对思维进行创新,积极创业,打破传统墨守成规的思维方式,教师在进行职业教育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业激情,为学生提供创业机会,让学生整体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符合大学生的发展需要。
3.2建立实践平台
大学生创业创新观念的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和在校期间的实践缺乏存在一定的关系,学生不知道使用何种途径进行创业活动,造成实际工作中缺乏创业积极性。因此学校应该在大学期间开展相应的实训建设,将职业规划内容加以延伸,不仅包括就业知识和技巧,还需要涵盖企业创立、运作、发展和运营管理方面的内容,培养大学生全方位的能力,并在人际关系上加以提升,增加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市场需求,不断地培养大学生的活动能力和思维活力,让大学生敢想敢做,不会因为现实问题而退缩,更好地实现理想。
3.3强化执行力
大学生在毕业之后首次接触社会,对社会的复杂性认识不够充分,因此在进行创业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问题,造成一部分学生出现退缩的心理,虽然在大学期间制订了全面的创业计划,但是实际的可行性不够,影响整体的创业规划,造成大学生创业受到打击。创业教育的实践性是非常强的,高校在进行创业管理过程中应该重视实践性,在大学期间对学生的创业规划进行积极的沟通和指导,将一些不符合实际的计划进行修正,保证大学生的创业规划更加符合市场需要。同时,关注学生在离校之后的创业状况,针对创业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积极指导,将专业知识、创业知识和显性知识等进行全面引导,保证学生创业的全面发展,尽量帮助学生将创业规划加以有效践行,防止出现创业中断的情况,提升创业效果。
4结语
国家经济的发展依靠不断的创新,为了适应国家发展需要,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过程中,应该将引导的重点放在创业方面,关注大学生的创业,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积极开发大学生的潜能,将创业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相融合,这样才能既有效解决就业,又将创新理念和生涯发展理念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同时也为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奠定了更好的基础,将教育资源加以更加充分的使用,提升我国经济整体活力.
参考文献
[1]龚安华,孙岳玲,田歌亮,康洁.职业生涯规划视域下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途径探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10:8-9.
[2]陈伟.论创业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有效融合[J].中国校外教育,2016.30:152,156.
[3]王平,韩菡,尹昌美,魏飞.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创新创业能力提升探析[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6.1:56-60.
[4]史凤贤.基于职业生涯规划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3.4:92-93,96.
[5]刘萍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案例研究[A].上海来溪会务服务有限公司.[C].上海来溪会务服务有限公司,2016:7.
教育行业的职业规划范文3
关键词:大学新生 职业生涯规划 实效性
按照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大学阶段当属于职业生涯发展的探索阶段,这个阶段的发展任务是“选择职业,设定人生目标,制定人生计划,树立良好形象以及坚持学习”。因此大学时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整个人生的职业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学一年级是四年大学生活的起点,也是职业生涯的早期准备阶段。这个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助于帮助新生更快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及早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确立合理的职业发展目标,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然而,当前大学新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总体效果不是很理想。很多学生不能正确地进行自我认知和专业认知,职业目标定位不符合自身实际,职业生涯规划的执行力较差。那么,作为育人部门的高校,该如何提升大学新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效性,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一、大学新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分析
2007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教学要求》中明确规定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纳入高校教学计划。一时间,国内很多高校开始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并在大学新生中开设了相关课程,但是效果并不是很理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大学新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不够
笔者通过对授课班级的调查,发现只有少数几个学生在高中了解过职业规划,并做过自我认知方面的相关测试,绝大多数的同学是第一次听说职业生涯规划。而且同学们都存在“我们才大一,谈职业生涯规划是不是早了点,四年之后的事情谁知道呢”这样的心理。所以,如何提高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是摆在高校教育者们面前的难题。
2.大学新生对自我认知和专业认知不够
由于大学新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处于形成和完善阶段,很多学生对自己的性格、兴趣、能力和价值观不是很了解,高中又缺乏相关的职业规划教育,所以很多学生在进行专业选择的时候,并没有根据对自身的认知来选择,对专业未来的对口职业,也缺乏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3.大学新生职业目标定位不符合自身实际
职业目标的设定,应以自己的最佳才能、最优性格、最大兴趣、最有利环境等信息作为依据,它是大学生职业发展的关键。而当前大学新生在制定职业目标时,由于对自身认知和专业认知的不清晰,出现职业目标设定过高和不符合自身实际的现象。
4.大学新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执行力较差
一个好的规划最终需要落实到行动上。当前很多新生在完成职业生涯规划书的撰写之后,就将其束之高阁。规划是一回事,执行又是另一回事,不利于职业目标的实现。
二、影响大学新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效性的原因
1.高校对大学新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视不够
受传统就业指导教育模式的影响,很多高校把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等同于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教育,重在指导学生如何掌握求职技巧,从而顺利就业,忽视了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认知、了解职业环境以及思考职业生涯决策,即对大学新生这部分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比较缺失。当然,也有一些高校对大学新生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但大多以理论教学为主,不能实际解决学生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另外,很多高校尚未成立专门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机构,只是由高校的就业服务部门来附带完成,在人、财、物的投入上也不够,影响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有效开展
2.缺乏专业的新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师资队伍
由于国内高校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时间较短,还是很缺乏专业的师资队伍。很多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主要由就业服务中的工作人员和辅导员兼职完成,他们当中大多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平时承担的学生管理工作又较多,很难集中精力做好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所以,这种类型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学生的实际指导意义并不大。
3.缺乏对新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后续管理和跟踪指导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学生的自我认知、职业认知以及职业目标会随社会环境的变化而进行调整。然而很多高校在帮助新生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确立职业目标之后,就没有后续追踪和反馈。直到学生到了大四,才开始对他们进行就业指导教育,忽视了二、三年级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拓展教育。很多新生做了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案,却没有执行力,目标自然也难以兑现。也就是说,新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间有脱节,并未贯穿整个大学生涯,缺乏连贯性。
4.缺乏完善的新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
目前,高校对新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主要集中在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以及讲座。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也大多以理论教学为主,向新生介绍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概念,指导学生认识自我、认识职业、树立职业目标以及撰写职业生涯规划书。讲座也基本是请教授或专业负责人介绍专业的发展前景以及未来的就业趋向。相对来说,教育形式单一,很多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都停留在理论上,撰写的职业生涯规划书空泛,可行性不强。
教育行业的职业规划范文4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适应性教育;大学新生
适应性教育是大学生入学教育中一项重要的内容,是新生告别中学时代,迎接大学生活的纽带。它是高校针对大学新生,面对陌生环境而产生的一系列不适应的现象,结合当前大学生的培养目标,遵循以新生为本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他们的自我适应能力、生存能力及发展能力,使其更快、更好的适应大学生活和学习环境,为四年大学乃至以后的人生发展奠定良好基础而开展的相关教育活动。
开展适应性教育主要是为了帮助他们认识、了解和融入大学生活,顺利进行角色的转换,同时为他们即将开始的学习以及人格成长提供支持。基于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的适应性教育为我们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在适应性教育中引入职业生涯规划理论,能够帮助大学新生更好的进行自我认知、环境认知,重塑未来的发展目标,增强学习的动力,教育和引导新生积极适应大学生学习和生活。
一、大学新生进入大学校园后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一)生活适应问题
经历过高考的大学新生,从五湖四海来到高校,因各地区差异、家庭境况、自身的阅历等的不同,直接导致了他们对于自我认知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校园环境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差异。
“90后”几乎都是独生子女,高中时代父母几乎包办了除了学习之外的所有的生活上的琐事,正是由于成长于这样的环境,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了对父母的依赖,自主生活的能力很差。然而,高校的日常生活的管理几乎是需要个人来独立完成,大学新生进入高校后遇到这样的情况让他们感到茫然,不知所措。因为刚入校,拥有大量的课余时间,却不能有效的安排时间,同时远离父母的管束,使他们逐渐形成了不良的生活习惯。
(二)学习适应问题
进入高校后,伴随着学习强度、学习方法和内容、周围同学的学习状态的变化,导致了很多的新生出现了学习适应的问题。大学的学习与高中的学习不同,它更多强调的是主动学习,真正实现了“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的状态。课堂上的学习是一种启发式的教学,这就需要学生合理的安排课余时间,来进一步消化上课的内容,也需要学生举一反三,利用图书馆等资源来拓展所学内容的广度与深度。同时,在大学,学生上课没有固定的教室,大学老师一节课所讲的内容也远远比高中时要多,学习过程中也脱离了家长的跟进等这些学习模式的改变,都直接使得新生对于自身的学业产生了不适应的心理,失去的学习动力,导致了学业的荒废。
(三)同学交往适应问题
从全国各地来到高校的大学生,每个人对大学都有不同的期待,这是由于每个个体不同的价值观、人生观、成长经历,使得每个人在处理日常事情的时候都有不同的思路和方法,进而显现了差异性的习惯和行为,这使得新生刚入校时,与同学交往的过程中出现了诸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自我为中心,不考虑别人的感受,欠缺与人交往的技巧和经验,严他人而宽自己,不能真诚相待。同时因恋爱观的不成熟,不能理性的看待与异性的交往。
(四)心理适应问题
进入大学后,高中时代考入大学的目标依然实现,到大学后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这样的落差在心理上产生了很强的失落感。同时刚入校,和周围的同学不熟悉,孤独感也随之而来。高中的学习生活场景就会像放电影一样历历在目,开始怀念那些年一起生活的小伙伴们。同时,经历过高考选拔,大学里群英汇聚,高中时的尖子生在大学里因为学习和生活的多样性丧失了原来的优势地位,这也是大学新生容易产生心理适应问题的原因。
失望是让新生感到心理不适的另一种情绪。进入高校的大学新生,理想中的大学和现实中的大学的落差使得新生产生失望的心理,不仅对大学的校园环境、同学关系失望,而且对自己从学长学姐那里了解到的所学专业的就业前景失望。这种情绪的蔓延,使得这部分学生产生了抵触、抱怨的心理,纠结是否要退学,回高中复读。由此产生的失望、迷茫、孤独等心理问题,如果不及时调整,就会产生更严重的心理问题,进而影响整个大学生活和学习。
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的契合点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大学适应性教育都是以人为主体,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它们在工作目标、工作方法上有很好的契合性,这就为将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引入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一)工作目标契合
在大学新生入学时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目的是为了引导新生能够积极确立新的目标和方向,适应未来的大学学习和生活,了解本专业的发展前景,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初步培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然而在新生中开展大学生适应性教育的目标是让新生对大学有初步的认识,对大学的学习生活方式有一定的了解,对今后的发展方向有明晰的规划,为四年的大学学习生活奠定基础。因此,从工作目标来说,他们的最终目标都是为了教育和引导大学新生积极主动的去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
(二)工作方法互为补充和支撑
随着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的不断完善,在帮助人解决问题和促进人的发展方面,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工作体系和方法。而适应性教育在大学新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教育也有其自身的优势。适应性教育中引入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创新了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的方式方法。同时,适应性教育的开展又能促进职业生涯规划理论自身的完善和发展。
三、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在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中的应用
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以心理学为基础,经过长期的发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完善的专业化的工作体系和方法,利用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书,指导和促进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其中的自我认知探索的方法和CASVE决策模型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中,效果显著。
(一)自我认知探索方法的应用
自我认知是个体对自己存在的觉察,包括对自己的行为和心理状态和认知。他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自我认知有时是带有主观性的。一个人在个人成长过程中,虽然对自己的兴趣、人格、能力有一定感性和经验上的认识,但往往缺乏科学依据。对自我的探索包括对性格、兴趣、价值观、能力、学习风格等等。
新生入学后,可以利用职业生涯规划中有关于职业兴趣、职业价值观、职业人格、职业能力的测评量表进行自我探索,让他们初步了解自己现时的职业兴趣、能力、性格及价值观,同时可利用SWOT方法分析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引发学生对未来职业的思考。经过专业的量表测评后,由专业的职业指导老师帮助他们一起分析测评的结果。通过以上客观的自我分析,让大学新生更好的了解自己,帮助他们更好的适应大学生活。
(二)CASVE决策模型方法的应用
大学新生进入大学后,高中时代的目标依然实现,学习缺乏动力。因此,在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中一个很大的作用就是帮助大学新生重塑目标。
在自我探索的基础上,大学新生初步了解了自己现时的职业兴趣、能力、性格及价值观,可以利用CASVE决策模型帮助他们制定短期规划,也就是大学四年的学业计划,具体过程如下:
CASVE决策模型:
通过以上五个环节的循环,大学新生逐渐了解自己的职业目标,根据此职业目标制定大学四年的学业规划, 逐步形成从“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增强他们学习的动力,让大学新生更好的适应大学生活。
四、结语
本文通过分析大学新生进入大学校园后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从工作目标和工作方法两个方面探索了在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中引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可能性,为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应用于适应性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并将自我认知探索方法和CASVE决策模型方法应用应用于新生的适应性教育。新生通过自我探索,让他们初步了解自己现时的职业兴趣、能力、性格及价值观,看到了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同时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明确了大学四年的目标,增强了学习的动力。这也为大学新生的适应性教育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使得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形式更加丰富。
参考文献:
[1] .对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0(24)
[2] 王舒书.加强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的若干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
教育行业的职业规划范文5
关键词: 城市规划 尺度体验 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文献标识码: A
基于教学实践的积累,认识到在城市规划专业基础课教育中对尺度体验的缺失,尺度教学往往停留在理论课堂,有明确目的性的实践教学很缺失,教师没有制定有针对性的任务书,学生也没有形成完整的空间尺度体验报告。对空间尺度的认知缺失使同学们在以后的课程设计中完全没有体量感以及对空间较为准确的三维立体成像,造成设计空间不可用的严重问题。在此认识的基础上对于一年级的建筑设计基础课程就增加了对小空间尺度体验的实践教学内容。
1 空间体验项目分类
在体验教学之前先给同学们提供一些参考书目,其中包括《建筑的涵义》、《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以及《人体工程学图解》等书籍,初步建立建筑空间与人体尺度的关系,了解并熟悉人体活动的基本尺度和常用家具的基本尺寸,领悟人体尺度与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
首先将学生分组(4-5个学生为宜),任课教师首先要将需要体验的空间项目作分类,由于学生正处于一年级的基础阶段,最好是对身边的小空间类型进行尺度体验。需要的工具:钢卷尺、速写本、照相机、各类绘图工具。
1.1“一卡、一步和一肩”的概念
对于城市规划专业的学生而言必须有对现场较小尺寸数据的直观准确的认识,这就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实践,那么首先就是利用自己身体的比例来进行最快速的认知。“一卡”是利用自身手掌展开食指与大拇指之间形成的距离来进行较小尺寸的丈量,对于这个数据是每位同学自身独有的数据读数,这个可以来模糊测定随身环境空间中的较小尺寸;“一步”则是每位同学双腿迈出一步的舒适尺寸,这个也是自身独有的数据基本量,在没有测量工具或者只需对环境有一个大概认识的情况下,可以围绕需要模糊定位的面积走一圈,就大概可以得出这个面积所需要了解的尺寸;“一肩”是大致测量一下自身肩膀的宽度,这个对于下面要进行的通道空间具体宽度的设定是一个基本的参考数据。
1.2对通道空间的体验实践
通道空间是学生身边能够体验的一类典型的小尺度空间类型,可以将通道空间尺度进行一定的划分,分为单股人流(550-700 单位毫米)、两股人流、三股及以上人流等几种不同体验距离。进行并行、相对而行等具体的体验方式并以照片配以相应的文字(图1.2.1)或编制选项(图1.2.2)等方式整理成报告。
图1.2.1
图1.2.2
1.3 对“坐”的尺度的体验
“坐”的尺度也是同学们平常接触得较多也较为容易体验的形式,对今后的课程设计影响深远。将尺度分为三个等级进行体验:100—300;300—600;600—900(单位毫米,可有一定的上下浮动,图1.3 ) 。在体验教学后期引入《建筑设计资料集-人体·空间篇》,使同学们对建筑设计资料集中论述的各种尺度有自身的体会。
图1.3
1.4 小面积空间尺度体验
让学生在学校找到大致符合三个面积等级的空间或者自己想办法创建三个不同面积的空间进行体验,面积等级包括10㎡;50㎡;100㎡(可有一定的上下浮动),这一体验有助于对于今后单体建筑设计平面空间尺度的把握。(图1.4) 进而认识到影响具体空间质量效果的制约要素点,包括:空间比例、空间尺度、空间边界、空间中道路以及时间动态因素等。
图1.4
1.5常用家具的基本尺寸调研
现今的学生存在一个比较大的隐患点那就是习惯于“闭门造车”,在网络已经非常发达的今天,你需要的任何数据都可以从网络平台上 获得而无需实地考察和详细的数据测量,这样的方式使得同学们缺乏对日常家具的舒适性数据的直观认识,出现不切合实际的设计方案。
在调研场所的选择上可以定在规模较大的家具卖场,这样不但可以对多样的家具尺寸进行测量和整理,还能够对室内设计的流行趋势进行总结和归纳,这些资料将对今后的设计产生正面的影响。
在实地测绘之前任课教师应该补充一些关于室内装修设计的基础知识,将设计风格分类,比如中式风格和欧式风格自身的特点以及它们的不同做法特点,这样学生才会在测绘中有较为明确的定位,这样有利于最后报告的整理和归类。
2 大尺度空间体验展望
对于高年级城市规划专业尺度体验的任务是对大尺度空间的认知和设计,但大尺度空间往往实地体验的机会不多而且难以有直观的认识,对此可以借助于计算机辅助设计的介入。通过计算机3D设计,最后通过动画效果展示以达到对大尺度空间的体验这将是今后城市规划专业高年级做空间体验的最好媒介和成果展示。基于此就需要同学们能够接触并掌握到最新的一些关于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知识,并能够熟练的运用这对于他们今后的职业生涯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教育行业的职业规划范文6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规划;计算机专业;职业规划能力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范围的扩大,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持续紧张,自1998年高考扩招后,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的人数从2008年的559万增加至2012年的680万人,5年增加了近120万。随着毕业生人数的剧增,就业压力逐年增大,特别是金融危机后,情况尤为严峻。
近几年的就业情况表明,就业较成功的学生往往在大学期间就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有明确的规划,能结合规划对专业学习和知识结构进行合理调整。大部分学生对职业规划了解较少,很难将所学理论与个人职业发展相结合,从而导致盲目就业、缺乏竞争力。目前各高校采取多种方式指导大学生就业,在大学期间系统性地开展职业规划教育对于提升就业率具有重要作用。笔者结合计算机专业谈谈大学生职业规划能力培养问题。
1、计算机专业职业规划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职业规划意识淡薄
根据对大一学生职业规划课的调查分析,很多学生觉得大一离就业还早,中间变数太大,意识上不重视职业规划。以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为例对计算机专业大一学生的职业规划书进行统计发现,学生选定的目标职业集中,缺乏社会经验和对职业信息的了解。
1.2 学生的价值取向偏颇,不利于正确定位
学生在职业定位时多选定大城市、大公司、高薪水,“搞IT的都是吃青春饭”趁年轻多挣点,个人的爱好特长、性格特征等因素挣到钱再考虑。学生在择业时更重视对购房的难易、个人发展、福利收入等具体条件的评定,价值追求现实,择业存在追求实惠和功利化倾向。
1.3 高校对职业规划教育的过程性重视不够,缺乏针对性
职业规划教育应贯穿整个大学教育,新生入学后便可进行职业规划指导,利用测试工具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根据专业进行指导。发展更新较快的计算机行业,社会需求不断变化,要求高校要根据专业的不同特点进行更细致更专业化的指导,而不是所有专业都是一个模式一样的教学内容。
1.4专业的职业规划教育人才匮乏
目前从事职业规划指导的多是负责学生管理工作的书记和辅导员,对职业生涯教育的认识和开展活动基本靠经验和个人悟性,缺乏专业的学习和训练,对学生的职业生涯困惑难以提供实质性的帮助,缺乏有理论、技能和经验的教师。尤其是计算机专业,需要指导老师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掌握社会发展变化下计算机行业就业的特点。
2、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在我国以信息化发展为目标的大环境下,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量相当大,随着网络安全问题的隐患日益增多,手机使用的大众化,网络安全人员、3G开发人才及手机开发人员主要来自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
目前计算机类就业市场主要由硬件市场、软件市场和信息服务3部分市场需求构成,需求量较大的行业是,电子政务、电信业、民航业信息化、银行业网络改造、电力业等。在计算机行业应用市场中应用软件占了重要的地位。国家信息化进程已经涉及各行各业,企事业单位信息系统的建设与运行是目前和今后采购、应用计算机产品的主流需求。这些用人单位都需要高校培养大批计算机专业人才。
高校每年培养的计算机专业人才总数不少。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开设计算机专业的高校有700多所,若按照一个学校计算机专业每年平均招300人来计算,一年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超过20万。但大多数毕业生的专业素质不够,以至于一方面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难,另一方面单位难招到合适人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2010年教育部阳光高考网站公布的高失业风险型“红牌”专业。
企业对人才需求方面大都摒弃了以学历为主要依据的习惯,更加重视学生的计算机专业知识技能掌握情况,技能成为目前企业应聘中占比最大的条件。在企业招聘时,有经验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比高学历缺技能的人才优先录用。应届毕业生与IT企业的要求相差甚远,企业在招聘时除关心技能素质以外,对其他综合素质也越来越重视。
3、计算机专业职业规划步骤
职业规划帮助学生了解自身因素,包括兴趣、气质、性格、能力、特长、学识水平、思维方式、价值观、情商以及潜能,自我设计未来,形成个性化的自我培养与锻炼的教育方案。
高校应增加职业规划理论相关课程,引导学生从大一开始培养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及时树立正确的生涯规划观念。
3.1 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将职业规划教育与学生的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充分认识职业规划的重要性,自觉进行理论学习,根据个人和专业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3.2 自我评估
进行自我评估是学生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也是获得可行职业生涯规划方案的前提。在自我评估的基础上,学生才能够更为深刻地认识和了解自己,才能更好地规划未来。明确我想干什么,能干什么,在自我评估的过程中借助学校引进的职业或心理测评系统,认真听取他人意见,更好地了解自己,积极参加学校开设的第二课堂活动,拓展、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发掘自己的潜力。
3.3 职业环境分析
职业环境分析主要是针对社会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和组织环境的分析。学校在新生入学后都会开展专业介绍教育,使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有更深刻的认识,主要包括本专业在大学期间所学的专业课程的相关介绍,本专业将来可以从事的职业以及在学习期间需要发展的能力等。学生在入学初就要对专业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对可能从事的职业有直观的了解,确定学习目标,减少学习的盲目性,增加学习的主动性。高年级学生通过实习、调查等实践活动了解职业特点、工作环境和职业发展方向,深入地认识自身与职业的匹配度,真实、合理、科学地完善自己的职业规划。
3.4 制订职业规划及提升自我能力
学生在大学4年期间要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找到与目标的差距并缩小差距。计算机专业学生大学4年的规划一般是:大学一年级培养“自我认知能力、自我调节能力、自我约束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这是择业的基石;大二要积极主动寻求资源与机会,实践和加强自我能力;大三成为准求职者,拓展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铺设走出校门的路;大四作为一名求职者,要保证已具备完善的知识系统,拓展信息渠道,培养自我营销和互动技巧抓住机会去实践。
3.5 根据现实调整目标,评估制定的职业规划
在职业规划实施的进程中,新的计算机职业会不断涌现,自身也在不断的变化,正确评估职业规划可以检查规划得是否恰当,实现目标的可能性。经常进行评估,发现自己的规划与实现目标的匹配度,并根据评估结果对职业规划做出适当的修正,调整职业规划的具体策略。
4、提升计算机专业大学生职业规划能力的途径
职业规划教育是实践性教育,要求课堂教学和实践操作紧密结合,教务部门要参与管理、组织实施,行政部门要引导和配合宣传,对应的部门要进行监督和评估。以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近几年的职业规划教育为例,总结提升计算机专业大学生职业规划能力的途径如下。
4.1 注重培养学生从思想上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将职业生涯规划融入生活当中,做到敞开心扉深入剖析,了解自己的优势;通过调研访谈了解社会,明确计算机专业目前的社会发展需求。培养学生在职业规划过程中,形成“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生活态度。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特别注重职业规划教育的工作,近几年每年举办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组织学生参加省级以上职业规划大赛等系列活动,营造氛围,宣传引导学生树立职业规划意识。
4.2 设立职业规划辅导机构,提供个性化服务
学校的职业规划辅导机构人员应由本校教师、企业人员、校友等组成;有解决职业指导、心理学、教育学等多方面问题的能力,各学院相应专业老师也要有一定比例的兼职名额,要对职业指导工作做全局考虑和总体安排,为学生提供学业上和就业上的多种咨询服务。
计算机学院的职业规划指导老师要能对学生进行个性塑造、潜能开发、职业分析、决策与实践能力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要了解计算机行业发展趋势,能为学生做职业介绍、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和评价自我,能指导学生做出适合自己的,同计算机行业发展需求相一致的专业化、个性化的职业规划。
4.3 完善课程体系及资料整理。做好跟踪指导
大学生获取职业生涯知识的主阵地在课堂,要建立完善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并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实现职业规划教学的全程化。在课堂教学中,要依据计算机专业各年级特点,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落实教学和辅导任务。
计算机学院要统一为学生建立职业生涯规划资料信息库,合理分配各年级职业生涯规划内容,做好追踪指导。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充分利用学生党员、学生干部的资源优势,引导并带动其他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4.4 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注重课堂组织的方法和艺术
教师要具有良好的课堂组织能力,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够做到用知识的感召力和人格魅力吸引学生。作为大学生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的教师,要知识渊博,熟知社会,了解学生,注重课堂组织的方法和艺术,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要鼓励学生发言提供展示平台,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4.5 做好心理健康教育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从事计算机专业的工作人员都要经历超高压力的阶段,必须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质。学生受家庭、地域、教育背景等诸多因素影响,性格和心理都会’表现出较大差异,会出现自卑、自傲等情绪,会有各种不同的心理健康问题。因此,要采取个别、分类指导的方式,锻炼和增强学生心理弹性和忍耐承受力,培养学生以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去面对生活。
4.6 鼓励学生为实现规划内容切实采取行动
学生是职业规划的主体和实践者,激发学生对所选职业的兴趣,对提升大学生职业发展的自主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鼓励学生参加与所选职业有关的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与同学交流求职心得,学习制作简历、求职信,学习社交礼仪,掌握搜集工作信息渠道,积极向校友、学长了解往年求职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