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财务风险的概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财务风险的概念范文1
关键词:财务风险 管理 对策
由于财务风险在市场经济中广泛性和复杂性与我国财务风险管理理论研究的相对滞后,我们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财务风险管理理论研究中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理论研究。
一、财务风险管理基础理论和理论结构
近年来,我国在财务风险基础理论方面,如财务风险、财务风险管理的概念、基本特征、职能等基本理论问题上进行了一定的研究。由于我国现代意义上的财务风险管理理论研究起步比较晚,加上无法摆脱我国传统财务观念以及研究方法的影响,对国外研究几十年的成果重视程度、消化程度不同,使得在财务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问题上没有达成一致的见解,如在财务风险概念的研究上,就出现了广义和狭义之争,财务风险基本特征和财务风险管理基本职能的认识上出现了分歧,而对整个财务风险管理意义重大的财务风险目标这一最基本的问题缺乏认识和概括。同时,由于财务风险及管理内容的研究没有与实证研究直接相联系,所以,概念上的含糊对定性的理论推导也没有产生明显的影响。由此,增生出财务风险理论诸多“研究成果”,深刻与肤浅共存,正确和错误并生,应该说不利于我国财务风险理论向纵深发展,影响了我国财务理论研究的进程。所以,今后我国在财务风险与管理研究上,必须注重基础理论研究,只有对财务风险的概念、本质、特征认识界定清楚,才能为财务风险管理的研究提供基础。这就要求,一是必须注重中外财务风险理论基础和基础理论的比较研究;二是进行财务风险管理研究要注重研究方法的选择。
首先,必须下大力气借鉴国外实证的研究方法开展财务风险研究。国外风险理论研究较多采用实证方法,而我国使用较多的则是定性和规范研究方法,造成概念可以模糊地给出,较轻易地建立和概括概念和特征,无法支撑财务风险管理理论,不能保证理论的逻辑性和一致性,难以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会误导人们对财务风险管理的研究方向。这就要求我们在研究财务风险理论中将定性与定量、规范与实证研究方法结合起来,以增强研究结果的可验证性和可靠性。其次,在基础理论的研究中应注重学习和应用西方理财学研究中应用极广的相关性或结构性研究方法,即开展财务风险管理理论结构的研究。理论结构是该领域各基本理论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所组成的有机理论体系。财务风险管理理论结构是财务风险管理各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组成的有机体系。理论研究的真正价值在于明确存在的各种现象、各种要素以及这些现象及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即所谓相关性。能否将财务风险管理各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认识清楚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财务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程序研究的科学性、明晰性和有效性。如财务风险管理目标、财务风险管理本质、职能、财务风险管理要素与财务风险管理程序与方法之间的关系等。如美国,现代财务理论围绕着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理财活动的目标函数,把各种财务决策如投资决策、融资决策等与企业价值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构建了前后一贯、逻辑严密、浑然一体的财务管理理论结构。以目标为出发点进行相关性研究已经成为国际学术界重要的、运用极广的理财学及经济学研究方法。美国理财学界自20世纪50年代以后,相关研究层出不穷,如多篇论文研究与公司价值的相关性,从而根本上改变了理财学的面貌,使理财学成为现代经济学体系中的主流成分之一。充分吸收国外财务理论研究成果,在财务风险基本理论上注重实用,讲究科学方法,少走弯路,取得共识,达成统一,以推动我国财务理论研究的深入。
二、财务风险管理教育
财务风险意识的增强和财务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有赖于开展广泛的风险管理教育。从当前美国和英国风险管理教育情况基本类似,各大学风险教育课程不少,多所大学偏重财务导向型风险管理教育。财务风险管理现今已成为各大学财经系中财务理论课程中的重要部分。如美国的宾州大学、天普大学、乔治亚州立大学与纽约保险学院,英国的各拉斯哥兰大学、城市大学与诺丁汉大学等。另外,风险管理职务的改变、风险管理协会的成立、风险管理专业证书的考试、风险管理杂志以及风险管理书籍等方面,美国和英国情况也基本类似,都体现出越来越对风险管理的重视。两国的风险经理职称已经取代了过时的保险经理,职责范围扩大,位阶提升;多家风险管理协会、风险管理学院对企业风险管理事务、专业证书考试制度极具贡献,其中,美国全球风险专业人员协会每年举办财务风险管理人员专业证书考试;多家协会和学会出版风险管理方面的刊物杂志;出版为数不少的财务性风险管理书籍等。受国外风险教育的影响,尽管我国目前部分大学也开设风险管理课程,但为数较少尤其是财务风险管理的课程;在专业职称考试、出版书籍方面差距依然很大,一是我国财务风险管理研究起步较晚,受其影响风险教育方面起步较晚。二是从观念上人们还未充分认识到财务风险管理教育的特别重要性,三是没有成立相应的协会或学会,没有相应的职务、资格考试等配套措施,直接影响了财务风险教育的发展。
随着经济与科技全球化带来的我国经济发展的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和企业之间竞争的加剧,需要我国教育能尽快培养一大批具有较强风险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的财会类人才。为此,我们必须改变目前财务管理风险教育落后的局面,除了积极向国外学习,采取设立各级风险管理学会、协会,在资格考试中尽快设立风险管理资格考试等举措外,在大学教育方面,要研究风险管理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要研究风险管理教育的形式和手段。在学历教育中应单独开设财务风险管理课程,采用案例教学方法,让师生与实务工作者结合共同采集案例,增强理论教学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在财务、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中应加大对财务风险管理学习和研讨的力度。
三、财务风险文化研究
我国多年来的财务风险管理研究局限于方法和程序,即使在财务文化研究中也忽略了财务风险文化的研究,不能不说这是我国财务风险管理研究的薄弱环节。国外风险理论有主观建构派,视风险文化为社会文化现象。事实上,不可否认的是,风险由人们特定的文化社会因素建构而成,风险随不同的人与不同的文化社会背景而有所不同,财务风险文化亦不例外。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企业、在同一时期文化背景不同,同一国家、同一民族、同一企业在不同时期文化背景亦会有区别,使得人们对待财务风险管理的价值观、反应程度、行为方式、采取的措施等方面出现差异性,形成一定的特色。中外风险案例的研究发现,企业的最大风险往往是由于企业文化、企业人的行为,特别是企业高层管理者的知识不足、能力有限、品德欠佳等弱性造成的。随着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带来的集体与个人行为复杂性的增大,财务风险文化的研究不仅不能忽视,而应作为重要课题。
四、财务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和管理模式研究
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实务上看,我国财务风险管理都缺乏对组织架构的研究。在实务上我国大多数企业没有设立专门的财务管理机构,没有专职的财务风险管理人员,这说明了人们尚未认识到财务风险管理对于企业的作用。在理论上,与前面所述财务风险文化原因类似,我国已有的财务风险管理研究比较重视方法和程序,忽略了组织机构及机构的职责权限等对实践有特别重要意义的课题的探讨,从某种程度上造成了理论研究与实践的脱离。不同发展阶段、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管理组织架构下的人们进行财务风险管理采取的模式必然不同,是集中还是分散,是集权还是分权、是兼职还是专职等等管理模式问题是研究实施财务风险管理不能回避的重大课题。应结合我国各类不同企业的具体情况分层次开展风险管理模式研究。
五、结束语
财务风险管理各方法的有效性依赖于风险管理责任的落实。否则,研究财务风险管理没有具体研究财务风险管理的责任制,财务风险管理只能是纸上谈兵,无从落实。总之,越来越复杂的社会经济环境决定了财务风险管理研究的日益重要,而财务风险管理的研究是巨大的科学工程,需要整合优化财务学、会计学、管理学、社会学、政治学、哲学、人文学、心理学等多门学科的知识与方法于一体,全方位、多领域进行深入研究,以不落后于风险管理学科整体发展和满足实践中的迫切需要。
参考文献:
财务风险的概念范文2
关键词:电力企业;内部控制;财务风险管理
1前言
作为一个企业来讲,内部控制是关系到企业内部的重点内容,要做好内部控制的工作,就要从几个方面入手,对企业的财产进行有效的核算、保管、监督等等管理工作,有效进行企业内部控制能够帮助企业达到会计管理的质量,还能够保护企业的所有财产的完整和安全;而财务风险管理也是企业管理的重点内容,市场本身就具有很大的风险,电力企业必须要认识到风险,不然就会将电力企业在做出决策的时候就会出现困难,严重的情况会导致企业濒临破产,所以这就需要电力企业对财务风险做出有效的应对措施。尽量避免电力企业的财务出现状况。
2内部控制与财产风险管理的起源与发展
现代经济的发展和越来越多的管理西方管理专业术语被传入到中国,并且相关学者发现财务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是密不可分的两个主体,并且一直伴随着企业的发展和进步,这两个虽然有着相同的目的,但是两者又是不相同的个体。内部控制的概念最早是在上个世纪中期被美国的相关学者提出来,而财务风险管理在同一时期被提出。这两个概念在西方被提出,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学者开始深入研究内部控制和财务风险管理,西方国家经历过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许多企业逐渐兴起,内部控制和财务风险管理首先在西方国家实行,并且出台了相关管理条例,这就逐渐促进了内部控制和财务风险管理的完善。但是我国因为企业兴起的时间比较晚,逐渐开始不断吸取西方先进思想和企业管理概念,也从企业自身管理的实际情况出发,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因此现代企业越来越重视内部的管理控制和财务风险管理。
3电力企业的内部控制和财务风险管理的分析
财务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是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两个不同的概念。然而从另一方面来讲,这两者又可以互相代替。这两者都是贯穿于企业管理工作的始终,关系着企业的发展和进步。其中财务风险管理的工作内容主要有:财务内部的工作氛围、制定的目标、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策略、信息交流、活动控制等等,财务内部风险管理的工作范围比起内部控制的工作要广一些,但是最终目的都是一样,都是能够有效控制企业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从概念上来看,这两者在步骤、目标和方式上都是一样的。财务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都有相同的根本目标,从工作内容上面来看都有不相同的目标,最终目标都是能够降低企业的风险,风险管理是指在能够接受的范围内实现提高企业的经济利益的管理手段。内部控制就是能够为风险管理工作提供工作支持,因为内部控制的工作内容主要有:识别风险、分析、提出解决措施、管理风险、控制风险对企业的经济损害,不管是内部控制还是财务风险管理,两者在具体实际管理工作中都能相互利用管理方式,从而达到管理企业的财产不会受到破坏。
4对于电力企业来讲主要面对财务风险
4.1电力经营的财务风险
这一风险主要是在电力公司在生产营业中涉及到财务的风险,其中财务风险主要有:生产电能过程、电能供应过程以及经营过程中因为不能确定的外界客观因素是企业的经济和内部资金周转受到影响而出现一些状况,最终有可能引起企业资金和产业的调整。然而在经营过程中受到的财务风险有选购材料、生产产品、账款实收的风险等等。
4.2项目投资中的财务风险
投资项目就是指企业将一些资金投入到项目中,分析了市场的发展和需求,最终将资金投入到项目建设中。所以电力企业的经济收益这就会受到市场客观因素的影响,市场的发展趋势有可能呈现上升或者下降,这都会影响企业的经济收益,因此电力企业的项目投资主要在于电力设备的建设方面,生产的电力设备也会有影响。
4.3筹集资金中的财务风险
由于企业内部没有全面分析到风险和缺少权威的引导,也没有全面考虑到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就导致了相关工作人员盲目筹集资金,一旦受到客观因素的波动,就会引起企业的生产经营模式发生改变,而且在已经开展的资金筹集方面,缺少对资金追踪管理和控制,这就有可能出现资金被内部人员非法挪用的情况等等,从而影响了企业的财务受到损害。
5建立健全电力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和财务风险管理制度
一是建立与风险管理目标一致的财务管理因为电力企业的投资数量较大、资金涉及的金额较大、分散的设施设备等等,所以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是十分有必要的。企业的财务管理要以财务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实施管理,从而能够保证电力企业能够正常运营。在具体的管理工作实施过程中,要把握财务的监督和管理,要保证企业内部资金运转正常的情况下进行财务控制。二是完善内部管理控制要做好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定期报告的工作内容。定期对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有效配置,注重把握费用的控制和成本的控制;三是注重完善硬件设施设备,增加一些电子监控设备,实施监控工作人员和资金流动的动态。
6结语
综上所诉,企业内部控制和财务风险管理都对电力企业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我们应该重视电力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和财务风险管理工作。
作者:张颖 燕翔宇 单位:国电吉林龙华热电股份有限公司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滕璟兰.电力企业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管理研究[J].当代经济,2014,10(16):64~65.
财务风险的概念范文3
关键词:电厂财务风险;传导载体
中图分类号: F25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由于电厂其独特的行业特性,我国电厂行业普遍存在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大、投资回收期长的特点,这也加大了电厂产生财务风险的可能性。如果电厂没有对财务风险进行科学的预测、评估与控制,盲目扩张其业务,有可能使大量的应收账款难以收回,不能取得预期的投资报酬率。然而财务风险并未得到电厂管理者的充分重视,因此,在当前形势下探讨电厂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以及财务风险传导的载体,具有重要意义。
一、电厂财务风险及其传导涵义
财务风险有狭义和广义概念之分,狭义概念是指电厂由于负债行为而产生到期不能还本付息的风险,广义的概念是指电厂在日常经营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而使电厂可能产生损失。本文的电厂财务风险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即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导致电厂产生财务损失的可能。电厂财务风险传导,是指电厂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受到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中诸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导致电厂产生财务风险,其财务风险在电厂中积累形成风险流,当风险流超过一定的阈值时,便承载于相关载体,沿着某条路径,传导至电厂的多个环节,从而使电厂可能产生财务损失的过程。
二、电厂财务风险成因
(一)系统性风险
系统性风险是指电厂因受外部客观环境影响而产生的风险。系统性风险影响范围广泛,整个电厂行业普遍都会受到该风险的影响。电厂受国际国内环境影响以及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承受来自多方面的压力与挑战。电厂系统性财务风险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政策法规风险
目前,由于通货膨胀的影响,为了稳定物价,抑制通货膨胀对整个市场的影响,国家制定了包括上调准备金率、上调银行利息率等一系列政策。由于电厂很大一部分是通过银行贷款来实现筹资的,因而银行利率的上调必然会增加电厂电厂的成本。
2.经济环境风险
与其他行业一样,电厂行业也会受宏观环境的影响。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改变了传统电厂的发展模式,也加大了其财务风险产生的可能。运输服务是电厂的主要经营活动,油价的飙升大幅增加了运输成本,煤电倒挂煤价已市场化,而电价国家统一调控,对整个电厂行业的经营活动都会产生影响。随着我国电厂市场的开放,外企、民企纷纷进入电厂领域,使得我国电厂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再加上我国电厂兼并、重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不断加剧,由此不可避免会产生一系列财务风险。电厂差异化很小,势必要通过压低价格、增加技术配置和专业性人才配置,但劳动市场成本加大对于中小型电厂的生存而言是一个挑战,其财务风险必然会增加。
3.金融环境风险
金融市场为电厂的融资活动提供了平台,日益多样化的金融工具为电厂的筹资提供了更多途径。我国对金融市场的监管日趋成熟,但由于金融行业的高风险性,金融市场上的利率风险、外汇风险和法律风险会在很大程度上导致电厂融资风险的产生。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要求我国电厂必须往转型升级的方向发展,这势必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保障,单凭电厂公司
自身是很难筹集到足够的资金。由于电厂行业起步晚、自有资金有限、资产信用不足,如果通过资本市场或金融机构筹集资金明显受到限制,困难重重。
(二)非系统性风险
1.资金管理方式落后
目前我国电厂普遍存在不经过事先调研就随意投资的现象,这直接会导致资金使用效率不高。很多电厂公司的财务管理人员仅根据相关会计数据来了解电厂的资金情况,而对资金的具体投放领域和使用效果没有深入研究,也没有就此事宜与市场研究人员进行沟通。电厂落后的资金管理方式不仅使资金得不到有效的运用,还会增加电厂的资金负担和运营风险。
2.缺乏财务风险意识
部分电厂管理者缺乏财务风险意识,在未对市场进行详尽分析的情况下,通过购买运输、装卸搬运等设备来盲目扩张市场,造成电厂无法取得预期收益,甚至无法收回本金,由此产生财务风险。再者,部分电厂,特别是供热电厂,过于注重营业收入,给客户提供大量的赊销,这会给电厂增加账面利润,但如果应收账款不能及时收回,电厂可能会因为流动资金有限而影响正常营运。
3.电厂服务质量不高
若电厂对运输的产品存在服务质量上的问题,如未按照约定时间到达、运输过程中存在货损、运输单证未在规定时间内送交结费方等,从而造成委托方拒绝履行合同,使
得电厂不能及时收回应收账款,就会使电厂占用其他流动资金,无形中造成了电厂资金困难,进而产生财务风险。
三、电厂财务风险传导载体
电厂财务风险传导载体,是指承载或传递电厂财务系统风险的各种物质,在电厂财务风险传导中起着“媒介”、“工具”、“链条”的作用。没有载体的承载功能,电厂的财务风险就不能得以传导。本文从资金载体和财务技术载体两个方面对电厂财务风险传导载体进行研究。
(一)以资金为载体的财务风险传导
资金贯穿电厂运营的整个过程,在以资金为载体的财务传导活动中,财务风险在电厂的筹资、投资、利润分配等环节进行传导。
1.筹资风险传导
电厂的筹资风险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电厂筹集不到运营所需的资金,二是电厂不能按期还本付息。在经济趋于全球化的背景下,电厂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一些中小型电厂要想获得竞争优势,势必要扩大规模,形成规模效益,扩张所需的资金很难由电厂自身来承担,因而电厂必须通过各种渠道来筹集资金,这就加大了电厂财务风险负担。电厂主要依靠发电系统设备、仓储设施、交通设备来进行经营活动,这些设备、设施的筹资可以通过借贷、股票发行等融资来实现,而这些高负债的经营方式会加大电厂不能到期偿还债务的可能性,从而产生财务风险。如果电厂筹集不到足够的资金用于购买所需的设施设备,由此产生的筹资风险势必会通过资金载体传导至投资环节和营运环节,使电厂无法取得预期收益。同时,电厂不能到期还本付息,会使财务风险传导至债务人,耽误债权人的生产或投资计划。
2.投资风险传导
投资风险是指电厂投资后无法取得预期收益的可能性。电厂投资项目收益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投资面临很大的风险。由于电厂本身所处的行业特殊性,其设备、运输工具等固定资产的投入占了现代电厂80%的固定成本。电厂通过购买各种设施和技术投入来扩大市场份额,电厂扩张过程中产生的各种费用加大了电厂的资金负担。再者,在当今传统电厂行业转型的大环境下,电厂必须要加大信息化、规范化的投入,以及专业人才的配置,由此而产生的成本必然会加大电厂的资本负担。若电厂在投资阶段无法获取收益甚至不能收回本金,由此产生的财务风险将传导至筹资、利润分配等其他环节,还会通过一定机制传导至相关联的电厂。3.利润分配风险传导
电厂财务目标是电厂价值最大化,其核心内容是股东价值最大化,因为这样可以吸引更多的潜在投资者。利润分配是电厂财务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下一轮财务活动的资金来源,决定着下一轮资本运动的规模。如果电厂的投资者对利润分配感到不满意,可能减少投资额,由此产生的风险将传导至下一轮筹资环节中。
(二)以财务技术为载体的财务风险传导
财务技术包括财务预测技术、财务决策技术、财务计划技术、财务控制技术、财务核算技术、财务分析技术等。电厂财务人员的财务技术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财务风险的产生以及财务风险的传导。电厂财务人员只有在对外部宏观环境和内部财务关系都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正确的财务活动,实现预期收益。如果电厂的财务管理人员不具备专业的财务技术,就难以分析相关财务关系,容易做出错误的财务决策,从而导致财务风险的产生。目前大多数电厂的财务管理人员存在技能水平不高的问题。另外,目前电厂传统的财务信息采集手段,已经不能做到实时跟踪,单凭财务软件、报表系统也不能确保核算准确。由于财务管理人员财务技术的不足而使电厂某一环节产生财务风险时,很可能以财务技术为载体传导到其他财务环节。
四、结语
电厂财务活动的某一环节产生风险后,将动态地传导至其他环节甚至是关联电厂,因此,研究电厂财务风险传导问题就很有必要。本文界定了电厂财务风险及其传导的概念,对电厂财务风险的形成原因和传导载体进行了研究。这些研究为进一步研究电厂财务风险传导提供了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 赵若银,张昌霖. 新形势下电厂财务风险及其防范研究[J].中国商贸, 2005,( 11):139-140
[2] 经权财,我国电厂公司财务管理现状及问题浅析[J].电厂研究, 2011, (18):76-77
财务风险的概念范文4
关键词 财务风险 风险防范
一、财务风险的概念和特征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概念
财务风险是指在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受难以预料或控制的因素影响,财务状况具有不确定性,从而使企业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会根据历史信息资料和现有财务状况,编制财务预算,制定财务政策。但由于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因此,企业经济活动的结果是未知的,从而导致经营业绩和盈利能力期望有偏差,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导致企业存在遭受经济损失的可能。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特征
财务风险是风险在财务领域的体现。它不仅具有风险的一般特征,又具有本领域的特点,有以下特征:
第一,客观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风险是企业资金运动的必然产物, 在企业经营过程中无处不在,是价值规律运行的客观存在, 人们无法将其轻易回避、简单消除,而只能尽量通过各种手段加以应对。第二,不确定性。企业财务风险受多种因素影响,各因素在不同时期和条件下是可变的,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致使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难以确定。第三,系统性。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体现在公司方方面面的财务关系中,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和财务管理的全过程,从资金筹集到利润分配,每个环节都可能存在财务风险。第四,激励性。财务风险使企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在面对财务风险时,只要采取科学的预测机制,采取有效的防御措施,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的监管,就可以变被动为主动,变危机为盈利,提高企业资产安全性,增进企业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二、控制财务风险的意义
有效的控制财务风险,不仅有助于预测市场及经济状况,为决策者制定完善的控制措施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而且对于改善财务状况、优化资本结构,以及企业预期目标的实现都有重要作用。
(一)有利于预测企业财务运行的规律
企业财务绩效受很多不确定因素影响,这些因素与财务指标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通过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分析,可以找出企业财务运行的规律性特征,预测推算与此密切相关的各因素的发展变化,把握财务运行状态的发展趋势。
(二)有利于及时采取预防性措施规避风险
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的目的在于,当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的关键因素出现不良征兆时,可以及早寻求对策,减少财务损失。通过查找企业所记录的已经发生的财务风险,加以研究和学习,从中汲取相关经验教训,以防止类似财务风险的再次发生。
三、企业财务风险指标
财务风险指标是基于广义的财务活动,从长远和动态的角度出发,设置敏感性财务指标并观察其变化,对企业潜在的或将要面临的财务危机进行监测预报的财务分析方法。充分认识、全面了解我国企业财务风险指标的使用和局限性,对于财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就财务管理而言,不但要准确及时地反映企业各项财务信息,更要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做好财务风险管理。目前,我国企业普遍采用的财物风险指标主要有偿债能力指标、营运能力指标和盈利能力指标,并且以会计利润及净资产收益率为核心。
第一,会计利润。会计利润指标是传统的用于计量公司业绩和价值的指标。会计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直接在损益表中加以披露。它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第二,净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又称所有者权益收益率,它是净利润与平均所有者权益的比值。净资产收益率反映所有者投资的获利能力,该比率越高,说明所有者投资带来的收益越高。净资产收益率从业主角度检验企业的盈利水平,是衡量企业投资风险的主要指标之一。
四、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一)建立现代企业信用管理制度
现代企业信用管理制度包括信用管理政策、客户信用管理体系、信用额度审批原则及程序、信用风险控制的原则及程序、应收账款监控制度、拖欠账款处理办法和追账程序以及建立信用管理部门等,迅速改善企业的信用管理状况,使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应变能力不断提高,最终实现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目标。
(二)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继续深化金融市场改革,大力发展各类金融市场,稳步推进利率、汇率市场化,改进并不断强化金融监管,继续完善金融领域基础设施,努力完善我国的证券、期货、外汇市场以及其他短期资本市场,为企业进行财务风险管理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加强财务人员培训,增强企业财务风险意识
财务工作涉及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尤其是一些关键岗位,更应严格划定财务风险界限,让相关人员时刻警惕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要重视和员工的沟通,保持企业上下级别的信息畅通无误。加强企业员工思想品德教育,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对员工采取激励措施制定合理的奖惩制度,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
(四)强化企业财务风险监管和评估机制。
对财务会计实施全方位系统化的监管,强化考核监管成效,审查监督控制业务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首先,做好内外协调监管,通过管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对控制制度进行持续修订和完善,形成主动监管的控制体系。其次,完善内部审计制度,确保各部门之间的相对独立性,保证审计部门发现的问题可以被及时准确地反映给管理层。对于内部审计团队力量相对薄弱的中小企业,应聘请专业的外部审计人员对其财务报表进行审计,达到对企业监管的目的。
(五)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涉及企业运营的许多方面,要从企业管理细则、操作规程等对企业进行严格督导。一方面,明确企业管理层的权限和职责,让内控布局到企业的各个层面;确保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使其独立于财务部门之外对财务情况进行审计,将风险遏制在其发生前。另一方面,对利益相关方的道德风险程度进行分析,对各方案综合应用,考察投资资金的收益实现情况,预测收益风险程度,在整个财务框架体系内进行评估和制定企业的经营方案,就预测决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妥善处理,将相关财务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
(六)降低已发生的财务损失
财务风险发生后,企业应采取及时措施加以处理,具体做法就是根据事先的财务安排,迅速地对发生的风险损失进行充分有效的经济补偿,以便在最短时间内使风险带来的影响最小化。防止风险干扰企业财务的正常活动,减少因突如其来的金融局势所造成的损失,避免破产。
(作者单位为山东省委宣传部)
参考文献
[1] 步淑段.分公司财务风险测控系统研究
[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75-76.
财务风险的概念范文5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高校(文中所指高校均为国家投资建设的国办高等学校)在许多管理环节上的复杂性大大增加,高校产业化经营的重要性日益增加。然而,资金是高校运营的血液,如果资金流转不畅甚至资金不足,将会给高校的持续发展造成很大障碍。
一、高校财务风险的概念
在研究高校财务风险之前,有必要对财务风险的概念进行界定。财务风险一般可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来理解:广义的财务风险是指在经济活动中由于存在各种不确定因素,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进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狭义的财务风险指企业用货币资金偿还到期债务的不确定性。这一概念是与企业生产经营的实物运动相对应的,一方面,资金是企业的生命线,缺乏资金会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另一方面,企业的资金运动又具有相对独立性,企业的资金运动按照“资金——成本——利润——资金”的运动轨迹循环,这一运动过程并非时时处处都与企业的“采购——生产——销售”的实物运动相伴而行,而是经常发生游离正常实物过程的独特运动。因此,将企业资金运动中可能面临的风险单独考虑是很有必要也是有可能的。
作为非营利性事业单位的高等院校,其所面临的财务风险既不同于广义的财务风险,也不同于狭义的财务风险。从概念的性质看,更接近于狭义的财务风险概念,只是要将研究对象换成非营利的高等院校,即:本文所研究的高等院校财务风险是指高等院校在运营过程中因资金运动而面临的风险。
结合以上对于风险及财务风险的理解,笔者将高校财务风险定义为:高校在经营过程中,由于在内外部环境因素的变化及作用下形成的财务状况的不确定性,从而使高校蒙受损失,造成其不能充分承担其社会职能、提供公共产品乃至危及其生存的可能性。
二、高校财务风险的类型
目前,关于企业界的财务风险,我国学者提出将风险管理理论和财务理论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并认为应当按“两权分离”后所形成的不同财务主体,将企业财务划分为出资者财务和经营者财务,财务风险也顺理成章地划分为出资人财务风险和经营者财务风险。这样分类是为了更好地划分经营者和出资人的管理责任。然而,对高校而言,“两权分离”及多层次委托关系的存在,使得高校在事实上对财务管理也存在两个层次。因此,对普通高校财务风险的分析也应当分别从政府与高校两个层面进行。
(一)政府角度
财产所有权是经济生活中最基本的经济权利。政府角度的财务风险是高校最基本的财务风险,其风险程度是高校风险程度中最高的,其他层次的财务风险管理都应以符合此财务风险的限度为前提。就具体内容而言,主要包括:
1.高等教育投资风险
高等教育投资风险是指高等教育投资未来收益的可能变动幅度,亦即高等教育投资预期收益率的可能背离程度。它可分为系统风险(主要指政策风险、财政风险、市场风险)和非系统风险(主要指内部管理风险、教学质量风险)。这是由于对于非营利组织的普通高校,作为最终出资人的国家所要求的主要是高校带来的社会效益增值,包括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和提供智力产品两方面。因此,对这一风险的管理,将是国家首先要考虑的。
2.教育资本减值风险
在企业,当出资者投入资本以后,企业管理当局为履行其受托责任,保护投资者利益;为了企业的持续发展,必须实现对资本的保全并力求不断增值。而高校虽然是非营利组织,国家也要求对高校资产实现保值增值,当然,这种保值增值必须服务于高校的生存目标——社会效益的增值,但这两年出现了所谓的净资产潜亏风险,现实表现是:高校净资产的账面余额少于净资产的应有余额;净资产结构与专项结余指标不对称;预算包干与结余留用的专项经费缺乏净资产保证。产生净资产潜亏的直接原因是预算失控,特别是对实行零基预算的公用经费使用失控。事业支出按支出对象可分为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以及对个人和家庭补助三类,公用经费按余额的预算处理方法又可分为结余留用的专项经费和零基预算经费。实行零基预算的经费项目在年初预算时不管其是否存在余额,均应抹为零;而结余留用的专项经费余额是不能抹为零的,其未用完的余额必须仍然有资金保证。如果这部分资金因预算控制不严而被前者挤占、耗用,必然使事业基金下降,从而形成潜亏。这部分专项经费的结余指标并不会因为其资金被挤占而减少,且其余额随时有可能被拥有者投入使用。因此,净资产潜亏必然对学校的财务状况构成巨大压力,进一步使高校发展缺乏后劲,必然影响高校目标的实现。
(二)高校自身角度
1997年,汤谷良教授明确提出财务三层次论(所有者财务、经营者财务和财务经理财务),并认为经营者财务处于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对于高校财务风险而言,高校层面面临的财务风险更直接。在财务管理层面,与国家关注的是投入资本经营的最终结果不同,高校本身更关注现金流转的顺畅及现金性收益的增加,以确保高校业务工作的正常进行。由于风险也存在于现金流转的各环节中,所以经营者财务风险具有动态性,由此引发的经营者财务风险管理也必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筹资、投资和收益分配是企业经营者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而作为非营利组织的高校,由于不存在收益分配活动,所以也就不存在这方面的风险,高校自身的财务风险主要存在于筹资和投资这两个环节中。此外,高校的经营过程与高校财务状况息息相关,因此也应将高校经营风险考虑在内。
1.高校筹资风险
企业筹资的具体目标是在不影响现金流出及偿债能力的基础上实现权益资本收益的最大化。筹资实际结果与其目标之间产生偏差的可能性就是筹资活动风险,具体包括收益风险和偿债能力风险。
高校作为国有公办的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有所不同。企业一旦经营不善,资金周转不畅,就有可能面临破产的局面。目前我国没有并且短期内也不可能存在高校破产制度,虽然很多高校财务事实上已经破产。同时,高校资金来源中,仅有银行贷款是需要向银行偿还本息的。因此,高校筹资活动风险是指高校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过度举债或不良举债后到期无法偿还债务造成严重影响的可能性。过度举债是指借款金额超过还款能力的举债行为;不良举债是指以借款维持日常运转的举债行为。其又可具体分为:
(1)利息风险:借款是要付出代价的,这种代价就是利息。对于高校而言,借款资金本身不能带来收入,更无盈利可言,利息费用只能通过学校的事业收入来弥补。举债金额越大,所付利息越多,日常运行费用中的有形效益支出比例越低。在事业收入一定的情况下,利息支出的增加必然减少人员经费与其他公用经费的支出。“从高校财务运行的经验数据来看,当一个学校的利息费用超过其收入的1/10时,该校人员经费与其他公用经费的原有规模便很难保持,甚至会萎缩”。
(2)偿债能力恶化风险:高校使用借入资金与企业使用借入资金不同。企业借入资金的本金仍然没有耗费,它还是以某种可以偿还债务的形式存在;而高校对借入资金的使用实际上是一种最终耗费,其结果是不但不能弥补利息支出,还需要用其他资金来偿还本金。因此,高校举债实际上是对未来收入的提前使用,而未来收入能力的不确定性和未来支出压力的扩张性使高校的财务风险难以估量。即使支出压力按现有收入能力同步扩张,本金偿还的需求也会使未来财务结构趋于恶化,最终导致偿债能力降低。
(3)信用等级下降风险:当前银行大力推崇向高校进行放贷,就是因为高校信用记录良好,收入来源稳定,并且在性质上是国有公办。而一旦出现高校到期无法偿还债务的情况,必然直接影响到高校在银行心目中的信用等级,并对高校将来的融资造成困难,使得高校将来的现金流入可能性及筹资能力大大降低。
2.高校投资风险
笼统地说,企业的投资活动可以分为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两类。长期投资风险主要是现金净流量风险,而短期投资主要面临资产流动性风险。高校情况与此相似。高校的投资活动所形成的资产主要有四类:(1)教学用固定资产;(2)后勤经营性资产;(3)校办产业;(4)股票、证券等金融资产。这四类资产中,能够给高校带来净现金流入的,只有后面三种资产。然而从现实情况来看,全国高校大部分校办产业都处于微利甚至是亏损经营的状况。投资金融资产的高校,也不乏在证券市场上遭到惨败的现象。只有后勤经营性资产在后勤开始社会化这几年,可以说经营得蒸蒸日上。然而由于体制上的问题,后勤经营性资产能给高校带来的现金流量的增长往往有限。因此,从长远来看,高校存在长期投资风险。同时,除了金融资产,其他资产都是无法快速变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31条同时也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中,国有资产属于国家所有”。从短期来看,高校的资产变现能力天生就比企业差,还有资产流动性风险。同时,这几年高校扩招之风甚烈,存在严重的过量投资现象。这种过量投资主要是体现在基建项目上,表现为高校没有考虑到自己的资金实力,盲目进行大量的基础设施、实验设备等方面的投入,超过了高校正常的资金负荷,从而加剧了短期的流动性风险。
3.高校经营风险
无论是“过度投资”还是“过度负债”,归根结底都是决策者做出了不符合高校实际情况的决策。错误决策的做出既有可能是内部控制过程的失效——决策者不必为自己的决策负责,也可能是人员的缺乏——决策者本身就不具备必要的专业素养。BaselII(巴塞尔协定)从内部控制的角度做出了有关经营风险的定义:“经营风险是由于内部控制过程、人员或系统缺乏或失效,或外部事件引起损失的风险”。毫无疑问,高校财务风险是经营风险的外在表现。而社会主流产业更侧重于外部实践,将经营风险定义为“企业在商品的生产与销售过程中所面临的由于市场与技术变化而引起的种种风险”。因此,笔者结合这两者将高校的经营风险定义为:由于高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事教学科研等服务活动,其资产受到流失可能给高校和高校产业带来各种不同程度的风险问题。其核心是由于高校委托关系,而使高校资产配置遭受资产损失的种种风险。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相对于企业财务风险而言,高校财务风险是制度性缺陷在高校财务状况上的外部体现,是一种制度性财务风险。因此,对于高校财务风险的管理,更为行之有效的是从高校制度方面入手,而不是仅仅采取一些技术手段。
三、高校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根据高校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以及高校自身的特点,本文所建立的指标体系从偿债能力、运营能力和成长能力3个方面12项财务指标来反映高校的财务风险状况,如图1所示。
财务风险的概念范文6
摘 要 本文以中小型企业为例,依据财务管理和风险管理理论,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从界定财务风险的概念入手,剖析其存在问题和成因,在对其估测和分析的基础上,借鉴有关研究成果,提出有效防范财务风险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中小企业 财务风险 财务控制
企业本质就是做金融投资,金融类行业本就具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而这些不确定因素,就会成为企业投资所要承担的风险。当风险成真之时,企业就会面临亏损。风险是没有办法完全避免的,但风险可以评估以及控制,企业可以建立财务风险控制机制,通过对市场调查,企划分析来评估风险,并且出台方案降低风险,保证企业能够稳步发展。由此可见,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机制在企业中占有主导地位。
一、财务风险概述
从一般意义上来说,企业流动资金枯竭、不能到期偿还债务,就会形成财务风险。
学术理论界对企业财务风险概念的论述,主要有两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是狭义的企业财务风险观点。持这一观点的学者们认为财务风险是由公司的负债直接引起的,并由负债公司的股东承受的风险。
第二种观点是广义的企业财务风险观点。持该观点的专家学者们认为,财务风险指的是企业在各种涉及财务、投资的金融活动当中,由于一些不确定因素的发生,而导致企业的财务受到波及,使企业最终的收益与预期收益相差甚远,这种差距,我们就认为是企业财务风险。国际上对于财务风险的定义,采用的是第一种观点,即企业负债导致企业亏损甚至破产,完全丧失了偿还债务的能力和股东收益的不稳定,这种情况通常是由于企业资金周转不灵或者资金不足以及采取的筹款方式不当所带来的风险。从这个意义上讲,财务风险就是企业财务活动、投资不当而导致股东承担损失的风险。
二、中小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存在的问题
中小企业是指经营规模中等及中等以下的企业,是相对于大企业而言的。中小企业本身是一个基于规模差异的相对概念,具有生产规模小、数量大且分布广泛、经营方式灵活多样、资产负债率高、竞争力弱且寿命短及停业破产率较高等特点。 由于筹资渠道较少、筹资方式单一,综合管理能力、理财能力低下,中小企业抵御财务风险的能力比大企业低。中小企业在加强财务风险控制方面受到了阻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融资方面
1.企业资金来源渠道少,筹资成本高
中小企业受自身条件以及现行体制、政策影响,融资环境较差。首先,在发行股票和企业债券的筹资方式中,一是当前中小企业很难争取到发行股票上市的机会,二是按规定非公司制企业不能发行企业债券 。其次,在间接融资上,由于中小企业本身素质差、经营风险高、信用等级低等原因,难以满足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条件。
2.负债结构不合理,筹资规模过大
中小企业对筹资数量和成本缺乏理性的规划。现实经济生活中不少中小企业不根据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对资金的实际需要,对筹资采取多多益善的态度,无节制地借入高利息的贷款,极大地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
(二)投资方面
盲目扩张投资规模。有相当―部分的中小企业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仅凭经验判断片面追求公司外延的扩大,忽略了公司内涵和核心竞争力,造成投资时资金的重大浪费。
(三)营运方面
营运是指企业从生产到销售,再到生产原料的购买,再继续生产这一系列循环。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在生产管理方面非常粗糙,监管不够严格,导致生产过程中原材料浪费严重,产品质量问题极多。产品质量低下将直接导致销售受阻,资金回流减缓,企业出现资金不足,短期偿还能力不够,进一步导致了企业财务风险的出现。
除此之外,中小企业在资金流动这一块的管理极不规范,缺乏必要的监管,支取太过随意,造成资金的安全缺乏足够保障。这样的资金链条漏洞百出,中间环节容易出现资金流失,极易形成财务危机。
三、中小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对策
控制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是一个系统工程,鉴于中小企业在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政府部门,商业银行,企业自身都应积极针对问题、探究成因、寻找对策、积极控制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
(一)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首先,充分利用自有资金,加强对自有资金的管控,对各种借支款项要严格审批并及时催收;其次,树立良好形象,建立良好的企银合作关系。银行等金融机构是企业债务资金的主渠道,其借款利息相对较低,中小企业应尽力同银行等金融机构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争取他们的支持。企业应努力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加强管理,提高企业效益,树立企业产品的良好形象;优化企业财务状况,树立企业良好的信用形象;加强和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联系与沟通,增进互信。
(二)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中小型企业的管理者由于对企业经营的认知不够,导致大多数中小企业内部的制度不够健全,控制体系不够完善,规章约束力不够,审计以及监督缺乏力度,甚至没有完善的监察体系。要想对企业进行完整规划,减少企业财务风险,就应该从以上几个方面着手改善。
首先,就是要完善企业的制度,完善企业的体系。建立企业内部控制机制,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机制,完善企业内的监察机制,加强规章的约束能力,实施内部牵制制度,并且严格控制企业的一切金融行为。其次,任何企划均要进行风险评估,对企业资产进行专门立项,定期检查,加强账目管理,对客户也要进行信用评估。只有做到这一切,才能够降低风险,企业才能够稳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