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化学净水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化学净水方法范文1
【关键词】初中化学;生活化教学;新课程改革;实践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学生能从化学的视角认识社会与生活方面的问题,在化学教学中增加他们的实践机会,懂得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他们在面临与化学有关的生活问题时,能更科学、更合理地进行解决。初中阶段的化学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启蒙和基础,直接关系着以后的学习兴趣和质量。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生活化的教学策略,是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学习化学知识,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化学知识进行理解、深化,为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提供保障。那么,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实施生活化的教学策略呢?
一、用生活现象解释化学知识
初中阶段的化学知识是化学科学的基础,很多知识都是来源于人们的生活实际,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把课本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用生活中的具体现象解释化学中的抽象知识,让化学知识更形象具体,更易于学生接受。如在学习燃烧条件时,我抛弃了教材中按部就班的安排,而是直接组织学生自己进行总结,先是列举了生活中常见到灭火实例,然后让学生讨论灭火方法成功的原因,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总结出燃烧三条件,最后再由学生列举出同一灭火原理的实例。这样,经过生活化学生活,学生对燃烧的条件便有了深刻的认识,且在遇到这类问题时能准确而迅速地进行判断。在初中化学课堂上用生活现象解释化学知识,还可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即使是九年级才接触化学这门学科,依然不会产生排斥心理,反而会感觉自己仍然处于所熟悉的生活环境中,进而高效完成学习任务。因此,教师在初中化学教学课堂中要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讲解化学知识,拉近化学与生活、化学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贴近学生的生活开展化学教学活动,把生活实际与化学知识进行恰当的融合。
二、组织学生探究生活中的化学问题
探究能力是化学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重点培养的学生能力,也是学生掌握化学知识的重要技能。为满足化学教学的需要,教师在生活中要时刻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现象,然后与所教内容相结合,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如在学习溶解度时,教材中只涉及了固体物质的溶解度,而近几年的中考常涉及气体物质的溶解度,在进行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时,我拿着一瓶雪碧步入了课堂,让学生分组探究气体的溶解度受哪些因素的影响。有的学生轻轻摇晃几下,打开瓶盖,发现有气泡冒出,得出结论:气体的溶解度与压强有关;还有的学生量取10mL雪碧倒入试管放在酒精灯上进行加热,同样发现有气泡冒出,得出结论: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有关等。通过此次探究,学生了解到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也基本掌握了探究的方法和步骤。除了在课堂上让学生探究外,还会鼓励学生在课下继续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化学探究,分析、总结探究结果,如近几年的中考热点PM2.5的调查,把分析报告送到相关部门等,增加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实践化学知识
实践出真知,缺少实践验证的知识永远是华而不实的,学生在记忆和理解方面也会有一定的困难,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实践所学的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初中阶段的化学知识虽然相对于高中阶段的化学知识比较简单,也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但为保证学生充分吸收把所学的化学知识真正转化为了本身的技能,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验证化学知识,亲身构建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如在学习酸碱指示剂时,生活中便可轻易寻到合适的酸碱指示剂,紫甘蓝、牵牛花花瓣、美人蕉花冠、红玫瑰等,我便让学生用家用的食醋、水和肥皂水来验证它们是都是合适的酸碱指示剂,并把验证的结果进行总结。通过这一活动,学生对酸碱指示剂有了明确的概念,并进一步巩固了探究过程。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还可以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也会努力自己解决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设计生活化的化学实验
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获取化学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化学技能,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同样包括生活化的化学实验。初中阶段的化学实验大多是安全的,可以让学生亲自操作的,且与生活联系密切的,能用生活中物质代替其中仪器的,这为我们实施生活化的化学实验提供了便利。如水的净化实验,由于此实验需要的素材在生活中普遍存在,我在教学中便把这一实验完全交给了学生,让他们分组进行,在生活环境中自己寻找合适的素材,小组合作完成简易净水器的组装。学生寻找来的素材丰富多彩,有小石子、棉布、塑料瓶、棉花、细沙、医疗输液管等,最后他们自己成功组装了一套净水器。这一实验达到了教学目的,提高了学生了动手能力,满足了他们的成功欲望,实现了化学实验与生活的衔接。生活化的化学实验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他们的积极参与性,更容易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更能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使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学生中心”得到很好的体现,彻底把课堂还给学生。
综上,在初中化学教学活动中实施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教师要掌握用生活现象解释化学知识,组织学生积极探究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引导学生在生活中验证所学的化学知识,设计生活化的化学实验,创设生活化的教学课堂环境,让学生体验化学的价值,培养学生从化学角度观察生活的习惯,使学生学会灵活运用化学知识,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罗燕琴.初中化学教学的生活化实施研究[J].中华少年,2015.06.15
[2]霍秀敏.新课程标准下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05.28
初中化学净水方法范文2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15)24—0077—01
目前,新课改正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初中教学体系发生重大变革。其中初中化学作为初中阶段的重要课程,不仅可以开发学生的思维,并且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主能力。在新课改的推动下,如何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如何改进教学内容成为初中化学教师所面临的难点。化学教学中涉及最多的便是化学实验,化学实验不仅可以印证理论知识的正确性,并且能够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能够化复杂为简单,对提高化学教学有效性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笔者认为,要想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创新初中化学教育,实现初中化学的有效发展,则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积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初中化学教学中离不开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与互动,从本质上分析,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处处存在问题,处处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因此,需要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一般而言,在化学学习过程中学生会受到旧知识与新知识的碰撞,会产生疑惑与困惑,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之中,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个性发展特点,对教学环节进行设计,让学生能够了解化学所带来的奥妙与乐趣。比如,在学习燃烧条件的时候,教师可以采取引导、探究的教学方法,指引学生开展实验,并且将多媒体技术积极引入其中,让学生观看视频,提高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并且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并且能够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发现化学课程的乐趣。
二、积极开展趣味教学,实现知识的浓缩
初中生目前正处于个性化发展阶段,在该阶段中学生好奇心比较重,如果采取趣味性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并且能够适应新课改的发展要求。在课堂中化学教师可以为学生开展趣味教学,积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实现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比如,在学习化学反应的时候,化学教师可以从理论知识出发,对化学反应的内涵进行分析,并且将其中所涉及到的分解反应与化合反应进行讲解,采取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除此之外,化学知识与方程式记忆比较困难,尤其是学生刚接触化学的时候对化学充满好奇,这个时候教师可以采取比喻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如,硫(S)可以比喻为一条弯曲的河流,在河流中欢快地“硫”淌。还有部分学生在初学化学方程式的时候会忘记配平,对气体符号记忆不够清楚,教师可以适当提醒学生,“一定要左顾右盼,切勿闯红灯”,这种形象的提示,能够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也能够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积极开展家庭小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相对于高中化学而言,初中化学知识比较简单,学生可以开展家庭小实验,将课堂中所涉及到的实验内容与教材内容搬到家中,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另外,教师告诉学生生活中处处充满化学,并且将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化学知识告知学生,培养学生的化学情感。比如,在放学回家之后让学生观看热水瓶的内壁,并且利用所学到的化学知识开展一个简单的家庭小实验,利用食用醋去除热水瓶中的污垢,或者让学生根据所学到的知识亲手制作净水装置,可以利用小石子、木炭、饮料瓶,将家中洗完菜或者洗完水果的水进行净化,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
四、提高学生的思想能力,增强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初中化学净水方法范文3
关键词:初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新课标中要求化学教学要走向生活,走向社会。在化学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好化学的主要动机之一,因此,化学教学要充分联系生活实际,积极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中学到化学知识,以学生为主体,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把握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化学教学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去,把课本中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生活经验,这样对知识的巩固非常有利。
一、初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含义
所谓初中化学生活化教学,就是把化学教学跟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这种联系要合情合理,把化学知识转化为跟学生相关的生活实际情景,通过现实的生活情景加深化学学习效果。作为初中化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背景和本身已有的生活经验,利用化学实验等手段设置一些有效的生活场景,把学到的化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实现化学教学目标。
二、现阶段初中化学的生活化教学策略
(一)课堂导入生活化
初中学生在刚接触化学这门学科的时候,都存在一种畏惧的心理,怎样才能让学生喜欢上这门课程是老师进行新课导入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只有有思想的老师才会教出有思想的学生。然而就传统的初中化学教学模式来看,教师一般都是采用先教后学的教学方法,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教师教多少,学生就接受多少,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产生了不利的影响。要实施生活化的教学策略,化学教师做为教学的主导者,就要把握好学生主体作用,在课堂开始之前对学生进行“生活化”的导入,不局限学生的思维,用课堂上的生成性资源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出新知,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效。比如,在一节课开始的时候可以利用实验导入法来体现课堂导入的生活化。像“神奇的魔壶”实验,教师先拿出一个普通的茶壶,告诉学生大家想喝什么,这个茶壶就能出现什么。一个学生说:“牛奶。”这时候教师拿出一个玻璃杯,里面含有无色的液体,从茶壶中倒出少量的液体加入到玻璃杯中,杯中呈现了乳白色。老师问:“还要什么?”另一部分学生答:“汽水。”老师又取出一个玻璃杯中,里面含有少量无色液体,接着从茶壶中导倒入少量无色液体,玻璃杯中开始出现气泡。接着老师又给学生制作桃红色的“葡萄酒”等,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了出来,觉得不可思议。这时候教师可以适时的告诉学生,要想明白这些生活的奥秘,就需要学好化学知识。这样的课堂导入效果非常明显。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
1、用生活实物演示化学原理
传统的化学教学过程,一部分教师侧重于课本中的理论知识,对化学实验的重视度有待提高,还有一部分教师在进行化学实验的时候过于专业,导致很多学生不理解,影响了学习效果。而初中化学的生活化教学,要求教师要能够充分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来给学生展示化学原理,这样能够增加化学课堂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在学习酸碱指示剂的相关知识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准备一些新鲜的花瓣,这些花瓣要带有颜色,教师准备一些溶液,这些溶液为水跟酒精的混合物,体积比例为1:1,把这些花瓣研碎放入到原来准备好的溶液中进行浸泡和过滤,然后得到相应的色素提取物。之后再准备一些食盐水、肥皂水或者纯净水等,把这些色素提取物放置到不同的水中观察颜色的变化,看看其所呈现出来的酸碱性。
2、结合生活场景讲解化学知识
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是从生活中提炼出的产物。教师在进行化学知识讲解的时候要能充分结合具体的生活情景,把化学知识跟生活融合在一起。初中生已经具备了一些生活知识,对常见的生活现象多少有些了解,但是却不能说出部分生活现象的原因,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上可以结合生活环境讲解化学知识,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能力。比如,在理解“物质的溶解度”这个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可以先给大家设定一个生活场景:“大家在喝糖水的时候,把糖放在水里一会就消失了,这是跑到哪儿去了呢?那么我们加入过多的糖的话,这些糖就会沉入到水底中不再消失,为什么?”在这样常见的生活场景中,学生就养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了学习兴趣。
3、选择生活化的化学实验器材
在进行化学实验的时候,要选择生活化的实验器材,可以利用一些废弃的旧材料制作实验用到的器具,提升学生的循环利用意识,让他们养成节约的好习惯,还增加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比如,可以利用废旧的塑料瓶来制作实验漏斗或者集气瓶等等,还可以用注射器替代普通的滴管等,这些生活化的实验器材能够让学生觉得化学跟生活密不可分。
(三)课后实践生活化
课后实践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知识理解的延伸。化学教学要求学生除了掌握课堂之内的知识以外,还要学会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比如,在学习了“化学与生活”这个环节的时候,让学生总结在商场中怎样鉴别出服装的“真丝”与“人造丝”,找出不同衣料存在的优点和缺点,在洗涤的时候需要注意的问题。还可以让学生去珠宝店去学习鉴别真假金银饰品的方式,在装修的时候怎么选择绿色的材料,食品中的防腐添加剂的利与弊等等。再比如,在学习完物质的溶解度之后,让学生观察糖、食盐以及味精等食品的溶解度,看其在饱和之后分析出的晶体状态等等。通过这些生活化的实践方式,调动了学生寻找答案的积极性。
结论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要对初中化学教学目标进行准确的定位,通过利用学生己有知识经验、以生产、生活、科学实验中的实际问题为素材创设情境,设计问题并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把科学知识的推理和生活技能结合起来,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拉近化学与生活的距离,提高化学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常海丽.实现化学课堂教学“生活化”[J].中华少年(教学版),2013(5).
初中化学净水方法范文4
【关键词】化学教学开放性原则实验室对于初中化学教学而言,其知识内容的展开都基于化学实验操作,所以对于化学实验室的开放性非常重要,再加上初中阶段的学生探知欲望强烈,倘若长期处在封闭状态下静态学习,则势必不利于其学习质量的提升。鉴于此,文章将对基于开放性原则的初中化学教学活动展开探析。
一、设置开放性的教学要求
由于每一位学生都存在非常明显的个体差异,设置开放性的教学要求则一定要建立在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之上,这也与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是一样的。对于初中化学教学而言,其教学任务并不仅仅是化学知识的讲授,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化学教育能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与态度,而这一态度是其未来学习成长的关键。所以,开放性教学要求的设置需要包含科学知识、态度、方法以及思想教育等内容。
鉴于每一位学生的成长环境、学习基础与能力等各方面有所不同,导致如上文所述的个体差异存在,开放性的教学要求也更加注重对学生实行因材施教。具体来讲,教师可对接受能力偏弱的学生实行“慢步教育”,对接受能力较好的学生则鼓励其实行“超前学习”,使其能够通过自主探究去领略更深层次的知识,实现教学要求的开放性。
二、渗透开放性的教学内容
教材作为开展教学活动的关键性载体,同样是完成教学任务目标的必备资料。初中化学教材的编制都是结合教育学家的多重研究论证所得,其教学内容思路清晰且逻辑缜密,是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于教材不能只是照本宣科,要拿捏到位且完全吃透,渗透开放性教学内容便是完善教材教学的有力举措。
例如,在讲解“某种物质与水进行密度大小的比较”相关教学内容时,正因为其开放性较大,有着广阔的思维空间,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联系课堂内外知识进行讲解;在讲解“水的净化”相关内容时,教师便可增添开放性家庭实验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利用生活用品去制作净水器,并且将身边污水予以净化,如此一来学生便可结合生活经验与课堂化学知识习得,去解决现实问题;再如在讲解“金属与矿物”教学内容时,由于教材中并没有对铁的活泼化学性质进行细致分析,因此教师便可提出开放性的教学问题:“同学们能够说出哪些例子证明铁是一种化学性质非常活泼的金属?”以开放性化学问题去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进而得出不同的答案:①铁比铜更容易生锈;②镁能够在空气中燃烧,而铁不能;③铁能置换出硫酸铜溶液中的铜,等等。
对现有的化学教材进行深度挖掘,是渗透开放性教学内容的有效方法,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应当以教材知识为本,通过不断提出开放性的教学内容予以向外拓展,进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其科学知识与科学探究态度得到同步提升。
三、推行开放性的教学方法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按照科学规律所实施的授知方法,被称之为教学方法。在教学改革持续推进的今天,传统的教学方法也逐渐显露疲态,而创新型教学方法也在大力推行当中。然而无论是何种教学方法,坚持开放性的原则都是其确保实效性的基础。
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则需重视不同教学方法的科学组合。比如讲授法作为我国教师最为常用且存在时间最长的教学方法,其简单易行,有着较大的知识传播量,虽能够让教师充分主导,但同时也暴露出了师生互动不足的问题。因此,推行开放性的教学方法,则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讲究多种教学方法的合成。例如,在讲解“酸的共性”相关内容时,学生们对于“为什么酸溶液都可让紫色石蕊试液变为红色”都会感到不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则可遵循开放性原则,展开盐酸、稀硫酸溶液滴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的探究试验,之后询问学生:是否所有酸都能够让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为什么酸溶液都呈酸性?它们当中有没有共同的微粒?此时可进行师生互动讨论,并且对电离方程进行讲解。在其他酸溶液滴加演示实验中,学生便更容易接受酸溶液呈酸性的科学解释。可见,不同教学方法的科学自合,并且在教学方法中坚持开放性原则,能够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四、实现开放性的学习评价
一直以来,许多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评价都仅仅将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而这种合理性不足的评价方式一定程度上阻滞了学生的发展。因此,初中化学教学中要贯彻开放性原则,则需要对学生的学习实现开放性评价,也即要求不可单独聚焦于学生化学知识的掌握度,还需对学生的学习方面的发展进行评价。所谓开放性评价则需涵盖学生的价值观、探究能力、实践能力等全方位能力发展状况进行评价,以开放性的评价,助力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促进创新能力的养成。
在具体的评价过程中,教师还可设置开放性的情境类试题,让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去展现自己的探究能力,加之现在的初中化学试题也已自带开放性,因此学生在学习中更能够发挥活跃思维,从教师的情境与考试试题中去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当然,初中化学教师还可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实践创新,尝试更为多元的考试方式,针对化学知识的掌握、科学探究态度以及学习能力的提升等方面展开考核与评估,进而去全面了解学生对化学学习的想法,以此为依据实现对学生的针对性指导,这与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不谋而合,能够促使其更好地学习化学这门学科。
五、开放化学实验室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实际教学中通過实验演示或是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能够让学生将化学实验现象与化学知识建立联系,同时促进其化学实验能力的提升。可见,实验不但是化学教学中的核心内容,也是其教学手段之一。然而,从当前的初中化学教学来看,不管是教师演示还是学生动手,都只是在有效的课堂时间内完成,学生所投入的精力有限且不集中,而走出实验室又重新回到习题演算层面,导致学生的实验意识与能力发展迟缓。
鉴于此,初中化学教学要贯彻开放性原则,在做好仪器保护,完善实验室管理的基础上,将化学实验室适度开放。比如,在讲解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收集相关内容之后,教师可提出问题:同学们能够利用教材之外的方法与其他装置制取与收集二氧化碳吗?之后便可将实验室予以开放,让学生能够自己在课外时间去进行实验操作。学生则通过资料翻阅与讨论,在实验室丰富的资源支持下,便能够熟练掌握利用锥形瓶长颈瓶漏斗装置去制取,采用排水法、排空气法去收集,使用蘸石灰水玻璃片方法去验满,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实验能力。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教育理念中,解放思维、努力学习、不断提升是时代赋予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使命。在时展进步中,传统的教学模式也逐渐显露出其弊端,与现代化的教育事业发展形成一定冲突,唯有在教学中渗透开放性原则才能够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枷锁。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坚持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以及化学实验室的开放,以开放性教学活动去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顺应当前素质教育的发展潮流。
参考文献:
[1]刘俊英.浅谈初中化学使用讲学稿的几点做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4,(4) :52.
初中化学净水方法范文5
一、创设实验情景,激发学生的科学意识
初中生面对化学实验是陌生的,他们对实验有着很强的期待感.想要达到实验教学目标就必须结合实验内容构建一定的情景.换句话说就是情景的创设是为实验教学目标的实现服务的.笔者在教学中,立足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去设置教学目标,创设实验情景,促使学生通过实验掌握知识的同时产生一定的科学意识.
如:在学习“燃烧”教学内容时,创设了一个小的实验情景,即:点燃两根火柴,分别将它们竖着放和平着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之后让学生进行观察.从氛围上凸显实验性,再次,引导学生进行尝试实验,反复进行这样点燃,激发学生内心潜在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去思考,很快学生得出实验结论:竖着的火柴燃烧后火焰会熄灭,而平放着的火焰则不会.
这样,结合教材内容,设置一个小小的实验情景,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对实验的热情.进而教师再抛出实验,有意识的留有思考空间学生动手操作并观察,自己去分析实验产生的现象等等,诸如上述中火柴放的方式不同,其火焰熄灭的结果不同等等,活跃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多元化的思维,从而为科学素养的形成奠定基础.
二、指导实验方法,强化学生的科学素养
新课改下一直倡导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的凸显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实验教学也是如此,其主体是学生,教学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来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并形成一定的科学素养.鉴于学生之前对化学实验的陌生,教师在实验之前很有必要指导实验方法,即:在进行实验前,让学生明白实验的要求和注意事项、实验用具的使用、实验的优化等等,指导学生严格按照规范的实验进行操作,并填写实验报告、规范记录实验数据、专业性的口语表述等等.
如:在学习“二氧化碳”实验教学时,笔者设计了可操作性强的实验――“雪碧中逸出气体的探究”实验,即:引导学生通过收集到的雪碧中的气体代替教材实验中的二氧化碳;操作要求是:将雪碧中的气体倾倒向阶梯式的燃烧的蜡烛;实验目标是:观察实验,通过实验现象(阶梯状的蜡烛是下层先灭,上层后灭),总结出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的物理性质以及二氧化碳不能够燃烧也不能促使燃烧的化学性质,并延伸到二氧化碳在生活中的作用:灭火.在开展这个实验之前,笔者指导学生蜡烛的摆放、蜡烛火焰的高低和强弱怎样处理、烧杯的大小、选择什么样的集气瓶、实验过程中雪碧中气体的倾斜角度是多少、雪碧气体的流动速度、借助玻片进行遮挡等等.之后再让学生进行操作实验:结合教材实验步骤进行实践.在这轮实验之后,笔者结合实际问题趁势指导学生对实验进行优化处理,诸如:借助漏斗或者自制的塑料瓶漏斗实现雪碧气体的倾倒;二氧化碳溶解性方案的优化等等.这样,教师指导,学生操作,让学生自主的对实验进行选择、制定实验方案、优化实验方案等,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更让学生感受实验的科学性、严谨性等等,从而端正自我的实验态度,从根本强化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拓宽实验教学,深化学生的科学素养
初中化学实验与生活有着密切的关联性,很多化学中的实验在生活中都可以找到原型,生活中包容着各种各样的化学原料和实验工具,诸如:贝壳可以做化学实验中的烧杯、塑料瓶剪一下可以做漏斗等等.在现如今社会发展迅猛的时代,科学实验是必不可少的,从某个角度来说,是有效的科学实验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为了更好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凸显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笔者认为,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可以将其与生活相融合,拓宽实验教学,将其延伸到课外,鼓励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尝试进行安全性、可操作性的实验,一方面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另一方面也有助于锻炼学生的综合技能,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笔者在教学中开展“家庭小实验”的活动,即:结合教学的实验进度,笔者设置课后实验实践活动,让学生运用生活中的物品尝试进行实验,让学生感受实验的生活性,生活的化学性等等,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初中化学净水方法范文6
【关键词】 初中 化学课 实施 探究性学习 策略
初中化学课程与生活联系十分紧密,与学生的自身体验和生活经历息息相关,因此在初中化学课中实施探究学习有十分广阔的前景和夯实的基础。同时,初中化学课中实施探究性学习适应了新课程的需要,有利于发掘学生思维潜力,发展思维,开发智力,促进学生养成对待事物的科学态度。下面谈一谈我在初中化学课中实施探究性学习的体会,和大家共勉,如有不妥之处,敬请各位同行批评指正。
在初中化学课中实施探究学习,要求教师能适应新的教学理念对教师提出的新的要求,并把它融入自己的教学之中,随时保持教学中的一种“空灵”。
首先,教师必须实现思想观念的转变,新课程理念把学生自己的发现、总结看作学生获取知识的有效方式,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激发、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这要求教师不再是只教给学生知识,而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正如俗话说:“授人以鱼,仅仅供一餐之需,授人以渔,却可受用无穷。”教师首先就要有这种教给学生种田渔猎和点石成金的能力的想法。
其次,在教学中教师再也不能成为知识的化身和权威,一味传授知识,而是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创造者、引导者,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作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首先应有先进的教育文化,提倡民主化教学,营造民主、宽松、自由、开放、生动、活跃的课堂气氛。作为创造者,在教学中教师既创造学生又创造自己,在参与与互动、经验共享中与学生一起成长,真正实现“教学相长”,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知识的探索者,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教师教学的历程,也是教师探索、创造、提高的历程。作为引导者,应该思考如何教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把学生引入积极思考、探索的状态。
第三,在正确认识学生能力水平、思维特点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探究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去独立思考问题,把学生引入积极思考、探索的状态,逐步培养探究性学习的习惯。并把学习与生活联系在一起,巩固探究性学习的成果,拓展探究性学习空间。
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正确认识初中学生参与探究性学习的特点。初中生还未自发地形成一种探究性学习的道路,尽管也时常提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不过那仅仅是一种探究意识的萌动。例如:在谈到自己所处的环境中空气和水源造成污染时,能提出:“农村没有大的工厂和矿区,是什么造成了空气和水源的严重污染呢?”等问题,但却不能深入系统地分析造成污染的原因和提出如何防污的办法。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恰当确定探究性学习的内容,培养探究性学习策略。在施行探究性学习时,应当根据学生智力和个人经验的不同,引导学生去独立思考问题,把学生引入积极思考探索的状态,逐步养成探究性学习的氛围。例如:在学习木炭的吸附性后,引导学生探究:木炭可以脱色、除臭,吸附杂质,你能不能用木炭制作一个简单的过滤器,由此你可以用木炭制作一个简易的净水器吗?说说你的想法。下课后,同学们自己去动手实验,设计。下节课我们来展示,比一比谁的设计好。又如:在学氧化碳可以灭火后,问:生活中哪些物质可以相互作用生成二氧化碳,请你设计一个装置进行检验,下节课带上你的设计和药品到课堂上来展示,看谁的药品在生活中最容易得到,看谁发现的反映组数多等。在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知识,引导学生选择研究题目,制定研究计划,进行研究活动,处理研究结果。从而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习惯。
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拓展学生学习空间,积累学习经验,引导学生形成“生活的时空都是学习的课堂”的学习思维方式。脱离生活的教育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要让学生学会探究地学习,养成探究性的思维方式,就要想法设法把学生的眼光引向校园外那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要让学生知道生活的一切时间和空间都是探索学习的课堂。因为真实的生活情景比书本世界更能激起他们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