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创新训练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创新训练总结范文1
公共管理学科是一门为政府部门及非政府公共机构培养管理人才的学科。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全球一体化的不断深入,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加快推进,现有的公共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与经济社会客观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改革公共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已是必然选择。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是教育部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一方面促进高等学校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另一方面增强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已有关于公共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讨论多是关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专业实践等方面的内容等,对于如何通过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增强公共管理专业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则少有论述。本文以新疆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为例,对其公共管理专业学生近几年实施的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进行分析和总结,与各位同行分享。
一、创新训练项目的运作过程
公共管理专业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的运作过程一般包括团队组建与导师选择、项目选题与申请、方案设计与组织实施、数据分析与报告撰写以及答辩与结题等五个阶段。
(一)团队组建与导师选择
创新训练项目通常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每个小组有3-5名成员,主要是大二、大三的学生。这些对创新项目有兴趣的学生自己组建团队,推选项目负责人,选择合适的教师作为指导老师。考虑到新疆的地域特点,团队成员在基于共同兴趣的基础上,应尽可能吸收少数民族同学加入。
(二)项目选题与申请
创新训练项目分为研究项目和调查项目两类,一般是指导教师提供一个或多个题目供学生选择;学生也可以自由选择感兴趣的题目,与指导教师商讨。作为公共管理专业创新训练项目,选题须新颖,要紧贴政策热点问题。如近几年就业是新疆自治区党委政府重点关注的民生问题,我院学生以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困境为主题的调查研究就成功获批国家级创新训练项目。确定选题后,学生要完成课题的论证,然后向学校提交申请书。
(三)方案设计与组织
实施当项目获得立项后,项目组就开始着手开始实施方案了。国家级创新项目实施期限一般为两年。学生团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已有的方案开始实施。研究方案一般包括案例调研和问卷调查两类,导师要注意控制实施进度。针对方案实施中的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意见,鼓励学生积极应对困难,努力寻求其他方案来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四)分析数据和撰写报告
当完成数据收集后,项目就开始进入数据分析和撰写报告阶段。项目组需要在导师的指导下对已经获得的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归纳和分析,制作分析图表,撰写结题报告。结题报告内容除了试验执行情况和研究结论外,还要对项目实施中的收获和体会等进行总结。可能的情况下,学生还应当对已获得数据和结论,按学术论文的要求和规范撰写论文,并及时发表。
(五)答辩与结题
项目进行到终期阶段,项目组不但需要提交总结报告,还需要参加学校组织的结题答辩。学生需要提前将项目的背景、完成的主要工作、获得的结果、发现的新问题以及预算执行情况等制作成幻灯片,现场向专家汇报并回答专家提出的问题。然后根据答辩专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对结题报告进行修改完善,完成项目结题。
二、完善创新训练项目的建议
(一)加强创新训练项目的制度建设
要完善学校有关创新训练项目的管理制度。例如可以建立校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领导小组,由主管副校长担任组长,成员包括教务处、学工部、实践中心、二级学院等。加强对项目的过程监控促使学生在项目研究过程中自始至终都能高度重视,积极投入。项目结题可采取灵活的评判机制。
(二)完善相关激励措施
要完善相关激励措施,激励教师投入到辅导学生创新训练项目中。例如可以将指导学生创新训练项目计入教师工作量之中,项目的成果可作为教师的教学成果。适当增加奖励机制,可以是精神奖励,也可以是适当的物质奖励。
(三)关注学生创新思维培养
要充分发挥项目过程管理,注重训练过程的积极作用,鼓励学生在项目运作过程中大胆创新。对待项目运作的结果,要持宽容的态度,允许出现失败,但要帮助团队认真总结经验和教训。
三、结束语
公共管理专业大学生参与创新训练项目,进行科研实践,解决了学生只知理论知识而无动手能力的问题,提升了综合素质,增加了进入社会后的竞争资本。同时也提高教学质量,有助于推进教学改革。但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仍存许多不足和改进的空间。需要指导教师和管理人员进一步深入地交流总结,使创新训练项目在培养公共管理专业创新人才中发挥更大作用。(作者单位:新疆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基金项目:新疆大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二孩政策下乌鲁木齐市已婚适孕女性生育意愿调查研究”。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近两年就业率较低的本科专业名单[OL].
[2]葛秋萍,李淑芳.公共管理类创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和谐发展路径[J].中国行政管理,2008,(12):53-56.
[3]林闽钢,高传胜.“三三制”教改下公共管理类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4,(10):41-44.
创新训练总结范文2
[关键词]创新能力;实践环节;异种材料焊接
创新精神是评价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是否满足社会需求的重要指标之一, 也是影响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因素。南昌航空大学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在培养计划中设置了独立的创新实践训练环节来着力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本文探讨了以“异种材料焊接性”科研项目为驱动来实施创新实践训练环节,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异种材料焊接性”实践训练项目对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作用
2010年7月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高等教育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高校要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本身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依靠实践环节。在此背景下,南昌航空大学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在培养计划中设置了三个学分的创新实践训练必修环节,要求学生在学校期间必需参加科技创新活动或从创新实践环节项目中选题来获得学分。研究异种材料的焊接是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难点也是热点。南昌航空大学焊接工程系近年来在异种材料焊接方面进行了较多的研究,获得了航空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以及企业的合同项目等多项课题的资助,对钛/铝、铝/钢、铜/钢、镁/钢、铜/镀镍钢片、铁素体不锈钢/渗铝板以及异种不锈钢、异种铝合金的焊接进行研究。学校结合这些科研课题设置了相应的创新实践训练项目供学生选题,课题涉及到焊接方法、焊接工艺、焊接材料等多门焊接专业课程的综合运用,学生需要通过查阅文献确定方案、选用合适的焊接方法进行焊接、对接头进行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检测、对试验方案进行评定和改进等多个环节来完成课题。因此,课题的开展能够使学生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学会运用科学思维,提高动手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异种材料焊接性”创新实践训练项目的实施
整个实践环节的实施包括指导教师课题和各子课题的任务书,学生选题、立项、组成课题组,学生查阅文献、确定研究方案、技术路线和计划进度,教师宏观指导、监控,学生提交课题研究总结报告,教师对总结报告进行评阅、考核等环节。具体方案如下:
1.指导教师课题、任务书。结合创新实践训练环节课题的总体要求和目标,各子课题的指导教师制定各自课题本年度的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填写课题任务书,由焊接工程系统一向学生。
2.学生选题、立项。学生根据个人对专业的兴趣和爱好,选择相应的子课题,并自由组合成课题组(人数为3-4人),自行协调人员构成和各自的分工,确定1人为课题负责人。
3.课题的实施。学生通过查阅文献,确定研究方案、技术路线和计划进度,由课题负责人结合子课题的任务书起草课题开题报告,课题组成员之间对开题报告进行讨论修改后提交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审阅开题报告,对研究内容、研究方案、技术路线和计划进度进行把关。学生按照通过审核的开题报告进行课题的研究工作。
4.课题总结。课题研究工作结束后,每个学生独立完成课题研究总结报告并提交指导教师审阅。
5.考核和成绩评定。学生需要通过提交指导教师认为合格的课题研究总结报告并进行答辩方可获得成绩。成绩评定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个层次,成绩为合格及以上者可获得培养计划规定的创新实践训练环节的学分。
三、“异种材料焊接性”创新实践训练项目的教学效果
南昌航空大学焊接工程系对以“异种材料焊接性”科研项目为驱动来实施创新实践训练环节的全过程和效果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发现:
1.创新实践训练环节的选题均来自于教师的科研项目,完成该课题的很多设施和条件均依赖于教师的科研设备和设施。通过学生对课题的实际参与,促进了科研设施用于教学,改善了实践教学的条件,提高了实践教学的质量。
2.通过该创新实践训练环节的实施,学生可接触到很多实验课上涉及不到的焊接方法、焊接设备和一些先进的特种焊接技术,一方面可以做为焊接专业课程实验的补充,另一方面也可为后续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奠定基础,提高这些实践环节的教学效果和质量。
3.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有所提高。在首届全国大学生焊接创新大赛中,南昌航空大学的学生以异种材料的焊接为选题获得了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获得学校大学生科技创新课题资助的数量也翻了一番。
四、结语
南昌航空大学焊接工程系通过在培养计划中设置创新实践训练环节,以教师在异种材料焊接方面的科研课题为驱动,设置相应的课题供学生选修,利用先进的科研设备并通过严格的培养程序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获得了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 毛洪贲,殷德顺,郭娟,周爱花.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探索与实践[J].中国林业教育,20110,28(3): 13-16.
创新训练总结范文3
一我校电子大赛的组织、培训和实施
(一)精心组织
参加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活动是反映一个学校教学水平的重要窗口之一。竞赛活动搞得好,必将有利于带动学校电子学科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学校的声望、鼓舞学生的学习热情。这些对于我们这样一所普通本科商科院校来说尤为重要。组织分为学校、学院、系室三级,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确保电子设计竞赛基地实验设备、器材、培训经费、参赛经费的到位;学院成立由学院领导牵头的竞赛活动组委会,全面负责电子大赛的组织工作,选拔指导老师,选拔参赛学生,保障实验场地与参赛条件;系室具体组织老师指导,学生培训,参加研讨等。我院已5次组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全国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省级一等奖三项、省级二等奖二项,省级三等奖四项。作为一所普通商科院校,我校在参加全国性电子设计竞赛这样大规模、竞争非常激烈的竞赛活动中,能取得这样的好成绩,精心组织是保障。
(二)科学培训
竞赛要求参赛者在4天内,每队完成从选择题目、论证方案、设计硬件、软件、焊接元器件、调试程序、固化程序、撰写文章等一系列的工作。必须经过科学严格的培训。我校的做法是从寒假开始进行训练,整个训练分为4个阶段: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培训阶段,模块训练阶段,综合训练阶段,强化训练阶段。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培训阶段。基础知识训练的目标是达到“六会一牢固”,即基本知识牢固,会看图,会画PCB板,会焊接安装,会测量,会使用互联网进行查阅资料,会写文档。为了使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指导教师必须精心的准备,通过翻阅大量资料,由于没有现成的书籍,综合性强,必须是创造性的工作。通过教师不懈的指导,学生的刻苦努力,使学生在电子元器件知识的应用,焊接技术,通用电子设备的操作使用技巧,Protel绘制原理图,PCB板图等方面达到质的飞跃。使学生在主流单片机系列的工作原理及接口技术等方面得到全面的提高。
才能较好地完成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培训阶段的任务。模块训练阶段,模块训练的内容和目标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有计划地进行培训,独立完成电子电路模块设计与制作,组织各种形式的学习讨论会,促进信息交流,优秀作品及时整理归档,达到建立相关硬件、软件、资料的“共享资源库”。结合电子设计竞赛常用到的模块,进行相应基本单元电路的设计与制作,其内容包含有单片机最小系统、A/D与D/A电路、集成直流稳压电源电路、信号放大电路、信号产生电路、信号处理电路、声音报警电路、压力、光电等传感器应用电路、功率驱动电路、显示电路等。模块训练分为三个阶段进行,每个阶段都要举行学生作品展示,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讲解作品的实现原理、方法和手段,调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等,指导老师进行点评,然后学生对点评后的作品进行性能改进。
综合训练阶段,综合训练的目标是将模块综合成某种系统,培养学生电子设计的综合能力。我们的学生存在的主要弱点是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够,不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设计的能力,创新及独立工作的能力较差,新器件、新技术应用能力差,因此在赛前训练中紧密结合各个模块功能设置训练题目进行实训。训练题目为最初几届电子大赛题和指导老师自己设计的一些题。对于同一个制作题目让学生采用不同的设计方案实现,然后比较制作实物的性能参数,加深他们对不同器件、不同模块特性的认识。比较各种不同类型的解决方案,总结出最优,最成熟的解决方案。强化训练阶段,训练目标是模拟实际竞赛。以近几年的全国竞赛题目和各省的竞赛题目为模板,设计一些题目。每周一个题目,全部训练要求按照实际竞赛要求进行,采用“半封闭、相对集中”的组织方式进行。在此阶段学生没休息,指导教师也得连续作战,一直坚持到赛前。
强化训练阶段必须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创新意识,必须面对工程实际问题,具有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必须有针对性地进行赛前模拟训练,确保取得优秀的成绩。指导教师要全面的培训学生各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还要把握方向,预测有可能出现的考题,这对指导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有全面的专业基础知识、有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还要能把握学科前沿。在竟赛前,学生应独立完成数控直流电源、实用信号源的设计和制作、易智能电动车、液体点滴速度监控装置、悬挂运动控制系统、消防智能电动车、智能搬运车、国旗自动升降系统、电梯控制模型系统等课题的整套训练。
(三)具体实施
(1)竞赛题目的分析
竞赛题目在竞赛开始时(8:00)打开。参赛队员仔细阅读所有的竞赛题目,根据自己组3个队员的训练情况,选择相应的题目进行参赛制作。选择题目应注意题目中不应该有知识盲点,即要能够看懂题目要求。如果不能看懂题目要求,原则上该题目是不可选择的。设计制作分基本要求和发挥部分两部分,各占50分;设计与总结报告50分;总共150分。应注意的是基本部分的各项分值题目中是没有给出的,但在发挥部分给出的各小项的分值。选择时要仔细分析各项要求。确定竞赛题目的时间最好不要超过2小时。题目一旦选定,原则上是应保证不要中途更改。
(2)方案的设计
确定竞赛题目后,参赛小组的3个队员应认真的讨论设计方案,设计方案应考虑制作的可行性,包括元器件是否能够采购到都必须考虑。设计方案可以提出一到两个,或者确定一个方案,对有些部分作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方案。应尽快的拿出元器件清单,确定元器件库中没有的元器件,提出采购清单。元器件采购清单应提供元器件的名称、型号及规格(例如:电阻器RJ14-0.25W-510Ω±5%)、数量、替代型号及规格。从时间上考虑,确定方案的时间不应该超过6小时。
(3)元器件的采购
元器件采购是保证竞赛顺利进行的基础,没有元器件,作品是不可能制作成功的。因为竞赛题目事先是不可能知道的,学生作出的设计方案也是各有不同,需要的元器件也会是多种多样的。可以事先准备一些元器件,但不可能完全备齐,竞赛中采购是必需的。
(4)设计装配制作
在竞赛中,各队学生可以按照在训练中的分工,按照软件编程、硬件制作、设计总结报告写作3部分分头进行,每个队员各有侧重,注意分工合作。设计制作过程中,可以分模块设计、安装、调试,一步一步的进行。3人之间要注意多沟通,多交流。遇到问题,不要慌张,要冷静处理。在设计、安装、调试的每一步,都需要两人以上进行核对和检查。特别是到总装调试阶段,一定要格外的小心,通电前一定要两人以上进行核对和检查。不要蒙蒙懂懂的,一通电,就烧掉了。作品应该在第四天的下午全部完成。根据多次竞赛总结的经验,到第四天的下午没有完成的功能和指标,也就不要再做了。
负责设计总结报告写作的队员,要根据软件和硬件设计队员提供的电路设计图纸、程序清单等设计资料,按照设计总结报告写作要求进行整理。到第四天的上午,设计总结报告应该可以全部完成,有缺省的应该是测试数据部分,因为作品此时可能还在调试过程中。测试数据部分可以在作品调试完毕,竞赛结束前补充到设计总结报告中去。竞赛第四天20:00竞赛结束,上交设计报告、制作实物及《登记表》,由赛场巡视员封存。封存时应注意文件完整,作品要妥善包装。包装要防振,要能够防止运输和搬运过程的冲击和振动。电源有特殊要求的最好自带电源,一起打包。
二电子设计竞赛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一)竞赛活动推动了教学创新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推动了高等学校的教学改革,尤其是实践教学改革和实验室建设,能更好的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从赛前培训及竞赛中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学生理论知识薄弱,理论根本无法指导实践,遇到任何一个小问题和小故障均无法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的工程意识与实际动手能力较弱,普遍存在不敢动手、不能动手、不会动手的现象;学生都存在对新知识和新器件应用的获取能力不足。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动手能力,有必要对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进行改革:(1)以系统设计为中心,组织专业技术课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整体概念的建立和集成方法的灌输,注重新电子技术的应用;(2)建立四个层次的实验教学模式,即基础实验、设计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和设计研究性实验;(3)成立以电子科技小组为主的第二课堂,激发学生积极性与主动性。为获得经费支持和条件保障,可以向学校申报“创新研究项目”;(4)建立开放型实验室,为学生课外实践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5)把最新的开发工具和应用技术引入到实践教学中,如将新技术、新器件和先进的实验平台软件引入,强化在线可编程器件(ISPLD)、硬件描述语言(VHDL)等方面的教学内容,将Pspice、MAX-Plus、Protel和Protus等软件开发工具穿插于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中。
(二)竞赛活动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竞赛不仅对参赛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检验,同时也对指导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指导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才能从容面对指导任务。赛前的培训过程中,只有老师具备了很强的实践动手能力,才能够应对自如地指导学生。因此,竞赛对教师的实践能力、教学能力的促进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教师的水平提高了,教师在实践活动中有意识地去引导、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一步促进教学质量提升。
(三)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1)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高等院校不但要对学生进行知识、技能、能力的培养,还要对其进行严谨、坚韧、合作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电子设计竞赛要求3人组队参赛,集体计算成绩,这就使得3个人必须具有团结协作精神。第一天早上8点竞赛开始时,参赛队员应仔细阅读所有的竞赛题目,根据自己组3个队员的训练情况,选择相应的题目进行参赛制作。确定竞赛题目后,参赛小组的3个队员应认真的讨论设计方案,设计方案应考虑制作的可行性。这些都需要大家精诚团结,共同合作完成。在竞赛中,各队学生要进行合理的分工,按照硬件制作、软件编程、设计总结报告写作3部分分头进行,每个队员各有侧重,注重分工合作,培养协作精神。
(2)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竞赛命题范围广,涉及多门课程,并鼓励新技术的应用,竞赛题目涉及的内容涵盖了电子信息类大学本科的大部分课程,竞赛主要考察学生的创新意识。竞赛的每一道选题都经过千挑万选,题目的解决方法往往具有多样性,既能采用常规方法达到目的,又可用新方法新手段来实现,这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发挥空间。竞赛题目的这种特点,促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广开思路,促进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形成。比赛中涉及到不少新技术、新器件,促使学生不断学习新知识,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获取知识的能力。电子设计竞赛的操作性很强,促使学生不断实践、不断磨练,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电子元器件不断更新,种类层出不穷,不可能全部在书本找到,必须上网查询,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通过参加竞赛,学生的实践能力大幅度加强,综合素质有很大提高,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创新训练总结范文4
关键词:技能提升 训练方法 创新
纵观整个中职院校旅游专业的教学,西餐宴会摆台技能成为继中餐宴会摆台之后的一项重要技能。国家、省、市各级学校也开始通过举行各种技能比赛检验学生西餐宴会摆台技能训练的成果。如何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技能,提高学生西餐宴会摆台操作技能的质量,是职业院校教学中的重要课题之一。笔者反思个人实践经验,认为在传统的技能训练途径下,应加入创新性的做法,发展综合素质,以培养综合性的高素质人才。
一、西餐技能训练的传统途径
全国西餐宴会摆台的比赛标准,主要包括了技能操作、仪容仪表、英语问答、理论笔试这四个方面的内容,每一个内容都有着自己精确的要求。学生需在较短时间里面完成所有的训练内容,必须要进行艰苦地训练,可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
1.小组合作,分项学习,打破传统理论学习枯燥、抽象的局面
西餐宴会摆台比赛的理论是一本结合岗位实际的理论用书,内容多,范围广。书本中的知识学生已经在《西餐服务》这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接触过。在具体的理论训练过程中,可以将理论知识分解形成项目,进行项目式的小组研讨、总结、小组巩固等。利用第二天训练空闲时间,进行理论知识的辩解和讨论,在争辩中让学生懂得分析,发现自己的软肋,实现知识的学习、创新。同时,定期安排学生的实际操作,将理论中的抽象知识外化为实际的操作内容,对学生进行操作性的考核,巩固学生的理论学习成果。
例如:在西餐早、中、晚摆台程序的理论学习中,让学生自己观看关于理论知识的视频,然后进行重点内容的寻找,将自己不理解的地方进行着重标注;把大部分的理论知识外化成实际技能操作,用学生的表现对理论进行诠释和理解。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细节的强调,以巩固其西餐早餐、午晚餐的摆台基本程序和要求。
2.化整为零,重新起步,分项实现技能完美
西餐宴会摆台从最初的准备到一张完美台面的完成,总共经历了至少十个大小环节,而对一位一次性起托的选手来说,也至少需要十次托盘使用才能完成。那么,如何让学生更有效地掌握整个西餐宴会摆台呢?项目教学法在实际训练过程中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在训练过程中,笔者将所有的技能操作比赛要求立为一个完整的项目,并将其细分为大小不同的小项目,让学生每天进行项目探讨、熟悉、训练,而不是完整的一次性摆齐。将整个西餐宴会摆台台面的摆设过程,分成了托盘、餐巾折花、斟酒、刀叉摆放、中间装饰物、杯具摆放等大小不同的项目。要求选手在某一个特定时间之内尝试某一个项目,根据自己的尝试过程总结困难之处,并在小组讨论中总结归纳最佳的操作方法,实现技能动作完美操作。总之,让学生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进行落实巩固,步步为营,最终形成一张完整的西餐宴会台面,攻破技能操作繁、碎、难的困扰。
3.联系客观实际,抓住重点,塑造个人魅力
西餐宴会摆台比赛中,对选手仪容仪表的要求极高。西餐本身存在的文化内涵,对选手自身的修养以及气质提出一定的要求。但是,每一位选手的外在是与生俱来的,不能要求大家进行急速整形,只能在有效地训练中培养个人魅力,从而实现质的提升。因此在实际训练中,可以分层次、分重点地进行学生外在个人魅力的训练和培养。针对每一位学生,设法找寻其“闪光点”,秉承“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理念,进行个人魅力的塑造。
例如:选手并不懂得微笑及在微笑中展示个人的自信,那就专门安排 “微笑”练习。让选手对着一面镜子,进行自己的感受、练习、模仿,培养其微笑的自信和真诚。又如:选手在走姿方面存在的“八字”现象,那就专门安排学生在礼仪线上练习走姿,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相互监督,提高训练的质量。始终坚持每日15分钟的原则,让学生在日常训练中渐渐养成习惯,形成良好的个人魅力。
4.创设不同情境,突破英语大关
中职学校的学生,英语基础差,对英语的兴趣不浓。实践中笔者结合西餐技能中对英语的要求,调查了社会岗位实际,收集有关西餐岗位的各种服务性的情境,创作符合情境的英语对话。让学生在训练时可以置身于情境之中,感受语言环境,培养英语学习兴趣。同时,录制西餐服务语言,利用电脑进行不间断的播放,创设熟悉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声情环境中逐步攻破英语大关。
二、传统技能训练实践中的问题
针对传统的训练过程,笔者不断地思考和总结。针对全国西餐宴会摆台比赛而进行紧张训练,虽提高了训练质量,在全国比赛中也取得二等奖的成绩,但不管是在赛场上,还是在具体实践中也发现了一定的问题。
1.依赖考核主体,影响技能训练的准确性
整个西餐宴会摆台技能涉及的项目很多,每一个项目都有着特定的规则和细节要求。刚加入训练的学生并不了解及熟知各项细节,每一个项目的考核和验证都需要教师进行把关、考核。但是目前中职院校的教师并不仅仅专注于技能培训,还需要进行课堂教学甚至是担任班主任,教师把较多的时间花在了教学和学生管理上,对技能训练中的学生并不能真正实现及时考核。在某种程序上也增加了时效性考核的难度,影响了学生所掌握技能的准确度。
2.“一对一”评价机制,进步速度并不快
在实际西餐技能训练过程中,使用了传统的“一对一”指导模式。即:一位教师单独指导一位学生学习,并且进行个体评价。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更是权威的“法官”,说一不二。实践检验证明:这种评价方式导致学生对西餐技能各个小项目的一些评价细节了解甚少,甚至茫然不知,更不用说让学生自己去打分、评价。同时,选手之间缺乏交流和沟通,对他人的优点也没有及时吸收,技能的进步速度并不快。
3.技能训练理想化,缺乏应变能力的培养
传统西餐宴会摆台技能训练,笔者认为那是一个循规蹈矩的过程。在分项目训练过程中,没有思考突发事件的存在,更没有训练如何处理突发的事件。在2013年全国西餐宴会摆台比赛中,笔者学校一位选手将白葡萄酒倒入了红葡萄酒杯中,选手没有及时对第一杯的失误作出反应,甚至一直将错就错、一错到底。对于这样的一幕,历史的教训也说明了传统技能项目中添加“突发事件处理”这一项目迫在眉睫。
三、专业技能训练的创新做法
新课改下职业教育所提倡的项目教学法,符合中职院校学生技能训练的特殊性。若能恰到好处地灵活运用,能够极大地提升技能训练的质量。笔者针对在实践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借助科学技术,及时巩固技能
技能训练的进步是缓慢的,需要进行及时的了解和有针对性的改正。传统的训练帮助学生发现问题的都是指导教师,那么当教师奔波于其他事务的时候,学生就会不知所措。项目教学法中也强调了对成果的考核和对学生能力的提升。所以,灵活运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技能训练时,应借助科学技术,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巩固各个技能项目的细节要求,提升自身的技能。
例如:可借用摄像机进行操作实况的拍摄,当选手休息期间可以观看自身训练视频,发现问题。同时,每天让学生自己进行操作结果的测量,总结问题所在,书写训练心得,促进第二天训练的进行。学生通过类似的经验总结,也可以见证自己的进步,增强训练的自信心,促进技能训练质量的提高。
2.创新评价方式,促进共同进步
新课改下的项目教学法,提倡的就是创新教育评价机制。为了让学生对评价机制有更深刻地了解,可采用了自评、他评的方式,让选手之间进行相互评价,取长补短,促进共同进步。在训练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尝试着自己成为评委,琢磨评委的要求和心态,从而总结自身训练的努力方向和问题所在。利用小组互评的方式,体会不同性格评委的评价角度,从中找到最佳的得分点及训练突破口,最终进行针对性地训练,进一步训练符合评委口味的操作方式和技巧。
3.创设突境,培养应变能力
任何一种比赛都会存在的不可预测事件,每一个人都不能保证自己能完美地完成比赛。所以,一定要进行应变能力的训练。可以尝试利用项目式理念,在不同项目中巧设突境,激发学生思考能力,培养其应变能力。
例如:在训练中,试着故意将操作中的选手托盘中的胡椒瓶撞到了地上。然后观察学生的反应,收集学生处理突发事件的态度、方法等信息。并借此契机引发讨论,让其总结得出危机事件的最佳处理方法。此外,在实际的训练中也可让学生互相营造突发事件情境,进行小组探讨,继而掌握突发事件的处理方法,提升自身的应变能力,实现项目教学法中对学生主体能力提升的要求。
四、小结
任何一项专业技能都是一项体力和智力的双重训练,要想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必须采用合适的方法。项目教学法,为枯燥的技能训练带来了生气,各种训练措施也提升了训练质量。技能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只要灵活运用项目教学法进行训练,西餐宴会摆台技能训练质量的提升也不再是难于登天之事。
参考文献:
创新训练总结范文5
关键词:通用职业素质训练课程;能力;提高;训练
引言:面对现代社会对人才素质越来越高的要求,用人单位在重视毕业生综合素质的同时,也强调了对毕业生职业素质的要求。技工院校教育培养的是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社会劳动生产第一线需要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其培养方向的社会定位和职业教育的功能也决定了职业人才的培养应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对技工院校的学生来说,掌握好通用职业素质,可帮助学生适应就业需要,在变化了的环境中重新获得新的职业技能和知识;可帮助学生在不断变换的工作条件下调整自我、处理难题,并很好地与他人相处;同时,它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有较好的通用职业素质,能适应更高层次职业和岗位的要求。
一、通过职业素质训练课程的由来
面对就业市场上职业结构的变化、岗位的轮换,需要人们有更高的能力去适应社会的发展,这种更高的能力不是通常的生产技术或专业知识,而是一种非技术、非专业的要素,这种要素能够跨岗位、跨职业甚至跨行业,正是这种特殊要素的存在才使得劳动者的职业能力具备了一种可转移的和普遍的适应性。这种重要能力就是职业核心能力,它与职业理念一起构成了所谓的通用职业素质。
通用职业素质是每个人在职业生涯和社会适应过程中必备的最重要的能力,也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培养目标。因此,我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联合国内职业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成立了“技工院校通用职业素质训练课程”课题组,研发出了一套适合技工院校培养技能人才的通用职业素质训练课程,准备在全国技工院校进行推广,而我校有幸成为了第一批试点学校。
二、通用职业素质训练课程介绍
(一)教学内容
通用职业素质训练课程讲授的是职业核心能力和职业理念两部分内容。其中职业核心能力包括自我管理、与人交流、团队合作、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环境适应、信息处理7个要素。职业理念是人们从事职业过程中形成的职业意识,职业的指导观念,由职业价值观和职业道德观两个要素构成。
(二)教学目标
提高学生应对将来职业发展的能力,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提高学生的通用职业素质,保障就业成功性和稳定性。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通用职业素质训练课程运用体验式教学法和发现式教学法,利用理论介绍、行为训练、课堂分享和计算机训练这四种手段的有机组合进行教学。
(四)教学评价
通用职业素质训练课程的评价,采用发展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通用职业素质训练后的状况,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培养需要的通用职业素质。
三、开展通用职业素质训练课程的体会
(一)此课程教学方法新颖、实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极高
通用职业素质训练课程的教学方法不同于以往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讲台下听的填鸭式教学,它更多的是采用户外体验式教学、电脑教学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教师不再是教学的唯一主角,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扮演更多的是监督者、指导者的角色,通过启发和引导,让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学生也由被动学习变为了教学过程中的主体。这种新颖的教学方法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极高。
(二)学生通过此课程的学习,各方面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1)学生提高最明显的就是团队意识和服从意识。
此课程最大的特点就是所有训练项目都是需要学生组成团队来共同完成,一个训练项目的成功与否也是以整个团队的所有人都完成来衡量的,这就在最大程度上灌输给了学生团队的概念。学生们在活动中学会了服从,也了解到了团队的力量永远比个人的力量大,他们已经成为了一个真正的团队,一个真正的整体。
(2)学生的表达能力、自信心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由于此课程的授课方式采用学生先体验后总结,这就给了他们锻炼自己、表现自己的机会。学生先从各个活动中得到了不同的收获,然后在之后的课堂分享中再把自己的观点和感受表达出来,每个人都有参与的机会,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3)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在学生做完活动的总结阶段,老师会特别注意引导学生总结自己时要有优点、缺点以及今后要怎样改进,而总结别人时要多发现他人的优点,不要把活动中的不足都推卸给别人,要能正确的认识自我。另外,此课程中的一些活动并不只有唯一的解决办法,这就给学生提供了广泛的创新空间,充分挖掘出他们的创新能力。
(三)对今后继续开展此课程的一点儿建议
(1)行为训练中的活动项目需要进行调整和补充。
由于学生的思维活跃、思路灵活,以及技校学生自身的一些特点,某些活动项目还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修改。另外,针对技校三个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此课程最好能分别制定出适合三个年级学生分别使用的活动项目,以满足不同年级学生的需求。
(2)需要进一步对教师进行师资培训。
此课程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专业的心理学知识,才能在行为训练和课堂分享两个环节中发现学生的问题并适时进行启发和引导。因此,教师需要进一步进行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内容的师资培训。
以上就是我对学校开展通用职业素质训练课程的一些体会,我认为该课程的开展确实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与人交流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等能力,为学生的人生发展和职业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储备和指引。我相信,通用职业素质训练课程在全国技工院校系统的普遍推行,将会大大提高技校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使技校学生在瞬息万变的就业市场中站稳脚步。
参考文献
创新训练总结范文6
[关键词]创新教育 数学教学 能力培养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对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促使他们去认识数学领域的新发现、新思想、新方法等,掌握其一般规律,培养他们具有一定的数学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数学素质基础。即在全面实施数学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着重研究和解决如何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以及创新个性的问题。下面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几种做法。
第一,注重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育,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在教学数学知识时,通过有关的实际例子,谈谈数学对科学发展中的作用,使学生认识学习数学的意义,鼓励学生学习成才,并积极参加数学实践活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成就动机。提倡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了解所有的数学成就都是在旧知识基础上的创新,这一切都源于对数学浓厚的兴趣。源于强烈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有意识地主动学习更多更全面的数学知识,为将来的创新活动奠定扎实的数学功底。学生在接受教育和攻取知识的同时,形成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
第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训练创新思维。数学可以说是思维的体操,因此,若能对数学教材巧安排,对问题巧妙引导,创设一个良好的思维情境,对学生的思维训练是非常有益的。在教学中应打破“老师讲,学生听”的常规教学,变“传授”为“探究”,充分暴露知识形成的过程,促使学生以探索者身份去发现问题、总结规律。数学解题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方位观察,多角度思考,广泛联想,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活跃的灵感,解题后让学生进行反思和引申,鼓励学生积极求异和富有创造性的想象,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第三、培养数学能力,形成创新技能。数学能力表现在掌握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上的个性心理特征。其中数学技能在解题中体现为三个阶段;探索阶段----观察,试验,想象;实施阶段----推理、运算、表述;总结阶段----抽象、概括、推扩。这几个过程包括了创新技能的全部内容。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有意识的强化训练。学生在应用这些方法求知的过程中,掌握相应的数学能力,形成创新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