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职高教师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职高教师论文范文1
关键词:高职;企业顶岗实习;教师
1前言
继续教育是构建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为更新、补充、拓展和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及技能。改革开放以后,高职教师培训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以教材教法过关为主的非学历阶段、学历补偿阶段、非学历教育和学历教育结合的继续教育阶段。目前我国多数地区高职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已经进入非学历教育和学历教育相结合的阶段,并逐渐以非学历教育为重点[1,2]。针对目前高职院校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所处的阶段及侧重点,采取体验式及委托式的教学模式接触行业技术前沿及理论发展趋势,并加强国际交流,是向高职教师传递前沿知识、更新教育观念以及强化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2体验行业技术前沿
高职院校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合格的一线技术人才。然而行业技术革新的发展往往快于职教课程的设置,这就要求职教老师对行业技术热点有一定程度的包围,方可在教授课本知识之余,还能使得学生能对行业的发展有一定的适应性。而采用体验式教育模式来对高职教师进行培训,使其加强对行业前沿的体验可有效提升教师对行业前沿趋势特点的把握。体验式教育指根据高职高专院校教师的专业需求,组织联络行业内优势企业或前沿单位,为受训教师提供可有效体验行业前沿的培训环境(或是平台)。体验式培训可以生产项目为导向,甄选前沿项目,并派遣受训教师以项目参与人员的身份参与项目并适当承担一定工作,来掌握专业相关的最新技术发展及实施动态,同时了解生产项目实际运作过程中各种专业协同工作的流程。也可以技术革新点为导向,把握行业技术革新热点,将受训教师派驻到具备技术优势的具体企业,近距离接触体验技术革新的跃进。
3感知理论发展趋势
继续教育不仅关注教师在对行业前沿的把握,还需要使其在理论知识体系和业务能力上有持续的提升。因此采取委托的方式,依据培训目的,将具体培训工作委托给具备理论优势的相关中科院、本科院校或者专业培训机构,有针对性的为受训教师开展专项项目的培训,可帮助高职教师增进对行业理论发展趋势的了解。例如在理论更新方面,可由组织受训教师不定期的走进校园,走进实验室,走进科研院所,利用教学科研的单位在理论上优势,使得受训老师熟悉并掌握最前沿的专业发展动态或是接触尖端及研究成果。
4加强国际交流
德国、英国、美国等国家的职业教育事业起步较早,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国际交流是本着为受训老师提供国外先进理念为目的,与德国、英国、美国等国家的职教院校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协议,定期组织受训教师开展国际交流或以进修培训方式,了解国外先进的职教理念、职教方法、职教手段、课程设计、人才培养及学科发展等信息)。例如组织受训老师进行国外院校进行研修,深度了解国外职校在校企深度合作、跨学科学分认证体系、职业认证体系、课程开发、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的先进做法或理念。也可以国内讲座论坛方式,聘请国外合作学校选派各专业的精英教师定期到国土资源技术学院开设交流讲座,为受训老师提供交流平台。
5结语
总的来说,理论在发展,行业在进步,培养合格的毕业生需要高职院校教师能与时俱进不断的提升自己,来满足行业发展对教学要求。而是采取体验式教育方式促进教师对行业技术前沿的了解、委托理论优势单位加强教师对理论发展趋势把握,以及积极开展国际交流,是对高职院校教师进行知识更新、补充、拓展和能力提高的有效继续教育方式。
作者:杨柳 詹芳香 单位: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陈宁.21世纪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初探[J].高等理科教育,2005,3(61):123-128.
职高教师论文范文2
赏识教育是通过肯定学生的优点和潜能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一种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特别是对于普遍文化知识相对薄弱、主体意识偏差的高职学生来说,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
(一)赏识教育可以增强高职学生的自信心高职学生在初高中已被老师定性为“后进生”,缺少老师的关爱,有的只是批评和嫌弃,他们具有较强的自卑心理,自暴自弃。如果对此类学生进行赏识教育,给他们多一些鼓励和关爱,关注他们的长处优点,扬长避短或以长补短,我们有理由相信能激发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能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其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这就要求教育者在教育教学中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以点带面,鼓励、激发其它方面共同发展。
(二)赏识教育可以融洽师生关系教育者的批评指责,只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疏远老师,自暴自弃。长期的教育实践告诉我们,每一个学生,即使是老师眼中的最差的学生,也绝不是一无是处,也有他们的闪光点。赏识教育就是要尊重学生,平等的与学生交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长处,学生犯错误时,应静心与学生一起找出原因,正确引导,逐步改正不足。在赏识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不是高高在上的“师道威严”,而是一个信任、赏识学生的引导者、朋友和家人,这样学生愿意给老师敞开心扉,形成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
(三)赏识教育可以培养集体主义精神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以赏识的理念对待学生,积极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因材施教,这有助于形成良好的集体氛围。和谐的集体氛围使每个学生对班集体都有归属感、责任感和荣誉感,每位同学都愿意为班级荣誉而战、为维护良好集体形象而努力,为进一步形成良好的人格,更好地适应社会打下基础。
(四)赏识教育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赏识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最大限度的感受自我价值的存在,最大限度地开创自己幸福人生。赏识教育,就是要尊敬学生,从心底欣赏他们,如果把他们看作是后进生,问题生,就不可能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只有尊敬他们、观察他们、赏识他们,才能培养他们会做人、会求知、会做事、会合作,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赏识教育的实施与运用
(一)正确的学生观在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面对一群有朝气活力但综合素质相对较低的学生,作为教育者,必须树立人人能成才,人人有潜力的理念,以爱心营造一种平等、友爱、积极向上的氛围。这些学生,由于成绩差,长期得不到关注,他们犹如受过伤的小鸟,需要教育者高看一眼、厚爱一层,付出加倍的努力;需要教育者用爱心启发爱心、用爱心启发潜能,帮助学变得自尊、自信、自强。
(二)了解与研究学生是进行赏识教育的关键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成绩不好,但不能因此而否定、甚至放弃他们。学生真正进入社会后,学习成绩仅仅是竞争的一个方面,一个人的品德、学习能力以及面对挫折的能力等也起非常重要作用。所以,教育者要真正做到赏识教育,需要了解和研究每个学生的特质,了解每个学生的潜力和不足,因材施教的帮助学生发扬优势,克服不足,提升他们未来进入社会的竞争力和综合能力。
(三)日常教学活动是赏识教育最主要的途径日常的教学活动是实施赏识教育的主要阵地,学生知识积累和素质培养主要源于日常教学活动。做为任课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活动,抓好主阵地,使学生学有所得。1.培养学习兴趣。高职院校的学生出勤率不太高,究其原因,他们学习动力不足,加上之前受的打击,学习兴趣慢慢丧失,培养学生对学习的热情是高职教师的第一要务。我们知道就算最差的学生,他们内心深处都有一团火苗,他们内心都渴望学到知识、渴望优秀。做为教师,第一要务是要帮助学生恢复对学习的热情,让他们内心对成功渴望的火苗燃烧。2.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认知风格和群体特征调整相应的教学方法。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学生一节课很难始终专注于学习,因此任课教师安排的教学内容不宜过多和理论化,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持续保持注意力,做到少而精,注重知识和能力相结合的培养,让学生内化成自己的知识、学会运用是关键。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赏识的眼光看待学生,多用赞许的方式来表达情感,多予以肯定和表扬,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尝到成功的喜悦,这会强化他们往优秀的方向发展。总之,为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应在“赏”字上下工夫,通过“赏学生”,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信、激发潜能、传递希望、成就学生。
(四)赏识教育应具有科学性1.赏识教育要求教师具有高度责任感,能持之以恒。我们不少教师对困难生的教育刚开始积极性很高,又是表扬又是鼓励,但当付出一定劳动而得不到期望效果时,就开始失望,怀疑学生的能力,甚至全盘否定学生,从而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高职学院的学生基础差,意志薄弱,行为容易反复,这就要求老师对学生的教育要持之以恒,有耐心、信心,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任何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运用都不可能立竿见影,教育者要在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后,不断地引导学生确立新的切合实际的目标,激发学生追求新目标的动力和信心,从而引导学生由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2.赏识要与批评相结合。赏识教育不仅仅是表扬,也有批评,只有赏识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负责任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赏识教育要求我们积极发现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以此帮助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激发他们勇往直前。合理、适当的批评教育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明辨是非,有助于学生形成坚强的性格,锻炼学生的意志和人格,能增强学生抗挫折的能力。3.赏识要恰到好处,不能过度,更不能滥用。赏识要实事求是的分析之后,了解学生的身心需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赏识、鼓励。并且,赏识不能过度,需要因人的性格不同而适当操作。
职高教师论文范文3
新形势新下,虽然我国的经济社会获得蓬勃的发展,教育事业也取得了不断的进步,但是在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过程中,依旧存在经费投入不足,院校发展缺乏财物的问题,导致这一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就是国家的支持力度不强,缺乏强有力的政策支持,这使得人们对高职教育不够重视,产生偏见[2]。由于缺乏经费投入,导致院校的发展和建设缺少财物支持,从而给高职院校的发展带来瓶颈,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高职教育的发展和进步,如果这一问题得不到妥善的解决,那么实现积极发展高职教育这一目标将会遥遥无期。
二、新形势下高职教育发展的对策
(一)不断的完善高职教育社会环境
高职院校要想有效的创新并完善高职教育,就必须确立正确的办学态度,消除那些不重视高职教育的思想和偏见,努力构建平等、公正的教育环境,鼓励教师树立平等的职业观和教育观,让全社会都意识到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性,重视高职教育,同时还要大力的宣传高职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明确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对技术过硬的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度,调查并了解其他国家高职教育发展的状况和未来发展的方向,在结合本国高职教育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来建立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方式,让人们可以真正的接受高职教育,消除社会对高职教育的偏见,从而来不断的完善高职教育的社会环境。
(二)创新高职教育管理体制
新形势下,虽然我国的高职教育在经济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的环境下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但是其在教育管理体制的建设上依旧存在不足之处。现阶段,虽然我国高职院校已经完善了过去高校由中央集中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并将管理体制改革为由中央和省的二级管理,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这种管理体制已经不能适应时展的需求[3]。高职教育不仅具有很强的行业性,同时也具有不同学历教育的特殊性,所以我们应该采取自由放任的措施,给高职院校较大的自主办学权利,让高职院校在省级和当地政府共同管理和控制下,来发挥服务社会和经济的作用。此外在我国高等教育日益大众化的背景下,高职教育还要不断的转变教育观念,确立正确的人才培养目标,积极的打破各院校之间的界限,加强联系和交流,对高职教育界限统一领导,并且还要建立高效的协调机制进行高职教育管理,强化对高职教育的引导,与此同时,高职教育要遵循现阶段我国的考证标准和专业技术资格标准,实施持证上岗,持证就业的制度,从而来推动高职教育的协调发展。
(三)建立科学的高职教育体系
职高教师论文范文4
更新教育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也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关键。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我们认识到:观念陈旧、理论匮乏,以及教育方式、方法落后等问题,是制约素质教育的主要原因。因为教育观念落后,不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教学模式单一,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教学方法过死,使学生变成了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容器;考试方法僵死,考试内容死板,使得学生死读书本;对学生以分定优劣的评价严重束缚了学生创造意识的形成和创造力的发展。这些问题的解决,有赖于教育观念的改变。
现代教育观念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与参与意识。素质教育的学生观要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发和调动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采取相应的措施,引导、推动学生不断地发展。教师应树立符合时展步伐的教育价值观、学生观、质量观,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逐步提高认识和完善自身素质,实现教育观念的创新。
二、树立终身教育观念
随着知识的剧增,科技的飞速发展,教师所学的知识和传授知识的办法对他们的职业岗位赋予的要求将越来越不适应,必须在整个生存期间更新和改进自己的知识结构,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必须掌握相关学科的新知识、新观念和新技能,形成不断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因为这样不仅对教师自身的发展有利,还对成长中的学生基本能力发展指导有利。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每个人都面临着“学习的革命”的严峻挑战,文盲将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不懂电脑、不会外语、不会捕捉和使用信息的人。称职的教师应该是学科知识、人文知识、教育理论、现代教育技术等多元化集一身的综合型教师。
三、科学研究能力
教育科研具有现实性和应用性。培养一支既会教学又懂教育,既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又有教育科研能力和创造力的教师队伍,其结果可直接指导教育教学实践,是推动教育发展的真正动力,实现由“经验型”向“科研型”的转变,也是新世纪教育发展的需要。以教育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促进教育教学,应该成为每位教师的行动准则。教师队伍是一支教育科研的强大生力军,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起着教育理论工作者难以替代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增强科研意识,学习教育理论,掌握科研方法,参与科研实践,逐步提高科研能力。
四、开拓创新能力
新的世纪惟有创新才有希望。教师的创新能力表现在能以创新精神对待教学和科研工作,勇于改革,敢于创造。在教育教学中,要敢于有所突破,在理论上要敢于在前人基础上求新求异,向前发展;在教学的组织、教学方法的运用上要探索规律,大胆创新实践。
五、高尚的职业道德
新型的教师职业道德,应当是具有高尚的社会道德规范、良好的师生关系,丰富的学识和科学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在向学生渗透着自己的思想、立场和观点。因此,教师本身应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教师所具有的坚定的正确的政治方向、敬业乐教、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道德行为,其本身就是一种强有力的教育因素。
六、健康的身体素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体魄健康是指人在运动、劳动与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及灵敏性等方面的能力。教师特定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特点,要求教师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因为教师的劳动是一项既包含脑力劳动又包含体力消耗的艰苦工作,身体健康是承担繁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的前提。其次,教师的工作是通过听、看、写、讲来完成的,所以教师必须有良好的听力、视力和声音,耳聪目明以及声音洪亮是教师必备的身体素质。
教师还应具有较高的心理素质,心理承受力强。精神乐观向上能造成一种和谐以及生机勃勃的氛围,给学生情绪上的感染。教师需具备较强的情绪控制能力,以积极的情绪对待生活、工作和学生,要经常表现出风趣幽默的健康情绪。宽阔的胸怀和愉快的心境,对教师的工作和生活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要坚持不懈地了解学生及探索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这种持之以恒的意志和毅力,是每个教师都应具备的心理素质,也是教师为人师表以及教书育人所必需的。
总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一代高素质的跨世纪人才,是时代赋予广大教师的神圣职责。每一位教师都应站在时代的高度,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以保证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程景民现代素质教育概论[M]汕头大学出版社1999年.
[2]周宏教育新概念[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年.
[3]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
职高教师论文范文5
1.1高职院校师德建设的突出矛盾
(1)关注教师专业化技能和教学效率的提高,淡化教师专业化本身就包含着对教师的德行要求。(2)校园育人功能更多地被社会、家庭和学校认同,即学校教育的功能从过去以传递知识为主转向了为学生的人生奠定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的基础,学校教育的育人功能得到前所未有的彰显和认同。由此,教师在影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方面承担的责任和应发挥的作用变得更加重要。师德要求的弱化和环境对师德要求的增强已然成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和要求的一个重要冲突和矛盾。
基于以上的两个矛盾,高职院校在教师育人的职业标准和要求上也有了新的要求和变化,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1)教师要体现对受教育者平等、尊重、公正的关怀。即要求教师要平等地关爱每个求学者,关心其身心全面发展,关怀者应当让对方感受到自己的关怀。对于教师来说,教师的关怀要建立在尊重的基础上,是双向的而不是单向的。对学生的关怀不能出自自己的一厢情愿,不能是强制性的。否则,学生不仅感受不到教师的关怀,而且会体验到教师的压迫,教育的效果也就适得其反。教师要通过平等的、双向的交流对话和沟通,使自己的关怀能够抵达学生,使学生体验并接受自己的关怀。(2)教师要具备多元化的激励方式和教育手段。现代教师的职业角色已经大大扩展,他们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提问者、辅导者,同时也是聆听者、欣赏者、关怀者,是学生的伙伴、照顾者、引导者和榜样。同时,个体存在唯一和独特性的生命本质。(3)高校教师要始终坚持理想、价值和信念的教育。在终身学习时代,支持个体可持续发展的不仅是扎实的知识基础和技能,更为重要的是积极的生活态度、热爱学习的情感、成长动机和健康的价值观。(4)高校教师要学会本身的反思、分享和成长。教育工作具有实践性品格。教师要改善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需要不断地、经常地、自觉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
2教师职业动机的含义
动机是行为的驱动力量,不同的动机会带来行为态度和行为效果的差异。教师职业动机是推动教师以其独特的职业角色从事教师职业所规定的行为和活动的内在根本力量。该文即从动机视角关注高职高专教师师德理解和实践,了解教师的类型、职业形象和教学水平和教师职业水准。
2.1从教师职业情感和动机透视师德水平
该文设计了《高校教师工作动机调查问卷表》,随机发放教师问卷150份,通过调研,发现就教师的职业情感和职业动机水平分为两类:完成型教师、成就型教师。其中“完成型教师”是指将教师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以满足个体生存和集体认同为需求,并获得为他人工作的报酬。“成就型教师”是指通过努力获得自己的梦想,追求教师职业带给自己的满足和成就感。通过问卷,我们发现“完成型”老师具有以下几个特征:工作认知是教师工作是为了获得报酬、工作态度和情感是机械无动力完成、工作效能是满足工作现状,工作行为是付出别人要求的努力程度和靠激励来工作。成就型老师具有以下几个特征:工作认知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工作态度和情感是充满热情,追求卓越,工作效能是追求教育活动的卓越,工作行为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同时对工作要求永不满足。
2.2从职业道德行为或者职业道德操作透视师德水平
高校把教师按照学科进行分类,有利于教师知识的储备和学科发展与建设,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具体体现在:(1)教学部门会偏重于从知识、教学角度来管理老师,使得老师打上学科标签,弱化教师“育人”的服务本质。(2)学科知识学习只是手段,通过传授学科知识,目的是使得学生了解学科的意义及学科对于科学发展、认识世界和改变生活的意义。从调查中,我们发现,教师对学科教育关注的最核心的是知识的牢固程度和数量,对个体发展的意义关注度不高。另外,对于学科教育的认识,仅关注于对知识的传授,对学科教育本质认同度不高。对我们师德建设有以下启发:(1)目前高校关于教师学科划分的方式,即教师“教什么”和教师职业性质和本质即“我从事什么教育”是两种不同的职业价值认识、思想和行为方式。(2)学校要将对于教师所教科目的学科教学优质化的关注更多地向学生学习学科对自身发展、人生意义和社会进步上转移,关注教育对象获益上转移?
3关于加强高职院校教师师德建设的途径
3.1教师要回归到“教书育人”的本真
当前社会价值的多元、利益格局的调整,使得教育与市场之间、主导价值观与多元价值观之间存在着某种紧张状态,教师道德的建设也面临一定的困难。为此,教师的道德建设需要调整思路、转换视角:教师道德建设需要回归到人,回归到教师培养的规律,即:使教师在职场中、在追求专业成长的过程中成为师德建设的积极主体,实现师德提升。
3.2通过职场磨练强化教师师德培养
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伦理道德的形成最根本的在于职场的锤炼,教师的每一种职业道德品质生长的土壤都在教育教学的生动、丰富而复杂的情境中。教师是通过每日每时的教学,通过每日每时与学生的交往来成就自己的师德的。因此,教师道德的建设不能脱离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不能脱离教师工作职场。教师要在工作中、在教育活动的职场中有意识地加深对教育专业伦理性的认识、反思自己的道德实践,特别是要有意识地培养道德敏感性,并在道德实践中不断思考教育伦理问题,掌握处理教育伦理问题的策略。在教师专业化的过程中,要重视开发教师的职业认知、情感和态度,重视教师创造热情的激发、审美意识体验、审美能力的生成以及教师自身生命成长的价值追求与生活体验的过程,要“把教师放在道德驾驶员的座位上,以便我们在当前迷恋于专业化的时候不至于迷失方向”。
3.3教师要自觉提升自我修养,坚定育人信念
加强师德建设要教师加强自我修养。教师是师德建设的主体,师德建设要充分尊重并发挥教师的自主性,使提高师德真正成为教师的一种自我成长需要。教师要通过长期的、尽可能丰富的阅读、反思、与学生的交往、参与公益活动以及服务性学习等来增进自己对教育、对孩子的认识,学会和学生打交道。
3.4学校组织文化和政策赋权,形成健康的文化氛围
加强教师道德建设还要求学校赋权。一般而言,促进教师成长的要素有三个:一定的专业化标准;教师的成就动机及对职业的信心;健康的、能保障教师奋发向上、同侪相互激励与欣赏的组织文化。国内外一些教师发展较好的学校也有一条基本的经验,即建立师生之间、教师同侪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积极的相互学习关系,使学校成为有良好精神氛围的学习共同体。为此,学校管理者要充分信任每一位教师,给教师一定的自,发挥教师教育创造的能力,使教师在自主、自觉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成就自己的师德。
3.5构建和谐的教育环境,营造健康的社会氛围
加强师德建设还需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教师是生活在社会现实中的,师德建设需要良好的社会条件和环境。首先,要有切实的政策措施保障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特别要对坚守教育精神的教师给予热情的鼓励和真心诚意的支持。要进一步改革人事制度,健全和落实相关法律法规。其次,要以恰当的尺度评价教师。现在,社会上有一些人对教育活动、对教师要求和期待过高,对教育的认识和理解存在偏差,对教师的创造性劳动、教育的职业特性尊重不够,对教师的评价也不够合理,这一状况亟待改变。任何一个教师都处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教师的专业成长贯穿于教师整个职业生涯中,社会和教育管理者要从发展的角度给予教师适度宽容。
4结语
职高教师论文范文6
(一)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供求矛盾及本质
经济的发展,必然产生人才的需求。第三产业的发展,使得服务、管理、销售方面的人才需要不断增长。市场营销专业在全国人才市场需求排行榜上历来高居前列,便是明证。但是,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企业对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培养的人才是不满意的。泉州25家企业关于“大专院校培养的市场营销专业人才毕业后能否直接为企业所用”项目调查显示:只有16%的企业选择“可以”,32%的企业选择“基本可以”,52%的企业选择“不可以”。关于“您是否希望所招聘的市场营销人才不需要再教育和专业培训便可直接上岗(只需简单的产品和企业知识培训)”项目调查显示:91%的访问者选择“是”。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出现了学校的“供”与企业的“求”之间的矛盾。出现这一矛盾的本质原因是学校培养的市场营销人才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市场营销人才的实践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学校培养模式还存在一定问题。
(二)目前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对实践教学环节认识和重视不够一方面,不少高校认为实践教学环节是服务于理论教学的,所以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还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在较少的实践环节中,很多高校的实践形式又非常单一,往往以案例分析和讨论、模拟撰写市场调研报告等简单的方式实践。另一方面,由于实践教学特别是校外实习环节组织和实施的难度大、周期长、学生安全难以保障等客观因素存在,高校对实践教学环节更是不加重视。这样培养出的学生必然不会实务操作。
2.理论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相脱节学校制订的人才培养方案,往往是前几个学期进行理论教学,最后一个学期全部安排实践教学。学生学习过程中,有理论没有实践,有实践却又忘记了理论。无形当中,理论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相脱节,不能实现二者的无缝对接。
3.教师实践能力不足和教师结构不合理实践教学环节,要求教师具有理论知识的储备和相当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与能力,既能够用理论知识解决学生面对的实践困惑,又能够用丰富的实践经验指导学生的实践工作。但是,这种“双师型”的教师少之又少。很多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师都是从大学毕业后直接从事教育工作的,从学校毕业到学校工作,理论知识相当丰富,但由于没有在一线企业工作过,实践经验与能力严重不足。
4.实践教学体系考核评价不规范不少教师对实践学习的考核最终以理论、卷面成绩的形式进行,这种缺乏对实践过程和实践能力考核的方式是单一和片面的。有些教师虽增加了对平时工作表现的考核,但却缺少关于学习能力、技能提升等方面的考核。在校外实习环节上,由于企业的因素不可能同时容纳一个班级甚至多个班级的实习学生,所以往往采用分散实习的方式。分散实习更增加了考核的难度,因为不同实习企业的评价标准不一致,考核严格程度不同,这使得对学生的实践考核评价无法横向对比。
5.校内实训投入不足,校外实习内容表面单一由于校内实训投入资金较多,效益短期内难以体现,市场营销专业的校内实训基地在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上大多捉襟见肘。在校外实习环节,由于涉及到企业的商业秘密和其它敏感数据,一般合作的企业不会让学生接触实质的岗位工作,如接触客户、营销策划、开拓市场等,学生只能从事一些基础性的简单工作,比如收银、理货、导购等。这种实习内容表面单一,不能综合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构建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育教学体系的创新模式
(一)更新思维,深化课程改革
高职院校应该更新思维,打破学科教育体系,减少理论教育学时,增加实践教育学时。理论教学坚持“适度够用”原则,减少不必要的理论教学并增加实践环节,深化课程改革,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达到1∶1。
(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体系融合,实现无缝对接
第一,要构建岗位需求为导向的教学体系,使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有机融合。要根据市场营销专业特色和企业岗位需求要素来确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在这个基础上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改革目标。要注重教学的模块化设计,根据“基本素质模块、专业素质模块、岗位所需技能模块”标准来确定总的教学比例,也可用这一标准来确定具体课程中的理论实践比例。第二,总的教学比例和具体课程中的理论实践比例确定后,要设置循序渐进的实践教学体系,并细化每学期应完成的能力培养和目标以及对应的具体实践项目和内容。
(三)深化校企合作
可以考虑把企业引进校园,共同开展校内销售、实习操作,甚至可以共同开发教材、设置课程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出资创建超市、营业厅等实体店,进一步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体系融合,实现无缝对接。
三、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有效实施的保障条件
(一)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是创新实践教学体系的战略基础。学校要充分认识该专业岗位所需的实践技能,要主动与合作企业共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二)组建实践教学能力强的师资队伍学校要培养更多的“双师型”教师,并且聘请企业资深人员授课,做到“专兼结合”,不断优化结构,组建实践教学能力强的师资队伍。
(三)规范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校企要共同建立和规范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对每项指标予以量化,做到有章可循。在对学生客观公平评价基础上,不断调动学生实践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