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生物概念教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生物概念教学范文1
一、生物学前概念的迁移与矫正
学生在学习任何概念性知识之前,实际上都已经有了前概念。前概念是存在于人们头脑中相对于新知识的已有的认知,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片面的或错误的。前概念的成因,主要是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及正确或错误认识的积累。我们认识事物的过程,就是这样一个从前概念逐步发展到新概念的过程。无论对哪一门学科知识的学习,也无论是哪一个年龄段的认知,都有这样的特点,尤其生物学科与人类生活实际联系非常紧密,所以前概念非常丰富。奥苏贝尔(D.P.Ausubel)的同化论观点对概念的习得作了精辟论述,认为学习者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结构在新概念的习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新概念与头脑中前概念间存在某种类属关系时,若指导者能给予有效引导,使学习者能将新概念与头脑中已有概念间的这种类属关系进行正确链接,将有利于学习者将新概念同化到自己头脑的已有概念体系中,从而习得概念。因此,如何利用前概念进行有效的生物学概念教学,值得探讨研究。
正确的前概念是学习生物学科学概念的良好基础和铺垫,它的正迁移作用可成为生物学概念学习的资源和概念学习的新的增长点,可使学生尽快地掌握新知识和知识结构。如学生在学习生物学概念前自己对生活中的一些生命现象和规律已有所了解,如:“向日葵随太阳转”“根的向地性与茎的背地性”,能促进对“生长素”概念的理解;“人感到寒冷时会打哆嗦”“一个球向你飞来时,你会接住或躲开它”,这些都能促进对“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概念的理解;“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猫生九崽,连母十个样”,可促进对“遗传与变异”概念的理解。这些已知正确的前概念,一方面有助于迁移到新概念的习得和有意义的建构,另一方面,有助于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生物科学的兴趣和动机。
片面或错误的前概念会成为生物学概念学习的障碍,这些错误的前概念如果得不到及时矫正,将影响对生物学概念的同化和顺应,使学生形成错误的思维,阻碍生物学科学概念的建构。如学习“植物个体发育”概念前,学生头脑中就有农作物的“春天播种,秋天丰收”的前概念,片面地认为植物的个体发育从种子开始,这就阻碍了学生建构“植物个体发育从受精卵开始”的科学概念;由于绿色植物能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气,学生自然形成植物呼吸作用吸入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的前概念,这个错误的前概念阻碍了“呼吸作用”概念的建构。又如,前些时间媒体上猛然间刮起了“吃基因补基因”的风潮,在社会上形成“吃核酸长核酸”的错误前概念。对于这些片面、错误的前概念,必须给予矫正,否则不能建构科学的概念。例如,针对“吃基因补基因”的前概念,可以通过对核酸的消化、代谢、合成的分析,使新知识与学生的前概念产生冲突,让学生暴露出错误观念,正确看待自己原有的生活经验,把对事物表面现象观察所得到的经验与生物学知识不一致的地方提出来进行反思,找出矛盾所在,经历思想上的冲突和震撼,造成认知结构的不平衡,促成原有知识结构的顺应,用科学的概念代替原有的错误观念,实现错误前概念向科学概念的转变。
二、生物学概念的有效建构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在其《发生认识论原理》中指出:“认知的结构既不是在客体中预先形成了的,因为这些客体总是被同化到那些超越于客体之上的逻辑框架中去,也不是在必须不断地进行重新组织的主体中预先形成了的。因此,认识的获得必须用一个将结构主义和建构主义紧密地连接起来的理论来说明,也就是说,每一个心理结构都是心理发生的结果,而心理发生就是从一个较初级的结构过渡到一个不那么初级的(或较复杂的)结构。”[1]概念图的运用能较好地促进生物学概念的有意义的建构,如学习“光合作用”的概念时,指导学生利用概念图(如下图)建构光合作用的概念,不仅能拓展科学概念,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它为学习者提供了一种学习科学语言的形式和建构科学知识的有效手段,有利于对概念知识的整合,有利于把握生物学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能较好地提高学生生物学概念的结构化程度,有助于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大量的研究表明:概念图可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率,概念图策略更适合于科学课程,且生物学上的显著性要大于化学和物理;它可以促进学习者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可以改变学习者的认知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三、生物学概念发展过程的展示
学习生物学的概念,不仅要学习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等理论知识,也要学习概念的产生、发展的演变过程。科学是一个发展的过程,任何生物学概念都要经历产生、发展的过程。其实学习生物学概念的产生发展的过程,就是学习概念的发展史。
(一)学习概念的发展过程是生物学科教学的需求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中建议安排的学习概念发展史有两类。一类是必修或选修课本中以课文形式呈现的史料,如学习“细胞”概念时,要求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学习“光合作用”概念时,要求说明光合作用及其对它的认识过程;学习“遗传物质”概念时,要求总结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学习“生长素”概念时,要求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学习“基因工程”概念时,要求简述基因工程的诞生过程;等等。另一类是建议学生自行搜集的相关资料,如学习“DNA”概念时,建议学生搜集DNA分子结构模型建立过程的资料;学习“进化”概念时,要求学生搜集生物进化理论发展的资料;学习“免疫”概念时,要求学生搜集有关干细胞研究进展的资料。除此之外,教材有些专题内容还涉及科学家进行探索的经典实验及资料,如孟德尔定律的发现、核酸是遗传物质的实验分析等。
(二)学习生物学概念发展过程有助于理解概念的科学知识
科学是一个发展的过程,任何生物学概念都要经历产生、发展的过程。学习概念发展过程不仅有助于了解概念的演变过程,而且有助于学生深刻地理解和牢固地掌握生物学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从而理解生物学概念的科学本质。如在学习“光合作用”的概念时,让学生学习“光合作用”的发展史: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提出,土壤是构成植物体的原料;1642年赫尔蒙特(J.vanHelmont)栽培的柳苗试验,证明柳树营养生长物质不是来源于土壤,而与空气和雨水相关;1771年普利斯特利“绿色植物—烛—小鼠”实验,证明植物光合作用可以更新空气;1864年萨克斯“叶片半遮光—碘蒸气”实验,证明光合作用可能产生淀粉,并需要光;1880年恩吉尔曼“水绵—好氧性细菌”实验,证明光合作用产生O[,2],叶绿体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场所;上世纪30年代鲁宾和卡门同位素标记实验,证明光合作用产生的O[,2]全部来自H[,2]O。通过概念发展史的学习,学生自然得出光合作用概念的实质,把无机物(O[,2]和H[,2]O)转变成有机物,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同时也清晰地掌握光合作用的物质变换的过程及场所。
(三)学习生物学概念发展过程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观念
英国的“国家科学课程”中对于引入科学概念的解释为:学生应该理解科学概念随着时间而改变、发展的方式,理解这些概念及其应用是如何受社会、精神和文化背景影响的。由此不难看出,生物学概念的发展史中,不仅记载着生命科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且蕴涵着科学家的创造思维方式和灵活多样的科学方法,体现科学家尊重事实、服从真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勇于创新、善于合作和无私奉献的科学精神。所以学习生物学概念的发展史,不仅有利于更好地理解、掌握生物学概念,而且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观念,提高生物学科学素养。
四、生物学概念负载研究方法的渗透
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也是一门实验科学。在生物学的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实验生物学出现以后,研究手段和方法一直起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有些研究技术和方法的出现,甚至使生物学产生了飞跃性的发展,如显微镜技术和基因工程技术等分别导致了近代和现代生物学的产生。没有研究技术和方法的不断进步,也就没有生物学今天的巨大发展。所以学习生物科学,不仅要学习生物学的概念,还要了解生物学概念所蕴涵的科学技术和研究方法。
(一)渗透传统的生物学研究方法
生物学传统的方法较多,如观察法、调查法、显微镜法、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解剖法、实验法等,它们不仅是生物学积累事实材料的基本手段,而且是检验假说和理论的重要途径。如学习“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概念时,渗透“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学习“矿质元素”概念时,渗透“土培法”“沙培法”“水培法”;学习“叶绿素”概念时,渗透“层析法”和“光谱法”;学习“动物激素调节”的概念时,渗透临床观察法和动物实验法(如腺体摘除法、腺体移植法、结扎法、注射法、口服法等);学习“种群”概念时,渗透“标志重捕法”。
(二)渗透模型方法
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把模型和科学事实、概念、原理、理论并列为科学主题的重点,并将构建、修改、分析、评价模型作为高中学生的基本科学探究能力。《标准》依据国际科学教育的发展,将模型和模型方法列入了课程目标。所谓“模型”,是指模拟原型(所要研究的系统的结构形态或运动形态)的形式。它不再包括原型的全部特征,但能描述原型的本质特征。模型方法是以研究模型来揭示原型的形态、特征和本质的方法,是逻辑方法的一种特有形式。如在高中生物课程中经常使用的物质模型有实物模型如生物体结构的模式标本,模拟模型如细胞结构模型、各种组织器官的立体结构模型等;思想模型是物质模型在思维中的引申,根据构建模型的思想方法的不同,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形象化方法(或称为意象思维方法)构建的具象模型,它是人们在思维中通过对生物原型的简化和纯化而构思出来的。具象模型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特征,如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生物膜液态镶嵌模型等。它能使研究对象直观化,既可以促进研究,又可以简略描述研究成果,使之便于理解和传播。另一类是以理想化方法(或称抽象思维方法)构建的模型,是人们抽象出生物原型某方面的本质属性而构思出来的,例如,呼吸作用过程图解、光合作用过程图解等过程理想模型,食物链和食物网等系统理想模型。[2]《标准》很重视模型和模型方法。例如,“稳态与环境”模块中有两个活动建议:“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和“设计并制作生态瓶”,都是运用模型的探究。所以,生物学教学中,要结合生物学概念的教学,不断地渗透模型的方法,这不仅能完善学生对生物学概念的认知结构,而且能提升思维能力。
(三)渗透数学方法
数学方法指运用数学语言表述事物的状态、关系和过程,并加以推导、演算和分析,以形成对问题的解释、判断和预测的方法。目前,数学在生物学、医学等领域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数学方法在科学教育中的价值更是不言而喻。高中生物课程对数学方法的使用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用数学式来定义抽象的生物学概念。《标准》没有明确要求用数学式定义概念,但“稳态与环境”模块中,列举“种群的特征”这个知识点,如果涉及种群密度,年龄结构和性别结构,出生率和死亡率等,就是用数学式定义的概念。这类定量的概念以数学方法揭示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变化规律,为研究工作提供一种简明精确的形式语言,具有重要的科学认识论价值和方法论价值。第二,用数学方法对生命现象的空间关系和数量关系进行描述、分析和计算。如以条形图、曲线图、统计图等来表现某一生命现象的统计数字大小及其变化。第三,用统计方法来研究随机现象的规律性变化。统计方法在生物界广泛存在,学习“遗传定律”时,渗透孟德尔是如何使用描述统计方法对豌豆杂交实验结果进行定量观察和数据分析,依据统计方法从样本到总体的推理,才发现了遗传性状的分离现象和自由组合现象。
(四)渗透系统分析方法
现代生物学的分析性研究已深入到分子、量子水平,但为了揭示生命运动的奥秘,还必须从生命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的联系和相互作用中,从它们和外界环境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中了解整体。这就需要进行系统分析。现代系统分析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高中生物学教育一般只能做定性分析,如同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所要求的“学会从系统的角度思考和分析问题”。例如,学习“细胞器”的概念时,要让学生明白每个细胞器都具有一定功能,而且它们的结构与功能一般相互联系,但要完成某个具体功能时,细胞必须是一个完整的结构,否则就不行。又如,生物膜也是一个系统,它包括细胞膜、核膜、液泡膜、线粒体模、叶绿体膜、内质网膜、高尔基膜等,它们的组成成分是一样的,但具体的功能不同,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不可分割的统一的整体。又如“生态系统”的概念,是一个宏观的系统,它们的组成及营养结构组成一个典型的系统。
五、生物学概念蕴涵价值的体现
生物课程中的价值观具有丰富的内涵,价值观不仅强调对个人价值的判断,更强调对社会价值、科学价值、人文价值的判断。在生物学概念的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概念所蕴涵的价值因素,并有意识地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这样才能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地渗透到课程教学内容中去。
(一)实用价值
生物学与人们的衣食住行、卫生保健以及环保密切相关。生物学对人类生活的实用价值是人类发展史上一个古老的话题,但在今天却被赋予新的意义。例如,在学习“细胞的分裂、分化、癌变、衰老”“生殖、发育”等概念时,可以让学生了解目前生物学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克隆技术、生殖技术、器官移植、恶性肿瘤治疗等方面的应用价值;在学习“植物新陈代谢”概念时,可以让学生了解生物学在解决我国目前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大热点——“三农”问题中的重大作用;学习“发酵”概念时,让学生了解利用酵母菌发酵制造啤酒、果酒、工业酒精,利用乳酸菌发酵制造奶酪和酸牛奶,利用真菌大规模生产青霉素,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药品,如人的干扰素、胰岛素和生长激素等方面的应用价值。
(二)科学人文价值
人们常说,21世纪生命科学将成为带头科学,这一方面指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正在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经济、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指生物科学的发展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思想和思维方式。生物学不仅具有科学价值,还具有巨大的人文价值。在生物学概念教学中,渗透人文性和科学性的统一,能拓宽学生的学科视野,使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协调发展,既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的思维品质。例如,在学习“酶”的概念时,让学生了解有关酶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及成就,同时,还可以讲解其中一些科学家不畏艰难、不畏权威,勇于攀登的科学精神。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以后从事科学研究的动机,而且能激发学生形成勇往直前的精神。
(三)美育价值
高中生物概念教学范文2
生物 概念 教学
高中生物的概念是生物学科知识结构的基础,是学习生物知识的基石。概念也是思维形式之一,也是判断和推理的起点,所以概念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对此浅谈如下自己的做法:
一、高中生物概念教学的重要性
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它反映客观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概念不只是基本知识点,更是前人对概念的理解、原理和获得方法的高度总结;生物学的概念就是从生物学事实中提取出来的定义、原理和方法。
概念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学习,学生掌握了正确、清晰的概念,并将概念有逻辑性的联系在一起,构建知识网络,有助于对生物学问题进行判断和推理,提高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这也是高考说明中明确考查的基本能力。因此加强概念教学是提高生物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重要内容。
概念教学的主战场在课堂,提高概念教学有效性,关键是将概念如何有机地呈现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明白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并最终建立起自己的概念体系。
二、高中生物概念教学的原则
教学原则是客观教学规律的反映,是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我国的教学原则主要有: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相统一的原则;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性相结合的原则;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结合的原则;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巩固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等。这些原则对于高中生物教学,都是适用的。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依据高中生物学科自身的特点,在进行高中生物概念教学时,还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突出直观教学的原则在高中生物概念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己有的经验,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使学生充分感知。可以通过实验、实物、标本、模型、挂图、投影、录相、多媒体等各种形式的直观材料让学生充分感知所学的概念,也可以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学生原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等)方式,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概念。
三、高中生物的概念教学策略
1、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生物概念教学中引入概念后,教师必须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总结概念;利用原有概念,诱导新概念;校正日常概念,形成科学概念;设问释疑,明确概念;巧用比喻,领会概念;对比概念,区别相似概念;剖析内涵与外延,理解概念;例举实例,深化概念,充分发挥教师在学生学习和探究活动中的“引导、启发、参与、倡导、诊断”的作用。
2、适当提问
1)、以提问的方式导入新课讲解
高中生物教学以理论讲解为主,课程枯燥,学生会产生厌学心理。在教学过程中,好的课程导入有利于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助于教师讲解课本知识。在正式讲解知识前,教师可以提一个有趣的问题,让学生自行考虑,然后让他们带着疑问进行学习,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教学效果。
2)、以提问的方式进行深入探究
新课程的改革要求教师运用探究性教学,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以科学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讲过某个概念之后,可以提出几个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启发学生积极动脑解决问题。
3)、以提问的方式复习旧知识点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循环复习知识点有助于帮助学生加深印象,提高教学效果。复习知识点的方法有课堂提问和课后练习两种,但两者相比,课堂提问具有简便、快捷、省时的特点,所以教师一般采用提问的方式来检查课堂教学的效果。而且,高中生物概念大多都有潜在联系,有相似性。在讲解新知识点时,提出与之相关的旧知识点,循序渐进,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学生将其进行对比,分清其区别,不仅能记住新知识点,还能复习旧知识点,一举两得。
3、运用实例归纳核心概念的精确定义
对学生来说,很多核心概念的定义是非常抽象的,如基因、单倍体等等。学生直接理解概念较难,教学中学生需要教师来对定义中的抽象信息加以解读――也就是化抽象为具体,用一些具体的实例来说明这些抽象的定义。美国教育学家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告诉我们,抽象化的语言是人类经验之塔的最顶层,在那里事物的原型已被抽象化,是学生很难直接理解的信息,课堂教学过程绝不能从这种抽象化了的语言开始,否则学生只能死记硬背那些不能理解概念,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要从具体的经验入手,从学生较为熟悉的事物或是事件开始慢慢引导,然后再由具体经验逐步上升到抽象的概念。
4、图示法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只要记住所学的知识,并理解其意义,将新知识与原有的知识系统进行整合和内化,就能改善学习质量,使知识系统不断生长。在生物学概念学习中,这种“整合和内化”可以通过绘制概念图来实现。概念制图是一种将概念的各种本质属性按照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组织在一起形成的图示或流程,也可以是将一个概念和与其相互关联的其它概念按照概念之间的并列,包容或其它内在的逻辑关系组织在一起形成概念网络。其目的是使粗象概念直观化、形象化,使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可视化,帮助学生梳理所学过的概念,建立良好的概念体系和知识结构。为了提高效果和学生的自学能力,复习课上的概念制图最好让学生自己动手,教师只进行必要的指导和点评。
高中生物概念教学范文3
关键词:高中生物;概念获得;教学研究
一、高中生物概念获得教学的概述
1.概念与概念获得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概念具有一定的含义,反映的是研究对象本身及其具有的属性,强调研究事物的本质内容。我们对于概念的理解,应当从事物的本质属性出发。关于概念的获得,主要分为自然概念的获得与人工概念的获得。前者更倾向于儿童概念的学习方式,是初级的、自发的;而后者则针对概念进行了定义性的延伸,包括更多具体概念和科学概念,也是目前处于学习发展阶段的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
自然概念的获得主要是依靠个体对事物的抽象和辨别形成的概念,先发现事物的共同特征及本质属性,再通过自身的理解获得概念。人工概念的获得主要是通过概念通话进行获得,而概念同化是学生在认知过程中根据原有知识进行概念的发散,以此来形成和获得新的概念。
2.概念获得条件和影响因素
学生在学习之前并不是“一张白纸”,学生对外界的认知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学生更愿意以研究的方式构建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所以说,通过概念获得进行学习,需要以下两个条件:(1)以学生认知结构中缺失的新内容,让学生在认识上产生冲突和不平衡,引发学生自主进行概念获得;(2)学生获取的新概念要能与原有的知识紧密结合,要符合知识学习的规律合理有效。对新概念的获得学习,与原有知识、认知观景和概念图式有关,学生对于概念是从理解到信任,再到广泛运用的,所以按照概念获得的规律,新概念要比旧概念更加合理、可信而且有效。
3.生物教学概念获得学习
高中阶段学生在各学科的学习过程中,认知的状态往往是从原有的平衡,接受不平衡的冲击后形成新的平衡。认知平衡在遇到与原有知识结构冲突的概念时,表现出不平衡,经过一系列的学习和实践,渐渐成为新的认知重回平衡,所以认识冲突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重要条件,有助于促进学生个体认识的发展。
二、概念获得的生物教学策略
1.利用概念图了解和巩固学生的已有知识结构
概念图是学生知识结构的可视化表达,利用概念图描述学生的概念知识,可以很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新旧知识的沟通。概念图具有一个关键概念,向下发展为多种一般的概念,如描述关键概念的属性等,再向下则是更加狭义和具体的概念和实例,实例和具体概念的横向联系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知识与实践的对应关系。比如,以“细胞”作为核心概念,让学生列出概念图,第一层描述可能是不同的结构、外形类似圆形、生物体都具有等概念描述,再向下到具体概念和实例,可能是红血细胞和白细胞,都是细胞结构不同,所以功能不同。核心概念是细胞,向下生发的一般概念是通过“有”这个连接词进行连接的。在连接词和具体概念中,认知冲突是丰富概念图的关键。在细胞一章,细胞可以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这在概念图中显然不能用“有”作为连接词形成一般概念,那么这就与原有知识结构形成相冲突,再进一步的学习,学生可以通过“包含”等连接词,将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与核心概念形成新的概念关系。
2.利用概念图促进学生主动思考
高中生物《变异和遗传》是非常重要的内容,知识内容非常复杂,学生学习起来也容易混淆,学生在通过简单概念图构建进行概念获得时,比较容易出错。比如,在“染色体变异”一章,植物的单倍体和三倍体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特殊的。上课前,教师可以以一些特殊的例子进行导入,给学生一个原有知识概念的冲突,无籽西瓜是非常好的例子。西瓜的种子可以被视为受精卵,但为什么无籽西瓜中没有呢?学生就会产生与原有知识不平衡而寻求平衡的思考,精卵结合形成受精卵,如果没有受精也就没有受精卵,如果受精卵没法发育也不会有种子,学生不断地思考,激起了强烈的学习欲望。之后再让学生复习之前学过的概念,基因突变的相关知识,再结合开始时提出的问题,引出染色体变异的相关概念。
3.帮助学生重新构建概念图
学生在上课前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已有的知识结构显然没法解决,在跟着教学学习了相关理论知识后,对问题的原因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所学的知识与原有的知识结构没有很好地衔接起来,如果没有与原有的结构形成新的认知平衡,学生再次遇到问题时顺着知识结构可能很难回想起所学的知识。所以课堂总结部分,要对学生的知识结构进行连接,切实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记住所学知识。染色体变异主要有两种,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为了让染色体变异更好地接入知识结构,与基因变异具有平行关系。结构变异有哪些,数目变异又有哪些,数目变异又有个别和全部之分,联系开头提出的问题,无籽西瓜就是全体染色体数目变异,形成的多倍体染色体组数为单数,受精卵发育时无法有丝分裂,导致没有了种子。今后学生再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就有基因变异和染色体变异两种考虑,再顺着不同的概念分支能够更加透彻地分析问题。
概念获得的高中生物教学,需要学生紧跟教师的思路,课堂上思维活跃,善于思考问题,所以课堂氛围非常重要。教师选择合适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前提,培养学生自我知识构建是目标,课堂上通过概念引入和实例展示,让学生在认知冲突和概念获得中找到平衡,以此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参考文献:
高中生物概念教学范文4
关键词:高中生物;核心概念;引导学生
下面,以“种群”的核心概念为例探究如何加强核心概念教学。
一、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运用实例,构建生物科学概念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种群的概念,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如,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优美图片:一片美丽的草原上一群绵羊在吃草;一个池塘里游动着许多鲫鱼;风景优美的山坡上长着大大小小的各种松树……让学生分析这些生物是否为一个种群,判断的依据又是什么。在学生对这些实例进行分析时,教师引导他们进行比较、分析,概括这个概念中需要明确的三点:一是“在一定自然区域内”,这句话不仅规定了种群生存的一个范围,还暗示着组成种群的生物必须是同一时间存在的。二是“同种生物”,这一点要借助“物种”的概念,即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三是“全部个体”,一个种群所包含的成员是处于每个发育阶段的所有个体。这样最终形成科学的种群概念。
二、运用概念图借助多媒体进行生物概念教学
1.种群核心概念的外延是种群的特征,在教学中通过概念图来建立它们之间的关系。种群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数量上的变化,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决定种群密度,性别比例影响种群密度,年龄组成预测种群密度。在教学中逐步建构形成以下概念图(图a),使各概念之间建立明确的联系,进而丰富种群的核心概念。
这样的教学能有效地检查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同时还培养了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我们也可以用柱形图表示三种年龄组成,然后再变成曲线图。这种变化如果做成动画,效果会更加直观。首先建立稳定型的柱形图(如图d),然后画曲线(如图e),再把柱形图去掉(如图f),这样,就完成了两种图示的转换。
种群这个核心概念的另一个重要外延是种群数量变化的数学模型,这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能否突破关系到对核心概念是否真正地掌握。在学习这两种数学模型时,除了基本的知识外,还要分析曲线所能表示的内在含义,如种群的增长速率。以往的教学中,都是另外画出种群增长速率的曲线图,这样,种群的数量增长曲线图和种群的增长速率曲线图没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图g)。笔者在教学中采用两个曲线图有机结合的方法,效果很好。
3.进行新情景下练习是检查学生对概念掌握情况的有效方法。如,在学完“S型”增长曲线后,可通过以下题目的练习,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例】科研人员对海洋某种鱼的种群进行研究,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 )
A.B点时出生率与死亡率之差最大,种群数量处于值
B.D点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处于环境最大容纳量K值
C.D点时比B点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大,D时最适合捕捞
D.A~D区段内,种内斗争逐渐增强
【解析】这是一道用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关系考查S型曲线的题目,立意较新。D点对应的种群密度是最大的,而且出生率等于死亡率,因此,这时的种群数量为环境容纳量。种群密度为B时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差最大,即种群的增长率最大。如何分析这个问题呢?我们可以假设单位时间内起始的种群数量为a,结束时的种群数量为b,新出生的个体数为c,死亡的个体数为d。单位时间内的种群增长率为×100%,出生率为×100%,死亡率为×100%。出生率-死亡率=×100%,而c-d也就是单位时间内新增的个体数,即出生率-死亡率=增长率。根据逻辑斯蒂方程可知,增长率最大时对应的种群数量为值。对于海洋捕捞的最佳时机,笔者认为应该在种群密度为C点时。因为在D点时虽可以获得最大捕捞量,但不利于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在B点时种群增长率最大,但获得的捕捞量不大,而且一旦捕捞,种群的数量就会少于,种群的增长率就会变小,再恢复就要慢得多。选择在C点时捕捞,既可获得较多的捕捞量,又使种群的增长率变得最大,实现了环境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故答案选D。可见,在新情景下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检查核心概念掌握程度的有效方法。
在核心概念的学习中,首先要明确核心概念的内容,并明确它的内涵和外延。要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运用实例,运用概念图等构建生物核心概念。要借助多媒体进行生物概念教学,并用新情景下的实例来检测学生对概念的掌握情况。总之,加强核心概念的教学是非常重要和必需的,也是非常值得探究的。
参考文献:
[1]雷耀华.概念图在高中生物教学的应用优势[J].新课程研究,2010(191):60-61.
高中生物概念教学范文5
【关键词】概念图 高中生物 教学 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1-0175-01
上世纪60年代美国康奈尔大学的诺瓦克教授等人就提出了概念图理论。他认为概念图是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概念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不仅可以实现知识的有效迁移,提高学生信息的处理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创新热情,改善学生学习效率。高中生物的学习过程可以理解为不断学习新知识复习学过知识的过程,通过概念图不仅可以实现快速的掌握新知识,及时复习学过的知识,加深对高中生物的概念的理解。而且高中生物概念繁多,彼此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提高学生复习的兴趣和注意力,获得好的复习效果,关键是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法和学法,使教和学互相促进,互相渗透,同步发展。
一、概念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运用的意义
1.概念图作为教师的教学工具
概念图合理的运用可以作为教师有力的教学工具,促使教师准确的把握生物教学中各类知识的相互联系,定位各类知识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分量,在此基础上,构建起来整体的生物教学体系和知识框架,并不断在完善教学方案,改进教学思路,使得生物课堂更加便于理解,贴近学生们的思维。
2.概念图作为学生的学习工具
高中学生无论在学习过程中和复习过程中都可以运用概念图,将不容易理解的知识和概念链接起来,通过贯通各类知识的联系不断加深对原有知识的理解,使得原来不清晰或模糊的知识理解的更加透彻化,将零散的知识连成一片。
3.概念图作为促进交流合作的工具
运用概念图在学习生物知识时,学生们既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小组协作,遇到不理解的问题还可以请教老师,共同来解决难题。这样就有利于为学生创造合作、互助、民主、开放的学习环境,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和协商,促进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的养成,也促进了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的交流。
二、概念图在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1.授课过程中使用概念图,帮助理解新知识
在进行生物教学过程中,学生必然会遇到很多难懂的知识或概念,教师可以通过概念图建立起知识的整体构架或体系,让学生们了解某个概念或哪部分知识在这个章节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并且通过概念图的展示让学生们更为深刻的理解新知识,从而避免传统罗列教学的方法来进行知识的传授。教师们通过文字与知识相结合,可以使学生们对知识更加快速的理解,从而了解知识中的发声原理。对学生们新知识的学习效率有很大的提高。
2.在课后复习中唤醒学生对知识整体内容的记忆
高中生物需要学习很多知识,如果运用合理的方法去复习知识,就成为能否吸收和消化知识的重中之重。在复习过程中,学生已经对知识的大体内容以及原理有了一定的掌握,这时候就需要合理的运用概念图唤醒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实现知识的再升华,让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更加灵活和熟练的掌握知识的运用。例如,光学作用的发生过程这一概念图,通过使用概念图,学生们可以快速的唤起对图中各个知识点的记忆,这种复习方式更加快速更加方便。而且进行合理化的图形绘制,可以消除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乏味心理,更好的提高学习热情。
3.合理运用概念图帮助师生准确自我定位和评价
概念图的另外一大功能就是可以帮助教师进行教学评估,还可以实现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定位。概念图的这种作用可以有效的帮助改善授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样对于课堂整体效果的把握是十分有益的。此外,概念图还可以帮助学生们进行自我定位,知识在学习后,很容易被遗忘,学生可以通过概念图主线来将知识链接起来,在脑中认真的回忆或在纸上多写几次,这些办法都可以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在构建概念图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对知识内容的分析和知识结构的概括来使自己的知识体系更加完善,从中对知识的学习和认识有了更新的体会。
概念图的自我定位和评价功能表明: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可以通过概念图反思生物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在学习生物知识过程中存在的漏洞,这样可以促使师生共同进步,克服教师授课中的不利因素,帮助学生们加深对生物整体学科的理解。
4.通过概念图引导学生的学习思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合理的运用概念图可以帮助学生们在学习生物知识的过程中少走弯路,激发学生们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们的学习能力。例如,学生们在学习蛋白质分解的时候,教师可以运用概念图给学生设置A、B、C、D四个目标,通过每一个阶段目标的实现来引导学生们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学生们的创新意识。教师再通过提问,来指引学生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结束语
概念图作为高中生物教学的一种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技能或策略,可以通过让学生们了解高中生物基本概念之间的联系,来达到高中生物教学举一反三的作用,还可以有效的促进学生们将零散的知识“组装”为系统、有层次、有结构的学习框架。本文通过分析概念图在课程教育过程、复习过程中如何使用,概念图如何实现自我评价以及如何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创新能力阐述了概念图如何应用于高中生物教学,进而实现高中生物教学中每一层次之间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实现学生知识的迁移和拓展。总之,概念图可以满足不同学习者由浅入深、个别化学习的需求。它改变了死记硬背学习生物知识的观念,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教学工具。
参考文献:
[1]陈敏.概念图在高中生物复结中应用的初探[J].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1)
[2]曹玉民.概念图――化学学习的有效工具[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02)
[3]吴君民.高中生物学概念图的初步研究与应用[J].网络科技时代.2008(19)
[4]蒋霞,徐慧,杨锦天.概念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24)
[5]李欧.例谈概念图在复习教学中的应用[J].生物学教学.2010(08)
高中生物概念教学范文6
关键词:概念图;生物教学;应用研究
概念图是近年来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方法,能够使学生的思维更成体系,帮助他们更好的学习。生物一门理解与运用并重的学科,既有理科的思考和运算,又有文科的背诵和记忆,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考察是很强的,而概念图的方法恰恰可以将两个方面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更加有效的使学生把知识串联起来,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一、概念图可以帮助老师和学生进行知识的梳理
概念图,也被成为概念构图,是一种用来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近年来,概念图在我国的高中生物教学当中应用非常的广泛,概念图主要有四个基本的特征,分别是概念、命题、交叉连接以及层级结构。在高中的教学整体环节当中,生物是比较特殊的一门学科,它既不像数学和物理那样对解题理解的要求那么的高,对背诵的要求比较低,也不像历史和政治那样对背诵的要求特别高,对计算的要求比较低,而生物,则是综合了逻辑计算能力和背诵记忆能力的一门学科,这样的科目运用概念图进行学习是非常有效的。概念图将知识进行了一个有效的梳理,能够使学生对生物的知识体系和整体的框架结构有一个很好的把握,从而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同时,老师通过制作概念图进行备课,能够有效的帮助他们加强对整体知识的把握,在课堂上通过概念图,也能提高授课的质量。例如,在内环境的教学中,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的关系是重点,单纯的理论讲授并不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而通过绘制概念图进行教学,就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以一个更加形象系统的方式理解血细胞、血浆、组织液、淋巴和淋巴细胞吞噬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了。具体概念图见图1。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出,组织液中的物质只能转运到淋巴当中,而淋巴当中的液体只能到血浆当中,血浆与组织液中的物质是可以互相运输的,同时,在概念图中加入了血细胞、组织细胞以及淋巴细胞、吞噬细胞,能够让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学到更多的知识,从而使他们的生物学知识更加系统有效。通过概念图的学习,能够帮助老师和学生有效的进行知识点的梳理,使生物的学习不再杂乱无章,而是更加的合理清晰,对他们的接下来的生物学习之旅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概念图的教学方法
是高中生物教学的需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我国对高中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生物素养,所谓了生物素养是体现在什么方面呢?我国长期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重视课堂上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对于如何提升学生的素质没有一个很好的方法,所以,提升生物素养,首先,就是要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灵活的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题,然后,学生要能够从所学的知识当中分析出脉络,总结出思路,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概念图,这样,他们才能够算是真正学懂了,悟透了,会用了。所以说,概念图的教学方法是目前高中生物教学的需要,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这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学习。例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是高中生物的教学难点,各个阶段的变化很大,非常复杂,这就要求学生有很强的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首先,教师要将基本的知识教授给学生,然后,通过概念图的形式展示给大家,更加生动形象,记忆起来也更加便捷,但是,这个时候教师要把握一点,就是暂时不能让学生将概念图记录下来,而是应当在学生充分的消化吸收之后,让学生通过记忆和理解,概念图的教学是高中生物的需要,我们要利用好这种方法,不断提高高中生物的教学水平。
三、概念图的教学可以对学生起到启发作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们要不断思考教学方式和方法,找到一个更好的效果。我们要问一下自己,学生通过我们现在的学习究竟得到了什么,他们真的能够灵活的运用知识么,而这些答案在我们以往的教学中往往是否定的。所以,我们要改变教学模式,更新教学方法,整理教学思路,以更加有效的方式,帮助学生学习,对学生有所启发。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引入概念图教学策略,目的是使学生已有的效果不佳的学习方式、认知方式得到改变,提高学生在生物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等内容的学习效率,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得到进一步完善,促进学生的有意义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我们要充分的了解本章的知识内容以及重点和难点,各个章节之间内容的联系等等,用概念图来呈现结构,从而能够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启发作用,帮助他们更好的梳理知识点。例如,在细胞的基本结构这一章当中,利用概念图进行学习是十分有效的,因为细胞的结构层次十分复杂,不太好记忆,通过概念图的方式就能够更加生动形象的进行学习了,具体的概念图见图2。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概念图的层次是十分有序的,学生可以从中整理出很多知识,同时也可以得到一些启发,提高生物学习的能力。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