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家庭体育运动的感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家庭体育运动的感受范文1
【关键词】:“阳光体育运动” 长效机制 重要性 对策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5-0274-01
一、“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的内涵及重要性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2007年颁布了《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号召全国亿万学生开展阳光体育运动,通过这一运动来积极营造和谐浓厚的体育运动氛围。“阳光体育运动”始终坚持“健康第一”的基本理念,重点关注青少年体质方面的健康问题,强调终身体育意识,来提升国民整体素质。
“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的构建,是为继续完善当前青少年体育健身运行机制、充分保障青少年学生的锻炼时间、更好掌握体育锻炼的基本技能、养成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而创设的体育运动长效机制。“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的开展,更是全面贯彻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现实要求,对从根本上保证学生的体质健康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建构“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的对策
1、重视“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
“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不是简单的口号,需要全国各个地方的体育、教育主管部门当成一件大事来抓,使其在体育主管部门、学校、学生之间得到重视。特别是处在一线教学的各个学校的体育教师,更应该将这一机制的贯彻落到实处。在“阳光体育运动”的机制方面,始终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教师要通过适当的形式,让学生切实明白体育锻炼对于学习、生活方面的重要意义。
2、加强文化宣传力度与经费投入
“阳光体育运动”的文化理念是让全校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享受体育锻炼所带来的快乐,养成体育运动的良好习惯,并通过开展“阳光体育文化运动”积极打造素质教育视野之下的校园文化。“阳光体育运动”的文化理念要真正深入人心,学校也要通过切实可行的方式为学生在“学校――学生――家庭”之间营造一个和谐的健身氛围,让“阳光体育运动”不只是在学校开展,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感受到它的魅力。从长远来看,“阳光体育运动”是项长期系统的工程,需要“学校――学生――家庭”进行切实有效的配合,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变成一项自觉习惯,掌握科学合理锻炼的有效方式,让学生去亲近大自然,真正实现“阳光”锻炼。
“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的建立,也需要加大经费的投入。基本的体育器材设施,充足的体育运动场地是开展好这项运动的基本的硬件要求,所以,需要加强“阳光体育运动”专项基金方面的建设,为“阳光体育运动”建设提供经费方面的保障。
3、提高体育教师的整体素质
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不仅需要其业务能力过硬,还需要具备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为了提升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各个学校需要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1)强化师资培训。教师的行为举止与治学态度,都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对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特别是出现了某些学生动作标准不到位时,需要教师从学生体育技能的实际出发,对学生给予适当的指导,让学生在做好动作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心,使学生从心底里配合教师的工作。
学校要充分重视开展“阳光体育运动” 教师的综合素质建设,给这些教师进行业务培训的机会。可以采取教师自学和继续深造等方式来进行,不但要加强基本理论方面的建设,更要重视专业技能方面的培训。
(2)引入竞争机制。为了确保师资的质量,各个学校可以将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实际情况列入体育教师年终考核指标,确保教师队伍能达到一致的标准。对于考核不合格的教师,给予其一定的改正时间,假如还是不符合标准,应及时学习与进修,确保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4、强化“阳光体育运动”的监督管理机制
为了保障“阳光体育运动”的顺利进行,保证这项运动实施的效果,需要建立完善的“阳光体育运动”监督管理机制,这也是确保“阳光体育运动”顺利开展的关键。
(1)应该充分落实“健康第一”的理念
“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实际效果,要以《学生体制健康标准》为基本的标准,并将该标准落到实处。对于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学生,要给予物质方面的奖励,并将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情况作为学生年终考核的基本的标准之一,进一步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2)教育主管部门应充分做好“阳光体育运动”监督。各个地方的教育主管部门,把学生体质健康情况来作为对学校评估的内容之一,对于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先进单位给予表彰。地方教育主管部门要深入到各个学校中,对“阳光体育运动”的各个方面的情况进行实地考察指导,对于其中不合格的方面,要给予恰当的整改措施,确保“阳光体育运动”能落到实处。
总之,“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明确构建“阳光体育运动”的机制重要性的基础上,设立组织机构,加强思想重视程度;加强“阳光体育运动”的文化宣传与经费投入;提升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构建“阳光体育运动”的监督管理机制。让这些措施通力合作,来确保“阳光体育运动”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涛.对建立“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的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09(24):184.
[2] 张坤.构建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10(3):94~96,105.
[3] 赵郭侠.论建构“阳光体育运动”的长效机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8(6):12~14.
家庭体育运动的感受范文2
一、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体育价值观认知差异产生的原因
本研究基于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对体育价值观的认知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体育锻炼的能力,在校期间所接受的体育教育和实践能力程度,家庭物质生活水平,空闲时间参加的体育活动等都会对体育价值观的认识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职业化教育学生体育价值观的形成主要有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方面的影响。外部因素主要有家庭、父母的体育价值取向、教育方式和行为,同辈群体的影响,学校体育教师的态度和教学方法,以及体育场地、器材等硬件设施的影响。内部因素主要是个人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爱好。
二、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体育价值观认知差异性的个人因素
铜仁职业技术学院不仅有全日制学生,还有分类和单独招生的学生,所以学生对体育价值观的认知存在差异,比如在体育锻炼态度、运动能力、健康状况和生长发育过程都有明显的不同。有些学生喜欢参加体育锻炼和体育比赛,有些学生具有体育运动特长,长时间参与体育锻炼,使自己身体更加强壮,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从运动的动机来看,高职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明显高于中职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可以促进学生对体育项目产生倾向性,并激发个体体育行为动机,对体育活动的参与采取肯定态度,从而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去。学生在参加体育锻炼的同时,应具备一定的体育运动能力。研究发现,个体身体差异带来的运动能力差异会直接影响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运动能力强的学生,对体育锻炼会产生强烈的运动兴趣,从而影响体育价值观的形成。
三、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体育价值观认知差异性的学校因素
学生从高中进入大学,其心理并不完全成熟。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会受到外界各类信息的干扰和诱惑,他们通常在网络上获得体育信息,而这些信息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体育价值观,进而对其体育运动行为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体育价值观存在显著差异,这可能与学院开展的体育工作有关,与学校开设的体育课程以及体育教师的教学行为有关。学生在学校学习体育知识、技术和文化的同时,还要培养体育运动兴趣。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在体育课上获得对体育的感性认识,还要从中感受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使学生在注重学习体育知识的同时,更好地培养体育价值观。
四、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学生體育
家庭体育运动的感受范文3
阳光体育运动对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而言,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拥有健康的体格,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加快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学校要充分认识“阳光体育运动”与学校体育教学的关系,创设阳光体育运动式的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模式,积极促进二者的相互融合。
【关键词】
阳光体育运动;学校体育教学;关系;相互融合
运动是物体变化的一项普遍现象,它是促进万物生长,宇宙运转的基本方式,也是促进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一项基本技能。运动和健康息息相关,事关人类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的和谐稳定。阳光体育运动是国家和政府重视体育教育事业的一项基本措施,是促进人类健康事业发展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有效地促进广大青少年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深入推进阳光体育运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其对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和如何有效推动二者的融合上做一探析,力图为当下的体育教育添砖加瓦,并提供可资参考的意见建议。
一、阳光体育运动对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意义
对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而言,阳光体育运动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拥有健康的体格,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加快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及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等国家部委下发的诸多文件中,重视阳光体育运动这一活动耳详能熟,尤其是“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器材支持项目的实施,更是极大地满足了我国西部落后地区体育教育活动器材的配置,有力地配合了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其对学校体育教学的促进作用甚是鲜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深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能够积极促进学生总体学习水平的提升。体育教学能够通过体育教学、课余体育锻炼等手段强身健体,锻炼思维,提升素养,而且还有利于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形成艰苦奋斗,吃苦耐劳,敢于拼搏,勇于进取的优良品质。同时,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体质状况,个性兴趣差异,因材施教,让学生能够以健康的生理和心理状态投入到其他知识文化课程的学习中去,从而推动学生整体素养的提升。第二,阳光体育运动的娱乐性特征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空间非常大,可以在学校操场上、广场上、大自然中,不同的环境必然可以给学生带来不同的感受。实践证明,在愉悦的心情下进行学习,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也就是说,阳光体育运动一方面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趣味化的、娱乐性地去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第三,阳光体育运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主体性思维。一方面,丰富多彩的阳光体育运动项目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不同的运动项目可以给学生带来不同的体验和感受,不同的体验和感受又可以增强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思维的扩张必然生发创造性能量的释放。另一方面,在阳光体育运动中,学生作为运动的主体,他们的身心格外活跃,在不同的空间和不同的活动项目中,他们都会以活动主角的姿态真正融入,比如在竞技类活动中,学生可以通过对方施加的压力,集中注意力,提高防范警惕,有效释放其作为一方主体的潜能,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主体性情感认同。
二、积极推动阳光体育运动与体育教学的相互融合
1、充分认识阳光体育运动与学校体育教学的关系
现实中,二者同时存在并不相互矛盾。说过:“活到老,学到老”。知识永无止境,学习也将永不停息。心理学家认为,只有完满的身心和健康的体魄相互配合方能推进学生的健康发展。阳光体育运动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相辅相成,基础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在德智体方面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运动的参与者,教师、学生、家长分别在运动中扮演者不同的角色,而学生则处于核心地位,他们不断地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转换。因此,学生的存在,无形中强化了阳光体育运动和学校体育教学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学校体育教学是阳光体育运动的一部分,二者在活动内容,运动目的等方面是一致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使学生进一步增强体质,促使他们的身心和谐发展,培养学生体育运动的兴趣、意识、习惯和能力,最终为终身体育锻炼奠定基础。
2、创设阳光体育运动式的体育教育教学模式
在当前深化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创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模式,完善教学内容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如何有效推进体育教学改革,阳光体育运动功不可没。首先,阳光体育运动的灵活性启发了体育教学改革要尽快改变传统的教学生规范练、强化练等错误教学观点,体育教师可以灵活转变教学方式,根据教学环境和学生体质的不同,设置不同的评价标准,从而提高学生的体质素养;其次,广泛猎取阳光体育运动项目的多彩性特征,积极运用趣味运动模式提高学校体育教学的效率;再次,要改变体育教学是辅课的错误理念,将体育教学和文化课的学习一并列入学校重点教学标准范畴之内。学校可以根据班级课程设置的不同,将体育课调整在不同时间段、不同地点,尤其可以借鉴阳光体育运动深入户外、走向大自然的特点,多组织学生走出学校,到更广阔的大自然中去体验生活,加强锻炼。
3、多方力量高度重视阳光体育运动
阳光体育运动鼓励全国人民共同参与,学校体育课程也强调全体师生共同参与,将学校体育课程融入阳光体育运动中来,不但可以减少学校体育教学的成本,还可以增加学生与外界交际交流的机会。为了全面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格和优良体质,全社会都必须高度重视此项活动,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各界人士应该充分发挥各自的行业职能,通过政策上的指导、经济上的支持、技术上的辅导等方式积极参与和促进阳光体育运动深入开展。
总之,阳光体育运动是一项深入人心的大好事,它对基础教育的促进作用已经不言而喻,我们有理由相信,一个拥有强健体魄的民族必将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作者:李守珊 单位:白银市第五中学
【参考文献】
[1]李爱民,刘欣然,黄玲.对开展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理论分析[J].南昌: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4.500-502.
家庭体育运动的感受范文4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体育教学也在不断的改革创新中,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理念也有了新的内涵。《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了“健康第一”、“快乐体育”、“终身体育”的新理念,体育教师要抓住这个改革契机,改革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快乐体育中健康成长。
一、在快乐体育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体育兴趣产生的关键时期,是在小学和初中这个学龄阶段。如果教师能够有效地利用这个体育学习的敏感期,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将会使这些青少年到了高中和大学的学习阶段,乃至成年以后,都将会持久地保持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有效地实现终身体育,从而达到提高全民整体健康水平的最终目标。所以体育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对于学生生理和心理健康的影响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快乐体育”的理念产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日本,80年代传入中国,既是口号,又是具有指导体育教学作用的具有较完整的教材理论和教学方法论的教学实践体系。提出体育学科目标要与终身体育相结合,让学生体验到体育运动过程中的乐趣,并把对体育的兴趣变成对体育的终身爱好。
教师要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深入了解学生情况,尊重学生的个好,尽可能按照绝大多数学生的个性特点和需求来因材施教,合理安排体育运动教学内容。如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可以让男学生练习他们喜欢的对抗性激烈运动,如篮球和足球等,而根据女学生比较注意自己形体的爱美的心理特点,让她们练习健美操和运动量较小的羽毛球、排球等,还可以引进课堂教材内容以外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体育运动和初中学生最喜欢的游戏形式的体育运动。让学生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既能掌握体育知识,锻炼体育技能,又能根据自己的爱好发挥特长,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向和谐的方向发展。帮助学生更深地挖掘从事自己所擅长的运动项目的潜力,从中得到参与体育运动的乐趣。让每一个同学都能在教师的表扬和同学们赞许的目光中找到进行体育运动的自信和乐趣,养成喜爱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为把这个体育特长变成终身的爱好打下基础。
二、在快乐体育中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界定的健康标准,健康不仅仅指的是人生理上的健康和没有疾病,还包括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能够保持完好的状态。而现在的初中学生由于独生子女众多,在众多家长溺爱的家庭环境中长大,像温室里花朵经不起风霜雨雪一样,对挫折和困难缺乏应有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所以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普遍不高,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迫在眉睫的。而体育运动不仅可以让学生达到掌握体育技能和锻炼身体的目的,而且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让学生在体育运动过程中缓解心理压力,在体育运动中感受愉快的心境,减缓或者消除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受到的心理压力或者在生活方面。
家庭体育运动的感受范文5
关键词:中心城区;小学;阳光体育运动;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3)11-0041-03
一、研究背景
1.“阳光体育运动”的深入开展是国家发展的要求和体育教育改革的需要
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学生肺活量水平、体能素质持续下降,体能素质中的速度素质和力量素质连续10年下降,而耐力素质则连续20年下降;超重和肥胖学生的比例迅速增加,城市男生已达24%;视力不良率仍居高不下,小学生为31%、初中生为58%、高中生为67%、大学生为82%。这一结果的公布引起了社会各界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广泛关注,媒体在争论,学者在反思,行政管理部门在研究……
结合当前社会现实和学校教育改革以及学校体育工作特点,2006年底,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了《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要求:“认真组织实施‘全国中小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工程’,大力推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形式,积极创建中小学快乐体育园地,加强学生体育社团和体育俱乐部建设。通过广泛开展学生体育集体项目的竞赛、主题鲜明的冬季象征性长跑、具有地方特点和民族特色的学生体育活动等,不断丰富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形式和内容。”
因此,研究并实施“阳光体育运动”是满足国家发展要求和教育体育改革需要的重要课题。
2.中心城区“阳光体育运动” 囿于历史环境影响要求有效的策略予以促进
受历史环境影响,中心城区学校一般场地条件有限,给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带来了困难。
调查表明:上海市黄浦区、卢湾区、徐汇区、静安区生均拥有室外体育活动场地总面积分别为3.5平方米、2.21平方米、3.07平方米、3.12平方米。上海市中心城区小学可供学生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场地中,有一片羽毛球场地的学校占16%,一片篮球场地的学校占50%,两片篮球场的学校占30%,一个足球场地的学校无一所。
另外,调查显示,影响上海市小学生参加“阳光体育运动”的主要因素有:“课业负担重,没有时间参加体育活动”占了首位,其次为怕受伤,再次为怕吃苦和没有养成运动习惯。可见,学生和家长还是摆脱不了“应试”教育的怪圈,重智育,轻体育。
因此,研究并实施中心城区“阳光体育运动”发展策略,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课题,要针对“客观条件―运动场地小、主观条件―轻体育”的背景,以灵活机动的策略来弥补不足,赋“阳光体育运动”以新的生命活力,使中心城区学校的“阳光体育运动”彰显春天的勃勃生机。
3.静安区小学阳光体育运动策略研究可以为“阳光体育运动”的深化提供一个鲜活的实践案例
地处上海中心城区的静安区各小学,既具有场地小学生多的特点,又具有经济发展对教育高要求的特点,所以静安区小学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和实施在中心城区中是具有典型性的。
因此,静安区小学阳光体育运动的策略研究是一个具有典型性的课题,可以为“阳光体育运动”的深化提供一个鲜活的实践案例。
二、研究成果
静安区从本区实际出发,用“学校特色阳光体育运动”的策略方法鼓励学校挖掘本校体育资源,开发新的特色项目,为每个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战略之一:阳光体育校本化
上海市中心城区小学之间的办学质量基本均衡,为了求发展,每个学校都在发扬传统办学优势的同时,融入现代办学思想,以特色办学追求学校的发展。因此,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也不例外,不能用机械的标准和方法去要求各个学校,而倡导学校阳光体育运动校本化实施,是阳光体育运动有效实施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静安区根据中心城区小学特点,挖掘教学、教师资源,发挥教师特长,开发了十多门体育校本课程,科学设计开展有特色的阳光体育运动,以“课”(每班除每周三节体育课外增加一、二节阳光体育校本课程)的形式,将阳光体育运动“活动过程管理课程化”,以“课”的形式纳入学校课程安排,在时间安排上做到灵活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在实施过程中做到计划性、适切性、有效性,保障学生参加阳光体育运动的时间,使学校阳光体育落实到实处,使阳光体育运动向校本化、特色化方向发展,以特色夯根基,以特色求发展,以特色创品牌。
战略之二:阳光体育人文化
人文化是我们教育的核心和灵魂,因此,我们的学校阳光运动一定要从学生的身心出发,以人文化为主线,尊重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兴趣,满足不同学生对体育活动种类的需求,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活动,在寓教于乐中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例如上海市第一师范附属小学的“快乐晨练”,融音乐、舞蹈、韵律为一体,在宽广的操场上开展以学生愉快地自主锻炼为活动的主要过程,可以有效地调节学生认知能力、行为方式,对学生的健康心理养成有积极和促进作用。静安区第二中心小学以学生人文精神养育为办学特色,以生命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为基础,通过体育团队游戏活动,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和热爱生命,培育健康人格。
因此,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充分关注到学生的情感,唤起学生的热情,参与到学校的各类体育活动中,使学生感受到体育活动的快乐,凸显出阳光体育运动的独特魅力。
战略之三:阳光体育游戏化
游戏是儿童的基本活动, 是促进儿童身体、心理发展的最好活动形式。教师根据项目活动内容、场地、学生等情况,巧妙地变化活动形式、改变活动内容,也可增加运动的趣味性。快乐地运用电脑游戏中的形式、玩具游戏、跑动游戏等活动方式,使学生在欢快和有趣的体育游戏中掌握知识技能。
众所周知,没有娱乐性的体育就会失去其应有的生命力,传统的体育项目的传承来自于其自身的魅力,那就是娱乐性,因为民间的体育就是从游戏开始的,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体育就是一种游戏。为此,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更需要游戏性,它是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剂。
战略之四:阳光体育个性化
由于每个学生体质、个性、性别等方面的不同,对体育运动的需求就会有很大的不同。因此,教师必须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遵循教育规律,既要关注多数学生学习的进度,又要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给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多创造各自发展的机会。
目前,静安小学和静安区第三中心小学开展的“运动处方”和建立“建立运动处方档案”,就是很好地根据学生的体质问题而针对性采取的体育运动对策。很多学生因此而受益,特别是体育运动困难的学生,在学校运动处方的帮助下,自身体质也在健康发展。
三、研究成效
1.满足了学生体育活动的要求,使学生生活更美好
在2011年5月对静安区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情况的调查显示:学生每天在校参加阳光体育运动时间在一小时(含一小时)以上的占94.2%,学生觉得学校安排的阳光体育运动时间能够满足他们要求的占86.9%,说明学校的体育活动正逐步满足学生需求,得到学生认可。
阳光体育运动娱乐化、多元化,丰富了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内容和方法,学生对体育学习兴趣越来越高。调查显示:学生对学校开设的体育校本特色课程与体育兴趣拓展课程,喜欢的占74.2%。静安区教育局从2006至2009年对静安区中小学生学习生活质量调查显示:2006年,小学体育学科排在所有学科中排名倒数第三;2009年,体育学科在学生最喜欢的课程中跃居第一名。这一变化,反映了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给学校体育工作带来的促进,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的趣味性、有效性正在提高。
2.发挥了体育教师的工作潜能,使课程改革全面落实
在推进和实施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教师只有站在整个课程结构的高度,才能对所教学科有一个全面的、整体的认识,也只有站在整个课程发展与改革的高度,才能提高驾驭课程的能力。在每所学校建立了以校为本的教育教学研究制度的基础上,倡导和鼓励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进行个性化的理解和创造性实践,使更多的教师不仅成为课程教材的执行者,更成为课程教材的开发者和实施者。
我区各小学根据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实际情况和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分析,形成一系列研究方向与课题,近两年来,仅获得上海市、区体育科研课题立项就有:静安小学的《寄宿制小学体育学困生运用“运动处方”干预的实践性研究》;区第二中心小学《师生互动,开展阳光体育团队游戏活动的实践研究》;市西小学的《民间体育进校园 阳光健身乐成长》;《小学体育校本课程“跳竹竿”的开发与实践的研究》等十多项。在全国第十一届中学生运动会论文报告会暨第六届中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和上海市中小学体育科研论文和案例评选中有三十多篇获奖。
根据上海市中心城区138位教师调查显示:自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以来,体育专业技能和体育教学方面比以往有明显提高和形成特色的教师占82%,由此可以看出,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对教师在职业成长过程中被自我认可,建立了对从事体育教育事业的信心。
3.形成了一道道校园独特的体育风景线
灵活机动的激励机制为每个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注入了活力,极大激发了各个学校的创造潜能,呈现了具有学校特色的一朵朵鲜艳的奇葩,使百花齐放的小学特色阳光体育运动成为了校园独特的一道风景线。
(1)团队游戏
静安区第二中心小学的团队游戏创编已有多年的基础,为了凸显人文养育的特色,学校针对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将身体锻炼与开发智力及品质培养融为一体,设计了有趣益智立德的“团队游戏”。创导师生互动,创编活动性、健身性、趣味性强,动作简单易学,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有趣益智的游戏,通过师生互动,共同参与,将体育活动、生命教育、人文教育等内容有机结合,以培养学生健康的身体、强健的体魄、坚强的心理品质和团结合作精神。
(2)男剑女舞
上外静安外国语小学的学校操场,生均只有1.52平方米,摆在老师面前最棘手的难题就是,600多个学生在这么小的操场上怎么上体育课?怎么开展体育活动?学校就“在螺蛳壳里做道场”,把课时错开,年级错开,充分利用室内外的资源,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特长,开设阳光体育运动特色课程。形体与舞蹈、少儿击剑在专用教室上,游泳则到校外游泳馆训练,缓解了学校操场使用紧张的现状,也使学校的体育教学内涵更丰富了。学生受益了,教师也更智慧了。
(3)竹竿舞和弄堂游戏
静安区市西小学地处弄堂内,为了体现地方体育特色,故选择上海弄堂游戏竹竿舞充实体育教材中民间体育内容。竹竿舞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舞蹈节奏明快,步伐协调,节奏统一,适合进行各种舞蹈表现,是一项娱乐身心、具有较强健身价值的体育项目。学校编写了《传统游戏大搬家》《七彩游戏》书籍,学校“竹竿舞”在区教育局主办的阳光体育运动展示中,取得了二等奖,“竹竿上的跃动”获上海市学生阳光体育大联赛体育健身特色项目创意大赛三等奖,全校学生通过几年的弄堂游戏,提高了自我锻炼的能力。
(4)开心一刻
静教院附校“开心一刻”是在上海市二期课改“三课两活动”的大背景下提出的,拓展了体育活动内容,满足了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体育锻炼需求,提高了学生的体育活动和互助合作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增加了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时间。“开心一刻”运用了音乐与艺术的结合,活动始终用音乐来调整学生心情和指挥整个队伍,使学生们沉浸在优美的旋律之中,让学生踏着轻松自然的节拍进行身体锻炼,忘却烦恼,使学生健身的过程怡情悦性,消除精神紧张,从而达到更好的锻炼价值。
(5)花毽
上海市陈鹤琴小学中部分学生是外来务工的孩子,很多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一般。学生运动的场地和体育经费都很有限,所以民族体育项目“花毽”正好适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它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广泛性,不受场地、人员限制,器材简便、竞争性强,可进行单人、双人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既有锻炼身体的价值,又有趣味性和观赏性,容易普及。学生长期坚持进行踢毽子的运动,身心得到健康发展,体育技能逐步提高。踢毽子让学生随时随地“踢”出健康来!
(6)少儿武术
静安实验小学原有体育活动安排存在时间不够合理、内容单一的问题,为此,学校领导和体育组教师根据国家三级课程教材建设的要求,结合《两纲》教育,围绕学校办学理念,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寻求以武术为特色的学校阳光体育运动。武术练习场地要求低、器械简单,符合学校现状及教师专业特长,同时满足了学生、家长、学校、社会的各方面需求,因此学校通过几年的努力,逐步形成了以武术为主要特色的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少儿武术”在区教育局主办的阳光体育运动展示中取得了一等奖,近年来在市、区表演中获得领导、老师的好评。
(7)“绳”采飞扬
静安区第一中心小学有近1000名学生。学校室外场地只有两个篮球场、一条50米的跑道和一个小小的游戏场,室内场地活动面积仅有80平方米的小体操房。在如此有限的条件中,学校老师想到了开展跳绳活动,因为跳绳对场地要求不高,具有价廉物美、携带方便的特点,同时跳绳也是学生喜爱参加的一项体育活动,2008年起学校就把跳绳作为学校特色阳光体育运动。2009年10月,在静安区第一中心小学召开了“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研究高层论坛系列活动――‘绳采飞扬’静安区第一中心小学展示活动。上海静安区第一中心小学注重学生每一天的体锻活动且延伸到家庭开展锻炼,有效提升了学生生活质量,美国专家陈昂教授称赞这种做法“值得在中国和全世界推广”。
(8)“N项体育闯关”课间大活动
静安区西康路第三小学的生均活动面积1.9平方米,活动场地狭小直接影响到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和实施。学校利用有限的活动面积,根据场地情况设计“N项体育闯关课间大活动”内容,并在1~5年级大课间活动中进行。闯关活动根据年级不同,分别设计与跑跳投等项目有关的若干个体育游戏关卡,分室内和室外两部分。每个关卡有三个级别(由易到难),学生从每个关卡的最低级别开始闯关,胜者晋级,敲章获得闯下一关的资质,游戏闯关未通过者重新开始,每学期评选年级、班级闯关达人,并进行奖励。通过学校课间大活动,形成一系列活动运行模式、实施策略以及保障机制,使学生动起来、玩起来,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
(9)“运动处方”小档案
静安区第三中心和静安小学坚持“自主合作 愉快发展”的办学理念,学校视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为办学的生命线,给学生一片充足的活动天地,让每一个孩子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和提高,让每一个孩子健康的成长,让每一个孩子的个性都得到尊重和张扬。
在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时间段对学校部分干预的学生进行了跟踪调查,并为他们提供饮食指导,使他们针对性的进行体育锻炼。通过一年的干预练习,对这些学生进行了数据的反馈,预的学生体质状况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10)快乐晨练
上海市第一师范学校附属小学生均占地面积较小,学生的活动空间和交流空间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为了在有限的场地条件下更好的营造健身氛围,改善锻炼的环境,学校制定了多套适合一、二年级和三至五年级学生开展的“快乐晨练”活动,有团结协作、快乐长跑、快乐舞韵等活动内容,希望学生们能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去锻炼,去体验,去感悟,使他们在锻炼中强健体魄,在自主式的体验中寻求快乐和学习方法,在感悟中转变自我锻炼的源动力,并适当的调节自我情感和行为方式。
综上所述,这一道道阳光体育风景的表现与蓬勃持续发展,是教师们在实施阳光体育运动过程中找到了它在学校的地位、价值和意义的结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国家体育总局 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通知,教体艺[2006]6号.
[2]刘海元,袁国英.关于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若干问题的探讨[J].体育学刊,2007.11.
[3]刘海元.深入推进阳光体育运动需要思考的几个问题[J],体育教学,2008.5.
[4]王月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认识与思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6.
家庭体育运动的感受范文6
关键词:个性;性格;体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6-0-01
英国的物理学家约翰·弗雷姆林曾对未来人口增长情况作过一个推断,其认为除非采取行动,否则人口将不可避免地增长直至人类被他们自身排出的热量所毁灭。正因如此,人类社会要做的就是控制人口的增长速度。那么人类所采取的唯一方式是计划生育。在我国作为社会组成的个体家庭面临的选择是一般只能生一个孩子。在这样的家庭中,对孩子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与以前大为不同,再加上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社会个体化趋势已显露出来。生活节奏的加快,来自家庭、社会的压力,人们之间的感情交流渠道日渐减少,在这样的环境中,对于青少年个性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
一、个性发展的历史必然性与重要性
在当今社会,人的个性的越来越呈现出多样性,心理问题复杂和频发,早已上升为一个社会问题了。这里充满着局部和整体、微观与宏观、混沌与秩序的辩证关系。其中许许多多的个性中存在着的“潜藏参量”,将会“决定着未来社会的命运”,正如宇宙中的暗物质质量决定着宇宙将会是收缩或是继续膨胀一样。
(一)良好个性的最佳特征之一就是创造性的发展,因此,个性的日益发展是社会发展的一种需要。
(二)目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重要阶段,需要各种不同个性的人们去共同协作,充分发挥其创造才能,这是历史的需要,社会的需要。
(三)从个性的形成过程看,马斯洛认为:人的个性发展的最完善、最高级的形式,就是健康的个性。所谓健康的个性,从内部的心理机制来说,是一种与生理和谐发展的个性;从外部活动的效能来说,则是一种富有高度效能的具有创造性的个性。因此,发展健康的个性十分必要。
二、体育教学活动对发展学生个性的作用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不像在其它教学中那样,被固定在课桌前,而是拥有一个广阔的空间领域,可以尽情游戏、运动和竞赛,他们的身体直接参与活动,其思维活动与机体活动紧密结合,因而个性也就在其中得到充分展示与发展。
在体育运动过程中,身体运动施加给机体感受器的刺激会在大脑中引起主观意识感受,即心理感受。如果在一段时间里,机体反复多次地感受某种运动形式,就会在个性上形成一种相关稳定的心理特征。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们不仅可以广泛地参加社会交往活动,提高对社会的适应性,得到他人的尊重,还可以从体育运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从而证明自己的能力,增强其自信与自尊,使个性得到充分的调整和发展。
三、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如何发展学生个性
(一)必须认真识别每个学生的个性。在体育运动中,学生最能表现出自己的个性。合群与孤僻、好动与好静、善斗与怕事、粗暴与文静……都可以一览无遗。对此,我们应该认真地思考、分析。只有在认识学生的基础上,才能施加引导和教育。
(二)承认个性差异的存在。由于学生的个性不同,在体育运动中的表现也不尽相同,运动能力以及运动量的负荷也不一样。因此,对学生的要求不应强求一致,而应分类施教。
(三)努力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意识的核心内容,标志着个性的形成与发展的水平程度。在体育运动中,支配学生身体运动的自我意识,渗透着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道德和民族精神等因素的影响。作为教师应该有目的地培养他们的自我意识,用高尚的社会影响因素作为支配他们参加体育运动的内驱力,为个性的发展创造一个理想的环境。
(四)在体育活动中渗入心理训练。有意识、有目的对学生心理施加影响,使身心达到最佳状态,以满足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增进身心健康的需要。
(五)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尽可能地让他们独立进行活动,并提供更多的自由,变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被动驱使为主动追求。
(六)建立一个良好的体育环境。首先应建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好关系。其次,教材的选用应生动有趣,适合学生的特点,引导学生在体育运动中锻炼自己的性格。以体育活动为媒介培养学生道德感、理智感和集体荣誉感。
四、个性特征对体育教学效果的影响
(一)学生的兴趣,是影响教学效果的诸因素中最明显的一种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同样的教材,同一教学内容,有的学生练习的很认真,而有的学生却无精打采。其原因就在于他们的兴趣不同,由于没兴趣而导致心理活动水平下降,身体运动技能未能激活,大脑处于抑制状态。在这种心理状态下活动,就可能会出现意外伤害事故,从而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二)学生的性格类别也同样影响着教学效果。性格可分为两种:内倾型和外倾型。属于外倾型性格的人,活泼开朗,反应较快,运动能力较强;而属于内倾型性格的人则性格孤僻,反应较慢,运动能力也较弱。如忽略了这种个性差异的存在,运动量和运动强度的安排做不到合理化,就会造成前者“吃不饱”后者“吃不消”的情况,结果会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进而影响教学效果。
五、高质量教学效果和个性充分发展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