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课程资源的概念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乡土课程资源的概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乡土课程资源的概念

乡土课程资源的概念范文1

关键词:高中 地理 乡土课程资源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有些教师不愿意在教学中主动运用乡土课程资源,不愿意带学生外出进行考察,不愿意进行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这些都不利于高中地理的学习。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对高中地理教学中乡土课程资源的利用实施策略进行一些思考。

一、高中地理教学中乡土课程资源的利用意义

1.有助于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

新课标明确要求,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要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并把地理信息运用于地理学习过程。要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与他人合作,开展调查和研究,作出评价,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利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还可以使地理教学从“纸上谈兵”的困境中解脱出来。长期以来,中学地理教学总是从理论到理论,从黑板到课本,习惯于“纸上谈兵”而不注重地理实践。以致学生学了地理却不会观察地理事物,也不能用地理知识对各种自然现象作出科学的解释,更不能用地学原理去分析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人地关系的问题。乡土地理课程实践资源的利用,可以使地理课本中的地理概念、地学原理以及地理事物的形成、发展和分布规律具体化、形象化,从而形成学生真实的地理观念和地理概念以及正确的地理判断。

比如在地形图上根据等高线判断地形类型,这是令一般学生感到头痛的问题。如果本地有地形要素比较齐全的地方,地理教师把学生带出去看一看,什么鞍部、陡崖、山谷、山脊、陡坡、缓坡就会一目了然。为什么山谷等高线要向高处弯曲,而山脊的等高线却向低处凸出,看一看,比一比,就会迎刃而解。这样,把理性知识与感性认识结合起来,既弄清了概念,又加深了印象。

2.有助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

新课标提出要不断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乡土课程资源的利用,可以让学生增强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开展乡土地理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导学生把课堂上学习到的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提高学生比较、鉴别、分析、评价的能力。引导学生去关注身边的人,身边的事,进而去关注家乡的人和事,做到胸怀祖国,胸有大志。

二、乡土课程资源的利用实施策略

1.教学中以地理课程资源为教学实例

在讲述教材中的地理概念和地学原理等知识时,当碰到一些带有结论性和抽象的地理判断时,为了增强说服力,可以选用有关的乡土地理课程资料加以印证。比如,近几年初春,在一些地区的大风、沙暴天气,就是快行冷锋天气的最好印证。在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先收听天气预报,根据天气预报的预测时间,来确定观测的时机和程序,记录观测的现象,使学生切实体会到快行冷锋天气。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沙暴天气的发生较前些年严重,这就成为沙暴天气成因人为原因分析的最好例证。另外像“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昼夜的长短变化,我国的降水分布,太阳高度的变化等,都可以在乡土范围内找到例证。通过这样的乡土事例的讲述,可以证明许多地理判断的正确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同时还巩固了学生地理知识。

2.加强实践活动中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利用

根据教材的安排有计划地让学生进行一些实践活动,也有利于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利用。比如,讲授气候时,可以要求学生对学校或者家庭周围的气候情况做观察记录,包括温度,降水。对一年的气温、降水总趋势可以根据自己平时的观察印象,也可以向长辈请教。这样的实践活动坚持一段时间,学生对于我国气候的基本特点就会有很深刻的认识。在适当的情况下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集体户外考察。如学习地图时,难点在于对方向、比例尺的理解。如果能够让学生对一个比较小的范围进行一次自主调查绘图,不仅锻炼了同学们的实践能力,而且增强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还可以要求学生对市容进行调查,要列出街区内工厂、商店、服务行业的名称,还要简要分析这些地理事物布局的合理性和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改进意见,并绘制出街道平面分布示意图。这样,有的同学平时连周围东西南北都分不清楚,这下他们的收获的就不仅是懂得了地图的基本要素了。

3.做好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利用与研究性学习的结合

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时,要确定专门的研究内容,选择适当的时机,选择合适的方法和适当的场所。在活动中,要加强与研究性学习的结合,以培养学生的探索兴趣和刻苦钻研的精神。还要给学生以发挥创造的空间,比如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把学生分成若干组,如气象组、环境保护组、城市规划组、园林绿化组、乡镇企业组、工农业发展组、旅游资源调查组等等,教师可以为各个小组拟定若干课题,也可由小组成员自行决定研究课题,让学生有研究的空间和自由发挥的余地。此外,高中阶段的学生实践活动毕竟不同于大学阶段,和一些专业人士的野外考察,要有明确的观点、充足的论据、令人信服的理由和确凿的事实,特别要具体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方案,最后要形成一定的文字资料以展示研究成果。

总之,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时,要突出实用性、区域性、实践性等,不同区域的教学所采取的形式可以不同,所进行的内容可以不同,但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对于地理教学的促进应该是一致的。要把乡土地理课程资源与高中地理教学有机结合,鼓励学生关注身边的、生活中的人地关系问题,把校园及周边、过渡带、学生家所在地变成地理学习的实践基地。此外,更重要的是要鼓励学生多动手,多思考,多调研,多考察,开展专题讨论或撰写小论文,就家乡某一方面的发展提出设想。

高中地理教学中应尽量加强乡土课程资源的利用。只要我们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注意其中的一些问题,发挥好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作用,就会在教学中取得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南.中学乡土地理与乡土地理研究.2007.6.

乡土课程资源的概念范文2

关键词 心理学 乡土课程资源 乡土课程探索

中图分类号:G634 文献标识码:A

桂林是一个具有丰富自然文化资源的历史名城,在长远的历史发展中创造了独特的历史传统文化,这些文化反映了当地居民在不同发展时期的生活面貌和精神文化,成为了组成桂林优秀历史文化资源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传统文化是一个地区独特的民族记忆,是一个地区向心力、凝聚力的源泉,是人类文明的珍贵结晶,是地区文化可持续发展的根基,所以我们必须重视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充分挖掘当地独特文化,大力开发当地乡土课程资源,拓展乡土课程的利用渠道,丰富学生的课堂,给课堂注入新鲜的文化血液。

乡土课程资源是国家课程资源的一部分,是与当地实际文化相结合的本土资源。开发乡土课程资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不仅如此,乡土课程资源还有利于当地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促进当地文化的多样性。

为了将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具体化,本文将结合学科对桂林当地的乡土课程资源进行探讨。

1桂林心理学乡土课程资源概况

1.1自然资源

桂林的城徽象鼻山;夜色优美的两江四湖;学风浓厚,历史与文化完美结合的靖江王城、靖江王陵;神秘莫测的七星岩、芦笛岩、冠岩;举世闻名的漓江;异域风情浓厚的阳朔;一柱南天猫儿山;充满童趣的乐满地;自然悠闲的西山公园、风景秀丽的兴坪、杨堤等。

1.2文化资源

民俗文化资源:七星公园、西山公园的寺庙、桂林国际动漫节;恭城月柿节、桃花节;阳朔渔火节等节庆;桂剧、彩调剧;景区内神仙、名人造像;当地民间传统活动;当地的民间文学等。

历史文化资源:史前人类文化甑皮岩遗址;南方长城灵渠;李宗仁故居;白崇禧故居;徐悲鸿故居;八路军桂林办事处;图片湘江历史纪念碑园;中山不死纪念碑;猫儿山美军飞机失事遗址等。

2资源特点

2.1数量丰富

桂林作为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积淀了许多自然、文化资源,有神奇壮美的喀斯特地貌景观,优美秀丽的山川平湖,千姿百态的山水景观,奇景尽现的森林景观,古色古香的人文景观,浓郁的民族风情,多样的节庆活动。丰富的课程资源为我们乡土课程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基础,方便了学生进行户外素质拓展活动。

2.2种类繁多

桂林作为旅游名城,其乡土资源也是非常丰富的,既有各式各样的自然山水风光、节庆活动、历史遗迹,也有民族传统的文化艺术,还有古老的造型石刻、宗教风景,他们广泛地分布在桂林市区及周边区域,极其方便乡土课程的取材和实践。

2.3品质优良

桂林作为国际旅游名城,其资源不但数量丰富,而且品质优良。如“桂林的城徽”象鼻山;“南方小长城”灵渠;“华南之巅”猫儿山;“大自然的艺术之宫”芦笛岩,除了这些享誉国际的自然资源外,保存完好的人文资源也给乡土课程提供了良好的资源,如美军飞机失事地遗址等历史遗迹;摩崖石刻、碑帖、等人文资料;图腾、名人崇拜、祭天等民间活动。

3心理学乡土课程资源开发的途径

3.1通过户外拓展来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

课程资源不仅包括课堂上可利用的资源,还包括课外资源,乡土课程资源的一大亮点是让学生从实践活动中领悟课堂知识。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基于生活基础上的非科学领域的课程,它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身心素质,更注重学生在实际情景中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门以心理健康为主的课程,不应该过度依赖教材和有限的校园环境,而应该重视在生活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情感道德。我们可以通过户外拓展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身心素质和积极情绪。

3.2通过亲身实践提高学生身心素质

桂林地区适合作为心理健康课程的乡土课程资源内容很多,它们都能够给学生的认知过程以及日后学习带来影响。如通过漓江徒步开阔学生的视野,教授学生团体合作精神;通过猫儿山露营活动让学生学会克服困难并培养自我意识;通过乐满地游玩可以让学生从玩乐中感受快乐,学会合理发泄不良情绪。诸如此类的户外活动不仅能让学生锻炼身心,还能在活动中熟记课程的涵义和内容,从而达到课程目标。

3.3通过分析当地民俗文化来教授心理学课程内容

挖掘心理学乡土课程资源,最突出的应该是地方性的“乡土教材”,也就是本地文化、方言、习俗、食、住、行等资源,让学生在乡土资源中理解课程内容,把教材上晦涩生硬的抽象概念具体化,学以致用。如利用当地禁忌、动植物崇拜等现象给学生解释心理学中的人格理论、自我需要理论;以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把当地的民间文学作为课程资源,如以《刘三姐》等喜剧传说为范本来分析恋爱心理学内容虽然这些文化资源看起来与课堂毫不沾边,但他们却是很好的课程案例,可使我们更为直观简单地理解心理学课程中的抽象概念。

乡土课程资源的概念范文3

关键词: 高中地理 乡土教材 编写 开发

1.课程标准中关于乡土地理的教学和开发要求

乡土地理教育是学校地理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而其中最重要的课程资源之一理所当然是乡土地理教科书。乡土地理教科书具有浓郁的“乡土味”、“乡土气息”,选材的范围主要集中在本乡本土一定的范围之内,还要选择那些富有乡土特色的素材,能够突出当地独特的地理特征和社会面貌。这些素材从广义上来讲就是当地的地理乡土课程资源。

作为地方课程之一的乡土地理,是中学地理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规定乡土地理是必学内容,是地理课程内容的四大组成部分之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课程的设置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对于地理学科来说,必须变革‘学科中心’‘知识本位’下的地方志式的地理课程。努力创设一种以区域地理和乡土地理作为学习载体的地理课程,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念”。提倡把乡土地理作为综合性学习的载体。学生可以通过收集身边的资料,运用掌握的地理知识和技能,进行以环境与发展问题为中心的探究性实践活动。

乡土地理作为区域地理学中的一个特定的科学概念,其所指的区域范围有不同的解释。结合我国“乡土地理”教学的实践并综合考虑我国各地区的特点,课程标准中对“乡土地理”的范围作了如下规定:一般要求以“县一级行政区”为单位;考虑到我国各地区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从而规定,也可“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乡土地理的教学可以讲授本省地理,或者本地区(地级市)地理”。乡土地理教材的编写应纳入地方课程开发的计划中,并切实加以落实。乡土地理教材的编写可以弥补国家课程开发的不足,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2.番禺区乡土地理教材编写现状

现在,大部分的地理教师已经能够认识到,地理教科书不再是唯一的地理课程资源了,可以利用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如学生地图、填充图册、挂图、多媒体软件、野外观察材料、城市调查、实践活动材料等。对于乡土地理课程来说,地理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还是比较薄弱的一个环节,需要进一步加强。从目前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结构来看,乡土地理教科书还是非常重要的课程资源之一。从1987年国家教委召开“全国乡土教材工作会议”以后掀起了乡土地理教科书的编写热潮,但时至今日,各地对乡土地理这一部分内容,相对于其它几部分比如世界地理、中国地理等内容而言,乡土地理教科书的建设还是相对薄弱的。首先,从评价的角度来看,乡土地理部分不是中考内容,导致学校领导和地理教师都不太重视乡土地理教学,也导致在乡土地理教学的过程中对地理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并不多。其次,从整个乡土地理课程的课程建设来看,辅助正常乡土地理教学的教辅材料不多。因此,我们应该尽量充分发挥乡土地理教科书的作用,对于教科书中涉及的地理乡土资源,尽可能地充分利用。

番禺区在早期开发了一些乡土教材,例如《我爱番禺》、《南村人文》,还有由番禺区教研室编写的《珠江口上的明珠――番禺(初中)》,但都是一些涉及范围很广的,没有专门针对番禺的地理知识方面开发的教材,还有很多教材都是广州乡土地理教材中的某些章节,讲述不够详细,而且不能突出番禺区的特点和优、劣势。

番禺区有其自身发展的特点,从原来的市变区,南沙和大学城的分割,广州南拓的重点,番禺在走着一条很特殊的发展道路,而且每一个区域都有其自身特点和典型性,再加上番禺人民的心理特质,番禺区的乡土地理有很多独特之处。

在已经开发的番禺乡土教材中,绝大部分是小学和初中的教材,例如《我爱番禺》是针对小学教学开发的,而《珠江口上的明珠――番禺(初中)》则是初中教材,针对高中开发的乡土地理教材还处于空白状况。而且高中生有一定的视野,对问题有一定的见解,思维能力和问题的解决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单纯的只是描述番禺乡土情况的地理教材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所以,基于番禺区乡土地理教材开发的现状,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必须开发一套适合高中教学的番禺乡土地理教材。

3.乡土地理的教学和编写意义

乡土地理材料就在学生身边,既为学生所熟知,又为学生所喜爱。但是,学生对于这些客观存在于他们周围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有的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有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只要经教师一点拨,便可言传,所以乡土地理材料具有易懂、亲切、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的特点。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集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结合乡土地理材料,能使抽象的复杂的地理概念和地理事物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也能逐渐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的习惯。高中学生抽象思维已开始有较大的发展,但是具体形象思维仍然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高中必修教学中对较大难度的地理概念可适当运用乡土地理中直观形象的材料,帮助学生理解。结合乡土地理材料可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1)认识家乡的地理环境。

虽然乡土地理讲的是学生家乡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也许是学生熟识的,但是,这并不等于学生已认识和理解了家乡的地理环境,这中间还有一个将感知提升为理性认识的过程。乡土地理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帮助学生以实践和综合学习为主要学习途径,认识家乡的地理环境。

(2)增强爱国、爱家乡的情感。

乡土是学生观察、了解祖国的“窗口”,通过乡土地理的学习,学生可以对祖国有更深切的感受,从而有助于萌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因此,课程标准把增强爱国、爱家乡的情感作为乡土地理学习的目标之一。

乡土是学生自幼生活并在这里成长的地方,因而也是学生所熟悉的地方。通过乡土地理学习,学生能亲身感受到家乡伴随自己成长而发生的变化。也就是说,乡土地理具有更贴近学生生活的特点。因此家乡的山山水水、家乡人民的勤劳奋发的精神、家乡的变化等,都是学生能切身感受到的生动的事实,其远胜于一般地理教学中那些只有文字描述、图片展示或录像等音像展现的事实,因而也就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同时,家乡的故土情结,可以激发学生树立改造家乡、建设家乡的崇高志向,这就有助于促进学生将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付诸实践。

(3)培养学生实践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学生已初步掌握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有可能将所学得的地理方法运用于乡土地理的学习;同时,由于“乡土地理”所属的范围就在学生身边,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实践,因而更利于学生开展野外考察或社会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因此,把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作为乡土地理学习的目标之一,对于提高学生的国民素质是十分重要的。

乡土地理的学习,因其可紧密联系当地社会和经济建设的实践从而能有力地促进课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的联系。地理教学中所涉及的诸如区域地理位置的评价,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分析影响区域农业或工业生产的地理因素,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防灾减灾等地理基础知识,以及绘制地图、地理野外考察和社会调查等地理基本技能,学生都可紧密结合乡土地理的学习应用于地理实践。

教科书编写者可以依据所在地区开设乡土地理课程的时间,以及学生已经拥有的地理知识水平,使教师可以直接利用教科书来创设一种乡土地理的学习情境,辅助学生在自己现有的地理认知结构上来建构乡土地理的内容,如果能够按照这种思路来设计乡土地理教科书的内容,就会有利于学生学习乡土地理,促使学生容易对地理产生浓厚的兴趣。比如,在地理教学中,可以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环境、地理知识经验等地理知识背景去建构地理知识,去理解地理概念所包含的内容,去建构学生自己所能理解的地理概念,有利于知识的“同化”。同时,通过引用学生身边熟悉的例子进行学习,不仅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让学生明白地理知识的无处不在,培养学生把知识引用到生活中去的意识。

(4)培养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地理课程标准中要求:“乡土地理要结合所在地区的自然、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突出区域地理特征,体现人地关系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可持续发展观念,是人们在反思人类改用自然的实践中形成的,因此,只通过从书本到书本,从理论到理论,是难以真正确立的;而通过乡土地理的学习,结合观察、考察、调查等实践分析自然条件对家乡社会、经济、环境、生态、文化、生活诸方面的影响及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等事件对家乡自然环境的影响在理论联系实际中才能逐步确立。换句话说,可持续发展观念的确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而乡土地理的学习能较好地体现这种实践。

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利用批判的眼光来审视和反思自己家乡的发展和变化,这样才能真正看出家乡发展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在发展过程中的不足,为以后的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改进。

4.乡土地理教材的编写的内容和问题分析

(1)乡土地理教材的编写内容。

地理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方面内容。

自然地理包括:位置;地形;水文;气候;土壤;植被与动物等。

人文地理包括:人口;聚落;农业;林业;手工业与现代工业;矿业;畜牧;水产;交通等。

其他专题包括:环境污染及环保;水资源及其利用;永续发展问题等。

(2)乡土地理教材编写的注意问题。

①突出重点,精选内容。

任何地区都有丰富的乡土教育素材,但不可能都罗列在乡土教材中。因此要突出本地的特点,灵活地精选内容。

番禺区位于珠江沿岸的三角洲地区,距离广州市区、佛山、中山、东莞甚至香港和澳门都不远,自然条件有其独特性,乡土教材可以引导学生比较具体地认识本地自然条件的优势和不足,懂得因地制宜地发展家乡的农业经济;了解本区的城市职能和经济发展方向,了解功能分区、工业布局、交通布局、农业布局的特点,同时可对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进行具体生动的教育,突出重点而不是包罗万象、面面俱到。

在编写高中的乡土地理教材时,可尽量结合高中的课本和知识点来选择编写内容,因为高中课本的知识点是课程标准要求学习的内容,而且是高考要求考核的内容,如果学生在学习乡土教材时,既能了解到自己家乡的知识,又能复习和应用到课本的知识点,这样对知识的巩固和学习就有相当重要的意义,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②体现实践活动的特点。

乡土地理研究的大部分资料,其实是实地调查收集到的,包括观察、测量和访谈,可以全部调查,也可以作抽样调查。乡土地理研究资料的收集,应该向当地年长或对地方有相当了解的人士请教,有时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好材料及资讯。有些基本的统计资料,可以向有关政府机关索取,这些资料都是第一手的,十分珍贵。

在编写乡土地理教材时,需要搜集大量的材料,这些材料混乱而且时效性一般不强,需要校正,进一步更新和确认,工作量十分巨大。但是高中生具有一定的判断能力和资料收集分析能力,所以某些编写前的准备工作,可以作为任务和研究案例的形式分发给学生完成,老师从旁指导。这样,不仅可以节省很多的人力物力,而且可以增强实践意义,编写完成的乡土教材可以加入更多的调查活动、阅读材料和案例分析。这样的乡土教材不仅能够传授乡土知识,而且能够指导学生如何进行乡土调查与考察。

例如在编写环境污染和环保的内容时,可以结合番禺焚烧垃圾处理厂的建设和垃圾分类的情况,让学生设计调查问卷进行访问调查,还可以通过选取地点让学生进行考察,通过课堂讨论垃圾焚烧处理厂的选址等实践内容,让学生通过身边的例子结合已学知识来培养和提高实践能力。

③突出一科为主,综合各科知识。

地理本来就是一门涉及各方面知识的学科,而且乡土教学的基本任务,不是一门学科所能完成的。从长远来看,可以考虑编写综合政治、语文、历史、地理、生物等各科互相渗透的综合性教材。但就目前阶段而言,分科编制乡土教材有一定的基础,因此可以以一科为主,适当扩充和延伸教材内容,使乡土教材有较强的综合性特点,这样有利于学生较全面地认识家乡。特别是地理学科近几年来在乡土教材编写和教学中,积累了不少经验。新课标也为乡土地理教学规定了相应的课时,地理学科本身具有实践性、区域性特点,并渗透有不少有关保护环境、合理布局工农业和因地制宜地发展国民经济的知识内容,因此,目前的乡土教材可以突出以地理学科为主,以当地经济建设为中心内容,综合各科知识进行编排,使乡土教材有一个比较严谨的结构体系。

④结合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乡土教材的编写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的地理理性思维,有利于教师帮助学生形成人地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等观念。

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是课程目标的重要要求之一,而乡土地理教材的编写目标之一就是要学生热爱家乡,从而推动家乡的建设和发展。因此,乡土教材不应该只把家乡美好的一面和发展优势呈现给学生,更应该让学生发现家乡发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让学生听取多方面的意见,吸收不同观点的营养。所以在编写乡土教材时,应该多采取正反两面的意见和思想,提出优势,重视劣势。

例如番禺是广州南拓的重点,现在广州的很多企业和外来移民都进驻番禺,南拓是番禺发展的机遇,给番禺带来资金、人才、政策等优势,但是随着越来越多企业和移民的进驻,番禺近年来发展迅速,但是本身存在的发展问题还有南拓带来的环境、人文等方面的问题也是越来越突出。又如建设垃圾焚烧处理厂,一方面会对环境造成巨大的冲击,另一方面需要处理的垃圾储量巨大,建设垃圾焚烧处理厂是势在必行的,也是将来处理垃圾的解决方法,如何在两者之间取得一个平衡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所以在编写和教授乡土教材时,应该结合学生的知识架构和心理特点,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的地理理性思维,帮助学生形成人地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等观念。

5.结语

乡土地理教材是高中地理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能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但是,目前番禺在教材编写方面十分薄弱,乡土教材缺乏,存在多方面不足。因此,为了充分利用乡土教材的优势,必须开发一套较好的乡土地理教材。乡土地理教材如果能够充分结合高中地理知识,则不仅可以作为与课本平衡的教材,而且可以作为高中课本的辅助材料,优化高中地理的教育教学。

参考文献:

[1]胡立强.地理教学中乡土教材改革探讨.云南: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08,(9).

乡土课程资源的概念范文4

关键词:历史课程;开发乡土资源;实践;探索

一、历史课程开发乡土资源的实践

1.在新课程改革和建设过程中,我们积极组织全体历史老师投入校本课程的编写工作中来,根据每个老师的知识优势、年龄优势、区位优势,安排具体的调查研究课题,系统整理,形成完整的课程资料。

2.在资料形成的基础上,通过教学研究活动和进一步的修改讨论,有的在课堂教学中讲授,让学生参与讨论,收集学生的意见和要求,提高课程资料的完整性和教学实用性,保证课程资料的正确性和权威性。

3.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根据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要求,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将资料印发,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行阅读,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安排历史老师开设专题讲座,组织学生观看历史影视资料,增强感性认识和直观感觉,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4.目前,我们已经开发、收集和整理的历史乡土课程有:

第一讲:安阳历史沿革编写(整理出7个历史时期)

第二讲:安阳风土民情编写(整理出12种民俗)

第三讲:安阳历史名人编写(整理出10位历史名人)

第四讲:安阳名吃名产编写(整理出11种特色名吃)

第五讲:安阳名胜古迹编写(整理出21个主要代表景点)

第六讲:安阳殷商文化编写(整理出3个专题12则目录)

第七讲:安阳之最编写(整理出14个专题)

二、历史课程开发乡土资源的探索

1.“乡土历史课程”的概念没有确切的定义,它所包含的内涵和外延很难确定,在开发过程中缺乏明确的目标性和方向性。

2.开发和挖掘乡土历史课程应引起各级领导和社会各个部门重视,加强地方历史的档案管理和记载编写工作,让历史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前进,让教育和教学有广泛的社会资源的支撑。

3.历史老师在开发乡土历史课程资源的过程中,要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高度的社会使命感,为学生、家乡、社会、祖国以及教育和人类作出自己更多的贡献,增强历史老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研究的兴趣。

4.学校领导要为乡土历史课程的开发和乡土历史教学的开展提供时间和空间以及物质经费上的保证。促进教师和学生了解、热爱、建设家乡的热情,进而增强奠定和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乡土课程资源的概念范文5

[关键词]乡土情怀 语文教育 返璞归真 民族文化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330003

所谓乡土情怀,即基于自己熟悉的故乡的风土人情,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浓厚地域风俗的高尚心境。它的核心要义在于“人文”,表现为三个鲜明的特征:对“土地”的悦纳,对“家”的牵挂,对“自然”的回归。

乡土情怀的人文性与语文教育“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的课程理念不谋而合,为语文教师引领学生汲取民族文化的丰富营养,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实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提供了价值取向和情感保障。

一、从语文资源层面看,乡土情怀既是自然资源又是人文资源

作为母语教育课程,语文的学习和实践资源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自然风光、文化遗产、风俗民情、方言土语等凝聚着浓郁的乡土情怀的自然和人文资源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资源。《牡丹亭》中的杜丽娘曾感慨:“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同样,要学好语文,就必须走进生活,多读、多说、多听、多写。所以课堂不只是教师展示的场所,也是引导学生学习探究的思考场所,运用语言文字的实践场所。而且这样的场所不局限于课堂,语文教师要帮助学生把语文学习的外延扩展至生活的外延,开掘学生的语文学习之渠,引入生活源头的“活水”,构筑语文学习的“学堂”。

教师的教育观念和课程资源意识是有效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前提,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职业敏感是有效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保证。所以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放眼社会,走进生活学习语文。对于教材中涉及的乡土情怀的教学主题,我们可以带领学生挖掘其中所含的民俗文化,听民歌、看戏曲,参观古桥、抚摸一棵古树、闲逛一条小深巷等,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家乡民俗文化的魅力。当然,如果能创造机会带领学生远足,如到湘西过“端午节”,到古运河一带进行“本命年的回想”,到寒山寺体会在“枫桥夜泊”中抒发孤寂的心情,等等,都将会更大程度融合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并发挥其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实践与熏陶功能。

二、语文教师具备丰富的乡土情怀,积淀人文素养才能构筑语文教学人生,促进专业成长

乡土情怀是一种涵养,蕴含于语文知识、语文能力、思维水平、情感态度、思想品格等多种因素之中,贯穿于语文学习的各个层面、各个环节,通过主客观因素的长期交互作用,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的熏陶和教化。

对于如何构筑语文教学人生,促进专业成长,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认为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好学,广泛涉猎文史哲,积淀丰富的文化内涵。目前,部分语文教师在长期的繁忙琐碎的学校教育工作中,自己看书提高的时间很少,因而出现知识面过窄、教育理念老化、教育手段落后等种种问题,很多教师长年累月所看的只是语文教科书、教辅资料,自身文化气场不强大,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产生严重阻碍。语文教师从事的是母语教学,传承的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文化,所以,既不能远离我们的语言文字的根本而让一些外国的貌似先进的概念术语来左右我们的语文教学,消减我们的乡土情怀,又要站在时代和历史的高度,怀揣时代和历史的责任和使命,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在构筑自己的语文教学人生之路上经由语言的艺术形成教育的艺术。

三、给学生奠基一生的语文底子,就要引导学生返璞归真,建立民族文化的尊严

周国平说,所谓语文水平,“一是阅读的兴趣和能力,二是写作的兴趣和能力”。阅读和写作是语文的底子,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这个时空的聚焦点,着力构建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时代精神的交汇点,让语文课成为教师和学生情感沟通、思想交锋的心灵驿站。这是语文教学返璞归真的理想境界。这个“璞”就是贯穿语文教学始终并以此为情感根基的乡土情怀,“真”就是有尊严的价值观和人文精神,就是中华民族传入血脉里的生生不息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乡土课程资源的概念范文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7)05019802

1引言

旅游地理学是关于人类旅行游览同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学科。旅游地理学属于人文地理的一个分支,它不仅与地理学的很多分支有密切的关系,而且还涵盖了经济学、园林学、建筑学、环境学、民俗学、考古学、历史学等学科的知识,因此旅游地理学是地理学和旅游学的交叉和边缘学科。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交叉和边缘学科以及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旅游地理学在凸现地理学科的实用价值、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增强学生思维和实践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在传统的旅游地理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适应“高素质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地方,需要改革和创新其教学方法和模式。为此,探讨了旅游地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些思路和途径。

2教学改革的方法和措施

2.1采用案例教学法

在旅游地理教学上应用案例教学,实际上是给学生提供了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一个机会。通过案例教学,学生学到了如何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上的方法,这样学生所学到的知识不再是课本上的教条,而是活的知识和思考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陕西作为一个拥有丰富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大省,在案例教学方面有着自己显著的优势,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够有效借取这些资源,对于抽象的地理知识的讲解将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

在旅游地理教学上应用案例教学法有以下优势和意义。

(1)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在一节课中注意力很难一直保持集中,改变教学方式,举身边的实际例子,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性,调节其注意力。

(2)可以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教师在讲授理论知识的时候,学生一般理解不是很深刻,一知半解。而案例教学由于教学内容是具体的、真实的实际例子,具有形象、直观和生动的特点,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能把抽象复杂的概念具体化和简单化,所以便于学生记忆和理解。

(3)可以加强师生互动交流。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老师在课中不停地讲,学生一直在被动地听,而实际上没记住多少东西。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拿到案例后,结合理论知识,首先要自己分析,这样就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是主动进行的。然后通过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以引导,或根据学生的不同理解而补充新的教学内容。在整个一节课中,教师和学生始终处于一个良好的互动交流之中。

2.2融入教师的个人旅游经历

教师在其生活中会进行一些旅游活动,这些旅游活动会留下一些印象,这就是教师的个人旅游经历。在旅游地理学的教学中,教师如果联系到一些个人旅游经历来说明旅游景点的地理现象,学生们就会显示出很高的听课兴趣,教学效果就会得到改善。教师的个人旅游经历为旅游地理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生活化素材,教师通过讲述自己的旅游经历,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结合了起来,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课堂上也充满了情趣。

教师个人的旅游经历在教学中有以下作用:①活化教材作用。教师的个人旅游经历可以起到增加、扩充和印证教材知识的作用。②沟通作用。教师向学生讲述自己的旅游经历,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让学生了解了教师内心的精神世界和思想,分享了其中的痛苦和欢乐。学生对老师有了更多的了解,师生之间的情感就更容易沟通,课堂的教学效果就更容易提高。③吸引作用。教师的个人旅游经历一般不同程度地具有一定的传奇性和故事性,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这就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2.3乡土地理资源合理化运用

乡土地理资源主要是指当地的一些资源,它贴近实际,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在旅游地理教学中运用乡土地理资源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地理课堂效率,还能帮助学生加深对旅游地理概念的理解,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在旅游地理教学中运用乡土地理资源的主要意义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乡土地理资源就是学生家乡的自然环境,就在学生身边,为学生所熟所知,是学生时常接触的素材,所以乡土地理?Y源具有易懂、亲切、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乡土地理资源,可以培养学生学习旅游地理的兴趣,还能起到集中学生学习注意力的作用。

(2)能够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在以往的旅游地理教学中,学生通常都是从书本上获得知识,没有重视实践,导致一些学生无法充分的理解知识点,也不能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如果在旅游地理教学中融入乡土地理资源的知识,则能够使教师脱离课本,使课本中的概念与原理等具象化,能够使学生充分的了解旅游地理概念,从而顺利地实现教学目标。

(3)可以加深学生对旅游地理概念的理解。在旅游地理学的教学中,学生对于抽象概念的理解往往存在一定的偏差,如果在教学中融入乡土地理资源的内容,可以把抽象的、复杂的概念具体化,就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旅游地理知识,例如在讲解“水资源”的过程中,可和学生一起讨论怎样才能节约水资源,日常生活中的节水方式,比如水循环利用、避免使用清洁剂等,此外还可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以图片等形式向学生展示具体的节水措施,使学生养成保护水资源的意识。